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報告范文

時間:2024-04-08 18:06: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報告

篇1

從微觀層面分析,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中衡量經營者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對企業自身環境的規劃與管理。在企業內部,一方面,企業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會對員工的健康狀況造成直接影響,

企業必須為此支付一筆數額可觀的保健費用;另一方面,不良的工作環境還會造成員工勞動情緒不佳,降低工作效率。以上兩點均會引起企業生產成本的提高。在企業外部,一方面,企業必須達到政府

對廢水、廢氣等污染物的強制性治理要求,為此,企業必須耗費大量資金建立污水、廢氣處理系統或委托污水、廢氣處理單位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有可能遭到周邊居民的起

訴,一旦敗訴,企業就必須付出巨額的賠償費用。由此可知,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每一個現代企業為降低成本,減少經營風險,都應當對環境問題加以重視,而企業內部環境審計制度作為一種

審計監督體制,可以為企業的環境管理狀況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監督。環境財務審計、環境績效審計與環境合規性審計是企業內部環境審計的三大分支。其中,環境財務審計是企業內部環境審計的主

要領域。對于企業內部環境審計而言,審計模式的選擇意義重大,審計模式為企業環境財務審計工作的組織和部署勾畫了整體框架,為環境財務審計工作確定了總體思維與基本構想,還決定了環境財務

審計工作的審計基本方式和工作方向,是決定內部環境財務審計職能發揮效果的基本保障。

二、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的現行模式及缺陷

目前,理論界關于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運作模式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采用財務導向的審計模式,這種模式以財務報告所反映的與企業環境治理信息相關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為審計起點

,主要采取“逆查”的方式,追蹤到導致這種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的經濟活動過程,最終實現對環境保護的績效性與合規性的考核與評價。二是采用問題導向的審計模式,這種模式以企業在

環境治理方面與環境保護方面所暴露的突出問題為出發點,分析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流程,發現薄弱環節,找出造成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方法。三是采用項目導向的審計模式,這種模式以企

業中涉及環境治理問題與環境保護問題的項目為審計起點,檢查分析這些項目的實施過程與結果,對項目是否按照既定的流程實施、是否達到預期的結果作出判斷,一旦找到實施過程存在的偏差,就尋

找產生偏差的因素,進而實現對這些項目的改進。上述三種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運作模式雖然都實現了對審計起點的確定,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均未對各自模式的構成要素進行詳細分析,不利

于審計體系的構建。Where、WhenandHow(從何處做、何時去做、如何做)應是運作模式必須解決的問題,但目前的三種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運作模式僅僅解決了以什么為出發點的問題,均未提及何時

去做、如何做的問題,顯然是不夠全面的。其次,均未對不同的審計領域加以區分。鑒于不同的審計領域應實施不同的審計模式,這種不對審計領域加以區分的做法是不利于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發展

的。再次,均未對所包含的審計要素加以明確界定。起點、目標、依據、內容、方法與結果是一個完整的審計模式必須包含的基本要素,若不對各要素的內涵加以明確說明,將無法保證各審計模式的順

利運行。最后,實踐應用性較差。審計運作模式不應僅停留在理論研究上,真正運用到審計實踐中才是構建審計運作模式的最終目標,但由于上述三種導向型的模式未對審計要素進行明確界定,也未形

成一個完整的審計體系,因而對環境審計實踐的指導意義并不強。

三、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的新體系構建

鑒于財務導向的審計模式、問題導向的審計模式與項目導向的審計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筆者認為,我國可以構建目標導向的企業環境財務審計模式。以審計目標作為整個企業環境財務審計體系的

核心,通過對審計內容、審計依據的深入分析,制定具體的審計方案,最終通過出具審計報告完成審計工作、實現審計目標。

(一)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是目標導向的審計模式的核心,它對審計對象、審計內容、審計依據、審計方法乃至審計報告都會產生影響。從本質上講,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的目標依然是監督受托責任的執行。具體而言

,該審計目標是通過檢查與環境保護、環境治理相關的資產、負債及其環境會計事項處理的公允性,對企業管理者受托環境財務責任的履行狀況進行認定,為企業內部建立嚴密完整的內部環境保護控制

體系提供保證,確保環境資源安全完整與會計信息的準確可靠。而企業管理者受托環境財務責任可以劃分為以下三類:環境行為責任的控制性、環境行為責任的保全性以及環境財務報告責任。其中,環

境行為責任的控制性,是指企業的管理者在對環境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建立嚴密的控制系統對環境資源管理進行控制;環境行為責任的保全性,是指企業的管理者應當為受托環境資源的完整性

提供保證,防止舞弊的發生;環境財務報告責任,是指管理者應對企業環境財務報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相關環境資產、負債及其環境會計事項處理的公允性負責。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目標,就是通過

對管理者上述三種責任的履行狀況進行審查,評價和揭示企業管理者環境保全、環保控制與環境財務報告責任的履行狀況。

(二)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對象

目標導向的企業環境財務審計模式下,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的對象為受托環境財務經濟責任及其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能夠對企業管理者的受托環境財務經濟責任加以說明的會計信息及其他相關資

料、能夠反映企業的環境財務收支信息及對與環境保護、環境治理相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反映的賬務記錄。

(三)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內容

目標導向的企業環境財務審計模式下的審計內容,主要包括環境保護資金財務審計、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審計與環境保護內部控制的審核。其中,環境保護資金財務審計,主要涉及環境保護資金的籌集與

使用狀況。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審計,重點是導致在財務報表中隱藏重大錯報風險的環境事項,此外,還應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是否符合相關規定、是否恰當確認和如實反映了由于環境隱患帶來的或有

環境負債與其他應計環境負債,以及對環境管理費用的合理性進行評估估計。環境保護內部控制的審核,是對作為企業內部控制重要組成部分的環境保護內部控制進行評價與審核。根據內部控制理論,

環境保護內部控制是由一系列控制程序、制度與政策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系統,企業管理者的環保理念與對環保目標的追求在這個系統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通過對該控制系統的審計監督,可以實現對環

保制度設計及其執行有效性的考核與評價,在此基礎上找到改進提升的方法,最終完成對企業環境保護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四)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依據

作為衡量與判斷環境財務審計對象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得出審計結論、出具審計報告衡量標準的環境財務審計依據,其內容囊括了環境法律法規、環境標準以及環境相關事項的財務與會計

核算準則。

1.環境法律法規。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加重,我國對環境保護問題加大了重視,截止到目前,已相繼出臺了14部自然資源管理法律、8部環境保護法律以及34項環境保護法規。除此之外,還制定了上百項全國性環境

保護規章與上千件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環境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建立與完善。由于法律、法規具有強制力,這一體系的建立為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權威性的依據。

2.國家出臺的環境標準。

法律法規雖然具有強制性與權威性,但卻只能對已經發生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處理,而不能為企業的環境治理與審計人員的環境審計的具體執行提供方方面面可供參照的標準。為此,我國環境保護部先

后出臺了近300項環境標準,這些標準可歸為三類:環境保護基礎標準和方法、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質量標準。以上標準為審計人員實施環境財務審計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3.與環境事項相關的會計核算標準。

根據日本等較早實施環境財務審計國家的經驗來看,會計核算標準不僅為企業內部的環境會計核算提供了指導,也為環境財務審計提供了最為直接的審計依據。令人遺憾的是,截止到目前,我國尚未建

立一套統一的環境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與披露標準,各個企業做出的環境報告格式均不統一,隨意性較強。因此,財政部應聯合審計署、環境保護部、證監會等相關部門共同制定一部高質量的、實用

性強的環境會計核算標準。

(五)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方法

作為環境審計之一的環境財務審計,在審計執行過程中應同時使用傳統的審計方法與專門的審計方法。其中,經常采用的傳統審計方法主要有:查閱法,即查閱企業與環境財務信息相關的原始資料,以

獲得相關審計證據。抽查法,這種方法較多適用于審計人員面臨較多與環境財務有關的經濟項目時,為提高工作效率,應在對這些項目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合適的抽樣比例,以對整個項目

總體進行抽查。在抽查過程中,應對環境管理失控、環境制度不健全的環節加以特別重視。實地測量法,為對審計環境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提供保證,審計人員在對企業與環境財務信息相關的原

始資料進行查閱之后,還應實施進一步的實地測量。重新計算法,為確定被審計單位的環境財務收支計算的過程與結果是否存在故意采用不適用的計算方法以歪曲計算結果的行為,或者無意間造成計算

錯誤的現象,審計人員應對有重大錯報風險的環境財務收支進行重新計算。除了上述方法,適用于環境財務審計的傳統審計方法還有實地盤查法、觀察法等。環境財務審計是一種新型的審計領域,它有

很多與傳統審計不同的專門審計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為環境成本效益分析法。環境成本效益分析從環境資源消耗量與環境資源浪費量兩個角度進行考察。其中,環境資源消耗量是指企業為實現經

濟財富的增加所消耗的環境數量,并對所消耗的環境數量進行貨幣估值。企業所消耗的環境數量主要涉及土地資源的減少、空氣質量的破壞、水資源的消耗、林木資源的喪失等。由于資源消耗量是指資

源消耗量的大小,資源浪費量是指資源利用率的高低,兩者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還應對環境資源的消耗量進行考察。造成環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資源浪

費,這里的資源浪費有兩層含義,一是資源的非有效消耗,即雖然消耗了資源,但該部分資源未能造福人類,也未能對社會經濟產生效用;二是資源的非補償性消耗,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必然帶來環

境的破壞,但如果消耗的環境資源被高效地利用了,那么人類所獲得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足以對環境資源的消耗進行修復,以還原環境功能,但如果環境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將只能形成一筆無法還

原的環境“壞賬”,阻礙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六)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報告

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報告是環境財務審計的最后環節,相較于傳統財務審計報告,企業環境財務審計報告應對以下內容加以特別說明:一是企業環境保護與環境治理資金來源的保障程度,包括資金來

源、資金數量、資金到位時間以及資金利用進程;二是企業與環境保護事項相關的資產、負債及費用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三是由環境隱患所引起的或有負債的評估;四是在企業會計報告中對有關環境財

務信息披露的情況等。

四、結語

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到了轉軌時期,迫切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應再僅僅強調傳統的“快”,還應努力做到“好”,因此,必須對企業的環境問題加以特別重視。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

對企業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與環境治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構建了一個基于目標導向的審計運作新模式,以審計目標作為該模式的核心,同時,筆者還對該模式中的審計對象、審計

篇2

1.企業財務審計的定義

企業財務審計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的相關條令規定,對企業的資產情況、負債率、損益情況等財務狀況進行真實、有效的審核監督,并依法做出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的財務管理行為。

2.企業財務審計的意義

企業財務審計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財務的監督與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財務審計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穩定的財政狀況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企業通過有效的財務審計,可以有效保護企業財產,提高企業經濟效率,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

(2)有效加強企業管理:市場經濟在為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風險,科學的企業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完善的企業財務審計制度,可以不斷加強企業管理機制,有效監督資金運作情況,確保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3)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通過科學的企業財務審計,可以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平穩發展,有效規避財務風險,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企業財務審計存在的問題

1.企業財務審計的獨立性受限

企業財務審計作為一項重要的監督與管理工作,應最大限度保證其獨立性,但當前我國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往受到不同職能部門的限制,失去了應有的獨立性。企業財務審計的獨立性受限直接影響到審計工作的嚴密性,許多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監督作用;企業財務狀況的不透明也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規劃,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出現問題。

2.企業財務審計的執行力不夠

企業財務審計的執行力不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審計工作的形式化,缺乏對企業財務問題的事前預警與預測;審計部門獨立性受限,直接表現在執行力不夠,財務審計工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對企業的財務問題沒有實際管理職權。另一方面,企業財務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不足,審計人員大多是財務管理出身,從而導致審計工作的執行力出現問題,審計報告也存在諸多缺陷。

3.企業財務審計的內容不全面

當前我國的企業財務審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會計審計與財務審計,與國外企業成熟的財務審計相比,審計內容存在片面性,難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管理與監督。另外,財務審計工作中缺乏對財務管理的監督與審核,財務管理與財務審計作為兩個不同的財務部門,某些企業卻將兩者混為一談,極大得影響到財務管理與審計工作的效率。

三、優化企業財務審計的對策

1.設立獨立的企業財務審計部門

通過獨立的企業財務審計部門,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制定嚴格的財務審計規范制度,審計工作應獨立于財務管理工作,避免企業內部管理者對審計人員的干預,保證審計工作的權威性,使其有效地行使管理和監督企業財務工作的職能,確保企業財務狀況的健康與穩定。

2.在企業財務審計中引入信息技術

財務審計工作是一項繁雜的工作,如何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通過在企業財務審計工作中引入新信息技術,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實時的監督網絡,有效減少企業內部腐敗問題的出現;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擁有強大的信息傳輸、處理、保存與加密能力,在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財務信息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數據的流失。

3.提高企業財務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財務審計人員作為審計工作的基礎,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最終的審計結果。因此,在優化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的同時,必須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人員選拔門檻,對在職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與培訓;另外,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嚴格的獎懲機制,從而保證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

篇3

摘 要 隨著我國WTO的加入和改革開放的需要,企業的內部審計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其在企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出來。文章論述了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和重點。

關鍵詞 企業 內部審計 重點

一、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重要性分析

(一)內部審計工作——降低企業各項經濟損失

內部審計工作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經濟活動資產的真實性進行審核、監督和評價性活動。其有效實施是企業經濟活動保障的基礎,對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通過事前決策審計,對企業資金的投放、投資效益、使用率、投資風險等進行審計,保障企業的經濟利益。并且通過內部審計人員在企業經濟合同審計過程中的工作,將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糾紛因素排除,減少糾紛發生幾率,降低企業不必要損失的出現。

(二)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維護企業利益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對于維護企業利益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對企業會計資料、財務管理資料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的檢查,以及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審查,保障企業經濟活動符合國家政策法令,符合財務管理制度。同時,通過對財務信息的分析還可以及時發現企業內部營私舞弊、貪污盜竊、職務侵占等情況,充分的保障了企業的利益。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通過財務監督、財務信息分析、財務管理審查等方式,對企業資金使用去向、資金使用合理性等進行審核檢查,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

(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促進企業管理體系完善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還能夠促進企業管理體系的完善。在內部審計過程中,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反映到企業領導層。通過對管理體系的分析,找出企業管理體系存在的不足,完善企業管理體系,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在內部審計過程中,由于審計工作與獎懲制度掛鉤.被審計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會時刻檢查部門工作以及完善本部門工作流程,并對企業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部門、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的發現,促進了企業管理體系的完善。

(四)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職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現代企業管理要求企業必須具有現代審計體系,通過內部審計工作以及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促進企業對市場經濟的適應,并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監督企業經濟活動、評價企業經濟活動等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及時、準確的向企業管理者提供企業經濟活動報告以及內部查錯防弊信息,同時還能夠通過內部審計體系對企業管理體系進行內部控制的評測,找出企業管理與控制的缺陷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意見與改正措施。而且,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能夠通過對企業管理問題的提出和改進,促進企業管理體系的完善,促進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對發展戰略的調整。

(五)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施企業主動性管理體系的關鍵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是企業建立主動性管理體系的關鍵。由于內部審計是獨立、客觀的保障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組織增加價值和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檢查企業存在問題。所以,內部審計工作能夠促進企業管理體系的主動性。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能夠從企業管理方面積極主動的發現管理問題,發現企業管理體系漏洞,并通過企業管理體系與責任人的責任制促進責任人對管理體系完善的建議提出,由此構建企業主動性的管理體系。

二、企業內部審計的重點

(一)在審計內容上,強調以經營審計為重點

傳統內部審計的重點在財務審計上,并不能直接協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在市場竟爭日趨激烈的經營環境下,逐漸失去了往日的作用。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管理當局的新要求,逐步將工作內容從以前的財務審計轉向富有建設性的經營審計,是內部審計今后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審計策略上,側重指導和溝通。現代內部審計廣泛采用引導式審計,主要表現為:(1)在審計過程中,與被審計單位或部門討論審計目標、內容、計劃以及采取某些審計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2)及時與當事人討論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共同分析改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措施,以便及時地解決和改正存在的問題,避免發生更大的損失;(3)提出審計報告時,采用建設性的語調,重點放在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響、改進的可能性和改進措施上,被審計部門已經采取的改進行動也包括在審計報告中,以反映他們對審計工作的積極態度。

(二)在審計手段上,注重網絡技術的運用

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與發展,給審計的發展帶來了契機與挑戰。審計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使得空間已不再是執行審計的制約因素,通過評價控制會計信息系統,審查調閱會計信息,可以開展多元化的、實時的審計程序,實施審計監督服務。但在會計信息審計中,諸如篡改數據、信息丟失、黑客人侵、計算機病毒等安全性是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所以要對企業現存的安全控制措施進行測試,如是否有有效的口令控制,數據是否加密,職能權限的管理是否恰當,是否有持續的供電設備和有關備份設備,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范與控制措施是否得當等。在以互連網連接起來的全球化經濟中,審計創新進人全方位的開拓。在審計成果的運用上,多方位擴大審計影響。審計成果運用如何,直接關系到內部審計在管理監督體系中的存在價值和作用,內審部門應將審計結果的傳遞作為向管理當局提供服務的一種良好機會。審計項目完成后,要注重對審計發現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編送審計報告時,要重視建議的可行性、內容的重要性及報送的及時性,并搜集上次審計成果的落實情況,以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水平。及時發現具有普遍性、傾向性的發展事態,以便對審計查實的問題及時處理,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依據。還應借助系統內部媒體,披露審計報告信息,以爭取各級管理者的重視和支持,擴大審計成果影響效應。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內部審計;供電公司;風險;防控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22-0073-01

經濟新常態的下的供電公司不斷面臨著調結構、轉方式的艱巨挑戰,加上公司面臨的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對公司內部的財務審計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供電公司內部審計系統中存在的弊端,并采取相應的風險防控措施,可提升公司的審計風險防控水平,同時促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一、內部審計風險概述

內部審計風險指的是由于公司審計人員工作時的疏忽或者是私下減少工作程序而造成的公司財務出現問題,公司本身的管理制度和財務規劃漏洞等也是造成不合格審計報告的原因之一。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的審計報告未能反映出公司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致使相關決策者依此做出錯誤的判斷帶來的經濟損失,相關內部審計人員需承擔責任。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具有以下特點――客觀性、持久性、可控性、特殊性、隱蔽性。

客觀性指的是公司內部客觀存在的審計風險問題,由于企業本身的地位、規章制度、經營管理、部門架構設置等都決定了內部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同于社會審計機構可以自主選擇審計的項目,內部審計則必須按照所在公司的制度進行審計,且審計對象不論內控、經營管理或者會計工作薄弱就拒絕審計。隱蔽性指的是由于審計報告出現差錯造成的問題不會立刻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可控性指的是公司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可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緩解審計報告出現帶來的問題,適當控制風險。

二、供電公司內部審計的風險

1、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很多供電公司普遍存在經營管理隨意化,內部控制力度不足,因此容易造成公司內部審計報告出現錯誤或者差錯的風險。例如有的供電公司在進行營銷財務劃歸時期,內部的財務內控管理就會變的松散。造成后期審計人員審計電費經費管理時,發現資金被挪用,并且存在賬外電費賬戶的現象。

2、績效指標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供電公司在內部都會模擬電力市場運營機制,從而為公司的內部單位設置相應的指標,并進行考核,用功效來決定考核結果。供電公司一般的任務指標有:成本、售電量、利潤率、線損率等。然而很多供電公司的下管單位為了能夠達到績效考核要求,不經合理計算,直接向下分派指標任務,更有甚者直接修改相關的財務數據(調節電量、提前抄表、擠占成本、突擊花錢)等,最后造成財務數據混亂,增加會計工作難度。供電公司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還需對這些數據進行核算,導致工作量大大加大,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加。

3、公司內部審計方式不當

目前,我國還有很多供電公司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審計方式,就是指只審計公司賬單、財務管理以及記賬憑證等的規范性,審計職能具有局限性。在審計過程中很少采用風險導向審計的方式,往往采用的是判斷抽樣審計而沒有應用統計抽樣技術,造成很多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隨意性和主觀性現象較嚴重。不適宜的審計方法會造成審計結果的偏差和錯誤,最后引起內部審計風險。比如供電公司在進行抄表審計工作時,只是隨機抽查了少量用電客戶的資料,并沒有對資料的真實性和來源進行仔細審查,最后造成審計結果誤判。

4、公司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較低

風險導向審計是現在內部審計方法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是該審計方法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在具備良好的審計和財務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同時,還要對公司以及本行業的管理和業務工作流程。所以目前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風險導向審計人才比較稀缺。此外供電公司對審計人員的培訓主要偏向傳統的審計方式,難以滿足風險導向審計的嚴格要求。

三、審計風險的防控策略

1、轉換工作理念

將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從財務審計向風險導向審計轉移,供電公司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是:運用全新的戰略管理理念,深入分析公司的內外部環境。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出詳細的審計計劃,并且和公司當年的經營計劃和戰略規劃相一致,客觀評估公司實際運轉情況、財務管理、風險管控和財務績效考核結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

2、采用先進的審計方法

隨著公司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的內部審計技術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今審計工作的需求。因此運用先進的風險導向審計的技術方法已是大勢所趨。因此供電公司審計工作人員應在學習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的同時,還需要信息化的審計方式,比如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挖掘,充分分析數據而獲取數據背后的蘊含的信息,從而有效地控制審計風險。此外在風險導向審計工作實際實施過程中,需要熟悉公司的內控環境,從而在此基礎上做出評估,估算出風險等級制度,再采用統計抽樣審計方法,來降低公司內部審計的風險。客觀評估供電公司的風險預控能力、自身存在的固有風險等因素,界定實質性的測試重點,來保證及時發現公司內部的審計風險,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

3、完善公司審計工作環境

健全公司內部的審計制度,改進工作環境,完善審計質控。例如積極構建項目質量管控以及整體質量管控的審計控制系統,再根據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組織、架構設置以及其他風險因素,建立并嚴格執行高效的炔可蠹浦士鼗制。嚴格執行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一級、二級審計復核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主觀因素造成的審計錯誤。

四、結語

總而言之,要提升供電公司內部審計風險的預防和控制能力,就需要深入分析公司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轉換工作理念,與時俱進,制定出相應的防控策略,促進供電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倪紹輝.論供電公司內部審計風險的防控策略[J].中國內部審計,2016,(10):33-35.

[2] 魏寧.芻議電力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原因及其策略[J].新經濟,2016,(9):92.

[3] 林麗娟.供電企業內部審計風險討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3):30.

篇5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的數量隨之不斷增加,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企業財務審計作為企業健康發展的保障,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當前我國企業管理制度還不成熟,財務審計的執行中仍然有許多問題。基于此,本文對企業財務審計進行探討,并提出提高審計水平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企業;財務審計;建議

財務審計工作對企業的發展壯大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是我國經濟的微觀主體,做好財務審計工作既是企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企業財務審計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財務狀況進行監督,以保證企業經營的合法性、正規性和盈利性,最終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企業財務審計概況

企業財務審計,是指企業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對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盈利狀況、損益狀況以及經營合法性等進行監督和審核,獨立、公正地做出審計報告,以防范企業可能出現的財務漏洞。做好財務審計工作既有利于企業實行內部控制,又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企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審計工作。企業在壯大的同時,自身的價值也在不斷增加,財務工作更加復雜。企業要想保證財務工作的安全穩定,就必須做好審計工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各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很可能因為違法行為受到法律制裁,而審計工作則是企業合法運行的守護者。做好財務審計是我國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企業財務審計的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獨立性企業審計工作經常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尤其是中小企業,由于缺乏專門的審計部門或審計團隊很難做好審計工作。獨立性的缺乏直接影響到監管力度和審計效果,如果受到他人的限制,審計工作很難完整地進行,審計工作的嚴密性也會受到沖擊。由于我國企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審計獨立性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審計工作成為了擺設就沒有任何實際作用。一些企業的權力集中于高層領導,腐敗現象很明顯,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就很尷尬,導致審計工作缺乏真實性。

(二)審計范圍狹窄我國企業財務審計主要集中于會計審計和財務審計兩大方面,從整體來看缺乏對財務管理程序的審計。財務管理和財務審計應當是相互獨立的部門,但在我國企業大多將二者整合到一起成為財務部,導致審計人員無法對財務管理程序進行審計。同時,財務部的設置導致同一職工將從事多項不同專業性的工作,不利于審計效率的提高。

(三)審計能力欠缺隨著我國企業的發展,雖然獨立的審計部門開始出現,但審計執行力仍有待提高,目前的審計工作并沒有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許多企業雖然制定出了詳細合理的審計方案,但缺乏相應的實施人員。一些企業對審計工作的重視度不高,對審計方案置之不理,這些都表明我國企業缺乏一批執行力強、有審計專業知識的審計工作人員。

三、提高企業財務審計水平的建議

(一)獨立設置審計部門設置獨立的審計部門能有效提高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保障企業財務管理的力度,使審計工作免受其他方面的干預。財務審計工作應當及時向董事會匯報,且匯報過程不能讓董事會以外的人員參與,使審計報告對外保密。董事會以外的中高層領導不能直接獲取審計報告的書面內容,以免對審計人員帶來阻力。通過設置獨立的審計部門以加強審計獨立性,是解決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性措施。

(二)拓寬審計工作的范圍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審計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審計工作單純局限于財務方面雖然能彌補財務漏洞,但不能彌補管理漏洞。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就必須拓寬審計工作的范圍,小到企業財務資金的預算,大到企業的發展方案設計等,都應當進行嚴格審核,減少企業各方面的失誤,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結合信息技術提高審計能力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時代的變革。企業財務審計工作也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將信息技術融入當前的審計工作中,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使財務審計過程更加順利。企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建立一個共享性的網絡平臺,審計人員通過信息錄入的方式將財務審計報告及時上傳,讓董事會隨時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監督。審計內容的上傳和閱覽應當設置權限,并進行加密處理,以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和機密性。

(四)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審計工作最終要由自然人來進行,而任何人在工作中都會具有主觀性。因此,要想提高財務審計水平,就必須提高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審計知識的學習提高審計能力,通過思想教育保持審計人員的公正性,通過定期考核讓審計人員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工作能力,確保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的高效運行。

四、結束語

總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加強企業競爭的同時也對企業財務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應當通過提高審計獨立性、拓寬審計內容、加強審計技術和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等方式提高企業財務審計工作水平,確保企業合法運行,減少內部問題的發生,由此更好的推動企業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婷婷.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的現行模式與新模式構建[J].中國內部審計,2014,(2):647-649

[2]鄭莉.企業財務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研究[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科技財經,2012,(11):213-214

篇6

    從現代企業制度的構成來看,會計內部控制不僅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同時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是控制企業風險,有些單位監督評審主要依靠內部審計部門來實現,而內部審計部門隸屬于財務部門,企業與財務部門同屬一人領導,內部審計在形式上就缺乏應有的獨立性,使得企業內部控制不能全方位防范和控制企業經營風險。控制范圍涉及時間和空間,內部控制延伸的空間存在較大的隨意性,而受時間、人力和控制成本所限,開展全面內部詳查顯然是不可能的,內部控制只能采取重點抽查,這樣無疑影響到對權力制約和監督的廣度與深度。為了獲得利潤,一些部門掌權者操縱和調節單位收入、成本的時間和金額,出具失真的會計信息。另外,有些部門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重經營,輕管理,對外部環境和經濟業務等變化缺乏預見性,導致其管理滯后,內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學性和連貫性,難以發揮應有的功效。為此,必須加強對經營者的管理,建立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部門財務審計松懈的成因

    1.知識經濟對財務審計假設的沖擊。部門財務審計假設需要以會計假設作為重要參照依據,然而,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理論中的四大假設正面臨著嚴重沖擊。第一,會計主體假設面臨的沖擊。當前,以信息網絡為依托的虛擬企業大量興起,不僅突破了地域空間對企業經濟交往的限制,而且也使得企業的外延界定更為困難,導致會計主體假定不清晰。第二,持續經營假設面臨的沖擊,會計主體在知識經濟環境下,處于競爭日趨激烈、風險日益加大的境地,使得企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隨時可能出現中止、清算、破產的狀況。第三,會計分期假設面臨的沖擊。會計分期假設難以滿足現階段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隨時、及時使用的需求,無法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為決策及時提供依據的重要作用。第四,會計貨幣計量假設面臨的沖擊。因貨幣種類不同而發展的物價變動會計和外幣業務會計,對會計貨幣計量假設帶來了威脅,同時預測非貨幣性信息對于衡量企業發展潛力越來越顯其重要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貨幣計量假設。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知識經濟對會計假設造成了嚴重沖擊,同時也間接地影響了財務審計假設的建立。

    2.財務審計內容滯后于財務會計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無形資產比例不斷提高,如商譽、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等均成為了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對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由于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以及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與發展,致使知識經濟不僅增加了審計工作內容,而且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當前財務審計明顯滯后于財務會計的發展,沒有針對財務會計的變化及時作出審計內容的調整和拓展,從而導致財務審計工作不完善,出現審計松懈。

    3.計算機的運用模糊了財務審計線索。財務審計線索是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審計人員通過跟蹤審計線索,遵循審計程序,審核相關經濟業務,收集審計證據。知識經濟時代轉變了傳統的手工會計核算方式,會計人員只需將財務原始數據及其相關信息輸入財務軟件,便可以利用計算機完成從記賬憑證生成到財務報表輸出的全過程,其中產生的全部數據均可以由計算機進行自動處理。這種方式模糊了財務審計線索,不僅增加了審計調查取證的難度,而且也容易造成部門財務審計的松懈。

    4.財務審計制度的局限。在信息化條件下,財務審計的方式方法和審計內容均發生了變化,致使整個審計工作流程也必須重新調整。然而,當前審計制度沒有針對這些新情況、新變化及時進行完善和修訂,從而導致部分審計工作出現無章可循的狀況,沒有給予審計工作充足的制度保障和約束,造成了財務審計松懈。審計制度作為整個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受其職能所限,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對權力的審計監督中遇到的問題形形,目前仍無完善的法律條文來評判,對行使權力應負的經濟責任也無法作出規范的審計評價。

    二、治理部門財務審計松懈的對策

    1.轉變部門財務審計觀念。知識經濟時代,部門財務審計應當轉變傳統的審計觀念,以應對財務會計的發展,滿足財務審計信息使用者的新需求。第一,樹立部門財務審計服務觀念。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內部管理日趨規范,內部審計工作也在不斷完善。為此,部門財務審計工作不能僅局限在核查賬目這一范圍內,而是要立足于企業內部管理的實際需要,積極為企業管理和效益服務,并將監督與評價工作的開展建立在服務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財務審計人員不斷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更新觀念并拓寬審計領域,以此來幫助企業實現價值的再增值。第二,增強部門財務審計的導向作用。部門財務審計工作還應開展多項管理審計,如成本控制審計、投資項目效益審計、全面預算管理審計等等,借助對部門財務管理的分析和評價,為部門提出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建議,這有助于部門財務審計向服務型、增值型和導向型審計的跨越。第三,發揮部門財務審計信息預測功能。隨著財務審計信息使用者日趨多元化,如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員工、工商稅務部門、金融證券機構、銀行等,他們對信息的需求復雜多變,既要求審計報告信息具備公允性和真實性,又要求審計信息具備評價性,滿足公眾對信息的需要。

    2.轉移部門財務審計重點。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網絡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適應會計信息化和網絡實體化,有必要轉移部門財務審計重點,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部門財務審計應當從原本的僅重視財務審計向財務審計與管理審計并重方向轉變。大部分審計團體本身都擁有審計、會計、稅務等方面的專家,他們對客戶的內控制度和財務管理系統也都比較了解。為此,審計工作除了應當做好對財務報表的審計之外,還應滲透到相關的管理活動中去,這將會成為未來時期部門財務審計工作的主要發展趨勢。第二,應將審計工作的重點從有形資產審計向無形資產審計轉變。目前,人力資源、信息和知識已經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同時總資產中無形資產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其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這使得信息使用者對這部分資產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其已經成為會計核算的重點,財務審計工作也必須將此作為重點,確保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篇7

一、內部審計理念的更新化管理

內部審計的范圍、職能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從最初的查錯防弊(財務收支審計),到現在的內部控制審計以及企業風險審計,在實踐中已經得到了驗證,我國中小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首先應該重視這些審計理念,并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去,才能真正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從而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管理化。(1)內部審計的定位問題: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也是評價內部控制的手段。要知道,內部控制系統是實現企業價值的重要保障,而內部審計又是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得以實現的重要橋梁。只有基于內部控制基礎上的內部審計才能更好地為企業價值增值服務。(2)內部審計的審計范圍:從財務審計轉向管理審計。早在1993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就明確指出:“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協助組織的管理成員有效地履行他們的職責”。它表明了內部審計是管理的延伸,是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的范圍從經營審計擴大到了管理審計,內部審計不僅包含財務審計、經營審計,更重要的是一項包含內部控制審計、管理審計在內的綜合性審計工作。(3)內部審計的審計職能:從監督職能轉向服務職能。某專業資料認為:“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公證、評價和建設。”內部審計在監督職能之外提供評價職能的合理比例,形成科學的職能組合,是審計職能拓展的正確方式。現代企業制度下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必須從單純的“查錯防弊”轉向為公司內部的管理、決策和效益服務,把傳統的監督檢查職能拓展到為經營管理服務上來,將工作范圍從內部檢查和監督向為企業提供增值性的服務職能擴展,使內部審計成為一種滲透到整個生產經營管理領域中的經濟監督、評價和管理活動。因此中小企業要不斷通過增強服務意識,引導內部審計職能向服務職能轉化。(4)內部審計的審計范疇:從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轉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長期以來,我國內部審計一直處于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的范疇,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隸屬經營層(總經理)領導,這樣內部審計的地位便限制在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上,而戰略決策層相關的審計成為了內部審計的盲區。要徹底改變以上現狀,就必須按照前述圖1所示(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示意圖),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經營層(總經理)雙軌報告、雙重負責的管理模式,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從而使內部審計的范疇從傳統的經營層經營業務活動擴大到風險管理、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發展戰略等公司治理所關注的內容。

二、內部審計制度的規范化管理

制度是基礎,規范是保障。任何企業只有將制度規范化,才能更好保障機制的有效運行。筆者認為:(1)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保障切實可行。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18個應用指引,1個評價指引和1個審計指引),連同2008年6月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標志著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臺,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企業應該抓住機遇,認真學習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結合企業實際,做好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2)建立上下一體的內部審計體系,實現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內部審計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因此了解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內部審計應通過自身努力,做好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工作,并讓管理層和各部門了解并重視內部審計,繼而營造出良好的審計環境,更好地為企業服務。(3)建立員工培訓長效機制,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責任過硬、服務水平過硬、服務意識過硬這是新形勢下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的要求。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財務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法律、工程、基建等專業知識。企業首先應高度重視內部審計人員的隊伍建設,同時建立員工教育培訓長效機制,為內部審計人員提供有效的培訓服務,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提高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

三、內部審計系統的信息化管理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企業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進程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內部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保證。根據《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指導意見》之要求,企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全面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管理。(1)審計方法的精細化管理。傳統的賬戶基礎審計、手工審計,雖然曾經帶來一定的審計成效,但隨著辦公自動化、信息化的引進,原有的審計方法已無法適應新的形勢。企業應適時引進計算機輔助審計、風險導向審計等現代化審計方法,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促進審計方法的精細化管理。(2)審計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根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企業可以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從審計計劃的制定到審計業務的開展,從內部控制的測試到實質性審計程序,從審計證據的搜集到分析復核,從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到審計報告的形成等各個環節都運用計算機輔助軟件形成標準的審計程序,將現有手工執行的審計測試、分析等工作自動化,提高審計效果。

四、內部審計模式的風險化管理

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風險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美國COSO委員會《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的出臺,標志著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基礎審計的基本形成。美國前投資銀行巨頭雷曼兄弟長期以來依靠名叫“回購105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來粉飾財務報表。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風險導向審計中迷失了方向,對重要性項目未給予足夠重視也未履行適當的審計程序,從而導致了審計失敗。從雷曼事件中可以看出,企業積極探索財務風險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流程風險管理、以及戰略風險管理等整體風險管理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內部審計是企業風險的監督者,也是企業價值的增值服務者。《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第二十六條規定:企業應當綜合運用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和風險承受等風險應對策略,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因此內部審計不僅要關注局部風險,更重要的是關注整體風險。

五、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化

要做到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稱化管理,筆者認為要實施以下幾方面措施。(1)內部審計要加強合同管理。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以經濟合同為起點,內部審計要積極參與合同的談判、簽訂、執行等全過程。(2)內部審計要關注審計全過程。內部審計要貫穿整個業務的事前、事中、事后。首先要評價公司治理結構,測試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強調事前的預測;其次要了解整個業務流程,掌握業務關健控制點,著重事中的監督;最后要重視后續審計,實現審計事后的反饋。在實踐工作中要加強內部管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并有所側重:事前審計的重點是對投資決策、可行性論證以及資金來源等方面;事中審計側重于對項目的管理特別是責任成本管理,并對項目階段性效益進行認定;事后審計主要是對整個項目的考核與評價,以便及時發現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3)內部審計要重視審計整改。下達審計結論,最終目的是為了審計整改,如果僅僅停留在審計結論上,而不從根本上重視審計整改,那么可以肯定地說內部審計沒有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

參考文獻:

篇8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財務審計觀念必須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對財務審計觀念進行革新。首先,提高無形資產審計的重視程度,由于信息、知識、人力資源逐步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致使企業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例逐步提升,所以企業會計核算的重心必將向無形資產核算轉變,這就要求財務審計也必須從重視有形資產審計向無形資產審計轉變;其次,樹立內部效益與外部效益并重的審計觀念。企業要將財務審計視為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將企業整體效益放置于現代社會經濟環境中,對企業效益進行全方位監督檢查;再次,樹立審計國際化的觀念。在審計準則國際化、審計市場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下,企業財務審計工作必須樹立國際化觀念,使審計報告獲得國際社會公眾的信任。

(二)拓寬財務審計范圍

為了提高財務審計工作的實效,必須進一步拓寬財務審計領域,使審計范圍不僅僅局限于財務會計這一方面。首先,將事后審計轉變為事前審計,運用事中與事后相結合的審計方法,對企業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監管,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力求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維護企業經濟效益;其次,將單一的財務審計拓展至管理審計范疇,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計,客觀評價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審計各項經濟業務,并監督其是否實現達到了預期目標;再次,將分散式財務審計工作向集中化管理方向轉變,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確保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強化審計人員的審計監督職能。

(三)創新審計技術手段

首先,應當不斷加大新審計程序和方法的開發力度。為了適應當前無書面記錄的各類經濟業務,審計工作的重心也隨之向系統分析和設計方面轉移,換言之,未來的財務審計將會變成對數據庫的審計,審計人員的工作重點將會集中到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存儲等環節上,這就要求審計程序必須具有實時、多元以及開放性的特征,對無形資產、社會責任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審計也會變得更加容易;其次,應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對審計手段進行革新。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各類經濟交易和資本決策均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想要適應這一發展,就必須對審計處理手段進行革新,應逐步擺脫手工操作,向電算化和信息化審計模式發展;再次,完善內控制度。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以及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會計崗位責任,內控制度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為此,應當對內控制度進行完善,并積極開發更為科學的測試內控制度的技術。

(四)提高財務審計隊伍素質

作為一名優秀的審計工作者除了要有審計和會計職稱外,還應當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較高的思想覺悟。同時,扎實的審計專業基礎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現如今,各類高新技術的應用對審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審計工作者應當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為立足點,積極學習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以及前沿的高新知識,并且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開闊視野,做到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以高水平的專業素質開展相關的審計工作,并借助計算機等先進技術來輔助審計工作的開展,這樣能夠使審計工作的效率更高、準確性更強。

篇9

關鍵詞:內部審計;國有企業改制;作用

一、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改制中的重要性及具體表現

內部審計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不斷深化,社會分工與協作的不斷細化,企業的組織層次和管理范圍必然也在不斷的增大。如何對這么大范圍的管理進行監控同時又比較了解企業內部情況呢?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就自然產生了。在國有企業內部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如何有效地監控和督促代表國家全體利益的國有資產的管理,對于其經營權如何進行經營風險的監控以降低企業經營的風險提高其競爭力呢。在當前內部審計由于其普遍具有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操作方法,同時又能夠有效地評價和改進風險控制,從而成為我國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普遍受到關注的原因。隨著我國國有企業改制的深入發展,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改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國有企業的改制全局過程中能夠有效地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同時保證改制的順利進行。

2003年3月我國審計署頒發了《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并且當中明確規定了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的隸屬關系、審計范圍、審計權限、工作程序以及審計檔案的管理等。此外,我國內部審計協會也制定了《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等在2003年6月起施行。然而,時至今日在我國國有企業的改制過程中,我們對內部審計無論在認識程度、機構設置、審計重點或者是審計的廣度和深度等方面都遠不能夠達到應有的作用。總的來說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內部審計工作也為推動國有企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內部審計卻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情況需要我們密切關注。

二、當前國有企業改制中內部審計工作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國有企業內部的很多審計機構設置不盡合理,獨立性較差

近年來,雖然國有企業的整體內部審計的工作發展趨勢良好,但是由于企業內部機構的不健全或不完善,內部審計的作用收效不明顯。當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種是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或合并于企業的財務部門。在這種情況下,審計工作的職能只能局限于財務審計領域,難于拓展到對整個企業營運狀況進行監督,審計業務范圍從而變得比較狹窄。久而久之進而就會缺乏審計監督所必須具備的權威性,其監督行為的約束力就會慢慢變小。此外,還有一種是企業內部的審計機構與其他各個部門并立而行。雖然這種情況下其獨立性有所增強,職能也有所擴大。然而由于內部審計所要監督的是企業的整個營運活動,企業的財會部門以及基層單位的財務會計活動是其最直接的監督對象,而內部審計在監督基層單位及本單位財務部門的財務會計活動時,又受到總會計師領導下的制約,這種情況也難以實現獨立。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內部不設審計機構和人員,有會計兼任。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內部審計在監督本企業的營運活動時會受到企業領導個人意志的影響。

2.有些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不高,內部控制質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當前有些國有企業單位只注意開展常規的內部財務審計項目,查找一些業務疏漏。很對單位的財務審計部門職能沒有能夠向管理審計的職能方向轉變和擴張,進而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不能直接發揮作用。此外,還存在的一些情況是有些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審計才剛剛起步,所以在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開展有效的內部控制審計、提高內部控制審計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并且要加以解決的。

3.審計報告主要是事后審計,時效性較差

傳統的內部審計都是事后審計,主要起監督作用。審計時間一般是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完成后,由企業專職審計部門指定審計人員對全年的經營狀況進行審計,包括會計報表審計、資產審計、負債審計、損益審計、合同審計及工程結算審計,審計的目的主要是對企業會計信息依法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最終形成審計報告。由于審計報告的形成屬于事后事項,其時效性不強,無法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全方位評價。

4.有些單位的財會專業人員配備不全,具體工作中存在重視業務輕視理論的現象

不少企業內審機構人員配置不合理,人員的知識面較窄,內審人手不足。大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對審計業務得心應手,然而總結卻不多,理論的研究也很少。平常的會計審計方面的培訓深造意識不高,經常不能夠跟上前沿的一些步伐。據報道有參加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考試的企業報考者很少。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內部審計標準說明》規定,內部審計師應具備財務、會計、企業管理、統計、計算機、概率、線性規劃、審計、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識,以保證執業質量。而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偏低,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更有甚者對審計業務一竅不通,對一般的審計業務都難以勝任,更別說深層次的發現問題了。

三、強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對策措施

1.健全內部審計機構,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無論是外部審計還是內部審計,都必須具有獨立性。因為只有按規定的職權辦事,不受干涉,才能保證審計工作的公正和客觀。保持單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首先要求內部審計機構在單位的組織上有較高的地位。一般的說,單位內部審計機構所隸屬的領導層次越高,獨立性就越大。內部審計是企業健全自我監控、自我約束機制、保障所有者權益的手段,是管理體制的組成部分,其組織地位應是超然獨立于企業的其他管理部門。

2.要提高內審工作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各項職能

提高內審工作的有效性,只開展常規的審計項目查找業務疏漏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向管理審計方向的職能轉變和擴張,應特別突出監督、評價、服務職能,起到監控、參謀和建設作用。主要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首先,要通過對企業及其所屬單位會計控制系統,管理控制系統,資本保全控制系統,成本費用控制系統和質量控制系統等的經常性審計監督,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健全內控制度,提高經濟效益并發揮日常監控的作用。其次,要適應企業多層次分權管理和新時期企業負責人監督管理機制改革的需要,對企業內部分公司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實施審計監督,正確評價其經營業績、管理水平、及管理責任,為企業內部干部管理、考核,使用提供依據,發揮內審的評價參謀作用。再次,在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查出的問題予以揭示并提出整改建議,為領導提供決策參考作用;通過對領導關心的熱點問題,管理薄弱的環節和單位開展審計調查,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利用內部審計接觸面廣的特點,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及時把下屬單位或有關部門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公正地反饋給領導,發揮上下之間信息溝通的作用;在對下屬單位實施審計的過程中,對存在的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向下屬單位提出審計建議等,發揮服務職能的作用。

3.建立健全的國企內部控制制度,防止改革過程中違規事件的發生

當前我們許多國有企業改革出現的問題,無不與這些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存在著天然的關系。國家對改制企業在各個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使之甩掉了包袱,減輕了負擔。而有些企業則重視改革輕視管理,不從企業內部管理上下功夫,挖潛力,反而利用內部控制不嚴的漏洞,、揮霍浪費、為所欲為,給企業改革帶來了巨大損失。內部審計可以通過日常監督,加強企業改制過程的法制觀念,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制止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確保國有企業的改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嚴格財經紀律,樹立依法改制的意識,把各項制度落實到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4.努力提高國有企業內部相關審計人員的業務素養

隨著內部審計由財務領域向經營、管理領域的拓展,內部審計職能的轉變和專業要求的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要能夠勤于思考、扎實工作、努力學習,不僅要精通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精通審計專業知識,而且還要精通法律法規,熟悉企業經營管理,還要有敬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審計人員要努力能熟練運用審計技術方法,規范遵守內部審計準則和職業操守,以高度的責任感為企業的健康發展作保障防護。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不僅需要懂財務會計的審計人才,而且應該配備精通計算機、工程項目建設和預決算、法律、經濟管理等人員,給內部審計機構帶來特殊的視角。要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把經常性的業務培訓作為一項必須堅持的制度,加快知識的積累和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和更新的市場規則、法律和法規的要求。鼓勵內部審計人員參加中國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資格考試和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的資格考試,使他們了解國內注冊會計師和國際內部審計師的前沿知識,掌握內部審計的發展動態,拓寬視野提高職業判斷力。

四、總結

綜上分析,我們知道內部審計作為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整個國有企業管理運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發揮著重要的監督、評價、咨詢和保證職能。一方面內部審計作為控制的控制,可以用于監督、評價并參與改進企業的內部控制的程序和過程,成為企業組織內部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另一方面在現代企業制度環境下,內部審計的治理機能正能夠得以重視和發揮,它不僅促進企業組織軟環境的營造,并且隨著內部審計事業發展而逐漸被納入企業戰略管理的軌道,為實現組織目標而發揮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紀綱.試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定位[J].審計,2008(7).

[2]李文超.當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與思考[J].現代商業,2008(4).

[3]方演.淺談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J].科技咨詢,2008(6).

[4]官文平.淺議內部審計在地方國有企業中的地位[J]時代經貿,2008(5).

[5]趙金鳳.淺談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的作用[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8(5).

篇10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審計;對策

1.中小企業財務審計的特點

1.1所有者與經營者統一

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是個人獨資企業或合伙制企業,它的所有者不多,通常只有一個人,企業所有者往往親自經營管理企業的日常事務,具有很大的決策權。中小企業管理者權力集中,他的態度會對企業財務審計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他審計意識淡薄,僅是把財務審計當成一項例行公事,或者覺得財務審計是項費錢、耗時又毫無價值的活動,只是迫于法律要求才進行的,他就很難通過審計以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在審計過程中他也會不積極配合,使一些審計需要的重要材料數據難以得到,審計效果大打折扣。中小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高度相關,或者就是同一人,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為了規避稅收,可能會指使會計人員采取舞弊手段,增加財務報表誤報和漏報的風險。

1.2會計記錄簡單

中小企業應該保留盡可能完整的會計記錄以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但是,因其規模、人力、物力有限,只雇傭很少的人單獨從事會計記錄業務,錄用的會計人員專業素質比較低,缺乏充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沒有正確編制提交財務報表的能力,會計記錄較簡單。由于缺乏可靠的財務信息,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也不及時。這種較簡單的會計記錄可能會導致財務報表審計中會計記錄不精確或不完險的增大。會計信息的不完整使分析性程序在審計計劃階段的應用受到了限制。作為替代,審計人員只能對總分類賬或可用的其他會計記錄進行簡單的復核。

1.3企業經營持續性

小企業對機會的利用反應非常快,但這同時也降低了它們對不利因素的抵抗。由于自身的特性以及受國家宏觀調控、市場競爭和行業變化的影響大,抵御風險的能力很低,小企業普遍很脆弱,生命周期受到質疑。而財務審計是在假設是假設企業能持續經營的前提下評價編制會計報表合理性,審計人員只有采用一定的方法對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進行審計評價之后,才能判斷企業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的合理性,企業持續經營的不確定性增加了財務審計難度,導致了審計風險。

2.中小企業財務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2.1會計信息失真

一方面中小企業財力有限,聘用的會計素質低,會計人員由于自身業務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確處理會計信息,對一些會計憑證的填寫不規范,不準確,導致財務混亂,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業主為了逃避國家監管、偷稅漏稅,故意指使會計人員采用種種舞弊手段,而中小企業任用的會計大都是和自己有親屬關系或是兼職會計。親屬與企業主有利害關系,在賬務處理上聽從業主,導致會計監督失去作用,弄虛作假的事情常有發生。兼職會計不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根據業主提供的憑據做賬,在做賬過程中任憑業主支配。會計信息是財務審計驗證的主要對象,會計信息失真會對審計產生重大影響。財務審計假設財務報表和財務數據是可驗證的,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是正確審計的基本要求。 審計人員需要根據正確的財務報表的財務數據記錄和匯總才能在合理的時間、人力和費用范圍內取得足夠的證據并得出有效的結論。 如果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存在行為,審計人員在正常的審計程序實施后是難以得到與事實相符的審計結論,致使審計人員已無法履行其職責,這會加大會增加財務審計的難度,提高審計風險。

2.2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薄弱

目前我國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一些私營企業往往由一人或幾人創建,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一致,因此其經營管理和決策隨意性很大。企業主大多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企業主自認為經驗很足,不需要繁雜的內控制度。另外,受利益驅使,也不愿意執行內部控制,因為完善的內部控制則會有效地防止不合法行為的發生。因此有的即使有制度也是為了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有些企業過于注重業務的擴張,而忽視了企業的內部控制,在這些企業里,最重要的部門往往是市場營銷部門,而應對其監督和控制的財務和內審部門卻成了單純的服務部門。其相關的關鍵內控缺失,不履行相應的正規手續。還有些小規模企業內控制度尚未建立,更談不上內控制度的履行。

2.3審計程序簡化質量低下

自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恢復重建以來,注冊會計師事業得到不斷的發展和壯大。但是,中小事務所的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各事務所之間通過壓價來搶占市場。如有些事務所為了爭取客戶,主動降價,其實際收費只有規定標準的50%。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成本越高,其利潤越低。因此,有的事務所在審計時為了降低成本,采取簡化的審計程序,不嚴格按照審計程序進行審計,有的甚至僅僅根據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會計資料,一天時間就出具審計報告。如有的企業存貨品種多、工作量很大,有的存貨還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等,成本很高。為了減少成本,事務所只是做少量的抽查盤點,有的根本不盤點存貨,只復核賬表及期末存貨盤點表,如相符即確認財務報表上的存貨金額。這樣的審計質量可想而知。

3.完善中小企業財務審計的對策

3.1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性

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是財務審計工作取得預期成果的前提條件。中小企業應該完善財務組織結構,健全并嚴格執行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對資金的支出、回收和使用過程要時刻予以密切關注,采取措施加快資金回籠,防止資金的流失造成損失;同時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強化監督機制,要求各單位負責人必須對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負法律責任;督促會計人員學習和熟悉財務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提高業務能力,掌握單位的經營情況,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強化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

3.2加強企業內部審核控制

通過內部審計機構可以及時地發現對企業財務信息及相關經濟活動和管理規范中的問題,進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改進企業的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小企業如果規模小,沒有能力設立內審機構的,也應該定期聘請注冊會計師對企業會計賬目和財務報表進行審核,使其發生的錯誤或舞弊現象能及時被發現,內部管理更加規范。企業也可以指專人定期或不定期對重要業務活動及信息進行審核,這樣可以減少重大問題的出現。

3.3完善財務審計程序

中小型企業雖然內部控制制度薄弱,雇員分工不明,崗位設置重疊。但對某些關鍵領域,企業主出于對于日常事務的監督控制和保護企業資產的需要,還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的。實際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要考察是否存在與認定相關的內部控制,如果沒有,審計人員必須直接進行實質性測試以得到充分的審計證據,以將檢查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采取實質性測試的時候,要以分析性測試作為補充,通過將企業財務數據與行業數據、企業歷史數據等進行比較,以做到對企業業務狀況的定性了解。同時所在審計實施過程中,改進審計方法,創新審計技術,以擴大審計覆蓋面,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統計抽樣和判斷抽樣相結合的方法,以通過調整樣本規模提高財務審計的精確度。

【參考文獻】

[1]魏笑霞.淺談中小企業的會計工作[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