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12:28: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數學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了解學生的愛好,結合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現象,創設具有趣味性、直觀性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親近相關問題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促使學生愿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教師要積極做好學生的指導工作,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以小組合作或者師生探討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一旁適時指導,讓學生在獨立學習、探索思考中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各項能力。
二、實施情感教育,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認知過程,也是一項情感活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大膽質疑、盡情猜想,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高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強烈,思維能力比較發散,在課堂上要允許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于學生活躍創新思維和思維模式。例如可以進行師生互換角色,先將學生容易出現的數學問題提煉出來,然后請學生上臺講解,教師在適當時候提供合理的解釋,這樣以來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向科學觀點邁進。另一方面,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討論,不但可以促進師生感情,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做出針對性指導,還能在師生討論中,引導學生質疑、獨立查找資料、積極探索的習慣,從而逐漸養成學生不盲從、有主見、敢于探索的精神。
三、加強數學教師個人素質,做好教學的引導者
教師作為貫徹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作為高中教師,不但要掌握扎實的數學專業知識,對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不容忽視。在教學態度方面,教師要具備端正的職業道德,建立健全的人格,將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積極配合和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時刻走在時代的尖端;在專業知識方面,數學教師首先要有熟練的數學知識技能,精通教材、選取教材中的精髓內容,另外還要在業余時間擴大知識面,為今后的數學發展奠定基礎。數學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科研,盡自己最大力量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在班級管理方面,教師要根據班內學生的發展特點,切合實際地安排學生的教育情況,教師要做好為人師表的榜樣,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注重全面整體的評價學生
篇2
關鍵詞:素質教育 現實社會 讀書教學
書是要讀的。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是語文教師治學的法寶。然而在近些年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們屋里哇啦讀書的聲音,已不大聽得見了,而在語文教學中卻出現了令人堪憂的現象,學生對課本的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語文能力較差,寫字潦草,錯別字多,詞匯貧乏,說話作文辭不達意等。這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更向教育界敲響了警鐘,也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教改提出了一個重大課題。
實施推進素質教育,我認為首先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智能和自學能力下功夫。因為語文學科不是文學課,而是為各科的學習和將來生活工作服務的工具。在現代社會里大規模的通訊和交際手段飛躍發展。一個人說話的技能技巧和聽取他人說話的能力都直接影響著工作的效益。而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生的書面成績,忽視了素質的培養,只強調課堂紀律的嚴肅性,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很少給學生發表自己獨特見解和機會。所以說,語文教學要加強素質教育,從培養實用型人才這個總目標出發,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語文實際能力。因此有必要對語文教學的知識系統進行一次再認識,溝通語文知識系統中各個部分與語言實踐的聯系,重新認識語文教學要由面向應試轉向面向素質,由只注重知識轉向培養學生的能力,由只注重讀寫轉向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由只注重課堂教學轉向與社會時代同步。認識提高了,教學中就重視了各種能力的培養。
l、語文學科與現代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語文教學中和現實社會聯系起來就能活躍課堂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語言實踐能力。過去的“讀書做官論”是典型的封閉式教育思想寫照。今天學生整日被關在教室里,埋在作業堆中和當前減負不合拍。我認為;在講課時,適當地把國家大事結合在課文中,再采用適當的點撥就能和現實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在教學中注重把當代社會的活水引入到語文課堂,把中學生同齡人的習作搬到課堂,引導學生閱讀現代生活的作品,學習現代生活中常見的文體,讓學生寫請假條、寫訂合同、寫申請書等文體,鼓勵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寫社會調查報告,以提高語言的實踐能力。教會他們怎樣聽新聞,怎樣看報紙,怎樣讀新書。讓學生關心社會思潮,寫觀察日記說心里話。還可以把好人好事寫成稿,往報社編輯部投,通過投搞使學生學習先進,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還可以以批評的眼光對社會上學生中的一些現象分析討論,最后也可提出批評。這樣一搞;使學生提高了認識,受到了教育,增強了學語文的興趣。
2、讓學生動手干一些學生自己能干的活。學習了新聞和讀報辦報,我號召學生爭當手抄報能手活動,我又向學生介紹一些采訪、編輯、排版等方面的經驗,抓住身邊的事,指導學生進行社會采訪,自己動手辦報,在辦報過程中,加深對改革開放的理解,為自己將來知識的學習,不如教給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方法重要。
過去的陳舊式“把著走、嚼著喂”的做法,既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也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更不能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因此,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經驗,挖掘研究探索學生個別心理差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科學化地分類指導,對癥下藥,才能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質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素質,獲得教學質量的高效益。
3、“讀書教學”應放在語文教學的什么位置上?多年來中高考的模式及應試內容,部分的限制了中學的語文教學,課本學的、背的內容考試中沒有,于是課文就不必讀那么多了,自然也就沒有必要讓學生精讀、熟讀了。取而代之的是把大量的教學時間用在過題“江”、下題“海”之中,希望能在此撈上一兩道“高”題,借以提高升學率。其次,高考題型的標準化也限制了中學師生的思維,大家都局限在了字、詞、句結構類型,層次分析的圈子里,教師喋喋不休地講,學生呆呆地聽,而瑯瑯的讀書聲是越來越少,大有朗讀侵占學習時間之嫌。
4、近幾年來教育界不斷提倡教研教改,我們的老師于是也把教研教改的主題大多定在了講課方法上,加之教育領導部門的評估產生的誤導而出現了一些怪現象,某些領導聽評課的依據是教師的語言組織能力,且津津樂道于聽“講”,評教師講得是否深透,課堂用語是否儒雅,分析是否明白……這某種程度上就助長了“講”風盛行,于是教師為得到領導的肯定,大“講”而特“講”,非“講”不算上課,因此語文分析課就成了評估教師講課水平的焦點,而第一課時的誦讀則成了被“聽課”遺忘的角落。
首先, 語文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教法和學法,也是我國幾千年語文教學的精華所在。古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私塾學校也是用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背書。而我們也都知道課本是學生學習的依托,是知識與能力的生長點。俗話說:打球要有球感,彈琴要有樂感,那么學習語文也要有個語感的問題,有了語感才有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而語感的形成,又必須靠多讀典范作品來實現。讀得多,對語文的感悟性,感受力就強;這樣就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有助于信息輸入,強化記憶,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有助培養敏銳的語感和審美情趣,因此語文墩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讀課文。
其次,語文教學要盡快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把朗讀訓練切實重視起來,把有關朗讀訓練的要求落到實處,把讀書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
第三,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的誦讀水平及對學生的指導能力,能以標準流暢的普通話在課堂上進行朗讀,以此為學生作示范指導學生誦讀。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借助著名播音員的課文錄音帶及影碟,為學生學習創造一個全新的語言環境,讓名家的聲音在課堂上響起來,使學生朗讀課文仿有材料,學有目標。
篇3
首先,積極構建和諧歡快的教學氛圍,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保障。
高中數學的學習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提高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需要我們積極構建歡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數學教師的負擔,使數學教師在付出同樣的精力的前提下,取得更多的教學成果。高中數學課堂的主體是學生,為此,數學教師一定要想辦法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目的。所以,活躍課堂氣氛是第一位的。為此,我們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讓高中數學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目前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最缺乏的就是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因此,要想加強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就要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之內學習數學知識。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掌握能力,作為新時期的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明確這一點,并把構建和諧歡快的教學氛圍放在教學的首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
其次,特色高效教學方法的指導。
方法,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方法又是不可不談的話題,它甚是重要,正如磨刀不誤砍柴工一樣。高中數學以其多變的思維性、嚴謹的邏輯性著稱,這更加表明學習方法的重要性。經過多年的教學,我總結了一些方法,希望得到同仁的指點。注重題目的核心,去繁為簡。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高中數學沒有初中那樣簡單明,有些題目有點抽象,甚至拐彎抹角。這就要求學生培養去繁為簡、找出問題核心的好習慣。比如立方體幾何,對于空間感不強的同學來說是很頭疼的題目。那么多的線構成了這樣一個幾何體,還有那么多的條件說明。看完題目往往就覺得暈了,還怎么往下做題呢。這時去繁為簡,找出問題的核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求證立方體幾何的題目往往有多種方法。但有些同學有時候連一種方法都找不到。我們就要找準題目的核心,化繁為簡。這樣,題目就被大幅度減化了,做起來也非常容易了。同時我們還要注重拓開思維,做題時隨機應變。高中數學不像初中數學那樣有太多的固定解題模式,更多時候需要隨機應變的。很多同學初中時數學成績很好,到高中就不行了。因為初中時,老師講了太多的解題模式,遇到每一種題型,都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么樣,就一定能得出結果。看似題目很多,其實都在一個圈子里轉。每個題型就是一個圈子,初中學生只要熟悉每一個圈子的規則,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了。但到了高中以后,有的同學還用初中時的方法學數學,就顯然行不通了。因為高中數學的靈活性太高了,不同章節之間的聯系程度也不再像從前。所以,學習高中數學,思維不能呆板,要培養發散思維的能力。與此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主觀能動性也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數學的學習要提高這一能力。課堂是必要的,習題是不可少的。但學習高中數學需要更多的是思考,不僅要思考題目怎么做,更要思考題目之間的關系,題型之間的關系,找出其變化規律。這樣,不管遇到什么遇上都不至于無從下手了。其實,高中數學題型是千變萬化的,對于高中數學的學習,我們要更加謹慎,合理的運用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高中數學教學水平。最后,合理的使用多媒體,促進學生對于復雜知識的理解。
篇4
常言道,思路不對,勞動白費.問題解答思路的確定,對解決問題活動的深入開展,起到關鍵性的決定作用.教師不能全程“包辦”,將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盤托出”,省略掉展現學生主體探知特性的“實踐過程”;又不能放手“不管”,將解題思路探析“任務”全部交由學生,忽視教師的“主導”功效.高中數學教師應利用教學雙邊特性,圍繞解決問題思路的探析,組織學生開展互動交流、討論探析活動,通過“教師引,學生探”、“小組合作探”、“同桌討論探”等互動形式,圍繞解題要求,找尋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例如,在“已知A={x|a≤x≤a+3},B={x|x>1,或x<-6},若A∩B=,求a的取值范圍”案例解題思路的確定教學中,教師采用“小組合作探析”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組成合作探析小組,圍繞該問題解答要求以及所獲得的問題條件關系,進行合作探析、思考分析、小組討論等活動.學生根據“求a的取值范圍”解題要求,認識到:“要運用到集合關系中的參數取值問題,同時還要運用不等式的解法內容”,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辨析,從而得出該問題的解答思路為:“根據A={x|a≤x≤a+3},B={x|x>1,或x<-6}.A∩B=,可知兩個集合無公共元素,進而構造關于a的不等式組,解不等式組可得a的取值范圍”,推進了教學進程,加深了影響認識,提高了探析技能.
二、在推理概括解題策略中,開展雙邊互動活動
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問題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傳授解決問題正確方法策略的“道”,教會分析解答問題的“本領”.問題教學實踐論指出,歸納策略環節,是問題教學活動的“升華”,是一個由“特殊”到“一般”的提煉過程.教者在實際實踐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圍繞探析所獲得的問題條件內容、解決問題的探析思路以及自己的認識體會,組織學生逐步歸納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多給學生提供“說”的空間和時間,強化學生歸納活動過程的實時指導,在學生思考歸納“卡殼處”進行深入點撥,逐步提煉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精髓,將雙邊互動滲透融入其中.
三、在評價指導解題實效中,開展雙邊互動活動
篇5
而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注重知識點的灌輸和習題的指導,往往忽略了語文教學中語言的精心組織和優化設計。語文課堂因此變得沉悶死板,更出現了許多影響教學效果的現象,如長篇大論、繁冗拖沓、陳詞濫調、照本宣科等。這說明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師生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的效率。作為中學語文老師,我們要熟練運用藝術語言,捕捉最佳的教學時機,以達到完美的教育學生的目的。筆者認為主要應注意以下藝術技巧:
一 言之有物
教師講課應有意識地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每學期的第一堂課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興趣的絕好時機。在這堂課上,我會充分利用生活中與“語文”相關的有趣的例子,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2008年新學期的課堂上,我帶學生重溫了奧運開幕式上那一幕幕精彩的片段,在氣勢磅礴的倒計時中我們熟悉的漢字“五四三二一”;文藝演出中專門設置的“文字”板塊,通過書簡、活字印刷等表現形式,揭開漢字以往的傳播過程;在各國代表團入場儀式上,各代表團的入場先后由其漢字筆畫來確定,這也是奧運會歷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這些都讓我們為方塊的漢字感到驕傲而自豪,也吸引著學生為更好地使用、研究語言文字而努力!
為了讓學生少寫、不寫錯別字,我給學生講述了發生在我國現代戰爭史上的一件真實的事情。1930年5月,與馮玉祥、閻錫山大戰中原,雙方共投入100多萬兵力,馮玉祥、閻錫山為了更好地聯合討蔣,曾商定雙方軍隊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以集中兵力一舉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馮玉祥的一名參謀在擬定作戰命令時,把“沁陽”寫成了“泌陽”,碰巧河南南部有個泌陽,該地與沁陽卻相距千里。這樣一來,就使馮軍誤入泌陽,從而貽誤了圍殲蔣軍的有利戰機,讓蔣軍獲得了主動權,只因隨手多寫一撇,導致了馮閻聯軍的戰敗,進而影響了當時中國的政治形勢。通過真實的事件,使學生認識到寫錯別字的危害。
二 言之有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在教學張潔的《我的四季》時,我用“人”字寫法有何寓意導入,讓學生討論應該怎樣做,才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有志氣的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引發了他們對人生的思考。又如,處理課堂上的一些偶發事件,嚴厲的批評或許有效,但會影響課堂氛圍,如果運用幽默的處理方式,既制止了事態的發展,又活躍了課堂氛圍。有位語文老師板書時聽見有學生用筆敲打桌子,他沒有回頭,只是很輕松地說了一句“老師的字寫得有節奏吧?都有人伴奏了”。學生都笑了,敲擊聲也停止了。這位老師仍沒有回頭,只是又很輕松地說了句“嗯,這就叫‘戛然而止’,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用行動將其詮釋給大家”。就這樣,這位老師既含蓄地批評了違紀同學,還不失時機地教了一個成語。
三 言之有情
篇6
提問就是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圍繞教學目的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借以掌握知識,訓練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1] 品評眾多精彩的語文教學實錄,教師教學提問的藝術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效率。好的提問牽一發而動全身,使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課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2]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傳統教育一直都強調因疑而問。“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在一線的日常教學中,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妥善地設疑提問,激起學生一連串的思維漣漪,而不是石沉大海,這是個重要的實踐性問題,教師提問藝術的整體水平直接影響著中國教育的現狀與未來。
一、課堂提問的常見問題。
收集、回顧近十年來課改的聽評課資料,可謂收獲頗豐,問題也不少。教師們在提高課堂提問藝術的同時,也出現過“滿堂問”代替“滿堂灌”的又一極端。提問中暴露的問題尤其值得同行們借鑒。
(一)問題設置不當。
有的問題含糊隨意。提問沒有扣緊教學目標,沒能結合學情隨意設定,提問語言表述籠統,問題要求不夠清晰明確。
有的問題缺乏新意。長期使用雷同的提問,即便曾如山珍海味一般,也會有膩味的一天。
有的問題難度不當。提問簡單無須思考,也就更無所謂藝術。比如提問中太多的“是不是”、、“對不對”,讓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久而久之,興趣也會懈怠。相反,有些問題超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造成課堂曲高和寡,也喪失提問價值。
(二)提問流程不佳。
課堂提問違背了認知規律,不符合思維的層次感,就會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人的思維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比如,有教師在學生還沒有對課文內容有全面感性的認識時,開篇就問 “課文寫的是什么?有哪些寫作特色?”這樣過大過泛的提問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回答呢?
(三)候答時間不足。
無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立刻要求作答,急于求成,反倒過猶不及。這類問題有時也源于課堂容量過大,教師有意識地加快提問進度,暴露出知識本位教學觀的弊病。目前的語文教育真正要轉向以能力為本位,不急功近利,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才能最終實現一直追尋的素質教育,課堂提問才能從技術走向藝術。
(四)評價方式單一。
一個問題,經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是否就意味著將轉入下一個問題呢?答案是否定。我們不該忽略的恰恰是對學生回答的評價藝術。課改前,教師往往對學生回答缺乏積極的評價。新課程理念普及后,強調積極評價的理念,讓課堂確實出現了“你回答的很棒”“你可以回答的更好”的愉悅場面。但是,提問藝術不該只停留在精神愉悅的表層吧?如何讓評價方式具有內涵,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呢?
以上種種缺憾,非但沒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時還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如何提升語文教學的提問藝術,同行間有哪些優秀的提問藝術值得我們不斷總結、借鑒,就是我們下面重點要談的話題。
二、課堂提問的典范藝術。
對比大量精彩課例后,不難發現:提問藝術作為常規武器,有著一整套規則的藝術動作。研討其所具有的藝術特質,尋求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思維過程、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提問方式,讓語文教學提問藝術更具專業性、藝術性,就要反思并梳理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段,以下試著就提問藝術的常見規則做四點歸納。
(一)扣緊導入,提問先要激活思維。
導入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開端,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鋪墊、定向、引趣和啟思的重要作用[3]。好的導入提問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但其提問方式又是多樣的。
首先仰賴教師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障礙,形成他們心理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時,也就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李鎮西執教《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時,開始就說到“于不疑出有疑”,這是創造的起點。此刻也是從提問質疑開始。問題提出來后,再一起來研究、討論,甚至爭論,總之,唯真理是從。先從第六段的一句話:“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由衷的喜悅……”這個句子中兩個破折號的作用是開始,自然引發學生去認真研讀課文。
其次要靠教師結合教材,抓住學習方法,務實地設置問題。
李鎮西老師教《荷塘月色》第一課時,則是從提示學習方法的角度開講的。開課鈴響,他叫學生把書關上:“我得考你們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很簡單,就是教材第一單元有哪幾篇課文?”
按李鎮西的說法,提問目的是教導學生“自學課文要有單元觀念,因為課文按單元編排的,而每個單元都有相應的學習重點。”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第一單元的學習重點是什么?”
同樣是《荷塘月色》的教學實錄,及樹楠老師的在導入新課時,雖說采用溫故導入法,但其形式依然是提問。導入環節第一問是:今天要學習《荷塘月色》一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我們已學過他的哪些文章?我們對這樣的提問導入并不陌生。溫故導入的提問法,平實簡潔,更是被教育界同仁所廣泛采用。
導入提問就是這樣:在課堂初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邁出提問藝術的第一步。
(二)分層設計,提問重在化整為零。
常言道,獨木不成林。一堂精彩的語文課,教師有責任站在設計者的高度,從整節課、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化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思維深度,才能從多方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際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學生水平,重組成容易理解的提問序列,層次鮮明,邏輯流暢,一環扣一環地問,一步又一步地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
以《拿來主義》這一課為例,開篇寫的是“閉關主義”、 “送去主義”和“拋來”主義,如按從頭到尾的順序,開始時,學生就不好理解。提問時根據議論文的文體特點,抓住本文中心論點,從中間入手,扣緊“所以我們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采用分層設問法,先提出“怎樣來拿?”再借助“所以”來推斷“為什么拿?”學生就能輕松地在理解“怎樣拿”的基礎上,將“為什么拿”這一難點迎刃而解了,從而充分展示了分層設問的魅力與實效。
(三)巧設機關,提問不妨變直為曲。
課堂提問如果一味直來直去,啟發性不強。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提問感到索然無味,從而一定程度上使思維停滯。巧設機關,不失時機地“曲問”、“活問”話題。所謂“曲問”。就是問在此而意在彼,拐彎找答案的問法。它不僅激起學生的思維浪花,甚至有“投石擊破水底天”的奇效。
著名的“曲問”案例,也是由錢夢龍老師講授的《愚公移山》。當錢夢龍老師問,“這個年紀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讓他去嗎?”學生一時不能回答,稍一思索,又七嘴八舌地說:“他沒有爸爸!”教者順勢而問:“你們怎么知道?”學生回答:“他是寡婦的兒子。孀妻就是寡婦。”教師馬上再追問:“遺男是什么意思?”當學生齊聲答到“孤兒”時,曲問的效果就達到了。設計這個問題的本意就在于促使學生掌握“孀妻”、“遺男”二詞。
當然,教師能否在教學中創造性的發揮“曲問”、“活問”,與其教學經驗與課堂靈活性都有密切關系,但具備變直為曲的提問意識,對每位教師的個人成長無疑會起到催化的作用。
(四)評價具體,提問需要結合考綱。
桑代克的心理學理論曾提出“獎賞正確嘗試”的觀點,即學習源于正確的嘗試得到的獎勵。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應當有及時、合適的獎勵性評價。
要注意的是:獎勵性的評價不該只帶來學生情感上的滿足,要對學生回答提供正確的信息反饋,進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合,使認知進一步深入化、明晰化。有效的評價藝術,既是對前一個問題的完美收場,也是對下一個提問的有效預熱。因此,教師在學生回答后,更應該發揮評價藝術,我們一般可以從“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理解知識的深度、鞏固知識的程度、錯誤的數量與性質、口頭表達能力、是否有創見”這六個角度進行評價,這也是提問藝術的基本要求。
進一步分析,評價的具體標準應當與課改的考試要求吻合。對于一線教學而言,脫離考綱,表演式的課堂提問,根本不具備實際的借鑒價值。對學生負責的教師心中一定是有“考綱意識”的,提問藝術的效能最終必須體現在考試中。
語文教學是對話的藝術,藝術化的提問正是語文教師最有力的常規武器,它能加快將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訓練的進程。它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精心設計好符合教學規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個人特色、符合具體學情的提問風格,不僅關乎語文教學的效果,更關系到漢文化的美的傳承。
注釋:
[1]史潔瑩、劉小樂:《講解技巧 提問藝術》,北京出版社2001年6月版,第52頁。
篇7
1.缺乏對基礎教育改革中數學課程內容變化的認識
從建國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中不斷改革.雖然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進行最徹底的一次,但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次改革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體現數學課程內容的變化:一方面是增加了新的內容,其中有一部分是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不能完全覆蓋的,例如:視圖與投影、始建于綜合應用學習領域以及數學建模等等,這些內容在現在的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中是比較薄弱的;另一方面是對原來的內容采取了新的處理方式和方法,如對立體幾何的處理,采用了新的方法———綜合法和向量法.因此,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2.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要求的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大大地提高,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也在不斷地提高.眾所周知,高師院校是培養教育基礎工作的根源,在國家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中,培養高素質人才、創新型人才等綜合型人才的重擔就要落高師院校的肩上.因此,對高師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3.現代高科技的影響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代社會已成為“信息化”的時代.因此,計算機已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它的介入,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因此,傳統的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觀念已經成為過去,現代的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施和高科技相結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
二、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幾點措施
1.更新教學觀念,確立培養目標和專業規格
脫離原來舊的教學觀念———樹立“理論夠用、實踐為重、內容創新、素養本位”的教學思想,確立新的培養目標———端正的思想、品德兼優,并遵循新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原則:一是樹立“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甩掉傳統的教學觀念;二是重視學生數學觀念、數學能力以及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三是教學方式應該由以前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培養,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四是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知識的強化,拓寬學習領域,適應社會發展所需;五是優化教學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內容,并處理好繼承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2.改革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和專業規格構成了課程體系,然而對課程類別、各階段主要教學目標、專業課程教學計劃、主干課程改革方向以及主干課程教學大綱這些分支機構的改革就實施了課程體系的初步完善,再在此基礎上作出一定的改革就構成了完整的新課程體系.改革課程體系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方面是以階段教學目標為主,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主要是以“創新、實踐”為主,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為主要改革目標.另一方面是改革數學專業課程.數學課程是在校學生的一個致命的弱點,現在普遍存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現象,因此,課程改革中,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非常的困難.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培養目標,才能更好地構建合理、適應性好以及可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施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里,教學設備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更新,漸漸地跟上社會的步伐,與時俱進.在傳統的數學教育中,對于數學分析、高等數學、線性代數以及解析幾何等學習中,只是有老師教,學生學,通常情況下學生都處于被動,學生不能很好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但是現代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教學設施,來實現高師數學專業課程的體系改革———樹立“素養本位”的教學理念,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三、結語
篇8
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這是長期以來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高中階段學習任務重。激發學生興趣更為重要。但是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采用單純的語言描述、整個教學枯燥無味。趣味性不強、動態感不強、并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大多學生只是在機械應付、并不能集中思維與注意展開有效學習。這是英語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英語教學中、可以徹底改變傳統枯燥而機械的教學模式、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與聲音動畫等三維一體化的特點、可以將那些枯燥靜止的英語單詞轉換成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內容。不再是單一的聽覺刺激。而是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教學、帶給學生的感受是新鮮的。刺激是多方位的。所向學生展現的是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優美情境。這更加符合高中生的生理特點與認知規律、更能引發學生的關注。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對英語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英語情境教學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想學好語言。就不能只是單純而機械的背誦詞匯,語法與句子。而是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之中將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來展開積極的交流與交際。但在傳統教學中盡管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并積極運用實物、道具等。但限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不能為學生提供自然而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對于基本的語法規則、語言規則學生只是機械記憶。學用脫節。這是學生語言運用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可見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傳統教學難以突破的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為學生提供真實而自然的交際情景。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從而引導學生展開真實的交際活動。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匯、語法與語言規則的掌握。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虛擬功能。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從互聯網上收集與選取相關的圖片、音頻與視頻片斷等。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來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將學生帶入虛擬的語言環境之中。展開視聽說全方位的訓練、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開口說英語、用英語。從而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提高對詞匯、語法、句子的掌握能力。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交際情景來運用不同的語言交流。這樣更加利于學生語言實際運用水平的提高。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學習素材
傳統教學中以教材為中心。機械照搬教材、將原本生動活潑的語言課上成了詞匯,語法的機械灌輸課、學生的學習視野也只是局限在教材上。這并不利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尤其對于語言學科來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豐富和變化的、要想讓學生真正地掌握這門語言。能夠靈活運用。就必須要將語言的學習置于寬廣的生活空間、改變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封閉教學觀。現代信息技術以強大的互聯網為依托、我們正可以利用互聯網強大的信息資源庫。利用計算機超強的綜合處理功能。來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素材、從而真正將英語學習與時展、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實現以教材為中心的開放教學、這樣才能實現將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學習。讓學生掌握語言真諦。提高學生語言水平與綜合素養。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師生互動教學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是教師單方的行為。是知識的單向傳遞。現代教學倡導互動教學。提出要引導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來展開主動學習與探究。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為師生的共同參與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既可以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可以賦予學和輔助力。讓學生使用、了解與學習語言。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教學。為此教師要實現自身角色的成功轉換。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與駕馭能力。在現代信息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教師是由主演變成配角。少了一些灌輸、多了一些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多了一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可以說在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英語互動教學。并不是削弱教師的作用。相反愈發重要。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這個互動平臺、來在師生之間展開互動交流。讓學生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實現以學定教。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相長。
五、總結
篇9
【關鍵詞】高數;高職;教學改革;素質教育
近年來順應國家大力推行職業教育的時代潮流,高職院校應抓住這個發展的契機,調整當前的教學規劃以適應現代職業教育更新更高的需求.而高數作為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部分,它具有語言與工具的作用,已經成為理工類大專生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創新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對當前高職高數以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設計和 “滿堂灌”式教學方式向以培養學生自主應用、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轉變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當前高職院校高數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數學在生物技術、建筑工程、電子工程、現代經濟、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作為為社會提供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在高數的教學學習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高數在大部分高職院校被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因此它很容易被當作一般的公共基礎課對待,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人認為高數既抽象又難學,似乎對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幫助也不大,干脆就別讓學生學了,或者只學一點簡單的微積分知識;據此可以看出高數在高職院校不受重視,有些專業干脆不開或壓縮高數課時,導致課時嚴重不足,再加上專業實訓,使得高數的課程時斷時續,讓學生覺得“高數是可有可無的”,致使學生學習高數的情緒不高,認識不到高數對其專業后繼學習的重要作用.
2.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學基礎薄弱、邏輯抽象思維能力不高,雪上加霜的是高數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以及空間想象力,沒有一定的數學素養作基礎,很難理解和掌握高數的知識,更別提去應用,因此這就給高數的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再者大學的學習生活已經完全不同于中學時代,中學時代完全填鴨式教學、高壓政策、題海戰術,到了大學之后同學們的生活學習基本屬于放養狀態,而所學知識信息量大及課時少等因素影響,教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大部分只是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學習要靠課后自主查閱資料解決.所以這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職院校對基礎課程教師的培養投入也是嚴重不足.近年來因為高職的擴招,導致基礎課程的教師課很多,大部分教師的周課時都在16節以上,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出去學習新的知識,導致教師知識結構沒有更新進步,教學手段方法老套,仍然是以前的滿堂灌、注入式教學模式,偶有采用多媒體教學的也是書本知識的簡單羅列,教學內容陳舊,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主動思考和探索的熱情,嚴重制約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滿足不了學習專業知識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要求.
二、高職院校高數教學改進措施
隨著各個領域社會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在高職高等教育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重新審視高數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對高數進行重新定位.從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以課程設置為導向,結合當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修整,研究并引進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開拓新思路,切實保障數學教育為人才培養提供作用,發揮其在專業課中的基礎工具的作用.以下給出本人的幾點建議:
1.注重與專業課相結合,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高數在專業課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理工類專業高數所用的教材大致相同,與學生所學專業結合度不夠,而講解該門課程的教師又是純數學專業出身,所以很難與專業課程聯系起來,從而也就不能引起同學們的足夠重視,激發不了他們學習高數的熱情.眼下要致力于學生的專業為基礎編寫出適合不同專業特點的教材,教師也要積極和專業課程教師多溝通,把專業課程中需要用數學解決的問題凸顯在高數的課堂上,爭取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應用能力.
2.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是一門思維藝術,是鍛煉人類大腦思維的體操,是科學皇冠上那顆最耀眼的明珠.數學王子高斯曾說“數學是科學的女王”;伽利略也曾說過只有用數學才能參透大自然這本神秘的書籍.可見數學在社會發展和科技領域的重要作用.表面上看我們學習的高數,在今后的生活中可能很少用到,但是并不是說學了就沒用,數學對我們最大的益處就在于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思考解決問題,使我們受益終身.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增加數學實驗知識,理論聯系實際.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完善,學院也要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建立先進的實驗室.而作為一名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理念和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多參與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增加與專業課教師的溝通交流,力爭將高數學習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于專業學習.
總之,高數的學習還需要各位同仁付出更多的艱辛努力,爭取把高數教育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更好地服務于專業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篇10
設計主要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內容體系,包括學科教育理論、新課程、學科教育研究三個模塊。各模塊具體內容如下:學科教育理論模塊包括學科教學理論、學科課程理論、學科學習理論;新課程模塊包括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典型課例分析———兼談新課程學科教學設計、新課程專題研究;學科教育研究模塊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科教育研究簡介、優秀學科教育研究介紹、教育論文寫作。這三個模塊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課程功能。
其中,學科教育理論實現在職教師理論素養的提高,學習本學科領域的教學理論、課程理論和學習理論;新課程模塊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而設計,旨在使教師領會新課程標準中蘊涵的課改理念,提升相應的學科教學設計能力,“新課程專題研究”環節依據新課程中增設的學科專題開設,幫助教師解決在新增學科內容方面帶來的困難;學科教育研究是在職教師普遍感到困難的薄弱環節,也是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在經過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以及多年教學實踐的磨練后,這一環節的具體內容設計對有效教學將起到極大的專業提升和引領作用。
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貼近時代脈搏,體現新課程要求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必須敏感于時代對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要“與時俱進”。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關注新課程、反映新課程、體現新課程。關注學習者,突出職后特點任何課程設計如果脫離學習者的具體特點,都很難較好地實現課程內容的適切性。教師學習是成人學習的一種,既有成人學習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師學習的專業特性。因此,在課程內容選擇、呈現方式、評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應對此特點做出回應。重難攻堅,把握教師專業化發展薄弱環節職后學習作為教師繼續教育諸多形式中的一種,必須依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針對薄弱環節,設計、選擇、實施學科教學論課程,把握教師職業發展進程中的關鍵要素,在課程內容選擇和設計上,為教師的職后學習搭建適宜平臺,很好地起到專業提升與引領作用。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針對職后社會需求的變化和教育對象的發展特征分析,設計了主要針對新課程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內容體系,包括學科教育理論、新課程、學科教育研究共三個模塊。在數學學科中,結合學科具體特點,設計各模塊的具體內容如下:
模塊一。數學教育理論,含三個分支,分支一數學教育基本理論:一般教育理論對數學教育的影響;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波利亞的解題理論;建構主義的數學教育理論;“目標教學”理論與中國高考;中國的“雙基”數學教育。分支二數學課程理論:課程的基本概念;數學課程理論研究概說;古代外國數學課程概況;中國古代數學課程概況與突出成就;歐洲數學課程的發展;中國近現代中學數學課程的演變。分支三數學學習理論:“學習”與“數學學習”概說;基于行為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認知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人本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建構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