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技術創新案例范文
時間:2023-04-10 16:02: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技術創新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效用函數;技術創新;索尼案例;品牌戰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60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2-00-02
0 引 言
如果一個企業具備領先的技術實力、擁有優秀的研發人員、良好的研發條件、豐富的技術積累,就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條件,也有利于企業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因此,很多研發能力很強而且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在技術開發上執著追求,希望通過率先開發出最新技術領先于其他競爭者,以獲得“先入為主”的優勢,甚至在一定時期內獨占市場。但是,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技術領先企業開始遭遇挫折。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與專業視聽產品、游戲產品、通信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之一。索尼公司開創了便攜式數碼產品的時代,是世界電子產品行業的領頭企業,但是經過時代的變遷索尼公司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本文基于索尼公司的生存現狀,運用企業盈利的效用函數,深入分析索尼公司陷入經濟瓶頸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必要的對策。
1 索尼的生存現狀
自2000年以來,索尼公司的領先優勢逐步被削弱。越來越多的廠商擁有了先進的技術,每當索尼推出一種新的產品,他們很快就能跟上,產品的性能沒有很大的差別。索尼能獨占市場的時間越來越短。以前的技術創新在現在已經不能給索尼帶來太多的競爭優勢。同時,這些廠商產品的定價往往比索尼的產品要低。因此,索尼的市場占有率很快被這些產品所瓜分,利潤率連年下降,導致索尼全球70個制造基地中的15個被關閉,裁員1.7萬人。
索尼中國工廠2005年出口和國內的銷售額為52.91億元,中國國內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80%,而2006年1~10月份銷售總額為32.69億元,只達到了2005年銷售總額的60%,國內銷售額更是大幅度下降,僅為2005年銷售總額的30%。索尼全球的銷售情況更是不容樂觀,2003年一季度索尼公司虧損10億美元,導致股價下跌25%。雖然這之后索尼采取了很多措施想要挽回虧損局面,但是索尼的營業利潤率始終徘徊在2%左右。而在十年前,索尼的營業利潤率是10%。
2 企業經營的效用函數
在激烈競爭的經濟環境下,成本收益分析成為每個企業關注的焦點問題。科學分析企業的各項成本構成及影響利潤的關鍵要素,讓企業的管理者全面、清晰地掌握影響公司業績的核心環節,全面了解企業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從而把握正確的決策方向,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幫助企業克服盲目性減少浪費,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下面,通過建立企業經營的效用函數來逐一分析影響索尼產品陷入困境的因素。
Ui=PiQi-Ci(1)
其中,Ui表示企業產品所獲得的總效用;Pi表示企業生產的產品的市場價格;Qi表示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量。(1)式滿足:
(2)
由(2)式可知,企業產品的總效用由產品在銷售市場的總收入與企業的投入成本決定。并與前者呈正比關系,與后者稱反比關系。即產品的收入越高,企業的總效用越大,產品的投入成本提高,將會降低企業的總效用。
2.1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潤。企業成本控制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壓縮成本,還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程序和方法,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真正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直接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
目前,一些企業對于成本控制的理念落后,使得成本預算流于形式。首先,大多數企業對自身延續性技術的過度投入造成性能過度供給,無法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和成本的經濟性之間的合理權衡,使客戶不愿為這項屬性的后續性能提升支付較高的溢價。其次,企業控制思想仍處于生產成本控制的范圍內,制約了成本控制與企業戰略管理、質量管理、產品工藝設計、物資采購、人力資源等的接軌,無法把握企業成功控制的節約性和經濟性原則。
2.2 價格競爭
價格會直接影響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量及市場競爭力。價格確定是否合理,價格調整是否適當直接關系到企業營銷目標的實現。
網絡時代,電子產品不僅是技術的競爭而且也是價格的競爭,追求技術領先造成產品高端定位,高端定位造就高價格,高價格造就高端目標群體。一個新產品剛推出時價格可能較高,但是隨著同類產品的推出,產品的價格也不斷的下降。如今,索尼的技術優勢隨著其他廠商對技術研發的大量投入正越來越弱。而其他廠商往往集中精力對某一個或幾個方面的技術進行研究,生產的產品技術水平較高而且價格比索尼的同類產品低,從而獲得了原先屬于索尼的市場份額。而索尼公司沒有意識到其價格優勢正在減弱,加大投入研發的力量與其他公司的產品相競爭,使其利潤額逐年下降。
2.3 需求分析
產品的市場需求由其市場份額來反映,市場份額越大,消費人群越大,表明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越多。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日益重要,使技術領先企業必須加倍重視非技術部門的作用,才能順利地把技術轉化為市場能夠接受的新產品。而如今,人們處在互聯網時代,各企業都要和網絡有或多或少的聯系。作為傳統電子設備制造商的索尼并沒有轉型為互聯網企業,其業務核心仍然是實體產品,這注定了它難以立于這個時代的風口浪尖。雖然索尼公司仍能不斷推出優秀的硬件產品,創造一個個世界最輕、最薄的紀錄,但并沒有引領潮流的產品。因此,相對于與網絡脫節的索尼產品來說,人們更愿意選擇能夠搭載網絡技術的產品。而索尼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技術優勢,采取保守封閉的研發方式,脫離了目標顧客的消費需要,使得消費群體數量驟減,市場份額下降,最終走向失敗。
3 結論與解決策略
索尼公司目前的生存現狀,引發人們對于技術創新型企業的思考。本文通過引入成本收入函數,針對函數的每個變量分析索尼公司逐漸步入衰落的原因,并對日后品牌企業應該如何轉變經營策略,提高市場占有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目標聚集戰略
產品的多元化使得索尼公司的資源分散化,導致在專業領域被其他企業所趕超。索尼公司應分析產品的銷售收入和成本情況,停止生產虧損或是利潤率低的產品,以集中資源生產利潤率高的產品。同時,可以購買其他企業研發的新技術或是和其他企業進行合作,使資源達到最優配置。
3.2 迎合目標顧客需求
如今市場和消費者的喜好對企業日益重要,產品開發的重心已從提供新功能,開始轉向提供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功能;工業設計的重心也從設計“好看”的產品,開始轉向設計“易用”的產品。而索尼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技術,強調技術引導市場,沒有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去選擇技術和確定設計方案,也就很難生產出為市場所歡迎的產品。因此,索尼應及時調整創新戰略,以迎合目標顧客的需求為重心,緊跟時代潮流,生產出更多符合大眾口味的產品,吸引廣大消費者,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獲得高額的利潤。
3.3 成本領先戰略
通過品類創新并采取精確的品牌策略,完全能避開價格戰。在本文的前半部分提到索尼公司產品較高的價格不能適應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與其被動的等待降價,不如采用成本領先的戰略,利用索尼的跨國公司的優勢,以及大規模采購的優勢,降低生產經營中的成本。也可以利用索尼的技術優勢,研發較低成本的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郭計川.淺談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和途徑[J].財經界,2010(5).
篇2
關鍵詞:建筑工程;水電安裝;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5-0049-02
近些年來,建筑產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比如工期較短等等,這樣就會影響到建筑工程水電安裝的質量,在已交付使用的水電安裝工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開關不靈、漏電、滲水等等,這樣就會對建筑的使用功能產生影響,不僅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還會對建筑的使用壽命產生影響。
1 施工圖紙的審核
在建筑施工水電安裝工程的技術準備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水電安裝設備的詳細審核,要知道,審圖工作的質量,將會對安裝工程的施工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在施工圖紙的審核中出現了問題,那么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進行修改和解決,盡量要在施工之前完成這項任務。具體來講,圖紙的審核需要注意這些方面的內容:一是保證設計圖紙沒有違反國家相關技術政策和規定;二是保證設計的合理性,保證建筑的各個部分都可以協調配合,沒有矛盾存在,并且在管井尺寸、樓板厚度等方面也需要符合相關的安裝規定;三是設計圖紙與施工技術裝備條件要相符;四是對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材料進行審核,保證其在規格、數量以及品種方面都沒有問題;五是要保證有清楚、明確以及齊全的圖紙說明;保證設備層以及墻壁上的預留洞、套管數量符合要求;保證正確的標高和尺寸;選取的是合理的管道材質以及連接方法;專業之間的管線不存在矛盾以及交圈的問題;在管道、器具以及設備的固定方面沒有出現問題,卡架的形式符合相關的要求;結構足夠的牢固;有著十分明確的試壓標準、測試標準以及檢驗標準等等。六是依據分項工程來進行審圖,在水暖方面通常是由導管立管開始,然后向器具設備等逐漸延伸;在電氣方面,接地、干管、層盤等是首先審核的對象,然后分別是器具和設備,并且保證沒有矛盾存在于審查的各個分項工程之間;如果在審核中發現了問題,需要大家一塊兒討論,找出最優的解決方法。
2 技術交底
眾所周知,技術交底的意義在于讓所有參與項目施工的人員可以詳細的了解施工對象的具體情況,比如設計細節、技術要求、結構特點以及質量標準等等,這樣以往經常發生的技術錯誤或者操作錯誤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減少。因此,就需要做好技術交底的工作,讓參與施工的工作技術人員熟悉工程設計的具體內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掌握具體的技術措施以及施工方案等等。這樣各個工作小組都會明確自己的任務和職責,采取正確的施工技術和措施,來保證水電安裝工程的質量。
3 施工方案的設計
相較于一般的建筑工程來講,水電安裝工程具有一些不同的特點,比如工程多方關聯性較強,有著較強的功能系統性;工程質量會受到設備材料質量很大的影響;此外,還有工程施工作業有著較高的要求以及較差施工難度較大等特點。
因此,在設計施工方案的時候,就需要將施工特點充分的納入考慮范圍,依據施工規范和驗收規范,來對管材以及其他的附件和設備的選用進行說明,同時,在施工方案中還需要加入其他一些內容,比如工藝的流程、質量標準、連接敷設的方式以及允許存在的偏差范圍等等。
4 加強材料以及設備的質量控制
通過上文的敘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水電工程的質量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設備材料質量的影響,因為如果設備自身存在了問題,那么在安裝施工的過程中,采用任何措施都是于事無補的。因此,要想控制水電安裝工程的質量,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做好設備材料選型以及采購等工作。管材進場時,施工人員需要對材料進行必要的抽樣檢驗,保證原材料以及設備進貨的質量,要保證進場的原材料以及設備擁有必要的質量合格證明,同時,材料和設備的材質、型號以及規格等與設計的要求相符合,產品性能方面既可以滿足工程的要求,又符合國家相關的技術標準。認真的驗收和復試進場管材,如果在驗收中發現了產品不合格,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進行解決,比如及時糾正、降級使用、退貨索賠等等,這些存在問題的產品是不允許進入施工現場使用的。比如,在管道方面,需要保證裂紋、砂眼等問題沒有不存在,壁厚的偏差在規定的范圍內,沒有損壞現象存在于絲扣中。管材有著十分均勻的厚度,要保證鍍鋅管內部鍍上了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夠存在閘閥關不嚴以及衛生器具接口不標準的問題。
5 對施工全過程的質量進行嚴格控制
要想控制水電安裝工程的質量,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控制施工全過程的質量。而要想保證施工質量,則需要重視組織質量檢驗、不合格安裝產品糾正等工作。施工管理人員在施工指導時,需要嚴格依據相關的施工規范和施工要求來進行;項目管理人員在劃分各個工程質量驗收任務的時候,也需要嚴格依據相關的規范和要求來進行,既需要對批質量進行檢驗和驗收,還需要對分項工程、子分部工程等進行嚴格的質量驗收工作,不能放過每一個細小環節。
6 建筑施工企業水電安裝技術創新
在給水設備安裝方面:在安裝之前,需要核對檢查相關資料和合格證文件;結合相關的要求,對水泵房中的安裝位置以及縱橫排列形式進行合理的規劃;在布置機組時,需要保證是最短的管線和最少的彎頭,保證可以非常方便的連接管路,并且走道和空間也是需要留
設的。
在管道布置和安裝方面:管道可以分為明裝和暗裝兩種形式,明裝時,需要平行于墻、梁柱等輻射。在墻內敷設衛生設備支管;暗裝時,需要對管道及附件的安裝檢修可能性進行考慮,盡量避免水平敷設管道,一般采用豎向敷設的辦法。
在綜合布線方面:控制金屬線槽內導線總截面,要小于線槽內截面的百分之二十,如果是垂直或者傾斜敷設線槽,那么就需要采取措施來應對導線的移動。要將護口加設于金屬管段,在箱盒處設置導線接頭,如果電纜、封閉式母線及金屬線槽需要換過防火墻等,就需要進行必要的隔離。鍍鋅電纜橋架必須要有兩個以上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墊圈的連接固定螺栓。可以將綁扎處理應用到普通電纜中,在綁扎主要電纜方面,還需要將電纜頭套加設上去。
7 結語
在建筑整體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水電安裝工程,如果在水電安裝中出現了問題,將會嚴重影響到建筑工程的總體質量,因此,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選擇合適的安裝工序,控制每一個環節的施工質量,保證建筑工程水電安裝的質量。本文簡要分析了建筑施工企業水電安裝的質量管理和技術創新,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 李啟興.建筑工程中水電安裝技術的質量管理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11):123-125.
[2] 何光屏.淺談建筑工程中水電安裝技術的質量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26):76-78.
[3] 肖瑜.建筑工程中水電安裝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18):34-36.
篇3
[關鍵詞]DEA;技術創新能力;高新技術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6-0071-02
1 引 言
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一項對企業技術創新行為進行監督與管理的新制度,評價能夠通過充分地揭示企業技術創新發展過程的規律,從而降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風險,確保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目標。所以,科學評價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把握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規律、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成功率、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有序地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創新的投入―產出、創新技術績效、創新行為的過程、R&D投入強度、創新的效益和創新的標準定位等。其中,從投入產出方面來衡量創新主體的技術創新能力更為科學合理,有利于企業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因而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而技術創新評價方法主要有:密切值法、因子分析法、層次灰色綜合評判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人工神經網絡、平衡計分卡和DEA方法等。其中,數據包絡分析DEA是以相對效率概念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效率評價方法。DEA方法不僅能有效地避免評價過程中的主觀因素、簡化算法和減少計算誤差,而且對于非DEA有效單元也給出較為合理與豐富的管理決策信息。因此,文章采用DEA評價方法對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有效合理的分析與評價。
2 石油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結合高新技術企業的具體特點,可以將高新
3 基于DEA的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力評價模型
3.1 DEA模型
評價的依據是決策單元中的投入指標數據和產出指標數據,用DEA來分析和判斷其有效性,對于已選定的決策單元,為了更方便的應用,引用松弛變量可以得到以下線性規劃的對偶規劃:
θ為模型單元DMU0投入―產出的有效利用程度,即有效值,其經濟含義為:
(1)當θ<1,此時決策單元為DEA無效,即在這n個決策單元組成的經濟系統中可將投入降到原投入x0的θ比例而保持原產出y0。不減。此時,將各有效單元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效率邊界,以此邊界作為衡量效率的基礎,可以衡量各非DEA有效單元的“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
(2)當θ=1且s-≠0或s+≠0時,則稱DMU0為DEA弱有效,即在這n個決策單元組成的系統中對于投入x0可減少s-而保持原產出y0。不變,或在投入x0不變的情況下可將產出提高s+;
(3)當θ=1且s-=0,s+=0時,此時的決策單元j0為DEA有效,即DMU0為DEA有效,在這n個決策單元組成的經濟系統中在原投入x0的基礎上所獲得產出y0。己達到最優,其中s-表示產出的“虧量”,s+表示投入的“超量”;
3.2 基于DEA的相關數據分析
根據DEA評價模型中DMU的概念,可以把參與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的高新技術企業視為決策單元DMU。對于評價中的每一個決策單元,可以根據已建立的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將指標分為投入和產出兩類,即投入類指標:投入能力A1、管理能力A3、營銷能力A5;產出類指標:研發能力A2、生產能力A4、制造能力A6。
根據已收集6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數據,利用模糊評價方法,對技術創新能力二級指標進行處理,可以確定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
根據以上數據,利用相關軟件,通過DEA分析,可以得出所選取的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所調查的6家高新技術產業里有兩家企業的DEA是有效的,其有效的DEA企業占所選樣本空間的33%,而其余的4家企業其DEA是無效的,占所選樣本空間的67%。所以,綜上所述,該地區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一般。
參考文獻:
篇4
一、論文名稱、課題來源、選題依據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y=l∕[1+a?exp(-b·t)])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t為時間自變量,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這樣,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其中,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避免了其缺點,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往往帶有主觀性,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1)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2)經濟效果;(3)社會效果;(4)風險性,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均處于研究
之中,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2)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1)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2)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1)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3)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
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先從某一行業出發,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然后,逐步擴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進行實證研究,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系,同時,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所以,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
2003.07-2003.09:完成論文開題。
2003.09-2003.1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規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構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體系的實證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準備答辯。
[01]傅家驥、仝允桓等.技術創新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02]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04]趙志、陳邦設等.產品創新過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問題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0/2.
[05]王亞民、朱榮林.風險投資項目ecv評估指標與決策模型研究.風險投資.2002/6
[06]趙中奇、王浣塵、潘德惠.隨機控制的極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控制與決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風險投資理論和政策研究.國際商務研究.2002/5
[08]陳勁、龔焱等.技術創新信息源新探.中國軟科學.2001/1.pp86-88
[09]嚴太華、張龍.風險投資評估決策方法初探.經濟問題.2002/1
[10]蘇永江、李湛.風險投資決策問題的系統分析.學術研究.2001/4
<11>孫冰.企業產品開發的評價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2/4
[12]諸克軍、楊久西、匡益軍.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綜合評價.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13]楊力.基干bp神經網絡的城市房屋租賃估價系統設計.中國管理科學.2002/4
[14]楊國棟、賈成前.高速公路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的bp神經網絡模型.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15]樓文高.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三江平原土壤質量綜合評價與預測模型.中國管理科學.2002/1
[16]胥悅紅、顧培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產品成本預測.管理工程學報.2000/4
[17]陳新輝、喬忠.基于tsa-bp神經網絡的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預測模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5
[18]劉育新.技術預測的過程與常用方法.中國軟科學.1998/3
[19]溫小霓、趙瑋.市場需求與統計預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論在新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科學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
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篇5
關鍵詞:技術創新;企業家稟賦;熊皮特創新理論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4-0187-02
企業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在得到企業積極踐行的同時,在學術界也受到高度重視,形成了諸多學術研究成果。但綜觀起來,有關企業家稟賦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闡述尚不多見。而在許多實際案例中我們都可以深切感受到企業家稟賦對企業技術創新的促進。
一、熊皮特創新理論與技術創新定義
首次提出系統的創新理論,成為研究技術創新問題的開山鼻祖的是奧地利學者熊皮特。他在1912年的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技術創新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新組合,這種組合包括:(1)開發出一種新的產品或者提供一種產品的新的質量;(2)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3)開辟一個新的市場;(4)獲得一種原材料或制成品的新的供應來源;(5)實現一種新的組織形式。熊皮特的創新概念涵蓋是十分廣泛的,包含了一切可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活動,這些活動可能與技術直接相關,也可能與技術不直接相關,但其目的是要產生效益,獲取利潤。
迄今為止,國內外仍未形成嚴格統一的技術創新的定義,我國政府在“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中提出,技術創新是指企業應用創新的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質量,開發生產新的產品,提供新的服務,占據市場并實現市場價值。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對技術創新的定義與熊彼皮特的概念在精神上是一脈相承的。
二、技術創新的內涵
依據熊皮特的創新概念和我國政府對技術創新的定義提煉技術創新的含義,需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1)企業技術創新的目的是形成企業的比較優勢并最終產生市場效益;(2)企業技術創新的本質是一種借助于技術手段而實現的經濟行為;(3)企業技術創新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市場實現程度。其成敗和績效的最終評判指標不應該是技術指標,而是經濟指標。
三、技術創新呼喚企業家稟賦
正是技術創新的內涵決定了其與企業家稟賦的息息相關。
所謂企業家是指現代企業所要求的具有特定素質和能力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充滿激情、洞悉未來、把握機遇、勇擔風險是企業家與生俱來的稟賦。而這正是企業技術創新所需要的。
(一)技術創新呼喚企業家眼光
理解了技術創新的內涵,也就理解了技術創新不僅是局限于技術問題的系統集成。從微觀層面,在項目立項過程中就應該系統地考慮技術、市場、政策等一系列問題。企業家的前瞻性眼光和對未來的洞悉力在項目的判斷和決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非一般技術人員所能掌握。在宏觀層面,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選擇更非企業技術層面所能決定的。采用領先、跟隨抑或是模仿戰略需要契合企業整體發展戰略,需要高屋建瓴的眼界。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不懂技術的馬云卻是“支付寶”項目的至關重要的設計者。阿里巴巴是世界首創的B2B網上商務王國,而網上交易最大的障礙是交易雙方的不誠信,容易產生欺詐行為。如何從技術上防范或消除誠信風險就成了阿里巴巴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正是馬云跳出了技術人員就技術而技術的框框,設計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徹底解決了網上交易的信用問題。而隨著這個難題的解決,也使淘寶網的交易量呈井噴式放大,日交易額超過了3億人民幣。
(二)技術創新呼喚企業家膽略
任何一項技術創新都伴隨著資金的投入。在結果并不明朗的起始階段,或大或小的資金投入都需要睿智的判斷和足夠的膽略。記得教授MBA的一位著名的教授說過:“我們有遠超于企業家的學識而成不了企業家的原因是我們缺乏企業家的膽略。”可見膽略是企業家之所以為企業家的最具特色的稟賦。對于看準的項目是否敢于投入、勇于承擔風險決定了企業能否把握機遇創造未來,也決定了企業平庸與否的個性。當年張瑞敏砸向缺陷冰箱的第一錘,使他日后日顯的企業家魄力初露端倪,也為海爾冰箱后續的一系列開發奠定了基礎。正是這個基礎造就了海爾的華麗篇章。
(三)技術創新呼喚企業家手段
技術創新的最終目的是項目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是從市場中獲得利潤從而收回投資并體現項目的價值。企業家稟賦之一即是對項目在市場中藍海的挖掘,對以細分市場的精耕細作為項目最終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發現藍海,開辟藍海,一個比較生動的例子是依據張瑞敏的“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而開發出的“小小神童”洗衣機。另一個“為客戶找產品,而不是為產品找客戶”的例子是“海爾整體廚房”。這個項目能夠成功上市并快速抓住消費者眼球的原因是海爾在做產品開發的時候,就融入了營銷的概念。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提供了解決消費者需求的整套方案,同時利用海爾多年打造的建材市場、網絡媒體等多種營銷渠道,將產品迅速推向市場,占領廚房家電與櫥柜合一的整體廚房的市場先機。
篇6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技術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的成功與生存的作用愈加凸顯,日益成為一個企業乃至國家贏得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企業要想變得具有創新力與創造力,并將新的、改進的、具有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引入市場,從而使企業實現更高的利潤是一項富有挑戰力的事情。在技術創新研究中,技術創新能力的定義與評價指標的構建求解一直是一個熱點和重點。本文從技術創新能力定義、評價指標及評價求解方法三方面對國內外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評述其取得的進展、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認識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本質與規律,進而總結技術創新活動的經驗,為企業以后創新戰略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鑒。
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理論界定
(一)企業技術創新概念的提出
最早明確提出技術創新能力概念的學者是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1912年,熊彼得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指出,企業技術創新是指“企業家對生產要素所做的新的組合”,總體來說,熊彼特對于創新的作用是肯定的,他認為資本主義正是由于創新而得到了發展。資本主義賴以生存的土壤就是不斷的創新。《經濟發展理論》發表至今已經一百多年,技術創新能力無論從定義的內涵,還是定義的外延,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技術創新能力的理論界定
在熊彼特提出“技術創新”的概念之后,許多國內外學者基于不同的研究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定義進行研究。
第一類是“從能力本身來定義技術創新能力”,這種觀點認為技術創新能力是組織本身所具有的,并能幫助組織創造新思維、新想法的一種能力。從這一角度對技術創新能力進行定義的主要是國外學者,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Burns等[2]最先從能力本身定義了技術創新能力一詞,將技術創新能力定義為“組織成功地采用或實施新觀念、新工藝或新產品的能力”。Barton[3]則從創新能力的核心層面定義了技術創新能力,認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專業知識的人、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及企業的價值觀。”
Burgelman等[4]提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支持企業創新戰略的一系列綜合特征的組合”,從創新能力構成上對技術創新能力進行了定義。另外,O’Connor等[5]從一種更為新穎的角度對技術創新能力進行了定義,認為技術創新是“資源(人力和關系)投入和中間變革資產”,該資源或資產是企業從事創新活動所必須的。
第二類是“從過程的層面來定義技術創新能力”,這種觀點認為技術創新能力就是生產某種革新的、有意義的客體的過程。最早從過程層面來認識技術創新能力定義的是Mumford等[6],他認為技術創新能力是生產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一個過程。隨后技術創新能力被定義成:多個人共同協作,從而創造有價值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想法、新程序、新過程。該定義的創新之處在于將參與創新的主體引入到了技術創新概念之中,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認為“技術創新能力是一個由一系列活動組成的交互過程”。Fores等[7]則將技術創新能力闡釋為“學習能力對企業經營績效產生效果的催化劑”,這也從過程層面來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了定義。
中文文獻對技術創新能力定義的認識還處于一種探索階段,我國學者魏江等[8]最早在企業研究層面對技術創新能力的概念進行了探索,認為“技術創新能力是支持企業創新戰略實現、由產品創新能力和工藝創新能力兩者耦合并由此決定的系統整體功能”。其次,王立新等[9]基于技術創新能力的研究現狀,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定義為“支持企業創新戰略實現,體現于企業創新全過程中的一種整體能力” 。
總體來說,從過程的層面來認識創新能力的本質是將企業創新比喻為一個流程,認為創新是一個管理過程,需要特定的工具、規范和紀律。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技術創新能力強調的是將具體的、新穎的并且有用的想法引進到一般的組織流程和步驟中的一種能力,組織通過運用這種想法,能夠使組織產生顯著的進步[10]。
第三類則是“從結果層面來認識技術創新能力”,這種觀點認為技術創新能力能生產出某種革新的、有意義的客體,更側重于創新的結果產出。Andrew等[11]認為,技術創新能力是指一些同以往相比具有新穎性和意義性的產出。Amidon在《知識經濟的創新戰略――智慧的覺醒》一書中將技術創新能力定義為“企業創造并使用好思想,好思想最終轉化為市場化的產品或服務,并能夠為企業帶來利潤的能力”。在一些學術與政策的辯論上,創新能力作為一種抽象概念,用來表示一個系統將知識轉化為能夠推動經濟長期增長和財富創造的新發明的一種實際和潛在的能力,該定義也從結果角度闡釋了技術創新能力的含義。
另外,我國學者張國良等[12]認為技術創新能力就是“多、快、好、省”地形成商業化創新產出的潛力,與以往研究所不同的是,技術創新能力被同時賦予了數量、速度、效果、效率四個維度上的含義。
雖然學者們的定義角度不同,但技術創新能力的定義都與新思維與新技術有關,并且這種思維與技術都能給企業帶來長期的利益產出。總的來講,公司通過技術創新能力對原始的、相關的以及有價值的新產品、過程或服務知識進行整合,使得組織能夠將一些思維轉化為新的或先進的產品、服務或者流程,從而組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是企業創新的關鍵所在。
另外,Burgelman等[4]在《技術和創新的戰略管理》一書中提出了一種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劉鴻淵等[25]曾選用該評價體系對四川一家大型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研究,認為該評價模型的指標體系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企業創新能力的真實水平且具有系統性和簡潔性等優點。
在國內檢索到的文獻中,采用體系指標來評價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文章占絕大多數,其核心指標包括“創新投入能力、研究開發能力、創新管理能力、制造能力、營銷能力和創新產出能力”。一些典型的以系統觀來評價技術創新能力的文獻及主要指標見表 1。
表1創新能力評價系統觀代表文獻及主要指標主要指標1主要觀點1文獻作者創新決策能力、R&D能力,生產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和組織能力1從企業技術創新的過程來探討技術創新能力。1魏江等創新投入能力、創新管理能力、創新研發能力、創新產出能力1通過對已構建的一個技術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實現評價體系中各要素在不同類型企業創新中的重要程度的比較,對這些要素進行排序,從而為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供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1陳廣宇等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研發能力、信息化水平、制造能力、營銷能力、協同能力、經濟社會效益1根據技術創新能力活動的一般規律和特征,考慮到企業創新活動的重要方面和關鍵環節,構建出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1董崗等企業發展戰略、創新成果的擴散、企業創新的信息源和創新障礙、企業創新的投入、政府在創新中的作用、企業創新的產出1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創新能力各要素的諸多方面,可以說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都相關。1察志敏等企業投入能力、研究開發能力、生產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和創新管理能力1要全面考慮影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特征因素,并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完整、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1王立新等創新意識水平、創新投入能力、創新活動能力、創新產出能力、創新風險控制能力、組織管理創新能力1不同的創新主體針對自身發展戰略的目標,所選擇的評測內容的出發點不同,因而指標評測因子體系設計中選擇的側重點各異。1孫立媛等
(三)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求解方法
從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可以看出,學者對于技術創新能力認識的側重點不同,技術創新能力指標分解也不同。在將創新能力分解成具體指標之后,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指標進行量化,從而來評價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模型的求解關鍵在于各指標權重的確定,權重是衡量某指標相對重要程度的量值。總的來說,存在兩類確定權重值的方法,第一種為群體測試統計方法,該方法邀請相關專家對指標進行主觀估計,進而應用統計方法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分析,將得出的每個指標權重的統計值作為最后結果;第二種為個體直觀判斷法,該方法由某個相關專家直接估計指標權重,并把這種估計值直接作為最后結果。本文主要探討群體測試統計方法。從檢索的文獻來看,存在多種求解方法,具體見表2。
表2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求解方法一覽表方法1特點1代表文獻作者線性加權和法1優點是該方法既考慮了人們主觀上對各項指標的重視程度,又考慮了各項指標原始數據之間的相互聯系及它們對總體評價指標的影響且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缺點是計算量大。1曲國禹等 層次分析法(AHP)1優點是該方法能用于層次較多,指標較多的評價指標體系權系數計算,簡單明了;缺點求解方法繁雜,計算量大,甚至要反復計算。1常玉等模糊綜合評價法1可以構造三級以及多級模糊評價,能對不同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評價。1姜炳麟等多層次灰色評價法1精確度高,為直接方法,可克服模糊綜合評判中有些白化值經特征化處理后信息丟失的弱點。1唐炎釗等綜合指數法1可以使指標值標準化,進而可以準確地評價工作的綜合水平。綜合指數值越大,工作質量越好,對指標的多少沒有限制。1鄭春東等數據包絡分法析1DEA方法直觀性好、可比性強,且每一指標權重是根據決策單元的實際數據求得,而不是根據評價者的主觀認定獲得,可以科學地評價創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制定有效的創新策略。1李守偉等BP神經網絡法1優點是:使系統誤差達到任何精度要求,且有收斂性;隨參評樣本的增加和時間的演進,能進行進一步的時間學習和實現動態跟蹤評價,具有自學習、概括能力、自適應能力以及強大的容錯性等特征。1李文博等二次相對評價法1能夠消除由于受客觀基礎條件優劣影響而導致的對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的不客觀性和不公正性,從而真正反映了人的有效主觀努力在加強企業創新能力的作用。1曲世友等
從表2 可以看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的求解方法有多種。有些方法的提出是為了解決權重求解時的主觀性問題,如“數據包絡分析法”、“BP 神經網絡方法”等;有的是為了解決指標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如“模糊加權評價法”等。總的來說,每種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用,也可考慮幾種方法的聯合使用,如“二次相對評價法”。
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存在的問題總結及展望
(一)關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含義
綜上可見,國內外學者對技術創新能力含義進行界定時,無論是從能力本身,還是在過程和結果層面進行界定,都豐富了創新能力內涵,為今后研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但仍舊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對技術創新能力含義界定表述不一,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本文認為,要想正確對技術創新能力進行定義,就要把握企業創新的本質,并貼近企業現實狀況,著眼于創新全過程,這樣才更有利于進行把握技術創新能力的精髓所在。
(二)關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
在這個方面學者們的共識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一系列能力的有機結合,但不論是評價指標的要素觀、過程觀還是系統觀,在對指標進行具體分析時,由于對創新能力本質的認識不同,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指標體系。本文認為原因有二:其一,隨著國內外學者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一些新的指標會對技術創新能力產生影響,在構建評價指標時,除了考慮常規指標外,我們還可以向新型指標拓展。其二,在創建評價體系時,大多數學者把各基本要素放在了同一個層次來考慮,割裂了各層次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從獨立的、靜止的、分散的角度來研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其結果很難反映企業創新的實際狀況。鑒于上述兩個原因,本文認為,在構建評價體系時,要將系統理論和企業創新理論有機結合,將新型指標引入到評價體系中,建立各層次指標之間的聯系,并使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式來評價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這也是今后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一種新思維。
(三)關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求解方法
篇7
[關鍵詞] 技術創新 中小企業 創新能力
一、引言
近年來,國內外對技術創新能力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資金、人才、機制等方面的劣勢,影響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因素更復雜一些,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對該問題做一些深入回顧和思考,對促進和提高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
二、企業技術創新研究綜述
1.技術創新的研究歷史和概念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從論證技術變革對經濟非均衡增長以及社會發展非穩定性影響出發,在1939年出版的《商業周期》(Business Cycles)一書中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技術創新理論。他認為“技術創新才是資本主義增長的主要源泉。”從那時期,國外技術創新研究經歷了半個多世紀。20世紀50年代,由于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人們開始重新認識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并對技術創新的規律進行了研究,這一時期集中體現以非均衡非連續為基本特征的技術變革經濟分析。20世紀60年代,研究者開始針對性地系統收集技術創新的案例與數據,并提出對技術創新的專門定義,這一時期,技術創新也引起了除經濟學家以外的其他學者(如社會學家)的普遍關注。20世紀70年代初至20世紀80年代初,技術創新的研究進一步深入,開始形成系統的理論,并對企業經濟活動和政府管理政策產生了直接的積極影響,進入20世紀90年代技術創新管理是國外管理科學界的一個研究熱點,被認為是一正在興起的研究領域。
關于技術創新概念的界定很多,主要的觀點有:
索羅在1951年發表的《在資本化過程中的創新:對熊彼特理論的評論》一文中提出技術創新的兩個條件,即“新思想來源和以后階段的實現發展。”這“兩步論”,被認為是技術創新概念界定研究的一個里程碑。伊諾思在其《石油加工業中的發明與創新》一文中對技術創新所下的定義是“技術創新是幾種行為綜合的結果。這些行為包括發明的選擇、資本投入保證、組織建立、制度計劃、招用工人和開辟市場等。”技術創新方面的著名學者費里曼在1982年的《工業創新經濟》修訂本中明確指出“技術創新就是指新產品、新過程、新系統和新服務的首次商業性轉化。”繆爾塞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對技術創新概念和定義上的多種主要觀點,搜集了多篇論文,并做了系統的整理分析后,將技術創新定義為:“技術創新就是以其構思新穎性和成功實現為特征的有意義的非連續性事件。”
2.技術創新理論研究
(1)技術創新與企業規模的關系研究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競爭會促進技術的變革。而熊彼特則強調壟斷在創新中的巨大作用,認為市場壟斷地位是企業承受與創新相關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先決條件,“大企業是技術進步最有力的發動機。”對于企業規模和市場結構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卡米恩(Kamien .M);施瓦茨 (Schwartz.M)、謝勒爾(Scherer)等提出兩個假設:①大企業會促進創新而小企業則會妨礙創新;②不完善競爭的市場比近乎完善競爭的市場更有利于技術的變革。此后,各國研究者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對上述兩個假設進行了考察,結果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支持熊彼特的大企業創新觀點,另一種則擁護古典和新古典的觀點,即競爭驅使下的中小企業能最有效推動技術創新。
1967年曼斯菲爾德通過對一些產業的實證分析,發現技術創新與壟斷的關系因產業的不同而不同。納爾遜(Nelson)也得出同樣結論,認為熊彼特關于壟斷有利于創新的理論是一個閾值理論,即企業的規模超過一定閾值后,企業規模與創新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而且這一閾值隨產業不同而不同。
(2)企業創新能力的研究
目前,許多學者幾乎都把創新能力看成是一個由若干要素構成的、綜合性的能力系統,是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能夠實現,并完成技術創新行為的諸種內在要素的總和。由于各自分析問題的視角不同,對技術創新能力要素的分解方式也各有差異企業傳統的創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技術創新能力,以及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企業創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從文獻來看,企業創新能力的研究可以分成四類:企業創新的靜態能力、投入產出能力、過程能力、綜合能力。
①企業創新的靜態能力實際上是創新的基礎能力,如Abernathyand Clark(1985) 把企業創新能力分為11項能力,即技術的設計與實施、生產系統與組織、(勞動、管理與技術)技能、供應商關系、資金設備、知識與經驗基礎、客戶關系、市場聲譽、銷售與服務渠道、用戶知識和用戶溝通模式。這是一種事前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分析和評估。
②企業創新的投入產出能力是一種宏觀的創新能力,以得到廣泛應用的“奧斯陸”技術創新統計法為代表(Scheirer,Mansfield,1980;Bound,1982; OECD,1993)。這種方法強調輸入和輸出指標,而不是創新內部過程的描述,是對企業創新進行宏觀績效分析的較好方法。這是一種事后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分析和評估。
③企業創新的過程能力研究主要以技術創新過程為對象,測量和收集創新過程的各種信息,從而達到調整創新活動、提高創新績效的目的。這方面的研究以Chiesa等(1996)為代表,其創新能力模型包括二個維度,即創新過程和創新產出績效,其中核心過程有四個:新概念產生、產品開發、工藝創新和技術引進;并通過計分卡和深度審計二個層次進行評估。
④企業創新的綜合能力是集投入產出能力和過程能力于一體(陳勁,耿雪松,Richard Smith,1 997),更好地反映企業創新的當前實際能力和績效。
(3)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影響因素
潘旭明(2002)從網絡環境下研究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他認為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因素很多,在傳統條件下主要是企業的技術基礎、經濟條件、人員素質等。在網絡環境下,對企業技術創新產生影響的因素除了傳統因素外,還應當關注企業的社會網絡和信息管理能力。徐晟(2005)應用灰色系統模型和方法,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問題進行了灰關聯的靜態和灰色GM(1,N)協調模型動態分析,找出了嚴重制約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技術改造經費支出、研究與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平均每個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及企業資金占經費籌集比重等。
池仁勇(2003)通過實證研究表明,技術創新效率主要由企業內部因素決定,如企業制度、內部職能部門的協調性、創新方式的選擇等。而政府對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只能是改善宏觀市場環境,政府的補貼和稅收減免不是技術創新的真正動力。
通過以上文獻綜述以及研究成果的回顧,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主要有:政府扶持、企業規模、市場結構、研究經費、創新意識、研發人員決策、領導重視等內外因素。除此以外,筆者認為影響企業(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深層次因素有兩條:一是文化因素;二是國民收入。
文化因素的影響。文化是人們的信仰和價值觀的共同體現。西方文化強調對個人的價值和權利的尊重,對私有財產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創新意識和熱情。西方文化中另外一個重要特征是注重事物的細節、嚴謹認真的風格,這對于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文化里的有些因素嚴重阻礙創新思想,比如中庸之道讓人平凡;過分強調集體利益忽視個體利益打擊個人創造積極性;不重視私有財產和知識產權保護使創新者利益受損;不求細節、急功近利導致粗制濫造等。
國民收入、社會福利因素的影響。總部在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06年~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瑞士、芬蘭、瑞典和丹麥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前四名,中國名列第48位。這四個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國民收入都很高、社會福利制度都很好,說明高工資和高社會福利不會阻礙創新和競爭力,相反有正面的促進作用。邁克爾.波特認為國家競爭力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要素稟賦、需求情況、相關行業和支持行業以及公司的戰略、結構和競爭。這四國家在要素稟賦、需求狀況方面都不占優勢,說明他們強大的競爭力來源于相關行業和公司競爭能力。
這個問題可以做以下解釋。隨著國民收入提高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們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教育、醫療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得以提高。而企業由于用人成本較高,無法實行低價競爭的策略,只能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核心競爭力。而我國的許多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長期依靠壓低工人工資來降低成本,采用低價競爭策略。帶來的惡果是,一方面導致大量的貿易摩擦;另一方面不愿在技術研發方面增加投入,一旦遇到外部環境變化就面臨困境。今年隨著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等不利因素,東部沿海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倒閉已經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
三、對策和建議
一般來說,中小企業資金相對短缺,科技人才匱乏,研發條件簡陋,技術薄弱,技術創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很多,影響因素也比較多。只有針對以上提出的技術創新影響因素應該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才能扭轉不利的局面。
政府的扶持是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李時椿(2001)對美日技術創新機制比較認為,政府扶持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楊禮貿(1999)研究了韓國政府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作用,認為:政府的政策法規是促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關鍵;政府對R&D的支持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應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政府應高度重視大學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作用。
要解決我國文化中創新能力阻礙因素,必須從教育入手,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國民從小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態度,尊重和崇尚創新,逐漸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文化氛圍。同時應完善和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加強對私有私有財產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引導和激發企業和個人的創新、創造、創意欲望。通過立法的形式提高職工工資,工資增長幅度應高于同期GDP增長幅度,特別是應大幅度提高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職工收入,加快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創新型企業過渡,同時應完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措施。
參考文獻:
[1]劉顯東: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理論研究及實證分析.碩士論文,2002.3
[2]傅家驥: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3]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4]常朝林: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究[J].企業管理,2002,(9):102-104
[5]孟慶偉等:企業創新能力的系統結構[J].科技管理研究,2002,(2)
[6]魏江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界定及其核心能力的關聯[J].科學管理,1998.11
[7]顧良豐:基于模塊化的企業全面創新學習機制研究.博士論文.2005.4
[8]李時椿:美、日技術創新機制及對我國的啟示.宏觀經濟研究,2001,(10):60~63
[9]潘旭明:網絡環境下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和模式分析.商業研究,2002,(13):14~16
[10]徐 晟:基于灰色模型的企業技術創新影響因素分析.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5,(8):849
篇8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創新來源
[中圖分類號]C9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2-0075-03
1 引 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多的影響了企業的日常運營活動。現代企業面臨的競爭十分激烈,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長久的保持競爭優勢。企業要想保持競爭地位,就必須不斷地進行創新,來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和不斷變化的市場。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信息網絡將把國家、地區、單位和個人聯成一個整體,它的出現預示著世界信息社會的來臨。在信息社會中,社會生產過程和產品將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動化、個性化、參與式和交互式。如今,互聯網與通信技術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流技術。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網絡的發展不僅對技術的創新產生深刻的影響,也影響著企業創新的來源。
2 創新的來源
“創新(Innovation)”一詞可以追溯到熊彼德在1930―1940年所提出的“創新學說”,在其所著《經濟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書中,主張創新是現存技能、資源及其他資產的再結合。在該理論中涵蓋創新的五種形式:引進新產品、采用新生產方式、開發新市場、取得新原料與新組織的推行。而技術方面的創新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技術創新的過程不止是在實驗室里的創新,而是要將技術創新的成果最終成功的商業化。
一般來說,企業技術創新的來源主要有個人和組織兩大類。個人創新的動力往往是因為用戶為了滿足自己的某些方面的需要而產生的想法,組織創新往往是企業本身,或者是從事研發的大學、實驗室、研究機構等,為了尋求競爭優勢,通過加大研發的投入,來不斷地產生出新的產品、新的功能、新的獨特的競爭優勢,來鞏固自己的競爭地位。進行有重大意義的創新時,單獨的個人或是一個企業或組織因為受到各種資源的限制,如人力、資源、思路等,單獨創新變得十分困難,這就需要個人和企業間的相互合作,在信息上互通有無,資源上優勢互補,可以形成更多的創新的動力。
2.1 單獨的創新來源有發明家或用戶
發明家必然是重要的創新來源,他們總是擁有創新的思維,經常思考怎樣創新和發明。他們對現有的技術水平的特點十分了解,而且更加的了解現在的產品或服務在什么地方有所欠缺,應該怎樣改進,或者是現在有什么方面的產品是空白,應該進行創新來填補。很多的創新都來自發明家,例如,電燈、電話等。這些創新都給社會發展帶來質的改變。用戶的需求也是創新來源的重要方面。用戶會覺得有某些方面的需要,但是現有的產品并不能滿足,所以用戶便開始尋求新的途徑和方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些建議也會形成創新,一旦成功,就會有很好的市場。例如,滑雪板的誕生就是因為滑雪愛好者的興趣而發明出來的產品,上市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創新可以來源于企業自身,也可以是與企業有競爭或者合作的組織,或者是一些專業創新機構,如大學等
很多企業擁有研發部門,對所擁有的資源、能力及戰略發展目標十分了解,所以可以更好的進行有目的的創新。創新可以是基礎研究的創新,也可以是應用方面的創新,一個創新成功的應用于商業的過程是十分艱難的。創新也可以來自企業的競爭對手、客戶,供應商互補企業等。創新是一個過程,不是單獨進行的,在同其他的企業進行商業往來的時候,往往是容易發現創新點的時候,由客戶、供應商提供的信息,競爭對手的策略等都會成為企業創新的來源。同樣,創新的項目也可以交給大學科研機構。這些地方有更多的資源、人才專門參與創新,能將大學中產生的創意商業化,是很多大學科研機構的目標。同樣,有專門從事創新業務的一些私人的非營利組織也是創新的重要來源。
所有的創新都不是孤立進行的,各個不同的創新源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相互影響,形成創新源系統,共同對創新產生著影響。如下圖所示。
3 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創新來源的影響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和個人之間通過信息和網絡聯系,已經變成一個“網”中的共同體,創新就成為了很多個人和組織共同作用的結果。信息技術在管理層面上將發揮特別重要的作用,并根本改變企業的管理模式及工作方式。組織模式將向縱向層次減少、橫向聯系增加、交叉綜合、系統集成、并行工作的體系轉變。
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供應商、企業、客戶、競爭者等都處在同一個網絡中,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的快,所以任何一個組織或個人的思想、創意都會很快地傳播開來,并得到反饋,這樣,創新的來源就會更加的快捷、有針對性,成功的概率也就更高。客戶的需求也會很快的傳送到企業,甚至是供應商和企業的競爭對手,這樣,企業在開始進行創新的時候就會有供應商的配合或是競爭對手的競爭,這就要求企業的反應必須十分的迅速、準確,要很快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否則就會是一次失敗的創新,因為可能別的企業已經先將這個創新應用到了商業之中,并且占得了市場的先機。
3.1 現代信息技術下,創新更多的來自組織間的合作,并不再受地域限制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單獨進行的創新很難存在,這不止因為信息網絡的發展,使得所有的個人和機構聯系緊密,更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創新對資源和能力的需求越來越多,單個的企業或組織難以獨立承擔,需要企業間的合作。在合作創新的過程中,會形成技術集群。技術集群是因為企業地域相近而形成的集群。因為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企業間、組織間會進行交流,地域上離得近的組織在交流上有著天然的便利,所以漸漸形成了具有技術方面相似性的技術集群。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遠距離的企業和組織間的技術交流也越來越便捷,所以共同創新也可以在很多的相距比較遙遠的企業間合作出現。
3.2 技術的創新更可能被外包
隨著各個不同的企業和個人之間形成網絡,技術創新形成模塊是必然的。當今世界技術創新活動日益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技術創新的投入高、風險大。而且其中包括新構思的形成,研究開發、產品生產直至成功商業化全過程鏈條長、不可預測因素多,因而風險大。二是技術的綜合性和集群性越來越強。現代高技術一般都是邊緣性技術,創新需要多方面技術知識的協同,一項創新的實現往往依賴于相關創新的突破和帶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合作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國際上已經有很多企業不斷地將大量研發業務“外包”出去,使得企業能夠縮短開發時間,降低開發成本。大規模的技術合作要求企業通過部件外包、建立創新聯盟等方式與外包商共同開發,而技術創新的模塊化使得產品生產與創新能夠并行展開,從而將產品創新管理過程中的各環節更加有效地聯結起來。企業可以使外部資源內部化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3.3 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其他方面的影響,導致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在技術方面的創新是企業創新的重要方面,還有其他的創新對技術創新產生影響。其中有:一是來自知識方面的創新。德魯克認為,創新的來源為知識,而非傳統的生產因素。在面對創新時,新知識(新產品或服務所需者)與舊知識的差異性對企業了解及發展創新極為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創新成功所需的新知識的數量,及新知識的明確性。創新是可以通過學習、經由訓練達成,也可以付諸行動的,所以創新是一個可以學習與實現的領域。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信息的飛速傳播,任何新的知識都可以很快的傳播,獲取知識的途徑也變得簡單,在這種作用下,各種知識出現一種大碰撞的情形,可以很快的衍生出新的知識、新的創意、新的創新,所以知識的飛速傳播為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的來源;二是企業管理的結構發生而影響了技術創新的來源。企業朝向扁平化發展,上下級的交流更加的便利和頻繁,所有的信息和資源得到更好的互換和交流,這種變化使得企業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溝通,十分有利于創新。現代的管理軟件也都十分的先進,可以對企業各方面的指標進行評估和預測,對很多情況作出模擬,更有利于企業作出正確的決策。基于創新的層面上說,這些先進的軟件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很多的有用的工具,促進企業作出有用的、高效率的創新。
4 海爾技術創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海爾銀色變頻冰箱成功占領市場。冬天是冰箱市場的淡季,而一向以技術創新領先于行業的海爾冰箱公司,推出了科技含量極高的銀色變頻系列冰箱,創造了淡季熱銷的奇跡。
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冰箱?海爾銀色變頻系列冰箱的熱銷表明,消費者需要的是能夠滿足他們個性化需求的高科技產品,而不是一般的無差別產品。海爾冰箱在全國范圍內推出B2B冰箱產品定制以來,訂單火暴。而海爾銀色變頻冰箱更是直接根據用戶的意見開發出來的。把握了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就等于把握住了市場先機。
海爾銀色變頻冰箱的優勢還遠不止此,由于在外觀、節能及溫控上的技術突破,真正捕捉并滿足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在業界引導了一股新的冰箱技術開發潮流。很多企業紛紛效仿,從而再一次形成一股技術升級的潮流。
海爾另一個名牌產品是海爾洗衣機。海爾國際A級滾筒機等節水型洗衣機在歐洲十分暢銷,不僅引發了一系列出口銷售熱潮,還引來大批經銷商。海爾波輪洗衣機對亞洲、非洲、美洲市場的出口量也十分大,因為依靠科技創新,為美國“量身定做”的“手搓式”小小神童洗衣機、為歐洲專門設計的“大容量”波輪洗衣機、為中東地區研制開發的“節水型”波輪洗衣機、防風沙的洗衣機等都贏得了世界各國用戶的青睞與好評。
為了與世界先進技術保持同步,海爾與日本GK公司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合資設計公司――“海高”設計公司,運用世界尖端科技――激光造型技術以及CAD、CAE、CAM設計加工技術,致力研究開發世界領先而又適合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洗衣機高科技產品。為滿足世界范圍內消費者的需求,海爾與擁有世界最新技術的公司建立技術聯盟,在世界各地設立信息中心和設計分部;海爾工業園中央研究院設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研究開發超前10年的技術,增加技術儲備。海爾還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及著名大學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海爾建立的檢測中心,獲中國家用電器檢測所實驗室認可,由海爾檢測中心出具的數據與國家權威檢測機構有同等效力。
海爾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企業獲得技術創新的來源不再是單調的發明家、實驗室、企業研發部門,而是大量的信息資源相互交流、整合所得的結果。
海爾公司在技術方面創新的成功顯而易見。在銀色變頻系列冰箱的研發中,海爾集團專門開發滿足消費者個性需求的產品。創新思想的來源雖然是客戶,但是基于信息技術的B2B冰箱產品定制,這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只有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和客戶之間的無障礙的交流,使得企業能充分了解客戶的需要,產生出適應市場的創意,取得市場的成功。由于現在信息技術的靈通,海爾的冰箱很快的被競爭對手所模仿,所以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革才能保持住現在的競爭優勢。海爾洗衣機的創新和發明的產品是面向全球的。正是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全球的網絡化,海爾能夠準確地瞄準市場,與不同的地域的研發機構進行合作,識別世界各地的不同客戶的需求,滿足各地市場的需要,開發更加個性化的、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
5 結 論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創新的源泉發生了更多的變化。技術創新的來源應是企業各個組織共同努力的結果,須由多個機構或個人經過反復的討論調查,才能得出準確的創新創意,同時還需調動各個資源使其商業化才更具有價值。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企業技術創新則更多的來源于企業間的合作以及和對未來競爭態勢的分析和預測。企業間的相互關系變得復雜,這就要求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在創新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合作創新。在合作交流中實現創新并成功的應用于商業。同時,技術的創新也可以作為模塊來外包,這樣既可以得到創新成果,還可以避免創新對資源的占用帶來的風險。采用戰略聯盟,許可的方式,與研發企業共同開發,將技術創新管理過程中的各環節更加有效地聯結起來,使外部資源內部化,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這無疑也是創新的一個更好的方式。因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迅速而且便捷,外部因素對企業的創新產生更多深刻的影響,同樣也可以通過知識創新,管理創新來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開拓更多的創新源泉。
參考文獻:
[1]陳勇強.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超大型工程建設項目集成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2]張繼林.價值網絡下企業開放式技術創新過程模式及運營條件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3]王雪利.超強競爭環境下戰略創新機制與路徑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4]王非絨,陳勁.網絡環境對技術創新組織的影響與趨勢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6):50-54.
[5]劉汶榮.技術創新機制的系統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6]周艷春.信息技術環境下組織創新的模式選擇[J].科技管理研究,2007(6):224-227.
[7]Melissa A.Schilling.技術創新的戰略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篇9
關鍵詞:鄉鎮企業;技術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9-0030-02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鄉鎮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呈星火燎原之勢。迄今為止,鄉鎮企業發展已達到2 000多萬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體,吸納了超過1.3億農村剩余勞動力。鄉鎮企業用全國5%左右的信貸資金,創造了30%左右的GDP和近50%的工業增加值,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財富源泉。截至2007年浙江省鄉鎮企業發展已到111.07萬個,促進就業人數達到1 353.14萬,實現營業收入43 767.81億元,利稅1 278.81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拉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企業愈發展,技術創新愈重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也是構建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培育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有著重要意義。
一、浙江鄉鎮企業的發展現狀及模式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浙江鄉鎮企業發展中形成四種主要的集聚模式:杭、嘉、湖等浙北地區以發展鄉、鎮、村集體企業為主,類似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的基于政府主導型的集體鄉鎮企業集聚發展“蘇南模式”;溫州、麗水等浙西南地區,由于當時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較弱,鄉、村辦企業很少,興起的主要是家庭工業、聯戶企業和私營企業。特別是溫州一帶發展迅猛,形成了基于市場主導型的民營鄉鎮企業集聚發展的在全國影響較大的“溫州模式”;寧波地處東南沿海,南毗溫州、北鄰蘇南。在兼容“溫州模式”和“蘇南模式”的同時,利用計劃單列和副省級的行政優勢,從而基于市場主導政府參與的鄉鎮企業集聚發展的“寧波模式”;臺州市位居浙江省沿海中部,與溫州市有著緊密的聯系。近年來,中小企業的發展十分迅速,成為浙江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典型代表,其關鍵因素在于創造了民間誘致加政府增進的制度創新與經濟發展模式,即民間拉動加政府推進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形成了這種基于股份合作為主導的多元素鄉鎮企業集聚發展的“臺州模式”。
從浙江省的鄉鎮企業發展特點來看許多地區以塊狀經濟發展為特色。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把分散的鄉鎮企業連接起來,形成“一村一品牌、一鎮一主業”的塊狀經濟。這種塊狀經濟發展模式有力的促進了鄉鎮企業工業園區的建設,從而更有利于集中化的提供技術支持。截至2008年浙江已建成61個省級中小企業技術中心和21個省級中小企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
以建設鄉鎮工業園區為載體,鼓勵私營個體經濟體的發展,通過有效的資本流通,合理融資集資發展壯大鄉鎮企業的發展模式。不過,在經歷了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強勁反彈之后,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浙江省鄉鎮企業便進入相對平穩增長的發展區間,發展的腳步變得遲緩。首先,創業者密集,小成本企業增多,抵抗外來風險的能力較弱,對于企業的技術創新的熱情比較薄弱。2011年國際形勢動蕩、人民幣升值趨勢使眾多鄉鎮企業出口波動加劇,國內的貨幣政策從“適度寬松”到“穩健”的轉變使鄉鎮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融資環境。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經濟發展的慣性預示著今年鄉鎮企業發展將面臨一次更為嚴峻的考驗。其次,鄉鎮企業的大力發展往往采取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節能和減排的壓力較大,這也成為制約鄉鎮企業健康合理發展的又一瓶頸。
二、浙江鄉鎮企業技術創新路徑拓展對策
1.強化對技術創新重要性的認識,加大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技術創新是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一個企業只有具備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趕超甚至領先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并最終實現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培育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有著重要意義。當今市場猶如一個大舞臺,企業充當著演員的角色,那么人才就是導演。企業是人的企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歸根結底是人的水平的提升,可以說培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首先要強化人的認識。企業的創新理念不能光寫在紙上,必須內化于心,被廣大員工接受、認同并成為他們自身生活工作的一種習慣,才是真正的做好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同時,技術創新不能單單的依靠技術員去完成,應該廣泛的聽取員工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與想法,把員工作為企業創新的主體。從而,促使員工擁有敢于嘗試的動力,在實踐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企業在技術應用上的突破與發展,實現技術創新的最大價值。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各種渠道、各種形式大力宣傳技術創新的作用,通過榜樣法、案例分析法、理念故事法等在員工當中潛移默化成一種的觀念,并把這種技術創新觀念營造成一種文化氛圍。此外,企業的領導層要加強自我創業教育,在企業家創業之初,就樹立起創新立業的觀念。充分利用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的企業創新創業指導工作的專業化師資隊伍,通過這些手段在自身認識上做好技術創新的準備。
2.積極發展加工貿易,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外向型企業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主要以出口加工方式為主的經營業態,其產品或服務的客戶主要以國外客戶為主。浙江省是中國的對外貿易大省,發展外向型經濟成為中小企業提高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外向型經濟的大力發展勢必給鄉鎮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商機,但是同時也帶了極高的風險,特別是國外客戶對產品的要求日益苛刻,對于科技含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高低,已經被視為產品立足于國際市場的關鍵因素。從浙江省的鄉鎮企業發展特點來看許多地區以塊狀經濟發展為特色,這種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把分散的鄉鎮企業連接起來,形成高效集約的塊狀經濟。有條件的情況下,建立鄉鎮企業技術中心和鄉鎮企業共性技術綜合服務平臺,從而提高企業之間形成技術創新的向心力,可以集中各家優勢,集體集資出力從事技術改造創新。鄉鎮企業要充分利用這種平臺提供的技術創新機會,從而降低自身技術創新的成本,把科學技術第一時間應用的生產車間,提高生產效率。
3.打破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重用人才和加大科研力度。從全國來看,浙江省是鄉鎮企業經濟發展最活躍、最發達、最典型的省份之一。伴隨而來的“溫州模式”、“浙江模式”等在全國的推廣,在很大程度上都顯示出浙江鄉鎮企業的發展是以數量的增加為基礎的,這種向外擴大再生產的道路,片面追求規模的擴張和數目的增加,而忽視了企業的技術創新,低成本生產和低價格銷售也就成為許多企業慣用的競爭手段。鄉鎮企業在創業之初,帶著濃厚的從眾性,對從事行業分析不足,創業能力多來自于經驗的積累;許多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知識參與度與資本分配不均,導致許多技術人員積極性、創造性難以充分發揮。技術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以項目或技術攻關為項目,積極推廣先進技術應用改造,加快了產品的升級換代,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第一時間改造舊技術、開發新產品,有條件的可以聯合科研單位共建技術研發中心,注重高科技產品的開發研制與市場供應。此外鄉鎮企業要有效的利用政府提供的安全便捷的融資平臺、有效地公共服務和相關的法律制度保障。積極帶領科技人才走向市場,創辦、聯辦民營科技鄉鎮企業。
4.內增實力外塑形象,積極付諸行動。技術創新的擁有了必要條件資金與人才,并不意味著技術創新就可以在鄉鎮企業中得到完成,如果沒有落到實處,一切都是妄談。在開展鄉鎮企業技術創新的開始之初,企業的領導層應該形成統一的價值理念,通過技術改造創新提高生產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從市場中獲得超額利潤,是構建持續競爭優勢并在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擁有了領導層的向心力和牽引力,才可以在全體員工當中形成統一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推進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的內功。企業形象一般通過企業識別系統(CIS)來體現,即理念識別(MI)、視覺識別(VI)、行為識別(BI)三個部分。企業形象往往是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創新的重要動力。良好的企業形象給企業帶來了大量的客源,客戶對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迫使企業為追逐利潤和維護形象。此外,通過對企業家的創業守業、技術創新的教育,在鄉鎮企業這個薄弱的領導團體中形成一種技術創新的價值理念,并通過他們傳達給所有員工,整個企業內部就形成了一種走創新之路的氛圍;政府相關部門,對于技術創新的宣傳與培訓,通過政策法規的鼓勵,在企業的就形成了技術創新的大環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合理利用有利政策法規和科技人才,使其參與到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中去,切實的提高鄉鎮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才能促進鄉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鄉鎮企業的發展問題,一直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特別是環境復雜的當今時代。浙江省作為全國鄉鎮企業發展的搖籃,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對于鄉鎮企業而言,技術創新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應用,不斷發展不斷前進。金融危機以來,浙江省鄉鎮企業的發展受到巨大影響,發展速度明顯放慢,技術壁壘成為約束鄉鎮企業發展的“緊箍咒”,此時,企業家們不約而同的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技術創新不在是一個手段,而是一項戰略。浙江省鄉鎮企業的發展就要從技術創新著手抓起,從而開創鄉鎮企業發展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張國良.戰略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篇10
【關鍵詞】 民營企業 技術創新 模式 研究
1 對技術創新及模式的研究
創新方式的主導模式及基本特征。
筆者認為,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大致經過5個階段,即創辦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不同階段,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因而需要選擇不同的創新模式。
創辦期和求生存期是企業創立和初始發展的階段。處于這兩個階段的民營企業,在進入市場時多采用模仿創新。通過模仿和擴散,形成新的技術能力,從而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進入高速成長期,企業的實力加強,有了主導產品,生產能力已經形成,開始盈利,擴張欲望增強。因此企業此時的技術創新可以有意識地向自主創新進行轉變。
企業成熟期是企業生命中最理想的一個階段,進入成熟期企業在市場上完全站穩,盈利水平達到了高峰,管理日趨成熟,此時的企業創新能力非常強,企業適于采取自主創新戰略。由于資源短缺等原因民營企業在進行重大技術創新時,應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資金分攤和風險共享,從而降低創新風險,提高創新成功的可能性。
企業進入衰退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思想僵化癥”等企業病,企業創新精神受到了排斥。但衰退并不是必然命運,只要企業不斷地進行制度、技術、管理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探索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戰略,企業也會不斷獲得新的成長。
民營企業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應采取不同的創新模式,各種創新戰略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民營企業可以進行創新組合,將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有機結合起來,配合使用多種戰略,以產生最好的創新效果。
2 國外一般的技術創新模式
國外發達國家的技術創新一般由跨國公司充任創新主體,跨國企業一般將技術創新模式分為模仿創新、自主創新與二次創新。標致兄弟創立的標致集團就是一個從個體企業發展成為國際性跨國公司并在技術創新方面獲得成功的最好典范。
3 我國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
3.1 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發展現狀
民營企業創業的基礎是創新,技術創新是民營企業立業之本,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有其階段性。一般來說,企業技術創新模式大致可分為模仿創新,自主創新與二次創新。
(1)模仿創新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創新行為。模仿創新是當今許多企業參加市場競爭的有利武器。百度是一個善于模仿的企業,從模仿Google起家推出網頁、圖片和新聞搜索,以及模仿盈利模式推出baidu主題推廣,再到模仿hao123推出網站網址(干脆把hao123收購),現在繼續模仿和新浪愛問iAsk推出百度知道等等無不可以看到模仿的影子。
(2)自主創新是企業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最有效方式。在改革大潮的推動下,一些企業勇于拼棄原有的技術優勢,積極投身于企業的自主創新中,希望企業能夠研發出行業領先,市場上受歡迎的產品,以實現企業自身的價值,從而使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
(3)二次創新是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戰略。民營企業采取二次創業戰略,是企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根本標志和轉折點。面對國內外的挑戰和威脅,我國民營企業必須要進行二次創業。例如重慶摩托車產業,經過自身的模仿創新、自主創新后,企業得到一定的發展,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產品的衰退期的到來,現有的技術水平顯然已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重慶摩托車兵團冷靜的分析了市場競爭態勢,緊緊圍繞中國的市場需求,實施不同的策略,開發新機型。使得重慶摩托車產業又一次走出低谷,迎向更加燦爛的明天。
3.2 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
(1)我國民營企業的家族制度性質根深蒂固,這對其技術創新行為也構成了一定的約束。(2)從總體上看,生產企業多,制造能力強,主要產業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開發應用水平較低,產品科技含量不高,主導技術仍以引進和模仿為主,發展后勁嚴重不足。(3)加入WTO后,競爭加劇,創新成為必然選擇。(4)許多民營企業由于經濟規模偏小,企業創新能力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企業創新發展步伐緩慢。(5)企業技術開發投入不足,且資源配置不盡合理。這是一個普遍現象,投入的資金中用于“購置設備”比重較高,而用于“購買技術”和“新產品有關的培訓費用”等方面的比重較低。(6)創新要素的錯位。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重資金輕人才的現象相當普遍,這形成了創新要素的錯位。資金固然是技術創新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創新人才的作用更顯突出,然而許多企業技術創新的人才相當匱乏。(7)技術創新的環境和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多數企業希望政府給予“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政府資金支持”、“提供技術、市場和政策信息支持”,同時多數企業希望構造“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良好法律環境。(8)創新觀念的錯位,很多企業認為自己開展了技術創新,但實際上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效益。這主要是由于他們簡單地把上項目和開發一、兩種產品與技術創新等同起來,造成創新觀念的錯位,不利于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
3.3 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1)夯實人才基礎,促進創新工作持續發展。家族企業必須轉變思想,重視技術創新,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把企業的權利下放給真正的“能人”管理,讓家族企業不再以“家族勢力”為核心,而是以“能人集團”為核心,建立技術創新人才的激勵機制,努力造就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創新人才,通過務實、靈活和行之有效的手段,有針對性地引進關鍵技術人才、技術創新管理人才和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政府應開展智力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建立特聘專家制度,采取柔性引智方法解決急需人才問題。要充分利用本地院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行業協會等優勢力量,加快技術研發人才的培養,形成人才引進、培養、使用、交流、評價、激勵和留人機制,創造一個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2)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企業技術創新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視民營企業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困難和壓力,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積極調整優化政府投資結構,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人為主體、外資和社會投入為重要組成要素的多元化融資體系。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減稅、財政補助、優惠用地等相應政策,加大對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引導、扶持力度,加強政策法規建設。有效地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3)構建基礎平臺設施,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技術服務。針對絕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沒有內部的開發機構,也沒有技術創新所必須的檢測、試驗的基礎支撐條件,從區域經濟發展和扶持中小民營企業成長發展的需要出發,加快建立關鍵產業的檢測、認證、試驗分析平臺(中心、基地),建立面向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的培訓平臺(中心),建立區域科技情報系統與數據中心平臺,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創新服務。
(4)向高科技要市場,立足于技術自主開發與創新。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中,以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為特征的知識經濟,不但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而且也改變著企業之間的競爭格局。
(5)正確理解技術創新,改變創新觀念的錯位。創新是在新的體系里引入“新的組合”。創新同科技發明不同,發明創造是科學技術的源泉,但要把科學技術變成生產力,首先要成為商品并市場化。技術創新首先要創新產品,創新產品就是要不斷求新、求變,求特、求精。創新技術是提供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保障。技術創新,實現了產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技術創新,推動了產品技術革命,加速了產品的產業化進程。這正是企業必須持續開展技術創新的原因所在。
4 技術創新模式現實路徑及選擇方法
企業創新的必要性是基于產品的生命周期。一旦產品的生命周期結束,產品就失去市場,企業進入衰退期。但部分企業在創新目標上貪新求全,急功近利,沒有充分考慮企業自身實力和市場需求,造成了創新目標的錯位。實踐證明,技術并非越新越好,脫離市場需求,漠視競爭環境,技術創新也會導致失敗。
為了迅速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很多企業都在積極地采取技術引進的模仿創新模式。然而,這種技術創新要求其他的生產要素必須協調,廠房要改造,設備要更新,尤其是勞動力素質要提高,否則就會造成創新模式的錯位。企業技術創新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技術創新必須面向市場。許多企業把“面向市場”簡單地理解為“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把目光盯在市場熱銷的產品上,產品開發消極地跟著市場走,這就造成創新市場的錯位。
第二,突出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首先,在市場經濟下,企業不僅是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而且還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下,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競爭格局,自主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目標的創新項目,明確投資重點和方向。其次,企業是技術創新研發主體。密切關注市場需求變動,確定研發計劃、重點和項目,推動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再次,企業還是技術創新的利益分配主體。作為利益分配主體,有權對收入進行自主分配。企業在選擇和啟動技術創新項目的同時,不能只就項目抓項目,要研究創新技術的轉化工作,第四,企業應加強對技術創新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為企業的技術創新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5 結語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來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對提高企業的核心竟爭力是有積極意義的。我國的民營企業通過研究自身的條件背景,選擇出最適合企業應用的技術創新模式。緊跟市場、開發市場和尋求市場,尋找出一條適合企業生存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郭克莎,韓建軍.中國最有影響的企業案例-管理[M].商務印書館,2003,78-90.
[2]劉蘇燕.企業技術創新的系統分析與評價[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0,(1).
[3]伊查克?愛迪思.企業生命周期[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168-170.
[4]魏杰.中國企業戰略創新[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20-40.
[5]張曉東.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研究[D].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0,4.
[6]吳永忠.技術創新的信息過程論[M].東北大學出版社,2002,23-45.
[7]楊曉峰,楊曉榮.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經典―技術創新[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60-80.
[8]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1998,64-70.
[9]胡繼靈.高薪技術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技術創新戰略的選擇[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47-48.
[10]卡海耶爾(美).管理百科全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47-151.
- 上一篇:房屋平面設計
- 下一篇:納稅服務工作亮點總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業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