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課程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1 20:56: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投資理財課程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在校大學生參與投資理財的意義
如今,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就是資產增值,所以投資理財變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而在其中也包括我國的在校大學生[1]。
首先,能夠使大學生的經濟負擔有效降低。就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在校大學生來說,以一般家庭的學生占大多數,甚至于一些上學都十分困難。部分家境比較困難的大學生往往都面臨著非常大的經濟壓力,常常省吃儉用,如此一來就對他們的正常學習與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因此,就這些在校大學生而言,很有必要參與投資理財,進而讓家庭的經濟負擔從根本上得以降低。
其次,有助于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如今很多大學生在花錢方面都毫無節制,也沒有記賬的習慣,存在消費不合理的情況,即所謂的“月光族”。所以,大學生應養成及時記賬的習慣,將個人開支與消費習慣掌握好,做到錢都用在刀刃上,如此一來大學生就會養成合理消費的習慣,那些不必要的開支也就被節省下來。
最后,能夠為后期進入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諸多研究結果均證實,不論再高的學歷,若缺乏良好的理財習慣,則在社會上便不會有再高的地位。因此,若在讀書時期就能夠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那么對一生來說都是受益無窮的。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既對自身的多項能力予以了培養,包括分析問題、判斷是非能力等,還有助于自身理財知識更加豐富,使后期社會適應力更強。
二、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投資理財觀念不強
大學生的可支配金額一般被用于兩個方面,即投資和消費,而其中消費占到了大半部分。而當每月可支配金額增加時,用于投資理財的月平均金額卻在不斷降低,可見,若大學生擁有更多的月可支配金額,那么在分配那部分多出來的資金上,他們更多是將其消費,用于再投資的往往只有很小一部分,如此一來就增加了消費在大學生月可支配資金的占比,減少了投資理財金額的比例,由此也反映出大學生缺乏較強的投資理財觀念,但他們又有非常強烈的提高消費水平的渴望,正是因為這種消費心理的影響,所以近年來很多大學生均陷入了高利貸的陷阱之中。
(二)投資目的定位偏差
如今,小康家庭的大學生占到大多數,出生于窮苦家庭的學生僅有少半部分,就算家庭貧苦的學生,依然是在父母的悉心呵護下成長的,所以,很少有學生真正體會父母的艱辛。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賺更多的錢供自己消費(生活、旅游、應酬等)是大部分學生進行投資理財的主要目的。受此種目的的驅使,投資理財的本質發生了改變,即由過去的正確規劃資金的資金變為了以最少的勞動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如此投資定位必然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所以切不可掉以輕心。
(三)投資理財經驗欠缺
不斷回暖的中國股市,讓很多大學生均投身到了炒股的行列中,成為股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部分較為保守的大學生將基金作為投資對象,而投資方式又以開放式基金定期定額為主。除了炒股與基金投資,一些思維活躍的大學生們還嘗試著開辦商店等多樣化的投資理財。但因為投資風險較大,投入精力過多,于是很多大學生對于在校園及周邊開店依然非常謹慎。而網上開店因為無須較大投資,且運營方便,所以成了很多大學生投資理財的首選。在影響大部分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活動的深層原因中,既有資金有限、考慮問題不成熟等因素,還包括缺乏投資理財經驗等。由此可見,雖然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意義重大,但其經歷的投資起步期卻非常長。
三、關于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的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投資理財氛圍
第一,各類高校應對投資理財課程設置的重要性引起重視。若院校未開設投資理財課程,可為在校大學生設置投資理財選修課供其學習,而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接觸這門課程并參與其中,易懂性與實用性就是課程設置需重點突出的內容,從而使學生的投資理財儲備知識不斷提升,因此在學校的建設項目中應早些納入投資理財教育。如果高校已開設有投資理財相關課程,則應將其深度與廣度拓寬,設置模擬股票、模擬銀行信貸及國際結算業務等更加豐富的投資理財實踐課程。
第二,充分營造校園投資理財氛圍,針對在校大學生加強投資理財培訓。比如,高校可定期開展有關投資理財的專題講座,向其普及最新的投資理財知識與熱點。同時也可組織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對他們投資理財的敏銳度進行培養,讓大學生從對投資理財漠不關心,一問三不知到熟悉了解。
第三,加強家庭投資理財氛圍。父母總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而父母的諄諄教導更是對家庭投資理財教育緊密相關。比如,父母可通過參與投資理財活動,將良好的帶頭作用發揮出來,使大學生對投資理財有更深的認識與了解。平時也可就投資理財相關的問題同孩子討論,對其投資理財興趣予以培養,并以資金支持他們參與投資理財,將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他們,讓其投資理財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增強。通過在學校課程設置、校園理財氛圍以及家庭理財氛圍三方面下功夫,對大學生投資理財氛圍予以豐富,將對網絡的依賴性降低,如此既有助于促進大學生投資理財知識與技能的提升,也可使其投資理財的風險防范意識增強,盡可能讓大學生在投資理財上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
(二)培養投資理財意識,提高投資理財能力
在校大學生需對投資理財行為有一正確的認識。須知,在人生自我管理和規劃過程中,最重要一部分就是做好投資理財,更多的是對自己投資理財意識與能力進行培養,以良好的基礎支持今后的投資理財,而并非所有均以盈利性為目的[2]。對大學生而言,在學校中所擁有的業余時間大大超過了上班的時候,因此在這段時間中接受投資理財的實踐訓練無疑是最合適的。但若將投資理財做好,就要求大學生進行自我提升和改變。在校大學生若要促進自身投資理財能力進一步提高,優化投資理財能力,第一步就一定要有正確的消費觀,生活中切忌大手大腳,理性消費,將一些不必要的開支減少,適當節流,把閑余資金聚攏進行投資理財。第二,主動對金融知識展開學習,對于投資理財方面的書籍可盡量多閱讀一些,對金融市場規律與投資風險進行了解,選擇恰當的投資組合,使風險盡可能少出現。第三,鑒于大學生未較多關注投資理財信息這一問題,應主動對金融知識進行學習,從多個渠道了解有關投資理財的新聞資訊,將現階段的經濟形勢與政策方針給掌握到,知曉金融市場動向;平時積極參加各類課外活動和培訓,根據自身投資理財情況進行經驗總結,以將投資理財的有效時機充分把握。第四,多向身邊投資理財的親朋好友詢問請教,同其溝通,但不能盲從,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最適合的理財產品。第五,進一步豐富自身社會閱歷與實踐經驗,保持良好心態,不論盈虧均戒驕戒躁。投資理財時需提前把預算做好,千萬不能將學費等特殊必要用途的備用金挪用,又或是通過高利貸借資來達到投資目的,防止受資金虧損影響而在道德方面發生問題。最后,應帶有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參與投資理財,雖然網絡帶來了諸多便利,但隨之而來的安全風險也值得我們引起重視,特別是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市場形勢一片大好,更需值得注意。因此大學生在進行投資理財時,一定要把自身財產安全的保護工作做好,防止由于操作方式的不安全而使一些本可避免的損失出現。
(三)正確定位投資理財目標
正確的投資理財目標能給于大學生科學的指引,使之開展正確的投資理財活動。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目的并非是讓自己有更多的金錢花費,而應當對資金使用做出正確規劃,讓其為自己個人理想的實現助力。現階段,在校大學生的投資理財觀念極易使之形成不良心理,如不勞而獲、享樂等,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金錢,若投資失敗則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大學生應對自己投資理財的初衷予以審視,第一時間對心態進行調整,以長期發展為目標,樹立投資理財觀念,使正確的投資理財價值觀形成。
(四)提供合適理財產品
大學生這一群體較為特殊,其主要特點就是思想活躍、缺乏較強的自控能力以及資金使用情況不定[3]。與此同時,他們關注更多的往往是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控制、資金隨存隨取的靈活性、提供該理財產品的公司或銀行的聲譽等,而這也反映出他們除了對高收益予以追求,還希望將有效控制風險,較高的收益可將其投資積極性激發出來,較低的風險則讓投資的穩健性得到充分保證,使大學生積極參與投資理財。站在大學生投資理財能力的角度上來說,雖然大學生具有穩定的資金來源,但資金數量卻有限,理想的理財產品在投資門檻上不宜過高,從而讓大學生對資金靈活性的需求得到滿足。結合大學生投資理財市場的需求現狀與發展前景,相關投資理財機構應對大學生群體投資理財特性予以充分把握,觀察分析時勢,依據情況的變化將真正適合在校大學生需求的產品推出來。
篇2
關鍵詞:大學生;個人理財;定量定性分析法;理財現狀
法國亞蘭在《幸福語錄》中曾提到:“會賺錢的人,即使身無分文,也還有自身這個財產”。大學時段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而理財在于學會使用錢財,使個人與家庭的財務處于最佳狀態,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個人理財,是人生規劃里重要的一課,是事業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問,我們大學生要從現在做起,學以致用,為以后的人生之路做好準備。我們正是要學會掌握和把握自身的財產。
一、大學生個人理財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當今的大學生逐漸的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在收入、支出還是消費上來看,大學生的這些經濟行為都影響著社會的投資結構,并且對他們的未來生活有直接的影響。在經濟發展前進的現在,我們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理應對他們消費觀念進行塑造和培養。21世紀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將會有長足的發展,大學生作為市場經濟的直接參與人,必須要具備長遠的目光,能夠使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發展而不被社會淘汰。本課題認為,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個人理財是很有必要的。
二、大學生個人理財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投資理財抽樣調查。我們采取的是抽樣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向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等不同條件的大學生們發放問卷,來收集不同的數據。調查共填寫問卷1125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為1075份。我們在1075份有效調查問卷中發現不同收入來源以及這些不同來源收入的大小對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有一定的影響.在1075份有效問卷調查中,大學生的收入來源分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1)父母(46.08%);2)兼職(31.62%);3)勤工儉學(12.27%);4)做投資項目(8.72%);5)其他(1.32%)結合數據與文字,我們可以了解到大學生的收入來源途徑/渠道不廣,除了我們最常見的來自父母;勤工儉學;以及兼職以外,通過自己做投資項目(8.71%)和其他(1.32%)這一渠道的占比非常少,除了以上5種類型外沒有其他途徑。經分析,造成這一原因主要有三點:1)學生本人缺乏探索與嘗試新渠道的勇氣;2)學校未發揮好作用,未為更多的學生創造機會;3)國家下放給大學生的獎學金/助學金的財力不大或下放人數太少;
(二)大學生投資理財的影響因素分析。根據因素分析法,將樣本進行細分,按照不同收入來源的金額大小對大學生月均投資額的影響。這里我們主要分析父母、兼職和勤工儉學的收入大小對月均投資額的影響。我們將收入分成了六個段0-400;400-800;800-1200;1200-1600;1600-2000;2000-2400;對應的月收入在不同金額段的月均投資額不同,具體如下。綜合所有數據,制作成直方圖(見圖1):根據數據來看,不論是收入來源于父母、兼職還是勤工儉學,都符合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即可支配金額的增加,每月大學生用于投資的金額也隨之增加。分析數據,我們可以得到:不同收入來源增長最快的點是在1200(元);即800-1200與1200-1600的過渡;在2000(元)時慢慢達到飽和,即1600-2000與2000-2400的過渡。可以推理,不同收入來源的金額在超過2400元后會進入一個增長更快的點,同時會產生一個新的飽和點。可見,隨著大學生每月收入的增加,用于投資的月平均金額也隨之增加,最終會達到一個飽和,且有下降趨勢。造成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是由大學生的支出造成的。
(三)大學生支出與投資關系的回歸分析。由于不同大學生支配自己收入的方式不同,使得每個人可支配的資金用于投資的數量不同,因此構成不同的投資偏好。
三、理財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通過對收入、支出的分析,結合調查問卷數據與大學生的消費情況來找出理財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措施。具體如下:
(一)大學生投資理財不足的原因分析
1、理財意識不高。通過收入來源的數據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我們可以得到,大學生通過做投資項目而取得收入這一占比僅為8.71%,這說明大學生的理財意識不強,對理財工具的運用程度過低。除此之外,從表1-1中我們也可以觀察出,大學生的收入來源途徑窄,這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可支配資金,從而影響其投資程度。
2、盲目支出,無計劃。1)通過對支出與投資之間的回歸分析,不難得出造成投資額減少的直接原因是支出額,也就是說,支出的越多,使得剩余可支配資金減少,因而影響投資額的減少。下面我們從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來來進一步闡述是怎樣的支出結構影響著投資額的變化,第二點如下:2)有效調查問卷數據中統計出大學生支出的具體流向(即其消費結構)以及每月除去日常消費剩余的可支配資金。得出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如下:在淘寶等購物上的支出約占剩余可支配資金的54%;娛樂和旅游約占剩余可支配資金的32%;化妝品約占剩余可支配資金的10%,則剩余可支配資金放在投資理財約占比4%。通過分析可以看到,大學生的消費結構表現為不均衡體制,即沒有計劃的盲目支出。除了日常消費后的大量剩余可支配資金花費在購物與娛樂上,相比而言,話費在投資理財方面的支出甚少。為了更加強有力的說明大學生無計劃的支出,我們在調查問卷中設有大學生是否有記賬習慣這一調查,以此數據來分析:其中,有記賬習慣的大學生占比18.71%;沒有記賬習慣的占比42.67%;有過,但后來放棄了的占比38.62%;且有記賬習慣的學生中有96.67%是由投資理財習慣的,而有過但后來放棄的與沒有記賬習慣的學生具有投資理財習慣的總占比不達4%。可以發現,在1075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記賬習慣的大學生占比不到1/4,但有投資理財行為的學生基本上都出自于有記賬習慣的學生當中。結合剩余可支配資金的流向比例與記賬習慣的分析結果,可以總結出大學生的盲目支出、沒有計劃性的支出對他們的投資理財有很大影響。
(二)對促進大學生理財投資的措施:
1、學生發揮作用。(1)培養記賬習慣,理性消費。上面我們數據分析知,有記賬習慣的大學生中占比96.67%的學生有投資理財的習慣,我們大學生應培養這一習慣,讓我們的花銷有方向的流出,理性消費。(2)有計劃的支出懂得節制。僅僅懂得記賬是不夠的,有節制是必要的;每天記賬但是毫無節制支出,更談不上理財了。(3)量入為出。在有節制之前,我們要先“量”好自己的收入,“為”好自己的支出,避免成為“負翁”。(4)活用理財工具創造收入,使“錢生錢再生錢”。
2、學校發揮作用。給學生開設一些投資理財的課程、發放專業理財冊子、舉辦投資理財講座。使得更多的大學生了解投資理財知識;對積極參與者實施鼓勵政策。比如對積極參與的學生頒發一些校級證書。為了檢測效果,可以舉辦一些關于投資理財的比賽;建立網上理財知識討論區。這不僅可以隨時解決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的疑惑,而且還能促進同等水平之間的學生與不同等水平之間的學生相互交流,擴大大學生的交友范圍,制造一個以大學生校園理財為中心的群體。派專業人士在校園設點以供咨詢,完善網上理財知識討論區的弊端。網上知識討論區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沒有專業人士當面解說與輔導;在校園特設專業人士咨詢點可以解除這一短處;增加對獎學金的金額來增加大學生的收入,以此來促進其投資理財。
3、國家發揮作用(加強)。在教育政策方面,可制定關于面向大學生投資理財知識普及程度的方針,監督學校有效實施。在金融機構方面,鼓勵其重視大學生這一理財的潛在市場,更多的走進校園為在校學生講解和宣傳,為大學生分析理財意義和參與個人理財的好處。同時引導大學生學習理財方面的相關知識,提高對個人理財的重視程度,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個人理財之中。如提供有關理財的工作(適合不同年級)。
作者:楊茜云 李其連 楊遠航 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商學院
參考文獻:
[1]余學斌,胡小云,顏海勇,陸梅《當代大學生理財教育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9,(2)
[2]汪康懋,金融與會計學學位論文《汪氏范本》,三聯書店上海分店,2005-1
[3]才智,《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戰線,2009
篇3
【關鍵詞】大學生 理財 能力 建議
一、樣本調查基本情況
調查時間:2015年4月-2015年5月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地點:武漢地區部分獨立院校(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湖北工業大學商貿學院、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等)
調查對象:武漢地區獨立院校在校大學生
調查數量:300
問卷回收率:97%
問卷從消費情況、理財狀況、理財意向和理財業態度四個方面獲取信息。
二、調查統計結果
第一部分:基本花銷
獨立院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花費與分配受到了本身的家庭生活水平、消費習慣與生活目標等方面的影響,因而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在不同方面的花費比重產生很大的不同。
表2:各年級大學生人均月支出表
下面是對財經類和非財經類學生的各類人均每月花費年級變化的圖表。
上面各圖表明,除了在投資理財方面,經管類比非經管類學生各項花費要高以外,其他各項花費比非財經類學生要稍低,但總體差距并不大,且根據調查問卷,經管類和非經管類的每月可支配收入(除基本開支外)均在500-1000元左右,這說明大學生的日常花費受專業影響較小,而是綜合地受家庭、個人習慣等因素影響。
第二部分:獨立院校大學生理財習慣研究
調查問卷中關于如何處理自由支配這筆數目不大的余額時,大部人表示消費掉,其次存銀行,無論是經管類還是非經管類學生,很少人選擇投資。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可自由支配的資金數目不大。
第三部分:獨立院校大學生理財觀念與投資意識的研究
了解大學生的投資理念并據此提出相應建議,就是本次課題研究的目的之一。本次的問卷主要是通過假設場景的方法來考察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的偏好,投資領域的認識以及風險偏好程度。
三、理財基礎能力的調查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家最愿意投資的分別是基金、股票和儲蓄,接下來依次是債券、期貨、購買黃金、保險。而基金、儲蓄和期貨這三類是經管類于非經管類調查對象存在較大差異的項目。可以明顯看出,在這些理財工具之中,基金和期貨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果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金融知識的教育,恐怕很難對它們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四、風險態度
對于“您想投入的理財資金大約是多少”這個問題,我們統計的結果如上表,選擇最多的區間是500-1000元,其次是2000-5000元,不同專業差異不明顯。作為尚未走向工作崗位并獨立的大學生而言,由于本身的生活費用有限,積蓄還不算多,根本就無法承受高額的潛在風險。然而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學選擇較高的資金用來理財,這很可能是由于年輕的大學生還是比較愿意去嘗試較高風險的。
第四部分:獨立院校大學生理財觀念和能力分析總結
(一)現狀
獨立學院學生經濟來源單一,支出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強,獨立學院大學生理財目標與理財規劃不明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理財知識匱乏。
(二)針對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和提高理財能力
通過本次調查和前文分析得出的結論顯示,經管類和非經管類大學生在專業知識的積累上,對于風險偏好的程度上以及理財行業的信任度都有著不同的觀念,如何利用這些差異進行引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這里我們就不同的問題,得出以下解決辦法:
1.改變傳統家庭理財觀念,培養明確理財意識。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認準了銀行儲蓄一條路,拒絕接受各種新的理財方式,致使自己的理財收益難以抵御物價上漲,造成了財產的貶值。因此要改變傳統家庭理財觀念,培養明確理財意識是首要目標。
2.建立明確的大學生理財課程體系
對于平時不太熱衷于理財課程的大學生而言,先讓他們被動接受一些基礎知識,更深入的了解理財,開發的他們的興趣,是他們從主觀上真正接受理財這門學科并主動學習理財知識。
3.金融機構積極開發適合大學生的理財產品
由于這批廣大的獨立院校大學生的存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出現了很多商機。希望它們能夠結合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種種特點,開發出適合他們的符合監管法規的理財產品,能讓大學生利用閑置但又不多的手頭資金有一個實戰演練的機會,這對于他們今后的財富積累或者是理財能力而言,都將是寶貴的經驗,同時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眾多大學生手頭閑置資金也將是一筆不可小覷的資金來源,這都將是互惠互利的一項決策。
參考文獻:
[1]中國人力資源網:http://.cn/
[2]趙曼,楊海文.21 世紀中國勞動就 業與社會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7.
[3]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 資[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4]梁雪珍.大學生亞健康狀況分析與研究[J].醫學信息,2008,(11).
[5]大學生投資理財方式研究――基于武漢高校的實證[J]. 武漢:武漢紡織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0.
篇4
1.1個人理財定義
個人理財是在既定的理財目標下,充分分析個人財務現狀和風險承擔能力,通過平衡安排各種收入與支出,選擇不同風險收益特征、不同期限結構的投資組合,實現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其目標是價值最大化。這個定義包含理財的幾個特性。首先,理財是一場持久戰,理財作為實現人生目標的財務規劃過程,要著眼于大的方向,從每個人的人生規劃入手,因此合理的人生規劃是理財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其次,基于長遠考慮的理財,更多關注的是平衡,也就是所謂的價值,而并非價格的最大化。一些諸如個人理財就是“錢生錢”、理財要成功就得投資高收益產品的觀念,從理財的角度來說都是錯誤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1.2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中國理財產品市場逐步成長與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到這個市場來,人們越來越希望從這個有點虛擬化的市場分得一杯羹,尤其是一些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工人農民。隨著這股熱潮的愈演愈烈,內容豐富、風險各異的理財產品迅速誕生。面對眾多的理財產品,一時間讓投資者眼花繚亂,不知如何是好,結果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打不到點子上。再加上許多投資者的風險意識遠遠不夠,跟風現象嚴重,以至得不償失,不僅達不到保值增值的初始目標,還給剛剛發展起來的資本市場帶來嚴重沖擊。
造成如此尷尬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錯誤地理解了理財的真正含義。由于普通市民并不具備投資金融產品的知識和能力,因此錯把“投資”當作“理財”,其本質就是通過投資金融產品進行博弈,結果當然是“十賭九輸”。拿現在炒得最熱的股票和房地產來說,把錢押在股票市場上的投資者,雖然一部分在這輪牛市中獲得相當可觀的收益,但更多的是在牛市后期盲目跟風進入這個市場的,結果是輸得體無完膚;而投資房地產的,這幾年可謂是賺得缽滿盆滿,但是這筆巨額收益,并不是理財所得,而是“賭”回來的。一旦將來房價下跌,持房者沒有落袋為安的,不但有可能重回起點,更有可能從盈利反過來被“套牢”。
可見,雖然理財是財富保值增值的最優選擇,但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成熟以及居民對理財本質及其蘊涵的風險認識的不足,使得居民在投資理財時要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無法盡情地享受成功理財帶來的好處,同時也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健康發展。因此,如何引導居民正確認識理財以及正確理財,就成為研究我國個人理財問題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討的就是這一要點,通過研究探討,旨在使投資者對現階段我國資本市場上各種理財產品具備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從而引導他們進行正確而理性的投資,真正達到財富保值增值的目標;同時通過投資者的成熟來促進資本市場的成熟,進而保證我國的資本市場能夠沿著快速健康而又穩定持久的軌道發展。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從我國個人理財現狀出發,根據存在的問題來分析理財的本質和存在的風險,糾正目前投資者普遍存在的一些誤區;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個人理財的對策和技巧,使投資者對理財的認識從理論層面上升到實踐層面,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財;最后展望我國未來幾年至幾十年理財產品發展的新趨勢并提出相關對策,使個人理財也能緊跟時代步伐。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取的是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一些經典理論以及具體事例和統計數字,使研究結果更加有說服力,也讓投資者對理財市場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充足的信心,從而更好地進行理財。
2個人投資理財現狀分析
2.1概述現階段我國個人投資理財的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迅速增加。我國居民個人金融資產在社會各類金融資產中所占的比重由20世紀90年代的40%上升到本世紀初的60%,個人資產逐漸成為影響金融市場供給的決定性力量。個人手頭的資產增加了,就需要對之進行整理保管以達到增值保值的目的,個人理財已經成為日常生活必備的經濟生活內容。
隨著個人投資意識的增強,個人理財業務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尤其是在2006年新一輪大牛市開始之后表現得更加明顯。但是由于中國資本市場還處于剛剛起步發展的階段,國內居民的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并沒有跟上經濟發展和財富積累的步伐,對于如何制定適合自己的財務規劃,合理配置儲蓄、保險、證券、房產等投資品種上的資金,還缺乏一種比較全面和理性的認識。相當一部分人是僅僅依靠個人常識和經驗進行自主投資,或者干脆是采取盲目跟風的做法,這樣,想要真正規避投資風險,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難度相當大。
另一方面,逐漸擴大的消費群體、潛力巨大的市場,惹來了各路金融機構的垂涎。由各大商業銀行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機構組成的大軍已紛紛打出投資理財的旗號,向目標客戶展示和推銷其理財產品;許多國際性金融機構或者通過與境內機構合作的形式,或者利用推介會等形式向目標客戶灌輸其投資理念,不斷對這個市場進行滲透。其目的無非是希望先發于人,以圖通過服務模式、經營理念、品牌文化等質量要素吸引和發展自己的消費群體,搶占市場份額。
綜合上面的分析筆者認為,中國正在興起一個嶄新的金融市場——個人理財市場,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再發展和居民理財意識的逐日加強,這個市場將擁有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但是,畢竟投資者的理財意識還不成熟,也還欠缺專業的理財能力,而且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國內金融機構提供的理財服務還跟不上消費者需求的增長,市場供需還存在一定的斷裂,因此,決定了目前這個市場只能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況。
2.2個人投資理財普遍存在的誤區
可支配的收入越來越多,讓老百姓逐漸擺脫了“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窘境,并開始有了理財的愿望和需求。可是如何打理好個人資產,目前可供選擇的管道不算多,人們的認識和行為誤區卻不少。由于認識上的誤區會造成行為上的錯誤,最終影響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和人生目標的實現,因此筆者特別總結出以下幾個比較典型的誤區,分析其中的“誤處”,并予于糾正。
誤區一:對理財缺乏正確認識,將理財定義簡單化。理財的概念這幾年才逐漸興起,很多人將理財簡單定義為儲蓄,將錢存在銀行,而不懂得如何規劃這筆財富使其增值。更多的人將理財看做投資,簡單地理解為“錢生錢”,這種觀念直接造成理財行為上的急功近利,風險也大大增加。許多人傾其畢生的儲蓄,投資于股票市場,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下崗工人和退休老人,結果由于股票市場的不成熟及投資者的盲目跟風進出,不少人深深被“套牢”,非但財富沒有實現保值增值,嚴重的連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其實,理財的核心目標就是合理配置財富,最終達到保值增值。在理財時既要考慮財富的積累,又要考慮財富的保障;既要為獲利而投資,又要對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因此個人理財首先要保證滿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然后才是對剩余財產進行合理安排。另外,以為把錢存在銀行穩賺利息就是最安全的想法也是不對的。儲蓄存款雖然流動性強,風險小,但是綜合考慮通貨膨脹率和利息稅對收益的影響,這種理財方式不僅有可能帶來零收益,還會使財富“縮水”。有人測算過:1987年的1萬元儲蓄存款到2007年實際只能買到價值2000元左右的商品。儲蓄存款其實是風險厭惡型的人因不愿意承擔風險而采取的極其保守的理財規劃,但是這樣又被動地擔負了較大的貶值風險。要想獲得超額收益,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況下,風險與收益呈正相關關系,關鍵看風險管理的措施是否得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也沒有無風險的投資。一味地追求無風險的儲蓄存款,就像把頭埋進沙堆的鴕鳥,是危險和愚蠢的。正確的理財理念應該是兼顧風險與收益:在收益一定時,盡可能鎖定和規避風險;在風險一定時,盡可能地爭取最大收益.
誤區二:買房就一定能升值賺錢。房地產最近幾年一直穩中有升,加上銀行利率又低,許多房地產投資者便應運而生,且好多人在房地產市場投資的比重極大。大家頭腦中開始產生了一個錯誤理念:房產只能升值不會貶值。在造就了不少富翁之后,有些投資者甚至開始舉債投資,購買多套房子以期望增值,于是出現了許多“負翁”。到后來更是出現了“以房養房”、“以租抵貸”等炒樓方式。房屋固然在升值,可是具體能夠升值多少卻是誰也無法確定,相反房屋的折舊卻是每年都在發生的。然而這種做法在房產泡沫日趨嚴重,政府調控漸趨加重的今天也變得越來越不現實,目前的房價已處極端高位,再介入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先前的這批人先是隨著央行加息,開始背負比以往沉重得多的還款負擔,而房屋租金卻一直都比較平穩,這就使得一些經濟實力普通的購房者開始決定出售自己的其中一套房產,但隨即開征的賣房營業稅又使他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房屋真能保值增值嗎?誠然,在特定條件下,特定區域的房屋是能夠保值增值的,可是如果將此泛化,稱所有的房屋都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觀點是極不正確的。盡管在目前我國還算好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房地產投資仍然可以說是比較好而且重要的投資管道,但是我們也要切記,風險永遠伴隨在房地產投資的高收益背后。隨著房價的逐年上漲,風險也在逐漸加大,“以房養房”、“以房抵貸”將有可能面臨房屋不能買掉的流動性風險、租金下降或租不出去導致成本難以回收的風險以及通貨膨脹率高于房產收益的風險。而對利用貸款來買房的人風險則更大,因為在貸款的同時也就將投資的風險放大了許多倍,放眼國際,貸款投資房產失敗是導致個人破產的重要原因;而日本、香港房地產泡沫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超負荷的過度投資,往往是財務危機的罪魁禍首。長期來看,隨著房產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供應的加大,房產市場必將回歸理性,房價也將會隨供求關系的轉變而有漲有跌,像前幾年那樣房產投機可以獲取暴利是極不可能的。
一位被譽為“誠信可靠的房地產投資專家”的美國女投資者維娜·瓊斯·考克斯這么說道:“房地產投資絕對不是一項適合所有人投資的項目,因此在決定投下大量資金之前,明智的人應當打下堅實的基礎。”她總結了每個成功的房地產投資者必須遵循的五大步驟:加入一個房地產投資俱樂部或者協會之類的組織;真正確定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決定何種投資方案最有效;獲得相關知識和技巧,使自己的策略奏效;多出價。這些建議,值得目前近乎瘋狂的投資者好好參考和借鑒。
誤區三:隨波逐流,盲目跟風,忽視自身的實際需要。這類人進行的是“人云亦云”式的理財,他們不明白要為自己理財的道理,看到別人買了哪些產品賺了錢,就跟著去購買相同的產品,甚至在可能的高收益刺激下,完全不理自身的資金現狀去購買并不適合自己的產品。在投資學上,這被稱為“羊群效應”,這在股票市場里最常見,看見別人紛紛投資股市,也積極跟進;聽說某只股票最近很多人買,自己也跟著買進,結果往往是虧本或者被“套牢”。
雖然說理財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最終達到財務自由,可是一個大前提卻是自己動手理自己的財,而不是單純盲目地讓別人牽著鼻子走。要想充分體會成功理財的樂趣,就要從自己動手做起,多了解理財的相關產品,依靠自己的頭腦判斷購買品種,不要人云亦云。每個人對收益和風險的偏好都不一樣,也就應該有不同的理財方案。每個人的財務狀況和想要的生活狀態都取決于自己,因此應當為自己的理財目標負責,按自身實際情況理財。
誤區四:只做一次理財規劃,一成不變地理財。有些人在確定初期理財規劃的時候,能夠從自身實際出發,合理地規避了以上三種誤區,在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后,接下來所做的就是把它丟在一邊,等著獲得預期收益。還有一些人在更換對比了幾種理財產品組合之后,選擇收益最高的一種,以為自己已經找到最佳的投資組合,沒必要再做更改。誠然這兩種做法確實能給投資者帶來短期內看得見的收益,但是從中長期來看,不變的組合能否繼續維持這種收益?
答案是否定的。理財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隨著人生各個階段的發展而變化的。我們現階段的理財其實就對未來的教育、醫療、失業、退休提前作出合理安排,而國家經濟的發展、物價水平的變化以及自身收入水平的變化都會對這些既定的安排有所影響。再則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收益要求與風險承受能力。比如年輕時期的積累階段,人們就愿意承受較高的風險去換取較高的收益,達到財富的積累;到了中年的鞏固階段,人們就換成了中庸的投資觀念,保本加收益是最重要的目標;等到了退休期間,沒有了收入來源,人們就不愿承受任何風險,而把穩定收入年金看作最重要的目標。因此,理財方案的制訂,不是一勞永逸的,只有隨著社會、人生的發展而變化,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
2.3理財風險面面觀
收益與風險同在,這是投資的一般規律。我們無論投資那種理財產品,除了關注回報率之外,還要清醒地認識與之相伴的種種風險。說到風險,尤其是在投資理財中,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損失,實際上損失僅僅反映了風險事件發生后所造成的一種實際結果,而風險卻是一個事前概念,它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是損失的可能性;它是未來結果(實際收益率)對期望(預期收益率)的偏離,即波動性。這樣理解的話,人們的一切行為活動就無不和“風險”密切相關了。投資之所以有風險,就是因為人們無法預知在將來的一段時期內,很多事情的發生可能會給自己的財富帶來損失,比如說利率、匯率、政策的變化等等。因此,當你決定把錢拿來投資的時候,就要時刻警惕風險暗算了你的錢。在現階段進入理財市場的人日趨增多以及理財產品日漸豐富的時候,伴隨而來的是理財風險也越來越大,筆者將理財中較常遇到的風險統計如下,以供投資者參考。
(1)周期性波動風險,主要是指證券市場行情周期性變動而引起的風險。這種行情變化不是指證券價格的日常波動和中級波動,而是指證券行情長期趨勢的改變,它可分為看漲市場(牛市)和看跌市場(熊市)兩大類。在看漲市場,隨著經濟回升,股票價格從低谷逐漸回升并持續上升;在看跌市場,伴隨著經濟衰退,股票價格也從高點開始一直呈下跌趨勢。許多投資者在進入證券市場并不考慮這一點,拿之前一段時間股市行情來說,相當一部分的人太過瘋狂,對牛市持續時間估計過于樂觀,沒有意識到市場也有回落的時候,以至身陷股市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傾家蕩產。
(2)市場風險,即證券市場價格上升與下降的變化所帶來的風險。證券市場與一般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不同,其價格波動頻繁,很難預料,尤其是股票價格時起時伏,變幻莫測,使證券市場的市場風險大于其它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真實資本投資市場的風險。證券的價格水平主要取決于人們對證券收益的預期和市場供求關系,而這些都是不確定的,隨時都會因風吹草動而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證券市場價格的頻繁波動,增加了證券投資的風險。
(3)利率風險,即市場利率變動引起證券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利率上升,會打擊股票、債券等的價值。其中,利率風險是債券的主要風險。當市場利率提高時,以往發行又尚未到期的債券利率相對偏低,此時投資者若繼續持有債券,在利息上要受損失;若將債券出售,又必須在價格上作出讓步,此時投資者無法回避利率變動對債券價格和收益的影響。就股票而言,利率的變化會改變人們對股票收益的預期和影響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從而影響股票價格的波動,由此觀之,利率的變化也給股票投資帶來很大風險。利率決定于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而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經常因種種原因而變動,因此市場利率也因之時高時低,進而波及到證券價格的漲跌,加大了證券投資的風險。
(4)購買力風險,也叫通貨膨脹風險。通貨膨脹時物價上漲,貨幣會失去原有的購買力。如果投資的回報率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實際就等于賠錢。假設現時的通脹率是7%,銀行存款利率是5%,那么一年前100元的東西現在要花107元才能購買,而如果當時把錢放在銀行,現在只有105元,已經買不起一年前賣100元的東西了,這就是通脹帶來的風險。購買力風險對不同證券的影響是不相同的,最容易受到影響的是固定收益證券(債券、優先股),因為其利率一般是預先規定不變的,不能因物價上漲而提高,故其風險較大。而普通股股票的購買力風險相對較小,當發生通貨膨脹時,由于公司產品價格上漲,公司的名義收益會增加,公司凈盈利增加,此時股息也會增加,股票價格隨之提高,普通股股東可得到較高收益,可減輕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另外,長期證券投資的購買力風險較短期證券投資的大。
(5)政策風險,指政府有關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法規、舉措出臺,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政府的經濟政策和管理措施可能會造成證券收益的損失,這在新興股市表現得尤為突出。經濟政策的變化,可以影響到公司利潤、債券收益的變化;證券交易政策的變化,可以直接影響到證券的價格。2007年5月3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上調股票交易印花稅,結果整個中國股市一度蒙上一層灰幕,也給還沉浸在數錢喜悅中的股民敲了一記重重的警鐘。
此外,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投資者還會面臨諸如流動性風險、企業風險、法律風險、匯率風險等等。流動性風險指投資無法在需要時適時變換為現金,如房產和私人收藏品就不易變現,流動性風險較高。企業風險是指由于企業經營的好壞而產生的盈利能力的變化,使投資者的收益或者本金減少甚至損失的可能性。如果企業經營效率低下,無力保持其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地位和盈利的穩定性,就說明企業的潛在風險很大,投資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也就很大。法律風險主要是指有些募集者采取欺詐、誘騙等違法手段發行證券,使投資者遭遇受騙上當的風險;或是有些證券的發行和交易因不符合法律規定而宣告無效。匯率風險是從事外匯投資者所特有的風險,是指因匯率的變化而導致外匯收付者或外匯儲備者資產價值變化的不確定性。
那么,對投資者而言,究竟要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呢?筆者認為,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到“只要投資就會有風險”這個事實,在投資之前對投資產品的特點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要盲目預期過高。其次,投資者要了解自己,對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有清醒的認識。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一個普遍的原則是“用閑錢去投資”,也就是說這部分資金即便出現了風險,也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此外,投資者還要培養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要把理財當成一夜暴富的工具,要知道即便是長期投資,也不一定就會取得正的收益,還要看個人選擇理財產品的時機和能力。
3詳析個人理財對策
3.1成功理財的先決條件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只要是有關理財的話題,必然會提到這句頗具啟發力的口號。不過,投資理財的能力可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耐心學習,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筆者認為,要成為理財高手,首先要具備的就是以下兩方面的素質。
首先,要培養理財意識。投資理財最重要的是有理財意識,有正確的理財觀念才會贏得更多的財富。根據一個神奇的投資理財方式,如果你有261萬元,只需要20年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如果你有36萬元,也只需要30年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即使你每年只能存下1.4萬元,40年后也可以成為億萬富翁。這個神奇的理財方式是這樣的:如果你從現在開始能夠定期每年存下1.4萬元,如此持續40年;如果將每年應存下的錢都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并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40年后,能積累多少財富?依據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出:1.4萬元×(1+20%)40=1.0281億元。40年后,你可以成為億萬富翁。由此可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是多么重要!
其次,要分析自身實際情況,為確定理財規劃做好準備。第一步就是要對個人的收入和資產進行分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目前的富余的現金和閑置資產;還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制定風險管理計劃。第二步是確定理財目標,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目標都不可能取得成效,有了理財目標就可以減少情緒化的決定,理性面對市場變化。理財的目標要合理,不能簡單地設定為資產增值最大化,還應全面評估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以及債務償付能力。第三步是明確投資期限,理財目標有短期、中期和長期之分,所以不同的理財目標會決定不同的投資期限,而投資期限的不同,又會決定不同的風險水平。
3.2個人理財的基本法則和技巧
有了上述先決條件后,接下來投資者要做的就是制定適合自己的理財規劃,下面有些理財的基本法則和技巧可供參考。
(1)沒人是天生的理財高手,良好的理財能力來自于學習與經驗的積累。常聽人以“沒有數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財”等借口規避理財問題,他們把“理財”歸為一種天生具有的能力。可是他們忽略了金錢問題乃是人生如影隨形的事,尤其現代經濟日益發達,每個人都無法自免于個人理財責任之外。現代經濟帶來了“理財時代”,五花八門的理財工具書多而龐雜,許多關于理財的課程亦走下專業領域的舞臺,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婦、學生的生活學習當中。還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玩金錢游戲”的思想已經落伍了,投資者應該不斷學習和積累理財經驗,才能在充滿競爭而又暗藏風險的理財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2)先養雞,再下蛋。如今的確有不少人是通過投資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這并不代表誰都可以成功。很多人對基本的概念還沒有搞清楚,就急切地想跳下水,往往是命在旦夕。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投資品種,都有著各不相同的市場制度和交易規則,對于投資者來說,在進入市場之前,首先要了解與交易有關的問題,如果連游戲規則都不了解又怎能獲梨呢?有的話也只能說是運氣好而已。因此,在投資之前,就應該對自己的能力以及市場的風險有一個把握,否則,只能是不斷地向市場交學費,不斷地打擊自己的自信心。
(3)盡早投資,體驗復利的魔力。投資要獲利,一定要先行。就象兩個參加等距離競走的人,提早出發的,就可以輕松散步,留待后來出發的人辛苦追趕,這就是提早投資的好處。假設投資者20歲起就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元買基金,平均年報酬率為10%,投資7年就不再定投,然后本金與所獲收益一起存入銀行,到了60歲本利和為162萬元;而假如投資者27歲才開始投資,同樣每月500元,10%的年報酬率,整整花了33年的定投,到60歲才累積到154萬!相比之下,早投資的獲利要大得多,晚了7年投資,卻要一輩子才能追回來。另一方面,投資一旦開始,就千萬別停下來;時間越長,投資的效益就會越顯著。假設投資者27歲都沒有停止投資,而是繼續堅持每月投資500元,那么,到了60歲時累積的財富將是316萬,幾乎是停止投資時2倍的收益。切記,時間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師,它對投資結果的改變是驚人的。
(4)進行科學合理的組合投資,這是投資理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雞蛋到底是分散放到若干個籃子里安全,還是集中放在一個籃子里安全,這實在是投資者們歷來頗為爭議的問題。收益與風險之間的矛盾和多空的爭奪一樣激烈,如何在風險最小化的基礎上謀求收益的最大化頗為誘人。眾所周知,投資的最終目的無非就是為了保值增值,而單一的投資品種風險和收益同樣集中,持有多而散的投資品種又因為無暇照看以及無法保證齊漲共漲而難以實現收益最大化,因此,進行科學合理的投資組合意義重大。在實際投資中,投資者可以在一種資產類別中進行分散投資,也可以在不同的資產種類中選擇多種投資方向,選擇風險收益特征不同的投資品種構建組合,從而兼顧風險與回報。例如,一個股票占40%、國債占40%、定期存款占20%的投資組合,1996年至2003年間的平均年回報率為9.07%,高于100%投資于定期存款的組合;同時,其標準差(衡量收益率的波動程度)卻遠遠小于100%投資于股票的組合。
(5)兜里的錢才是自己的錢。這句話還有一個說法,叫“落袋為安”。在投資過程中,很多人曾經都賺到錢,但到最后卻又賠了進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首先要對自己的投資品種的優劣進行仔細分析,對該投資品種所能達到的收益率做到心中有數。很多人都試過這種經歷,預期收益率是10%,可是卻當收益達到15%的時候還不肯收手,結果一不小心行情逆轉,收益率就降到10%以下,更有甚者還出現賠本的情況;如果在10%或者15%的收益率時就平盤,錢就到自己的兜里了。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相當困難。所以,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要時刻提醒自己落袋為安,不要因為過于貪婪而導致最后滿盤皆輸。
3.3合理理財規劃推薦
既然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就要及早認清人生各階段的責任及需求,訂定符合自己的生涯理財規劃。理財規劃應趁早進行,以免年輕時花錢如流水,到老時才后悔嘆息。下面筆者將人生大體分為五個階段,針對每個階段的特有性質提出相應的理財建議。
(1)學生時期:這一時期由于還缺乏收入,因此主要做的就是多接觸和積累有關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若有零用錢收入應妥善運用,逐漸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切勿追趕時尚而形成不良消費習慣。
(2)工作初期:年輕人剛開始工作,往往消費起來沒有節制,甚至成為“月光族”。所以首先應該從開源節流、資金有效運用雙管齊下做起,切勿冒進急躁。單身青年應提高儲蓄率,有計劃地積累“第一桶金”,既為今后擴大投資奠定基礎,也為結婚、置業做好籌劃。同時可以拿出部分儲蓄進行高風險投資,目的是培養投資理念,學習投資理財的經驗。
(3)成家立業期:這個時期是家庭消費的高峰期,同時還要提前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理財任務比較重。此階段的理財重點應放在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費用支出上,那些有房貸和車貸的家庭,更要合理安排好個人信貸,逐步減少負債。如果還有積累,則可以選擇較激進的理財工具,如偏股型基金及股票等,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
(4)中年期:此階段的理財重點在于子女的教育儲備金,每年可劃出一筆錢存作子女教育基金,還可以有免稅的好處。此時還要擔負撫養父母的責任,因此醫療費和保險費的負擔亦須衡量,應該加大人壽保險、醫療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的購買。就投資者本身而言,因工作經驗豐富,收入相對增加,理財投資宜采取組合方式,可投資于房產,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也可以投資于股票、債券和期貨產品,但都應以長線投資為主,畢竟這個時期已經經不起大起大落了;同時還要留足一部分活期存款充當家庭備用金。
(5)退休老年期:此時雖然是財務最為寬裕的時期,但考慮到老年人應以安度晚年為目的,因此理財更應該采取守勢,畢竟身體和精神健康最重要。在這時期最好不要進行新的投資,尤其不能再進行風險投資。此外,購買必要的醫療保險和人壽保險,不單是對自己負責,也是減輕下一代人負擔的良好途徑。對于資產比較豐厚的家庭,可采用合法節稅手段,把財產有效地交給下一代。
財富是靠積少成多地逐漸累積起來的,平穩妥當的人生理財規劃應及早擬定,才有助于逐步實現聚財的目標,為人生奠下有保障和高品質的基礎。
4未來理財新趨勢及新觀念
4.1理財發展新趨勢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及專家預測,未來10年中國宏觀經濟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將保持在7%-8%,到2020年GDP總量將達到47000億美元左右,人均GDP達到320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銀行2000年的標準,中國將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居民金融資產持續增長將為理財市場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雖然現階段我國理財產品市場發展還不成熟,居民的理財知識和能力也還有待提高,我們仍然可以預測未來10年中國理財市場的發展將進入黃金時期。這既為居民理財帶來了新的契機,也對居民理財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投資者很有必要把握理財發展趨勢,早做準備,早定對策,使居民理財水平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首先,金融市場走向混業,投資者選擇更多,咨詢更方便。投資者只需鎖定一家金融機構,就可以購買多種投資產品,省去了來回于多家公司的麻煩。國外正盛行的混業經營模式在中國悄悄加快了步伐,目前一些金融集團已經開始顯現出混業的雛形,如中信集團,旗下擁有自己的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銀行等等,或許未來只要一張銀行卡,就可以方便完成一切投資步驟。與之相對應的是,在混業的金融市場上,投資者可以得到來自銀行、保險、證券等各方面的綜合建議,而不需要像現在一樣,投資不同的金融品種,所需的信息就需要通過不同的機構來完成,投資者獲得信息的程序將大大簡化。
其次,投資者將實現全面“專家導購”,各種人群都將有專屬的投資顧問。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金融機構將逐步引入市場細分的理念,并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方案。以目標客戶為基礎,根據客戶的需求開發新產品,有差別、有選擇地進行金融產品的營銷和客戶服務。通過實行理財經理制和客戶投資顧問制,打造專業的理財顧問隊伍,充分發揮理財經理的人格魅力,主動為優質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將成為金融機構吸引黃金客戶的重要服務手段。
再次,未來理財產品將越來越多,品種創新步伐日益加快。目前投資者可以選擇的理財產品已經十分豐富,但當金融市場實現全面開放與發展之后,各種風險級別不同、結構設計各異的產品會讓投資者更加眼花繚亂。金融市場的放開,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大前提,由此而帶來的存款和貸款的利率和方式等將由各家銀行自行決定,這就意味著老百姓可以盡情“貨幣三家”。當前銀行許多的信貸品種都是基于房產抵押的,未來則很可能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而得到改變,因為外資銀行擁有先進的技術可以更好的評估客戶,將有可能引起一股消費者信貸的風潮,屆時由信用卡所引領的大額消費分期付款風潮將興起并受到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追捧。同時,國內已經在緊鑼密鼓的股指期貨也將推出,之后又還有可能衍生出國債期貨、外匯期貨等,都將提供豐富而且全面的投資品種。
此外,未來投資者理財的方式也將發生變化,理財日趨便捷。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具備24小時服務功能的網上銀行、基金超市等服務管道迅速發展,突破了面對面服務的地域和時空限制,極大地方便了投資者,增加了理財產品的附加價值,屆時如何實現多種營銷管道的聯動服務將是金融機構提高理財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重點。
4.2新理財亟需新觀念
唯有順勢而為,方能有制勝之道。理財大環境的變化及發展的新趨勢要求投資者必須“以變應變”,及時更新理財觀念,以使自己的財富更加有效和快速地增值。
首先,投資者要著眼長遠,理財也要遵循優質投資(相信專家)。一個全面開放的市場,也就意味著一個成熟市場的逐步建立,而在相對成熟的投資市場上,投機炒作的短期行為將越來越不受歡迎;相反,著眼長遠,配合個人理財需要的投資行為會逐步為大家所接受。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就是,理財是“馬拉松比賽”,而非“百米沖刺”,它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在這樣的市場上,專業理財機構的作用必將被重新認識。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達,專業的理財機構越來越多,理財服務也日漸多樣化和個性化,有專業的團隊為個人量身定制理財計劃,控制風險,個人理財將更加具有保障。
其次,投資者不能奢求一夕致富,“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也就是要求投資者要采取組合投資的方式,不能忽略投資風險。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市場的大開,我國居民的投資管道也愈來愈多,單一的投資工具已經不符國情民情,而且風險太大,于是乎“投資組合”的觀念越來越受歡迎,目的既為降低風險,同時也能平穩地創造財富,即達到“以小博大”。投資組合的分配比例要依據個人能力、投資工具的特性及環境時局而靈活轉換。值得注意的是,“投資組合”乃是將資金分散至各種投資項目中,而非在同一種投資“籃子”中作組合,有些人在股票里玩組合,或是把各種基金組合搭配,仍然是“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作法,當然依舊是不智之舉。
再次,投資者應該建立全球化思維模式。全面開放之后,中國將和世界其它經濟體一樣,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和壓力。而撕去保護膜的中國經濟,很難在下一個金融風暴中保持平靜,也不容易再次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浪潮中獨善其身,“地球村”的概念逐步清晰,“世界公民”可能才是對每個人最正確的注解。那么,投資者就沒有理由再把所有投資都維系在中國經濟的身上。全球化資產配置是化解區域經濟風險的最佳策略。“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理論同樣適合于資產配置,由于資產類別和地區的多樣化,在同等風險的情況下,全球投資組合應該比嚴格意義上的國內投資組合能帶來更高的收益,或者在風險水平降低的基礎上提供相似的收益。而一個全面開放的市場,又為這種全球化的投資和資產配置提供了機會。
此外,投資者還應該認識到一種新型的“另類理財”。如今,雖然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但依然趕不上看病住院的花費漲得快。有句話說得好:健康是福,只要身體健康,自然就能省下一大筆錢。正因為如此,人們的觀念應該逐步改變,如果不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而盲目地節約,什么錢都舍不得花,無疑步入了一種“貪小失大“的誤區。不如將一部分錢投資與外出旅游、購買健身器材、合理飲食等項目,以減少生病住院的機會,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科學理財,即在健康上多做投資,唯有健康才是最大的節約。當然,這種理財觀念再搭配購買保險,將給你的健康帶來雙重保障,而且保險的概念早已不僅僅是發生意外時獲得補償那么簡單,分紅型保險,儲蓄型保險不僅使投資者的生活獲得保障,也能使投資于保險的資金獲得回報。
5結束語
5.1結論
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投資理財已逐步成為決影響和決定人們生活的重要方面,有關投資理財的呼聲和談論聲不絕于耳。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金融機構和宣傳媒體都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向人們介紹、推薦各種投資理財的思路、模式和產品,真是方法多多,品種齊全,各有千秋。但媒體的宣傳介紹往往有一點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那就是理財意識的培養和基本觀念介紹。要使人們都能真正地成為投資理財的好手,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認識,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從老百姓的生活狀況出發,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認識到投資理財與自己生活的直接關系,揭開人為地給投資理財蒙上的神秘面紗,使投資理財真正成為普通百姓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本文正是先從這個點上出發,以我國的實際國情為大背景,在何為理財以及如何樹立正確理財觀念上作了比較詳盡的闡述,然后才在此基礎上層層展開研究分析,對個人理財的一些技巧法則做了詳細介紹,最后總結了我國未來個人理財的發展趨勢及應對措施,雖屬一家之言,相信對投資者也會有一定的參考與借鑒價值。
雖然理財環境日愈充滿競爭與挑戰,慶幸的是,在與中國金融市場經過幾年磨合之后,個人理財發展的大趨勢已然明了,投資者們也在創新迭出的理財市場里學會了很多。現在,當一個全面開放的金融市場即將展現在面前時,投資者更要把握住市場發展的趨勢,為未來的理財生活作好充分的準備。對個人而言,人生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企業,富翁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建立自己的理財理念與思路,設立長遠規劃的方案,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財風格,才可能創造出獨特的人生財富。
篇5
調查對象認為金融崗位所需的專業實踐技能主要是金融產品營銷、金融客戶服務、投資理財規劃、報表分析報告擬寫、金融投資理財產品介紹、金融咨詢和Excel在金融統計分析方面的應用等,均占調查對象的50%以上(圖2)。從這里可以看出,企業中更加喜歡畢業生具備一些實際的操作技能,他們希望畢業生能夠零距離頂崗操作,從而減少培訓時間和成本。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扎實的問題依然存在,77.6%的受調查者人認為在實際崗位中該方面的問題突出。調查對象反映的其他突出問題主要還有實踐能力薄弱、知識面窄、對所從事專業的了解不足、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脫節等,均占調查人數的50%以上(圖3)。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教育理念有偏差,有些高職金融學校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淡化實訓操作知識的講解和實踐;第二,由于學校資源的局限性,尤其是資金的局限性,基于實踐操作的模擬實驗室、技能仿真實訓室等由于資金不足無法建設;第三,高職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自學能力較差、自我管理意識不足,導致學而不精、學不成才、流于形式。
2高職金融人才的培養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在職業上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主要是提高專業技能、積累工作經驗、提高溝通與協調能力和提升學歷,分別得到39.2%、22.4%、21.6%和15.2%調查對象的支持。由此可見,多數人認為對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培養應以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主,對學歷的重視度普遍較低。另外,對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得到了多數調查對象的支持。59.2%的人認為可以通過觀察和總結利用創新思維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28.8%的人認為創新能力有助于養成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12%的人認為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改變循規蹈矩的思維模式,有助于發揮想象力。在課程設置方面,很多調查對象認為大專院校開設的課程應該緊貼市場,不斷充實完善職業所需的最新知識和技能;應該以實際操作性知識占主要部分,讓學生學到實實在在的技能;應該既能為將來就業提供幫助,又能為將來擇業奠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還應加強職業實踐教育。大專層次金融專業學生進行職業實踐教育的最佳方式,77.6%的調查者認為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企事業單位參與大專院校的金融專業建設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66.4%的調查對象認為企事業單位可以為大專院校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基地。
3結論與啟示
3.1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雖然目前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以本科以上學歷為主,但是對學歷的重視度遠低于專業技能。雖然有64%的被調查者反映所在單位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以本科及以上為主。但是僅有15.2%的人認為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未來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通過提高學歷來實現。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才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針對專業知識技能不扎實、實踐能力薄弱和知識面窄等問題,大專層次金融人才應該加強金融產品營銷、金融客戶服務、投資理財規劃等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實會計學基礎、金融技能和風險管理等專業理論知識。并且養成主動積極、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充實專業以外的知識和能力,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和奮勇拼搏的精神。
3.2高職學生就業前景樂觀,可適應的崗位主要集中
在中小型企業目前金融專業人才的使用,尤其是基礎性工作重在從業經驗而不是學歷,因此高職人才通過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水平,可以滿足部分企業崗位的需求,降低人力成本。由于中小型企業占企業總數的大部分,因此需求量較大,在中小型企業中的就業前景依然樂觀。但是隨著未來對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該層次人才的金融崗位將逐漸縮減,如果所掌握的技能單一,將無法滿足單位發展的需要。可見,高職學生的就業前景樂觀,但是依然需要進一步提高綜合技能。
3.3實踐教育、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
目前,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十分激烈,綜合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適應工作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人才的培養靠得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應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非常關鍵的。應該將暑期實踐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暑假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崗位工作的鍛煉,培養職業素養,同時爭取更廣泛的合作單位,積極開辟校企合作的通道,為更多的畢業生能參與實踐工作創造機會。學校應根據專業的培養方案,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多個校內外實訓基地,訂單培養、聯合育人,安排學生去不同的金融企業參觀實習實踐,零距離接觸社會。通過和企事業單位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實習實訓基地,開發、講授實踐課程,提供專業服務,宣導職業規劃和企業文化等,參與大專院校的金融專業建設,為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重要途徑。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組織大量的專業比賽活動,比如模擬炒股大賽、投資理財規劃大賽等,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來加強同學們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4針對人才需求的崗位,適時調整課程配置
篇6
一、財商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一)財商的概念和內容
所謂財商,是指一個人對所有財富的認知、獲取和運用的能力,主要包括財務知識、投資戰略、市場供給與需求、法律規章等技能。
目前,我國高校在情商方面普遍重視不夠,充滿好奇的在校大學生們多數在興趣的驅使下不斷盲目地嘗試投資,結果十分不理想。本文的主要目的:在合理的課程體系下用模擬實際操作和案例引導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在他們的詢問和熱情反饋下不斷輔助專業知識去答疑解惑,無論對情商培養還是對教學目的的達成都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本文僅以個人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實踐環節來談談《投資學》課程中對培養情商所設立的環節和取得的效果。
(二)財商教育的背景和意義
我國對于錢財比較保守的落后觀念,且我國投資市場發展歷史短,規范化較發達國家還不夠完善,人們對可投資渠道所知甚少,家庭對青少年的理財觀念的形成和教育更是微乎其微。這些情況導致現在的青少年的消費觀、財富觀都充斥著許多投機的幻想以及誤區,他們有的遵循現實主義,功利主義,一切以“利”字為做事的衡量準則;有的好逸惡勞,總是希望不勞而獲,通過投機獲得大量的財富。這些不好的人生觀讓他們鋪張、浪費,不珍惜父母和他人的勞動成果,所以對于青少年財商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希望他們能夠客觀、理性地對待財富,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宏偉愿景的堅實力量。
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已經從過去的要求學習成績(智商),發展成為培養人際溝通能力(情商)、塑造正確的消費觀念、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財商),他們被一并成為現代青年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財商就是教育青少年成為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合理取得財富、創造財富的能人,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這樣的教育和培養,《投資學》由于其學科自身內容和體系的設定,有著得天獨厚的教育優勢,所以本文嘗試分享《投資學》中對于財商的實踐培養環節的一些嘗試。
(三)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大學生積極創業是我國新的經濟形勢的迫切需要。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們國家面臨著空前激烈的競爭環境。無論從行業發展、產業結構還是從業人員都與國際發達國家有著不小的差距。我們需要培養更多有思路、敢創業、勇于改革的新一代大學生;另一方面,我國面臨著空前的就業問題,就業的擁堵導致了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的減弱以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創業思路的開啟,無疑起到了緩解就業壓力的積極作用。
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發展、刺激國民經濟的強大原動力,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維護國計民生的穩定器。美國以互聯網為背景的青年一代新貴已經為我們展現了青年人創業的美好前景和現實榜樣,所以,突出培養大學生的愛好及個性發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兼顧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意義非凡[1]。
二、《投資學》實踐教學與大學生財商意識形成
(一)模擬投資創業方案
大學生創業是當前政府大力扶持的項目之一,一方面為了鼓勵高校畢業生學以致用,一方面為了緩解就業壓力。《投資學》作為金融學前沿學科,結合課程內容培養同學對創業、對自身甚至對人生更深層次的思索。
由于各地創業貸款支持力度不一致,本次模擬以十萬元為例。創業方案大致包括幾個部分:擬定投資對象,進行市場調研(這里多數同學采用網絡較為流行的微信問卷星),合理化論證后確定投資對象,組建投資內容(包括投資金額,經營方向,具體選址,操作流程,固定投資設備購買,相關營業許可的獲得),研究投資環境(宏觀,如經濟中低速發展,行業風險等;微觀,如競爭對手分析,目標客戶群特征分析),投資定位(高、中、低端以及服務特色),財務分析(按照預期擬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以及最后總結。
在實踐中,最初同學們的想法天馬行空,不是把投資想得太完美,最后初始資金難以支撐,就是過低的預算成本,把員工工資估算成一個月600元,沒能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經過不斷的論證和分析,實地調查詢問相關設備費用等,同學互評以及老師意見,最終敲定每個人的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的較為實際的創業方案。同學普遍有種錢花起來太快賺起來太難的感慨,對財富對金錢都有了新的認識。
(二)模擬炒股
股票投資在社會上引起越來越大的關注,成為了普通百姓唾手可得的投資渠道,對股票的好奇和關注也蔓延到了高校學生的群體了,對提升學生投資意識大有幫助。但是多數人苦于缺乏資金。缺乏平臺,于是《投資學》給同學們一個嘗試模擬股票投資的機會。
在此之前,投資學課程首先為同學們進行基本知識的普及,內容包括基本經濟面分析以及技術指標分析等等,為同學們理性炒股鋪墊前期基礎;其次,要進行心理建設。投資不是投機,很多同學會有種反正是模擬又不是真的,那就放手搏一下試試,投資方式變成了賭博。此外,同樣的時間區間面臨同樣的市場環境和投資機會,會使得評比更加公平。
這次股票模擬的金額根據同學就業五年內的資金余額比例,定為五萬元,給大家推薦的模擬平臺為金博士股票模擬操作軟件,同學們有自主選擇模擬炒股平臺的權利。規則為同時開戶,以伍萬元為注冊資金,以一個學期的時間為限,不限次數操作,最后以結余資金排名作為考核成績的主要依據,并請班級前五名同學為大家介紹自己研究股票的思路和依據。
通過這樣的模擬演練,同學們都特別專注、認真,并且能在過程中不斷的討論,如T+1交易,同學們在買入股票后遇到特別好的漲勢,急于賣出卻無法進行交易,這時才體會了上課時所講授的我國股票交易市場實行的是下一交易日才能進行買賣的交易制度;如課堂講授的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散部分,在實際操作中有的同學偏愛銀行股,股票組合中清一色各類銀行股,在大家討論環節教師負責向學生闡明這類組合的利弊,如風險大,投機性強等等,然后讓學生自己權衡。總之,大家在股票模擬操作中,大家對資金財富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操作中更更加注重保值增值,力求財富的穩定增長,過去的投機冒險心理和對待財富的一些冒進的夢想一夜暴富的投資觀念都得到了扭轉。
(三)拓寬投資視野,進行模擬理財搭配方案
理財在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個人理財就是指根據個人似的實際狀況,如家庭收入、消費水平、風險喜好等等做出合理的個人財產規劃,通過合理的投資理財渠道進行配置。通常情況下個人財產可以投資的產品包括:儲蓄、債券、基金、股票、保險、外匯、期貨等等。根據個人的短期目標和主要期待利益,遵循風險分散原則以及資產匹配原則,制定屬于每一個人的量身定做效益最大化的理財方案。
在個人理財的基礎上,理財規劃可以繼續發展為家庭理財。家庭理財是指通過客觀分析家庭的財務狀況,并結合宏觀經濟形勢,從現狀出發,為家庭設計合理的資產組合和財務目標。家庭理財同時也是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的效能的經濟活動。
在《投資學》的課堂上,為孩子們拓寬了投資的渠道和視野。從單純的知道家庭資金盈余可以用來儲蓄以外,我們還可以做基金,保險,股票,債券,銀行的理財產品,數額稍大的還可以選擇信托。在這里,我重點和同學們強調了保險所占有的一席之地。在發達國家,保險是家庭理財配額里必不可少的部分且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在我們國家里,由于保險業自發展之初存在著諸多不規范之處,充斥著人們的質疑和非議,所以早期我國家庭理財觀念里往往對保險是排斥的。但是,保險的主要作用是成為家庭遭遇意外風險時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每個家庭需要根據自己的年齡生命周期,收入等個性特征進行最適當的險種匹配。
在個人理財中,尤其是在校大學生,一要做好消費計劃,有節制的消費,有計劃的消費。其次針對余額要進行適當的渠道選擇,如基金定投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完全符合每期余額少但是可以控制相對數量穩定的特點。
在這部分投資理財教學中,選用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不同收入的個體進行理財分析,也針對不同類型家庭以及每個家庭當前需要的主要特質進行理財產品的匹配。
同學們通過這種理財產品對個人和家庭的分析和方案設計,對理財有了新的認識,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小事,里面有很多思考和學問,收益也很可觀。同時,同學們通過整個教學過程對自身的消費觀念也有了極大的改觀,對于理財的規劃或者對于人生的規劃已經開始思考。
三、結語
篇7
[關鍵詞] 大學生 炒股 原因 動機 影響 建議
前言:大學生作為中國新一代的投資者,其投資主要以炒股為主。為了追逐財富,鍛煉投資理財能力,更好地進入社會,高校大學生也紛紛進入炒股行列。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高校大學生對待炒股也呈現出謹慎的態度。但是高校中不少學生仍將炒股看做是一種投機行為,一種獲得財富的主要手段,其盲目的行為給自身帶來不良后果,甚至引發諸多社會問題。本文通過對大學炒股行為的調研與分析,總結其特點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此次調研,我們主要對煙威地區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煙臺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威海職業技術學院四所高校的1000名學生進行了調研。調研主要采取問卷的形式,此次調研共發出問卷1000份,收回940份,其中有效問卷87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占94%和87%。調研內容主要有大學生炒股主要動機、資金主要來源、投入的資金量、炒股所占時間、以及炒股對生活、學校在引導大學生炒股方面的做法等。
二、調研問卷分析
1.大學生炒股現狀與特征
從炒股同學比例及年級分布情況:4所高校870名受訪對象中炒股學生有83人,占總人數的9.6%,其中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和煙臺大學的學生人數居多。主要是這兩所大學都是綜合性的大學,且經濟管理類學生占很大的比例。83名炒股學生中有大一學生10人,大二學生20人,大三學生43人,大四學生10人。大一同學主要是剛進入大學,對股市了解的比較少,所以炒股人數較少,大二、大三學生中很多同學學習相關證券知識,對股市興趣濃厚。大四學生忙于找工作和考研,對炒股關注甚少。
從炒股同學性別和專業來看,,83名炒股同學中有75名男生,占總人數的90%,8名女生,占總人數的10%。由于男生更具有冒險精神和判斷能力,以及更強的獨立意識,男生炒股所占比列遠遠超過女生。從專業來看,炒股學生中經濟、管理類學生占到85%左右,其中金融專業學生占到56%。專業是影響大學生炒股的重要原因之一。經濟、管理類同學由于在專業學習中更多地接觸證券投資,理論知識豐富,且善于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因此選擇炒股來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鍛煉自我。
從炒股同學家庭背景來看,83名同學中有73名同學來自于城鎮,占總人數的85%,只有15名同學來自于農村,僅占總人數的15%。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炒股行為與其經濟、家庭環境密切相關。大學生沒有豐厚的生活來源,其炒股資金主要以家庭為主,因此,大學生中經濟條件較好的同學炒股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從炒股形式和炒股行為是否理性來看,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90%的大學生以網上炒股為其主要形式。大部分同學炒股行為趨于理性,學生可以正確處理炒股收益和個人投資的關系,通過炒股大部分同學可以鍛煉其應變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鍛煉投資理財能力,并加強其對金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提高其承受風險的心理素質。只有少數同學處于非理性狀態,由于炒股使得其匆忙勞累,精神狀態不佳,經常面臨較大的壓力。
從炒股資金來源和資金投入量以及投資周期來看,83名炒股大學生炒股資金主要以家庭支持為主,資金投入量500元以下的有22人,占總人數的26.5%;1000到2000元的同學有29人,占總人數的34.9%,2000到4000元的同學有12人,占總人數的14.4%,4000元到5000的同學有9人,占總人數的10.8%,5000元以上的同學有11人,占總人數的13.2%。可見大學生炒股的資金量主要集中在500到4000元。83名炒股同學中投資主要以中長線為主,即2到3周為主。
從炒股時間和炒股對學業的影響來看,大多數同學平均每天花1到3個小時炒股,炒股占用的時間較多,對其影響較大。
2.大學生炒股的原因分析
通過了解到,高校大學生不參加炒股的原因主要是沒有資金和自身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相反,大多數同學參加炒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羊群效益:調查顯示80&的大學生選擇炒股主要是看到其他同學炒股獲得了較高收益,出于一種崇拜和嫉妒的心態,也想通過炒股獲得較高的收益,增值財富,提升生活質量。也有的大學生是受家庭成員炒股的影響,從事炒股。
(2)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有65.6%的同學認為炒股可以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鍛煉個人投資理財的能力。通過炒股可以鍛煉生活技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3)通過投機獲得經濟利益:有86.5%的同學認為炒股是一種投機工具,通過炒股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賺錢比較容易,忽視了股市的變幻莫測。
(4)理論聯系實踐的紐帶:有67.8%的炒股同學認為炒股有利于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加強對金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通過炒股可以提高其實踐能力。
3.專家及教師對高校大學生炒股的看法
通過對煙威地區高校老師及證券公司有關專家的調研,我們了解到大多數專家認為炒股是一種風險很高的投機活動。所以建議高校大學生在進入股市之前,必須要了解如何科學地投資并認識其風險,不可盲目聽信輿論宣傳和同學蠱惑,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2007年厲以寧教授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演講中明確表示反對大學生炒股,“畢業以后愛怎么炒怎么炒,何必要在這個時候妨礙學習?”,厲以寧表示,大學生更應該關注知識的學習,不可因炒股而耽誤學業。大多數教師也不支持學生炒股,認為學生炒股條件不具備,特別是資金和時間上,大學生應該遠離炒股。
4.高校對大學生炒股的引導及高校開展模擬股市的情況分析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大多數學校欠缺對高校大學炒股的專業引導和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炒股的不利影響尚未高度重視。有些高校開展了證券投資等選修課,但同學參與很少。大部分同學普遍希望學校可以對其行為進行更多的指導。針對我校開展的模擬股市大賽,我們對此進行深入調研,總結出此項比賽有以下弊端:開展實踐與課程沖突;宣傳不到位;期限較短,不利于偏好長線持有的同學進行投資;沒有小額交易參與,虧損無懲罰,操作可冒很大風險等。
三、對高校大學生炒股的建議
1. 從大學生自身角度而言
高校大學生應該正確地認識炒股行為。炒股是一種投資行為,并不是賭博,要適可而止。炒股也不等于理財,理財是對人一生的財務的綜合規劃,包括保險規劃、投資規劃等。炒股只是投資規劃的一種。對于大學生而言,要加強自身的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理財觀。相對于炒股而言,提升自我更為重要。對于金融專業的同學來說,在時間與經濟夢里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地炒股,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合理把握一個度的問題。
2. 從家庭方面來而言
調研顯示,有21.5%的家長知道子女參加炒股,并支持其炒股行為,有32%的家長知道其子女的炒股行為,并表示反對;有36%的家長知道,且保持中立;其余的家長不知道子女參加炒股。對于家長而言,要通過積極引導子女樹立正確理財觀,引導其如何賺錢、花錢等。對于炒股的家長來說,應多關注子女的經濟狀況,并對子女在炒股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幫助。
3. 從學校而言
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合理引導大學生炒股行為:(1)學校老師和相關的學生組織和學生干部應該多關注班級炒股同學的情況,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其正確處理炒股和學習的關系;(2)學校應該設置相應的課程,例如證券投資學等課程,提高學生炒股的專業能力;(3)完善模擬炒股制度。對于模擬炒股出現的問題,學校應該采取措施完善。例如,加大宣傳力度,使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定期開展炒股的講座,讓同學更多的了解炒股的專業知識等;(4)增加網絡教學的機會,增強實踐教學的力度,培養學生對炒股的興趣,關注股市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5)學校通過定期開展調研,及時了解學生的炒股情況,對其不良趨勢加強引導,防范于未然;(6)學校社團應發揮其作用,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完善其運行機制,擴大社團的影響力,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財觀。
參考文獻:
[1]張萌.大學生炒股現象研究,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10月.
篇8
所謂“工學結合”是指將專業教學過程與企業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專業學習與頂崗實踐交叉進行,學生的頂崗實習成績與學習成績相關聯。“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企業相互合作,學校深入企業了解企業需求甚至將課堂移到企業,企業介入專業及教學計劃的設置以及具體的教學環節,雙方在產學研領域深入合作,實現雙贏效果。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時間熟悉和掌握不同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按照“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要求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是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拉近學校與企業距離,優化職業教育資源,提高教師教學、科研和實踐能力,優化教師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提升職教質量的需要。
一、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訓基地的困難與問題
(一)校內實訓基地
1.缺少具有企業實際經驗的師資
教師是高校教育事業的基礎和主力,實訓基地教學的好壞與教師的經驗和能力密切相關。以我院投資與理財專業為例,目前,共有教師9人,其中7人具有雙師資格,教學基礎扎實。但作為實訓指導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投資與理財理論知識,而且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投資與理財專業教師,除了一名教師原是銀行工作人員外,其余都是由高校畢業生直接走向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雖然具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實踐能力相對匱乏;其次,師資年齡結構不盡合理,缺乏有實際工作經驗的老教師。教師隊伍的現狀,使投資與理財專業的實踐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按照工學結合要求,調整師資結構,安排相應課程主講教師到銀行等金融機構頂崗實踐,提高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缺乏完整的實踐課程教學體系
目前,大多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的實踐教學仍停留在應試教育模式上。在課程設置上缺乏符合專業實踐教學統一的課程標準,課程之間存在重復現象,與專業培養目標及市場需求不相符,對有些必需的教學實踐內容重視不夠,這些均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實踐教學是通過多環節、多層次的實踐活動來完成的。通過實踐教學的總體設計,可以明確每一個實踐環節的目標、實訓內容、實訓要求、步驟和程序,使各環節互相聯系、互相銜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學生通過投資與理財系列實訓,能達到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熟練掌握投資與理財專業技能的教學目標。
3.缺少完善規范的實訓教材
由于投資與理財專業是近幾年來出現的新專業,從目前出版的投資與理財實訓教材來看,存在以下問題:(1)大多為模擬炒股或模擬期貨投資等,缺乏對學生三年來所學的專業知識的綜合性實訓操作教材;(2)理財類的實訓教材相對較多,但投資方面的較少;(3)所涉及的大多是銀行、企業投資與理財業務,個人投資與理財實訓教材較少。
(二)校外實訓基地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企業最大的目的是追求更高的經濟利潤,它需要學校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人才,然而企業對人才的培養沒有責任與義務。同時,學校以教學為教師工作的第一位,教學成果及工作量等仍是評價教師的標準。政府缺乏有力的財政和政策支持,學校、企業認識不到位等問題,這些都使得校企合作難以形成長遠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成熟合作機制,校企合作表現為一種自發的、淺層次的、松散型的狀態。目前,投資與理財專業盡管有的校外實訓基地已經掛牌,但與企業的合作只是淺層面上,一是合作雙方資源共享、互補做的不夠,二是合作機制不健全,校企雙方所成立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沒有一起來深入、細致、周密的研究制定教學計劃,只是雙方簡單的協商,選擇課程內容;三是沒有相應的校外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學生頂崗實習的質量監控體系沒有建立。
二、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路
1.提高教師的實訓指導能力
建設一支由專任教師和行業兼職教師為主體的雙師結構專業教學隊伍,提高教師實訓指導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積極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理財規劃師,擔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改善師資來源結構,利用他們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建設一支專兼比例比不低于1:1的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提高實訓教學能力。(2)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有計劃地選派指導教師到全國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學習,不斷提高指導教師教學能力。鼓勵教師考取理財規劃師證、證券從業資格證、進行各項科研,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與能力。
2.改革實踐教學大綱、計劃,探索建立獨立的實踐課程體系
實踐性教學是高職教育培養高級技術型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強調要與理論教學并重。根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特點,實踐教學不僅僅是為驗證理論,而應側重于分析能力、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以往實踐教學往往是僅為了驗證理論、為理論教學服務,是理論教學的補充,這種培養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的需要。通過改變實踐教學模式,創建新的實踐課程體系,利用多功能實踐教學基地,加大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因此,實踐教學要改變過分依附理論教學的狀況,應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以職業崗位對技能和知識的實際需要為依據,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從具備職業崗位從業能力出發,實踐教學體系主要由三方面構成:職業基礎技能培養、職業基本素質培養和職業(崗位)專業技能培養。職業基礎技能是職業崗位群所共有的通用技能,以及崗位群內崗位轉換所需技能;職業基本素質包括思想品德、行為規范、獨立計劃、組織實施能力,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與人合作、協調、交往能力;它貫穿在實踐教學的各個活動中,通過實踐教學各個環節有的放矢地對學生個人素質進行培養與訓練,使之養成敬業、愛崗的良好素質。職業(崗位)專業技能是一個職業崗位專用技能和相應綜合知識運用能力,使專用技能達到精練程度以及能熟練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著重抓好三方面環節:一是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大綱及技能規范要求,對每一階段的專業技能訓練應配有相應的課時、能力達標、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以避免實踐教學的隨意性;二是加強實踐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幫助和檢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達到技能規范要求;三是嚴格實踐教學的成績考核與評定。實踐教學的成績評定應包括行為規范、專業知識面及應用能力,專業技能的正確、熟練、全面、規范,工作中協調合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適應能力,工作質量、效率、態度及責任心等方面,體現對學生一種職業能力的綜合評價。使實踐教學具有相對獨立的成績評價體系。
3.建立完善規范的實訓教材
一是與企業專家溝通,按企業的需要設計實訓教材的內容、模塊,征詢企業的意見,將企業在工作中的真實案例經過適當加工后編入教材,保證教材反映企業實際情況;二是通過校本教材,包括實訓手冊、活頁教材等不同載體逐步形成正式出版教材,以利提高教材建設的質量;三是編寫綜合性的實訓教材,將投資與理財綜合在一起,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綜合實訓。
4.在校內建立投資與理財工作室
投資與理財工作室的作用:一是為投資與理財專業學生提供課程學習、實習平臺和實踐環境,訓練其有關的專項技能,提供投資與理財分析的基礎信息和數據。通過工作室模擬企業的日常工作,從而使學生掌握投資咨與理財詢服務的基本流程與服務項目;二是根據各專業教師的特長與研究的重點,進行合理分工,將教師成果進行交流,使各專業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三是與金融機構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進行市場研究,開展校企合作;四是為投資與理財專業的學生更好地進行第二課堂的活動提供場所。
篇9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 《個人理財》課程 應用
一、行動導向基本理論
行動導向教學主旨“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其實質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教與學、學生與教師互動的氛圍,并通過創造某種特定的職業情境,引導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心、手、腦并用,身體力行獲取知識與技能,自主完成職業任務,自主承擔責任,自行進行反饋和評價,從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其整個教學活動為一個包括情境設計、明確任務、資源搜集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展示成果、檢查評估、歸納總結在內的完整的行為模式。
行動導向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探索式教學法、分組教學法、思維導圖法、項目與遷移教學法、作品超市教學法等。
項目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非常適用于《個人理財》課程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學中以項目教學法為主,結合其他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二、行動導向教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行動導向教學應用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對學科中的實訓部分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以《個人理財》課程中編制家庭資產負債表項目為例,現將操作過程進行介紹。
(一)教學準備階段
對于學生需要做如下準備。首先,教師隨機以 4 個同學為一組進行小組劃分;然后要求學生課前按照教師要求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搜集到課堂知識及相關知識,以小組為單位形成學生預習作業。
對于教師需要做如下準備。首先根據授課內容搜集教學資料,確定項目任務,并制作“任務書”。然后,準備教學案例,制定計劃,設計教學方法,最后形成教學設計方案。
(二)教師授課階段。
教師授課前,了解學員出勤情況,根據事先劃分好的小組安排,布置學生小組座位,確定小組組長(為了防止學員的依賴思想,小組組長應該輪換擔當),檢查教學環境是否安全,然后開始組織上課。
課堂活動。
按照準備階段的教學方案進行授課,任務書下達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完成任務書要求的任務項目,教師則結合項目教學法、作品超市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互相合作、學習知識、訓練技能、完成任務、作品匯報與評價;最后,學生小組之間可以進行互相點評后,教師進行點評總結。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作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這也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三、行動導向在教學應用中的體會
(一)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本課程引入行動導向教學后,一改傳統學科教育模式中教師大量灌輸理論知識和學生死記硬背的做法,而是讓學生一邊練,一邊學,使學生職業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摒棄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后,本課程設計的教學活動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是以學生為主和由學生掌控的。學生在課堂和課后項目任務的雙重驅動下,充分發揮課堂的主人翁精神,不再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而是開始主動思考和學習,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二)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融洽
學生在實施任務時需要教師的引導、指導和督導,這個過程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大量接觸和交流的機會。教師從原來“高高在上”的感覺中走出來,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咨詢員和朋友。
這種轉變讓學生更加大膽地與教師接近,使學習變得輕松。隨著教師對學生了解程度的加深,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就更加公平和客觀。
(三)對教師的執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動導向教學對教師執教水平的高要求表現有三:其一,要求教師對與本課程相對應的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非常熟悉,否則無法通過分析典型工作任務來分解學習內容和設計學習情境。其二,要想在學生執行每個學習情境的具體任務中提供指導,教師就必須對任務實施所需的所有資料非常熟悉,這樣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其三,教師在課堂上是導演,對課堂要能全局掌控,這不僅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時間,把握好效率,還要把握好效果。否則課堂上的項目任務無法如期完成,教學目標也無法達成。
四、結語
總而言之,行動導向教學在《個人理財》課程實踐應用以來,任課教師和學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隨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增強,學習面貌的改觀,教師的教學成果得到肯定,教學熱情也同樣得到激發,執教水平也明顯提高。可見,行動導向教學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本質,能以職業實踐活動為導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并以培養人的綜合職業能力為最終的職業教育目標。我們將繼續加強行動導向教學在國際商務類課程的實踐研究,進而推動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個人理財》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課題號:14069JG2015114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篇10
經過了這短暫的證券實訓課我真真切切地了解又接觸了股票買賣。在這個學期里面,我經歷了賺錢的喜悅,又嘗到了錯失機會痛心。我認為我們證券實訓的目的就是通過有關證券投資課程的學習,并結合理論與實踐,對證券投資市場有大體的了解,掌握必要的投資技巧和投資策略。了解證券分析的基本方法,使得系統地掌握投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從而進一步加強投資理財觀念。
本次實訓中,通過股票模擬實訓交易深切體會到股市存在的風險。真是印證了那句“股市多風險,入市需謹慎”。股票的風險是多樣的,所謂風險,是指遭受損失或損害的可能性。就證券投資而言,風險就是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從風險的定義來看,證券投資風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性損失;另一種是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購買力的可能性損失。從風險與收益的關系來看,證券投資風險可分為市場風險和非市場風險兩種。市場風險是指與整個市場波動相聯系的風險,它是由影響所有同類證券價格的因素所導致的證券收益的變化。經濟、政治、利率、通貨膨脹等都是導致市場風險的原因。市場風險包括購買力風險、市場價格風險和貨幣市場等。非市場風險是指與整個市場波動無關的風險,它是某一企業或某一個行業特有的那部分風險。例如,管理能力、勞工問題、消費者偏好變化等對于證券收益的影響。由于市場風險與整個市場的波動相聯系,因此,無論投資者如何分散投資資金都無法消除和避免這一部分風險;非市場風險與整個市場的波動無關,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分散化來消除這部分風險。不僅如此,市場風險與投資收益呈正相關關系。投資者承擔較高的市場風險可以獲得與之相適應的較高的非市場風險并不能得到的收益補償。
雖然投資證券有一定的風險,但通過專業性的分析大多數是可避免的。例如,較好的掌握如何分析k線圖。如果我們將每天的k線都畫在一張圖上,則稱之為日k線圖,同樣也可以畫出周k線圖和月k線圖。在電腦軟件的幫助下,在計算機中我們還可以看到5分鐘、15分鐘、30分鐘和60分鐘的k線圖。通過對k線圖的實體是陰線還是陽線,上、下影線的長短等的分析,常可以用來判斷多空雙方力量的對比和后市的走向。 一般來說,陽線說明買方的力量強過賣方,經過一天多空雙方力量的較量,以多方的勝利而告終。陽線越長,說明多方力量勝過空方越多,后市繼續走強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反,若是收成陰線表示賣方力量強過買方力量,陰線越長,說明空方力量勝過多方越多,后市走弱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覺得選擇股票首先應該從以下標準考慮:1.公司成長性是否高,產品是否被市場廣泛地接受并應用;2.公司的管理水平如何,是否有品牌優勢;3.公司的業績如何,是否為績優股。當我選擇的股票滿足上述的標準時,我會堅定地買入并持有它們。當我買賣股票的時候,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到以下幾點:1.相信自己的分析與選擇。2.要冷靜地分析市場的變化。3.要做到快,準,狠。股票不單是錢的“游戲”,更是人的心理“游戲”,所以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