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之我見范文

時間:2023-04-09 14:43: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公平之我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育公平之我見

篇1

一、實施素質教育,營造教育公平氛圍

學生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成人,即學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會的可用之人,對社會起推動作用;二是成器,即學生有一技之長或多才多藝,是社會的有用之人,在社會中找得到位置,并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員。這是學生是否“成才”的客觀標準,也是衡量學校辦學是否成功的客觀標準。學校要達到上述育人目標,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確立正確的辦學思想。首先,必須牢固確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讓教育回歸其本質,把促進學生發展和健康成長作為學校工作至高無上的追求,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學校行為的選擇和判斷一定要從學生出發,使學校的所有教育教學活動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不能簡單地以考試分數來給學生排隊,也不能僅以考試成績來判定學生的優劣。其次,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政績觀,敢于打破社會上各種陳舊觀念的束縛,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始終堅定地、清醒地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始終按照教育規律去辦學,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去辦學。第三,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不能簡單地以考試分數和升學情況來評價教師和學生。第四,要努力創設寬松和諧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的環境,圍繞公平進行相關的制度建設,努力為踐行教育公平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踐行教育公平奠基

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需要,更是踐行教育公平的需要。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學校要緊緊抓住“師德”和“師能”這兩條線。

首先是師德,即教師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決定著教師素質的高低、教師職業活動的方向、職業活動的態度和教師工作的效益,教師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因此,學校要始終把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放在首要位置,多途徑、多渠道地對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結合教師隊伍的實際,積極倡導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品質。

其次是師能,即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是實施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其包含三種能力:一是學識水平。現代教師不僅要有堅實的學科專業知識根底,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專業知識,還要廣泛涉獵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領域,具有廣博的知識視野。二是駕馭教育教學的能力。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質。這一能力素質體現在教師能夠根據教育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實際,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發展規律,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組織好教育教學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實踐新課程理念,能夠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設計組織課堂教學,使課堂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全面提高課堂效益。三是教育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育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育教學實際中的各種問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理論升華,成為規律性的認識。這種把研究與教育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的研究能力,是教師由“教書匠”轉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

三、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抓好教育教學各環節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存在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發展踐行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第一,要考慮均衡設置教育教學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享有平等教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始終把每一位學生擺在同樣的位置,不管是智力、身體、生理等方面存在差異,或是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等方面有差距,都要做到平行分班,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均衡,注重班級學生男女生比例的均衡,實施陽光操作,做到公開、公正。對于班主任和其他教師的搭配,學校應盡量讓經驗豐富的教師和青年骨干教師合理搭班,做到把優秀、骨干教師交叉分配到各班任教,力求使各班科任教師整體的教育教學管理實力相當,為教師成長和學生發展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舞臺,力促校內教育公平。

第二,必須了解每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實現學生的均衡發展。學校要進一步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要求教師既要全面了解學生,熟悉每個學生的情況,還要分析研究造成差異的具體原因。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不同的資質、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征等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在教育教學中處理好統一要求與適應差異的關系,在落實教育任務、實現培養目標的同時,注意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適應每一位學生的不同需要,并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三,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把公平落實到各教學環節。一是教學的深度、進度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要根據不同年級的教學內容,認真研究教材的內容,把書本知識賦予實際生活的內涵,使之生動化、具體化、形象化,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三是要把公平落實到學習資料發放、座位安排、課堂提問、個別輔導、品行評價及對學生的獎勵等常規細節中,絕不能以成績和家庭背景來行使教師個體軟資源的分配。

第四,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創新。按照新課程標準,正確制訂教學目標和要求,把教學目標分解為基礎目標、較高目標和發展目標三個層次,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達到不同的目的。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進行個別輔導,使基礎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和提高。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使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健康發展。

第五,要努力創造一個活潑、互動、探究型的課堂。課堂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的主要平臺,學生對課堂的喜愛程度,直接決定了對教育教學的喜歡程度。新課程改革重點在改革教學方式方法,而改革教學的重點又在于改革傳統課堂。因此,各學科教師都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內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改變沉悶的課堂;改變滿堂灌的課堂,多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與學生一起探究拓展課本知識;改變背和記的課堂,多創設情境和話題,讓學生通過實踐去論證知識,從生活中發現知識,從實踐中總結理論,并能運用于日常生活;改變一個老師一本書、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的課堂,多運用網絡遠程教育資源和多媒體教學,多帶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去,到大自然中去,用實物教學。

篇2

>> 我國中部地區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評估研究(下) 生態學視角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 我國中部地區農業信息化發展探析 新課改背景下基礎教育信息化效益評估模型研究 物聯網環境下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策略研究 關于XBRL下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視角下的基礎教育公平問題研究 次貸危機下我國長三角地區對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 新形勢下的農村教育信息化發展之我見 “互聯網+”下農業高職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研究 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策略研究 藏民族地區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綜述 地平線研究項目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若干啟示 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和策略研究之我見 歐債危機背景下的我國中部產業國際化發展問題研究 淺論信息化背景下的職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師的自我提升 新加坡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啟示 經濟轉型背景下中部地區高職金融教育改革與發展 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背景下的滁州發展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發展下研究生輔導員工作的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3-8-28.

[2]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 2013-8-28.

[3]規劃編制專家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

[4]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必由之路[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4):16-21.

[5]何克抗,余勝泉,吳娟等.運用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大幅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2):5-18.

[6]王珠珠,劉雍潛,黃榮懷.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狀況的調查研究報告(下)[J].中國電化教育,2005(11):19-30.

[7]方子春.關于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個案調查[J].中國遠程教育,2007(8):58-62.

[8]冉新義,楊改學.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5(11):60-63.

[9]易佳,盛健.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要用數據說話――以上海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0):4-9.

[10]張屹,范福蘭,楊宗凱,周平紅.我國中學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測評與預測[J].電化教育研究,2012(7):5-10.

[11]李葆萍.我國義務教育信息化建設均衡性研究――基于2001-2010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數據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3):37-42.

[12]Shyamal. Majumdar.Regional Guidelines on Teacher Development for Pedagogy-Technology Integration [Working Draft] [M].UNESCO, Bangkok:2005,37.

[13]把握機遇 加快推進開創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EB/OL]., 2013-08-29.

[14]UNESCO. (2011).UNESCO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

[15]Advancing Digital Age Learning [EB/OL]. http:///standards/nets-for-students,2013-8-28.

[16]何克抗. 迎接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階段的挑戰[J].中國電化教育,2006,(8):5-11.

篇3

一、要切實搞好合作學習,就要合理科學地分好學習小組,使之進行合理搭配

小學數學階段的合作學習小組組成,我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總結,一般一個小組以五六人為宜。因為小組人員過少,形不成合作氛圍,而人員過多又會使部分學生沒時間發言,進而影響合作交流效果。我以為,學習小組成員的搭配應該按照不同成績的學生比例,使男女生比例大體相當,使各小組展開公平競爭。另外,還要按照學生個性興趣愛好和研究專長分組,這樣就有利于學優生幫帶學困生,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小組學習的作用。

二、要切實搞好合作學習,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明確的分工,使其發揮所長

新式的合作學習是通過群體活動共同完成任務的,所以,在合作學習小組中,每個人都要明確各自的職責。而互動性學習的分組,適宜選一個或兩個成績較好且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來擔任組長,由他來負責分配任務、時間安排、總結匯報等事宜,從而使合作學習做到有的放矢。這樣除組長外,每各組還應設一個書記員,負責記錄合作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以便于匯報。教師還應該對他們多加訓練,及時指導,使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從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三、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合理安排課堂內容,使教學既重視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習的過程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里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它基本出發點是以促進小學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主。而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學會合作學習的過程。對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的新思維、新方法,即使不能完美,也要加倍珍惜,及時鼓勵引導,甚至不惜舍棄其他相關的內容。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方式,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用,還要應用得得當、有效,才好。

篇4

【關鍵詞】班級 正能量 教室環境 規章制度 集體活動 師風師德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這樣說過:“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的確,一個班集體就像一個大家庭,對每一個成員的成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創建,如何聚集正能量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正能量是一股銳意進取的蓬勃之氣,促使我們在求學路上刻苦鉆研,扎實求索。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對如何聚集班級正能量,創建優秀班集體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營造人文的教室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作為一個班集體學習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環境的優劣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對所在班級教室環境的布置,構造一種學習的外部文化環境,養成文明行為習慣,聚集班級正能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也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讓班級也能說話”。

教室的環境要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文明的學習環境。在“會說話”的墻上貼有名人名言,告訴學生該去怎樣學習。把學生的進步展示在墻上,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發動學生用自己作品的裝飾黑板報一角,使黑板報期期做到圖文并茂。引導學生自己設計一方座右銘卡片,貼于桌角,時時提醒自己克服隨意性。

衛生角有序整潔,告訴你“一屋掃不好,何以掃天下”;學習園地、才藝角告訴你,我們多能干,我們多智慧……小小的一塊墻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級信息交流,師生互相溝通了解,讓教室的文化色彩書香氣息盡可能豐富,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起到獨特的浸染作用。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同學間你追我趕,積極進取,勤奮好學,關心集體的人越來越多,學生的心靈世界得到凈化和充實,文化素養得以提高,班級體煥發著生命的活力,提升了班級正能量!

二、制訂可行的規章制度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級秩序是靠班級規章制度來保障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因此,制定和完善班級規章制度是班級建設的重要方面,在制度的規范下,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

那么如何制定我們班級的規章制度,讓班級活而有序,在有序中而不死板呢? 陶行知曾說過:“有的時候,學生自己共同所立的法,比學校所立的更可行,這種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班規的制定和完善要廣泛聽取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再通過民主表決確定,這樣可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從而內化成其追求的目標,促使學生進行自主管理。

在班級規章制度的建立上,應牢記一個規則,有布置一定要有檢查,否則長此以往,所謂的制度便會成為一紙空文。“火車頭”班干部可以負責檢查,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班級制度的實施教師要把握好實施的力度,點到為止,不要傷了學生的自尊。在班級管理中通過講制度、講條例來規范學生的行為,一視同仁,營造一個人人遵守規則的氛圍,聚集班級正能量。

三、 開展豐富的集體活動

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活動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我經常精心組織有特色的集體活動,植樹節時開展了“給校園添一點色彩”活動;母親節,開展“孝心促真情”活動;班級主題班會上學生自編、自演、自導,還有朗誦比賽、寫字比賽、作文競賽等德育活動。

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不但增長了的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膽識和意志,而且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更加奮發向上,在積極的參與中進行著自我教育,在共同的活動中增進了友誼,使班級成為一個更富有凝聚力的、同舟共濟的文明集體,一個洋溢著濃濃的正能量的大家庭!

四、 鑄煉高尚的師風師德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學生們的成長過程中,班主任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深深影響著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這樣就能在教育中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為了給班級的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平時在班中我注重以身作則。如:教育學生講衛生,我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會撿起來丟到垃圾桶。如此幾次,學生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也會主動撿起來。由此可見,班主任的正能量確實給學生很深的影響。我們要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真善美的正能量,必須要鑄煉高尚的師風師德,擁有無窮的正能量。

綜上所述,班級是學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識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體質的培養地,是心靈的歸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個性的班級氛圍,將給我們的學生帶來更為人文的生命關懷,引領學生在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的過程中,啟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溫暖其心靈,充盈其精神,達成生命的自我實現!

參考文獻:

[1]黃宗珠.淺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教學與教育.2012(06).

[2]杜艷玲.以誠心換取誠心――學生管理感受點滴[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

[3]李金衛.班級管理之我見[J].教育與管理.2011(05).

篇5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學生;班務管理

初中階段是人從少兒時代所具有的依賴心理向具有獨立生存能力過渡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班主任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班務管理的實際出發,在兩者之間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便是針對初中班主任的班務管理進行深層次的探討。

一、初中生心理特點

對于學生來說,到了初中時期,其思維所具有的獨立性與批判性得到了發展,同時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及自我認知的態度體驗也得到了發展,依賴性逐漸減少,克服困難的毅力有所增強。同時還存在著容易固執、偏激、孤獨及產生閉鎖心理等負面的因素,容易在行動方面出現輕率或者優柔寡斷的情況。在這一時期學生已經由原有的對外界情況的迎合轉變為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初中生需要一定的引導才能健康的成長。

二、初中班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我國初中生班主任班務管理的現狀來看,班務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公平現象對學生的影響較大。通常情況下,班主任會自覺或者不自覺的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及學困生三類,而班主任在班務管理中也會針對這三個不同的分類對學生進行管理。這種在班務管理中經常出現的管理不公平的現象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班務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發揮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作用。

在班主任的班務管理中還存在著班務管理缺乏計劃性的問題,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多且學生的個性特點也比較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班主任對班務管理缺乏計劃性,必然會給班務管理帶來諸多的問題。在班務管理中還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堅持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班務管理。

總之,對于初中班主任的班務管理來說,需要克服的管理困難較多,也較復雜,因而班主任應堅持其自身在班務管理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從而真正的實現班務管理的目標。

三、初中班主任班務管理策略

(一)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

從初中生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班主任,無論是從專業知識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經驗等角度來看,其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而在初中班務管理中,班主任應發揮自身所具有的主導作用,從關愛的角度鼓勵每一個學生,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不斷地培養學生,從而實現初中生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班主任只有做到以學生為本,對學生尊重和信任,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其本身在班務管理中的主導作用,贏得學生的尊重,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實現激勵教育應有的作用。只要這樣,才能通過班務管理的實際行為來不斷的發展初中生的潛能,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通過班務管理的方式克服學生的缺點。

(二)組織優秀的領導班子

班主任主導作用的發揮同樣離不開其所組織的領導班子,領導班子的好壞對班務管理的影響至關重要。在班務管理中,班級干部的推選工作要落到實處,使得學生在不斷參與競爭的同時,把能夠為大家服務的學生選為班干部的成員。班主任應做好領導班子的后盾,盡全力支持領導班子的工作。

(三)合理的制訂班務管理計劃

有了班主任的主導作用,有了優秀的領導班子,同時還需要合理的班務管理計劃的支持。在班務管理的制訂過程中,要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從而使得制訂的班務管理計劃能夠真實的反映初中生的需求。同時要根據初中生學習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根據不同的管理目標有針對性的制訂各種班務管理計劃。除此以外,在制訂合理的班務管理計劃的同時還要加強不同活動之間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升初中生理論與實踐聯系的密切程度,從而切實提升初中生的素質教育水平。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班務管理從班主任的角度來看是一項很深的學問,對于初中班主任來說班務管理是一項動態的系統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班主任的不斷努力才能取得進步。在初中生的教育教學中如何加強班務管理是一個需要長期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楊超林.班務管理之我見[J].成功(教育版),2007,(2).

篇6

關鍵詞:中班幼兒;體育活動;挫折教育

對于幼兒來說,他的一生是漫長的,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以后將面臨諸多的挫折和挑戰,因此必須具備承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增強自信心。現在的幼兒生活優裕,很少經歷失敗和挫折,心理脆弱,甚至連一句不順耳的話都聽不得。幼年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深遠。綱要指出:“要為每一位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來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個性品質在幼兒期的可塑性較強,各個年齡段的幼兒具有不同的發展潛質,就算同一年齡段的幼兒,發展潛質也不相同,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開展“在體育活動中進行挫折教育”的有益活動,通過攀爬、過平衡木、拍球、障礙游戲等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到挫折。在課堂中創設情境,在實踐過程中磨練和鍛煉幼兒的毅力,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使幼兒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和心理素質,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抓住體育活動中的挫折情境,進行挫折教育

1.利用體育活動中隨機產生的挫折情境,對幼兒進行教育

在體育活動中,隨機產生的挫折情境很多,如有一次在玩小兔跳彩圈的游戲時,東東沒有遵守游戲規則,為追求第一他不是跳過彩圈而是直接跑到了終點,他以為自己贏了,可是和他比賽的小軍急得哭了,許多小朋友都批評他,大家都說他犯規不愿意再和他玩了,結果東東也哭了坐在地上不愿玩了。面對這樣的情景,教師應該明白東東在與朋友的交往中遇到了挫折,如果這樣忽略過去,他下次肯定還會遇到同樣的挫折,嚴重的話,可能會產生人際障礙影響性格的發展。于是筆者讓東東和小軍講一下經過,又請東東給小軍解釋為什么這樣做,東東說:“我只想拿第一,不是故意的。”于是筆者對所有小朋友說:“大家是不是也想拿第一呀?”聽到了肯定答案,筆者繼續說:“東東也和我們一樣想拿第一,只是他玩得太開心忘了游戲規則,我們是不是應該再給他一次機會啊!”接著,筆者又對東東說:“我們做游戲都要遵守規則,這樣才公平,小朋友才愿意跟你玩。以后玩游戲時,先想一下規則是什么,我們重新比賽一次好嗎?”大家都說好,于是游戲又正常開始了。簡單的幾句話,讓東東從挫折情緒中重新站起來,同時也讓他知道玩游戲一定要遵守規則。

2.有目的地創設挫折情境,對幼兒進行教育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設置一些人為的障礙,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增強幼兒的耐挫力和自信心。如訓練平衡時,設置高低不同的平衡木,讓幼兒大膽挑戰,能力弱的幼兒可以根據自己能力循序漸進;設置走木樁、攀爬練習,利用一些廢棄物如可樂瓶、舊輪胎等,設置各種障礙,增加難度挑戰自己;開展競賽游戲,讓幼兒體驗失敗和勝利,并能正確面對,失敗時及時鼓勵幼兒,成功時及時表揚幼兒,讓幼兒在挫折中成長和增強自信心。

二、在體育活動的挫折中,正面引導教育幼兒

1.讓幼兒認識挫折,感受挫折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惑,教師應該加強引導,讓幼兒正確地認識挫折,親身感受挫折,并鼓勵幼兒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勇于面對,并迎難而上。幼兒對挫折的認識和理解程度直接體現出挫折教育的效果,對中班幼兒來說認識挫折教育是首位的,幼兒要學會認識事物的多面性,學會接受挫折,并學會解決問題。

2.用正面、積極的語言激勵幼兒克服挫折

鼓勵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由此發現自己的能力。體育活動時,幼兒遇到挫折,教師要用肯定的詞語,如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中產生害怕心理時,應用“加油”“你行的”“你真棒”等詞語,使幼兒克服恐懼心理,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3.利用榜樣的作用,戰勝挫折

在幼兒眼中教師能力超凡,其行為和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幼兒的態度和行為,所以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在體育游戲中做好示范作用,如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或退卻時,“你看某某做到了,你也一定行的”的鼓勵話語可以激勵幼兒去嘗試。

三、加強家園聯系,共同進行挫折教育

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方向要一致,特別是在挫折教育的實施上要言行一致。教師要與家長保持聯系和溝通,讓家長來學校觀看體育活動、參加親子體育運動會、聽專家作講座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挫折教育的意義,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

“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和挫折都會相伴而行,幼兒充分認識挫折的兩面性,學會坦然面對挫折和失敗,用積極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積累經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質,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篇7

關鍵詞:小學美術 教學互動 教育心理

新課改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式學習,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成為教學的主要模式和方法。教學互動是為了達到某教育目標而創設的學習方式,它不僅能拉近學生間的交流,對培養互相幫助、團隊合作、組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具有積極作用。從目前實施的互動式教學來看,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鉆研和探索。

一、小學互動式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陳舊。從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來看,還有很多老師在評定美術成績時仍然以畫得像否為評定基準,這樣不僅忽略了個體意識,同時對個性思維以及創造力的培養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從教學環境來看,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進行,在缺乏和學生交流的情況下,很難發揮本體功能。另外,受落后的教學理念與手段的影響,由于沒有顧忌到學生的興趣和發展,教學成績始終不夠理想。

2.師資力量不足。根據不完全統計得知:當前很多小學美術老師都不是科班畢業,所以不能嚴格把握教學力度。對于這點,應該引起重視。之所以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就是讓學生了解美術,調動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思維。但是受老師素養以及專業知識的影響,不僅不易于師生交流,對教學互動也構成了很大的影響。

3.教學形式化過于嚴重。從字面意思來看,教學互動肯定需要學生的參與,但是事實上小學美術教學給學生思考與動手的時間極其有限,大部分以講述為主,學生得到的知識很有限,學習內容主要體現在課內外作業的完成。另外,如果小學老師過于注重教材教學,沒有結合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那么教學內容和實際經驗就會相背離,出現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

二、加強小學美術教育中互動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1.強化互動式教學情境。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從學生心理與年齡特征來看,創建互動式教學能更好地加強師生互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老師要積極創設互動式教學情境,并且結合學生特點與社會常識,對相關教學內容和結構進行處理。通過選用學生熟悉或者貼近生活的素材進行深加工,這樣就能讓教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在現代小學美術教育中,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很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只能讓學生被動地聽,根據老師要求完成作業,最后出現學生創造力缺乏的現象。因此,教學中,老師應該根據小學生創造力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等特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想象力。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高想象力,必須加強師生互動,通過啟迪思維,進一步提升創造力。

3.加強師生互動。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下,老師和學習優異的學生溝通較多,普通學生或者成績較差的學生很少參與到交流中,這也是學生成績兩級分化嚴重的主要原因。雖然小學生的年齡很小,但是他們都渴望表現、公平對待以及保護。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多和學生交流、互動,多鼓勵學生,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隨著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基本上已經普及。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多給學生一些空間,提高對教學內容的展現。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具有很多優勢,不僅能幫助學生領會作品意境,利用視頻材料與美術作品也是加深對歐美文化理解的過程。

三、結束語

教學互動作為小學美術教學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時代對教學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心理出發,加強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參與課題活動;通過創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對美術價值進行補充與探討,培養美學素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國棟 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與探究.陜西師范大學,2012,06,01。

[2]王爽 大連市西崗區小學美術教育現狀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13,05,01。

[3]蘇媛 二十世紀末與新世紀初小學美術課程教材對比研究.寧夏大學,2014,03,01。

[4]扈海萍 繪畫日記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研究.浙江師范大學,2013,05,28。

[5]惠子真 如何讓年畫真正走進小學美術課堂――以濰坊市寒亭區固堤中心學校教學探索為例.山東師范大學,2013,12,06。

[6]趙樂 上海市小學美術雙語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6,05,01。

篇8

關鍵詞:游戲法;體育課堂;運用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創新教學,目的是引導、幫助學生強健身體,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為此小學體育教師要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標要求,依據教材內容,結合新時期小學生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進行創新教學。游戲活動體育教學就是根據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喜好來進行的創新教學。

一、小學體育課堂游戲法教學釋義

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游戲達到教學目的,從而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我們要在游戲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讓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有所增強。我們還要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愉悅身心的同時得到身體的鍛煉。游戲教學法有這很強的趣味性,它可以讓學生在面對學習壓力的時候進行減壓,從而達到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游戲教學法還有一定的競爭性,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游戲教學法也有很強的組織紀律性,因為人數較多,所以沒有一定的紀律是無法成功完成的。所以,在游戲教學法中,學生不但提高了團隊精神,還有效地緩解了自身壓力,同時增強了組織紀律性,真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二、小學體育課堂游戲法教學規則

新時期的體育教學將游戲加入其中不是為了讓學生一味地瘋玩,而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鍛煉,學到知識。所以說游戲教學也是有一定之規的。

1、趣味運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再加上他們此時的可塑性也很強。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他們這一特點將趣味性和運動性相結合:一方面,我們可以選擇趣味性強、競爭性強的游戲;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讓他們在游戲中培養出好的團隊協作能力。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之間良好的關系。這樣在游戲中,學生不僅僅身體素質可以得到鍛煉,同時也可以培養出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協作能力。

2、以學生為本的分層次教學。不同的學生在生理、心理發展上的情況是不同的,我們需要根據他們的年齡和性別進行劃分分層次教學。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樣的運動。比如,這個時期的男孩子精力旺盛,爭強好勝,我們就可以安排一些運動量較大的游戲。反之,女孩子可能比較喜歡一些比較文藝的,那我們就安排一些運動量較小的游戲。這樣因材施教,結合他們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安排相應的活動方式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3、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教學。無論哪一種教學都是圍繞教材來開展的,當然,體育教學也不例外。那么,我們就要將游戲和教材相結合,讓游戲成為服務于體育教學的工具。所以,游戲設計要具有合理性、科學性和教育性,這樣才能起到輔助教學,提高教育質量的作用。

4、體育教學要做到安全第一。體育課是一門戶外運動的課程,這就不得不強調安全問題了。體育課運動量大,運動范圍大,同時學生們的身體素質不同,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運動,以防扭傷的情況。還有,在上課前要對班上學生的身體狀況有所了解,了解是否有重大疾病史。在游戲的設計上也需要考慮到安全的問題,一定要將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三、小學體育課堂游戲法教學的實施

1、游戲和準備工作的結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教師需要了解到學生的身體狀況的基礎上,準備一些相應的游戲活動來做好準備工作,以免在上課過程中出現扭傷、拉傷的情況。準備活動可以選擇跑跳類的,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可以達到熱身的目的。

2、游戲誘導教學。一是在體育教學中會有一些比較難的動作,學生在掌握時會有些吃力,從而產生抗拒的心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類似的游戲,讓學生們的大腦中大概有這個動作的印象,然后在通過分解的動作加以聯系,引導學生學習這一動作,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掌握這一動作。二是要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這也是小學體育教育的目標所在。我們可以采取合理的游戲教學方法來改變一些枯燥的運動形式,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這一課程的興趣,從而更容易地達到教學目標。學生不喜歡枯燥的跑圈式活動,我們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內容。比如,追逐類的游戲,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跑圈不再枯燥,同樣也可以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3、比賽游戲要公平提高學生的競爭力。體育運動就一定會有比賽,比賽就一定會有裁決,教師一定要做到裁決公平,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態做出準確的評判。

4、輕松游戲調節心理進行課堂教學。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調整學生的情緒,降低學生的疲勞度,使學生的體能盡快地恢復,使學生從過度緊張的狀態下放松下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輕松的小游戲來使學生得到放松和緩解,從而達到身體機能的放松。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教學的深入,游戲教學法可以說是新時期新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他對學生的綜合教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游戲教學法,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有效地減壓,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當然,游戲教學法不能脫離教材,老師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避免學生在活動中受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緩解壓力,同時提高身體的各項機能,達到提高身體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新課標生活化課程教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體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要求,重視教學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效果,將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中,以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結合的課程模塊。而生活素材是構建學生與文本知識的橋梁和紐帶,課堂教學應設計一個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因此,新課改要求我們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行的教材,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依托,合理整合課程資源,把知識與生活融會貫通,活化課標教學。

1,新課程教學中‘.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含義

首先,“貼近學生”是指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高中學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現新情況、新特點。另外,由于高考升學壓力大,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不同問題,家庭經濟條件有貧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的理論知識和德育理論,還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現狀,關L經濟貧困學生和學習困難學生,幫助他們解決成長的煩惱和困難,進而引導學生樹立自信。

其次,“貼近生活”是指教學內容要圍繞學生實際生活。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新課程教學實踐應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應當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尤其是貼近學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僅要講的基本觀點,講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還要講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講學生身邊的人與事。這樣,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就不是空談理論,而是具體的,具有指導作用。

最后,“貼近實際”就是貼近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貼近實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說明理論,最終提高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在課程內容生活化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細心發現,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對生活素材進行認真篩選,力求內容豐富,品位高雅,引領學生在這種生活背景中進行體驗,使學生能自主獲取自身發展的資源和力量。這樣,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透析事物本原,領悟生活真諦。

2如何將生活化素材引進高中思想政治課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發學習動機和興趣。新教材體系在編寫上以生活為主線,刪除了繁、難、偏、舊的東西,增加了生活實際和時代內容,充分體現了生活性和時效性。通俗易懂,內容形象生動。課程知識生活化,客觀上,為我們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然而,生活是經常變化、發展的,有些教材內容中的生活事例,離學生現在所處的實際生活環境較遠,滯后性強,證明力弱。如果教學中,不適當加以改變、整合,不僅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有時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例如:在講《文化生活》第五課文化創新的途徑(繼承和創新)時,結合廣東實際,以涼茶為例,它是怎樣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和發展的。學生的興趣很快調動起來,甚至有的學生要求自己說一說。在課堂教學時,用這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離學生所處的實際生活環境較遠的事例,更易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論觀點。

二是篩選生活素材,使學生體驗感悟。生活素材是構建學生與文本知識的橋梁和紐帶。課程知識是前人從客觀實際中概括出來的抽象概念、原理、觀點等,它與學生的生活世界距離太遠,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我們在教學中,就要使課程內容體現出生活時代信息,選擇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材料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尋找知識原形,使生活情境成為學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識的橋梁和紐帶,促使其知識的內化和建構,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例如,在講授高一經濟生活《價值決定價格》一課時中,我受到《老漢殺雞》漫畫的啟示進行了《蛋市》情境創設,我讓一名同學扮演養雞場的老板,部分同學扮演成賣雞蛋的,另外一些同學扮演成買雞蛋的,模擬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據“蛋市”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雞蛋價格的變動及時作出是擴大規模多養雞多生蛋以賺取利潤還是殺雞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大家對“老板”的決策進行評價。結果,“老板”的每一次決策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爭議雙方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書上的知識。由于這種情境貼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濃厚的興趣支配下,每個同學都不自覺地成了課堂的主體,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課程內容要緊貼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課程內容要在知識、思想上、心理上與學生的經驗儲備、個性特點和思維水平相適應。因而,只有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狀況的生活素材來創設教學情境,才有利于引導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才有利于學生道德內化,幫助學生化知為行。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篩選生活事例,不注意貼近學生的發展水平來選擇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來取代學生的生活,這樣,無法讓學生獲得有效的生活體驗,也難以使課程知識內化。例如在講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我讓班上的六個學生排演了一個小品,他們中的小張同學過生日,他們五個準備怎么慶祝他的生日。這五個同學有的說要送給他一個90元錢的大蛋糕,有的準備送給他一支鋼筆,小張本人也表示要花上個四五百塊錢好好請他的這幾個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讓班上的其他同學對他們各自的做法發表一下意見,同學們踴躍發言,指出他們各自消費行為的合理之處和不當之處,然后我及時地將課本上本節的知識點撥出來。這時既讓學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識,又讓6位同學得到了感悟:怎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覺悟,達到了言傳身教和結果。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親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從生活體驗中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創設多元、個性化的生活情境。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樣化是今天時展特征。人們的生活也隨著時展而日益豐富多彩,異彩紛呈。人們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樣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去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讓課程內容回歸學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定格學校內這一狹隘的范圍。通過多元化的學習、體驗,能促使學生學習進步、努力發展,還能促使學生情感豐富,個性完善,興趣多樣;能在多元化生活體驗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辦事。如果教學內容創設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學生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這既難于使學生學習生活有滋有味,興趣素然,又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規劃,認真實施,發動學生走出校門,進人工廠、農村、市場、機關單位等進行調查、訪問、拓展視野,定期邀請專家作報告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豐富了生活,開拓了思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學習方式,對于傳統教學而言,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它結合教學內容以學生學習的內容或相近領域選擇研究專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發展性和創造性能力為核心,以激發潛能、發展個性和完善人格為中心,以主動參與、協調合作、自主發展為主要特征。在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主要以作調查、寫論文報告等實踐活動為重要途徑,以必修課和活動課為載體,引導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的互動,引導學生以所學知識,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和人類的前途。如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一節的教學中可以就當前的新聞熱點“農民工權益保護”、“都市繁華街區流浪乞討人員管理”、“教育均衡化”等來討論追求“社會公平”下的效率。如適度合理消費一節中,我們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子課題如:“綠色消費之我見”、“三代人的消費結構變化“、“中學生的高消費面面觀”、“中學生名牌消費分析”、“寄宿制學生消費結構分析”、“中學生高消費剖析”、“現代消費方式與勤儉節約的辨證統一”等等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基礎上懂得了可持續發展的道理。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中學生消費之我見”、“農民工與城市發展”、“貴族學校與教育均衡”三個專題,通過6課時的多種形式的研究,學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成果。在這一連串的研究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發揮。

篇10

關鍵詞:職業教育、不公平、應對措施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并將教育放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六大任務之首,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這為我國今后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體計劃和發展趨勢。

一、什么是職業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包括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兩個基本方面。目前,教育公平的含義包括教育起點、教育過程、教育結果的公平。職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教育是指一切為人們就業服務的院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狹義的職業教育則是指在職業院校進行的。本文所說的職業教育僅指狹義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公平,一方面,指社會每個人都擁有平等接受職業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即職業教育對個體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指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公平性,即職業教育應得到與普通教育同等的對待。著名的近代職業教育的奠基人、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曾明確提出了職業教育的三大民生屬性: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在于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只有把職業教育辦好,才能真正使其成為面向人人的教育,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公平性,為我國社會主義服務。

二、職業教育現狀分析

近年來,“高職”發展備受國家關注,但在百姓中卻依然遭受“尷尬”。一直以來人們把普通教育才視為“正規”的教育,都認為接受普通教育的學習才會有發展前途,于是通過殘酷的升學考試,單一的衡量標準,大量的青少年被淘汰為“失敗者”。再者,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一直被視為“邊緣教育”、“弱勢教育”,被認為是:“非正規”、“低層次”的教育,所接收的學生是沒通過升學考試的低分落榜生。連有些用人單位也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存在偏見,職業教育一直在夾縫中生存。而職教的現狀不能簡單的歸因于“百姓”的傳統觀念,也不是簡單的加以引導就能解決的。

近年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普通高中仍然是中學生進入高等院校的主要途徑,而中等職業教育的大部分畢業生從事的是社會基層工作,中學階段的分流開始了社會分層的起端。高中階段教育的分化已成為了社會分層的一種方式,而高職因其“終結性”特征和“低端教育”也對社會分層起到一定作用。因此,職業教育政策違背了公平性原則。

三、職業教育不公平的表現及原因分析

職業教育的不公平現象在我國比較嚴重,現從以下三方面來具體分析:

(一)教育起點不公平

招生制度不公平。不管是中職還是高職,歷年錄取分數線都是名列最后,在招生批次上總是最后一批,錄取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差的。這對職業院校的生源產生極其大的影響。

社會觀念不公平。很多家長擔心職業學校差,不愿送孩子進職校。更有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普通教育系統,選擇復讀。當前社會用人單位選擇招本科、研究生甚至更高學位,設置的門檻將職校畢業生攔在門外。

百姓對職業院校的歧視是我國對職業教育規劃的結果,因為就讀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技術教育實際上成為進入勞動力市場中有發展潛力的職位還是進入發展前景有限的工作的分界線,正如杜威所說,“任何從現有工業制度出發的職業教育計劃,很可能表現并延續這個制度的階級劃分和缺限,因而成為實現社會宿命論的封建教條的工具。”

(二)教育過程不公平

影響教育公平的因素有很多,有政治、經濟、文化、哲學、法律等等。這些因素影響教育發展狀況。其中來自職業教育內外部因素影響著職業教育的公平性。外部因素有:國家的扶持政策;內部因素有:體系設置、教師待遇

1、國家政策

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是高成本投入的教育,由于國家財力有限及認為職業教育的回報率不如普通教育,所以政府在普通教育上的經費投入遠多于職業教育。據《2010一般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統計,高等教育預算內財政撥款為490.88 億元。而職業教育僅為0.7億。國家的教育政策與制度的不公平直接影響著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狀況和社會地位。我國現階段存在的諸多與職業教育公平有關的現象,是由于政策上和制度上的安排所引起的。

2、體系設置

政府欠統籌規劃造成職業教育資源分散、校際發展不平衡。隨著近幾年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很多職業院校的辦學歷史很短,各地在發展職業教育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自發性、盲目性,各校對熱門專業群起設置,重復辦學現象嚴重,造成職業教育資源浪費。校際間資源的不共享,導致享受教育資源的利用不合理;有些職業學校辦學條件較好,實訓設備較多,卻利用率不高,而有些職業學校設備欠缺或不先進,導致學生操作能力得不到訓練,這都是不公平的表現。

(三)教育結果不公平

由于教育起點和教育過程的不公平,直接導致了教育結果的不公平。職業學校的生源一直不充足,反而學生輟學情況很嚴重,導致生源的流失現象十分不樂觀。而到最后即使是拿到畢業證的學生并非真正意義上都合格的,這導致畢業生質量存在很大問題。

四、解決職業教育不公平的應對策略

(一)加大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

沒有政府的扶持,教育就難有發展。首先,在職業教育財政投入上要堅持公平原則,應當按照教育成本確定合理的經費配置比例。其次,完善職業院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加大對職業院校貧困生得資助力度。最后、鼓勵社會參與,以社會分擔的方式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資。

(二)規范管理、特色辦學

職業院校應根據地區特點、社會人才需求來正確定位、辦出特色。職業教育教學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每個專業都應留出一年時間作為實習期,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接觸新技術、新技能。當然,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實施教育公平的關鍵。要有側重于理論教學的教師,又要有側重實踐教學的教師。

(三)改變社會對職教的觀念

要改變人們對職教的觀念,要求社會和學校一起努力。首先,國家在大力提倡職業教育的同時,要改變現有的招生制度,將職業教育單獨招生。其次,要改變社會企事業單位用人按學歷劃分的條條框框,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的社會地位。最后,職校教育工作者對學生要增加情感教育,以人為本,對學生的本性、平等、自由、關懷及精神追求予以尊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作者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鮑衛.簡說職業教育不公平及應對措施.職業教育研究.2011(08).

[2]宋小萍.對職業教育公平性問題的探究.職業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