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證券投資學的教學創新

時間:2022-11-24 10:59:26

導語:互聯網背景下證券投資學的教學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背景下證券投資學的教學創新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對金融類專業教學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互聯網+”背景下推進《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要求創新教學理念、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和堅持問題導向意識。針對《證券投資學》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該文認為《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要積極拓展課程教學資源,優化實踐教學環節以及創新課程考核模式,以培育更高素質更高水平的金融學專業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教學效果

“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金融行業金融投資產品和理財工具快速更替。“互聯網+”這一時代的發展也對金融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素質金融人才不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需要能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做綜合決策分析。但高校金融專業課程教學的內容卻未能緊跟時代的潮流,例如:作為金融專業核心基礎課程的證券投資學,其教學內容的設置還遠不能滿足金融行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而《證券投資學》是金融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基礎課向專業課的過渡性課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證券投資學》課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契機。因此,為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證券投資學》的教學創新改革勢在必行。

1“互聯網+”背景下對《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要求

在“互聯網+”背景之下,《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從教學理念轉變、教學體系建構、教學內容選擇以及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改進等層面做出具體的回應和創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要求。

1.1創新教學理念,適應新時代人才培育新要求

在“互聯網+”背景下,隨著科技革命新趨勢的發展,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也在飛速發展中,這些變化對金融行業也產生了深遠影響,開啟了新一輪的金融科技革命[1]。因此,高等院校的金融學專業也需緊跟時代變化的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改革理念,培養滿足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具體說來,建設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探索高素質復合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方式,彰顯人才培養成果,培育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服務;要立足中國實際和富有中國特色,用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滋養學科專業建設,以培育具有強烈文化自信的新時代青年;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和新變化,豐富和拓展專業發展的內涵和渠道,積極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積極推動學科專業交叉融通,培育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強大、人文情懷深厚、人格發展完整的高質量人才。

1.2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構筑新的課程教學體系

一直以來,國內文科類專業之間壁壘森嚴,互鑒交融較少。隨著學科專業交叉融合趨勢強勢推進,文科類暴露了學術原創能力不強、專業創新發展不足等問題。因此,構筑新的課程教學體系,必須要打破學科專業之間的壁壘障礙,推動文理科的交叉融合,以現代智能技術助推課程教學體系的創新和變革。“互聯網+”背景下需要打破傳統文科分門別類、壁壘森嚴的障礙,推進文科內部不同專業之間以及文理科之間不同專業的深度交叉交融,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做到開闊教學視野、豐富教學內涵、拓展教學資源、夯實教學基礎、創新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同時,在新的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的時代特別需要強化技術賦能。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進入“大爆炸”時代。數據是信息的載體,證券市場投資者通過利用證券市場產生的數據進行投資決策。因此,在信息網絡化時代,推進《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還需要深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研究。

1.3堅持問題導向意識,提升專業課程教學實效

問題是實踐中矛盾的集中體現,也是專業課程教學的矢標靶向。堅持問題導向意識就是要在專業課程建設過程中始終圍繞課程建設的中心任務和目標,積極檢視、探究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新的課程教學體系,提升課程教學實效。在《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中,一方面,既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變化,做到應勢而為、因勢而新。《證券投資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強、時效性彰顯的課程,必然要求不斷追蹤時代變化、理論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前沿,積極探求和建構新的人才培養標準和模式,為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積極培育應用型、復合型的人才[2]。另一方面,也要著眼于課程建設本身的癥結之處與薄弱之點,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施策。《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薄弱之點集中表現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技術應用滯后等方面。在《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錨定問題所在,采取精準的措施以應對。

2《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審視

《證券投資學》課程本身具有實踐性,表現為其應用性和時效性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該課程的理論性和技術性要求更加凸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如果忽視了課程本身的特殊性則會產生系列問題,該文在對《證券投資學》課程現有教學實踐進行審視與思考的基礎之上,提煉出以下幾個問題。

2.1教材內容的滯后性

在“互聯網+”背景下,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革新,在《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對證券投資的分析及證券組合管理也逐漸融入了大數據處理技術,包括Python、stata等數據分析軟件的運用,而現有的教材內容設置上均具有一定滯后性。同時,《證券投資學》課程涉及內容較廣、基礎性較強。但金融行業和證券系統改革迅速,教材包含內容更新卻相對滯后,若只依托教材作為課堂教學內容,則難以讓學生接觸到金融體系革新的前沿動態[3]。比如: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中,2019年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2021年設立北交所,證券市場的發行方式處在核準制向注冊制過渡階段,這些舉措都是我國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大改革,影響意義深遠。然而受制于教材編寫的周期性特點,現有的教材往往難以及時更新內容體系。因此,在金融行業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學過程必須不斷追蹤金融行業的前沿動態以充實教學內容體系,從而向學生傳遞金融行業最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提升專業教學的實效性。

2.2教學過程的偏向性

《證券投資學》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實操性鮮明的綜合性課程,其綜合了經濟學、統計學、數學、管理學以及心理學等多門學科知識以闡釋證券投資的運作機理。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應用的傾向,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教材內容的重理論、輕實踐傾向[4]。證券投資學現有的主流教材主要內含證券投資工具概述、證券市場環境、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及投資組合理論等幾個知識模塊,但涉及的實際案例分析較少。加上教材編寫的時滯性,很難及時反映證券市場的最新發展和創新,從而導致學生對證券市場的最新改革動態缺乏敏感性。第二,實踐課時安排不足。《證券投資學》課程雖為金融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但不少高校卻壓縮課時,甚至還從中規劃實訓課課時,從而導致學習課時非常緊張,實踐課程的學習機會更加有限。也有不少高校尤其是理工類高校忽視經管學科的實訓室建設和金融投資實訓軟件的安裝使用,從而導致教學大綱中安排的實訓課流于形式,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第三,師資力量缺乏實戰投資經驗。不少從事金融類課程教學的教師均是從高校畢業直接走上教學崗位,缺乏實戰投資經驗,更有部分教師自身并不關注證券市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以教材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從而學生也難以有機會掌握具體的投資實踐。如果只囿于理論學習,不與證券投資實踐相結合,就容易掉入紙上談兵的誤區,也比較難以掌握課程的基本原理和實務知識。

2.3課程考核的單一性

課程考核是課程教學的指向標和調整器。傳統的教學考核模式以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為主,平時成績由考勤紀律和課堂表現組成,期末成績則以考試或者大論文形式為主。雖然這種考核模式簡易明了,但卻無法考核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無法評價學生證券投資分析能力,也容易導致學生養成平時散漫、期末抱佛腳的不良學習習慣,這不利于達成金融行業人才培養目標。一方面,在平時成績中的課堂表現考評存在片面性和主觀性,難以系統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比如:平時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學生平時成績考評分相對較高,反之則較低,這種考評方式雖然考察到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但在《證券投資學》課程的中應用能力卻難以考察到位。另一方面,期末成績雖能反映出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情況,但同樣也難以考查學生證券投資的實踐能力。有些學生考試卷面得分很高,但是在實操中碰到的問題卻無從下手。因此,課程考核模式不能忽視了實踐應用能力的考查。

3《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革新了人們對傳統文科的固有認知,這為《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內涵要求的建構、路徑方法的選擇指明了方向。并且結合前文對教學實踐中矛盾問題的分析,該文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3.1拓展課程教學資源

教材的更新客觀上難以完全跟上經濟金融的快速發展,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可以銜接金融業的發展前沿。主要方法是結合時事新聞及最新教學案例進行研討學習,一是要及時收集跟課程理論相關的資訊;二是要對時事新聞背后的教育教學意蘊進行深入挖掘和設計。首先,新聞研討內容必須契合課程教學內容,這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客觀要求。比如:在講授衍生金融工具章節知識點之前,布置學習任務,提前讓學生搜集最近的熱點事件,如“青山集團的鎳煤期貨事件”,并讓其中一組同學在授課前進行匯報,時長一般控制在10min左右。匯報完后,繼續跟其他學生就這一熱點事件進行探討,也分別讓學生通過超星學習通、雨課堂或微助教等互聯網平臺總結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通過后臺查看并分析學生對時事新聞的認知情況,并在接下來的衍生金融工具的教學中側重講授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同樣,在學習證券市場章節時,可以與學生共同就金融業改革的最新政策措施進行探討,如科創板的設立、注冊制的推行及2021年北交所的設立等。在匯總和分析學生的前期學習情況后,可以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生課后學習任務,下節課匯報。正是因為融入了時事新聞案例的研討,現有教材內容才能更好地銜接金融業前沿動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經濟、金融新聞的信息挖掘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制定投資策略的素質和能力。

3.2優化實踐教學環節

《證券投資學》是以證券市場、證券投資工具及證券投資分析和管理為研究對象的課程,并以統計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眾多學科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應用性。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亟須突出其實踐應用性特征。首先,突出理論教學中的實踐性。以理論為基礎,補充證券市場上最新的金融投資產品介紹、解讀金融市場動態,圍繞現實中的證券市場來開展理論的授課。在證券投資學的教學計劃中,合理安排好理論課和實驗課時的課時分配,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增強對理論的理解把握。其次,強化技術賦能實踐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科專業交叉融合趨勢的推進,在教學過程中,將較前沿的大數據的分析方法——機器學習算法融合進證券投資分析中來。機器學習方法相比傳統分析工具而言,具有更為精確的分析和預測以及更加注重時效性。通過對機器學習算法的學習,能更好地將大數據技術運用于證券投資的學習中去。再次,創新和豐富實踐教學方法。除了老師傳統講授的方法,可以增加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等,積極組織學生對具體投資工具展開分析,并采用小組辯論賽、課程匯報等方式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有效地轉換成實踐能力。還可采用以賽促學的方法,利用眾多模擬炒股比賽的重要契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個層次的模擬炒股比賽,以賽促學,提升學生的投資實戰能力[5]。此外,通過校企合同平臺,邀請金融行業領域專家開展證券投資相關專題講座,拓展學生的專業素養。

3.3創新課程考核模式

教學中的過程管理是將整個教學過程看成一個統一整體,全程跟蹤和評價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的表現和狀態,并以此為依據來評估教學的整體效果。過程管理理念體現出了教育的系統型、完整性、動態性和人本性等內在要求,更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和素質。以過程管理理念指導構建新的課程考核模式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價值[6]。在《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合理設置課程考核的方式和比例關系,為突出考核的過程性,可適當提升平時成績的占比。比如:在課程考核過程中,考評內容可分為4個模塊,即課堂考勤、課堂討論、課后作業及時事新聞案例匯報,各模塊成績占比可分別設置為5%、10%、5%、10%(設定的比例都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而實訓模塊占比20%,具體分為模擬證券投資和實訓及分析匯報,占比分別為10%和10%。平時成績的時事新聞案例匯報和實訓及分析匯報均采取小組分工的團隊形式進行。期末測試成績占比50%,可豐富和優化考試題型,除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計算題等常見題型外,還可設置材料分析題,以考察學生實際應用能力。這樣能更好地反映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狀況與實效,而且通過團隊合作考核的形式也提升了學生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正常教學活動之外,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報考證券從業資格證和基金從業資格證,增強的學生的知識儲備,也為就業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馨,王營.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1(12):73-78.

[2]斯麗娟,王廣在,魏志鵬.循證理念下金融科技專業如何助推“新文科”建設:基于培養特征的內容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21(9):22-29.

[3]黃春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10):20-22.

[4]江世銀,張杰,畢清波,等.金融學國家一流專業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33):7-12.

[5]黃璐,倪興興,李蘇一,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證券投資學實驗教學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4):159-162,175.

[6]劉宏偉,鄭健,陳欣,等.基于OBE+過程評價的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安徽大學《物流學》為例[J].物流科技,2022,45(4):167-169.

作者:鄧江花 單位:五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