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1: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篇1

【關鍵詞】中專 語文 教育

職業中專教育,其培養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因此,在以往的職業中專教育中,更加注重專業課的教學。作為輔助專業的基礎課,語文普遍得不到師生的重視。當今社會,知識經濟已開始取代傳統經濟,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職業中專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認清語文學科在職業教育中的功能和地位

(一)語文教學的輔助

長期以來,從小學到中學到中專,語文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各類升學考試的必考科目。而在職業中專院校中,由于辦學性質和培養目標的不同,職業教育學校對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較普通學校也有明顯的區別。相對于基礎課程而言,職業院校更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因此,語文教學必須立足于實際,充分發揮語文的輔助,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專業知識。

(二)語文教學的工具

雖然語文課程在中職院校中只是輔的課程,但并不代表其不重要。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離不開學生的語文能力。每一門課程知識的載體均是語言文字,教學活動都是語言活動。作為中專學校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的語文課程,在整個中職校課程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對專業課學習的工具不容忽視。

二、中專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薄弱

進入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都是因為中考成績較差,未能被高中錄取,或者是自身并不想進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再加上近年擴招政策,只要參加中考的學生均可就讀,造成了中職院校成績普遍較差,學生素質不高。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上課不認真,不遵守課堂紀律,作業無法按時完成,考試時蒙混過關,對成績也持著無所謂的態度。加之中職院校側重點不同,這些學生對語文課程更是漠不關心,完全沒有興趣。

(二)教材內容滯后

現代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各大行業開始向現代化發展,語文教學也不例外。目前中專語文教材一直沿用普通高中教材的編排體系,雖然其對中專語文教材也做了一些改動,但意義不大,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心理特點、素質狀況、專業學習實際和社會經驗等距離較遠,難以適應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中職學生更希望學到的是與自身專業有關的語文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方法落后

由于中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大多數中專教師也希望學生能取得好的考試分數。在教學方法上,一味地采用講授法,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了其個性的發展。為了得高分,大多學生都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一切只是為考試而學習。在中職語文的教學中,很少見到活躍于普教的“活動式”“討論式”“發現式”等教學方法,失去了語文課程本身應有的靈氣。所以,中職語文教學必須徹底改變這一現狀,運行語文教學“活”的機制,創造出適合中職生群體特點的教學模式。

三、改變中專學校語文教學現狀的對策

(一)明確目標,建立科學的中專語文教育體系

作為一名中專語文教師,我認為中專語文課程設置應該以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文學欣賞能力為目標,加強人文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因此,我們必須摒除固有的照書念的教育模式,認準教學重點,以適應社會要求為目的來培育學生。如在中專語文課本中,書寫、聽說以及應用文的寫作能力都是對以后的學習生活有著一定的實用性質的。字的好壞決定著給人的第一印象,所以,書寫能力的培養不可缺少;聽說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而語文課本中關于文言文的知識也不少,我們不否認其必要性,但對于將來是以“技術工人” 步入社會的中專學生而言,很少有人從事理論特別是古籍的研究。因此,職專生只要能夠借助工具書讀懂淺易的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詩文名篇就可以了。

(二)開放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興趣

在中專學校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普遍較低。語文教學枯燥無味,課堂死氣沉沉,一人講,大家聽。因此,我們必須擺脫這一陳舊的教學方式,實現主體由教師向學生的轉變,由單一的知識教育向素質和能力教育的轉變。我們可以通過引進多媒體教學,或者在課堂上開展“一分鐘演講”“觀點辯論”“影視評論”“好書推薦會”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此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讓學生多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讓他們在具體的活動中去感受、去學習。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可以引進探究式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更加有效的學習專業課程。

(三)革新評價,改進中專語文教學的考核辦法

傳統的教學考核辦法基本上都局限于考試,通過成績衡量教師的教育水平和學生吸收的知識含量。而對中專學校的評價方式,我們還必須融于平時的教學之中,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性的考核。如我們可以采用演講、辯論以及應用文寫作等形式進行測試,并將結果作為期末學科成績的依據之一。只有從多個角度對學生實行考核,才能更加真實的反映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中專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對策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中最為基礎的教學課程,為其它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語言功底。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變了過去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與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根據以上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采取一系列措施,認真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實施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構建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本文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采取的措施進行深入的做了分析。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

人教版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其內容豐富多彩,并且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置了不同的教學內容。但是縱觀各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我們依然可以發現很多嚴重偏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中,《賣火柴的小女孩》通過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窮人》通過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的社會現實等。這些課文,雖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批判意義和文學史意義,但是這些文章壓抑的格調、沉重的話題,對學生思想的發展并無多大益處。最重要的是,這些課文的內容和主題,遠離了當前小學生天真爛漫的性格特點和純真美好的童年生活,離他們的現實生活太過遙遠。而且,小學生的心智成長和生活閱歷還遠沒有達到能夠理解這些教學內容的程度。這樣的教學內容只會讓他們感到枯燥,從而使小學生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了順應新課程的這一要求,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也采取了諸多新穎的教學模式,但是這些教學模式只是在表面上強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其本質依然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記;在指導朗讀時,要求集體朗讀,一字一句整齊劃一;在指導習作時,總是強調“要寫這個題目”“要這樣開頭”“要這樣結尾”等。這樣,教師機械式地傳授書本上的內容,然后要學生機械式地接受這些內容,雖然能夠應付考試,但學生的創新精神沒有培養起來。

3.形式化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喪失了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啟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依然存在教學死板僵硬的問題外,還存在著教學過于自由放任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多地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了空有熱鬧的形式而沒有充實的內容的現象。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并沒有學得知識,并沒有使得自身的素質得以提高,從而使語文課堂成為一種資源的浪費。

4.作業缺乏開放性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除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外,在作業設計和日常練習中也存在著諸多不符合當前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符合當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智力開發和情感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中存在著量太大、反復機械式的重復等問題。這樣的作業不但不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反而會使學生產生煩躁厭學的情緒,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現在的小學語文作業也存在著過于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的問題,作業形式單調的問題。大多數教師只是大量布置書面作業,而很少涉及實踐訓練等新型的作業形式。作業內容通常只包括課內的內容。

二、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1.教學內容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

刪除教科書中那些與當今生活,尤其是與當今學生生活距離太遙遠,且壓抑、陳舊的內容,選取那些富有時代氣息的、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內容進入教材,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到,從而使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

2.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制止教學活動的形式主義之風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新課程改革最關鍵就是要實現兩個方面的轉變: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即是教師由傳統課堂的主講者和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要實現這兩個轉變就要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教師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同時,教師要盡量避免課堂上出現各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活動。如在組織學生討論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時,教師可先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綜合、篩選,選取一些關鍵的、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展開討論;在進行“情景再現”這一環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并適當地加予調控;在讓學生搜集、匯報資料時,教師可事先給出范圍,并要求學生匯報前要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提取,有必要時要先把資料理解內化后再進行匯報等。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多元理解和個性感受,又不違背文本原義和正確價值導向,既防止了教學活動的有形無神,又讓師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3.從內容、評價等方面著手,實現作業的開放

(1)作業內容的開放。語文的社會性決定了語文與生活同在,語而且,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語文和語文學習。因此,除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外,語文作業的內容可以向課外延伸。如教授類似《翠鳥》的狀物類課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描述畫一畫翠鳥的形象;教授類似《草船借箭》的節選類課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看看原著或相關的書籍;教授類似《挑山工》的觀察式課文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察某個人做某件事等。

(2)作業評價的開放。作業的內容、途徑的開放必將導致作業評價的開放。開放的作業評價方式不僅僅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還要與作業方式改革相呼應,把學生的小發明、小創作等納入評價內容。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根據學生本身的智能特征,采取個性化的評價。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作業的情況適當地讓學生參與評價或放手讓學生評價。作業的開放應該是打破課內與課外、學校與家庭、社會與學科的界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與方法的遷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人的母語啟蒙教育,在一個人一生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每一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應認清自己身上肩負的重要責任,認真反思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提高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揮小學語文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瞿紅.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1999(3)

篇3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階段存在的不足

(一)學生的主導性地位難以得到重視

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人們不再像以往一樣只是關注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是對我國的教育教學更加關注,其中,初中語文教學作為我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新課標的深入發展下,教學改革逐漸深入發展,但是在現實教學中,語文教學仍然還存在很多問題,這是我國語文教學發展的主要阻礙因素。例如,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還只是采用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筆記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甚至有的教師在課堂中還是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就是課堂的中心,而忽視了學生的主導地位,阻礙了初中教學在我國的深入發展。此外,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教學,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解答,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算遇到難題也不會主動詢問求解,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學習效率降低。

(二)教師教學模式枯燥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老師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完成教學指標,至于教學質量卻沒有過多重視,這種現狀的存在致使了教師在上課時課堂乏味,學生對于課堂所講的知識并不在意,自己做自己的事,導致課堂上一片亂,聽課的人少之又少。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模式百年不變,每天都是同一種教學方式,而且有的教師還存在跟著書走的情況,只是把書上所提到的知識再復述一遍,并沒有加以自己的理解,簡單的將書本上的知識“搬”到黑板上,聲音就像是“催眠曲”,也有很多學生表示自己曾經在語文課堂上打瞌睡。調查表明,這種情況普遍存在于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生對于課堂知識提不起興趣。此外,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提出來的疑惑,由于教師沒有對課本進行充足的認識,在備課的時候就沒有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指標,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以至于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無法解答,往往會造成一些尷尬的局面,阻礙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深入發展,對我國的文化事業的建設有一定的消極阻礙作用。

二、初中語文教學發展的相關對策

(一)加強教師的專業素質教育

初中語文教育是學生在繼小學語文之后的重要歷程,是對小學語文的發展和補充,也是為高中語文的學習做鋪墊,更是培育學生的文學素養、文學層次以及思維模式的重要階段,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首要時期。這就要求學校在招收教師時,要對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行評估,要能夠對學生起到幫助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應當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現狀的存在都要求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態度,尊重學生的課堂的主導地位,在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站在學生的角度,教師在備課時也應該改變以往的生搬硬套模式,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從根本出發,制定最適合本班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能夠及時解答,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在任職教師中,初中學校還可以通過教師培訓、教師競賽等一系列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正確指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初中語文教育不僅要求教育要和諧,而且課堂的教學環境也一定要和諧與民主。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放松、快樂地學習,讓他們擁有充滿活力、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學習環境,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初中語文教育發展在我國的深入進步。著名的學者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對于課堂上出現的一切困惑和失敗,絕大多數場合下都是因為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勞動取得的成功或者是失敗,首先是由師生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的。”因而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要求教師在上課時不是一味地遵循“滿堂灌”的教育模式,而是在新課標改革的教育理念下使用新型的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與此同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盡自己的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與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課堂環境的和諧與安靜比教師滿堂灌更為重要,因此,新課標改革要求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技能與方法。從而推動初中教育的全面發展進步,加快我國教育事業的建設。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高年級語文;小學語文;問題及對策

語文是一門鍛煉聽、說、讀、寫能力的學科。學生從課堂中獲取知識,將得益于生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課堂中盡所能讓學生理解知識,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沒有深入理解其含義。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對課文的分析能力,詩詞的賞析和對于文章中心思想的感悟。從整體到細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作文水平不高。考試中作文分數占了較大比例,作文的好壞是能否拿高分的關鍵。作文考核的是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對于用詞和造句的靈活應用。有部分學生還是不能把握作文的主題,對于細節的描寫不夠細致,選擇素材的能力有待加強。

2.高年級語文教學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做題技巧。無論是閱讀理解,還是作文寫作教學。都要重視學習策略的指導,并培養學生對資源的整合能力。

二、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對策

1.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進行提問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識的表現形式。而閱讀能力就是對生活的積累,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學習,讓閱讀成為學生享受知識的過程。

2.作文的寫作要從語句的通順入手,首先要理順學生的邏輯思維,有清晰的思路再進行寫作,避免病句或者詞語的誤用。

3.注意對生僻字和易錯字的積累。字詞的積累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4.實施開放式教學。老師只局限于討論在課堂上讀課文,練習,背,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必須進行開放式教學,使用開放的教材,做到課堂開放,內容開放,思維開放。

總之,語文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小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保證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22—0062—01

初中語文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近年來,新課改對教育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長期以來教育習慣的影響,我國西部偏遠地區的語文教育一直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與不足,本文主要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淺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滿堂灌”。初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這一現象,就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授課本內容時,通常采用講解和板書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記錄,有時還要求學生背誦。教師把一切都做好,也就使得學生不愿主動動腦思考,而且教師也很少會去考慮學生的思想,一切都按照教師的準備進行,這使得學生只會被動填鴨。

2.對教學目的認識存在偏差—“以考定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的存在偏差,大部分教師都是為考試而進行教學,很多知識內容都是跟考試有關,逐漸淡化了語文教育的本質目的。使教學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而學生也就不能正確地進行學習。因為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的教學,所以在課堂上很難提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氣氛過于沉悶。

3.教學所面對的對象不夠全面—“抓大撂小”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都很看重自己的教學成績,因此,就重點培養那些成績處在中上等的學生,而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放任不管,這種做法普遍存在。這是由于教師對教學本質理解的偏差,初中語文教學的本質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說讀寫能力,讓他們能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而不是只單純的提高卷面成績,卷面只是對成績的一方面考察,并不是全部。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問題的改善對策

1.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只有對科目感興趣,才能很好地學習該科目。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先激發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樣在教學方面才能事半功倍,否則無論教師如何努力講解,學生在沒興趣的時候都不會用心去學習,更不用說提高文學修養了。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問題改善措施的第一步。

2.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改善措施的第一步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接下來就應該進行第二步,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習慣能決定一切,正確的習慣更能帶來好的成效。初中語文教學在整個教育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所以該環節中有一個正確的學習習慣會對之后的高中學習帶來很多便利。這就需要教師做一個很好的引導,比如說,在每篇課文學習之前,教師讓學生提前進行閱讀預習,開始時學生可能很不喜歡,把它當成一種任務來完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自主預習的習慣,這需要教師來進行合理的引導。

3.鼓勵學生提問和發散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常都是教師授課,學生記筆記的教學模式。這就是教育主體的缺失現象。在語文教育中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所以要解決這一現象就應該將這種枯燥的教育方式打破,教師應該在授課前先讓學生對要講的內容進行預習,從中找出不會的問題,在授課的時候向教師提出疑問,也可以向其他學生提出疑問,讓他們找資料進行解決,而且在回答同一個問題時,教師不能強調答案的統一,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不能局限答案,鼓勵學生發散思維。

篇6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少數民族;存在的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75-01

少數民族聚集地之一――廣西,在這里很多地區自然環境惡劣,與中、東部地區的經濟和教育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從某種意義上講,弱勢族群教育一般是指處于惡劣、邊緣的生存環境,生活條件較差,社會、經濟地位較低,人口稀少民族群體的教育。例如:聚集在廣西全州的一個偏遠小鄉―東山瑤族鄉,很多人從小就講瑤語,以至于很多小孩都不會說漢話,漢字讀音不標準,到了中學便難適應語文教學[1]。我們迫切感到弱勢族群教育正踉蹌行走在邊緣,由于城鄉教育資源的差別,無法忘記那些徘徊在教育邊緣上的孩子,從“學會生存”到“學會關心”我們的教育究竟落后了多少年?

一、少數民族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東山民族初中,是全州縣最偏遠的一所中學。在這里人民群眾樸實,由于歷史的原因,習慣了其社會緩慢發展的步伐,適應不了現代化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包括現代教育知識飛速更新的狀況。瑤族并非如史書所記載的“好山惡都”,而是歷代統治者推行的階級壓迫以及隨之而來的民族壓迫政策的結果。近幾年,在少數民族中學任教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近些年在少數民族教學實踐中,我們依然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和困難:

1、語言素養較差,教學效率低。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語言素養本是教師手里最重要的工具”,可見語言素養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師都受到本民族語言的影響,在語言素養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所以在少數民族地區,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教學語言要樸實,不能做作。在教文藝性作品時,不僅要努力通過形象的語言,讓學生從情境和美感中去進行鑒賞,而且還要通過理性的分析,指導學生進行評論,表述自己的觀點;教議論文時,則應交錯運用哲理性語言與形象化語言,使學生領會文章中情理相生的旨趣。

2、缺乏針對性和創造力。首先,教師沒有正確意識到少數民族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所受本民族文化的影響,以至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化過于普遍,學生沒有正確領略到兩種文化的銜接性,所以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找不到語文學習的興趣。其次,針對性和創造性沒有有效的結合。例如:課堂教學程式化,方法呆板。有的教師無論講析哪篇文章,其教學方法幾乎都是按題解、字詞、分段、逐段分析、總結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這幾個步驟進行[2]。

3、教學實踐,并非是直線式的,往往有時會節外生枝或誤入歧途,導致新教學觀難以真正確立和踐行。因此,作為教學及教學管理人員要經常進行反思評價,及時把握這一過程的相關信息,調整與新教學觀相抵觸或不和諧的成份,改變違背新教學觀的行為或活動,不斷強化新教學觀的主導地位,從而使教學觀與教學實踐真正統一起來。

二、少數民族中學語文教學問題的幾點建議

1、少數民族中學語文指導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特別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充分的打開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思維和想象。“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的教師不僅要把學生引向生活;還要學生們去觀察生活;更要讓學生們去感受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們對語文的悟性,讓學生懂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3]。”

2、教學模式要靈活化。教學是一門學問,需要教師的探索。在少數民族中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們沒有準備是不行的,對于每一節語文課都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們應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備課中,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模式;要靈活多變;要充分搜集資料;還要考慮學生個體情況來破解疑問,從而提高每一節語文課堂的效率。這些都需要我們少數民族中學語文教師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來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

3、在少數民族中學語文教學上需要正確把握教師與學生雙方的角色。同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雙方角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來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和服務,以解決少數民族學生學習中的困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從而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對于少數民族初中語文課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們一定要正視之。這對于教師們來說,這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遇,對于少數民族中學語文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坦然處之[4]。

自古以來父母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教師同樣有這樣的心態。新時期教師的教育工作越來越難做,要想保證少數民族中學語文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就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教育體制的變革,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這也是一個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所應該做的。我們的少數民族的教育不僅面臨著資金的緊缺,更面臨著思想的緊缺[5]。因此我們的整個社會尤其是基層地方政府應該多給予這些弱勢的群體足夠的重視和幫助,使他們能夠盡快的擺脫政治上的邊緣境地。

參考文獻:

[1] 張天倫.偏遠地區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成功(教育),2011(04):23

[2] 黃金結.文化震驚:瑤族學生從村小到中心完小――基于對瑤山小學生的調查[J] 民族教育研究,2007(06)

[3] 龔 敏.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5)

篇7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語文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22-00-01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作為語文教師,既要看到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同時也要看到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出現的問題。在運用多媒體實施語文教學中,應找準多媒體與語文課程的契合點,使多媒體技術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1 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盲目運用,喧賓奪主

運用現代化技術實施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變抽象為形象,化煩瑣為簡潔,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而目前有很多教師走入了多媒體教學的誤區,將多媒體當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不從具體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盲目運用多媒體技術,喧賓奪主,嚴重破壞了課堂結構;還有的語文教師所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課題的背景非常復雜,采用了大量的動畫與音響效果,違背了簡潔高效的原則,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僅淡化了課堂教學內容,也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反而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1.2 不分主次,越俎代庖

多媒體并不是狹義上的計算機,而是運用多種可用媒介幫助學生實現文本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從而增強學生多元化交流的教學形式。但是經過調研發現,很多教師誤將多媒體等同于計算機,認為計算機可以代替教師做一切教學工作,不管是組織教學、課堂教授,還是課后作業、鞏固復習,統統都交給多媒體來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配以動畫和音效,甚至連解說都由多媒體來完成。比如,一些閱讀課原本是由學生閱讀思考的,現在變成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和書本的“對話”完全被多媒體課件所代替。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多媒體教學的初衷,造成了越俎代庖、主次不分的不良教學現象,最終導致學生和教師的思維被束縛起來,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1.3 費力傷神,扼殺靈感

語文教學注重的是“語言”與“文字”,而不是光彩琉璃的圖形與畫面,教師要擺正學科位置,堅持閱讀語文文本這一主體任務,然后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切忌主客不分、淡化重點。但是實際教學中卻存在這樣的教師,他們沉浸于對多媒體畫面的賞析,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2 正確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建議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被很多教師所接受,但是只有很少的教師能夠科學地運用它,下面就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談幾點建議。

2.1 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構建全新的教學結構

現在教育的改革,實質上是對教育思想的更新與變革,要想實現新的教學形式,就必須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盡管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但是它自身也存在缺陷。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2 合理安排整合教學,把握最佳使用時機

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本語言文字的閱讀理解來感悟作者思想,通過對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的學習來啟發學生思維。教師要使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認真體會文章蘊涵的意義、仔細揣摩作者的用意,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展示圖像或視頻時要為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同時要保留一定的語言文字。教師要善于把握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最佳時機,緊密圍繞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品味文本閱讀,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2.3 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結合,實現二者優勢互補

開展多媒體教學時切忌完全拋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工整大方的板書設計,清晰流暢的文字書寫,再加上聲情并茂的講解論述,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學中有很多教學內容是不需要在課件中體現的,如課程教學目標、生詞及解釋等,這些在學生預習課文時就能夠完成;一些需要補充講解的文字與文化常識應該簡潔明了,方便學生記筆記,切忌在屏幕上展示大量的文字,因為受課時所限,只能一讀而過,學生辨認和判斷音效信息尚且比較費力,根本沒時間記筆記。只有把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做到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將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是革新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只有做到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才能真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失去了多媒體技術,教學效果就會遜色不少,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這把“雙刃劍”,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兩者互相配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努力改進存在于其中的不足之處,揚長避短,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最大功效。

(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黑里寨鎮多星希望小學,山東 淄博 256306)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過程;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一、中學語文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注重課堂,忽視實踐

在教學中,中學語文教師只注重書本教學,忽略課外實踐,總認為課內教學是硬性教學任務,而課外活動則形同虛設。例如,在開展《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教學時,教師一味仔細分析課文內容,學生只是一味傾聽教師的分析,其實可以讓學生做做實驗,讓他們把實驗結果寫出來,對比課文內容,進而介紹說明文這一文體。這樣學生自然就樂于接受、易于掌握了。

(二)注重傳授,忽視互動

我們很多中學語文教師在看待學生行為時往往喜歡用“較高的標準”對學生“嚴格要求”,表現為:有著強烈的“是非感”和“權威感”,難以容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同聲音”,甚至難以容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學生不同往常的、哪怕是一點兒“越軌”的行為 。因此,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傳授知識,不允許學生產生分歧,不讓學生參與的教學討論中來。

(三)注重讀寫,忽視聽說

中學生讀不懂現代文,作文不盡如人意,這已不是什么新聞了,而是擺在行內外人士面前的一個很嚴峻且不可否認的事實 。每年中考語文試題的現代文閱讀和寫作,學生丟分最多。教師和學生在這方面的投人不可謂不多,技巧、秘訣、寶典并沒有少授少學,卻總是顯不出奇特的效果,主要問題就是我們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讀寫、忽視聽說的產物。

二、中學語文教學過程優化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只有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緒力量感染學生,激發創造的潛能。因此,作為教師在上新課時加強對新課的引人設計,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以及教材內容靈活設置適宜的問題情景,形成學生思考的懸念,以力求創設新、奇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對教師設置的疑點產生強烈的探究意向,激發起濃厚的探究學習興趣,喚起高漲的學習激情,為進入新課創造良好的心理基礎和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與課改目標一致

課改教學理念下的語文教學過程不再是傳統的師生之間的“接受”過程,而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經驗的雙邊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教師事先對教學內容“引導”預設策略與即時課堂生成的統一,整個過程設計的優,直接關系到學生課堂中的即時創造,影響課堂生成效果。因此,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是對課改教學目標保持一致。

(三)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優化后的語文教學過程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重點,把課堂作為創新教育的平臺,讓教師從教學舞臺唱“獨角戲”的演員角色轉變為與學生共同操作的活動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恢復,他們在民主、友好、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中自學、自講、自演,不斷嘗試創造,體驗成功,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中學語文教學過程優化的對策

(一)優化課堂導入,關注學生的注意狀態

成功的新課導入,一開始就能把握學生注意的心向,讓他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因此,語文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關注學生的注意狀態,使上課的第一錘就敲在學生心上。如在教學世界童話大師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之前,語文教師可以先講與此有關聯的一個故事,通過講故事導入的形式使同學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優化教學情境,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針對課文的不同類型,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此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使他們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從教學形式上,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資料、動畫、書報資料、CAI課件等,采用師生交互活動的方式,創設輕松、愉悅、和諧的氣氛,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 。

(三)優化思維過程,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

課堂教學過程也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只要充分信任學生,適時、適度地為學生展開思維鋪路搭橋,不斷為學生開辟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學生就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如教學余光中的《鄉愁》一文,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誦讀詩歌,感受言情,感受內涵之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開展仿寫一節小詩活動。既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更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情懷感受親情的偉大。

(四)優化反饋評價,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和人性化的評價方式。如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上課的表現,作業情況,合作、探究的能力,平時言行文明等等,盡量多角度,多方位評價學生,使每位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另外,通過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以此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語文教學實踐要求現代的語文教學理論作指導,而現代的語文教學理論也正在指導和改變著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過程作為教學論的核心,通過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以期進一步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總而言之,教師正確地面對和處理來自學生的影響,并據此主動地調節自己的教育行為應該是我們教學改革的一個根本方面,應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懷著深刻的教育危機和社會責任感進行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巴班斯基著:《論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P22-28

[2]巴班斯基著:《教育過程最優化問答》,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P42-47

[3]閆承利著:《教學過程最優化通論》,教育教學出版社,1992年版.P92-99

[4]劉孝學著:《語文教學論基礎》,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P122-134

[5]謝利民著:《現代教學論綱要》,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P42-44

[6]王文延主編:《語文教育學教程》,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P46-48

篇9

關鍵詞:高中 語文教學 問題 對策

一、語文教學在高中教學中重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

語文學習與數學、以及學科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高中語文教學可以說是一門母語教學,其沒有像數學一樣繁雜的公式,也沒有像物理、化學一樣的反應式、實驗,高中語文的學習是一種以理解和記憶為主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要想能夠學好語文就必須要掌握準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積累、理解以及分析。而這種分析、積累的能力對任何學科都是通用的,如此,學生們便可以通過教師上課教授的語文學習方法,諸如分析、理解以及記憶法等應用到其他學科,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

語文與其他高中學科有很大的不同一點還在于,它不僅是一門影視學科,更是一門文化,高中語文學科中所包含的課文有許多都滲透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的學習教育,還要求教師能夠通過這些經典教學案例在課堂中引入相應的德育教育,通過德育來不斷提高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使他們能夠以一種更加自信的姿態面對生活和學習。

(三)高中語文教學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語文教學是一門基于母語文化的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文學習素材不僅限于教材,還包括相應的課外讀本,這些語文教材和課外讀本中包含著大量的與語文教學相關的中外文化知識,通過對這些知識內容的教學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們深刻的理解文學作品誕生的背景、以及對當時時展的意義,對學生今后的自主閱讀以及審美、情感的提升與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在存在的問題

(一)在語文教學中未能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領域存在的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并未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語文課堂中我們還可以常常看到傳統的教師教授、學生聽講的授課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上并沒有將與學生的互動包含在內,整堂課程還是以教師為中心,這就極大的削弱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二)在語文教學中過分偏重應試教育

高考是擺在每一位高中學生面前的難題。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們考取一個理想的高校,高中語文教師在授課時多從應試教育的角度出發進行與教學,忽視了對于語文內涵以及語文學習方法的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將應試教育的考查內容以及范圍當做語文課堂授課的重點;此外,教師凡事以高考為出發點進行教學也給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使原本應該開心、簡單的知識學習變成了一場緊張、枯燥的競爭。

(三)語文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網絡科技的產生與發展,使得教學領域的設備以及教學方法也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多媒體逐漸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引入,但就當前的使用情況而言,許多教師都只是為了多媒體教學而使用多媒體,將原本需要板書的教材內容生搬到PPT中,并沒有真正做到對教學設備的創新應用。此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學模式單一也是一個重要的表現,教師的教學方法多以沿用傳統的教―學的學習模式,壓抑了學生們的創造以及學習的天性。

三、當前高中語文教學路徑研究

(一)語文教學方案的創新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方案的創新設計是解決高中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的首要途徑。教學方案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因此,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時不能只是以教師為中心,要在其中加入相應的與學生互動的環節,將高中語文課堂“還給”學生。

(二)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

篇10

關鍵詞:大學語文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117-02

大學語文作為母語教學的一部分,擔負著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等多項重任,對提高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現今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的效果令人難以滿意。我們要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充分發揮大學語文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價值。

1 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地位邊緣化

在中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是核心課程之一,一直受到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的高度關心和重視。而大學階段,盡管語文仍然被大多數高校確定為基礎性的公共課,但實際上長期以來處于邊緣地位。各高校受到大學教育專業化的影響,重視專業課程的開設,忽視、輕視公共基礎課的開設。而大學語文課缺乏思想政治課的某種權威性,也不像英語四、六級那樣有硬性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大學語文的課時被不斷削減。據調查,許多高校都只是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大學語文課,一般每周只有2節課,還多是以大班的形式上課。而一些理工類專業甚至不開設大學語文課程。

1.2 師資力量薄弱

大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強、難度很大的課程,需要教師具備較為廣泛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極強的責任心。但是大學語文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從事大學語文教學的教師在職稱晉升、項目申請、科研經費申請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許多有水平的教師不愿意從事大學語文教學,一旦有機會就會轉入中文專業課教學。許多高校只好讓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或課時不夠的教師去上大學語文課。有的高校甚至沒有大學語文教師,全部由研究生上課。青年教師、研究生沒有太多駕馭大學語文課堂的經驗,教學能力相對較差,直接影響了這門課程的影響力和教學質量。

1.3 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還是沿襲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老師憑一份講義、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在講臺上唱“獨角戲”,教學過程中按部就班地進行閱讀課文、分析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等程序,沒有討論,沒有交流,沒有學法指導。這樣單一、刻板的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捆住了學生的手腳,使學生產生厭煩感。學生成為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而不是學習的主體,對待語文學習根本沒有熱情,更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1]。近年來,一些教師開始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是課件多是從網上直接下載、直接使用,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效果并不好。而有些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上課由原來的“一言堂”變為幻燈片放映加講述,也讓學生感到單調乏味。

1.4 考核評價方式不完善

目前,不少高校大學語文課程考核方式依然是閉卷考試,考試題型一般包括單項、多選、名詞解釋、賞析作文等,看似考察范圍廣,但是未能真正測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很多學生平時不學習,只是在考試前花幾個晚上強記、狂背,考試即可輕松過關。一般情況下,為了學生就業時體面一些,只要他們修習了大學語文課程。教師都會給學生一個較好的分數,學生也獲得了期望的學分。但從大學語文教師的反映來看,大多數大學生在經過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的學習后,其語文知識、人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等方面的進步不是十分明顯。[2]

2 對策

2.1 提高對大學語文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語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我們立國立人的依靠。大學語文對于提高大學生理解和運用漢語的能力,對于開闊大學生視野,培養大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以及傳承中華文明等有著積極的作用。現代社會,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漢語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國的軟實力越來越強,在國外設立孔子學院推廣中國文化,許多外國人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3]。中國大學生更應該重視自身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的培養。發達國家高等學校對學習本國語文都有嚴格要求和具體做法。如在美國,英國文學課是所有大學一年級學生都必修的課程。我國各高校要進一步提高對大學語文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把大學語文課程納入公共必修課體系,強化大學語文課程體系建設,重視大學語文的教學工作,適當增加大學語文課程的學分權重和課時。

2.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學生的素質。要想提高大學語文教學水平,就必須要建設一支相對穩定、高素質的大學語文教師隊伍。首先,要通過制定政策,吸引學有專長的專家教授投身到大學語文教學中來,并且不斷提高大學語文教師的待遇和地位,為他們的教學工作和個人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其次,要加強對大學語文教師的培養。學校可根據目前教師隊伍的現狀進行規劃,設立培訓專項經費,制定培養方案,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青年教師在職攻讀高一級學位和外出進修,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最后,大學語文教師應把成為名師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要注意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努力鉆研相關學科知識,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2.3 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

為了上好大學語文課,教師應該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是變換教學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要切實改變“一言堂”式灌輸知識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創新,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二是適當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教師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把聲音、圖像、影視片斷等元素引入課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其對作品的理解。比如在講授詩詞名篇時,適時播放名家的詩配樂朗誦;在講解戲劇作品時,配合播放相關影像資料。但教師不僅要收集優秀的教學課件,還必須根據實際需要自制課件,并且要把多媒體教學與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三是做好大學語文的延伸教學。學好大學語文僅靠小課堂不行,還應與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作文競賽等校內文化活動,組織學生創辦文學期刊,開展采訪活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2.4 改革考核評價方式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在《論教育》中說:“在中學階段,學生伏案學習;在大學里,他應該站起來,四處了望。”大學語文課程的考核,要以能力測試為主,以對知識掌握的測試為輔。一是在學期總評成績中,學生課堂表現、平時學習成績應占一定比例。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將學習納入一個開放性的環境中。二是注重發揮學生個性,采用閉卷與開卷、口試與筆試、課堂內與課堂外、論文與答辯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成功體驗中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三是將學生實踐活動情況作為考核內容的一部分,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辯論賽、文藝表演等實踐活動。

總之,大學語文是高等教育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我們要高度重視它的教學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考核評價方式,開創具有高校特色的大學語文教學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洪樹瓊.轉變教學思維 突破大學語文教學困境[J].教育探索與實踐,2012(3):4-5.

[2] 石望東.大學語文教學的瓶頸與破解途徑[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1):83-85.

[3] 祝梅.新時期的大學語文教育[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