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科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09:31: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科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每年的新員工入職后首先要接受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訓,除了解安全管理規范和相關條例外,還需觀看PPT和視頻以了解實際案例。全體職工包括后勤人員每年都需要接受這樣的培訓2次,為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參加,培訓期間每日下午播放相同的內容1h,連續8d。醫院內還設有各類安全質量管理委員會,做到事事有人管。每個安全質量管理委員會均由院領導牽頭,醫護和醫技人員共同參與,如壓瘡組除護士外還有皮膚科、營養科和感染科醫生等人員組成,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多部門團隊合作精神。每月召開一次會議,院長聽取各委員會通報分管部門發生的相關意外事件,并在下次會上進行整改反饋。一旦有差錯發生,所有相關部門都得參與討論,一般每周進行1次,以5W1H的格式報告,即情景再現,報告發生了什么、在哪里發生的、何時發生的、發生者、怎么會發生的、是怎么發生的,如果同樣的事件連續發生2次以上則需使用4M要因分析法進行討論和改進。討論結果則以問題點、對策和行動目標的格式進行記錄,行動目標會在每天的早會上集體唱讀以示提醒。平時每天下午抽半小時所有在班人員進行護士溝通討論會,就當天存在的問題進行檢討和反省,并提出對策或同事之間相互提醒、引以為戒,最后參與者簽名畫圈,不在場者事后閱讀會議記錄后打鉤,確保人人知曉。
2嚴格扎實的教育管理
醫院每年舉辦各種形式且針對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如安全管理、醫院感染防控、責任組長培訓提高班、學術論文交流會、新技術新業務開展經驗交流會等,以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知識和技能。對新護士的教育尤為嚴格,首先要按等級醫院標準擇優錄用新護士,有周密的新護士培訓計劃,在醫院試用期間須通過22項基本技術操作考核,開始3年內需在醫院各科進行輪轉培訓,全面掌握各專科的護理工作特點,以便隨時接受護理部的統一調配。護理部和各科室均有專門的培訓計劃,分別針對新護士和輪轉護士進行培訓。
3明確的能級管理
護士崗位根據工作年限分為6級,有明確的能力要求和晉級規范。1級(1年)按照流程在老師指導下工作,2級(2~3年)可單獨工作,3級(4~6年)可擔當責任組長的工作,4級(7~9年)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并對低年資護士起到模范和示范作用,5級(10~19年)能協助護士長進行科室管理工作,6級(20年及以上)能夠擔任護士長等職位。職稱體系分為主事護師(22~33歲)、主查護師(33~41歲)、主任護師(42~60歲),要晉級為主任護師職稱后才可以競聘副護士長和護士長。各級護士的平均年齡分別為護士長54歲、副護士長51歲、護士37歲。除此之外,還有認定看護師和專門看護師以及認定管理看護師等,均需要參加相關的培訓與考試,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每5年需要更新認定1次。1.6清晰的目標管理全體護士每年初(3月份)都要根據護理部的總目標和個人能力先進行現狀分析,然后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目標和實施計劃,再以逐級管理的形式定期進行面談,即護理部主任對應護士長、護士長對應帶教老師和組長以此類推,體現層級管理的原則。從初期目標設定的合理性、中期計劃實施的進展程度以及年末時目標的達成情況先后3次與上級管理者進行溝通交流與匯報,如果是科室負責人還需制定本部門的目標。這樣既使個人得到了成長與提高,也保證了部門總目標的實施與完成,對未達成的目標再進行分析,必要時將納入下一年度的目標制定中。目標的記錄格式為項目名稱、完成期限、采用手段或方法、將達到的程度與水平。
4對我國護理管理的啟示
4.1加大護士人力投入
護理人員結構配置與管理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護理質量的優劣[1]。隨著優質護理的深入開展,各級政府部門對護理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足夠的重視。2013年11月浙江省的關于提高護士待遇的文件極大地鼓舞了臨床一線護士的士氣,對穩定護理隊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目前仍有很多醫院的實際開放床位與護士之比遠未達到衛生部門的要求,且由于種種原因致使臨床護士還需執行較多的非護理工作,這種現象在基層醫院尤為突出。為此需要加大對護士的人力投入,從而保證將時間還給護士并將護士還給患者,促使優質護理的可持續性發展。
4.2加強護理管理隊伍建設
護士長的管理能力直接關系到整個團隊的戰斗力,從而影響護理質量。護士長定期接受管理知識培訓,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管理工具,以提高管理技能,尤其是對新上任護士長應加強崗前培訓。此外,對未來護士長人選的培養和鍛煉即管理人員的梯隊建設也不容忽視,確保護理管理隊伍后繼有人,以便隨時可以接替受命[2]。
4.3規范崗位設置與分層培訓
合理科學的崗位設置與績效考核對促進護理隊伍的長期穩定與健康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高年資護士遠離臨床和患者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利于保障患者安全及護士自身專業價值的發揮,國內管理層需引起足夠的重視[3],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并發揮好臨床資深護士的作用[4],讓年輕護士看到自身發展的希望,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因此,為各級護士制定培訓計劃,尤其是新護士的規范化培訓,讓各級護士明確自己須達到的能力要求和目標,強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主動意識;另外,建立合理的崗位能級對應實施方案,真正落實績效考核,將薪酬與實際工作能力及工作績效掛鉤。通過360°考評,力求公平公正并獎懲分明,從而有效提高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減少護士的流失。
4.4充分發揮專科護士的作用
隨著專科護士基地在國內的遍布開設,專科護士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合理使用專科護士、充分發揮專科護士的作用是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專科護士作為護理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具備扎實的專科知識功底,掌握本專科的前沿動態,應該讓其配合護士長抓好科室的學科建設,更好地指導臨床護士進行護理實踐活動。另外還可以通過開設咨詢門診、專科護理會診和專科護理門診等形式促使專科護士向更深更廣的層次提升和發展。
5結語
篇2
[論文摘要]在大三護理專業學生中組建護理科研寫作的團隊小組,并將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應用于護理專業學生科研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實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護理科研的實踐與論文的寫作,能夠激發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提高護理科研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護理科研論文寫作的能力。
本科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使護理專業本科生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識、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備護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來,我們以課題《探索以社區為教學輔助背景的護理實踐教育模式》研究為抓手,以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為中心,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背景,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性思維。
一、合作學習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基于我們是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教學輔助背景所進行的學生護理科研能力素質的培養,因此,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以社區點實踐小組為基礎,每個小組配備1名社區醫護人員和指導老師,并以這個小組為一個科研項目申報學校課題,科研立項的申報人就是該小組的負責人。
2.理論授課。(1)合作學習方法介紹。在以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開展護理科研前,我們先進行護理科研與論文基本技巧的講授和指導,使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立自己小組的科研意向。(2)護理研究理論指導。制訂護理科研理論授課計劃,利用學生晚上課余時間進行護理科研理論授課,使學生對護理科研具備一定的研究理論基礎。(3)科研選題與立項指導。組織學生下社區見習,參觀和收集與社區整體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老師根據各小組的選題,征詢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的意見,初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課題。最后指導老師根據課題的名稱、任務、目標等提出指導性要求。
3.研究實施。(1)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目標。在社區見習和理論授課的基礎上,結合老師提出的社區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方向,小組成員帶著問題,利用網絡、圖書館、社區老師咨詢、社區人群走訪等各種資源獲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終選出一個題目作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目標。(2)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在確定課題后,小組成員從針對課題立項申報到最后論文形成課題結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對自己負責的階段任務進行具體的策劃,當課題研究進行到哪個階段,那么該階段負責的學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組其他成員就聽從該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務,達到既分工又協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論文。當課題研究進行到最后時,要求各小組在集中討論、匯合充實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燈片進行交流匯報,再由指導老師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進行點評,然后,各小組再進行積極修改最后形成論文。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自2006年我們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用于培養護理學生的科研與論文的寫作能力的教學中,共有數百名大三護理學生受益。幾年來參與的學生共協助社區衛生服務完成了學校所在地區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情況、農村合作醫療就醫狀況、社區老年高血壓認知誤區的調查與干預、湖州地區更年期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等多項調查,完成調查問卷數千余份,形成調研報告十余篇,編寫了社區多種常見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冊。在此基礎上,同學們積累了資料和數據。許多同學完成了自己的論文選題,并在《解放軍護理雜志》《護理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社區醫學雜志》《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中外醫療》《全科護理》等省部級以上正規刊物上公開近百篇。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
1.小組合作學習精神的內涵及意義。小組合作精神是一個集體團結的象征,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護理學科多元文化護理的發展,其交叉性和滲透性的特點日益突出,各種知識領域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錯、相融,一個人的專業知識面早已遠遠不能滿足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當臨床搶救生命,當我們進行護理科研,許多尖端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小組團隊的攻關。為此,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一份《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為高校的護理教育工作者在對護理學生的培養中不但要求培養的個體具有淵博的醫學知識、嫻熟的護理技術、科研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還要求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地融入社會和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2.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研究的特征。小組目標一致,與知識、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合作進行護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曾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的工作,那么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組團隊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實際運作中,小組目標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殺個人目標。當個人目標最大限度地與小組團隊目標同步時,必會推進小組團隊研究的進程。這樣的一致需要對共同目標的忠實和堅持。知識和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研究內部知識互相傳遞和積累的過程。通過一定的規則和激勵措施達到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可以有效發揮團隊成員個人的優勢,達到團隊內部的互助。在科學研究中護理一直是一個較弱的學科,為了實現護理學科科學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須發揮團隊合作研究的優勢,使團隊智慧超過個人智慧的總和,實現“1+1 >2”的目標。
3.小組合作學習在護本生進行護理研究中的優勢。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證實,學生會吸收所讀的10% ,所聽的20%,所看的30%,看與聽結合的50%,聽與說結合的70%,說與做結合的90% ,教別人時的95%。那么在學習者之間建立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互相學習、傳遞經驗時學習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實踐就是在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了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傳遞經驗、相互交流、相互質問對答,在辯論中產生新的思維和見解。(1)團隊內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員的新知識、新思想,節省成員獨自學習的時間,避免走彎路。(2)有利于在課題研究成員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團隊中只要有一個成員努力,她的研究收獲就會在團隊中進行傳播,給其他成員帶來壓力,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克服懶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學習。(3)每個人所學習獲得的新知識在團隊內的傳播,有利于交換信息并進行深入討論,對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難題能盡快解決,從而推進更深的研究,開闊更廣的空間。
4.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影響。合作能力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與周圍環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本領,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現代醫學和護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醫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科室之間、醫生護士之間、護士和患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將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許多用人單位在對護生的素質進行考察時對其合作精神也十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進行護理科研實踐的鍛煉,既培養了小組學生彼此相互寬容和謙讓的意識又達到了知識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組的課題和論文的合作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霖,袁長蓉,陳曉英,等.淺析《護理科研》教學與提高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
[2]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
篇3
1.1篩選及評價標準依據改良兒童畏懼調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DS)的計分結果篩選研究對象和評價研究結果。該量表中包括牙醫、(其他)醫生、打針、讓人檢查你的嘴巴、張大嘴巴、讓不認識的人碰你、有人看你、醫生給你鉆牙、(想想)醫生鉆牙的場景、醫生鉆牙的聲音、醫生把工具放到你的嘴巴里、透不過氣來、去醫院、穿白大衣的人、護士姐姐幫你洗洗牙齒、看到拔牙的鉗子、醫生給你拔牙等17個項目,針對每個項目的害怕程度分別由5種不同的表情表示,便于患兒自行填寫。每個項目中不害怕記1分,害怕程度每提高1級增加1分,極度恐懼記5分。
1.2研究對象于2013年6月-2014年8月之間,對來醫院口腔科兒童牙病門診就診的初診患兒,首先讓其自行填寫CFSS-DS量表,并記載其得分,17項總分超過50分的患兒被納入研究對象,共選入60名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男女各30名,年齡在5~10歲之間。
1.3方法被列為研究對象的患兒在首診治療中,由護士來進行綜合護理,在其二次復診時再次先自行填寫CF-SS-DS量表,記載其得分。將前后兩次的量表得分進行統計分析,利用配對t檢驗的方法檢測前后兩次量作者簡介:高影(1981-),女(漢族),護師,本科.表得分的差異性。其中,綜合護理包括醫療護理和心理護理,醫療護理主要是由護士來協助醫生完成治療操作,在醫生治療的整個過程中給予及時、快速、準確的操作配合,盡量縮短操作時間,減少或減輕患兒因醫療操作而產生的疲勞和痛苦;心理護理主要是護士通過語言溝通和肢體等動作爭取患兒的信任,詳細地為患兒說明,使其了解整個治療操作過程,減少緊張情緒、消除恐懼心理,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鼓勵患兒要勇敢,提高患兒的自信心。
1.4結果初診治療前調查表的平均得分為58.6±5.7,第二次復診治療前調查表的平均得分為37.0±3.3,配對t檢驗的結果顯示前后得分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后者明顯低于前者。
2討論
兒童牙病如果能夠早期、及時、有效的治療對于口腔健康和乳恒牙順利交替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兒童常常對于牙科治療過程陌生或者害怕有疼痛而懷有畏懼心理,無法順利完成必要的治療過程,使患牙達不到早期及時有效的治療,導致患兒本身乃至于同一個群體的口腔健康水平的明顯下降。牙科畏懼癥是指在牙科診治過程中害怕某些環節,以兒童多見,這樣降低了兒童牙病患者的早診斷、早治療,破壞醫患關系。兒童牙齒患病率非常高,而來醫院就診的兒童多有畏懼的心理,兒童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其心理及認知都處于成長階段,使其對于治牙有著更加恐懼的心理。據統計顯示,80%以上的兒童在診治時都有“牙科畏懼癥”。其主要表現在害怕牙醫、(其他)醫生、打針、讓人檢查你的嘴巴、張大嘴巴、讓不認識的人碰你、有人看你、醫生給你鉆牙、(想想)醫生鉆牙的場景、醫生鉆牙的聲音、醫生把工具放到你的嘴巴里、透不過氣來、去醫院、穿白大衣的人、護士姐姐幫你洗洗牙齒、看到拔牙的鉗子、醫生給你拔牙等17個項目,最終結果導致患兒的病牙不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兒童的口腔健康水平。
3總結
篇4
對疾病的臨床表現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以促進理解、加深記憶。如燒傷深度的臨床特征可總結為“Ⅰ°紅斑,Ⅱ°水皰,Ⅲ°焦痂”,其中淺Ⅱ°表現為大水皰、劇痛,深Ⅱ°為小水皰、鈍痛。將淺Ⅱ°和深Ⅱ°燒傷特征進行對比,則特點、區別一目了然。再如,骨折和脫位的特有體征都有畸形,不同的是骨折有反常活動、骨擦感(音),脫位有彈性固定和關節盂空虛。進一步延伸,并非所有的骨折都具有骨折的特有體征,如裂縫骨折、嵌插骨折則無,需結合影像學資料進一步確診。類似的還包括3種顱底骨折臨床表現的對比;低鉀和高鉀的對比;代謝性酸中毒和代謝性堿中毒的對比;3種損傷性氣胸的對比等。
2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我們經常說講課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那么一個章節的重點是什么?講課如何圍繞重點展開?這就值得我們下大功夫研究。如低鉀血癥的病因就要圍繞“攝入不足、排出過多、體內轉移”12個字來講,臨床表現要抓住肌無力,治療要抓住靜脈補鉀的4個原則。如急性闌尾炎的診斷要抓住轉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固定性壓痛這兩個特點,再如泌尿系結核要抓住病在腎、表現在膀胱的關鍵點。
3模擬表演,加深印象
在教學中活躍的氣氛可使學生腦筋轉得更快。有些模擬表演學生可能記一輩子。有一次講上肢骨折時,上課前筆者用夾板固定上臂,肘關節屈曲90°,用三角巾懸吊手臂于胸前來到教室,這種模擬表演激發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興趣,使學生牢固掌握了關于上肢骨折的知識,且印象深刻。但要注意,表演的目的是通過演示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記得更加牢固。
4舉例子、打比方,把難以理解的理論轉化為簡單的常識
舉例子、打比方其實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比如講裂縫骨折時,以瓷杯受外力撞擊裂開縫隙為例,同時展示裂縫骨折X線片;再如講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腋路法,課本對病人的描述較多,學生往往記不住,筆者的描述用了8個字“頭偏對側,行軍禮狀”,并輔以動作演示,學生一清二楚。
5動手操作,加深理解
外科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地方很多,如器械的辨識練習、心肺復蘇術的練習、綜合手術技能的練習等,都是學生必須動手操作的。但對于有些內容,大多數教師只講不做,學生理解不深。其實動手操作掌握得更為扎實,如急性闌尾炎的協助診斷體征、脫位的復位方法等,教師在學生的配合下做一遍,然后要求學生練習,學生在做過之后發出“原來如此”、“這么簡單”的感慨,這與花費很大力氣在講臺上演示半天相比省時省力。
6設置情景案例,將理論知識具體化、故事化
以筆者的外科休克多媒體課件為例,片頭首先出現的是120急救電話和疾駛而過的救護車,接著出現的是緊張的手術畫面。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營造氛圍,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至于案例教學的使用則更為廣泛,幾乎每個疾病都編有與臨床貼近的病例。事實證明,在學生擁有一定基礎后,案例教學必不可少、不可替代。
7因材施教,傳授學習方法
篇5
1管理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1.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說是護士對病人的管理過程,而管理過程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護患關系,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長格外著急,對護理的要求很高。為此我科安排2個責任心強,靜脈穿刺技術過硬,有溝通技巧的護士做責任組長,專門上白班,負責新入院患兒的接診、治療與護理,要求她們做到接診熱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療護理及時,給家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負責科內危重患兒的一切護理工作和所管轄組內病人的健康宣教,讓家屬了解病情與治療。同時每個病房都有專門的責任護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還要利用一切機會多接觸患兒、跟他們玩耍,以消除他們的陌生感與恐懼感,并且病人多時護士實行彈性排班,如增加中班與夜班工作人員以保證治療護理工作的及時,減少護患矛盾。
1.2關心和尊重護士現在兒科患者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都視為掌上明珠倍加愛護,一個小孩就有兩個甚至四五個家屬圍著,對頭皮靜脈穿刺的要求高,同時這些父母年青氣盛脾氣大,護士如果不能“一針見血”,常常遭到家長的責怪和投訴甚至謾罵,“一針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兒科患兒病情變化快,小孩自我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差,觀察護理較成人有一定難度。因此兒科護士在工作中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多護士都不安心兒科工作,所以護士長在工作中既要對護士嚴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又要關心護士,尊重護士,理解護士,在關鍵問題上勇于為護士承擔責任和風險,有錯誤應在事后單獨批評,維護護士的自尊心;如果護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難,護士長應盡量創造條件給予幫助,關心體貼他們,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安心在兒科工作。
.3加強醫護合作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兒科由于患兒年齡小,病情變化快,醫護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合作的過程中難免產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醫生對護士的要求是正確執行醫囑,仔細觀察和及時反映病情,而護士卻要全方位地護理患兒,進行健康宣教、解答有關疑問、解決護理問題、做好護理記錄等,工作繁忙。有些醫生很不理解,認為護士不務正業瞎忙碌,使護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醫生工作缺少計劃性,早上忙于寫病情記錄,造成查房不及時、醫囑不及時、臨時醫囑過多,造成護理工作忙亂,護士對醫生有意見等等,對于這些矛盾,護士長首先從護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責任在護士應批評幫助護士,并向醫生解釋道歉,責任在醫生應不卑不亢地給予策略解決,護士切忌同醫生發生正面沖突。本著平等、尊重、團結的原則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2靈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強病房管理
2.1圍繞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問負責制”“首問負責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護士要主動開口問:您找誰,有事嗎?需要幫助嗎?第二方面是患兒家長有什么疑問,如果問到哪位護士,那位護士馬上負責解決,不推給其他護士,即使護士解決不了的醫療問題也必須由護士傳達給醫生,避免家屬傳達不清或家長認為護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況發生。
2.2根據兒科特點創造人性化環境為了減輕患兒對醫院陌生環境的恐懼心理,在病房創造家庭式的溫馨環境。我們在病房透視窗上張貼兒童喜歡的利用靜電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鴨、米老鼠等圖案;在病房走廊的墻壁上張貼色澤鮮艷的育兒知識并配有好看的卡通圖畫;在護士站大廳的天花板上掛上風鈴;在每個病房里掛有色彩鮮艷圖文并茂的育兒小冊子,病房內有各種溫馨提示卡。鼓勵家長為患兒買玩具,護患雙方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
2.3嚴格控制交叉感染兒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點科室。針對這種情況,我科變過去被動應付檢查為現在主動迎接檢查,采取日提醒、調、月檢查等方法,讓每位護士熟練掌握無菌操作原則和消毒隔離制度。積極推廣一次性物品,廠家為我科特制的各種型號的小兒胃管、小兒肛管、小兒吸氧管、小兒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單已經得到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護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長的普遍歡迎。對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氣表、負壓表、霧化器、呼吸機管道、吸引器裝置等均做嚴格消毒處理,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收住腸炎病人的病房每天用消佳凈消毒液拖地一次。
3正確對待護理糾紛
3.1兒科護理糾紛的原因①采血輸液沒有做到“一針見血”;②頭皮靜脈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體外滲或針頭脫出;③工作不到位,遺漏液體;④拔針后針眼壓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兒皮膚嬌嫩,液體外滲,致局部出現紅腫、水泡;⑥護士忙著搶救重病人或處置新病人而沒有立即為某位患兒處置;⑦病人多,治療、護理不能及時;⑧各種處置、操作未告知家屬目的、注意事項。⑨解釋不耐煩、態度生硬;⑩給小孩鎮靜后送門診未能及時安排檢查。
3.2糾紛的防范措施①加強“三基”訓練,提高自身技術水平;②護士實行彈性排班,護理人員根據年齡大小、技術水平高低、責任心強弱搭配、優勢互補,解決了8h外護理人員少、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③強化法律意識,進行責任心教育,認真做好每一項護理操作,如實記錄護理文檔,在保護患兒的同時保護自己;④嚴格查對制度,每位患兒每日輸注的液體(包括臨時液體)都要認真查對,藥名、劑量、配制人、每瓶液體的輸注時間及操作護士都要有記錄,責任到人;⑤嚴格執行告知制度,每項操作和處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項;⑥須送檢查時應提前與相應科室聯系,小兒鎮靜后及時送檢查;⑦執行糾紛預警制度,對有糾紛傾向的患兒,除向主任、護士長匯報外,當班護士要做好交接班,將信息迅速傳遞給各班,使各班謹慎對待,防止事態惡化。二對家屬心理護理體會
患兒家屬的主要心理問題有:1.恐懼與缺乏安全感:家長對疾病預后產生的恐懼感表現為對其他相同疾病患兒的預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兒的家長,表現得很悲觀,避免說一些關于生死的問題甚至字眼;由于心疼孩子而對各種注射和侵襲性的檢查產生的恐懼感;表現為患兒在接受檢查和治療時家長表現出不敢看或者躲開的行為。2.焦慮和緊張:對環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緊張與焦慮;表現為反復詢問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斷打聽醫護人員的情況,希望轉到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所管的床位;住院期間由于病情變化產生的緊張與焦慮;表現為對病情變化的反復陳述,要求醫護人員不斷觀察,耽心遺漏病情變化;由于長期住院經濟負擔較重引起的焦慮;表現為不安心治療,要求提前出院。3.懷疑和不信任:對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對治療方案的懷疑;表現為拒絕配合醫護進行治療,闡自使用自己所謂的辦法或找來許多書籍對醫生的診斷進行對比,并以書上的方案為準;對醫務人員由于年齡、性別、言語、著裝等外在條件和表現引起的不信任;表現為對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換主管醫護人員;對醫療設施和治療環境的局限引起的對治療能力和條件的懷疑;表現為挑剔住院環境和設施,要求轉院等。
篇6
1.1一般資料從樣本抽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120例兒科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齡在6個月~1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2.1)歲;以隨機的抽取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癥狀等方面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細節管理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①改善護理理念。貼心護理是護理工作的基本服務理念,基于護理過程,均需要給予患兒足夠的關愛,例如以親切的方式與患兒及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等。
②掌握護士心理。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心理狀態是否良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護理的效果。因此,護士長需充分了解并掌握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況,在尊重、理解并包容護理人員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管理理念,讓護理人員感受到“人文關懷”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規避消極心理,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
③重視管理環節。在患兒出入院全過程中,護理人員均需要做到細心。應對患兒的病因、病史、個性等有一定的了解;護理人員自身需具備高素養。
④強化細節管理。以定期的方式組織護理人員對病案進行學習及討論,對所存在的護患糾紛進行細化分析,進一步對護理工作進行實質性的總結。對發生在患兒身上的緊急狀況及重點護理環節等制定有針對性的處理制度與防范措施,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對患兒進行安全教育。
1.3評判標準
①兒科護理質量評判標準:滿分100分,分為三個等級,≥90分表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70分表示不滿意。
②在護理滿意度調查過程中,由患兒家屬代替進行問卷調查。
③患兒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患兒例數+滿意患兒例數)/N×100%1.4統計學分析文中所有數據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統計方法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58.33%;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細節管理指的是對細節進行進一步細化的過程,其中包括了:控制、延伸、補充、完善、分析以及辨認等。進一步充分落實管理戰略,并在此基礎上使組織的效益及執行力得到全面提升。細節服務能夠讓護理服務更具系統化,也能夠體現出醫院護理服務的進步及發展。細節管理的核心理念便是“以人為本“,實現最大化地對患者負責。在護理管理工作當中增加細節管理,能夠使護理的整體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醫療方面不斷進步的背景下,護理理念也呈現了逐漸更新的勢態,在細節方面的問題被暴露的情況下增加細節管理,能夠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潛能,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及熱情度。本組研究所提到的常規護理較為傳統,不能很好地了解患兒各方面的細節情況,比如:心理狀況、遵醫行為及滿意度等。而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細節管理,則能夠完善多方面的工作,包括了改善護理理念、掌握護士心理、重視管理環節以及強化細節管理等。另外,在實施細節管理時,護理人員應充分注重自身整體素養的提高,以此為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奠定基礎。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58.33%;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4結語
篇7
1.1一般資料:
考核對象為在本院從事護理工作的在崗護理人員。
1.2方法:
通過對護理人員采用季度考核激勵機制前、后的護士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護士長評價表、科主任評價表、臨床合作醫生評價表及患者滿意度評價表進行比較。
1.2.1考核方式:
護理部通過先培訓、練習后考試的方式,考核內容涉及護理基礎知識、口腔專業知識、院內感染知識、急救知識、口腔護理操作技能、服務禮儀等。其中理論考核占20%,操作考核占20%和考評小組評價表(包括護士長評分表占20%,科主任評分表占10%,臨床合作醫生評價表占10%,患者滿意度評價表占20%),總評分為100分,每季度考核1次,各占25%,年終匯總。
1.2.2激勵機制:
采用等級評定與薪金掛鉤,以《護士條例》為指導,依據醫院《護理人員等級評定實施方案》,分為優秀(占全院護理人員總人數的30%)、良好(占全院護理人員總人數的35%)、合格(占全院護理人員總人數的30%)、基本合格(占全院護理人員總人數的5%)4個等級,并以此作為護理人員的年度評優及下年度薪金待遇發放的依據。
2結果
通過8年的季度考核激勵機制護士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與臨床醫生配合度和患者滿意度等都有明顯提高。詳見表1。
3討論
篇8
1.1臨床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近年來我院產科收治的90例產婦及36例在職護理人員,我們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包括產婦45例和護理人員18例)和觀察組(包括產婦45例和護理人員18例)。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6.8±4.5)歲,其中進行陰道分娩的患者有23例,接受剖宮產手術的患者有22例;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7.1±4.2)歲,其中進行陰道分娩的患者有21例,接受剖宮產手術的患者有24例;對照組護理人員的平均年齡為(32.3±3.4)歲,其中學歷為中專的護理人員有5例,學歷為大專及大專以上的護理人員有13例;觀察組護理人員的平均年齡為(31.2±2.9)歲,其中學歷為中專的護理人員有6例,學歷為大專及大專以上的護理人員有12例。兩組患者及護理人員在年齡、性別、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為對照組護理人員進行傳統護理管理,為觀察組護理人員進行層級護理管理。觀察對比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評分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層級護理管理的具體方法是:①層級設置。根據護理人員的學歷、工作經驗及專業技術水平對其進行層級劃分,主要層級包括護士長、責任護士組長、責任護士及輔助護士等。②層級分工。護士長主要負責日常護理、治療工作的安排,以及對護理質量的評定;責任護理組長應由工作經驗豐富、工作年限長、專業技術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擔任,主要負責患者的精神狀態監測、營養評估等內容;責任護士主要負責完成具體的護理內容;而輔助護士的工作內容則是輔助小組成員完成護理工作。③層級培訓與考核。定期對組內護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并制定詳細的考核內容與考核制度,完善獎懲制度,以提高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④彈性排班。根據具體的工作內容進行彈性排班,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所有的護理人員均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進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
1.3觀察指標
護理部主要通過病房管理、基礎護理、文件記錄、健康教育等方面對產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進行評價;護士長主要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掌握情況、操作技能、護患溝通情況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進行調查;采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表的內容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健康教育開展情況、技術水平、心理支持及關愛等方面,滿分為100分,得分≥80分為非常滿意,得分≥60分為基本滿意,得分<60分為不滿意,患者的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的比較
觀察組護理人員的病房管理評分為(95.6±3.7)分,基礎護理評分為(97.1±5.1)分,文件記錄評分為(95.9±5.9)分,健康教育評分為(97.3±4.8)分;對照組護理人員的病房管理評分為(82.1±2.9)分,基礎護理評分為(79.8±6.2)分,文件記錄評分為(83.6±4.4)分,健康教育評分為(77.8±3.7)分。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人員,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護理人員工作能力的比較
觀察組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掌握情況的評分為(96.4±7.1)分,操作技能評分為(95.8±8.7)分,護患溝通評分為(96.7±6.5)分,整體評分為(96.8±4.1)分;對照組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掌握情況的評分為(83.5±5.9)分,操作技能評分為(81.2±5.1)分,護患溝通評分為(78.7±7.8)分,整體評分為(82.1±5.4)分。觀察組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人員,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
在觀察組45例患者中,對護理工作表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36例(占患者總數的80.0%),表示基本滿意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總數的15.6%),表示不滿意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總數的4.4%),滿意度為95.6%;在對照組45例患者中,對護理工作表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總數的42.2%),表示基本滿意的患者有17例(占患者總數的37.8%),表示不滿意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總數的20.0%),滿意度為80.0%。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篇9
交互式教學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閱讀理解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之后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在我國當前的研究中,對于交互式教學的定義與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多數學者認為,交互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系,使學生完成由樂學、好學到會學、學會的轉變。病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運用真實的或者經過精心設計的病例,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講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以及對典型病例的分析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在知識、思維和情感方面進行綜合交流,使教與學相互呼應、相互啟發,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2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
2.1遵從臨床實踐規律,重組教學內容,實現教師與教材的交互內科護理學教學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將內科基礎理論和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上。由于學生很少接觸臨床,只具備相應的醫學、護理理論知識,不容易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以致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術操作脫節。為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式,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有必要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典型病例導入新課,圍繞病例,以發現患者健康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為主線,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手段,把內科護理學知識、護理人文、護理學基礎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術等有機融合,按照護理程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傳授科學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護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溝通能力,使其盡快進入護士角色,同時還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師傳生受”、“師問生答”的傳統模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實現了教與學過程中師生“雙主體”的良性互動,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形式,學生不僅需要聽課或是簡單回答一些問題,還必須作為主體參與到病例討論中來,在眼、耳、手、口多種感覺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積極參與教學。而教師通過PBL和任務驅動教學設置問題、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的臨床思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提供指導。
2.3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實現學生與教材的交互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課前發放學案,預設問題,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教材、網絡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獲取大量知識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并加深學生對教材的認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想像和思維空間。然后讓學生根據學案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取舍、挑選、重組,從而找到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與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學生感受到了知識的魅力,還提高了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2.4運用多種教法學法,實現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內科護理學開設于第三學年,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文化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對臨床專業課程有著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對護理操作技能較為感興趣。因此,他們較重視專業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可塑性強,對未來的職業無限憧憬。故在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分析病例,進行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來發現患者的健康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實施整體護理,實現了學生與學生的交互。
3討論
全球醫學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職業態度、科學基礎、臨床技能和群體保健、溝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的培養,因此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1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終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因此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學生依據學案,通過預習,針對預設的問題、任務,主動查詢相關資料,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實現了與教材的交互,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學生帶著疑問參與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
3.2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所謂臨床思維能力,實際上指的是合理分析、處理臨床所見的各種癥狀,以便有效地實施治療的能力。針對護理專業,臨床思維能力是指臨床護士根據護理程序,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利用所獲得的健康資料,包括病史、身體評估、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結果等,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用一定的思維方法來綜合分析,提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及進行效果評價的能力。內科護理學因其實踐性很強,臨床應用廣泛,故受到師生的重視。但是由于主客觀方面的一些原因,內科護理學教學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也是以記憶知識點應付考試為主要目的,但學生總有一天要從教室走入臨床,從理論學習進入臨床實踐,因此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通過問題設置、任務驅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評判總結等方式,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將重心轉移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培養了學生求疑、實證、嚴謹和理性的臨床思維。
3.3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護理人際溝通能力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過: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類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面的,溝通能夠帶來其他知識不能帶來的力量,它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護理學的服務對象是人,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每天接觸最多的是患者,現代護理理念強調的是以患者為中心,良好的護患溝通技能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學生扮演護士、患者,體驗不同角色內心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同時也使學生體會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體會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學會了換位思考,培養了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3.4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能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下學習,并勇于表現自我,積極發表觀點,便會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與教材的交互、與教師的交互、與同學的交互,課前查閱資料,積極思考,課中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幫助下,通過自我探索、小組學習、相互討論,分析病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由師生共同評價、總結,從而融會貫通新舊知識,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活躍了思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5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素質是群體或社會對扮演教師這一特定角色必須具備的心理和行為品質的要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醫護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傳播者———臨床護理教師,其素質狀況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不但要求教師不斷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熟悉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還要求其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基礎護理學知識、臨床護理學知識,且熟悉并掌握目前臨床新進展、新技術及人文社會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向精深的方向發展。這就促使內科護理學教師加強自主學習,不斷擴充知識容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駕馭課堂教學,控制教學節奏,以淵博的知識、高深的理論、獨到的見解指導和幫助學生,并通過師生良性互動產生新知、鞏固舊知,從而掌握技能。
篇10
1香港特別行政區醫療政策對專科護理發展的影響
香港的醫療采取雙軌制度,既有公營也有私營,其中90%住院患者接受公營(即醫管局)服務,醫管局也承擔了公共衛生服務。香港醫療服務呈三層架構:包括基層醫療、中層及第三層醫療(住院服務)和廷續醫療服務。而香港的醫療政策不會使市民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照顧。由于香港公營醫療服務占住院人數的90%,同時并兼顧了延續醫療,也代表了香港的專科護理不只扎根于醫院,必須走出社區,跟進出院患者的持續照顧和提供基層護理照顧,落實“治未病”的理念。
2香港骨科護理專業發展的方向
面對醫療科學的急速發展,香港骨科醫療服務也緊隨其后,乃至于服務文化也面對著不少的挑戰。
2.1應付日益增加的服務需求隨著社會趨向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的患者逐漸增多,醫療從醫院走到社區,翻開了骨科醫療和護理的新篇章。
2.2確保醫護服務素質及安全醫療科技日益發展,治療趨多元化,邁向高新醫療技術的發展。國民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有更高要求和期望,為骨科護理迎來新的挑戰,骨科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時配合新科技醫療的臨床護理需要,更須深入了解骨科相關專科的治療和預防,為患者作出適當的護理和防預措施,以滿足患者和家屬的合理需要。而這也推動了骨科護理需要向更高層次發展。
2.3欠缺具骨科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隨著教育制度的健全發展,不單選擇的學科增多,在醫療護理行業內,各專科醫護人員需求日漸加大,護士在專科的選擇多了,造成了行業內外的競爭。要留住有足夠骨科專科知識的護士,骨科專科培訓與專科護士的職能發展是挽留人才的兩個重要措施。
3骨科專科護理需要發展的因素
3.1患者服務方面骨科患者服務是需要由多個醫護專業及專職人員(如理療師、職業治療師、社工人員等)組成的醫療團隊分工合作,每日在臨床照顧患者的骨科護士具有骨科專科知識和經驗,順理成章地成為患者的和團隊工作的統籌者。骨科專科護士必須具有分析力、決斷力、良好的溝通技巧與管理能力,以平衡醫療團隊的工作,為患者實施合理的優質護理服務。加入骨科專科護理元素,加強患者和家屬對治療和護理流程的信心,和諧護患關系,強化治療效益,減少糾紛。
3.2護理發展方面專科護理發展為骨科護士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讓他們更有目標地追求自我發展,提升護士在骨科護理專業上的素養,與骨科醫療能同步發展,以保障患者由治療至康復的過程。
3.3骨科專業護理發展的目標發展骨科護理很重要,確立發展目標更是首要:①完善患者骨科專科護理服務;②促進骨科護理專業培訓,作為專科護理成長發展的基石;③激勵護士增長自我價值;④為護士職業發展做好長遠的計劃配合臨床需要;⑤以有意義的專科發展挽留人才;⑥利用專科與管理知識,加強臨床護理領導能力,充分發揮專科護理績效。
4幫助骨科專科護理發展的主要因素利用現代學術和管理支持發展
4.1信息科技發展平臺利用臨床服務的信息科技的設置,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數據平臺以更有效支持診斷、處方藥物、影像、病案和護理文件處理等,與私營醫療機構設置共享信息平臺,更有利于患者的醫事服務和治療。
4.2推動循證醫療以科學數據及臨床科研成果為基礎,從而確定治療護理成效和患者安全為目標,制定指引規范護理行為,讓專科護理能清淅、有效地按臨床需要提供服務,保障患者護理效果。引入臨床審計更確保執行效果,并可藉結果尋求改善。
4.3設立臨床素質保證建立患者安全的護理文化,使護士都清楚以循證醫學和護理、實證為本作為患者的治理方案,統一臨床常規指引,依據醫療機構訂立服務評審標準,建立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使骨科護理服務向與國際接軌方向邁進,確立處理醫療投訴及醫患關系機制,減少護患矛盾,增加患者對專科護理的信心。
5以骨科護理專科培訓加強人力資源發展
人才是醫院的重要資產,通過高階和各副專科的骨科專科護理培訓,鞏固專業服務意識,以多渠道與員工溝通,使員工緊跟醫院的專科發展方向,確立醫院文化,可促使人才留任。由一個權威和具聲譽的機構如專科學院、醫管局等承辦專科護理培訓和考核,令社會和專業人士接受這統一和具水平的培訓課程。
6香港骨科專科護理培訓現狀
6.1骨科專科護理培訓的目標與專業發展是相互配合的:①提供更深更廣的骨科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術的培訓,以配合日新月異的臨床醫療和患者治理的需求。②除科技外,培訓更需加入人文、管理、社會等知識輔助臨床需要。③培養具內涵的骨科護士:有成熟心智、陽光心靈、視病猶親的關愛、積極求知、以良好溝通維持醫護團隊精神,從宏觀多角度分析并接納不同的治理方案。④讓學員明白自己的定位、價值,令他們接受培訓后隨著知識與技術的增長,在臨床工作更自信、有安全感,令人信服。
6.2骨科專科護理培訓的內容我們以分階課程提供不同程度的護士培訓。見圖2。
6.2.1初級骨科護理課程初進入骨科專業的護士,無論注冊或登記護士都可學習初級骨科護理課程。內容為骨科的骨干知識和技術,讓學員有基本學術知識支持臨床工作。課程授課20小時,內容包括了基礎的骨科護理知識和技巧。
6.2.2高級骨科護理課程這是讓有志于骨科專科護理發展的護士參加,要求學員在骨科部門最少有三年工作經驗,完成初級骨科護理課程、評核范圍要求,學習前需已接受核心專科培訓,且經部門經理推薦。理論課程課時超過88小時,課程結束后便進入6個星期臨床培訓,在認可的培訓中心導師指導下完成。最后經考試,個案研究報告評核等合格才可以獲得證書。課程包括較深入的一般骨科護理和手、足外科,脊椎、關節置換、創傷科,運動創傷和復健科等專科護理。讓護士能吸納多元性的骨科專科和安全的護理。
6.2.3其他深入及輔助的課程一些有關人文、社會、管理等都是重要的輔助學科。而骨科亞專科護理課程會是伴隨骨科專業發展的重要培訓方向。
7推動骨科專科護理發展新階段——香港骨科護理學院
為持續倡導骨科護理專科進階發展,香港骨科護理學院于2012年成立,目的是倡導骨科專科護理和臨床實踐進階,制定專科標準、道德倫理,加強骨科護理專業誠信,為民眾提供優質骨科護理照顧。與港內外醫護人員保持溝通合作,專業交流,搭建信息平臺,促進骨科護理科研和現代化發展。致力于骨科護士的持續專業培訓,提高骨科專科護理的社會認可度。
8骨科專科培訓與臨床護理職能的發展
骨科專科培訓與臨床護理職能是相輔相成的。骨科專科培訓為臨床患者提供了更專業到位的護理知識。同樣的,骨科專科護士的職稱,使同事與患者可清晰地辯別護士所持的專業知識,患者更樂意接受骨科專科護士為他們服務。香港醫管局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設立骨科專科護士、資深護師職位和2011年開始推行的顧問護師職位。更確立并完善了專科護理團隊的架構,讓護士在自選的專科內可選擇在管理或臨床學術護理方面的發展,也深化和推動了護理事業的發展。
8.1骨科專科護士香港普通注冊護士完成高級骨科護理培訓課程并取得合格成績,有基礎管理培訓,年終工作考核良好,經部門運作經理推薦便可在醫管局中央護理部登記成為骨科專科護士。臨床上他會為患者提供骨科專業護理,以臨床路徑模式執行個案護理,參與科研和實證為本的護理。
8.2骨科資深護師(護士長)屬晉升職位,有5年或以上臨床護理經驗且最少具3年骨科臨床護理經驗,持護理或有關學科本科文憑,具骨科專科護士資歷及管理學文憑,若有相關碩士文憑尤佳。骨科資深護師是骨科病房內護理小組的管理者和督導者,除了負責復雜的臨床護理,同時也負責向下屬護士提供專業護理意見和監督執行。資深的骨科護師也是骨科病房的主管,協助病房經理計劃、執行并監察病房管理的工作戰略,參與骨科護理標準、規章和臨床路徑的建立。在學術上其是臨床護理科研的領導和施行者,是骨科專科培訓課程的骨干導師。職能是骨科專業護理元素占70%,管理元素占30%。
8.3骨科病房經理骨科資深護師若有二年或以上的管理經驗,即有資格申請晉升骨科病房經理空缺,這屬于護理管理發展職位。主要職務是帶領病房內各級人員結合骨科和其他協助的醫療團隊合作,為所屬患者提供安全的優質護理。負責為下屬護士及員工進行骨科專科和各項在職培訓、相關的考核和督導,制定病房年度工作目標,倡導并支持臨床科研。負責病房內外的溝通事務,協助骨科部門運作經理計劃和執行部門發展事務,也須協助骨科顧問護師做好有關骨科臨床護理的執行與發展。在職能方面,骨科專業護理元素占30%,管理元素占70%。
8.4骨科部門運作經理骨科資深護師持護理或有關學科碩士文憑,有管理學文憑,具10年或以上骨科臨床護理經驗并有最少5年臨床管理經驗,可申請醫管局內各醫院的骨科部門運作經理職位。這也是護理管理發展職位,統管骨科部門內各單位的護理管理工作,與院方中央護理部一起負責骨科部門護理和相關人手的招聘、專科培訓、考核等人事事務。協助骨科主管部門的發展策略與戰略,聯系部門內外支持專科及部門,落實及督導監察效果,目標是為骨科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服務。與骨科顧問護師溝通合作以增進骨科專科教育和發展。
9骨科專科護理職能新發展
近年來,隨著患者服務的拓展,骨科護理專業除了在管理上發展外,骨科護理的專科發展更是急切。
9.1骨科顧問護師骨科顧問護師一職也于2011年開始推行。這是骨科資深護師晉升職位,骨科資深護師具護理碩士文憑及10年或以上骨科臨床經驗,并有管理文憑者可申請。業界期望骨科顧問護師可以為復雜的骨科患者提供跨專業的護理服務和意見,令患者無論身處任何專科都可得到系統性、整體性的護理(由入院至康復,含出院后的家居護理)。從而縮短住院周期。骨科患者護理從住院延伸至門診,甚至社區的照顧。延伸護理可預防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再入院率。于學術方面,骨科顧問護師負責領導骨科護理科研和臨床應用發展,為骨科專業內各專科護理的培訓劃出框架。骨科顧問護師職位的確立使骨科臨床護理架構更完整,護理團隊內除了部門運作經理管理一部分外,骨科顧問護師分擔了專科護理學術顧問、培訓和發展。兩者合作,各司其職,強化骨科護理和患者服務,令患者和醫護團隊更有信心。
9.2骨科護士門診患者從住院至出院回家,不同的康復階段按患者需要而有不同的護理。過去專科護理只限于住院,骨科護士門診補充了患者出院后專科家居護理的空白,從身、心、社、靈多角度得到適時及適當的專科護理照顧。由骨科顧問護師帶領骨科資深護師負責骨科護士門診,除使患者得到整體護理外,適當的患者服務分工可降低醫護團隊的工作壓力,更提升了護士的士氣,加強他們對骨科專科護理發展的信心,直接留住人才。
10小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護理論文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