教學交流材料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00:23: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學交流材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學注重實踐交流材料
一、教材分析
《量一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第四單位《面積》里的第二課時。本課旨在讓學生體驗到統一單位的必要性,感受到1厘米2、1分米2、1米2等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建立“面積”的空間觀念。在此之前,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認識了厘米、米、分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在本單元第一課時也認識了圖形面積的含義,學會了用不同方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為本課學生的自主構建“面積單位”奠定了基礎,但教學中考慮到:對形象思維突出的小學生來說,面積的定義和面積單位的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為了幫助學生實現由“線”到“面”的飛躍,力求做到:1、讓學生在原有認知基礎上自主地去構建知識,并力求讓能力和情感得到和諧發展;2、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數學生活化、活動化兩個顯著特點,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操行、比較中感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體驗、思考、構建“面積單位”。
二、學生分析
學生學數學的過程是一個自己“做”數學的過程,而有效“做”數學的前提必須做到:1、以學生已有經驗出發;2、過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3、有利于“三維目標”,甚至“多維目標”的實現。基于這一考慮,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學生已有的經驗:這里主要從知識和生活兩方面來闡述。知識經驗:在此之前學生已認識了長度單位,會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在上一課時學生知道了什么是面積,會用數格子等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生活經驗:學生生活中有豐富的認知體驗,例如:知道學校操場面積比教室面積大得多,大約有10多個教室面積大等類似的情感體驗。知道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的有大拇指指甲、襯衫紐扣、作文紙的格子,表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的有電腦軟盤、一張修正紙等,表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的有地磚、磁性黑板等。
2、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要建立正確的“面積單位”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不能靠紙上談兵,也不能靠幻想,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要求我們必須以學生自己的空間知覺和體驗為基礎,必須通過一系列具體生動的活動來為載體,所以教學設計中設計了“量、比、估”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在“做”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把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了實處。
老師教學交流材料總結
又是一個終點,4個月的忙碌暫告一個段落,該盤點一下自己的得與失了,回顧曾經的點點滴滴,可謂辛苦與欣慰并存,驚喜與遺憾與共。
要說自己覺得最滿意的地方,也有幾許,那就是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在逐步提高。這緣于我們課前2分鐘的訓練。雖然時間短暫,但精彩無處不在。
我們課前的訓練,就和電視臺的節目一樣,有總策劃,每堂課前都有不同的主持人,主持不同的節目。
比如:成語接龍。成語接龍組就有3個人策劃,兩個學生負責找成語,然后制成幻燈片,其間包括對生僻的成語的解釋。一個學生負責訓練。現在孩子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成語,如果你發現一個孩子隨口說出一個成語,并不稀奇,說出一些你聞所未聞的成語也不足為怪,因為那是我們還沒涉獵的,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孩子們是我的老師。
歡樂“動動動”欄目,是孩子們在積累了成語之上自己創建的,主要內容是根據肢體語言猜成語,他們有自己的口號:好像是“歡樂動動動,你動我也動。”結尾還有手舞足蹈的操。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策劃的,我只是給了點意見而已。具體是每組派兩個代表,一人表演一人猜,猜出的就為小組得一分,而且每天累計。孩子們的表演讓人啼笑皆非,但的確活靈活現,小主持人也蠻幽默的,每次到這個時候都讓人余興而歸。
演講,是鍛煉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捷徑。我們有一節課前安排的是演講節目,每天安排一個人。主持人前一天讓孩子們做了準備,要求把重點部分寫在黑板上。看了他們的演講真是各有千秋,有的孩子不敢抬頭,有的孩子緊張地總是重復,還有的孩子背的很熟練但是不能吸引學生,所以我就建議他們演講完之后做些評價,先說優點,委婉地提出建議。這樣孩子樂于接受。沒想到孩子們的評價也頗有見地,原來他們心目中也有完美的標準。學生對他人提出的建議有:請用眼睛看著我們,并微笑;如果能用肢體語言協助效果會更好;演講開始的語言要自然,貼近大家生活。我無意聽了一個孩子的演講,她的開頭是一個腦筋急轉彎。說:一個毛毛蟲,想過一條很寬的河,請問它是怎么過去的?孩子們馬上紛紛舉手,可答案都不對。然后她告訴大家:是化蛹成蝶后飛過去的。原來她講的主題是:遇到困難不退縮,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困難一定會踩在腳下。我聽后眼前豁然一亮,那個在前面侃侃而談,幽默風趣的不起眼的小女生就是我的學生嗎?我高興地第一個鼓起了掌,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
中學教學工作交流材料
**年中考已然落下帷幕,我校在教育局領導的親切關懷和英明領導下,在我校上下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根據中考導向,積多年教學管理經驗,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工作方略,以追求實效為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予以實施,克服了本屆學生學業基礎普遍薄弱的困難,取得了理想的成績,可用8字來概括“穩步推進、再創新高”:有36名同學被濱海中學正榜錄取,其中兩名同學被濱海中學提前錄取進高一實驗班,在社會上贏得了新的聲譽,再創了**新佳績。
一、強化目標意識,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工作方略
1.戰略目標凝人心。在第一學期第一次全校教職工會議上,校長就向大家闡明了**中考工作的中心任務——實行“兩個聚焦”戰略,即聚焦尖子生,聚焦學困生。聚焦尖子生,力爭08年中考考取重點高中并軌生指標“保30人,爭40人”,使大家對進重點高中人數有清醒的目標,為提高老百姓的“口碑”、擴大學校的聲譽而不斷努力。聚焦學困生,使大家對中考的平均分有清醒的目標,不拋棄,不放棄,為提升**的整體素養、提高**的整體實力而不斷努力。定目標有方向,此舉措及時地凝聚了全體教師的目標,凝結了大家的干勁,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細數起來,我們在“兩個聚焦”上抓了八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前60名促尖保尖,保優秀率;二是抓前200名,??既「咧新?;三是抓差補差,保合格率平均分;四是抓思考教育保穩定,保良好的迎考心態;五是抓家校配合,保緊密聯系,齊抓共管;六是抓方法指導,保提高學習效率;七是抓復習策略,保鞏固復習效果;八是抓質量監控,保實現目標。
2.分解目標聚人氣。在分解目標上,我們因班制宜,分別采取“確保、力爭、合推”之策,設法讓每一位學生都成才。三個實驗班每班上濱中并軌生“確保”10個指標,“力爭”12個指標,“合推”是關鍵,三個實驗班在“聚焦”“前20人”的目標上尋突破,共同研討方略。為了變壓力為動力,初三老師遠打算,近要求,常分析,勤調控,通過排隊摸底、分類指導,聚焦優秀生的培養,依次推進,奮勇爭先。初三年級全體成員能上下一心、團結協作,把個人成就感與年級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分管校長薛天明同志和年級主任李功流同志,能洞察秋毫,及時指導,適時整改,做好服務性和管理性工作;初三年級各備課組內部能精誠合作、資源共享,營造和諧、協作、共贏的教研組文化;不同學科之間能協調合作,相互鼓勵,相互借鑒,決不過重地增加學生的作業負擔;班主任老師與科任教師之間能加強交流,加強溝通,共同督促學生盡快提高;各科任老師能有的放矢,認真分析學情,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還能主動與學生溝通,指導學法,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3.落實目標激人志。中考目標的最終完成,取決于教與學兩方面的因素,光激發教師群體的積極性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追求激情,要把學校的整體目標落實到學生人頭上。一是班級制定階段目標。班主任和全班討論制定期中目標、期末目標、中考目標,并在學校櫥窗里及時張貼,在交流中監督,在監督中前進。二是口號激勵。每天課間操期間,由值日領導組織學生進行口號呼喊,在口號中激發激情,在口號中激勵斗志,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和備考思想的培養。三是誓詞宣誓,每周升旗儀式上,尤其是百日沖刺大會上,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宣誓,使學生們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迎接中考,義無反顧,迎接挑戰,書寫人生的燦爛輝煌。四是張掛學習明星像。把每次大考中出現的優秀生的照相都張貼在櫥窗里,通過學生展覽和事跡介紹,讓學生學有榜樣。
二、強化質量意識,構建“三全”型的質量管理模塊
小學英語教學交流材料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提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我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不斷進行道德素質的情感滲透,那么,我們如何有效進行情感滲透,讓學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協調發展呢?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培養學習興趣,新知教授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
首先,我們要讓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去學習英語課程,應采用各種形式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這樣學生才會有快樂、喜悅與自豪的學習英語的情感。教師可通過聲情并茂的語言表現教材中內容,引導學生去體驗情景、感知形象,讓學生的思維隨著教師講課思路愉快地跌宕起伏,從而促使學生對所習內容的吸收和掌握。此外,教師應在教學新知時及時進行道德情感教育,而不是機械地學習完新課內容后再來一通無味的說教,情感滲透應在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同時進行。如在三年級下冊Unit2MyFamily中教學家庭成員的新單詞時,我在教學單詞、唱英語歌曲、小組組競賽等活動中都不停地用語言示范并配合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告訴學生:Ilovemyfather.Ilovemymother.Ilovemyfamily.讓學生在學習完新課后不僅學會了新單詞,還具有了熱愛父母、熱愛家庭的積極情感。
二、借助情感中介,運用多種形式評價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敢于開口說英語,更要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經常使用鼓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習成功的動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對問題回答得好的學生說:“Verygood”、“You’reveryclever”、“Great”等,有時還可借助同學們的掌聲進行鼓勵,對于回答得不好的學生說:“You’llbegoodnexttime”、“Tryagain”等。在學習評價上也應力求形式多樣,通過不同層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應盡量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之處,而不要依據書面考試的分數來判定學生的水平。
三、創設課堂情境,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育局物理教學交流材料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物理學的根本方法。一部物理學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觀察實驗、總結規律、應用規律的歷史。物理學離不開實驗,物理教學更離不開實驗。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學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因此,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標準的物理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加強科學探究,所以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不但沒有削弱,而且還大大加強了,因為實驗既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科學探究打下基礎,又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科學探究提供物質的保證。
一、在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上應創新
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主要是指:實驗方法創新、實驗手段的創新及實驗設備的創新。
1、實驗教學方法創新,教師首要的是轉變教育觀念,要破除“學科中心”與“教師中心”的教學,從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的學習方式、轉移到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上來。不能讓實驗成為只是傳授知識的工具,更不能讓學生成為教師表演的“道具”。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基礎。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當把握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運用實驗啟示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與假設,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操作,收集相關信息得出結論,對實驗進行評價,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在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都體現合作精神。我覺得要做好以下幾點:
①將部分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協同實驗,甚至學生表演實驗。現代的教學觀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認為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幫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演示實驗不是教師的專利,變教師實驗為學生演示實驗,即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演示實驗,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利于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如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一節中,在學生們了解了蒸發的意義以后,提問:蒸發快慢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同時在講臺上擺放一杯水、兩個小碟、吹風機、滴管,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與溫度有關,有的說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也有的說與空氣的流動有關,我讓每種想法的學生都上來一名,親手試驗,去驗證他們的猜想,每當他們的猜想被確認,就興高采烈,情緒高漲。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更好地掌握物理規律。
②將部分學生實驗中的測量、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對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寶貴?!币虼嗽诮虒W中可以把一些驗證性的實驗變為探究性實驗。所謂驗證性實驗,即是讓學生嘗試和利用實驗手段,對已知的現象和規律進行檢驗的一種實驗方法。所謂探究性實驗,是指學生在不知道實驗結果的前提下,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實驗并付諸實踐,根據實驗現象或實驗結論進行嚴密推理來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實驗方法。
教學經驗交流材料專題9篇
第一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物理實驗是物理中考中一項重要的內容。為了提高初中物理實驗內容復習的效果,下面談談自己實際教學中摸索出來的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重視基本儀器,落實操作練習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注重基礎的知識,則難以對更加深奧的知識進行掌握。物理實驗復習中掌握基本儀器的使用至關重要。能夠正確熟練的使用基本儀器是探究創新的重要基礎。初中接觸到的基本儀器有:刻度尺、溫度計、量筒、天平、彈簧測力計、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這8種。這8種基本儀器各有正確的使用方法,學生需要了解每種儀器的工作原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理解此儀器使用方法、要求等一糸列可能碰到的問題。在復習的過程中還應該盡可能的創設出實際操作情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的實際操作練習機會,并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及時予以當面指導和督促。
二、準確把握試題類型,精選習題
在中考物理復習中,實驗題的選取對于物理實驗的復習十分重要。我們作為教師,要多辛苦點,讓學生更加輕松點,因此應該多下功夫準確把握中考試題類型,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復習,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近幾年的中考物理試題分析,主要有以下的幾種物理實驗題型:(1)根據探究課題,提出猜想;(2)根據探究課題,選擇器材;(3)根據探究課題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和記錄表格;(4)根據圖表或圖像信息,分析總結結論;(5)根據實驗探究,對實驗探究方案進行評價;(6)綜合類實驗探究題。針對這些題型應該據考試標準精選試題進行練習,并和學生一起總結出解題的方法爭取做到讓學生考試時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并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閱讀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師德建設;精研業務;建立激勵機制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組織學習,引領心理導向、關愛并行,發展情感牽向、校本培訓,為青年教師夯實理論基礎、集體研討,為青年教師提供自我提高的途徑、組織競賽,為青年教師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互通信息,為青年教師更新理念構建交流的平臺、樹立典型,以榜樣激勵青年教師、表揚獎勵,以精神激勵青年教師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這已成為所有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有識之士的共識。眾所周知,一個民族的振興,關鍵在于教育,而振興教育的關鍵又在于教師,一支好的教師隊伍是辦好一所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辦學品位的關鍵。而在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培養壯大更是決定一所學校成敗的關鍵。
我?,F有23個班級,1358名學生,教師70人,其中40周歲以下青年教師42人,占教師總數的60%,在這些青年教師當中,他們大都經過專業培訓,有較扎實的專業基礎,可塑性大,教學熱情高。學校領導一班人充分認識到,如果忽視了對這支青年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學校就會失去發展的動力和后勁。因此,建立和創新培養青年教師的有效機制,是提高整體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保障,更是學??沙掷m發展的根本。
一、師德建設,是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前提“教育是愛的藝術,愛是教育的基石?!睕]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真諦,更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1、組織學習,引領心理導向。當今社會,正處于不斷發展和巨大變革的時期,在教育教學領域中,舊的意識仍在一定范圍內延續,社會生活不斷商業化和急功近利的價值觀,人心浮躁的社會心理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青年教師的行為。近年來,我校教學規模不斷擴大,每年都有新教師充實到我校教學一線,這些教師尤如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如何正確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早日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教師,成了我們學校工作中的重要課題。每年新學年,我們都要對新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進行不間斷、多方面、多渠道的師德師風教育,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依據,教育青年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激勵他們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勇于追求,樂于奉獻。同時我們又把熱愛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作為師德教育的核心內容,要求他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歧視任何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關心,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均衡教育的權利,以此教育全體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以及新穎的教育教學觀念、態度和遠大理想,提高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的整體水平。
2、關愛并行,發展情感牽向。現在教師的生存狀態,潛伏著一定的思想危機,社會、家庭要求教師在人格上要成為完人,在教育行為、教育方法上對教師有著很高的要求。這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壓力和負擔。青年教師由于所處的年代不同,承受外來影響的能力不強,他們長在紅旗下,少風雨侵襲,因而,當他們在工作中碰到難題、遇到挫折,就容易產生氣餒,或者失去信心,甚至導致出現一些不應出現的過激心理或行為。作為學校的領導,此時就要更加關注青年教師的思想行為和發展勢態,在行為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疏導,在工作中給予人文干預和應有關愛,使青年教師實現生存困惑向發展的轉變。實踐使我們認識到,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重要的是要關注他們工作狀態和成長歷程。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實現學校價值目標的載體,學校對所有青年教師的關注,往往是通過制度的實施和對工作成效的評定來完成的,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清楚地發現,這種方法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學校制訂了一個談心工作計劃,由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分工負責,通過個別接觸談話和交流談心,讓青年教師了解社會對教師的希望,家長對教師的愿望,學生對教師的期望,使他們明確社會責任,講究職業道德,勉勵他們尊重事業,尊重自己,尊重學生,懂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塑造新時期的教師形象。我校有一名青年教師,由于一些原因,對自己的工作缺乏信心,教學上方法不當,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特別是學校領導的幾次聽課,使他對自己顯得很不自信,一度時期情緒十分消沉,發現這個苗頭后,學校指定專人找他談心,與他促膝交流,互通想法,幫助指導并鼓勵他樹立信心,克服困難,知難而進,并經常不失時機地在有關場合肯定他工作中的亮點和成功之處,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空前高漲,近兩學期他所任教的學科在平行班中有明顯的進步。
數學老師教育教學交流材料
數學,一開始就被大家冠以“枯燥、嚴密、抽象”的形象。數學學習給學生留下更多的體驗是:枯燥、苦澀和知識的深奧……談論到數學,人們關注的就是學業成績如何,學到多少知識,看中的仍然是考試卷上的100分。數學究竟應該給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學習是一種生活,我們究竟該怎樣做才能讓兒童享有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呢?今天我從祁老師的課堂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數學學習應作為一種樂趣、一種體驗、一種享受,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體驗開始,從直觀的和容易引起想像的問題出發,讓數學背景包含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景之中,使學生在解決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過程中,體會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近感。讓學生徜徉于生活數學、活動數學、體驗數學的快樂生活之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豐富的學習資源--讓教學涂上生活的本色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學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轉變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1.挖掘身邊素材,讓學生輕松學習。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教師充分挖掘了學生熟悉的物品作為學習的資源,例如:出示“恐龍、鯨魚、輪船、直升飛機”等大宗物品,讓學生感受到用原來的千克作單位太小了,必須要用一個大的計量單位來表示,那就是“噸”;再出示“雞蛋、奶牛、純凈水、綿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估算或計算,深刻理解1噸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組噸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馬路的承載量、起重機的額定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等,把數學活動和生活應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和改造。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求最佳切入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親近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用。
2.運用生成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教育局課堂教學交流材料
現行課堂中缺乏有效、可行、持久的師生合作機制,注重知識的傳授幾成一種教師的集體無意識。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態,亟須建立課堂教學中師生合作的新機制。建立現代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合作新機制,有著豐富的內涵。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完善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培育學生的主體人格,應成為建立這種合作機制的基本價值取向。為此,課堂師生合作的新機制,應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圍繞師生關系的全方位調整與更新,充實和吸取下列內容。重新定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角色與分工: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上,應轉向扮演教學中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等多重角色。教師角色的轉向是為了改善學生在學習中的弱勢地位,讓學生在教師指導、幫助、促進、引導下,其能力由弱至強,經驗由少至多,學業得以發展,人格得以完善。
應該把學生從知識容器的畸形地位中解放出來,賦予學生知識探索者的角色;把學生從純粹的被灌輸對象中解放出來,賦予其教學活動中的合作者和學業任務承擔者的正確定位;把學生從被動學、機械學中解放出來,激發和促進其學習潛能的發揮;把學生從單純接受知識中解放出來,賦予其知識認知加工者的角色。應把學生在學習中的經驗、基礎、潛能、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師生合作的可靠起點,讓學生在教師面前積累發表自己見解的勇氣和技能,展現其學習才干和障礙,而把彌補學生的欠缺、不足和所要達到的發展目標作為合作的果實。強調師生角色分工的重新定位,是為了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以及認識自己后作出自我調節、自我選擇、制訂自我發展目標,通過教師施加積極影響培養學生的主動發展精神,逐步形成認識自我、策劃自我、發展自我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的弱勢得以轉化。重新審視課堂教法取舍的標準:不能簡單地以教師講得如何精彩、動人、順暢、邏輯嚴密、語言生動等作為評價教法優劣的主要標準,而應以是否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培養、主體作用的發揮作為教法取舍、組合的主要標準。確定教法取舍,應著力于解決學生的主體性問題,讓教師換一種方式在更高層次上更科學地發揮作用,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獨立學習能力。從學生主體性逐步發展的過程來看,學生的主體性有一個發育、完善過程。學生具有學習潛能和需要,但不一定具備很強的現實學習能力。學生有學好的可能,但并不意味著必然學好,因為學生學習中會遇到主客觀因素、內外在因素的綜合影響。學生可能有學習的熱情,但不一定具有良好的學習技能。學生有學習的積極性,但不一定能持久。所以,學生主體性是漸進發展而緩步走向成熟的。尊重學生主體性發育規律,促進學生由不完善、不成熟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是評價教法優劣的主要標準。一切有利于學生主體性逐步完善的教法,都是現代課堂所需要的教法。不斷滿足學生主體發展的需要,這是師生合作機制不竭的源泉。重視科學學習方法的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更關注學生如何學好和怎樣才能學得最好的問題。從表面上看,教師講清、講透、講明,似乎就盡到了教師責任,但是,從學生學習過程的復雜性和規律性來看,其實不然。
因為,從知識掌握的一般方法到特殊方法、從知識內化的方法到外顯的方法、從知識的獲取方法到知識保存的方法、從知識存儲到提取的方法以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問題解決的方法、自我監控學習過程的方法等發展學習的角度看,這些方法,既不是依靠教師的重復講解所能奏效,也不是學生能在教學中自發領悟的,需要教師把它們精心融進教學過程并不斷指點學生去實踐、感悟,才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作用。彌補傳統課堂在學習方法上的缺失,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法、指導學法、訓練學法、總結學法、深化學法,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和元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論,這把師生間的合作引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學生是一個潛在的、可發展的對象,教師引導學生去主動領悟科學學法的魅力,相信學生具有主動反思其學法成敗的能力,學生表現出來的智慧和熱情是不可估量的。創設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合作活動,教和學之間應是雙向的、積極的互動,師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更能體現教學的動態生成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參與操作的條件和機會。學生參與了發現知識、形成知識以及理解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才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和思考空間,才有發揮作用的余地,在其中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學生在參與中產生認知加工行為,在參與中體驗和感受成功的歡樂,在參與中磨礪思維品質,對學生的完善和磨練是必須的、重要的。學生作為一個潛在的發展主體,只有在教育的外在激勵和自我內在思維活動的雙重作用下,才有可能成為現實的發展主體。尤其是參與中激發學生的認知、情感、動機,在充滿民主、和諧、愉悅和思維智慧的教學環境中,增進師生合作,形成心理相容的朋友型關系,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能力、習慣,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教育局教學交流材料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問題令人擔憂,學生的計算能力不高,準確率低。縱觀歷年的升學考試(小學升初中、中考、高考),學生在計算方面失分十分嚴重。很多家長,甚至一些老師都把學生出現的錯誤歸為“粗心”。只要下次考試的時候認真點、細心點,這種錯誤就可以避免。但在實際情況中,這些學生下次考試照樣會出現類似的錯誤。這時又有家長和一些老師站出來說這些學生就是粗心慣了,一下子改不了。我不這么認為。為什么成績好的學生這方面出錯的少?我認為是這些學生的計算能力差,特別是口算能力差。例如:25+48=口算能力強的學生看一眼就知道等于73,而口算能力差的學生缺要筆算。筆算一方面讓費時間,另一方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負擔越重出錯的概率就越大。
建國后,歷次的教學大綱都強調口算的重要性,指出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例如:1956年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中指出: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他可以發展兒童的思維、機智、注意力和記憶力。它是筆算的基礎。因此,發展兒童口算的技巧具有重要的意義。1963年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中指出:筆算和口算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計算的時候筆算和口算往往結合著運用。1978年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在四則計算中,筆算是重點,口算是筆算的基礎。要使學生先學好20以內口算加減法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要求準確、熟練。2000年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應重視口算,提倡算法多樣化;……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法口算,每分鐘8-10題三位數的加減法,每分鐘2-3題。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什么樣的計算叫口算呢?口算和筆算有什么區別?口算就是不借助計算工具,不用書面表達方式計算過程,依靠記憶,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一般來說,口算和筆算有三方面的區別。(1)形式上的不同。用筆在紙上列出豎式,并寫出計算過程進行計算,這叫筆算。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說出或寫出計算結果,這叫口算。(2)運算方向不同。筆算是由低位到高位,而口算一般是從高位算到低位。(3)思考方法不同。筆算是嚴格按照計算法則進行。而口算則可依據數據的性質和特點,應用不同的思考方法進行??梢?,口算能使算法多樣化,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理解力。
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扎實的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是沒有辦法學好數學的。空中樓閣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只是一種幻景。一年級學生的口算是最基本的,口算在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因從娃娃抓起。再說一個人的能力和他的思維習慣有很大關聯,一年級正是學科教育的起點,所以我認為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必須從一年級開始。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呢?
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試驗。
一、數形結合,理解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