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范文

時間:2024-01-16 17:27: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

篇1

關鍵詞:都市農業發展與規劃;城市化與工業化;建議與參考

1 東莞市都市農業的發展與規劃的發展背景

在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取得農業發展先機,不斷總結最新現代農業發展經驗,實現地區農業化現展,需要不斷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業具體農業發展規劃綱要,不斷總結地區一般性發展經驗,不斷制定相應的地區規劃發展前景展望趨勢。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都市農業以其獨特的綠色生態性、現代科技性以及規模生產性在不斷地引導著地區農業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東莞市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性城市,在實現農業產業的不斷轉型與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有效地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加劇了土地稀缺性問題的深刻變化,在此背景之下,進一步發展都市農業對于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都市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發展現代都市農業,首先要明確其基本發展成果,現代都市農業有利于優化城市農業發展格局,有利于改善城市農業生態環境,有利于促進農業從業人員收入地增加,有利于不斷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的轉型與發展。因此,制定切實有效的都市農業規劃,應當著重以科學標準、可持續標準為基本規劃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基本指導思想,不斷總結經驗開拓思路,積極構建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體系格局。

2 如何不斷推動東莞市都市農業的發展與規劃策略措施

2.1 不斷推動現有用地政策改革

發展都市農業,首要的前提性要求就是要不斷改革與創新農業用地政策,在現有的基礎上,應當對于農業用地進行嚴格的把控與限制。在都市與鄉村結合部應當盡量減少與杜絕違規用地,進一步劃定永久性農田范圍,將已經劃定為永久性田杜絕再進行建設性違規使用。同時,要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切實采取多線措施,加強農業土地規劃控制力度,可以開辟農田基本保護區試點項目,在根本上起到保護性作用。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方面,要始終堅持科學的用地政策,開展規劃與建設比例協調一致的項目標準,總結一般性建設經驗,統籌安排,科學梳理,從而達到農業產業園不斷發展,項目不斷推進的良好效果。(注:引自東莞市政府辦公室[2013]32號文件)國家對于農業用地出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在地區農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東莞市都市農業發展規劃中的用地政策改革應當以國家農業用地政策為基本前提,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改革,從而達到符合地區實際發展的優勢政策效果。都市農業發展的優良與否,用地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有關部門應當不斷統一意見、協調政策,在實際應用中達到政策的不斷健全與完善的優勢效果。東莞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擴大用地范圍,簡化現有的用地手續流程辦理。

2.2 不斷加大財政性政策補貼力度

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業科技技術的提升標準在于農業科技創新力度的體現。在財政性政策方面,應當著重以不斷推動地區農業科技進步為政策前提,在農科專項創新資金、農業高級人才培養資金、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等三個方面不斷加大現有補貼力度。同時,在現代農機設備技術應用方面,對農業設施、農機裝備、農業產業示范基地等各個方面設立專項補貼資金。東莞市也可以根據地區發展經驗與地區農業實際生產需求,開展農業設備補貼與示范性基地補貼等措施。在東莞市農業產業園建設方面,為了不斷推動其可持續健康發展,應當著重加快一些財政性補助項目的建設與發展,園區基礎性設備建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鄉鎮級的農業產業園建設以及多種措施的配套資金建設均可以作為農業產業園的財政性補貼范圍。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續的產品銷售環節,由于都市農業發展的獨特性,應當以實際的農業產品銷售市場為基礎,有關部門應當做好前期的市場調研工作,確保農業產品市場穩定。(注:引自東莞市政府辦公室[2013]34號文件)東莞市目前可以再市級土地流轉示范性政策方面加大補貼力度,將原有市級農業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獎勵補貼增至30萬元,科技示范戶獎勵補貼增至5萬至十萬元之間。

2.3 不斷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

在土地流轉政策方面,東莞市對于土地流轉5年以上以及經營規模50畝以上的流轉雙方進行采取適當的獎勵措施。在后續推動地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應當不斷全面推動地區土地流轉獎勵政策的落實與發展,不斷推動與扶持地區農業企業的發展,促進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注:引自東莞市政府辦公室[2013]34號文件)特別是在農合組織的建立過程中,應當加大對農合組織的重視力度與資金投入,積極投入專項資金,創新發展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取得現代農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除此之外,在推動地區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歷程中,還要不斷增加現有的農田補貼標準,鼓勵與發展地區農業品牌,實行重點獎勵措施與政策,對地區農產品品牌要加大宣傳與推廣力度。對于都市農業發展而言,除了基礎性措施,還應當積極開展多項發展措施,農業產業轉型也可以進行第三產業轉型措施,實現產業轉型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產業轉型需要現代機械化農業設備的支持,東莞市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改革開放工業建設前沿陣地的優勢,加快引進現代農業機械化設備產業,對這類企業進行一定的幫助與扶持。

3 東莞市都市農業的發展與規劃總結

對于都市農業的最終發展,還可以采取相應的科學配套措施,積極總結國內外先進的農業發展經驗,要在不斷加強農業環境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地區發展環境、加強土地流轉方式的管理與控制、進一步完善相應的農業產業扶持機制與措施等方面不斷進行政策與資金支持,同時,還必須要不斷理論聯系實際,在實際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最終促使地區都市農業的不斷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蔡健,王薇,華景清,等. 蘇州都市農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江蘇農業科學,2010(06):629-630.

篇2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目標,依托省會,發揮優勢,整合資源,突出特色,重點建設集高效、生態、安全、觀光、休閑、旅游等為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園區,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綠色生態農業、特色種養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現代園區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物流產業,有效促進一二三產相結合,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積極構建布局科學、規模適度、優勢集中、效益顯著的現代都市農業新體系,傾力打造服務省會、致富農民、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現代都市農業新格局。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規劃引領。依據新的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做到與城市規劃相銜接,與城市建設相配套,與城市發展相匹配。

2堅持政策引導。通過制定更加靈活的支持政策。增強社會投資的吸引力和都市農業發展活力。

3堅持市場運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發展新型農業市場主體,吸引資金、人才、技術等各種要素發展都市農業。

4堅持項目支撐。進一步加大項目謀劃、包裝、跑辦、招商力度。確保項目的質量和效益。

5堅持城鄉統籌。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積極推動城鄉、區域經濟互動,加快一二三產融合,實現產業互助共促、城鄉統籌發展。

(三)功能定位

1經濟功能:城郊區域是省會重要的菜籃子”基地。并為城鄉提供就業機會。同時,通過優化農業資源和生產要素配置,調整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民收入。

2社會功能:都市農業為城市居民提供接觸自然、體驗農業以及農業觀光旅游的場所與機會。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服務,形成都市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3生態功能:通過造林綠化、植樹造景、建設水面濕地、生態果園等。增加城市綠地,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

4輻射帶動功能:依托城市強大的資本、科技、人才、信息和區位優勢。發展裝備先進、科技含量高、發展理念新的現代農業,成為現代農業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區域農業發展。

(四)發展目標

把城郊區域建設成為省會最大的產銷對接、質量安全的菜籃子”基地,通過3-5年的努力。構建起林水相依、生態良好的城市森林體系,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效益突出的現代都市農業園區。通過深化農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使農業綜合功能得到有效開發,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明顯提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效果更加顯著,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作用更加彰顯。

二、總體布局

突出打造三大板塊?,F代都市農業規劃發展的總體布局是重點建設一環兩帶。

以環省會綠化、石環公路綠化、城區與組團間隔離空間綠化、西山綠化、河綠化等為重點,一環兩帶:以石環公路為主線。構建環省會綠色屏障體系。沿河區域,以水為特色,依托河綜合整治和景觀建設,構建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文化科普等為一體的河特色農業開發帶。沿西部山前區域,以山為特色,依托西部山前區域綜合開發和綠化美化,構建集生態旅游、農事體驗、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西部山前生態農業開發帶。

三、發展重點

傳統種養業逐步退出城郊區域,隨著城市發展和規模擴張。培育壯大新型主導產業,實現糧退菜進、限牧增果,大力推進一產與三產相結合、現代農業與現代服務業相結合,重點發展六大都市農業產業。

1高效設施農業。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突出產業特色,以設施蔬菜、果木、花卉為主,分別集中連片建設新型日光溫室生產園區;分別建設2-3個萬畝蔬菜示范區、3-5個千畝設施蔬菜示范方,打造一批質量過硬、特色突出、有市場競爭力的蔬菜品牌;以此帶動大棚菜和露地菜生產,實現溫室、大中小棚、地膜、露地菜合理搭配、協調發展,做到周年正常生產、季節均衡供應,提高蔬菜生產的質量和效益。

2綠色生態農業。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快實施石環公路綠化、西山生態林區綠化、河綠化、省會森林公園等四大環城綠化工程和“一河兩環”水系工程。沿石環公路兩側各建50米寬的綠化林帶,植樹20萬株;沿河兩岸發展速豐林及林下產業6萬畝;沿西部山前大道兩側建設果品采摘、觀光帶5000畝。

3特色種養農業。市區三環內和組團縣城周邊控制新建規模養殖場并逐步取締畜禽養殖。適度發展特種養殖,規模建設特色種養園區。以西三教花卉市場搬遷改造為契機,規劃建設省會大型的生產、銷售、展示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花卉市場和生產基地。以河上游區域的鹿泉大河、李村、正定北早現、新華杜北等107家池塘養殖場為依托,建設一批高標準的集漁業養殖、休閑垂釣、餐飲娛樂于一體的休閑魚莊,規劃占地8500余畝、水面5600畝。縣城南郊107國道兩側,建設占地1000余畝的觀賞魚產業基地項目。以中華鱉省級水產良種場為依托,規劃建設畝中華鱉養殖、觀光科技示范園區。

4休閑觀光農業。按照城鄉互動、產業融合的要求。深度開發農業的生態、生活功能,規劃建設一批集度假、餐飲、觀賞、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特色休閑農莊,引導、培育、做大一批旅游產品,開辦美食店、美食村、美食節等服務,融現代農業、鄉土風情、娛樂休閑、文化教育和農事體驗為一體,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緊密結合,促進農業新興旅游產業的做大。

5現代園區農業。憑借貼近城區、交通便利、經濟實力強和科技資源雄厚的優勢。以現代產業體系和經營模式為載體,集現代農業示范、科技成果展示、農產品供應配送、旅游觀光休閑的綜合性大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重點在藁城崗上規劃建設藁城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區規劃建設正定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新區加快建設東佐現代農業示范園。

6農產品加工、物流產業。重點抓好開發區食品園區、乳業加工園區、板材加工園區、欒城食品加工園區建設。初步建成以市區北部、西部乳業,東部、南部糧油,東北部板材為特色的都市圈農產品加工產業帶,以及以石環公路南環沿線為主的農產品物流產業帶和鹿泉大河農產品物流產業區。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規劃保障體系?,F有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相關方面專家,研究制定具體的發展規劃,合理劃分發展區域,明確產業發展類型,確定不同階段的發展重點、發展目標和工作措施。將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規劃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與城市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相銜接,與統籌城鄉發展規劃、新民居建設規劃相配套。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穩定性,指導都市農業快速推進、有序發展。

(二)健全投入保障體系。市、縣財政設立都市農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對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科研培訓等方面加大投入。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大力吸引工商、民間和其他社會資本投資開發都市農業。整合農業發展資金,集中財力,重點支持現代都市農業園區項目建設。創新項目運作機制,堅持市場化、產業化方向,明晰項目產權,落實項目主體,加快項目建設,提高項目效益。那一世

(三)健全政策保障體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機制,促進規模開發、集約發展。認真落實市政府《關于市級財政支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石政發〔〕45號)和《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實施意見》石政函〔〕10號)有關規定,大力支持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產業化項目、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規模生產基地建設和發展。制定落實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措施,鼓勵企業、社會、個體投資都市農業建設。

(四)健全項目保障體系。按照都市農業發展規劃。謀劃、選擇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重點項目,進一步加大包裝、推介力度,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法,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工商、民間、外商資本投資開發都市農業。進一步加大對都市農業重點項目支持力度,扶持發展都市農業項目集群,依靠項目帶動,促進我市都市農業發展。

篇3

第二條園區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主的原則;

(二)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

(三)堅持科技興園、突出高效的原則;

(四)堅持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原則;

(五)堅持統籌發展、一三產業互動的原則;

第三條園區規劃布局

(一)園區布局。園區必須布局在城市規劃區外,符合區農業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符合環境保護有關規定、符合國家土地利用政策、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愿。

(二)產業布局

1、在城郊等鄉鎮(街道辦事處)重點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2、在沿江線的等鄉鎮重點發展蔬菜產業;

3、在國道線的重點發展花卉產業;

4、在瀠新線的中、遠郊鄉鎮適度發展畜牧業。

(三)園區規劃。按照現代農業園區的要求,高標準、高水平對園區水、電、路基礎設施以及生產用房、綠化等進行規劃,報經區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審定批準。

第四條園區發展的重點產業

(一)蔬菜業。重點發展大棚蔬菜,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

(二)畜牧業。適度發展生豬、蛋雞產業。

第五條園區建設

(一)園區建設必須以業主和農戶為主體。

(二)所有入園項目必須先向區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申請立項,經評估審定(含項目的選址用地、環境評價、項目規劃、實施的可行性、投資強度等)后方可開工建設,未經評估審定的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凡違規建設的項目,一律予以,一切費用及損失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三)園區內建設項目,必須在批準入園建設之日起30日內投入資金或動工興建,不能按期開工建設的,應當提前申請批準延期。延期時間一般不超過6個月。

(四)工程建設各方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建設標準(具體標準按照行業規范實行),實行建設項目報建制、施工許可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監理制,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

第六條用地管理

(一)園區土地租賃按區法制辦審核的合同文本操作,由區農經局加強管理,確保租金兌現。

(二)投資者應本著依法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則,嚴格按照土地用途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變土地用途。

(二)園區內禁止改變土地用途從事非農產業,禁止在租用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四)因國家建設和政府工程建設需要,征占園區土地,投資者必須無條件服從,宗地內的拆遷安置補償,對產權所有者(國家投入部分為政府所有)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分類給予補償。

(五)對于停產或破產的園區項目,其項目范圍內的土地一律由土地所有者無償收回,并由土地所有者按規定追償土地復耕費。

第七條園區扶持政策

(一)扶持年限。凡經區政府列項的重點產業園區,在前2年的示范期內,對重點項目予以給予政府性扶持(不重復享受相關政策)。

(二)扶持內容

1、基礎設施建設。園區水、電、路由政府根據情況有計劃安排建設;園區平場建設實行以獎代補,具體補助標準視其投資規模、投資強度、建設進度和帶動能力等,由區政府按“一事一議”原則確定,最高補貼標準不超過50%。

2、產業扶持

(1)蔬菜業。對堅持按統一標準建設,并推行新技術、新品種的蔬菜大棚園區,根據其技術水平予以補助,最高不超過實際造價的40%。

(2)生豬業。對推行零排放“生物發酵床”技術的生豬養殖圈舍修建予以補助,最高標準不超過實際造價的40%。

(3)食用菌業。對按統一標準建設的彩鋼棚食用菌大棚可給予補助,最高標準不超過實際造價的40%。

(4)農民集中區建設。按“一事一議”原則進行補助。

(5)鼓勵支持園區運用先進的設施設備,對示范帶動能力明顯的可給予適當補助。

(6)園區內業主和農民流動資金,視其規模情況,經過審批后可給予1-2年貸款貼息。

(7)對獲得國家、省名牌產品除享受國家、省、市級獎勵外,區政府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的獎勵,獲得馳名商標的企業,除享受上級獎勵外,區政府另獎5萬元。

第八條區農工辦牽頭,會同區新農村建設項目初評小組、財政、發改、農業、畜牧、水利、國土、交通、環保、工商、蔬菜辦、扶貧辦等建立區農民產業園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對農民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具體工作。重要事項須報區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審定同意后實施,確保園區健康持續發展。

第九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區農工辦報經區委、區政府審定后,可采取清退措施:

(一)違反合同約定,自批準入駐之日起,未經批準延期4個月內未入場建設或延期滿后4個月內未入場建設,項目無實質進展的;

(二)違反合同約定,項目建成后,持續6個月沒有實質性生產經營,場地閑置,經管理機構督促仍未運作的;

(三)嚴重違反農民產業園區管理規定,或違反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對園區造成重大經濟或名譽損失的;

(四)被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勒令停止營業的或吊銷營業執照的;

(五)被司法機關裁定破產或執行清算的;

(六)違法合同約定或國家相關規定,需要清退的其他情形。

第十條企業或個人接到清退通知后,應在限定時間辦理清退手續,逾期不辦理的,區農工辦報經區委、區政府審定后采取強制清退措施,且一切費用由被清退企業或個人自行承擔。

第十一條園區內部管理按照“項目自選、投資自籌、工程自建、經營自主、利益自享”的“五自”方針,組建專業合作社,實行自主管理。

篇4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昆明650051)

摘要:蒙自“現代林業產業園”地處蒙自城市郊區,依據新時期現代林業的內涵,產業園區發展理念,結合當地土地、氣候、環境要求,對蒙自“現代林業產業園”規劃指導思想、規劃定位、發展目標、規劃布局提出符合新時期要求,結合現代林業產業園區規劃功能定位,確定相應的功能區劃及布局,制定入園標準,提出規劃實施的應對策略,突顯潔凈、清新的環境特質,消解傳統林業產業園區的不良意象。通過“集群、集聚”,整合、提質,不僅提升產品質量,而且將園區整體環境涵養為富有自然生機的天藍、地綠、水凈的園區。

關鍵詞 :現代林業;產業園;規劃;初探

中圖分類號:F316.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4-12-03

作者簡介:林國劉(1984 -),男,云南省騰沖縣人,助理工程師。

1 概述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生態學研究的迅速發展,人們萌發了模仿自然系統的想法。首先是美國人羅伯特·福羅斯(Robert frasch)在《科學美國人》雜志上發表題為《可持續發展工業發展戰略》,接著,丹麥在卡隆堡建立起首個工業園區。此后,人們便看到工業生態園區遍地開花,特別在美國,工業生態園區的發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1994年,美國有4個社區被指定作為工業生態園的示范點。1995年,世界第一次零排放大會在東京舉行。工業生態園的建立逐步成為許多國家培植經濟增長點的模式。

工業生態產業園(英文縮寫“EIPS”1,是把工業體系看做一種系統,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設計建立的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態,是一種更先進的經濟發展模式。后來,農業也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現代生物科技產業基地”等理念和模式的擴展。所有這些“產業園區”或“基地”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一般農業開發區功能和定位的基礎上,融人了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秉承了農工貿、種養加、科教農等現代農業自身的產業鏈,在同一園區、基地內部同步發展相互關聯的產業部門,最終實現多產業協調運作的綜合性現代農業開發區。

按照“現代林業產業園”功能要求,園區人園標準首先是把區域內與林業9大產業相關聯的企業組織起來,經招商引資,并通過遴選、評價,選擇人園企業,從而形成產業集群。然后進一步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建立產業化中生產者、消費者和還原者的循環途徑,尋找物質閉路循環、能量多級利用和廢物最小化,將資源的加工鏈盡量延伸,既達到資源增值,又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內外循環、生態產業鏈。

蒙自“現代林業產業園”地處城市郊區,不僅經濟地位重要,而生態地位也十分重要。因此,林業產業園主打“生態牌”,不僅體現在現代化的生產線,堅持節能降耗的綠色生產,抵制污染嚴重的項目,同時強調空間環境的生態化、景觀化。林業產業,突出的是“種—養—加—貿”物質循環,再生、再利用,多次增值,以展現綠色產業的可持續性。顯示現代生態概念的“林業產業園”,則需演繹“生態產業園”的全新概念:突顯潔凈、清新的環境特質,消解傳統林業產業園區的不良意象;突破以“小、少、碎、粗、污、劣”為特征的傳統加工和產品質感,通過“集群、集聚”,整合、提質,不僅提升產品質量,而且將園區整體環境涵養為富有自然生機的天藍、地綠、水凈的園區。

總體規劃結構分“三層面”,即“生態、生產、生活”三層,對園區內所有的“山、林、水、路、土”5大資源進行合理的開局與利用,以提高土地貢獻率和投資回報率。運用分區、分層理念,結合園區自然資源、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等優勢,組建林業產業園的林業產業、林產品市場、林業科技、森林文化四度同構網絡,構成穩定的生態系統,實踐園區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2 規劃指導思想、定位與目標

2.1 規劃指導思想

根據蒙自市政府確立的新形勢下林業的新定位、新使命、新任務,圍繞現代林業發展總體思路,正確把握和處理好生態與產業、保護與利用、興林與富民三大關系,進一步確立以生態優先、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并重的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提升林業質量效益為主線,以實現興林富民為目標,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堅持依靠深化改革、積極推進創新經營機制,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努力建設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林業文化產業體系,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做到資源增長、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社會和諧、生態協調發展的天藍、地綠、水凈、山富的“美麗蒙自”。

2.2 產業發展取向與定位

產業園的產業發展,在大的區域范圍內來進行定位與研究,充分依托園區所在的工業園區區域位置,大力承接外來資金,引進先進的工藝技術,發展種、養(殖)業和林產品加工業、商貿流通業。發展定位:

①產品以深加工產品為主,面向國內和東南亞市場;②充分利用園區及周邊林地和林木景觀資源,發展種、養殖業和林產品加工業;③學習發達國家現代工業園區建設模式,建設生態型的花園式的工業園,成為蒙白城市的后花園。

2.3 建設目標

①建設環保型的產業園;②建設具有高文化品位的產業同;③建設具有主題公園的產業園;④建設具有品牌的產業園(包裝、價值提升、時尚引領、行業標準的引導、最終實現產業升級);⑤實踐綠色家園之夢:工業旅游目的地之一。

3 建設方案

3.1 入園產業選擇

通過綜合比較,初步確定下列產業人駐:①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②森林旅游休閑產業;③森林藥品加工產業;④森林食品加工產業;⑤觀賞苗木產業;⑥林藥種植業;⑦木材(含竹、滕、棕片)加工產業;⑧倉儲物流產業。同時,配套建設綜合服務區,林產品展示展銷、電子商務平臺、餐飲服務、綜合管理、產品研發、金融服務、中介服務、辦公、會務、接待、停車場等。

3.2 功能分區

將“蒙自現代林業產業園”按人駐企業的產品性質和園區功能劃分功能區,同質或相似的企業在地理空間上集結,結構上形成一園三產業九片區。一園即“蒙自現代林業產業園”;三產業即林業第一產業(種植業、養殖業)、第二產業(加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九片區即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區、森林生態休閑園區、生物制藥園區、觀賞苗木園區、森林食品加工園區、倉儲物流園區、木質和非木質產品加工區、林藥種植區、綜合服務區。

3.3 布局方案

一軸——開河高速穿過園區中部,像園區脊梁,是園區物流主出入口。

雙心——綜合服務區(包括展示區)和生物制藥園區中適當配置的服務中心,是園區的指揮中心。

二主干——即聯系森林生態休閑園區、觀賞苗木園區、生物制藥園區、森林食品加工園區的道路為第一主干道;聯系木材加工園區、倉儲物流園區和綜合服務區的道路為第二主干道,為園區的主動脈。主干道分支為支道、步道,連接各產業園區、小區,構成道路網絡。

兩圈——以森林種、養(殖)業為主的區域稱“一圈”,以木質加工為主的區域稱“二圈”,產品質量不同、運輸類型和對道路等級要求亦異,故特劃分為兩圈。

八路——即主干道分出的八條次干道。

九區——即九大功能區,是園區建設內容,園區的內核。

多節點——干道和支道以及道路與建筑物連接的綠化節點,廣場。

4 規劃策略

4.1 生態策略

“蒙自現代林業產業園”主打“生態牌”,強調“生態產業”,“生態生產”、產出的是“生態產品”。因此,要求生態化的生產線,節能降耗,抵制污染重的項目,同時,要求空間環境做到“生態化”、“景觀化”。林業產業園區,主要是“種——養——加——貿”,要做到物質循環,再生、再利用,多次增值。

4.2 功能策略

規劃以構成“花園式廠區”概念所必備的多元內容作為功能區設置的依據,不僅僅是一個生產加工基地,而且負載生產、銷售、研發、展示的全面過程;在此基礎上,生成“木”或“非木”主題文化、教育和生態旅游的一體化和諧環境。

4.3 文化策略

4.3.1 森林文化

森林是人類永恒的朋友。人類在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凝結了對森林的依賴、敬畏與崇尚之情。

以森林文化意境烘托“林業產業園”,建構與產業園相輔相成、健全、完整的人文社區,建構一個內容豐滿、意境幽深的“木、林、森”主題完全境界,提高“林業產業園區”文化內涵,做到林業經濟與文化齊頭并進,讓“高技術與高情感”在對峙中平衡。

4.3.2 動物文化——和平鴿

將產業園區規劃成鴿子形狀,從飛機上俯瞰園區如一只振翅欲飛的和平鴿,向著蒙自市區飛翔。鴿子,吉祥鳥,是和平、友誼、團結、和睦、和諧的象征,寓意天下太平,社會和諧,和氣生財。如今,鴿子已成為飛鴿,象征企業飛速發展,志博云天。

參考文獻:

[1]耿虹,魯賽.理想空間一現代產業園規劃[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2]曲向榮,產業生態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篇5

關鍵詞:產業統籌 小城鎮 總體規劃 規劃思路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1城鄉產業統籌的現實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路一直左右著各級政府的發展思路。小城鎮也不例外,在工業化的浪潮下大力招商引資,引進各類企業,一時間村鎮企業在東南沿海處處開花。但是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土地環境的壓力日漸增大的情況下,傳統村鎮企業更是紛紛倒下,給村鎮經濟蒙上了陰影。再加上縣級政府對于縣城工業園區的重視以及對縣域企業的集中引導,強制村鎮企業往縣城集中,更使得村鎮經濟面臨著方向性問題。洪澤縣仁和鎮鎮區僅有的兩家規模企業就因為上述的原因將企業遷往縣城工業園,只留下最初級的加工車間,不幸的是初級加工車間也因歐洲經濟不景氣面臨關閉的危險;村企業更是殘不忍睹,原有的廠房空無一人。從負面來看,這是我國特有的村鎮企業時代的終結,但從正面來看,又何嘗不是城鎮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呢。

當然,在沿海地區小城鎮面臨著轉型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希望:基于農村區別于城市特有的資源稟賦,廣大的農村地區出現了真正符合自身發展產業類型。洪澤縣仁和鎮東部靠湖地區安裝的大規模太陽能發電板、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竹編村乾寧村(當然目前還都是各家各戶的初級加工)等。如果對這些很有農村特色產業加以疏理和規劃,那么小城鎮應該說大有可為。

有趣的是,這些很有農村特色產業(或者企業)類型在地域上與傳統的村鎮企業有相當大的不同。原有的村鎮企業依托于農村廉價的勞動力和村鎮建設用地資源、以及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東南沿海,其企業產品的性質與農業用地上的資源關系往往不大或毫無關聯,這就是其不可持久的真正內在原因。而新型的農村產業類型是基于區別于城市的農業、環境和自然資源,這些是城市無法與之競爭的核心所在,也是我們農村地區今后發展的方向所在。

所以,基于目前農村地區出現新的產業類型,它即深深根植于廣大的農村地區,也形成了與城市產業差異化且有著密切聯系的共生關系。

2產業統籌是小城鎮總體規劃的核心

黨的十報告中也提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小城鎮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紐帶,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最基本的空間單元,小城鎮的總體規劃對農村地區的發展和規劃具有綱舉目張的效果。

小城鎮總體規劃涉及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統籌、城鄉規模(人口與用地)的統籌、城鄉產業的統籌、城鄉空間結構的統籌、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城鄉公共服務設施的統籌、城鄉綠化景觀的統籌等等。

本文認為,所有上述的類型統籌最核心的是產業的統籌?!吨袊〕擎偘l展戰略》一書的作者袁中金教授就指出:“產業的發展是小城鎮成功的關鍵,產業的合理規劃是小城鎮總體規劃中最核心的一環”。沒有產業的發展、支撐,小城鎮將會逐漸消亡,再好的規劃也將成一紙空文。

城市要反哺農村,農村要服務于城市,就是構建一種親密的聯系,這些聯系體現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通上,而“三流”互通的核心就在于構建緊密的產業上下游關系。這種關系是一種新型的城鄉產業關系,是基于城市和鄉村各自資源稟賦特點的關系。

所以產業統籌是城鄉統籌的核心,也是小城鎮總體規劃的關鍵抓手。

3如何進行城鄉產業統籌規劃

城鄉產業統籌最重要的前提是農業必須要走向現代化的道路,拉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能級,使農業呈現工業化和服務化的特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建立并加深農村和城市的產業聯系,使得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產業形成雙向互動,相互依賴的關系。下表以仁和鎮為例列出了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的城鄉空間統籌考慮。

表1:仁和鎮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的城鄉統籌考慮

產業類型 現狀 發展規劃 空間規劃地域統籌考慮

無害化有機蔬菜產業 只進行種植,經濟效益較好,但模式比較單一;產品特供江蘇省級運動員。 無害化種植;

體驗式種植(城市居民租地代管);

觀光式種植 農地

冷庫保鮮:銷往外省或出口;

蔬菜加工:做航空食品、易銜帶食品(如方便面配菜、即沖即食蔬菜湯);

電子商務:網上銷售 城鎮的建設用地內

地面灘涂光伏電站(新能源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園) 經濟效益短期不明顯,國家對新能源有一定補貼。初步探索出了光牧、光漁、光旅等綜合收益的模式 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放牧、養魚、觀光旅游、科技示范 農地

住宿、餐飲、太陽能和風能小型發電系統銷售、太陽能和風能生活裝置的銷售(太陽能燈、太陽能驅蚊器等)和研發 村和城鎮的建設用地內

乾寧村的竹編 停留在傳統竹編用途上,雖增加了一部分收入,但產品附加值低,農民只利用空余時間編制;乾寧村并不種植竹子,全是從外地購買原料 觀光型竹園種植 農地

增加工藝品研制,提升竹編附加值,形成竹編生活用品和工藝品的雙向產品類型;竹編博物館;竹編培訓中心、體驗中心、集散中心 村和城鎮建設用地內

圖1、仁和鎮產業空間規劃

4基于產業統籌下的小城鎮總體規劃

產業統籌規劃明確之后,實際上小城鎮的鎮域規劃就變成了技術問題。仁和鎮村莊的合并去留只要看產業的現狀和規劃就能判別(仁和沒有需要保護的古村落),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按需進行規劃。下圖提出了城鄉產業統籌下小城鎮總體規劃的主要思路。

圖3:城鄉產業統籌下的小城鎮總體規劃的思路

無害化有機蔬菜產業除了安排在農地外,其余都安排在鎮區空間里;新能源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園保留三個村莊(桃源村、同議村、堆頭集社區),這三個村的區域交通條件都比較好,而且原有的人口規模也相對較大;乾寧村的竹編產業除了安排在農地外,其余安排在村建設用地和鎮建設用地內。下表是三個村和鎮區的產業定位。

表2:村鎮產業類型規劃

地域 產業類型

鎮區 竹產品制作、展示與集散;

太陽能與風能產品一條街;

有機蔬菜倉儲物流;

電子商務

堆頭集社區(因處于湖邊,縣里有環湖旅游發展規劃,將之確定為社區類型) 濱湖旅游度假

乾寧村 以竹為主題的生態旅游、竹制品制作和竹工藝品創作

同義村 花卉苗木種植與設計

桃園村 “環保小鎮”(改造成節能環保型村落),以旅游示范為目的,將太陽能、風能等環保理念融于桃園村。

通過產業的規劃,本文認為,仁和鎮的人口規模和人口素質有了一定的保障。原來在鎮村萎縮和消失的傳統產業下所不能支撐的人口,重新找到了出路。同時,由于有新產業的支撐,包括城市和外地的人口將遷入仁和鎮。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城鎮,有著鮮明的農村地域產業特征。

交通上仁和鎮通過仁和路與洪澤縣相連,經由淮寧東線公路與淮安相連;無害化有機蔬菜產業園依托朱共公路、仁和路與鎮、縣城聯系;新能源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園依托淮寧東線公路(省道)、環湖大道和雙仁公路;乾寧村與鎮區較近,依托城鎮道路。

圖2:鎮域土地利用規劃

5結語

農業的現代化給城鄉統籌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機遇,本文認為小城鎮的總體規劃應該以產業統籌規劃為先導展開,在這一思路下,其它的鎮村體系規劃、規模的確定、公共設施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綠化與景觀系統規劃才是有源之水。

參考文獻

[1]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仁和鎮總體規劃修編(2013-2020),2013

篇6

[關鍵詞]農村土地整理 農業現代化 農村經濟結構

[中圖分類號] D267.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8-342-1

1農村土地整理――農村現代化的前奏

1.1農村土地整理夯實了農業基礎設施

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就是實現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 由于農村土地大多畸零不整,田間道路窄,地塊規模小,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通過土地整理,可以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生產道路建設、防護林建設、鹽堿地治理等,從而優化土地結構,改善土地的基礎設施條件,為土地的規模經營奠定基礎, 加快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步伐。

1.2農村土地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

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的有效面積,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和生產率,進而增加了農民收入。

根據收入消費理論,收入提高了,農民的消費水平自然會提高。 根據土地詳查資料, 對田坎、溝渠、田間道路進行整理可以新增耕地面積 666.7 萬公頃,占現有耕地面積的 5%-10%的;對農村建設用地進行整理,可以整理出近680 萬公頃的土地 。 因此 , 農村土地整理潛力巨大。

1.3農村土地整理優化了農業資源環境

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的同時, 有效地改善了農民的居住環境。如對農民新村進行統一規劃,對農村的村容村貌進行統一規劃,重視環境的建設,最終改善農村生產和居住環境。

2農村土地整理存在的問題

2.1質量標準不一

由于區域的差異, 土地整理的重點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除了按全國土地整理驗收標準外,各地應針對不同區域的特點,因地制宜, 在土地整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制定具體標準。

2.2權屬調整運作不規范

現階段的土地整理項目實施中,土地整理權屬調查資料和調整方案存在普遍缺少的問題,涉及權屬調整問題的,僅僅由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之間以口頭形式達成協議。 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原因:一是我國土地所有制是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 個人僅擁有土地的使用權,所以土地調整由土地所有者進行統一安排;二是土地整理往往由政府執行操作,所以土地整理權屬調整程序簡單化。

2.3資金落實是土地整理成敗的關鍵

穩定的資金投入是土地整理工作的物質保障,目前,我國土地整理工作基本上還是以行政推動為主,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有關機構是主要的參與主體,所以土地整理過程中的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低,土地整理運作模式與土地整理產業發展的矛盾不斷突現,已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3農業現代化對農村土地整理提出新的要求

3.1加強監督土地整理的資金問題

資金問題的解決是開展農村土地整理工作的關鍵, 資金來源應在以國家投入為主的前提下,積極籌集其他渠道的資金,積極鼓勵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進行資金投入。 為保證工程質量,資金投入的到位,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實行監理制。

3.2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緊密銜接

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因此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以保護基本農田為重點, 在編制土地整理規劃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可持續發展理論,使土地整理向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發展。

4以土地整理為平臺,推進農業現代化

4.1改善土地利用結構,加快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加快農業結構的布局調整。 通過土地整理,改善了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引導各地區特色農產品向產區集中,優化我省的農業區域布局。 加快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 土地整理實現了增加耕地面積以及完善了生產的機械化。 發展糧食經濟,延長糧食產業鏈,拓寬糧食增值空間,加強糧食的管理。

4.2以土地整理為契機,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進一步加強農業創新。 土地整理要出效益,必須實現農業科技創新。 我們可以按照“科學規劃、科學發展”的思路,建立層次分明、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優先發展農業生物技術的高新技術。 通過土地整理,大力鼓勵農業企業申請使用國家和省有關農業科技的研發,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科技投入體系。

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全面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益,必須按照“區域性、綜合性、科學性”的原則,加快發展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與此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 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以土地整理為平臺, 以整理后的土地為載體,建立農業產業園區,充分發揮農業園區的帶頭作用。 各地區要因地制宜,發展自己的的特色農業, 建立具有當地特色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或科技園區,以土地整理為平臺,發揮農業科技示范園或科技園區的集聚和輻射作用。

4.3以整理后的土地為平臺,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發展龍頭企業。 在實現了土地的平整化利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建設。 加大扶持力度,讓發展好的地區帶動發展較差的地區。 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城市資本向農村流動,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堅實的后盾。

發展多樣化產業經營模式。 土地整理是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的基礎,鼓勵吸收農民和企業以資本、土地、勞動力等形式入股,形成了土地整理與農民利益緊密聯合機制,帶動農民由原始的粗放經營進入到經濟效益較好的加工行業。

土地整理后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必然要求提高農產品質量,因而要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建立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產品生產基地,完善食品的質量安全檢測。

篇7

關鍵詞:鎮江市;休閑農業;現代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3-0141-03

1 鎮江市現代農業發展成效

鎮江市擁有2 651km2的丘陵山區面積,16萬hm2耕地面積,5.33萬hm2林地面積,8.2萬hm2水域面積。農業資源相對豐富,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光、水比較協調,十分有利于農業生產,是歷史上的“魚米之鄉”,盛產水稻、小麥、油菜、蠶桑、茶葉、多種瓜果蔬菜以及各種淡水產品和畜牧產品。近年來,鎮江農業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城郊型農業總體定位,發展高效、外向和生態觀光農業,走出了一條具有鎮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具體表現為:

1.1 特色主導產業初步建立 優質糧油、優質肉奶、高效園藝、特色水產、生態經濟林業以及休閑農業六大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一大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區域優勢逐步顯現,初步形成了以經濟林、種草養畜、應時鮮果、無公害茶葉等為主的丘陵地區農業,以優質糧油、花卉苗木、特種水產等為主的平原圩區農業,以設施農業、時鮮蔬菜和休閑農業等為主的城市郊區農業[1]。

1.2 農產品質量逐步提高 從2012年開始,鎮江市在市轄區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職機構的基礎上,逐步建立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已確認鎮江市農產品質量安全A級誠信企業59家、B級誠信企業154家。大力推進以標準化茶果菜園、標準化畜牧場、水產場為主體的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共建設標準化園藝園23個,總面積達1 683hm2,建成標準化魚池3 866.67萬hm2,建成部級標準化養殖場4家,省級生態健康養殖場163家。全市“三品一標”總量達到1 035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955個(含水產158個),綠色食品57個,有機食品21個,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綠色生產資料1個。

1.3 休閑農業初具雛形 截至2015年底,鎮江已有32家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句容戴莊村由農業部評選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稱號,它也是全省唯一獲得此殊榮的現代農村。丹陽萬新農莊和丹徒區開心農場創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三星級企業。另外,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點提檔升級創建活動,位于句容境內的江蘇巖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由四星級升格為五星級。鎮江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農產品采摘為重點的農事體驗模式、以人文景觀為重點的旅游觀光模式、以花卉苗木或植物園為依托的觀光休閑模式、以現代農業園為依托的度假休閑模式等四種觀光農業的模式[2]。

2 休閑農業與現代農業的關系

休閑農業指的是在發展現代農業的背景下,通過利用農業景觀、農村環境和農業資源,以農村文化生產、生活為依托,以體驗農村及農業生產為目的,具有一、二、三產業功能特性的新型產業型態。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組成部分,其集中體現了現代農業的功能特征,實現了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體現了現代農業的多種功能優勢,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步伐。有效提高了現代農業各項評價指標[3]。

3 當前鎮江市休閑農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鎮江市休閑農業建設與其他休閑農業發展較好的地市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 特色不突出 當前鎮江制定的休閑農業發展格局,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經營內容雷同,功能不配套,重復開發等問題嚴重。

3.2 經營管理粗放,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鎮江的大部分休閑農業企業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經營較粗放,管理手段相對落后,休閑農業園區內住宿、餐飲、環保、衛生等缺乏規范操作,從業人員多為當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缺乏休閑農業的服務技能,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相對較低。

3.3 休閑農業的宣傳力度不夠 當前鎮江市加大了對休閑農業的研究力度,但是廣大市民對于休閑農業仍缺乏了解,多數人都是在朋友的推薦或帶領下才能找到農閑農業園,而對于每個園區里有哪些服務項目更是不清楚,盡管部分休閑農業園進行了一定的推廣宣傳活動,但力度仍不明顯。

3.4 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面臨威脅 發展休閑農業既不是純粹的農業開發也不是旅游項目的推廣,當前在休閑農業開發中,注重發展忽視環境保護的現象存在,尤其是在引入商業投資后,原本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

4 進一步發展鎮江市休閑農業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領導,以政策帶動發展 江蘇省已經明確了全省休閑農業的主管單位為各市農業部門,為推進休閑農業的發展,制定了《江蘇省休閑觀光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鎮江市應進一步制定詳細的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發具有較高影響力的休閑農業路線,促進休閑農業的發展。

4.2 因地制宜,規劃先行 發展休閑農業應以科學的發展規劃為前提,以“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為要求,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諧發展”為原則,避免雷同、重復建設,根據區域特點,做到有序開發。另外,還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相互銜接,確保休閑農業規劃的整體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可持續性。

4.3 組建協會,推動發展 為了提升休閑農業的服務水平,做好行業自律,通過成立休閑農業協會,加大對協會成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各園區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增強行業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真正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經營規范、服務周到、安全衛生,深受游客歡迎的休閑農業基地,推動農業休閑市場的發展[5]。

4.4 彰顯特色,示范引導 休閑農業的發展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鎮江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區域與資源優勢,將鎮江的現代休閑農業做精、做亮,突出品味與個性,增強吸引力。同時,還應利用好鎮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充分挖掘鎮江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加快谷陽鎮槐蔭村、寶華山千華古村等古村的保護與開發,通過歷史風貌的再現和現代農業的結合,打造出具有江南水鄉韻味的歷史古村落。另外,鎮江還應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重點休閑觀光農業龍頭企業、示范村和精品“農家樂”,不斷提升休閑農業發展的檔次和品味。

4.5 多遠投入,吸引外資開發項目 休閑農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協調配合和關心支持。從2011年起,農業部、國土部、金融機構都加大了對休閑農業的政策扶持,省財政每年設立2 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示范村發展。隨著休閑農業功能與效益的不斷顯現,鎮江市應進一步加大對休閑農業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在財政資金的帶動下,民間資本、外資也開始關注休閑農業投資,通過開發鄉村旅游,發展休閑農業[6]。

4.6 加強領導,強化宣傳 各級各部門應統一思想,創新思維,狠抓落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應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營造發展氛圍,積極辦好各種節慶活動,精心做好世業洲音樂節、句容草莓節、江心洲“柑橘節”等節慶活動,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

5 展望

鎮江市休閑農業發展應緊緊圍繞市委“生態領先、特色發展”的戰略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提升觀光休閑農業內涵,突出休閑創意農業,拓展農業的產業功能,打破產業界限,一、二、三產互相滲透,實現綜合效益的提高。鎮江市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為休閑農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加速了人文資源和農業生產要素的集聚融合。在今后的發展中,鎮江市休閑農業將重點打造三個觀光農業區,即:城市周邊觀光農業區,突出生物科普教育功能;丘陵生態觀光農業區,突出生態、休閑、觀光功能;濱水觀光農業區,體現農漁風光、水邊垂釣、漁事勞作等功能,逐步提高現代休閑農業的外延效益。

參考文獻

[1]安林海.鎮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22:309-311.

[2]王樹進,陳宇峰.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空間相關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09:38-45.

[3]范水生,朱朝枝.休閑農業的概念與內涵原探[J].東南學術,2011,02:72-78.

[4]張廣海,包烏蘭托亞.我國休閑農業產業化及其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2,10:30-37.

篇8

綠色都勻,美麗都勻,畫卷正徐徐展開。凝聚著全市人民的發展共識,50萬都勻人正奮力攀高創造后發趕超“勻速度”。

2012年,都勻市緊扣“兩加一推” 主基調,圍繞“951”發展格局,堅持打基礎、擴總量、調結構、惠民生,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榮獲全球綠色城市、全國養老服務先進示范市、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范市、全省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市等稱號;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10.16億元,財政總收入16.8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75億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76.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9338元和6543元。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都勻轉型發展、奠定跨越基礎的關鍵一年。面對各地快進的區域競爭態勢,都勻將堅持“三個不能代替”、突出“三個核心指標”,發揮區位、交通優勢,突破交通水利環保瓶頸,攻城建重點,補工業短板,努力提高“四個比重”,走追趕型、調整型、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路子。要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飽滿的激情,“點燃”跨越發展的正能量,奮力完成新目標,全力創造新業績,努力實現新突破。

加快城市建設

實現形象塑造新提升

今年,都勻市將以加快城市建設為突破,緊緊圍繞建設“雙百”城市、宜居宜業宜游“大都勻”,按照“高、新、特、快”的要求,從多個方面全力推進城市建設,在形象塑造上實現新提升。

抓規劃引領。加快《都勻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進一步完善城市控規和詳規,通過高起點定位,嚴要求實施規劃。

抓舊城提質。啟動并強力推進河西片區、劍化片區、紅大院、山水云城等舊城改造工程;圍繞劍江中心軸,實施以石板街延伸、山水云城景觀帶、老火車站—文峰公園—馬鞍山坡腳景觀軸為主的特色街區打造。

抓基礎設施。重點實施“兩橫兩縱”(兩橫:廈蓉高速公路都勻西出口至東出口城市快速干道和大龍大道;兩縱:環東路和環西路)路網建設,完善城市內部交通路網;積極爭取都獨凱麻城際輕軌盡快實施;規劃都勻環城高速路網;加強市政、公共交通、文教衛體等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抓新區擴容。將都勻經濟開發區納入都勻市城市總體規劃,統一布局、統一配置資源要素,在“一橫”貫通的基礎上,進行集中連片組團式開發,使都勻北部新城、甘塘產城和都勻經濟開發區新城連成一線,同步推進;加快州、市兩級行政中心搬遷工作;集中力量打造西南特產城、恒星(東南建材城)、甘塘產城、北部新城、山水云城等城市綜合體。

抓要素保障。用好用足國家金融政策,充分發揮金融辦、城投、國資、土地收儲中心、交建等平臺作用;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全面擴大融資規模。盤活現有土地資源,積極爭取土地指標,力爭將都勻市列入貴州省低丘緩坡未利用地開發及三舊改造試點。

抓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推進城市精細化、人文化、高效化管理。以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載體,著力提升“全球綠色城市”內涵,推進城市轉型發展。

做大做強工業

實現經濟總量新跨越

今年,都勻市將以做大做強工業為重點,按照“近期為園、中期為區、遠期為城”的產城一體化目標,加速甘塘、墨沖產業園區建設,努力打造甘塘園區鐘表產業園、云河汽車機電產業園、龍行天下電動車產業園、食品工業園及機械加工制造產業園,力爭在經濟總量上實現新的跨越。

做強做大裝備制造業,推動中航東方、長江通信等一批企業“退城進園”并進行技術改造升級,促進云河汽車、精工科技等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延伸產業鏈。

積極發展以勻酒、毛尖茶為主的特色產業;著力發展以豪龍水泥、金力塑膠等企業為依托的建材行業;加快做大做強能源產業,繼續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

抓農村小康建設

取得城鄉統籌發展新成就

都勻市將以農村小康建設為抓手,在城鄉統籌發展上取得新成就。大力發展以中國十大名茶——都勻毛尖為龍頭,菜、花、果、藥等為體系的特色農業。

把都勻毛尖茶作為打造品牌、助民增收、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狠抓種植標準化、采摘機械化、加工自動化,提高茶葉附加值。積極發展茶葉深加工,拓展茶葉市場。

推動“東果藥、西茶魚、南菜花”和新農村綜合產業帶建設;加快茶葉、中藥材、蔬菜、循環生態農業四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加強“百里毛尖長廊”、“十里葡萄長廊”、“萬畝板栗長廊”建設,使之可持續助民增收致富。

成立農司,搭建農業融資平臺。加大對“185農業產業化富民工程”的實施和管理力度,推廣生態種養、標準化養殖模式,扶持發展標準茶園、菜園、果園,構建“北有貴州茅臺、南有都勻毛尖”的產業格局。

積極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優勢主導產業規?;?、集約化、標準化發展。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拓寬銷售渠道,培育、扶持農業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采取多種形式帶動農戶增收,有效降低農戶面對市場的困難和風險,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促進三產繁榮

實現現代服務新提高

以促進三產繁榮為前提,都勻市將在現代服務業上實現新提高。

積極培育文化產業,通過舉辦茶文化博覽會、藝術節等活動,大力宣傳推廣茶文化、綠色文化、橋文化和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豐富都勻文化內涵,展示都勻文化魅力,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

抓好旅游發展規劃,不斷完善服務設施,加快旅游業發展步伐。借助“全球綠色城市”,依托布依、苗、水族等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加快旅游開發。

抓好都勻水族文化旅游項目、翰璽書畫院等項目實施工作,抓好“一江(劍江)二泉(305、173溫泉)六園(馬鞍山、東山、西山、斗篷山、文峰園、四方灘)”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的保護與綜合利用。

加快星級賓館、休閑場所、旅游村寨及其他景 區景點建設,逐步把都勻建成貴州南部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康體休閑度假中心。

規范建設汽車、建材、蔬菜、茶葉等專業市場。加強都勻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引進知名商貿企業,加速形成相互連接、集聚發展的物流業體系。

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等新型服務業和養老、托幼、醫療等社區服務業,實現各種形態的服務業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構建和諧都勻

譜寫民生事業新篇章

今年,都勻市將以構建和諧都勻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加大民生投入。

繼續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扎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全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全覆蓋。

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解決城市低收入困難戶住房難問題。全年將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569套,實施棚戶區改造10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1759戶。

關注城鎮空巢老人和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切實抓好弱勢群體幫扶救助;強化和諧社區建設,繼續抓好區劃調整、村居換屆選舉、城鄉低保提標等工作。

大力抓好“控輟保學”,認真實施“9+3”義務教育和三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計劃;積極穩妥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啟動都勻民族文化園建設。

積極創新社會管理,努力構建“平安都勻”。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構建政府、企業、社區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聯動的社會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市、鄉、村、組四級排查網絡,加強社會矛盾隱患排查調解;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出臺、重大項目上馬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始終堅持安全發展,實施安全生產監管常態化。

篇9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市、縣有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國家支持《__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為契機,以全縣“十二五”及“十三五”規劃中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為引領,以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為抓手,以農業重點區域、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為依托,以切實提高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效益為目的,通過整合各部門、各渠道安排的支農資金,提高政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效率。

(一)明確分工,各負其責的原則。建立領導小組會議制度,研究確定整合項目總體規劃、審查確定年度項目實施計劃。各鎮、各部門負責制定本地區、本部門產業發展規劃和行業發展規劃,制定年度項目實施計劃。縣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縣整合辦)負責統籌安排項目申報立項、資金整合工作。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負責項目資金監管。各鎮、各部門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和責任跟蹤問效。

(二)提高效益,促進發展原則。整合涉農資金的政策、制度以及具體措施的制定,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原則。堅持規劃引領,緊緊圍繞全縣主導產業,針對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環節,開展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通過規劃引領、項目支撐、資金集中、連續投入的方式,使涉農資金向農業園區、合作社、種養殖業大戶和基礎設施薄弱的鎮村集中。

(四)先易后難,穩步推進原則。選擇便于整合的領域先行突破,在總結經驗、完善措施的基礎上,逐步擴大整合范圍。充分發揮好整合平臺的作用,積極探索整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整合的范圍是中、省、市、縣財政安排的所有資金(中省市財政有嚴格要求、明確使用規定的資金,防災救災、?;具\轉、社會保障及個人生活補貼等特殊用途資金除外),包括跨部門、跨行業性質和用途相近的涉農資金。我縣整合的重點是農業產業發展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類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類的涉農資金,整合具體范圍如下:

(一)農業部門:蔬菜專項資金、現代農業園區獎補資金、畜牧業專項資金、農業專項資金、菜籃子專項資金、畜牧業大場大戶補助資金。

(二)林業部門: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核桃經濟林建設專項資金、核桃建園補助資金。

(三)水利部門:水利專項資金。

(四)扶貧部門:扶貧專項資金、農業技術示范推廣資金、產業扶貧資金、異地扶貧搬遷資金、三無戶建房補助資金、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資金。

(五)發改部門:以工代賑資金。

(六)財政部門:財政現代農業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村級事業“一事一議”縣級配套資金。

(七)住建部門: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

(八)環保部門:環境整治專項資金、生態建設縣級配套資金。

(九)人社部門:再就業培訓資金。

(十)婦聯:春蕾計劃培訓資金。

(十一)殘聯:殘疾人培訓資金。

涉農資金整合堅持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

(一)規劃整合

各鎮、各部門要依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圍繞全縣優勢主導產業和基礎設施發展需要,編制本地區、本部門行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集中連片、產業園區優先的原則,搭建整合資金平臺,將各級財政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產業發展資金捆綁使用,形成資金的合力。對規劃內的項目優先支持,充分發揮規劃對整合資金的統籌作用。

(二)區域整合

將全縣產業發展劃分為3個區域,每年根據規劃和項目落實情況,提出年度項目資金整合建設方案,做到一個區域一個重點,在突出重點的同時,堅持點面結合,其中酒房為萬畝無公害蔬菜產業發展園區,酒房、兩亭、九成宮、招賢、丈八、崔木及頁嶺一帶為核桃、林業、畜牧產業發展園區,常豐等為大棚西瓜、食用莓類產業發展園區。涉農資金集中扶持各個區域的主導產業,通過集中資金提高產業發展規模。

(三)項目整合

各鎮、各部門依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行業規劃,省市投資重點,

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確定年度項目建設計劃報縣整合辦??h整合辦與相關部門配合制定年度資金整合計劃,報縣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后,統一上報省市爭取專項資金支持。(一)制定行業規劃

各部門要緊緊圍繞全縣“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各涉農部門、縣財政局依據行業規劃向上級申報項目,安排使用涉農資金。

(二)建立項目庫

各鎮、各部門根據行業發展規劃和農業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需求,建立年度建設規劃和項目庫。凡需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都必須是進入“項目庫”儲存的項目,“庫”外項目財政不予考慮;入“庫”項目一律要履行前期論證、評審、立項、申報、審核等程序,并由政府組織財政和相關業務部門及專業人員隊伍聯合統一進行;“項目庫”由財政與各涉農部門共同管理,所有入“庫”的項目都必須嚴格按照項目指南的要求申報,特別要注明項目名稱、申報單位、法人名稱、實施主體及實施地址等內容,便于信息系統進行甄別、提示和“過濾”,避免同一項目多頭要錢、重復安排資金的問題發生,確保項目質量和財政資金安全有效。每年7月底前,各鎮、各部門提出下一年度項目建設方案,縣整合辦對項目進行篩選匯總,開展論證評審,編制完成下一年度涉農資金整合方案,建立縣級涉農資金項目庫。年度涉農資金整合方案及項目庫經縣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縣整合領導小組)審定通過后,各部門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政策要求向上級申報下年度涉農項目。

(三)項目變更

縣整合領導小組批準向上級申報的年度項目計劃,各部門不得擅自調整項目和更改資金用途,確需調整的須報經縣整合領導小組同意后,按原渠道報批。

(四)項目實施

涉農整合項目及資金計劃下達后,各鎮、各部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嚴格落實“項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項目公示制”,切實加強項目資金管理,確保工程質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五)款項支付

整合項目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按照項目建設資金??顚S煤桶催M度撥付的要求,由項目實施單位填寫《財政專項資金支付審批表》,項目主管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縣政府分管領導審核,縣長審批后方可辦理撥款手續。對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資金直接支付給中標企業或商品勞務供應商。對先建后補項目,項目實施單位已將資金支付給建設企業的,縣財政局根據竣工驗收報告可將資金支付給項目實施單位。

(一)機構保障

成立__縣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涉農資金整合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由縣整合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實施。縣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財政局,財政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成員單位為各涉農部門。辦公室負責涉農資金整合的組織、協調、管理制度制定等。

(二)經費保障

縣政府每年在縣財政預算中增加對涉農項目規劃編制、包裝申報和資金整合的專項投入,保障項目整合相關工作經費。對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部門,要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安排必要的項目前期費用;對積極主動配合整合工作并取得明顯成效的項目管理部門,除依據財政法規安排規定比例的項目管理費支出外,可給予一定的經費獎勵。

(三)制度保障

1.縣領導小組定期聯席會議。由縣整合領導小組組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原則上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主要研究確定整合項目總體規劃、審查確定年度項目實施計劃及申報和其他需要研究解決的重大事項;如因工作需要,可由縣整合領導小組組長決定臨時召開聯席會議。

2.整合工作協調會議。由縣整合辦牽頭召集,相關項目單位及財政局相關股室參加,根據工作需要不定期召開整合工作協調會議。

(四)信息公開

縣涉農主管部門根據擬整合的項目,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通過縣政府公眾信息網、各鎮政府政務公開欄、各村村務公開欄公布年度項目建設內容、地點、財政扶持政策及資金等信息,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五)項目檢查與審計

縣發改局、監察局、審計局、財政局對年度項目建設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定期向縣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匯報項目檢查情況。對整合涉農專項資金工作中,不按規定程序履行報批手續,擅自申報項目或擅自調整變更項目實施計劃的,給予通報批評,并依法依規追究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同時,項目完工后,項目建設單位要將項目資料,提交縣審計部門進行審計,出具項目決算審計報告。

(六)績效考評

縣財政局對財政投資30萬元以上的建設項目進行績效考評,對項目建設質量優、支出進度完成好的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對項目建設質量差、支出進度沒有按計劃完成的單位進行通報,被省市檢查進行通報的單位,減少下年度項目和資金數量。

篇10

辟山建園,強勢推進工業強縣戰略

坐落在廣寧縣五和鎮的華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群山環繞間,記者眼前看到的園區是整齊排列著企業廠房的一片平地,很難想象這片占地1200畝的大型再生資源產業園,過去竟是一片荒山溝?!艾F在這里環境好,交通便利,靠近二廣高速,園區管理服務也好,配套設施在招商之前都已建設好了?!币患移髽I部門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說,公司老總之所以選擇到這里投資建廠,就是看好廣寧有發展前途。

華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只是廣寧縣“辟山建園”帶動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對于廣寧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歷屆縣委、縣政府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要以一個園區帶旺一片山區,與廣寧人民共同走富民強縣之路。作為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廣寧沒有上千畝的天然連片平地,土地資源十分匱乏,也正是受到用地限制,當地工業發展由此遭遇“瓶頸”。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廣寧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搶抓二廣高速公路建設開通的機遇,大膽辟山建園,堅持“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特色化”的發展思路,重點推進佛山三水(肇慶廣寧)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建設,打造二廣高速公路沿線、綏江沿岸工業發展主軸,全面提升產業承載能力。按照“一園多區,圈園管理”發展模式,規劃建設了林漿紙一體化產業技術創新示范基地、華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高新產業基地、太和環保建材產業基地和江積工業基地等五大基地,規劃總面積1.3萬多畝、年產值達425億元的“兩園五基地”。

圍繞“兩園五基地”建設,廣寧瞄準珠三角核心區的產業轉移,著力培育壯大林漿紙一體化、再生資源、新型鋁材和環保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積極把廣寧的工業基地納入全省的產業轉移園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構建具有廣寧特色的山區現代工業產業發展體系。

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同時,廣寧堅持實施綠色崛起戰略,劃分出重點發展區、一般發展區和生態發展區三大主體功能區。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嚴把環保準入機制,制訂了園區嚴格準入辦法,立足于招大商、招好商,把投資強度小、產出效益低,特別是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拒之門外,堅決落實企業環評、污水處理和節能減排等一系列措施,鼓勵扶持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提升廣寧產業水平和競爭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保雙贏。

在縣經信局,記者了解到,2012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38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2%,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22%。高新產業基地、華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太和環保建材產業基地三大工業基地已完成首期開發面積4700畝,已進駐企業45家,有20家企業投產或試產。肇慶華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被認定為“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和“廣東省小企業創業基地”?;緦崿F縣城、橫山鎮林漿紙一體化、新型鋁材產業、五和鎮再生資源產業、古水鎮環保建材產業的集聚發展,中心鎮帶動、以產促城、以城帶產、產城互動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如今坐著汽車,順著南街鎮去春水方向,沿途都是林立的工廠和企業,密密麻麻樹立起來的煙囪給人感覺這里就像個工業城市一樣?!闭f起不斷發展的工業園區,當地群眾無不興奮地感嘆。

“再造一城”,科學謀劃提升城市品位

2011年8月25日這一天,對廣寧人來說是個不尋常的日子。這一天,沃爾瑪購物廣場肇慶廣寧商業步行街分店盛裝開業。這是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在全省山區縣內開業的第一家分店,也是粵西北地區最大的購物廣場。

廣寧是一個不起眼的山區縣,卻得到了全球500強企業沃爾瑪超市及肯德基等商家的青睞。這讓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而在沃爾瑪看來,廣寧是距離廣州最近的山區縣,隨著二廣高速肇慶段的開通和貴廣快速鐵路的加快建設,廣寧的區位優勢日益明顯,經濟社會發展迅猛,后發潛力巨大,廣寧經濟將迎來高速發展期,當地市民不斷提升的購買力也給了沃爾瑪足夠的信心,所以沃爾瑪看好廣寧、選擇廣寧。

沃爾瑪所在的商業步行街位于廣寧中央商務居住區——城東區,與已落成的城東廣場隔路相望,是廣寧的商業龍頭和標志,也是唯一一個集大型超市、電器城、數碼城、國際電影院、動漫城、潮流百貨、名店街、美食街等業態于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被人們譽為“廣寧的北京路”。中華影業、大潤發、耐克、阿迪達斯、佐丹奴、班尼路、以純、勁霸男裝、達芙妮、萊克斯頓、蘇寧電器等幾十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店都在這里現身。

廣寧近年的發展中,城市建設與工業經濟可謂齊頭并進,短短幾年時間,廣寧的城區面積從不到6.8平方公里擴大到10平方公里,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走在廣寧街上,你會驚喜地發現,縣城越來越有“城市味”:漂亮廣場、高尚住宅、高檔商場、寬闊馬路……都市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隨著二廣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廣寧實現了山路變通途的華麗轉身,大大縮短了與珠三角核心區的時空距離,為發展外向型經濟、資源型經濟和大中型企業的配套經濟,提升產業層次,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未來的城市建設謀劃中,廣寧將堅定不移實施“東進西拓,南連北優,再造一城”戰略,建設綏江城鎮發展軸重要節點城市,全力打造30平方公里、可容納30萬人口的宜居宜業宜游新竹鄉。

“廣寧作為典型山區縣,基礎設施、城市功能相對落后,只有拓展、開發新的空間,才能為廣寧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笨h城鄉規劃中心副主任吳再洪是江蘇人,建筑設計專業畢業,1999年來到廣寧工作。在他記憶中,那時的廣寧簡直不像一個縣城,“我們家鄉的一個鎮都比它強,但是這幾年來,廣寧城市變化特別大,廣場、商業街、房地產的開發,推動了城市建設,提升了縣城品位。過去很多廣寧人都在外地投資置業,現在看到廣寧發展,都紛紛回來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加快了城市化建設的進程?!?/p>

據介紹,近年來,廣寧縣按照“再造一城”的總體規劃,以“一城四組團”為城市發展新格局,結合當地山多平地少的實際情況,辟山建城,努力構筑城市發展平臺,重點打造“城東新城”和“城西新區”組團,全力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目前,規劃建設10.2平方公里的“城東新城”已建成商業步行街,沃爾瑪、肯德基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先后入駐,御景國際、鳴翠花園、幸福之城等大型樓盤銷售暢旺,恒?;▓@、明珠新城等加快建設,將通過已建成的百花廣場和城東廣場連成集中高檔住宅、商貿流通、旅游餐飲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城西新區目前已集聚百盈花園、萬豐現代城等大型商住項目和國土資源、林業等近10個行政單位,通過今年的體育公園建設、人民醫院改造等十大城市工程建設,逐步形成商貿、公共服務、文體、居住等于一體的縣城新中心區。

“到2016年,基本構建起‘一個中心城區,三大經濟板塊’的新型城市化發展格局,初步實現與肇慶市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闭勂鸾窈笤谛滦统鞘谢ㄔO方面的設想時,吳再洪說。

工業反哺,助推現代農業規模化

位于江屯鎮的新坑村是該鎮龍須菜的主產區,素有“龍須菜走廊”之稱。這里幾乎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種滿了龍須菜,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層層疊疊,到處都是碧綠的龍須菜。

在廣寧,除了龍須菜,還涌現了沙糖桔、大肉山楂、蔬菜、竹子、速生豐產林、油茶種植,優質生豬、竹園雞養殖等區域特色農業典型。記者在縣農業局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廣寧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重點抓好該縣優質沙糖桔出口基地、華南最大種豬基地、特色蔬菜生產加工基地、竹園雞養殖基地、林漿紙一體化產業基地、竹木生產加工貿易基地、竹文化科普教育與旅游度假基地、大肉山楂種植基地等基地建設,把握二廣高速和未來貴廣快速鐵路所帶來的交通優勢,全力發展現代生態特色農業,廣寧農業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

縣農業局局長羅宗慶曾在縣委辦、鄉鎮都工作過,接觸過不少革命老區。談起廣寧老區現代農業發展,羅宗慶感觸頗深。他說,廣寧農村人口有46萬,16個鄉鎮都是革命老區,農村覆蓋面廣,發展比較緩慢,如何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一直以來特別關注的問題?!耙劳欣蠀^本地資源,工農結合,用工業反哺農業,是縣里最大的一個亮點?!苯陙恚瑥V寧利用本地資源發展工業,建設水電站;致力發展農機農業,走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農業機械化道路;打造農機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率;致力打造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發展品牌農業,申報QS認證,注冊商標;著重培育特色產業等,通過采取這一系列有效措施,廣寧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是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特色農業產業已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初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以及地方優勢的產業帶。全縣現有省、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54家,其中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4家、省級扶貧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5家,縣級45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68家;竹木加工企業300多家。

二是現代農業規模效益顯著,全縣已形成千畝以上農業生產基地116個,萬羽以上山地雞養殖大戶52個,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基地3個;加快了優質新品種推廣步伐,高產優質稻、蔬菜、三元瘦肉豬、山塘魚和家禽優質化率大幅提高;推進了農產品質量建設,全縣已獲得認證的有機食品1個,綠色食品3個,無公害農產品2個,省名牌產品(農業類)2個。2012年,全縣沙糖桔種植面積20萬畝,產量達18萬噸;優質蔬菜種植面積7.8萬畝;優質生豬上市量26.2萬頭;竹園雞上市量650萬羽;竹子種植面積108萬畝;速生豐產林面積48萬畝;油茶種植面積5.65萬畝。新培育的大肉山楂產業達到2.6萬畝。

“未來兩三年,作為農業總產值,最大的增長點就是山楂和油茶,如果發展深加工,就能為農業總產值增加15-17個億。”羅宗慶感慨道:“一業興百業旺,農業資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起來,發展前景不可估量?!?/p>

對農業產業未來發展規劃,羅宗慶思考了很多。他認為,廣寧要從自身資源優勢出發,以培育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建設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為切入點,采取有效措施,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開辟途徑、創造內在發展條件。

“發展現代農業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設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把推進現代農業規?;l展擺上重點位置,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努力促進廣寧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依托資源,傾力打造文化強縣

“竹修林茂佳景清新旅步尋蹤風景這邊獨好,海闊天空寧山薈蔚游人覽勝江山如此多嬌?!睆V寧竹海大觀景區大門上鐫刻的這副對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浩如煙海、氣勢雄偉、景色奇特的天然竹林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