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1: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

篇1

次生鹽漬化:次生鹽漬化(secondarysalinization)亦稱“土壤次生鹽堿化”。由于不合理的人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的過程。

2、分布范圍不同,土壤鹽漬化:中國也是鹽漬土分布廣泛的國家,編制中國鹽漬土分布圖時粗略計算,中國的鹽漬土面積約為1億ha,其中現代鹽漬土約占37%,殘積鹽漬土約占45%.潛在鹽漬土約占18%。中國鹽漬土分布于遼、吉、黑、冀、魯、豫、晉、新、陜、甘、寧、青、蘇、浙、皖、閩、粵、內蒙古及西藏等19個省區。

次生鹽漬化:主要發生在蒸發作用強烈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

3、改良方法不同,土壤鹽漬化:化學改良措施,是通過施用化學改良劑及礦質化肥改良鹽漬土的方法。常用的化學改良劑有有機或無機肥料·礦質化肥、亞硫酸鈣·脫硫石膏·磷石膏·硫酸亞鐵·高聚物改良劑及土壤綜合改良劑等。

篇2

關鍵詞:鹽堿地;改良;植物;種植;

Abstract: saline-alkali land afforestation is one of the world difficult problem, how to master the correct saline-alkali land greening planting technology, enhance the survival rate of seedlings, greening of saline-alkali area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and improvement of saline-alkali soil project, and to grow in the saline-alkali plant provides some own Suggestions.

Key words: saline-alkali land; Improved; Plants; Planting;

中圖分類號: J52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現狀分析

鹽堿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我國鹽堿地分布很廣,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及沿海一帶。

堿土和堿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在地球表面,鹽堿環境是一個具有宏觀主導意義的地理因子。所謂鹽堿環境是指在水體、土壤、地層、大氣、各種宏觀或微觀環境中含有較高的鹽分,鹽堿地由于土壤內大量鹽分的積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狀的惡化:結構粘滯,通氣性差,容重高,土溫上升慢,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性差,差分釋放慢,滲透系數低,毛細作用強,更導致表層土壤鹽漬化的加劇。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鹽含量的增加將導致溶液滲透壓增大,引起植物發生生理干旱,從而抑制植物正常生長。干旱或半干旱地區的干旱季節,大量的地表蒸發使土壤溶液不斷濃縮,促使鹽分離子進入植株體內并積累,同時還發生離子拮抗,阻礙或破壞了正常的生理代謝,致使植物畸形或死亡。面積廣大的鹽堿環境不能適合園林綠化植物的生長需要,嚴重的鹽堿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使得園林綠化建設難以滿足當代城市經濟和生態經濟發展的需要。那么通過什么方法能提高鹽堿地上的植物成活率呢。

解決方法

1、土壤改良

當土壤含鹽量超過0.3%時,大多數園林植物不能成活和生長,因此,鹽堿地種植樹木之前必須對土壤改良,具體改良措施應根據立地條件和綠化功能要求來確定。

1.1土壤改良工程

(1)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主要是對土層的整改。對與平整地面應當注意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溝,以便灌水洗鹽。凡質地粘重,透水性差、結構不良的土地,特別是鹽堿荒地,在雨季到來之前要進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強透水性,阻止水鹽上升。四周不具備排水條件的小型綠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設隔離層,利用高差進行排水淋鹽,達到改土的目的。還有就是植物事先將塑料薄膜隔離袋置樹穴中添以客土。有時在樹穴內鋪隔鹽層,通過鋪粗砂、爐灰渣、鋸屑、碎書皮、馬糞或麥糠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鹽漬化,并通過采取適地、適樹、小苗密植、適時栽植、種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時松土、多施有機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結構、減少鹽堿和大風對樹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發生次生鹽漬化,從而保證栽培植物正常生長和發育。

(2)水利改良

水利改良有這樣幾點:蓄淡壓鹽、灌水洗鹽、下部設隔離層和滲管排鹽。在鹽土周圍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脫鹽。降水條件較好的地區,在田內灌水洗鹽,可加快土壤脫鹽速度。在一些大型在綠地中滲管排鹽是綠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 水鹽運動規律。鋪設暗管把土壤中的鹽分隨水排走,并將地下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達到土壤脫鹽和防止生鹽漬化的目的。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是用水泥滲漏管或塑料滲漏管,埋地下適宜深度排走溶鹽。二是挖暗溝排鹽,溝內先鋪鵝卵石,然后蓋粗砂與石礫或鋪未燒透的稻糠殼灰,然后填土。

(3)化學改良

對鹽堿土增施化學酸性廢料過磷酸鈣,可使PH值降低,同時磷素能提 高樹木的抗性。施入適當的礦物性化肥,補充土壤中氮、磷、鉀、鐵等元素的含量,有明顯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有機質,如:腐葉土、松針、木屑、樹皮、馬糞、泥炭、醋渣及有機垃圾等。

1.2客土綠化工程

客土綠化工程是濱海鹽堿地區城鎮綠化中采用較多的土壤改良措施,根據種植地的立地條件、綠化功能、要求和財力的不同,所采用的客土綠化工程也不相同。

大穴客土

挖長寬各1.5m、深1 m的樹穴,填滿客土,上部覆蓋5~10cm的中砂,此法適合于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行道樹綠化工程。

(2)大穴客土、上部做擋土堰口

挖長、寬各1m的大穴,上部周圍做鋼筋混凝土擋土堰口(地下20cm,地上20cm),下部墊20cm的鵝卵石后填客土,表面覆蓋5~10cm厚的中砂。此法適合于行道綠化工程。

(3)客土抬高地面,底部設隔離層

將栽植地挖深60~80cm,周圍設鋼筋混凝土擋土墻(高出地面30~100cm),底部填20~30cm厚的鵝卵石或直徑3~5cm的石子,然后換填客土。此法是重點綠化區通常采用的綠化工程,雖然一次投資較大,但見效快,綠化效果好。

(4)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或客土抬高地面,底部設隔離層及濾水管

在地勢低洼、地下水位較高、排水不良的重點綠化地區,為了保證樹木的成活和正常生長,經常采用該項土壤改良工程。即:將種植地挖深60~80cm,底部壓實,做水泥砂漿防水層,留好排水孔,周圍設防水擋土墻(高出地面40~80cm),填200m厚的鵝卵石或石子后填客土。或者,將種植地挖深60~80cm,并根據排水要求形成一定的坡度,底部鋪設直徑30cm的缸瓦濾水管,并使其與周圍排水系統相接。然后,填30cm厚的鵝卵石或石子,周圍做好擋土墻后,填滿客土。該項綠化工程投資較大,但能夠保證園林植物的正常生長和發育,是濱海重鹽堿土地區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

2.樹種的選擇和配置

鹽堿地區要形成良好的綠化效果,重點應在樹種的選擇和配置上。在選擇樹種時,應選擇耐堿植物。耐鹽堿植物有一系列的抗鹽性,根據它們對過量鹽分的適應特點,可分為三類:(1)聚鹽植物:也叫吸鹽植物,這類植物的滲透壓一般在40個大氣壓以上,能在鹽分高的土壤中繁茂的生長,如鹽角,濱藜等。這類植物通常可以起到鹽堿地土壤改良的作用。(2)泌鹽植物:通過莖、葉表面的分泌腺,把鹽分排出體外,如檉柳、海邊紅葉等。而提高了從鹽水里吸收水分的能力,如紅砂、胡頹子等。(3)不透鹽性植物:這種植物一般只生長在鹽漬化程度較輕的土壤上。根細胞對鹽類的透過性非常小,幾乎不吸收。如田菁等。

2.1鄉土樹種

鹽堿地區綠化應把鄉土樹種作為植物造景的首選。鄉土樹種在多年的生長過程中對當地的環境條件、土壤條件和氣候因子,都有較強的適應性,只有選擇適應性強的鄉土樹種,才能使綠化不僅有助于改善土壤的鹽堿度,同時在景觀效果方面也能形成地方特色。

2.2特色樹種

鹽堿地區應把“特色樹種”作為植物造景的基礎。鹽堿地區綠化要善用抗鹽堿、耐瘠薄的“特色樹種”,利用它們的季相變化創造良好的景觀效果。如落葉喬木中的合歡"樹姿優美,葉形雅致,花朵絢麗;欒樹,樹形端正,枝葉茂盛。花灌木中的金銀木,樹形豐滿,觀花果俱佳:紅瑞木,良好的觀花、觀莖樹種:檉柳,花期長、花色艷麗、耐修剪等。較為常用的丁香類、榆葉梅、毛櫻桃、連翹等花灌木在鹽堿地區的綠化中也被普遍應用。抗性草坪地被的選擇是鹽堿地區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鳶尾科的馬藺,早熟禾屬中的一些草種及品種,羊茅屬中的一些紫羊茅種及品種在鹽堿地區的城市園林綠化中廣泛應用。同時應大量篩選應用一些當地現有的抗鹽堿草種資源,如極抗鹽堿的堿茅(星星草)、耐鹽堿抗旱的堿草(羊草)、披堿草、等草種,都是鹽堿地區園林綠化的優良草種資源。除上述喬、灌、草植物之外,對藤本和水生等植物品種也要精心篩選,最好是土生土長的植物品種,切忌一味追求新、奇、特。

2.3其它耐鹽堿樹種

2.3.1喬木類

(1)刺槐:根可直接固定氮素,是沙堿地造林的先鋒樹種,但不宜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種植。

(2)垂柳:喜生活在濕地和水邊,中度耐鹽堿,可作鹽堿地重要防護林樹種。

(3)旱柳:是沙堿地速生樹種之一,耐水濕,適宜在輕度硫酸鹽土地上生長。在澇堿相隨地區的河渠兩側及鹽堿洼地可種植,宜作為先鋒樹種及薪炭林,亦是農田防護林的良好樹種。

(4)臭椿:生長迅速,為鹽堿地初期造林的先鋒樹種,并可護岸防風。可在渠道兩側及地勢較高處的道路兩側種植。

(5)苦楝:耐鹽力僅次于剌槐,能在干燥瘠薄的鹽堿地上生長,蟲害少、生長快、萌芽力強。

(6)毛白楊:在肥沃濕潤的地方生長良好,在輕鹽堿地也能正常生長,并能耐短期水淹。適宜做速生豐產林、農田防護林及四旁綠化。

(7)雜交楊:如中林46楊、69楊等,在土壤含鹽量0.5%、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m、雨季有積水的情況下仍能生長正常,為材林、防護林、四旁綠化的良好速生樹種。

(8)白榆:較耐鹽堿,土壤含鹽量不超過0.4%時生長良好。可做材林、農田防護林及四旁綠化。

(9)桑樹:耐鹽、耐水性都很強,可在農田防護林兩側種植。

(10)梨樹:為耐寒、耐澇、中度耐鹽性果木樹種之一,如用杜梨作為嫁接梨樹的砧木,耐澇堿性更強,能在含鹽量0.6%的土壤中生長。

(11)杏樹:為最耐鹽堿性果樹之一。

(12)棗樹: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除沼澤地和重堿性土地外,均可栽培。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能力很強,對地下水位的高低也無嚴格要求,甚至在連續30天積水30cm~70cm的情況下對生長仍無明顯影Ⅱ向。

2.3.2灌木類

(1)紫穗槐: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可做鹽堿沙地區防風林帶中的低層林木,在土壤含鹽量0.4%時生長良好。

(2)白蠟條:能在含鹽量為0.2%~0.5%的低濕土壤中生長,可做四旁綠化樹種及培育白蠟干,水淹多天仍能成活生長。

(3)檉柳:耐旱、耐瘠,高度耐鹽堿,可防風、固沙、護岸,鹽堿地區各級渠道兩側及草木不生的鹽堿地皆可栽種。

(4)杞柳:落葉灌木,生長迅速,適應性強,耐輕度鹽堿,可固沙護岸。適宜在輕度鹽堿濕地、河灘堿地、平原坡地、沙堿荒地等種植。

3應注意的問題

3.1栽植季節

鹽堿地區若春季常有干旱和土壤反鹽現象,宜在秋冬季或雨季植樹,可減少苗木干枯或因反鹽而造成死亡的損失:若春季不太干旱,土壤濕潤仍可栽植。

3.2土地整理

鹽堿地區應特別做好植樹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將土提前挖出,讓太陽暴曬或經冬季東結,使其容易風化,避免反鹽反堿現象。秋季刨穴整地,挖出土壤經冬季凍結至春季化凍后,盡快耙平,將植樹地點整成較高的小丘,然后進行栽植。在植樹的同時最好施入些有機肥料,如廄肥、綠肥或枯草落葉等,它對改良鹽堿質土壤作用很大,并可使土壤形成團粒結構,增加其肥力,使其保持疏松,增加氧氣的蓄積,減少水分的蒸發,促進幼樹的快速生長。

3.3幼樹撫育

鹽堿地區新植幼樹除應進行一般的撫育工作外,由于土中含鹽堿質,容易形成反鹽,表面板結或雨季積水阻礙透氣,因此,須及時松土,尤其雨后待表面稍干即應進行。松土深度應較一般土壤稍深10~15cm,以不損傷根部即可。

總結

鹽堿危害是限制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障礙因素。傳統的改良方法雖然也可起到促進農業發展的目的,但卻不能讓鹽堿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產能力。通過對鹽堿地進行改良,加上合理種植植物,不僅能夠降低鹽堿地土壤含鹽量,增加土壤肥力,而且能將鹽堿地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起到改良和利用的雙重作用。對促進鹽堿地生態條件改善、農牧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丁海榮,洪立洲,楊智青等.鹽堿地及其生物措施改良研究現狀.[J]現代農業科技,2010.6.

[2] 閻秀峰,孫國榮,李景信.我國耐鹽牧草的研究現狀[J].中國草地,1994(3):68-72.

[3] 秦嘉海,呂彪,趙蕓晨.河西走廊鹽土資源及耐鹽牧草改土培肥效應的研究[J].土壤,2004,36(1):71-75.

[5] 張永宏.鹽堿地種植耐鹽植物的脫鹽效果[J].甘肅農業科技,2005(3):48-49.

[6] 呂彪,趙蕓晨,陳葉,等.河西走廊鹽土資源及生物改土效果[J].土壤通報,2001,32(4):149-150.

[7] 閻順國,朱興運.堿茅草地土壤鹽分動態及鹽量平衡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1990,4(1):44-48.

[8] 朱興運,沈禹穎,王鎖民,等.鹽漬化草地培育的理論基礎[J].草業科學,1997,14(5):20-22.

篇3

關鍵詞:鹽堿地;原理施工;改良;技術措施

鹽堿地的綠化是園林工程建設工作中的難點,尤其在鹽堿較重的區域,園林綠化植物對土壤的要求更加嚴格,極大地制約了園林綠化的發展。在實際的園林綠化施工中會面臨許多技術問題,必須根據當地土壤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僅要做好鹽堿地的改良,還要重視后期的管理和養護工作,確保植物的存活率以及良好的觀賞效果,從而推動鹽堿地區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

一、鹽堿地對植物的危害

首先,鹽堿地能夠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土壤中的可溶性鹽可以使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升高,植物無法獲取生長所需的充足的水分,甚至植物自身水分還會從根部細胞向外滲出,導致細胞無法關閉,這種情況下,植物極易干旱枯萎[1]。

其次,鹽堿地容易對植物組織造成傷害。在炎熱干旱的時節,鹽類聚焦表土中的碳酸鈉以及碳酸鉀會對植物胚軸造成極大傷害,若土壤PH值較高,氫氧根離子會直接傷害植物,植物體內鹽量過高會阻礙蛋白質合成,聚集大量中間代謝物,傷害植物細胞。

第三,不利于營養的吸收。在鈉離子的作用下,阻礙了植物對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進而抑制了磷的轉移,植物因缺少營養元素而導致枯萎現象。

第四,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若植物生長的外界環境的鹽度超出了植物的承受范圍時,植物的各種生理生化過程、營養狀況以及膜透性都會遭到破壞,從而抑制植物的生長和發育。

二、鹽堿地園林施工管理方面新技術措施

傳統的鹽堿地園林施工方法有物理法(包括平整地面、深耕曬垡、松土、大穴整地、灌溉與排水相結合等方法)、化學法(增施化學肥料、施用大量有機質等)以及生物法(種植耐鹽的綠肥和牧草)。這些方法對土壤的改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不能滿足鹽堿地園林建設發展的需要,所以,在傳統施工方法的基礎上,許多新的的施工管理技術應運而生,以下分別從土壤改良、植物種類選擇以及養護管理方面做進一步的探討。

1、土壤改良方面

(1)隔水層法

鹽堿地的土壤中和地下水中的鹽分較大,作為改良鹽堿土的一項重要措施,隔水層法得到了普遍的應用。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建立排灌系統,進行水位控制,使水位保持在不積鹽的深度,再進行灌溉淋洗、蓄淡壓堿,水會帶走土壤中的一部分鹽量。此外,還要及時排除澇水,調節土壤結構,改良土壤的同時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從而達到土壤脫鹽和改良利用的目的[1]。

(2)滲管排鹽法

顧名思義,滲管排鹽法就是通過鋪設暗管讓土壤中的鹽分隨水排走,它是大型鹽堿園林改土的常用方法。鋪設滲管時采取一級管和二極管結合的方式,采用封閉滲管,并保持滲管水平,水從一級管流入二極管中,最后從污水管排出。在滲管排鹽時,將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既能夠改良土壤又能防止生鹽漬化。為防止水流倒灌,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滲管的埋設深度、間距、縱坡等。

(3)大穴換土法

大穴換土法能夠較好、較快地改變土壤鹽堿狀況,給植物的成活和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地條件。在進行大穴換土時,在穴底要鋪設一定厚度的鵝卵石,阻止下層高鹽水分的上升,在穴面覆蓋5至10厘米的中砂,這樣隨著降雨或灌溉的作用,穴周圍的鹽分不斷得到淡化,而且植物的抗鹽能力也隨著自身的生長在不斷增強,保證植物穩定的生長[2]。

(4)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

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適用于土壤含鹽量加高且排水不暢的區域,這種方法綠化效果好,但是成本較高。首先,挖掘一定大小的坑穴,將穴的底部夯實,為了防止下層高鹽水分的上升,用水泥砂漿做出一個帶有排水孔的防水層。再將周圍用30厘米高的圍墻包圍,隔絕周圍鹽堿土壤;坑的底部填入20厘米厚度的碎石或煤渣,最后將優質的土壤填入到坑穴內,進行植物種植[1]。

(5)大水澆灌壓鹽法

大水澆灌壓鹽法是改良鹽堿地重要的手段之一,通過澆灌可以沖洗掉土壤中的易溶性有害鹽類,灌溉量越大,排鹽效果越好。大水澆灌的目的是灌溉壓鹽,第一步是溶解鹽,第二步是以水排鹽,第三步是減小土壤含鹽量和淡化地下水。通過大水澆灌壓鹽能夠為植物的培育和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2、植物種類選擇方面

鹽堿土壤的類型有多種,各類土壤適宜生長的植物也有所不同,在鹽堿地園林綠化之前,要做好調研工作,了解該地區鹽堿化程度,進行詳細分類,選擇適合的植物種類。

(1)鄉土樹種

由于鄉土樹種在當地環境下生存多年,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因素、土壤條件和氣候因子,生命力比較頑強,所以鄉土樹種是鹽堿地園林綠化的首選。鄉土樹種不僅能夠改善土壤的鹽堿度,還能夠呈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綠化景觀。

(2)特色樹種

根據地區鹽堿化程度和植物對過量鹽分的適應特點,選擇適宜的抗鹽堿植物。耐鹽堿植物分為聚鹽植物(通過吸鹽來改善土壤)、泌鹽植物(能夠從嚴水利吸收水分而將鹽排出體外)和不透鹽性植物(適合鹽漬深度較強的土壤)。

3、養護管理方面

(1)科學合理的澆灌

合理的澆灌既能保持植物水分充足又能避免返鹽返堿,在高溫季節,要保持植物根部和葉面的濕度,降低土壤溫度,促進植物的正常生長。根據天氣和植物生長狀況科學澆灌,澆水后要及時松土,每次澆水必須澆透。植物第一次種植后灌溉一次,之后澆灌周期為七至十天澆兩次[2]。

(2)使用鹽堿地改良劑,降低其pH 值

常用的土壤改良劑有酸性物質和含鈣物質,酸性物質通常為硫酸亞鐵,中和土壤中的堿,有效降低土壤PH值,但是長期使用會導致土壤的板結。在進行小面積的改土時,可以用食醋等有機酸,既能中和土壤中的堿,又能避免土壤板結現象的產生,并且提高植物抗病害能力,刺激植物生長。含鈣物質有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由于鈣離子能夠替換土壤中的鈉離子,進而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

(3)增施有機肥,

鹽堿地土壤板結、貧瘠、性冷,難以滿足作物對水肥氣熱的要求,施加有機肥料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減植物生長所需養分,還能夠產生酸性物質,降低土壤堿度,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長,提高植物成活率[2]。對于保肥能力差的地區,要進行多次施肥,并混合一定量的麥糖,調節土壤微生態環境,改善土壤品質,提高園林建設水平。

5、松土、除草、病蟲害防治

園林植物生長過程的松土、除草、除蟲工作必不可少。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效避免鹽分上移和返堿。除草可以防止雜草與植物爭奪陽關、養分等,提高有機質分解速度,減少養分的損失。病蟲害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把握病蟲害出現的規律。在發生危害前,將病害蟲控制住,以免蔓延。

此外,還要對植物進行定期的修剪和防風防寒工作。定期的修剪不僅能減少水分的流失,還能達到美化效果;在寒冷的冬季,要做好防風防寒工作,如喬木搭設風障,樹干纏繞塑料等,并且對設施進行加固,以免設施破壞后失去防風寒作用。

三、結束語

鹽堿地地園林施工管理方面新技術措施的引入十分關鍵,所有土壤的改良措施都是相輔相成的,要因地制宜,通過合理的灌溉、排水、排鹽、換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結構,后期還要做好植物的養護和管理工作,使鹽堿地園林綠化工程具達到理想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土壤鹽漬化,鹽漬危害,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一.灌區土壤鹽漬化的危害

1.農區耕地土壤退化

土壤次生鹽堿化對耕作土壤的物理性狀及肥力均可產生不良影響,鹽堿化嚴重的地區可導致土壤退化,甚至被迫棄耕,最終導致土地荒漠化。因土地次生鹽漬化的影響而棄耕是屢見不鮮的現象。

2.降低作物產量,形成低產田

土壤鹽堿化是對農作物最直接的影響是導致產量降低,甚至顆粒無收。鹽堿對作物的危害是通過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細胞,影響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謝機能。

3.造成綠洲野生植被的破壞

灌區內,人們為了保證耕地土屋中鹽分得到減輕,往往進行大水壓鹽灌溉,使地下水礦化度增高,而灌區內的夾荒地由于沒有灌溉只有蒸發作用,耕地中的鹽分較移到荒地中自然植被隨著土壤鹽含量增加而遭受破壞。

4.危害人類健康

“鹽隨水來,鹽隨水去”水是鹽分運動的載體,又是鹽分寄存的場所。灌區在引水過程中,鹽分也隨地表水源不斷地輸送到農區。如果沒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則進入灌區的鹽分就會積存在耕地土壤和通過淋洗進入淺層地下水中,長期發展下去地下水礦化度增高,水質逐漸惡化,對地下水環境造成惡劣影響。

5.危害人類社會環境

土壤鹽堿化還能危害人類社會生活環境。土壤鹽堿化嚴重的地區,居民房屋倒塌,自然植被減少,土地日趨荒漠化,風沙大,生態環境極其惡劣。

二. 灌區土壤鹽堿化的主要成因

灌區土壤鹽堿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相結合的產物。自然因素是形成條件,人為因素則促進了鹽堿化的發展。

(一)自然因素

1.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蒸發強烈。2.地形封閉,鹽分無外泄條件。3.母巖和母質含鹽量高。4.新開墾的耕地土壤含鹽量均偏高。

( 二)人為因素:

1.水資源利用仍有許多問題,一起地下水位升高,小于臨界水深2.重灌輕排達不到適宜灌排比要求3.上排下灌,灌溉水質惡化4.平原水庫滲漏影響仍然很大5.土地不平整,特別是新墾地6.種植作物單一,除了糧食作物外,大部分為棉花,二養的作物苜蓿,綠肥幾乎見不到,使土地用養失調7.有機肥使用量減小

三 .土壤鹽漬化治理對策

根據灌區土壤鹽漬化改良的發展趨勢,鹽漬化改良治理已經到了以流域為整體,土壤鹽漬化治理與生態環境治理相結合得綜合治理階段。

(一)以水利改良土壤

從改良效果分析,以水利改良的方式,改良高地下水位引起的土壤 鹽漬化的效果依然明顯,但是排水,排鹽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多樣化,有明排,暗排,豎井灌排,生物排水(種樹排水)等。鹽堿地改良利用,最主要的水利工程措施就是排水。通過排水,一方面控制地下水位,使灌區地下水降到2m以下,使農作物不受高礦化度地下水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通過排水將高礦化度水排出灌區,把從土壤淋洗到地下水中的鹽分逐漸排出,使土壤逐步脫鹽,達到改良鹽堿地目的。在利用水利改良措施時,應以流域和灌區土壤鹽漬化分區為整體,建立完善配套的水利工程體系,堅持以水利工程建設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節水農業灌溉技術和灌區鹽漬化改良三結合的流域總體整治理規劃,形成鹽堿地合利用與鹽漬化土壤改良并存的發展模式。同時,依據流域總體治理規劃目標,山區建立配套水庫,以水發電,平原在地下水位高處以電提水,降低地下水位的高度。

(二)節水技術具有節水和降低地下水位作用

使用先進的灌溉方法對于防止土壤鹽漬化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十分重要。實施溝灌,,地膜覆蓋灌等常規節水和膜下滴灌,噴灌,滲灌,低壓管道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采用較現金有切實可行的灌水技術,可以通過控制灌溉可使作物只得到作物生長需水,而不補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隨土壤的不斷蒸發而降低,可解決因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問題。 因此,在有條件的地區,因地制選的推廣常規節水和高效節水技術,加長以節水為恒心的灌區配套建設,不僅可以節約農業用水,緩解水資源矛盾,帶來經濟效益,還能減少地的次生鹽漬化。

(三)化學改良措施。

化學改良是針對堿土和蘇打鹽土采用的一種改良措施。常用的化學改良劑可分為三類:一是鈣劑,二是鈣活化劑,三是:其他改良劑,實踐證明,采用農業,生物和水利改良措施,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四)從全局和流域角度建立統一完善的排水,排鹽系統。

灌區土壤鹽漬化改良要樹立全局觀,著眼于利于區域性的水鹽平衡,對水土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綜合平衡。為充分發揮渠系排水的作用,應從全流域考慮,地方與兵團或地區與地區之間各行政單位互相配合,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正確處理上游與下游,地區與地區及農區生態環境與綠洲邊緣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建立流于完善,完整的排水,排鹽系統。以或鹽堿化二級區為單元,建立統一的排堿渠和輔助排堿渠,通過主干渠把鹽堿排放到總體規劃的溶泄區。特別對跨流域,跨地縣的骨干工程,應建立專結構,統一管理和維護,定期進行請與,整修。

(五) 重視農業改良的利用。

農業改良措施在已形成的鹽堿地或尚未形成鹽堿化的耕地上,都有很大作用,對有鹽堿的農田可起到來加快治理的作用,而對非鹽堿地可起到預防作用。在農田內部采用平整土地,合理的土壤耕作,合理的栽培技術,科學培肥地力和其它措施,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改善土壤內在的防鹽,抑鹽條件,不斷提高肥力,改造中低產田,建成穩產高產天。

篇5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土壤改良;方法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城市園林綠化土壤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市土壤存在區域性差異

土壤是一個既開放又相對獨立的自然體,也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土壤的形成和演變深受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影響。土壤與外界環境條件各個因素并非獨立存在,而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約。因此,環境條件和土壤母質本身的區域性變化(如氣候、地貌、地質歷史等),使得土壤的分布具有顯著的區域性變異。

(二)城市園林綠化土壤存在破壞性和污染性

城市園林綠化要在其他市政建設完成后進行,綠化地土壤基本都遭受到開挖、碾壓、堆放建筑施工材料和建筑垃圾等各種破壞行為,土壤混入妨礙植物生長的雜質較多,有的土壤甚至遭到嚴重影響植物生長的各種化合物、重金屬、放射性物質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等。有的土壤僅遭受單一的破壞或污染,有的土壤可能同時遭受幾種破壞和污染。土壤的改良和修復應針對土壤受破壞和污染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二、城市園林綠化土壤改良措施和方法

(一)不良性狀結構的土壤改良方法

不良性狀結構土壤指受機械碾壓而板結,土層開挖后混入石礫、磚塊、混凝土塊、竹木塊和塑料等建筑垃圾,土層深挖后將下層貧瘠瘦劣質土移至表層,及上述情況綜合的土壤,這些土壤物理性狀差,緊實板結,容重高,孔隙度較低,通氣孔隙小,土中建筑渣土多,有機質含量少,生物酶活性低,植物根系很難在土壤中生長,須進行必要的改良。

通常可以施用土壤改良介質。土壤改良劑的作用因其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改良土壤物理性狀。通過施用有機或無機土壤改良劑,可以增加土壤總孔隙度,減小土壤容重,增加田間持水量,提高水分入滲速率,增加飽和導水率;二是改良土壤化學性狀。施用改良劑后,土壤有機質、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均會有所增加,土壤酸堿性得以調節,土壤緩沖能力得以增加;三是增加土壤抗水蝕能力。施用高分子聚合物土壤改良劑后,會增加土壤抗水蝕能力,改善土壤結構,減少水土流失;四是提高土壤中離子交換率,改良鹽堿地,緩沖pH值,吸附重金屬。改良劑如沸石、膨潤土、蛭石、斑脫土施入土壤后,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中的陽離子,土壤中原有的重金屬有些被交換吸附,有些被固定,土壤中的氫離子也由于交換吸附降低了濃度;五是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提高酶活性。土壤中微生物對植物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而微生物靠有機碳才能生長,所以有機碳土壤改良劑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和活性,提高酶活性;同時抑制真菌類、細菌、放線菌活動,使土壤疾病傳播大大減少;六是提高土壤溫度。用瀝青乳劑作土壤改良劑可明顯提高地溫;七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生物量(作物產量)。無論是有機土壤改良劑還是無機土壤改良劑,由于它們本身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機物質,對植物生長十分有利,同時能夠降低有毒元素富集,改善綠化植物品質。

(二)鹽堿性土壤改良方法

(1)化學改良。在鹽堿土中,由于土壤膠粒上的交換性鈉離子、土壤溶液中酸鈉和重碳酸鈉對植物的危害最大,可引起土壤堿化(pH值可達到9以上),使土壤產生不良物理性狀。因此,在園林綠化工程之前就必須把它們從土壤中除掉。其改良方法有以下方面。①增施化學酸性廢料過磷酸鈣,可降低pH值,并提高樹木的抗性。施入適當的礦物性化肥,補充土壤中氮、磷、鉀、鐵等元素的含量,有明顯的改土效果。②施用大量有機質。如腐葉土、松針、木屑、樹皮、泥炭及有機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機物質,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③改堿肥的應用,利用離子吸附、酸堿中和、轉化鹽類三大改良鹽堿土壤原理,降低pH值及含鹽量,以提高園林植物成活率。

(2)生物改良。將根系較多、較深的耐鹽植物和綠肥直接種植,通過常規灌溉,不需要任何附加條件和設施,將土壤鹽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層以下的土體中,降低綠化成本,并有利于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和永久性建設。但生物改良堿土的措施雖然投資最小,但見效慢,綠化初期美化效果較差。

(三)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增施有機肥,培養土壤肥力。在樹灌花草栽種前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能夠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與礦物質顆粒結合,增加和改良了土壤中微團聚體,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通透性變好,有利于升溫。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增加,促進植物根際微生物活動,提高酶活性,有機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和逐漸的礦質化,敦促土壤中難溶性礦質元素變為可給態的養料,促進根系發育和植物生長,增強植物的抗逆性,達到有利于植物生長的目的。有機肥中可適量混加堿性肥料,如碳銨、磷礦石粉、氨水等。

(四)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的現象即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源十分復雜,可分為人為污染和自然污染,按性質可分為化學污染源、物理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土壤污染物種類繁多,總體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無機污染物,如鎘、汞、鉛、銅、砷等重金屬;硝酸鹽、硫酸鹽、氟化物、可溶性碳酸鹽等化合物;過量施用氮肥、磷肥造成土壤污染。二是有機污染物,包括化學農藥、除草劑、石油類、洗滌劑及酚類等。三是放射性物質,如銫、鍶等。四是病原微生物,如腸道細菌、炭疽桿菌、結核桿菌等。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化學成分復雜且難以清除,一旦處置不當就很可能貽害無窮。土壤受到污染后,不僅會影響植物生長,同時會影響土壤內部生物群的變化與物質的轉化,即產生不良的生態效應。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在城市園林中常用的治理和修復土壤污染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增施有機肥。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膠體對重金屬和農藥的吸附能力。有機肥中含有的大量微生物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提高酶的活性,并降解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樹木根系發育,增強抗逆性。增加和改良了土壤中的微團聚體,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通透性變好,有利于升溫,加快土壤改良進程。

(2)施用改良劑。向土壤中施用石灰、堿性磷酸鹽、氧化鐵、碳酸鹽和硫化物等化學改良劑,加速有機物的分解,使重金屬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屬在土壤及土壤植物體的遷移能力,使其轉化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植物吸收,減輕土壤中重金屬對植物的危害。針對有機物污染,用植物、細菌、真菌,聯合加速有機物降解。針對無機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復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屬從土壤中帶走。

(3)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指用物理或物理化學原理來治理土壤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客土,在污染的土壤上加入未污染的新土;二是換土,將已污染的土壤移去,換上未污染的新土;三是翻土,將污染的表土翻至下層;四是去表土,將污染的表土移去;五是淋洗法,用淋洗液來淋洗污染的土壤;六是熱處理法,將污染土壤加熱,使土壤中揮發性污染物(Hg)揮發并收集起來進行回收或處理;七是電解法,使土壤中重金屬在電解、電遷移、電滲和電泳等的作用下,在陽極或陰極被移走。

結語

城市綠地土壤是綠化植物的直接載體,土壤質量是城市綠地質量的關鍵%進行土壤技術改良,改變綠化土壤貧瘠,提高土壤養分含量,降低鹽堿土、灌溉劣質水帶來的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對促進城市園林綠化的持續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美化城市景觀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文哲,任振江,趙建,王永松,張健.土壤改良劑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1,03:61-63.

篇6

【關鍵詞】膨脹土;路基施工;特性;處治對策

膨脹土因其吸水膨脹軟化、失水收縮干裂的特性,使得建在膨脹土地區的房屋建筑經常遭受巨大的損失,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于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越來越大,解決膨脹土問題是當務之急。

1.膨脹土概述

膨脹土是一種土中黏土礦物主要由親水礦物組成,具有吸水膨脹、軟化、崩解和失水急劇收縮干裂,并能產生往復變形的黏性土。而我國是世界上膨脹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之一,膨脹土對我國很多地區的建筑都造成了危害。鐵路建設由于空間跨度大,也極易受到膨脹土的影響。膨脹土使鐵路路基出現各種病害,嚴重影響了鐵路的行車安全,還提高了養護成本。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改善膨脹土膨脹性的方法主要有摻加石灰或采用改性樁(石灰土樁、水泥土樁)加固邊坡。

2.膨脹土壓實性狀

在同等壓實功的作用下,土壤的干密度隨著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其原因是土壤中含水量較低時,土壤的結構為片架結構,土壤顆粒之間充斥的都是空氣,這時候的土壤含水少,含氣多。而在壓實之后,土壤中的空氣被擠壓排出,土壤的相對含水量就升高了,土壤由片架結構變為了片堆結構,這時候土壤顆粒之間距離較小,而水分充當了劑的作用,使得土壤更容易出現形變。

膨脹土中的水分不容易被擠出,水分產生的孔隙壓力將抵消壓實功的作用和,從而使得土壤的干密度隨著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因而想要達到最佳的壓實效果,需要依據土壤的含水量進行壓實工作。

3.膨脹土脹縮特性

膨脹土具有干縮濕脹特性,吸水膨脹時將對路基支擋建筑物產生膨脹力;膨脹土具有強度隨干濕循環產生劇烈衰減的特性,其殘余強度遠低于峰值強度;受干濕循環影響強度劇烈衰減的層位為氣候影響層。膨脹土的脹縮特性的本質是土壤的礦物成分以及微觀結構的差異造成的,而影響土壤膨脹度的主要外在因素就是含水量。因此,對于膨脹土路基的邊坡多從控制含水量入手,要盡可能使邊坡土保持其濕度不產生大幅度的變化;且又要保持排水通暢。而對于膨脹土地區的路基基床,為避免膨脹土受氣候影響,路基表層應全部換填,路基底層應采取換填或土質改良措施。

4.膨脹土基床的處理規定

4.1弱膨脹土路基基床處理規定

鐵路路基施工必須滿足一定的強度才能保證列車的正常行駛,而膨脹土既有較高的膨脹性又有較高的塑形,是不能達到基床土的規定標準的。因此對膨脹土基床要有處理措施。

膨脹土路塹基床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基床表層應全部換填符合相應鐵路等級標準要求的材料。

②基床底層應采取換填或土質改良措施。對弱膨脹土處理厚度,時速200km鐵路不應小于1.0m,其他Ⅰ、Ⅱ級鐵路不應小于0.5m。

膨脹土路堤基床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路堤基床表層不得采用膨脹土或其他改良土填筑。

②基床底層采用膨脹土作填料時,應采取土質改良措施。

4.2弱膨脹良措施

利用石灰對弱膨脹土進行改性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因其原料便宜易得,而且改性效果較好,所以被廣泛使用。在膨脹土中加入石灰進行改性處理,其實質是石灰與弱膨脹土中的蒙脫石、伊里石發生了離子交換,限制了蒙脫石等礦物質的脹縮性,改變了弱膨脹土的土壤結構。石灰遇到土壤中的水,產生了大量的鈣離子,形成了富含氫氧化鈣的土壤溶液,將各種離子吸附在土壤顆粒的周圍,增加了土壤的密度,使得土壤顆粒之間不容易進行相對滑動。而處理后的土壤在遇水之后,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形變。再者當膨脹土中加入石灰以后,其擊實土樣結構形態多為團粒較大的集粒結構和基質狀結構,這類結構也不利于吸水膨脹,因而用石灰處理后的石灰土的膨脹性也就得到了改良。

目前多采用在膨脹土中摻加5%~8%的石灰來改良膨脹土。

5.弱膨脹土路基邊坡處治對策

路基邊坡破壞的原因之一是膨脹土的濕脹干縮,脹與縮都會降低土層的抗剪強度,而濕脹更是大幅度的降低抗剪強度,甚至使邊坡破壞。因此,保持路基邊坡穩定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要盡可能使邊坡土保持其濕度不產生大幅度的變化;且又要保持邊坡排水暢通。為達到此目的,需加強坡面防護及地表、地下排水措施,使邊坡土的含水量經常保持在硬塑至軟塑之間。

對于路塹邊坡當前使用較多的方法是修筑拱形骨架護坡,骨架內滿鋪草皮減少蒸發。如邊坡局部有沖空或因溜坍形成坡面凹坑可采用干砌片石護坡嵌補。對于需要加強防護措施的地段,如立交橋、同一邊坡上兩級擋土墻間的邊坡等可采用漿砌片石護坡防護。

路堤邊坡可采用拱形骨架護坡,骨架內滿鋪草皮。路基填筑時鋪設土工格柵,利用土工格柵與土體間的摩阻力,達到改變圖的性質以搶購邊坡附近的堤身的目的。還可采用改性樁加固邊坡,主要為石灰土樁及水泥土樁,樁的直徑0.2~0.3m,間距1.0~2.0m,樁長可達6m。改性樁除了本身的強度可以加強土的抗剪強度外,還有改良土的作用,它的優點是施工簡便,造價低廉,耐久性強,適用于整治邊坡的淺層坍滑。

6.小結

我國是世界上膨脹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之一,膨脹土每年都會對我國的鐵路路基造成巨大損傷,嚴重時影響了鐵路路基的正常結構,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利于社會穩定。針對膨脹土危害重大的現狀,本文對膨脹土的物理特性、壓實特性、脹縮特性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要保持路基土含水量,使含水量不發生大的變化,減少膨脹土的濕脹和干縮;對填筑路基的膨脹土摻加石灰進行改良。這樣能夠有效提高路基的強度,保證了路基的穩定,有效減少路基病害的發生。 [科]

【參考文獻】

[1]劉瑞,王家鼎,王新忠等.石灰改良弱膨脹土擊實特性試驗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13,(6):864-870.

[2]宋陽初.膨脹土填筑路基的改良與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與生活,2012,(10):102-103.

篇7

關鍵詞: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相互影響的問題日益嚴重,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成為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的趨勢,如何創建宜居的生存環境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在打造地方特色園林工程的同時,保證工程質量顯得特別重要,這除了在施工過程中對工

程質量把關,更重要的做好成品保護,即對工程的后期養護重點控制。 正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做好園林綠化工程的后期養護成為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石。把握好養護工程中的技術要領,對綠化苗木的施肥、澆灌、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采取適當的措施,是做好園林綠化養護的前提。

二、園林綠化養護的技術措施

1、制定合適的養護計劃方案

養護是好比一場長期的攻堅戰, 要在分析施工后植物的生長狀況、土壤條件、周邊環境等,制定詳細而具體的計劃方案,才能在后期養護中循序漸進,鞏固施工效果的基礎上讓植物的生長環境逐步形成。 周期性是養分的最大特點,不同的植物品種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制定相應的養護計劃,落實到實處,根據短期的養護效果進行調整,對采用措施、使用材料等方面作分析,作為日后常規養護的參考數據。 堅持用科學、有效的養護制度指導工作,能使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得到提升。養護計劃方案的編寫應該包含工程概況、施肥、修剪、澆灌等方面養護措施的應用。

2、土壤管理措施

土壤的肥力你是植物賴以生存和循序生長的基礎, 土壤的好壞直接影響植物的長勢, 養護過程中一般采用不同的土壤改良技術來提升土壤的肥力,優化土壤結構。 最基礎的土壤改良就是除草松土,雜草對植物吸收的肥、水、光等養分進行搶奪,導致長勢弱、容易生病的情況出現,所以要根據季節和氣候,周期性進行雜草清除工作,通常在每年的秋末或者盛夏進行一次。 除草完成要及時進行松土,其深度要根據根系樹木的深淺來確定, 通常在靠近主干部位時應逐漸地降低松土的深度,相反在遠離樹干的部位要逐漸的加深。一般養護時間越長, 土壤的肥力隨著植物的吸收變得越來越低,也隨著周邊環境的變化變得貧瘠,定期對土壤進行改良對植物生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改良土壤可以通過深挖擴穴對進行熟化處理, 根據分析土壤肥力的實際情況選擇局部深挖或者全面深挖。 深挖以后,發現土壤的質地是過沙過粘,都不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長發育,黏性重的土壤易板結、通透性較差,容易使植物的根發生腐爛,沙性重的土壤容易漏水、干旱,這就要對土壤進行結構性改良,在原土混入熟耕土、高效基質營養土進行換填,提升土壤的綜合性能。

3、灌溉管理

植物的正常生長離不開水,對園林植物進行有效的灌溉,既可以保證植物生長所需,也可以改善土壤結構。 不同植物的習性、氣候、季節、土壤條件不相同,也影響選用的灌溉方法。科學合理的方式有兩種:①噴灌,屬于較為常用的灌溉方式,其工作的效率高,用水量小,灌溉范圍比較小,但由于噴灌需要安裝全套的輸水管道和噴灌設備,前期投入耗費的人力、物力較大;②滴灌,屬于較為先進的灌溉方式,其滲透力好,更為節約用水,減少人力的投入,主要是采用的小水流對植物根區進行浸濕灌水,更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同時實現智能化、機械

化結合的自動化養護管理。 做好植物灌溉的同時,要防止洪澇災害,同時要做好園林綠化的排水處理。

4、施肥管理

種植階段基肥處理的處理好壞直接影響后期養護的管理,植物生長的前期、后期需要的養分是最多的,在這段時間要進行必要的追肥。 前期的追肥包括植物開花前追肥、高峰生長期追肥、分化期花芽追肥等階段,但由于各類植物生長階段

不同,不同的時期需要的肥料也不一樣,就要根據植物生長狀態,分析調控,慢慢把植物生長需要的肥料進行周期性施放。通常施肥主要在早春、晚秋進行,夏季不進行施肥,尤其不適合在仲夏進行施肥。 根外施肥要在室外溫度較高,空氣較干燥的晴朗天氣下進行,最好在每天上午 10點前或者下午4點后進行。 為了使樹木更好的吸收養分,施肥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要點,小樹要結合松土進行施液態肥,大樹要在冠幅內的地面均勻開穴進行干施后覆土, 三年以上高大的樹木原則上可以不施肥。

5、樹木修剪

經常性樹木修剪有利于植物的再次生長, 但是園林植物的整形修剪是不能夠隨心所欲的, 不但要考慮到園林植物的生長特性及季節的變化, 還要掌握修剪得相關技術規范及植物生長的特殊要求,同時還要進行實地勘查,對其周邊環境進行分析,因地制宜進行適當修剪。 修剪的順序一般是從植物的樹冠上部開始,遵照由大到小、逐步向下,由內向外的原則,同時要將折斷的交叉枝、死枝、病蟲害枝等無用的枝丫剪除。 樹木修剪的切口要保持干凈、平滑,對于枯死枝、病蟲害枝要切至健康的組織分支處,并對傷口處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防止病害侵蝕。 修剪盡量要選擇植物的生長期或者休眠期進行,對于抗寒性較差的或者易發生抽條的植物要在早春季節進行修剪養護, 對于常綠的植物一定要避開其旺盛的生長期進行修剪, 不同植物的生活習性不同, 其修剪的方式和要求也不一樣,一般有以下幾種:

(1)對綠化喬灌木的修建要有稀有密,有型有款,錯落有致;

(2)對花卉的修剪要在花芽的分化前對其進行修剪,在花謝后要把殘枝剪去;

(3)對綠化草坪的修剪要做到整齊平整;

(4)對綠籬和花壇的修剪一定要充分考慮其平整和協調性進行修剪。

6、病蟲害防治

植物病蟲害不僅僅影響園林植物的正常生長, 而且還會影響人們觀賞的心情,因此,必須加強園林綠化養護中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常見的蟲害有天牛、木虱、潛葉蛾以及金龜子等,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 對于園林綠化養護過程中遇到的病蟲害:①要以“預防”為主,通過精細化管養,全面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②要經常對其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病蟲害要馬上進行處理;③要對其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的方法, 進行全面地防止病蟲害的蔓延,進而降低病蟲害對植物正常生長的影響。 生物防治

就是科學地利用以蟲治蟲、以生物治蟲、以激素或者菌類治蟲等方式進行防治的,進而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物理防治方法則是采用燈光誘殺、餌料誘殺、熱處理以及采卵塊蟲等方式進行防治;化學防治方法是選用低毒害、高效的、無污染的、保護天敵安全的相應藥劑進行防治。 不同的防治對象需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但在采取防治方法時要盡量選用環保的方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三、結束語

養護管理在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后期是非常關鍵的, 除了做好常規的養護工作,保證植物生長需要的基本需要,更重要的是需要對其生長狀態進行對比分析,及時調整土、水和肥的含量,對其進行必要性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形成周期性的養護方案,使植物從工程建設中盡快恢復,達到預期設計效果,為城市添上亮麗的一抹綠。

參考文獻:

[1]趙秋蓮,趙偉法.城市園林綠化樹木的養護管理[J].魅力中國,2010(10):79~82.

篇8

[關鍵詞]荒山;樹種;造林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0-0377-01

荒山是指可開發的國有和集體所有的土石山,包括荒坡、荒溝、荒灘、野生草山、覆蓋度低于30%的灌木林地和郁閉度低于0.1的荒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方針。

一、荒山造林地的主要技術

1、堅持適地適樹原則

適地適樹主要是指造林樹種的生態學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相適應,以發揮生產潛力,達到該立地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能達到的高產水平。在荒山造林中一定要做到適地適樹。要了解“樹”的特性。調查當地天然林特別是人工林的樹種分布.對造林樹種水分生理生態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對荒山造林進行適地適樹的判斷。荒山造林中把立地條件好的造林地,留給適應性較強、經濟價值高、對立地條件要求嚴格的樹種,把立地條件差的造林地,留給適應性較強而經濟價值較低的樹種。

2、造林地的整地

影響造林成活及幼樹生長的主導因素是土壤水分不足,尤其是舂旱。此外,土壤瘠薄、肥力不足也是限制因素。而合理的整地措施能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水分狀況,消滅雜草,提高土壤肥力,因此,整地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進幼林生長具有重要作用。在荒山造林中,由于坡陡、土薄、石多,一般只采用局部整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穴狀整地、魚鱗坑整地、水平階整地、水平溝整地。通過對幾種常用整地方法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水平溝整地的土壤含水率、容重、土壤養分含量等各項指標均好于小坑不整地,各種整地方式中,以水平溝整地效果最好,而小坑不整地則最差。整地在舂夏秋均可進行,但以伏天為好。在東北地區應在雨季前進行,已利用消滅雜草和蓄水保墑。為了提高土壤含水率,保證幼樹成活,最好提前半年至一年整地。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整地方式,以盡量減少對原有自然植被的破壞,實行保灌整地造林,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為原則。

3、造林時間和方法

(1)造林時間。確定植苗造林的適宜季節,必須根據造林樹種的特性和當地的氣象因子來全面考慮,困地制宜的確定造林季節和具體時間。例如東北地區特殊的氣候條件,在春季、雨季及秋季均可造林。由于東北容易發生舂旱,所以東北地區春季造林宜早,一般在4月上旬即可進行造林;雨季植苗造林的適宜時間是“頭伏”末,“二伏”仞,當下第1次透雨后及時造林;秋季造林一般在10月中旬進, 但要采取截干(闊葉樹種)或埋士防寒(針葉樹種小苗)等措施。

(2)造林方法。造林方法一般可分為植苗造林、播種造林和分殖造林3種。不同的造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點及應用條件。選用哪一種造林方法,既取決于造林樹種的繁殖特性,又取決于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和經營條件。因此,必須把這幾方面綜合起來進行分析,以作出正確的決定。根據東北地區的實際情況,荒山造林應以植苗造林為主。一般多采用穴植法,針葉樹也可采用小坑靠壁栽植法,有條件的地方應多采用容器苗造林。并提倡適當深栽和“適度密集式”叢植。

(3)造林密度。密度在人工林培育過程中的規律是確定造林密度的理論依據,但是密度對人工林的這種有規律的作用還因其他條件而有所變化,因此確定造林密度時還必須綜合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是經營目的;二是造林樹種;三是立地條件;四是經營條件;五是采用先進的造林技術。采用好的造林技術,造林密度可以適當小些。

(4)幼林撫育和保護。幼林撫育和保護也是提高造林成活串、保存率和加速幼林生長的一項關鍵技術措施,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造林的成敗。其主要內容包括除草松土、施肥以及防治病蟲害和防止動物(鼠等)的危害等。

4、增強荒山的蓄水保墑能力

荒山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決定著林木生長好壞,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得以改變,一是改變土壤的大氣蒸發條件,從而降低地表的潛在蒸發速度;二是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自身的持水能力。在荒山造林中改變土壤蒸發條件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覆蓋和種植人工灌木草叢,其中利用卵石、秸稈、樹葉、枯草通過人工覆蓋上去。減少人為活動讓野生雜草生長恢復。也可以利用人工播種種檀灌木雜草。改良土壤結構的措施主要有整地松土和增施肥料。荒山氣候比較干旱,因此雨后按時翻耕松土。通過土壤結構的改良可以起到受墑、蓄墑、保墑作用,減少土壤水分無效消耗,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二、造林新技術和新方法

1、保水劑

保水劑是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含有大量結構特異的吸水基因,在樹脂內部可產生高滲透締合作用并通過其網孔結構吸水,可以有效蓄貯水分供苗木利用。目前保水劑的種類比較多,但在使用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幾種。(1)利用保水劑浸根;(2)利用保水劑拌土;(3)利用保水劑噴灑。以上三種方式,均能提高成活率l5%一20%。

2、抗旱造林粉

抗旱造林粉是是從生物中提取合成的藥物,用漫根的方法從苗木根部輸入一定的藥物,達到對植物有效生理調節,通過促進根部的吸水作用,抑制林木的生長狀態。該技術與廣泛應用的士壤保水劑的不同之處在于抗旱造林粉不是對土壤保水,而是以植物體保水為目標,采用多種組分復配,降低植物體失水速率,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植樹不澆水亦能大幅度穩定提高造林成活串在30%-50%以上。同時使用該粉劑植樹時無需澆水,省工省時,使用方便。造林成本低,粉劑用量價值l50~225元?hm 。

3、毛細滲灌造林技術――單株毛細滲灌器

“單株毛細滲灌器”是利用毛細滲灌的原理,在植樹的同時將滲灌容器放置在植物旁,通過產生毛細現象的特殊通道,將裝置中的水均勻持續不問斷地直接引到根部吸水區。因其出水部位在根系附近,水的利用率幾乎達到100%,采用此裝置可保證植物在生長期2個月一3個月不用再澆水,從而保證了植物的成活。通過國家有關部門和用戶的檢測和使用證明,植樹造林的成活率達92% 以上。采用此方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在長期植樹造林活動中,由于后期管理跟不上,干旱缺水造成的成活率低的現象。

4、應用容器苗造林技術

容器苗與裸根苗相比能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總體成本;能夠縮短育苗時間,節約土地和種子;延長造林時間,便于實現育苗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經營管理。容器苗造林技術在全國大部分省區,特別是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得以越來越廣泛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余昌元.羅漢松的扦插育苗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11(23):270-271.

篇9

關鍵詞:鹽堿地;園林綠化;植物選擇

Abstract: in the saline-alkali land in north China green planting analysis and soil improve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saline-alkali summarized the main points of green plant, and in the land of the north China green need to solv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screening and applied alkali plants, and take proper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reasonabl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method, put forward the saline-alkali land in north China landscaping Suggestions.

Keywords: saline-alkali land; Landscape; Plant choice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地球表面,鹽堿環境是一個具有宏觀主導意義的地理因子。所謂鹽堿環境是指在水體、土壤、地層、大氣、各種宏觀或微觀環境中含有較高的鹽分,鹽堿地由于土壤內大量鹽分的積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狀的惡化:結構粘滯,通氣性差,容重 高,土溫上升慢,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性差,差分釋放慢,滲透系數低,毛細作用強, 更導致表層土壤鹽漬化的加劇。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糧農組織(FAO)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漬土面積約10億hm2[1]。我國鹽漬土面積約1億hm2。土壤鹽漬化抑制植物生長的機理學術界存在兩種觀點,一是滲透效應;二是離子毒害效應。究竟哪個占主導目前仍有爭議[2]。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鹽含量的增加將導致溶液滲透壓增大,引起植物發生生理干旱,從而抑制植物正常生長。干旱或半干旱地區的干旱季節,大量的地表蒸發使土壤溶液不斷濃縮,促使鹽分離子進入植株體內并積累,同時還發生離子拮抗,阻礙或破壞了正常的生理代謝,致使植物畸形或死亡[2]。不同土壤鹽漬化類型對作物的危害程度存在差異。一般情況下,碳酸鹽和重碳酸鹽對作物的危害比氯化物鹽和硫酸鹽大,而氯化物鹽對作物的危害又比硫酸鹽重。面積廣大的鹽堿環境不能適合園林綠化植物的生長需要,使得園林綠化建設難以滿足當代城市經濟和生態經濟發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鹽堿地上進行園林綠化呢? 1土壤改良當土壤含鹽量超過0.3%時,大多數園林植物不能成活和生長[3],因此,鹽堿地種植樹木之前必須對土壤改良,具體改良措施應根據立地條件和綠化功能要求來確定。土壤改良可以分為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學改良。1.1物理改良物理改良主要是對土層的整改。有平整地面、深耕曬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區改土,大穴整地等方法。對與平整地面應當注意留一定坡度,挖排水夠,以便灌水洗鹽。凡質地粘重,透水性差、結構不良的土地,特別是鹽堿荒地,在雨季到來之前要進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強透水性,阻止水鹽上升。四周不具備排水條件的小型綠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設隔離層,利用高差進行排水淋鹽,達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臨界深澗減去地下水位深度即為抬高度。還有就是植物事先將塑料薄膜隔離袋置樹穴中添以客土。有時在樹穴內鋪隔鹽層,通過鋪粗砂、爐灰渣、鋸屑、碎書皮、馬糞或麥糠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鹽漬化,并通過采取適地、適樹、小苗密植、適時栽植、種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時松土、多施有機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結構、減少鹽堿和大風對樹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發生次生鹽漬化,從而保證栽培植物正常生長和發育。

1.2水利改良水利改良有這樣幾點:蓄淡壓鹽、灌水洗鹽、下部設隔離層和滲管排鹽。在鹽土周圍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脫鹽。降水條件較好的地區,在田內灌水洗鹽,可加快土壤脫鹽速度。在一些大型在綠地中滲管排鹽是綠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 水鹽運動規律。鋪設暗管把土壤中的鹽分隨水排走,并將地下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達到土壤脫鹽和防止生鹽漬化的目的。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是用水泥滲漏管或塑料滲漏管,埋地下適宜深度排走溶鹽。二是挖暗溝排鹽,溝內先鋪鵝卵石,然后蓋粗砂與石礫或鋪未燒透的稻糠殼灰,然后填土。

1.3化學改良

對鹽堿土增施化學酸性廢料過磷酸鈣,可使PH值降低,同時磷素能提 高樹木的抗性。 施入適當的礦物性化肥,補充土壤中氮、磷、鉀、鐵等元素的含量,有明顯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有機質,如:腐葉土、松針、木屑、樹皮、馬糞、泥炭、醋渣及有機垃圾等 。2樹種的選擇和配置鹽堿地區要形成良好的綠化效果,重點應在樹種的選擇和配置上。在選擇樹種時,應選擇耐堿植物。耐鹽堿植物有一系列的抗鹽性,根據它們對過量鹽分的適應特點,可分為三類:1.聚鹽植物:也叫吸鹽植物,這類植物的滲透壓一般在40個大氣壓以上,能在鹽分高的土壤中繁茂的生長, 如鹽角,濱藜等。這類植物通常可以起到鹽堿地土壤改良的作用。2.泌鹽植物:通過莖、葉表面的分泌腺,把鹽分排出體外,如檉柳、海邊紅葉等。而提高了 從鹽水里吸收水分的能力,如紅砂、胡頹子等。3.不透鹽性植物:這種植物一般只生長在鹽漬化程度較輕的土壤上。根細胞對鹽類的透過性非常小,幾乎不吸收。如田菁等。

2.1鄉土樹種

鹽堿地區綠化應把鄉土樹種作為植物造景的首選。鄉土樹種在多年的生長過程中對當地的環境條件、土壤條件和氣候因子,都有較強的適應性,只有選擇適應性強的鄉土樹種,才能使綠化不僅有助于改善土壤的鹽堿度,同時在景觀效果方面也能形成地方特色。

2.2特色樹種

選擇適宜的喬木樹種或品種作為骨干樹種或基調樹種,是鹽堿地區城市園林綠化的重中之重。各類花灌木對豐富園林綠化植物的品種和層次,提升園林景觀檔次具有重要作用,對于鹽堿地區更是如此。較為常用的丁香類、榆葉梅、毛櫻桃、連翹等花灌木在鹽堿地區的綠化中被普遍應用。同時應大量推廣應用沙棘、紫穗槐、檉柳等抗性更強的灌木。抗性草坪地被的選擇是鹽堿地區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鳶尾科的馬藺,早熟禾屬中的一些草種及品種,羊茅屬中的一些紫羊茅種及品種在鹽堿地區的城市園林綠化中廣泛應用。同時應大量篩選應用一些當地現有的抗鹽堿草種資源,如極抗鹽堿的堿茅(星星草)、耐鹽堿抗旱的堿草(羊草)、披堿草、等草種,都是鹽堿地區園林綠化的優良草種資源。除上述喬、灌、草植物之外,對藤本和水生等植物品種也要精心篩選,最好是土生土長的植物品種,切忌一味追求新、奇、特[4]。

2.3適宜鹽堿地區種植的樹木[5]:

落葉喬木: 白蠟、國槐、金葉槐、龍爪槐、洋槐、皂莢、榆樹、垂榆、金葉榆、臭椿、千頭椿、垂柳、饅頭柳、法桐、欒樹、毛白楊、苦楝、泡桐、楸樹、火炬、構樹、香椿、五角楓、復葉槭、杜仲、合歡黃櫨等及蘋果、桃、李、海棠、桑樹、棗樹、杜梨、核桃、黑棗、柿樹、山楂等果木類。

常綠、半常綠喬木: 檜柏、側柏、龍柏、黑松、大葉女貞等。

落葉灌木: 金銀木、紫葉李、紫葉矮櫻、美人梅、榆葉梅、碧桃、櫻花、月季、黃刺玫、枸杞、珍珠梅、玫瑰、丁香、貼梗海棠、迎春、木槿、紫薇、紫荊、薔薇、連翹、金鐘花、紫珠、華北忍冬、繡線菊、文冠果、無花果、錦雞兒、紫珠、花木蘭、錦帶花、雞麻、郁李、海州長山、天目瓊花、溲疏、沙棗、檉柳、紫穗槐、葉底珠、栓翅衛矛、紫葉小檗、金葉女貞、小葉女貞等。

常綠灌木: 大葉黃楊、劍麻、龍柏球、膠東衛矛、北海道黃楊、小葉黃楊等。

藤本類: 紫藤、地錦、葡萄、金銀花、凌霄等。

3園林植物的后期養護

鹽堿地綠化最為重要的工作是后期養護,其養護要求較普通綠地標準更高、周期更長。為給樹木供應充足的營養,可用氯酚素噴灑樹木葉片,同時進行表面施肥。樹種下后一個月,第一次澆足氨漿水,第二次澆保養水,一個月三天一小澆,七天一大澆。小澆即在根部少澆水,主要是葉面噴水,保持葉面水分;大澆即在根部澆足水,且持續澆兩次或三次以上,以達到樹根在是軟土壤中生出新的毛細根的目的。最初幾個月要澆淡水,逐漸在淡水中添加當地地表水。夏季高溫季節,要及時在植物根部和葉面噴水、灑水,減低根部土壤的溫度,保證花木的正常生長。

4討論

利用生物措施改良鹽堿地是切實可行的辦法,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有待深入;我國耐鹽堿植物種質資源豐富,但從事此方面研究的單位和研究人員太少,遠不能滿足生產對科技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王遵親. 中國鹽漬土[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3: 325-344.

陳德明. 鹽漬環境中的植物耐鹽性極其影響因素[J]. 土壤學進展,1994,22(5): 22-29.

柯裕州.桑樹抗鹽性研究及其在鹽堿地中的應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08.博士論文

篇10

(武漢鑫華天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漢 430050)

【摘要】本文從綠化工程施工實際出發,依據植物生長和種植規律,對影響綠化工程投資費用的幾個主要設計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并提出一些控制方法。

關鍵詞 綠化工程;投資;費用;審核;設計

1.嚴格審核綠化工程設計問題的意義?

隨著國家對美化環境和百姓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綠化工程從市政工程項目中的點綴配角中已經脫穎成為一種獨立的工程項目,其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重大意義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共識,綠化工程數量和投資規模越來越大。但由于歷史原因,對綠化工程費用投資的研究很少,遠遠不及建筑、安裝、市政項目費用的研究,導致綠化工程費用投資偏高、奇高。從建設工程全過程造價控制的角度來看,設計是影響綠化工程投資費用的最決定的因素。有研究證明,設計階段直接影響工程建安費用投資的70~75%,也就是說明,控制了設計階段的漏洞,就保證了工程費用投資的70~75%的效益性。對于我國一個省會城市,動則數十億、上百億的綠化工程投資,節約10%的費用就是幾億、上十億的投資,其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2.綠化工程設計階段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審核設計問題首先要發現問題。設計階段影響綠化工程費用投資主要有四個主要問題。?

2.1綠化苗木材料及品種。?

2.1.1綠化工程苗木材料主要有喬木、亞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竹類、草坪、水生植物等。設計采用點植、叢植、片植等方式,形成不同高低、顏色的立體隙地林帶、行道樹、分車帶、花壇花境、綠籬、草坪、湖岸景帶等等綠化景觀。?

2.1.2苗木材料及品種是綠化工程的主要材料,一般占工程建安費用的65~70%。因此,苗木材料及品種是影響綠化工程直接費用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反映綠化工程的規格檔次以及品味。高品味的設計應該是規格檔次與合適的工程造價的結合。不當的設計通常通過幾種方式提高工程造價:?

(1)求異:過多引進異地植物品種作為景觀主景,異地植物品種一般主材價格高。它違背了植物景觀本地化的原則,導致景觀植物種植困難和養護成本增加。如引進熱帶海洋性高大植物到內地種植最終凍死,換種當地骨干常綠樹種。?

(2)求大:設計數十年、甚至百年植物種植景觀,單株植物數十萬、過百萬。如某機關大院移植外省數百年當地“神樹”,僅修路、運費費用就花費數十萬元。再如很多地方政府,大搞所謂的“大樹進城”運動,行道樹動則干徑15cm以上的喬灌木,將城市街道弄成一道道木樁帶。?

(3)求闊:同樣的景觀效果,什么苗木品種價格高就選什么;當同一苗木品種干徑與高度蓬徑指導價格不一致時,誰高就選誰。如某地級城市迎賓大道兩側隙地種植觀葉亞喬木,選紅楓不選紅葉李,1.5米的蓬徑居然設計地徑10cm的規格,造價上翻數十倍。?

2.2苗木規格與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反映了單位面積的苗木材料數量。苗木數量越多造價自然越高。一般來說,種植密度與材料規格(高度、蓬徑)要相符,有一定的模數。如蓬徑20~25cm的小灌木種植密度25株/m?2,p25~30cm種植密度16~20株/m?2,喬灌木種植密度不能超過其冠徑,等等。但有時設計的密度超過合理模數一至數倍,相應地提高工程費用。理由是領導要求要立竿見影,立馬見效果、不能露白土等等,無視設計和種植規則。如某廣場花壇綠籬,h100cm,p80cm的紅葉石楠密度竟然達到16株/m?2。?

2.3苗木規格與土球規格。?

(1)綠化工程種植喬灌木,一般都要帶土球種植以利成活。帶土球大小直接關系到人工、機械費用的高低。土球越大,費用越高。定額中,帶土球高一個規格,費用可能會增加數倍。?

(2)一般設計會在種植要求中,明確要求喬灌木品種的帶土球大小,這無可厚非。但特殊情況不能用一般情況來考慮,而特殊情況設計一般都不作說明。如湖北省設計單位絕大多情況是要求喬木按干徑的8~10倍考慮,但這幾年大樹越來越大、越種越多,干徑30cm以上的品種很常見,干徑30cm的品種帶土球按要求最低也要240cm的土球,是定額中土球規格最大的。誰見過帶這大的土球?那干徑40cm、50cm的喬木要帶多大的土球??

2.4人工換土與土壤改良。?

(1)人工換土荒山綠化、硬地鋪裝改綠化(如廣場、行道)很常見。將硬鋪裝及基礎、墊層以及建筑垃圾、松石換成種植土,確有必要。問題是換什么土。很多設計要求換成營養土,并提出營養土的配比要求。這里有許多高價泛濫的貓膩。一是全綠化面積30cm厚土壤改良,二是樹穴增加有機肥。30厚的土壤改良每平方費用達到20多元,大樹穴土壤改良達到100多元,5萬方的綠化面積土壤改良將達到一、二百萬元。如,某隙地草坪土壤改良超過了種植養護費用,某廣場樹穴營養土土壤改良配比泥炭土達到了三分之一,不知喬木如何固定站穩??

(2)根據筆者多年的了解,設計問題的產生,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與當前的體制有關系:發改委人少事多,一般將立項、設計交予主管事業單位或業主負責,且高預算高GDP領導高興;而主管單位和業主常常希望概預算多一點,所謂錢多好辦事,“寬打窄用”;設計單位更喜歡高概預算,因為工程投資越大,設計費越多。二是設計人員敬業心不夠,唯業主之命是從,不堅持原則,鬧笑話也不惜!

3.如何控制綠化工程提高投資費用的設計問題?

要控制綠化工程提高投資費用的設計問題,根據筆者的經驗,應該從兩方面入手:?

3.1制定并嚴格執行全過程工程造價控制前期審核制度程序。?

(1)一是要嚴格執行目前已有的審核制度。在施工實施前應該有三個程序,可以發現并避免設計問題的產生:其一是發改委負責的初步設計(可代立項)及概算審核,其二、三是財政部門負責的預算審核和招標控制價審核。

這個制度程序存在的問題是:初步設計及概算審核一般較粗,參會專家半天幾個小時很難提出全面、準確的意見,很容易走過場,增加預算審核和招標控制價審核時的困難。好在預算審核和招標控制價審核時間較長,應該能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控制意見。

有的地方政府部門有好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發改委在財政部門預算審核后,重新調整概算投資。也有地方政府發改委亂作為,不管預算審核費用多少,一律在此基礎上扣減幾個百分點,弄得預算審核工程師無所適從。?

(2)二是建議建立程序追責制度:即后一程序審核發現前一程序重大問題,應追究其相應責任,不管是設計方還是審核咨詢方。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參建單位和人員的積極性,保證其責任心,現有的制度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效果。?

3.2加強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培訓,提高業務能力。?

3.2.13客觀地說,由于歷史原因,綠化工程的工程主管部門、設計人員、相關咨詢專家以及造價工程師很少全面精通綠化工程造價控制(或精通綠化工程技術,或了解綠化工程造價原理,兩者鮮有兼通者),造成綠化審核咨詢工程師嚴重缺乏。因此,迅速加強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培訓,提高業務能力,是完全必要的。?

3.2.2就前面提到的四大問題,可以作以下考慮:?

(1)綠化材料和品種:在認真理解設計意圖和綠化效果的前提下,首先要考慮能用當地樹種的最好用當地樹種,當地樹種價格一般較低,能大大降低工程主材費用;另外當地樹種容易成活,死亡少,既能降低材料費,又能降低養護費用。二是盡量選擇小規格,同樣小規格苗木易成活,費用降低。實際上,選擇大規格苗木,攔頭去冠,效果當時效果與小點規格苗木相比不一定好,更何況小規格苗木后勁大,長期效果好。?

(2)苗木規格與種植密度:首先要注意苗木規格,一般來講,苗木高度要大于苗木蓬徑,這種規格的苗木才是真正的好苗,比較接近實生苗。其次特別注意苗木規格與種植密度的關系,注意合理種植“模數”,超過合理模數20%應該不合理。?

(3)苗木規格與土球規格:理論上說,帶土球越大越容易成活。但過大土球一是不必要,因為現在綠化工程材料基本上是移栽苗,根系范圍不大,適當的小土球不傷根,亦即不影響成活。二是不可能:現常用的技術根本帶不上大土球,2米的土球基本上不可能。根據筆者的經驗,常綠樹種干徑15cm以下的中小樹苗,土球大小按8倍干徑計算;干徑15~20cm大樹按7倍計算,干徑大于20cm的特大樹,土球直徑按5~6倍計算。截桿苗降低一個種植定額等級,反季節增加一個定額等級。落葉樹種參照常綠樹,適宜季節降低一個定額等級,反季節種植增加一個等級。一個基本原則:苗木干徑越大帶土球要求越大,最大土球不能(沒必要)超過2米直徑。?

(4)人工換土與土壤改良:一般來說,除了垃圾渣滓地、荒山石頭地、淤泥低洼地,沒必要換土。土壤改良應該主要考慮改良土壤物理特性,主要是增加透水、透氣性,其主要手段是按適當比例“摻沙子”。至于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化學性質,沒有特別要求沒必要,因為養護定額里考慮了苗木的肥料需求。考慮到城市周邊,歷史上都是菜園地和農用地,一般土壤改良是不必要的。還有一個基本原則,沒有土質勘探的綠化設計,不能考慮進行土壤改良。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