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戰略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09:32: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校戰略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戰略管理

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論文

一、高校戰略管理

(一)戰略與戰略管理。狹義上的“戰略”是一個軍事術語,指的是統兵作戰的謀略或方法,我國古代最早記載戰略一詞的書是西晉史學家司馬彪所著的《戰略》。在西方,戰略的英文表示是“strategy”,來源于希臘語“strategia”,意思是“將軍指揮軍隊的藝術”[1],也用于指軍事作戰方面。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戰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戰略思想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運用于商業領域,并逐漸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組織管理中的“戰略”是用來描述“一個組織打算如何實現它的目標和使命,包括對實現組織目標和使命的各種方案的擬定和評價以及最終選定將要實行的方案[2]”,后來人們把這種對未來發展的全局性的謀策與策劃稱之為發展戰略。“戰略管理”一詞最初也是出現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是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從戰略規劃到戰略管理》一書中提出的。1982年,斯坦納在其出版的《企業政策與戰略》一書中給出了具體定義:企業戰略管理是確定企業使命,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要素確定企業目標,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并使企業使命最終得以實現的一個動態過程。1983年,美國凱勒出版了《學術戰略:美國高等教育的管理革命》一書,標志著這一管理理念引入到大學管理中,并由此掀起了高教研究人員對高校戰略規劃的研究熱潮[3]。(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是一個由發展規劃到戰略管理的過程。2003年1月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確定長遠目標、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高校要一心一意謀發展,認真扎實定計劃”。2004年8月第二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把高校發展戰略規劃列為重要主題。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倡議下,我國高等學校逐步將制定發展規劃戰略作為大事來抓,發展戰略規劃作為“三大規劃”之首,與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規劃、校園建設規劃展開深入研究。發展規劃在高校中發揮越來越明顯作用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規劃目標脫離實際、規劃制定與規劃實施脫節、重規劃輕實施,特別是輕評估情況普遍等。如同企業管理一樣,高校管理提出從戰略規劃向戰略管理轉變的觀念,指出高校戰略管理應是一個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不僅僅涉及發展規劃的制定,還涉及戰略的執行、實施和評估;戰略管理還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管理過程,需要不斷地根據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戰略執行與反饋情況,進行循環往復的貫徹實施、調整修訂,以期實現最終目標。(三)高校戰略管理。隨著創新發展驅動計劃、應用型本科建設、“雙一流”大學等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高校自主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戰略與戰略管理已成為高校發展的重要內容。與企業相較,高校作為一種特殊的非營利組織,是一個以知識活動為主的組織系統,在吸收借鑒企業戰略管理有關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具有教育特色的戰略管理模式。高等教育機構的產品和服務非常依賴于公共財政收入、政府等公共機構對高校的要求以及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所以在高校戰略管理的過程中既要滿足外部利益相關者(如撥款機構和其他“合作伙伴”)的要求,也要確定和實現學校內部目標之需。高校戰略管理是一種著眼于學校實際和未來發展愿景的前瞻性、預見性管理,是學校從外部環境的視角識別劣勢和優勢、威脅和機遇、問題和挑戰的外向性管理,是站在學校全局的戰略高度來提升院校管理效率的綜合性管理,是不斷利用和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戰略思想、戰略目標、發展策略的應變性管理。一般認為戰略管理過程主要包括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和戰略評估,是一種現代管理理念、新型管理理念,也是一種動態管理理念,具有導向性、綜合性、長期性,同時也具有復雜性、靈活性和差異性等特點。

二、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的相關思考

規范管理,制度先行。為規范中央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的編制與管理工作,2004年11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10號公布《中央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管理辦法(試行)》,2005年1月1日正式實施。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石和保障,要實現有效的戰略管理,必須建章立制,自此我國央企及各大集團公司開始制定企業戰略管理辦法。根據對“戰略管理制度”、“戰略管理辦法”等網絡檢索數據顯示,戰略管理制度或辦法相關資料訊息僅在公司、企業、行業中出現,關于高校的條目幾乎沒有,這或許說明高校戰略管理缺少制度建設。更或許在教育競爭激烈的當今,高校之間對先進有效的戰略管理方式、理念等隱晦如深,沒有將相關知識資源融入共享的教育體系。不管是戰略管理制度缺失還是信息透明度低下,都對我國高校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阻礙高校戰略管理的步伐,阻礙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應該如何滿足外部和內部對學校總體規劃的合法要求,應該如何實現戰略資源和機會的最大化以及弱勢和威脅的最小化,如何確定戰略目標、如何選擇戰略方案,如何開展戰略實施與評估等疑難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完善的戰略管理制度做保障。制度建設是一個制定制度、執行制度,并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制度的動態過程,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明確責任目標,完善規劃制定程序。自各高校開展戰略規劃制定工作以來,很多高校呈現出校長一人確定戰略目標、戰略思想,各職能管理部門相互推諉,僅由規劃管理處閉門起草文件的現象。發展規劃在很多高校淪為應付上級檢查的指標性文件,并未起到指導學院科學發展的作用。發展規劃制定是戰略管理的首要階段,包括戰略分析和戰略選擇,高校戰略管理制度中應明確規劃制定的責任目標,制定程序。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戰略規劃工作委員會,不僅包含職能部門人員,還應有相當數量涵蓋各業務知識淵博、深入教學一線工作的教師,涵蓋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資源配置等各方面業務主管人員。應有明確編制原則與工作機制,各部分各司其職又相互協作,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學院應從保障整體目標、發揮中下層管理人員積極性及協調各部門戰略方案制訂等多個角度,選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上下結合的方法進行戰略制定;根據有利于戰略目標實現,聘請外部機構參與,最終遞交學院或上級部門審批等論證環節進行戰略選擇。(二)加強戰略宣貫,增強戰略管理意識。發展戰略不是一個口號,不是學校領導的個人想法,不是學校哪一部門的發展思路,而是在充分認識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下,學校行政領導班子、教師隊伍和學生對學校發展戰略藍圖的共同期待。戰略管理是學校全員性的管理,需要廣大師生員工的理解、支持和參與。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中應明確戰略宣貫的工作機制,制定高效的戰略宣貫方案,多形式、全方位、全覆蓋組織開展宣貫培訓工作,組織全面學習發展戰略,增進教職工對發展戰略的認知,引導全員共同促進改革發展;通過專題討論、小組交流等形式,組織中層領導干部、教職工代表深入學習發展戰略深刻內涵,準確把握規劃總體要求和任務,確保戰略的實施沿著正確的目標發展道路。(三)重視戰略實施,推動戰略目標實現。合理優化戰略資源,推動學院戰略重點。戰略實施是戰略管理的重點,重點戰略是戰略實施的關鍵,一所學校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是很有限的,高校應建立合理的優化資源配置機制、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機制,對戰略重點明確增加資源配置,對需要限制發展的學科,則減少資源配置。落實戰略措施與任務,保障戰略目標實現。總體發展戰略與規劃、各專項規劃以及年度工作計劃共同構成高校戰略管理體系,高校戰略管理制度中應明確將學校戰略規劃任務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中,并將發展戰略各階段實施分解、年度任務等及時下達學校各部門。建立績效考評機制,監督戰略管理過程。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中應建立并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學習運用平衡計分卡這一新型戰略管理工具,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描述戰略及戰略績效指標的測量與平衡,并將戰略規劃的制定、實施、調整等全過程作為學校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四)適度戰略調整,健全動態管理機制。進入21世紀高校競爭環境日益激烈,在我國加強現代教育體系建設的機遇和挑戰下,高校應適度保持戰略管理的靈活性,創造性的設計、應用戰略管理系統,應有足夠的彈性以適應學校面臨時刻變化著的外部環境。高校戰略管理制度中應完善戰略管理動態機制,建立明確規范的戰略評估機制,主要包括:戰略環境檢查,運用院校研究[4]手段密切跟蹤學院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變化,了解這些變化給學校帶來哪些機會和威脅,明確專人負責定期形成發展戰略評估報告;戰略目標檢查,分析當前組織機制的有效性,戰略規劃方案進展狀況,現實工作與計劃目標的吻合度;戰略調整與修訂,戰略管理制度應有規范的戰略調整程序,應明確規定需進行調整與修訂的情況等。

【參考文獻】

[1]戰略管理—MBA智庫百科[EB/OL].wiki.mbalib.com/.

查看全文

戰略管理會計課創新創業思維教學模式

摘要:創新創業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創新創業思維成為高校教學中的新課題,在高校將大數據智能財會作為教學改革主要方向的趨勢下,該文分析了傳統戰略管理會計的教學與創新創業項目的現狀,探討戰略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對在校本科生創新創業思維的引導效用,建議從戰略管理會計課程教學中培養創新創業思維。通過創新創業主體與知識傳播者的雙角度分析,提出建立案例庫及注重戰術謀略思維的培養等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戰略管理會計;創新創業;教學思路

為創造經濟的新增長點與持續發展經濟增量,創新創業作為很好的解決方案被國家重點扶持和培育。自2015年起,國家對創新創業項目大力扶持,對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提供各項政策支持,孵化培育創新創業項目,并非追求短期效應,國家戰略方針針對的是一個長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追求若干年后有一批成長性較好的創新創業項目來促進國家持續發展。管理會計作為現代管理學與會計學的交叉學科,逐漸發展為自成體系的會計信息系統,經歷全球化飛速發展,戰略管理被引入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中,戰略管理作為管理會計的前沿研究領域,強調任何規模的組織,其高層管理者均需具備戰略思維。培養戰略管理思維,對評估創新創業項目備選方案的適宜性、可接受性、可行性分析等能力的養成尤為重要。對于任何學科背景的人才,戰略高度是應具備的能力之一,培養復合型人才應具備的戰略管理能力也成為必要,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創新創業的戰略思維,應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課題。

1戰略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1.1基礎分析為主的管理會計教學

國際管理會計標準及道德規范的出臺標志著管理會計進入成熟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主要集中于利用科學管理方法、財務分析方法等進行分析決策來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基礎的分析方法容易掌握,學習效果短期效益顯著,適用于人數較多的課堂教學[1]。高校適用的管理會計教材中戰略分析的內容極少,或單獨開設一門理論課程戰略管理,并未將戰略管理與財務結合。經濟管理專業主要的分析對象是企業,企業戰略的選擇與執行需要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對財務進行可行性分析及宏觀視角的整體分析。基礎分析為主的管理會計教學,無法引導學生站在宏觀整體的視角來全面分析企業。

查看全文

高等學校營銷策略的定位探討

論文關鍵詞:高校;戰略定位;對策

論文摘要:高校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實施戰略管理,是高校管理上的創新之舉,是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實施戰略管理的前提是要做好營銷戰略定位。本文簡單分析了高校戰略定位注意的問題,提出了找準市場定位、實施差異化等戰略定位實施的襯策。

戰略管理思想的發展經聽了軍事、企業應用和高校應用三個階段。戰略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獲得并保持相對競爭優勢。對高校來講,相對競爭優勢就是高校所具有的特色。要想使一所學校具有特色,這正是高校營銷戰略規劃工作的作用所在。高校營銷戰略是指為J}形成和維護競爭優垮,在對外環境和內部條件進行分析基礎上,以經營的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對高校謀求的主要目標、達到目標的途徑、手段和實施步驟的各方一面進行系統性的總體謀劃。如果一所學校不能以戰略的高度對學校的發展做全局性、長遠性的謀劃和管理,只看眼前利益,很難取得長期持續的發展。現實中,戰略規劃定位對十大學跨越式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了各高校的普遍重視。但是,真正有效實施,達到預期效果的并不多。

美國高校的戰略規劃始于20世紀50年代,經歷了權威性年代、定量技術年代、實用主義年代,直到現代的前瞻性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系統而成熟的規范制度,值得我國高校學習和借鑒。

一、制定高校戰略定位應注意的問題

(一)定位科學合理,符合客觀情況

查看全文

新時代高校管理體制創新與發展

摘要: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越發重要。各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必須盡快克服傳統管理體制中的各種弊端,轉變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

關鍵詞:新時代;地方高校;管理體制;創新

高校管理創新,就是在不斷深化整個高校管理體制的基礎上,打破舊體制,突破舊理念,通過大膽探索和實踐,以創新高校組織機制、管理機制、用人機制、分配機制和監督機制等為目標,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目標、管理隊伍建設、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上實現創新和發展。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明確指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已居世界首位,但規模擴張并不意味著質量和效益增長,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每一個高校管理者必須深刻思考新時代我國高校管理發展的思路、高校管理創新的重點難點、高校管理改革的切入點、具體措施和途徑、高校管理創新和發展的長遠目標等等關系學校長遠發展的系列現實問題。

1高校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制約發展的現實問題

我國現代高等教育歷史不長,發展過程曲折,在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諸多不適應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行政化突出,高校學術科研性弱化。盡管中國實行改革開放近40余年,但是曾經深入到社會各個層面和系統的舊思想和舊體制仍然存在于中國高校管理體制中,而且這一特征并沒有多大的改觀。高校行政化傾向主要表現為:一方面高校參照政府管理體制設立對應的各種管理部門,另一方面是政府根據學校綜合情況,隸屬于不同部門,并為之設定相應的行政級別。這種行政化傾向造成了學校行政部門掌握著大量的辦學和科研資源,從而擁有了超過學術部門的權力,經常造成學術部門因為沒有足夠物質資源的支持而失去作用。

查看全文

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規劃的應用

管理會計起源于20世紀初,20世紀初至50年代是傳統管理會計階段,以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為基礎,強調標準化提高效率,注重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關注標準成本、預算控制、成本差異分析、成本計算方法。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是現代管理會計階段,主要的經濟理論包括行為科學、系統管理和決策理論,更關注決策和執行會計,重點強調預測、決策、預算、控制、考核和評價。20世紀70年代至今是戰略管理會計階段,圍繞戰略制定、實施、評估和控制的戰略管理經濟理論,全面關注戰略和績效會計,重視系統的適時制、全面質量管理、柔性(彈性)制造系統和作業成本管理系統。雖然每個階段側重內容各有不同,但主要實質都體現了《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所描述的管理會計的核心都是解決“管理問題”而非“會計問題”,管理會計主要為決策服務、為經營服務、為戰略服務,分析過去、籌劃現在、控制未來,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

一、高校財務規劃的必要性

戰略管理為高校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各發展階段的問題和特征,制定發展目標和戰略,有效地配置資源,與學校教學、科研、基建和改善辦學條件、重大項目等業務發展相融合,推動高校不斷向前發展。高校財務規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高校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舉措,財務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尤為必要。財務規劃定位為重點支撐高校事業發展規劃目標的制定,避免和高校規劃目標脫節;保障推進高校事業發展規劃目標所需的財務資源;推進管理,研究財務管理發展的瓶頸和趨勢,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規范機制,嚴格規劃-計劃-預算的實施路徑,拓寬多元化籌資渠道,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全方位、分層次的財務保障機制。

二、高校財務規劃體系構建

財務規劃以實現高校發展戰略目標為基礎,以高校發展愿景為指導,結合財務狀況和內外部經濟環境情況,確定高校財務長遠規劃發展目標;建立“規劃-計劃-預算”相銜接的管理機制,同時充分運用“業財融合”原則,形成高校戰略管理和財務管理的銜接機制,實現發展戰略和財務計劃的有機融合,財務計劃和工作任務對接,任務和資源的匹配;建立財務規劃動態反饋機制和績效評估機制,及時對規劃目標進行動態調整,進行評價結果反饋和規劃調整,關注規劃實施情況、完善財務規劃實施機制,對財務規劃進行綜合評價;從架構、機制、評價等方面形成閉環式財務規劃體系,不斷推進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完善財務運行機制,拓寬資金渠道,合理安排資金需求,發揮資金最大效益。

三、相關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應用

查看全文

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的應用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高校逐漸出現市場化的趨勢,整個社會對高校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從而導致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和管理體制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必須要不斷的改善財務管理的制度,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本文在闡述我國高校財務管理現狀及管理會計應用必要性,分析了高校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應用。

關鍵詞:管理會計;高校;財務管理

管理會計是上世紀初產生新興的會計分支學科,從發展來說,成本會計是其前身;從內容來說,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及成本會計等為其內容組成部分。作為一門融現代化管理與會計于一體的學科,管理會計是一種綜合的管理方法,廣泛的應用在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當中,能夠從系統上管控企業經濟活動。將管理會計應用在高校財務管理中,可以有效的降低高校財務風險,促進高校更快更好的發展,對高校財務管理來說具有必要性。

一、高校財務管理現狀及管理會計應用必要性

縱觀當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不難看出,其仍舊包含較多缺陷問題,首先制度層面存在不足,即所有者缺位。高校經費所有者始終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之下,國有資產由高校實施調控管理。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無論從資源、規模、師資上均持續壯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持續完善,使高校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市場之中。由于高校從事的經濟活動不斷豐富多樣,因此面臨了更高的財務風險,這樣一來使得財務工作體制需要應對更大的挑戰與考驗。為此,高校對管理會計以及財務分析更加重視,制定了統一標準,然而該類指標卻沒能囊括具體的高校發展規模、取得效益以及更新速度等內容。另外,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機制存在一定的不健全性,校長負責制體制之下,財政分配權利由少數人掌握,沒能構成對應性的經濟責任,無法發揮其核心作用,令審批支出權的過程中無法對具體的后果以及收入全面考量,與具體經濟活動相違背。在不同的條件和對象下,管理會計能夠幫助高校投資發展決策的決定提供更準確依據,促進高校財務管理規范化和效率的提升,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應用管理會計可謂勢在必行。

二、高校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應用

查看全文

論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的應用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辦學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大眾對高校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在這種環境下,高校應當以學校內部管理為切入點,積極改革創新財務管理工作,有效的彌補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本文從高校財務管理的現狀出發,系統的闡述了在新時期下,高校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的應用途徑。旨在進一步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實現財務風險的有效化解,提高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高校;財務管理;管理會計

一、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現狀

如果仔細分析現階段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我們不難發現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展開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一是制度層面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現象。自始至終,國家都是高校經費的所有者,在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下,高校相關部門來具體實施對國有資產的調控管理。二是管理監督缺失。由于我國高校經費的應用以及投入方面沒有實現嚴格的、細致的管理以及規劃,導致難以形成全面的資產管理以及管控監督。三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功能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1]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在教學資源、教學規模以及師資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日漸完善,我們迫切的需要高校快速的融入到社會主義市場之中。[2]由于近年來我國高校所從事的經濟活動的種類正在逐步增多,因此,高校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也逐步增多,這樣一來使得財務工作體制所面臨的挑戰顯得更加的嚴峻。因此,我國高校應當加大對管理會計以及財務分析的重視力度,明確相應的標準,然而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高校所制定的指標都沒有將具體的高校發展規模囊括在內。除此之外,高校還沒有建立健全相應的財務管理工作機制,在校長負責制的引導下,高校只有少部分人掌握財政分配權利,難以形成對應性的經濟責任,難以發揮出財務管理的作用,這與高校具體經濟活動的宗旨不相適應。

二、高校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應用

(一)管理會計在高校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評價與監測研究

一、高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評價與監測研究的重要性

(一)高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開始關注發展規劃問題。1998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校長的首要“職權”是“擬訂發展規劃,制定具體規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對高校發展戰略及戰略規劃的重視,是近年來我國教育界的一大熱門現象。或基于高等學校的內在需要,或適應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我國高等學校已經開始進行發展戰略規劃的編制。

(二)評估和監控是高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戰略管理是戰略制定和戰略實施的過程。一般來說,戰略管理包含戰略分析、戰略選擇、戰略實施、戰略評價和調整4個關鍵要素。劉獻君認為,高等教育管理是一個戰略管理的過程,高校的戰略管理包括戰略規劃、戰略實施和戰略評價等環節。評估是戰略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少了這一環節,戰略實施就得不到保證。要站在戰略管理的高度,將戰略規劃、戰略實施、戰略評估有機地結合起來,切實起到推動學校發展的作用。周巧玲也認為,大學應該根據環境變化對已有的戰略進行評估和監控,還應該根據預期的目標來評估已經取得的成績,衡量取得的進步和既定目標間的差距,評估資源的戰略配置決策的成效。2012年4月,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重慶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及《重慶市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確保區縣、市屬高校、委直屬中小學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有效實施,制訂了《重慶市區縣(自治縣)、市屬高校、委屬中小學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評議方案》,對全市教育單位進行“十二五”規劃的評議。

二、高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評價與監測研究的主要議題

查看全文

民辦高校人力績效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研究了高校教師人力資源戰略管理,主要結合績效管理,討論了民辦高校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特點。

關鍵詞:人力資源績效管理考核

引言

21世紀的民辦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已經上升到發展戰略的高度,成為民辦高校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知識經濟時代,高校之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歸根到底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競爭,處于“邊緣”位置的民辦高校更是如此。高績效的民辦高校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非常注重團隊合作,公平對待員工,鼓勵員工進取及創新,并且都有令人稱道、各具特色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

人力資本主要從人力資源對效益的貢獻度這一角度來考慮。當然,民辦高校效益這個概念已經有了擴展,從內容上看,民辦高校效益不僅包括社會、經濟效益,還包括不能用指標衡量的組織效益,如員工士氣、滿意感、離職率等;從時間來看,除了短期效益,長期效益越來越受到的重視。民辦高校中人力資源的絕對數量由民辦高校現有員工(包括雇傭的適齡員工和年老員工,但不包括即將離開的員工)以及潛在員工(欲從民辦高校外部招聘的員工)兩部分構成,其相對量就是民辦高校人力資源率,表示民辦高校人力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的統一。民辦高校人力資源率特別是人力資源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辦高校的競爭力。這個比率越高,民辦高校人力資源可利用率就越高,競爭力就越強。但伴隨著民辦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跨越式的發展,目前我國許多民辦高校普遍存在著人力資源率過低的問題。

一、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提高民辦高校的績效

查看全文

知識經濟下圖書館管理創新之我見

1高校圖書館管理現狀

高校圖書館管理現狀從總體上看:一是管理思想與服務理念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轉變,逐步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二是計算機管理手段在圖書館的應用。但從目前圖書館管理現代化的整體趨勢看,高校圖書館管理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和不適應性。(1)人才引進機制不合理,高素質人才偏少。一方面,目前國內一些高校圖書館,對于人力資源引進和配置缺乏科學系統的規劃,人員引進盲目隨意,人才引進不合理;另一方面,受外部因素,高校圖書館成為解決學校教職工家屬和引進人才的家屬就業的場所,以至于對高校圖書館有“人才家屬館”等說法,人員結構男女比例失調,知識結構不合理,高素質人才偏少。(2) 考核機制和酬薪激勵機制不完善,存在能者多勞、干多干少一個樣等情況,不重視考核,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完善的考核體系;專業人才崗位收入和普通工作人員的崗位收入也幾乎沒有什么差別,酬薪激勵機制不完善,嚴重打擊人才工作的積極性。(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人力資源的管理方面缺乏人力資源管理有效的長期規劃,在崗位設置和人員調配等方面隨意性較大,人才使用和人才后續培訓機制不完善,管理內容和管理方法還沿襲傳統的做法,以“事”為中心,把人視為“工具”,缺少應有的人本管理理念,忽視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4)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由于圖書館在高校待遇相對較低、社會地位不高,同時管理層人力資源管理觀念淡薄。(5)知識和技術基礎薄弱,以知識傳遞、知識開發和創新為服務內容的綜合能力弱。

2高校圖書館實行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人員素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也初具規模。但從高校的整體發展來看,圖書館的發展并無太大起色。其原因固然是很多方面的,但創新不足,管理滯后是其根本原因。因此,高校圖書館的發展需要創新,創新是發展的內在需要。管理創新是指引入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組織方式而實現的創新。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無時無刻不在同外部讀者發生聯系和信息交換。傳統格局和管理方式必然要受到學校整個改革氛圍的影響和沖擊,“服務育人”和“教書育人”都將被賦予新的內容。外部環境的變化,為管理創新創造了新的空間,導致了管理創新機制的存在。

3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措施

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是復雜而又多變的,下面從管理理念創新、戰略管理創新、管理目標創新、人員管理創新、管理服務創新等幾個不同的角度來探析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創新。3.1管理思想創新。就是要求管理者具有新的管理思路。要立足于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把現代科學的嶄新成果引進和移植到圖書館研究領域,激勵圖書館管理思想的創新研究,同時還要借鑒企業界的管理理論和追求創新的思想方法。要建立圖書館人才培養模式,造就一大批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管理人才,以改善和更新圖書館管理結構,從根本上改革圖書館現行制度中不規范隨意性大和在低層次上徘徊的局面,為圖書館在新世紀的創新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3.2管理理念創新。人類社會的每次重大變革,總是以思想進步引起思想觀念變革為先導的,同樣圖書館的變革也離不開管理的變革。沒有創新的思想便沒有創新的策略,就不可能實施圖書館的管理戰略以及管理服務創新,從而造成圖書館寶貴的信念資源的極大浪費。觀念創新是管理創新的前提,是觸發創新靈感、創新智慧閃光的導火索。管理創新的過程將始終貫穿著觀念創新的思想,觀念創新是管理創新得以成功的前提條件。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一直沿襲。書本位和層次管理的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桎梏了人的創造性。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就要求首先從管理理念進行創新,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從書本位轉變為人本位。從載體管理向信息管理和傳播管理轉變,充分調動和發揮圖書館員的創新潛力,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以創新理念和創新行為來加強圖書館的管理,開辟高校圖書館管理的新階段。3.3戰略管理創新。戰略管理是圖書館管理工作者在針對外部環境的基礎和內部資源條件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制定戰略意圖和戰略使命并付諸實施的過程。知識經濟時代戰略管理體現出如下特征:戰略管理是研究圖書館的發展方向的管理,具有超前性;戰略管理是尋求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平衡發展的管理,具有協調性;戰略管理是瞄準知識市場和人才市場的管理,具有導向性;戰略管理的目的是尋找圖書館生存空間和長期穩定增長發展的路子,具有激勵性,對高校圖書館而言,管理戰略實施全面創新,主要應包括:一是人才戰略,通過制定并實施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機制,加大智力投資,倡導圖書館員終身教育,完善激勵措施,促使圖書館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二是文化戰略。知識經濟所依賴的知識和智慧是深藏于人們頭腦中的資源,人們需要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才能得以主動合作,相互交流。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建立融入人文精神、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以及全體員工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為一體的圖書館文化,注意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機統一;三是形象戰略。高校圖書館在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要取得長期穩定的發展,除了憑借服務質量取勝外,還要注意形象戰略功能,樹立良好的形象,方可贏得廣大讀者的依賴和支持。3.4管理目標創新。當前,高校圖書館的管理目標逐步地發生了變化,如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由低層次服務轉變為高層次服務,由靜態目標轉變為動態目標等。管理目標既是管理的出發點又是管理的歸宿。傳統的圖書館的管理目標就是及時地為讀者提供借閱服務,在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文獻信息服務中心、教學科研基地以及大學生創新教育的主課堂。應發揮自身長期積累起來的資源、技術和管理優勢,建設與信息高速公路相適應的電子圖書館,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必須設法從人文獻單元深入到信息單元,向用戶提供技術含量高的增值信息服務。同時做好文獻信息咨詢服務、情報檢索服務、定題跟蹤服務、重點課題服務、網上信息服務、指導讀者利用館藏資源和網絡資源。管理目標創新的實現,需要高校圖書館從人和物兩方面不斷地加強軟、硬件的建設。3.5制度建設創新。高校圖書館要創建具有特色的管理新模式,就必須強化制度建設,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要注意圖書館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的設計,防止一哄而起忙于投巨資建新館,造成大量重復建設的浪費。要重視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應用,這是圖書館發展的命脈。要重視人才資源的開發,根據各館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各專業層次館員的中長期培養目標,保證一定的經費用于館員的在職進修和提高。要重視知識創新能力的發揮,使圖書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動管理型館員。3.6隊伍建設創新。加強高校圖書館管理關鍵是人才。必須要追求持續創新和適應環境的速度,加強以網絡為背景的人才集聚和資源整合的力度;加大智力投入份額和拓展服務品牌的效應。一要加強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大力加強黨建工作;有計劃地加強培訓,更新知識;建立責任制,真正做到領導落實、組織落實、措施落實、責任落實。二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即把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作為首要問題來思考。三要加大形成激勵機制的力度,謹慎決策,整體設計,周密安排,協同推進,形成人才集聚、人盡其才的局面。3.7管理方法創新。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圖書館要實現現代化管理,在辦館模式上實現創新管理,就必須改革舊的圖書館管理體制和制度,特別是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圖書館現行的管理體制和制度,其關鍵是人事管理體制的改革。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管理體制和制度,缺乏調動現有人員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存在著定位不清,內部機制不靈活,自主經營意識不強,投資效益不高,人員進出渠道不暢等諸多弊病。雖然這些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所改進,但這種管理體制和制度還遠遠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的發展需要。知識經濟時代的人事管理制度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以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為目標,體現人文關懷的美好與和諧,以激發圖書館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人事管理體制強調的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目前世界上最為推崇的一種管理方法,美國的通用公司、摩托羅拉公司、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國的許多著名企業在實行了以人本為本的管理方法之后都獲得了巨大的成效。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場所,也應該引進人本管理思想,改變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給圖書館造成的管理落后的局面,運用人本管理思想進行圖書館的管理創新,重新認識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3.8實施決策創新。在知識經濟日益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信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體制轉型期各類矛盾紛繁復雜的新世紀,圖書館單靠幾個領導者的知識、能力和經驗來進行決策極易造成失誤。這就要求圖書館轉變決策方式,建立一支由本館和外單位優秀人才組成的團體,集思廣益的聽取他們的意見,讓他們來代替自己創新的重要環節。因此圖書館不僅需要開發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靜態文獻信息資源,更要注意收集、開發最新產生的即時性和跟蹤性的動態信息資源,提供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服務。這樣才能滿足用戶特別是科研型、決策型用戶的信息需要。網絡環境和數字圖書館的創建與使用為現代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管理開發和利用創造了有利條件。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應該把服務重心放在對知識的挖掘、整合與揭示,促進知識的生產與傳播方面,創造出新的知識并付諸新的用途,使之成為我國以“知識創新工程”為主題的國家創新體系的一部分,成為知識創新的思想資源,知識積累的重要手段,知識應用的橋梁和紐帶,國民教育的重要陣地。知識經濟時代是以創新為基礎的時代,因此我們必須時刻把握這個時代精神,自覺樹立創新觀念,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體制上不斷創新,才能應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在知識經濟中立足和發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