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模式范文
時間:2023-03-30 00:03: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信息化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中小企業;信息化模式;SaaS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3-0039-02
導言
根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信息化所帶來的成效已經得到中小企業的認可。34.6%的中小企業認為信息化降低了企業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業認為信息化降低了庫存資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業認為信息化提高了企業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業認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業認為信息化降低了決策成本。高達68.1%的中小企業享受到了信息反饋多帶來的市場機會。
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雖有一定的發展,但整體狀況不容樂觀。據國家發改委的2008年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研究年度報告顯示:中小企業信息化率還不到10%,整體信息化水平尚處在初級階段,僅9%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展電子商務。作為企業電子商務最核心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目前已實現的企業僅占2.9%。相比之下,美國有60%的小企業、80%的中型企業已借助互聯網廣泛開展商務活動,企業已有近70%的業務行為是在互聯網上完成的。
一、中小企業信息化中的問題
從幾年前開始,中小企業信息化便已經開始展開,各中小企業寄希望于通過實施信息化來改變企業的命運,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成功率和效益不高。這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缺乏足夠的財力支持中小企業信息化。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情況調查”顯示:中國有74%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發達國家通常在2%~3%之間。資金不足成為阻礙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因素。
2.中小企業缺乏專門技術人才。信息系統的開發、運行和維護比較復雜,需要專門人才。中小企業內很難找到一批既懂信息又懂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業務需求和技術支持之間的溝通困難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進程。
3.現有的軟件缺乏針對性。信息化系統在企業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其能夠和企業相匹配。目前,中國多數信息軟件都是通用化的軟件,缺乏針對性,這導致軟件無法實現與企業的完美契合。
4.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全員參與、長期持續推進的動態過程。企業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根據企業的發展逐步發展的過程。有些企業認為企業信息化可以一步到位,認為購買了各種軟硬件就實現了信息化,這種想法嚴重阻礙了信息化的發展和應用。
5.對企業信息化問題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些中小企業不能系統地了解企業信息化建設知識,把信息化建設僅僅理解為實現計算機操作,沒有意識到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復雜的工程。這些錯誤的認識導致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往往成為“爛尾工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導致中小企業信息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大多與傳統的信息化模式有關。傳統的信息化模式使得中小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同時在系統安裝后需要企業自身來進行系統的日常維護和運行。當系統需要升級或出現問題時,無法第一時間得到回饋,需要與系統提供商進行溝通,然后才能進行。
二、SaaS模式的優勢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軟件服務化),指廠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并通過互聯網獲得廠商提供的服務。企業采用SaaS服務模式在效果上與企業自建信息系統基本沒有區別,但節省了大量資金。SaaS模式切合了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靈活、投入低、快速變化等特點,成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解決方案的新途徑。
采用基于SaaS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模式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服務的收費方式風險小。SaaS使企業無須購買軟件的全部功能,只需購買自身需要的功能,同時隨著企業自身的發展,企業可以隨時增減所需模塊,即企業的付出都能夠帶來相應的效益。同時由于企業不再和某一種系統綁定,企業只需將必要的數據等轉移到新的SaaS服務提供商處,就可以實現平臺的轉變,企業轉變平臺的成本極低。
2.快速適應企業發展變化。傳統的軟件模式如果需要對企業新出現的業務快速提供系統支持,需要請軟件提供商或業務系統開發商重新開發相應的功能模塊,很難快速跟上業務需求的變化。SaaS系統架構是遵循可配置、可擴展、可定制等特性的開放架構,用戶在SaaS服務平臺上可以根據企業當時的業務需求從服務提供商那里訂購相應的軟件服務來重新配置系統;也可以根據個性化的需要,定制個性化的功能。
3.信息化所需成本較低。在傳統模式中,信息化預算主要用于三大領域:軟件、硬件和專業服務。三者預算加在一起是中小企業無法獨立承擔的。而在采用SaaS模式的企業中,SaaS服務提供商在其公司內部的中央服務器上存儲重要的應用和相關數據,并擁有專業的支持人員來維護軟硬件。企業只需通過向SaaS服務提供商按月交納使用費的形式支付軟件費用,降低了企業的信息化支出。
4.讓中小企業更專注核心業務。傳統的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需要企業自身進行日常的維護。隨著應用SaaS模式,信息系統被封裝在服務商處,企業只是通過一些接口來進行信息系統的應用,實現了企業與信息系統的分離。企業無須了解系統是什么樣的,以及是如何運行和維護的。這樣企業將可以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企業的核心業務中,無須關心信息系統。
5.技術優勢及高水平用戶體驗。(1)SaaS服務提供商是專業的軟件服務公司,擁有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在軟件開發中不斷采用先進技術,進行軟件的升級,提高軟件的健壯性,加強軟件的安全性。(2)改善用戶體驗,讓用戶及時分享先進技術的成果;通過更新硬件或優化系統等手段,提高系統性能和系統穩定性,讓用戶感受到系統的可靠性。(3)采用先進的體系架構,使得系統具備可配置性、可擴展性、可定制性。使用戶可以在SaaS服務平臺上根據自己的需求增加額外的工具、功能、數據模型和用戶界面,滿足其個性化需求。
三、如何應用SaaS模式
由于SaaS模式并不是一個萬靈模式,在獲得其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風險。如如何與企業原有各子系統實現有效集成,如何確保存在服務器端數據的安全等問題。所以企業在準備應用SaaS模式時,應該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企業信息化的戰略規劃。首先,中小企業要認識到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同并接受SaaS服務模式,根據企業的特點和現狀、業務流程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等制訂出企業的長期計劃。其次,必須認真分析梳理企業的業務流程,并進行適當的改進與優化,找出適合用SaaS的業務。最后,在具體實施SaaS模式信息化時,可分階段進行,層層推進以保證企業SaaS模式的信息化穩妥、順利地進行,最終建立比較完善的系統網絡,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
2.選擇合適的服務提供商,保證企業信息化成功實施。中小企業應根據SaaS服務提供商的資質、本地化現場服務的支持程度、客戶服務水平、SaaS從業人員的資質、價格、聲望、實施應用的能力、成功案例等進行篩選,考察SaaS服務提供商能否提供本企業所需的應用系統,能否提供強大快速的網絡通信能力以及能否保證其服務數據的安全性。
雖然技術是任何SaaS重要的因素。SaaS不一定需要“科技含量最好”的技術,而需要的技術必須成熟可靠,具備可控制的成本,提供個性化的業務單元模塊定制及其工作流定義方式,并提供相應靈活的數據分析模型,保證中小企業實現良好的業務連續性。
3.注重信息化帶來的管理變革。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就意味著企業經營模式與管理理念的創新,它需要對企業的業務流程、組織機構、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進行合理的整合,以適應信息化的要求,因此企業必須進行相應的業務流程的變革、組織結構的變革、管理方式的變革等。
4. 樹立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采用SaaS模式進行中小企業信息化只能夠降低風險,不能完全規避風險。在整個信息化過程中仍然充斥著來自企業內外部的風險。因此,在SaaS模式應用過程中,中小企業必須樹立風險意識。
結語
誠然,SaaS以其便捷的服務和低廉的成本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風潮,但對于管理模式的變革而言,中國的許多企業對其還是存在一些顧慮。首先,可能會因服務停用而導致生產力下降,甚至銷售額蒙受損失。Web服務的性能也是一個問題,對C/S模式的應用軟件的速度存在質疑。還有一些諸如潛在的隱性成本,比如導入數據、服務與其他內部應用軟件的集成等方面的問題。
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中重要力量的中小企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先進的IT技術為其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其中正日益興起的SaaS服務,它的諸多優勢為廣大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便捷的條件,為企業信息化管理模式變革帶來了新的思路。然而仍處在信息化管理初級階段的中國中小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更深入地思考企業的現狀與未來,正確、合理地選擇SaaS的不同服務,從而享有信息化帶來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馬立林,李紅.基于SaaS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模式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
[2]韋群鋒.面向中小企業信息化的SaaS應用研究[J].商業研究,2009,(3).
[3]鄭柯. SaaS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捷徑[J].程序員,2008,(8).
篇2
1財務管控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中的綜合作用
1.1資金合理使用的有效管理渠道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由于企業綜合多元化的發展,因此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各個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不同經營項目、集團公司等方面的綜合運行中,不同的財務核算體系中,會呈現出不同的運行模式,就需要結合相關的財務手段,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要有財務報表以及其他相關的財務數據模式,這樣,通過信息化建設的綜合管理,尤其是在使用科學規范的財務管理系統中,管理者可以從宏觀角度進行財務資金使用方面的調控、調配等,并將每一份資金都用到最精準的位置上。
1.2財務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模式
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實施信息化的綜合運用,在具體的管理中,針對項目實行有效的財務控制方式,突出在項目資源的綜合運用,尤其是在科學、合理地制定綜合管理項目,形成項目資源供應的計劃成本控制,在綜合性的資產評估過程中,形成企業資產的有效核算管理。同時,對企業在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以及各個財務的盤點分析中,全面分清楚企業的綜合財務狀況,并能定期地對企業的資產儲量、分布結構以及綜合效益等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管理,制定出相應的財務管理辦法,實行精細化的管理措施,促進閑置資金的綜合利用,有利于全面盤活資金的綜合使用。
2企業信息化環境中財務管控的現狀
2.1資金管理還不夠嚴格
在企業信息化管理中,由于建設資金投資相對較大、周期較長,資金結存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因此,就會造成資金建設等方面的混亂性,在整個資金的使用上難以綜合控制和把握,尤其是在財務綜合情況的管理中,會缺少嚴格的管理約束機制,加之綜合管理的監管力度不嚴,就會造成資產的相對浪費,以及國有資產的流失。尤其是在資金管理相對混亂、隨意性相對較大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腐敗現象,不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的綜合性。
2.2制度化運用不夠完善
在企業信息財務管理中,由于歷史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原有的舊制度不能與現代化的建設需要相吻合,新出臺的制度在執行上缺少相應的力度,也就不能全面的實施到位。同時,在企業內部的綜合管理中,也可能出現財權分割、資金賬外循環等情況,就會導致企業在綜合運行中出現分散狀態、私設小金庫等現象,在財務部門的綜合管理中不能實現有效的掌控,也就不能全面地為領導者提供企業綜合運轉的綜合記錄,不能形成制度化管理的綜合模式。
3企業信息化環境中財務管控的全新模式設計與運行
3.1信息化環境下的業務流程系統
通過對企業財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與綜合管理,對企業業務流程形成綜合性的控制,其中,主要是通過建立陽光可操作的處理模式,在具體業務流程與綜合設計中,構建規范化、自動化、信息化的監督管理機制,實現財務管理與控制在技術、制度運行中的無縫對接。譬如,在企業資金管理的系統操作中,可以實行系統化的管理方式,通過建立網上申請、審批、監督等系統業務流程,形成在資金流向、使用說明等方面實時控制管理,對于出現的疑問以及各種相關問題,形成系統預警與報警模式,能有效的實現資金的集中及時處理。在綜合預警以及報警系統中,可以采取紅黃橙等警示燈的方式進行及時的監控預警,并對每一個交易形成掃描式的診斷,進行及時的反饋跟蹤,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各類交易風險,形成綜合管理效能的提升。
3.2信息收集系統的有效搭建模式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要針對企業財務管理的綜合性質,在基礎信息系統的管控中,形成綜合信息的集中處理,有效地減少財務運作中的工作量和快速反應管理的相關難度,有效地控制整個綜合管理平臺。因此,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要考慮基礎信息與生產系統信息中的財務數據的收集管理,尤其是突出在基礎信息平臺建設方面的內容,形成數據報表、財務監控、數據收集分析等各個系統功能的實現,在每一個財務信息化架構的建設中,根據管理的綜合需要,及時對系統進行相應的更新或者替換等,在財務信息管理平臺、基礎信息收集平臺、生產系統管理平臺等多方面,形成統一的管理標準,并結合不同層級的財務信息管理需求,做好財務系統設計的數據庫集中處理模式,從而有效地優化企業的綜合處理能力。
3.3信息化管控模式的綜合設計
在財務管控模式的設計中,可以采用橫向設計與縱向設計的方式,在橫向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針對企業在組織架構中形成的管理模式,根據企業信息系統在不同領域的管理依存關系,形成綜合性與系統性管理的原則,并設計不同管理系統的溝通機制,在財務管控模式的縱向設計中,可以根據企業經營業務范圍的流程方式,注重審批流程等,并按照財務管控模式中的制衡性原則,形成信息設計的傳遞與控制機制,這樣,能形成多方面的有效控制。在綜合管理過程中,主要在會計核算、全面預算、應收應付與合同管理、資金管理、項目管理等動態化的評價機制,并且在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財務報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動態監督,更好地實現整個財務控制綜合管理。
3.4構建企業專項資金管理模式
對企業的資金管理實行“統收統支、收支兩條線”管理的方式,設計專項管理,每天及時存入所在地的通行費收入專戶,銀行方面的結算都由統一結算中心來實施。事前明確責任,事后落實責任的一系列行為規范。管理者對管理目標的有效管理,除用必要的利益激勵機制把收益化暗為明以外,還要落實責任壓力,施以相應的產權約束,強化監督機制。強化收支預算管理的硬約束,嚴格“統收統支,收支兩條線”管理及“專款專用”、“專戶存儲”管理的方式。財務預算的有效完成是一個全員參與實踐的過程,光靠財務部門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財務部門作為財務管理的核心位置應該主動協調與其他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不能繼續以往很多財務部門“視權而驕”的態度。財務部門應該對每一階段的預算目標全面的把握,在與預算目標不符時,及時向領導階層報告。
4結論
篇3
企業信息化的核心是企業資源計劃(ERP),它以供應鏈管理(SCM)為重點,以財務成本控制為目標,通過精心設計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把從原材料開始到產品服務整個過程企業所擁有的人、財、物、信息、時間、空間等資源進行綜合平衡和優化管理。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思想是:
1.以業務流程重組(BPR)為先導。傳統商務環境下,企業多按職能部門進行具體業務的運作與考核。按專業職能分別執行任務,各自處理信息,阻隔了各部門間的信息交流與信息共享,也降低了具體業務在企業內部的運行效率。ERP要求企業將采購、生產、銷售、財務、決策等不同部門的工作進行有效整合,依物流、資金流設計具體業務流程,及時匯總整理每天的營運資料,實時跟蹤生產過程,處理生產中的動態信息,從而實現JIT管理和全面質量控制,變“結果管理”為“過程管理”。因此,實施ERP首先要進行業務流程重組。
2.以供應鏈管理(SCM)為重點。ERP在MRPII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范圍,它把客戶需求和企業內部的制造活動以及供應商的制造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并對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進行有效管理。供應鏈跨越了部門與企業,形成了以產品或服務為核心的業務流程,包括原材料供應商、產品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用戶。SCM從整個市場競爭與社會需求出發,實現了社會資源的重組與業務的重組,大大改善了社會經濟活動中物流與信息流運轉的效率和有效性,減少了浪費,避免了延誤。
3.以客戶關系管理(CRM)為中心。在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經濟時代,企業關注的焦點逐漸由關注產品轉移到關注客戶上來,尤其是在銷售、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和支持等與客戶直接打交道的前臺領域。CRM能幫助企業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戶為中心的資源,并將這些資源集中應用于現有客戶和潛在客戶身上。其目標是通過縮短銷售周期和降低銷售成本,通過尋求擴展業務所需的新市場和新渠道,并通過改進客戶價值、客戶滿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戶的忠誠度等方面來改善企業的管理。
4.全面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ERP旨在幫助企業實現管理模式的調整以及為企業提供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它支持敏捷化企業的組織形式(動態聯盟)、企業管理方式(以團隊為核心的扁平化組織結構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行工作和協同工作),通過計算機網絡將企業、用戶、供應商及其他商貿活動涉及的職能機構集成起來,完成信息流、物流和價值流的有效轉移和優化。
二、企業信息化的一般模式
企業信息化無固定模式,一個典型企業的信息化方案應包括前臺的電子商務應用平臺以及后臺以ERP為核心的集成系統。
1.前臺:建立電子商務應用平臺。
(1)建立基礎電子商務平臺。基礎電子商務平臺包括企業的主頁、企業產品的廣告宣傳、企業形象的宣傳、企業服務內容的介紹等。
(2)建立電子商務應用模式。不同企業具有不同的電子商務應用模式。一是賣方解決方案:生產供應商提供基于銷售的門戶站點,眾多的買方可以到賣方的網站上進行采購。二是買方解決方案:采購商建立自己的采購站點,為眾多的供應商提供網上供貨的機會。三是第三方交易平臺模式:在網上以中介形式將供應商和采購商聯系起來,通過向客戶提供會員服務收取月租費或按交易記錄收取交易費。
2.后臺:建立以ERP為核心的集成系統。真正信息化的企業,內外所有的工作都應在統一的信息化平臺上完成。這些內容包括企業資源計劃(ERP)、計算機集成制造(CIM)、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電子商務(EC)、辦公自動化(OA)等等。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三、會計信息化系統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比較
為了跟傳統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相區別,我們把企業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稱為會計信息化系統。會計信息化系統與會計電算化系統相比,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內容上都是一次質的飛躍,其意義不亞于從手工會計系統到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飛躍。為了更好地理解企業信息化對現行會計電算化模式帶來的影響,先對兩類系統的基本特征作一對比。
1.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基本特征。
(1)財會部門邊界范圍內的獨立信息系統
(2)基于局域網的信息系統
(3)模擬人工業務內容和流程的系統
(4)事后核算型系統
(5)與業務處理分割的系統
(6)與管理控制分割的系統
(7)無法實現與企業內其他系統的數據共享
2.會計信息化系統的基本特征。
(1)企業邊界范圍內的非獨立信息系統
(2)基于互聯網的信息系統
(3)業務流程重組以后的系統
(4)實時數據處理的系統
(5)與業務協同處理的系統
(6)實時管理控制的系統
(7)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統
四、企業信息化對現行會計電算化模式的影響
1.對會計數據輸入形式的影響。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數據的輸入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書面形式的原始憑證在很多情況下被電子數據所代替,如電子商務產生的交易憑證、商場收款機采集的銷售憑證、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自動記錄的生產數據等等。二是原始憑證的輸入點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在財會部門,而在產生數據的業務部門,如采購部門、銷售部門以及辦公自動化環境中。三是大多數記賬憑證將由會計電算化系統自動產生。會計數據輸入形式的改變將對傳統會計崗位的設置、數據處理流程、會計數據資料的生成與管理帶來一系列的變革。
2.對會計數據處理內容的影響。傳統會計數據的處理圍繞會計要素展開,會計信息主要是價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會計報表傳遞給信息使用者。會計的主要目的是確定資本價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數據就可決定決策模式。這種會計方法的特點是,提供的會計信息對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統一的、事先確定的、綜合性的、單一計量的。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數據庫信息為整個企業信息系統共享,它存放的是企業最基本的經濟活動事項的數據,而不是按會計要素進行貨幣計量并分類、歸并和綜合化的數據。利用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極強的數據處理能力,使會計信息化系統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綜合系統地位得到加強,由原來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資料為主,發展到對企業的各類管理人員提供信息。另外,基于互聯網的會計信息化系統的發展,也大大擴展了會計數據處理的時空范圍,遠程處理、實時監控成為可能。
3.對數據處理流程的影響。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數據處理流程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數據處理流程的起點由財會部門的憑證輸入點擴展至企業的業務源頭,進入系統的業務數據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系統數據處理的準確與否。二是日常的會計數據處理和信息輸出均由計算機網絡系統自動進行,除非出現計算機安全問題,計算機內部數據處理一般是不會出差錯的。也就是說,只要保證輸入的正確性,一般也就保證了處理和輸出的正確性。因此,在計算機內部沒有必要模仿手工處理流程進行賬賬核對和試算平衡處理,數據處理流程可直接根據實際的數據流來設計。
4.對會計數據生成與管理的影響。企業信息化以后,會計數據的生成與管理將會發生很大變化。一是由于集成系統處理總是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項為處理單元的,因此記賬憑證的數量將會十幾倍地增加,再打印記賬憑證將會付出較高代價。二是書面形式的原始憑證或不存在,或分散在企業的業務源頭,再強調記賬憑證與原始憑證的書面匹配,將會人為增加冗余的業務流程和處理工作量。三是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會計信息的查詢、使用以及財務報表的越來越趨向于網上在線的形式,因此在信息化環境下,基于書面資料的會計數據生成與管理辦法應過渡到基于電子數據的會計數據生成和管理辦法。
篇4
關鍵詞:企業 信息化 管理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經濟活動全球化趨勢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組織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把信息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進行開發、積累和使用,因此,各類企業實際上已經成為對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最重要的地方。
一、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的施行狀況
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的進行信息化改造,建造信息化共享平臺,一方面增強競爭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針對高科技時代的發展要求,實施信息化管理戰略,利用網絡資源的強大優勢與數據庫信息的存儲能力,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撐。建筑施工企業受企業規模和規范化管理等條件的約束,信息化開展程度參差不齊,致使施工企業面向市場化所呈現的信息不夠完善,科學化管理工作尚待改進。一些大型的施工企業,已經建成或在籌建自己的網站,并不斷的豐富網站內的資源,一方面形成一個向瀏覽者展示企業實力的平臺,給咨詢者以初步的企業印象,另一方面,通過網站建設可以對企業的各項作業實施輔助管理,簡化工作程序。除了建立自己的網站形成對外宣傳與工作輔助的功能以外,在企業內部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引進,同樣可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通過辦公自動化系統、招投標管理系統、設計計算綜合系統和項目管理系統的建設,可以將企業的信息詳實的記錄下來,免除了傳統手工資料采集、處理、存放的不變,形成了施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強大信息基礎平臺。此外,目前很對針對工程項目而開發的各種專業軟件的使用,也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預算準確性。
此外,一些成本意識管理不強的施工企業,在造價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重視不夠,事后的數據分析沒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舉步維艱,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些都是信息化手段應用不到位而產生的。與國外強大的信息管理相比,我國建筑企業信息化進程尚屬于起步階段,需要向國外大型同行業企業借鑒信息化管理敬仰,從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增強持續競爭優勢。
二、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系統建設目標
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首先要以基礎數據的采集、整理為主,此外包含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各環節控制數據,例如,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以及材料管理等。除了業務層面的數據以外,還包括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與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等內容。信息化管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其中牽涉到企業的科學管理反饋與施工信息分析。
現代建筑工程項目投資高、規模大、施工復雜,建筑施工企業協同作業的模式,加強了施工的整體實力水平,提高了綜合施工效率,不僅將企業間的施工工作進行了整合,同時也將企業的項目管理集成到一個統一的平臺上。信息化系統的建立,為施工企業實現多方協同作業提供了信息共享基礎,加大企業間優勢互補的組合,將協調工期、監督質量、統籌成本等工作通過企業間的信息化互通來實現,為項目業主提供更加優質的施工工作,使建筑項目更具有可行性。
完善施工企業的信息數據資源,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具有競爭力的數據依據,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源之一,通過有效的分析和綜合利用,可以輔助企業管理并提供戰略決策參考。建筑施工企業信息系統的建立,將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執行情況系統的記錄下來,一方面作為項目承建能力的依據,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今后承接類似項目招投標階段重要的參照依據,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水平。通過智能分析軟件的應用,有效的指導企業業務運作,引導員工學習,掌握項目管理動態情況,成為新時期施工企業信息化管理不可替代的優勢之一。
三、信息化項目優化措施
(一)項目管理組織結構優化
在一個企業組織內,責任權利要想能夠明晰、執行順利,良好的企業組織結構是不可缺少的。優化的重點是項目部角色、項目經理的歸屬、項目管理辦公室(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PMO)的角色等方面。其具體的優化結構如下:
1.提升項目部管理角色的地位,要讓其成為公司核心部門,徹底打破原來要把其轉變為公司項目的整體組織、實施、控制、評價的主導角色。
2.項目經理歸屬項目部,強化項目經理的管理職能,明確其權利和責任是對項目進行組織、控制并對項目結果負全責。
3.提升項目經理的資源控制權,項目經理可以在結合業務特點及企業人力資源約束的基礎上提出資源需求,并與資源部門經理溝通確定。
(二)項目流程優化
項目管理中最有現實意義的過程不是執行、控制而是策劃過程,因為其相比而言代價小成果大,項目順利執行全依賴于一個好的策劃過程。
項目流程優化最重要的環節是優化流程中的項目需要與項目設計環節,針對用戶的需要進行開發和設計是項目成敗的關鍵。信息化項目是一次性的過程,需求分析和項目設計過程是項目管理中的最關鍵過程,準確的需要分析相對與項目執行、項目控制付出的成本最小,產生的效益最大,好的項目設計是項目順利執行、控制有效、客戶滿意的基石。
(三)項目質量管理設計
全責意識和項目管理的環境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可以先提高項目經理的全責意識,促進這一循環的形成。
與質量管理注重過程不同,項目管理側重結果,強調執行力。因此一定要明確企業現階段的中心管理是項目管理,要確立項目管理的主要地位,使質量管理服務于項目管理的管理。
四、ERP項目實施的方法和步驟
應建立一套科學的實施辦法和程序來保證項目的成功。ERP項目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應總結國內外眾多ERP項目的實施經驗和教訓,它涉及面廣,投入大,實施周期長,一般要經過以下步驟:①原型測試。通過培訓后,了解想要解決哪些問題,結合自己的需求,了解了ERP系統能干些什么,進行適應性實驗,來驗證系統對目標問題解決的程度。原型測試的數據可以是模擬的,不必采用企業實際數據,決定有哪些用戶化的工作,有多少二次開發的工作量。②教育與培訓。ERP在管理上所反應出的思想和理論比實際運作中的要先進,作為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精良生產、準時制生產、全面質量管理等工作,必須要求企業各級管理層要不斷學習先進的管理理論,對ERP項目涉及的人員分不同層次做軟件具體功能的培訓。③專項機構。為了順利實施ERP系統,領導小組、項目小組和職能小組是在企業內部應成立完善的三級組織機構。
五、結語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技的進步、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企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快速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1]曾佑新編著.企業信息化管理[M].科學出版社,2007-07-01.
[2]葉茂林,孫志恒著.企業信息化管理及應用[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07-01.
[3]馬永濤著.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實施策略與方法[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05-01.
篇5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小微企業現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力量,并且在其各自所屬經濟領域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十以來,創業已經成為了主流趨勢,而創業初期的企業絕大多數以小微企業為主,為了提升小微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信息化建設是小微企業的首要選擇,由于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迫使大多數小微企業考慮成本因素望而卻步。如果能夠建立協同機制,使得小微企業在低成本條件下,實現供應鏈上的協同,無疑是小微創業企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1]。
一、小微創業企業的供應鏈協同行為
(一)小微創業企業的現狀和特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逐漸深入,市場需求和容量不斷增加和擴大;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主創業,使得小微創業企業的數量逐年遞增。根據國家工商總局2014年3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月,小微企業的數量達到1169.8萬戶,占到企業總數的76.57%。
小微創業企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貢獻了巨額的財稅收入,在活躍市場經濟、促進市場競爭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的小微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目前,小微創業企業面臨一系列問題,各種資源缺乏,專業人才匱乏,管理落后,缺少政府政策的扶持等。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小微企業應當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尋求出路,另一方面應當借助現金的管理思維和協同創新思維,建設企業的信息化平臺,挖掘企業潛力[2]。
(二)小微創業企業的供應鏈協同行為模式
供應鏈包含制造商、供應商、運輸商、倉儲商、零售商,甚至包含最終顧客本身等角色。供應鏈管理是將供應鏈鏈條上所有角色有效的組織在一起,進行產品制造、轉運、分銷和銷售的一種管理方法。它最主要的目的是使整個供應鏈系統達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具體包含了五個基本內容:計劃、采購、制造、配送、退貨等。供應鏈是非靜態的,鏈條上的每個環節在活動過程中均會產生產品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同時,這些流動逐級傳遞會影響每個環節。為了保證這些流可控,對供應鏈上的環節起到積極作用,應對供應鏈進行合理的管理,否則供應鏈失控,就會產生牛鞭效應,影響逐級遞增,對每個環節造成沖擊。
供應鏈協同行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小企業主的溝通成本、管理成本和經濟成本,協同行為實現的主要工具是信息化手段。以業務需求為導向,利用計算機網絡、數據采集與傳輸、多媒體和數據庫等技術搭建一個平臺,實現各業務之間的信息和數據及時共享,達到最大化滿足企業管理需求的目的。供應鏈管理的信息系統使得供應鏈上每個環節產生的信息,迅速的傳給需要的人,便于對供應鏈的良性循環及時做出反應,保證企業順利開展業務[3]。
小微創業企業信息化建設,應符合自身的業務特點,以資源為基礎,由免費的、簡單的、可獲得性強的硬件設備和管理流程一同搭建而成,這樣建設有利于提升供應鏈管理的效率。
二、小微創業企業協同行為的實現
(一)協同計劃行為
計劃,是供應鏈管理最具策略性和相對宏觀的一部分。好的計劃通過管控供應鏈,使其能夠高效、低成本地位企業目標客戶提供高質量和高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小微創業企業供應鏈管理計劃的特點主要為:臨時性、業務導向性和短期性。由于小微創業企業存在業務形式簡單、種類單一、業務量穩定程度有限等狀況,導致企業主忽視計劃對于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要作用,供應鏈的狀態較脆弱。因此,通過計劃協同行為,使得供應鏈中所有角色能夠獲得統一的目標,戰略協同,企業利潤最大化。通過信息傳遞技術將企業上下游集成一起,實現戰略集約化。建立一種協同計劃行為模型,基于協商的前提,主要有:當經銷商接到一個客戶的定單,即時通過信息化平臺傳送給制造商,制造商根據下游訂單制定物料需求計劃,同時與其上游的原料供應商聯系,提供計劃,實現供應鏈上的最優化庫存和成本核算,然后再由制造商制定生產計劃等,整個過程包括訂單計劃、生產計劃、銷售計劃和物料需求計劃等一系列計劃行為的協同模式。
(二)協同管理行為
協同管理行為主要包含:協同采購管理行為、協同生產管理行為、協同銷售管理行為、協同訂單處理行為以及協同售后管理行為等。
1.協同采購管理行為
在協同采購管理行為中,企業需要在眾多的供應商中做出選擇,為企業提供和自身業務有關的貨品和服務,與供應商合作并建立一套適應雙方關系的定價、配送和財務流程,利用這套流程優化并管控供應鏈管理水平,企業應與供應商充分溝通并合作,使得供貨和提供服務均與各自業務契合,最終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當前,由于小微創業企業對供應商管控以及與供應商合作水平較低下,且頻繁更換供應商,造成小微創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并不利于和供貨商形成合作共贏的關系。小微創業企業在采購過程中的主要特點是穩定性較低和明顯的價格導向性。分別表現在頻繁更換供貨商以及更換供貨商的主要因素是價格。小微企業主較少花時間和精力與供貨商溝通優化采購流程的事宜如提貨、核實訂單、貨物流轉等。和大企業相比常處于被動地位,因此通過借助協同采購管理行為實現規模效應,要求供應商提供額外服務或優惠。在此過程中具體可包括:協同訂貨、協同發貨、協同運輸、協同倉儲、協同換退貨等行為。
2.協同生產管理行為
在整個供應鏈上,制造與服務活動內容最多,包括:安排生產、測試、打包、提品或服務、送貨準備等。它是企業獲取資源后,進行轉化并使得資源價值得以改變或提升的過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微企業提供制造與服務更加具體化和個性化,往往針對大中企業無法或不愿涉及的領域,從而獲得自身的發展。另外,小微企業也會涉及市場規模較大且生產或服務較成熟的領域,通過降低產品或服務的提供成本,縮減利潤空間,充當低價競爭者的角色,模仿甚至侵害市場中其他參與者的利益。這從另一方面體現出我國在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上的不足。因此小微創業企業應該設計出生產協同行為模式,即生產設備協同、生產人員協同、主生產計劃協同、生產過程管理協同、測試協同、打包協同、服務協同等行為,通過特定的平臺實現成本的集中化戰略,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節約成本。
3.協同物流管理行為
物流管理,這是所有貿易及生產型企業所特有供應鏈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有倉庫網絡的建立、貨物派送到顧客、確認收貨并完成支付等方面的活動。該項活?郵瞧笠低瓿梢滴窳鞒灘⒒竦美?潤的主要節點,也是主要接觸客戶最多的活動,影響著客戶對企業的印象,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另外,物流管理一系列活動實施是否到位影響著產品的損耗程度、產品的最終呈現甚至產品的壽命。
小微創業企業由于條件限制,組建自己的配送團隊較有難度,因此這部分活動常采用外包的形式。采用這種方式完成配送的系列活動,存在一定風險,如:產品損耗以及相關人員操作規范等。但外包不一定服務不好,近年來國內優秀的物流配送企業發展迅猛,服務質量越來越好,與這些物流企業進行良好合作,有利于提升小微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水平,最終實現內含價值鏈的優化。此外,小微企業常見的配送方式之一,是企業主親自送貨,但此方式常存在局限,消耗了企業主寶貴時間,影響對企業的有效管控。小微創業企業配送活動方式較為隨意,影響配送活動質量,進而影響供應鏈各環節實現優化的可能性。小微企業可利用協同物流信息系統平臺,提高企業配送效率,減少產生額外費用,從而保證企業利潤。目前市場有的手機APP軟件可以在移動端即實現物流管理的功能,如物流管家婆被稱為托運站日常管理的智能秘書,還有好運物流,是合同物流管理云的第1品牌等等,均可以幫助小微創業企業實現協同物流管理。
4.協同銷售管理行為
在銷售管理中主要包括訂單、營銷、銷售、倉促管理及客戶關系管理等流程,這些流程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銷售管理中涉及到流程間數據的信息共享、信息處理以及輸入輸出等過程,尤其重要的是在小微創業企業的供應鏈上上游以及小微企業之間的協同銷售管理行為。
小微創業企業由于銷售規模較小,需要根據供應商的促銷行為來確定自己的營銷方案和促銷行為,同時小微創業企業還有與市場前沿比較接近的特點,所以可以用較少的促銷成本來完成銷售任務,但由于是創業初期,因此其銷售渠道還比較局限,這就需要小微企業之間形成一個銷售的戰略聯盟,協同銷售,協同發展。目前許多公司面向小微創業企業開發了流程簡單、簡單易操作,成本較低的手機APP軟件,例如金蝶公司的智慧記進銷存手機APP,百草進銷存,適合年輕人的銷售、財務管理軟件,總管家有限公司制作的總管家云CRM、南京朗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智慧外勤移動外勤小數管理系統等等,均可以為小微創業企業提供協同銷售管理的信息化低成本運營平臺。
(三)協同合作行為
1.供應鏈融資協同行為
由于小微企業規模較小,企業制度不夠完善,銀行在通常情況下很少貸款給小微企業。鑒于此,小微企業應該努力提升信用額度,向銀行提供真實可靠的公司資料,便于銀行深入了解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第一,供應鏈融資協同行為有助于產品的流動,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從低端到高端進行轉變。協同行為目前包括兩種模式,一種是以銀行為代表的供應鏈金融,借助傳統客戶資源和資金流。另一種是成立小額貸款公司,主要有蘇寧易購、阿里巴巴以及中遠物流等公司代表,利用物流信息流等優勢。小貸公司和銀行合作,與上下游企業共建生態圈。
我國銀行共推三種供應鏈融資模式包括:融通倉業務、保稅倉業務以及應收賬款融資,小微企業可已以企業上下游關系,應收款、存貨和預付賬款為質押物為小微企業融資[4]。
2.客戶關系管理
客戶關系管理是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發展產生的。其主要宗旨是以客戶為中心,其目標是縮減銷售周期和銷售成本,增加收入、尋找擴展業務所需的新的市場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戶的機制、滿意度、盈利性和忠實度。
協同客戶關系管理主要通過研究協同鏈條上的客戶價值,分析客戶重要程度,建立客戶數據庫,對客戶進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3.供應商關系管理
篇6
【關鍵詞】信息化平臺建設 b2b模式 企業
近年來各類型企業都在加大自身的信息化平臺建設,特別在適應當前國際貿易新趨勢、新發展的要求下,b2b模式則成為了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重點。筆者所在公司承擔著海外工程建設和金屬貿易,從而借助b2b模式將能顯著提升企業的目標市場進入能力。具體而言,b2b模式的優勢可從企業信息和降低交易成本上來理解。特別對于國際工程承包業務來說,借助b2b模式建立起前期與客戶的溝通機制,將是決定能夠獲得外方信任的關鍵;而它的應用模式也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內容。因此,本文在探討企業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同時,也是對筆者所在企業經驗的一種總結和推廣。
從經濟學視角來看,信息化平臺所具有的專用性將增大企業運營中的沉淀成本。這種看不見的成本支出,將通過影響企業的業務調整來顯現出來。因此,這也是筆者所在公司面臨的問題。
一、對企業信息化平臺的功能定位
針對施工類和貿易類企業特點,以下將從兩個方面來對企業信息化平臺進行功能定位。
(一)針對施工類企業特點的功能定位。在承擔海外工程項目時,必然面臨著物資、設備、人員的大量投入。從而,隨著工程施工進度的延續,也需要不斷的向其投放生產要素。其中,與施工進度形成正相關關系的便是原材料的投放。此時,施工企業方b便可以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及時向供應商b供貨指令。作為部分原材料出自國內的情況下,這種電子商務模式則能建立起高效、無縫的信息傳輸平臺。可見,針對參與國外和國內工程項目施工的企業來說,根據施工進度和環節針對性的采購原材料,則成為了這里的功能定位。
(二)針對貿易類企業特點的功能定位。這里的貿易類企業,主要指代提供金屬的資源指向型企業類型。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該類型企業處于供應鏈的上游,其供應量不僅受到下游企業產能結構的影響,也受到目標市場搜索、談判等事項的影響。目前,在我國大力優化產能結構和壓縮產能水平的當下,必然直接影響到金屬交易的數量和穩定性。為此,在適應當前宏觀經濟環境的特征下,通過b2b模式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將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而增強企業的產品銷售能力。
二、定位驅動下的建設模式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企業信息化平臺模式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構建。
(一)探尋企業目前信息化平臺的短板。在本文開篇指出就提到了信息平臺構建中的成本控制問題,這一問題須得到企業管理層的重視。若要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信息化平臺建設,則需要探尋企業目前信息化平臺的短板,而短板問題的提煉則依賴于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具體而言,重點在于業務部門與信息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從而在生產導向下來發現當前電子商務系統的不足。然而,遵循“核心、”的優化路徑,進行信息化平臺的構建。
(二)針對國際市場環境下的平臺建設。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類型企業在發展中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如何憑借自身的比較優勢來獲得更大的市場優勢,則需要將目光從國內市場轉移到國際市場中來。
1. 國際工程承包環境下平臺的建設。借助現有國際商務門戶網站資源,增強企業自己在產品信息、談判中的實力。如筆者所在公司在承擔海外工程項目施工時,便可很好的通過國際b2b模式向國外目標市場的資質信息,這極大的促進了國外客戶對我們的識別效率。因此,企業應積極與各大門戶網站建立起業務合作聯系
2.國際貿易環境下平臺的建設。與國際工程承包環境下平臺建設相似,首先仍需要在企業自建信息化網絡與門戶網站的對接上下功夫。另外,在促進企業有色金屬銷售的要求下,還應在信息聯動上做文章,如,建立即時對話窗口,以及優化企業內部局域網對于客戶訂單分類處理的功能。這其中,還應加大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三)建立信息化平臺使用的評價機制。這里需要指出,企業信息化平臺建設須在應用中得到完善,從而滿足對新情況、新問題的應對。從而,建立信息化平臺使用的評價機制便十分必要。對此,企業方應組建信息化平臺功能評價小組,小組成員由各部門管理者組成。在開展聯席會議時,成員從各自部門的角度來探討當前信息化平臺的優劣,從而為進一步的完善提供路徑指向。
三、問題拓展
在最后,筆者將在以上論述的基礎上進行問題拓展。
(一)企業信息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若要保證企業信息化平臺的有效運轉,便需要設置專門的信息化管理崗位。這樣一來,就涉及到對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作為單純的信息管理方面的人員并不稀缺,缺少的則是既懂信息管理又懂企業生產經營的人才。這種復合型人才的獲得,便可以通過在崗培訓以及引進的方式來實現。無論培訓和引進,都應該聘請企業生產、管理方面的專家給他們進行專業知識的講授,講授的目的在于告訴他們:企業需要怎樣的信息化平臺、信息化平臺應能解決哪些關鍵問題等。
(二)企業信息化功能的全面挖掘。企業信息化功能的全面挖掘,依賴于兩個環節:1.建設前的方案論證環節;2.建設后的功能自主拓展環節。因此,在建設前各職能部門應建立聯動機制,根據現實需要充分提出對信息功能的預想,并通過優化寫進方案中;在建設后的使用過程中,則需要企業信息化管理人員根據生產經營的動態變化,進行適應性的拓展。當然,此時也應時時與開發商進行技術溝通。
四、小結
本文認為,對于那些承擔著海外工程建設和金屬貿易活動的企業,借助b2b模式將能顯著提升企業的目標市場進入能力。應在探尋企業目前信息化平臺的短板;增強國際貿易環境下的平臺建設,以及建立信息化平臺使用的評價機制等三個方面下功夫。所建設信息化平臺,將實現降低信息不對稱而對企業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趙蘭珍.如何構建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研究[J].中國商貿,2012,(1).
篇7
引言
建筑業信息化包括企業信息化、行業監管與服務信息化、專項信息技術應用以及信息化標準等,其中企業信息化涵蓋勘察設計類企業、施工類企業和工程總承包企業。
對于秦皇島市的勘察設計類企業,如何實現信息化發展,有待研究。
一、秦皇島市勘察設計類企業信息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BIM技術鮮有應用。到目前為止,在秦皇島市,無論是新建工程還是擬建工程,或是在建工程以及已建工程和擴建工程中,在勘察設計領域,幾乎沒有采用BIM技術的實際工程案例。
2.BIM人才短缺。秦皇島市勘察設計企業中,能夠掌握BIM技術的專業人才奇缺。如何在勘察設計領域內培養出一支熟練掌握BIM技術的專業隊伍,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3.從業人員的認知度和認同度不高。從業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的性質和地位認識不足,缺乏緊迫感,對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新形勢估計不足。目前,秦皇島市勘察設計企業大多沒有設立獨立的信息化部門,影響了信息化發展需要。
二、推進勘察設計類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1.推進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有機結合。在勘察設計企業內部管理過程中,建議將最新的信息技術如大數據、智能化、云計算、3D打印等與企業管理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2.推廣BIM技術的應用,推動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發展。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基于BIM上述優點,建議在秦皇島市的勘察設計企業里,應大力推廣BIM技術的應用,以推動信息化的發展。
3.建立勘察設計知識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智慧型企業。建議在對傳統的勘察設計信息資源的獲取和表達方式進行探索和改進的基礎上,建立動態完善的勘察設計知識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知識的共享,從而為建設智慧型企業奠定基礎。
4.開展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試點示范工程建設。通過保障性安居工程示范和政府投資項目、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示范,推廣信息化技術在秦皇島市勘察設計領域的應用。同時,加大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宣傳力度,為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的發展,營造良好市場氛圍。
5.加強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建議對秦皇島市勘察設計企業的從業人員,應定期開展信息化技術培訓,以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進而為推動該類企業信息化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篇8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 企業管理理念 創新
所謂的“企業信息化”,即企業采用計算機網絡等信息化技術,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運營、決策、管理等工作的有效進行,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競爭力。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在于提高管理水平,節約成本。信息化建設需要一定的過程,這同企業傳統經營、管理、運作、組織等形式大相徑庭,因此,只有推進各環節的信息化變革,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方可保障信息時代下企業的穩定有序發展。
一、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創新之間的關系
(一)企業管理創新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必要的途徑
企業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運行,因此,信息化建設模式下的企業管理與一般企業管理間的區別在于管理流程與管理方式大不一樣。信息化建設模式下的企業管理不再盲目模仿現有管理模式,而是逐步創新形成自身獨特的管理模式,使企業管理流程更趨規范化。由此可見,為了推動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必須先創新管理理念及方法,推動新型管理模式的有效運營,改良績效考評制度。由于我國企業未經歷工業化就紛紛步入信息化建設的大潮中,因此,嚴重缺乏信息化基礎及管理流程等規范化標準,盲目進行信息化建設導致企業如無頭蒼蠅般橫飛直撞,對管理思想及組織流程缺乏全面考慮,因此,當前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困境并非技術性問題,而是管理方面的問題。
(二)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創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信息化建設并非孤立存在,它是現代化技術和新型管理模式融合體,和企業運營體制的創新、重組等環節密切相關。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加快企業管理理念及方式的創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又推動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因此,二者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一個整體。若非進行信息化建設,企業管理就難以創新和發展,若不利用創新的管理理念進行引導,企業信息化建設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與方向。
二、信息化建設模式下推動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策略分析
目前,我國企業管理面臨著諸多障礙,下文重點針對如何在信息化建設模式下推動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進行了分析。
(一)增強信息資源管理意識
如今,不少企業管理工作僅限于內部物資的配置,對于信息及知識配置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必須加強信息資源整體配置的管理。目前,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下,知識、技術與信息就推動企業生存及良性發展的關鍵因素,只有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現代化信息資源,方可推動企業不斷加快創新步伐,稱為同類企業的領跑者。為此,企業必須增強信息資源管理意識,明確知識、技術及信息資源的重視性,充分借鑒國外相關領域的先進經驗,設立信息主管一職,并劃為企業高層管理,專門負責對企業各部門的信息資源進行管理,并利用信息這一利器,協助企業在未來發展中贏得先機。
(二)樹立“人性化”發展理念
不少企業決策人員思維守舊,認為自己可以決定一切,獨斷專行,多數員工也是唯命是從。企業缺乏決策者固然是不行的,但若員工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為領導出謀劃策,單憑其一人運作,企業很難穩定、健康的發展下去。因此,企業必須樹立“人性化”發展理念,使企業與員工融合為一個整體,員工時刻將企業的發展視為自身的發展,企業能夠充分考慮到員工的各種需求,為他們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才能確保二者互利互贏,共同發展。雖然“人性化”發展理念并非來自于信息時代,但由于信息技術的唯一掌控者是人,因此,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下,要求企業必須“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及創新性,促使他們將所持有的信息與物質充分結合,不斷超越自我,改革創新,為企業注入新鮮的活力。
(三)強調知識管理
在如今這個知識經濟時代,瞬息萬變的信息稱為經濟發展中永恒不變的主題。為了能夠及時掌握外界最新資訊,把握市場脈搏,了解同行企業的發展情況,必須隨時隨地地保持溝通與交流,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有人認為信息是“死”的,也有人強調信息是“活”的,決定信息“死”與“活”的關鍵在于企業員工的綜合知識水平。如果員工能夠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與他人或其他部門進行高效率地溝通與交流,就能夠源源不斷地創造出各種新型產品與服務,實現企業管理的終極目標。當前的企業無一例外均為信息化企業,在這樣一個信息化建設背景下,為了充分滿足企業對于信息的需求,就必須加強知識管理。上文已經提到,信息主管的設立表明國外企業對于信息資源十分重視,與此同時,作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信息主管對于企業而言無疑更是十分重要的知識載體,這是由于他們能夠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為企業的正確決策出謀劃策,使企業能夠有效應對激烈的競爭,因此,企業必須深刻了解知識管理的意義,構建一個扁平化的組織模式,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具有獨特的便捷性、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等特點,因而在多個領域中均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推動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成為企業的戰略性發展目標之一。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創新是一個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整體。為此,必須以信息化建設為基本出發點,對企業管理理念及模式進行逐步創新,推動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小梁.管理創新應對市場競爭――信息化是企業變革的重要手段[J].每周電腦報, 2012;11
[2]陳紹輝.ERP在中小企業的實施模式探討[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3
篇9
[關鍵詞]中小企業;云計算;會計信息化
前言
云計算是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而逐步發展的,互聯網環境下,云計算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云計算環境之下,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快,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在互聯網環境之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必須結合云計算的基本特點與特殊需求,只有結合云計算的基本特點,才能對云計算在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展開分析。云計算為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改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云計算也為中小企業的改革指明了一定的方向。只有在云計算環境之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道路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與發展,沒有對于云計算的研究與把握實際上對于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過程是不能夠正確和全面認識的。正確認識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信息化過程,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對于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改革。
一、云計算概述
(一)云計算的定義
云計算是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基于互聯網的一定程度的相關服務的不斷增加、使用和交付的固有模式,一般而言,云計算是通過網絡來專門提供動態的、容易擴展的且是虛擬化的網絡資源。從以上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第一,云計算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產生的,互聯網催生了云計算的誕生。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云計算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換言之,只有認識到互聯網技術與云計算技術的相關性,才能從根本上真實地認識互聯網云計算的特點。第二,云計算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虛擬化的資源,這種資源由于分布在網絡上具有易擴展性以及發散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云計算資源的難以把控性,這是云計算環境下的基本特點。
(二)云計算的關鍵詞技術
云計算的關鍵詞技術是指在網絡上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資源之下,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不易被識別,只有通過使用與需要尋找的資源相關的“關鍵詞”,才能夠尋找到相關資源。換言之,在云計算環境之下,盡管網絡資源異常豐富,但要尋找到相關的數據資源往往依賴其關鍵詞進行尋找,只有在關鍵詞技術的運用之下,才能對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資源進行有效尋找與精確定位。
(三)云計算的特點
根據當前互聯網發展的實際狀態,云計算的特點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從資源上來說,云計算環境下,網絡資源異常豐富,尤其是與中小企業會計相關的網絡資源更加異常豐富。豐富的網絡資源往往對于中小企業會計人員尋找具有相關性的資源數據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第二,從資源的獲取與識別上來說,盡管云計算環境下網絡數據資源具有異常的豐富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對于識別與獲取相關資源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第三、資源的可利用度不高,前已述及,云計算環境下網絡數據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的識別與獲取,因為網絡數據資源以及與中小企業會計相關的網絡資源的豐富度十分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資源的可利用率偏低的情況。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概述
(一)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現狀
目前來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建設處于起步階段,但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中小企業在現有條件下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系統性的會計信息化建設狀態。其現狀基本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初步建立起了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軟件運用系統。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過程實際上就是中小企業運用網絡會計軟件進行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計軟件的發展與逐漸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現有條件之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軟件的運用具有了一定的成功經驗。第二,企業領導層逐漸重視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從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來看,經歷了被企業領導漠視、歧視以及逐漸重視的過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總路徑。任何情況下,只有中小企業領導能夠重視其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過程,才能使得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逐漸發展并成熟起來。第三,注重會計信息化與網絡技術發展的關系,從根本上來說,會計信息化與網絡技術的發展的關系密不可分。沒有對網絡技術的重視以及普及,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過程就不會順利進行。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其一,會計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作為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主要推動者,會計信息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著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進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只有真正地把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上去才能真正提高會計信息建設的步伐與質量。其二,缺乏專業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技術研發部門,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是依托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的相關技術支持,沒有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的研發部門的技術支持,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是不可能高質量發展的。其三,從國家層面來說,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與政策保護。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與技術支持,只有把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與國家的宏觀政策的支持結合起來,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支持。
(三)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需求
作為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小企業信息化是在中小企業必然經歷的一個發展階段上形成的。必須認清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需求,才能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少走彎路。目前來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需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解決財務會計信息的發展速度問題。從傳統上來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過程中,一直在追求會計信息能夠在極短地時間內大量處理其會計信息,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就是為了滿足其會計信息發展速度的需要。第二,提高中小企業會計決策的能力。會計決策的能力是指,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預算、核查以及結算過程中的一種綜合能力,只有認識到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過程中,會計決策能力一直是伴隨著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才能認識到中小企業決策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會計信息化的程度。第三,適應互聯網經濟條件下的需求。互聯網經濟是指經濟實體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互聯網技術的互聯網理念,也就是說,在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理念的支持之下,經濟的發展更加迅速。正是在互聯網經濟的迅速影響之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也成為了一種必然的選擇與市場經濟的一種必然要求。
三、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問題
云計算環境是指在互聯網環境下的一種資源存在環境的簡稱。云計算在一定程度上與網絡的使用量、互聯網的基本交付模式等相關。一般認為,云計算環境問題是云計算始終面對并始終擺脫不了的問題。只有認清云計算環境下的問題,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對云計算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化過程的全面認識。在云計算環境之下,會出現很對與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過程中的某些環境問題不相關的問題,只有認識到云計算環境下其環境問題的復雜性,才能從根本上擺脫其對云計算的影響。我們認為,環境復雜性一方面使得云計算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難度增大,需要中小企業投入更多的、更大的人力與物力才能真正完成資源識別與提取,另一方面,對云計算的技術問題也提出了一種挑戰,也就是說,云計算環境下,基于環境的復雜性,必須正確認識云計算環境下網絡技術與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提高,不能提高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不能真正應付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問題。
(二)安全問題
云計算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化的安全問題,主要指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指外部安全問題。主要是說,基于云計算的數據網絡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網絡,而網絡從目前來說并不是一種比較安全的資源存放方式,基于網絡病毒、網絡黑客問題的層出不窮,在很大程度上都威脅著網絡數據資源的安全問題,也就是說,網絡安全構成了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重要障礙。二是內部安全問題。會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的核心機密之一,一個企業不能正確對待與認識會計信息的安全,往往會造成會計信息泄露的安全事故,而會計信息泄露從某種意義上意味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缺失。
(三)技術問題
無論云計算還是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技術發展的完善與提高。現階段,云計算技術與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滿足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一方面是因為中小企業的財力有限,不能投入一定的研發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另一方面,通常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人員的專業素質亟待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夠得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解決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技術問題的關鍵,實際上只有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技術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才能在一定程度促進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進程。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只有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技術人員才能熟知其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使得技術解決問題更加具有實效性。
四、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模式
(一)需求分析和策略定位
一般來說,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明確市場經濟主體的現實需求,在明確其現實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策略定位。不明確甚至不了解市場經濟主體的現實需求的情況下往往不能進行正確的策略定位與策略選擇。現階段,從宏觀上來說,中小企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實需求不能與其技術相匹配,也就是說,對于中小企業來講,不能正確處理現實需求與技術匹配的問題。從微觀上來說,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實需求包括技術需求、人員需求、資金需求等。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策略定位必須結合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的現實需求,從上述情況來看,一方面,只有國家加強對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宏觀問題。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自身需要加強研發技術的力度以及對于其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各方面的支持。二者相互結合才能更好地解決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實需求與策略定位。
(二)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基本模式
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以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化過程中的問題為導向,以對中小企業的相關支持為中心,以網技術發展的程度為基本著眼點,以中小企業的現實需求為存在基礎來展開對于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基本模式的建設。以上幾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為一體,只有認識到以上幾個方面存在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對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基本模式的探討,才能更好地進行其基本模式的建設。
(三)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網絡設計方案
目前來看,對于中小企業在云計算環境下發展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必須明確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設計方案,真正解決網絡資源的識別與獲取是其關鍵。目前對于云計算環境下網絡資源的獲取主要是通過關鍵字技術,缺少相關技術的研發。實際上,云計算環境下快速獲取網絡數據資源的技術可以模仿百度搜索引擎、谷歌搜索、360搜索等來建立相關的搜索引擎來使其網絡設計方案更加具有實際意義與價值。
(四)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機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機制不同于傳統上的會計信息化過程。所以一方面需要建立并健全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促進與鼓勵機制,另一方面,也要明確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建設的監督與監管機制,二者不可分割。另外,必須明確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機制是建立在對網絡資源充分運用的基礎上的,這是對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必要補充。
五、結語
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必須要以云計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核心,明確二者與會計信息化的必然聯系與關系。并且必須認識到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在明確其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對于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建立與健全。
[參考文獻]
[1]呂橙,易艷紅.云計算在會計信息化建設中的SWOT分析[J].商業會計,2013(7):103-104
[2]曹艷玲.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6(18):131-132
篇1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under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propose tha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system are two integral elements in internal control mode,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COSO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and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internal control specification,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or legal norms that widely used or studied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under ERP environment and the design key points ledger management system internal control.
關鍵詞: 內部控制;信息化;模式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information;mode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6-0167-02
0 引言
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運營和提高運營效率的產物,它已經成為了現代企業一個很重要的管理工具。有關部門也對此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提出了一些要求:“企業應當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內部控制,建立與經營管理相適應的信息系統,促進內部控制流程與信息系統的有機結合,實現對業務和事項的自動控制,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
1 信息化背景下內部控制的相關概念
1.1 信息環境下內部控制的概念 伴隨著電子信息產業得不斷發展,企業信息化系統進一步開始向深層次發展,內部控制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內部控制方式已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強化內控管理,制定信息化系統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科學管理水平,是在當代背景下建立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必然要求。其中在實現內控信息化的進程中最常見的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統。該系統可以有效的整合企業的各種資源,進行統一的調度、合理的配置和管控,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讓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在這個流程中,每一個模塊都執行嚴格的自動控制。
1.2 COSO關于內部控制 關于內部控制,COSO委員會于2004年的《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下稱ERM框架)被普遍認可和采納。該框架盡管是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但它涵蓋了內部控制,它并沒有對內部控制進行重新的定義,并在原有基礎上提出了由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對策、控制活動、信息和交流、監控構成的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八要素。
1.3 信息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1.3.1 內部控制的范圍發生了改變 會計信息化系統通常涵蓋計劃、財務、銷售、采購、人力資源、倉儲、生產等企業運營管理的各個模塊,但由于信息化的實施,會計部門的構成也由原來的財務會計人員轉換成會計人員和系統操作人員兩部分。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人是關鍵因素,因為所有的財務活動都需要人的參與。特別是當前我國部分會計業務處理還沒有完全規范化,會計人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這就要求內部控制制度必須能進行信息鑒別,以便確定其是否按照《企業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等法律法規進。
1.3.2 內部控制的方式發生了改變 財務內控制度的建立要高度關注互聯網條件下的財務數據失竊、財務軟件以及信息管理系統本身存在的缺陷、現代通信設備中數據記憶與遠程傳輸等外部環境給財務信息安全帶來的挑戰。由于信息化條件下擁有相應權限的職工可以在信息系統中實現無痕修改,因此,財務內控制度必須對這種風險予以關注。
1.3.3 內部控制的環境發生了改變 在信息化背景下,財務部門不僅可以利用計算機完成基本的會計業務,還能完成各種復雜的其他業務活動,遠程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會計信息的網上實時處理成為可能,業務完成時間大大縮短了,同時經營信息在信息化環境下高度共享,就使企業的決策者可以隨時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并做出準確決策。
1.3.4 內部控制的關鍵點發生了改變 在傳統的手工記賬會計環境下,內部控制的關鍵點主要在人員之間的相互牽制上,而實施信息化后,內部控制的關鍵點轉為對人、計算機、網絡等信息設備和環境的控制。
2 信息化環境下內部控制機制
2.1 信息化環境下內部控制機制的界定 信息化背景下內部控制機制是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由各種要素構成的內部控制的標準形態,它從構成上應該包括兩個基本要素:內部控制系統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這兩個要素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通常大多數企業在考慮內部控制時,主要關注的是內部控制系統自身的建設情況,經常忽略內部控制系統的評價問題。若只注重內部控制系統自身的完善,很難使其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標,因此我們必須站在整體的角度,才能夠使內部控制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2.2 信息化環境下可以參考的主要規范 隨著《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再加上《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自此可以認為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已經基本建成。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可以參考這些規范,并借鑒國內外內部控制框架及最佳實踐經驗,構建一套全面的、系統化、標準化、可審計、可持續改進的IT環境下的內部控制系統。
3 ERP環境下的內部控制
下面我們具體說一下如何在ERP系統下實現有效內控。
3.1 ERP環境下設置內部控制系統的具體方法 ERP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仍然是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個基本要素構成,雖然整體的框架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其中的每個要素都表現出了新的特征和新的內容,導致了一些新問題的出現。所以,在該系統下,企業應該重新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控制體系,具體方法如下。
3.1.1 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制度 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在內部控制中十分重要,對于每一項可能導致欺詐或者舞弊的經濟業務,必須分別由幾個人或由幾個部門共同承擔,都不能由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負責到底。同樣在ERP環境下,企業應該建立ERP崗位制度,具體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來設置。
3.1.2 ERP操作授權制度 禁止非相關人員操作ERP軟件,并且規定相關操作人員對ERP軟件的操作權限。加強密碼管理,防止未經審核的各種原始憑證輸入系統。健全上機操作日志,由上機操作人員記錄操作時間、操作內容等。
3.1.3 計算機維護制度 為了保證計算機的正常運行,從而保證ERP數據的安全保密,應該對建立完善的計算機維護制度,并對機房和設備進行定期的清潔和保養,對于那些重要的數據最好建立備份。
3.1.4 ERP檔案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系統安全、健康的運行,應該做好ERP檔案管理工作。具體應做到建立完善的ERP檔案管理制度;做好數據檔案的定期備份工作;對操作痕跡記錄檔案也應按照國家相關法規進行保管。
3.2 內部控制在總賬管理系統的設計 完善的總賬模塊的內控設計是整個ERP系統內控良好執行的基礎。本文用一流程圖先來簡單描述ERP環境下總賬管理系統與其他子系統的關系,如圖2所示。
總賬管理系統的關鍵控制點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數據輸入環節的內部控制、數據處理環節的內部控制和數據輸出環節的內部控制。當然相應的內部控制風險也發生在這三個數據處理環節,所以內部控制的設計也是基于這三個環節。
3.2.1 內部控制在數據輸入環節的設計 所有經手工填制的原始憑證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并經會計主管部門相關人員審核簽章。其他子系統轉入的憑證也都要嚴格的按照規范,防止錄入非法憑證。另外,企業應該設置授權批準制度,未經授權的人員不得接觸操作系統,具有操作權限的人要嚴格遵守操作密碼制度和操作日志記錄制度等。
3.2.2 內部控制在數據處理環節的設計 為防止資產負債表左右不相等,系統應該在記賬時自動檢查記賬憑證是否平衡,如果有借貸不平的憑證,不能記賬。其次系統應該設置自動檢查功能,當系統存在未記賬憑證時,系統不能進行月末結賬。另外,企業應該嚴格限制數據的修改權限。
3.2.3 內部控制在數據輸出環節的設計 對于向上級部門、上級領導等報送的財務報表和資料要由會計部門相關人員核準簽章;同時報表要登記在案,防止會計信息的無控外流;對于輸出的會計的檔案,嚴格按照會計檔案的管理制度進行保管,對于存儲會計數據的磁盤、光盤等由專人負責,并備份。
4 結語
總的來說,在全面到來的信息化大潮下,基于信息技術平臺作為實現手段的企業有效內部控制呈現出了全新的特點,因此,我們必須要深入鉆研內控制度與信息技術的最佳結合點,從實際出發,結合國情找準入口,才能使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的管理,才能使企業的管理順應時展的潮流。我們必須要群策群力,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深入挖掘信息技術的潛在機能,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并最終促使企業完成現代化管理的轉型,繼而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楊周南.計算機信息處理環境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2002.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業償債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