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06:45: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運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企業運營論文

篇1

正如其他營銷模式一樣,奧運營銷并非對每個企業都適用。在奧運營銷史上,有許多像三星、可口可樂這樣的成功經典,也不乏得不償失的失敗案例。結合2008年的奧運營銷案例,對于成長中的中國企業來說,奧運營銷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1.企業贊助奧運會的誤區

奧運營銷是體育營銷的一部分。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贊助奧運會積極性很高,但準備不足。我國企業將要參加奧運會贊助的企業比例高達93%,而真正參加過體育贊助的企業僅占62%,仍有38%的企業不知體育贊助為何物,這說明體育贊助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也說明我國企業對奧運會贊助具有從眾心理,對于奧運會贊助準備不足。

對奧運會贊助金額估計不足。對于全球贊助商、合作伙伴、贊助商、供應商、許可證計劃的贊助金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估計偏差,其偏差的一個明顯趨勢是估計過低。

2.奧運營銷經驗明顯不足

與可口可樂、三星、VISA和通用電氣這樣的巨頭企業的成熟奧運營銷經驗相比,中國企業在奧運營銷方面仍處于探索初期,國內企業明顯缺乏體育營銷的經驗。一些企業在國內的大型體育賽事上,拿到贊助商的身份后,只是利用體育場所內的幾塊廣告牌或者運動員服裝上的LOGO做做廣告。再說到奧運營銷經驗,中國企業就幾乎無從談起。

3.重戰術輕戰略

任何營銷手段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奧運營銷也是一場需要“放長線,釣大魚”的營銷戰。奧運會雖然短暫,但是從事前申辦、準備,到正式舉辦,再到事后奧運效應延續,需要經歷很長的階段。企業不能只顧短期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不能只在奧運期間搞營銷,更要為后奧運營銷鋪路,絕不能一看到前期的投資效果不好而輕言放棄。單憑在奧運期間做幾個廣告、贊助幾個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把品牌往奧運精神上靠,深入挖掘奧運資源。

4.資金規模的壓力

與跨國企業相比之下,贊助奧運會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首先面臨的是資金問題。在拋出了巨額的贊助費用后,能否保證后期的宣傳推廣費用足夠充裕?據了解,第六期全球贊助商的準入門檻已經由原來的400萬美元增長到8000萬美元左右。可口可樂具體投資的市場推廣費用則是“贊助費的3倍~5倍”。有人甚至推測其后期推廣費是贊助費的10倍左右。

一些企業在營銷能力上存在不足,特別是財力上無法與國際企業抗衡。高回報必然意味著高投入。贊助奧運是一場金錢游戲,只有有實力的贊助商才能真正進入這個領域,體味到奧運營銷帶來的“放大效應”。以聯想加入TOP計劃為例,除了入圍企業的贊助費之外,后續的宣傳支出還要投入大約3~5倍的資金。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品牌形象,聯想至少要撥出3億美元的專項經費,僅200億港元身家的聯想,這筆費用對它來講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5.企業的奧運營銷傳播推廣運動與企業的品牌戰略不一致

品牌戰略是企業最終經營目標的體現,而奧運營銷是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手段,應該是品牌整合傳播戰略的一部分,服務于企業品牌戰略。中國本土的企業奧運營銷情況還處于一個相對薄弱的階段。面對投入最高、風險最大的奧運營銷,僅僅靠花大錢買到奧運商標使用權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融合了公司戰略所要求的方向開展奧運營銷活動,才可以體現奧運營銷的真正價值。

二、奧運營銷的主要對策

我國企業的體育營銷策略剛剛起步,體育市場還有很多未被開墾的處女地。我國企業奧運營銷策略也還處于摸索階段,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我認為奧運營銷應做好如下工作:

1.重視人才

一方面,采取多種途徑,培養高級體育商務人才;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和聘用高水平的國際體育商貿人才。人是體育市場中最重要的資產,是一切行為的策劃者。一名高素質的體育商務人才具有豐富的商業知識、良好的商業動機和很高的商業才能。這也是一家企業進行成功的奧運營銷的基礎。

2.“間接法”和“直接法”整合運用

所謂間接法,就是企業通過向奧委會購買權力,獲得贊助商資格,享受合同約定的權利。這種策略是借助賽事和體育明星的魅力來吸引潛在消費者的目光,達到提升企業形象、拓展目標市場、促進產品銷售的目的。直接法,即企業運用自己的智慧,把奧運的流行元素添加到企業主營產品中去,開發出具有體育概念、折射體育形象的系列新產品,從而創造并激發消費者對企業主營產品的新需求。

3.著眼未來,克服短視行為

奧運營銷最基本的功用就是成為企業和消費者改善或重建彼此關系的重要工具,雙方借體育運動產生了共同的焦點,奧林匹克文化和品牌文化相融,由此形成共鳴,這和企業為了博取消費者的好感而采取的主導式營銷大不相同,由此塑造出來的企業形象自然更加深入人心,從而帶動企業發展。如果僅僅依靠一次或者幾次的炒作,是很難將品牌的核心傳播給消費者,并讓消費者接受或認同的。世界很多著名的企業就是在長期贊助體育事業中樹立了全球品牌形象。我們應該向可口可樂公司、三星公司學習。

企業要充分體現社會責任感。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同于一般的商業體育比賽,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公益性。贊助企業必須在“義”與“利”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有三大主題:分別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這三個主題給參與奧運營銷的企業提供了三個基本的企業傳播導向。以“綠色奧運”主題為例,海爾成為2008奧運會的贊助商以后,圍繞奧運主題,在全國開展“綠色奧運,HOT中國”的奧運營銷傳播行動,全套綠色奧運家電陸續上市,奧運家電融合了節能和環保元素,希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4.媒體策略,打造強勢品牌

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傳播媒介的普及,使奧運會成為了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廣告媒介。同時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絡等各大媒體在奧運會期間也都將成為焦點,也成為各個企業產品競爭的舞臺。

同時,企業必須牢記,打造強勢品牌的關鍵是能否正確、適時地整合所有的品牌信息、在最易與品牌關系者接觸的時間、地點、方式與他們進行雙向的溝通。

5.締造本土化策略

企業要進行連續的品牌打造工作,結合奧運本身舉辦各種活動,與消費者互動,倡導一種奧運與企業結合的文化或精神,并進行廣泛傳播,這樣就可以將奧運文化與國家本身的文化相結合,使奧運精神與企業本身的企業文化結合起來,提升了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例如,198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期間,美國柯達公司締造了一系列的日本本土化的策略活動,最終進入了被日本富士公司壟斷的日本膠卷市場。筆者認為企業在締造本土化的活動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圍繞奧運所進行的商業推廣應與品牌屬性相關聯。企業選擇體育營銷首先要考慮品牌或企業內涵與其是否吻合,即看產品的屬性與運動的連接是否自然流暢。奧運營銷就是讓企業乘機借勢,挖掘企業產品內涵與奧運的關聯性,讓關注奧運體育賽事的消費者也關注到企業的產品,能否借勢關鍵是要在情感內涵上與消費者達成共識,要有情感聯系才能產生品牌價值。

第二,奧運營銷傳播應有整體性、連貫性、可持續性。奧運營銷是將品牌核心文化以奧運為平臺進行再次提升與超越,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要把它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進行持之以恒的整合傳播作。奧運傳播要特別注意奧運贊助前期的造勢,中期的同步亮點,后期的效應,不能賽事結束,企業的傳播活動也結束。另外,國內企業很少從品牌戰略的高度去思考奧運營銷的問題,奧運營銷在某些企業思維里不過是一種讓企業一炮走紅的“短平快”戰術,是打響知名度的敲門磚或簡單的促銷工具。若缺乏整體性、系統性、持久性戰略的指導,體育營銷會成為企業曇花一現的即興表演。

第三,要客觀地評估自己,量力而行。企業高額的贊助費用只是拿到開發奧運市場的入場券,開發贊助權的費用則需要更多地投入。企業應該量力而行,沒有客觀的調查、科學的規劃,奧運營銷就只能變成一種燒錢游戲,嚴重的會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

第四,體育明星做品牌代言要科學有創新。體育明星代言愈來愈成為企業體育營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品牌形象提供鮮活的個性因素。明星代言是一把雙刃劍,運用不當,不但浪費大量財力,還會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同時體育明星過于光彩奪目,可能會掩蓋品牌自身的發展方向,消費者記住了明星,卻沒有記住品牌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慧:奧林匹克營銷與我國企業的應對策略.內蒙古體育科技,2006(3):3~8

[2]黃俐:奧運營銷青啤智慧.市場研究,2007(7):52~54

[3]雷海艷:企業奧運營銷探析.集團經濟研究,2005(3)

[4]趙蕊楊:金龍魚奧運營銷升級戰.新食品.副食,2007(7):58~59

[5]焦利勤:中國企業奧運營銷分析.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6):87~88

篇2

所謂道路運輸企業運營成本控制,就是指企業在運輸生產經營活動中,用一定的標準對成本的形成進行監測、調整,保證企業達到成本目標的過程。其目的是以最少的資金消耗完成更多的運輸工作量,并要在運輸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厲行節約,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其任務是通過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統,運用各種控制手段與方法,對成本的開支進行適時、全面、有效的控制,防止運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損失和浪費,避免成本偏差的發生,保證企業成本目標的實現。

二、目前道路運輸企業運營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道路運輸企業運營成本控制是隨著單位對內強化管理,對外滿足社會需要而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我國企業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運營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措施,如成本管理、成本否決法等等,但由于受種種因素的限制,這些方法和措施還不夠完善,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

1.總體認識上存在的問題

相當部分人認為運營成本的控制只是單位管理人員的控制,與其他人無關。筆者曾對福建省道路運輸九大公司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對運營成本控制概念模糊,特別是駕駛員和修理人員,他們認為這是基層管理人員的控制,而基層管理人員認為是上級管理人員的控制,一些未改制的企業更加明顯。

2.油料控制存在的問題

(1)油耗標準難于制定。運營成本的控制關鍵在于制定比較合理的消耗標準,而在制定車輛油耗標準時存在難于準確制定的問題。

(2)燃料消耗的獎懲辦法難于確定,獎懲實際效果往往事與愿違。曾經出現每個駕駛員都嚴重超定額消耗,而他們卻愿意接受處罰的不正常現象。

(3)考核執行難。在實際測量每位駕駛員的油箱內實際庫存油量時,測量者往往忙于日常的業務,沒有去認真測量記錄,而是根據駕駛員自行申報的數量進行填寫,造成考核數據不準確。

(4)加油發票報銷監管存在漏洞。駕駛員與定點加油站互相勾結,虛開發票多報銷的現象難以監管控制。

3.修理費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車輛的維修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修理費用與修理人員技術的好壞有關,即修理技術好壞直接影響修理成本。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設置技術監督部門,就很難界定是否需要修理,是更換小零件還是更換總配件。此外,如果車輛在長途運行過程中,駕駛員打電話說要更換某個配件,在沒辦法到達現場的情況下,企業管理者也往往難于適從。三、運營成本控制應采取的措施

1.加強全體職工成本控制規范的培訓,努力提高成本控制意識

基層管理人員、駕駛員及修理人員在運營成本控制中尤其重要。基層管理人員在貫徹執行運營成本的考核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角色;駕駛員在燃料、輪胎及修理費等方面是最直接的控制者,消耗量的多少與他們密切相關;修理人員在維修控制方面也是及其關鍵的,他們的技術水平決定著修理費用的多少。因此,運營成本的控制不是單位管理人員的控制,而是全員、全過程的控制,職工對一些新頒布的成本控制規范知之不多,對新的成本控制方法缺乏了解,這就要求單位職工應加強運營成本控制規范的定期培訓、考核,努力提高成本控制意識。

2.加強燃料控制

(1)制定合理的油耗標準。每一輛車在制造完成出廠時,一般都有最低的油料消耗標準,但是此標準并不能作為考核依據,企業要根據實際線路進行測算,以取得各種車型的油耗定額標準。油料的消耗與車輛的車型、駕駛員操作、路面等級、車輛新舊程度、季節變化等有關。例如:企業新購一輛宇通客車,線路是漳州至福州,說明書上給定最低的油耗是22升/百車公里。企業在制定油耗考核標準時,不能以22升/百車公里做為考核依據,而是要根據漳州往還福州線路,用正規操作的駕駛員,總共消耗多少升的油料,然后除以總行程,進行多次測算,以求取平均值來做為考核油耗標準。

(2)制定合理的獎罰措施。目前很多企業采取“半獎同罰”的方法,即按節油金額的五成來獎勵,按超支的全額罰款。其實這是企業油耗控制的又一個盲點。例如:某駕駛員在一個月內本來可以節油100升,當時的油價是5元/升,可是這個駕駛員卻多開200升油的發票,他可得到報銷款1000元,在月末考核的時候,因為他超支了100升,而被罰款500元,這樣相抵后可得500元。如果這個駕駛員按節油100升來算,他只能領到250元的獎勵,與虛開發票相比,他可多賺250元。因此,考慮到駕駛員每月節油有限,在制定獎懲方面,應采取“半獎雙罰”較為合理,即按節油金額的五成獎勵,按超支的雙倍罰款。

(3)重視油箱庫存檢查,提高考核效果。測量者往往忙于日常的業務,無遐顧及看似簡單的測量,造成考核不準確的問題。車輛交接班時,應測量車箱剩余油量,測量者不能為圖省事,具體在測量油箱庫存油量多少時,可以用油標測量法,也可以用加滿油箱的方法來確定。

(4)加強燃料發票管理,改變加油方式,堵塞報銷漏洞。企業應對每一輛車的油耗嚴加控制,最好的辦法是同一輛車、同一線路、不同駕駛員,把他們的油耗進行對比,或與同一車型、不同線路的油耗進行對比。如果有明顯超支,則應進行分析每一次加油所行駛路程,是否與實際相符。另外應采取磁卡加油方式,嚴禁與定點加油站互相勾結,一旦發現有不正當的交易,對當事者按貪污和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3.加強維修費的控制

(1)規范維修站點管理,提高維修人員業務素質。正常的保養及小修都應要在修理廠內進行,月底由單位統一結算。由于車輛的維修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一般管理人員是很難全面掌握的。這就要求業務人員提高素質,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如果企業沒有自已的修理廠,應指定修理廠定點維修,月底由單位統一結清費用。如果車輛需要大修理時,應經有關技術鑒定部門審核及領導的批準。

(2)嚴格把好臨時維修費用關。如果車輛是在行駛過程中損壞,那么這就有可能存在維修時駕駛員與臨時維修點相互勾結,存在虛開發票多報銷的現象,以及修理人員為圖方便,不更換小零件而更換配件的現象。對于這種情況,企業領導原則上應同意進行更換修理,但是,所更換的零部件一定要帶回,以備技術鑒定人員對整個更換的零件進行仔細檢查。

[摘要]本文就運營成本控制的概念、內容、原則、方法進行闡述,著重剖析當前道路運輸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就這些問題如何解決提出了應采取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道路運輸企業運營成本成本控制

參考文獻:

[1]李殿富.會計制度設計與內部控制制度.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5.22-27.

篇3

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80后、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QQ、微博、微信、米聊等社交化網絡平臺不斷涌現,市場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一方面,消費者產品需求變化更大,產品生命周期大大縮短,企業必須經常推出新產品;另一方面,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產品,不再滿足于大眾化的產品,這就要求企業不能再采用大規模生產模式,而應追求大規模定制模式。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企業可以低成本地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可以低成本地吸收消費者參與設計,并與其它企業協同進行設計、制造、銷售等活動,這樣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也縮短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周期,提高了快速響應市場能力。

2網絡經濟對中小企業生產運營管理的影響分析

網絡經濟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企業運營方式,它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和商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對中小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有著重大的影響。

2.1對生產組織結構的影響

在傳統的工業經濟中,生產要做計劃安排和有效控制,日復一日重復生產,對生產進行持續改善。因此,中小企業常采用直線制或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雖有利于職責的明確,但各部門交流不暢,對外在環境變化反應緩慢。網絡經濟時代具備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更新也快、信息媒介多樣化的特征,因此要求生產組織結構反應靈活快捷。需要減少管理層次和增大管理幅度,調整部門職能化的單一組織結構形式,注重采用基于業務流程和任務導向的團隊小組工作形式,讓組織結構富有彈性,能適應企業之間聯系更加快捷、共享過程控制和利益的企業間動態聯盟組織構建的要求。

2.2對生產組織方式的影響

(1)生產過程的信息化改造使得生產效率提高。

生產過程的信息化使信息流與物流傳遞速度提高,生產商之間、生產商與消費者以及供應商之間的信息和物料的傳遞更加快速準確,有效提升了生產商的市場適應能力。網絡信息技術對傳統制造業的改造與整合,使現代計算機集成制造、柔性制造等新的生產方式成為趨勢,企業生產的適應性與敏捷性大大提高。基于Web技術的ERP、CRM和SCM管理軟件的在企業中大力推廣應用,顯著提高了傳統制造業的運行效率;

(2)網絡采購不僅降低了企業采購成本、提高了采購效率

而且提高了采購的透明度,降低了采購人員的成本。中小企業還可聯合其它企業進行網絡集體采購,提高采購議價能力。

2.3對生產運作模式的影響

(1)從大規模生產向大規模定制的轉變。

企業網站、博客、微博、微信、QQ等眾多方便快捷的企業與顧客雙向交流方式,可以讓全球各地的顧客能及時了解企業的產品信息,提出意見,參與設計,如海爾的眾創意社區、小米的手機社區、寶潔的創新社區等。因此,在工業經濟時代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模式已不適合網絡經濟時代的需要,大規模定制在網絡經濟時代成為現實;

(2)從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變。

網絡經濟的發展,加快了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換的調結構進程,實現了服務業的快速增長并逐漸取得了主導地位;

(3)從實體經營向虛擬經營的轉變。

中小企業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對虛擬經營有著內在的需求。虛擬經營企業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環節,將其它業務環節通過聯合、委托、外包于其它企業,借助外部的力量進行資源整合以提高運營效率,提高市場競爭力,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為這種虛擬經營方式提供了物質基礎。

3網絡經濟時代中小企業生產運營模式轉變的對策

3.1重塑企業文化

管理變革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員工的支持。中小企業在調整轉變生產運營模式以適應網絡經濟發展需要時,不能忽視員工的主觀能動作用,而簡單地讓員工執行。否則,員工會由于對新的管理模式不了解,思想上可能出現抵觸變革的情緒,導致拒不執行或打折扣執行。中小企業要重視企業文化對統一員工思想認識和行動的作用,在轉變生產經營模式之前就要重塑企業文化,將適應網絡經濟時代的企業新的經營理念、人才觀、發展戰略等通過各種宣傳、培訓等形式灌輸到每個員工,使得員工能夠認識到生產運營模式轉變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從而為生產運營模式的順利轉變提供思想基礎。此外,網絡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各種信息技術和商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企業應建立學習型組織,塑造良好的終身學習的企業文化氛圍,提高員工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3.2制定信息化發展實施戰略

中小企業要充分認識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明確信息化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要建立企業網站、實施生產運作過程信息化、數據處理信息化,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分步應用ERP、SCM或諸如酒店信息管理系統之類的具有行業特色的信息管理軟件等等,以上信息化措施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企業信息化實施戰略的制定。中小企業要結合企業實際,統籌考慮,確定信息化目標、實施步驟、實施重點等,選擇適合本企業的信息化戰略方案,組織實施,加強領導和控制,確保信息化實施取得效果。

3.3組建專門化網絡信息部門和隊伍

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而推出的各種商業模式創新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如近一兩年獲得廣泛應用的微博、微信、互聯網金融、LBS定位尋找附近的人和商家、O2O、二維碼、手機支付等等。為跟上網絡經濟發展的節奏,及時創新和應用新模式,提升企業的網絡信息化應用水平,中小企業應設立專門的網絡信息部門,如設置電商部、網絡營銷部等,組建一支熟悉網絡運作和懂信息技術的信息化人才隊伍,專門負責生產運營的網絡化、信息化管理,及時將最新網絡技術和商業模式消化吸收并提交網絡信息化建議方案,供企業主決策。另外,要將網絡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列入員工培訓計劃,提高員工整體的信息化素質。

3.4提高電子商務參與水平

網絡經濟時代,電子商務不再只是一種選擇,每個企業都必須是一個電子商務企業。現有中小企業信息網絡應用大多只是處在瀏覽網頁、收發郵件、office辦公文件處理等階段,電子商務方面的應用水平還很低。電子商務能給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機會,使中小企業節省交易費用和流通成本的支出,規避中小企業規模有限與資金短缺的缺點。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方式很多,如通過B2B、B2C平臺(如阿里巴巴、1號店)開展網絡營銷,通過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開展市場調查、產品信息、接受客戶訂單,通過搜索引擎、網站推廣等擴大企業知名度,促進銷售等等。

3.5應用新型生產運營模式

(1)對制造型中小企業實施網絡化制造,建立動態聯盟。

網絡化制造利用互聯網進行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與信息集成,建立起企業開展協同的供應鏈管理、設計制造、網絡營銷等技術環境,從而實現供應鏈協同、產品商務協同、產品設計協同和產品制造協同,因此能夠縮短產品研制周期并降低研制費用,從而提高企業的產品銷售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對服務型中小企業實施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

篇4

(一)在郵政企業運營中起到利益最大化作用

通常來說稅收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無償性”,這兩種性質又具有固定意義,對于稅收的意義不僅是企業單位以及個體必須要從事的活動同時也體現出了稅收對于企業法律地位的認可,對于郵政企業來講,稅收是其純利潤中的一部分,企業通過對稅收相關政策法規進行深入研究,以及通過相關的理財活動或者是投資活動以及實際的企業經營行為等方式來盡可能的在納稅前最好納稅分析,從而有效減少未來納稅成本同時獲得較大利潤的行為活動。而原因在于政府在進行市場規劃以及制定相關產品以及消費投資等政策時其實都是依據了稅法來進行的。所以郵政企業在做后續經營時,應當充分結合有關政策與稅收合理籌劃對運行項目規模等予以安排及調整,通過這樣的稅收籌劃可以充分利用對自身有利的法規來最大限度的獲得經營上的利潤。

(二)在郵政企業運營中起到提高經營能力作用

對于郵政企業來講稅收籌劃可以在其運營中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可以說郵政企業的經營管理主要是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就是“人”的管理,其二是“物”的管理,而對“物”的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資金的管理。而收稅籌劃則是對資金管理的一種增值活動,具體來說稅收籌劃可以具體進行資金流向方面的謀劃,同時以具體的財務會計作為核算的基礎條件,這種狀況就需要對稅收籌劃建立比較健全的制度,這種制度的建立就會潛移默化的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可以說企業建立了良好健全的稅收籌劃制度,同時稅收籌劃這個過程也使郵政企業提高了經營能力。

(三)在郵政企業運營中起到維護企業形象作用

在郵政企業運營中除了基本的經營管理之外還包括對于企業形象的維護,企業具有良好的形象不僅可以使運營更好的開展,還能使郵政企業的業務量大大增加,而企業稅收籌劃能力的高低又是企業建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構成要素,一旦郵政企業在運營中做出了相關違法行為就會使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位置大大降低,比如郵政企業沒有進行稅收籌劃就很有可能造成漏稅或者逃稅等現象的產生,而這種現象會嚴重使企業的形象蒙塵,嚴重情節的還要受到法律制裁而輕者其后續的經營也會受到重創,企業形象沒有了,經濟利益就會大大損失,因而可以說做好稅收籌劃對于郵政企業營造良好形象有著重要作用,總結來說就是,“愚笨的企業抗稅偷稅”,而“聰明的企業進行稅收籌劃”。

(四)在郵政企業運營中起到引導經營決策作用

對于郵政企業來講,稅收籌劃在其運營中的作用體現在能夠對后續的經營決策起到引導的作用。通常來講郵政企業在進行經營決策的制定時考慮的是六個“w”,具體來說就是“誰,什么時候,在何地,做什么,怎樣做,為什么這么做”六大決策因素,而這些因素又往往和稅收緊密相關,因此郵政企業在制定決策的時候要充分結合稅收籌劃,同時參考政府對于稅收方面的相關政策,將稅收籌劃與決策緊密融合起來,利用稅收籌劃來制定正確的經營決策,從而有效的帶動郵政企業利益的提高。

二、結論

篇5

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體系的設計必須以實現企業整體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火電企業運營價值是指在現有資本規模下經營創造的價值和資本價值的總和,表示為當期投入資本總額再加上未來各期EVA按照一定折現率的折現額。企業整體運營價值最大化一是要使當期EVA達到最大,二是要是未來各期EVA折現現值最大。在戰略規劃中也必須以價值為導向,設計、選擇和實施價值最大化戰略。火電企業在運營價值戰略規劃過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則:

1.以實現運營價值整體提升作為戰略規劃的設計、選擇和實施的基礎。

2.對擬定的各種戰略規劃方案,按照價值最大化原則進行分析和相應改進;對改革的戰略規劃方案,以企業內部運營管理預期目標和股東期望目標為標準進行衡量和評估。

3.在企業內部各主要部門管理層討論和評估的基礎上,選擇最終能反映價值最大化原則的運營價值戰略規劃加以實施。

4.按照最終戰略規劃將戰略目標分解為年度目標,并在企業內部制定詳細的資源配置計劃和詳細的業務計劃預算。

5.基于年度戰略規劃目標和業務計劃,以價值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與業務組合。

二、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閉環體系設計

1.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預算編制。預算編制是價值預算管理的起點,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影響著后面環節的實施。運營價值價值預算編制需要對公司經營的歷史數據和生態環境進行詳細分析,在公司戰略的指導下合理確定EVA目標值。目標EVA值的確定需要結合公司戰略目標和內外部經營環境,制定出既能保證階段性戰略目標實現,又切合公司運營管理實際的目標值。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預算仍是借助前面對EVA驅動因素分解,分別從只影響當期EVA的運營價值驅動因素、既影響當期EVA又影響未來EVA的驅動因素和只影響未來EVA的驅動因素三個方面來制定各自的預算目標值,以確保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完成。企業預算編制的常規運作是從既定的目標利潤出發,經過目標自上而下的逐層分解,結合收入與成本費用預測,再以基層經營與生產單元為起點,自下而上編制而成。運營價值預算的編制要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通過價值驅動因素層層分解,以生產經營部門活動為起點,自下而上編制而成。價值預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與企業通常的財務預算一致,在價值創造的導向下進行的全面預算管理。

2.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組織體系設計。為明確價值管理職責,嚴格落實各部門價值創造的計量和管理,實施有效的獎懲機制。應成立總領導的運營價值管理辦公室,下設四個工作組資產管理、運行管理、檢修管理和成本管理四個部門,并且從運營價值不同驅動因素出發,結合企業運營價值管理目標和各部門職能責任劃分實現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的組織體系分類設計。主要設計步驟大致如下:第一步,各部門的權責劃分,分析各個部門的職責權限與EVA核算相關聯,即分析對應影響的方面、控制的資產與價值創造的關系;第二步,在具體明確各部門與價值之間的關系基礎上,搭建崗位職責與EVA的關系、管理的內容與價值是什么關系、怎樣管理來實現落實價值管理的要求。

3.火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過程控制體系設計。價值管理不僅僅是對價值結果的控制,管理的觸手要不斷向事中和事前延伸,更加注重價值創造過程。火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過程控制同樣強調對價值創造的整個過程進行實時控制。火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過程控制體系設計以火電板塊的價值驅動因素為主線,以確定的價值指標和衡量標準為基點,衡量火電板塊價值落實的實際情況,并將實際情況與計劃的標準值做對比,對于不利的落實效果,及時采取糾偏措施,以保障價值管理的貫徹實施,構建火電板塊的過程控制機制。火電板塊的運營價值管理過程控制具體流程以計劃、監控、檢查、糾偏、貫徹5個階段為關鍵控制點,所有階段均應圍繞價值驅動因素這一主線,以標準庫各項指標標準為依據,以部門行為準則為指導,不同階段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3.1計劃階段。計劃階段是對運營價值管理目標的確定,通常以價值預算來確立期間價值目標。其強調戰略規劃與價值目標的銜接,通過價值標準的確立來進一步細化價值目標。充分結合火電廠資產管理、管理成本、運行指標、檢修生產成本等相關部門運營管理工作實際,根據自身的業務狀況編制運營價值管理預算,通過引用標準庫中的價值標準,設定該部門運營價值目標和相關價值指標。

3.2監控階段。監控階段是對價值目標實現過程的監督與控制,其側重于強調明確價值目標,監督運營價值管理按目標戰略落實。監控階段實質上就是強調對各部門運營價值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的資產管理、成本管理、運行管理、檢修管理四個價值管理中心的能動性。即在各部門運營價值管理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資產管理、成本管理、運行管理、檢修管理這四個價值管理中心要明確本中心負責的價值驅動因素,把握本中心管理內容與促進價值驅動因素實現目標的關系。

3.3檢查階段。檢查階段是對運營價值目標是否實現的考察,過程控制的檢查強調持續性。對于火電板塊,檢查階段的考察側重于價值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對資產管理、管理成本、運行指標、檢修生產成本四個價值管理中心價值目標實現情況的檢查。領導小組通過開展上級對下級價值管理實際情況與價值計劃的對比,掌握下級價值管理情況,督促落實下級價值管理的任務和職責。

3.4糾偏階段。糾偏階段是對價值目標偏差的糾正,過程控制的糾偏強調及時性。火電運營價值管理的糾偏階段要求各各個運營價值管理部門從問題出發,及時采取糾偏措施,落實整改,或調整價值實現策略,提出實現價值目標的具體應對措施。

3.5貫徹階段。貫徹階段是對價值目標最終的貫徹實施,過程控制的貫徹階段是經過一系列監控、檢查、糾偏階段后提出的,能夠完成運營價值管理目標實現的階段。火電企業運營價值管控的貫徹階段,不同層級的價值管理主體應結合自身責任落實價值目標。

4.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報告體系設計。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報告體系即是指基于EVA的控制報告體系。基于EVA的控制報告體系強調在整個運營價值管理過程控制中,實時反饋火電板塊價值管理實施進度和執行效果,并與計劃標準對比分析,完成歸口部門的決策指導和糾偏反饋。基于EVA的控制報告體系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最終目標,確定EVA的驅動因素,制定控制標準,為控制過程及時提供信息,同時對控制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具體來說,基于EVA的控制報告體系包括EVA預算報告體系、EVA分析報告體系和EVA評價報告體系。EVA預算報告是“對企業未來會計期間經營情況的正規定量說明,是未來經營情況的總體預測”。EVA分析報告體系基于EVA預算報告體系,編制目的在于分析運營管理的實際情況與預算的差異,明確運營管控重點。EVA評價報告是連接企業戰略規劃和日常運營管理活動的紐帶,通過運用基于EVA的業績評價方法對預算計劃的執行結果進行分析評價,以求有效引導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向著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前進。火電企業基于EVA的控制報告體系應重點由各部門負責負責完成,結合各部門運營價值過程控制流程實現上級對各部門運營價值管理的動態監控。各職能部門制定的EVA預算報告應企業整體運營價值管理目標為起點,關注分解EVA指標確定的價值驅動因素,結合價值標準庫,做好企業價值管理的預算規劃。EVA分析報告和評價報告應通過ERP系統,及時反饋EVA預算的執行情況,結合關鍵驅動因素指標和標準開展價值偏差分析,以對價值管理工作進一步指導和部署。

5.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考核與激勵體系設計。本研究在火力發電企業運營價值考核與激勵體系設計中,將EVA業績評價和平衡記分卡相結合,構建起了以EVA為核心,將平衡計分卡法作為手段,體現企業運營價值管理戰略,以實現火電企業價值創造為最終目標的業績評價考核體系。發電企業的經營業績水平不僅反映在資產、資本的規模上,還會體現在規模、效益和質量的有機統一,因為規模發展并不一定能為企業帶來價值的相應提升。在實際應用中,高效的綜合評價指標可以為企業決策明確方向,有的放矢的進行企業管理和改革,從而為股東創造更多的財富,實現更大的企業價值。本體系設計從財務、客戶、運營和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出發,設計能更準確反映火電企業運營價值管理的綜合評價體系,以實現EVA最大化的終極目標。平衡計分卡方法是站在企業戰略的角度分別從財務、客戶、運營和學習成長四個層面描述了運營價值管理戰略過程的實施。并且這四個維度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完整的評價體系。EVA則是站在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為出發點評價企業的運營價值創造狀況。從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所設計的考核指標具體如下:①財務層面的考核指標主要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具體指標包括:單位發電裝機容量利潤、資產負債率、存貨周轉率和銷售收入增長率;②客戶層面的考核指標主要關注火電企業的市場份額與客戶關系,指標類型均為調節指標,具體指標包括電壓合格率、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③運營層面的考核指標主要關注火電企業的成本、能耗水平、燃料儲備量、機組穩定性與有效銷售電量,指標類型均為調節指標,具體指標包括發電煤耗、標煤單價、廠用電率、非計劃停運次數和重大事故次數;④學習成長層面的考核指標主要關注火電企業的關鍵崗位核心人員、信息系統應用以及成長潛力,指標類型均為調節指標,具體指標包括關鍵崗位員工流失率、年培訓時數、科技投入產出比、軟硬件系統更新周期。

三、結語

篇6

(一)基于要素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分析

李寧公司成立于1990年,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已逐步成為國際領先的運動品牌公司。李寧公司于2004年6月在香港聯交主板成功上市后,公司業績連續六年保持高速增長,2009年全年營業收入更是達到83.87億人民幣。然而2011年上半年,李寧凈利下降85%,創下上市來首次全年虧損。2011年年報顯示,李寧公司全年營業收入89.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84%,凈利潤3.86億元,同比下降達65.19%,多年來連續攀升的業績開始下滑。2012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8.8億元,同比下滑9.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44億元,同比大跌84.92%。銷售收入和凈利潤雙雙下滑。李寧公司2012年虧損19.79億元,期內毛利率下跌3.1%,至44.2%;經營盈利率下跌5.6%,至4.7%。傳統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是基于要素的績效評價,把營運資金周轉期分為存貨周轉期、應付賬款周轉期和應收賬款周轉期三個部分,簡單地認為存貨周轉期和應收賬款周轉期與營運資金管理效率呈反向關系,而應付賬款周轉期對營運資金管理的效率是正向的作用。根據傳統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理論對李寧公司2008~2012年的財務報表相關指標進行分析。李寧公司每年的存貨周轉期、應付賬款周轉期和應收賬款周轉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最大增幅出現在2010年初,而李寧公司利潤的大幅下降也始于2010年末。其中,李寧公司2012年的營運資金周轉期達到了75天,相當于企業一年只能流暢的運行營運資金5次,這個運行速度在同行業中是很慢的。營運資金周轉過慢將會占用大部分流動資金,相應加大企業的資本成本,由此產生的機會成本也會增大。2011年開始,李寧公司的營運資金周轉期遠大于前幾年的平均周期,從而增加了資金的占用成本。存貨周轉期的增大說明企業存貨占用的資金在增加,收入在不斷減少;應付賬款周轉期增大對企業有利,可以使企業平均留用資金增多,卻會降低企業信用額度;應收賬款周轉期增大會使企業壞賬概率增大,企業資金成本也會提高。分析表明,企業應當增加應付賬款周轉期,并相應減少應收賬款周轉期和存貨周轉期。

(二)基于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分析

針對傳統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理論上的不足,我國引入了基于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評價體系,即將渠道理論思想與供應鏈理論結合,把營運資金周期分為采購渠道、生產渠道和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將營運資金各項目聯系起來,不是簡單的將存貨、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結合在一起,而是更多的考慮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應付職工薪酬等。這種方法更能體現營運資金的使用效率情況。根據前述對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的理論分析,筆者構建如圖1的模型。在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的公式中,不用營業收入作為周轉額,而用營業成本計算營銷渠道資金周轉期。使用營業成本指標主要是由于其更能體現存貨的銷售及管理水平,而不是簡單地體現銷售水平。

(1)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

采購是企業生產的起點,也是渠道理論研究中的初始環節。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的下降主要考慮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影響。李寧公司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周轉期由2008年的-29天下降為2012年的-50天,呈現下降趨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應付賬款占用的資金越多,營運資金管理效率會越高。研究李寧公司財務報表可以發現,2008~2012年應付款項占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分別為82.4%、80.9%、80.0%、81.0%、81.3%,而預付賬款占比很小。這對李寧公司來說是一個利好信號,說明可以更多地占用企業的流動資金,更好地為企業生產服務,李寧公司應付賬款占用比例大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供應商比較穩定,公司的信任度較高,從而承擔的信用風險較低。作為體育服裝產業巨頭,李寧公司對消費者的影響力遠遠大于其原材料供應商的影響力,因而能夠獲得主動權,更多地占用供應商的資金。整體上,2008~2012年李寧公司對供應商的資金占用有增無減,其中2012年波動較小,這一年主要受存貨積壓的影響,導致公司對原材料需求降低,對采購產生一定影響。

(2)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

生產渠道是渠道理論的中間環節,是供應鏈關系的上下游企業連結點。生產渠道的營運資金占用主要取決于存貨的生產,這個環節不是簡單地考慮在產品存貨,而是更多的將其他應收款、應付職工薪酬和其他應付款結合起來。李寧公司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周轉期由2008年的-19天下降為2012年的-36天,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08~2012年在產品存貨占用資金增加了10倍,產成品存貨及材料存貨占用資金也大量增加,2012年增幅最大的是其他應收款,這說明隨著存貨積壓,在產品存貨占用資金越來越多,直接影響了生產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周期。作為中間的生產環節,既要受到采購環節的影響,又要考慮對營銷環節的影響,這就使得生產環節缺乏自主性,企業應做好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溝通,充分了解上游企業的信用政策及下游企業的需求信息。

(3)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

營銷渠道是三大渠道中的最后環節,也是與企業收入和利潤關系最大的環節。由表2可知,李寧公司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周轉期由2008年的40天上升為2012年的112天,整體呈現急劇上升趨勢。通過分析其公司年報數據可以發現,在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占用中,產品存貨資金上升很快,2008~2012年李寧公司產品存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7%、7.7%、9.2%、14.0%、21.34%。大量存貨導致李寧公司2008年至2012年營銷渠道周轉期一直居高不下,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李寧公司營銷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有較大改進空間。具體而言,李寧公司的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周轉天數,其2012年相比于2008年增加了180%,2011年較2010年增加了100%,2012年較2011年增加了64.71%,而公司利潤卻大幅度下降。應收款項資金起初穩步上升,在2011年出現急劇下降,下降了29.1%。應收賬款急劇下降意味著公司的營業額在大幅度減少,直接影響營銷渠道營運資金。李寧公司營銷渠道周轉期的延長直接導致其存貨積壓。

二、結論與建議

李寧公司營運資金周轉出現問題主要是由于其忽視了渠道理論的影響,導致生產渠道與營銷渠道出現問題。在生產渠道中主要是對市場把握不準,大量生產產品,從而占用了營運資金;在營銷渠道中,主要是存貨管理的效率低下;但在采購渠道中李寧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鑒。

(一)采購渠道改進措施

做好采購資金計劃,加大與供應商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企業的商業信用。資金計劃是企業預算的核心內容,根據本年度的企業存貨和銷售情況合理制定采購資金計劃,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采購環節資金利用效率。加大與供應商信息共享,將采購成本控制在較低點。企業對原材料的采購會相應增加應付賬款,應付賬款數值越大、期限越長,相應體現的商業信用就會越大,應付賬款的償還與商業信用是相互影響的,企業可以合理利用其商業信用,為應付賬款獲得更多的周轉時間。

(二)生產渠道改進措施

加大產品技術創新,做好生產渠道的信息工作,及時了解生產渠道和營銷渠道的完成情況。避免生產環節占用更多的資金主要是要做好與生產渠道及營銷渠道的溝通工作,生產具有一定的被動性,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生產管理信息系統,根據以前的信息合理估算本時期內的生產情況,同時加大對生產產品的技術創新。在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要更新設備,生產環節的資金占用主要體現在設備和職工薪酬上,企業應力求在設備的使用期限內使職工薪酬的減少遠遠大于設備的更新費用,減少生產環節的營運資金占用,加速營運資金運轉。

(三)營銷渠道改進措施

篇7

【論文摘要】中國對外出口貨量減少,貨主利潤被壓縮,直接影響到了航運市場。面對航運市場的變化,航運企業不得不隨之變革。本文通過對電子商務簡要的分析,結合當前航運市場的現狀,試圖找到通過電子商務進行航運企業改革的新途徑。

一、航運企業面對的新形勢

據中國社科院近期的統計顯示,隨著CPI數據一直在高位運行、通貨膨脹壓力增大、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以及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以出口為主要導向的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出口企業的成本增加也傳導到了航運市場。

中國鐵礦石談判失利、原油價格上漲以及傳統市場的出口貨量減少,讓航運企業不得不直面一個動蕩的市場。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電子商務恰恰能發揮航運企業的優勢,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企業營銷成本,因而在航運企業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子商務漸成航運企業發展新引擎。

對航運企業來說,全球性跨國公司不斷要求承運人能夠提供覆蓋全球各地的服務;制造商由于商務全球化,對全球供應鏈的需求進一步提高。而國際互聯網以其全球化、個性化和即時性的特點,把客戶群轉移到網上,以虛擬形式呈現在航運公司的面前。客戶的需求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正由實體交易轉向虛擬交易,即通過網上交易完成對實體需求的滿足。

另外,各大航運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正由航線型模式向全球承運的模式轉變。電子商務可以將遍布于全球各地的人員、設備、信息、知識和網絡等資源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協調和整合,形成全球一體化的營銷體系。互聯網使營銷體系得以遍布全球每個角落,捕捉并探索到全球每個新客戶的需求和變化。

因此航運企業中運用電子商務是一種必然趨勢。正如聯合國貿易暨發展委員會(UNC-TAD)2000年全球海運研究報告指出,電子商務在遠洋運輸中的地位愈發凸顯,成為航運企業強化競爭的手段。

二、電子商務的優勢

廣義的電子商務很早就在航運企業中得到了應用。如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航運界就利用電子數據交換實現艙單信息的傳送。互聯網的出現將電子商務應用領域的廣度和深度大大擴展,使電子商務出現了革命性的飛躍,并對航運企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航運業作為現代物流和信息科技的主戰場,電子商務的先進技術與服務手段將成為航運企業保證與提高自身競爭的必勝法寶。在新的電子商務環境下,船期查詢、運價查詢、無紙辦公、智能決策、網絡營銷、電子訂艙、實時跟蹤、在線服務、艙位互換以及業務重組等,反映著21世紀航運企業運作的新概念。

國際互聯網使整個國際航運市場聯為一體,航運企業面臨著由其所帶來的比過去任何時候更為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和更多的機遇。航運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絡營銷一方面可使客戶有更多、更廣泛的選擇,另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掃清向國際市場拓展業務的障礙。電子商務突破了航運企業中以單向運輸為主的運作格局。電子商務中任何一筆交易,都含著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而航運企業經營的物流就其現代功能來說也集四流于一身。因此,航運企業利用其全球網絡和完善的運輸系統完全有能力向更廣闊的領域延伸,自行組建電子商務網站,突破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向現代物流業拓展。

電子商務作為降低成本的直接途徑,是航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必要方式。它改善了航運企業與客戶的關系,使企業與上游或下游企業形成堅實的戰略聯盟,使企業可以迅速了解到客戶的需求并及時反饋到企業的決策活動中去。航運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將直接影響到企業供應鏈的有效建立,進而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三、電子商務在航運企業中的應用

目前馬士基海陸與其他四家歐洲船公司共組INTRA航運網站,美國總統輪船、加拿大太平洋航運、韓進海運、現代商船、川崎汽船、商船三井、勝利航運、陽明海運與以色列吉姆輪船等九家航商亦透過TRADIANT成立航運入口網站。其功能均為提供客戶線上訂艙、貨物追蹤與運輸動態信息服務,建立所謂的全球運輸服務網,構成暢行無阻的多承運人入口網站。中遠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和中外運集團公司等國內大型航運企業也已建立了各自的網站,初步嘗試開展電子商務。

篇8

關鍵詞:管理會計民營企業財務管理

我國民營企業已經成長為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但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民營企業自身特別是財務管理方面的弊端頻頻暴露出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發現和分析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尋求妥善的解決辦法,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1.財務制度不健全,會計行為不規范。我國民營企業大多產權單一,表現為封閉式的個人及其家族控股。這使得民營企業無法建立規范的財務制度,而作為企業機密的財務信息更是由家庭成員把關。另外,企業賬簿的設置、記賬、核算、調賬、銷賬等會計行為隨意性較大;財務考核大多缺乏責任指標,且不以考核結果為依據確定員工薪酬;收入分配也多向家族成員傾斜,從而嚴重挫傷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2.資金管理不嚴,財務控制薄弱。有些民營企業資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有些民營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過量購買不動產,無法提供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有些民營企業的賒銷政策貫徹不力,導致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

3.會計信息嚴重失真,難以取信于社會,致使企業的一系列投融資活動受到限制。我國民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資料不完整、會計報告體系不完善、財務人員素質不高,這都影響了政府宏觀管理和社會監督的效果,致使銀行及社會公眾對民營企業缺乏信任,“惜貸”現象嚴重,極大地限制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二、民營企業所運用的管理會計的方法和觀點

管理會計是將“管理”和“會計”這兩個主體融合在一起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很強的邊緣科學。目前,管理會計中具有代表性且能為我國民營企業廣泛應用的方法和觀點有:

1.作業成本法。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性態的觀點理解成本的發生,即從成本發生的經濟原因(表現為特定的經濟活動或作業)來認識成本。通過作業來確認生產費用,再依據產品確認其耗用的作業,從而實現了以作業為中心的成本計量目標。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一方面使得產品成本在計算上更加準確;另一方面由于通過對作業特別是對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的研究,拓寬了成本管理的視野。

2.目標成本法。傳統的企業開發新產品的程序是:①開發新產品;②估計制造成本;③決定銷售數量及利潤目標;④綜合確定產品售價。目標成本法與此恰恰相反:①以同行業或競爭性的產品價格作為新產品售價的上限;②根據期望的產品銷售數量,決定利潤目標;③以預計的具有競爭性的售價減去目標利潤,確定產品生產的目標成本;④運用“成本筑入”的思

想,在將材料、部件裝配成產品的同時,也將成本一并“筑入”,相當于事前在圖紙上規劃模擬出生產的過程。新產品的目標成本一旦確定,就應當為以后的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建立各自相關的目標成本,各部門都要為其目標成本承擔相應的責任。

3.系統觀念。注意組織管理層次和環節,加強部門、人員之間的相互聯系,注重個體與整體的配合協調,強調一切從整體出發,優化整體功能。

4.人本管理。傳統的企業管理重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周密的制度約束,確保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而現代的企業管理注重人的素質、人的協調、人的激勵和人的自控,旨在通過較高的領導層素質和員工素質以及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使企業擁有良好的組織氛圍和自律、自激機制,進而最終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

三、管理會計在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

1.管理會計的系統管理及戰略管理觀念要求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要求民營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企業財務管理按管理主體大致分為出資者、經營者、管理者和執行者四個層次。財務管理人員處于管理者層次,憑借其財務專業知識負責企業生產經營的具體組織和實施。同時,在財務管理上既要堅持財務集中,又要堅持民主理財。企業財務部門要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圍繞目標利潤,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構建企業財務責任指標體系。在財務人員的配置上,不能任人唯親,要嚴格考核,落實責任,兌現獎懲措施,健全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形成以財務制度為主對經濟行為進行定性約束、以財務預算為主對經濟行為進行定量約束的格局。

2.管理會計所倡導的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各有特點和優勢,民營企業應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加以運用。成本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根據市場情況和企業的特點,如果強調產品生產前各階段(特別是產品設計階段)對目標制定及實施的影響,就應采用目標成本法;如果從成本發生的經濟原因角度認識成本,其重點在于“作業”,成本的歸集模式是“資源作業產品”。作業是聯系投入和產出的紐帶,通過提高作業效率和減少不必要、無效率的作業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民營企業要以財務會計為基礎,拓寬管理會計所需資料、信息的來源渠道。管理會計的許多信息源自財務會計核算資料,而民營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和資料嚴重不足且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同時,由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信息系統對一些數據的處理方法、詳略程度、期限范圍的要求不同,所以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對財務會計核算資料進行較為繁瑣的調整和處理,時常會出現管理會計信息滯后的現象,不利于及時決策。因此,民營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時,應該以財務會計為基礎,努力拓寬管理會計所需資料、信息的來源渠道,規范財務會計信息的提供,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真實、有效。4.管理會計的施行需要計算機系統的支持。計算機能夠準確、快速地處理大量數據,在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管理會計發展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逐步建立存貨管理、財務分析、資源配置以及本量利預測等計算機軟件系統,是民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在實踐方面亦有待完善,民營企業自身的弱點也使管理會計很難盡快得到應用,因此政府應專門組織相關科研機構,研究民營企業管理會計的程序、方法,幫助民營企業推廣應用管理會計,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整體水平,促進民營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①李天民.現代管理會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4

篇9

論文關鍵詞:標識,TPM,RCM

 

0 引言

設備房標識系統立足點為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在現行的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的推廣中,本著服務地鐵運營的宗旨RCM,加強設備的管理,改善設備維護環境,提高設備維護的效率。一方面滿足設備的使用與維護基本需求,重視維護、管理人員與設備之間的情感交流,提升維護、管理人員的精神品質;另一方面注重設備技術狀態的變化規律,重視設備的“六源”(污染源、清掃困難源、故障源、浪費源、缺陷源、事故危險源)管理,提升設備自身技術品質論文的格式。

1 先進的設備維護和管理理念

1.1 全員生產維修TPM

TPM又稱全員生產維修RCM,它是以設備綜合效益為目標,以設備時間,空間全系統為載體,全員參與為基礎的設備保養、維修體制。其要求設備的計劃、使用、維修等所有部門都要參加,且從企業的最高管理層到第一線的職工全體參加。其與原來的生產維修相比,主要突出一個“全”字,即全效率、全系統和全員參與。

1.2 可靠性維修RCM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是一種按照以最少的資源消耗保持設備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則RCM,應用邏輯決斷的方法確定設備預防性維修要求的過程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對系統進行功能與故障分析,明確系統內各故障的后果;用規范化的邏輯決斷方法,確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預防性對策;通過現場故障數據統計、專家評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證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維修損失最小為目標優化系統的維修策略論文的格式。

2 維修理念在設備房標識系統中的運用

2.1 設備現場管理的可視化與定置化

現場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一切質量、成本、設備、安全、環境的管理,最終都將落實在“現場”作業上。現場管理就是將作業整體的狀況以及每個人的工作RCM,都實施管理“可視化”,讓企業的管理和決策部門看得見,并“一目了然”,使作業調整,可以隨時進行和確認來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總目標能按期、按質、按量的順利完成,如圖1 所示。

圖1 設備房標識系統中的定置化與可視化

結合TnPM/TPM設備現場管理可視化和定置化理念,本著“一切為服務運營”的宗旨RCM,在標識系統規劃之初,就確定了設備維護的可視化的重要地位。

在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的可視化和定置化管理中,應遵守5個原則:⑴ 統一:規范化和標準化;⑵簡約:簡明,易懂,具有約束力;⑶鮮明:色彩一致、含義定位清晰、一目了然;⑷實用:少花錢、多辦事、講實效、服務于地鐵運營;⑸嚴肅:全員參與、醒目分明、共同遵守、有錯必改、一視同仁論文的格式。

2.2 設備維護可靠性

設備房標識系統在設計之初,充分考慮設備的維護的需求,結合RCM理論RCM,制定維護管理的步驟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設備維護可靠性的維護管理步驟

設備維護管理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如圖3所示,需要根據設備維護的歷史資料,不斷分析、研究影響設備故障的主要因素,不斷調整、優化設備維護策略,才能更好地對生產設備進行維護和管理,減少設備故障發生RCM,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提高整體生產效率。

圖3 基于設備維護可靠性的關鍵設備標識

3 結語

設備房標識系統是本著“為運營服務”的宗旨,融合了先進的設備維護和管理理念,為創造和諧的人機交互環境,為設計者、建造者、使用者、維護者等提供信息,綜合解決信息傳遞、識別、溝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體解決方案。它的實施和推廣將有利于地鐵設備的維護和保養,有利于改善設備房維護環境,提高員工的維護效率。

參考文獻:

[1]瞿德智,謝忱.TPM 在設備管理中的實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8.

[2]李志偉.淺談設備管理與維修[J].機械管理開發.2002.

[3]李葆文.設備管理新思維新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篇10

關鍵詞: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醫學研究生;產學研合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5-0154-02

根據《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精神,湖北省自2013年至今批準建設了一批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我校與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組建的研究生工作站于2013年8月獲批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經過三年的建設,研究生工作站在新產品開發和人才培養工作兩方面展現了其優越性:一方面可以將企業工程問題凝練為科學研究課題,高校與企業合作攻克技術難題,進行新產品開發;另一方面,企業為研究生提供研究設施和實踐指導條件,開展人才培養和培訓工作,成為高層次科研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1]。

三年的運營證明,研究生工作站這種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受益,促進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是一條研究生教育的新路,也可以融合科技發展和企業運營,解決產學研的制約因素[1]。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設立,使企業工程問題成為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研究課題,既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進行新產品開發,又完成了學業;另一方面,研究生在設站企業中進行論文工作,能接觸企業運營管理,了解現代企業制度。因此,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既能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與科技優勢,更重要是的培養了解現代企業運營的科技人員,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問}的途徑之一。

醫學研究生中的基礎醫學、藥學專業的研究生論文研究多涉及現代生物醫藥領域,醫學生接受了五年系統的臨床醫學或四年藥學的專業訓練后,在生物醫藥研究領域較之純生物背景的研究生更貼進于生命健康與臨床問題。他們進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后,面對醫學、生物醫藥、企業運營三種專業交叉,面對高校研究生導師、企業兼職導師、企業管理者三種老師,與原來單純的實驗室環境相比,接受的資訊與理念沖擊更加復雜。本文以我校運營三年的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為例,就新時期醫學背景研究生進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培養具備醫學背景的、從事醫藥研發工作的創新型研究生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生物醫藥企業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的重要性

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醫藥是一項投資大、附加值高、風險大的高科技產業。在近20年的發展中受到了全球科技界和企業界的關注,并有許多專家認為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已經并將繼續出現深刻的變化。我國人口基本代表了東方人群的主要結構,適應中國人群的醫藥產品,其國際市場也是巨大的。因此,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未來必然是重要的和龐大的,必然對未來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可能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后的一個新的領頭產業。

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具有“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而在我國還面臨兩個重大的制約因素:一是我國長期以來落后的科技發展水平和薄弱的技術儲備的限制;二是我國長期以來落后的產業發展水平和薄弱的管理經營能力的限制[2]。為了克服科技發展和企業運營兩方面的局限,上世紀80年代,美國運用“硅谷”的經驗在舊金山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基因谷”,集中了在生物醫藥領域享有聲譽的大學(加州大學巴克萊分校、舊金山分校、戴維斯分校、圣克魯斯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為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建立了充分的教育和科研基礎,成為“基因谷”的人才源。

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的模式,我國在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的基礎上,針對高校以高端人才教育為主的現實,開展了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建設。研究生創新基地建設可以整合社會資源,發揮高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隊伍、實驗設備、信息資料等方面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充分體現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功能,在提升生藥醫藥整體技術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培養出一批既懂研發,又懂企業運營的復合型高端人才。

二、基本架構

為聚合高校、企業、社會三方的資源,滿足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的雙重要求,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由企業研發中心主任與高校研究生管理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對進站研究生的學習和導師的帶教工作進行總協調;以項目為抓手,課題組負責人牽頭協調企業兼職導師(企業研發人員)、高校導師、進站研究生的三方面力量。

三、學生管理及激勵

企業研發中心負責進站研究生的日常管理,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必須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特別要注重研究生綜合素質和解決重大科學關鍵問題的實踐動手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由各個研發項目確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生在工作站選修一定量的課程,高校認可研究生在工作站所修的課程學分;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制訂研究生的個性化培養計劃;研究生的薪酬采用“基本助學金+學校獎學金+研發獎金”發放方式。基本助學金由工作站統一制定,研發獎金根據績效和導師課題完成業績進行發放。

四、師資準入機制

企業兼職研究生導師的遴選要求熱愛研究生教育事業,熟悉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有關政策和要求,治學嚴謹,能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一般要求:①年齡不超過55周歲,具有副高以上職稱;②承擔過三項(含)以上的企業研發項目;③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3篇(含)以上。

五、工作站全程參與研究生的培養過程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兼職導師和技術人員除在工作站內部進行學術例會和試驗進展匯報外,應不定期地前往高校以評審專家的身份參加研究生的論文開題評審、論文中期檢查、預答辯評審、論文評閱、畢業答辯評審等培養環節,作為講演者參加研究生的學術論壇活動。

六、面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重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但很難提供人力來支持進站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加之研究生進入企業工作站后有人員分散、組織化程度低的特點,使德育工作出現斷層。

企業兼職導師和技術人員雖然在產學研結合、注重研究生的研發能力上是強項,但畢竟沒有受過正規的師資培訓,在高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缺乏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培訓,指導研究生時不注意方式方法,容易造成師生關系不融洽、師生間容易產生對立情緒,缺乏和諧的育人氛圍[3]。因此必須開展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兼職導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培訓,特別是加強對研究生的德育工作,為此將企業黨支部的工作延伸至入站研究生的黨支部或黨小組,實行組織活動在工作站,組織發展在高校的“兩條腿”走路的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結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培養人才最有效的途徑,通過在企業的實踐,研究生們形成了“研以致用”的觀念,成為高校和企業聯合進行產學研的紐帶。開展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建設是適應新時期研究生教育培養機制改革,加強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項新舉措,對于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蔣文春,劉仁桓,王振波.關于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建設與學生培養的若干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