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識調查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01:53: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法律意識調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法律意識調查

城市居民法律意識現狀調查

摘要: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識是我國基本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為真實掌握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居民法律意識的基本現狀,本文以赤峰市為地域邊界,以數據分析法為基本方法,對當時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識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總結目前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必要的資料參考。

關鍵詞:少數民族;城市居民;法律意識

引導市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培養具有現代法律意識是推動法治進程的關鍵。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法治教育的開展往往更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要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首要的是對地區的法律意識現狀進行分析,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一、調查概述

(一)調查語境前提。為保證調查活動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我們對“法律意識”進行了必要的界定,以期為調研活動提供語境前提。法律意識是群體或個人對與法律現象的主觀認知,起包括認知、情感及意志三個要素:法律認知是指群體或個體對現有法律制度的了解。法律情感是指群體或個體對于法律及法律權威的信任和期待,現實中主要表現為“信法”、“疑法”或“拒法”。法律意志則是指群體或個體對于法律和權威的主動捍衛,法律意志是法律意識最終狀態和最終目的。(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活動以赤峰市主城區為地域邊界,以赤峰市民為調查對象,以無差別式問卷調查為主要的調查方法,輔助以走訪等其他方式,廣泛收集數據,以支撐調查結論。(三)調查工作開展情況。本項目調查問卷的發放總體采取無差別原則,隨機抽樣形成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分別在紅山區、松山區和新城區設立調查點展開抽樣調查工作。問卷分配量分別為紅山區200份、新城區200份、松山區300份。鑒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我們在赤峰學院單獨開展一次抽樣調查,分配問卷量為100份。調查中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53份,有效回收率為94.125%。被訪者性別分布為男性44.49%,女性55.51%;被調查者年齡主體集中于45周歲及以下,占總體86.6%;被調查者教育背景分布比重分別為:無教育經歷者6.5%,初中及以下為18.99%,初中至高中為20.98%,高等專科占19.39%,本科及以上為34.13%;被調查者職業背景分布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占比為11.73%,企事業單位為21.78%,在校學生為31.60%,軍人為1.99%,農民為20.72%,自由職業者為11.42%。

二、現狀分析

查看全文

農村居民法律意識情況調查報告

在目前全國上下進入法治建設的新時代,我縣農民的法律意識狀態如何?他們的權利意識、法律保護意識和民主意識的狀態又如何呢?為了解現今我縣農民的法律意識狀況,更好地加強和增進農民的法律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對我們的法律有正確的態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我們選擇幾個鄉鎮采取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對農民法律意識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目前我縣農民的法律意識狀態

1、傳統的習慣根深蒂固。隨著法治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多年的普法教育,全縣農民法律知識貧乏的現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觀,農民的法律、權利意識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農民知道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但總體來看全縣農民的法律意識依然相對淡薄,傳統意識較濃,農村法制宣傳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法律素養低,害怕打官司,對法律缺乏信任,薄情優先于法。從走訪的人員和媒體披露的大量案件來看,在一部分農民的腦子里的法律意識仍是空白,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嚴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或者想尋求法律保護,確不知道該如何著手;也有一些像經濟往來的行為,如借款不寫借條,總以為大家是熟人、朋友,不會出問題,一旦出了問題,又無憑無據,無法求得法律的保護;更有甚者,一些村干部的法律意識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決本村發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決,使得觸法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2、農民對法律的認識不到位,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意識淺薄。大多數的農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更多的人認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權利的實現,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為的發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選舉中我們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選票,候選人用金錢買選票的事情屢屢發生。他們不知道這樣濫用自己權利的后果是導致選舉結果并不能達到真正實現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損壞自己的利益告終,而這種權利、義務意識的淺薄最終不能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

3、農民法律維權意識存在誤區。覺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維權的手段,特別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征用賠償等問題上更是望而卻步。由此造成許多本可以通過法律訴訟、司法調解等法律途徑解決的問題,演變成了信訪問題。法律意識維權上的這一誤區直接造成對政府的信賴往往勝過對法律的信賴,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訪的工作量以及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二、產生的原因

查看全文

青少年法律意識培養論文

一、青少年樹立法律意識的重要性

加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培養新世紀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任務。當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門綜合協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實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為,我國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尚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法制教育形勢的需要,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陽,是蓬勃挺拔的小樹,是含苞綻放的花蕾。對于他們,祖國和人民寄予了無限的期望和關愛,因為,他們代表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寄托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青少年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夢想的花季,他們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這個如金似夢的好年華里,如果不對其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如果其沒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么接踵而來的就是人生的一個個急流險灘;如果不能遵規守法、擇良從善,那么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為全球化的社會問題,在校學生的犯罪率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國的青少年犯罪特別是在校學生犯罪,呈現出了低齡化、團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趨勢,已成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公檢法司提供的數據和大量案例資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認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二、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途徑

青少年是一個從年齡上橫跨少年和成年的群體,既有青年人的朝氣,又有少年的稚氣,一方面思維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滿青春的躁動和思想的波動。他們渴望了解和認識這個豐富多彩而又紛繁蕪雜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會并得到社會的理解。因對世界好奇而不免有時盲從、盲動。外界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的誘惑,社會轉型時期產生的各種陰暗現象,常常使他們在困惑、迷惑中隨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如何引導和規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提供維護他們合法權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幫助他們學習法律知識,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對法律規范的內在信仰從而自覺遵守,遏制住日益嚴重的青少年違法犯罪及針對青少年的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認知水平,增強其法律意識,使其樹立法制觀念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優化環境,開展教育。

1.充分發揮學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創造良好的校園法制環境。

查看全文

青少年法律意識培養論文

一、青少年樹立法律意識的重要性

加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培養新世紀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任務。當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門綜合協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實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為,我國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尚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法制教育形勢的需要,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陽,是蓬勃挺拔的小樹,是含苞綻放的花蕾。對于他們,祖國和人民寄予了無限的期望和關愛,因為,他們代表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寄托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青少年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夢想的花季,他們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這個如金似夢的好年華里,如果不對其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如果其沒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么接踵而來的就是人生的一個個急流險灘;如果不能遵規守法、擇良從善,那么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為全球化的社會問題,在校學生的犯罪率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國的青少年犯罪特別是在校學生犯罪,呈現出了低齡化、團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趨勢,已成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公檢法司提供的數據和大量案例資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認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二、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途徑

青少年是一個從年齡上橫跨少年和成年的群體,既有青年人的朝氣,又有少年的稚氣,一方面思維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滿青春的躁動和思想的波動。他們渴望了解和認識這個豐富多彩而又紛繁蕪雜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會并得到社會的理解。因對世界好奇而不免有時盲從、盲動。外界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的誘惑,社會轉型時期產生的各種陰暗現象,常常使他們在困惑、迷惑中隨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如何引導和規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提供維護他們合法權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幫助他們學習法律知識,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對法律規范的內在信仰從而自覺遵守,遏制住日益嚴重的青少年違法犯罪及針對青少年的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認知水平,增強其法律意識,使其樹立法制觀念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優化環境,開展教育。

1.充分發揮學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創造良好的校園法制環境。

查看全文

農村經濟發展下農民法律意識的培養

摘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力推進農村法制工作的建設,農民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的加強。這不僅僅可以從制度上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借助法律手段對農村的經濟進行調整和規范,并且有利于我國農村經濟步入國際大舞臺,有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因此,我國需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的將農民法律意識和當地經濟發展結合起來。

關鍵詞:農民法律意識;經濟發展;新農村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黨中央極其重視“三農”問題,這也是農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在不斷的推進農村法制工作建設中,農民法律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這與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關聯。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有利于我國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總而言之,我國現階段農民的法律意識是淡漠的,法律對于農民來說是新鮮事物也是比較陌生的事物。農民法律意識淡薄,不利于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一、農村經濟發展下農民法律意識的現狀

黨中央提出建設新農村的概念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的發展,農民的思維已經逐漸發生轉變。農村社會所具有的封閉性和不流動性都被打破,農民慢慢的接受新農村生活。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農民充分重視市場經濟對于建設新農村已經農村發展的作用。積極的吸收具有創新性的元素,幫助農民接受現代化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模式。

二、農民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省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社會調查

今年七月,××省司法廳和××省法學會組織開展了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社會調查。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省是個農業大省,農業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以上。開展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專題研究,將有助于總結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規劃的實施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客觀現實,調查中運用了比較的方法,分別在城鄉各選擇了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調查地區(桐城市新安渡鎮和安慶市大觀區)進行深入調查。通過實地調研,結合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已經取得的經驗,我們提出如下研究報告。

一、農村的法治環境與農民的法律意識問題

隨著三個五年普法規劃推進式的實施,我省農村法治化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有所增強。在全社會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農村依法治理的法治環境大有改觀。

農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培育和形成,不能脫離他們賴以生存的鄉村的法治環境。筆者認為,農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微觀上是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在宏觀上就是要造就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讓農民在良好地法治環境中形成法制觀念、培養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從“一五”普法到目前正在實施的“四五”普法正是有條不紊地實踐著這個目標。只有形成一個全社會崇尚法治的社會環境,法治國家的目標才能實現。在我國目前以政府推進為主要方式的法治進程中,這樣的“法治環境”需要各級政府去營造。“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是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四五”規劃的目標是實現由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向提高法律素質的轉變。可見,法律觀念、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相互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農村的基層政權和組織應當對法制觀念、法律意識、法律素質有明確的認識,才能夠使其職責有明確的定位、行動有明確的方向。

通過調查和資料分析,我們發現,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著一些現象:⒈在職責上缺乏明確的定位。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還是具有政策性和臨時性的工作?作為推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基層政權機關和組織,應當充分認識到普法和依法治理是政府的職責。⒉在方法上往往以法律條文的宣講作為硬性指標。由于對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存在模糊認識,灌輸法律條文幾乎成為培養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主要方法。⒊在實施過程中未能形成基層組織與農民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普法”似乎也在向農民“攤派”法律知識,“依法治理”則是以法律為“罰則”治理鄉村。⒋在評價機制上,注重于形式的普及,有些經驗來源于文字總結與模仿復制。盡管這些問題是非主流的現象,但是在今后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不能不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存在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則是認識問題和觀念問題。為此,必須明確什么是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如何“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和“提高法律素質”?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法律意識包括法律思想(理論)、法律觀念(法制觀念)和法律心理。法律意識有個體法律意識、群體法律意識和社會法律意識之分,個體(公民)法律意識的形成取決于公民的法律心理,以及法治環境的影響。群體法律意識具有團體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在我國農村不應忽視傳統性和地域性的沖擊和扭曲。社會法律意識是全體公民普遍的法律心理和觀念,它與傳統的法律文化、主流法律觀念的傳播有著密切關系。社會法律意識和群體法律意識是公民的個體法律意識形成的重要環境因素。個體法律意識和群體法律意識對社會法律意識內容與發展有較大的作用。在通常情況下三者是協調一致的,但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能發生沖突。

查看全文

高職大學生用法意識培養實踐分析

摘要:高職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基層人才,是否具備用法意識將對社會和諧產生直接影響。基于此,該文立足于高職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挖掘法律知識儲備、法律價值理解與責任意識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社會、學校、學生自身3個角度分析原因,并通過問卷調查對高職大學生用法意識情況展開分析,從法律活動開展、用法氛圍營造和法律信仰培養等方面對加強大學生用法意識的實踐策略進行了探討,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用法意識;現狀調查;實踐策略

在法治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國家和社會對高職大學生也提出了較高法律素養要求,需要大學生能夠在生活和今后工作中做到懂法、用法和守法。但就目前來看,大學生普遍缺乏用法意識。因此,還應對加強高職大學生用法意識的實踐策略展開研究,以便推動高職法律教育工作的科學開展。

1高職大學生用法意識情況調查分析

為了解高職大學生用法意識現狀,對某地區3所高職院校共計200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對法律知識了解程度、訴訟意識等。從調查結果來看,針對“你是否關心周邊法律事件?”這一問題,53.2%的學生表示關心,36.5%的學生表示不關心,10.3%的學生表示偶爾關心。從“你覺得自己是否了解法律知識?”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來看,23.6%的學生表示了解,65.6%的學生表示有一點了解,10.8%的學生表示并不了解。從學生用法情況來看,針對“你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時你會怎么辦?”這一問題,63.8%的學生表示會選擇投訴,23.7%的學生選擇私了,10.9%的學生選擇報案,1.6%的學生選擇訴訟。針對“遇到搶劫你會選擇報警嗎?”這一問題,75.6%的學生選擇會報警,12.5%的學生認為損失不大就不報警,因為報警也找不回來,11.9%的學生認為報警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因此堅決不報警。從總體來看,學生日常較少主動了解法律知識,對法律知識了解情況并不樂觀。多數學生在生活中缺乏用法意識,但是在面臨具有威脅性的違法行為時能夠利用法律維護個人合法權益。分析高職大學生用法意識薄弱原因可以發現,高職院校在法律教育方面側重理論教學,并未開展足夠法律實踐活動,以至于學生將法律束之高閣,盡管掌握部分法律知識,但不愿意在實踐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法律。與此同時,當前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階段,法律制度尚未得到完善,互聯網上時常傳遞各種不公正的社會事件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律的權威和公信力,造成部分學生對法律缺少信任,不僅不愿意尋求法律保護,甚至會選擇逃避法律。此外,伴隨著西方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入侵,大學生的法律信仰受到了嚴重沖擊,造成部分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軌情況,崇尚個人主義,法律意識淡薄,甚至無視法律追求享樂。

2高職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

查看全文

青少年培養法律意識分析論文

一、青少年樹立法律意識的重要性

加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培養新世紀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任務。當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門綜合協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實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為,我國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尚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法制教育形勢的需要,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陽,是蓬勃挺拔的小樹,是含苞綻放的花蕾。對于他們,祖國和人民寄予了無限的期望和關愛,因為,他們代表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寄托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青少年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夢想的花季,他們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這個如金似夢的好年華里,如果不對其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如果其沒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么接踵而來的就是人生的一個個急流險灘;如果不能遵規守法、擇良從善,那么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為全球化的社會問題,在校學生的犯罪率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國的青少年犯罪特別是在校學生犯罪,呈現出了低齡化、團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趨勢,已成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公檢法司提供的數據和大量案例資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認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二、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途徑

青少年是一個從年齡上橫跨少年和成年的群體,既有青年人的朝氣,又有少年的稚氣,一方面思維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滿青春的躁動和思想的波動。他們渴望了解和認識這個豐富多彩而又紛繁蕪雜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會并得到社會的理解。因對世界好奇而不免有時盲從、盲動。外界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的誘惑,社會轉型時期產生的各種陰暗現象,常常使他們在困惑、迷惑中隨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如何引導和規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提供維護他們合法權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幫助他們學習法律知識,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對法律規范的內在信仰從而自覺遵守,遏制住日益嚴重的青少年違法犯罪及針對青少年的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認知水平,增強其法律意識,使其樹立法制觀念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優化環境,開展教育。

1.充分發揮學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創造良好的校園法制環境。

查看全文

高中生法律意識培養研究

1高中生法律意識現狀

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絕大部分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比較單薄,不能利用法律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并且不能充分做到如何不犯法。當前,大多數高中生對于法律的了解往往只是局限于單純認識法律名詞,對于相關法律條文并不能深入理解,有些同學雖然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然而僅僅是能夠了解如何維護自身權利,然而對于自身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未能完全了解。另外,有些同學的法律觀念比較淡薄,主要表現就是比較容易沖動,往往根據自身的主觀意識解決問題,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社會上不良觀念的影響,同時這些不良觀念還會導致其法制觀念進一步淡化,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雖然學校內部的相關規章制度具備一定的法律約束力,然而很多同學不能充分尊重學校的規章制度,即淡化了法制觀念。這種情況在不少學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1]。

2高中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途徑及方法

2.1強化自律意識。對于我們高中生而言,自律意識是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同時自律也有利于促使我們得以更好發展,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在學習及生活過程中,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分界,在此基礎上我們就有了界限意識,而這種界限的實質就是一種規則,它包括有形規則和無形規則兩種不同形式,我們只有嚴格遵守這種規則,才能夠保證更好地進行學習及生活,并且使自己的學習及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另外,由于規則及界限存在,作為高中生我們還應當堅守為人底線,遵守各個方面規矩。所以,為了培養自身法律意識,作為高中生我們應當注意強化自身自律意識,堅持自律,成為能夠遵紀守法的學生,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遵守法律。此外,自律也是高中生必須要具備的一種優良品質,應當堅守的一種道德底線及法律底線,也是我們必須承擔的一種社會責任。2.2加強法律知識學習。作為高中生,為了更好地培養自身法律意識,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應當積極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我們不但要積極學習課本中相關法律知識,并且應當注意擴展閱讀范圍,學習課外相關法律知識,閱讀法律書籍,從而更好地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更好地運用法律知識,這對于我們法律意識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可促使我們形成較強的法律意識。在學習法律知識方面,還可通過觀看相關法制欄目的方式,通過法制欄目中的相關案例,更好地了解違法行為,學會更好地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逐漸使自身法律意識得以增強。同時,這種學習法律知識方式也能夠使自身學習興趣得到提升,增強自身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從而使自身法律意識能夠得以強化。2.3強化自身法律素養。在高中學習及生活過程中,為能夠更好地培養自身法律意識,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應當強化自身法律素養。作為高中生,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及作用,并且應當清楚地了解現代社會法制建設的大好形勢,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法律知識的學習中。除了積極學習法律知識外,還應當加強法律知識實踐,在實際生活中應當積極嘗試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自身法制實踐能力,使自身法律素養得以提升。另外,對于學校及社會上所開展的法制知識宣傳活動,我們應當積極參與,從而擴展自身視野,了解更多法制建設內容與相關法律知識,這對于我們法律意識的培養及增強具有重要的意義及作用[2-3]。

總之,在現代高中階段學習過程中,作為高中生,我們不但要注意強化自身的學科素養,同時更應注重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積極培養自身的法律意識,從而形成較強的法律意識,并且在實際生活及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運用法律意識維護自身的權利,做到遵法守法,為今后自己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淺析大學生就業創業法律意識培養

【摘要】就業競爭激勵,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因缺乏法律意識在就業的過程中無意間違反了法律或者個人的權益不斷地受到侵犯。筆者以中國藥科大學為例,采用問卷與訪談的方式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法律意識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探討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從就業環境、高校和大學生自身三個角度,探索大學生就業創業法律意識培養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法律意識

從2002年起高校擴招的畢業生陸續進入求職市場,全國大學畢業生總數呈明顯上升趨勢。面對龐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人群,各高校全面落實畢業生就創業指導工作。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就業創業課程中教授的內容僅包括就業觀念、就業程序、就業技巧與技能的培養等,很少傳授相關的法律知識,大部分學生法制觀念淡薄,對法律知識認識不足,不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甚至出現鋌而走險的違法事件。因此,在高校就業創業指導過程中加強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對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大學生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法律意識現狀調查

筆者對我校的2016屆、2017屆的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對我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法律意識現狀進行調研。共發放問卷800份,有效問卷774份,有效率為96.75%。調查結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大學生就業創業法律知識匱乏。超過9成的學生表示并不了解《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具體內容,74.1%的學生不能完整說出五險一金,67.4%的學生不知道試用期如何規定,43.9%的學生在實習期間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等。在大學期間,學生幾乎都沒有接觸過法律,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識和法律常識,思想上不關心不重視,大部分同學僅僅是知道一些法律名稱,但對于具體的規定是什么并不了解,也不知道這些法律知識和就業的關系以及對就業的幫助,對相關法律知識熟視無睹,不注重培養自身法律意識,一旦在求職過程中發生自我權益受損的情況,并不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2.大學生就業創業法律意識淡薄。一是維權意識的淡薄。68.2%的學生認為用人單位根據政治面貌、生源地、英語等級、學歷等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是合理的,會根據單位要求投遞簡歷;當就業或離職時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僅有31.84%的學生會“通過勞動仲裁機構、法院等法律途徑維權”,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就這么算了”。結果表明,許多大學生對于侵犯個人權益的就業情況缺乏辨別能力,造成個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仍不自知的可怕后果;并且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和勇氣。二是履行義務的意識淡薄。25.8%的學生曾經有過毀約的經歷。同時與多家用人單位簽約,隨意將簽訂的就業協議毀約,他們認為就業協議并不像勞動合同那樣重要和具有法律效應,毀約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三是是法律責任意識淡薄,法律責任意識是指大學生在就業中違反法定義務后要承擔后果的意識。56.4%的學生在簡歷制作中出現夸大,甚至有同學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好的崗位不惜制造假的榮譽證書、學位證書。學生知道違反法律會承擔嚴重的責任,但卻不知道承擔何種法律責任,怎樣承擔責任,這就是大學生法律責任意識淡薄的表現。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