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實習生個人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0 20:54: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麻醉實習生個人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醫學生;醫德內化;影響因素;道德修養;醫學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1;G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1-0022-04
社會的文明進步源于道德建設,道德內化是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實現醫學生的道德內化,是形成未來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保證。醫科學生的醫德內化,是指一定的醫德理論、醫德規范或醫德觀念等作用于醫科學生,對醫科學生身心產生某種影響和需要,使醫科學生不僅真誠地信服、接受和遵守社會的醫德原則和規范,而且自覺將社會要求的醫德觀念和行為規范納入自身醫德結構之中,變為自己的醫德觀念和信念,成為支配和控制自身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內在力量的過程。醫學院校要培養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未來高素質醫務人才,醫學生的醫德醫風教育是醫學院校醫學人才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醫學生的醫德內化則是形成醫德醫風行為的重要條件。只有實現醫學生的醫德內化,才能將醫學生醫德醫風教育的教學效果充分體現出來,才能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培育出國家需要的綜合型高素質醫學人才。
那么,醫學生的醫德內化如何實現?本文針對當前醫學生醫德內化的現狀,分析影響醫學生醫德內化的因素,研究實現醫學生醫德內化的途徑。
一、影響醫學生醫德內化的主要因素
為了能夠更好、更準確地發現影響醫學生醫德內化的因素,可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出的影響醫學生醫德內化的因素進行分析、評估,提出醫學生醫德內化的實現途徑。為此,在我院臨床醫學、麻醉、影像、檢驗等專業大學生中做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的主題是影響醫學生醫德內化的因素。調查問卷設計了十項調查指標供大學生選擇,包括: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效果,個人自身的修養,其他課程教師的教育,專業課教師的言傳身教,社會大環境特別是醫療環境的影響,家庭成員價值觀的趨向,同學之間的潛移默化,學校校訓、辦學理念、大學精神的指引,媒體宣傳輿論的導向和學生自身知識消解能力的限制。該調查發放問卷629份,收回問卷518份,有效問卷511份。
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如下:(1)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效果:影響大231人占45.21%、影響一般224人占43.84%、影響小43人占8.41%、沒有影響13人占2.54%;(2)個人自身的修養:影響大286人占55.97%、影響一般189人占36.99%、影響小27人占5.28%、沒有影響9人占1.76%;(3)其他課程教師的教育:影響大185人占36.20%、影響一般268人占52.45%、影響小52人占10.18%、沒有影響6人占1.17%;(4)專業課教師的言傳身教:影響大321人占62.82%、影響一般158人占30.92%、影響小30人占5.87%、沒有影響2人占0.39%;(5)社會大環境特別是醫療環境的影響:影響大321人占62.82%、影響一般142人占27.79%、影響小46人占9.00%、沒有影響2人占0.39%;(6)家庭成員價值觀的趨向:影響大225人占44.03%、影響一般222人占43.44%、影響小55人占10.76%、沒有影響9人占1.76%;(7)同學之間的潛移默化:影響大182人占35.62%、影響一般248人占48.53%、影響小71人占13.89%、沒有影響10人占1.96%;(8)學校校訓、辦學理念、大學精神的指引:影響大201人占39.33%、影響一般214人占41.88%、影響小87人占17.03%、沒有影響9人占1.76%;(9)媒體宣傳輿論的導向:影響大245人占47.95%、影響一般189人占36.99%、影響小64人占12.52%、沒有影響13人占2.54%;(10)學生自身知識消解能力的限制:影響大247人占48.34%、影響一般217人占42.47%、影響小43人占8.41%、沒有影響4人占0.78%。
從調查結果砜矗專業課教師的言傳身教、社會大環境特別是醫療環境的影響、個人自身的修養方面,對大學生的醫德內化、行為選擇的影響相對其他制約因素更大。
二、影響醫學生醫德內化的主要因素的現狀及分析
醫德是行醫活動中對醫務工作者的一項評價標準,醫德內化則是醫務工作者實現醫德向行為轉化的前提條件。沒有實踐的理論必定是空洞的,醫德作為醫學領域的道德規范,其目的在于調整醫患關系,規范醫務人員人性向善的方向發展,造就醫德高尚的人才。醫務工作者,是醫療活動的主導者,他們的醫德意識是否強烈、醫德行為是否高尚是醫療活動質量評定的重要指標。從社會關系的角度來看,醫生實現醫德內化,并將醫德規范落實到臨床實踐中,能夠在和諧醫患關系上起到重大作用,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助推“全民健康中國夢”的實現。
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針對影響醫學生醫德內化的主要因素,又設計了幾個問題在實習生中進行訪談。大學生們根據在醫學院和醫院的學習、見習、實習經歷,以及對社會的觀察和總結,結合自身的情況與體會,提出了觀點、看法與做法。
問題1:臨床上帶教老師能否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實習時,專業課老師有沒有對你們進行職業精神比如事業心、責任心、對病人同情心,以及愛心、耐心、細心等醫德教育及示范?如果做了,具體表現如何?
麻醉學專業學生:麻醉學專業學生的實習,主要是在手術室與病人打交道。因此,他們就帶教老師在術前術后及麻醉收費方面的做法談了看法。有學生認為,帶教老師總體來說能做到尊重病人,與病人悉心交流,在病人面前充分注重醫生形象,尊重病人隱私。也承認科室有特別關心實習學生的老師,他們真正用心去幫助學生,帶領學生成長,不計較報酬,這樣的老師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去尊敬。
有檢驗班學生說:實習生的生活,半職工半學生,可又沒有人把我當職工一樣尊重,也沒有人把我當學生,對我的學業負責。給我的感覺是帶教老師以身作則無從談起,工作態度、職業素養猶如空話。
也有學生反映,有的帶教老師借口工作忙而不愿跟實習學生多交流,在知識的傳播、經驗的傳授上有所保留。“這個好像是……,這個有點像……,這個大概是……,依我的經驗判斷……”專業老師對知識點這樣不嚴謹的回答,對學生誤導很大。還有的帶教老師的語言不分場合,當著實習生的面數落單位中的利益紛爭,抱怨待遇,甚至向實習生交流濫用藥物、過度治療、做不必要的創傷檢查等不當醫療行為的所謂心得。所以,有實習生呼吁:帶教老師,請注意你們的言行吧,讓實習學生在成長道路上保持一顆純潔之心,對醫生醫德懷著崇尚之情。
有影像專業學生如是說:實習期間,大部分專業老師在病人較少時或者夜班時間,會進行職業精神方面的教育。多數老師會結合自身實際,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講給我們聽,希望對我們有所借鑒。在檢查病人時,帶教老師會邊檢查病人邊告訴我們注意事項。比如,在解開病人衣服檢查之前,先跟病人溝通,征得病人的同意。在放射性檢查時,要將病人的非檢查部位用鉛衣遮蓋,避免放射性損傷。要邊做檢查邊和病人交流,了解病人臨床病情的同時也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感情。要對病人有耐心、愛心,要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但有的老師對學生缺少耐心,不愿意進行醫學倫理學方面的教育,只是說你們以后就知道了或者說不用跟病人講那么多,哪有時間。
有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說:實習過程中,專業課老師沒有對我們進行職業精神及醫德教育。但在進入實習前,學校組織了實習前培訓,對實習生提出了要求,內容涉及職業精神及醫德教育,敦促我們要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遵守醫學道德規范。在醫院實習一年,最重要的感受是:現在有些醫院以效益為先,增加床位,控制醫護人員數量,以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而病人方面,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可支配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追求健康的愿望更加強烈,大部分群眾身體稍有不適便前往大醫院就醫,希望得到最好的醫療資源。因此,大醫院病人極多,醫生工作量極大,分配到每個病人和實習生身上的時間少之又少。感覺現在醫院的部分醫生,沒有意識到醫學倫理原則等人文方面理論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問題2:工作環境到底對醫學生醫德的形成有什么樣的影響?請談談其中的認識。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醫德教育的一個關鍵環節,是醫學生將醫德理論及醫療行為規范運用于臨床實踐的重要階段。通過臨床實習階段的培養和鍛煉,學生完成醫學生到醫務工作者的角色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會對醫德形成自己的認識。不過,臨床實習階段的醫學生會受到不同渠道的影響特別是可能受到負面功利色彩的影響,造成他們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和心態失衡。比如有的醫生收患者及家屬的紅包、禮物,或者一些不良醫務人員與醫藥企業、醫藥代表勾結,給患者開大處方吃回扣,甚至利用工作之便向患者索要錢物。這些不良現象,勢必會影響醫學生對醫德的理解和判斷,進而影響醫德的內化。
實習生談實習:初來實習時,每位同學都是懷揣著理想,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知識的洗禮,新崗位的挑戰。對病人態度好,有同情心,對工作滿腔熱忱,在科室里搶著干活,積極向科室老師提問學習,任勞任怨,不怕吃苦,甚至有的同學喜歡沉浸在那種忙碌辛苦之中。但僅僅經過一年甚至半年實習,就變得不那么單純,對目前醫療現狀,醫生與醫生、醫生與患者之間復雜關系的認識,不再停留在膚淺的層面。實習學生學習性強,但有時囫圇吞棗分辨力差,自我保護意識不夠,有時還遇到外界的誘惑。所以,工作環境的好與壞,對實習學生存在較強的潛在影響。
在實習過程中,大學生切實感受到醫德理論與現實醫療環境的差距。還提到,在大學階段,學到的多是理論層面的醫德知識,而到了實際臨床工作中就會發現,有時現實并非如此。各種負面現象擺在面前:有的醫生開高價藥、讓病患做多余的檢查、做不必要的手術,而患者辱罵醫生、打醫傷醫等事件偶有發生。在這個時候,該如何抉擇呢?很多人一貫堅持的醫德信仰產生動搖,有人在這個時候選擇放棄,有人選擇自我保護:有潛在風險的手術不做,能誘發矛盾的治療方案不用,自身安全排在第一位,救人排在第二位。以前σ降碌娜鮮丁⒗斫狻⑴卸稀⒀瘢在這一刻發生顛覆,醫德內化更是不大可能。
三、醫學生醫德內化的實現途徑
通過調查與訪談發現,醫學生醫德內化受到多方面的干擾。若能夠從專業課教師的言傳身教、社會大環境特別是醫療環境的影響、個人自身的修養這三方面積極干預,就可以為醫學生醫德內化的實現提供指引。
1. 專業課老師以身作則,充分發揮榜樣作用
醫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之后,接觸最多的就是各門醫學專業的老師,因此,專業課老師在醫學生的發展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負責任的專業課老師不是那種只會講授醫學理論知識,不注重醫學生人格是否完善的老師,而是那種不僅能夠將醫學知識傳授給醫學生,而且告訴醫學生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原則、行醫的精髓的老師,他們不只是教,更多的是育。
專業課老師的形象在醫學生眼里就是一面鏡子,他的行為舉止折射出來的就是個人的修養與內涵。因此,專業課老師在上課之時,一定要十分謹慎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時刻不忘引導醫學生健康發展。在課堂理論知識講授之時,專業課老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進行言傳身教。第一,專業課老師在上課時,穿插一些具有影響力的醫學前輩的經典事跡來啟發醫學生,并通過他們的事跡來教育醫學生如何看待醫學事業,如何無愧于醫學生涯,從而強化醫學生學醫、行醫的信念,立志成為值得讓人尊敬和信賴的醫生。第二,專業課老師在講授專業知識時采用案例教學法,將自己的經歷體驗與學生們分享,啟迪醫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應當如何抉擇與處理,讓醫學生明白什么才是醫患一家親,深刻地領悟到醫之魂的精髓所在。這樣,專業課老師的循循善誘,能喚起醫學生內心的醫德情感,培養其健全的醫德人格,從根本上執行良醫準則,進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抓好臨床實習工作中的醫德教育,至關重要。帶教老師是醫學生的導師,影響著醫學生的道德發展方向,因此,必須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樹立強烈的醫德教育觀念,為實習醫學生樹立榜樣。另外,定期組織專家和實習學生座談,以強化榜樣的激勵和感染作用,及時解決醫學生的道德困惑,使醫學生在培養科學精神、嚴謹工作作風的同時,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的影響,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同時,全院上下要抓好醫德醫風廉政建設,抵制院內不良風氣,營造良好的醫院醫德文化氛圍。
2. 社會環境是客觀的,學會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或好或壞,或美或丑。只要舍棄得當,運用合理,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會遵循自身法則,走向正軌,繁衍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演繹成嘆為觀止的錦繡河山。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一定要學會彰顯真善美,辨別假惡丑。尤其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醫學生,更應該認清自己,辯證地來看待這個社會和事物,要保持內心的純真,堅定自己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擇善而從、其不善而改的品性。當然,在校醫學生的心性還不成熟,磨礪也不多,因此,要有針對性地引導醫學生認識這個社會,服務這個社會,完善這個社會,進而完善醫學生的內心世界,逐漸實現醫學生的醫德內化。
引導醫學生認識社會這個大環境,可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方面,是通過時事案例,在醫學生間展開討論,從正反兩方面來分析其中的利弊,提高醫學生辨別是非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討論、分析問題中消除醫學生的內心困惑,引導醫學生樹立起正義感,從而強化醫學生的醫德和責任感。另一方面,則是在逆境中達到目的。所謂在逆境中達到目的,就是要求醫學生對社會大環境中出現的那些有悖于倫理道德的事情進行反思,然后讓醫學生將自己曾經做過的一些不合道德規范的事情拿出來進行深刻剖析,分析產生的原因和心理活動,再進行引導,將醫學生帶進倫理的范疇、道德的規范之中,促使醫學生意識到具有社會道德的重要性、醫生醫德的必要性。
環境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行為,良好的環境能熏陶一個人的道德情操,能成就一個人,是個體主動實現道德內化、產生道德行為的基礎。如果存在不好的醫療環境,勢必會影響醫學生對醫德的認識、理解、判斷,對信念的堅持,以及良好的醫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改善醫療環境勢在必行。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醫患的權利和義務,對違法者嚴厲懲處。對醫務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的整體醫療水平和醫德人文素養。規范醫院的治療流程及操作,確保安全、規范、高效醫療。
3. 提升醫學生個人修養,促使其勤學好問,增強自身知識消解能力
道德內化,是通過外在的社會教化與自我的內在吸收而達到最佳期待效果。新的醫療模式對于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醫生的個人修養和醫療服務質量是人文素質所詮釋的新的內涵。個人修養是一切道德的基礎,醫學生個人修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醫學生醫德內化實現的成敗。在醫學這個特殊而又重要的領域中,修養是至關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沒有修養也就無所謂人文。因此,醫學生的個人修養應該成為檢驗醫學生將來是否能夠成為合格的醫務工作者的不可缺少的指標。個人修養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境界,別人無法贈予,只能通過內心的w驗、感悟、領會,才能將其轉化為自身所有。
提升醫學生個人修養,促使其勤學好問,增強自身知識消解能力,可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來實現。第一,醫學院校的老師可以給醫學生推薦適合醫學生鍛煉心性、提高認知能力的書籍,讓醫學生學會自己尋找知識,學會自我整理思維,讓其在學習中成長,在思考中成熟。第二,安排醫學生與學校附屬醫院里的醫務工作者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提升能力,學習醫務工作者的奉獻精神、職業責任感、對社會對醫業無限熱愛的情感等高尚品格,使醫學生能夠被感染,能夠從前輩那里學習行醫的準則和醫德醫技,從而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醫學生醫德內化的現實效果
要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探尋影響醫學生醫德內化的因素,并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適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將醫學生的醫德內化并轉換為外在行為的實現途徑。醫學院校要將德育理論與醫療實際相結合,發揮專業課教師的榜樣力量;向醫學生宣傳社會大環境下的正能量,彰顯真善美,使醫學生能正確地認識社會,辯證看待一些片面報道;提升醫學生個人修養,并促進醫學生勤學好問,增強自身知識消解能力;讓醫學生積極探討醫學理念、醫學人文、醫學精神并相互交流啟發;利用學校校訓、辦學理念、大學精神指引醫學生的醫學生涯,注重德行的轉化。這樣,能夠明顯提高醫學生醫德內化的效果。
實習任務完成回校之后,又在大學生中做了這樣的調查:實習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和自己的努力,你們是否有意識地把醫學倫理學理論、原則用于臨床實踐,又是怎么做的?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肖棟:實習時,有意識地把醫學倫理學理論、原則用于臨床實踐。具體做法如下:詢問病史時,自覺地做到舉止端莊、態度熱情,全神貫注、語言得當,耐心傾聽、正確引導。給病人做體格檢查時,做到全面系統、認真細致,關心體貼、減少痛苦,尊重病人、心正無私。在需要病人簽字時,認真遵守知情同意原則。例如,讓病人在大病歷、入院告知書、授權委托書、不收紅包協議、手術知情同意書等病歷資料上簽字前,先讓病人閱讀,病人不懂的地方耐心詳細地解釋,待病人看懂后再簽字。在實習中,還嚴格遵守醫療保密原則。具體包括兩點:為病人保守秘密――在詢問病史或診治過程中,有病人常常提供各種隱私,對此從不隨意泄露,做到守口如瓶;對病人保密――在特殊情況下,如病人患有癌癥或者其他危重惡性疾病時,為了有利于患者治療、順利開展醫療工作,不得不對某些病人隱瞞其病情及預后情況。在實習過程中,還很注重醫患溝通原則。當病人對診療工作有意見時,會耐心地傾聽,有意識地站在病人的角度想一想,熱情詳細地向病人解釋,進行有效的溝通,進而化解矛盾。當病人對手術方式或者對并發癥不理解時,會用打比方、畫圖等方法幫助患者理解,最終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彭緒峰:在實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課本上的倫理學知識來指導臨床診療工作。在采集病史時,努力做到集中精力,耐心傾聽,不輕易打斷病人的陳述和提問,盡可能用打比方的方式將醫學專業術語轉換為通俗易懂的話,并不時地用點頭、輕拍病人肩部等方式對病人表示自己的專注與同情。在體格檢查時,事先與病人溝通,做好解釋工作,說明目的,尊重病人的選擇,并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暴露必要的檢查部位。在檢查女性時,按照要求都會請一名護士在場。在體格檢查過程中,關心體貼病人,如冬天做腹部體檢時,先搓手或用熱水洗手后再用手把聽診器焐熱,傳遞溫暖;在做直腸指診時,邊做邊與病人交流,轉移病人注意力,從而緩解病人的焦慮。在外科換藥時,認真細致,嚴格操作,按章行事。換藥對于外科醫生來說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一個無菌切口,可以因為換藥不當而感染造成延遲愈合,換藥動作粗暴則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痛苦。每次換藥之前,都會充分了解傷口、創面部位大小深淺,是否需要擴創或沖洗,是否需要拆線或縫合等。對所需的敷料、器械、藥品等先檢查是否齊備,比如深傷口所用的長血管鉗探針、置換恥骨上膀胱造瘺的特殊引流管。對病人精神狀態、全身狀況及換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均詳細了解,充分準備。換藥過程中,邊操作邊給患者匯報創口的變化,并注意安慰、鼓勵患者。
對此,也有學生有不同的表達。有影像學專業學生說:盡管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面對臨床診治倫理困境,想用醫學倫理學知識去幫助化解,但在實際工作中,還是難以想到相關的倫理學知識,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也許是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欠缺,所以,在臨床遇到問題時,還是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解Q。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醫學生的醫德內化并非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它還需要外界合理、及時、有效地進行干預。只有把它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長期來建設,醫學生的醫德內化才能真正實現。醫學院校要培養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未來高素質醫務人才,醫學生的醫德醫風教育是醫學院校醫學人才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醫學生的醫德內化則是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行為的重要條件。只有實現醫學生的醫德內化,才能將醫學生醫德醫風教育的教學效果充分體現出來,才能培育出國家需要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潔,齊玉龍.醫科學生醫德內化教育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26).
[2]林玉美.醫學生醫德信念確立的人本學追尋[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
[3]蔣廣根.醫德教育必須重視心理規律[J].醫學與哲學,2000(03).
[4]謝志青.醫學生醫德人格培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
[5]楊海靜.醫學生醫德教育研究[D].山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