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4-05-06 17:47: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專業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護理專業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教學方法;臨床工作能力;專業,護理

湖南省教育廳自2011年始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開展技能抽查,主要目的是檢驗護生對護理技能的掌握情況,提升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促進教學和臨床工作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推進專業教學改革[1-2]。通過評審,本院被湖南省教育廳指定為護理專業技能抽查考試標準開發牽頭學校,2011年,通過專業調研,制定《湖南省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技能抽查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該標準既引領了高職護理專業的教學評價,也反映了用人單位最實際、最貼切的要求[3-4]。基于專業技能抽查,為了提高護生的綜合素養,本院采取了以下措施,在護理專業技能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模塊式項目課程體系

專業技能抽查要求構建工作工程引領,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情境課程體系,需要根據典型工作崗位,分解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核心技能[4]。通過對各級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護理人才需求市場調研、了解專業面向,分析職業崗位與工作過程、了解崗位工作任務,分解典型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設計系列工學項目模塊與單元模塊,設計工學單元模塊項目任務、融合教學內容,建立課程標準、開發項目課程與教學資源,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模塊式項目課程體系。根據《標準》的開發思路和考核內容,從課程基本信息、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手段與方法、考核方法、教學資源等8個方面重新修訂了基礎護理技術、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母嬰護理等5門臨床護理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

2重構實訓教學項目和比例

護理專業學生專業技能標準模塊包括基本護理操作和專科護理操作兩大模塊共18個操作項目。基本護理操作包括生命體征測量、藥物過敏試驗、肌內注射、口腔護理、導尿術、臥有患者床更換床單、靜脈采血技術(真空管采血法)、無菌技術操作、密閉式靜脈輸液,專科護理操作包括單人徒手心肺復蘇術、新生兒撫觸技術、穿脫隔離衣與手的消毒、電動吸引器吸痰、快速血糖測定、氧氣筒給氧、四步觸診、四肢繃帶包扎、心電監護儀的使用。作者“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創新教學模式,將18個實訓項目融入到各課程實訓教學中,并作為主要的實訓教學項目,臨床護理課程增加實訓課時比例至50%。在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安排專業教師進行輔導,增加學生實踐訓練的時間。學生每次在實訓室進行練習時需簽到,每個實訓項目的練習必須達到一定的學時才能參加實訓考核。

3創新實踐教學方法

傳統的實踐教學通常采用“示教—學生練習—總結一貫式”的方法,學生練習時就是“依葫蘆畫瓢”,而臨床上患者病情瞬息萬變,護理工作需要很強的應變能力,且技能抽查考核靈活。為了加強護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作者將《標準》中的108個試題作為案例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采用情境模擬教學法,教學步驟分為學生預習準備—觀看教學片—教師示教—情境練習—情境展示—師生評價總結—拓展訓練。在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提供案例和網絡學習資源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練習、歸納、總結,不但提高了臨床思維能力,同時在學習積極性、課堂參與度、溝通交流能力、職業道德修養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4重視實訓室的建設

實現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將技能抽查融入專業護理課程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地點就是實訓室或實訓基地。本院完善了設備齊全的理實一體化教室的建設,將護理實訓室均建成內、外、兒、婦、急、手術室等臨床科室仿真病房,每間教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和仿真模型,在理實一體化教室進行教學,能將臨床案例情境模擬化,學生能在角色模擬時,真正融入護士角色,達到“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效果。同時還爭取政府支持,建成了集“教學、科研、養老服務”于一體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采取“課程發包”、“院中辦班”等方式與基地進行醫教結合。

5組織專業技能活動

本院每年舉行校園文化節,其中技能比賽作為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開始把護理專業技能抽查項目作為技能競賽的比賽項目,并給予獎勵,獲得獎項的學生在年終評優、獎學金評審、實習就業安排時都給予優先,提高了學生參與技能訓練的積極性,護理實訓室業余開放時模擬病床的利用率達100%。

6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標準》和題庫的內容體現了護理專業核心能力,反映了護理技術的進步和護理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這也對護理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護理專業教師主要由新進教師、原有衛校的老教師、企業兼職教師組成;教師們各有長短,新進教師在教學基本功上欠缺,原有老教師與臨床護理技術新進展脫節,企業兼職教師不熟悉職業教育模式,于是本院按照“雙方聯動、雙崗交替、雙向培養”模式,實施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教學名師培養、人才引進、校本培養四大工程,建設教學、科研、管理3個團隊,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打造了一支雙師素質、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根據護士職業崗位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本院牽頭,聯合兄弟院校、護理專家、行業標準對接,共同開發《護理專業技能抽查標準》和題庫,并將其融入教學過程,有利于培養護生的核心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有利于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對接,有利于培養出真正受歡迎的高級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尹耕欽,于坤安.基于專業技能抽查的高職機電專業課程改革[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5(1):42-45.

[2]袁卓玲.物流管理專業技能抽查標準融人課堂教學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34(8):119-120.

[3]賀映輝.高職國貿專業課程教學與專業技能抽查對接研究———以《外貿跟單實務》課程為例[J].考試周刊,2013(66):174.

篇2

【關鍵詞】 項目教學;中職護理;綜合實訓

項目教學最初應用于克伯屈的基礎教育,20世紀80年代應用于職業教育[1]。項目教學是以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作為基礎,采用科學研究及實踐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發展、能力提高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當前職業教育課改的主流方向是構建項目課程,開展項目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是人才培養模式基本結構的大膽探索,是教育教學的一場變革,它要求教師實現教育理念的突破,教育手段的多樣性,從而實現教學模式的徹底改革。在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開展項目教學,是我校護理技術教研組全體教師開展的有益嘗試。

1 項目教學法的引入

項目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項目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項目本身是以生產一件產品或提供一項服務為目的[2] 。項目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將一項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完成,由資料的收集、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到完成任務后的評價與修正,都由學生自己負責。通過某個項目的實施,促使學生理解和把握項目每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和整個過程的重點、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能起到咨詢、指導和答疑的作用。護理專業的項目教學法與一般專業的項目教學法最大的不同是看似沒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制作出某種“產品”,卻是實實在在地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滿足患者身心兩方面的需求。

2 項目教學法

在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的應用

2.1 項目評估

2.1.1 學生情況評估和項目教學時機選擇 我校3年制中職護生年齡較小,在校理論、技能學習的2年和臨床實習的1年,一般年齡在15.5~18.5周歲之間,其動手能力、模仿能力尚可,但是心智還略顯幼稚。且進入中職學校之前的學習習慣、家庭教育的方式、父母對學生的關注程度等情況不如人意。因此,這些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求知欲,遠遠不如普通高中學生,更不如那些從普通高中或中職護理專業考進高職院校的學生。護理專業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的護理職業素質的培養、護理職業習慣的養成等工作均顯示:效果不容樂觀。因此,進入衛校護理專業學習第一學年就開始學習的《護理學基礎》學習階段中,如果使用項目教學進行護理技術的學習,學生將會無所適從,效果不理想,最多只能在一些簡單護理技術操作中開展。在中職護理專業學生護理技術的學習中,項目教學的最佳開展時機是:第四個學期的《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的學習中,可以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項目教學”的方法開展綜合實訓,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護理操作技能、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體護理的能力,為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選擇我校的2007級護理專業2個班的學生,在《護理學基礎》課程學習完成后的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進行了項目教學的嘗試;并且在2008屆9個護理班中廣泛開展。

2.1.2 教學資源評估 我校護理技術教研組多為雙師型教師,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從醫院轉崗到學校從事《護理學基礎》的教學工作。我們對常用護理技術的常規教學,已經駕輕就熟,對各項護理技術的綜合運用和管理,也能熟練駕馭。本校護理實訓基地的建成,為我們開展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優良教學環境,正所謂“如魚得水”。我校護理實訓基地有先進的實驗實訓設備,充足的教具及適合開展臨床各科護理的模擬病區(護士站、治療室、病房、手術室等)、床單位設備及教具模型等,完全能夠滿足開展項目教學的需要。

2.2 選擇綜合實訓病例 根據我校目前使用的《護理學基礎》和《護理專業技術實訓》教材的大綱中所要求的操作項目,結合目前浙江省各醫院臨床大內科、大外科常用的、基本的護理技術,筆者設計了若干個病例,并相應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問題或要求,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對病人病情的判斷增加項目。要求學生在模擬人身上(部分護理操作可以在同學真實的人體上)進行。

2.3 項目目標

2.3.1 總體目標 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及綜合分析、獨立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2.3.2 具體目標

2.3.2.1 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中能夠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認真練習操作技術;重視護理工作中良好的護患溝通和對病人的人文關懷等,并能熟練、靈活地運用。

2.3.2.2 知識目標 學生熟練掌握每項護理操作的相關理論知識,并能舉一反三,將各科知識融會貫通,不再死記硬背。

2.3.2.3 態度目標 學生學習態度端正,積極主動地學習專業知識,溫故而知新。

2.3.2.4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尊重生命、重視健康的愛傷觀念;增強學生的“四心”(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和敬業奉獻精神;激發學生對臨床實習的期盼心理。

2.4 制定項目實施方案

2.4.1 擬定項目實施時間表 包括何時將所選擇的病例告知學生,何時制定計劃,何時進行項目培訓及情境創設,何時實施等。教師開學之初就將《護理專業技術實訓》的訓練、考核方式告知學生,并公布授課計劃。考核分為兩輪,第一輪考核(每組1次):在學期開始就以抽簽的方式確定考核順序,讓學生心中有數,提前進行復習、訓練,借此提高課堂練習效率。第二輪考核:在每次實訓課前1天左右抽簽決定考核小組,要求學生快速完成各項準備工作,每組學生均有可能抽到。

2.4.2 組織計劃 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推選項目組長。然后,每周按計劃訓練一些重點操作項目,課后以抽簽的方式確定下一周考核的小組,確定實施方案,下一周在某一組考核的同時,其他學生按照教學計劃練習下一個病例中用到的幾項護理操作,以此類推。期末第二輪考核時學生在考核前臨時抽取病例和角色。

2.4.3 創設模擬病房,情景角色模擬 由學生輪流扮演醫生、護士、病人及家屬等。按照醫院的排班習慣,要求每位學生均必須有扮演不同職責的“護士”的機會,包括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責任護士、辦公室護士、治療護士、輔助護士等。在整個《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的開設過程中,整個班級學生的角色也按照醫院的護士分工,如項目組長擔任護士長職務,課代表任護理部主任,讓不同“職務”的“護士”通過護士帽體現出來。

2.4.4 制定項目計劃 考核前6天,學生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如查閱資料、觀看操作視頻等作出理論和技能方面的必要準備,也包括用物準備和處理、健康教育、護患溝通等,每人制定書面計劃1份,通過小組討論后共同制定最優化的項目計劃(考核前5天)。考核前4天,在“護理部主任”督促和全班學生參與下,“護士長”將分工結果和“劇本”——項目實施方案以書面形式交給教師(以word文檔發在教師的qq郵箱中),同時向實驗室老師提出寫明實驗所需全部用物和具體時間的“實驗申請”詳單。計劃要得到老師的認可方能執行,而老師在學生制定、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要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經驗及不足,不斷完善項目計劃。

2.5 具體實施

2.5.1 學生分組 將全班學生合理分組,每組7~10人,推選1名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操作規范的學生任項目組長,在組長(“護士長”)和課代表(“護士部主任”)的帶領下共同創設項目情境和制定項目計劃,進行角色分工,制定每一角色的職責。

2.5.2 項目培訓和考核 每一項操作均已經在第一學年進行詳細、系統的理論和技能培訓和單項操作的考核。在此基礎上,在第四學期的《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中,每周按計劃訓練一些重點操作項目,如各種注射、靜脈輸液、生命體征測量以及各種常用搶救技術等。教師選擇合適的時機將下一周將要考核的病例告知全班學生,并引導學生復習下周重點學習內容,課后要求課代表和項目組長及時組織全組學生討論,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要求全體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協作,寫出“劇本”,“護士長”給每位“護士”排班(考核的半天內)。下一周在某一組考核的同時,其他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在實驗教師的督促下練習下一個病例中用到的幾項護理操作,考核的小組在考核后補充練習(一般課外安排),以此類推。護理實訓中,主要由實驗帶教老師帶領學生自行練習若干項護理操作,實驗帶教老師負責督促和糾錯,并向任課教師反饋,必要時課外開放實驗室,繼續強化訓練。培訓方式除了學生練習外,還包括觀看操作視頻等。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較為薄弱的項目加強練習。每次實訓課上,實驗教師隨機抽取學生進行單項操作考核。考核時主要由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指導。在第一輪考核中,在學期開始就抽簽決定哪一組將在哪一周考核。在考核過程中,實驗帶教老師事先根據學生的實驗申請單,將實訓考核用物混合后放在模擬治療室或模擬護士站中(由于醫院毒麻藥物管理制度嚴格,部分搶救藥品可用“模擬藥物”),屆時要求學生自行取用所需物品,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避免形成對實驗老師用物準備的依賴現象,更接近臨床實際工作情況。考核中的“病人”,可以是模擬人,也可以是學生,甚至還可以是任課教師,教師扮演“病人”,更接近于“標準化病人”,“病人”能夠對“護士”提出更多的問題,給學生的考核設置更多的“情境”或“障礙”,激發學生更深的思考和更廣的思維。這類考核相當于“開卷考試”,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可以全班同學參與討論,有利于全體學生共同提高。而第二輪考核,在每次實訓課前半天左右抽簽決定考核小組和考核病例,要求學生快速完成各項準備工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全面、過硬的技能和靈活的應變能力,相當于“閉卷考試”,與臨床實際又接近了一步——在病區,誰也不知道下一時間會接收一名什么樣的病人,病區的住院病人又會發生什么情況。護士只有全面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每次練習和考核以后,學生按常規完成課后的訓練反思,總結練習和考核的得失成敗,并作為評價依據之一。

2.6 評價

2.6.1 問卷調查 項目完成后再衡量本組制定的計劃是否完善。考核后請學生如實填寫自制的問卷調查表,用100分制分別對傳統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進行評分。共發放問卷99份,回收有效問卷99份,回收率為100%。學生對傳統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的效果評價見表1。表1 學生對傳統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的效果評價從表1可以看出,項目教學法的多項評分優于傳統教學法,提示在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項目教學法較傳統的教學法更受學生歡迎。

2.6.2 學生技能考核成績 每項操作按百分制計分,將99名學生實施項目教學法后考核成績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我們對比的操作項目分別是“無菌操作”和“氧氣吸入法”,所得數據采用配對計量資料比較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2項操作中兩者差異均有顯著性(P2.626。實施項目教學法后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與實施傳統教學法后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相比,差異明顯。

2.6.3 教師綜合評價 教師根據學生制定的計劃以及實施情況對每組學生考核情況進行評價總結。考核時,教師利用自備數碼相機,將學生考核的過程用視頻記錄下來,考核結束后立即與全班學生共同觀看,一起分析討論不足及差錯原因,同時給每位考核學生打分,并找出對策,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以及養成批判性思維習慣。綜合考核的項目及其分值如下(100分制):方案完善5分,團隊合作5分,儀表5分,態度5分,溝通能力10分,人文關懷10分,應變能力10分,操作規范程度30分,操作熟練程度10分,用物處理10分。

3 討論

3.1 項目教學法提高了護生的執業能力 現代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能夠將理論聯系實際,并能夠將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很好地運用到臨床中的實用型護理人才。項目教學法是建構主義模式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是以實踐為導向、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要求。對于中職護理專業教學來說,項目教學法強調從護理職業的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典型的病例作為教學內容,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共同研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或完成任務。本課題顯示,通過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學生的動手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法[3]。因此,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執業能力,高度適用于中職學校實用型護理人才的培養。

3.2 項目教學法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項目教學法屬于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一種,強調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構建知識,教師不是知識的傳遞者、灌輸者,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不是某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在護理專業的項目教學法中要使用到的教學方法有引導課文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討論法等,教師可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因此,教師必須發揮集體的智慧,對每一個教學項目(病例)進行精心的設計,通過多種方式促使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護理專業技術實訓教師必須對本專業的各科理論和技能有整體的認識和把握,與《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和《婦產科護理學》等任課教師集體備課,協調關系,有重點、有目的地把各項技能和理論知識分配到各個病例中。因此,該教學方法對護理專業技術實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具有全科護理理論知識,精湛、嫻熟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護理專業知識及人文科學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人際溝通)等知識,轉變傳統的“灌輸者”角色,扮演學生的“adviser”、“leader”等新角色。

3.3 使用項目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法給學生以清晰的理論概念,項目教學法給學生以創造的空間,在教學中應注意兩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在初期的《護理學基礎》教學中,以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法為主,有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在護理專業技術綜合實訓中以項目教學法為主,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反復練習導致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甚至出現倦怠情緒,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等,非常有利于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實現培養實用型、緊缺型初級護理人才的教學目標。我校2007屆、2008屆學生的實踐也表明:項目教學法非常受學生歡迎,接受該教學方法的學生學習護理專業技術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高度適用于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學生第四學期的《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的教學。

參考文獻

1 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征及教師要求.職教論壇,2007(6):9.

篇3

關鍵詞:護理專業 實訓成績 計算方法

中等醫學職業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實訓課的開展情況及效果將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學校采用合理的實訓教學評價體系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人文關懷及團隊協作能力。

一、實訓教學模式對學生實訓效果的影響

護理專業的實訓教學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聯系,是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的橋梁,雖然許多中等醫學職業學校已經認識到護理專業實訓課的重要性,并不斷提升實訓教學學時數在本學科總學時數中所占的比例,有的甚至已經達到總學時數的50%以上,但是實訓教學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研究表明現行的實訓教學方法、實訓考核辦法及成績計算方法對學生實訓效果有重要的影響。下面以學校為例說明:

首先,在學生臨床實習之前集中實訓。學校在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很快與臨床實踐相銜接,第四學期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科護理、兒科護理、基礎護理理論等課程教學任務結束后,在學生臨床實習之前往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技能操作集中培訓,即實訓。實訓教學方法為:教師介紹實訓內容,分組示教、講解,學生分組練習。教師精心組織、指導和答疑,然后學生按示教訓練。教師總結,學生整理示教物品,完成實訓報告。

其次,集中實訓結束后對學生的實訓情況進行考核。以往的考核辦法是在學生每科所學的實驗項目中,以學生抽簽的方式抽取兩項進行考核。評分標準均按現行的操作流程編制,教師根據評分標準打分。

最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實訓考核成績各占15%、婦科護理、兒科護理各占10%,基礎護理占50%,綜合成一門實訓考試成績,不及格不允許實習。同時,成績計入畢業成績范疇。

這種實訓教學方法以及考核辦法簡單易行,評價標準明確,容易量化和評價,但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由于現行的評分標準均按操作流程編制,使得學生在練習及考試時會嚴格遵循規范進行操作,不利于發揮學生的創新和應變能力以及評判性思維的能力。并且考試時在所學的十幾項操作中只需抽取兩項,而各個實驗項目之間又存在難易之別,用抽簽決定考核項目還使學生在操作練習時存有一定的僥幸心理。

這種僅單項技術操作考核的方式,主要注重于考查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形式單一,不能反映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高低,即以護理操作為中心而非以病人為中心,忽略了心理護理及人文、社會關懷的相關內容,嚴重阻礙了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發展。另外,這種按比例由各科綜合計算實訓成績的方法,可能會使某些學生產生偏科現象,如學生會認為基礎護理實訓成績在總的實訓成績中占比例較大,對總成績影響大,會高度重視,積極地進行訓練,而婦科護理、兒科護理實訓成績在總成績中占的比例小,使學生不夠重視,這樣不利于學生各學科的均衡發展。

二、實訓考核以及成績評價方法的改革

近年來,學校不斷對護生實訓方法進行改革,探討建立客觀實際的中專護理專業實訓考核以及評價方法,以促進護理實訓教學的發展。具體做法為:每門學科的實訓成績獨立記,同時改革以往以一次考試考核定成績的評價方式,對每一科目的實訓成績采用綜合評價方法,即每門課程“實訓成績=平時實訓成績(40%)+技能總考成績(60%)”,其中“平時實訓成績=臨床技能多站練習評價(80%)+實訓報告(20%)。

臨床技能多站練習評價是指在平時技能練習過程中,根據操作流程以及評分標準對學生的實訓進行評價,是一種包括教師評價、護生自己評價、護生相互評價的多元評價方式,分別由五次自身和同學評價記錄以及兩次教師評價記錄組成。教師評價占臨床技能多站練習評價總成績的70%,護生自己及護生互評各占15%,只要涉及成績的都采用百分制。

通過自身評價和同學評價,學生扮演了教師的角色,不但可以提高對操作要點的掌握程度和拓寬對內涵的深度理解,還可以培養評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有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真正體現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實訓報告要根據規定項目以及要求進行書寫,教師根據學生書寫情況做出評價。另外,技能總考成績是指實訓結束后各科通過臨床技能多站考核方法得出的成績。

臨床技能多站考核是一種有別于傳統考核方法的實踐性考核,是指受試者在指定時間內經過四個考試站,完成各站考試內容的一種考核方法。技能多站考核中各站考核內容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技術、采集病史做出護理診斷并制定相應護理措施、小組角色扮演、護患溝通與心理護理、人文關懷等部分。基本技能操作在技能操作訓練模塊上進行,學生在每科所學的所有實驗項目中以抽簽的方式抽取兩項進行考核。對所抽取的每一技能操作項目,設定 3 項指標,即態度指標,包括儀表、舉止、表情、語言;技能指標,包括用品準備、操作程序、用品處置;整體指標,包括熟練程度、溝通能力及整體效果。

病史采集部分由主考教師代替病人提供病史,設定病例,模擬情境,讓學生說出患者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由學生根據不同的病種擬定護理計劃,作口頭回答;最后讓學生選擇最佳的護理方案,并選一項進行實際操作。小組角色扮演中4人或5人組成的小組自愿選擇醫護角色,主考教師扮演病人。護患溝通及人文關懷部分由主考教師主訴心理、社會問題,考生口頭作答。考核總分100分,其中小組角色扮演部分40分,包括儀表、實驗操作、溝通應變能力、協作能力,每項10分;其他每部分20分。考核前制定好各項考核指標及評分標準,考核時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逐項評分。

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綜合表現進行評價,給出成績,這就是技能總考成績。這種臨床技能多站考核方法基本上能夠比較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臨床技能,在培養優秀護理人才中有重要意義。

三、體會及建議

通過對實訓教學及其評價體系的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了實踐能力;促進了評判性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新的成績評價體系將實現理論、實踐和時間的有機結合,并將學習、見習、醫院文化融為一體,對護生護理職業能力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同時,筆者還有如下兩點建議。一是制定實訓評價手冊,將實訓考核評價指標盡可能量化。二是根據社會的需求,修訂培養計劃,要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袁義厘,孫建玲,高井全等.《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 中華護理雜志,2004(5).

[2]鐘興源.護基操作示教新探[J]. 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2(2).

篇4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對護理專業人員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并且護理范圍的不斷變化使護理水平相應的也發生了變化,護理水平的變化同時也是對護理教學的一種挑戰。作為一名護理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根據護理學實踐性很強的特點,還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所以在護理專業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這也是護理教育的最終目的。但實際上目前的護理教學中并沒有突出實踐的重要性以及還存在著其他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護理教學的發展和護理專業學生就業有著嚴重的影響。

1 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目的不明確

對于基礎護理來說,其主要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目標,而相當一部分的臨床實踐內容被老師只在課堂上講授并沒有讓學生去進行實際的操作。科技的進步使護理設備也在不斷的更新,以往的操作不能適應新的護理設備,也有的不能用了,但在護理教學中,對設備的操作并沒有隨著設備的更新而有所變化,一些操作項目隨著技術的更新已經被淘汰,但仍然存在與護理教學中。在護理教學并沒有體現出來教育大綱中要求學生應該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相對應的一些技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缺乏指導。從而導致老師在教學中隨意性很強,沒有計劃,對學生的教學目標缺乏考慮。會對護理專業的學生在以后的實踐中不知該從哪里著手,對許多操作要素不明白等許多不好的影響。

1.2 教學方法的問題

現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老師講為主,老師講學生聽,再不然就是老師操作學生看,很少有學生操作老師在一旁講解的情況。而新的教學理念就是要求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是起一個指導的作用,多讓學生動手,而不是在課堂上的死記硬背。另外老師要根據每個科室和每個學生的特點合理的安排工作。但一些老師把學生的護理見習課變成了小的理論課,不給學生見習的機會而是重復的講一些課堂理論,忽視了實習的重要作用。老師自己的原因,由于講課經驗不足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興趣不足積極性不夠,甚至有的學生會有厭學的心理,從而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也有的老師讓學生去實習,但是在實習中他們忽視了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他們當做免費的勞動力來使,這些問題都是由教學方法不當引起的。比如在學習心血管系統疾病時,不光要在課堂上講述有關高血壓病、冠心病等病情的有關癥狀,還要讓他們在實踐中去學會如何對血壓進行測量,在實踐中多讓他們正確認讀常見典型異常心電圖以及掌握高血壓病、冠心病的臨床特征,這樣在以后的實習中才不會慌亂,不會不知從何下手。

2 解決護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2.1 重視教學模式的改變

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見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課堂上要使學生敢于發現并提出問題,這樣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激發作用,有了興趣之后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護理教學要把課堂講授與實際操作緊密的結合,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培養,同時使學生除了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拋棄以往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討論、實踐等活動。

2.2 重視實訓教學

護理教學在課程的安排上可以做一些改變,增加實訓課時以突出護理專業較強實用性的特點,大大增加醫院見習和實訓課,大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需要學校及時的對學校設備進行更新,多模擬病房的設施,同時對老師也要進行適時的培訓。此外,增加學校的實訓課減少講授理論知識所占用的時間,按照課程的有關要求,把理論課和實訓課相結合,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教學,每組學生不要過多這樣不但能使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動手操作,有更多的時間聯系,還方便老師指導。以往的教學是老師講后,學生模仿練習,最后又由老師總結,這種教學模式完全是以老師為主,這不僅與新的教學理念不符,還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所以在護理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篇5

關鍵詞:高職護理;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6-0255-02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突出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適應工作的能力,有別于高等教育培養的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也有別于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能型人才[1]。為了使我院護理專業提高教學質量,快速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我們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從教學理念的樹立、實訓環境的改變、雙師隊伍的打造、校本教材的設計開發、教案的設計、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多方面進行了創新改革。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定義

“理實一體化”教學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體現了“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職教思想,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狀況,理中有實,實中有理,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起來,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是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2]。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采取的措施

1.“理實一體化”的實訓環境。“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有與專業和規模相適應的硬件設備和學習環境。由于此種教學方法強調空間和時間的統一性,這就要求護理專業不同的課程的實訓實驗室具有不同的模型,如模擬病房有高級組合式基礎護理人訓練模型、導尿模型、高級手臂靜脈穿刺訓練模型等基礎護理課程必需的模型,內科護理實訓室有綜合穿刺訓練電子標準化病人、心電圖機等模型設備等,外科實訓室、健康評估實訓室、婦科護理實訓室、兒科護理實訓室等等實訓室都有相應的實訓模型和設備。除此之外,各實訓室還要有必需的教學環境,如黑板、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教學場所直接安排在實驗實訓室,從模型、實驗設備上為“理實―體化”教學中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提供保障。

2.護理專業試行1+1+1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理實一體化教學。我院從2010年開始進行了校院合作共同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的探索,充分發揮學校、醫院雙方的資源優勢,通過“1+1+1”護理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和研究,探索一種可行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將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即第一學年在學院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由校內老師在教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直接授課;第二學年在醫院,由醫院的一線臨床醫師或護理部主任來承擔第二學年的專業課程的教學,并利用時間直接帶學生去病房講授課程,充分體現了將“圍著黑板講護理”變成“圍著病床學護理”教學理念;第三學年直接在醫院實習。這種培養模式,充分體現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既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又能使學生自覺地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知識緊密結合,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3.培養“雙師型”教師。我院護理專業課教師大多是從醫學院校畢業后就走上教學崗位,無臨床工作經驗,理論教學水平尚可,而實踐教學能力則較薄弱。實訓教學則大多依賴實訓指導教師,而實訓指導教師雖然專業技能嫻熟而對理論知識又知之甚少,因而產生了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現象,必須加強對專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富有經驗的實訓教師傳、幫、帶以彌補專職教師在操作技能上的不足;從醫院引進優秀的護理人才或聘請一些理實過硬的護理專家充實教學一線;制定專業教師培養計劃,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利用暑期下醫院、外出實習進修的方法,先后有三人到國外學習,十余人到其他院校培訓學習,有三十多名骨干教師利用暑假到醫院親身體驗,增加實踐教學經驗。

4.“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與教案的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創建“理論教學-模擬教學-案例教學-實訓、實習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師邊講授邊演示,學生相互模擬練習,做到了理論實訓一體化。①、錄像觀摩與課堂仿真模擬相結合:充分應用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料,開展課堂模擬訓練,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學與理論探討相結合:針對本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我們使用了理論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即在教學中即時引入病案,從實際問題入手,把書本知識與經驗積累結合起來。③、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相結合:精品課程建設中,我們制作了系統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視頻錄像、習題庫、試題庫、問題實時解答等豐富的網絡資源。既利于任課教師通過網絡平臺自由地進行備課和修改、添加、更新資料;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教案應輕內容而重組織過程和訓練方案,應盡量避免在教案中羅列大量的教學內容。講知識、教方法、練能力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質。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要讓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去發展思考力,去領悟尋求真理的方法。

5.編寫適合“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大綱、計劃和校本教材。過去,使用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只適用于分段式教學模式,而“理實一體化”教學采用的是模塊化的教學方式[3],這樣,現行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已經不適用了。但“理實一體化”教學沒有現成的可資借鑒的大綱、教學計劃、教材,我系教師積極探索,沒有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就自己制定,沒有教材就自己編寫。我院提倡有能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自編教材,尤其是實訓教材。如護理專業依據本專業特點和需求,由教師集體備課,編寫了完整的護理專業主干課程和實訓課的教材,教材內容編排采用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了理論講授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的特點,教學效果良好。

6.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整個教學質量評價可分為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而以過程評價為主[4]。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實施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控制尤為重要,因為課程的改革、課程的開發需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實施,因此,緊緊抓住課堂教學的質量,是保證一體化教學取得成效的關鍵環節。學院非常重視對課堂教學的檢查與評估,建立了一套較為科學、可行的檢查、評價體系。評價結果通過學生、教師及其他有關途徑,及時反饋課堂教學質量的信息。

“教學有法,而教無常法”,理實―體化教學法和其它教學法沒有絕對的對錯、優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適用性。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學生的技能培養,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總結出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職業教育的水平和質量,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富花;沈發治.“理實一體化”在《精細化工工藝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廣東化工,2009,(09).

[2]呂美珍.高職高專針灸推拿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2).

[3]張繼紅.高職教育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困境與出路[J].衛生職業教育,2012.

篇6

摘要目的:探討普通大專護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運用成效。方法:針對目前護士短缺、護士流失率高的現狀,結合合作單位要求及學生意愿,我校將三年制護理專業專科生作為護理人才重點培養對象,由學校與醫院合作培養,“訂單班”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見習、實習,畢業后合作單位就業。結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按需培養,使教學體系更完善,并利于建設師資隊伍與穩定護理隊伍,最終實現學校與醫院雙贏。結論:“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適合高等職業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 大專護理;人才培養;訂單式培養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62

作者單位:621000綿陽市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段艮芳,何海艷),綿陽市中心醫院護理部(何梅)

段艮芳:女,碩士,副教授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指高職院校與用人單位根據今后的崗位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訂單,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管理,學生畢業后直接到訂單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證明,這是校企合作的一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教育資源,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贏[1-2]。在《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 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04]1號)中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要求各高職院校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由此可見,“訂單式”培養作為直接與崗位對接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得到政府教育部門和許多高職院校的支持,開展訂單式培養研究已成為落實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的需要。

1護理人才需求與培養現狀

2012年1月9日,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指出,“十一五”末,我國護士總數205萬,每千人口護士數1.52,“十二五”期間,需大力培養與培訓護理專業人才,到2015年,全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286萬,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不低于60%。由此推算,“十二五”期間,全國需要增加護士人數81萬,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增加66萬余人。四川省地處西部地區,護士缺乏更嚴重,2010年底,我省每千人口護士數為1.1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2。根據衛生部的全國標準,按8042萬人口推算,我省“十二五”期間至少需要新增護士人數7.24萬名。我市轄區及周邊地區同樣存在護理人才需求大、人才短缺的問題,據衛生局統計,2011年底,我市注冊護士7707人,根據衛生部的全國標準,未來4年我市需要新增護士人數1836人。因此,培養高層次的護理人才,緩解護士短缺的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我校為我省唯一的一所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應適應社會需求,盡快培養出能在各級醫療機構第一線提供高質量護理的護理人才。

2護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與實施路徑

2.1確定培養目標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顯示畢業生應具備相應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從業素質要求,重視綜合能力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突出定位于高端技能型護理人才。訂單式人才培養既注重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方面的共性培養,又注重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方面的個性化訓練,充分考慮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個性化要求[3]。

2.2確定合作單位及訂單量我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在充分地調研論證之后,選擇合適的用人單位確定“訂單”合作意向,選擇我市三級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作為合作單位。因三級以上的醫院均具有一定的規模、較強的技術實力,且調查顯示,近年來護士短缺、較高的護士流失率是三級醫院普遍存在的嚴峻問題,因此,醫院對護理人員需求量大,且完全具備能力與合作培養及安排就業,是“訂單”的有力保障。根據相關政策,結合本地區及本單位護理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最后確定訂單量。

2.3建立合作管理機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與醫院不再局限于共同管理臨床見習及實習,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合作關系,雙方共同享有辦學的權利和利益,共同承擔辦學的義務和后果。包括以下幾方面:(1)成立“訂單式院校合作人才培養工作指導委員會”,此機構是由合作雙方共同組成的管理機構,是人才培養的決策機構,共同參與研究“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教學和管理。(2)雙方應根據護理專業培養目標,共同制訂教學文件、人才培養方案,包括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等,共同控制教學過程;雙方共同商討制定“訂單”協議,包括三方法律責任的明確及利益的維護。(3)管理機構定期召開階段總結會,就合作培養過程的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商討解決。

2.4確定“訂單式”培養對象將我校三年制普通大專護理專業學生作為培養對象,應屆高中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及分析能力。首先,于第一學期開始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宣傳,向對應的相關專業新生組班信息,采用公開報名、公開選拔的方式,選拔標準由學校與合作單位共同商討設定,包括理論基礎知識考核、面試及一定的職業適應能力測試等,并組織報考學生對合作單位進行參觀,最后根據考核結果及學生意愿,由合作單位、學校、學生三方簽訂協議,確定“訂單班”。

2.5實施培養方案

2.5.1學制安排對護理專業學生采用三段式教學法,即第1學年為公共課和醫學基礎理論課;第2學年為專業教育課程;第3學年為實踐培養。“訂單班”采取前期趨同、后期分流的培養模式,這是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較多采用的一種模式[4]。即第1學年實行普通護理專業同一教學計劃,完成護理專業通用的課程教學,第2學年進行分流教學,“訂單班”的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另行安排。

2.5.2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課程是教學體系中最基本的單元。我們依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體現素質教育,突出技能培養,覆蓋職業考試”原則指導下,深入分析護理專業的主要職業崗位、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所需的職業能力,制訂完善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合作單位可根據自身的發展及需求,可在現有普通大專護理班課程體系上增設一些專業課程,以體現“訂單班”的特色與優勢。

2.5.3組織教學訂單班學生數量較普通班少,所以采用導師制對其進行綜合指導,導師均為具有一定教齡及臨床工作經驗的教師擔任,每位導師負責培養6~8名學生,使導師能掌握每1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基本在前三學期開設,此階段教學任務主要在學校完成,第四學期我們依托合作單位,將訂單班整體搬至醫院,護理專業課程(如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等)均在醫院內完成,教學任務由合作單位安排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及教學能力的教師來承擔,實現“教室進醫院,課堂進病房”,在醫院教室內上理論課,到醫院各科室進行實踐學習,第三學年按計劃完成醫院實習任務。

3護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成效

3.1教學體系完善,服務模式轉變近年來,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中,廣大同仁探索與實踐了多種人才培養模式,隨著我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與實踐,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三段式教學(理論教學-校內實訓-臨床實踐)得以完善。而“訂單式”人才培養使我校由以往的被動服務社會轉向主動服務社會,實現護理教育直接服務于社會、直接服務于醫院的重要突破,有利于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良性循環機制[5]。

3.2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我校的護理實訓基地2010年得到中央財政支持,采用模擬病房設置,積極開展校內仿真實訓基地建設,使設備水平接近或達到護理行業先進標準,能夠開出臨床護理常用的實驗和實訓項目,力爭使實訓設施滿足“訂單”要求。這些硬件設施不僅能保證“訂單”學生的技能訓練與臨床需要緊密對接,達到實訓仿真化,提高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同時,使現有的教學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3.3利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我校一直致力于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其是護理學專業課教師。“訂單式”合作培養模式下,對師資隊伍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由于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能夠進行臨床實際工作指導,以保“訂單式”教育的實現。與三級醫院的合作使我校專業教師隊伍綜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能及時接收到來自臨床護理工作最新的觀念與技術,以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擴大了兼職教師隊伍,通過合作培養,吸引了合作單位更多優秀的臨床老師加入教學工作,確保在以后的教學中,學生能及時獲取最新的臨床動態,學到的東西可真正運用于臨床工作。

3.4穩定護理隊伍近年來,大學生多為自主就業,醫療市場的開放更是給護理專業學生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由于部分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盲目跟風,就業后一旦醫院不能滿足要求即產生離職想法,這也成為年輕護士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而訂單式培養模式可減少護士的流失,因我校采用公開選拔機制,學生在入校后第1學期可通過各種途徑充分了解合作單位的發展前景,在學生與家長自愿的情況下簽訂協議,且“訂單班”的見習、專業課學習、臨床實習均在合作單位完成,學生對醫院有足夠的認識與了解。同時,在“訂單班”學生培養中融入了醫院文化教育,醫院也把他們當作“準員工”,縮短學生與合作單位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對醫院有認同感、歸屬感,可以增強學生就業后的穩定性。文獻表明,可在訂單式培養模式中實施崗后關注,使學校經常與合作單位進行溝通,現場了解學生崗位能力表現情況,有的放矢地改進教育方式,提高學生能力[6]。

3.5實現學校與醫院的雙贏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學院與醫院雙方基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誠信合作”的原則,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合作辦學使學校的教學水平不斷完善提高,學生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對醫院而言,使培養的護理人才更具有適應性和針對性,培養的學生能夠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并有效緩解了醫院護士短缺、流失大的嚴峻問題,將教育資源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真正實現了“雙贏”。

參考文獻

[1]張翔云.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良性運行機制的構建[J].學術論壇,2013,36(2):221-226.

[2]王賢.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質量保障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1,20(1):62-66.

[3]王強,周凡.基于校企合作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實踐探索[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3,34(3):130-132.

[4]莫選榮,羅心靜,周玲玲.社區護理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的探討[J].護理學報,2010,17(9A):24-26.

[5]周琦.高職護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1,25(2):211-213.

[6]魏慧敏,閆志利.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類型及推進措施[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20):5-9.

篇7

2009年起,學校每年安排專業教師進行行業實踐,重點調研用人單位專業崗位群對從業人員職業能力要求,由護理專家、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學校骨干教師等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編制人才培養方案,經過不斷修訂完善,逐步形成適應新疆區域特點的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特點,我校深化與醫院的合作,重視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形成“三統一、兩貫穿”人才培養模式指導思想,“三統一”指教學環境與醫院環境統一、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與護理工作任務統一、專業教師與護理專家及技術能手統一;“兩貫穿”指將人文素質培養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貫穿于整個教學中。

2“3+2+1”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

2.1新模式基本內涵

我校2009年以前沿用“2+1”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即第1年~第2年學生在校完成相關課程學習,第3年臨床實習。該模式體現了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培養的特點,但實習過度集中于后期,前期也未安排臨床見習,學校專職教師與臨床護士缺乏有效溝通,致使教學與護理崗位實際存在差距。新《護士條例》實施后,允許應屆畢業生當年參加全國護士資格考試,而“2+1”模式第5學期~第6學期學生正在醫院實習,無法集中進行考前系統培訓,同時學生也不夠重視,導致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較低。針對“2+1”模式局限性,根據社會對護理專業人才要求,我校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理念,遵循“三統一、兩貫穿”指導思想,以全國護士資格考試導向,構建并應用“3+2+1”人才培養模式,即第1學期~第3學期學生在校完成相關課程學習,并將護士資格考試內容融入日常教學中,安排寒暑假臨床見習;第4學期~第5學期臨床實習;第6學期返校培訓并參加全國護士資格考試。從學校—醫院—學校、理論—實踐—理論,不斷總結、凝練和提升,使學生獲得相應崗位職業能力和素養,并提高雙證(畢業證及護士執業資格證)獲取率。

2.2根據崗位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2.2.1護理專業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調查分析對昌吉地區4家醫院12位護理專家和我校5位護理專業課程負責人調查,結合崗位需求進行分析,確定以下典型就業崗位。2.2.2確立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就業崗位調研情況,結合學生特點,確立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在各級各類醫療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從事護理、預防保健、康復鍛煉、健康教育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護理人才。

2.3重構課程體系

為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對護理專業課程進行整合,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原則是醫學基礎課開設不必追求其系統性和完整性,以“夠用”為度[5]。現代護理模式下護士除具備豐富的生物醫學科學知識,還應有足夠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6]。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習者應享有選擇學習內容及自主學習機會,要確定好必修和選修課比例[7]。因此,重構課程體系設有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程及實習五大模塊,其中選修模塊包括拓展①~③共10門課程為校內選修課,每門選修課計1學分,三年制護理專業學生需修滿選修課10學分方準予畢業。

2.4校企共同打造“雙師”結構優秀教學團隊

引聘與培養相結合,建設專兼結合“雙師”素質結構的教學團隊。聘請護理專家為兼職專業帶頭人,全面參與護理專業建設,聘請護理技術骨干為兼職教師,行業兼職教師與校內專業教師結對子,進行課程開發、參與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指導學生校內外實訓,完成教學任務;要求專業教師每年利用寒暑假進行1個月~2個月行業實踐,學習新業務、新技術,了解專業最新動態;到其他中高職院校學習先進職業教育經驗和理念,提高專業素養;配合專業帶頭人完成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和完善;編寫具有行業地域特點的特色教材,如課題組編寫《護理崗位核心能力實訓》,2011年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批準立項為新疆中職教育地方特色教材,完成基于工作過程的優質課程建設,與行業緊密對接,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5建立校企雙重管理的質量保障體系

學校以全過程成績考核學生學習效果,包括對各個實習點醫院進行檢查,強調規章制度,解決學生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醫院也全方位參與學生管理,建立學生個人考核檔案,每個科室實習完畢均進行理論及技能考核,更重視實習期間的表現,各按50%權重計入實成績,作為就業錄用的主要依據。由于建立學校和醫院共同管理學生的保障體系,因此實現了學生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

3“3+2+1”人才培養模式效

3.1加強了校企合作深度

“3+2+1”模式密切了學校和企業的合作關系,學生通過企業見習及頂崗實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得到實踐,也感受到真實工作環境與企業文化,獲得相應崗位職業能力;頂崗實習使學生和企業相互了解,更好地促進就業。由于新模式下學校和企業緊密對接,深度融合,使資源發揮最大和最優化作用,達到人才共同培養目的。

3.2提高學生參加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

篇8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2409(2011)01―0090-03

加強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隨著護理學專業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社會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如何加強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是護理教育重點研究的課題,現將我院護理實訓基地的建設經驗總結如下。

1 加強護理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1.1 是護理服務國際化的需要

中國加入WTO以后,世界性的護理人力資源的缺乏,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邁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我國護理人員要參與國際競爭,必須進一步加強護理實訓基地建設,爭取與國際接軌。

1.2 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如今護理工作對象已由個體擴大為家庭和社區,護理的職責也由原來的僅僅照顧生病的個體,擴展到貫穿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過程,護理的工作內容將擴展為提供各種軀體疾病的護理、精神和心理支持和健康咨詢和教育。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加快和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力資源大量富余與技能型人才大量緊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為此,教育部等六部委聯合提出優先護理等專業實施技能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要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加強我院實訓基地建設,提高我院護理實訓工作水平,培養綜合素質,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護理人員,使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的需求。

1.3 符合我院“圣潔天使”全程人文素質教育方案

21世紀人類健康需求的變化不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特別是生物醫學方面的知識,還要有足夠的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近年來,隨著我院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我院根據自身特點,提出了“全程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增加人文方面的課程比例,新增“護士人文修養”、“心理學基礎”兩門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我院護理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狀況

2.1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醫學護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護理人才培養要求的不斷提高和教育部,衛生部對衛生職業教育的重視以及中央財政支持項目的申報工作,給臨床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指明了方向。2006年6月,我院成立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7月將護理學實驗教學實訓中心擴建,投入近300萬元的經費,使實驗室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分為基礎護理實驗室和綜合技能實驗室,其中包括ICU病房2間、中心控制室1間、模擬病房3間(病床30張)、無菌技術訓練室3間、中心辦公室等。增加了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儀器設備總值共200多萬元、共計295件。配備有價值65萬元的綜合模擬病人、復蘇安妮、標準護理人,高級護理人、各種護理注射模型、男女可互換導尿、灌腸模型、微電腦控制自動滅菌器、自動洗胃機等大型儀器設備,以及配備有與臨床一致的多功能高級病床、中心供氧設備。2010年我院完成了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申報工作,計劃擴大護理實訓中心,在原有條件的基礎上配置綜合技能實訓室,模擬手術室、心理訓練室、婦科檢查模型、分娩急救模型等新型設備模型、模擬人(HPS/ECS)、虛擬靜脈穿刺訓練系統等。將虛擬現實系統、模擬教學系統和綜合考核系統有機結合并應用于護理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近似真實的醫療、護理訓練條件,豐富教學與考核手段,使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并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縮短了從理論到實踐、從學生到護士或醫生、從教室到臨床的轉變過程。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滿足護理專業教學需要,還可以承擔科研項目、對外服務等,使其為西部地區護理教育和當地經濟建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2 校外實習基地的開發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校內實訓基地的有益補充。為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我校非常注重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加大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開辟“北京協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總醫院”、“北京302醫院”、“珠江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17家具有雄厚實力的省外三級甲等醫院作為實習基地,為提高臨床護理實踐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有計劃選派中青年教師到國外深造,計劃后期實踐中選派優秀實習生到國外學習,爭取開創我院學生走出國門的新局面,擴大我院辦學的國際影響力,為護理專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3 制約護理實訓基地發展的一些問題

3.1 師資缺乏,一位實訓教師要指導近20名學生操作,實訓效果較差;雙語教學師資不足;專業教師培訓機會不能滿足護理學院發展的需要。

3.2 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

3.3 實訓場地、儀器設備嚴重不足。隨著近年來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設備數量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實訓的需要,建設經費尚需加大投資力度。

3.4 高等護理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學科建設還很不成熟,在課程設置和專業能力訓練方面還沒有完全脫離舊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脫離實際的現象。

4 加強護理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與對策

4.1 建立與校內、外護理實訓基地建設相匹配的管理模式

4.1.1 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培養“雙師型”教師,建立一支專業性強、技術過硬的實訓教師隊伍。加強教師業務學習和培訓,使其深入醫院學習新技術,掌握專業發展發向。選派骨干教師到護理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學習和深造,以培養適應國際需要的護理人才。

4.1.2 實習前對學生要求強化訓練護理操作,做到人人過關,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后期的臨床實習打好基礎。

4.1.3 加強制度建設和計算機網絡建設,使實驗室管理達到科學、規范、統一、高效,保證實驗室工作開放的質量和要求。

4.1.4 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完善實驗教學設施,注重營造科學的人文環境和仿真的職業環境。

4.1.5 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加強與實習基地的聯系,實習管理嚴格科學,使學生通過實習能夠接受當前國內先進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實踐等。

4.2 建設與國際接軌的護理實訓基地

加入WTO以后,我國在經濟文化等領域對外開放的程度更高,這對于護理教育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了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必須從國外引進先進的護理理念、技術和實踐經驗,在實訓基地的結構設計、環境布局上盡量做到人性化,加強雙語環境的建設。

4.3 建立與護理實訓條件相匹配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護理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素質、知識、能力相統一的原則,形成素質、護理技能、職業能力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做法如下。

4.3.1 護理實訓基地建設以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社會人才需求為目標,充分體現其區域性、共享性、統一性、規范性、高效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堅持職業技術性、模擬性、實用性、先進性、開放性和教學優先原則。

4.3.2 創造真實的臨床護理職業環境,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臨床護理環境下得到護理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讓學生一進入臨床就能迅速適應護士角色。

4.3.3 實施護理學院“圣潔天使”全程人文素質教育方案,構建“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顯人文”的高等護理專業課程設置體系,強調一個“厚”字,專業基礎厚實,注重護理學生對醫學知識原理的運用性。體現一個“寬”字,專業方向寬口,強調學生具有多維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力求一個“強”字:專業技能過硬,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強。突出一個“文”字:突顯人文修養,綜合素質好,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好。

4.3.4 增加實踐學時,并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和社區等實踐,選修課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篇9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 模擬病房 護理實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c)-0166-02

外科護理學是當前臨床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其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做好實訓工作。教師在具體指導階段占據主導地位,學生需要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會出現教學效果差的現象。針對護理實訓的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及時對教學方式進行整合,則會導致學生出現機械性模仿的現象,缺乏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滿足學科發展的要求,因此,對外科護理進行實訓教學改革需要及時地進行探索,將多種教學模式有序結合在一起,適當地進行資源整合,對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為了探究多元化教學及模擬病房在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和應用效果,該研究選取該院2013級100名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教學模式差異性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應用常規性教育形式和多元化教學和模擬病房,對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取該院2013級100名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教學模式差異性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50名學生。甲組中男和女分別是25名,年齡在19~21歲,平均年齡(20.2±1.2)歲。乙組中男26名,女24名,年齡在18~20歲,平均年齡(19.5±0.5)歲。兩組學生在常規性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資料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甲組采用常規性教育形式,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演示操作,然后進行示范,學生按照步驟進行操作和練習[1]。

乙組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和病房模式的形式,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情景式教學模式、自主輔導教學模式和小組討論教學模式。此外應用模擬病房教學形式,以信息技術為指導,以多媒體為基礎,進行實訓教育。模擬過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證模擬場景符合實訓教學要求,避免出現差距大的現象。必要時采用DV回放形式,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為直觀的了解[2]。

1.3 教學效果評價標準

該研究采用該院自擬的考核系統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分為優、良和差3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

2 結果

在該研究中,甲組學生取得優、良和差的患者人數分別有25名、10名和15名,優良人數35名,優良率為70%;乙組學生取得優、良、差的患者人數分別有36名、9名和5名,優良人數45名,優良率為90%,90%>70%,乙組的優良率明顯高于甲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論

多元化教學的有效應用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基于教學形式的優勢,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將各項措施落實到實踐中[3]。

多元化教學方式種類多,分別為:(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教學是學生之間相互扮演的,對實踐階段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分別扮演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角色,采用定位分析的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比較。(2)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小組成員間進行適當互動,既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3)情境教學。假設學生在護理實踐中,結合環境和假設患者病情的具體情況,進行情境模擬學習[4]。在實踐教育階段,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學生需要按照臨床實訓的具體要求,對各項護理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按照實踐要求,將措施落實到實踐中。教師的引導起到重要作用,需要掌握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類別和實踐操作要點,將不同教學模式付諸實踐。

模擬病房教學形式以技術體系為支撐,在實踐階段必須引進先進的技術體系。利用醫學模擬教學創設真實的環境和場景,避免出現嚴重的護理糾紛。采用模擬病房的形式,通過逼真地操作能增加學生操作有效性。此外模擬病房的實踐形式涉及內容多,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感官效果。立體化的教學形式是模擬教學的重要特征,要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進行實踐操作。同時模擬病房教學形式屬于網絡教學的一種,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轉變了原有教學理念,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擴展教育范圍,有助于重建已有的課堂結構,以學生為中心,起到明顯的引導作用。但是模擬教學也存在很多潛在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需要及時地給予解答,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多元化護理模式和模擬病房相結合的護理形式的落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能促進學生知識和情感的升華,進而不斷地推動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5]。

在該次研究中,甲組學生取得優良成績的人數35名,優良率為70%,乙組學生取得優良的人數45名,優良率為90%,乙組的優良率明顯高于甲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多元化教學和模擬病房在護理實訓教學階段有重要的作用,能滿足學生日常學習需求,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葛煒,李偉東,吳珊珊.信息化SimBaby模擬病房在高職兒科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1(12):537-538.

[2] 蔡健.在高職兒科護理實訓教學中信息化SimBaby模擬病房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5(1):207-208.

[3] 鐘敏.多元化教學在外科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2(12):140-142.

[4] 閉靜.多元化“學導式”教學法在《護理專業技術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4(1):167-168.

[5] 朱亞麗,任亞麗,袁俐.模擬病房情景下護理藥物學“項目式”實訓教學的實踐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4,30(14):

4137-4138.

[6] 洪霞.OSCE模式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12):143-146.

篇10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我校2006級10個班高職護理專業學生500人,研究對象均為女生,年齡18~20歲,均為全國中考統招生。

1.2確立項目

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將產前檢查實訓項目分解為4個任務,任務涵蓋產前檢查的常規護理操作。

1.3項目評估

1.3.1護生層次評估

2006級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該年級護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醫學基礎及護理基礎知識,初步具備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系統掌握了護理職業基本技能,能較好地把握護理操作整體實施過程,具備護理職業道德,有較強的求知欲,實踐能力強;能在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體系,適合開展項目教學。

1.3.2教學資源評估

我校教學資源豐富,校內婦產科護理實訓基地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模擬產檢室為護生提供了高仿真的學習環境,內有四步觸診模型、骨盆外測量器、多普勒胎心聽診儀(臺式、袖珍式)等儀器,供護生學習和反復練習。我校與多家醫院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方便護生臨床見習,促使護生通過臨床實踐加深理解理論知識。校外臨床見習產前檢查與校內高仿真學習環境,真正實現了教學和臨床的“無縫連接”。校內擁有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中配以幻燈片產前檢查VCD碟片等資源,可吸引護生注意力,加深記憶,活躍課堂氣氛。

1.3.3本課例功能定位評估

在開展本次課程前,護生已學習了胎勢、胎先露、胎方位概念,正常胎方位種類,足月胎頭的結構和徑線等基礎知識,明確了產前檢查實訓操作的前期準備工作。在本次課程的基礎上,護生將繼續學習妊娠圖的繪制等知識和技能,從整體上把握產前檢查工作流程。本次課程的內容分析:產前檢查實訓操作,旨在向護生闡明產前檢查的具體操作流程,使其掌握產前檢查操作的具體內容。本次課程中的4項任務互相聯系,是產前檢查中關鍵的一環。

1.4項目目標

1.4.1總體學習目標

高職護理專業婦產科護理學旨在培養滿足婦產科實際工作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通過婦產科護理基本理論及操作技能培訓,注重提高護生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水平,進而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1.4.2具體學習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任務順序,通過教師組織和引導、護生分組學習、組內護生自評、組間互評、教師點評等方法,幫助護生完成以下學習目標:(1)認知目標。掌握四步觸診的目的和方法;正常胎心音的次數,胎心聽診的位置;骨盆外測量的正常值和方法。(2)能力目標。在項目實踐操作中通過學案、網絡、參考書等多種渠道查找相關資源,培養其查閱文獻獲得知識的能力;通過臨床見習培養護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臨床思維能力,為今后臨床工作奠定基礎;通過分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知識的能力及與人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3)情感目標。通過實際操作端正護生學習態度,具備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通過護生自評、組間互評、教師點評等方法培養護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1.5布置任務

根據目的性、涵蓋性、問題性、協作性、開放性五大原則制訂項目實施計劃,準備相關教學資源,為實施項目教學奠定基礎。筆者根據項目目標布置4項任務:(1)四步觸診(在孕婦模型上進行);(2)胎心聽診,掌握正常胎心音的次數,在模型上找到胎心聽診位置,鑒別正常胎心音與孕婦腹部雜音;(3)骨盆外測量,掌握骨盆外測量的正常值;(4)為孕婦進行產前檢查,進行骨盆外測量并判斷是否正常,在孕婦腹部進行四步觸診,根據四步觸診結果判斷胎心聽診位置,正確聽胎心。

1.6制訂項目實施方案

教師給出項目和任務,具體實施計劃由護生制訂,經教師修改且雙方認可后執行。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6.1課前預習

教師編寫學案,指導護生閱讀學案,使其通過網絡、圖書館等多種渠道查找相關資源,培養其查閱文獻獲得知識的能力;組織護生在產前門診見習,引導其進行臨床觀察,對產前檢查形成總體印象。

1.6.2復習回顧引入新課項目介紹

教師通過設置問題(設疑激趣法)引導護生回憶相關知識;激發護生探索新知的興趣,進而展示學習目標,介紹項目并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1.6.3護生分組制訂計劃

首先對護生進行分組,為教學開展奠定基礎。2006級高職護理專業每班50人,隨機分組,每5人1組,每組推選1名護生任項目組長。每組配備1位教師指導護生制訂計劃。各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可由教師統一示范,集體解決;而個別問題可由教師組織組內或組間討論,從而培養護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1.6.4執行計劃、調整計劃

項目組長按計劃組織護生進行技能操作演示,組內其他護生觀察并記錄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正、補充及總結,確保操作正確。在此過程中,教師用任務驅動法、探究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法指導護生實施計劃,指出其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并及時調整計劃。

1.6.5成果展示

各組選出1名護生演示操作后,教師引導護生總結學習心得,組織護生進行互評,最后教師總結護生優點和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幫助護生掌握項目教學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項。在這一階段,護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使掌握的知識熟練應用于實踐。

1.7教學評價

通過提問、觀察、任務展示等方法,對本節課內容進行多角度和全方位評價。

1.7.1自我評價

讓護生采用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方式,記錄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的方法、獲得的經驗等并進行總結歸納。

1.7.2小組評價

小組成員對他人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優點、不足等作詳細評價,使護生從互評中發現自身不足,進行反思。

1.7.3教師評價

教師分析護生學習狀況、特點,將實踐操作技能、觀察實驗技能、語言表達技能、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作為評價重點。讓評價真正發揮督促和改進作用。

2討論

項目教學法大大提高了護生婦產科護理實訓操作技能,2005級護生實訓考試90分以上的占80.0%,60~90分的護生占12.0%,60分以下的護生占8.0%;而2006級實訓考試成績達90分以上的護生占90.0%,60~90分的護生占10.0%,無不及格護生。筆者對2006級護生進行了項目教學法教學效果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見表1)。在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地位和角色不斷轉變。當護生學習新技能時,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當護生運用已學技能時,教師是引導者;當護生自主活動時,教師是秩序維護者;當護生進行小組活動時,教師又需要充當協調員[2]。而護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課堂主體,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不斷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實施項目教學法,護生將有更多的操作機會,易有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