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及解決方案范文

時間:2023-11-07 17:5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問題及解決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育問題及解決方案

篇1

關鍵詞:英語角對話 問題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1-0017-02

1 引言

英語角在校園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但大部分英語角中存在很多問題。只有找出并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英語角更好地為英語學習者服務。

2 文獻綜述

在二語習得領域中,S.D Krashen(1981)強調無意識學習遠甚于有意識學習,并提出了著名的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美國語言學家Larry Selinker(1972)定義了中介語的三個重要特征:系統性,滲透性和石化,這些特性可以很好地解釋英語角對話中出的問題。中介語的某些成分既非母語又非目標語,這個語言體系既有別于學習者的母語體系,也有別于他們所學習的目標語體系(蔣祖康,1999:8)。中介語的一個特點就是石化或稱化石化象(fossilization),是指中介語的頑固性。中介語在總體上總也達不到與目的語完全一樣的水平,另一方面,某些學習者在學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往往就停滯不前了(馮志偉,1999:78)。根據Selinker的觀點,第二語言習得和第一語言習得最主要的區別是:大部分第二語言學習者的中介語在發展過程的某一階段發生了“石化”,大約只有5%能獲得完全成功(蔣祖康,1999:9)。

在關于英語角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對英語角作出了很高評價,一些研究者也指出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郭士香(2002)提到英語角的參與者不夠主動;許曉雯(2001)指出了學習者態度和能力方面的問題。以上研究大多關注學習者本身主觀的問題,但筆者認為也應關注英語角的客觀環境。

3 數據收集

筆者在華南師范大學英語角開展調查,與30名英語角參與者進行了對話并錄音,其中該校學生15名,校外人士15名。

4 討論和分析

4.1與本文討論問題及解決方案相關的主要理論

根據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1981),當學習者接收到足夠的“有效輸入”后,其水平將在不知不覺中提高。須注意的是英語角中的“輸入”不是“有效輸入”,在口語中存在著大量不準確發音,錯誤的語法和不恰當的表達方式,是參與者的不正確“輸入”。這種不正確的“輸入”將不會對其口語產生提高。

4.2 問題及解決方案

4.2.1口音

講話者本身的口音在對話中很難得到糾正,且他們往往沒注意到自己的發音是錯誤的。典型例子如下:

4.2.1.1[?] 和 [tr]

“Ch”在單詞 “China”應發[?]音,但常誤發成 [tr]音, 所以在英語角中“China”常變為 “trina”。只有少數學生能進行區分。該象產生的原因是在漢語中沒有 [?] 和[tr]的發音。

4.2.1.2對單詞末輔音的過分強調

例如,“of”常被加上重讀的[f]尾音,“is”常被加上重讀的[z]音,“good”也常被附上很重的[d]音,受方言影響,在某些地區的學習者中更為常見。

4.2.1.3解決方法

在這種環境下,參與者持續接收到帶各種口音的不正確 “輸入”,很可能因此形成對英語發音的錯誤印象。因此,學習者不能僅滿足于英語角中的無意識學習,更應注意他人和自己的發音,并嘗試有意識地把正確和錯誤的發音區分開。同時,大量的標準聽力材料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才能逐漸積累起“有效輸入”。

4.2.2語法

根據Pit Corder 和Larry Selinker的理論,英語角中往往是是獨立于本族語和目標語產生的中介語。

在英語角對話中,不正確的語法隨處可見,有人甚至認為語法是毫不重要的,因為別人能明白他們在說什么,但忽略了英語角中的聽眾大多是中國人,可能僅抓住語法混亂的句子中一些關鍵詞,甚至并沒有留心聽。語法錯誤的例句:

(1)“He say that…”“I came to the English corner for 1 year.”

第一句的”say”應是 “said” 或 “says”,這種病句的出是由于漢語的干擾,因在漢語中不存在詞綴。第二句”came to”應為 “have been in”。病句產生的原因同樣是由于漢語的影響,因為漢語中動詞沒有時態變化。兩者都屬于典型的中介語。

(2) “I suggest you to listen to English music.”

根據錯誤分析法(戴煒棟, 2002),這是一個過度概括的例句。它是由于動詞“tell”, “advise” 和 “ask”的影響,如 “I advise you to…”,應為“I suggest you listening to…”。

英語角對話中不正確的句子對參與者的英語能力有一定負面影響。例如,參與者會認為他們在對話中聽到的句子是正確的,并在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中再造出類似“I suggest you to take a rest”的句子。因此,學習者必須打下堅固的語法基礎,并形成敏感度。對于學習者來說,每個英語角中的對話都可能成為改錯測試,可從中發并避免錯誤。

4.2.3中式英語和洋涇浜英語

英語角對話中出的另一個有趣的象是出了大量的中式英語和洋涇浜。中式英語和洋涇浜英語與意義的表達有關。

4.2.3.1中式英語。

中式英語可以定義為由漢語意思直接到英語的字面翻譯,是很難被英語本族語使用者理解的。中式英語在語法上可能完全正確,但卻毫無意義。根據錯誤分析法(戴煒棟, 2002),句子意義包括語法意義和語義意義。大部分中式英語盡管語法意義上準確無誤,但不具任何語義意義。例如:

1. “I want to touch the society more.”

2. “Tomorrow we will have wild cooking.”

這樣的句子在英語角中是很常見的。當講話者試圖表達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意思時,他們大多會選擇字面翻譯。以上句子的講話者實際上想說的是“I want to gain more experiences in the society”和“Tomorrow we will have a picnic”.他們用典型的漢語思維將其直譯成了中式英語語法意義完全正確卻鮮有語義意義。

如果學習者在學英語早期不努力克服中式英語,這些中式英語將會被石化。一旦二語習得中的石化象出,學習者若想改進將會面臨極大的困難。另外,中式英語也是另一種不正確的“輸入”。解決該問題需要語言敏感度和足夠的“有效輸入”,以便講話者能了解到更多地道的表達方式并學會模仿。

4.2.3.2洋涇浜英語

洋涇浜英語是一種混合了多種語言的特殊語言(戴煒棟, 2002),有時會被一些層次相對較低的學習者使用。它不如中式英語普遍。例如:

“I tried hard to put the luosi(螺絲, nail) into the chuansongdai(傳送帶, band carrier).”

這是一個物理科學專業的學生在英語角使用的詞匯。他不知道這些技術詞匯的正確表達,多以拼音代替。使用洋涇浜英語不能有效提高英語口語。它對說話者和聽眾都是沒有好處的。為了避免洋涇浜英語,學習者應盡量去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并學習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樣事物。

5 結語

通過收集數據和觀察英語角對話中的普遍問題,筆者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列出了一些解決方案。因為英語角對話不盡人意,學習者不能完全依賴于無意識學習,否則將很難得到提高。英語角是學習者為爭取說英語的機會而創造的英語學習環境,但有意識地辨別和篩選“輸入”是十分的。只有當學習者在英語角中把無意識學習和有意識學習結合起來,他們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語口語。

參考文獻:

[1]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Oxford: Pergamon,1981.

[2]戴煒棟,何兆雄.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馮志偉.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郭士香.社會構建理論出發談大學校園英語角[J].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

篇2

關鍵詞:英語教學 問題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59-01

英語是一門國際語言,只要是語言就具備了傳遞情感、表達思想的功能。英語教學就是通過學習英語來實現我們的國際表達途徑。英語教學的口語教學是將英語學以致用的一個主要體現,因此也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內容。英語教學對于學生的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問題存在,這些問題其實會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生細微的影響,一點一點積累導致了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因此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能力。

1 英語口語教學的原則

英語口語教學的原則應該要以英語口語的應用特點來作為分析切入點,以其應用目的來看,要注重交互性、目的性、語言性等等特征。

1.1 教師應創設使學生產生興趣的環境

環境,即交際的環境,它在口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種和諧的自然化的交際環境可以使學生放下心理包袱,產生自發的交際愿望,繼而以平和的心態來進行口語交際。

1.2 口語活動應帶有目的性

口語活動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活動。沒有目的,交際就很難持續下去。因此,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選的話題最好帶有鮮明的目的性。一般來說,目的越明確,學生的交際動機便會越強烈。

1.3 口語活動應重視意義,而非語言形式

語言交際的根本目的是傳遞信息。交際過程中,意義最為重要。只要意義傳達了出來,并且對方可以理解,交際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所以,在教授口語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遷就學生的語法錯誤。否則,一方面很容易打消學生的語言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產生挫折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口語流利性的培養。

1.4 糾正錯誤應科學

錯誤是任何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不可避免的現象。在口語交際中更是如此。口語練習過程中的錯誤是可以容忍甚至忽略的,教師的職責應該是為學生提供連續、完整的交流空間,熱情鼓舞學生樹立信心,大膽去實踐,不怕犯錯誤,這樣他們才能取得進步。匆忙打斷學生的思維和交流而去給他們糾正錯誤實不足取。而在學生講話之后糾錯也應講究方式,并注意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及給他們自我糾錯的機會。一個明智的教師往往在口語活動進行過程中認真觀察聆聽,并隨時記下學生所犯的錯誤,等口語結束的時候,他會公開地評析這些錯誤,但決不會指出是誰犯的錯誤。

2 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是缺乏語言環境。學生在漢語的大環境下學習英語,只有在課堂上那短短的時間里接觸英語,其他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并且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開口講英語,開口說英語的環境條件幾乎為零了。

其次是老師能力的限制。有些老師在英語課堂上用漢語來進行教學,這讓學生在課堂上既有的語言環境失去它的口語教學的意義。英語口語交際的魅力毫無體現,有可能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老師的教導下,學生無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最后是學生缺乏勇氣。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怕說錯,說不好,或者是怕老師批評而不敢開口講英語,這些都是缺乏勇氣的表現。

從當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學生的的口語能力與其他能力相比,口語能力是非常薄弱的。有些學生無法用完整的句子清楚的表達表達一個意思,還有些學生完全用中國式的英語來表達,這些都會讓聽眾難以理解。

3 提高英語口語教學效率的對策

英語口語的應用要求是對意思和情感的表達拿捏準確。而問候語的使用應該是進行口語交流的開端,在課程正式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口語問候來建立學生口語問候使用的習慣,同時增加師生情感。學生每天耳濡目染,印象自然深刻。

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使用口語的機會,主要的途徑有以下幾方面。

3.1 復述法

完成文章的教學后,讓學生能夠學會怎么樣去找關鍵詞和語句,然后使用自己的語言組織來將文章的大概意識進行復述。成績較好的學生在這方面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障礙,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則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師應該多鼓勵他們,不要過分要求,有進步就是好的。

3.2 自由交談

課堂中,為學生創造時間來進行英語口語交流。自由交流可以增加學生的應變能力,提升他們的英語利用能力,每一堂課都設定一定的時間用于口語自由交流,給學生一個主題,讓他們圍繞主題來進行交流和會話。部分學生因為膽怯而無法很好的進行英語會話,教師就需要為其進行思想工作,讓學生能夠增加信心,在學生進行口語交流的過程中要是發現了問題,不要打斷,應該等學生說完之后,對其進行糾正,注意不要采用責怪的態度而是應該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得到比較好的接受感,為學生進行語音糾正時,也需要以鼓勵和勉勵的態度,讓學生能夠對教師的指點給予接受。課堂上可以每天安排一位同學上臺演講,講述內容自己定義,將自身所見所聞進行復述,和大家進行交流。

3.3 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學生對課堂教學進行的延伸學習過程,課外活動可以不以教學內容和大綱為主要線索,根據教師自身的想法來對學生的英語知識和口語能力進行補充,比如說一些經典的美國影片,加深學生的口語聽力能力。看電影可以很好的將聽覺和視覺進行整合,效果理想,完成播放后,可以針對性的給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用英語解答,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來談談觀后感,這樣的方式能夠豐富學生的口語鍛煉方式,效果比較好,口語自由度比較高。

4 結語

英語口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英語聽說讀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也是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是進行國際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英語口語教學需要教師針對這些特性來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這方面能力,通過加強口語能力讓學生得到比較好的口語交流基礎,為其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能夠更好的用英語和世界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愿。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篇3

既然基礎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如何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針對我國基礎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誤解和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以北京市八一中學與北美高等教育基礎課程指導中心的合作為例,提出了可以借鑒的解決方案,希望能與相關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

一、 基礎教育國際化過程中的六個誤解

(一)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就是出國留學培訓和接收外國學生來華學習

這是一種很普遍的誤解,并導致了大量高中出國班的誕生。事實上,一個學校出國留學學生的人數、外籍留學生人數只是反映該校教育國際化程度的一個方面,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工作為學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帶來哪些影響。例如,是否通過這些課程的教學發現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并使之得以改善;學生能否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真正適應不同國家的學習生活,并帶動全校學生加深國際理解。

(二)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就是引進國外課程

實現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單純靠引進一種國外課程是遠遠不夠的。任何一個課程體系都是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下產生的,它只適合某種特定的學生群體。此外,不同的課程體系對師資力量、教學方法和教學評估方法有不同的要求,不認真分析教學目標、自身教學能力和學生升學發展出路,產生失敗的教學成果是必然的,這幾年的高中國際班已經由此導致了一些失敗案例,遺憾的是現在似乎仍有前仆后繼之勢。只有真正的用國際化視野來把握和發展教育,在教育本土化的基礎上將中外課程融合貫通,才能逐步探索和完善基礎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所提倡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高考成績下降

這源于大家對中國傳統應試教育認識的慣性。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是被動的灌輸模式,大多數的測評是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而非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隨著我國新課標建設的深入推進,測評方式也在悄然變革,國際教育中倡導的素質教育和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正在滲入我國的教學評估。對于中國學生來說,采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或者采用優質國際教育模式,其差別在于對應試能力或者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同側重。最近幾年涌現出的高分學生已經表現出突出的解決問題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一些以高壓管理模式而聞名的“名校”則已經表現出明顯的頹勢。

(四)教育國際化的目的是獲得國際認證和創造學校品牌

出于功利目的,有些人認為學校獲得的國際認證越多,在招生宣傳中就越有優勢,學校得到的政府和社會的支持也就越多。但是,辦學者如果將獲得國際認證、創造學校品牌作為學校國際化的目的,容易導致學校一味迎合國際機構的衡量標準,而不注重這種認證對學校的益處,進而影響學校和學生的長期發展。近來,更有一些國內中介機構為高中設立了沒有內涵、沒有標準的所謂世界名校聯盟認證,遺憾的是幾所著名的高中也穿上了“皇帝的新裝”。

(五)只有中外合作辦學才是真正的國際教育

中外合作辦學是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一種重要形式,但并非唯一形式。中外合作辦學從教材、教學方法到教學理念,甚至連教師都來自國外,其優勢在于學生可以不出國門就接受純正的國外教育,同時帶動全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發展。但中外合作辦學對教學成本、教師素質、學生素質、甚至家長素質都有較高要求,這是一個城市在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產物。如果上述因素還不能完全達到高標準,則中外合作辦學有很大風險,即使成功地舉辦了一個合作辦學項目,也不見得就能為全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帶來福利。事實上,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一個廣闊的舞臺,國際理解教育、國際化素質教育、國際化教學方法改進、國際化師資團隊建設、國際教育資源引進等等,都是實施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措施。

(六)只有外教才能實現國際教育

也有人認為“只有外教才能實現國際教育”。誠然,外教更加適應和理解國際化教育方式,能夠更好地實現國際課程,但是國際教育不僅僅是全盤引進國外課程,而是要在實際教學中進行修改和融合,創造適應中國學生實際情況、能夠發揮中外教學各自優勢的教育方式。一些中國的優秀教師在經過專業培訓之后,由于更加了解中國學生,他們的教學效果往往優于外教。

澄清了以上幾個誤解,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法就相對清晰了。教育國際化要在本土教育的基礎上實現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國際化:運用國際先進的多媒體數字化軟、硬件設備和優質的學習資源和教學、管理模式,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感官經歷和對任務的研究實踐過程中訓練多種素質能力,全方位提升自身綜合實力,成為擁有國際視野、多國文化背景、多元智能均衡發展、滿足時代需求且兼具中國情懷的世界性人才。然而,這一進程中也遇到了幾個問題。

二、基礎教育國際化過程中的四個問題

(一)教學經費不足導致無力引進高素質教學專家和教學資源

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是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而收取高額學費又會加重學生的家庭負擔。經費不足導致學校在引進高素質教育專家,尤其是外籍專家和國際教學資源時受到很大的限制。學校缺乏完善的外教聘請、考核機制,經費不足容易造成聘請的外國專家素質不高。另外,國際課程的學習資料價格相對較高,經費不足會影響教學資源的引進,往往導致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走過場。

(二)學校的國際教育負責人及教師對國際教育資源缺乏鑒別和搜集能力

很多學校的國際教育負責人或老師是在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大背景下臨時受命,并不具備對國際教育資源的鑒別和搜集能力,面對廣袤的國際教育資源,一片茫然,不知道從何處著手甄選。有時由于時間限制,挑選的課程無法與學校的教學實際相結合,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另外,各學校單獨行動,到國外考察耗費巨大,也加重了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經費負擔,導致國際教育最終難以實現。

(三)學校從事國際教育的教師亟待培訓提高,以實現真正的國際化教學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之一,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國際教育的教學質量。目前大部分學校還缺乏對從事國際教育的教師的專業培訓。如果只是要求老師按照國際教育的要求授課,卻不能進行系統的培訓和指導,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大部分教師接受的是中國的傳統教育,直接跨越到國際化教育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解答這些問題,如果單憑教師自己摸索,不僅耗費大量時間,而且收效甚微。這就需要為教師提供專業、系統的培訓,幫助教師真正理解什么是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怎樣在教學中實現兼具中國教育本質的教育國際化。

(四)缺乏專業人士對有意出國留學的學生進行升學指導

目前大部分學校并沒有專職人員為有出國留學意愿的學生進行升學指導,導致學生需要花高額費用找留學中介機構進行升學規劃和服務。這一方面加重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很多留學中介在海外升學指導上并不專業,容易誤導學生。因此,學校指定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專業教師為學生進行升學指導和提供咨詢服務非常必要。

三、 解決方案:國際多元素質教育課堂

建設――以信息化帶動教育國際化

“國際多元素質教育課堂”旨在充分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采用多維度訓練、多感官參與的教學思想,以探究為基礎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多元智能同步發展。該教育體系涵蓋了國際多元素質教育示范校標準認證、國際多元素質教育課堂建設、國際多元素質訓練系列課程、英文原版圖書及信息資源查詢服務、多元素質教育主題活動、國內外教育交流活動、出國留學學術準備及適應性訓練、海外升學指導、國際化師資培訓、家長課堂等綜合性國際多元素質教育解決方案。

“國際多元素質課堂”采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配合中外教師結合授課的方式,主要包括:實用外語課堂、獨立研究課堂、批判性思維課堂、國際理解專家講座、國際化主題活動、師生國際交流、教師國際化教學等課程模塊,配合北美高等教育基礎課程指導中心(UFEIC)線上課程資源,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多角度真正幫助學校實現教育國際化。

篇4

關鍵詞:公共英語教學;高職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6-0315-02

由于本科教育與專科教育在層次上的差別,使得本科教育廣受歡迎與重視。也使得高校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維形成了適應本科教育的模式。但隨著近幾年,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的提高,國家,社會都更為重視高職高專教育。這也使得社會各界,包括一線的各學科教師開始總結反思以此促進高職高專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升華。

一、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本科教育理念與高職高專教育理念的混淆

專業的職業屬性是職業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最本質的特征。高職教育是一種和本科教育并行的教育類型(而不是本科教育的一個低級層次)。本科的英語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扎實的理論知識,為進一步系統深入學習打好基礎,而高職高專英語教育要求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標準,重在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和適合職業發展的技能。然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教師普遍缺乏對職業教育理念的最新認識,無法在培養模式、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革,使高職教育仍處于本科教育的壓縮模式狀態。這種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概念的混淆投射到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就導致了高職英語教育無法擺脫普通高校英語基礎教學框架的束縛,幾乎全部是EGP課程(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學方法陳舊,仍以語言知識為主,聽說寫譯能力差,所學知識與將來工作崗位脫節。所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也通過了這樣那樣的考試,但是極度缺乏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的設置普遍是基礎英語教學環節,并沒有根據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求合理的開設課程。而基礎英語教學環節只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學目標無法有效的支持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目標預期,對最為重要的英語聽說能力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和有效教學實施。而職場英語、行業英語的設置不足,又缺乏與基礎英語課程的有效銜接與過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學生在行業背景下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高職英語課程過分注重顯性能力的評價,應試傾向嚴重。對學生的評價仍以語言知識習得的多少為標準,一張試卷定優劣的考試模式仍在各高職院校廣泛應用。評價體系只重視知識的量化,而忽視了知識的內化。不合理的評價體系使教師異化為過級培訓師,未能將英語學習與職業能力培養有效結合;學生異化為做題機器,過級靠死記硬背,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能學以致用。然而社會對畢業生的英語水平要求提高,而學生卻高分低能,不能直接上手。只有對社會需求與職業需求進行實際調查,才能制定出合理完善的評價體系,有效的促進教學改革與發展。

二、解決方案

目前高職高職教育倡導工學結合的改革思路,將基于工作過程的內容引入教學中來。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也可嘗試基于工作導向的教學模式的應用,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標準,通過實際調查,改革創新,最大限度地體現在校學習與實際應用的一致性。從目前情況來看,高職院校主要還需完成以下幾方面的轉變: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重視實踐教學

高職高專培養的人才是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習高職高專的教育理念,并將這一理念貫穿到日常的公共英語教學中,積極探索創新,尋找適合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基于教育科學的教育學,教學論與基于職業科學的教育專業教學論相結合。將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角色模擬法等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中。充分利用實訓室設備。大班授課與小班操練相結,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多媒體光盤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二)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毋庸置疑,考核評價模式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促進與推動作用。以往的考核評價體系已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英語實際能力的促進和提升,而在某種程度上阻礙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實現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已是亟待解決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日常評價中應將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相結合,適當融入真實性評估的元素。鼓勵學生多多加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并將學生定崗實行期間的表現也加入評價范疇。在水平考試中一定要改變目前應試教育的現狀,在測試內容上則要改測試語言知識為主為測試語言能力為主。

(三)轉變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我國著名學者宇文森指出: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的需要。表現為學習興趣和學習責任。主動性學習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具有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在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組織模式已不能使用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也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與支持。檢驗教學效果的好壞標準不是看教師教了什么,而是看學生學了什么。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應成為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組織過程的基本共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保證一定的閱讀、翻譯能力的基礎上,重點培養聽、說、寫的能力、一定的英語學習策略、交際策略、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職業能力。

(四)逐步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

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高職院校在組織教學安排時要合理設置課程和學時。事實上,英語能力只有在職場環境下才能充分發揮其最大的使用價值。因此,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僅僅學習基礎英語是不夠的,也偏離了高職高專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主旨。高職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設置可分為四個基本階段:即基礎英語(略帶一些職場英語)、職場英語、行業英語、和專業英語。課程組織以工作流程為基本方式,教學方法要重視“行動導向”。同時注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和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有機銜接,與本科英語教學等適當協調,為高職學生選擇不同的職業路徑提供條件。

高職教育不是模具,而是平臺。這個平臺,時刻提醒高職院校領導、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生涯發展。多年來,我國高職院校領導教師在探索“職業性、大眾化、開放式”辦學模式,構建“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各學科各方面的每一次改進和革新,都可能為高職高專教育帶來新的機遇。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代靜,姜雯馨.高職基礎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1,(05).

\[2\]趙晨輝.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學習現狀調查與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3\]韓飛亞.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1).

\[4\]戚一嵐.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及其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1,(02).

\[5\]李靜.改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推進職業英語發展\[J\].中國成人教育,2010,(01).

\[6\]金品卓.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之我見\[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7\]劉穎.“汽車英語”精品課程特色研究——兼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趨勢\[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03).

篇5

一.心理健康問題的危害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凸顯或者心理亞健康狀態,壞處之多影響之大是我們皆知的事實。這種影響極為惡劣:首先,學生的心理不健康狀態會影響其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有效形成,而大學生時期正是人格塑造與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第二,不利于其良好性格的培養,我們知道一個健全的性格甚至比豐富的知識與靈敏的頭腦更具優勢,良好性格的形成與培養將影響其一生的職業生涯、學業發展與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是一個人生活幸福與事業成功的奠基石。心理問題的出現,為之呈現了深刻的憂患之處;第三,不利于學業進步和大學生活的有效進展,嚴重者自暴自棄或輟學情況屢有發生,這使得相關家庭更深受其害;第四,最為嚴重的惡劣后果是學生對生命的輕視以及對他人生命構成的威脅。這種嚴重的青少年犯罪隱患是目前社會上較為清楚的一個事實,在一些高校確實出現過類似狀況,給社會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個大大的警示,更使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一個新的日程。

二.解決方案探析

面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從相應方面入手去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特此提出以下幾點:

第一,建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與機制

這很大程度上包括校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心理輔導機構的設置以及心理健康宣傳活動的有效推進。高校環境下,集體的教育設施和環境很齊全,所以要定時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團體進行健康教育宣傳片的播放、宣傳手冊的自制與制作、健康教育問題的講座與探討、學生對健康教育問題的發現與方案解決,形成校園--學生--教師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讓學生接觸、了解、并深入體驗和體會,甚至協助想出相應對策與方案。在中醫類院校,更有這樣的教育便利條件,在宣傳身體健康與調養的概念時,同時融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更加具有對比意義與現實意義。

第二,實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調適

心理自我調適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實現的根本立足點。教育必須通過自我教育,外在的教育和社會支持系統,必須通過主觀認同,才能發揮作用。大學生要善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及外在支持系統,并將之轉化為自我調適的源泉,過程和結果。大學生應當科學地進行心理健康自我調適:首先,科學的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當代大學生可以通過聆聽講座、閱讀名著、瀏覽相關網站、選修相關課程讀報刊、請教專業教師等渠道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增進對人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的了解,從而更科學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自我,發展自我。其次,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各類集體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拓寬自己的交際面和視野,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寓學于樂,富有意義。科學證明,較多的集體活動和體育活動,能夠促進人的良好心理塑造與健康心理的培養。再次,大學生要懂得自我認知、反省與梳理,更重要的是傾訴和分享。對于所遇問題和壓力,要不斷反思和找到解決方案,不要自己陷進個人狹小空間,而要善于積極與他人包括同學和老師的分享。他人的解析有時更能解決問題。

第三,高校專職心理教師隊伍的建設

就當前多所高校實際情況來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專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加強專職心理教師的配置,能夠進一步了解學生動態,更有效地發現心理問題和解決心理問題。在心理工作上做到防微杜漸,將悲劇扼殺在搖籃中,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尤其是在新生剛入學階段,學生們往往將面臨一系列心理問題,心理素質好的同學能夠通過調整良好應對,而有些同學他們訴求無門,積少成多往往會衍變成嚴重的心理問題。針對這個特殊時期,現在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學不久后都會進行心理普查,根據普查結果對學生做相應的心理輔導。各學院配備相關的心理教師,不僅會對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做出進一步相應關注,同時也能夠協助各班輔導員對班級內特殊心理問題處理,降低高校惡性事件的發生。

第四,教師團體的正確引導

學生的問題有時更多需要去引導和幫助。而廣大教師團體就是這一活動的最好倡導者。教師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養以及相關咨詢機構的設置,會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融入有效的健康教育。例如,高校輔導員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自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授課中有效引導健康正面的心理情緒。因為這些接觸是學生最廣泛的活動。

第五,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高校應該充分發揮校園文化這一載體的心理功能,以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組織并引導大學生參加各類健康活潑的文體活動、社團活動、知識競賽、學術講座和實踐活動,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培養學生們的集體主義觀念,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識,并以活動為橋梁,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讓學生在一種健康的、活潑的但又不失嚴謹的校園環境中生活、學習和發展。

篇6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原因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7-0041-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特別是城鄉經濟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不平衡,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選擇離開農村外出務工,由于政策、體制機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他們無法或無力將子女一同帶出,便不得不將孩子留在農村。由于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長期在外,就出現了農村留守兒童由父母一方監管或他人代管或無人監管的現象,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缺乏親情關愛、缺少家庭教育和監管,加之學校教育失當、社會教育不足和自我教育不嚴,致使他們在學習、生活、道德、行為和心理等方面出現諸多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既有制度性原因,也有政策性原因;有學校教育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的因素,需要認真分析研究。

一、政府原因

(一)現有的體制機制障礙

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帶來的制度效應已逐步減弱,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的現象,農村經濟增速較緩,使得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由于戶籍制度為主的城鄉二元結構制度限制,絕大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無法將孩子一同隨身帶出。另外,由戶籍制度派生出來的其他一系列制度如教育制度、保險制度和住房制度等,對農民工子女到務工地讀書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和障礙。特別是現行的一些制度使得農民工子女入學受到諸多不平等待遇,高昂的學習費用是一大障礙,各地考試制度、教材、科目設置等方面的差別也是一大障礙。雖然現在提出了一些針對農民工子女教育的解決方案,但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解決方案與現行義務教育制度的安排存在種種矛盾,實現起來較為困難。即便有農民工將子女帶到務工地,但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他們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安全狀況等也是不盡人意。

(二)政府的重視和投入不夠

目前,對于學校特別是廣大農村學校,教育經費主要還是靠政府解決,但這些費用在滿足基本的教育開支后,就不能給留守兒童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了,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特別是沒有專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經費,導致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舉步維艱,一些有利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解決的措施難以實施,同時也難以留住優秀的輔導教師和管理者。也沒有專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在人才和技術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扶持,導致很多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積少成多。

(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

當今,一方面城市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另一方面農村經濟發展卻相對滯后,特別是在邊遠地區和交通不便的山區,農民就業創業的機會更少,農民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擺脫祖祖輩輩難以擺脫的困境,這些父母不得不選擇離開家鄉到經濟發達的地區打工以養家糊口,改善家庭經濟條件,因而他們的孩子便在不完整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所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也是引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重大原因。

二、家庭原因

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但總的來說,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在正面影響方面,父母外出務工可以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教育支付能力,改善家庭經濟環境;外出父母在外接受了新思想、新事物,在教人育人方面思想會有所進步,從外界獲取的信息和知識增多,有利于擴大留守兒童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和生活世界;有些農村留守兒童能深知父母外出務工的不易,會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生活上更加節儉且獨立性和責任感更強。但總的來說,父母外出對農村留守兒童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

(一)缺乏情感交流

人從生下來面臨的第一個對象就是父母,第一個環境就是家庭,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首要場所,血緣關系則注定父母要給孩子上第一堂課,父母對孩子不只是養育,還有教育,尤其是那些學齡前、小學、初中的孩子,他們更需要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和家庭教育,缺少一方或雙方的教育都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阻礙。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打工地較遠,回家成本較高,回家的次數很少,有的甚至一年到幾年才回家一次。因此,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聯系更多的是通過電話或書信等聯系,且大部分留守兒童與打工父母之間的聯系頻率很低,缺乏足夠的思想溝通與正常的情感交流,從而無法實現正常的完整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務工后,表現出很多的不適應,產生了孤獨、寂寞和無助等消極情緒,很多留守兒童特別是年齡較小的留守兒童根本不知道父母在外從事何種工作,而且對父母的生活安全等全然不知,常常會在兒童心中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而外出務工的父母在情感上不能像非留守兒童父母一樣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情感關懷和安慰。因此,打工父母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精神上都不能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從而導致了彼此之間情感上的生疏和隔膜。

(二)臨時監護人教育監管方式不當

對于那些父母一方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在家照顧他們的父母由于精力和知識有限,又為生活所累,對留守兒童的監督較少,有的抱著“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舊觀念,采取粗暴的方式,更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幼小心靈,對于年齡較小的留守兒童,本身接受能力差、是非分辨能力弱,缺乏有效監護引導和監督的情況下,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文化的影響,往往導致農村留守兒童道德失范和價值觀、世界觀扭曲。由(外)祖父母監護的留守兒童,照顧他們的長輩即便有年輕化的趨勢,大部分的文化素質較往年往代有所提高,對小學及學齡前的兒童教育基本能輔導,但對于初高中兒童的教育輔導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即便如此他們的知識結構、知識儲備和現在提倡的文化教育、科技教育也有很多不適應。因此,他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更多的是讓孩子自覺去學習,去摸索,而在生活和物質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是偏愛和順從。

(三)過多依賴學校教育

近年來,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農村孩子上學的負擔大大減輕,農村學校教育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農村學校教育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農村家庭教育的惰性。在實地走訪調查中發現,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都是初高中文化,臨時監護人的文化程度也偏低,他們認為自己知識有限,已有的知識水平也不足以輔導孩子的教育,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應由學校和教師來承擔,認為自己的責任主要是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道德水平的高低等是孩子個人素質和能力的體現,是學校的責任,家長的責任很小。有教師反映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家長和臨時監護人很少與學校和教師溝通,有的家長連學校的家長會都不參加,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管不問,根本不配合學校的教育。出現這類情況的原因是:一是家長的不負責任造成的;二是家長自身能力、精力、知識和時間有限,無暇顧及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三是家長過多相信學校的教育是萬能的,依賴性較強。這種過多依賴學校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不利,而且也不利于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教育教學管理等工作的開展,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

三、學校原因

(一)缺乏針對性的教育

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對孩子的道德、安全和心理教育較少,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作為教育學生的學校和教師便擔負起更多的責任。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一般不會主動與教師交流和聯系,很多臨時監護人和父母更少與教師聯系,而對于教師而言,由于班上人數多、教學任務重,更是沒有更多精力和時間主動給農村留守兒童更多關心。教師與留守兒童的關系更多的是在課堂上,課堂之外很少甚至沒有溝通交流。受物質條件和師資力量等因素制約,廣大農村中小學的課程安排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留守兒童實際和成長發展需要。在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缺乏針對性,收效甚微,主要是教育形式過于死板僵化、內容與現實脫節,更多的是抽象化的教化,原理、原則性的內容更重,內容大而空,不符合新時期兒童學習需求,有的教師甚至直接占用被認為不重要的“豆芽科”,認為一學期學習一兩次宣傳教育片就算完成部分科目的教學任務,對于處于啟蒙教育階段的兒童來說,根本還不能完全理解,亦步亦趨式的死記硬背現象嚴重,認為得分高就是學習好,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篇7

[關鍵詞]家教 教育 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R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6-0227-01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今天你養成良好的習慣,將來習慣會來養你,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最多只能擁有一份工作,而如果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他擁有的是一個系統、一個模式,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應對自如。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孩子的教育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尤為關切。老師和家長如何有針對性的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進行合理的引導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則成效甚微。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

家教中心首先單從學習方面看,家教中心教學生們如何學習,機構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而好的習慣是自我提升很重要的手段;其次,家教中心教導學生們凡事由簡入繁,需要一個正確對待看待問題的一個方法。并且,家教中心從仁義道德入手,是在教導學生如何為人,萬事作人為本。當置身學校教育中,簡單看待就是把自己置身一個團隊當中,如何與團隊人員相處,如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效用等等,其實為你踏入社會做好準備。

本文對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和改善孩子寫字慢的問題及糾正寫字姿勢的教案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和具體實現方式。同時,還對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出了具體方案。此外,本文還對如何豐富孩子的課外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對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和不良習慣,家教機構應該及時做好備案,提前準備好如何幫助學生改掉這些壞習慣的有效措施。針對本課題我們提出的具體解決方案,實用性很強,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讓孩子們在參加活動或者看故事中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從內心里辨別出自己身上的壞習慣并加以及時改正。這樣的方法,既避免了以往的說教教育方式,體現了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使學生們在心里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且自己從心里愿意加以改正。此時,老師只要身邊加以引導,就可以使學生在養成良好的習慣道路上邁出最為堅實的一步,為以后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2.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通過對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改善孩子寫字慢以及糾正寫字姿勢等問題提出合理的方案,有助于對有相應問題的學生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使學生可以及早改掉那些不良的習慣,從而養成好的習慣,增加學習的自信,在學習和生活中少走彎路。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孩子對注意力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及怎樣才算是集中注意力;使學生明白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在活動中使學生體驗到集中注意力給自己帶來的愉;教會學生提高注意力的訓練方法和技巧使學生自覺養成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加強實踐觀念提高協調能力,改掉過于認真的毛病。通過一定的專項訓練,增加學生的識字量,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通過觀察學生的握筆姿勢和坐姿,對孩子提出正確的握筆姿勢和正確的坐姿,并加以心理的疏導和教育,使孩子深刻認識到錯誤姿勢的危害,從而自己強加約束自己。

3.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一直是國內外教師努力方向,自我們家教中心成立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小學生口頭表達教學法的研究,積極指導小學生語言表達方法。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借助培養學生創造性語言表達能力,具體實施措施是通過創造環境及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善于語言表達的良好習慣以及培養學生由課內拓展到實際生活當中,靈活運用語言表達的方法來實現。此外,有明確的整體要求,堅決落實培訓計劃,運用習慣訓練和能力訓練,使學生真正切實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聯系生活,將數學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提出一些趣味性問題并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實現從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解決學生的數學計算緩慢,心算能力不強的問題,讓同學們掌握快速計算的能力并且保證計算的正確率,提高心算能力。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出了在課余生活,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和對電子產品危害的認識,使學生們加入的體育運動中,鍛煉學生的課外能力,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團結同學中間的關系,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他們遠離手機遠離電腦,告別近視。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通過對學生常見問題和不良習慣的原因的分析,針對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并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措施和短期目標。通過一些有趣的例子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并通過積極的疏導和引導來使學生在快樂中不斷提高自己。此外,在此過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戲來使學生對學習充滿激情,加上和家L的溝通交流來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了適合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具體實施方式

教育平臺對之前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進行了反思和改進,分別針對學生們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坐姿和寫字慢問題,表達能力欠佳以及如何豐富戶外活動等問題的根因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且根據分析的原因列出了具體的實踐方法,給教學提供了方便。每一步或者每一階段都有具體的目標和舉措,使學生們一步步,踏踏實實地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在此期間,教育模式以積極引導為主要教學方式,通過一些有趣的例子或者故事來使學生們在心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2.為其他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案例

針對每一個學生們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分析,并且針對每一個問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類似的問題在學生身上還有許多,其他的問題解決辦法可以參照這幾個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和提出解決辦法。

篇8

關鍵詞: 新課標 農村初中 數學教學 教學質量

一、引言

新課標在課程的體系、結構、實施、內容等方方面面都較以往教學有了重大改革。這是教學事業的重大突破,對師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在學習與教授過程中,師生都要尋求一條新的途徑。農村教學由于教學環境和師資的限制,面臨更大的挑戰。一些學生家長思想滯后,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難題。為了切實地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找出現存問題,從而尋求解決途徑。

二、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

在農村地區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家庭原因,很多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房租,以及村里的分紅,家長并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在乎學生是否過得開心。由于家長思想的灌輸,就整體而言,學生的學習惰性比較大,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甚至對學校本身產生了不好的印象,不愿學習。

(二)學生尚未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

數學學習的方法是關鍵,只有掌握了適當的方法,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實踐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習難度的增大,不少學生無法適應,也沒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數學,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例題背下來,然后做其他習題。

(三)教師教學的態度問題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可替代,然而在有些情況下,教師缺乏良好的教學態度。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有些教師自身沒有對數學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不如語文廣泛,對農村孩子沒有太大用處。這就導致了教師教學不積極的情況,教師教學不積極,教學質量自然很難提高。

(四)教師教學方法的問題

在農村教學過程中,由于條件設施的限制,教師的教學方法停留在比較原始的單純講授狀態,沒有與新課標的理念接軌。在農村絕大部分數學課堂上,老師只是按照陳舊的教學模式:講解例題、解釋方法、課堂習題、講解習題、課后習題鞏固,通過這幾個步驟,讓同學掌握所要教授的數學內容。

三、新課標下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具體方法

(一)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根據美國教育家杜威的理論,興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則成為初中數學教育中的關鍵問題。

(二)教會學生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

由于數學本身的靈活性,因而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對于數學學習而言十分重要。比較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如下:(1)舉一反三。由于數學問題一般都有相同的思維方式,但是在具體的解答數學問題中還是有差異的,因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提倡也不適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我們必須教會學生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數學原理,從而解決數學問題。(2)提倡發散思維。數學學習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創新能力。通常同一數學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限制學生的發散思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思索更多的解決方法,從而充分地理解數學原理。比如在流水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基礎公式主要為以下兩個: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①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②

對于靜水速度及水流速度的計算,我們可以通過上述公式推導得出,鼓勵同學利用公式的變化,即基礎公式之間的加減關系得出,即①+②可以推導出靜水速度,而①-②可以推導出水流速度,最后得出結論: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諸如此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鼓勵學生探索更多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

(三)端正教師教學態度

在現代教育中,學者都認可教師在教學中的關鍵地位。根據心理學觀點,教師的教學態度是影響教學過程的重要因素。在農村教學的背景下,由于學生家長的學識有限,家長在農村初中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有所限制,因而農村初中數學老師成了核心角色,依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即自尊心強,教師的教學態度對其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四)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

在現代教育中,學者都認可教師在教學中的關鍵地位,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成為提高課堂質量的基礎,成為新課標下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融入初中教學中,多媒體利用聽覺、視覺沖擊,增加學生對數學的感性認識。

四、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展望

隨著新課標改革浪潮的襲來,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面臨著重大的機遇與挑戰,由于新的知識體系更貼近實際,更側重應用,因而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找出現存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問題,針對不同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案,提高農村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我認為未來的農村數學教學必著眼于提高課堂有效性,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讓學生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

五、結語

面對新課標的巨大變革,農村初中教學必須抓住這個機遇,發現教學過程中的現存問題,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方法不當,教師教學態度及教學方法等問題,逐一攻克,從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端正教師教學態度、改善教學方法,以及重視當堂反饋五個方面完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農村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長江.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9).

篇9

【關鍵詞】學校;彌補;單親;班級管理

現在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帶來的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孩子性格不健全、社會交往能力差等方面。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理應在這一方面有所彌補,但事實卻是學校教育的具體單位――班級也如同一個單親家庭,缺乏全面的教育引導。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班級教育管理上我們一直沿襲幾十年不變的模式――班主任一人管理制。在這種教育模式中,獨一無二的班主任在孩子們心中有著絕對的地位和影響力,就如同家庭中父母之于孩子一樣。這樣看,只有一位班主任的班級豈不很像一個單親家庭?

了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人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有雙性角色進行引導。這是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加全面健康發展的原因,也是有識之士呼吁應該在幼兒教育階段增加男教師的原因。其實雙性角色引導應該貫穿在孩子整個成長期內,美國心理學家Bem早在1976年采用人格歸因量表測量近千名被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時就發現:無論男女,雙性化人格是一種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著名心理學家斯比爾斯等人的研究也表明,雙性化的青少年和大學生比類型化的同伴自我評價高、自尊心強,更受同伴歡迎,適應能力更強,有更好的可塑力和適應力。所以,學校在班級建設管理中必須重視雙性化教育,這既是為了彌補單親家庭教育的缺憾,更是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講,雙性化教育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首先,接受雙性化教育的孩子更健康。單一性別的教育容易使孩子固化性格類型,例如男孩的“有淚不輕彈”,女孩的“溫柔順從”等,從而導致遇到問題時不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形成心理問題,嚴重時甚至影響健康和生命。而接受雙性化教育的孩子很少思維固化,能夠積極靈活的解決問題,心理更健康,身體也更健康。

其次,接受雙性化教育的孩子思維模式更健全。在雙性教育中,具有強烈吸收心智的孩子會從男性教育者身上學到理解記憶、抽象的邏輯思維、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能力;從女性教育者身上學到注意力集中地進行閱讀、機械記憶、流暢細膩地表達、將知識分類加以整理消化等能力。思維的健全使雙性化個體既能勝任男性的工作,也能勝任女性的工作,有更好的適應力,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發展的需要。

再次,接受雙性化教育的孩子社會性發展更好。在雙性角色的引導下,孩子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認識更全面,感受更深刻,在進入社會以后更容易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定位,并妥善處理周圍人際關系。單一性別引導教育出的孩子,在進入社會后容易出現焦慮、悲觀甚至敵對的情緒,現在很多社會悲劇都能在這上面找到原因。

最后,接受雙性化教育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在雙性化教育中孩子對異性的認識及關系處理受到良性熏陶,在成人之后多能找到理想的對象,建立和諧民主的家庭氣氛。而單一性別教育出的孩子在成人后與異性相處中甚至連良好關系都很難建立。事實也證明,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建立家庭后的離婚率遠遠高于健全家庭的孩子。

那么在學校教育中我們該怎樣實施雙性化教育呢,在現有情況下,一是學校在班級教師隊伍配備上不僅考慮各科強弱搭配,更考慮到男女教師搭配、教師性格互補搭配;二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注意與任課教師協調互補,特別是性別教育的互補。當然,我們更期待的是通過教育改革在班級教育管理上探尋出一條新路,例如:班級男女雙導師制、正副班主任制等,從而實現真正的雙性化班級教育管理模式,讓我們的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時能夠擁有一個“健全的家”。

篇10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心理健康、情感缺失

中圖分類號:B82-05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留守兒童是指由于父母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農村老家與其他親人或委托人一起生活的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需求培養出具有各種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世界衛生組織將心理健康定義為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條件;二是具有一種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即能夠維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動減少問題行為和解決心理困擾。

情感缺失通常是指親情友情或愛情的缺失。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如果長時間存在情感缺失的狀況,對其日常行為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狀況是極為不利的。

一、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是缺席的。他們極度渴望得到父母的愛,但又迫于現實的壓力不得不分居兩地。沒有了父母的監護,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

1、不講究生活習慣。農村留守兒童一般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所以祖孫間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老人在農村生活慣了,比較隨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吃飯不講究時間,餓了再吃;睡覺睡到自然醒;睡覺前不洗臉刷牙;冬天不洗澡,等等。孩子和老人生活久了,就會被老人的生活習慣同化。

學習不穩定。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受教育程度又普遍不高,對他們的學習缺乏必要的引導和督促,致使孩子學習沒有動力,成績不理想。

3、有自卑心理。相對于家庭健全的孩子來說,留守兒童的情感世界很脆弱,很容易受傷。他們害怕失敗、害怕在別人面前出丑,所以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小心翼翼。而且,有點自我封閉,不愿主動與人交往,更不會輕易向別人吐露心聲。

二、留守兒童的處事的態度

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對很多事情都表現的比較冷淡,缺乏同齡人該有的熱情和沖勁。

1、不擅長表現自我。其實,留守兒童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樣冷漠,他們的內心也是火熱的,只是平時習慣了沉默,一時不知該如何展現自我。

不太會關心別人。可能平時覺得那些留守兒童有些孤傲,一副很難相處的樣子。那是因為你沒有走進他們的世界,沒有被認可。一旦他們覺得你是一個值得深交的朋友,他們就會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你的關心。

不喜歡接觸新生事物。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留守兒童的思想相對保守,對新生事物有一種本能的抵觸情緒,接受新事物需要一段適應時間。

三、如何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在我國,留守兒童的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留守兒童能否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已成為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協作。

1、父母盡守教育孩子之責。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父母外出打工的時候盡量將孩子一起帶出去。一方面,父母不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可以有效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孩子的未來夯實基礎。可謂一舉兩得呀!如果不得已把孩子放在家里由老人照顧的話,要與老人商定好教育孩子的方式,千萬不可溺愛孩子。要常常給孩子打電話聯絡感情,督促孩子好好學習,聽爺爺奶奶的話,做個乖乖寶寶,還要定期回家看望孩子,給孩子制造一些小驚喜。

2、同時,與孩子的任課老師取得聯系,及時打電話詢問孩子的學習狀況及在校的表現,力爭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

3、學校要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學校應該把普通學生與留守兒童區分管理,專門制定適合留守兒童的規章制度及教學目標。聘請專業心理專家,為留守兒童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引導學生健康向上。學校要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絡,定期家訪,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針對留守兒童在校出現的問題,及時向家長反映,并與家長共同議定解決方案,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開展“勞動最光榮”、“母親節獻禮”、“我心目中的英雄”等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為學生和家長的溝通創造條件,讓留守兒童明白父母深深愛著他們,即使不能長久陪在身邊,但,父母的心里永遠牽掛著他們。老師也應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鼓勵他們勇敢向前。

政府提供政策援助。首先,加快戶籍改革制度,為長期在城市打工的外地人在城市落戶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取消外地兒童在城市讀書需繳納的高額借讀費,降低教育門檻,為留守兒童回歸家庭創造條件。再次,改善農村的教育環境,整合教育資源,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最后,政府還應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的扶持力度,繼續推行“兩免一補”政策,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參考文獻:

1、劉明華; 李朝林; 劉驍暢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報告 西南大學學報200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