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改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3 04:46: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校教改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經高校實驗教改探究論文
摘要:實驗教學改革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課題,文章針對地方財經院校實驗教學推進過程中的困難,介紹作者所在的作為地方院校的貴州財經學院的探索和做法,以及落實相應的舉措是在教師實驗教學技能提高,學生能力增強和實驗體系構建等方面得到的階段性的成果。
關鍵詞:教學組織管理實驗教學質量實驗教學體系
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地方性財經類高等學校面臨著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多年來在經濟管理類人材培養中作出了許多探索,也發現了地方財經院校的人材培養面臨諸多問題,其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問題是如何“以實驗教學為抓手,以強化素質和能力為內容,以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為目標,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積極推進實驗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貴州財經學院多年來堅持統一規劃建設學校級的實驗教學中心,在此基礎上,2006年獲省級經濟管理實驗示范中心,2007年獲國家級經濟管理實驗示范中心授牌,2008年,獲貴州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009年以《創新實驗教學體系,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得全國二等獎,并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完善和建設為契機,結合實驗教學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推動實驗教學改革,并為此進行了系統的設計和建設,在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精神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
一、統籌規劃實驗教學資源
作為地方財經類院校,實踐教學資源有限,體現在資金不足,人材短缺,各種硬軟件資源不足,難以向綜合或理工科院校那樣按專業院系配置實驗教學資源。
1.1集中整合實驗教學資源
教改中的高校體育論文
1高校體育教改存在的問題
1.1教學觀念落后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觀念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和變化,但是從改革的結果來看,情況并不樂觀,學生依然不能完全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還沒有完全從教師轉換為學生,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沒有真正做到“以生為本”,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教師在培育學生主體性學習時只是體現在課堂中,僅僅是注意到了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確保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但是卻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熱愛體育的興趣和愛好,沒有注重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因而使學生的體育運動僅僅體現在教學過程的課堂之中,而沒有深入貫徹體育運動活動的理念和觀念,很多學生不具備主動進行體育運動和自覺開展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的造成主要還是由于高校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自主性方面還存在不足和亟待加強。同時,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雖然形成了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理念,但是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和形式上,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教學改革和深層次的教學分析,在體育教學之中,很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生搬硬套形式上和觀念上的教學模式,雖然有相應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但是并沒有進行實踐活動和自覺的行動[2]。因而,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就存在內容和形式的不統一,填鴨式教學和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再適合當今高等院校教學的模式,更不利于高校體育的教學發展。高等院校教師在授課時沒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將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終身學習相結合,使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淡薄,沒有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的習慣。
1.2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的內容單一
由于學生在校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因而對高校體育學習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都是抱著玩樂的心態在上體育,教師對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也沒有獨到的見解,雖然存在一些新的教學內容,但是教師并沒有將之付諸實踐,也沒有將新的教學內容落實到實處,教學內容還是以單一的田徑、球類運動為主,教學內容枯燥無味,缺乏交叉學科,很難激發學生學習體育和上體育課的熱情。同時,一些高校教學本身就對體育教學不重視,造成體育課被其他專業課霸占,還被認為是習以為常的事情,這樣就使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的內容無法完成,教學目的很難實現。另外,高等院校體育教師在傳授體育知識的時候,都是參照體育教材,沒有將體育教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因而就會造成教學的信息量減小,限制了學生視野的開拓、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挖掘,無法滿足社會對高等人才的需求。
1.3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方式亟待改進
高校教師教學激勵機制探討
摘要:文章針對高等學校重研輕教的現象,提出要重視強化高校教師教學激勵機制的問題,創新地提出新型教學激勵機制,將激勵教學的措施定位于評定職稱、成果評價和教師發展的標準中,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從而切實強化高校教師教學激勵機制。
關鍵詞:教學;激勵機制;高等學校
高等院校學生上課的情況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教師教學水平高,則很難想象上課時學生會打盹或遲到。因此,對于高校教師來講,將教學的激勵機制提上議事日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很多高校教師,人浮于事,對教學效果不以為然,這必將導致高校學生也是心猿意馬,得過且過。名師出高徒,如果高校教師自己的教學水平不行,又怎么能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呢?“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不在于教師所在學校的名望怎么樣,只有將高等學校教師的講課水平切實提高了,才可以真正做到使學生學有所成。以往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教學激勵機制[1]-[3],比如認為要提高講課水平在評價教師水平中占有的比重、完善高校教師教學評估制度管理、完善教學獎勵辦法等措施,都是很不錯的想法,但是看上去很難將高校教師的教學激勵機制做到關鍵點上。高等院校的教師重研輕教的根源是什么?其實是源于職稱評定的標準。歷來評定職稱都是以認可科研論文或者科研課題等成果形式為基礎的,如果有很多高質量的科研成果,要想升一級的職稱就肯定沒有問題。由這樣的職稱導向指引,高等院校的教師們必然趨之若鶩、爭先恐后地追求科研成果的多少,而不會在意教學成果怎么樣。如果還是將科研成果視為職稱評定的標準,自然教師就不會將教學的效果真正落到實處。然而,歷年來將科研成果作為評定職稱的標準還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完全免去教學這一方面對評定職稱的影響,也是甚為不妥的。現在已經有一些學校將評職稱區別對待,將教師分為三類:教學型、科研型、教學科研型,但實際上很多教師還是只能歸結為教學科研型,在同一學校中很難同時有上述三種分類的教師。于是,這種規定就形同虛設,顯然達不到重教的預期效果。因此筆者建議:
一、只有“教學名師”才可以考慮升職稱
高校每年評定一次“教學名師”,能被冠名教學名師可以有這么幾個規定:教師在上課時脫稿講課,不依賴教學課件,不讀教學課件,這是評選教學名師的首要條件,可以由聽課者的反映記錄查得;學生聽課反應很好,愿意聽課,并且知識掌握得很好;同行教師聽課,能感到講課教師水平的確很好;領導聽課,能感到教師對于教學準備得充分而豐富。通過學生、同行老師和領導們的無記名評價,去掉最好的幾個分數和最差的幾個分數,以便避免打分不負責的現象,然后得到平均成績。計算出來的平均成績如果排在前幾名(例如前8%),那么才可以被評為教學名師,這是評選教學名師的實施辦法。在評定職稱時,教學名師對職稱應該有與科研成果等同比重的決定性。即評為教學名師才有資格評定職稱,在已經是教學名師的教師里再確定應該升職稱的是誰。教學名師是評定職稱的前提,沒有成為教學名師,就提不到升職的可能性。試想,在這樣的職稱評價體系號召下,還有什么教師會輕教重研呢?教師,首先是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其次才是出成果的科研者,這本來就應該是教師需要做到的。有了這樣的職稱導向,教師必然會沉下心來好好備課,爭取課課精彩,上課時旁征博引。學生在聽到這樣的教學內容時,認真聽課,仔細學習,還有什么會使學生上課玩手機或者打瞌睡呢?只有這樣實行了,教師才可能會將工作重點放在教學上,才可能以教好每一節課為最重要的事情。
二、提高教改成果在教師成果里的地位
高校課改工作檔案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高校教改工作中檔案及檔案工作的特點;做好高校教改檔案工作的幾個方面;做好高校教改檔案工作的作用等進行講述,包括了高校教改檔案是高校教改檔案工作的真實記載、高校教改檔案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高校教改檔案工作具有創造性的特點、加強高校規教改工作中檔案意識、在高校教改檔案工作中推行“三納入”、“四同步”原則、切實做好高校教改檔案的開發利用工作、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作用、有利于高校教學改革成果的進一步推廣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結合教改工作實際,針對教改工作中檔案工作的特點,就其中的特點、工作經驗、工作方法等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教學改革;檔案工作;建設
高校檔案是高校歷史的真實記錄,與高校各項工作緊密相連,它真實、詳盡、準確地反映著高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情況。譬如,隨著整個社會改革開放的深入,高校中的教學改革早已成為高校中心工作之一,與之相應的,也就有了相關的高校教改檔案工作。做好高校教改工作中的檔案建設,一方面,有助于推進高校教改工作深入進行;另一方面,也許極大地促進高校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
1高校教改工作中檔案及檔案工作的特點
1.1高校教改檔案是高校教改檔案工作的真實記載。真實性是高校檔案的基本特征,相對于高校教改檔案亦如此,它真實記載著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生、發展、成果取得及推廣應用的全過程,是高等學校教改工作重要的信息資源庫。
經濟區應用型專業畢業設計探索
應用型專業建設要求培養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以適應地方經濟以及社會發展要求。典型的應用型專業如廣告學、新聞學、市場營銷學等,海西經濟區應用型專業培養人才的數量、職業技能結構與行業需求存在脫節現象,首先應用型專業培養的人才數量與相匹配的崗位需求數量供求不平衡,福建生高校畢業生多在本省就業,通過調研了解到福建省2016級廣告學畢業生1062人,2017級畢業生1320人,2018年1月廈門人才網顯示的與廣告學專業相關的就業職位分布:與品牌相關的職位598條,與廣告設計相關職位59條,與廣告策劃相關的職位13條,綜合海西人才網、廈門人才網、福州人事人才網、泉州人才網等網站數據,發現福建省廣告學培養的本科畢業生人數與崗位需求數量存在供大于求的問題;其次人才培養的職業技能結構與行業需求不匹配,這體現在:第一通過訪談福建海西國家廣告產業園區(泉州園)管委會主任、福建領秀文化產業運營有限公司負責人了解到雙方共同投資千萬元打造的海西地區最大的室內攝影棚缺少廣告影視人才;第二通過走訪園區多家廣告公司負責人,獲悉本區域廣告公司缺少高水平的廣告技能人才和綜合型的廣告管理人才,導致泉州缺乏4A廣告公司所需的配套的人力資源;第三通過走訪親親食品、喬丹體育等公司的品牌負責人和人力資源總監,發現福建地區的廣告主當前缺少自主品牌塑造以及品牌價值評價等方面品牌管理人才,影響到福建制造2025品牌培育與價值提升的人才支撐。海西經濟區人才培養的數量、職業技能結構存在與地方產業需求不匹配的問題,亟待對海西經濟區應用型專業的綜合實踐環節進行改革,畢業論文環節是實踐環節的重要構成部分,作為整合專業知識、提升實務能力、全面檢驗教學質量的主要抓手,畢業論文的改革與創新應成為應用型專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突破口。
一、應用型學科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存在的不足
本文經過實地調研福建省高校的師生以及海西經濟區企事業單位,了解到海西經濟區部分高校積極的進行畢業論文的教學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海西經濟區高校相關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教學實踐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采用單一畢業論文(設計)形式。以廣告學專業為例,截至到2017年福建省開設廣告學專業的院校有17所,除了2所沒有畢業生外,其中僅有畢業論文的院校有9所,就福建省廣告學專業而言總整體來看以單一的畢業論文為主。廣告學等專業是密切聯系產業實踐、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應用型學科,僅有畢業論文,遠離服務產業很難完成兼具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佳作。有些應用型專業如藝術設計專業只有單一畢業設計形式,而無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在校大學生最后一次知識的全面檢驗和提升是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與提高程度的一次總測試,導致學生失去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訓練機會,這與通才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不符。第二,部分畢業論文選題與產業需求聯系不夠密切。廣告學、新聞學等專業學生習慣于依賴老師給定的題目,缺少獨立思考的選題訓練,也未能與學生所參與的實踐活動及產業需求結合起來。有限的師生視野和選題范圍,難以捕捉地方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點以及痛點,導致畢業論文選題假大空的現象普遍存在,完成的畢業設計與論文缺少應用于地方產業以及社會發展的現實意義,制約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第三,指導畢業論文的師資結構尚不能勝任應用型轉型的改革。以廣告學為例,截止到2017年,福建省高校廣告學專業專任教師總數共240人,其中雙師雙能型教師共107人,但本文調研了解到福建省各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評定標準不統一,對行業經歷的年限要求過于寬松,實際上普遍缺少合格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從總體上看福建省高校現有的師資隊伍仍以學院派為主,缺少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進而影響了學生畢業設計與論文的選題及創作水平。第四,有些畢業論文原創性較弱,研究方法過于單一的現象。本文的調研發現,海西經濟區應用型專業有些畢業論文原創性較弱,如關于植入性廣告的畢業論文選題多年撞車、缺乏新意。缺少廣告研究方法、社會研究方法、傳播研究方法,導致學生相關的訓練不足,加之本科生的畢業論文相對博碩士的畢業論文不嚴,部分高校教師指導人數偏多,精力有限,學生大四期間忙于實習就業,容易出現畢業論文研究方法單一,多為文獻研究法,缺少實證研究,影響了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的質量。綜上所述,當前海西經濟區各高校應用型專業的畢業論文環節還未能適應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的要求,存在的諸多問題直接制約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水平,因此有必要探索和構建更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綜合畢業設計創新模式。
二、“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綜合畢業設計理念
為使培養的學生既能全面發展、又能適應海西發展的社會需要,需要科學確定培養目標,應用型專業應首先明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都受制于高校自身的發展定位和現有基礎的影響。[1]當前很多地方高校定位為應用技術型高校、應用型本科建設試點示范高校,但在具體的專業建設中尚未能充分貫徹這一應用型的定位,相關應用型專業應依據自身辦學實際,靈活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教改,例如以差異化營銷的理念滿足產業的差異化用人需求,以此形成辦學特色。在當前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的背景下,急需建立平衡學校教育與業界訓練,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全方位融合、服務產業的專業點。在課程教學、專業實踐、畢業論文等進行綜合性、系統性的教學改革,以期實現專業素質與創新創業素養的兼修并蓄。筆者的教改實踐體會是:綜合畢業設計改革緊密圍繞辦學定位而展開,完成基于產教對接的“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兩項任務。基本的教改思路是:第一,畢業設計應基于真實課題,重在解決實際問題。畢業設計選題要求直接服務地區產業發展、文化傳承或社會服務等,要求學生必須深入企事業單位,調研該客戶單位當前需求,根據企事業單位委托的項目確定畢業設計的選題,并在與企事業的緊密互動中完成項目。為了貫徹落實因材施教、適應產業鏈不同用人崗位的多元需求,畢業設計的具體形式可以實行多樣化,暨允許學生選擇撰寫廣告策劃案、執行營銷策劃案、拍攝微電影、發表新聞稿件、發表學術論文等多種形式。第二,畢業論文要圍繞畢業設計開展。畢業論文的價值應該更多體現在實踐應用上,所以無論是在畢業論文的選題、研究對象的確定,應該始終圍繞解決實際問題展開。應用型專業畢業論文的具體執行中,要求學生結合畢業設計中個人在項目團隊中的分工進行畢業論文的選題,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求學生圍繞畢業設計的項目進行選題,選題必須與畢業設計有一定的相關性。
三、應用型專業綜合畢業設計模式的實施
給排水工程建筑評審調研
應四愛副院長的帶領下,2010年暑期。市政學科丁春生、王紅宇和馬曉雁等幾位教師組成考察團先后對長安大學、揚州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和蘭州交通大學等幾所高校進行了調研考察,擬通過對外校辦學經驗、評估經驗的學習和借鑒,提高我對給水排水專業評估的認識,從而為迎評工作的順利進行拓展思路,奠定基礎。
對我校給水排水專業現狀的分析,通過對建設部評估標準的學習。深刻的認識到評估工作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實驗室條件落后;部分教學資料有待改善;教學文件、教學檔案等亟待整理,迎評準備時間短,工作任務重。通過調查,截至2010年6月,已有19所高校通過建設部高等教育司給水排水專業評估,包括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河海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廣州大學、安徽建筑工業學院、沈陽建筑大學、長安大學、桂林工學院、武漢理工大學、揚州大學和山東建筑工程學院。
一、我院給水排水專業基本情況分析
1招生情況
相比較調研院校,我校給水排水專業招生人數較少,年平均低于60名。在目前良好的就業形勢和學院較好的師資配備條件下,適當考慮專業擴招。
2師資情況
實驗學校工作合同
甲方:*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校
為加強高校與普通中小學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技術、教育出版等方面的互相合作,甲乙雙方就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學校成為《*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實驗學校》一事,達成如下協議:
一、甲乙雙方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學校自20*年______月至20*年______月期間掛牌成為《*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實驗學校》。
二、甲方實驗指導范圍:
1.學校發展問題診斷、發展設計、宣傳策劃、課題規劃及操作指導、教育技術專項建設咨詢;
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進路徑研究
摘要:應用型本科建設背景下,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面臨著重要改革。尤為突出的是,畢業論文(設計)被更改為畢業設計(論文),彰顯了以“畢業設計為主、畢業論文為輔”的應用型培養方案。鑒于此,一方面,可將畢業論文(設計)直接相關的《學術論文寫作》課堂教學改革作為主線,其它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程作為輔線,從授課內容、教學進度、課程考核形式、教學目標、教學材料這五方面進行改革。另一方面,可鼓勵一部分學生先嘗試畢業設計形式,并由具有校企合作經驗的教師先行指導。
關鍵詞: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改進路徑;應用型本科學校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高等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多省份相繼了促進本科高校加強應用型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內許多高校也陸續提出了應用型建設的指導方針,在教學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方面更偏重實踐性。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該專業側重培養學生商務方面的英語應用能力,與經濟、管理、法律相交叉[1]。許多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將原先的“畢業論文(設計)”改為“畢業設計(論文)”,突出了以“設計為主、論文為輔”的應用型培養方案。該方案沿著“學術論文”———“實踐報告、學術論文并重”———“以實踐報告為主、學術論文為輔”的思路進行變革。該環節最相關的課程是《學術論文寫作》,其它課程如《商務英語單證》、《國際貿易實務》等也均為課堂選題來源。《學術論文寫作》等課程應在常規教學的同時,逐步引導學生提前確定選題方向,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綜合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
一、應用型本科建設下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的目標定位
就全國來看,大部分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正面臨著重要改革。尤為顯著的是,許多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正逐漸轉向畢業設計,但目前還未有專門針對該專業的畢業設計教材。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商務實踐、思辨與創新能力,能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應用復合型英語人才[2]。單純的畢業論文形式與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及專業培養目標不符。當然,仍有一部分學生會選擇畢業論文,但其論文必須與商務方向相關,如商務翻譯、商務語言學、商務文化交際等。作為最直接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也應立足于商務英語專業特色,以應用實踐為導向,努力達到以下三點課堂教改目標:首先,引導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過程中堅持綜合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價值取向,爭取與本土商務活動相結合,提高應用價值,使之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其次,引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解決方案具有實踐價值,能夠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再次,引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具備實踐性、創造性、綜合性等特點。實踐性是指自主設計、調研、撰寫。綜合性是指綜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如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學等。創造性是指方案、方法、內容、結論創新等。
二、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改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創新母語寫作教學培養自主學習
一、“作文量表互改法”項目評價和推廣基礎
香港大學岑紹基博士的《作文量表互改研究與實踐》是一部創新意識較強、體現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漢語寫作教改專著。在實驗研究的數據統計中,他提出了一個漢語寫作教學中誰都無法回避、但又沒有認真系統地展開研究的課題:如何提高中小學生作文批改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這還僅僅是表層的話題,更深的題旨是:怎樣在漢語文教學和寫作教學中真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施自主學習、教會學生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是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岑紹基博士的這項研究有堅實的學理基礎,他不但引證了大量的中外同類研究資料,而且還將“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與方法引進項目研究中。他堅持了十幾年的調查研究,還親自在三個中四實驗班開展教改實驗,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中歸納總結理論,這個課題真正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真正有水平的教育論著就是這種做法。真正符合教學規律、具有較大推廣價值的教改成果也是這種做法。可以在中國內地推廣這項成果,特別是結合信息化校園中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基于網絡的大學系列寫作教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劃的立體化教材的編寫中,可以考慮用這個理論和方法作為課程網站建設的一個功能來開發。
《作文量表互改研究與實踐》較為全面地探究了目前存在的四種作文批改法:教師精批細改法;教師符號批改法;學生量表自改法;學生量表互改法。通過長期的實證研究和試驗觀察,岑紹基博士發現了每一種批改法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和不可避免的弊端。
如果采用教師精批細改法,那么教師的權威的引導作用可以實現,學生如果重視了教師的批改、領會消化了教師的批改,學生獲得的效益將不可低估。教師的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這種批改法里會得到充分的實現,一個優秀教師的智慧會在這種有生命的書面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這種作文批改法也有致命的不足,譬如,在批改過程中教師常常指出的是學生的負面的問題和錯誤的地方,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可能會被抑制;同時教師的批改工作量很大,一般的教師會有沉重的工作壓力和教學負擔。
教師符號批改法相對于教師精批細改法在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上有很大的進步。它啟發和培養了學生那種“文章是改出來的”寫作觀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教師投入的工作量只是精批細改法的一半。但是這種方法仍未能培養出學生對文章好壞的判斷能力,在教師的“符號”指揮下學生學習寫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學生量表自改法從調動學生主動性方面來說是最好的一種。它引導和鼓勵學生按一定的文章寫作模型重組、重寫自己的文章,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自信心、激活學生的創造性、孕育學生的寫作快樂感將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學生是否具備了自改作文的知識和能力則是一個不能不引起關注的地方,而且學
旅游學概論課改研究綜述
一、背景
西方國家的旅游教育基本經歷“先有現象,再有研究,進而有教育”的常規發展過程。在中國,旅游業、旅游研究、旅游教育幾乎是同步發展的,這種特殊的發展歷程使旅游教育多了試錯的過程。旅游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從爭論不斷到走向成熟,最終地位得以確立,旅游管理專業也被確定為管理學之下的二級學科。“旅游學概論”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產生時間早,使用范圍廣,是該專業的入門級課程[2]。旅游課程質量影響旅游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對涉及該門課程的教改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了解課程建設的來龍去脈,對于旅游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以及旅游高等教育的健康、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二、研究進展
旅游學科理論指導旅游產業發展,旅游產業發展完善旅游學科理論,因此,旅游學科理論在高校旅游專業教學以及旅游產業發展中作用重大。“旅游學概論”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入門級課程,隨著旅游學科知識體系的不斷發展完善也漸趨成熟。從目前全國各類旅游院校開設這門課程所使用的相關教材來看,它承擔著旅游專業理論基礎教學的重任。作者以“旅游學概論”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進行檢索,檢索到相關期刊文獻340篇,碩士、博士學位論文14篇;與該課程相關的教學改革文獻共計137篇,其中包括3篇碩士學位論文。對它們進行了如下梳理:首先,從研究文獻的整體來看,呈現出從初期探索到不斷發展完善直至成熟的趨勢。圖1為1995年至2021年間發表的137篇教學改革相關論文。對“旅游學概論”課程的研究始于1995年的《旅游學概論學習要點》,2008年以來達到研究的高峰期,之后除了2016年和2017年分別發表有3篇和2篇論文之外,其余年份的文獻數量都較多,尤其是2021年,全年共發表18篇相關課改論文,可見該課程的教學探究保持著與旅游學科同步發展的節奏,受關注度明顯提升。其次,從文獻研究的分布區域來看,呈現出由北向南、由東向西擴展的態勢。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探討首先誕生于北京,之后是西安,緊接著是河南、湖南、東北三省、貴州、海南、江蘇、江西、山東、四川、重慶等地,而西部地區的相關研究較少。旅游產業發展的不平衡影響了旅游研究和旅游教育的不平衡,西部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更需要高素質旅游專業隊伍和旅游研究理論的科學指導。2021年,中央出臺《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將中西部高等教育置于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發展框架下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其中包括旅游教育。再次,從文獻研究的內容來看,呈現由點及面不斷完善的趨勢。早在1981年就有論文探討旅游學是什么這一問題,可見當時對于建立學科的認識還很模糊,而學科的建立一定要明確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理論和方法,早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一直處于爭論狀態。對“旅游學概論”課程的探討始于1995年;1999年發表有兩篇相關論文,分別是《旅游學概論課程教材內容改革的探索》(郭偉)和《旅游學概論教學內容的合理架構》(張曉慧);2005年,《旅游學概論教材體系建設的現狀及其合理架構的建立》(陶衛寧)發表。以上時期課程教學的重點還是探討課程應該講什么。由此看出,該課程改革的前10年以教學內容的探索為主。2006年是該學科論文發表的轉折年,該年共發表相關論文3篇,分別是《論高職高專旅游學教材體系建構的幾個問題》(關德富)、《“旅游學概論”教材中亟待澄清的幾個問題》和《“旅游學概論”課程應用成功“五步”教學法實踐》。可以看出,課改開始關注教學方法,并且有更具體的指向,即針對高職高專層次該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這也說明對教學方法的探討最先開始于高職高專層次。2007年共發表相關論文4篇,對教學方法的改進開始關注本科教學層次,《實用性教學思想與教學實踐的創新研究——“旅游學概論”課程的教學啟示》(黃萍)就是代表,其他3篇論文有探討教材改革的,也有開始關注中職層次教學方法改革的。2008年是該學科論文多產的一年,共有10篇論文發表,課程改革的討論方向已完全轉到了教學方法上,有對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辯論賽、小組討論、現場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小組合作式教學、專題講座、新聞播報、小組匯報等的引入,對方法論的探討越來越多元化,同時也開始關注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的改革,如建議修改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等,對學生實施過程性考核、構建多角度評價機制等。近幾年,隨著網絡教學、慕課、精品課程建設等教學新環境的出現,部分課程改革論文也提出倡導電子課件、微課、學習通、雨課堂等現代教學設備設施的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如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前、課中、課后聯動教學等也陸續被引入課程設計中,從而拓展了課程教學的場域,延伸了教學的課時[3]。其中,《高職專業基礎課程浸潤式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究——以“旅游學概論”為例》的發表,標志著有關該課程的思政研究開始出現。由此看出,近10年課改論文側重于理念的指導、學情的關注、師資的優化以及教學模式的全面改革。最后,從文獻研究的模式來看,呈現從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轉變趨勢,并且越來越關注時代背景。之前的教改論文談理念和思路的較多,對具體建設路徑提及較少,指導性、操作性不強,幾乎沒有突破傳統的研究范式,承襲性較強。之后的課改論文更注重具體的操作和應用層面。如眾多學者將“旅游學概論”課程的教材內容體系進行重構,提出了包括外延、核心與基礎三大板塊在內的課程教學內容結構體系,又在三大板塊內容的基礎上依據職業崗位需求,設計出實踐項目來實現課程的實踐和應用性目標,將理論和項目任務聯系起來,成為教改的典型案例,引用率很高。另外,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探討也很具體,對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做出了具體說明,教學指導性越來越強。
三、研究綜述
文獻中體現出的豐碩成果,可以為今后的課程教學提供很好的支撐和指導,但也不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第一,大部分論文對課程教學效果的深入探討有限,雖對評價機制進行了全面探討,但以學生產出為導向的成果性探討有限,學生學習成果所對應的指標體系不明確,量化的結果少之又少,對支撐專業認可度,尤其是對學生的就業率和升學率,缺乏實證案例支撐。第二,課程思政的研究已經很多,且具有明顯地域性特色,盡管有些課程思政論文已經具體研究到如何融入相應的思政元素,但設計實踐內容時又大多帶有地域特色,操作起來具有局限性。尤其是一些西部院校更需要探索出適合自身教學的思政案例,打造適合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的思政案例庫來提升教學質量,助力振興西部高等教育。第三,同一門課程沒有嚴格區分不同教育層次的教學。《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與高職的區別及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旅游學概論”課程為例》一文關注了同一門課程在不同教育層次上的教學區別,在該文發表之后再沒有相關研究。關于該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應用性探討主要集中在高職高專層面,針對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應用性研究相對較少。中職、高職高專、本科課改的方法界限模糊,似乎都能適用,學習能力的層次區分度不大,這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本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專業對口就業率低的尷尬局面。旅游管理本科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我國旅游業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同時也是為旅游研究儲備力量,要求學生具備初步的旅游科學研究能力,從而體現出本科層次與高職層次的差異性。所以,本科層次課程內容中的任務驅動更多應該以完成基本的科研思考為主,鍛煉學生的研究能力,而非全部以實際的工作任務為驅動,培養“勞動操作能力”。據“2017年全國旅游教育培訓統計情況”,全國開設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有608所,高職類旅游專業院校1086所,中等職業院校947所。針對不同辦學層次,同一門課程、相近的課程如何改,改的廣度和深度如何體現,筆者認為是今后應該思考的重點。第四,社會賦予該課程太大的壓力和過高的期望,使它成了“森林”,而非“樹木”。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初學者快速認識旅游學,構建初步的旅游學科體系,幫助學生豐富旅游學知識和專業技能,思考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具備一定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作為專業基礎課程,“旅游學概論”還承擔著引導學生了解旅游專業,熟悉旅游業今后的發展,培養學生增強專業認可度和滿意度,為今后就業做準備的職能[4]。它本身具有“雙啟”的作用:啟蒙和啟下。一是專業啟蒙,二是開啟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常常將“旅游學概論”作為后續專業課程的簡介集合,缺乏與后續課程的聯結,缺少縱向備課和課題組構建,往往是把后續課程的任務前置到“旅游學概論”課程中來,滿足該課程應用性的需要。如大部分文獻中都提及的項目任務驅動法,在“旅游資源”這部分內容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設計了對旅游資源調查、開發等實踐任務,讓學生學完之后設計線路產品、完成調查報告、規劃方案等,那后續的旅游資源開發和規劃課程又該如何教學來體現其應用性?“旅游學概論”似乎提前完成了后續課程的教學目標。重視該課程專業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無可厚非。部分教改文獻中提到建議增加行業觀摩、企業骨干進課堂現身說法等,這樣雖然很好地拉近了學生與行業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同身受地學習,但沒有考慮課時的問題。依據2018年出臺的《旅游管理專業國家標準》,現階段本科教學課時中,專業基礎課程一般控制在48個課時左右,高職和中職的教學課時則更少。面對這樣的實際教學環境,在有限的課時中,是否能完成這么多的實踐任務值得考量;與此同時,學生還要完成調研報告的撰寫等任務,讓剛入校的大學生在一門課程中完成諸多學習任務是否可行和可能,也值得深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