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的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4: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邏輯思維的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邏輯思維的訓練方法

篇1

關鍵詞:形象思維 邏輯思維 短期作業 長期作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在水彩畫教學訓練中有長期作業與短期作業之分。長期作業注重步驟和程序,偏重于邏輯思維;短期作業注重概括和提煉,偏重于形象思維。但我們在教學的課程安排過程中往往有重視長期作業訓練而輕視短期作業的訓練的傾向,要畫好水彩畫就要協調好兩種訓練方法和思維方式。

一、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

形象思維是對形象信息傳遞的客觀形象體系進行感受、在儲存的基礎上,結合主觀的認識和情感進行識別,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繪畫線條色彩、等)創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種基本的思維形式。

其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畫家在作畫過程中對事物的表象進行高度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的形象。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運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藝術形象,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思維在我們的水彩畫訓練過程中主要以短期作業訓練來進行。

邏輯思維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是以一次前進一步為其特征,使用明顯的推理演繹,包含逐步的歸納和啟發過程。邏輯思維方法有四種層次:分別為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以及對抽象和具體的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能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邏輯思維在我們的水彩畫訓練過程中主要以長期作業訓練來進行。

二、在水彩畫教學過程中兩種思維方式各自所起的作用

短期作業,訓練感覺與綜合能力,以形象思維為主;長期作業,訓練步驟和程序,注重歸納與總結,以邏輯思維為主。那么我們就從兩種思維方式來談短期作業訓練和長期作業訓練在水彩畫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邏輯思維的訓練方法因為邏輯性、步驟性強,步步為營、循序漸進,易于掌握基本規律。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單一使用此種方法存在弊端!因為繪畫藝術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是用視覺形象來表現的。形象思維是繪畫中最主要的思維形式。因而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僅要求學生去注重邏輯性。

邏輯思維能引導學生從對象中推導出事物的共同規律,而很難培養學生獨自的發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形象思維則不同:它是通過直覺來對客體對象進行感受和認識的。因而畫作者的心靈感應和情緒變化都包含其中,所以它往往是新鮮而生動的。這種直覺就是“指沒有明顯的依靠分析器官而掌握問題或情境的結構行為”。而直覺本身就能產生對一類知識的經驗,培養發現能力。這對教導學生“如何看待和表現”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同樣有一定的思維程式,但不是遵法則而是重感受。我們的水彩畫基礎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這種敏銳的感受能力。

長期作業一般是二十個課時甚至四十課時一張。長時間的畫一張畫很容易對描繪對象產生視覺疲勞,到后期基本上都是按法則、按要求一點點的在磨蹭,毫無激情。畫出來的作品就像機器制圖一樣。那種只知道在畫面上長期無動于衷按部就班的描繪顯然對于形象思維的發揮是不利的,因為視覺新鮮感和表現欲望的喪失很難產生有生命力的作品。相反短時間內的興奮和靈感活躍能激發投入的熱情,由此而產生強烈的表現欲望,在短時間里表達出自己要表達的情感,只有在自己有感而發的狀態下才能畫出好的作品。繪畫是對主觀感受和自己內心世界的表現。強調個性和內省的反思,表現“主觀化”了的客觀,這些正是我們繪畫所要追求并渴望達到的目的。短期作業訓練方式則更適合達到這一目的,它能在第一時間激發作者的表現欲望以及靈感最直觀的發揮,是最真實的也是最能打動人的。

長期作業訓練中學生們往往希望在一張作業中涉及或解決水彩畫寫生過程中遇到的所有的問題:水與色、用筆與造型、深淺的把握、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等等……但這是不可能的。由于水彩畫的特性也不利于長時間反復的刻畫,它雖然不像中國畫那樣一筆定型,也不可能像油畫那樣反復修改,只能一至兩遍來深入。往復次數太多畫面會出現灰、亂、臟、死的現象,從而失去了水彩畫清新、明快、透明、流暢的語言特征。我們常說的畫水彩畫要精、準、很,正是它的這一特性決定的。

長期作業安排的過多,學生在第一階段若進行的不順利,不滿意往往就失去了繼續畫下去的興趣和勇氣。到最后對學生的繪畫欲望和自信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畫與畫之間的差別在于技藝的高妙,技藝有賴于通貫全面的掌握。繪畫技藝需要日積月累的刻苦見習,要想畫好水彩畫,技術的好壞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短期作業訓練為主,不怕失敗反復實踐,強調對對象的形象感知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一次性的提出來,也不要奢望學生能夠在一張作業里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這是拔苗助長。

正確的教學應該分階段按步驟進行,四課時一張解決一個問題,那二十課時就可以解決五個問題。在每一張作業中只需提出一個問題,并為解決這一問題安排好相應的作業方向。例如:要解決水的流動和造型的矛盾就安排風景寫生;要解決深淺明度和空間次序的把握就安排靜物寫生……要有目的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讓他們通過實踐來解決。只有一步一個腳印、積少成多才能各個擊破,積多勝而達大勝,從而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躍。

三、在水彩畫教學過程中兩種思維方式應該相互補益

兩種思維方式在水彩畫的短期作業與長期作業訓練過程中各有偏重,都是不可或缺的,短期作業與長期作業僅僅是解決問題的多少而已,短期作業逐個單獨解決問題,長期作業是在經過短期作業訓練之后把許多問題放在一個畫面里來集中解決。通過長期作業發現新問題,再通過短期作業的訓練來解決,往復多次就能又快又好的掌握水彩畫技法,若反之,長期作業安排過多,在學生練習的數量上就會大打折扣,往往20課時的一張作業在中途某一環節出現了問題,學生是很難繼續畫下去的,從而影響學生的自信心,這樣的例子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不少!一旦學生失去了信心和勇氣要想恢復就很難了。所以在水彩畫基礎課訓練過程中不能只重視長期作業的訓練而忽視短期作業的作用,不能只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而忽視形象思維在當代美術創作中的重要性,相反我們要更加偏重短期作業的訓練,注重形象思維的直觀感受,多安排一些短期作業的訓練,適當減少長期作業的訓練。以短期作業訓練為主長期作業為輔,更快更好的讓學生掌握好水彩畫技法,水彩畫技法掌握的好壞是畫好水彩畫的核心。學生的水彩畫語言能力越強將來創作的空間就越大,我們的基礎課訓練最終是為水彩畫創作做準備的。

篇2

關鍵詞: 認知規律 邏輯思維 訓練方法

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有“八字憲法”的說法,指的是“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八種語文基本知識,其中的“邏”指的是邏輯。《現代漢語詞典》對“邏輯”一詞的解釋:一是思維的規律;二是客觀的規律性;三是邏輯學。邏輯學是關于概念、判斷、推理的科學,那么語文的“邏輯”應該是指主觀“思維的規律”及“客觀的規律性”。因為規律意義上的邏輯通常涉及與生活、認知相關的內容。比如,一個人做事有邏輯,講的是做事的程序;水流動有它的邏輯,講的是物質自身的運行。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講的都是規律上的邏輯。那么職業學校高職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通過認知規律進行邏輯思維訓練上,讓學生從事物的邏輯規律角度,而不是從邏輯知識的角度認識世界、分析問題、表達思想。

一、在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不在于掌握多少邏輯知識,而在于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強調,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語文教學的原則是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并舉。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影響甚至決定著教師教的邏輯。語文學科是以育人為出發點,為歸宿的,所以,“訓練為主線”,是作為主體的學生和作為主導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雙向活動必然要采取的形式。

《現代漢語詞典》將“邏輯思維”解釋為:“人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思維方式。它以抽象性為特征,撇開具體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也叫抽象思維。”就語文課程而言,語言文字是思維工具,又是思維的外化。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總是緊密結合的。思維不合邏輯,語言就晦澀難懂;思維有邏輯性,語言就順理成章。比如,很多同義詞,在一句話當中,到底用哪一個最合適,最能達到交際效果,這就是修辭。在剛結束的奧運會上,一句“洪荒之力”風靡全世界。形容力大且用盡全力的詞還有“吃奶之力”“熊羆之力”“九牛二虎之力”“扛鼎之力”“回天之力”等。詞有本義、引申義,思考的關鍵是在此語境中的意義。

邏輯思維能力,最重要的是觀察、思考和表現事物規律的能力。讀書有規律,這就是讀書的邏輯;記憶知識有規律,這就是記憶的邏輯;人的生物鐘有規律,按照精力的充沛程度安排自己的學習,也是一種邏輯。語文課中的邏輯,應當包括知識意義上邏輯和規律意義上的邏輯;教師要花大力氣訓練學生運用規律意義上的邏輯,訓練學生按照事物規律思考問題和表達思想,而不是刻板地背誦和考試邏輯知識。

二、將邏輯與語文內容相融合,在學習活動中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語文重在語言,邏輯重在思維。要想方設法將邏輯知識滲透到語文教學全過程,貫穿在詞語解釋、閱讀理解、作業作文、演講等學習活動中,認識語文內容所表達的規律性的東西,訓練按照思維規律表達思想。

能夠符合規律的表達思維內容,涉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是人腦內在的對事物思考的能力,涉及對事物的認識,包括認識事物的表象和本質。這種能力的形成與人跟事物打交道的深度相關,與人的知識經驗有關。語言能力是用語言表達思維結果的一種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物質外殼。二者是內在與外在、表現與被表現的關系。思維能力是內在的,看不見聽不著;語言能力是外在的,通過外在的物質形式,如語音、文字、詞匯表現出來。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這兩者是聯系在一起的。練習想清楚,是思維訓練;練習說清楚,是語言訓練。語文是語言的文字表現形式。學習語文不忘分析語文背后的思維規律,就是訓練思維;思考問題不忘用好語言表達方式,就是語文訓練。

文學也講邏輯,主要不是講邏輯知識學問,而是講文學表達的內容要符合事物認知規律。如李白的《靜夜思》,講的是一個事態的規律,反映的是作者構造的意向規律。學習語文需要邏輯訓練,更多的是反映內容規律的訓練,構造符合規律的文學意象的訓練。

寫作最重要的過程是思考。思維能力是寫作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重要的作用。思維是寫作的內核,語言是寫作的外顯,只有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語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議論文是難度較高的一種文體,涉及對事物本質的認識,需要深刻的思維層次,還需要準確的語言表達。但通過寫議論文,卻能訓練學生對世界的深刻認識,以及訓練學生用書面語表達對事物的各種關系、處理事物的復雜想法甚至創見。例如,讓學生樹立說理從下定義開始的意識,學會對論述對象進行界定。讓學生建立這樣的意識:每一個論點和結論,都應避免下全稱判斷,全稱判斷容易出現各類“邏輯謬誤”,給讀者造成不嚴謹的印象。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邏輯圖式:首先回答“是什么”――其次分析解決“為什么”――最后談談“怎么樣”。看似簡單,卻有助于學生謀篇布局,增強邏輯性。

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讓邏輯變得活生生。

美國教育家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其中“外延”一詞,是邏輯術語,是一個概念所確指的對象的范圍。學生認識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就是要求認識事物的對象及事物關系。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系,就是一種外延關系,如它們之間相容的關系,包括同一關系、從屬關系、交叉關系;不相容的關系,包括矛盾關系、反對關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和基礎。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強調,作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生活的源頭,在實際生活里訓練思想,能夠對外界的事物常常持一種觀察的態度,以此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識能力。邏輯和說理是基本的公民能力。職業教育就應該為把學生培養成為思想者與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引導學生逐步了解一些普世價值觀,如什么是正當的欲望、正派的行為、應有的個人品格、適當的待人之道等。

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文學作品的意象分析就有意向創造的邏輯組織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多體驗思考。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學習邏輯知識,用絕大部分精力認知事物的邏輯規律,認識語文內容所表達的規律性的東西,訓練按照思維規律表達思想。

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職業學校高職語文課通過認知規律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必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所提高,對他們今后的人生也大有裨益。

篇3

關鍵詞:工業設計 邏輯思維潛能科學教育生態時代

引言:

2010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促使世界經濟低碳化進程加速,稱作“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低碳經濟”給人類帶來的是生產和生活方式深刻變革。中國作為一個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中的大國,對外投資新的增量和重點領域調整優化,由“中國制造”正向產業鏈前端“設計、研發”和后端“營銷渠道”延伸,“中國設計”將為“中國創造”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助力。世界已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時代轉換。設計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設計人才思維潛能智慧的培養,是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語境下,實現我國從“加工制造型”轉變為“設計創新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再加之對設計思維潛能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所提出的。

科技的進步為設計人才的發展帶來契機。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促生了以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為特征的數字藝術。數字藝術的產生正是基于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傳承傳統藝術形式,而且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新的創作方式和藝術語言,為設計師、藝術家們提供了發揮才能的工具,使他們在藝術的創作中獲得了更大的自由。計算機作為當今高科技的產物,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空間,而且開拓了藝術家創意思維潛能,帶來審美標準和審美形式的深刻變革。注入藝術家的個性和深厚情感,使科學技術與藝術內涵完美融合,非邏輯思維能力和價值更加凸顯。

要使人的智慧和創新思維能力處于最佳狀態,就要不斷使人的知識、邏輯思維能力、非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要素都得到全面發展。人的創造性思維潛能才能在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保障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和發揮。“設計”才能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展示出人“心靈的創新能力”,也才能推動社會的快速發展。如何規范人們思維,使人的思維更加正確合乎理性呢?

1.思維理性梳理

從亞里士多德創建邏輯學以來,其發展已成為一門成熟科學,主要是研究思維的形式及其規律、規則,以規范人們思維形式,使人們思維正確合乎理性。

思維,是人腦對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與處理的活動。思維有兩種主要形式:一是理性的、抽象的、邏輯的思維,一是非理性的、形象的、非邏輯的思維,其兩種基本形式:一是矛盾原則,一是充足理由原則。人類個體思維發展過程和整個人類思維發展過程是一致的。

1.1 思維形式

人類思維的開端主要是非邏輯思維。人類的認識始于對對象世界的猜測和自由自在的思想,由此,往往是錯誤的、不準確的。經過對大量實踐經驗概括和總結,人們找到了使人類思維準確的一系列規律和規則,人們把經過邏輯規范的思維叫做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必須是符合充足理由的原則,縱向思維是邏輯思維,因為它是建立在充足理由基礎上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形式是理性的、有規則和規律的思維,具有條理性、層次性,對思維有充足理由要求。由幼時的原始的非邏輯思維發展到后來的邏輯思維是一個進步,使人的思想更加正確,更加符合客觀實際。

非邏輯思維作為一種認識過程,一種腦的功能,貫穿在人的生活的各個方面,延伸于創造活動的所有領域。在實際生活中非邏輯思維比邏輯思維運用的范圍更廣,次數更多。凡有直接的綜合判斷這種思維活動的地方,凡有創造性認識與行為的地方,都有人的非邏輯思維活動存在。“靈感”是非邏輯思維的一種典型形式,和直覺、猜想、頓悟等形式的非邏輯思維內在機制一樣,藝術家借助于靈氣創作藝術品的能力。

非邏輯思維是在前提材料不充分或很不充分情況下所進行的思維活動。是不符合充足理由原則的,直覺、靈感、頓悟、猜想、假設、幻想、橫向思維形式,都具有不符合充足理由律這一共同本質特征。知道對象一點信息做出假定性結論是非邏輯思維典型形式,其突發性多見于,深思熟慮后或不經意突然產生一種思維現象,結論有概然性,產生新思想是可錯的。不能否認非邏輯思維作用,或怕犯錯誤不敢進行大膽嘗試性思維活動,新思想就永遠不會獲得,知識就不會進步。

現在計算機能模擬代替人進行邏輯思維活動,還不能代替人進行非邏輯思維活動,計算機的出現和發展使人的非邏輯思維能力重要性凸現出來,非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成為人類特有的能力和價值。設計思維更多來自于非邏輯思維的作用。

由此,在人們認識事物上,非邏輯思維作用在于提出新思想,邏輯思維作用在于對新思想做出論證。沒有非邏輯思維,思維只能在原來范圍里打轉轉,新的思想就不會產生,人類也就不會進步。沒有邏輯思維,人類思維就會混亂,就不準確,效率低下,或許會重蹈覆轍。因此,非邏輯思維如果沒有邏輯思維構筑堅實的知識基礎也是寸步難行。所以兩種思維形式對于人類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1.2 思維關系

非邏輯思維和邏輯思維彼此滲透、相互交融,可以轉化,兩者之間界限不是絕對分明。非邏輯思維是建立在前提材料不充分基礎上的,邏輯思維是建立在前提材料比較充分基礎上的。為了驗證非邏輯思維做出嘗試的結論是否正確,就要搜尋支持結論的證據,如果搜尋證據材料否證非邏輯思維做出的結論,就要重新進行非邏輯思維活動,尋找其它可能是正確結論;如果搜尋不到足夠證據材料證明非邏輯思維結論,非邏輯思維結論是否正確就無法確定;如果搜尋到充分足夠證明材料證明非邏輯思維結論,非邏輯思維結論會逐步轉化為較為系統知識,非邏輯思維的猜測妄斷也就逐漸轉化為邏輯的證明。

人的思維由以非邏輯思維為主階段發展到以邏輯思維為主階段是一個進步和提高,這并不證明邏輯思維比非邏輯思維更重要。非邏輯思維的缺陷和不足以及邏輯思維的優點和長處,兩者是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在一定條件下相互排斥、聯結,獲得同一,是唯物辯證法客觀規律決定的。只有在兩種思維能力同時得到培養時,既可以進行有效地邏輯思維,也可以進行有效的非邏輯思維。放棄或壓抑兩種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危險的。

北京奧運會是中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五千年文明的一張名片。不管是設計精巧的火炬,還是壯麗宏大的開幕式,那充滿著中國元素頒獎音樂,都洋溢著中華文明光輝。流光溢彩,是中國燦爛文化展現給全世界的一幅美景,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創新思維“設計”盛宴。

2.激發思維潛能

2.1 思維轉化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的組織成功,是在洛杉磯政府不提供任何資金情況下,獲得純利潤1.5億美元,令全世界為之驚嘆。尤伯羅斯認為這屆奧運會成功秘訣之一,就是運用許多新觀念和新創意,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反復綜合運用。

北京奧運會前,就任美國奧委會主席彼得,尤伯羅斯在芝加哥接受楊瀾訪問時曾提醒中國:“凡大國辦奧運會,一定會出現政治爭議,這是難以避免的。不要被情緒左右,要繼續專注的工作,用最后奧運會的效果說話。”中國從申奧,到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歷時七年,經受洗禮,將百年奧運之夢化為現實,成果輝煌。

我們知道,非邏輯思維是建立在前提材料不充分基礎上的,而邏輯思維是建立在前提材料比較充分基礎上的。中國從首次申辦奧運會失敗,到七年后申奧成功,經歷了一個從非邏輯思維到邏輯思維過程。實踐證明:首次申奧,我們是滿懷熱情的,結果失敗了,可以說主要是建立在前提材料不充分基礎上的;七年后申奧我們比較冷靜,獲得成功,主要是建立在前提材料比較充分基礎上的;2008年我們“專注的工作”成功舉辦第29屆北京奧運會,各地參賽國家或地區以及參賽運動員總人數超過雅典,創奧運史之最;700萬張奧運門票在奧運會上史無前例;實現5400d\時現場實況轉播各項賽事,比2004年雅典奧運會多2000/J\時,是奧運史上第一次使用全高清新技術全程電視直播奧運會。中國成功了,令世界震撼!實踐告訴我們:非邏輯思維結論會逐步轉化為較為系統知識,非邏輯思維的猜測妄斷也會逐漸轉化為邏輯的證明,兩者之間彼此滲透、相互交融,是可以轉化的。

2.2 潛能激發

潛能,是被隱藏的智慧和能力。人所以能創新,就是因為創新思維訓練,就是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這兩種形式反復“碰撞”,使知識、非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使人的思維潛能得到習得和培養,實現“沖擊”的合一,這就是思維的創新。

水墨畫卷。2008年8月8日當我們期待已久的奧運會開幕式出現在全世界面前的時候,最能表現中國藝術形式一張永不褪色中國水墨畫:沒有油畫中斑駁的色彩,僅僅用黑白兩種顏色,將山水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所有的人都被卷軸創意所征服。

中國需要展現的文化因子太多,當全場數千人擊宏大場景出現在鳥巢燈光下時,“中國”這兩個字頓時閃現在現場所有人腦海里。一幅巨大的卷軸展開,水墨漸漸暈散,中國古老四大發明一一出現在這水墨畫之中。現代高科技光影技術和中國古代文明,用一種天衣無縫方式結合在一起。卷軸上水墨變幻,便是中國幾千年文明發展史,一切韻味,盡在這簡單黑白之中映輝傳遞。

卷軸內、外融入的漢服,京劇臉譜、唱腔,活字印刷、太極拳的印記;激動人心點燃的圣火與鳥巢上的天空完美地結合“天人合一”;現代聲光電、人和多媒體放與傳統舞臺器械、裝置、道具、服裝等元素結合;整齊劃一“活字印刷”、變化萬千“星光人”,由“人體表演的機械化”演變成一個民族智慧勤勞的象征;各國無數運動員把自己的足跡永遠留在中國奧運畫卷上,成為最具震撼感人的行為藝術;中國獲得金牌51枚、居第一,殘奧會上獲得金牌89枚、居第一。中國向全世界傳遞了和平友誼的美好心愿,實現了對全世界的承諾!

若干年之后,熊熊燃燒的火炬,會在我們的心中漸漸淡去。但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設計者們繪出的這幅黑白水墨畫,卻永不褪色。

實踐證明:從最能表現中國藝術形式一張永不褪色中國水墨畫,到激動人心“天人合一”點火儀式;從開幕式畫卷畫面軸上顯示屏,帶有繪畫感、美學感平面兩維視覺效果高技術含量數字設計,到應用現代聲光電多媒體手段把大量人和多媒體放在一起與傳統舞臺器械表演的三種元素結合;從2008年最具震撼感人的一幅立體畫卷的行為藝術,到中國獲得奧運100枚金牌居第一的成績,說明非邏輯思維能力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價值,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人們用“靈感”非邏輯思維典型形式,直覺、猜想、頓悟等,經過藝術家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借助靈氣創作的藝術品的能力,遠遠超過奧運本身價值。放眼后奧運“北京奧運會留下許多有形和無形的財富”,留給人們的是全新的思考——非邏輯思維與邏輯思維多極反復沖撞的訓練——思維潛能的正確發揮,“人”賦予設計的創造與輝煌。

3.實現潛能路徑

9月14日,總理在“世界經濟論壇2011年新領軍者年會”發表了題為《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致辭中指出:中國的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仍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2020年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突出體現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要求。

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這是一場全球性的挑戰,檢驗著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的誠意和水平,是對各國政府和企業遠見與智慧的考驗,是驅動在低碳經濟博弈內在動力,是生態時代工業設計對具有國際影響力高素質行業領軍人才的訴求。

如何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提升設計人才心理素養,內在創新思維能力,真正承擔起責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贏得發展的主動權。明確設計人員不同的目標與方向,找出各自最為恰當激發思維潛能發展路徑,是對設計教育遠見智慧的考驗。

3.1 教育為先(路徑一)

總理在“世界經濟論壇2011年新領軍者年會”講話精神,是設計教育培養領軍人才的指導思想和首要路徑: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把經濟發展建立在提高人力資本質量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大力增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的—項基本國策。

3.2 設計思維(路徑二)

中國設計的未來需要的是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和非邏輯思維能力設計思維。思如風發,高質量、多數量、新思想、在國際設計舞臺上具有話語權的領軍人才。

奧運會開幕式的設計是人“心靈的創新能力”典型發揮,從宏觀大背景出發,應用傳統哲學戰略式的“虛”“大”“空”,體現設計的哲學性,思維性,戰略性極致的思想。通過辨證分析,總結設計綱領,提煉事物的魂。魂是事物最具有長遠發展的核心價值,最高無形資產,最具閃光點,最有影響力,最有精神極致取向的。找出事物的魂,以求核心優勢的最大提高,是一種極致的追求,設計的美最大發揮,體現中國同世界“淵源共生,和諧共融”思想的設計。

在當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設計人才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激發思維潛能、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在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中的領軍作用,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3.3 訓練啟發(路徑三)

發展教育,以人為本。設計人才的思維能力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已經成為眾多成功人士的共識。

3.3.1 借鑒思維導圖訓練。幫助開啟每個人智慧,進行“創意思維”啟發和引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到啟發,是一種科學、易行訓練方法,教學效果成效顯著。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將發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體化,通過對顏色、圖像、符號的使用,刺激左腦和右腦,讓人在思考、記憶、分析時充分發掘潛能,激發靈感與想象,思如泉涌,增強我們的創造力。被譽為21世紀全球性簡單、有效、美麗的思維工具。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教育領域廣泛應用。

3.3.2 基礎思維創意訓練。愛因斯坦說得好:“啟發孩子的想象力,比給他知識更重要。”不是“大題小做”限制思維的空間,而要學會“小題大做”。和“一題多方做”。開發想象力,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在發散性聯想中找到各種事物與它的聯系。在差異中把握有形與無形、虛與實的思維尺度,在聯想中、嚴謹準確、拓展思路、表現輕松,迅速做出反應。發散思維法、逆向思維法、頭腦風暴法、自由聯想法、強制聯想法(列舉法、奧斯本檢核表法)不完全歸納法、類推法是非邏輯思維的訓練方法。從而,使新思想不斷涌現,達到創新思維潛能發揮的最佳狀態。

3.3.3 發揮角色參與作用。激發學習興趣,將設計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為自己的主觀感受,在角色參與、角色轉換中不僅豐富想象,加深對設計理解,同時,增進情感體驗,升華思想認識,遠遠超出設計本身局限的內容。充分調動以往積累的生活、情感、知識等因素,以獨特的感情和經驗模式介入到設計實踐中。經歷體驗過程,釋放自我潛能,蓄積情感意識,體驗真實、多元深入,實現與對話主體互動交往中的超越與創新。既豐富設計人才想象,又使心靈產生感應,激發思維火花,注重前后知識的運用。

湯姆·霍普金斯,國際銷售培訓傳奇冠軍。曾學習一期世界第一激勵大師金克拉短暫培訓班,激發了他身上的潛能,找到開啟“潘多拉魔盒”鑰匙,使他在短時間內獲得了驚人的成功,27歲成為千萬富翁。

3.4 創新體制(路徑四)

以社會資本為資源配置基礎,將人的觀念、經驗、智能等資源組合在一起,對其發展導向、監測預警,展開全景式科學分析,進行描述評價,反映其發展變化和動態趨勢,彌補政府與市場機制的不足,在世界各國實踐中顯示出對經濟社會發展強有力的推動力。

按照我國現實釋放與整合社會活力的社會創新實現路徑,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加強生態時代工業設計基礎性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加大科技教育投入,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應用、保護、管理能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保障設計人才的權利和合法權益,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設計教育創新應為推動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做出新貢獻,贏得“國際話語權”。

結語:

篇4

關鍵詞:中學數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G633.6

一、初中數學教學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思維是人的頭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對客觀事物進行概括后反映其內在的本質規律性。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培養,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對數學知識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思維的基本方法,比如對比、分析、總結、演繹等,理解并掌握相關的概念知識,從而能夠獲得對數學本質規律的認識。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并非總是在解答問題,但是數學思維的形成卻是建立在對數學基本知識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和把握上,而這一過程的實現則是通過不斷地解決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聽得明白,但是一到自己解決問題時,總是紕漏百出,困難重重。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存在障礙。障礙產生的原因也有可能來自于教師教學的疏忽,但更多的是來自于學生自身的思維模式。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研究學生的思維規律,增強中學生數學教學思維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1.教學模式單一固定

初中數學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模式普遍一致,也就是每個初中的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基本相同,流程類似,由于個人想法不同,只存在較為細微的的差異。老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固定單一,其教學問題是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主要障礙,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教師教課的方式,大部分都采取依照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即使老師會在其中增加自己一些獨特的見解,但依然是基于這一模式進行的稍微改進,效果并不明顯,很容易使學生形成不變的解題模式和方法,并沒有自己的想法,這對于創新性思維的形成是反作用力。

2.教師對于教學方向的確定存在錯誤傾向

老師在數學教學上,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個人的成績和班級平均分數,教學和考試的內容緊密相連,而很少出現課外的內容,從而,比較容易使學生養成考試所考內容則為相應的復習內容,教師課中講授的內容則為所學內容,對教師講的內容難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對此產生懷疑,這對于學生的知識積累沒有任何好處,沒有做好初中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基礎。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必備條件

1.興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鍵,只有教師重視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學生才能暢所欲、大膽質疑,才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才能使學生的思維不受束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2.營造愉悅的氛圍,課堂教學只有建立寬松愉悅的氛圍,學生的思維才能自由、活躍,創新思維才能開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知識間的原有聯系展開聯想,探索新組合,產生新思路。在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新思路新方法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1.訓練式教學法

邏輯思維的培養必須貫穿于初中數學教學的始終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復習課的解題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復習課需要重點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因此教師在復習訓練環節需要促進學生知識系統化,通過引導學生縱向梳理數學知識結構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通過培養學生橫向思維的方式串聯分散的知識點,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思維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教要采用層次化的訓練方法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掌握強化邏輯思維的方法。第一,正確分析題意,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密度。在數學解題當中,解題之前的全面分析十分關鍵,只有弄懂題意才能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第二,善于觀察,提高靈活應變能力。很多數學題目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需要善于觀察題目的結構來找到解題突破口,并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或者知識變通來提高解題效果。第三,養成愛思考的正確習慣,為學生提供自我發揮和拓展的機會和空間,培養學生自覺思維的習慣,鼓勵學生在思考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2.在注重探究方式運用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研究性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數學。研究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通過讓學生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取知識,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在研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和提高。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在數學教學中,探究情境的設計應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質材料,展示內在的思維過程,揭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應具有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發展的作用。還應使問題情境結構、數學知識結構、學生認識結構三者和諧統一,促進數學知識結構向學生認識結構的轉化。

3.開放式教學模式

開放式教學模式,是由教師設置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合作或集體參與解決,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思維朝多方向延伸,使學生在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帶來的創造樂趣。開放式教學中的開放題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1.解題方法開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固定,具有多樣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避免思維固化。2.結果開放,同一個問題可以根據學生思維的方向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3.思路開放,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創新,尋找解決問題方法。

五、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性思維能力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當今教育的突破口。數學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天然的優勢。要激發興趣,營造氛圍;創設相應的開放型、發現型等教學模式;培養擴散思維、集中思維、逆向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提高聯想和想象能力,最終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陳身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周刊[J],2012,(5):32-35.

篇5

關鍵詞體育教師能力結構知識結構

AbstractAlongwiththe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continuouslythorough,theathleticsismoreandmoreimportantinthefunctioninthe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theathleticsteacher’seducationspacetothestudentisfarlargerthanothercourseteachersfar.Thistextcarriesontheanalysisandstudiesfortheathleticsteacher’sabilitystructureproblemfromfiveaspects.Puttingforwardtheexcellentathleticsteachermusthavetheknowledgestructureoftheintegrityandtheabilitystructureofthereasonable.

KeywordAthleticsteacher’sabilitystructureknowledgestructure

一、體育教師的職業特點

(一)教育特點。體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訓練等活動中不僅以傳授技術、技能、知識。運用教學訓練方法直接影響學生。而且以儀表、個性、品德等表現間接影響學生,對學生起到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二)運動特點。體育離不開運動,體育教育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保持較高運動水平,全面掌握好各項專業技術以及教學訓練方法。能隨時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指導學生掌握各項技術要領。

(三)職業需要。體育教師必須在教學、訓練、科研、管理、裁判等方面努力發揮自己的才能。取得突出成績,才能獲得社會尊重,提高職業地位。

二、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

知識是培養能力的基礎,知識的“專”包括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基本手段、方法;“泛”包括其它有關學科基礎理論及其應用方法。根據對知識的“專”與“泛”的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

1、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教育學、訓練學、技戰術理論、裁判法等。

2、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體育管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等知識。另外,也需懂1~2門外語。

3、相關學科理論知識:了解政治科學知識、應用技術知識、計算機知識等。

4、豐富的實踐經驗:要能間接吸取他人先進的經驗。并努力獲得直接的時間經驗。

三、體育教師能力結構

能力是吸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必要條件。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授指出:人的能力范圍十分廣泛,是一個多元的混合體,其形式有7種: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音樂能力、身體的動覺能力、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能力和個人自處能力。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能力分為3種:①基本能力;②工作能力(創造力、模擬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③特殊能力。根據體育教育的職業特點。除了具有人的共性能力外。應在合理的知識結構基礎上形成自我專業能力結構。

1、優良的教育能力

(1)以人為本:體育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2)為人師表:體育教師的儀表、個性、行為舉止無不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所以體育教師要努力完善自我,無論是在組織學生運動時的語言方式、手式,還是帶領學生參加競技體育比賽時所表現出的風度、氣質,都應考慮到是否是在對學生作正面教育。

(3)寓教于樂:體育教師在教學時,要采取多樣、靈活的方式和手段,使學生在享受體育運動樂趣時。可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4)因材施教:對于不同年齡、性別、水平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才能反應出教師的教育能力。

2、豐富的教學能力

(1)組織能力:對不同性質、項目的體育活動在不同場地、時間采用合理的組織方法,減少教師主導時間,提高教師的組織能力。

(2)表達能力:熟練運用專業術語,在編寫教案、制訂計劃、組織教學、賽場指揮等方面做到言簡意賅。

(3)示范能力:動作示范力求標準、重點突出,示范方向、角度選擇正確。

(4)觀察分析能力:對戰局的變化,能采取正確的調整措施,對學生的錯誤能抓住要點,予以糾正。

(5)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力:應用多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學會用電腦,及時掌握有關信息,并對學生受教育情況進行全面分析。

3、執著的科研能力。體育教師要經常進行體育科學研究,了解體育發展動態,總結自己在教學方法上的心得體會,在廣泛吸取別人先進經驗基礎有所創新。

4、永恒的自學能力。隨著時代的進步,科研的發展,體育教師要不斷更新專業理論,掌握新的科學理論知識,豐富知識結構,培養自學能力。

5、友善的處世能力。教師應努力培養自身在邏輯思維、空間想象、音樂、美術等方面修養,增強處世交往能力。

體育教師的能力結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師范性、綜合性、實踐性。針對其師范性,要努力學習教育學,加強體育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好書、育好人;針對其綜合性,教師要廣泛學習其它學科理論,掌握好現代化教學手段;針對其實踐性,強調多進行體育課、訓練課的觀摩學習,多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總結成績,吸取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學生的自我能力結構。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外語;教學;創新思維

目前,我國中學生學習外語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英語的應試能力較高,而綜合運用能力較低,特別是口語、聽力方面較差;受應試教育思維模式的影響,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缺乏創造性思維,學習方式僵硬無變通。如何培養廣大中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呢?筆者認為最基本的是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中做到智商與情商結合,左腦與右腦整合,雙手與大腦相配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合。具體落實到外語學科的教學上,我們應該結合外語教與學的特點,通過對學生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的規律。

一、實施情感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情感因素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綜合能力的提高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很重大的影響。如果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許多學生在心理和情感上會出現各種障礙,抑制他們語言學習的動機和自信心,熄滅他們心中的創造靈感。關注情感問題,實施情感教學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在外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靈感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幫助學生建立歸屬感與自信心,與學生達到情感的共鳴。中國學生,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生,他們在學習外語時,較大的一個障礙就是心理上的畏懼感與自信不足,作為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和體諒學生的情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整個外語教學活動中保持愉快的心情進行學習。

2.創設貼近生活的英語活動情景。語言來自于生活,要求學生對語言理解并正確掌握其運用方法,就需要讓學生對目的語的跨文化背景、民俗、典故等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在相關情景運用相應的語言。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目的語的文化場景,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3.適當采用合作學習法。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合作學習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

4.多讓學生體驗成功,實行的賞識教育,增強學生學習外語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同樣的外語教學活動中能有不同程度的領悟和啟發。實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對外語學習特別是口語有障礙的學生,提問時適當降低綜合歸納程度,使他們有答題正確的喜悅感,逐漸對外語口語增加信心;對于少數外語掌握較好的學生,適當提供進行綜合性理論分析的機會,如對宗教、政治、時事等觀點的分析,提高該部分學生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

5.利用多途徑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外語的能力。利用電化外語教學,開展表演、辯論、演講及研討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學習外語的表現欲,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他們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從而產生持久的外語學習興趣與動力。

轉貼于 二、利用外語教學中聽說讀寫的訓練,激活創新思維

首先在聽力訓練中可采用聽前聯想和聽后質疑的方式進行。聽力訓練前,教師可以把將要聽的內容的背景資料、人物等主要內容給學生解釋,由學生就已知主題展開討論、聯想和猜測,預知將要聽到的內容。聽完后就所聽內容提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可活躍學生的思維。其次在口語訓練方面,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用目的語表達,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把學生帶到輕松的語言交際情景中,讓學生無拘束地運用想象力并進行語言表達的再創造。再者是外語教學中閱讀的訓練。閱讀不僅僅是采集信息,吸收信息,還是通過理解、加工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最后是外語的寫作訓練。寫作是語言綜合能力的運用,是創造思維的具體體現。在外語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訓練方法:

(1)看圖作文,根據圖畫讓學生聯想,編故事,寫評論、說明、劇本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2)改寫,學生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用自己的邏輯思維重新寫作;

(3)擴寫,要求學生展開聯想,進行創作。從以上各途徑可知,學生創新潛力的挖掘可以貫穿于外語教與學的整個過程之中。

三、建立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左右腦的整合

篇7

教學中抓好口算訓練,落實課標目標,應注重以下兩點:

一、在數形結合中理解口算原理。數的運算,其實質是對現實生活中物體的個數進行運算,可以說小學階段的每個算式在生活中找到實例。在學生理解口算的算理時,除了要與實際情境相結合,還要逐步過渡到數學的語言符號。

在教學“整百數加、減整百數”的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設“買電器”情境:洗衣機800元,電冰箱2200元,電視機900元,電風扇180元。提出問題:爸爸買一臺洗衣機和一臺電視機共花多少錢?列式:800+900。

(二)呈現人民幣,引發思考。

接著,教師呈現具體的人民幣,引導學生思考:8加9等于17,800+900=1700。

(三)直觀演示,理解算理。

在用實物操作的基礎上,又讓學生演示計數器:8個百加9個百是17個百,也就是1700。

(四)敘述算理,抽象思維。

最后,教師讓學生口述自己的思考和計算過程。

這樣的編排和教學符號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直觀的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二、科學合理訓練,強化基本口算。

在小學階段的口算內容中,兩個一位數相加與其相對應的減法和表內乘法與其相對應的除法是四則運算中的基本口算,俗稱“四張九九表”,這“四表”是一切計算的基礎,一定要使學生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為此,在口算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還要注重口算訓練的科學合理。

要強化基本口算,首先應重視基本口算方法的教學。小學生口算的方法一般存在三個層次:逐一重新計數――借數數加算或減算――按數群運算。在教學基本口算時,要重視讓學生逐步掌握按數群運算的方法。所謂數群,是指學生在計數時能將最后說出的數作為所數過的一群對象的總體來把握。所謂按群計數,就是計數時不以某個物體為單位,而是以數群為單位,如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等等。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在教學初期為了達到算法指導下的正確計算,可不做計算速度的要求。

篇8

關鍵詞:少兒舞蹈教育 舞蹈素質

一、少兒舞蹈教育承擔著舞蹈文化傳承的重任

眾所周知,少兒階段的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最為旺盛的時期,這個階段,他們的接受能力最強、興趣最大、學習勁頭最強烈,同時也是最富有好奇心的時期,這個時期是一個全面塑造人格和培養綜合素質的最佳時期。由此可見,如果在少兒時期抓好舞蹈教育,將會使舞蹈文化的普及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國古典舞源遠流長,各地域民間民族舞蹈的豐富多彩,芭蕾舞的優雅華麗,都對少年兒童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所以需要在少年兒童這個極好時期對他們進行啟蒙教育。現在各地舞蹈培訓機構普遍存在重技術訓練忽略舞蹈文化傳承的現象,我們應該將舞蹈培訓作為舞蹈文化傳承的宗旨,無論是舞蹈專業者、舞蹈欣賞者還是舞蹈愛好者,都必須通過少兒舞蹈的培養才能實現。所以舞蹈事業的發展,寄托予少兒舞蹈教育,只有從娃娃抓起中國的舞蹈事業才有希望。

二、少兒舞蹈教育對少年兒童身體發育有正能量的提升

少兒舞蹈教育對少年兒童肢體發育和氣質培養具有很大的幫助。舞蹈形體訓練是糾正不良體態、塑造優美體形與優雅氣質的法寶。舞蹈形體的教學訓練是以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和專業理論為指導,與運動實踐相結合、根據訓練對象的身體條件、年齡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和訓練方法,是能夠有效地促進體態正常發展的一種手段。少年兒童是骨骼、筋腱、肌肉都正在發育的最好時期,舞蹈訓練要求骨骼不要頓挫要細長;筋腱不要緊縮要伸張;肌肉不要橫長要順長,這些都是少兒舞蹈教育對少年兒童發育成長正能量的提升的必要指標。但是,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伸長與伸展”是舞蹈訓練的根本,不管作什么動作都必須無限延長,手的伸展要無限延長,腿的伸展也要無限延長,這個無限延長不是生理上的無限延長,而是意識的無限延長,只有動作的伸展與延長才可能使舞蹈的動作美麗矯健、挺拔修長,女孩亭亭玉立、男孩威武雄壯。可是現在有些舞蹈教師不講科學性,硬把學生的柔軟度作為訓練的第一要務,不管學生的自然條件如何,硬板腿、硬下腰,這種不科學的訓練極容易造成訓練意外損傷。我們經常在舞蹈訓練的地方聽到教師的吼聲,學生的嘶喊聲,家長在外邊卻是敢怒不敢言,少兒舞蹈訓練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科學的訓練。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依少年兒童的自身身體條件因人制宜,切不可拔苗助長。只有堅持正確的科學的訓練方法,才能使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有正能量的提升。

三、少兒舞蹈教育對少兒智力發展有很大幫助

心理學研究提出:兒童身體的發育與其心理能力的提高是休戚相關的。舞蹈活動不但對運動器官(骨骼、筋腱、肌肉等)發育有著積極的影響,而且對神經系統以及其它大腦器官系統的正常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促進少兒智力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舞蹈教育有利于少兒注意力與觀察力的培養;有利于少兒記憶力的增強;有利于少兒思維的開發,特別是形象思維能力的開發。舞蹈教學需要學生模仿,這時兒童雙目直瞪看著老師的舞姿,與此同時也是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最集中的時候;一般舞蹈動作都有模仿動物或者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的功能,比如動物有:熊、鹿、貓、狗、雞、鴨、鵝、雁的形象;植物中的:楊、柳、柞、槐、松、柏、樺、梧的形象;其他事物中的:戰斗、行軍、游戲、交友的形象都會出現,學員對這些形象的記憶、模仿、學習,正是兒童形象思維得到鍛煉的機會。小學生的數學記憶是邏輯思維記憶,舞蹈記憶是形象思維記憶,而形象思維對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十分重要,形象思維伴隨著邏輯思維使少年兒童的想象力更加豐富、更加容易儲存,使其成為“童年記憶”,影響他們一生。少兒智力的培養與開發切不可忽略這一大好時機。

四、少兒舞蹈教育對于少兒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

現代社會對少兒的智力開發重視程度越來越予以關注,學習舞蹈的孩子大多都性情開朗、活潑好動,并充滿自信。此外,舞蹈教育還有利于孩子們意志力、表現力、交往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等等。專家認為:“身體智力是人類認識這個世界所有智力的核心”。舞蹈訓練是培養身體智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舞蹈訓練有著嚴格的規范性,特別是基本功的練習比較辛苦與勞累,這則需要練習者有極大的恒心與毅力,因此持之以恒地堅持舞蹈訓練有利于意志力的培養。舞蹈訓練常常是一種群體性的訓練活動,在這種群體性的活動中學習往往有利于孩子們交往能力的培養。少兒時期的心理活動比較簡單,一是模仿,二是記憶,三是儲存,再就是將學到的正能量的意識活動諸如:刻苦練習、持之以恒、模仿英雄、學習英雄,團結合作完成舞蹈作品等心理素質的鍛煉也非常有積極作用。少兒舞蹈訓練必須重視而且得力于身體智力的開發。

五、結語

人們是通過肢體的觸碰和模仿來表現意愿和思想的,所以提高身體動覺智力是人類提高智力水平的前提。舞蹈訓練就是最好的身體動覺智力訓練。為使少兒舞蹈教育正常發展,使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還需要在認識到舞蹈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以外,注意舞蹈教育的培訓質量、師資隊伍的培養提高、舞蹈教室硬件的完善提升、傳承舞蹈動作背后積淀著的深厚文化內涵、在少兒舞蹈教育中過分注重技能性,忽視舞蹈文化的學習、忽視舞蹈文化修養的提高,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在進行少兒舞蹈教育中,格外予以關注與重視。

參考文獻:

[1]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篇9

面向全體。活動組織要使全體學生都成為活動的主體,這是活動教學的標志。要求教師確立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尊重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尊重和保證活動的獨立性與差異性,讓學生積極地、自主地、創造性地活動和發展,真正使學生成為自己學習和活動的主人。

創設情景。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設計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動形式,使學生投入、自然地實踐語言活動。

可操作性。活動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語言能力,難度適中;合理安排活動時間、任務分配;指令簡練、清晰,學生對活動有認同感,積極配合,以保活動的順利完成。

趣味性。考慮學生的年齡、知識和時代特點,使活動具備趣味性、多樣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語言交際性。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將活動和語言實踐結合起來,最終實現在活動中學習語言、使用語言的目的。

二、課堂活動存在的問題

1. 活動面向全體,但“易放難收”。活動貫穿“任務”,但操作繁瑣。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易因為組織不流暢而造成注意力分散。

2. 活動富趣味性,但忽略語言習得。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活動的設計過于簡單,活動內容過分強調了活動的趣味性,而忽略了語言交際性,與教學目標不吻合。從而令學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活動趣味,丟掉了活動的原來意圖。

3. 活動安排豐富,但不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導致活動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同樣導致學生沒有統一的注意力。

三、運用感統訓練方法的意義

該訓練方法的研究目標主要是指依靠工具及各種有趣味性的活動,調整孩子(年齡段在0D12歲為宜)的注意力,提高記憶力,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對目前課堂活動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品質可以提高課堂活動的效能。本實踐研究主要是把感統訓練方法“移植”到課堂,與課堂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在新的活動形式中,達到調整孩子注意力,提高記憶力的目標。從而解決課堂常規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

1. 調整注意力

感統訓練研究顯示,注意力不集中表現為: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頻繁地改變注意對象。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注意力不集中常分為:視覺注意力障礙和聽覺注意力障礙。有視覺注意障礙時,表現為不喜歡看書,閱讀時粗心馬虎,容易出錯。有聽覺注意障礙時,上課聽課特別不專心,平常別人對他說話他似聽非聽。因此,這些孩子難以服從指令完成任務,甚至要大人不斷的發出語言命令時才開始去執行任務。

把活動任務提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組織活動之前,提前一至兩個環節,把任務或者參與人(適當要向注意力較弱的學生“傾斜”)提前公布。使學生學習思路清晰,培養學生帶著任務目標學習的習慣。

分配好活動“角色”,讓人人有“職責”。活動的組織過程往往不能兼顧所有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把活動的任務“細分”,如一部分人參與游戲、競賽,一部分人負責紀律,一部分人負責評價,一部分人負責觀察學習,準備第二輪比賽。這樣就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各盡其責地參與到活動中去,而不會造成個別學生因為“沒事做”而分散精神。

活動設計加強視覺的移動速度、擴大視野,和反復大量的聽力訓練。真正達到注意力集中。如圖示:

把圖形換成單詞,要求學生邊說,邊找出相同的單詞,這樣既能調整學生的注意力,又讓學生在參與中大量的“說”。

2. 提高記憶力

篇10

關鍵詞:油畫教學;創新方式;邏輯思維;形象

中圖分類號:J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8-0032-01

一、引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采用非正常的邏輯思維

油畫創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創作中采用非正常的邏輯思維,去思考作品的構思,全面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對原有的事物進行反常的或逆向的思維,即改變事物正常的邏輯,從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以求得更好的突破。這種創新思維方式是一種獨特的開放性的不同于常人的思維,能夠讓油畫作品出其不意,給人留以出其致新的畫面。而崇拜超現實主義的畫家都習慣通過改變事物正常的邏輯關系,來表現手中的作品。例如,著名的作品《時間的永恒》這幅油畫中,西班牙的畫家達利就是用反常規的邏輯思維方式,把現實中的鐘表用不同的形狀,如不同形狀的餅干擺放在畫面的不同位置,給人產生一種無限的遐想,在觀賞的時候,能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情素來。再如,俄羅斯著名畫家夏加爾的作品《城市上空》,這幅作品都是用寫實的、比較具體的方式構畫出和自己的妻子一起飛翔在城市上空的畫面,但所表現出的情節卻是相當離奇古怪的,是自然中很難看到的情景,只能通過寫意的方式從畫面中構畫出來。這種繪畫作品的魅力就在于畫家采用了遠離了自然規律的非正常的邏輯思維方式,用一種發散式的矛盾的創新方式,通過繪畫作品表現出來。因此,在油畫創作中,可以多讓學生采用改變邏輯訓練或元素替代的思維方式,對事物進行反常規的邏輯思維,很好的把聯想和想象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在繪畫中的創新意識,讓繪畫作品在畫面上得到全新的表現。

二、引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改變畫中事物的正常比

在油畫創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改變畫中事物的正常比

例來創新作品。一般來說,人們對現實中所觀看到的事物的大小比例會在腦海中開成一定的思維定勢,一旦變大或縮小或拉伸都會給學生產生一種新的感觀上的沖擊。因此,在油畫創作教學中的人物寫生階段,教師可以適當的讓學生進行改變形象比例的訓練,引導學生通過創新的發散式思維,大膽地去改變人物的比例關系,不但能增強作品的表現力,還能從夸大或縮小人物的整個比例來說,使繪畫作品取得十分奇特的效果。其次,還能讓學生從人物的各種比例中去感受那種十分強烈的夸張手法,通過長時間的寫生練習,在今后的油畫創作中,盡可能的多設想,就很使油畫作品在畫面上產生奇特的效果。例如,畫家賈科梅蒂就是這方面的獨行者,他在自己的人物雕塑作品中,十分善于采用改變畫中事物的正常比例關系來突出作者本身內心的神秘和柔軟,他的作品中所表現出的人物都是細瘦枯干,渺小脆弱,沒有肉體感,甚至沒有重量和體積感,給人一種收縮和絕望的觀感。而畫家宮力龍的作品中所表現出的人物形象則恰恰相反,他很善長把人物比例變得又短又胖,給人以十分純樸的感覺。因此,通過在創作中改變畫中事物的正常比例,讓學生得到啟發,創造出新的繪畫作品來。

三、引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改變事物的原始色彩

在油畫教學中,對學生在繪畫中的色彩意識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色彩是繪畫表現生活的一種手段,對油畫來說特別重要。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油畫大師對色彩的研究和探索都尤為重視。因此,在油畫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來提高學生的色彩意識是非常有意義的。而在繪畫寫生中,大多數學生對環境和光對物體的影響不是很理解,在他們的作品中,畫面的色彩總是幾種固定的顏色,要么是粉色,要么是全紅,要么就顯得很“花俏”往往局限于看一眼畫一筆的膚淺的層面上,不能很好的把作品的色彩從畫感上表現出來。因此,在油畫教學中,教師就得從培養學生敏銳的色彩感開始,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去研究色彩造型的規律,真正做到了解正確掌握分析和表現色彩的科學方法上來。通常,比較理性一點的是古典主義色彩,它往往通過事物的形象、質感、體積及事物周圍的空間和氛圍來表現作品的色彩。尤其是后期的印象派梵·高和高更等等,他們的作品都很強調主觀感受,都是通過客觀的環境來引發自己的主觀情感意識。而現代派對繪畫色彩上的追求更具有個人的情感化和個性化,他們是典型的為藝術而繪畫的感覺。對于不同的群體,對不同色彩的油畫有不同的要求和鑒賞水平,各種派別對繪畫色彩上的表現手法各不相同。因此,在油畫色彩教學中,可以通過改變正常色彩的訓練,來培養學生對色彩構成中某些內容的進一步認識,引導學生在繪畫中通過改變事物的原始色彩,利用色彩對畫面進行合適的調整,來統一畫面的整體效果。讓學生在掌握色彩的傳統表現方法的基礎上,大膽地表達自己對客觀色彩的主觀感受,大膽地打破色彩的自然規律去探索和創新。

四、引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靈活運用事物具體形象和抽象的形象

現代藝術中常見的手法就是將事物具體的形象抽象化。但我認為在油畫教學中,去引導學生在創作中靈活運用事物具體形象和抽象的形象,多做抽象具象轉換訓練。如在油畫學習的初級階段,如對靜物進行寫生及風景的寫生等,從易到難,從簡單到繁鎖,再逐步穿插到高級階段的人物寫生的油畫創作中去,學會把具象轉化為抽象形象。例如,在《餐桌上的紅花蛻變系列組畫》中,可以看出這是比較常規的具象寫生,通過一系列蛻變,及局部放大效果,最后演變成一幅典型的局部抽象作品,從畫面上看上去意味尤存,很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中,適當的采用這種訓練方法,和學生共同討論、一起研究,能讓學生把對事物的抽象觀念意識轉換成具體的形象,并運用到作品中去。

五、引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對事物進行局部重組,創造事物新形象

在油畫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對事物進行局部重組,創造事物新形象,通過對事物進行局部重組能收到很好的創造性效果。例如,萊熱的作品《兩只鸚鵡的組合》也是采用此類方法,還有03年北京國際雙年展中孫景波的繪畫作品《焦點透視》,也是模仿了達·芬奇的名畫《最后的晚餐》的構成形式來進行創作的,通過局部重新組合,得到另一種創作效果。與此相同,很多抽象主義藝術家,會在自己的作品中樹立一定的形象,通過畫面的形象來反映人類生活的現狀和存在的某些問題。如著名畫家培根的作品中這種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就顯得尤為突出,他的作品中總會出現一些怪異、恐怖的人物形象,而且培根有意把這些人物的形象進行了戲劇化的修飾,給人留下很悲慘的畫面。如在《下樓梯的男人》這幅作品中,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局部重組和描繪,用彎曲的畫風表達了人物內心的萬分恐懼和極度的精神不安,給作品樹立了新的形象。因此,在油畫教學中,教師要很好地利用局部切斷重構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在創新思維的啟發下,敢于打破常規,將不同事物的局部進行重組或將同一事物的不同局部打亂,通過自己的審美觀進行組合,最后在繪畫創作中表現出來,相信這種方法對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是十分有利的,能為學生今后的油畫作品增添無窮的魅力。

六、引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多借助輔助工具,改變事物的原有形象

在油畫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多借助輔助工具,改變事物的原有形象,來重新開創新的形象。如常用的放大鏡、哈哈鏡等,或透明半透明材料制作成的各種有色鏡等,通過利用這些輔助工具,就能得到很多全新的而且十分離奇古怪的形象出來,透過這些事物的形象,把這種形象安放到油畫作品的畫面上,就會取得十分奇特的效果來。例如,在創造過程中,可以表現這樣的畫面來,一個小小的螞蟻或麻雀利用哈哈鏡改變它原來的形象,再在旁邊畫上人物和自然景觀,這樣就體現出一種較深的寓意,給觀賞者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而且回味無窮。在具體的繪畫訓練中,可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去發現不同的輔助工具,去體驗不同的實驗效果,再把這些所得的結果巧妙地表現在油畫作品中,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并創造出有思想、有品味、有特色的油畫作品來。

參考文獻:

[1]尹少淳.創造力與美術教育[J].美術教育論文集.南京:南京師范大學,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