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對外科手術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09-20 17:54: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麻醉對外科手術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外科牽涉的相關醫療領域比較廣泛,并且占據著一定的醫學位置,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外科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醫學的全面發展,在醫學領域中具有發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就外科在醫學領域中的重要性進行初步探討,以期更好地對醫學發展有所貢獻。
【關鍵詞】外科 醫學領域 重要性
引言
外科,從字義表面理解為外傷等一序列身體表面疾病治療的科室為外科,但是,從醫學的角度來解釋是指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科學,是以手術切除、修補為主要治病手段的專業科室。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應用,外科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各醫院外科的專科設置原則與內科類同,通常與內科相對應。外科方面的疾病主要分為:創傷,感染,腫瘤,畸形和功能障礙等五大類。
外科主要分科為:普通外科(簡稱普外)、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矯形外科、神經外科、燒傷、整形科、顯微外科等。
一、外科發展概述
外科隸屬現代醫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醫學項目,外科主要實現實現如何利用外科手術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從而使病人得到治療,恢復健康。這方面的深入治療和發展研究。外科和醫學領域的其它科目一樣,也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診斷、分期、治療、預后,而且外科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癥、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后的照顧、手術的并發癥與預后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從先前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的頭顱中,醫學人員發現木乃伊頭顱留有手術的痕跡。在我國2000多年以前,外科在戰爭、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得以發展并不斷完善。19世紀末,現代醫學開始問世,起先經常由受過培訓的理發師執行手術——即所謂的“醫療理發師”(barber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許多英聯邦國家外科醫師被稱呼為“先生”(Mister)而不是“醫生”(Doctor)。在20世紀初,隨著消毒、麻醉、止血、輸血等技術的產生和進步,現代外科學得以逐漸深化及完善。現代外科奠基于是19世紀40年代,先后解決了手術疼痛、傷口感染和止血、輸血等問題。
外科手術用的止血鉗的不斷改進,輸血和補液也日益受到重視,這樣就進一步擴大了外科手術的范圍,并增加了手術的的安全性。50年代初期,低溫麻醉和體外循環的研究成功,為心臟直視手術開辟了發展道路。60年代開始,由于顯微外科技術的進展,推動了創傷、整形和移植外科的前進。70年代以來,各種纖維光束內窺鏡的出現,加之影像醫學的迅速發展(從B型超聲、CT、MRI、DSA到SPECT、PET)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診治水平;特別是介入放射學的開展,應用顯微導管進行超選擇性血管插管,不但將診斷,同時也將治療深入到病變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生物工程技術方面也將對醫學領域中的外科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外科在不斷發展中對醫學領域的推動作用
無疑,在社會不斷發展和醫學不斷進步發展中,外科不可能一層不變,其醫學作用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現代醫學在發展中不斷實現縱深方向的發展,同時在時間和空間領域中不斷得到完善。外科的不斷完善與條,分科也變得多了起來,因此,外科要進一步分為若干專科;有的按人體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體的系統,如骨科、泌尿外科、腦神經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齡的特點,如小兒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術的方式,如整復外科、顯微外科、移植外科;還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質,如腫瘤外科、急癥外科等。
外科在不斷發展中實現醫學領域的不斷完善,在通常病例和疑難病例的診斷和治療中得到不斷的突破和創新發展,實現了醫學領域中的重要發展角色。推動著醫學領域的不斷向前發展。
三、外科在醫學領域中疾病治療診斷方面的重要性
外科中常見的醫療診斷及處理醫療上的問題包含了創傷、各種胸腹部急癥、先天/后天性畸形、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在臨床應用上和麻醉學、特級護理學、病理學、放射學、腫瘤學等其它醫學專科工作關系極其密切。隨著藥物、早期診斷技術與其他醫療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學)的發達,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轉變為非外科治療為主,然而外科手術仍然是這些治療無效或產生并發癥不可或缺的后線支持,而外科微創手術(內窺鏡手術)的領域也在蓬勃發展。
從上面論述中可以看出,外科在疾病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發展角色,發展空間之廣,發展程度之深是一時半會無法完成探討和完成深入研究的。外科各專科的全面繁榮發展,為人類健康創造一個個奇跡,在醫學史上不斷實現新領域的突破。故而,在醫學臨床診斷和手術運用中外科不僅具備前瞻性的發展特點,同時也具備其他外科以外無法完成的醫療難度而外科可以進一步解決的后勤醫學發展性空間。故而,外科在醫學領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外科在醫學領域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在醫學發展中尤其是現代醫學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給人類健康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醫學研究和發展中,對外科的不斷發展和研究創新,應對現階段和未來有可能發生機已經發生的疑難病癥,外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外科的發展歷程來探討,外科在其發展中無論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乃至世界,都有外科發展的足跡。在醫學的深度和廣度方面來看,外科在醫學領域中都有涉足,由此不難看出,外科在醫學領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參考文獻
[1]何倫;“讓活人回到醫學中來”[N];健康報;2010年
[2]柯利民;徐陽孫;試論醫德[J];中醫藥學報;1981年03期
[3]龔道淑;胥樹平;何之榮;護患糾紛對護士造成的心理壓力及疏導[J];護理管理雜志;2006年01期
[4]蔣建中;外科護理中的風險管理模式和實踐研究[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5]徐玉濤;整體護理觀念在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6]黃春玉;黃小蘭;王紅英;;創傷外科護理記錄缺陷分析及改進措施[A];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護理學術年會暨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暨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暨社區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篇2
關鍵詞: 寵物外科手術 實踐課 教學方法
《寵物外科》是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精神,以寵物行業人才需求為導向,面向高等職業院校寵物醫學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該課程包括外科疾病和外科手術這兩部分的內容,其中寵物外科手術是寵物醫學行業的核心技術與難點所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寵物外科手術這門技術,并利用這門技術解決寵物臨床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課程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就寵物外科手術實踐課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1.循序漸進,注重基本功的練習
通過寵物外科手術這個課程的學習,學生熟練進行術前的各種準備,并在團隊的配合下完成常見的外科手術,以及最終通過外科手術的方法較為熟練地對外科疾病進行診治。由于外科手術的可操作性強,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較高。另外,基于外科手術的特殊性,以及大多數同學急于求成,實踐課的教學過程更要注重循序漸進。
手術的種類紛繁復雜,但其關鍵要素卻是相同的,堅持無菌原則和熟練手術基本操作(如切開、止血、分離、縫合等技術)是手術成功的基礎[1]。其中最基礎的就是打結縫合的學習。在教學打結縫合之前,教師不能急于教授學生打結縫合方法,而應首先通過示范操作使學生深刻地意識到基本功練習的重要性。例如,熟練地打結縫合能夠使手術節約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以打結的教學為例,通過兩年的教學,我認為,打結教學要注重動作的分解和規范,讓學生一步一步跟著學,并形象地介紹給學生聽,使學生體會“手不交叉線交叉、線不交叉手交叉”的原則。而且打結的學習需要一段時間的消化與熟練,不能要求所有的同學都能在教過幾遍之后完全熟練。為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保證課內教學時間內一個40人左右的班級能有20%的人熟練,其他同學把消化和熟練的時間放在課下,并在第二次課進行考核。考核的壓力與打結的可操作性,在幾個平行班級中掀起了打結的熱潮,學生互幫互助,在第二次課考核時熟練通過率達95%以上。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不會使學生因為當堂考核還未消化吸收,導致學生學習信心的喪失。
2.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我們培養的是具有專業實用技能的高級人才,所以操作的規范、無菌意識、人員的配合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參與工作后的操作技能。在學習階段就要注重規范,由于手術操作場所的特殊性,為使學生能夠更好更清晰地觀摩實際操作,我們可以將手術操作拍成教學片,供學生學習,克服觀摩人數太多無法清楚看到操作細節的問題。并將關鍵步驟拍下照片,于學生實際操作之前進行重點講解,使學生操作的時候能做到心中有數。形象、直觀、感性的多媒體表現方式能體現現代醫學教學的特點,有機地將教學所需組織起來形成多媒體課件,可以極大地提高外科教學的效果,提升教學質量[2]。
3.以學生為主體,變被動為主動
3.1詳細制訂教學計劃,合理利用課堂時間。
我校必修課程實行的是理論課+實驗課+實訓周的教學模式。這個模式對寵物外科手術的教學尤其適用。將寵物外科手術基本的操作方法,尤其是實際操作中會用到的器械識別和使用,寵物的麻醉方法,皮膚的切開止血、縫合方法,以及最簡單的手術一共20課時的教學合理地穿插在平時的理論課教學中。有了外科手術基礎知識和技能之后,在之后的為期5天的實訓周里,可安排一些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適合現階段高專教學需求的手術,例如:犬的膀胱切開術、犬的胃切開術等,集中系統地進行操作練習。教師要提前安排好教學計劃,做到銜接有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課程教學。計劃的制訂要標明該項操作日期、所用時間、注意事項、學生通過學習后能達到的要求等,做到有的放矢。
3.2學生輪流承擔手術角色,責任到人,注重團隊協作。
在動物外科手術實訓周的教學中,我們將班內同學分為若干個小組。考慮到手術的數量,以及手術人員的分工,為了既能便于操作又能使每個人都能把每個角色體驗一次,所以一個組安排5-6個人。要求每個手術小組在手術之前都要制訂詳細的手術計劃,自行進行人員分工。同時,在實際手術操作中,無論是手術者、手術助手還是巡回助手,都應該熟悉手術操作方法和路徑,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配合,并且能通過手術實踐達到教學目的。
人員分工,包括主刀、助手、器械助手、麻醉師,要求大家團結協作,各行其職、各負其責[3]。目的是使每個同學在實訓周實踐教學之后不僅掌握術前準備,而且掌握手術的基本操作及術后護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點。組內人員就是一個團隊,一個班分為多個組,同時還進行手術,從麻醉開始,實際操作哪個組又快又好、配合默契,一眼明了。
由于責任到人,各司其職,因此實際操作過程有條不紊,也杜絕了有的同學不愿動手或有的同學每次都當主刀的情況。學生不僅完成了課程學習,而且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
3.3大膽放手,以學生為主體。
實踐課的教學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但為了及時指出學生操作的錯誤,解決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必須全程在場。如果沒有親自動手,學生就不能體會到外科手術的一些重要操作方法。例如,止血,在實際操作當中,學生碰到組織出血時常會驚慌失措、手忙腳亂,甚至有的學生對出血產生畏懼心理,組織切開和分離過程中過于小心翼翼,使手術的時間大大延長。這是學生在動物外科學習中反映最多的一個實際問題[1]。手術中組織切開后的出血不可避免,再加上止血結扎操作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不容易熟練掌握,如果只是觀摩教師示范,學生很難完全掌握。讓學生親自動手,老師只起輔助的作用,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動手能力,而且能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重視術后護理
手術的成功并不代表治療的結束,術后護理的好壞也直接決定了手術治療的成敗。為了使學生意識到術后護理的重要性,以及更好地掌握術后護理的方法,我們把術后護理都交給各組學生。由于是護理自己做過手術的犬只,出于情感原因,或是想看到自己手術成效如何,絕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對它們進行護理,負責它們的飲食、手術的常規護理和衛生的打掃。這使學生明白良好的術后護理是手術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學生在護理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手術創口發生感染、裂開,舔咬,沒有食欲等都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同時也對寵物外科的理論部分進行了強化。通過為期一周半至兩周的術后護理,學生看到了手術的成果,失敗的同學也總結到了失敗的經驗,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責任心。
5.作好學結,寫好實驗報告
在外科手術實訓周的實踐教學結束后,在對犬進行術后護理的過程中,我們開設手術討論課,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能發言,可以就某個手術或某個操作的成功經驗或失敗的教訓談談自己的體會。同時我們也參與討論,就同學提到的某個重點問題給予糾正、提示和啟發。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由于每個同學都獲得了體驗每個角色的經歷,因此討論的積極性都很高。由于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因此討論的內容也很豐富。其他同學邊聽別人發言邊自己思考并回憶實訓周操作過程。這樣做比起枯燥的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氣氛更好。最后要求學生寫好實驗報告,要真實地再現手術操作的全過程,包括術前準備、人員分工、手術術式、藥品、器械、可能遇到的問題、處理方法與手術體會。我們認真批改,達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現問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盈帆,劉安堂,江華等.動物外科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醫學教育索,2009,8(6):701-702.
篇3
【關鍵詞】普外科;手術;疼痛護理
引言
普外科是醫院眾多科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主要是的科室之一,對于解決患者需求,保障居民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皮外科患者的護理相較于常人,相對復雜和繁瑣,這是外科護理需要攻克的難題之一。怎樣做好手術后患者的護理,對減少手術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義。下面筆者將對相關情況進行闡述。
一、術前階段的護理
1.增進醫者與患者的交流。增進服務意識,強調護理人員必須樹立以病人為中心,把病人放在心中的服務理念,在病人入院時做好接待,讓病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在護理活動中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掌握交流技巧,遇事能“換位思考”,最大程度地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通過耐心細致的解釋來疏導患者的工作,以減輕患者因缺乏手術相關知識而產生的焦慮,降低其緊張度,以最大限度的減輕病人心理壓力,進一步增強患者手術信心。
2.增強術前對患者的心理輔導。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對于手術都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因為患者缺少醫學常識,經常會在術前出現焦慮不安等情緒。從而表現出心態不平衡及焦慮。針對手術患者存在術前心理負擔過重的現象,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護理人員應該以熱情、主動、通俗、易懂且科學的語言,耐心細致地介紹手術和疾病的有關知識,并舉出成功病例鼓勵病人消除顧慮,解除緊張不安的情緒,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迎接手術。
3.因人而異,加強護理。如對吸煙者,向患者宣傳吸煙對疾病的危害及戒煙的重要性,并能有效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對老年患者應術前加強呼吸功能訓練,對預防術后呼吸功能不全起重要作用,并訓練病人正確的咳痰方式;對高血壓、冠心病或心電圖不正常的患者除給予針對性降壓擴冠治療外,應進一步提高心肌的儲備功能。
二、術后階段的護理
1.基礎護理:在術后的基礎護理階段,應該著重觀察神志、體溫、心率、呼吸、血壓、皮膚溫度及彈性,觀察腸蠕動及腹脹程度,有無惡心、嘔吐、傷口滲出液;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血壓、心率的變化;維持有效的呼吸功能,防止因缺氧造成的患者煩躁不安;調整環境和睡眠,盡可能降低病房各種儀器的音量、光線等不良環境刺激,避免在患者面前談論病情及不良的預后;解釋各種管道刺激可能引起的疼痛和不適,給患者以最舒適的位置;對耐受力差者,輔以鎮靜劑和止痛劑。注意患者情緒、精神變化,護士盡可能多與患者談心,運用合理的解釋、善意的疏導、真誠的撫慰、有意的暗示、確切的保證等實現對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對長期臥床的患者,需要協助其定時翻身及按摩受壓部位,鼓勵患者有效咳痰,定時給予翻身叩背,協助排痰,必要時給予藥物支持,預防肺部感染。
2.疼痛護理:患者手術后疼痛的情況分為兩類:
一般說來,第一類疼痛指的是在麻醉后的二十四小時之內,或手術后2~3d。這時的疼痛多是由于切口疼痛,腹部手術患者中的30%~40%均在此期間內感受到了劇烈疼痛,精神上承受著一定的痛苦,患者通常感動沮喪、難過。在這個階段,醫護人員應該給予患者止痛藥,使其減少疼痛,同時還需要在精神上鼓勵患者,進行思想安慰時,盡量使用一些安慰性的語言,為提高安慰效果,護士在進行安慰時,需要握住患者的雙手,或者將手放在患者的頭上,并且使得他感受到溫暖,產生依賴感和安全感,進而提高患者的耐受力。
另外一類患者的疼痛一般是因為個人在翻身過程中不當,或者是由于咳嗽等引發的疼痛,還有就是腸蠕動的因素。護理人員需要教會患者一些簡單的自我控制方法,比如呼吸的調節方式、變換的方式、放松身體的方式、局部咳嗽的方式以及活動時對傷口的保護方式,以降低自身的痛苦,并且還可以輔助患者學習一些減輕疼痛的方式,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可以使得患者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還能治療患者的自閉、孤獨等情緒,進而減輕疼痛,消除焦慮,我們稱之為“音樂療法”。依據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以及職業特征,選擇可能喜歡的音樂,以優美的旋律和和諧的曲調以安撫患者的情緒,使得其精神得以放松,進而緩解其痛苦,實踐證明能夠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疼痛。在手術后3~5 h是排尿最合適的時期,此時應囑患者盡量排尿,如果出現尿滯留及時處理,避免其他并發癥的發生。醫護人員需要及時的對患者說明,手術后切口出現疼痛的時間以及癥狀,并協助患者保持舒適的,幫助克服一些不良情緒,及時、認真、準確,并且有計劃的護理,為患者的康復創造更好的機會。
3.心理護理:由于手術中患者對于疾病或手術等有一定的恐懼心理,在術后醫護人員應該適當的開展心理護理,盡可能的減少他們的痛苦,這對于加速患者身體康復是十分有利的。由于手術做的成功,切除了病灶,患者卸下了負擔,愿意接受治療和護理。掌握勞動強度,避免腹壓過高,定期門診復查。指導用藥、生活護理、心理疏導、注意自我調節,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穩定的情緒,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同時向家屬講明心身護理的重要性,鼓勵、支持、體貼、安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經過實際病例的驗證和觀察,筆者認為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是極為重要的,如果護理得當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復速度,如果護理不當,可能會引發其它并發癥,不利于身體的恢復和健康。所以,注重術后患者的護理是每位護理工作者應盡的職責。
三、討論
隨著群眾文化知識的增加和對健康知識的普及,其對于護理的要求也越發嚴格,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經驗,定期參加醫院培訓,逐漸的提高醫療水平,增進與患者的交流,來為人民更好的服務,盡到白衣天使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裴靜,梁金清,黃霜霞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外科門診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9):1629-1631.
篇4
【關鍵詞】 手術室,醫院;護理/心理學;護士病人關系
1 資料
手術在作為外科治療重要手段的同時,也會對病人的心理產生嚴重影響。尤其急診手術,由于病人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變化快以及病人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等原因,對生死感受強烈,恐懼不安程度高。這些因素可能會加重病情,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并進一步影響疾病的轉歸。因此,在病人進入手術室后,手術室護士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使病人以健康的心態接受手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對通過對我院在2010年1月-12月425例普外手術病人進行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預,其中男245例,女180例,平均年齡38歲,局麻120例,硬脊膜外麻醉305例。觀察手術室護士的心理護理對病人心理狀態的影響,為手術室心理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2 手術患者術前心理分析
由于每位手術患者病情、年齡、社會文化背景、經濟條件等的不同,對患者的心理活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醫護人員要善于具體分析每位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
2.1 緊張、恐懼心理 無論手術何等重要,也不論手術大小,對患者都是較強的刺激。患者意識到了這種刺激,就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有的臨上手術臺時還可出現四肢發涼、發抖、意識閾狹窄等;還有一些患者對手術環境和器械等異常敏感,甚至出現病理心理活動。
2.2 焦慮心理 手術患者焦慮心理來自多方面,由于患者對手術缺乏正確認識,怕麻醉、疼痛,怕術中、術后出現意外,擔心手術人員技術是否過硬,對自己術后病情難以預料,缺乏思想準備,手術后又需要較長時間休養及怕刀口瘢痕影響美觀等,易產生焦慮情緒,甚至不能配合手術。
3 患者心理及護理措施
3.1 手術前日訪視患者 術前一日手術室護士首先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醫療設備、麻醉醫生和護理人員的技術力量、以往此類手術的成功率、麻醉方式以及本次手術周密的準備情況等,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能夠正確對待疾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以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來更好地配合次日手術。另外,介紹同病區同種手術的成功病例,鼓勵其相互交流,增強其信心和勇氣。
3.2 術前心理及護理措施 來我院大多數患者是擇期手術,病人一方面盼望入院后能早日手術解除病痛,另一方面又擔心手術的效果,病人迫切希望被醫務人員認識、被尊重并受到重視,得到與病情及手術有關的信息和知識。交待手術中必須承受的痛苦,無論手術何等重要,也不論手術大小,對病人都是較強的緊張刺激。病人意識到了這種緊張刺激,就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有的臨上手術臺時還可出現四肢發涼、發抖、意識域狹窄,對手術環境和器械等異常敏感,甚至出現病理心理活動,為此應當進行術前心理咨詢。
3.3 術中心理及護理措施 交待手術中必須承受的痛苦,經過術前心理護理,患者對手術已經有所了解,但手術室對病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全新環境,手術室的氣氛也明顯不同于病房,病人一進入手術室即刻會產生孤獨、壓抑、緊張、甚至恐怖的感覺,因此,病人一到手術室門口,手術室護士馬上熱情接待,患者行走不便時挽扶其入手術室,以增加親切感,減輕孤獨感,由于病人對手術的環境和氣氛極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術室一定要整齊清潔,床單無血跡、手術器械要掩蔽。一個手術室內最好只擺一張手術臺,不宜幾個手術臺并排擺列,以免產生消極暗示。
4 討論
在對425例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過程中,病房護士、手術室護士形成了一個以病人為中心,以護理業務為主體的工作關系,把手術效果、病情的整體康復作為心理護理的最終目標。通過術前、術中、術后系統化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對術中、術后疼痛的耐受性明顯提高,自覺進行功能鍛煉,減少了術后神經根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了住院時間,無一例發生切口感染,使病人得到了安撫和激勵,在情緒上由焦慮、不安變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變得堅強,在信念上由悲觀變為有信心,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變為自覺,在對待治療的態度上由被動變為主動,進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和社會效益手術病人的心理分析探索及心理護理是病人盡快接受手術,病情有效恢復重要手段之一。貼切的心理分析,有效的心理護理,是一種特殊的技術、精細的藝術,可使病人以最佳心身狀態接受手術,對手術順利進行和手術后恢復健康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我們的臨床實踐,充分證明了手術病人心理分析和心理護理的重要。
總之,做好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用美好的語言溫暖患者因疾病而受傷的心,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不僅能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夠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篇5
【關鍵詞】 外科醫療糾紛;原因分析;預防對策
醫療體制不斷改革發展,然而關于醫療糾紛的報道卻頻繁出現醫患關系仍處于激化狀態,類型是復雜多樣的。在不斷增多的醫療糾紛中,涉及外科的糾紛尤其多。筆者2008年在某醫院見習時,就該院過去兩年發生的20例醫療糾紛進行分析統計,外科14例、 內科2例、 兒科1例 、婦產科2例、 其它科室1例,可見外科系統的糾紛是其它科室總和的兩倍還要多,有關醫療糾紛案件的報道也多見于外科,外科作為醫療糾紛的主要科室,可見對其進行研究具有必要性。
1 外科醫療糾紛的現狀及外科的業務特點
近年來,醫療糾紛已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醫療體制的改革到法律的滯后,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到服務質量、醫療管理都有涉及,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醫患環境得到了部分改善,但是,目前對各個科室的醫療糾紛進行單獨研究的還比較少,不可否認,任何科室都是醫院的組成部分,與醫療糾紛的大環境具有密切的聯系,但是每個科室都有自己的業務范圍和診療護理特點,是各科室發生醫療糾紛的內部原因,具有其特殊性。外科作為醫療糾紛的高發科室,對其發生糾紛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相應的預防對策,對構建和諧的醫患環境有重要意義。
外科醫療糾紛與其業務范圍和診療護理特點密切相關,首先,外科以手術作為主要治療手段,手術成為外科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外科水平的重要標志,手術具有可創性、復雜性、并發癥多的特點,很難掌握其適應癥及禁忌癥,術中常出現意外情況,術后傷口感染可能性大。其次手術分工精細,需醫護人員、各科室、患者密切協作,術前術后護理要求高,麻醉風險大。再次,外科患者病情復雜、危重,診斷困難,易貽誤手術時機而發生重要臟器穿孔、壞死,其他器官、組織的損傷、功能損害,術中情況變化,出現并發癥和感染,加大手術風險。最后,手術操作復雜,不易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往往出現患者及家屬不配合手術治療或對治療期望值過高的情況,患者主觀愿望與治療效果必然出現強烈反差,引發糾紛。
2 外科醫療糾紛的原因分析
外科是醫療機構的一個特殊科室,也是醫療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其原因既包括醫療糾紛產生的一些共同原因,如患方知情權保護不力、病歷書寫欠規范、過度醫療加重患方負擔以及現有法律法規不健全等,也具有自身特別的原因。
2.1 手術治療本身風險高,容易因意外而引發糾紛 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本身就處于不斷發展而又始終不完美的狀態,外科一般以手術作為主要治療手段,外科手術具有治療效果明顯,解除痛苦快的特點,但手術具有可創性,對手術者有特別高的要求,術者要充分做好術前準備,患者所患疾病是否需要手術,采取何種手術方式都需要醫生對該疾病有深刻的認識,而手術適應癥是不斷變化的,患者又具有個體差異,很難把握;術中操作要求高,要穩、準、輕、快,準確識別人體解剖結構,并能積極防止感染和處理各種并發癥,難度系數大;有些手術的病變部位毗鄰重要的血管、神經,手術發生并發癥往往是難以避免的;新技術、新術式的應用有逐步完善的過程,術者也需要逐步提高和熟悉,在早期并發癥的發生率難免較高,這些都容易出現意外而引起糾紛。
2.2 手術相關醫療文書告知不規范,患方知情權未得到充分滿足 告知主要是術前讓患者及其家屬充分理解所患疾病的危害,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技術上的可能性及手術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擬采取的措施,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特別是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患者要真正的聽懂、理解。有的醫院進行術前告知的是實習醫生或進修醫生,其對病情的具體情況不甚了解,手術同意書等是印好的表格,只按表格中列出的各項內容向患者念一遍,與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不密切,而醫生的術前告知往往過于簡單,用語太專業化,患者及家屬未充分理解手術的嚴重性,只是單純的簽字手術。就會出現術后結果與患者愿望不一致或患者出現意外情況,患者及家屬沒有思想準備而發生糾紛。
2.3 少數醫生技術不高處置不當,造成醫療失敗
2.3.1 某些外科醫生理論基礎不夠扎實,缺乏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手術技巧 外科領域對疾病的及時診斷、手術方式、時間、部位的選擇,手術中千變萬化的情況的預防和處理,都需要外科醫生具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對人體解剖結構,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等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年輕外科醫生的成長途徑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醫學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學習的結束并不意味著醫師技能培訓的完成,而僅僅是個開端。老師僅是向學生灌輸外科學原理而不是每個手術的經驗。某些外科醫生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又缺乏不斷學習的上進心,年輕外科醫生缺乏經驗,或技術水平欠缺的手術者,其手術發生意外的幾率都會增高引起糾紛。
2.3.2 部分外科醫生掌握的知識很局限,思維方式固定,不能適應新技術、新術式的應用 外科是醫學中發展迅猛的領域,需要永不停止的學習,否則會造成知識技術的滯后。如微創手術技術的異軍突起、器官移植技術的興起、預防外科的不斷進步,各種醫學觀念不斷演進,知識不斷增加,如果外科醫生不汲取新知識,不學習新技術,不提高和完善知識體系,必定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醫學技術,在復雜的醫療環境中定會錯誤百出,糾紛不斷。外科亦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室,人是一個密切聯系且完整的機體,許多外科醫生只把自己當作匠人,而缺乏大醫風范,對技術以外的知識一概不通,內科知識更是貧乏,對手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不能把握好,出現手術外的不良情況不能做簡單的處理,必然會增加失誤率,引起糾紛。
2.4 科室協作配合不力,影響手術的進程和效果 手術過程有很強的協作性,需要術者、麻醉師、護士等各個科室部門的密切配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都會引發糾紛。外科需要上下級醫師密切配合,做好術前討論,制定完善的手術方案。可是個別醫務人員把手術刀當營利刀,受利益的驅動,超越職責范圍和技術水平爭做不能勝任的手術,利益大的手術都爭著去做,利益小或無利益的就往外推。上下級醫師關系不和諧,下級醫師無視上級醫師權威,不請示、不匯報、不執行上級醫師指示,上級醫師不關心下級醫師,不指導、不帶教,技術壟斷。各個醫生之間不相互配合,交接班不認真,不能確保高質量完成手術,影響治療的進程和效果。
2.5 外科患者的特殊性也是發生醫療糾紛的重要因素
2.5.1 病情危重,患者認識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 外科患者入院時,往往病情嚴重,合并有其它疾病,治療又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風險大。受患者自身知識構成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往往對疾病認識不到位,認為只要手術就能痊愈,然而各種新型診療技術和治療方法在臨床上的廣泛適用,使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接觸、溝通越來越少。醫院對醫生重學歷、重技術、輕人文素質,醫生忙于醫療工作,追求高學歷,無暇顧及人文素質的培養,對檢查設備的過度依賴,淡化了醫患之間的人性化接觸。更不利于患者了解病情,出現患者不滿意的情況,往往歸責于醫生。
2.5.2 經濟條件不好,外科治療費用承擔壓力大 外科的整個治療過程,費用昂貴,術前要完善各種輔助檢查和術前準備,如:三大常規、胸片、血凝等。手術的費用對普通患者來說花銷很大,很多患者在治病過程中是花去了所有積蓄。對治療的效果期望值也就特別高,病人、家屬要求不斷提高,其意愿常與醫學原則相沖突,得不到自認為的理想結果。而不甘心支出高額的醫療費用,又受一些負面影響,到醫院打鬧,想通過此種途徑獲得高額賠償。
2.5.3 治療情況不明,思想負擔任務重 手術風險是手術者、醫療機構與患者共有的,患者一方對手術效果期望過高或者手術者過于自信,在患者對手術風險性毫無認識,豪無心理準備時,發生手術結果違背愿望的情況就可能發生醫療事故爭議。另一方面,患者對醫生不信任,往往不配合手術治療。如不在手術協議書上簽字、隱瞞病情、偽造病史、拒絕手術、不執行醫囑、不配合醫生操作,加大手術風險。
3 減少外科醫療糾紛的預防對策
對于醫療糾紛的預防,不論理論上的研究還是實踐中的探索,目前已經有了一些切實可行、富有成效的對策,例如避免過度醫療、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權、及時化解醫患矛盾等等。但針對外科這一特殊科室,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項對策。
3.1 提高技術水平,確保手術質量 外科醫生不僅應具備睿智、悟性,對疾病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要求手術操作輕巧、熟練、機敏和果斷。外科醫生需要經歷漫長而艱苦的訓練,不斷豐富和完善知識體系。對年輕外科醫生的訓練非常重要,臨床實踐和觀察是外科醫生成長的唯一途徑,建立和完善專科醫生培訓機制,讓年輕外科醫生得到規范的訓練,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病人是培養外科醫生最好的老師。但外科手術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要轉變年輕外科醫生的訓練模式,外科手術不是跟著老師依葫蘆畫瓢,而是要深入的明確手術的方式、時機,培養思考能力,技術能力、行為能力等綜合素質,使其向著更精、更細、更深的方向發展,使外科醫生成為藝人而非匠人。其次,要加強外科醫生汲取新知識的意識,不斷提高和完善其知識體系,積極學習新技術、新術式,加強其它科室知識的學習。以適應飛速發展的醫學技術。
3.2 強交流溝通,尊重患方知情
3.2.1 提高人文素養,增強溝通能力和技巧 醫學的獨特性使其不同于一般的學科,具有明顯的人文屬性,作為一個好的外科醫生,絕不僅僅是技術的高超,還要有人格魅力,目前醫學教育只注重醫學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如何做人,因此提高人文素養已顯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倡奉獻精神,立志服務于病患,從自身做起,樹立醫師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做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其次,注重醫學以外知識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言談舉止和儀容儀表。廣博的知識使人敏捷,能更好的表達和交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種良好的心態,使其能遇事不慌、處驚不變,更能應對診療過程中的各種情況;良好的儀容儀表是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的外在表現,能夠更好的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喜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服務態度,可以獲得完整而有意義的病史資料,能夠加深以患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依從性。達到醫患相互諒解,出現手術風險時,能夠得到患者的諒解。
3.2.2 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認真履行告知義務 首先,告知對象應為成年患者,如因患者病情危重或不便讓患者知情,可授權其家屬,并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表示知情、同意。其次,告知內容應包括診斷、擬進行的手術名稱、適應癥、禁忌癥、并發癥和愈后情況。再次,對手術的不良后果和并發癥,應重點強調,并具體解釋,讓患者知情、理解并同意,才可以簽訂手術同意書。最后,告知者應為患者的主治醫師,其對患者的具體情況了解的比較清楚,應根據告知對象的文化程度,進行告知,保證其理解治療的關鍵性問題。而不是盲目的簽字手術。
3.2.3 強化協調配合,發揮科室合力 科室醫護人員加強協作能力,完善和不斷更新診療常規、技術操作常規,加強手術前、中、后對患者的管理協調,提高醫療質量。
3.2.3.1 抓好手術前管理,完善首診負責制 病情危重的患者到病房,接診醫師要詳細詢問病史,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強的查體,對患者病情有基本的了解,如需輔助科室的檢查幫助診斷,應有相應的醫務人員陪同。如需手術,術者要做好術前準備,各級醫師認真履行術前討論,對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對病人要做好溝通、解釋工作。正確、及時的對患者做出診斷,進行有效的手術治療,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和把握好手術時機。對患者關系重大的手術,要完善告知義務,合理安排手術,制定發生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減少失誤。
3.2.3.2 完善手術中管理,明確手術的組織與分工 手術人員要以手術者為中心,手術者應選擇對病情有充分了解,對手術的方法和步驟有充分的準備,對發生變化需改變手術方法或出現意外能應付自如的人。手術護士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謹防手術物品遺留病人體內,手術中發生急危情況必須及時、正確處理,必須改變手術方案時,必須及時請示,按職責范圍進行,需要患者和家屬知曉的應先告知其家屬。
3.2.3.3 做好手術后管理,預防并發癥和發生術后感染 術后應嚴密觀察病人病情,醫師在交接班時要著重強調剛做完手術的病人,做好交接班記錄,上級醫師要對術后病人認真查體,指導下級醫師做好術后治療,護士要認真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術后護理工作。嚴格遵守消毒和無菌消毒規程,樹立無菌觀念,及時換藥,仔細檢查傷口,預防并發癥和防止術后發生感染。
3.2.4 提高法律意識,規范外科醫療文書 加強外科醫生的法制教育,由于目前醫學發展水平的局限性,再高明的醫生也會面臨手術失敗的情況,對其認識的不一致往往引發糾紛,由于部分外科醫生缺乏法律意識,沒有認識到相關醫療文書的重要性,對危重患者告知不全而不具法律意義,或手術同意書免責事由書寫不符合法律要求,病歷不當涂改添加,資料不全。在發生醫療糾紛時,病歷作為主要的證據,往往就使醫務人員處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要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診療護理規范,必須先做到學法和知法,由于醫學和法學是兩個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醫務人員懂醫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從而出現不按法律規定和診療規范進行檢查和治療的情況而出現差錯,產生糾紛。因此要加強醫療機構對其醫務人員法律、法規的培訓和教育,制定規范的醫療文書格式,定期檢查病歷,促使醫護人員及時完善病歷,能有效提高醫務人員法律意識,使其依法執業,避免醫療過失行為,在發生醫療糾紛時也能夠進行妥善的處理,使醫方在維護患者權益的同時,也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2.5 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有效轉移外科手術風險 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通過投保醫療責任險,對復雜、危險性高的手術投保,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金額的保險費。出現醫療糾紛時,由承保的保險公司協調、調查后,確定保險責任并在最短的時間內支付一定數額的保險補償金,從而加強患者補償的支付渠道,使患者能及時得到補償,避免患者和醫院產生不必要的糾紛。將醫院經營管理和執業過程中不確定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從而妥善解決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減輕醫院的壓力,維護醫療機構的社會聲譽。對醫護人員來說,能減輕醫護人員的后顧之憂,激發醫護人員治病救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大膽進行臨床實踐,敢于收治高風險、高技術處理的復雜病癥,有利于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外科新技術、新療法的開發應用。
篇6
目的探討觀摩手術對提升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方法選取146名外科病房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測評量表》評價其觀摩手術前后健康教育能力。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線性回歸分析影響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相關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外科護士觀摩手術后健康教育能力評分顯著高于觀摩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摩后評估、計劃、實施和評價維度顯著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逐步線性回歸法分析顯示,總分與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維度得分存在線性回歸關系(均P<0.05)。結論觀摩手術有助于提高外科病房護士健康教育能力。
關鍵詞:
外科;護士;觀摩手術;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能力是一項涉及多項學科的應用技術,需要綜合護理人員認識、實踐、溝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大部分住院患者手術前感到焦慮,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夠緩解他們的焦慮水平[1]。然而臨床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除了來自學校教育、實習及平時的臨床實踐外,需要醫院進行專科相關疾病的病因、機制、手術方式、手術過程等知識的系統傳授,特別是對患者主動、全面的整體護理[2]。為了滿足醫院外科各專科的現實需求,針對性地提高外科專科護士的綜合素質,完善健康教育內容,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使用觀摩手術提高護士健康教育能力是比較經濟、有效的措施[3]。本研究通過調查影響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找出誤區,糾正不足,故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對外科臨床護士觀摩手術前后的健康教育能力進行了效果評價,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外科病房工作的146名護士健康教育能力情況進行調查。調查護士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工作年限、職稱、文化程度。
1.2干預方法
1.2.1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測評量表
采用仝慧娟[4]設計的《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測評量表》評價外科護士觀摩手術前后健康教育能力的變化情況。量表包括評估、計劃、實施、評價四個維度,總體的Cronbach’α系數和分半信度系數分別為0.949和0.935,專家對量表評定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90,結構效度分析顯示理論結構和假想結構基本符合[5]。因此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護理人員干預
外科護士共146名,每周2~3名各科護士輪流到手術室觀摩手術并承擔巡回護士工作,主要參與各自專科相關的手術,觀摩時間為兩周;手術前一天通知觀摩護士計劃手術的患者并且告知其手術方式,要求觀摩護士查閱手術患者病例,復習相關手術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識,使用記錄本記錄復習過程中出現的疑問;手術開始前觀摩護士向主管醫生、麻醉醫生、器械護士提出對此次手術存在的疑問,手術前未能給予解答或無法清楚解答的,請求術中及術后給予展示并解答;觀摩過程中護士根據平日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健康宣教的改進措施,手術結束后制定宣教計劃;每次觀摩都要求護士制定其觀摩手術的宣教計劃。兩周后全部手術觀摩結束,護士總結所有宣教計劃,回病房實施計劃,宣教過中積極與患者互動,了解患者術前對手術知識的需求,發現計劃不足,修改并完善宣教計劃。
1.2.3護理人員測評
未進入手術室觀摩前研究人員使用《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測評量表》評估護士健康教育能力作為基線。觀摩結束,回病房工作3個月后,研究人員再次使用量表對評估護理人員進行評估。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宣教能力越好。
1.3資料收集
由經過專業培訓的研究人員發放,采用統一指導語,護理人員認真、獨立逐項填寫,由研究人員及時收回并進行逐一核查填寫內容、問卷編號等信息,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外科病房護士觀摩手術前后各發放146份問卷,回收146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線性回歸分析影響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相關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共146名外科護士參與本研究,年齡20~40歲,平均(26.46±4.70)歲。
2.2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得分情況
外科護士觀摩手術后健康教育能力評分顯著高于觀摩前,觀摩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摩后四個維度中的評估維度、計劃維度、實施維度和評價維度具有顯著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3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響因素
以健康教育能力總分為因變量,以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維度得分情況為自變量,采用逐步線性回歸法分析,按入選變量的檢驗水準為0.05,剔除變量的檢驗水準為0.10,總分與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維度得分存在線性回歸關系。
3討論
3.1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優質護理服務在全國的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在發揮治療效果、提高護理質量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我國研究者主要采用問卷法多角度、多方面對護士健康能力進行評價[6-11]。馬春紅等[12]的調查發現,社區護士開展健康教育態度積極,但專業知識、健康教育技能相對較低,有待進一步提高。楊曉宇[6]對新疆某軍隊綜合性醫院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現狀調查發現,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參差不齊,需要強化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的意識、理論知識及技能。徐瑞等[7]調查表明,患者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的評價較低,大部分患者不認可所接受的健康教育。本研究利用觀摩、參與手術的方式對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進行培養,受到了外科護士的普遍歡迎。98%的外科臨床護士認為在參與、觀摩手術后,不僅拓展了知識面,增強了無菌觀念,對臟器的解剖部位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而且大大提高了病情觀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在本研究健康教育能力調查中,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維度得分及總分均有顯著提高。與前期研究證實產房護士觀摩術后健康教育水平顯著提高一致[13]。
3.2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對患者的作用
外科患者起病急,癥狀明確,病程長短不定,大多數患者需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特別近幾年,新儀器、新技術、高難復雜手術的廣泛開展,對臨床一線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士通過觀摩、參與手術的過程,手術前后給予患者高質量的護理,系統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讓患者重視相關問題,自覺采納健康行為。本研究顯示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在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維度及總分上存在差異。因此,提高護士健康教育能力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因素的最有效手段。在評估方面,護士通過術前廣泛收集手術信息,參與術前談話,術前準備,陪伴患者入手術間,介紹手術室的環境、手術醫生、手術護士及麻醉醫師,不僅減小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讓患者充分了解自己即將要進行的手術過程,還能及時準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1]。在計劃方面,通過觀摩手術,了解患者的術中狀態,護士在健康教育時,能根據患者的耐受性制定方案,如能夠考慮甲狀腺手術的患者術中的特殊性,在術前擬定計劃時更加注重的訓練,讓患者提前接受和適應。在實施方面,護士通過觀摩手術,基于對手術方式的了解,在術后病情觀察、引流管護理時能夠很好的把握護理要點,特別對于引流液的顏色觀察、留置引流管引起的不適等問題可及時給予患者及家屬正確指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配合能力。在評價方面,護士能夠根據患者康復鍛煉情況,及時回顧并發現指導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患者康復鍛煉過程中,有些患者未必能夠按康復鍛煉計劃完成目標,護士通過觀摩手術,可更清楚了解患者病情,并根據患者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查找相關因素,修改康復鍛煉計劃,從而指導患者行為向更加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在總體上,護士通過對觀摩、參與手術,使臨床護理工作貫穿于患者入院、術前、術后到出院的整個過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更深層次地復習和升華了專科護理知識,提升了臨床外科護士的業務素質,增強了護士的自信心,同時最大程度地滿足了患者在心理教育、功能鍛煉、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出院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臨床護理需求,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對患者的順利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
3.3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總分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顯示,健康教育能力主要影響因素有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維度四個方面,為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培養提供了依據。健康教育能力與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維度呈正相關,且根據非標準化系數可知,實施維度﹥計劃維度﹥評價維度﹥評估維度,提示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在實施方面是最重要的,對患者評估、計劃、實施、評價越到位,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越好。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由淺入深地為患者進行健康行為指導,且根據患者不同的學習能力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并按照健康教育的優先次序有計劃地安排健康教育活動,若在康復鍛煉中出現突發事件,護士能夠及時處理,鼓勵并幫助患者在鍛煉時達到熟練程度。在重視實施維度的同時也不可輕視計劃維度,護理人員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考慮患者能否達到目標,在不同的住院階段、時機、環境中,選擇不同的健康教育內容,幫助患者實現目標,促進患者康復。在健康教育過程中評價維度也起著重要作用,護理人員能夠糾正患者康復鍛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患者的復述來判斷健康教育目標是否實現,對于未達到的目標要及時查找原因制定對策。對評價結果提出建設性意見,鼓勵患者進行自我評價。在健康教育的側重點上也不可忽視評估維度的重要性,護理人員能夠評估患者不同階段需要學習的知識及影響學習的因素,從而了解患者住院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
3.4健康教育在外科病房優質護理服務管理的作用
現代醫學模式在人性化服務理念的影響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護理工作作為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的廣度、深度標準與規范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健康教育作為新興的護理研究方向,重要作用不斷體現。就外科臨床而言,患者圍手術期不同階段面臨的需求各不相同,如:如何調整心態面對手術、如何減輕手術帶來的軀體與心理的痛苦,如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如何有效促進術后功能的康復,直接關系到患者病情的轉歸和預后。在外科病房優質護理服務管理中,護理管理人員應重視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掌握這些需求特點,可幫助患者適應圍手術不同時期的階段需求,對于適應術前、術后訓練、減少術后并發癥有重要意義。我國護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在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缺乏系統科學的理論指導及有效的管理、實施辦法。通過對外科護士觀摩手術前后健康教育能力的調查,我們不僅了解了醫院臨床外科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能力,而且對外科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繼續教育項目及在職培訓提供了參考。護理管理者應加強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不斷激發護理人員學習興趣,提高觀察、處理疾病的能力,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真正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優質護理中。
作者:吳碧昭 陳懷穎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護理部
參考文獻
[1]吳碧昭.術前訪視對基層醫院擇期手術患者焦慮水平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50-51.
[2]趙倩.臨床護士參與眼科手術過程的嘗試[J].當代護士:中旬刊,2007(1):52-53.
[3]吳碧昭,黃招美.觀摩手術對普通外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0):119-120.
[4]仝慧娟.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測評量表的研制[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08.
[5]仝慧娟,李小寒.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測評量表的研制與檢驗[J].護理學雜志,2010,25(23):17-18.
[6]楊曉宇.新疆地區某軍隊綜合性醫院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現狀調查[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3.
[7]徐瑞,李小寒.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自評與他評的對比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13):8-10.
[8]吳紅梅.護士觀看手術對掌握手術相關知識的影響[J].中國病案,2005,6(12):40-41.
[9]魯群英.護士觀看醫生手術后的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6):79-80.
[10]劉芝蘭.護士觀看心臟外科手術對提升優質護理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2):161-163.
[11]夏曉琨.觀摩手術在外科護士素質培訓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2):264-265.
篇7
關鍵詞:惡性腫瘤;圍手術期;腸內營養支持;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97(2008)08-000-00
惡性腫瘤患者常伴有營養不良,比如手術創傷造成的代謝應激及術后營養攝人不足等因素常使病人術后營養狀況迅速下降,對病人預后有明顯影響。隨著臨床營養支持的深入研究與技術的發展,有研究發現惡性腫瘤患者術后早期營養支持對減少術后并發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傷口愈合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8例惡性腫瘤患者術后早期應用營養支持護理,獲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52例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6.9歲;其中食管癌16例,肺癌14例,肝癌10例,卵巢癌6例,癌2例,前列腺癌2例。
1.2 營養支持方法
所有患者行腸內營養支持護理方法,其中有10例病人術中行近端空腸造口,其余病人均在術中將鼻腸管送至遠端十二指腸。腸內營養制劑為荷蘭Nutricia產品,每1000mL能全力混懸液提供能量4184kJ,蛋白質40g,pH值為6.6,總滲透壓為250mOsm/L。術后第1天即經空腸造口管或鼻腸管輸入能全力500~1000mL,滴速為20~40mL/h,所欠的營養物質和液體量由靜脈輸入。根據病人的胃腸道反應情況,從第2天開始逐漸增加能全力的滴速和總量。平均熱量7856.6kJ/d,速度由45~50mL/h逐漸增加。液體不足部分由靜脈補充,根據病人情況隨時調整輸注速度與用量。營養液溫度控制37~42℃,以免因冷熱刺激造成腸蠕動加快或痙攣所致的腹痛、腹瀉。
2 結果
術后20例體重增加,10例無明顯變化,6例體重減輕,2例因年齡太大、病情重未能測量體重。全組均無吻合口瘺、營養不良等并發癥發生。平均住院14d,無死亡者。
3 討論
惡性腫瘤患者常存在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吸收功能障礙等因素,導致老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且隨年齡增大,人體主要器官代謝功能減退,恢復、代償功能下降,伴隨疾病增多,導致老齡患者對外科手術承受能力下降且易出現手術后并發癥。有文獻表明,惡性腫瘤患者中有超過80%的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營養攝入不足與丟失的增加;②由于惡性腫瘤的異常代謝,導致底物代謝異常,能量及營養底物的無效代謝增加;③免疫系統針對腫瘤狀態產生大量的前炎性細胞因子,導致急性炎性反應增加。
雖然營養支持與惡性腫瘤生長的關系尚無定論,但圍手術期營養支持可以減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肌體的免疫力,加速吻合口和切口的愈合,已為多數研究所證實。盡管圍手術期的營養支持方法很多,但是目前趨向于采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因為腸內營養更加符合生理,操作簡單、安全且可以降低費用。其適應癥比較廣泛,只要胃腸道允許都可以應用腸內營養。腸內營養支持的患者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注意到以下幾點:①成立專門的營養小組,設立層流配液室,配制后冰箱保存,24h內用完;②速度調節應從低速開始逐步提高,用輸液泵控制20mL/h逐漸增加至80mL/h;③制劑以室溫或接近人體溫度37℃左右為最佳,冬天通過電子加溫器加溫,夏天室溫即可;④濃度與量的增加應從低到高,使腸道有一適應過程,避免發生腹瀉導致脫水等;⑤患者不能進食和飲水,需進行舌、口、咽的護理,2次/d,避免炎癥發生;如發現有口腔潰瘍或疑有霉菌感染,用0.5%滅滴靈、4%碳酸氫鈉等漱口液含漱,鼻腔用冷開水輕輕擦拭2次/d;⑥每日輸注完畢,用溫開水20mL脈沖式沖洗管道,避免堵塞;⑦監測代謝與營養,以便及時發現或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本組患者出現4例胃腸道并發癥,經過處理均好轉,1例因灌注藥物而堵塞經反復脈沖式沖管后疏通;⑧術前12h常規禁食,術前4~6h禁水,以保持胃內排空,否則麻醉時引起嘔吐,嚴重者可危及生命,亦可引起手術后胃腸脹氣等。手術后飲食的選擇可根據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情況,首先采用流質,如牛奶、果汁、米湯、糖水等,逐步過渡到半流質、軟食及普食,膳食中各類營養素的配比由簡單逐步過渡到全面;⑨由于多數患者對于術前放置胃管及鼻飼營養管有畏懼心理,有的患者對術后腸內營養支持表示懷疑而拒絕接受治療。本組有3例患者在輸注腸內營養液時,出現惡心、反酸、上腹飽脹、疼痛而產生恐懼感。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采取耐心解釋其目的方法、可能出現的問題、預期結果以及優于腸外營養的優點,增加患者信心,以便充分配合治療護理。
總之,術后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是可行的方法,且可以明顯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許志揚,江國英.胃腸道術后全腸外營養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04,7(2):115~117.
[2] 黎介壽.腸內營養-外科臨床營養支持的首選途徑[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3,10(3):129.
[3] 陳沖,吳一沖.腫瘤病人的營養支持[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2):73~74.
[4] 沈志勇,劉驊,曹暉,等.營養支持對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營養狀況及恢復的影響[J].消化外科,2005(4):229~232.
篇8
關鍵詞:手術室 手術環境控制 送風天花裝置 性能評述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ntrol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surgical regional environment -importance and safety of Operating room Ceiling air supply unit. They believe that performance and its control of the surgical operating room air ceiling effect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ean air zone control system from the sur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China's R & D products Ceiling air leakage resistance layer break the traditional theory and product model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eiling air suppl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chieved the goals that surgical region's economic, effective control and the risk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greatly reduced.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Environmental control surgery Ceiling unit air Performance review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1.10.004
一、引言
手術是醫院中最長的開放性醫療過程。手術過程中將患者最好的屏障――表皮或粘膜打開,使得機體的內部直接暴露在外,不同途徑帶入的病菌均有可能輕而易舉地進入機體內部,極易引起感染。因此術后感染一直是醫院一種普遍的、最難以提防的、可能誘發嚴重后果的院內感染。
一般來說術后感染可涉及到下列因素,這些因素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一)患者自身風險因素(不可控因素)
高齡、肥胖、糖尿病、吸煙、營養不良、身體狀況、藥物、感染、放療/化療、術前住院時間等。
(二)手術本身風險因素(可控因素)
手術類型、抗菌藥物使用、切口大小、無菌操作、手術技巧與手術時間長短等。
(三)其他感染風險因素(可控因素)
器械、敷料、手術衣與手套消毒滅菌以及手術室環境(菌、塵濃度,壓差,溫濕度控制等)。
其中,“患者自身風險因素”和“手術本身風險因素”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患者自身風險,如在手術前有潛在的內臟器官功能損害,再加上手術和麻醉的打擊,術后感染很有可能使這類患者術后發生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乃至威脅患者的生命。手術所造成的生理紊亂可持續一個較長的過程,不會因為成功的手術而被立即糾正。如果患者自身免疫缺省或服用抗排異藥物,萬一感染后果更不堪設想。
手術本身的風險,可通過手術部位清潔消毒、術前正確使用有效的預防性抗生素、嚴格防范手術過程中內源性污染、接觸手術部位的器物徹底消毒滅菌等對手術部位感染進行控制,對于普通外科手術來說空氣途徑感染是次要的。但對于器官移植、關節置換等大手術,加上患者服用抗排斥藥物,使得將手術環境處于受控狀態成為一個關鍵因素。
對于“其他感染風險因素”,只能采用工程控制措施進行控制,特別是手術環境,將可控風險因素處于受控狀態,可以有效降低手術風險。
二、手術室送風天花裝置的重要性
不論是我國2002年頒布的GB50333《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1],還是國外的醫院相關標準均對手術環境控制格外重視,盡可能降低在手術過程中對病患的傷害。
如何從技術措施保障手術環境控制?由于整個手術室所保護的只是手術區域,但傳統的思路是將整個手術室處于無菌狀態,不僅難以達到,而且更難以維持。近年來發展了手術區域局部控制的理念,即將所有送風口集中布置在手術床上方,形成送風天花。由于其有效性、簡便性、造價低、運行費用少,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并被各國醫院相關標準所采用,作為推薦的控制模式。就連美國醫院通風標準也在2008年采用了這種方式。
但是無論設計院,還是醫院業主都普遍重視手術室空調系統性能及控制系統,在客觀上忽視了局部凈化的送風裝置――送風天花的性能。有的醫院誤認為只需進口國外空調機組、先進的自控系統、甚至配置智能化或數字化的手術室,就可實現完善的手術環境控制。因此在評審設計方案或工程公司投標標書時,往往重視手術部裝修、配置、空調凈化系統及其控制,鮮有過問工程公司自產的送風天花的性能。
為什么要強調手術室送風天花性能的重要性以及對術后感染的控制作用?因為它的性能決定了手術區域環境控制質量,極大地影響了手術感染風險控制。
同樣是對環境要求高度無菌的無菌病房,其技術措施與控制方式和手術室不同。鑒于手術室的特點,環境控制的關鍵在于手術區域,而手術區域控制的關鍵在于手術切口,因此需要高度無菌程度控制的只是一個局部區域而非全室。從手術過程來說,真正需要控制的只是在切口被打開的狀態。因為手術前切口尚未打開前以及手術后切口已經縫合后,環境控制并非重要。或者說從空間上來講,控制的只是一個局部的點;從時間來講,控制的只是某個時間段[2]。而不像無菌病房必須一天24小時對整個病房持續地控制,絲毫不能馬虎。無菌病房對于免疫缺省的病患猶如一個生命島。
另外,手術區域無菌無塵程度影響直接進入機體內部的空氣質量。最新研究表明,不僅是懸浮菌濃度,塵埃濃度也影響術后感染率。主刀醫生操作手與手術器械上的落菌幾率,也會加大感染的風險。特別對于那些器官移植、關節置換、整形手術等深部手術尤為重要。因為這類手術風險太高,術后感染會危及生命。而不像無菌病房那樣特別重視空氣中懸浮病菌,對于免疫能力低下的病患,即使新鮮空氣中的真菌也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為此我國“規范”定為特別的潔凈手術室(I級),不同于Ⅱ級標準的潔凈手術室。德國等歐洲標準是將I級別再分出Ia級,日本標準定義為生物潔凈手術室,美國標準歸類為特殊手術室。
手術室送風天花性能,是利用了空氣潔凈技術領域中低速單向流氣流(或稱低紊流度的置換流)和局部凈化技術。局部凈化方式節能、有效,但也有不足[3],由于局部凈化裝置常常處在無菌程度較低的環境中,在送風過程中無菌送風氣流會與周邊區空氣進行動量交換,內部高度無菌區域易受周圍環境影響。送風氣流速度也會逐步衰減,其衰減量大于全室單向流。要維持低速單向流流態,相對于全室單向流需要較大的出口面風速。
如果直接將工業用的層流罩(FFU)套用在生物領域往往流速過大、噪聲過高、反而會使無菌區域縮小。盡管美國醫務界一直對手術室凈化不太感興趣,但美國通風空調制冷工程師學會(ASHARE)一直推廣高效過濾與層流技術。為了適應手術環境控制特點、擴大送風天花裝置送風區域內的無菌范圍,減少周邊污染氣流的干擾,必須對手術室送風天花裝置性能進行研究。率先研究的是柏林工業大學的艾斯東教授(Esdorn)[4],1977年提出了手術室送風天花的模式,采用了原德國DIN1946-4標準中提出的手術室最小20次換氣的送風量集中在手術臺上方的3.0m×3.0m送風天花送出,由于此時送風速度過小,當送熱風時下不來,在我國上海應用時就發生了這種情況。此時手術區達到的細菌濃度僅為室內的一半。后來柏林工業大學的費次納教授(Fitzner)[5]繼續研究了這項工作,對手術室送風天花作了一些改進,效果進一步提高。
從理論上分析,送風氣流同時依靠出風動量和送風溫差來維持其運動,后者相當于熱(冷)動力,當送風溫度低于室溫時氣流作下沉運動。從工程意義上講,熱(冷)動力對氣流運動所起的作用一般不予考慮。但對于低速送風天花裝置來說,因其出風動量不大,溫差對氣流的作用不容忽略。隨著送風量的增大,出口風速變大,溫差減小,即送風氣流的空氣動力增強,而熱(冷)動力減弱,那么由溫差引射的周邊空氣越少,且中心區抗干擾的能力增強,控制效果更好。送風溫差太大,中心無菌區域會縮小;送風溫差太小,送風氣流送不下來。艾斯東教授研究認為送風溫度低于室溫不小于 0.5℃ 、不大于2 ℃~3 ℃ 的范圍效果最佳[4]。當風量超過某一范圍后,接近于等溫送風時,熱(冷)動力的作用已經很小,此時送風的動量對控制效果起決定性作用,如果局部裝置的風速過大,易加劇射流誘導,把室內懸浮菌引導到送風天花上風側,再被局部高速氣流帶至下風側,導致污染程度的加大。
低速低紊流度的置換流為了克服避免熱源(手術燈)和橫向擾動(手術過程操作)對送風氣流的干擾,早期產品不得不靠氣流噴管來支撐著低速的送風氣流(圖1),繼而又采用了塑料圍簾(圖2)來降低低速送風氣流的衰減,兩者效果均不理想。后來的送風天花裝置開始向提高送風速度或縮小送風面積兩個方向發展[6],造就了各種形式的產品(圖3),但現已很少采用氣流噴嘴與塑料圍簾。
傳統的送風天花裝置(圖3)是將高效過濾器布置在送風靜壓箱的末端,靠末端過濾器性能和安裝質量作最后把關來實現其性能。這種傳統裝置要在那么大的送風面積上安裝那么多的高效過濾器、并產生潔凈(完全過濾而不泄漏)、均勻(完善的氣流分布)、單向和平行(垂直于過濾器面)的氣流十分不易。這等于要求整個送風面上每個高效過濾器不僅僅本身起過濾作用,而且還起類似孔板的均流作用和氣流分布作用,又要象盲板一樣的不泄漏作用,這三個作用的“耦合”,使得滿布高效過濾器的做法對送風末端要求異常高,無論靜壓箱本體,還是過濾器及其接合面只要有一點滲漏,就會沿著單向流直接達到工藝關鍵部位,會使得整個局部凈化失敗。因此傳統裝置不但加工難度高,安裝復雜,檢漏麻煩,而且其造價昂貴。
1995年,中國建筑科學院許鐘麟教授提出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阻漏層理論,推動了送風天花裝置進一步發展。阻漏層理論提出不再將高效過濾器設置在末端,而適當前移,單獨組成的過濾箱設置在送風天花裝置外。過濾箱內采用零壓密封解決了高效過濾器安裝接合面的滲漏問題。在送風裝置內設有混流器和在末端設置具有亞高效水平的阻尼層。這種新型的送風天花裝置,即使高效過濾器及其接合面有一點滲漏,滲漏粒子數相對于那樣大的送風量是一個高價小量,經送風末端氣流混合和過濾,使得原來局部的“漏”變成了整體的“不漏”,起到了阻擋滲漏的作用。大大降低了靜壓箱本體、高效過濾器本體及其接合面的安裝要求,也簡化了加工、安裝和檢漏過程。因此阻漏層理論將傳統的送風末端裝置的過濾、防漏和氣流分布三個作用的“耦合”非常巧妙地解耦,從理論和實踐上突破了高效過濾器必須布置在末端的傳統模式,從本質上改變了末端密封堵漏的性質,消除了發生漏泄的危害。擴大了單向流潔凈空間的活塞流滿布比,提高了送風氣流品質[7]。現在阻漏層理論已經轉化為成熟的送風天花產品(圖4),已經批量生產,并實現標準化、模數化和裝配化,為設計者、施工者和使用者帶來極大的方便。
三、手術室阻漏式送風天花的安全性
手術室送風天花的安全性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送風天花的大小與性能。
德國權威的研究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認為,送風天花形成的保護區域必須包含手術臺與器械桌,這要求高度無菌手術室(相當于德國標準Ia級)送風天花的保護區域面積至少維持在2.8m×2.8m,德國2008年修訂了標準DIN1946第4部分,規定送風天花的出風面積3.2m×3.2m。當然對于一般無菌手術室(相當于德國標準Ib級)的送風天花只要求保護手術臺,即保護區域為2.0m×0.8m,出風面積需為2.4m×1.8m。如圖5、圖6所示。
而美國醫療機構則對此并不認同。美國設施指南學會(FGI)和美國供熱通風空調制冷工程師學會合作,溝通了雙方的觀點,協調了雙方的控制措施,同意采用手術區域集中送風,并將送風速度降到0.13~0.18m/s。2008年頒布的ASHRAE170規定手術室送風口每邊只要比手術臺面大0.3~0.45 m(這送風口尺寸與我國標準Ⅲ級手術室相仿,大大小于德國標準),并要求使用的無影燈和氣塔投影面積不能超過送風口面積30%。
我們認為送風天花的大小與手術風險及保護級別有關。《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根據手術室的級別提出了不同大小的送風天花的送風面積(表1),因為手術室的級別本身就體現了手術風險與保護級別。經過近十年來的實施,醫護界認為是合適的。
其次是送風天花的性能。送風天花的性能主要表現為氣流的極強抗干擾性,必須形成一股低紊流度的垂直置換氣流。為此要提出“動態屏蔽”的概念,意在達到手術區域動態保護,不僅要求快速而有效地將源自手術區域的污染從保護區域排除出去,而且要對周圍區域形成一個有效屏障進行屏蔽。這要求送風氣流在手術區域仍保持較強的抑制污染的能力,為此德國不得不建議在送風天花增設圍擋,并且該圍擋可以延長至距地面2.1m處,以減緩送風氣流衰減。
送風天花性能體現了動力和熱力性對氣流抗干擾性能的綜合影響。送風氣流動力性能主要體現了送風速度和紊流度。低速、均勻、致密的送風氣流,對外的誘導性小,保護區域大,對內抗干擾能力大,能有效抑制污染。送風氣流的熱力主要涉及送風溫濕度以及送風溫差。這對低速氣流來說十分重要。美國相關標準對此很少涉及。而德國標準DIN1946第4部分卻有詳盡的規定。規定了Ia級手術室的送風天花應達到以下要求[10]:
送風速度不低于0.23 m/s。
出風氣流紊流度(除了4個角落的所有測試位置):≤0.15;在4個角落的測試位置:≤0.25;在離地1.2m高的保護區域氣流紊流度(除了4個角落的所有測試位置):≤0.20;在4個角落的測試位置:≤0.30。
送風溫度不低于室溫0.5 K,送風溫差不超過3 K;
我國《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規定的送風速度不低于0.25m/s,在離地0.8m高的保護區域內送風氣流的紊流度≤0.25。應該說中德兩個國家標準基本相當。其實氣流性能與末端過濾器的滿布比有關,其他國家標準沒有涉及,對此我國規范有明文規定。由于我國研發的阻漏式送風天花采用了阻漏層,極大地提高了滿布比,大大提高了送風氣流的性能。
送風天花的性能還表現在阻漏性。如上所述,傳統的送風天花裝置是將高效過濾器布置在送風靜壓箱的末端,一旦末端過濾器因自身或安裝質量出現滲漏,就無法保障其送風的無菌性能。最新研究再次證實,引起手術部位感染的環境微生物源是細菌,而不是病毒。再次肯定了過濾除菌的有效性。因此保證末端過濾裝置不滲漏是一個首要條件,各國的傳統送風天花就是靠強調制造工藝、材料以及技術來達到不漏。
我國研發阻漏式送風天花,利用阻漏層理論解耦了送風末端裝置的過濾、防漏和氣流分布三個作用,從原理上保證了送風氣流經過充分過濾,不滲漏,形成了均勻、致密的低紊流度的置換流。保證了在離地0.8m高的保護區域內送風氣流的紊流度≤0.25。而且大量的實際應用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阻漏層的原理大大簡化了送風天花制造工藝、材料以及技術。由于阻漏式送風天花是靠原理保障不漏,可以長期保持不漏。而傳統送風天花是依賴制造工藝、材料以及技術來達到不漏,因此只是暫時的,或者說需要在運行過程中不斷監測、不斷調整才能達到。
手術室送風天花高性能以及高可靠性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控制理念――“動態保護”。因為手術室真正要求保護的是某特定時間段(手術過程)內的局部區域(手術部位),無論室內處于任何污染狀態下,只要手術室的送風天花一開啟,就能夠保證手術區域的無菌狀態,使整個手術過程均能得到所期望的保護,送風天花這一性能被定義為“動態屏蔽”。這對送風天花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大大降低周邊區域甚至整個手術部的無菌狀態的控制,而且手術切口一旦被處理,完全可以大大降低送風天花的送風量。從工程上講,可以降低對手術區域周邊污染控制、鄰室的環境控制以及整個手術部正壓控制要求。這一節能、有效控制的思路正是由VDI2167提出[11],現也被2008年12月頒布的最新一版德國標準DIN1946第4部分“醫院通風空調”[10]所認可。
至于德國標準推薦的(不是規定)送風天花圍擋,其要求不同于以往所使用的圍擋。以前增設的圍擋是為了使低速氣流能送下來,圍擋材料大多為塑料布,常因氣流流動產生靜電而吸附塵埃,增加了清潔的工作量。如今采用圍擋是保護高速氣流流動過程中維持低紊流度,圍擋材料較為高級、結構較為復雜(圖7),或與醫療氣體供氣橋架結合在一起(圖8),形成了新型的送風裝置。
四、結束語
手術是一種高風險的醫療,從工程控制角度來說,手術部位感染控制就是將可控因素處于受控狀態。而將手術環境處于受控狀態,是一項主要任務。從手術室的醫療要求與環境控制特點來看,手術室送風天花對局部手術區控制的重要性與安全性高于凈化空調系統與控制系統。目前手術室送風天花性能在我國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國應該了解手術室送風天花對手術區域控制的重要性與安全性,也是今后手術室節能運行的關鍵部件。必須高度重視手術室送風天花的研發、生產與檢測,正確理解與執行我國《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對送風天花性能及手術環境控制的要求[12]。
我國《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對送風天花性能有較為詳盡的規定,推薦較為簡易、有效的區域控制思路與措施,強調了送風天花的重要性與安全性,并對送風天花的高效過濾器滿布比、截面平均風速值和速度均勻度等要素提出了較高的要求[1]。最新頒布的德國標準1946第4部分也對手術室送風天花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我們對送風天花重要性認識進一步提高,也迫使我國必須進一步提高手術室送風天花的性能。我國大多工程公司生產的手術室送風天花的性能,如紊流度,難以達到我國《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要求的0.25。手術室送風天花普遍存在氣流均勻性較差,氣流易擴散,抗干擾性差,污染誘入角較大,斷面平均速度衰減較快,難以滿足手術區域的環境控制要求。我們認為只有改變了一家一戶的生產送風天花的制造模式,走專業化生產、專業化抽檢之路,才能有效提高我國手術室送風天花的質量。目前我國由專業廠家生產的阻漏層手術室送風天花性能已經達到了國外標準,已被在華外商認可,并應用到工程實際[13]。
筆者期望本文有益于提高對手術室送風天花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的認識,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手術室送風天花性能,使得我國手術室環境控制更上一層樓,更為經濟、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 GB50333-2002. 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2
[2] 沈晉明. 醫院潔凈手術部的凈化空調系統設計理念與方法[J]. 暖通空調,2001,31(5):7-12
[3] 沈晉明. 局部凈化設備對室內自凈作用[C].1984年全國暖通空調制冷學術年會論文集:60-63
[4] Esdorn, H & Nouri, Z.. Vergleichsuntersuchungen Ueber Luftfuehrungssysteme mit Mischstroemung in Operationsraeumen[J]. HLH 28 (1977) Nr.4.
[5] Fitzner,K.. Operationsraum-Zuluftdecken.[C] XXII. Internationaler Kongress Technische Gebaeudeausruestung, Berlin (1989).
[6] Schmidt,P.. Nutzungsgesichtspunkte bei OP-Zuluftdecken mit turbulenzarmer Verdraengungsstroemung.[C], TK'93 Technik im Krankenhaus, "Krankenhaustechnik vor Ort-anwenden, betreiben, planen, installieren, servicen", Hannover. 10. 1993
[7] 沈晉明,許鐘麟,梅自力等. 空氣凈化系統末端分布裝置的新概念[J]. 建筑科學,1998(2):3-7
[8] Robert Koch Institute,Requirements on hygiene for operations and other invasive surgery[G].// Bundesgesundheitsblatt 43, 2000:644-648
[9] VDI 2167: Building services in hospitals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 08. 2007.
[10] DIN 1946/4: Ventilation in Buildings and Rooms of Health Care[S]. 12. 2008.
[11] 沈晉明,黃建倩. 德國醫院新標準新概念[J]. 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08(9):20-25
- 上一篇:城鄉規劃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