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制度建設重要性和意義范文

時間:2024-03-22 18:0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制度建設重要性和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企業制度建設重要性和意義

篇1

關鍵詞:制度建設;誤區

引言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企業制度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里也不再贅述。各個企業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各不相同,但對制度建設大可分為"規范化--精細化--個性化"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制度建設所面臨的問題也會有所不同,但究其本源,問題的本質大同小異,都應成為制度建設中重點關注和防范的"誤區"。這里著重對制度建設過程中的這些"小細節"進行論述,以供參考。

1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企業制度建設是一個系統、科學、規范并加以標準化的過程,企業制度是企業組織勞動過程和進行勞動管理的各項規則的總和,是企業內部的"法律"。建立健全企業制度,有助于企業實現科學管理,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推動企業發展的可靠保證。從這個角度講,企業制度在各項工作中應當無所不在。以筆者所在的企業為例,自1956年"一五"期間建廠以來,就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企業各項制度,1989年更是在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的基礎上,建立了《管理標準》,內容涵蓋企業23個子體系,內容從經營計劃、研發工藝、生產、銷售服務、財務、人事、政工等包羅萬象,從這套管理標準中上至公司經營決策,下至當時管理的子校中學生學籍、獎懲管理都可以找到。即便放在今天,這套《管理標準》所體現出的系統性和整合性都不落伍,符合現在制度建設中"三標合一"或者"N標合一"的理念。也許大家會奇怪,30年前就有這么好的制度建設基礎,今天制度建設不就應該沒有問題了嗎?這恰恰就是題目中所說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森林"就是指企業的制度體系,"樹木"是指單個制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新的管理理論層出不窮,人們的認知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制度建設也在遵循PDCA的原則不斷進行完善。但在起草或是修訂單個制度時,人們往往還是有意或是無意的只是從個體出發、從自身出發,沒有關注企業整體的制度體系。舉個例子,筆者在公司制度換版評審時發現,以采購合同和管理要求為例,同一件事在《采購控制程序》、《物資供應管理制度》、《物資采購價格審核管理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中均有描述,甚至有時還會有所矛盾。這就為后續管理中產生爭議埋下了伏筆。還會有的情況是,起草或修訂單項制度時,缺乏與整體版塊的層級、隸屬概念。其實制度之間也是有"血緣"和層次關系的,比如質量管理體系就可以分為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執行文件三個層次。在單個制度版塊中也有"血緣"關系,比如營銷管理制度就是營銷版塊的"母制度",其下可分為營銷需求計劃下達管理辦法、貨款回收管理辦法、儲運管理辦法、成品市場推廣管理辦法、廣告宣傳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子制度。如果企業需要新擬定營銷合同評審管理辦法,就需要理清與營銷管理制度這個"母制度"的隸屬關系,而不能簡單的只寫自己。

2切記制度的執行是關鍵

企業制度建設的目的就是將企業管理中各種需要注意和遵守的行為標準以條例、章程、標準、辦法、守則等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了制度,就成為了企業內部的法規,全體員工必須遵守和嚴格執行。但實際運行中,企業制度執行力往往大打折扣,甚至事與愿違。究其原因,制度建設的核心是讓人用的,因此制度的落地可執行性是關鍵。否則即便制定出的制度詞藻再華麗、篇幅再宏偉,不具備執行力就不是好制度。比如,有的制度建設是應外界要求增加的,無論是各種貫標的要求、審核整改的要求,甚至對標先進的要求,這部分制度在建設過程中一定需要注意"消化"和"落地"。首先是"消化",要能夠將增加這項制度的初衷和本意真正搞懂,真正將引進外部的建設思路和要求搞懂,做到"嚼得碎、咽得下、能消化",然后結合企業自身實際,融會貫通,才能落地成文。這樣的制度才會有執行力。否則,生拉硬套、囫圇吞棗式的盲目照抄照搬,不假思索移植出的制度一定會造成"水土不服"的局面,這樣建設出來的制度與企業實際發展和業務流程脫節,也就失去了建設的意義。再細致點說,有的制度條款乍一看沒毛病,但執行起來會有很多問題。比如為提高員工在外辦事效率,差旅費管理辦法中曾規定在外住宿連續超過三天,降低住宿標準;同一地區連續超過七天,降低伙食標準。這樣看似鼓勵員工提高差旅效率的條款,實際執行中被員工詬病滿滿。

3制度間相互引用關系混亂

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中6.2.3"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對引用文件的表述方式、排列順序、引導語等都做出了清楚的表述,雖然該章節作為一個可選要素,看似無關輕重,可在實際編寫過程中可恰恰又是一個"誤區"。在企業制度建設審核中曾經見過這樣的例子,A制度"引用文件"中引用B制度,其后的管理要求也是具體見B制度,當順藤摸瓜查到B制度時,發現其中竟然又引回了A制度,管理要求詳見A制度,這樣下來一件事在兩個制度中表述,卻又都沒有表述。這里面至少犯了兩個的問題,一是邏輯關系不清,該表述的不表述;二是引用關系混亂,引用隨意無原則。制度建設過程中都應注意合適的篇幅,單個制度內容不宜包含過于廣泛,比如人力資源管理就不能將員工管理、薪酬設計、職業生涯、績效考核、人事檔案等所有東西一股腦全部裝進去,而應分出層級,構建母制度和一干子制度,母制度樹立版塊關系的宏觀概念,具體要求和細節在子制度中詳細表述。這樣版塊間引用關系就順理成章的是母制度引用子制度,而非子制度引用母制度。但有的企業制度建設不夠規范和長遠,建設過程是先有若干子制度,后來逐漸才形成版塊,才需要構建母制度,這種建設情況就需要重新梳理層級關系,統一表述邏輯關系,才不至于造成混亂。古人云"下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引用我們企業89版《管理標準》頒布令中的一段話:"一個企業沒有管理,就無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企業管理的法規是企業的規章制度,它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規范和準則。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是現代化社會大生產的客觀需要,有助于消除工作中的混亂現象,實現科學管理。"企業制度建設應本著"靠標、精簡、規范、適宜、實效"的原則,重視并努力"謀良制而避莠法",不斷提升制度的執行力。律人先正己,消除工作中的混亂,讓我們先從消除制度建設的"誤區"做起。

4結束語

篇2

品牌建設絕不僅僅是市場營銷、促銷或傳媒等技術問題,它涉及信念、道德、誠信和智慧,作為企業以及社會的重要資源和財富,打造品牌的過程是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過程。 “著名品牌”已經成為社會財富和企業的文化財富,這類財富的增值必須依靠制度建設才可以持續。曾經備受國內外媒體和公眾關注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危機,歷經媒體曝光、社會震驚、行業致歉、政府問責、司法審判到三鹿公司破產重組等階段,現在似乎“轉危為安”了。但是最近香港政府的“奶粉限購令”,再次喚起我們的集體記憶并促使我們思考,當企業品牌失信于市場、客戶、團隊和社會時,我們損失的到底是什么?事實上,限購之爭背后的信息告訴我們,決不能讓“中國式健忘”且“習慣讓悲劇盡快過去”的假說,成為當代社會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回顧“三聚氰胺”毒奶粉危機,社會輿論的共識乃是因“道德淪喪”而導致的行業悲劇和社會災難。與自然災害不同的是,天災不存在道德譴責的問題,但是因為誠信缺失而產生的行業悲劇,可以肯定的說是企業的價值迷失所致。乳品作為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需品,關系到普通人的身體健康,其行業必然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而行業的知名品牌或是捆綁國家信譽的“國家免檢產品”,則更應該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承擔起對社會、對消費者、對企業員工的責任。自2009年至今,中國社會誠信指數先高后低,尤其是企業誠信指數大幅下滑;在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的國際背景下,誠信問題涉及國人對“中國名牌”和“國家免檢”制度的信任問題,涉及國際社會對“中國制造”和“中國創新”的信任問題。在中國30年市場化改革取得巨大物質成就的背景下,發生如此見利忘義、信仰缺失、殺傷“中國名牌”的事件,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去思考“中國人的道德前景”,思考如何把經濟發展的成就轉化為精神文明的繁榮,而后者恰恰是現代社會的真正財富,我們必須關心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的道德意義。具體而言,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品牌建設是涉及現代社會的企業價值觀、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及社會精神財富的問題。品牌建設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出于盈利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它是社會和企業誠信的重要標志。今天,“限購”現象促使我們再次探討并汲取“毒奶粉”案的教訓,深刻理解保證品牌建設的健康、持久地發展、放大品牌這一社會財富的關鍵是制度建設,優秀的品牌應該是制度建設的結果。

進一步講,作為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的重要內涵,品牌建設還涉及企業和企業家對團隊的承諾和責任,當企業家繪制事業發展藍圖時,他必須想到在這個藍圖中的每一個團隊成員,以企業家的精氣神來帶動團隊的精氣神,以他的投入和專注來喚起團隊的專注,以他的責任心換來團隊的責任心 , 而這一切不僅僅需要企業家的個人魅力,還需要制度的保證。否則,一切都可能得而復失。

有關品牌是什么的討論,管理學已經有太多的研究成果。追溯品牌產生的歷史可知,品牌(Brand)原意為 “烙印”,目的是為了區別牲畜或產品的所有權,由此可見,品牌的產生本身是市場發展和商品交換的產物,同時具有界定所有權的功能,正是品牌具有明確所有權或提供商品制造者信息的作用,才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商品交換得以順利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講,品牌產生本身就是與交易雙方的不信任有直接的關系。

現代管理學中的品牌內涵極其豐富,從產品要素的角度講,在市場交易的實踐中,人們對品牌的理解是商品的名稱、圖案、標準字和標準色的集合,其目的是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定位;從客戶關系管理的角度講,現代市場營銷學指出“品牌就是產品和消費者的關系”。這種觀點認為,品牌既不是品牌所有者的主觀判斷,也不是品牌所有者的憑空臆想,品牌是建立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系。這種關系或許存在著親密與疏遠、友好與敵對、持久與短暫的差別,但無論是何種狀況并不會妨礙品牌是否存在。一個品牌沒有和消費者產生過任何聯系,則該品牌是毫無意義的。這種關系是通過產品在市場的表現來被客戶和社會評價的;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角度講,品牌已然構成企業發展戰略以及市場營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發展成為吸引目標客戶及整合社會資源的合作平臺,對內則具有價值體現和凝聚企業人力資源的重要功能。進一步說,品牌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在全球一體化發展中的重要力量,構成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

品牌建設也是企業制度和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品牌建設,企業家寄托著企業的信念和對未來的期望。品牌內涵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使品牌具有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和社會道德感召力。為此,企業家不僅要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更重要的是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表現出對公司和團隊的高度責任心。品牌建設是企業真正的領導力和執行力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在企業發展的逆境之時、當領導者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之下,在利益與承諾之間發生激烈沖突的時候,品牌所代表的價值觀應該是企業家做出選擇的重要依據。

可見,在品牌的各類含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內涵從最初的產品標識涵義,逐步延伸成為公司的核心能力,成為公司對其員工、對客戶、對市場、對社會的一種責任或承諾,正是這種承諾在經過競爭和市場的檢驗以后,使品牌成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相互信任的紐帶,它不僅成為社會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內容。這種社會誠信和社會財富構成當代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而且是中國參與國際化競爭中的重要支撐,作為企業和社會的無形資產,品牌甚至是社會核心價值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與世界溝通與合作的基礎和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出了企業市場競爭的邊界,外延可達全球競爭力,內涵則必然滲透到企業營銷的每一個環節、團隊的每一個成員。

綜上,我們不難理解,在現代社會中,品牌的涵義絕不僅僅是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它還涉及社會誠信問題并成為社會誠信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么如此簡單的道理卻屢屢受到破壞?為什么在人性的“善、惡兩匹狼”的選擇中,貪婪和邪惡之狼似乎總是能夠占到上風呢?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已經30多年,正是在市場化的選擇過程中,中國走向了強國富民之路,在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道德的挑戰,或許如韋伯所說的: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人類靈魂中的一切污泥濁水都必然會滌蕩起來。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和《財富論》中試圖解決的問題,今天仍然在困惑著我們。人性在追逐利潤最大化和履行社會責任、建立誠信體系之間徘徊,他們之間有時是如此的統一,而有時則是那么的對立。制度經濟學指出,我們不必去假設人性之善惡問題,制度是重要的,而制度包括有形的制度和無形的制度,即制度本身包含有道德和良心的問題。我們寧愿去相信企業的決策者絕不會在主觀上刻意欺騙、危害社會公眾,我們也相信企業在面臨挫折以后能夠痛定思痛,真誠地改進。但是“毒奶粉”事件和后來的一系列“有毒事件”告訴我們,品牌建設和品牌發展不是憑借公眾善良的愿望便可以持續的,也不是憑借道德或企業管理人員的營銷智慧和廣告投入即可達到目標,企業家們要深刻地認識到,憑借一個靜態、簡單的安排, 絕不能夠使企業和社會在產品安全和誠信建設問題上安枕無憂。

事實證明,品牌建設需要的是一套完整、動態、開放的制度建設來保障,企業家終究是一個凡人,他們必須真正理解凡人的有限理性與能力的邊界。對于寄期望于打造“百年老店”的企業家來說,強化企業內部的制度建設和流程管理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完善治理結構和強化企業外部監督。如果我們理解品牌建設是企業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抓手,那么企業家們應該在其品牌建設的創新實踐中行動起來,能否完善制度,豐富制度供給,對于希望再鑄輝煌的企業家來說是必須超越的一個挑戰。具體講:

首先,企業決策者在觀念上要實現轉變和提升。

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發現價值的能力是企業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關鍵性因素,對企業團隊來講,這是他們能否表現出持續發展能力的精神力量。對企業家來說,則需要深刻反思,曾幾何時促使我們成功并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益的東西,在今天還適用嗎?抑或已然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障礙?環境在變、問題也在變,企業家的觀念、工作習慣和工作方式也要做到與時俱進。通過觀念的創新,帶動制度創新,使每一個團隊成員能夠發揮其潛在的能力。

其次,要重視企業內部部門、團隊之間的溝通,加強信息對外披露,全面提升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管理的經驗表明,信息不暢、溝通不足、理解錯位、信任缺失是企業產生管理危機的具體原因。一般來講,這些因素始終伴隨著企業發展,只是在企業發展的順境時,問題被發展的成績所掩蓋,隱藏與“冰山之下”,當企業處于逆境之時,潛在的矛盾則會浮出水面。此時,決策者不要文過飾非,后退幾步絕非是懦弱的表現,簡單、坦誠并直面問題,是重新贏得團隊信心與社會信任的重要途徑。

再次,在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的基礎上,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和監管機制。

篇3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思考

一、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區別與共性

(一)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的區別。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文化建設盡管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關系,但是企業文化的構建要以精神文明建設標準為建設基礎 ,而精神文明的建設卻不以企業文化的建設標準為依據。這種建設標準的依據是區別企業文化與精神文化建設的依據之一。其主要表現在內容、內涵、性質以及方式的不同。

(二)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的共性。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共同存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中,兩者的共性主要表現在三方面:內容上的統一性、價值取向的一致性和作用、目的的一致性。首先是內容上的統一性。企業文化內容主要是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除此之外還包括全體企業員工所遵循的行為規范準則以及奮斗目標,這與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內容是趨同的。其次是價值取向上,精神文明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致性。同樣地,兩者的功能目的也具有一致性。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通過樹立良好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來提高企業員工的效率和效益。由此可見,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精神文化建設具有共性,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二、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和融共建的作用和意義

企業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在企業的發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將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和融共建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良好的企業文化有利于促進精神文明的構建。企業文化是企業內部員工所認同并且能夠遵循的文化氛圍,是全體員工提高自我約束、提升企業效益的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文化的建設能夠在思想上引導員工的觀念,比如:團結協作的團體意識、健康向上積極的企業理念等,這種企業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從而促進文明企業的建設。比如炒貨行業中的杭州姚生記就是因為其“質量第一,服務到位”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才讓該品牌馳名中外,深受大眾喜愛。

(二)精神文明建設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要想獲得不敗之地,必須堅持走生產效益好、員工素質高、產品質量優的道路,正因為精神文明建設能夠為企業文化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因此在企業的發展中必須重視精神文明建設。首先,精神文明的創建能有效地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與精神文明建設密切相關,只有員工建立了良好的價值觀才能更好地推動企業價值觀的實現。除此之外,精神文明建設還體現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歸屬感的提高上,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高離不開員工良好生產積極性,因此,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過程中,務必要加強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從而為企業的良性循環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

三、加強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弘揚企業文化,構筑精神文明。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中所培育而來的,這種文化存在于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念和理想目標上。大力弘揚企業文化,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創建,而精神文明的創建反過來也會有效地促進企業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正因為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內容的一致性,所以精神文明的建設可以為企業文化的發展提供指導性意見。企業文化的弘揚需要企業不斷發掘自身特色文化,在文化的弘揚過程中還必須切實地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比如京東快遞公司,該公司在大力宣揚自身快遞物流“高效、快速”理念的同時,開展多次職工培訓、豐富員工文化生活以及常規化每日學習來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從而使得該公司贏得了較好的口碑。

(二)完善企業制度建設。企業的制度建設是企業發展的保障。在發展精神文明建設與弘揚企業文化時,員工的職業道德規范需要企業相關制度的約束,應當以“守制度,抓規范”為立足點,從而做到將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固化于制。因此,完善企業制度具有必要性。可建立相應的日常規范守約機制以及考核機制,讓員工在統一領導下,分工協作,形成團體意識,從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推動企業的整體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企業文化建設為精神文明建設奠定基礎,而精神文明建設為企業文化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因此,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想獲得優勢地位,必須重視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兩者和諧共建。企業精神文明的建設工作應該被當成是一項常規性的工作來抓,要充分地認識到企業文化中精神文化發展的重要性,轉變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觀念,從而推動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和諧共融,以更好地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媛媛.供電企業精神文明建設與文化建設的融合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5):195-196.

[2]慶阿麗.關于企業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思考[N].企業家日報,2017-03-15(007).

[3]禹東.以企業文化為領航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22):176.

[4]王曉娟.新時期關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1):179-180.

篇4

【關鍵詞】 戰略管控;內部審計

一、戰略管控模式

集團總部對下屬企業的管理模式劃分為“財務管控型”、“戰略管控型”、“運營管控型”三種基本管控模式。戰略管控型集團由于較為合理的平衡了財務管控型和運營管控型與這兩個集權和分權的極端模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集團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轉向這種管控模式。在該管控模式下,集團總部對下屬單位具有實質性影響,下屬單位也具有一定的自。集團總部負責集團的財務、資產運營和集團整體的戰略規劃,各下屬企業還要制定自己的業務戰略規劃,提出達成規劃目標所需投入的資源預算,各下屬單位負責在規劃范圍內日常的經營管理。為確保集團整體價值大于集團內各下屬單位價值的簡單加總,集團總部、各戰略業務單位、下屬單位三個層次之間需進行明確的管理功能界定。集團總部作為戰略實施監控者,檢驗集團戰略在效果和操作上的合理性,以便合理配置資源,獲取整個集團協同效應。

二、戰略管控模式下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分析

(1)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需要。隨著規模的擴大,企業內部不得不進行分權處理,戰略管控實際就是平衡總部權力和下級機構權利的選擇。作為企業集團,基于上下級單位的位級關系,充斥著委托―關系。由于信息披露方式、時間等的限制,不能保證上報的各種信息的準確性,信息不對稱常常引起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企業的運行過程,即使不出現各種損失浪費和貪污、舞弊等現象,也不能保證人嚴格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執行相關戰略任務,確保戰略方向性工作。為了保證委托人的利益,包括財務信息的各類戰略信息應及時、準確的上報決策層并有相關的配套體質保證這些信息的及時、準確。(2)加強戰略執行力的需要。戰略執行力是指通過一套有效的系統、組織、文化和行動計劃管理方法等把戰略決策轉化為結果的能力。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學中有兩個永恒的話題,就是“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戰略執行力的推進通常是一個體系,需要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內部審計為戰略推進提供了重要手段,發揮的鑒證、監督、引導、咨詢等作用促進了決策層戰略意圖的傳達,保障戰略執行的方向性和執行深度的實施。(3)制度化管控的需要。制度是企業內部運作成文的規則,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度建設對于克服人治、尋求內部規范等有極大好處,良好的制度建設是現代企業集團必備的條件之一。內部審計工作廣泛依賴制度建設,審計工作以制度為標桿的特性反過來引導企業完善制度建設,促進戰略的科學制度和有效實施。制度必須適合公司的戰略、業務及管理水平,因此內部審計工作中發現的“惡法非法”問題回溯制度制定,為企業制度化建設增加重要的手段。

三、戰略管控模式下內部審計的工作要點

(1)工作思路轉向戰略執行力。2001年IIA定義指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運營。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目標。戰略管控模式下的審計工作,為了“幫助組織實現目標”,應關注戰略執行情況的校驗,鑒證戰略執行效果,并在戰略執行鑒證的基礎上,利用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為企業戰略執行提供咨詢服務。關注戰略執行情況實際上已把內部審計工作從事后事中型轉變為預測型的工作,雖這種工作以事前事中結論為基礎,但由于有戰略規劃的參考,審計結果與之對比可有效的預測未來。(2)審計重點轉向戰略控制。戰略控制通常體現為四個計劃的控制:戰略計劃、投資計劃、經營運作計劃和人力資源計劃。通常戰略計劃作為總體框架,投資、經營運作、人力資源計劃作為分計劃配合。戰略計劃執行審計主要關注執行情況與既定戰略的匹配度,以此來驗校既定戰略的完成情況,分析戰略執行過程中的困難及反過來驗校既定戰略的準確性。其重要意義在于審計企業發展方向,通過偏差分析,提出對策。是內部審計中層次較高、增值空間最具彈性的項目。投資、經營運作、人力資源計劃執行審計與傳統的審計較為接近。基于戰略管控模式的需求,對這些控制計劃的審計工作應重點關注與戰略管控有關的方面。(3)目前工作的難點。要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必須適應企業管控需求。戰略管控模式下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勢在必行,內部審計工作僅僅涉及事后風險分析,內部控制等常規領域遠未達到為企業增值的目的。目前各單位內部審計面臨的環境、人員素質、工作方法等還難以承擔上述工作職能。

參考文獻

篇5

Abstract: The imperfection of accounting system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its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accoun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then puts forward my own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improving it.

關鍵詞:中小企業;會計制度;外部環境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accounting system; external environment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0-0044-02

0引言

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和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不重視內部會計制度建設,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不健全,會計核算混亂,不僅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外部利益相關人對其進行監管。調查分析表明,中小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上的問題,究其原因,除了中小企業自身不重視會計基礎工作、會計人員基本素質不高等內在因素以外,企業外部環境各種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會計發展史告訴我們,企業外部環境從來都是推動會計制度和會計方法變革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階段,研究外部環境因素對企業會計制度建設的影響,對于加快中小企業的會計制度建設,引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影響企業會計制度建設的主要外部環境

1.1 政策法規環境對中小企業會計規范約束力不夠我國財政部于2005年頒布了《中小企業會計制度》。這個制度充分考慮到了中小企業的特點,簡便易行,通俗易懂,意在規范中小企業會計工作。如今《中小企業會計制度》已頒布、實施了五年時間,但從中小企業會計工作的現狀可以看出,這個制度的執行情況不令人樂觀。究其原因,客觀上是由于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習慣于原有的會計制度和方法,同時國家對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也沒有采取強制措施;主觀上則是一些小企業不重視會計核算,不關心會計制度改革及實施,根本沒有關注會計制度的變革。結果是稅務、工商及金融部門在對中小企業進行監管時,同類企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會計制度,給制度的實施監督帶來困難。

1.2 相關會計信息使用人對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要求不高目前社會各方面比較關注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提供,因為虛假的會計信息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和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多且大多數為私有企業,行業跨度大、管理水平低、信用級別低。對于小企業會計信息的提供,無論是從有關會計信息使用者還是從小企業的經營者本身,都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政府除了強制其繳稅外,很難像對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那樣對其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如強制年報審計、公開信息披露、建立社保等,政府主導、指導的服務體系不健全,沒有建立小企業誠信檔案。銀行對小企業是“拒貸”或“慎貸”,也就很少分析其會計信息;民間融資活躍,但放貸方對小企業貸款的主要依據是其股東的資信和能力,而不是財務報告。這樣,在沒有來自政府、銀行、投資者等的強有力的壓力和支持的情況下,小企業很難自發、有力地實施會計制度。

1.3 中小企業缺少規范健全的會計服務市場在調查的一些中小企業中,利用會計服務機構聘用會計的現象比較普遍。事實上,作為企業和相關利益關系人第三方的會計機構和人員,從理論上講,對規范小企業的會計行為是有積極作用的。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目前會計服務市場缺少有效的監管,一些中小企業聘請會計人員從事記賬業務的原動力并不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與完整以及依法納稅,其真正目的是為了完成向稅務部門納稅申報,拿到稅務部門發票,因此在記賬人員聘用上沒有依法行事,而是大量聘請個人從事記賬業務,對會計業務的要求也很低,就是按時納稅申報。作為從事記賬業務的人員,其主要目的也就是拿到報酬,根本不關心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和規范如何,只要按時把業主提供的資料進行賬務處理并按時完成納稅申報就行,至于信息質量的真實與否、基礎工作的規范與否則與已無關。而會計事務所等相對規范的會計服務機構,由于小企業能支付的費用有限,也很少對其提供高質量服務。

2改善中小企業會計制度建設外部環境的建議

從會計發展史來看,會計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從來都是企業內部需求和外部監督共同作用的結果。企業內部出于提高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需要,必然會逐步認識到會計核算和會計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但在目前經濟高速發展及經濟結構快速調整的歷史時期,這一過程可能相當漫長,結果是對整個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國家管理機關在這方面要積極發揮引導、指導和監督作用,從政府監管等外部作用上促進中小企業加快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的步伐。

2.1 政府管理機關要規范中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執行我國財政部于2005年頒布了《中小企業會計制度》。這個制度充分考慮到了中小企業的特點,簡便易行,通俗易懂,意在規范中小企業會計工作。如今《中小企業會計制度》已頒布、實施了近五年時間,但從中小企業會計工作的現狀可以看出,這個制度的執行情況不令人樂觀。究其原因,客觀上是由于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習慣于原有的會計制度和方法,同時國家對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也沒有采取強制措施;主觀上則是一些小企業不重視會計核算,不關心會計制度改革及實施,根本沒有關注會計制度的變革。結果是稅務、工商及金融部門在對中小企業進行監管時,同類企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會計制度,給制度實施的監督帶來困難。因此建議政府管理機關繼續加強對《中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的宣傳引導,強化對中小企業會計人員及民間會計服務機構的培訓,在一定范圍內對《中小企業會計制度》進行強制實施,從而統一會計規范。

2.2 為小企業在資金市場、財稅、金融等方面提供較好的服務,促進中小企業的科學化管理歷史經驗表明,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不僅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同時外部的各種監管也促進了企業會計制度的規范化建設。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小企業會計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都與企業本身的整個制度建設有關,同時缺少現代企業中外部各種環境對小企業的約束,如資金渠道單一,使投資人和金融的監管缺失等。而要解決企業制度問題,僅靠幾家企業自我完善和會計人員個人努力是很難達到的。因此,國家對應從企業管理制度創新、市場開拓、社會服務等方面規定了一系列鼓勵措施,為中小企業的創立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使小企業在享受一系列外部服務的同時,要定期向企業外部關系人提供公開透明的財務報告,接受各方利益關系人的監督,從而促進小企業的內部制度建設。只有中小企業實現科學化管理,克服自身的弱點才能使中小企業從根本上解決會計規范化和會計制度建設問題。

2.3 要積極創造條件,推進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的步伐1996年6月財政部頒布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提出“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是促進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各單位要把會計電算化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备鶕斦恳巹?到2010年我國力爭使80%以上的基層單位基本實現會計電算化??紤]到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推進會計電算化建設可以區分不同的情況進行:對于經營狀況良好,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應當盡早實現以計算機代替手工操作來完成會計核算工作,并且隨著條件的成熟,逐步向會計管理的電算化和財務管理電算化發展;對于那些剛剛創業,資金有限,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配備專職會計人員的小企業,可考慮委托中介機構記賬,因為中介機構配備了會計電算化的人力和物力的條件,而且有著健全的記賬業務規范和財務會計管理制度。

2.4 大力發展會計服務業,并規范記賬行為為支持小企業發展并規范小企業會計行為,國家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會計服務市場,鼓勵自身條件不足的小企業聘用記賬,同時國家主管機關要通過法律形式,加強會計記賬市場的監管,規范記賬單位和人員的資質標準及法律責任。同時還要明確機構和人員在中小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和會計基礎規范建設方面的責任和義務,使人員不僅是企業的記賬人員、報稅人員,更是這些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建設者和實施的監督者。

參考文獻:

[1]李占國.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及對策研究[J]. 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6,2:21-24.

[2]王惠珍.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現代商業,2008,27:177.

[3]郭曉玲.對我國中小企業會計規范化問題的探討[J].綠色財會,2009,6:44-45.

[4]秦嘉.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06,11:87-88.

[5]操欣.關于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30:37-38.

[6]張亨明.徽省位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研究及對[J].經濟師,2008,9:242-243.

篇6

關鍵詞:項目管理;企業文化;文化建設;愿景因素;理念因素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9-2374(2009)17-0069-02

通過多年的實踐,項目管理不論在理論研究的深度上,還是在全面推行的廣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目前不少企業在項目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各企業對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在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和思考。尤其是一些企業本部和項目部認真貫徹落實公司的工作部署,緊密結合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不斷深化對企業文化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效果日漸明顯。從總體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發展不夠平衡

項目之間企業文化發展不平衡,越是重點工程、好項目,企業文化越是受到重視,積極貫徹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實施綱要和項目文化建設標準,雷厲風行,措施得力,規范到位,有聲勢,有實效,文化建設越是做得有聲有色,而在小項目、差項目,企業文化就越是受到漠視,行動遲緩,標準不高,蒼白無力。其結果是好的項目企業文化的作用得到更好的體現,越做越好,差的則惡性循環。

(二)工作不夠扎實

一些項目沒能很好地將公司理念文化體現到各項管理工作中,融入到具體的制度中,致使項目文化建設與項目管理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一些單位、項目部提出的理念缺乏個性色彩,又多又亂,似曾相識,千人一面,在內部得不到員工認可,在外部缺乏視覺沖擊力。有的項目對工作只有部署和一般性要求,缺乏考核評價體系,工作難以落到實處。

二、影響因素分析

項目管理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認為,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一)制度因素

企業的制度文化是由企業的法律形態、組織形態和管理形態構成的外顯文化,它是企業文化的中堅和橋梁,把企業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企業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業法規、企業的經營制度和企業的管理制度。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必然涉及到與企業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企業的經營體制和企業的管理制度等問題。企業的法律形態體現了社會大文對企業的制約和影響,反映了企業制度文化的共性。企業的組織形態和管理形態則體現了企業各自的經營管理特色,反映了企業制度文化的個性。

(二)愿景因素

企業文化是為了解決企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而在實踐中形成的價值理念,如果企業文化與企業愿景不相適應,這種企業文化就不是從實現企業愿景的實踐中產生的,就不能解決實現企業愿景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甚至阻礙企業愿景的實現。因此,確定項目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和形式,都必須緊密結合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使企業文化真正為實現企業目標服務。簡單地講,企業愿景就是企業所要創造的價值,它由各項目的愿景所構成。項目愿景的形式多種多樣,一句標語、一個符號都能捕捉到它們的蹤影。項目管理企業文化建設要培養員工共同的項目愿景,共同的項目愿景的作用極為重大。首先,它能夠激勵成員付出最大的努力,將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員結合起來,達成統一的愿望。其次,它可以鼓勵成員們做最有利于項目的事情。再次,愿景為大家提供了重點,增加了無形的溝通,這樣可以有利于成員們做出適當的判斷。最后,對項目的愿景培養了團隊成員的長期承諾,保證了項目質量。

(三)人才因素

項目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正在全球范圍內飛速發展。當前國際項目管理的特點是正朝著全球化、多元化、專業化發展,社會上逐漸形成了證書熱、培訓熱、軟件熱等三大熱點,企業領導者對項目管理的渴求空前高漲。但有―個危險的傾向,就是有的企業領導錯誤地把企業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咨詢機構身上,幻想咨詢師針對企業的情況開一劑靈丹妙藥,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這種想法忽視了企業自身人員素質的重要性,事實上,項目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依賴于項目團隊人員的素質。

1、項目領導班子的素質。據了解,國內企業中絕大多數的部門經理和項目經理都是對企業有過突出貢獻的技術專家提升上來的。到了經理崗位上,他們的角色沒有及時調整,工作重心沒有及時轉移,管理技能沒有提高。項目經理只關心具體的技術工作,使他們的視線從項目的大目標轉移開來,把項目團隊的管理工作置于腦后,換句話說,他們更像兼職管理者。必須意識到,作為管理者的項目經理不能以個人對企業作出的貢獻和個人的專業技藝來衡量他的成就,而要以提高團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為使命,要強調一點:只有團隊的成功,才有項目經理個人的成功。搞研發的項目經理,除要有一定的專業背景和開發經驗外,還要具備專業的項目管理知識和技巧。要把握項目本身的一些規律,如時間、質量、成本三者間的制約關系等;要掌握多種項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如項目分解、項目計劃、網絡計劃技術、進度估計、費用估算、風險評估與分析、項目控制等;還要具備管理者應有的管理技能和領導藝術,如激勵方法、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溝通技巧等。

2、項目員工的素質。單有一個高素質的項目經理,而項目團隊中其他人員的素質普遍低下也無濟于事。因為項目中大量工作是普通員工完成的,如果他們沒有必要的技能,或者不能準確領會領導的意圖,怎么可能做好項目?項目員工素質主要包括員工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技術素質。第一,提高員工道德素質,是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徑。提高職工的道德素質,首先,要加強政治理論教育,通過學習領會中央對社會主義道德的論述,使職工懂得提倡什么,反對什么,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從而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觀念。其次,要積極參與群眾性的道德實踐活動,讓職工懂得自己既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建設者,又是建設成果的受益者,讓自己的思想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再者,要積極參與各種健康向上的宣傳活動和文化活動,職工參與健康向上的宣傳文化活動可以激勵自己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的意識,幫助自己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塑造美好的心靈。第二,提高員工文化素質是推動企業發展根本保證。企業要發展,文化是靈魂,如果放松企業文化建設,那么“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會變成無源之水。從文化形態來看,企業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經濟發展在文化上的具體表現,企業文化建設上去了,就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企業文化要突出企業特色,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一切尊重人,是企業文化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文明生產,文明經營,就能增強企業的活力。雖然企業性質不同,經營領域各異,但只要按照各自特點來建設企業文化,緊扣中心環節建設企業文化,就一定能見大成效。第三,提高員工技術素質,是增強企業內涵發展的源動力?,F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競爭,實質是核心技術、關鍵人才的競爭??萍紕撔码x不開人的智慧的充分發揮,高新技術、先進設備,也離不開人的掌握和運用。因此,要擁有核心技術、掌握先進設備,首先要提高人的技術素質,這就要求企業員工必須由過去的簡單操作向復雜操作的轉變。特別是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就要求員工不僅要掌握現有技術,而且要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活動,不斷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四)理念因素

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應當由“命令與控制”轉向“一致與滿意”,“一致與滿意”理念來自Cleland,D.I的《團隊的戰略管理》。這種理念對于項目管理企業文化建設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耙恢屡c滿意”理念具體來說,就是項目領導的職能是促進而非負責,是領導而非指揮;決策應當由項目全體成員協商制定;項目領導要授予團隊成員一定的權力;管理職能應由整個團隊共同執行;提倡“Y”理論,即認為人從根本上來講是自我激勵、喜歡工作的,并且如果把他放在適當的工作崗位,在沒有高壓的環境下也會勤奮工作;適當發揮團隊核心人員的影響力;遵循參與式管理方式,即全體團隊成員都參與管理;團隊成員自我激勵,即自己能夠對自己進行激勵。

參考文獻

[1]程大群,陳可,組織的項目管理文化,項目管理技術,2006,(2)

[2]駱殉,等項目管理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篇7

【關鍵詞】財務管理;制度建設;現代企業

引言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做好管理是重要因素,而抓企業管理應以抓財務管理為基礎。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分配都是通過財務管理實現的,企業財務管理則通過價值形態實現對企業資金運動的綜合性管理,財務反映和調控著企業的生產、經營、購入、銷售、及存儲等多個環節。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是規范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管理活動的行為準則,近些年,一些國有企業受傳統思維模式影響,參與市場競爭意識不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存在著管理不力、相對混亂、運營成本過高等現象,制約企業的創新發展。本文在分析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現實意義的基礎上,對蘭州電建實業公司如何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建設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討。

1.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意義

①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是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呈現出相對滯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狀況,財務管理理念還停留在會計核算、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上,認為做好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僅就是算好賬、管好錢,沒有真正意識到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現有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較為膚淺,遠不能滿足市場經濟體制下電建企業的發展需要。

②公司自成立以來雖然建立了自己的財務管理制度,但仍存在財務是會計的附庸現象,財務管理局限于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財務管理制度內容以成本費用控制為主,而在對企業發展中資金籌集、資金使用和合理分配等方面的研究管理則相當欠缺,必須通過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來強化財務管理工作。

③財務管理是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和全方位的重要環節,企業要在市場經濟下生存發展,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通過核算、分析、對比等專業的財務活動反映企業經營成果,檢查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時發現經營管理漏洞并解決問題。透過價值形態達到對企業資產的有效管理,使財務管理貫穿、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更好的為企業生產經營搞好服務,為企業的發展決策提供有力的證據。

④健全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是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面理解,通過財務溝通平臺,可有效制定和執行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本控制和預算把握,為企業增加收入、減少浪費提供可靠的數據指導,也為企業領導審時度勢、全面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和依據,可將財務管理責任與企業整體戰略充分、有效結合起來,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2.健全現代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措施

①企業經營方式、組織形式及生產規模不同,其財務管理方式也不相同,蘭州電建實業公司在進行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時必須依據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才能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同時,還要以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為制度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樹立開展財務工作,進而實現企業目標,為國家電力建設事業和西部經濟騰飛創造輝煌。

②首先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現實意義,結合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改革和經營機制轉換,樹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的思想和決心,摒棄傳統財務管理錯誤認識,全力推動財務管理制度健康建設。

③企業財務部門要加強指導和監督,成立專門領導組織小組,為幫助和輔導制度建立工作肅清障礙,全面普及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工作的開展。

④其次還要加強企業財務人員的業務學習培訓,不斷提高財務人員職業道德修養,利用參加培訓班、研討班和會議講座等加強其對市場經濟理論和會計理論的學習,提高電建企業財務人員愛崗敬業、嚴以律己的職業道德和現代財會業務水平。

3.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

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涉及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財務部門管理著每一個部門的資金運營,同時每個部門在資金使用、資金節儉問題上接受著公司財務部門的指導、監督和財務制度的約束,因此,只有將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工作深入到各個部門、基層單位,將財務管理的各項制度滲透到每一項工作細節中,才能協調每個部門,保證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梢姡訌娖髽I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是財務部門工作中的重點,合理、科學、完善的現代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實現了企業運行程序的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企業經濟運行質量的可靠提高。

3.1 制定完善、規范的財務管理機制

首先要遵守《會計法》及相關財經法律法規,結合《合同法》等經濟法規,制定完善的會計制度和規范的財務制度,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業資產安全保障并能合理使用,發揮最佳經濟效益。按照公司章程明確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劃分出公司內部管理層、財務部門以及各職能部門財務管理職權范圍,實現全公司財務管理的高效有序運行;建立企業財務管理基本業務程序制度,完善企業財務管理業務中的財務核算管理,負債審批及登記、歸還、計息處理流程,所收款項的登記、核對、清理及保管,加強項目可行性分析程序、立項審批及管理考核方法的制定,強化項目成本費用計算與資金分攤辦法和費用開支審批程序制定等;建立企業財產物資、資金收支管理及其清查盤點制度,對公司各項財產物資的購入、收發、銷售、損毀、報廢、盤盈虧相關手續及管理建立制度,健全貨幣資金收付和牽制制度,建立起公司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日常維護及維修制度,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企業財產盤存制對公司財產進行清查盤點。

3.2 遵循一定的財務管理制度制定原則

首先要使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遵循合規性原則,符合并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以此來引導并制約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根據蘭州電建公司生產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以及其財務管理工作的內容,既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又不失本行業本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管理模式,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制定,這樣就充分發揮了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主動性,其制定出的財務管理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在進行企業財務活動組織和企業財務關系處理時,要立足責、權、利三者相結合的原則,以責任為中心,采取權力作為保證并兼顧利益為手段,強化企業內部在崗人員責任制;而且要保證財務管理制度制定的全面性,保障企業財務活動的管理始終貫穿于整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既相互補充又相互制約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實現企業各項財務活動的全面規范化。

3.3 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根據國網公司以及國家經貿委頒布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加強管理的基本規范》中明確提出的企業應建立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以現金流量為重點,對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施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的要求,企業必須全面推行企業預算管理制度,作為開展集團化管理的突破口實現企業對內部的控制管理。樹立正確、科學的預算管理理念,注重發揮全面預算管理與企業整體戰略協同效應,構建科學合理的多層級預算管理組織體系,建立嚴格、完善的預算執行與控制體系。

參考文獻:

[1]葛勇.淺談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開封大學學報,2008,22(3).

篇8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 制度 完善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越來越完善。國內各界人士也都在思考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到目前為止,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理解較薄弱,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企業控制意識薄弱。面對中國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已成為企業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內部控制是指為了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效率,保護企業資產的的完整,從而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內部控制主要包括組織控制、授權批準控制和文件記錄控制,組織控制主要解決由一個人承擔的既可能發生又可能掩蓋其錯誤的職位;授權批準控制是指企業在處理經濟問題時,需經過企業管理者批準以后才可執行;文件記錄控制是一種手段,這種手段保證了企業工作效率的提高。

到目前為止,企業管理者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未深刻的認識,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控制意識淡薄的問題已越來越凸現。所以,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改革的中心已逐漸演變為如何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恰恰是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業制度的完善;同時一套健全有效、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更能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制的責任制。

(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加強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

目前,在很多企業內部,企業職工的職位劃分不明確,導致企業職工責任意識薄弱,忽視自己的工作責任權利,這些寬松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嚴重阻礙了企業的內部發展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遏制經濟犯罪的根源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我國目前的經濟體制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在這個過渡期,由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鉆法律的空子,從而走向犯罪。經調查分析,我國每年經濟犯罪的人數在呈逐步上升的態勢。由此可見,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深遠。

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

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度,很多企業開始逐漸重視企業內部控 制制度的完善,開始認識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且在經濟體制轉變這一過程中,很多企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起到了推動作用。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惡化,甚至沒有控制活動

企業內部的控制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惡化主要體現在企業的管理者價值觀念薄弱,企業內部的產權關系不明確,上下層的職務定位不嚴格;其次是體現在企業的控制活動上中看不中用。企業中的控制活動是企業管理者的計劃和目標得以實現的必經之路,但在很多企業中,控制活動似乎形同虛設,應用時并不能產生本身的實際價值。

(二)企業內部審計喪失了權威性,國家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乏力

在我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對企業控制制度的監督薄弱。企業內部的監督和實施主要來自于企業的內部審計,調查發現企業內部審計幾乎沒有權威性。在一些企業中,任何事情都是聽從于企業的管理者,而企業的審計人員幾乎沒有發言權,更沒有監督的權力,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導致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癱瘓,只是形同虛設。

(三)企業內部沒有信息溝通平臺,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出現閉塞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的就是一個無阻礙的、順暢的、不閉塞的信息溝通平臺。導致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部門之間出于自己的私利,并不愿意公開本部門的信息,而這一現象又未受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制約,所以更加肆虐,久而久之,就導致了部門之間很多信息是不溝通的,甚至出現篡改部門信息的情況。良好信息溝通平臺的建立,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可以維護企業的信息溝通平臺,使其更加暢通;反之企業的信息溝通平臺能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促進企業制度的完善。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具體對策

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應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應考慮到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與發達國家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相比,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促使我們有針對性地吸取發達國家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上的精華,加以研究和學習,彌補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上的不足。

(一)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改善企業內部的控制環境是基礎

企業內部的控制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關鍵。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可從企業管理者、企業職工和企業內部產權責任制度三方面入手。

首先應該加強企業管理者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認識,使其明確意識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一個企業的發展是何等重要。

其次對于企業中的職工進行企業文化、企業制度、相關法律法規的再教育,使職工意識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有重要關系。

最后,改善企業內部產權責任制度是關鍵。為改善內部產權責任制,我國企業可仿效國外企業設立董事會,董事會的成員由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組成,外部主要是聘請企業外部獨立董事,在董事會的建立過程中,需對董事會內部的分工和董事會內部的主導者加以確定,從而形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機制。

(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關鍵

健全企業內部的控制體系,對于完善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建立新時代的企業制度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企業內部的控制體系主要包括事前控制體系、事中控制體系和事后控制體系。

事前控制體系是指在處理企業經濟任務時,建立以授權、審批、執行、記錄和復核為核心的五部環節。明確在企業經濟任務中,不同工作人員所要承擔的不同責任,杜絕之前的所有任務一人抓,建立不同工作步驟,不同工作流程不同員工去執行。

事中控制是指對在企業經濟活動處理過程中,對不同工作崗位、不同工作業務進行監督的過程。這一控制體系目的是保證日常性工作的有序運行,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良好開展。

事后控制體系主要以審計和紀律檢查為基礎,對企業中的各個部門進行檢查和控制。事后控制體系對于整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維護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是保障

企業的內部監督可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被順利執行,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使內部控制制度越來越晚上的一種方式。企業內部監督的執行可通過兩種方式來完成,一種是內部審計,另一種是企業內部自我評估。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環節,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這就注定了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求企業管理人員能給予內部審議人員足夠的權力,使其在內部各個環節的監督過程中有足夠的發言權和執行權。

企業內部自我評估是指企業每間隔一段時間對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和控制體系加以評估。這種企業內部的自我評估主要有企業的管理人員和企業財務人員共同進行,關注企業各個環節以及運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所達到的效果。這種企業自我評估的的目的在于了解企業內部存在的缺陷及針對這些缺陷如何解決。

對企業來說,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需從企業內部的控制環境、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企業內部監督等入手,同時,如果企業內部制度發生了改變,我們需及時的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四、結語

在我國,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取得企業經濟效益。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恰恰可以實現企業經營利益的最大化,企業內部控制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內部信息的可信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管理者管理水平。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企業,只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內部的監督工作,才能降低企業經營的風險,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經濟下健康和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班規秦.試論企業建立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J].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33(5)

[2]張彥.關于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探討 [J].經濟出版社.20105)

篇9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法人治理結構;激勵機制

內部控制是指為確保實現企業目標而實施的程序和政策?!镀髽I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指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證監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益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而內部會計控制是現代化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內部管理部分,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隨著高科技的廣泛應用,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風險和競爭壓力。為了求發展,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了解其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

一、內部會計控制的特性及意義

(一)內部會計控制的特性

1、目的性

內部會計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為實現某些特定的目標而實施的,包括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檢查會計數據的真實準確、提高效率、貫徹既定的管理方針等。

2、動態性

內部會計控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隨著單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完善,是一個對問題不斷發現、解決、再發現、再解決的循環往復過程。

3、綜合性

內部會計控制不是“死”的文件、制度和規定,也不是某個事件(如成本控制等)或某種狀況,而是交織和融合于單位多項經濟活動中的一連串行動。內部會計控制是一個充分體現人及人所具有的精神層面對事物的控制過程,如管理風格、管理哲學、道德修養、價值觀念等。

(二)內部會計控制的意義

1、健全內部會計控制是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要求

我國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單位受利益的驅使,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違法違規現象。要杜絕違法違紀現象,抑制各種會計造假,不僅國家有關部門要盡快建立健全財經法規,更重要的是各單位內部需要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加強會計監督,保證財產的安全和完整。

2、健全內部會計控制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客觀需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國企業改革的一項根本任務和長遠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內部會計控制對現代企業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健全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加強跨國管理的需要

由于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全球市場一體化,使公司面臨的總風險增加,跨國公司在海外會遇到政治、經濟、文化的風險,造成公司業務日益復雜,因此,為有效進行跨國管理,強有力的內部會計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法人治理結構不規范

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運行,有賴于企業內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F代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使管理范圍增大,管理層次增多,管理職能逐步分解,客觀上需要一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等的合法權益。在股份制公司,存在著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其中股東大會選舉產生董事會,董事會要維護出資人權益,對股東大會負責。董事會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做出決策,聘任經營者,并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監事會對董事會、公司的財務工作及經營者執行法律和公司章程的情況進行監督。這樣構成了一個協調運行、相互制衡的內部治理結構,它有助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

(二)存在執行不力和串通舞弊的現象

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依賴于每個工作人員的素質。因檳誆炕峒瓶刂票暇掛通過人的執行才能工作。這些工作人員的素質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必須具有良好的工作責任心,明確自己的工作所處的重要位置和責任,具有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必須具有與自己的工作相適應的工作能力,在業務出現不正常跡象時,應能及時發現,并能采取正確的措施。因此,為使內部會計控制的功能按預定的目標正常發揮,必須配備與承擔職務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并重視對人才的培訓和激勵,否則,即使內部會計控制本身是完善的,也可能因為執行人員的粗心大意、判斷失誤或相互勾結、內外串通而失敗。但近年來,由于執行人員素質不高、水平有限,有時也為了單位的經濟利益,不按照規定程序操作,人為造成內部會計控制的失效。還有一些企業認為內部會計控制會束縛其發展,所以往往不會實施內部會計控制,會計的作用僅限于記帳算帳以及如何少交稅。在“內部人控制”企業,經營者體會到沒有內部會計控制對自己更有利,因此,該類企業更容易造成執行人員無法執行內部會計控制。

(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滯后不能適應新的經濟情況

目前,會計電算化已得到普及,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將全部信息集中在計算機中,計算機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使檢索、復制、刪除可以在一瞬間完成且不留痕跡。但許多企業不適應企業新環境的變化。對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崗位分工、系統操作、會計檔案和數據保密等方面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安全制度和措施。同時,互聯網迅猛發展,電子商務迅速興起,這些都帶來了新問題,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措施

(一)規范法人治理結構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從所有者的立場出發,不但要把企業最高管理者行使權力的過程納入內部控制制度的監控范圍,而且要將其作為內部控制的重點監控對象。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使決策系統、管理系統和監督系統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監督機制,強調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班子及公司財務的監督作用,使會計機構的設立、運行和管理更加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為企業內部監督提供一個較好的控制。

(二)強化對制度施情況的檢查與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并使之不斷得到完善,企業必須定期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執行中有何成績,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某項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能執行或不完全執行,估計可能產生或已經造成什么后果。對于嚴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于違章違規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并與職務升降掛鉤。只有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內部會計控制的目的。

(三)加強現代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1、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是加強公司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企業應明確各種風險因素,確保企業有良好的風險管理過程。通過熟悉各項業務,深入了解風險管理的具體情況及其發展動態,從而對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的檢查和評估,發現重要的風險因素,提供風險管理的有限方法和控制措施,有利于改進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同時風險管理機制要求單位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從而使內部會計控制有效的實施。

2、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

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溝通系統可以使企業及時掌握營運狀況,提供內容全面、及時、正確的信息,并在有關部門和人員之間進行溝通。目前,大中型企業的會計核算基本上脫離了手工操作的賬務處理過程,許多企業內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實現了計算機化,這既節省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了人為因素對內部控制效果的影響。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內控環境的保障、監督制度的落實、建立內部動力機制,有效控制人員,構成了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對策的重要內容。完善內部會計控制終將促使現代企業改善其生產經營管理的內部環境,提高各項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適應市場競爭。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資本力量不斷介入中國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賈守華.重新審視內部會計控制及完善建議[J].會計之友,2005,(5A).

[2]王季青.對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5,(6A).

[3]連翠芬.企業內部會計控制[J].中國稅務,2006,(9).

[4]張青.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思考[J].中國稅務,2006,(12).

篇10

關鍵詞:建設工程管理;工作誤區;改進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建筑工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對于建設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建設單位既要滿足建設工程的實際使用功能,還要解決施工進度、質量以及造價成本之間的關系。實現這些關系的有效結合,工程管理的作用也就顯現出來。新時期新背景下,加強對建設工程管理中存在問題與對策的分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旨在研究我國建設工程管理現狀,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我國建設企業在工程管理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一、近年來我國建設項目工程管理情況研究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現代工程項目越來越復雜,人們對其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建筑的智能化,生態化也是發展趨勢,這些變化促使施工過程復雜性。建筑施工管理中,質量很重要,由其管理者的能力以及工程技術人員數量和素質等不同,對其施工中所取得的經濟效果必然不同。我們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強化各工種、各工序、各系統的全面管理,使施工中人、財、物保持最好結合。建設工程施工管理不僅僅關系到施工企業形象、施工質量,而且還關系到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做好建設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是時展的需要。建筑業歷來如此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建設工程施工管理唯有做好創新工作,才可以提高企業效益,促進建筑工程發展。二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方向。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不斷進步,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也是日益完善。建設工程管理存在著獎勵機制不夠、關系模糊、責任不明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建設工程管理的正常發展。三是建筑市場不斷發展的要求。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建設工程施工企業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綜合實力,不斷地提高建設水平,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才可以使得取得一席之地。四是市場競爭的需要。伴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推進,我國工程建設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是施工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施工企業必須在建設工程施工管理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說,建設工程施工管理是施工企業適應現代市場競爭的需要。

二、我國建設工程管理中的工作誤區和改進方法

盡管建設工程管理在建設工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實際的建設工程管理過程中,很多問題仍然存在,嚴重影響著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效益以及施工企業形象和盈利。總體來講,建設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設工程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

建設工程施工準備工作是做好建設工程施工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唯有做好了建設工程準備工作,才可以更好地進行施工管理。但是,很多的施工企業為了節約成本,趕進度,在沒有做好施工準備的前提下盲目施工,給實際的施工管理帶來問題。建設工程施工準備工作應該包括施工人員以及管理人員準備工作,建設工程施工圖紙繪制以及場地查看工作,建設工程施工預算管理工作等。建設工程施工企業唯有做好了這些工作,才可以進行相應的下一步施工。

2.建設工程造價體系建設不完善

建設工程造價體系是建設工程管理的關鍵以及核心,畢竟,建設工程工作主要是建立在資金的基礎上的,缺乏相應的完善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施工企業資金管理無法做到統籌兼顧,影響到整個施工的進度以及質量。但是,在實際的建設工程施工當中,很多的施工企業在建設工程造價體系建設上比較忽視,無法建立完善的建設工程造價體系建設,導致建設工程施工管理質量以及進度出現問題。

3.缺乏有效的質量以及管理監督制度

建設工程全過程監督管理是建設工程施工企業監督管理的關鍵,加強建設工程全過程監督管理是有效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質量以及管理監督制度,質量以及管理監管存在問題,質量問題無法落實到人,尤其在安全方面,缺乏安全監督體系,安全建設施工極容易發生事故。

三、我國建設工程管理中的改進方法

1.進行充分建設工程施工準備工作

進度和質量協調管理貫穿到建設施工企業施工的全過程當中,這就要求施工企業首先要做好相應的施工準備工作,這是做好施工企業建設工程施工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保證建設工程施工工作經濟化、均衡化以及協調化的重要基礎。為此,施工企業首先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相應的建設工程施工準備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用人機制,加強對于先進人才的引進,強化對于施工人員的考核與激勵,努力做到用規章制度管理人,用規章制度管理工程施工。二是研究建設工程施工圖紙。施工圖紙是實際的建設工程施工的主要參考,加強對于建設工程施工圖紙的研究,可以極大地提高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提高建設工程施工效率。三是做好建設工程施工預算。建設工程施工是要需要一定的預算的,做好對于施工預算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施工成本,做好建設工程施工進度和質量協調管理。

2.構建完善建設工程造價體系

一個完整的工程造價控制體系,應該包括最基本的業績考核、過程控制、信息反饋、組織體系等四個重要的部分。施工企業工程造價涉及的面是很廣泛的,所以在實際的建設工程造價控制過程中,企業必須明確各自在工程造價控制的責任,增強施工企業工程造價控制意識,形成完善的工程造價控制體系。施工企業各部門應該掌握實際的成本情況,對于出現的成本問題進行解決措施解決,建立完善的工程造價控制信息系統。努力地注重對于施工企業各個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包括設計、使用、損失、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控制。對于出現的施工企業工程造價問題,企業應該追究問題出現的責任以及原因,建立完善的工程造價獎懲機制,保證企業工程造價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3.加強建設工程全過程監督管理

建設工程全過程監督管理是建設工程施工企業監督管理的關鍵,加強建設工程全過程監督管理是有效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建設工程全過程監督管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質量監督管理交底制度。在每一個項目施工之前,質量監督管理人員都應該根據規章制度做好質量管控工作,做好相應的質量監督管理交底工作。二是制定相應的監督管理作業指導書。對不同的機械、材料、環境以及方法進行相應的監控,確保按照作業指導書進行建筑工程質量控制。三是執行監督管理樣板制度,在進行大面積的建設工程施工之前,建設工程企業應該實施樣板間、樣板房制度,保障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工程項目管理是企業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項目管理在建設單位進行現代化的管理中必須受到重視。只有把工程項目管理搞好才能更加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使之有效的進行科學化的管理。要把項目管理當作企業管理的基點,強化項目管理,才能將企業的綜合實力最終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柳志剛,何林,唐三波.工廠化預制沉管班組質量管理探討[J]. 交通企業管理.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