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說明文方法及作用范文

時間:2023-06-21 09:45: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文說明文方法及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語文說明文方法及作用

篇1

【關鍵詞】中考語文;答題策略;說明文

很多初中生做說明文題目時,心存畏懼心理,也知道說明文語言具有準確性特點,但讓其分析語言怎么準確?卻答的不夠全面;知道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但讓其分析這些說明方法所起的作用,又是無從下手,特別是近幾年中考考察的,根據課文內容篩選信息出的選擇題,得分率是更低等等。針對這些現象,本文就以江蘇徐州2014年的中考語文,關于《黑匣子在,希望就在》的說明文為例進行闡述。

一、說明文的答題技巧及語言特點

我們常說,說明文的相關答題技巧和語言特點非常重要,尤其是語言特點,幾乎在每年的中考中都會考查較準確的語言描述特點。

(一)第一種題型

通過分析做題進行考察說明文的較準確的語言。例如文章中,分析“目前的飛行數據記錄器還不能完全保證記錄所有的可用數據”的語言特點。

這種答題格式為了體現說明文的語言準確性通常選擇下面這些詞:“目前的”“完全”“所有的”等是從時間,范圍來準確的說明了“黑匣子”的特點。

(二)第二種題型

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不能替換成別的詞語?并且簡單地說明原因。

這種答題格式一般是:1.不能;2.加點詞語在原來的句子中是什么意思;3.要替換的詞語是什么意思;4.如果替換了加點的詞語,這句話的意思也會發生變化,造成事物脫離實際的情況。5.加點的詞語能體現這句話的嚴密性和準確性。

(三)第三種題型

能否刪除限制及修飾性的詞語?

解答這種題目一般是:1.能或不能;2.找出修飾詞語。例如:表示程度關系的有“非?!薄皫缀酢钡仍~語,表示數量關系的有“有余”“多”等詞語,那么表示估計關系的有“左右”“大約”等詞語;3.如果刪去了這些詞語,這句話的意思就發生了改變,脫離了實際;4.這也詞語讓說明文更能體現出內容的科學嚴謹。

(四)第四種題型

請說出不能刪去某幾個字或詞的理由。

這些字或詞往往都有固定的一些語法作用出現在句子中,例如在句子中充當賓語或者主語以及下面句子中某個現象的結果或原因,如果刪去,既不符合句子的語法,讓句子少了一些成分,導致語句意思不通順;還會造成句子沒有完整的內容,在邏輯上缺乏關聯性。同學們要特別重視這種題型,最近幾年中考語文中常常出現的題型。

二、說明方法及作用

下面介紹幾種常考的說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

(一)列數字

通過數字的列舉來說明,具有說服讀者對要說明的事物相信無疑,保證內容準確無誤的作用。例如文章中,“密封盒異常堅固,壁厚約為0.64厘米?!本褪沁\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用具體數字準確地說明了密封盒異常堅固的特點,讓讀者對說明的事物相信無疑。

(二)打比方

運用暗喻、明喻等修辭方法進行詳細生動的說明,以增加讀者對文章的閱讀興趣。例如文章中“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關鍵‘證人’”。就是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飛行記錄器的重要性,通俗易懂,以增加讀者閱讀興趣。

(三)摹狀貌

經過詳細的描寫突出事物的體貌特征及特點,不僅能對事物形象進行生動說明,還能讓說明文的閱讀價值更高。

(四)引用

把以前的資料原話或某些名人名言引用到現在的文章中,作用是強調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真實可考的。

(五)作比較

把兩個事物進行對比,以此突出說明對象的影響、地位等特點

三、說明順序及結構

在說明文的說明順序中運用邏輯順序比較多。一般來說,出現在說明文中的各種順序都有自己獨特的標記性語言,同學們可以通過出現的這些詞語去辨別是運用哪種說明順序。

說明文具有“總-分-總”式、“總-分”式、“分-總”式、遞進式、并列式這幾種并不復雜的結構,找出文章結構,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說明內容。

說明文的順序和結構互相鋪墊,關系緊密,我們可以同時對順序和結構進行理解分析。

四、中考中常見的說明文考點

最近幾年最常見的中考語文考點包括:考察語言準確性的特點;概括說明對象特征;分辨說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根據文章內容進行選擇以及最近幾年常在最后出現的開放性題目等。關于“黑匣子在,希望就在”的說明文中,就比較全面的對我們提及的這些考點進行了概括,比如,分析語言特點,概括黑匣子特征,根據自己推斷和文章內容選擇關于黑匣子介紹不正確的選項等。

五、結語

總而言之,說明文在教學中,需要從內在規律開始入手,老師要起到引導作用,讓他們在閱讀的同時要想到語言特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以及答題技巧等問題。經過長時間的這種有意識練習,不僅讓同學們對說明文了解、熟悉了寫作規律,還讓同學們掌握了說明文的各種答題技巧,以致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靜.中考語文說明文答題策略之我見[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9):64

[2]于書杰.中考說明文閱讀解答策略[J].成才之路,2012,(4):76-77

[3]高紅梅.中考說明文語言的答題技巧[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3):216

【作者簡介】

篇2

關鍵詞:中考;現代文;傳統文化;分析類試題;策略

近五年來,陜西中考閱讀(一)考查了《中國珠算》《豐圖義倉》《絲路織錦》《古蜀棧道》《秦嶺》這些篇目。這些篇目無不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我省近幾年說明文閱讀所涉及的主要題型分析及應對措施如下:

一、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

如我省2014年《中國珠算》第1題“用一個完整的句子介紹珠算的特點”;2012年《絲綢織錦》第3題。說明的對象是文中所要具體介紹的事物或要解釋的事理。例如,《豐圖義倉》的說明對象是豐圖義倉。有時一個段落也有一個說明對象,如《絲路織錦》全文的說明對象是織錦。

做這類題首先從整體入手,即說明的對象和特征是什么。(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明了說明的對象;(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二、理解說明文語言

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生動、平實。如我省2014年《中國珠算》第3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回答括號內的問題。(1)珠算的口訣慢慢豐富起來。(具體說說,“慢慢”一詞在句中有什么作用);“慢慢”說明口訣的發展,是一個漫長、逐漸豐富的過程,這點要求考生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對知識表達要科學、嚴密。(2)在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為什么說是“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2011年《古蜀棧道》第3題。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這些”具體指代哪些內容?文中得知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開山破石,鉆孔架并在其上鋪板;修建用時長;創建了多種棧道形制。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對策:指代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掌握答題策略就不難理解此題意了。

三、篩選信息(文字表述)

如我省2013年《豐圖義倉》第1題:依據文章相關內容,給第②段橫線處補充一個恰當的詞語,填寫在下面方框內。我省2012年《絲路織錦》第1題:從織法上看,織錦可分為哪幾種類型?我省2011年《古蜀棧道》第1題:本文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古蜀棧道的?請簡要概括。

解答此題的方法是:提取要點,直接找到有關中心句;用自己的語言對內容進行揭示,綜合歸納。

四、文章的結構

如我省2012年《絲綢織錦》第3題:第②段在全文內容和結構上有什么作用?我省2011年《古蜀棧道》第2題。

解答此類題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結構。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按照什么原則組合的,是并列、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系。要理清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五、辨析說明順序

如我省2013年《豐圖義倉》第2題:下面這個句子是從第④段抽取出來的,它應該放在【A】【B】【C】三處中的【 】處。

解答這類題采用排除法即可,先看是不是時間順序,再看是不是空間順序,最后即可確定是否是邏輯順序。

六、文意理解和概括

如我省2013年《豐圖義倉》第3題“豐圖義倉的磚窯式倉洞設計,滿足了糧食倉儲哪些方面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了解說明文的特點,弄清文章各段段意,對全文有整體把握,明晰說明文的語言,用準確的詞語進行歸納和總結。

七、對說明文內容的理解

如我省2014《中國珠算》第4題;2013年《豐圖義倉》第4題;我省2012年《絲路織錦》第4題;我省2011年《古蜀棧道》第4題。這些題都是找出與原文內容符合的一項。

解答這類題的常用方法是:如果需要從整篇文章概括出幾方面的內容,閱讀時應以段為單位,內容相同或接近的段落應概括為一個方面。如果需要從某一段中概括出幾方面的內容,應以句子為單位,相同內容的句子應合在一起概括為一個方面。

試題中的文化底蘊:

2014年說明文閱讀《中國珠算》從珠算盤的來歷、構成、歷史、作用及地位,讓我們把算盤深深地植入了中國歷史文化之中。珠算就像中國的酒文化、茶文化、戲文化和服裝文化一樣,有著濃厚而鮮明的東方色彩,精巧而深邃。

2013年的《豐圖義倉》,文章從豐圖義倉的背景、選址、布局、構建等幾個方面對豐圖義倉做了詳細的介紹。此題對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2012年《絲路織錦》涉及陜西歷史文化知識。文章介紹了絲綢之路上出土的織錦的織法、花紋等內容。絲綢之路所經地域,它們各自保留著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傳統文化和。

2011年《古蜀棧道》寫的是漢中非常著名的褒斜棧道,涉及褒斜古棧道的概況、修建原因、修建方法和作用。棧道是我國古代在峭巖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通道,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艱巨,是我國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跡。

篇3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1常見標點符號4條

1.破折號的作用:

①表解釋說明;②表意思遞進;③表話題轉換;④表聲音延長;⑤表語音較大的停頓或中斷;⑥表語意的跳躍或轉折;⑦表總結上文;⑧用在副標題前;⑨表事項的列舉分承。

2.省略號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話有所省略; ②表重復詞語的省略; ③表列舉同類事物和序數詞語的省略; ④表靜默或思考; ⑤表說話斷斷續續; ⑥表語言的中斷;⑦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

3.使用省略號應注意:

①省略號就表示“等”、“等等”,省略號和“等”字,都可表列舉省略,兩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時使用;

②省略號后面一般不用點號。

4.冒號的作用:

①用在“說”、“想”、“是”、“證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詞語的后邊,表示提取下文。

②用在總說性話語的后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③用在稱呼語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④用在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

5.引號的作用:

①表引用實際內容;②表諷刺反語;③ 表特定稱謂;④表著重強調。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21.小說三要素:

A、人物 B、情節 C、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

A、論點 B、論據 C、論證

3.比喻三要素:

A、本體 B、喻體 C、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

何時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過 how 何果 what

5.律詩四條件:

A、八句四聯(首頷頸尾)

B、偶尾同韻

C、中聯對偶

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

A、敘述 B、議論 C、抒情 D、說明 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

A、舉例子 B、列數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較 E、分類別 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

A、總分總結構 B、總分結構 C、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

A、按時間順序

B、按空間順序

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

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

A、舉例法 B、對比法 C、喻證法 D、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

A、比喻 B、擬人 C、排比 D、夸張

E、反問 G、反復 F、設問 H、對偶

(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

A、外貌描寫 B、語言描寫 C、動作描寫 D、心理描寫

(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

按功能劃分為七種

A、并列短語

B、偏正短語

C、主謂短語

D、動賓短語

E、動補短語

F、介賓短語

G、的字短語

按詞性分三種

A、名詞性短語

B、動詞性短語

C、形容詞性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

A、主語 B、謂語 C、賓語 D、補語 E、定語 F、狀語

16.十二詞類(性):

A、名動形 B、數量代 C、副介連 D、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序):

A、順敘 B、倒敘 C、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

A、表引文內容省略 B、表列舉事項省略 C、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

A、表解釋說明前文 B、表后文跳躍轉折

C、表聲音中斷延長 D、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

A、表引用實際內容 B、表諷刺反語 C、表特定稱謂 D、表著重強調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3寫作手法知識點

一、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

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

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

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

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

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

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

開端、發展、、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

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

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

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

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

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

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

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

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4修辭手法講解8個手法

一、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

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結。

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p>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

例如: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

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

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二、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

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

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種類:

①特征代本體。

例如:大胡子兇神惡煞地吼叫著。

②具體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③專名代泛稱。

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部分代整體。

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⑥結果代原因。

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對青銅。

⑧地名代本體。

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

四、夸張

1.夸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夸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夸張的幾種形式:

①擴大夸張。

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縮小夸張。

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張。

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五、對偶

1.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誦,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2.對偶的幾種形式:

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

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

例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

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點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幾種形式:

①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只有幾個學生上幾篇“呈文”,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獎,永遠“國”下去一樣。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七、設問

設問的特點:“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沒有。

又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八、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可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5寫作主要表達方式5類

一、敘述

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1.順敘——按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所作的敘述。

順敘型的結構模式是:總敘+分敘(分敘1+分敘2+分敘3+分敘n)+結尾。

作用:條理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其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重要斷面提到文章前面,寫完結局或斷面,然后才按時間順序寫。

作用:這種筆法能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補敘屬于插敘一種)——對全文來說,插敘僅是一個片斷,插敘完后,文章仍回到原來的事件敘述上來。

這種插敘不是敘述的主體部分,一般不發生在主流的時間范圍內。若把這種插敘刪去,雖會削弱主體的深刻性,但不明顯影響主要情節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作用: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某些交代。

二、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五種人物的描寫方法:

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作用: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坍嬋宋镄愿瘢从橙宋镄睦砘顒樱龠M故事情節的發展。等等。具體回答的時候要說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種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等。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3、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細節描寫:

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四、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五、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

篇4

摘要:語文課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角色,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機會,使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惟有學生積極地作為主體去活動,教學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具有“點石成金”的指頭,能夠自己去獲取知識,成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主體角色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6-0093-01

1.轉變教學觀念

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敢于放手,相信學生,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實踐中掌握語文知識和語言技能。其次,學生樹立自主學習觀念,正確認識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及意義,主動積極地學習。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選擇信息,建構、創造知識,才能讓他們的學習潛能和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

2.激發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冷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營造一個自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議論文、說明文教學往往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為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我在教學《談骨氣》時,采用了“講故事(論據)——談看法(論點)——教讀法”的方式。再如說明文《死海不死》,我則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分析、討論,根據文章內容,自己質疑,自己解答。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對文章內容理解分析也非常透徹。學生設計的問題如下:①說說死海得名的原因。②死海不死的原因是什么?③死海是怎樣形成的?④課文引用神話傳說有何作用?⑤理清本文的說明思路及說明順序。再如我講讀戲劇單元中的《白毛女》時,組織學生編組排演了課本劇,并開展了小組競賽。演完后,又要求學生談體會:①說說人物;②講講主題;③談談戲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文章的性質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可讓學生傾聽江濤演唱的《愚公移山》,讓學生從鏗鏘有力地演唱中體會“愚公精神”。在教學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故事演講比賽,學生在練習中不斷精益求精的同時,對課文的主題、人物的性格都做了細致認真的分析,并做出了準確的判斷和理解,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皇帝的新裝》《伊索寓言》《牛郎織女》等。語文教師要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自己,讓他們在語文學習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盡情地享受語文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幸福。良好的教學情境地創設,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方法,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煥發出學生的內在驅動力,變“厭學”為“樂學”,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語文的“樂知者”。

3.教給學習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生物學家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币虼?,在教學中要加強學法引導,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己學,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單位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習的被動狀態,有意識地使學生能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比如:課前查字典自我提出問題等方法預習新課;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討論、問題爭辯等形式,為學生提供主動自學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課外可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在閱讀時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等等。學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就能夠廣泛地自學,把課內的學習主動遷移到課外去,并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來解決新問題,加以創造性的發揮。

4.培養學習習慣

養成教育,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堅持不懈對學習習慣的培養。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我對學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時,我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的名言是,“只要舉手的就是好學生,只要答問就會有進步”。并注意捕捉學生的創造性火花,記載并給予熱情的鼓勵,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課外,我常走訪村寨學習小組輔導學習,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如:每次作業,要求學生相互檢查。作文草稿,學生先自改、互改,查尋自己的疏漏,養成細心作業的習慣。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畫、摘,每人都有摘錄筆記,每周進行筆記傳閱。不斷積累新知識,及時解決新問題。

篇5

一、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語言的準確性是指語言能準確地傳達表達者心中或者客觀實際意思的特性。汪曾祺說:“語言的惟一要求便是準確?!敝辽?,“準確”是語言表達的首要要求、基本要求和重要要求。品味文本語言的準確性,是語文教學品味語言的首要環節。經常品味語言的準確性,可以使自己養成嚴謹的語言表達習慣。

不管何種文體,語言準確是基本的要求。文學語言講究形象性、情感性,但首先要講究語言的準確性。語言的準確性常常鮮明地體現在動詞、形容詞和修飾語的精心選擇上。品味語言的準確性,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一是讓學生找出用得準確的詞語,并加以賞析。二是提問,如“這個詞寫出了怎樣的情態”“這個詞可否換成XX”“這個詞可否去掉”。三是嘗試,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同樣或接近的意思,再與原文比較,體會原文用詞的準確性。

二、品味語言的生動性

語言的生動性是指語言具有畫面感和真實感,能讓人輕易想起相應的畫面和場景的特性。文學語言是十分講究生動性的,文學通過形象反映生活,語言的主要作用便是描繪場景、畫面、場面、形象,所以越生動越好。實用文雖然直接表達意思,但有時也會講究一定程度的生動性。生動性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感染力。學生作文的語言常常生動性不足,多對語言的生動性加以品味,可以提高作文語言的生動性。

體會語言的生動性,要抓住關鍵的動詞、形容詞、修飾語及修辭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再現語言所描繪的畫面,充分體會那種畫面感、真實感和飽含的情味。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如“XX詞好在哪里”“ XX詞描繪了事物怎樣的情態,富含怎樣的情韻”“哪些詞用得最生動形象,最有情味”“這段文字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還可以對生動的語句進行仿寫,用上相應的手法,表現類似的意境和感情。

三、品味語言的邏輯性

品味邏輯性主要在實用文尤其是論說文說明文一類進行。邏輯性體現在概念的準確、判斷的謹慎、推理的嚴密上。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從全文來看邏輯極其嚴密,就是從局部來看,也是絲毫不肯放松。如這一段:“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鼻耙痪渫怀鰞蓚€發現的重大價值,后一句點出在每個領域都有杰出成就,而且每一個句子內部層次都極其清楚、嚴密。

品味語言的邏輯性,可以劃分層次,明確各層意思,可以打亂順序重新排列,可以刪改句子嘗試比較,可以抓住關聯詞分析句子關系和意義,還可以仿寫一段。

四、品味語言的音樂性

語言的音樂性,就是指語言在聲音方面呈現的整齊、悅耳、動聽等的特性。語言始終要訴諸聽覺。即使是寫文章、默讀文章,人的語言聽覺中樞仍在活動。人們有天生的追求音樂美的習慣,說話寫文章,總要使語言聽起來動聽才好。

品味語言的音樂性,首先是要美讀。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一讀自然朗朗上口,齒頰留香。整齊的就突出整齊,韻腳要大聲且適當延長,平仄要讀出對比變化,情感文氣的起伏,要夸張地讀出來。第二是要分析音樂性。找出富有音樂美的句子,看它運用了哪些手段來營造這種美,讀來有怎樣的效果。古人提倡“因聲求氣”,音樂美是一種形式,總得跟內容、情感相一致才好。第三,可以加以替換和仿寫。替換,感受原句的難以替代。仿寫,模仿原句的音樂美。

五、品味語言的風格性

語言的風格是指一個作家或一部作品體現出來的某種語言整體色彩的特性。不同時代、身份、個性、職業的人,說話或寫文章,在語言上總會體現出一種相對穩定的色彩,同一作家,在不同時期的作品甚至同一時期的不同作品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語言色彩,這是客觀事實。風格往往是創作成熟的特征。品味語言,不只品味局部的語言,還應綜合一部或者多部作品,把握其整體風格。學習者也應當有追求某種風格的意識和行動。

語言的風格常常表現為質樸自然、含蓄雋永、清新明麗、絢麗飄逸、婉約細膩、幽默詼諧、簡潔凝練等。《荷塘月色》的語言顯得優美雅致,《背影》的語言顯得質樸自然。

篇6

詞語既是表情達意的基本工具,也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高考作文中,考生能否運用恰當的詞語,不僅是基礎等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其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忌缫`活自如地運用詞語,首先必須深刻地理解詞語。恰好,現代文閱讀中“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

B 能力要求

綜觀歷年來的高考試題,“重要”詞語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①體現作者立場觀點的詞語;②表現作品主題思想的詞語;③反映文章深層內容的詞語;④對文章結構起照應、連接作用的詞語;⑤有比喻、借代、反語等意義的特殊詞語;⑥受上下文語意制約的“臨時義”。其考察方式有兩種:一是在科技說明文中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二是在文學類現代文閱讀中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能力層級為B級,難度適中。

C 備考指導

怎樣正確地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呢?具體說來,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聯系所在語句,分析內在結構。

對文中關鍵詞語的理解,首先要看詞語所在的句子,看與這個詞相關聯、相搭配的詞語,抓住句子結構,從分析句子(或詞語)著手,看詞語之間(或句子之間)的搭配關系。

二、聯系上下語段,觀察具體語境。

理解詞義,最實用的方法就是聯系上下文,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也就是不離開包容這個詞語的語境。比如一些利用了修辭手法的詞語,其意義往往是隱含的,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就離不開語境。與詞語的運用相比,因其意義隱含,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會在相關的語境(一般在該詞或段出現的后一句)中,對之進行闡釋。這些闡釋性的語句,是我們理解詞語隱含義的鑰匙。

三、注意指代詞,明確指代對象、范圍。

指代詞的用法及意義比較復雜,同樣的指代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出現,可以指代不同的對象與內容。這時,對指代詞的指代意義的理解,就不能單從句子結構著手了。一般來說,指代詞出現的位置往往在指代的對象或內容之后。因此,指代詞所指代的內容的落實在本句中往往是找不到答案的。解題時,必須從上下文找,而且應當采用逆推法或順推法,由近及遠地去找。

四、注意帶有比喻性質的詞語,理解其背后的隱含義。

作者在表達某種意思時常常不直接用某個具有鮮明意義的詞語來表達,而是借助于某種修辭手法。由于修辭手法的運用,這些詞語就往往有著豐富的隱含義。閱讀時,我們就要透過這些詞語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該詞在文中的隱含意義,進而深入體味作者這樣遣詞的用意。

五、結合相關知識,多角度進行推測。

理解語段中字詞的意義還可以結合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知識,比如某些已為大家認同的自然科學中的相關論斷、社會科學中的最基本的常識、古今中外典故的常用義及引申義等,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推測,有時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D 樣題點擊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選題。(2004年全國卷)

人體干細胞

人類胚胎干細胞是人類胚胎發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細胞。囊胚外表是一層扁平細胞,可發育成胚胎的支持組織如胎盤等;中心的腔稱為囊胚腔,腔內側有內細胞群。內細胞群在形成內、中、外三個胚層時開始分化,內胚層分化形成肝、肺和腸等,中胚層分化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層分化形成皮膚、眼睛和神經系統等。由于內細胞群能發育成完整的個體,因而這些細胞被認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細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腦、胰腺等處,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細胞。但是,這些成年干細胞非常稀少,較難分離和純化。它們的作用基本上是確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在體內環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種血液細胞。雖然近年來發現成年干細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體外培養時,可通過改變條件讓骨髓干細胞分化成神經細胞,但是目前還未發現成年干細胞能像胚胎干細胞那樣具有分化出所有類型細胞的能力。同時,成年干細胞在體外難以擴增,而胚胎干細胞可以在體外擴增達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學家們普遍認為胚胎干細胞的研究更有價值,美國生物學家戴利說:“20世紀是藥物治療的時代,21世紀則是細胞治療的時代。”(有刪減)

下列對“人類胚胎干細胞”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人類胚胎干細胞即人類胚胎發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細胞和囊胚腔內側的內細胞群。

B、人類胚胎干細胞就是人類胚胎發育早期囊胚腔內側的內細胞群。

C、人類胚胎干細胞是人類囊胚中可發育成胎盤、肝、肺、骨骼、皮膚等的全能性細胞。

D、人類胚胎干細胞不僅指人類囊胚中未分化的細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細胞。

【分析】如何理解重要詞語“人類胚胎干細胞”,我們應細讀原文,聯系具體語境進行分析。其實,考生如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文中第一段關于人類胚胎干細胞有非常明確的定義。A項說“人類胚胎干細胞即人類胚胎發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細胞”是有誤的,因為原文第一句說“人類胚胎干細胞是人類胚胎發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細胞?!笨梢?,人類胚胎干細胞在“胚囊中”而非“囊胚外表”。C項說“人類胚胎干細胞是人類囊胚中可發育成胎盤……”是錯誤的,原文說“囊胚外表是一層扁平細胞,可發育成胚胎的支持組織如胎盤等”。D項說成人身上有干細胞,但從第二段所說“但是目前還未發現成年干細胞能像胚胎干細胞那樣具有分化出所有類型細胞的能力”??梢?,成年干細胞不是胚胎干細胞。因此,答案選B。

E 專題測練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1904年,遵照清政府《奏定中學堂章程》,獨立設科的“語文”①含“古今文學流別、文風盛衰要略”,更要注重“文義”“文法”及“作文”,還要修習楷書、行書、小篆,語文教育的形態一開始就有點簡裝版“國學”的味道。此時文學能在晚清“廢虛文、興實學”的大背景里頗為詭異地升帳登場,是一個“醉心歐化”的結果。

“五四”時期改國文為國語時的“語文”②,與民族國家的建立有關。當時的課程標準既包含了在語文教學中求得民族認同、開啟民智的需要,也包含了新文學起步之初對自身發展的要求。這時的中學教科書,流行采取社會問題設置單元。“讀經”已經廢除,語文教學則以新“經”出現,以讓學生趕上前行的時代。這種“語文”理念在宏大的敘事氛圍中承載了大多的“非語文”因素,而同樣不可忽視的語言訓練并未得到科學的體現。國人以學說為高、以求道為能,以工藝為末技的思想造成語文課程不斷與經學、與政治爭地位,語文課倒向知識權力的現象屢見不鮮。專重思想一面,忽略技術訓練,使一般學生了解和運用文學的能力沒得到適量發展,未免失掉了平衡。

建國初期,曾把“語文”③分為漢語和文學兩門獨立學科。語言學和文學性質不同,前者是一門科學,后者是一門藝術??上У氖?,文學課被講成繁瑣的文學知識課、模式化的文學分析課。漢語課同樣存在問題,教學語法體系固然完備,卻忽略了學生的“能力養成”。文學課和漢語課也沒能很好結合。

也有人認為,一旦引入語法,語文課就變成外語課了。的確,有些“美文”不用分析結構、語法,背誦下來就行,學生可以從吟詠中體會無言的美,文學教育的真諦就在于此。不過需要注意,和“外語教學”相對應的詞,除了“文學教學”,只要換一個序列,也可以是“母語教學”。這就是語文課不可或缺的識字綴文、運用語言等技能性訓練。畢竟文學教育的任務是使學生從文學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運、體驗痛苦與幸福,并引起對文學的興趣,這主要是語文“人文性”所決定的任務。而語文教育的任務主要是由語文的“工具性”決定的。

一個民族需要文學,也需要文學教育,面對當下中學語文“文學性失落”的弊病,應當如何解決?在語文課程新標準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被界定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種調和同樣容易導致語文自身的糾纏。這個問題需要吸取前人的經驗與教訓,認真思考、對待和解決。

1、文中加了序號的“語文”,特征是否相同?(1分)

①和②,①和③,②和③。

2、根據文意,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作者對“語文教育”“文學教育”的定義。(4分)

語文教育是;文學教育是。

【參考答案】

1、①和②否,①和③否,②和③否。(錯一處即不給分)

篇7

關鍵詞:高中學生;英語作業;研究與實踐 

一、 問題的提出

(一)作業的作用與功能

作業是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也是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布置適當數量的考查學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功能的各種類型的習題,學生根據課堂 45分鐘所學通過作業練習、鞏固后才能牢牢地記住和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作業作為體現教學質量的載體之一,在檢查“教與學”的質量、發展學生智能、反饋教情、學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

(二)本研究的目的

作業,本應是為課堂所學知識的快樂重建,但長久以來,課業負擔卻是一個教育部從1998年開始就致力于解決但至今也未取得顯著成效的問題。類似地,高中英語作業的布置與成效也存在相當多的問題,有些不科學的英語作業模式甚至成了“雞肋”,使英語被誤會為不用思考的學科,扭曲了英語語言原本生動活潑的語言學習本質,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高中英語的教學質量。因此,在本“提高高中英語學習成效途徑的實證研究”中,研究高中學生英語作業模式及其成效提上了我們的日程。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高中英語作業的布置和設計的研究,使之對課堂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有效性有所啟發。作業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是消化和鞏固所學課程內容的有效手段,同時又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的重要載體,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作業所蘊涵的"責任",也正是教學有效性所要追求的目標。

二、本校高中學生英語作業現象調查

我校是城市化進程中發展起來的一所普通省二級達標學校,普通高中學生生源。我們就本校高一、高二中各選取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作業問卷調查。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多達88%的學生把英語放到最后時段才做的作業,(這里也有年段晚自修的學科導向問題,時值晚上十點左右,學生已經屬于半疲勞狀態,作業經常是草草收兵。)英語屬于“嚴重的弱勢”科目。然而,學生并不會為英語作業大傷腦筋,因為占83%只填“ABCD”的考察方式讓英語作業變得很“輕松”。

從整體上看,由于基礎原因,學生在高一開始已經有部分學生對英語有畏難情緒,對英語作業的認識上就有偏差,有36%的學生希望不要布置太多的英語作業。不少學生,特別是到高二,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是“課堂上聽聽”就可以了,30%的學生希望“少寫英語作業”,21%的學生“英語作業”可有可無”。通過訪談了解,他們的理由有:(1)英語作業做了半天,考試成績一樣沒進步,做英語作業沒意思,沒有成就感。(2)高中學科學習內容多,會考任務重,擠不出時間來做英語。(3)英語作業沒意思,做完后在課堂上得到反饋的機會也不多。值得欣慰的是,仍然有82%的學生希望“通過英語作業的模式的改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改變英語學習狀況?!睂Υ?,英語教師應該認真研究長久以來形成的作業模式,去弊存益,創新能動型作業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針對相關問題,從本校英語教師布置作業的角度進行調查,我們發現,高中英語作業布置現狀主要表現為四多四少:一是教師布置背誦作業多,實際落實少。二是體現語言文化差異的作業少,機械模仿的語法題目多。三是獨自完成的題目多,合作互動的題目少。四是綜合訓練題型單一(幾乎為選擇題),細化綜合運用語言的題目少。

現象分析:

1.高中學生的作息緊張,對生詞學習一抄了事,段落背誦落實不夠,學生語感差,造成書面表達中式英語大量存在。教師在安排落實方面沒有形成一套相對固定的、行之有效的監控體系。

2.學生缺乏老師學習策略的指導,缺乏針對兩種語言及其文化差異的比較學習,只會死記硬背語言知識點,在語法題海中失去了學習的熱情,語言知識難于內化綜合運用。

3.英語作業基本都成了“自家的事”,缺乏互動、封閉式的作業模式成為語言學科一大硬傷。教師布置的作業有一定難度時,一個班級的學生的作業基本上就有幾個版本,造成了作業布置無效的惡性循環。

4.沒有養成積極閱讀英語文章的習慣。學生閱讀后的輸出不足,獲取答案只求選項ABCD不求甚解;對難題、長難句比較少進行深入思考、互動了解或深入思考,英語思辨能力差。

三、高中英語作業的模式的創新設計與實效

高中英語作業的形式有口頭作業、書面作業和實踐活動作業等。結合筆者最近到加拿大進行學習考察的案例和對國內外關于學生英語作業布置的模式的文獻資料來看,能吸引學生的作業應是富有人文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如果我們以自主學習為主線、以師生人文互動為主體進行作業設計,構建形式活潑多樣,內容個性化、生活化的作業,我們的英語教學現狀應該會有所改變。

(一) 把“自主分層”體現在英作業中

   有研究表明,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呈正態分布,智商的通常分布為: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約各占人群總數的1%,偏高(110-129)與偏低(70-89)約各占19%,智力中常約占60%。高中學生已經是半成人,并且個性、獨立性很強,如果英語作業的難度、量度對他來講不夠實際,沒有趣味,沒有意義,他就很容易放棄。因此,我設計了個梯級作業, A套餐多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B套餐的題型較高一層次;而C套餐的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它們的特點是:尊重學生的選擇,并且在減輕老師作業批改負擔的同時,自主作業,自主檢測,自主提升,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比如我在上每一單元閱讀課第一課時,作業可以嘗試這樣分為三類:

A(笨鳥級)——摘抄五句課文中你喜歡的、重點的句子和十個重點詞塊各三遍。

B(菜鳥級)——摘抄課文中你喜歡的詞句和十個詞塊各兩遍并背誦下來:

C(老鳥級)——利用課文的重點詞和短語、主題句縮寫課文內容。

這樣的作業為第二天學生的早讀制定了讀、鞏固和檢測的任務。ABC三類學生各自結好學習對子,B類學生背讀給A類的學生聽,考察自己的作業情況;C類學生朗讀A類學生抄寫的內容,A類學生仿讀B類學生的句子,B類學生朗讀C類學生編寫的內容,這樣三類的學生的作業情況可以達到互動、促進和互學、交流的作用,并且學生的聽、讀、寫、背的角色也進行了相應的轉換。

 (二)把“生活情趣”體現在英語家庭作業中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睂W生對學科作業產生了興趣,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子把“生活情趣”體現在英語家庭作業中,是指以英語學科為中心,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進行學科滲透,體現英語作業的“生u活情趣,人文氣息”。生活中沒有一個學科是截然分開的,英語作業的布置也一樣。有一堂加拿大學生英語人文課的作業是:做麥克白的面具。具體要求:五個象征元素,一個主題……??此坪唵蔚淖鳂I要求,卻需要學生在了解麥克白的性格特征及故事細節后做出他們所理解的面具,結果學生提交上來的作業紛呈異彩,“每個人的作業都有其獨特的思考和體驗。”受此啟發,在學習Culture Rellics這一單元的時候,結合我校是福建省經典誦讀一百所試點校,就學校道德講壇等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我提供的作業模式有:英語電子小報,英語道德經典故事比賽(錄制mp3),caption games(給圖片、照片讓學生加英文說明文字)、ETT (The English Teaching Theatre戲劇教學),如表演本校一位身殘志堅的同學余婷的故事、寫出自己的感想作文等……這種結合實際,以各種學科、思維方式、感官融合的作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作業成為是知識的內化和再創造的過程,促進了學生各種能力及身心的和諧、全面發展。

 (三)創新個性化的英語作業——把英語閱讀作業作為“延時作業”

   針對當堂課一單元內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精選知識、覆蓋面廣、典型的作業習題,是實現學業基礎目標的基本要求。同時,在統一布置作業的前提下讓學生有適合自己的作業,是對學生的尊重和支持,能促使學生有效地學習英語知識,培養語感和英語思維、思辨能力,最大程度激發他們學習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

我曾在加拿大教育考察期間聽過一次十年級(相當于中國的高一年)的一堂英語人文學課。教師在課前一周布置的學生自己到書店找本喜歡的偵探小說,看完后書評,然后到課堂。課堂上學生的觀點思辯、困惑呈現、對同伴及教師的點評的態度上收放自如,靈動有加,作業效果很有質量。(首先是他們自己喜歡的書,其次是有足夠的閱讀和思考時間)。據了解,加拿大學校給母語的非英語學生的課程作業是:每個學生一周內選擇一本或幾本書閱讀,然后根據閱讀的書來回答問題,比如教師設置了85個問題,學生只需要選擇最有感覺的10個問題來完成即可。選我所喜,做我所能,這種個性化的作業——體現了我們英語課程標準中“情感、態度、價值觀”,但我們做總覺得這幾個字有點抽象,起來為什么總有點難。

近幾年福建省高考卷中閱讀開始出現文學作品考察的趨勢,老師們抱怨學生做練習卷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去“磨”英語小說。但事實是,不少高考語文學科狀元坦言,他們的高分秘籍只有一個,閱讀千本課外書。如果一個英語老師有有著較強的英語文學、文化導讀意識,在日常的英語家庭作業布置中,系統、長期地布置英語故事閱讀作業,學生的語言素養自然就會養成,學生的英語作業就不再是個急功近利的語法解題過程,作業任務就會成為學生獲取趣味知識和信息的享受過程,學生對英語這一獲取信息的工具學科就有了發自內心的認知,英語學習的自覺性自然提高,英語學習效能感也就能日漸增強。

四、結語

目前,大量教輔練習充斥學校的每個角落,幾乎綁架了我們的作業布置的內容與形式,英語教師幾乎和學生一樣成為解釋題意的機器。高中英語作業的設計和布置需要我們不斷創新來檢驗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舞臺上,都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語言學習者,讓我們的學生因為我們的英語作業而喜歡上英語!

 

 

參考書目:

[1]洪淼.對高中英語家庭作業的調查研究[Z].教學月刊(中學版),2008,(08).

[2]任寶貴.高中生英語家庭作業完成量與英語學習成績的相關分析[Z].瘋狂英語(教師版),2006,(10).

[3]黎靜 淺析高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技巧[Z].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10).

[4]嚴曉球.重構高中英語作業的方法[Z].黑河教育,2006,04

[5]吳榮華.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英語作業的設計與評價[Z].教學與管理,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