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金融管理范文

時間:2023-09-20 17:55: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務管理金融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財務管理金融管理

篇1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金融管理;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97

隨著新的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文化、教育、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逐漸暴露出來,社會給行政事業單位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方面的監督與管理愈發嚴格,為了維護我國經濟體制與金融體制的順利改革,就必須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方面的完善與創新。面對逐漸暴露出來的財務金融管理漏洞,要穩扎穩打、迎難而上,從根本上改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現階段的發展情況。

1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特征

行政事業單位是行政單位與事業單位的組合,是隸屬于國家的、具有行政能力的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就是了解社會需求、滿足社會需求、監督社會發展。在我國特有的政治體制的影響下,我國的行政與事業是一體的,按照國家出臺的規章制度對社會發展進行監督與管理,履行自己的基本職能。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建設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主要是根據社會的發展形勢進行資金的籌集、管理、分配與利用,同時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資金流動進行監督與管理,確保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的公開化與透明化,從而實現用最小的資金成本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目標。[1]

在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了解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具有以下三個特征。首先,一般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也就是說,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大多數都是依靠國家政府的扶持以及社會的資助,并不像企業一樣擁有所有者與受益者,更不存在買賣、轉讓等現象;其次,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是隸屬于國家的,相當于國家政府的一個機關部門,所以,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資金的使用必須要嚴格遵守國家的規章制度,每一次的財政支出與財政收入都要定期向國家報備;最后,一般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利潤,個別的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利潤收取勞務費,但是,其價格一般都會低于成本價。

2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存在的問題

21我國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金融管理的重視程度不高,久而久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金融管理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我國政府方面的關注度也有所下降。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金融管理也要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才能夠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但是由于國家政府的忽視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規的制定非常不完善,因此,經常會出現行政事業單位在處理事務的時候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嚴重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的辦事效率,其問題也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由此可見,不完善的法律、法規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金融管理有很大的影響。

22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金融管理的重視程度不高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會給很多人造成一種誤區,就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只限于管錢與花錢,至于企業常用的會計核算、控制、審計等都不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金融管理的范圍內。而這種錯誤的認知就導致了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財務金融管理越來越不重視,忽視了財務控制、財務核算的重要性,對于資金的籌集、管理、分配與利用都充滿了隨意性與盲目性,導致財務核算缺乏真實性與準確性。另外,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呈現出一種松、散、亂的局面,[2]所以對于預算審核的監督與管理也十分不嚴格,嚴重阻礙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建設流于形式,無法發揮其本來的作用。

23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形式化的現象比較嚴重

預算管理在財務金融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行政事I單位經濟活動的順利展開。但是,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對預算管理并不是非常的重視,經常會出現預算數據不可靠、預算結果不準確的現象,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另外,預算管理的形式化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決策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使其在財政決策方面充滿了不確定性,導致管理混亂、執行效果不佳的情況。[3]

24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的管理情況不樂觀

受到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的隨意性與盲目性的影響,國有資產的價值越來越低。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部門只負責財務收入與財務支出,從而忽視了國有資產的根本價值,國有資產的賬本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的現象屢見不鮮。近幾年來,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經常會打著非盈利的旗號去從事盈利性的活動,而大多數的活動資金都是通過挪用公款得到的,嚴重違反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基本職能。[4]產生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不到位。

3解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問題的對策

31提高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金融管理的重視程度

財務金融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正常運作的基礎,由此可見,為了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首先要提高對于財務金融管理的重視程度,要求財務人員深入了解國家針對財務金融管理所頒布的規章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建設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順利解決,提高財務部門員工的整體素質,尤其是在調動員工積極性與責任感方面應有所提高。[5]

32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的規章制度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充滿了盲目性與隨意性,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沒有健全的財務金融管理規章制度,這種盲目性與隨意性會嚴重影響財務金融管理效果的發揮,阻礙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降低行政事業單位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見,必須要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金融管理的規章制度,明確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金融管理的發展情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規章制度,確保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金融管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濟建設的穩定發展。

33加強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的管理手段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明確“國有資產”的含義,加強對國有資產監督與管理的規范化,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領導的自覺性以及對國有資產價值重要性的認識。其次,要制定與國有資產的管理有關的規章制度,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要嚴格遵照流程來進行,對國有資產的購置、使用、保管等方面都進行明確的規定;另外,國有資產要及時入賬,防止有人利用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進行個人的買賣。[6]

4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財務金融管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是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正常運行的基礎。隨著新的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要想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的和諧發展,必須要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金融的管理,健全財務金融管理的規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成鄭州市H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3

[2]劉梅芳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4(5):11-15,61

[3]齊巖淺談財務集中核算模式下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監督與管理[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5(4):12-14

[4]陳浩淺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政監督,2012(20):48-49

篇2

一、系統總體方案的研究

為了更好地為石油企業集團做好金融服務,中油財務公司在一些重要樞紐建立了自己的辦事處,有的辦事處還附設下級非獨立核算的業務代辦點,信息系統的建設要考慮跨機構、跨地域的財務管理方式。以下是三種異地管理方式:

1、異地并帳。分散于不同地域的機構共用同一數據庫,全部數據集中存儲在某一結點,在該結點設置服務器若干,其余結點作為該結點的遠程用戶(客戶機)。客戶機結點不保留任何數據,在服務器端授權的前提下可對服務器帳務數據進行讀、寫和查詢處理,即遠程制作會計憑證,并完成遠程的通存通兌。服務器結點運行應用系統的全部模塊,客戶機結點運行應用系統的柜臺模塊。

由于這種異地并帳的工作方式可以做到通存通兌,適合于辦事處與其遠地代辦點之間的數據處理。金融辦事處作為服務器結點,保存該機構的全部數據,并可對各個代辦點的數據進行合法的操作。代辦點直接管理客戶的開戶、結算、查詢工作,同一客戶在整個機構中具有唯一的帳號,可以在任何代辦點辦理業務。

2、異地并表。分散于不同地域的機構各自擁有獨立的數據庫,數據分散存儲在各自的服務器中,并各自建立內部網絡(lan)。各結點間的數據不共享,獨自開展業務,獨立核算,分別運行應用系統的各個模塊。各個結點定期傳送其財務報表到中心機構,中心機構運行應用系統的合并報表模塊,將分支機構之間的往來數據進行抵免處理。

異地并表方式下,各機構自成體系,適合于金融機構總部與其遠地辦事處(分支機構)之間的數據處理。各機構之間除報表數據之外,財務數據相互獨立,不可共享。

3、遠程查詢。應用系統采用browser/server結構,在存放數據的結點建設一個http服務器,運行/network/">網絡特征,達到原始數據共享和各部門職能的分塊管理。具體有以下幾大系統:

1、保密授權系統。通過將操作人員劃分為系統員、主管員、操作員三級,有效地解決實行會計電算化后的人員的分工及相互牽制問題。通過操作日志,隨時監督會計人員的日常工作。

2、帳務核算系統。該系統利用“總帳科目編碼+輔助編碼”的科目編碼體系和系統連接功能,妥善將會計電算化與企業內部牽制制度容為一體。系統包括系統初始化(系統參數設置、建立科目編碼體系、帳務數據初始、標準分錄定義、自動分錄定義、計息維護、修改錄入匯率等),憑證處理(制作會計憑證、復核會計憑證、批量打印憑證),對帳記帳(憑證匯總、科目匯總、試算平衡、記帳、結帳處理),自動算息,數據直詢,帳簿輸出,年終結轉。

3、報表管理系統。采用引導式的報表格式設計,集合全方位的報表數據來源,實現報表各種數據采集和基層報表與上級主管單位報表的匯總和合并。

4、合同管理系統。指對信托、委托存貸款合同的管理,包括合同文本項目的定義、修改與查詢;客戶資料內容及格式的定義,建立客戶的檔案資料,并隨時查詢;定義計劃項目和實際項目,通過核算,跟蹤合同的執行情況。

5、柜臺核算系統。包括系統、帳戶、憑證、柜臺和查詢五大部分。其數據管理方式為:柜臺系統的帳戶是后臺帳務系統科目體系的延續,其性質等同于帳務系統的最明細級科目,即必須為參加核算的全部存貸款客戶建立帳戶,同時明確該帳戶對應哪一個客戶,各類帳戶分別屬不同的后臺科目。

6、經理查詢。通過internet/intranet,使用/finance/">金融經濟情況,更好地進行統一管理。

4、安全管理。系統建立了嚴格的安全管理層次體系。全系統有一個唯一的系統授權人,每個部門也只有一個唯一的部門授權人,其他所有人員都屬于系統用戶。

系統采取的數據信息安全措施:一是系統管理使用sql server提供的備份工具對整個數據庫進行全面備份,備份地點為服務器硬盤及磁帶機,其中磁帶機備份用于異地存放。二是利用sql server7.0的odbc復制技術將重要的表格、庫結構轉換為paradox數據庫,進行數據備份。

五、結論與思考

1、該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我財務公司金融管理的現代化水平,保證了封閉結算業務的快速準確運行,同時對擴大業務范圍、提高對客戶的服務質量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篇3

關鍵詞:財務公司 金融風險 風險管理 策略

一、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的概述

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是以集團為依托,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為集團拓展經營業務,提高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服務集團、運用資金支持集團企業的同時,財務公司運營上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出來。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的主要特點是。

(一)風險分布面廣

財務公司在辦理企業之間存貸款業務的同時。還可以開展證券投資、保險等業務,例如通用、福特附屬財務公司均提供從汽車經銷商融資、消費者融資到租賃保險全方位一條龍服務。而業務的多元化往往導致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風險面的寬廣。

(二)風險集中度高

目前財務公司以信貸業務為主,由于政策限制,信貸業務又集中在集團內部。這種風險資產的高度集中會給財務公司帶來較大風險。

(三)風險結構有側重點

在總體的風險構成上,體制性風險與企業集團存在體制依存關系,政策性風險則受國家宏觀金融政策、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的變化影響,由于兩種風險的不可規避性,它們對企業集團的影響較大。

(四)體制性因素影響較大

與銀行經營活動可能會受政府行政命令影響相比,財務公司的經營活動受集團的干預更加直接、更加具體,而且還會受到集團所在行業的行業風險影響。

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經營特點

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職能主要是為集團成員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組建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并使之成為籌資、結算、融資和資金管理中心,對于集團管理體系的形成和完善具有重大意義。在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上有以下特點:

(一)封閉經營。服務對象具有內部特定性

財務公司資金基本來源于集團內部成員的臨時閑置資金,主要為成員提供金融服務。因此,財務公司的業務活動主要集中服務于集團的主導產業。封閉經營防范了財務公司可能給社會帶來的金融風險,但也束縛了自身功能的發揮和實力的擴張。

(二)謹慎、穩健經營

財務公司的從業人員大多是原企業的財會人員,他們熟悉企業和行業的情況,在執行國家財經紀律方面有比較好的傳統和較好的約束機制,財務公司既要接受銀監會的業務監督,又要接受集團母公司的領導,經營比較謹慎,決策比較穩健。

(三)服務與效益相結合,服務優先

財務公司受企業集團母公司控制,而母公司承擔集團整體發展的責任,所以財務公司不同于其它的單純追求自身盈利的金融機構。向集團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追求集團整體效益,成為財務公司的主要目標,同時,壯大自身實力,提高自身利潤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

(四)特定的接收存款機構

與銀行相比,財務公司不得吸收居民儲蓄存款和活期存款,資金運用上以提供中長期貸款為主。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財務公司又可以吸收企業定期存款和辦理企業集團成員單位間的內部結算。

三、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型及其成因分析

在經營過程中,財務公司從事的很多業務本身就具有金融風險。如果其出現風險,嚴重時將極易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大部分成員單位不能正常開展活動,從而引發企業集團全系統的金融風險。隨著我國財務公司不斷進行的金融創新,其業務范圍將逐步涉及新的領域,這些新的業務往往對財務公司意味著更大的風險。根據我國財務公司的金融風險的外在表現和內在成因。財務公司金融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資本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操作性風險、體制性風險等。

(一)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成員單位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性風險轉嫁給財務公司。這些風險包括自然、社會、經營風險等。其次,成員單位主觀上存在逃債思想。沒有償還債務的意愿。再次,企業集團的不當干預帶來的信用風險。最后,信用擔保不當所帶來的信用風險。財務公司的信用風險是與成員單位經營風險密切相連的,成員單位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對財務公司的信用構成極大的威脅。

(二)資本風險

財務公司的法定資本金,一般由企業集團撥付、成員單位人股,是財務公司擴張經營、彌補虧損、抵御經營風險的基本保障。一些企業集團并不注重財務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財務公司的獨立法人地位沒有得到明確和應有的尊重,僅把財務公司當成對外融資的窗口。不管成木多高,只要能融到資金就行,致使有的財務公司處于無利或微利的境地,更談不上用稅后利潤轉增資本金。在本身已有的資本金被抽減、抽空,又無增補資本金的來源的情況下,一些財務公司出現無法彌補一定時期經營虧損的現象。

(三)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資產主要是由于財務公司的資產、負債在期限結構上不匹配而造成的,尤其是短借長貸的資產負債結構,發生支付風險的可能性極大。流動性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具體來說:第一,財務公司資金來源主要是集團成員單位存款,具有明顯的短期性。而資金運用卻以中長期貸款為主,資產、負債結構在期限結構上不匹配;第二,部分企業集團為了自身利益,把財務公司作為集團的大出納和融入資金的中心,客觀上助長了財務公司不斷向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拆入資金和用拆人資金發放貸款。第三,財務公司吸收的存款、拆人的資金,絕大部分用于集團成員單位的貸款,一旦出現資金緊張時,極易出現支付危機。

(四)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利率或匯率發生不利波動,導致財務公司收入減少,或者成本增加、資產貶值的可能性。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財務公司的利率風險會越來越顯現,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也使得財務公司在經營中必然會遭遇到匯率風險的沖擊。

(五)操作性風險

操作性風險是指因管理不善、經營不力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如決策失誤給財務公司可能造成的損失,管理人員給財務公司帶來的損失,以及財務公司內部控制不當、自身人員素質不高致使內部人員和社會不法分子勾結進行詐騙和套取資金的犯罪活動而帶來的損失等。

(六)體制性風險

體制性風險是指由于財務公司在行政上隸屬集團的管理,并與集團存在體制依存關系,集團的經濟運行狀況和經營行為對財務公司安全運行所連帶引發的風險。一且集團出現行業不景氣、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等情況,財務公司就將面臨因資產重組所帶來的資產轉移、債務架空、資產流失的風險;集團經濟運行狀況惡化和經營失利,導致財務公司貸款大量逾期,不良資產急劇上升,從而引發信用危機和支付危機。體制性風險是財務公司有別于其他金融機構而特有的風險,難以規避的風險。

四、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管理的現狀

由于我國財務公司發展時間比較短以及自身的特殊性,風險管理還比較薄弱,存在問題也比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風險管理理念滯后

現代金融管理已經將風險管理上升到金融機構發展戰略高度,風險管理理念已發展為全面風險管理,即全面的風險管理范圍、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目前財務公司對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應有的高度,風險管理仍停留在稽核檢查工作這個層次。

(二)風險管理機制設置不健全

財務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基本上都來自集團內部,在重大決策上的意見趨同,缺少差異性和制衡機制。沒有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和專職的風險經理,內部稽核部門、信貸管理部門、資金管理部門都沒有能力承擔起獨立的、權威的、全面的風險管理職責。

(三)風險管理不全面

目前風險控制主要是業務經營的合法合規性、財務收支核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業務操作風險以及信貸業務中的信用風險等,較少涉及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

(四)風險管理技術、工具落后

風險管理方法仍停留在資產負債指標管理、客戶財務指標分析、貸款“三查”和風險監管指標控制等方面,缺少對風險的量化管理,沒有運用數理統計模型或量化技術來識別、衡量和監測風險。

(五)風險控制不力

財務公司的風險控制主要集中在業務交易層面,缺乏公司層面的管理,而且對于交易的風險管理也沒有形成規范的體系。一些財務公司過于強調盈利性。將自身作為集團的一個利潤增長點。長期大量資金轉存到銀行或拆借給其他金融機構套利。甚至違規從事一些高風險的金融活動。此外。目前我國財務公司融資能力不大,所能提供的資金只占企業集團資金需求量的很小部分;從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務來看,由于金融機構經營的要求,并非集團的所有需求都可以滿足。但一些企業集團的領導則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對財務公司提出不切合實際的要求,導致了財務公司違規現象的發生。

五、強化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策略

財務公司風險管理的本質是對風險暴露和目標實現過程的管理,是一個把風險管理轉化為實際盈利的過程,可采取以下幾種基本策略來管理風險以達到預定目標。

(一)建立現代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部門要通過風險管理規劃、風險管理政策制定等方式,實現風險管理理念的統一、目標的統一和標準的統一,從而實現風險管理的全面化、系統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組織機構體系、內部控制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統。組織機構體系是硬件,內部控制制度是軟件,信息管理系統是運行平臺。

1 建設完善的組織機構體系

(1)改革產權制度,優化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結構的運作有重大影響。進行股權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引入優秀的外部投資者,積極吸收個人、基金或外商的投資,借助于資本市場使法人治理機制有效的發揮作用。

(2)完善董事會結構,確保其履行風險管理責任,在董事會下設立專業委員會,通過這些專業委員會收集信息,調查研究,提出建議,發揮集體優勢,保證董事會決策的獨立性和科學性。

(3)強化監事會作用,確保其履行監督職責,監事會在實施財務監督的同時,還應負責監督董事會指定金融風險容忍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金融風險管理政策的執行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和監督。

(4)設立獨立的、專門的風險管理和監督部,設立屬于董事會領導的風險管理部和稽核部,定期開展對風險戰略、政策和程序的評估。風險內部管理系統是現代金融風險管理的組織保障。

2 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1)建立“全面、審慎、客觀、獨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理念。

(2)公司決策層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合理分工。

(3)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3 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是金融風險管理的得力工具。財務公司需要建立貫穿公司各個層次、部門、覆蓋各個業務領域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并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經營信息快速準確的采集、傳遞和分析,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拓展業務空間,增強盈利和抗風險能力

財務公司應該在鞏固傳統金融業務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和制定經營發展戰略,依據企業的資源和經營能力。精心設計金融服務領域和方式,通過提高自身經營能力,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風險。財務公司應該加強與其它金融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探尋業務創新。開發出適合集團需要和自身經營特點的金融產品,為集團的資金管理和產品銷售提供深層次的金融服務。同時在發展投資銀行業務和中介服務方面,可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合作。開展證券投資、財務顧問等業務,以增強對集團企業重組、結構調整等活動的支持。

(三)學習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和工具

財務公司風險管理應該將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完善現有的資產分類管理,建立客戶評級體系,加強對先進管理技術的學習,探索適合自身的風險量化技術,為以后條件成熟時運用先進技術打下基礎。同時,由于財務公司受到自身業務范圍約束,貸款對象只能集中于企業集團成員,貸款的集中度很高,不符合風險分散化的風險管理原則。因此,財務公司可以利用信用衍生產品來降低信用風險。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信用互換、信用期權、信用關聯票據三種主要的形式。

(四)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

在經營活動中風險的管理涉及到每個環節和每個人,讓每個員工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內部培育全員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觀念,通過長期的培育、引導、讓風險管埋深入人心,自上而下形成一個具有共同價值觀的風險管理文化。是成功的風險管理最重要的因素。要做到內控有明確的標準,業務有系統的流程,操作有詳細的手冊,過程有動態的監控,事后有嚴格的考核。讓員工在自身工作中切身體會到風險管理,使風險防范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和自覺的行為。

(五)引進培養風險管理人才

風險管理需要多方面的知識、經驗和技術,風險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風險管理工作的好壞;財務公司必須具備足夠的高素質風險管理人才,需要熟悉財務、管理、及金融運作經驗的復合型的管理人才。

篇4

2006年12月15日,財政部正式了《金融企業財務規則》(下文簡稱《規則》),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國有及國有控股金融企業、金融控股公司、擔保公司,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用社(下文簡稱金融企業)施行。

《規則》分11章,共66條,從風險防范、資金籌集、資產營運、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等六個方面,對金融企業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并有相應罰則予以約束。《規則》的制定是為了加強金融企業財務管理,規范金融企業財務行為,促進金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防范金融企業財務風險,保護金融企業及其相關方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規則》的實施,不僅對促進金融企業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信息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出臺的背景

隨著金融改革的逐步推進,我國金融企業的外部金融環境和內部治理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面開放金融市場以及利率、匯率、股權分置改革使我國金融企業的經營面臨著巨大的外部風險。隨著金融企業股份制改革的深化,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公司的內部治理環境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需要政府及時出臺新的監管規則以促進金融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規則》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了。

(一)金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

1.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

WTO的金融服務貿易規則包括GATS文件、金融附件、金融承諾表、部長會議對金融服務的決議構成的程序性規定、金融服務承諾諒解書組成的選擇性規定以及《金融服務貿易協議》。貫穿其始終的是實現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宗旨。金融自由化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有其積極的一面,然而它對現實經濟的沖擊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沖擊則是明顯的。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政策更加透明,開放步伐更加穩健和有序。在銀行方面,按照承諾開放了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和業務限制,允許外資銀行在已開放人民幣業務的25個城市向我國企業提供人民幣服務。完全取消了外資銀行經營外匯業務地域和客戶限制,在堅持國家絕對控股地位和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引入外資參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在證券業方面,不僅嚴格履行證券業開放有關承諾,而且在進一步擴大證券市場對外開放方面進行了探索。對外國投資者開放B股市場,允許中外合資企業在A股市場融資,在A股市場實施境外合格投資者制度,以合資和合作形式部分開放證券服務業,外資證券機構可以通過合資券商從事國內資產發行和資產業務。在保險業方面,對外資保險公司開放全部地域和有關法定保險以外的全部保險業務,合資壽險的比例放寬到50%,外資非壽險在合資公司的出資比例達到51%,允許在外設立獨資子公司。對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允許從事大型商業保險經紀業務和國際海運、保險業以及再保險業務。在金融市場方面,積極引進國際金融機構,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2005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國際金融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11.3億元和10億元。此外還開放了汽車金融市場,2004年以來,先后有五家外資金融汽車經營公司在我國開業,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2006年12月11日我國遵守加入WTO的承諾,全面開放了金融服務市場。

我國開放金融市場不僅是履行加入WTO承諾的要求,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經過28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國家經濟總體上已經從計劃經濟、封閉的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開放的經濟。但是市場經濟仍然很不完善,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作用方面還沒有充分發揮,市場體系還不健全。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它的完善與否決定了整個市場體系的完善程度和整個經濟市場化的程度。所以,要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須加快金融改革,加快發展金融市場。在加快改革和發展方面,必須堅持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兩方面并行。現在我們正處在“十一五”規劃非常重要的時期,今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還會進一步加快,對市場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轉變增長方式,落實科學發展觀都需要金融業加大開放,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使我國金融企業不再享受政府的保護,而要直接面對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

2.利率的逐步市場化

2004年10月29日,我國開放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城鄉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這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順利實現了“貸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階段性目標。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于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提高資產負債管理和貸款風險定價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加強金融機構的利率定價機制建設,按照風險與收益對稱的原則,建立科學的定價制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能否盡快建立一套科學合理、順應市場發展的定價機制和財務管理制度關系到金融企業的生死存亡。

3.人民幣匯率改革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我國匯率制度改革帶來的最大風險是貨幣錯配的風險。即一個經濟行為主體(政府、企業、銀行或家庭)在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時,由于其貨物、勞務和資本的流動使用了不同的貨幣來計值,因而在貨幣匯率變化時,其資產/負債、收入/支出會受到影響的情況。在化解貨幣錯配風險中,金融企業的責任重大。一方面,金融企業應作好長期承擔貨幣錯配損失的準備,利用較高水平的外匯儲備來保證有能力接手私人外幣資產的貨幣錯配,避免對微觀經濟主體的全面沖擊;另一方面,金融企業要大力進行金融創新,為居民提供更好的外幣理財服務,同時,積極引導居民降低拋售外幣資產給未來匯率走勢和外匯儲備管理帶來的壓力。新的匯率制度下,金融企業不僅不能享受政府的保護而且還要隨時承擔貨幣錯配的風險,這對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股權分置改革

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鄭重了《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吹響了股權分置改革的號角。股權分置改革,堪稱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上的一場重要戰役,它不僅在我國資本市場15年的發展歷史上是頭一回,即使把它放到全球市場的大環境里考察,也可以認為是開天辟地頭一招。股改給我國證券市場帶來了轉折的契機。股改推動了A股市場的徹底轉型,截至2006年11月底,全部A股公司中已經有1281家進行或完成了股票分置改革,對應市值占95%,年底前完成的股權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從根本上解決了多年來A股市場的發展障礙,我國的資源配置功能、融資功能得以順利恢復。

首先,股權分置改革從制度上解決了上市公司兩類股份、兩個市場、兩個基礎的問題。股票作為投資品的定價開始擺脫單純的資金特點,而是更多地與我國實體經濟密切相關。

A股總市值從之前的不到4萬億到現在的8萬億,股票市值與GDP相比從之前的20%到接近40%,我國的A股市場成為全球最有活力的資本市場之一。伴隨著股改的順利進行,新老劃段開始實施,已有41家公司實施再融資和54家實施IPO發行。由于股改穩定了市場信心,市場具備了比較強的融資能力,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上市,使金融企業直接面對市場的競爭。股權分置改革使得歷史遺留問題的風險得到了大幅度的化解,新的市場結構和運行機制以及投資者信心正在逐步恢復,這些積極因素為提高市場運行質量和效率、推進市場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順利進行,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制度產品創新也在加快,資產體系建設、上市公司治理、發行制度、交易制度和機構投資人制度都有了比較大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適時地變革金融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以適應整個資本市場的制度創新。

(二)金融企業內部環境的變化

1.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伴隨金融改革,我國金融企業的內部治理環境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通過產權改革,實現國有金融機構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通過引進外部戰略投資者,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在國有金融機構內部建立起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通過盈利模式的改革,改變傳統業務結構與經營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

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態勢很好,2006年4月末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8萬余家,銀行業總資產接近40萬億,資本充足率達標銀行從2003年8家增加到2005年底53家,資本充足率達標銀行的資產占比相應從2006年的0.6%增加到2005年的75.1%,主要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03年年底的17.9%下降到2005年的8.9%,持續實現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雙降,反映銀行風險自我彌補能力的損失撥備缺口下降到2005年的6274億元,當前銀行業改革正在全方位、多層次穩步推進一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進展順利,通過實施股份制改革,在保證國家絕對控制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國有商業銀行實現了產權明晰化,逐步建立現代公司治理基本框架,公司治理機制開始發揮作用。在戰略投資者的參與和幫助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加快了內部改革步伐,經營理念、內控機制和增長方式,正在轉變。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強化,業務流程和績效考核體系日趨科學。財務狀況明顯改善。2005年上述四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在8%以上,不良貸款率控制在5%,這與改革前相比有較顯著的進步,國際著名評級機構相繼提升了對這些銀行的評級。

2.金融企業綜合經營的趨勢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發展,綜合經營將成為國際金融業經營模式發展的基本模式。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從分業經營向綜合經營轉變已成為入世后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中國人民銀行2006年10月30日在北京了《2006年我國金融穩定報告》。《報告》對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報告》認為:當前,我國金融業已基本具備了開展綜合經營試點的條件。但是,還不宜全面開展綜合經營,而應先行先試,穩步推進。從我國金融業發展水平看,這一模式在資產配置、風險管理、客戶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具有優勢,并可以有效防止不同行業金融風險的傳染。

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已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目前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兩個層次 :一是銀行、證券和保險三業之間的業務合作,二是成立了多種形式的金融控股集團。今后一段時期,隨著金融綜合經營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模式改革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一些控股金融企業,如中信集團、平安集團、光大集團等已經涉足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等領域,基本完成了綜合經營的布局,而四大國有控股銀行等也開始涉足基金托管、理財等中間業務。很顯然要適應金融業綜合經營的趨勢,必須推進金融監管模式的創新。要加強對跨市場金融企業的風險監管,既要防止出現監管真空,又要減少重復監管。

二、《金融企業財務規則》的新特點

(一)與傳統金融財務制度相比

與原《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保險公司財務制度》、《證券公司財務制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制度(試行)》等相比,《金融企業財務規則》的新特點是:

1.強調了財政部門的社會事務管理職責

與原制度注重政府的直接干預相比,《規則》強調政府應通過防范化解財務風險,維護金融企業及其相關各方權益,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我國的金融市場是在計劃金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1979年金融體制改革開始,政府對金融企業的干預經歷了由無序、分散到有序、集中的監管化干預,再到監管與政策的協調干預的發展過程。1998年以前,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干預偏重于銀行和證券業等市場結構的建設、規模的擴張和國企融資渠道的拓展,而對金融企業的內控機制重視不夠。各級政府出于對本地區經濟發展的考慮,對金融企業存有較多的干預,結果造成了金融企業之間的關系混亂,內在的風險機制和內控機制滯后,經營風險頻發。1997年,我國第一次出現了通貨緊縮,這標志著我國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工業化和市場化,同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了通貨緊縮,我國經濟進入了強化內涵的發展階段。在明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之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盡快理清銀行、證券、保險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健全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內在風險機制和內控機制,減少政府的干預,充分發揮金融市場配置資金的效力。《規則》中對政府職能的定位反映了政府管理職責的轉變。

2.提高了企業財務管理的自

《規則》廢止了原有財務制度在成本、費用及資產等方面的規定,提高了企業財務管理的自,為不同類型金融企業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規則》的第三十八條指出:金融企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費用,應當據實列入成本(費用)。而原《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規定:職工福利費按照公司職工工資總額的14%提取,用于職工福利方面的開支。工會經費按公司職工工資總額的2%計提,撥交工會使用。職工教育經費按照公司職工工資總額的1.5%計提,用于職工教育方面的開支。

3.明晰了金融企業投資者、經營者及職能部門的財務管理職權

《規則》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界定了不同層次財務管理的內涵,明晰了金融企業投資者、經營者及其職能部門的財務管理職權,以促進金融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從框架結構看,《規則》主要圍繞與金融企業的財務活動,對財務管理主體應當履行的職責、享有的權利、承擔的義務及其財務行為進行了規范,特別是著重解決了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企業投資者與經營者職責不分、角色錯位的問題,從而實現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的制度創新。而原制度主要是從會計要素的角度對其進行規定的。

4.改革了財務分配制度

《規則》改革了財務分配制度,規范了人工成本開支范圍,建立了職工激勵機制,取消稅后利潤提取公益金的規定,明確職工以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政策。《規則》第三十七條規定:金融企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經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決議,可以對經營者、核心技術人員和核心管理人員實行與其他職工不同的薪酬辦法。金融企業經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決議,可以在工資計劃中安排一定數額,對研發核心技術、促進安全營運、開拓市場等作出突出貢獻的職工給予獎勵。并且對參與分配的順序作出了規定。而原《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在第九章《成本費用》中規定:人員費用,包括職工工資和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社會保險費用、勞動保護費等。職工工資包括在職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在原制度中并未明確技術要素、管理要素參與分配,沒有體現對人力資本的激勵。

5.整合提升了金融財務制度的層次

《規則》整合提升了財務制度的層次,形成了以部門規章為依托的財務制度體系,為完善金融企業財務制度奠定了基礎;明確要求金融企業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設置財務管理職能部門,配備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系統應用財務管理方法,實現企業持續經營和價值最大化。

6.提高了對金融企業固定資產比例的要求

《規則》提出:金融企業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和在建工程賬面價值之和占凈資產的比重,從事銀行業務的最高不得超過40%。而原《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的規定是“在企業的資本金中,銀行固定資產凈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過30%”,規則提高固定資產占凈資產的比重,無疑將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達到提高經營基礎條件和服務手段現代化的目的。

7.更符合國際標準

《規則》規定:金融企業應當根據本規則的規定,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設置財務管理職能部門,配備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綜合運用規劃、預測、計劃、預算、控制、監督、考核、評價和分析等方法,籌集資金、營運資產、控制成本、分配收益、配置資源、反映經營狀況,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實現持續經營和價值最大化。與舊的財務制度偏向資產管理和運營相比,新規定更加全面和完善,同時也更符合財務管理的國際標準。

(二)與《企業財務通則》相比

與《企業財務通則》相比,《規則》更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企業的風險。由于金融企業比非金融企業多了“財務風險-金融風險-財政風險”這一風險鏈,因此,規則以“防范和化解金融企業財務風險,維護金融企業相關各方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為立法目的,并單獨設立了“財務風險”一章。

1.金融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金融業是個特殊的高風險行業,金融風險是一種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融領域的全面對外開放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金融產品的創新日益豐富與迅速,金融市場愈來愈呈現出多樣性與復雜性;與此同時,存在于金融領域的各類金融風險也隨之更加復雜和突出,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安全的核心。如何更好地認識、診斷并有效地化解我們可能面對的各種金融風險,已成為我國金融業乃至經濟能否安全、健康、平穩發展的關鍵。這一問題是我國綜合改革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各類金融機構當前首先要面對的極其重要而緊迫的問題,也是國內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全世界,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上世紀九十年代都經歷了各種金融風險所帶來的損失,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影響至今還揮之不去。世界各國的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一直非常重視金融風險,不斷地總結完善金融風險防范的制度與方法。

2.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的意義

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它是國內經濟形勢發展的宏觀要求,一是我國經濟改革在不斷深化,市場經濟體制還處在建立和完善階段,一些制度還在探索,一些雖已建立但還不完善,使得經濟實體在經營中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二是我國企業的經營風險意識較為薄弱,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三是經濟要素更加活躍,在增大機會的同時也增大了風險;四是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競爭的加劇,使經濟實體面臨更多的選擇機會,需要對風險與收益進行綜合衡量;五是經濟改革和發展需要有良好的市場秩序作保障。

另一方面,加強金融風險管理也是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世界經濟一體化、金融自由化使世界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到一起,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會受到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影響,而國際金融市場上新金融工具不斷涌現,國際虛擬資本急劇增加,使得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風險不斷加強,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和積極防范。

3.我國金融企業的風險現狀及其風險來源

目前我國金融企業的風險是很高的。首先,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非常高;違規貸款、騙貸事件層出不窮;銀行資產被竊取案件屢屢發生,可以說是由商業銀行的體制缺陷造成的,風險可以從許多地方出現。證券公司的風險同樣巨大,據估計證券公司已形成1000多億元的虧損,50%的公司已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形成了巨大的債務風險。期貨市場經紀公司在為投資人服務時存在不透明和不規范現象,很多投資協議、委托合同很不規范等等。化解和防范各種金融風險已成為綜合改革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各類金融機構當前首先要面對的極其重要而緊迫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體改所研究員張海魚博士認為,目前我國金融風險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國金融體制的不完善。金融體制的缺陷和漏洞,既擴大了風險,又使風險難以判斷、難以用正常的方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管理或防范主要是通過一定的風險管理理論、技術和工具去診斷、計量和分析風險并建立起風險控制的標準與制度。但這一過程必須建立在基本的、健全的金融體制之上,如果基本的金融體制存在很大的問題,漏洞很多,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方法與工具將會失去作用,有時一些金融工具還會產生更大的風險,這時產品的創新就會產生新的風險。

4.化解我國金融風險的途徑

由于我國目前正處在一個轉軌過渡時期,化解和防范金融風險必須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首先,要讓金融體制更完善、更健全、更市場化,形成配套的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其次,研究和學習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學習國際風險管理較好的金融機構的經驗,全面提高金融風險管理的水平。再次,要通過改革、通過創新、通過更市場化、通過提高監管水平來防范金融風險,不能以消極的方式防范金融風險。比如,不能因為害怕出現風險而停滯衍生品的發展,而應該是市場越完善,監管水平更高、更強,風險控制越有力。最后,要切實改革金融監管體制,加強監管。加強監管必須進行監管部門的改革,金融監管部門需要對金融每個環節都熟悉,但是目前的監管部門成了政府行政部門,太看重行政審批,即使監管也是出了問題才針對問題進行檢查。合理科學的監管體系,快速準確判斷風險的能力,強力有效的監管措施是進行有效監管的基本條件。監管部門要研究風險管理理論,以克服市場的智慧、風險的智慧永遠高于監管的智慧的現象。此外要有監管上的制衡,要有因監管不力、監管失誤的責任追究制度,以減少由于監管不當造成的風險,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監管。《規則》中對金融財務風險管理的規定反映了金融監管方向轉變的趨勢。

5.《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對化解金融風險的規定

《規則》以“防范和化解金融企業財務風險,維護金融企業相關各方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為立法目的,并單設了“財務風險”一章。

《規則》控制金融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要求是:金融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包括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等內容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金融企業應當建立規范有效的資本補充機制;金融企業應當按照保障相關各方利益、保證支付能力、實現持續經營的原則,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控制資產負債比例,足額提留用于清償債務的資金;金融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終對各類資產進行評價,并逐步實現動態評價,按照規定進行風險分類,對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部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融企業應當及時分析市場利率、匯率波動情況,預計可能發生的風險,并按照規定程序,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減少利率、匯率風險損失;金融企業委托其他機構理財或者從事其他業務,應當進行風險評估,明確業務授權和具體操作程序,定期對賬,制定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等。這將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提供法規依據,有利于從源頭上控制金融風險。

三、《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出臺的意義

《規則》的制定是財政部門作為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履行財務監管職責的具體體現,是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轉變政府職能的需要,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是促進企業科學管理、維護各方權益的需要,是協調好財務與稅務、會計關系的需要,是進一步完善金融企業財務制度的需要。

(一)適應了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的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控制著金融業的運營,政府的信譽也給老百姓充分的理由來選擇國有金融機構進行儲蓄、投資。然而,這種運營模式也帶來了沉重的歷史包袱,效率低下、呆壞賬的陰影一直籠罩著它的前途。2006年12月11日,我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標志著我國金融業全面融入了世界經濟。與此同時,金融業也面臨著重大的考驗。

外資銀行業務范圍、區域的全面開放,必將使國內銀行業在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上開始直面真正的競爭;金融新產品的不斷推出,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必將使居民金融投資渠道和手段增多,分流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存款將是一個趨勢。國有商業銀行,依靠負債業務快速增長來掩蓋資產業務風險的狀況,將會逐漸消失,資產風險特別是信貸風險將會進一步暴露。與國外的金融企業相比,我國的國有及國有控股金融企業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在公司治理方面,我國的股權多元化的程度還不夠高,沒有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我國金融企業層級過多,從而放大了企業的經營管理風險。其次,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國金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健全,在外部監管方面,還沒有像美國的《薩班斯法案》那樣全面的法律文件。最后,我國金融企業在企業文化、商業道德、職業規范以及社會責任方面都有所欠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銀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后,國內經濟進一步融入到全球化體系中,國際經濟的波動將更快地通過匯率、利率的變化以及跨國資金的流動對國內產生影響,國內經濟封閉運行的可能性降低,經濟周期波動將會更加明顯和頻繁。

為防范和化解金融企業的財務風險,政府部門一方面要放松對金融企業的管制,給予其充分的自;另一方面又要通過履行財務監管職責,指導金融企業財務制度建設,穩定促進金融企業發展。《規則》的及時出臺,對企業防范、化解由于市場開放而帶來的金融風險意義重大。

(二)順應了金融企業綜合經營的趨勢

隨著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我國金融機構綜合經營的趨勢越發顯現,金融業綜合經營的趨勢,使得原有的分業監管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原來的《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保險公司財務制度》、《證券公司財務制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制度(試行)》已不能滿足監管方面的需要。所以在發展金融綜合經營同時,必須加速變革現行金融監管結構,即監管價值取向上則應兼重風險與發展、監管模式上由“功能監管”過渡到“統一監管”。

由于金融整合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有關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通過金融集團運作實行綜合經營,它們之間的資金和業務往來已經沖破了分業經營的限制,從而削弱了分業監管的基礎,也使現行以機構性管理為特點的分業監管體制的缺陷顯得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按照機構性監管的原則,對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進行監管,并不能實現對金融控股公司整體的有效監管;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銀行、證券、保險業之間業務合作與跨行業并購的發展,金融業務綜合化也隨之發展,尤其是金融創新使傳統的銀行、證券、保險業務的分界日益模糊,以資本充足率以及不良貸款率為主要指標的金融監管指標體系面臨較大挑戰,以監管銀行為主的監管體制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此時,《規則》的出臺不僅能夠及時解決目前困繞金融機構由于綜合經營而帶來的并表問題,也為金融企業的綜合經營以及政府對企業的綜合監管創造了財務管理基礎。

(三)有利于建立和健全金融企業的財務制度

加強金融企業財務管理,規范金融企業財務行為,促進金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防范金融企業財務風險,保護金融企業及其相關方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是《規則》制定的目的。

篇5

關鍵詞:金融危機;非常態經濟;財務管理理論體系;財務管理

一、金融危機對財務管理理論的影響

金融危機對財務管理理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分別是對基礎性假設的沖擊和可持續發展假設的沖擊。一方面,基礎性假設當中最為重要的是經濟人假設,主要是通過個體的投資行為對集團乃至整個經濟市場產生的重要影響,而個體投資人會因個人的情感變化而產生一定的不理,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這種不理進一步得到強化,最終將顛覆財務管理理論中的“理性”經濟行為模型;另一方面,可持續發展假設以經濟穩定發展為前提,但是在金融危機時期可持續發展假設理論則實用性和針對性有待提高,以此為基礎的相關理論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主要有財務管理目標理論、財務要素順序理論、融資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理論。

二、金融危機時期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構建

(一)完善基礎性財務假設理論

在金融危機時期,要逐步完善基礎性財務假設理論,充分挖掘市場的發展潛力,為經濟的復蘇與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性內容。基礎性財務假設理論以經濟人為基礎,但是這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成分,并且將人的非經濟性也納入其中,這將影響基礎性財務假設理論的科學性。市場是處于不斷的變化、發展和運作之中,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具有一定的不可預見性,因此,要在人本非理性的思想基礎上,實現理性假設到有限理性假設的有機轉變,以此為前提構建相應的財務管理理論,推動新古典財務管理的穩步發展。

(二)制定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

在金融危機時期,要制定科學化的財務管理目標,設置有針對性和可行性較強的未來發展計劃,提高經濟發展效率。經濟穩定下的財務管目標以提高經濟的穩定性為前提,具體可細化到提高企業的經濟利益,實現自身經濟理論的最大化,但是在金融危機時期,絕大多數企業瀕臨倒閉破產,此時的財務管理目標應以規避企業風險,縮減企業負債成本為基礎,從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入手,及時調整企業的投資計劃,并對自身的發展資產進行重新的評估,實現企業負債最小化。

(三)優化配置財務決策的排序

在金融危機時期,要優化配置財務決策的排序,重組財務要素的順序理論,為企業營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一般情況下,財務管理理論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經濟為主要前提,因而其財務決策依據則是投資、融資到股利分配,但是在金融危機時期,這一決策方式會加重企業的經濟負擔,加大企業的負債壓力。因此,金融危機時期財務管理理論要優化配置財務決策順序,以提高償債能力為中心進行相關活動的有效擴展,實現企業的經濟復蘇。

(四)健全金融投資的相關理論

在金融危機時期,要健全金融投資的相關理論,對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進行綜合性考慮,考慮到多種投資主體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并顧及其投資成本,提高經濟的穩定性。在金融危機時期,個體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較為強烈,因此,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職能,提高投資者的信心,實現先股后債。在實際的經濟發展之中,不同股利結構的企業其支付方式也不盡相同,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制定相應的股利結構管理理論,并完善法規對其進行一定的約束。

(五)確立套利定價理論的地位

在金融危機時期,要確立套利定價理論的地位,進一步完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為金融危機時期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構建提供可行性發展思路。在金融危機時期,由于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投資者的目標則是實現了由經濟利益的提高到規避風險最大化的有效轉變,因此,在在金融危機這一特殊時期當中,要以投資者的投資目標為基礎,并以此為理論構建的方向,確立套利定價理論的地位,更好的為財務管理理論體系服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形式構建相應的財務管理理論體系,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不斷完善我國財務管理理論,更好的為我國乃至世界經濟服務。在金融危機時期,制定出一套非常態經濟下的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是時代迫切需要,與時俱進,才能在較差的經濟大環境中,脫穎而出,更好的推動我國經濟理論的可持續發展。金融危機會使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有效的財務管理能促進企業效益的提高以及幫助企業度過危機,進而維持經濟的穩定。因此,在金融危機時期內,要通過完善基礎性財務假設理論、制定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優化配置財務決策的排序等方面來構建相應的財務管理體系,使其對企業進而對整個經濟產生正向作用。

參考文獻:

[1]曾愛民.金融危機沖擊與企業投資行為[J].管理世界,2015,04:107-120

[2]高漢祥.應對金融危機發展財務理論促進經濟繁榮[J].會計研究,2015,06:88-90

[3]姜霖.論金融危機背景下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4,12:139-141

篇6

關鍵詞:利率;掉期交易;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又稱“衍生金融產品”,是與基礎金融產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所謂基礎金融產品是指人們在日常經濟活動中所使用的銀行存款、商業票據、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而衍生金融工具則來源于基礎金融產品,即在基礎金融產品的基礎上所派生的金融產品,其特點在于依附于基礎金融產品,反映基礎金融產品的在未來某一期間或某一時點上的價格。

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要將衍生金融工具與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聯系起來。金融衍生商品交易是指借助于衍生金融工具,通過對利率、匯率等因素變動趨勢的分析和預測,以支付少量保證金的形式,來運作遠期大額合同或互換不同金融商品,掉期或買空賣空的一種新的交易形式。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應用實例

甲公司是香港、倫敦和美國三地的上市公司。2008年甲公司的子公司經由我國財政部向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借入一筆浮息美元貸款,此筆款項主要用于公司的擴建和工程研發項目的建設。在聽取了投資銀行專家的建議后,該公司綜合分析認為利率可能繼續上漲,所以他們采用利率掉期的方法來規避利率風險,浮息貸款調整為固定利息貸款,而此后經濟受挫,美聯儲連續降息,由于該公司判斷錯誤,導致公司交易賬面虧損了近3億。在案例中出現了“利率掉期”這種衍生金融工具的應用,以固定利率支付利息,需要公司對經濟走向有個準確的判斷,如果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場上有很大的優勢;那么在浮動利率市場上有優勢;預測市場利率下降,那么該公司可以接受浮動利率貸款;甲公司預測未來市場利率將趨于上升,那么該公司愿意接受固定利率貸款。

二、利率掉期失敗的原因

盡管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在應用過程中都是以系統性風險不改變或輕微改變為基礎,來判斷基于非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金融衍生工具是否能為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起到避險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樣的慣性思維中人們可能會遺漏對系統性風險影響因素的分析,一旦運氣不佳(判斷基礎發生較大改變),就會給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危機。

缺乏應用經驗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不同,中國政府為了應對當時的匯率危機,采取了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作為防止東亞金融危機繼續蔓延的臨時性措施。在這樣的金融環境之中,中國的企業漸漸忽略了匯率制度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而對匯率制度的關注度直接關系著對衍生金融工具的認識與應用的程度。從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正式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證明了我國還是存在匯率風險的。

金融行業的應用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其他企業對于衍生工具的運用了。正是由于對這一新興工具缺乏了解,無法較充分、全面的預測該工具所能帶來的效果,導致企業在進行決策時需要完全依靠投資銀行為其進行投資決策,決策范圍往往局限于某一項目,而沒有真正的將衍生工具的應用融入到企業整體的財務風險規劃中。

缺少危機應對措施。如果說發生系統性風險改變是所謂的運氣不佳,那么缺乏應用經驗直接導致的后果是無法在面臨危機時及時做出判斷,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減輕危機造成的損失。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選擇

不同的衍生金融工具對于財務風險的規避具有不同的作用,仍是以甲公司為例,筆者認為除了利率掉期交易之外,還可以選擇更好的方法來規避甲公司的外債利率風險,在這個案例中,也許采用利率風險相對于利率掉期是一個更佳的方案。

衍生金融工具的運用給企業調整自身資本結構帶來了更多的途徑。意大利司法機關已就該國國庫部門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對沖債務問題展開調查。此前一份內部報告披露,去年歐債危機最嚴峻時期,意政府曾對這些金融衍生工具合同進行了重組,目前或面臨數十億歐元的潛在損失。獨立專家分析結論認為,這些合同面值317億歐元,根據上周市價,意面臨潛在損失將高達80億歐元。去年意大利公開數據稱,該國財政部門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總規模為1600億歐元,占該國流通國債總規模約10%。

四、衍生金融工具與金融風險

正如任何事務都具有兩面性,衍生金融工具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的出現有助于金融市場的繁榮和加速資金的流動,另一方面過度的發展衍生金融工具,也可能會導致衍生工具嚴重偏離實際的金融市場,進而引發金融市場出現混亂,甚至導致金融危機的出現,而當前尚未有結束跡象的美國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動蕩則是這把雙刃劍的絕佳詮釋。

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不僅造成美國引以為傲的金融體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更引發了全球的金融海嘯,歐洲各國在短短的幾個月之內連續采取降息的手段來維護本國金融系統的穩定卻收效甚微,更有冰島直接由于本次危機而不得不宣布國家破產,各國的失業率上升,經濟活動跌入低谷。正如衍生金融工具能夠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繁榮,是推動金融市場實現經濟資源有效配置、促進金融市場蓬勃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同樣不可忽略的是其與生俱來的風險轉嫁與杠桿放大效應,而一旦衍生金融工具被過度的使用或出現無序的發展,就必然會導致世界性的流動性過剩,資源或資產的估價過高而超出實體經濟的控制范圍,導致金融風險的產生。

對于企業財務管理來講,在許多實際問題中,很難用一種方式去幫助企業規避比較繁瑣的匯率風險,大都要用組合的方式控制匯率風險,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場上的出現無疑為貨幣資金的運用提供了新的途徑。(作者單位:黑龍江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唐文光;論衍生金融工具在企業籌資管理中的運用[J];商業時代;2005年06期

篇7

筆者以為,現階段,新農民要著重凸現以下幾種理財觀念。

一是有關市場中人們行為的基本觀念。其中重要的是雙方交易意識――“對方和你一樣聰明”:意指每一個交易都至少存在兩方,在你根據自己的利益作出決定時,對方也會按照自己的經濟利益行動,并且對方和你一樣聰明、勤奮和富有創造力,因此,你在作出決定時要正確預見對方的反應。它告訴我們,既然交易的成功是雙方的事,那就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為對方和你一樣聰明。

機會成本意識――“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意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放棄的東西。在資源等條件既定的情況下,選擇了某個行動就要放棄另一個行動,二者不可兼得,我們就把不得不放棄的東西作為得到的那個東西的機會成本。比如,一般而言,40歲及以上左右的農民就不宜外出打工,其實,并不是因為找不著事做,更重要的是外出打工得到的遠比失去的少的多(如家人照顧不到、外去收入不一定高等等),也就是說,機會成本太高了。

有效引導意識――“非特殊情況不跟風”:意指當所有辦法都失敗時,尋找一個可以信得過的榜樣作為自己行動的引導;但是,得符合自己的實際。比如,你在陌生的地方選擇餐館吃飯時,往往會選擇人多的那家;但是,必須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價格是否可以承受等。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盲目“跟風”。不過,這不會幫助你找到最好的辦法,卻常常可以使你避免作出最壞的行動。

二是有關增加財富的觀念。首要是有價值創意意識――“你的點子與人家就是不一樣”:意指新創意能獲得額外的報酬。這種觀念主要適應于辦廠(商店)等。

其次是比較優勢意識――“你在某一方面有專長”:意指專長能創造財富。它告訴我們:在市場上要賺錢,就得有并發揮你的專長,一方面,要掌握一門特長或技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另一方面,要發揮專長,并且要學會“取長補短”。

還有沉沒成本意識――“不要對已經花出去的錢念念不忘”:意指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沉沒成本是一種“一去不復返”了的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在投資決策時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比如,你餓了花2元錢買一碗面而又不慎摔潑了,那么,在這時,下一步不管你決定吃什么,你都不要考慮這2元錢了,否則,對你只有不利。

三是有關資金投資的觀念。如貨幣時間價值意識――“今天一元錢比未來一元錢更值錢”:意指貨幣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但并不是所有的貨幣都具有時間價值,貨幣只有被當作“本錢”投入生產經營(“做生意”)才能變得更有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做生意”時,一個是要明白“現金為王”的道理,另一個是盡量“早收晚付”,尤其是資金緊張時,應收的款項,能早則早,而應付的款項,能遲則遲。

風險報酬權衡意識――“對額外風險有額外收益”:意指高風險要求獲得高收益。一些人以儲蓄進行投資并得到回報,另有一些人愿意放棄未來的消費機會而在現在消費。假設面對不同的投資機會,我們應把錢投到哪兒呢?首先,這取決于你對風險的態度。其次,風險是有價值的,有什么樣的風險就有什么樣的報酬。高風險項目的預期收益比較高,所以有些人就會投資風險高的項目,以得到比預期更高的回報。第三,這里所講的投資必須有個前提:合法投資。不合法的投資是無任何收益可言的,終究是害人害己害國家。

分散投資意識――“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意指在作出儲蓄與各種投資的決定時,為了使風險最小而收益最大,要投資于各種有不同風險與收益的方面。也就是說,既不能完全投資于無風險的項目(如錢存銀行),也不能完全投資于有風險的項目(如買股票),而是要把不同風險與收益的項目組合起來。有人對閑錢投資(使用)所采用的“三分法”即風險高、中、低的項目各投三分之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增量(邊際量)意識――“吃第一碗飯與吃三碗飯感覺是不一樣的”:意指在作出某種決定時,所考慮的不是某個指標的總量,而是增加量(邊際量)。經濟學中,把某個自變量變動引起的因變量的變動量稱為邊際量,并把作出決定時從事某項活動(投資)所增加的成本稱為邊際成本,把從這項活動(投資)中得到的好處稱為邊際收益,只要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而不管其總收益為多少,則該活動(投資)就是有利的。也就是說,總量并非所有時候都是有益的,有時,關注增量(邊際量)更科學、更明智。

篇8

關鍵詞:大數據;互聯網金融;企業;財務管理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行各業都在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在金融業,從傳統金融模式到金融互聯網再到如今的互聯網金融,各種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讓互聯網金融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進入無現金支付時代,以支付寶、財務通、易通支付為首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逐漸走向成熟。但隨著人們對無現金支付的認可,市場出現了很多此類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市競爭也在無形中加劇,為了穩定在市場中的位置,企業不得不加強自身的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將大數據技術引用于財務管理當中,其一是大數據技術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還能穩定互聯網金融系統的運行防范網絡風險;其二是大數據技術明顯的優勢能夠細化財務管理,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1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技術的概述

1.1互聯網金融

1.1.1概念顧名思義,互聯網金融(ITFIN)是金融功能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且兩者的有機結合是建立在網絡安全技術的基礎上,被電子商務接受之后,逐漸成為了滿足時代需求而產生的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金融模式。1.1.2發展模式及特點基于互聯網金融,人們的理財方式正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人們會將更多的錢存入更高利率的余額寶中,開啟了無現金支付的時代,會通過螞蟻花唄實現借貸……在人們消費和理財方式的變化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看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商機,我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數量也在短時間內翻了幾倍。互聯網金融共有六大發展模式,涉及到眾籌、第三方支付、P2P網貸、數字貨幣、信息化金融機構和大數據金融。現階段,前三個的發展優勢較為明顯。互聯網金融除了發展模式眾多,其特點還十分明顯,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其具有應用成本、低覆蓋范圍廣、效率高等特點,極大地推動了相關企業的發展。但是,在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的初期,還有風險大、管理弱的明顯劣勢,客觀上這是難以避免的,隨著互聯網金融企業趨向成熟,這些劣勢很難徹底消除但會被逐漸淡化。

1.2大數據技術

1.2.1概念所謂大數據,就是海量數據的總和,而大數據技術就是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得到我們需要的數據分析結果,應用于相應的領域。大數據技術的概念是有些空洞的,它的實際操作遠比我們想象的難。其一,數據本身的種類繁多,信息量很大;其二,大數據分析需要運用大量的理論和分析模型,這些理論與模型的應用對分析人員的高數水平有一定的要求。1.2.2特點大數據技術的特點有很多,但總結起來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它使海量的數據更有價值。數據的價值往往是它能給人們帶來的利益來衡量的,這里的利益是指人們通過合法的勞動獲得的,而不是通過非法的犯罪行為利用數據信息獲得的。海量的數據本身作用是不大的,而在分析后,這些數據就能反映更多元的信息,它的價值自然會更大。第二,它使海量的數據更加實用。用“實用”這個詞來形容雖然有一些不恰當,但是能貼切的表達大數據分析的特點,也很通俗易懂。單一的看某一類數據是很難發現其中的“奧秘”,通過分析之后,結果往往預示著某一個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對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基于這兩個鮮明的特點,人們才會越來越重視大數據研究,其應用也逐步擴大到各個行業。

2大數據技術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變革

2.1財務信息化,財務管理更加精確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打破了現有數據處理的局限,構建了一個全新的財務信息化格局。會計電算化是財務信息化的開端,但如今財務信息化已經不是簡單的電算化核算,而是建立在共享的基礎上,將財務管理系統與企業多個部門的數據系統,構建成一個綜合的信息處理中心。基于此,企業的財務管理流程更加優化,實現了各部門不同業務的資金協調,財務管理更加精確科學。

2.2提高了財務管理的風險防范能力

長期以來,信息不對稱一直是阻礙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前提是數據庫的建立,數據庫收集信息的渠道眾多,為企業帶來海量的信息資源,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為企業帶來的風險。除此之外,當今的市場環境變化莫測,風險隨時可能發生,在財務管理中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實時獲取當前市場的風險變化。結合企業目前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經營趨勢,通過海量數據的深入分析得到了結果。一定程度上具有前瞻性,能夠輔助企業決策層作出科學合理的財務決策,財務管理的風險防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3企業財務預算編制更加細致合理

對企業未來某一段時間的發展預算的編制是非常重要的,其是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保障。而在財務管理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充分利用企業以往的財務數據,通過多角度、多維度的收集、分析和整體,可以讓企業財務人員從以往的預算中找到不合理的地方,同時找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使企業財務預算編制更加細致合理。

2.4非數字化財務信息的應用更深入

過去企業財務數據的分析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數字信息的基礎上,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數字信息的基礎上還能分析圖片信息、文字信息,甚至是人們的行為特點和思維方式。這種對非數字化信息的分析,無疑會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大數據技術還有信息篩選的功能,還能智能的分辨有用的信息和無用的信息,將此功能應用于市場分析中,還能幫助企業開拓市場,使企業的發展又迎來一個“春天”,更有活力與創造力。

3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3.1培養企業管理層大數據技術應用意識

對于數據分析,企業的財務管理層相對陌生。大數據技術應用之前,他們的決策大都基于傳統數據的分析,同時也會增加主觀的經驗,決策是在“差不多”“大概”“極可能”中形成,這種決策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除此之外,傳統數據分析的成本過高,一般中小型企業還是以經驗為主。如今大數據技術趨向成熟,數據分析的成本比較低,企業也有經濟基礎應用大數據技術。想要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首先要培養企業財務管理層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意識,雖然“大數據”三個字已經漸入人心,但是真正理解大數據技術的企業管理層并不是很多。因此,先需要培養企業管理層的大數據應用意識。

3.2將財務管理工作從財務部門抽離,建立專業的財務管理機構管理核心的財務數據

為什么利用大數據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需要單獨把財務管理工作從財務部門抽離,主要的原因是企業管理是建立在商業數據的基礎上,而行業的商業數據最終會以財務管理數據的形式出現。與企業業務相關行業的商業數據相比不僅數據量大而且種類多,因其最終財務數據呈現,所以讓財務管理人員主流這些數據,具有較大的優勢。而且,現階段財務共享逐漸發展起來,在這種模式下會計核算工作會得到進一步的簡化,從這個角度出發商務數據由財務人員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當然,這只是一種大膽地創新,具體可行性的判斷還需要大量的實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將財務管理從財務部門抽離,基于大數據技術還需要配備相應的非財務人員,尤其是統計專業人員和計算機技術人員。

3.3基于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大數據庫

利用大數據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第三個要求就是,基于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大數據庫。某種意義上只有基于企業自身的情況,建立的數據中才能發揮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最大應用。以農夫山泉為例,集團安排了一萬多人對全國各地的15個采集點拍攝十幾張圖片及時傳送到集團內部的數據中心,留存在數據中心,供集團各部門后續使用,財務管理和銷售管理水平的提高迅速使農夫山泉公司超越了行業三甲。與此同時,娃哈哈集團、沃爾沃集團、樂百氏以及可口可樂相繼將大數據應用于企業管理中。除了收集與企業自身有關的信息,還要注重收集市場外部的信息。

3.4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績效考核機制與內部審計機制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財務管理,雖然可以多角度的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但同時會給財務管理績效考核與內部審計帶來麻煩。所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最后一項要求就是建立有效地財務管理績效考核機制與內部審計機制,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很難量化考核、財務管理的數字化管理,所以建立績效考核機制至關重要。對企業而言,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十分關鍵。與此同時,雖然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地監督企業的財務行為,但是內部審計也不能少。企業的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一定程度上只有加強內部審計的基礎能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

4結語

總之,第三方預付卡、第三方支付將成為未來主流的消費方式,市場的競爭短時間內緩解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企業需要做好自身的財務管理,防范財務風險。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優勢,積極將其應用于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在利用其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時,企業應該有一個完整的計劃,盲目的應用效果或許會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鄭涵予.試述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6(33).

[2]楊瑗.試論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挑戰與變革[J].經貿實踐,2017(6).

篇9

眾所周知,血液是維持一個人生命的根本,如果人的血液有了血栓就會發生病變,嚴重的會導致人的癱瘓甚至死亡。同理,金融企業和人是一樣的,資金就是一個金融企業的血液,如果出現資金流斷檔,也會癱瘓甚至死亡。由此可見,金融企業的發展與財務危機管理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旦危機管理失效將直接威脅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要對金融企業的財務危機進行分析,根據其形成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通過監測與預防等手段,實現對財務危機的控制與防范。所以本論文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金融企業出現財務危機的原因

目前各金融企業普遍出現財務危機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由經營風險造成的,其二,由財務管理失誤造成的。

(一)在金融企業經營風險方面

金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財務危機主要表現在:第一,金融企業經營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各種因素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礎上,金融企業的經營風險隨之出現,進而也極易造成金融企業的財務危機;同時,金融企業的組織管理也存在問題,其中金融產品的質量,組織管理的計劃,新技術的開發等因素,均直接影響著金融企業的有效與安全管理,一旦組織管理風險出現,則會誘發金融企業的財務危機,進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第二,市場營銷的盲目性。當前,金融企業有著較快的發展速度,其規模在不斷擴大,在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營銷戰略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主要是由于金融企業通過營銷,增加了市場的份額,同時市場營銷也具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要以金融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營銷策略,但部分金融企業未能重視財務管理,過于關注市場營銷,導致市場營銷的效果欠佳,財務管理的狀況較差,進而造成了金融企業的財務危機。第三,多元化的經營。目前,金融企業的發展逐漸邁向了成熟期,為了實現對經營風險的規避,紛紛實現了經營的多元化,但在多元化經營過程中,未能正確理解理解實物資產投資,同時也忽視了金融資產投資的特點,在此情況下,金融企業的投資缺乏可靠的資金支持,進而極易引發財務危機。第四,核心業務的萎縮。在金融企業生存與發展過程中,最為核心的因素便是企業的核心業務經營,但眾多金融企未關注自身的核心業務,而是利用兼并手段積極拓展市場,此形勢下,金融企業的財務危機將不斷增多。

(二)在財務管理失誤方面

首先,貸款管理的不合理。在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環境下,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金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獲得發展,增加市場的份額,采取了發放貸款的措施,雖然降低了其資金周轉的速度,但在管理過程中,由于管理的不合理,出現了眾多的壞賬,死賬,呆賬等,直接影響著金融企業的經營業績,使其財務危機極易出現。其次,財務杠桿的過度使用。財務危機最為顯著的特征便是不能償還到期的債務,因此,金融企業的財務危機與財務杠桿的利用程度有直接的關系。債務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雙重的作用,即可以帶來經濟效益,也可能造成財務危機,主要是由于當資產利潤率小于利率時,舉債的負面影響則會出現,金融企業的盈利力將有所降低。最后,財務預警系統的欠缺。該系統的基礎是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能夠對金融企業發展中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的控制、分析與決策等。它是金融企業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管理的全過程。但是部分金融企業的財務報表存在問題,缺乏完整性、規范性和準確性,不能對金融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進行全面的了解與分析,此時財務預警機制則不能發揮自身的作用,進而不能預防財務危機的產生。

三、控制與防范金融企業財務危機的對策

財務危機對金融企業有著毀滅性的打擊,因此,為了實現金融企業的正常、有序經營,控制和防范企業的財務危機,需要對金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管理和監管,同時,要結合金融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財務危機監理機制。下面提出了幾點防范財務危機的建議和對策。

(一)樹立危機意識。在金融企業發展過程中,要保持危機意識,在金融企業內部,展開危機教育管理活動,其中企的管理人員與決策人員要高度重視財務危機,在金融企業內部逐漸形成良好的防范財務危機的氛圍,并且能夠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進行嚴肅的對待,使危機意識逐漸融入到企業的文化之中。

(二)提高財務決策水平。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決策是財務管理的關鍵內容,它對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關系著金融企業理財活動的質量與效益,因此,金融企業的財務活動要保證其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決策的科學性、高效性與合理性,可以運用定量分析,決策模型等,也可以對各種決策進行可行性方案的分析與論證,在此基礎上,還要結合各種財務決策的技術與方法,使財務方案保持在最優狀態,進而才能夠保障企業財務決策決策的質量。

(三)增強對外信息的反應力。金融企業要及時掌握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的制定和修改以及利率市場化等的外部情況,要不斷加大對外部情況的監控力度,進而為金融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服務,在此基礎上,金融企業才能夠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等進行及時與有效的調整。

篇10

【關鍵詞】金融市場;財務管理;影響

企業運營的目標在于獲得良好的經濟收益,促使企業發展壯大。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劇,我國的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展,企業都為了謀求發展壯大而進行積極的戰略調整。當前,企業擴展的方式從實體經濟逐漸轉化到通過財務管理活動來進行資本運作。筆者擬以金融市場對財務管理的影響,談談應對日趨復雜的金融市場,企業財務管理應如何應對。

一、當前我國的金融市場形式分析

金融市場的廣義定義就是一種資金供求雙方為了高效率的運用資金,而通過某種市場方式進行資金融通、有效證券買賣的場所。依據資金融通的期限,金融市場可以分為貨幣市場(期限≤1年)和資本市場(>1年)兩種。

企業的財務管理學的形成先后經歷了以下3個階段:①傳統理財論階段;②綜合理財論階段;③現財論階段。在傳統理財論階段,企業的金融活動重點為籌集資金、證券發行。資料顯示,當企業財務管理處于“傳統理財”階段時,西方先進國家的金融市場已經初具規模了。我國的相關理論起步較晚,近年來,隨著國家的重視,我國的金融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眾多企業通過在債券市場中發行信用債卷等方式,豐富了我國長久的單一的融資結構,拓展了企業的融資渠道。隨著我國金融體制的深化改革,當前國內的金融市場配置不斷加強。然而,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同,我國的金融市場也遇到了類似的“瓶頸問題”,例如中小企業的金融歧視、貸款難度大等。

二、金融市場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1.對財務管理理論的影響

20世紀爆發的經濟危機使得企業管理者認識到金融活動需要在籌集資金、證券發行的同時,采用科學的方法籌集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效果。此外,大多數國家也吸取了經濟危機的教訓,通過相關立法來消除金融市場的無序狀態。這些措施促進了企業的金融活動規范化和有效化。同時,也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學進入綜合理財論階段奠定了基礎。到了現財論階段,企業的理財活動主要圍繞估計問題展開,這是通過企業財務活動和金融市場的辯證關系進行研究分析進而形成的“理財論”,這種理論能夠幫助廣大投資者做出最為有利的投資決策。

2.對財務管理實務的影響

隨著資金供應體制的改革,國內對于企業的大宗資金投入大幅度降低甚至近乎取消。當前,金融市場之于企業財務活動來說,最為形象的比喻應當是一條“紐帶”。即金融市場的作用為向企業財務管理提供資金融通場所,并聯結資金供應與需求雙方。

具體的表現為:①企業面對金融市場進行自主籌資,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信用等進行資金的交易,其優勢在于減少了投資風險,降低了資金成本。②金融市場能夠為企業資本結構的適當調整提供“風向標”。調整資本結構的實質就是進行普通股、優先股、長期負債之間的比重(假設長期資金總額一定)。以此來增強企業的資本實力和資本結構的安全性。此處筆者舉例進行說明,當金融市場利率下調,企業就可以利用債務的可收兌條款,在債務到期之前,伺機舉債,并以此來償還舊債的本金和利息。通過這樣的辦法,可以有效的減少利息支出,進而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在金融市場新形勢下進行財務管理的建議

由于金融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其發展趨勢具有不可預測性。為了順應新形勢下金融市場的深刻變化,企業需要不斷的革新財務管理理念。首先,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理念注入“國際視野”,由于我國的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力度逐漸加大,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流入我國的金融市場。因此,企業需要調整財務管理理念,提高財展芾碚鉸愿叨齲與“國際大金融市場”有機的融合。其次,企業需要強化金融風險理念,適當的引進現代金融知識和風險管理技術,例如通過發行認股權證、購買外匯期貨、簽訂遠期外匯協議等金融衍生工具,確保更有效的投資,為企業籌集到發展資金的同時,規避財務風險。

四、結束語

金融市場是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場所,這是因為,市場是所有信息的傳遞中心,資金的供求雙方發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場所都是金融市場,所反映的價值是客觀公正的,金融市場為企業的財務活動提供了更多機會的同時,也使得企業要面對更多的挑戰。要想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謀求發展,就需要依據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創造性的革新財務管理發展戰略,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目標。

參考文獻:

[1]杜虎.淺論金融市場環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5(19).

[2]鄧濤.淺析目前金融市場環境下的公司財務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1(21).

[3]高強.論企業財務管理與金融市場的關系[J].企業文化旬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