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理財專業范文

時間:2023-03-20 22:0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投資與理財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投資與理財專業

篇1

關鍵詞:投資理財專業;理財人才;專業建設

1 投資理財專業簡介

投資與理財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投資與理財基本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有較高的投資、證券業務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理財分析能力,能從事企事業單位會計、理財、財務管理和證券投資業務操作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大學專科專業。投資與理財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熟練運用主要投資分析軟件,具有股票、期貨、債券、房地產、外匯等投資實際操作能力,具有投資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能力,具有企業財務狀況分析和投、融資管理分析能力;投資理財專業學生應該持有的專業技術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期貨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分析師、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保險人資格證書、理財規劃師從業資格證書。

2 投資理財專業的發展前景

國外投資與理財專業教育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初級階段,銀行、證券、保險等營銷人員轉變為理財規劃師的階段;二是發展階段,專業的會計師、分析師、稅務師等成為理財規劃師的階段;三是成熟階段,正規學院教育培養理財規劃師的階段。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提高、投資理財意識的增長,特別是2006年到2007年股票市場的大牛市和2008年以后的大熊市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投資與理財的重要性,相關的考證培訓漫天飛,各大高校也相繼開設投資與理財專業,所以,在我國投資與理財專業教育比較復雜,是一種混合式和跨越式發展,國外的三個階段特征在我國現階段都能夠看到,既有營銷人員轉變為理財規劃師,也有專業的的會計師、分析師、稅務師成為理財規劃師,而各大高校也正在培養的理財人才。筆者認為,我國將會走混合發展到高校專業培養的道路。因此,如何抓住機遇,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增強自己的專業特色和實用性,是投資與理財專業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

3 投資與理財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3.1 課程設置寬泛,重點不突出

由于投資與理財專業是專科專業,除了半年的實習找工作,大學只有兩年半上課,除了要上大量的通識課程,如:英語、計算機、思想政治和體育等等,還得上大量的專業基礎課,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基礎會計、證券市場等,真正上專業核心課程的時間最多就一年,這一年得開金融學、投資學、公司理財、證券投資分析、保險原理與實務、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投資與理財案例等,專業知識遍布經濟學、金融學、投資學、保險學、會計學、財務管理,雖然全面但是重點不突出,容易讓學生覺得什么都學了,但是什么都不會。

3.2 專業方向模糊,專業定位不清楚

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方向有:會計核算、財務管理、銀行、證券、保險等等,幾乎涉及金融和會計的方方面面,容易讓學生產生對未來就業前景的迷茫,很難定位自己未來工作的領域,也就很難清楚的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學習的側重點,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的大勢下,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很難適應社會的需要。

3.3 對部分考證的重視不夠

事宜投資與理財專業學生考的證書,大致有: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期貨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分析師、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保險人資格證書、理財規劃師從業資格證書。除了會計從業資格和證券從業資格證書報考的人較多外,其余報考的非常少,特別是對保險人資格證書和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重視不夠,就未來的發展趨勢而言會計和證券的從業人員會趨于飽和,而對合格的持有期貨從業資格和保險人資格的需求缺口還很大,就近兩年的報考人數上看,這報考兩個證書的幾乎沒有。

3.4 專業的實習基地缺乏

與投資與理財對口的實習崗位一般為銀行和保險的營銷崗位、證券公司的經紀崗位以及一般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崗位。較強的應用能力是大專培養人才的一大特色,但是投資與理財專業由于對口的企業層次比較高,崗位十分稀缺,所以在實訓條件方面相對其他專業比較匱乏,然而投資與理財專業對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比較高,單單的機房模擬實驗很難滿足該專業對應用能力的要求。

4 完善投資與理財專業建設的建議

4.1 大二下學期起分方向開設專業課

針對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設置寬泛、重點不突出和專業方向模糊、專業定位不清楚等問題,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大一開完通識課,大二開一個學期的專業基礎課,剩下的一年分方向開課,可以分銀行、證券、會計和保險等方向,每個方向開對應的專業課、考證課和實訓課,這樣可以解決課程寬泛、重點不突出的問題,又能讓學生依想就業的領域去選擇方向,有的放矢,也解決了專業定位不清的問題。

4.2 加大對其他考證的宣傳

2008年4月30日中國期貨業協會頒布了《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管理規則(試行)》等6項自律規則的公告。新規則取消了期貨從業資格證書有效期僅3年的規定,有效期修改為永久有效,同時將原規定的執業資格證書和從業資格證書合二為一。保險人考試報考率低主要是由于學生對保險業的誤解太多,其實我國的保險展業市場正在不斷的完善和健全當中,持證上崗是必然的趨勢,持有人資格將有利于學生在該行業立足。加強對考證的宣傳,可以通過學術講座、新老生交流等方式推廣其他的考證,以確實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4.3 加強校內實習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由學校提供場地,建立的理財規劃工作室,由學生擔任理財規劃師,教師擔任顧問,為社區提供免費的咨詢、理財服務,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參加理財規劃或者證券模擬等大賽,還可以與企業建立實訓關聯系統,把企業的實際數據復制到實驗室同時同步更新,把企業“搬到”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室就能真真確確地感受到企業的氛圍,熟悉相關業務實務,拉近學生從企業到學校的距離。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高職;投資與理財;課程體系;教學內容

教育部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了今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走向:引導學校正確定位,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以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為切入點,以就業為導向,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課程教學的改革是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為培養技術應用型投資與理財專業人才,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是關鍵。

1 以就業為導向,開發專業課程體系

投資與理財專業學生主要就業方向有證券方向、保險方向。也可以從理財角度劃分為公司理財方向和個人理財方向。專業方向的寬泛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課程開設的面面俱到。每個學校在開設投資與理財專業時都應找準自己的專業定位,在設置課程體系時,就應根據自己的專業定位,有針對性地著重培養學生在某一領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專業就業方向,并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既應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理論的完整性,也應強調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不能忽視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基礎,同時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既要強調高等性,又要突出職業性,課程內容體系在兼顧知識的系統性和理論的完整性基礎上,也要突出課程內容的應用性、技術的職業性和技能的崗位性。

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基本就業方向,則該方向內的課程必須全部選修。如選修證券就業方向的學生,要同時選擇證券市場基礎知識、財務管理、證券投資分析、證券交易、財務報表分析、期貨投資實務等課程。選修不同業務方向的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修其他方向的科目,以獲得有針對性的專業培養,提升專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與此同時,每一方向應確定學生學習階段所應考取的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樣,一方面學生的就業面得到了拓寬,另一方面,由于分成不同的方向,人數分散,學校在實訓方面的壓力也大為減輕,實訓的效果大大增強。

2 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原則,設計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法改革

在制定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必須開展廣泛深入的市場調研,了解不同就業崗位對從業者的職業能力要求,再依據職業能力要求開展課程標準的反復論證與設計工作。課程標準的編寫不同于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設計應該明確課程教學任務和教學條件要求,明確課程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標準,在此基礎上,按照工作過程要求將課程劃分為不同的教學模塊(或情境),每個模塊(情境)的教學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應該加以明確。在進行課程標準的設計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個性、創新精神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要善于使用多種現代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時,也應突出投資與理財課程專業課的應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除在教學中應保留傳統的課堂系統講授教學方法外,教師還應該努力創新教學方法,如在課堂上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教學法、仿真模擬教學法和研究式教學方法等來進行授課,以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方法改革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四模塊”實踐教學模式。包括:課程認知實習模塊,主要是指專業課程內(也包括專業基礎課)的實踐環節;校內實習基地模塊,為學生提供仿真的模擬實習場所,包括商業銀行柜面業務、證券投資操作、商務禮儀、拓展訓練、專業綜合技能等6方面的實訓;校外實習基地模塊,為學生提供實戰場所;“請進來,走出去”實踐教學模式,“走出去”就是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和行業,鍛煉并提高工作能力,“請進來”是根據投資與理財專業的特點,采用各種方式邀請金融企業領導或職員來校作報告或講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應切實把握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以及具體適用的范圍和條件,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同的培養對象、所授的不同課程、運用方法的不同環境,恰當地運用不同的投資專業教學方法,才能使其在教實踐中發揮有效的作用。

3 以基于工作過程為指導,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應體現“素質為核心,能力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素質、能力為主旨和特征來構造投資與理財專業的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在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時,應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使學生進入社會時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應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和較寬的知識面,具備以職業素質為主體的綜合素質。

一個職業之所以成為職業,是因為這個職業有著與其他職業不同的工作過程,包括工作方式、內容、方法、組織以及工具的歷史發展等諸方面。在確定了投資與理財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應首先明確學生主要就業的職業群,然后進一步確定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最后具體落實到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因此,每一門專業課程都應該根據專業定位有其獨到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同課程內容的選取與銜接應該事先設計并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設計來進行實施。如“證券投資分析”這一模塊內容,股票投資、期貨投資等課程都會涉及,但是這部分內容不能在這幾門課程中重復講授相同內容,而應該在課程規劃時,就安排好在哪門課程中進行基礎理論內容的講解,其他課程涉及到這部分內容時,則以應用和實際操作為主。課程教學內容還應該切合當前職業崗位對職業技能的要求,要根據市場調研和專業研討等途徑所獲得的最新信息,定期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更新,以適應專業發展和職業能力的需要。

課程的教學設計還應注意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做到理論與實際、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緊密結合。同時在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教學中還應遵循前沿性原則。近幾十年來,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如金融制度創新、金融產品創新、金融工具創新等。而且,經濟金融的全球化、金融活動的電子化、虛擬化現象等也迫切需要更新傳統的教學內容。這些金融領域的新的變化和發展都應反映在投資與理財課程的教學內容中。

4 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推動實訓課程的實施

實訓教學體系的設計、建立、實施、檢測和保持等各環節應使整個實訓教學滿足符合性、系統性、全面有效性、預防性和動態性的要求,都應實現科學化和程序化,通過反復的優化和循環控制,最終發揮實訓教學資源的最大功效。

4.1 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實訓的現狀。

在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實訓中,一方面,校企合作難度較大,由于金融企業的特殊性質,實際操作難以有實質性的深入;另一方面,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校內模擬實訓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高度仿真,通過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接收證券實時行情,基于模擬交易軟件,就可以實現接近真實市場的模擬實訓。正由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一些高校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表現在單向合作上,如:通過校企合作聘請企業專家進校對學生進行講座培訓,邀請企業專業人士與高職教師討論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專業規劃。而學生進入企業實訓的機會一般只有畢業前的頂崗實習階段。

4.2 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實訓教學體系構建

根據上述實際情況,在今后的課程實訓中,應加強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訓教學的內外環境建設,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全真模擬綜合實驗室,以虛擬真實的業務流程為內容的實踐教學形式。圍繞投資與理財職業能力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課程開發、教材編寫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注重將能力培養貫穿實訓教學全過程,逐步形成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的教學體系。

4.3 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校企合作機制的構建

投資與理財的校企合作機制的構建應根據投資與理財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要求,制訂的總體及各個具體實訓教學環節的教學目標的集合體,來體現專業建設理念和人才定位,在整個實訓教學體系中起引導驅動作用。教學管理體系是通過組織管理、運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來不斷提高實訓教學效果的指標體系之和,在實訓教學體系中起信息反饋和調控作用。

(1)建立“一體兩翼”的實訓教學目標體系。

即是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服務能力為主體,以職業素質訓導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為兩翼的實訓教學目標。可通過政校企聯合推出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形成“三證”(畢業證、職業資格證、聯合培養證)和“一專多能”的開放式培養機制,在校內外實訓、畢業實習、入職前輔導等各個階段制訂并開展相應的職業素養訓導活動(如職業認知、職業適應性和創新能力訓練),形成完整的“一體兩翼”的實訓教學目標體系、實踐能力訓練體系和貼近的職業體驗環境。

(2)建立“分層一體化”實訓教學內容體系。

即按職業素質教育、專業技能教育、拓展技能教育(按照“一專多能”的要求,鼓勵跨專業跨院系學習1-2門技能,大力推行“雙證”制度,支持以賽促學,開設形象塑造類、審美情趣類、社交協作類訓練課程,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三個層次,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訓教學內容。職業素質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注重職業理念、職業道德、創新素質、創業素質等職業素質,加強職業認知、職業適應性、創業能力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專業技能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如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市場調查和統計分析能力等;拓展技能教育是按照“一專多能”的要求,鼓勵學生跨專業跨院系學習1-2門技能,大力推行“雙證”制度,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通過分解投資與理財專業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結構,進而在實訓項目、教學組織和職業訓練中充分體現和融會貫通。通過分層漸進的實訓內容安排,由“素質知識能力素質”往復循環,不斷提高教、學、訓的效果,為培養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的復合型投資與理財人才奠定基礎。

在此基礎上,還應建立穩定的企業參與學校課堂教學的機制,理論部分由校內教師講授,實訓部分由企業專家講授;其次還可以與企業合作開發課程、編寫教材;同時還可以與企業共同商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重點是與企業合作推進實訓課程的實施,除了聘請企業專家組織課程實訓部分內容的教學外,還可由企業專家主持課余時間的講座,或有針對性地開設某些課程。

5 “以賽代訓”,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培養機制

人才培養體系基于投資與理財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特殊性,可以通過在校內采取“以賽代訓”的方式來彌補理論和實踐教學的不足。“以賽代訓”在高等職業院校中可以參考采取三種方式:一是,結合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開展“以賽代訓”項目,如證券投資分析、期貨投資實務等課程,由相關專業課的教師進行組織,在班級內和班級間開展模擬交易大賽;二是,引入企業支持,依托學生協會,來積極開展“以賽代訓”。由于金融企業的嚴格監管,使企業不方便正式參與學校的實踐教學,而通過學生協會的方式即各種投資協會的渠道來推動公司的參與卻是一種可行的選擇。三是,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模擬交易大賽,在比賽前的集訓中可以聘請證券公司等的專業人士擔任競賽顧問,本校的專業教師擔任競賽教練對學生進行交易技能的培訓,鼓勵和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證券公司可以對協會提供針對性的培訓、組織學生開展模擬交易大賽、為大賽提供物質保障及組織學生參與證券公司的投資晨會等間接的方式,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

【參考文獻】

[1]胡運良,侯旭華.淺談保險實訓教學與保險應用型人才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9(6).

[2]麥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3]馬淳正.金融保險專業“開發二元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06(8).

[4]馬淳正,宮文勇.金融保險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09(12).

[5]顏青.基于校企合作的“四模塊”實踐教學模式探討――以高職金融保險專業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07(5).

[6]吳窮.在金融保險專業構建以實訓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嘗試[J].職業,2007(33).

[7]施玉梅.模擬推銷在金融保險專業實訓中的運用[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7(2).

[8]L.V.Bert alanffy.Problems of Life [M].London,Watts,1952.

篇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寧夏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改革”課題研究成果。

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是高等職業教育內涵的核心,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實踐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實踐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徑和手段,因此在整個高職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高職教育的主體教學。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構建必須與其人才培養目標及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

一、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目標性原則: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必須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進行。

系統化原則。遵循認識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結合專業特點,按照組成實踐教學活動的各環節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互相銜接、彼此關聯、具有連續性,并貫穿于全學程。

整體優化原則。不僅要做到實踐教學活動各要素之間的統一,還要從人才的全面素質和能力提高要求出發,注意教學各環節相互配合和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互相滲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相適應。

規范化原則。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規范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教學規范、考核標準和要求。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設想

構建由課程實訓、課程實踐組成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適應時展要求,體現實訓教學內容的現代化、信息化、綜合化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大幅度提高專業性、綜合性實訓教學在整個教學中所占的比例。充分利用專業優勢,重新整合實訓教學內容。按照培養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的不同目標要求設置實踐教學環節,逐步增加實踐教學占總教學時間的比例。按理論教學知識點的漸進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的課程,保持三年每學期不間斷,做到每學期的實踐課程教學與相應的知識應用和技能培養有機結合。

不斷完善實踐教學各實習實訓環節的教學內容。加強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強化階段實習、畢業實習環節的教學內容和管理機制;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強化學生英語應用的培養。英語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實用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計算機應用能力實踐教學。計算機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問題的能力。具體要求是:掌握一定的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具備使用計算機實用工具處理日常事務的基本能力;具備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具備使用數據庫等工具對信息進行管理、加工和利用的意識和能力;具備使用典型應用軟件和工具來解決本專業領域內問題的能力;了解并能遵守信息化社會中相關法律與道德規范。

加強學生競賽,完善專業技能競賽、課外競賽制度,鼓勵與支持學生參加國家、區級各類競賽、課外競賽和體育競賽制度,鼓勵與支持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各類競賽,積極開展校級競賽。

三、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

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一是建設以課程實踐、實習實訓、專業技能訓練三個環節為重點的實踐教學環節;二是建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等實踐教學環境;三是充實提高實踐教師隊伍的人員數量和質量,改善其結構;四是建立健全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四、加強實踐教學的主要措施

完善實踐教學制度。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中各類規章制度的建設工作,加強各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學大綱、指導書、質量評價標準等建設工作。

實踐教學大綱應對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目的要求、時間安排、教學形式和手段作出明確規定。實訓教學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訓內容,分別按實訓項目制訂出實訓教學大綱。按照教學要求,采用選購與自編的辦法,必須配備與大綱相符的各實踐教學環節指導書。

重視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高度重視實習基地建設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基于互惠多贏的利益驅動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機制是推動校企合作發展的動力和維系校企合作良性運轉的紐帶。因此,必須注重構建雙贏的利益驅動機制。

從企業的角度看,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體現在:一是獲得符合企業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通過“訂單式”培養模式,得到為企業量身打造的專門人才;二是利用高職院校的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優勢,解決技術、管理、經營方面的難題,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三是利用高校的教學資源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四是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及提高知名度;五是通過校企合作獲得政府的政策性優惠,如減稅、貼息等,以及在與學校開展生產性合作中獲得經濟利益;六是有利于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形成、企業優秀文化的塑造和學習型企業的建設。

從學校角度看,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體現在:一是獲取企業的資助,可以改進教學設備、改善教學條件、提高學校效益;二是通過校企合作獲得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及職業崗位素質能力的信息,并使企業參與專業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和教學改革,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方便學生更好就業;三是獲得真實的現場教育環境,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四是使部分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通過工學結合獲得合理報酬;五是通過與企業合作,及時了解和把握行業最新科研動向和對技術的最迫切需求,從而找到研究項目,甚至得到企業的經費贊助,增強研究的社會適切性,也為教師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校企合作是一個相互選擇、各取所需的過程。

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改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結構,建設一支能夠很好開展實踐教學的,專兼結合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鼓勵教師積極承擔實踐教學任務,鼓勵高學歷人員及富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從事實踐教學工作,鼓勵教師將高水平的科研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成果獎評選和設立項目上對實踐教學研究與改革實行必要的傾斜。加大實踐教學骨干教師和管理人員培訓經費的投入,鼓勵他們參加進修學習和學術活動,在人才引進時要靈活把握評審標準,注重實踐背景和經歷,注意考察其實踐教學能力。

加強實踐教學規范化建設。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并列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制定專業實踐教學大綱,并嚴格按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大綱的要求安排各個環節的實踐教學工作;根據各環節實踐教學的內容和項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各實踐教學質量要求和成績考核辦法,注重實踐報告的撰寫,規范報告格式,嚴把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報告)質量關,并通過評價和考核,使實踐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作者簡介:賀素文,1961年1月生。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副教授;劉中川,1966年6月生,南京證券銀川新華東街營業部經理,注冊證券投資分析師。

通訊地址: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學院西路31號 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篇4

提要:近年來,投資理財專業在各高職院校紛紛設立發展起來。如何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經驗,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和實際,探索職業化教育方法并付諸實踐,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對投資理財專業的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也同樣明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金融領域的不斷開放與深化,企業、各金融機構及中介機構、個人甚至是政府機關都越來越看重投資與理財,對這方面職業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高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發源地,投資與理財專業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在各高職院校紛紛設立發展起來的。

一、高職投資理財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范圍廣,學生學得比較淺,實踐動手能力弱。投資理財專業的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比較多,所以開設的課程范圍很廣,金融學和投資學是其學科體系的主體,銀行、保險、證券、企業財務這四個方向的專業知識是其四大支柱,房地產、法律、市場營銷、公司經營等相關知識也必不可少。要學通如此多領域的知識和內容,除了需要時間,還需要豐富的師資和學校優厚的軟硬件提供支持。但是,單就一所學校而言,師資和學校的設施是有限的,其結果往往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了三四十門課程,但對課程的理解都停留在簡單的印象當中,不可能對某個領域或方向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詣。再加上這么多課程都要進行實踐,教學難度很大,除了證券,其他領域的實踐教學由于各種原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專業缺乏具體的職業定位引領,給學生就業造成障礙。目前,國內多數高校投資理財專業都是不分方向的,表面上,畢業生可以進入很多行業和工作崗位,但實際上由于沒有具體職業定位的引領,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就業選擇就會變得盲目。雖有個別學校做了一定的改革,如將專業改為保險專業、證券投資專業、國際金融專業等,這樣做的結果雖然使學生對某一個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有較深了解,但又導致專業口徑太窄,使學生就業時面臨困難。

(三)學校缺乏與企業、金融機構有效溝通合作的平臺,學生的職業技能得不到充分鍛煉和提升。學校與企業、金融機構走向合作辦學是專業教育中獲取校外優秀資源的最佳途徑,通過學生的實踐,能夠較快地積累經驗和提升技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專業的知識。但是,現實中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模式有待于完善和改革。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明顯占據著主動,使學校和學生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校企合作的范圍和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具體從投資理財專業來看,企業與金融機構給予真正有效的幫助不多,學生與從業的理財師、金融分析師、投資顧問、資產評估師、財務總監等缺乏有效溝通交流的平臺,實戰經驗的積累較少,影響了職業技能的充分掌握。

(四)忽視對職業素養的培養。學校的教學過度偏重于專業知識的教授和專業技能的掌握,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質、職業操守、團隊合作和創新意識等方面的教導與培養,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職業化教育

(一)美國的職業教育:社區學院。美國的社區學院在美國教育史上被認為是一次偉大的革新,它對美國的教育及其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社區學院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初級學院,學學本科一二年級的課程,畢業后授予準學士學位,可直接轉入本科院校三年級學習,也可經職業培訓去就業;二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這是社區學院的主要形式,教育內容與職業崗位的要求緊密掛鉤,學習合格者可取得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社區學院職業教育的教學、服務及其他各項工作都明確地以社區為中心,關心社區的生活,發展社區經濟。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以社區的近期、長遠需要及當地工商業的需要和就業趨勢為依據,其生源主要是本社區的青年學生,沒有入學考試,沒有學歷限制,也沒有學習年限規定,交費即能入學,合格方可畢業。

(二)英國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并行。英國是世界上職業教育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職業教育體系的國家之一。當前,英國的職業教育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專門的職業教育、職業技術培訓和普通教育中滲透的職業教育。專門的職業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在繼續教育機構里進行,其中高等職業教育一般由多科技術學院來完成;職業技術培訓以企業投入為主,在企業里進行。英國的職業教育有兩個最明顯的特色:一是注重對職業教育的立法,確立職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二是大力推行國家職業資格制度,以此促進職業教育的有序發展。為解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分離的問題,英國政府確立了職業資格等級與普通教育學位的相關地位,劃分并確立了兩者之間的具體分級對應關系,規定接受職業教育的學員在達到三級后可直升大學。

(三)德國的職業教育:“雙元制”教育。與世界其他國家比較,德國的職業教育地位最高,在整個教育中的比重最大,建有更為系統、完整、有效的職業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其中70%的職業教育屬于“雙元制”。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學校制形式,可以稱為部分學校制職業教育形式。接受雙元制培訓的學生,自己可通過勞動局的職業介紹中心選擇一家企業,依據有關法律的規定同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得到一個培訓位置,然后再到相關的職業學院登記取得理論學習資格。這樣,他就成為一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下的學生。他具備雙重身份:在學校是學生,在企業是學徒工;他有兩個學習受訓地點:培訓企業和職業學院。

三、對現階段投資理財專業職業化教育的理解

洞悉投資理財專業教育諸多問題的背后,再對比于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先進的理念和經驗,我們不難發現其問題的根源: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并沒有職業化。

職業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通過多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思維、職業技能及職業操守等各種綜合素質,最終使教育者具有較高的行業競爭能力、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結合投資理財專業的特點和實際,我們認為現階段的職業化教育不應再表現為規模數量的擴張,而是提高辦學質量,形成職業教育的品牌;不僅僅涉及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改革,更是教育方式的創新;必須擯棄泛技術教育的理念,縮小職業定位,即理財師和金融分析師;參與主體不應只是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更應該讓企業、金融機構、家庭甚至政府參與進來;學習過程中也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和營銷產品,也要善于自我學習和自我營銷;投資理財除了資產的保值增值這一特定的職業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職業涵養。總而言之,職業化教育是人才標準的職業化、課程體系的職業化、專業技能的職業化。

四、投資理財專業職業化教育探索

第一,改革現有的理論技能教育為職業流程式教育。職業流程式教育更注重整個工作過程的系統化和一體化,使學生對職業的理解和定位更加清晰深刻。

第二,改革現有課程體系,刪減某些課程,增加比較實用與職業關系度密切的比如房地產金融、項目投資、資產評估、交易心理學、行為金融學等一些課程,將技能考證培訓列入職業化教育的重點。這些職業資格有國家理財規劃師(ChFP)、中國注冊金融分析師(CRFA)、特許財務策劃師(FChFP)、特許理財顧問師(ChFC)、特許人壽理財師(CLU)等。

第三,提升現有的師資力量,在職教師除了必須具有高層次的職業資格外,由教學向帶領、引導、協助的角色轉換也很關鍵。同時,兼職教師、客座教授、崗位師傅、外請執業理財師、分析師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成立理財俱樂部,成員實行會員制,為學生、教師、金融機構及企業、理財師、金融分析師、財務策劃師、社會公眾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第五,以學校為依托,以本專業師生為主體,以知名經濟學教授和行業知名理財師為顧問和首席理財分析師,成立投資理財咨詢有限公司,完全按照企業化運作,在校內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場所,如果能夠運營成功,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廣謙.正確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07.22.

[2]劉玉平.現代金融的發展趨勢與金融學教育教學改革——“2006年海峽兩岸金融教育論壇”綜述[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6.6.

[3]吳云勇,陳凌白.金融學專業投資理財方向建設方案[J].浙江金融,2008.1.

[4]徐建民.領跑國內理財教育,培養實戰型人才[N].理財周刊,2006.8.22.

[5]曲國慶.對高職投資理財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06.2.

[6]成蘊琳.從銀行理財業務看高職投資理財人才培養[J].經濟師,2007.11.

篇5

關鍵詞:個人理財;商業銀行;理財意識;金融服務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056-02

中國商業銀行辦理個人理財業務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雖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居民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個人理財業務逐漸成為國內銀行產品和服務創新的主要領域。金融危機對中國城市居民的財富管理觀念也進行了一次深刻洗禮,更多的人逐漸意識到風險的存在,也進而認識到財富管理的必要性。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公眾對個人理財的認知怎樣?商業銀行應如何面對挑戰,滿足廣大公眾個人財富增長的需求?本文就此作了探討,以期為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依據。

一、公眾對個人理財的認知

為了進一步了解公眾對個人理財的需求與認知狀況,我們采用問卷調查和隨機訪問的方法,在西安、寶雞的商業銀行營業廳對使用銀行個人理財金融產品的客戶和潛在客戶共480人進行了調查,現予以分析。

1.公眾對個人理財的了解程度和理財目標。公眾對個人理財“了解”的占43.6%,“一般”的占43.8%,“不了解”的占12.6%,由此可見,仍有43.8%以上的人了解并不全面。公眾理財的主要目標依次是資產實現增值(68.3%)、保障家人教育(41.7%)、安排退休后的生活費用(35.4%)、提升生活質量(22.5%)、合理安排資金(13.3%)。調查顯示,大部分理財需求者都以實現資產增值為主要目的。在訪談中,受訪者要么沒有明確的理財目標,要么把理財目標簡單地等同于“理財就是生財,讓財富增值,賺錢”,而不是把理財目標與人生目標結合起來,為了賺錢而賺錢的現象普遍存在。

2.公眾獲取理財知識的渠道。調查發現,大眾的理財知識來源依次為網絡(59.6%)、親戚或朋友介紹(57.5%)、專業理財雜志(41.7%)、理財人員介紹(33.8%)、銀行營業廳宣傳冊(13.8%)、廣播電視22(9.2%)、大眾報刊理財欄目(8.8%),顯然網絡、專業理財雜志、與身邊人交流這三個渠道占有絕大部分比例。

從調查看,網絡已經成為公眾理財的主要渠道,與身邊的人交流始終是人們信息來源的重要渠道。同時當問及您是否會向您身邊的親人朋友推薦你購買金融理財產品和金融機構時,“可能會”和“一定會”的分別占46.7%和28.3%。眾所周知,由此可見,今后培育個人理財市場時,要著眼全局,營銷訴求既要針對理財決策者,同時也不能忽略理財決策影響者(家人和朋友)。

3.公眾對理財產品的選擇和滿意程度。在目前投資規模條件下,公眾希望使用的投資工具依次是儲蓄(53.8%)、基金(40%)、股票(37.5%)、保險(27.5%)、房產42(17.5%)、債券(14.6%)。從中可見,公眾首選的理財產品是相對風險較低、收益較少,對投資技巧和背景知識要求也相對簡單的;但隨著公眾理財意識的逐步提高,他們對于投資技巧和背景知識要求較高的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也有強烈的需求。

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公眾關注的依次是產品的投資風險和收益(55.8%)、機構的信譽和品牌(27.9%)、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是否專業(22.5%)、報紙等媒體的投資建議(15.4%)。面對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與存在的風險成正比,45.8%的人希望理財產品一定要不僅本金保證,收益最好高于儲蓄;22.9%的人可以接受收益可能會少于儲蓄,但必須保本;33.3%的人希望收益高些,可以承受一定量的損失。另外,愿意承擔高和中低風險的人分別為11.3%和29.1%、59.6%的人不愿承擔風險。從公眾對銀行理財產品及其種類的滿意程度看,滿意者占31.7%,不滿意者占29.1%。從以上調查顯示,公眾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注重產品的投資風險和收益,但對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與存在的風險,大多數人喜歡追求高收益,卻不愿承擔高風險,或忽視理財產品的風險。

4.公眾對銀行專業理財人員的選擇和滿意程度。調查發現,公眾尋求專業人士進行金融理財的認識是不同的,僅有9.2%的人知道自己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財務決策,但卻感覺到專業的理財顧問能夠幫助自己更有效的管理家庭財務,帶來財富的加速成長;21.6%的人因太忙,無法抽出時間來自己理財;而69.2%的人是因為不具備金融理財系統專業知識和方法、理財目標不清楚、個人財務受到重大損失自己卻毫無頭緒,不知如何著手時感覺到了金融理財的緊迫性才尋求專業理財。由此可見,大多數人由于有明顯的缺失感、焦慮感、緊迫感,才去尋求專業理財。

盡管68.8%的人對銀行理財人員的專業素質不滿意,然而,隨著理財觀念的逐步變化,理財市場的規范化,投資者對專業理財人員的信任程度將越來越高。調查中,78.8%的人希望得到專業理財人員的服務,愿意為所接受的服務付出額外的傭金,也愿意去相信他們,并且80.8%的人對他們的服務態度是滿意的。

5.公眾對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建議。從調查來看,58.3%的人認為銀行理財人員的專業素質需要不斷提高。在訪談中,公眾普遍反應商業銀行的理財服務人員,專業單一,復合型人才偏少,部分員工并不具備理財綜合知識和為客戶提供理財方案的能力;對宏觀經濟政策掌握較少,對微觀經濟分析能力不夠強,市場營銷意識和技能與市場服務需求還有較大差距,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個人理財業務;理財人員營銷客戶時對風險提示不夠,甚至沒有對客戶給予正確引導。由此可見,培養和選拔高素質的理財人員已成為開展理財業務亟待解決的困難之一。

另外,69.1%的人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的多樣性有待拓寬。公眾認為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檔次低,理財服務僅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服務式理財階段,缺乏智能化高檔次理財產品;二是理財產品結構不合理,功能單一,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服務需求;三是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定價、風險對沖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還缺乏科學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尚存在一定的風險。

二、加強銀行服務,提高公眾理財意識,推動理財業務發展

1.加強品牌建設,提供差異性、個性化服務,滿足公眾個人理財需求。在改革現有金融政策,完善商業銀行的技術系統的基礎上,銀行只有開發差異性、個性化的個人理財服務,才能保持市場生命力、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達到銀行與客戶的雙贏。因此,銀行的理財產品的設計一是要新,商業銀行設計產品或服務時,不要一味地模仿,要充分體現本行的智慧和優勢,在做好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尋找市場發展空間;二是要有差異性和適用性,個人理財產品只有適用才有客戶和市場,才能給商業銀行帶來利潤。此外,還應當根據公眾的年齡、行業、收入狀況、目標方向等具體情況設計不同理財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客戶群在不同階段的投資理財的需要,推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

2.加強理財人員的培養,以高素質的理財人員贏得公眾。從調查看,盡管公眾希望得到理財人員的服務,愿意接受服務并付出額外的傭金,但大多數人對銀行理財人員的專業素質不滿意,因此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是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主要任務。首先,要選拔一批理財專家培養對象,在選拔上要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將一批具有金融專業知識、投資意識和營銷經驗的業務骨干選拔到理財崗位上來。應培養理財人員營銷的共同職業理念、意識;培養良好的職業行為規范和操守;培養強烈的敬業愛行愛崗職業責任和開拓創新的職業精神。其次,持之以恒地系統強化營銷隊伍建設和專業技能培訓。培訓課程可借鑒國際注冊理財規劃師課程體系的設置,通過培訓,使理財人員成為既精通銀行業務又通曉保險證券等其他金融業務,既掌握營銷服務技巧又具備理財規劃專業素質的全才。而且這種培訓要形成制度,定期進行,不斷更新客戶經理的知識,更好地適應個人理財的需要。只有專業理財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了,才能獲得公眾對個人理財業務的認可。

3.注重銀行個人理財理念提升和理財產品風險提示,以優質服務吸引公眾。銀行應充分發揮專業理財人員營銷作用,對公眾提供業務咨詢和業務指導,通過個人客戶投資風險測試,確定客戶風險承擔能力。商業銀行要利用自己的網點和員工,運用媒體和中介機構加強產品宣傳。銀行在設計理財產品時要盡量降低風險,客戶經理在給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時,既要詳細介紹不同產品的優勢,也要明確告知不同產品的風險,以客戶資金增值的最大化為目的,為客戶提供理財投資建議,這樣有利于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能夠為銀行帶來綜合效益,實現銀行與客戶的雙贏。另外,銀行個人理財發展理念如能改短期營銷為長期合作,將有利于改變個人理財名不副實的狀況。

4.推廣理財基礎知識,增強公眾的投資風險意識,樹立健康理財理念。從調查來看,除了從銀行內部為個人理財創造良好的條件外,急需要對公眾推廣理財基礎知識,宣傳相關政策法規,增強公眾的投資風險意識,提高公眾金融素質。因此,監管部門應嚴格規范銀行營銷推介行為,保護金融投資者和消費者,營造一個公平規范的市場環境。作為“信息強勢群體”的賣者有責任對產品已知缺陷和風險進行充分的披露,把收益和風險兩方面的信息完整、明確、無誤地向投資者傳達。銀行應秉承“因您而變”的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時刻關注在投資者最需要的時候,以最恰當的方式向其傳遞正確的投資理念。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應會同銀行業協會、商業銀行要加強理財知識的宣傳和投資者教育,增強民眾的投資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要幫助公眾明確理財目標,樹立健康理財理念。也就是要使公眾明白理財不是簡單的賺錢,健康科學的理財應該是“個人理財的目標要與個人及家人的安心、富足、健康的生活體系相一致”,依據個人財務狀況和理財能力、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習慣,通過投資性理財規劃、保障性理財規劃和消費性理財規劃進行積極主動和合理的理財,才能達到獲取較大的投資收益、提高家庭和個人生活質量的目的。提高國民的財商素質,讓更多的中國人走上健康理財之路,是所有銀行應該長期承擔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王洪敏.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16):47-48.

篇6

《錢經》:理財行業似乎最早是在澳洲興起,但是進入美國后取得了更快速的發展,原因是什么?

Robert Berki:理財行業在美國的興起可以追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當美國人民享受了長期的生活安定,他們開始考慮投資不同的金融產品。加上他們比較注重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并且美國醫療費用高昂,一般人民都會在及早階段為自己以后的生活著想,希望能夠通過有效的理財工具盡快完成自己的理財目標。

《錢經》:目前美國理財行業發展的現狀如何?

Robert Berki:目前美國理財行業發展相對比較成熟,一般大眾比較樂意向理財師咨詢理財意見。不論銀行或獨立理財顧問均積極發展理財咨詢業務。而理財師主要通過專業培訓,并考取專業資格,一般來自銀行,會計,法律,稅務等專業人士。

《錢經》:在具體的理財業務開展中,美國理財師的工作模式和業務流程有何特點?這與美國的金融環境、產品市場、政策以及社會文化有何關系?

Robert Berki:在工作模式上,美國理財師跟中國及香港的理財師是有所不同的。最基本的情況是在美國,理財師是對咨詢理財建議的人士作出收費,他們并不一定依賴推銷投資產品收取傭金。故此在作出理財建議時,某程度上他們會較為客觀,少了一些潛在的利益矛盾。

可能由于美國市場發展較為成熟,不論產品、政策及社會文化,皆有利于理財行業的進步。

《錢經》:RFP進入中國(內地)的最初動機是什么?您對內地理財行業和理財市場如何看?

Robert Berki:RFP(注冊財務策劃師)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由于發覺亞太地區對理財的需求日益增加,這其實是加快了對專業理財師的需求。在中國及香港方面,對理財更為注重,不同的金融機構開始搶占理財這一市場,這些機構希望能有系統地培養出專業理財師以幫助客戶理財。同時,正由于兩地經濟快速發展,一般市民皆明白理財的重要性,他們皆希望能利用理財專業人才有效地幫助自己財富增值,以達到理財目標。

我覺得其實在中國,理財行業是剛起步,國民收入的上升其實反映出中國人民的財富不斷增加,需要專業的理財人士協助一般市民作出適當投資,故此我深信理財市場的發展是一片光明。

《錢經》:對目前內地的金融環境、產品市場和理財業務如何理解?同美國相比有何差異?

Robert Berki:就目前情況來看,中、美兩地市場最大不同可能在于投資產品的種類及投資資本上。在美國,一般人士均樂意將收入投資在不同的投資產品,包括股票、債券或基金。但在中國可能由于投資產品相對較少,似乎一般人士皆傾向于將收入放入銀行儲蓄,所以,如何改變市民的習慣將錢投放于非銀行儲蓄上可能會是一大挑戰。

《錢經》:認為中國理財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最大機會和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Robert Berki:暫時來說,中國理財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可能是投資產品未能多元化,但隨著中國市場漸漸開放,這種情況應該得以改善。而且由于收入水平上升,其他投資的需求與日俱增,怎樣將存款放心轉到投資不同產品是一大商機。隨著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兌現,外資金融機構可望在2006年底正式落戶中國,相信會為中國的投資市場帶來新的機會。

《錢經》:單純從產品和人力資源(理財師)的角度,中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Robert Berki:從人力資源角度考慮,中美最大不同的可能是一般投資人士對理財師的信任度。在美國,一般人士普遍對理財師的建議較信任,并會落實跟進;但在中國,可能由于資訊未夠普及,一般人士對理財師較為保留,并不敢完全相信;加上行業良莠不齊,有些從事理財行業人士可能會為了本身利益而對客戶推薦一些傭金較高理財產品,未能為客戶利益著想,這可能成為理財行業在中國發展的一大問題。

因此,有系統地培訓專業的理財人士是目前中國急需要做的。

《錢經》:您怎樣看待中國理財行業未來的發展?

篇7

關鍵詞:投資者;銀行理財業務;防范風險

銀行理財業務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步至今,正是國民經濟高速穩步增長的發展時期,個人收入也同步增長。隨著個人財富不斷積累,因受國內消費價格的上漲,銀行存款利率偏低等原因影響,居民資產保值增值需求日益旺盛,銀行及時面向社會個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理財業務平臺,極大地滿足社會個人投資者對投資理財的需求。現如今,銀行理財業務快速發展,投資銀行理財業務投資者不斷增多,理財投資額度巨幅增長,銀行理財產品給投資者帶來了投資收益,也帶來了投資風險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維護銀行和投資者雙方利益的同時,應及時向投資理財者提示風險和要求,做好風險防范控制工作,促進銀行理財業務規范化發展。

一、投資理財業務的風險點

1.經濟風險。銀行提供投資者的理財產品與經濟發展形勢是緊密相連,當國民經濟保持高速穩步發展時期,社會經濟效益隨著經濟增長而提升,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伴隨經濟增長而實現投資收益增值。當國民經濟受國內和國外經濟影響時,從國家來說,必然對經濟實行必要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必然導致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的發生變化,同時也引發理財產品風險。近年來,國內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通脹壓力影響,國家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采取多次降低銀行存款利率,導致許多銀行理財產品受到沖擊,出現理財產品不能保值的風險。因此,國家經濟形勢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投資者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和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問題。

2.人為風險。隨著銀行理財業務投資不斷的升溫,銀行理財產品獲取收益比銀行其他中間收益高,銀行為了獲取更多理財經營收入,不斷向社會投資者推出各種理財產品,同時,對內部理財營銷人員實行升職、收入、業績、獎勵掛鉤,營銷人員為了完成內部下達的理財營銷任務,實現個人發展目標,因此,銀行理財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過程中,對投資者宣傳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財產品收益,說“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能達到多少,而對理財產品中暗藏的風險卻一言帶過”,人為地弱化了理財產品風險。在就是銀行理財銷售人員不了解許多新推出理財產品,完全靠自己平時理財經驗,進行理解分析理財產品說明書,主觀判斷理財產品收益率和風險,有誤導投資者。從理財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有六成理財產品都是虧損的,這也說明理財產品具有很高的風險,因此,投資者不能片面地相信銀行理財人員主觀判斷理財產品收益率和風險。

3.盲目風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處在高速發展時期,隨著經濟增長帶來了個人經濟收入增長,現有的銀行保本收息的傳統理財方式已經不滿足個人投資理財需求,銀行為適應社會個人的投資欲望,引進了國外理財業務。由于銀行理財業務能實現個人收益增長,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投資者將銀行保本收息的存款投資到銀行理財產品中,許多人見到其他人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獲得增值收益,也盲目跟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由于人們缺乏應有金融理財知識,對購買銀行理財風險估計不足,許多投資者看不懂銀行理財產品合同,有的投資者甚至于不看合同,單方面聽取銀行專業理財人員口頭宣傳,投資者問起購買理財產品的有沒有風險問題時,銀行理財人員拍著胸脯對投資者說沒有風險,由于經濟和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理財產品收入達不到預期收益,有的還出現虧損,銀行理財人員就把責任推向投資者。由于投資者盲目跟隨其他人投資理財產品,導致許多投資者資金損失和法律糾紛。

二、投資理財業務風險控制

1.要明確自身理財需求。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業務時,要結合自身家庭經濟狀況和承受風險能力,不能盲目追求理財產品高預期收益,雖說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銀行專業理財人員對投資者家庭經濟狀況和承受風險能力作了詳細了解,并針對投資者情況推薦理財產品,但是,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過程中,還要有清醒認識,拿多少錢投資理財產品,是否有承受能力,不能影響家庭生活,投資理財產品是保本類型,還是高收益類型,高收益附帶高風險,保本類理財產品也有風險。所以,投資者在投資理財過程中,需要達到什么投資目的,這都是投資者自身必須要明確的,投資者明確方向才能有效控制投資理財風險。

2.要了解投資產品特點。投資者在參入投資銀行理財業務時,首先要了解銀行理財產品是保本收益類,還是非保本收益類,在選擇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前,必須要看清理財產品合同條款,注意保本收益類產品于銀行普通存款是有區別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要高于普通存款,但其收益要高于普通存款,所以保本收益類產品的保本收益一般合同都有附加條件,附加條件可能是銀行具有提前終止權, 并含有風險內容,是投資者要承擔理財風險,購買保本收益類理財產品前,必須要詳細咨詢銀行專業理財人員,附加條件中含義和帶來的風險。投資者投資非保本收益類理財產品,要知道最高收益和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無論是最高還是預期收益率,銀行沒有保本理財產品保本支付義務,最終的實際收益率可能與最高收益和預期收益是有偏差,投資者如果購買的非保本收益類理財產品,應要求銀行提供令人信服的預期收益率估計依據,同時還應要銀行專業理財人員揭示理財產品的全部風險,介紹理財產品可能發生的最不利的投資結果,以及規避風險的各種可能方式,投資者就要判斷銀行專業理財人員在理財投資中站在什么角度推薦理財產品,只有了解理投資財產品全部風險,才能避免投資風險。

3.要加強投資風險評估。銀行對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估,看上去是銀行的責任,實際上跟投資者緊密相連,當投資者有意愿購買理財產品時,銀行理財專業人員會指導投資者填寫投資理財風險評估報告,并充分了解投資者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能力,在結合了解情況向投資者推薦相適應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負責人還要再次確認,看專業理財人員是否有誤導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作為投資者對銀行理財人員推薦的理財產品風險估計,不能聽之任之,要拿出自己最后判斷,是購買還是不購買,決定購買理財產品同時,還要了解銀行理財產品一旦出現風險,采取什么方式化解理財產品風險,將理財產品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4.要認清自身理財目標。投資者到銀行是購買理財產品,銀行有義務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并向投資者推薦銀行開辦的理財產品,介紹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情況,對投資者作投資風險評估。雖然,銀行對投資者作了詳細了解,而投資者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要作詳細了解,銀行推選理財產品適不適應自身理財目標要求,是否于自身承擔風險相適應理財產品,如果不適應自身理財產品,就要求銀行理財人員重新選擇適應自身理財產品,如果適應自身理財產品,就要實施有計劃投資理財目標,合理配置家庭資源,養成長期投資的習慣,及時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策略性調整,才能有效控制投資理財風險。

三、對投資者理財幾點建議

1.要注意加強學習。隨著我國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投資者投資品種越來越多,作為投資者要注重投資方面學習,特別要加強金融理財理論知識學習,平時要多關注國內與國際經濟發展形勢,了解宏觀經濟政策變動,掌握金融市場信息和各個行業發展信息,才能適應投資理財要求,為防范和控制投資理財風險打下良好基礎。

2.要注意盲目跟隨。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至今,投資的理財產品品種熱來熱多,銷售量越來越大,如果投資者看到其他人購買理財產品獲得了理財收益,就跟隨購買同樣理財產品,不考慮自己承受能力,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就會產生理財風險,所以,投資者在參與理財過程中,不能盲目參與投資理財,注意投資理財中各種風險,加強控制和防范。

3.要注意風險鑒別。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特別要注意理財中風險識別,一方面銀行理財人員推薦理財產品,要注意了解理財產品性質及風險問題,不能單聽銀行理財人員宣傳,要有自己分析和判斷。另一方面就是注意理財產品合同內容,合同中有“保本”二字,其實“保本”也具有重重風險,因為,在市場經濟形勢好時,理財產品可能保本,如果市場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理財產品可能就不能保本,還會出現投資虧本。這就要投資者研究投資環境和經濟形勢來鑒別理財風險。

篇8

一、引言

個人理財業務是銀行發展中的主要業務之一,它能夠提高銀行收入水平、推進銀行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在商業銀行籌集資金總額中的占比逐年上升,規模不斷擴大,業務量也在不斷提升。隨著這個發展趨勢,當前對個人理財產品的需求只靠傳統的商業銀行已得不到滿足,因此,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如何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成為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中應解決的重要內容。

二、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專業化服務。依照管理運作方式又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通俗的說,理財顧問服務就是指商業銀行運用專業知識幫助客戶管理資產,提供專業數據分析,并給客戶相應的投資建議、以及介紹個人理財產品。而綜合理財服務是銀行得到客戶的準許,依照雙方事先商定的合同,對客戶進行財產管理以及投資,此中的投資收益按照方式同享,投資風險依照商定方式共擔。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優勢

(一)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潛力巨大

我國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相當于他國來說開展得較晚,市場發展的空間較大。主要表現為:第一,商業銀行是金融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投資者和居民心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兩點使得商業銀行能夠更放心的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根據公眾意見調查中心2012年上半年的例行調查顯示, 96.1%受訪者對銀行在吸收居民個人存款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了較高的評價;94.3%的受訪者是出于“對銀行的信任”而決定將錢存入銀行的;91.7%的受訪者將錢存入銀行是因為銀行提供的“高品質的服務”。從大多數受訪者的回答中可以明顯看出,人們對儲蓄在商業銀行中的存款是放心的,由此可以得出,只要銀行能夠做好推廣和宣傳活動,個人理財業務的推廣及產品的銷售將不成問題。第二,商業銀行能更好地結合自身的優勢,在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時聯合其他的經營方如保險、期貨、基金、證券等進行聯合發展,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個人理財業務服務的質量和水準,也有利于其占據市場的優勢地位。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相對較低

相對于一般的金融機構而言,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滿足高端客戶的投資理財需求,能更好地吸引客戶進行投資。其原因在于,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生活水平有保障的前提下,大部分投資者會傾向于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投資理財產品。一般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也有等級之分,不同行業、不同收入情況、不同風險偏好選擇不同等級的理財產品。其中:第一級為PRI級極低風險等級,第二級為PR2級較低風險等級,第三級為PR3級適中風險等級,第五為PR5級高風險等級。除了最后一級的風險較高,其他等級的風險級別均較低,且第五級風險也略低于金融機構的風險。另外,銀行具有較為豐富的資金儲備,對于風險的抵抗和應對能力較強,能夠減少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有助于保障投資者的投資理財收益。因此,對于大量投資者而言,愿意將自己的資金投放在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中,而投資者數量的增加,也成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優勢之一。

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人才較為貧乏

各行各業要想得到更快的發展都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個人理財業務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才能夠更好地推廣和宣傳本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認可。但是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從業者專業素質情況分析可以看出,不少從業人員對于本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具體范圍了解不夠清晰,對金融機構的個人理財業務范圍也缺乏深刻地了解。在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相關的證券,投資,保險、基金,期權,期貨等內容以及政策、法律法規方面了解也不夠全面,這就導致業務員在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時,難以得到客戶的滿意,最終導致業務難以推廣。

(二)專業化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

新時期,堅持從客戶角度出發是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得到發展的一項重要條件,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理財產品的創新和設計。但從目前來看,個人理財業務在專業化服務能力卻有待提高,個人理財業務能否獲得客戶的認可和青睞是由個人理財產品服務質量決定的[5]。這就要求銀行能夠對客戶信息進行全面地搜集,包括客戶的預期投資消費行為、經營和收入狀況、個人偏好等,然后通過專業人才和專業操作對此進行專業的分析,最后幫助客戶進行專業的個性化理財規劃。近年來,各商?I銀行雖然也在鍥而不舍地設計新的理財產品,但所設計的產品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同質化現象。銀行在設計新的理財產品時,只是在其他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沒有形成富有客戶個性化的理財產品,設計出來的產品當然也不能夠吸引顧客,所以在綜合性和專業性上均還存在較多的不足。

(三)理財產品單一

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個人理財業務規模也不斷擴大,各銀行均開展了屬于自己的個人理財業務,銀行之間的市場競爭壓力過大。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單一,產品大多用來給客戶提供基本信息服務、辦理貸款,客戶收款及付賬等,關于投資類的理財產品不夠全面,各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也都主要以模仿為主,沒有依照本身的特征,結合整理市場情況,設計出具有商業銀行特色的產品及服務。

五、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對策

(一)培養專業理財人員

從上文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專業理財人員數量不多,絕大多數理財人員只是單純的介紹以及銷售產品,缺乏專業的金融知識。銀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理財人員自身專業素質:第一,銀行建立資格考核,增加銀行理財業務的從業難度,豐富從業人員自身專業知識,利于我國理財業的發展。第二,安排理財人員之間相互探討金融知識,增強專業能力。第三,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培訓課程,鼓勵員工去國外學習交流,也可以自己組建一支專業化程度高的理財隊伍。第四,加強國內外合作,引進其他國家的經驗以健全我國銀行業個人理財人員行業標準、職業道德。

(二)創新理財產品和服務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種類單一,市場以及客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品缺乏自身特色成為導致這一情形的重要原因。銀行的當務之急是發展新的理財產品。首先,?y行在設計產品時不要只是復制加修改,要學會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市場情況,設計出有本行特色的產品及服務。其次,商業銀行可以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進行合作,雖然是不同行業,但雙方互相提供建議與幫助,能夠減少市場的競爭壓力。客戶不同,銀行所提供的服務也應有不同之處。每位客戶的行業,風險偏好,收入狀況及消費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銀行需要結合不同客戶設計出具有不同特點的理財計劃,推薦適合客戶自身的理財產品。

六、我國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前景分析

根據本文的分析能夠看出,我國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過程既有優勢又有不足,未來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前景如何成為了各銀行特別關注的問題。事實上,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國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前景總體上應該是樂觀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不足分析

從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不足來看,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劣勢主要為人才劣勢、市場劣勢以及業務綜合性劣勢,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以及銀行業思想的轉變,這些劣勢和困難最終可以被克服。就目前我國專業學習的情況來看,財經專業已經成為了高校教育的熱門專業,銀行只需要對這些人才進行必要的專業培訓,就可以彌補其中的人才專業性缺漏。而人才的配置對于創新產品理念和業務理念有著直接的關系,有助于提升銀行的市場競爭實力,從而推動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更好發展。

(二)優勢分析

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過程中,優勢是客觀存在的,如人們對銀行的信賴以及銀行的抗風險能力較強。未來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銀行的風險優勢將會更加明顯,人們對銀行的信賴程度也會不斷增加。因此,未來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的優勢地位會更加穩固。

(三)前景預測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個人理財業務市場將會進一步擴大,這對于減小銀行的競爭壓力、提升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量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必然會有利于銀行業的長遠發展;最后,經濟全球化現象也可以給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一個發展契機,銀行可以通過與國際接軌的方式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實現自我更好地發展。

篇9

《卓越理財》:請介紹一下美國目前的個人理財狀況是什么?

Robert: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理財在美國便漸漸興起。當時由于美國人民生活安定,他們開始考慮怎樣享受人生,并為退休作出安排。加上美國醫療費用昂貴,他們都希望有合適的計劃能幫助自己達到目標,由于這些背景原因,美國一般大眾比較接受向理財師咨詢理財意見。而在美國理財行業發展相對較為成熟,不論銀行或是獨立理財顧問公司均占有一定市場價額,令競爭甚為激烈。

《卓越理財》:RFP在國際理財行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Robert:RFP在1983年已在美國成立,是美國成立的第二個以理財為主的學會,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歷史中,RFP協會在全球多個地區均有推廣理財專業,在亞太地區應處于領導地位,除了委任黃志杰先生為北亞州區總監外(亦為協會在亞洲區最高負責人),在中國,香港,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亦積極展開課程,希望把先進的理財理念能帶到亞太地區。

《卓越理財》:RFP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概念,它有著什么樣的背景?

Robert:財務策劃是指運用科學公正的財務分析程序來對個人的財務計劃、投資策略等進行合理的規劃與管理,以實現其長期理財和生活目標的專業個人理財服務,是金融、保險等行業指導個人投資理財的新興業務。隨著居民儲蓄的增加和個人收入的不斷提高,個人理財服務在中國的市場空間日益擴大。中外金融機構均將拓展未來中國市場的重點定位于個人理財服務。在此情況下,從事或有志于投身金融理財行業的人士,也逐漸認識到,只有通過考取專業資格,尤其是與國際接軌的專業資格,方可提升個人的競爭力,獲取更佳的事業發展。

《卓越理財》:RFP進入中國市場,是怎樣結合中國的國情的?

Robert:RFP自2003年開始于中國大陸及香港推出課程后,迅速得到行業的關注。總會本身也明白唯有將課程本土化,才能令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充實的回報,因此學會特別安排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的金融界及大學專家將課程內容、講義、考試題目全部漢化,使課程內容在中國及香港更能切合本地經濟形勢發展。而在講課時,學會更邀請了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老師授課,而每位講課教師都只集中講授自己專長的科目,務求令課程能夠增加實務性。

《卓越理財》:美國和中國的個人理財的觀念相差很大,美國和中國目前的個人理財觀點有什么區別?

Robert:在理財觀念上,美國跟中國有著很多的不同,最基本的就是在專業咨訊費用方面。在美國,理財師是會對咨詢理財建議的人士收費的,他們并不會在建議書上推銷產品以收取傭金,因此,在作出理財建議方案時,能夠保持理財師的專業性并且比較客觀,避免了潛在的利益沖突。在中國,一般人士皆比較不愿意付費以換取理財師的理財建議,他們仍覺得理財師提供理財建議是理所當然的事,這可能是由于現在中國普遍接受銀行的理財師,并覺得理財只是銀行提供的其中一項增值服務而已。相對美國,除了銀行外,獨立第三方理財公司也非常普遍,他們打著獨立專業的旗號,得到了很多客戶的支持。

而在投資意識上,在美國,一般人士均樂意將收入投資在不同的產品上,包括銀行儲蓄、債券(特別是國債)、基金。但在中國,可能由于投資產品相對較少,似乎一般人士仍然傾向于將收入投資在銀行儲蓄,這種情況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所改善。

《卓越理財》:對于正在逐步開始在中國發展的個人理財行業,您有什么看法?

Robert:本人對中國理財行業發展的前景是非常樂觀的,從以往的一段時間來看,中國的經濟改革是成功的,而且GDP能夠保持強勁增長,加上WTO落實令外資金融機構正式落戶中國,相信會對金融產品創新帶來一定的刺激。另外,中國人口眾多,財富在民間不斷累積,其實對專業理財師的需要旺盛。據保守估計,中國市場需要的專業理財師數量大概在20-30萬之間,但現在通過不同專業機構培訓的理財師最多才2-3萬,可見專業理財師的缺乏。

篇10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發展對策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與內容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運用各種金融知識、專業技術以及廣泛的資金信用等專業優勢,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和具體要求,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商業銀行個人業務可以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其中,理財顧問服務是指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在理財顧問服務活動中,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二、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普通居民的理財需求持續膨脹,銀行在業務轉型中開展理財業務的壓力持續加大,而且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為理財產品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投資工具,銀行理財業務繼續發展將成為必然趨勢。2012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呈現出規模穩升、收益下滑、創新頻出等幾大特點。

1.理財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達到23889款,較2010年增長75.3%,其中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21474款,占據全部發行總量的90%,較2010年增長86.63%。

2.理財營銷渠道及模式不斷創新。2011年銀行理財營銷渠道推出iphone、安卓等手機銀行平臺、3D網上銀行、理財夜市等創新不斷。2011年銀行理財業務模式也不斷創新, 推出“轉融通”開辟私人銀行與陽光私募合作新模式、“彩票定投”等新業務。

三、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近幾年不斷發展,呈現著一片大好的趨勢。但在發展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正確的面對并解決這些問題將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發展理財業務。

1.居民個人理財定位不準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居民的收入不斷增加。人們的觀念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轉變,更多的人將自己的存蓄投入到理財業務中。但人們的對于理財業務領域不甚了解,容易被誤導造成個人財產的損失。

2.商業銀行理財團隊專業素質不夠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業務,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服務要求高,要求理財師具備較高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理財師需要全面了解理財產品的各項功能,熟練掌握證券、銀行、保險、法律、稅收、財務等多方面知識,具備豐富實踐操作經驗,并有良好的交際和組織協調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商業銀行團隊專業素質有所欠缺,可能造成客戶所面臨的風險增加、商業銀行的信譽受到損害、居民對理財業務失去信心。

3.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機制不健全

在商業銀行理財業務中,由于監管機制不健全,經常出現違規操作現象,給客戶的個人資產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理財業務風險及制約著理財業務的發展。

四、完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對策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還處于新興階段,龐大并持續增長的個人金融資產,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如何才能讓商業銀行更好的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呢?

1.提高居民對個人理財的信心

進一步轉變個人理財觀念,鼓勵居民接受新的理財方式。作為商業銀行則應加大宣傳力度,并努力降低理財的風險,加強管理及開展更多符合大眾需求的業務。

2.提高商業銀行理財信譽

筆者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商業銀行的理財信譽。(1)加強理財專業團隊建設。我國的商業銀行應主動積極的吸收專業優秀的人才來加強專業理財團隊的建設。(2)提高銀行服務水平。客戶是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銀行應為各級客戶提供真正的優質服務。(3)開拓新型理財產品市場。新的市場意味著新的機遇,新的利潤,新的市場占有率。

3.加強金融機構和政府之間的合作機制

隨著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市場自由化的發展趨勢,作為國家代表的政府則有必要與金融機構加強聯系與溝通。政府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緩解政府的債務償還及開拓政府項目籌資渠道問題,緩解財政支出壓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以及在其急需幫助時給予必要的政策與財政援助。金融機構與政府之間的合作機制可以提高居民投資的信心,使得個人能更加積極參與理財業務的投資。在這樣的機制下,我國的商業銀行的理財事業將會走的更穩、更遠!

參考文獻:

[1]楊鵬志 趙 越:《試論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問題及對策》《時代金融》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