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法治意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23:46: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大學生法治意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依法治國下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開展了更加深入的法治宣傳教育,在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主張和約束下,全社會都要不斷增強用法、守法、尊法以及學法意識。大學生作為當代年輕有為的群體,應該成為中國推進依法治國的主體。因此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對于推進我國法治社會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有效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有助于高校立德樹人教育內容的落實。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中,不僅要包括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較高的文化素養,大學生還應該具備較強的法律觀念和意識。大學生只有樹立憲法為上的法治精神,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最終成長為國家建設小康社會的人才。(二)提升大學生法律修養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礎。要想實現全面依法治國,高校首先要做到依法治校。只有科學、法治的現代化學校管理制度,才能為國家的人才培養提供重要的保障。當前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必須要與提升大學生法律修養相結合,高校才能不斷提升學校自身的依法治校水平,即在學校管理者提升自身依法管理學校的能力同時,也讓高校的教師、學生處以及各個部門在進行高校的日常管理時,做到有據可依、有法可行,最終才能構建高校依法治校的良好基礎,提高大學生懂法、知法以及用法的水平和能力。(三)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依法治國的保障。法治環境的建設和法治精神的普及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其中法治環境的構建和法治精神的宣傳都離不開公民法治精神、方式、思維以及意識等方面的有效提升。大學生也是普通公民的一員,因此大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更容易幫助大學生通過法律意識和觀念的培養,逐漸形成社會主義信仰,在這種信仰的激勵下才能不斷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同時,最終促進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目標的成功實施。
二、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具體內容
第一,有效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大學生提高法治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只有不斷樹立大學生對我國法律的推崇感和認同感,才能積極地在大學生群體中打造法治社會的精神根基,同時在大學生群體中積極樹立現代公民法治意識的內在權威地位,最終才能積極提升大學生對法律權威性和公正性的認識;第二,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還表現在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塑造。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是法律素養提升的具體方向,所謂的法治思維就是要求大學生善于運用多樣化的處理、分析以及認識問題的思維方式,然而受法律本質的影響,大學生的法治思維也是一種更具理性化和邏輯化的思維方式。黨的十八大以后,依法治國戰略的推出積極引領包括大學生群體在內的全體公民,靠法解決問題、遇到事情找法律以及日常生活自覺遵守法律的發展趨勢。在高校的法律教育中更要積極把握大學生法治思維訓練的方向,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并守住法律底線;第三,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重點在于法治方式的訓練。所謂法治方式就是憑借法治思維的引導,按照法律的規范、規則、程序、方法以及手段執行法治化的實踐和監督的過程。在當前的高校法律教育中要積極打破傳統教學束縛,提升大學生運用現在法治形式解決和處理法治問題的能力;第四,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大學生的法治精神。所謂的法治精神即法律所倡導的公平正義、自由平等以及民主法治等社會主義核心精神,同時我國的法治精神也是大學生法律教育最終要實現的價值目標,只有在大學生的行為準則中慢慢滲透法律所主張的契約精神、規則意識、義務觀念以及自由意識等,才能在大學生的心中徹底融入法治信息和理念。
三、有效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策略
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
[摘要]《民法典》法制思想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多年探索與實踐的結晶。它為新時代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豐富的營養。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今天,認清《民法典》法制思想與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思想,為塑造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民法典》;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
一、新時代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前提。按照黨的總體戰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更加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而人才隊伍建設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支撐。改革開放至今,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各個領域的人才發展工作尚缺乏法治的強大推動力,人才法治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遭遇瓶頸。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是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主體。大學生主體的法律意識是其成才的重要因素,其是否完善直接關系到人才質量,關系人才強國戰略實施。(二)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塑造合格大學生的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以塑造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目標。目前,打造大口徑、強基礎的素質教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塑造大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其中“德”在各方面發展里起根本性作用,而法律素質是“德”的重要內容。[1]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包含:法律意識、國家主人翁意識、公民意識、民主意識等多種內容的教育。法律素質教育能有效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法制觀念。此外,青年大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塑形階段,從青年時期加強法律意識教育效果較之于其他階段更加深入、鞏固。(三)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保障。大學生群體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定型,這一年齡段本身對于真偽的認識和鑒別欠缺一定的判斷能力,缺乏社會閱歷的大學生群體則更容易引發違法犯罪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要完善立法,又要推進司法改革。大學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主體,加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教育,引導他們對法律的積極認可與遵守,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保障。
二、《民法典》法制思想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民法典》法制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1.《民法典》法制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一體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作出不懈探索,并在頂層設計及法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方位關注群眾安居樂業?!睹穹ǖ洹返恼Q生是我們黨堅持人民至上的成果,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指導下法治建設不斷取得成功經驗總結而來的,充分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治精神。因此,《民法典》法制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在邏輯上是一脈相承的,是造福人民的一把利器。2.《民法典》法制思想具備完善的理論框架。民法是規范民事主體在社會和經濟生活各方面關系的法律。[2]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首次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誕生,標志著我國民法領域建設發生了質的變化?!睹穹ǖ洹贩ㄖ扑枷氲睦碚摽蚣茉O計以保護公民民事權利為核心,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人民群眾在經濟、民生、環境、婚姻等方面的利益訴求。整部法典從內容比例看設置完整、協調、科學,結構設置嚴謹規范。綜上所述,《民法典》法制思想具備完善的理論框架,對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具有指導意義。3.《民法典》法制思想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睹穹ǖ洹贩ㄖ扑枷肱c西方相同領域的法制思想有著本質區別,它的產生與發展必須在繼承與創新傳統法制思想的基礎上,深深扎根于中國特有的土壤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在法治社會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人民群眾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和社會期盼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法典出臺。2020年是“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民法典》的誕生正逢其時,適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以及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推進的新形勢,符合人民群眾的歷史期盼。而它終將在未來的時代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不僅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民事法治保障,而且也將為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中國力量。(二)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的現實意義。1.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性質。黨中央明確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性質,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當前,西方敵對勢力依然猖獗,對高校意識形態陣地更是虎視眈眈,各種錯誤思想無時無刻不在伺機滲透?!睹穹ǖ洹贩ㄖ扑枷胧切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成果,以《民法典》法制思想為教育指導原則,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敢于抵制錯誤思想,有利于大學生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夠頭腦清醒,以始終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底線,為自己樹起思想的安全網。2.使大學生法律意識更加全面深入。以《民法典》法制思想為教育指導原則,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鞏固大學生法治理念,引導他們在面對問題時,自覺應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加強大學生的《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點使受教育的大學生自覺樹立起三種意識:第一,樹立守法意識?!睹穹ǖ洹贩ㄖ扑枷腙P注社會生活百態,加強青年大學生《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點在于讓大學生能自覺守法,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與家庭、學校、社會成員的關系。第二,樹立權利意識?!睹穹ǖ洹贩ㄖ扑枷牒w公民民事權利,加強大學生《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點要引導他們應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了解及保護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等各方面權利,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會“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宗旨,心懷愛人之心,不侵犯他人合法權利,維護社會和諧。第三,樹立規則意識?!睹穹ǖ洹贩ㄖ扑枷霃娬{規則意識,加強大學生《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點要強化大學生的規則意識,讓其在與他人交往中遵守人際關系規則,在社會公共生活里,遵守社會規則,從個人的行為中體現對公平正義的尊重。3.是實踐和完善《民法典》法制思想的重要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分不開的。法的形成和發展來自于人民,實踐于人民,完善于人民。大學生是思維活躍、開放的主體,他們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同時又善于將其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之中發現錯誤,反饋錯誤,最終解決錯誤?!睹穹ǖ洹贩ㄖ扑枷肱c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存在緊密聯系,《民法典》法制思想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的實踐,將是《民法典》法制思想不斷完善的過程。(三)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的理論意義。1.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完善了思想內涵?!睹穹ǖ洹返恼Q生對中國公民參與社會活動的法制建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通過《民法典》法制思想的教育,能有效培養大學生成為具有“公民精神”“公民意識”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主體,并參與社會生活。[3]此外,《民法典》取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它的法制思想充滿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觀,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完善了思想內涵:第一,問題導向的思想內涵?!睹穹ǖ洹贩ㄖ扑枷胄纬珊桶l展的動力來自于社會生活各方面問題的協調與解決。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培養問題導向意識,加強大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思維。第二,實踐發展的思想內涵?!睹穹ǖ洹贩ㄖ扑枷胧墙▏詠砻穹I域實踐發展而來的,它對不符合、不適應當下國情的內容作出了修改,又對當前社會迫切需要的規定作了補充。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培養在實踐中不斷糾正錯誤、不斷完善自身的意識。第三,尊重歷史的思想內涵。《民法典》法制思想是在傳承傳統優秀法律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有助于啟示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先守正才能創新,要尊重歷史,才能立足時代。2.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增加了遵循原則?!睹穹ǖ洹贩ㄖ扑枷胫黝}豐富,總結了建國以來我國多次立法經驗,較傳統法制理論而言,內容具有更加鮮明的特色,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新增加了多個遵循原則,主要表現在:第一,平等原則?!睹穹ǖ洹贩ㄖ扑枷胨w現的平等原則重點在于調整社會關系,是其區別于其他部門法的根本標志。大學生屬于法定意義上的完全民事行為人,其所處的社會關系需要其獨立進行調整,并承擔相應的民事行為后果。將平等原則思想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在參與民事活動時,自覺尊重他人意志,視他人為平等主體,并知曉自身權利亦受法律保護。第二,誠信原則。誠信原則是《民法典》法制思想體現的最為重要的基本原則,被法學界專家稱為“帝王條款”。在高校,誠信教育是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鐵”律,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開展教育的重要內容。將誠信原則思想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將進一步培養大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信守諾言的人格和精神。第三,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該項原則規定公民既要遵循法律規定,同時還不得違背社會道德規范,是《民法典》法制思想廣度與深度兼具的重要體現。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思想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升華。第四,綠色原則。該原則是在民生各項領域強調生態文明保護的理念,是新發展理念在法制思想中的直接體現。將綠色原則思想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在新時期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與實踐,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先進性特征。3.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豐富了思想源泉。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始終處于重要地位。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界積極適應時展,積極將時代新思想、新理論的成果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4]至今,先后融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先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性理論成果,并將其用于指導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始終保持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時代性與政治性,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睹穹ǖ洹贩ㄖ扑枷胧切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理論的成果,將其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既是一種傳承,又是豐富思想源泉的舉措。
高等教育學生法治意識培養
摘要:黨的報告中提出我國已步入“依法治國”的新時代,大學生群體是整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法治意識的培養將極大程度地促進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的進程。高等教育在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擬深入了解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在高等教育下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法治意識;培養
一、高等教育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的意義
1.高等教育法治意識的培養能幫助大學生立足社會。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國”彰顯了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國民生活質量得到了質的飛躍,與此同時,法律也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大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法治意識將有助于他們提前適應社會環境,辨識眾多騙局,立足社會。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跟法律有關的問題,例如勤工儉學、就業協議等等。當一位大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意識,掌握了基礎的法律知識后,他便可能在日后步入社會時,成為一名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合法維權、按章辦事的合法公民。
2.高等教育法治意識的培養能幫助大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當今社會,太多的陷阱、騙局縈繞在大學生周圍,屢見不鮮的校園貸問題、層出不窮的就業協議陷阱等,都顯示出大學生法治意識的薄弱?!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备叩冉逃谐浞秩谌敕芍R,將有效地幫助大學生規避社會陷阱,幫助其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高等教育法治意識的培養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需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p>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意識探討
摘要: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治理我國的基本戰略方針,在全國推進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的戰略目標之一。強化大學生的法治意識,提高大學生的法治信仰,是全面提升我國依法治國進度的里程碑。本文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深度探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我國大學生法治意識存在的問題,提出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路徑。
關鍵詞: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法治意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法治理念培育和踐行,是幫助我國大學生解決信仰問題和大學生法治意識薄弱的關鍵,大學生法治意識的提高,不僅有助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行,還能幫助大學生實現角色變化,提高大學生對法律的認知,維護我國法律的威嚴,讓大學生信仰法律,利用法律與犯罪行為進行斗爭,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非常重要。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的重要性
(一)法治意識的概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律意識”,是我黨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提出的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目標,如果公民沒有法治意識,那么法律的權威將無人可以保衛,法治國家也只是說說,永遠無法實現?,F如今,中國雖然已經有了相對健全的法律體系,可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等現象還是時有發生,并且更糟糕的是很多大學生對遵法、用法和護法的意識都不夠強烈,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意識教育已經迫在眉睫。目前,我國的法治主要依靠法律來解決一切問題,但法治與法制有著根本上的區別,法制指的是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與司法憲章等等,這是一種靜態的,而法治說的則是包括靜態的法以外還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執法和守法活動等等。法治的功能非常豐富,法制能夠保障公民的權益,還能以制度形式保障社會的良好運轉。(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完善和健全是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提高和優化在一起的,能幫助人民明確法制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是我國在長期的社會主義發展中通過不斷地完善孕育而出的,在我國第十六屆六中全會上,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首次提出,這個宏大的戰略目標準確地提出了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來幫助中國全民族奮發圖強,成為人民提高法制意識的精神紐帶。我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曾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是決定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一定要加強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我國的社會潮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我們的社會共識,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群眾的多方面分析,最終確定了提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關鍵詞。(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的重要性。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大學生道德統一。大學生,作為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作為泱泱華夏的建設者和繼承者,必須要加強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價值觀中法治的意識。法治中包含著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等等多個方面,法治不僅是規則之治,還一定要是良法之治,而這個良,不能僅僅是道德上的善良,還應該是價值上的優良,良法必須是反映我國百姓意志和利益的,符合價值追求的,符合社會規則的,能夠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提升法治意識的重要手段。法治的重要性不僅僅是上文所述,法治依然是我國的興國之魂,但如果大學生對法治的意識不高,對法治的擁護度不夠,沒有將法治看作是信仰,那么一切都只能成為空談,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大學生能夠注重法治,信仰法治,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便是幫助我國大學生提高法治意識的重要手段,通過我黨的不斷努力,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熱議的重點,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非常廣泛和權威的影響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比單純的法治更容易被目前我國的大學生所熟知和接受,因此,想要提高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權威和影響力作為幫助,能夠更好地讓我國大學生以最快速度了解法治意識,提高法治意識,推動我國未來的依法治國發展,提高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公民意識以及規則意識,幫助他們以國家主人的身份加入到國家的建設之中。
二、大學生法治意識存在的問題
淺談法律素質人才基礎培養
摘要:筆者作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師,縱觀高校法學教育,梳理當前大學生法律素養之現狀,從當前大學生在法學教育上存在的法律常識缺少,導致遵紀守法和違法犯罪是非不分;法制思維缺失,在依法維權與放棄維權上導致意識模糊;法律信仰缺失,導致對法律、法制、執法的認識產生扭曲等“三缺”問題入手,從社會環境、學校的現實困境和學生自身的問題剖析了的原因,站在對歷史、對社會、對國家未來負責的高度,圍繞“營建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加大學校教育培養力度、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等三個方面暢談了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法律素養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表現總體來講是健康向上的。但是,受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教育體制尤其是高校教育體制的局限,不可避免的導致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法律素養較低,法律知識明顯不足,法律信仰缺失,維權意識弱化。因此,在大學生中開展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法制教育,幫助他們提高法律素養,增強法制意識,引導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減少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培養學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非常必要。
一、執教高校,觀法學教育,看大學生法律素養之現狀
(一)法律常識缺少,導致遵紀守法和違法犯罪是非不分在大學學習階段,大學生主要思考的是自己的未來靠什么安身立命,成家立業,在高校很有限的法律知識課堂(法學專業及類似的除外)上,沒有用心,更不談下力,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識就在必然之中[1]。(二)法制思維缺失,在依法維權與放棄維權上導致意識模糊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因為上課時間緊、對維權的相關法律法規不了解,對維權程序不明確,投訴上訪耗精力以及維權經費缺乏等原因而自認倒霉、或忍氣吞聲或不采取任何行動,放棄維權。(三)法律信仰缺失,導致對法律、法制、執法的認識產生扭曲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社會不公平現象時有發生,導致缺少社會閱歷的大學生群體對法律缺乏應有的信心,對現有的法律有著錯誤和扭曲的認知,加之目前課程設置和教育培養的原因,必然會對法律產生信仰危機。
二、圍繞“三缺”,查是非曲直,找高校大學生法律素養不足之原因
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培育
一、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現
1.法律知識薄弱是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前提
法律知識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知識主要是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獲取,法律基礎課程知識面較窄,理論層次較淺,課時安排較少,學生不可能全面了解我國法律的基礎知識,不可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法律理論的內涵和精神實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重專業課程、輕公共基礎課程,普遍重學分、輕實效,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多數學生對法律知識都是一知半解,更談不上對法律知識的應用。近年來大學生犯罪率上升,大多數都是因為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造成的,大學生的犯罪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給法治中國與和諧社會建設帶來極大的危害。
2.法律意識模糊造成大學生法律信仰的缺失
在中國,要樹立法制觀念必須樹立法治主義的法律觀念,排除和拋棄法律工具主義觀念。很多大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法治的內涵和真諦,缺乏對法的自由、平等、公正、誠信等價值的理解和向往,由此,他們認為法治就是公民必須守法,因為法是由國家制定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倘若不遵守,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法律僅僅被看著是一套強制性的、以暴力機器做監督后盾的規范人們行為的規則,把法治當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簡單的工具。大學生對法治的膚淺和模糊認識,往往使他們只是看到法律的消極方面,而忽視法律是人們獲取正義需求的最佳途徑。同時,由于法律工具論的影響,法律界幾乎被貼上了政治的標簽,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自己不犯法,就與法律無關,甚至有些學生對法的態度極端功利,大大消減了對法的信仰度。
3.法律無用論是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的一個特征
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研究
1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建設法治國家。對高職學生進行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教育是提高學生法律素養、法治觀念的核心環節,是國家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的法治情感、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對國家法治建設具有深遠影響,只有懂法、知法、用法,堅守法律底線,才能樹立崇高的法律信仰,推動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有利于建設法治國家。1.2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蘊含著意志自由、身份平等和誠實守信等元素,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紐帶,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守信用、講信用、講法治、有契約、有和諧、有公平。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教育有利于帶動社會廣大公民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從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1.3有利于依法治校。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可以促進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校,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的法治意識,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責任和義務,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依法主動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從而形成和諧的校園氛圍。1.4有利于高職學生全面發展。高職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思想意識很容易受到影響,處理問題有時會缺乏冷靜思考。對高職學生進行法治觀念養成教育,有利于他們完善自我品格,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契約精神培養能夠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和自由平等的觀念,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
2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傳統觀念對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有一定沖擊。在中國傳統觀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權大于法”和“情大于法”的思想,高職學生難免會受到這些傳統觀念和社會風氣的負面影響,這對于他們養成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勢必會有一定沖擊。其次,學校在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方面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職院校按照國家要求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但在師資、教學等方面投入不足,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由思政課教師完成,缺少法律方面的專業教師。最后,學生對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認識不到位。雖然學校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課程,可部分學生對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認識不到位。他們缺乏經濟法律知識、契約責任意識,有的甚至連基本的概念都沒有,既不懂得對他方負責,也不懂得保護自己,甚至出現經濟領域信用缺失、深陷校園貸、拖欠學費、助學貸款不及時歸還、就業擇業輕易毀約等現象。
3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的實施途徑
3.1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提升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途徑,要充分利用思政課,將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教育與思政課有機融合,對高職學生進行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運用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增強法律課堂教學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考文獻:[1]羅清霞.大學生法治觀念與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3):79-81.[2]張建華,吳憲鳳.法治視角下大學生契約精神養成研究[J].法制博覽,2018(6):54-55.[3]吳凡.淺析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J].青年法苑,2018(1):163-165.[4]張素君.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研究[J].法制博覽,2017(3):151-152.[5]解穎.基于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現狀的養成路徑研究[J].信息記錄教育,2017(7):126-127.[6]吳雅麗,肖健,何文成.關于當代大學生法治觀現狀的調查分析[J].法制博覽,2018(1):86-87.[7]段忠新.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研究[J].山西農經,2016(12):83-84.使高職學生能夠感受法、理解法。同時,高職院校應開設法律法規方面的選修課,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3.2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促進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行為養成。積極開展法律法規方面的第二課堂活動,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法治論壇”“模擬法庭”“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胺ㄖ握搲被顒又?,學生可以提出熱點難點問題,大家進行討論,相互分享;“模擬法庭”活動中,角色扮演、演員說辭等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法律的嚴肅與公平公正;“知識競賽”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另外,班級可以開展法律方面的主題班團會,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日,學生可以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既可以幫助居民、中小學生普及法律法規方面的常識,又可以促進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行為養成。3.3借助校園文化建設平臺,營造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氛圍校園文化能夠體現時代特征和校園特色,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高職院校可以借助校園文化建設這一平臺,加強和改進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教育。比如,可以在學校官方網站開設法律法規方面的專欄,宣傳和解讀法律法規;利用校園廣播,可以不定期推送法律法規相關內容,使學生了解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內容;還可以利用學院內的櫥窗,在展示各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可以開設法制欄目,張貼普法宣傳或者學生征文。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及時推送身邊發生的法治事件,并與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團委、思政部每年可以帶領大一學生開展有關法律法規和契約精神的微視頻、微電影大賽。學生處每年也可以開展法治知識競賽、征文、微電影等。
大學生法律實踐分析
摘要:大學生法律實踐是依法治國方略得以實施的前奏。法治教育的現狀導致了大學生法律實踐能力的缺失,如何豐富法律實踐形式,將法律實踐類型化,最終提升大學生法律實踐能力,成為我們迫在眉睫的任務。本文運用類型化理論將目前幾種主要的法律實踐類型予以分類并探討其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實踐;類型化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要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不斷開創依法治國的新局面。大學生法律實踐是依法治國方略得以實施的基礎,開展大學生法律實踐成為目前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務。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歷來被各所高校重視,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淀,提升大學生法律實踐能力,成為當下一個熱門的研究主題。
1大學生法律實踐的基本形態
1.1法律援助服務?,F代意義上的法律援助一般指由政府直接或間接設立的機構組織相關人員,為經濟困難、特殊案件的當事人免費或由當事人分擔一定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法律保障制度。[1]根據司法部法律援助司統計數據,十八大以來,全國法律援助機構辦理案件167萬余件,提供免費法律咨詢920萬余次。[2]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國歷經十余年的發展,辦理案件的數量和受援人數都在持續不斷地增長,并且法律援助需求的缺口仍然很大。目前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主體依然是職業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卻忽視了法學專業大學生。經過多年的發展,各本科院校法學院都不同程度設立了法律援助中心(站)。據統計,目前在校法學生的人數達到30余萬人。通過學校專業系統的教育,這些法學專業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雖然其一直處于理論知識的學習狀態,但缺少必要的實踐機會去鍛煉法律技能,造成了我國大部分法學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的薄弱。因此,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具有重要意義。在當前的法律援助體制下,法律援助機構仍屬于民間法律援助組織。由于在校大學生學習和生活方面等因素的制約以及社會閱歷、職業能力、職業技巧等不足,大學生法律援助機構無法像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那樣提供形式多樣的法律援助,主要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文書、調解等。其實,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一方面能彌補其經驗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夠避免隨意性,進而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1.2模擬法庭。模擬法庭即“通過學生扮演法官、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法警等角色進行演練,使學生熟悉開庭以及法庭調查程序,法庭調查中7種法定證據的各種舉證和質證方法?!盵3]我國傳統法學教育以知識傳授為主,重視對各種法學理論學說的掌握以及對法律條文立法意圖和作用的理解,卻忽視了對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其結果必然會使大量的法學專業畢業生在工作中不知如何操作具體的法律實務,而模擬法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中進行模擬法律實踐的場所和機會,有利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提高了法律文書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從事法律職業前就得以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從而縮短了法學理論與法律工作實踐的距離。但有時模擬庭審流于形式,不注重案例的分析和理論的學習,此種情況應予以避免。1.3普法宣傳活動。法律的權威來自公民的自覺遵守,如果制定的法律無法落到實處,法律便毫無意義。因此,實施依法治國,必須提高政府以及人民的法治意識和觀念,“普法”是法治建設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和前奏,是法治建設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這就為我們高校大學生將所學法律知識運用于實踐提供了一個契機。通過深入扎實的法治宣傳教育,深入宣傳憲法,樹立憲法權威,普及各類法律知識,不僅有利于促進全社會自覺學法、守法、用法氛圍的形成,更能提高大學生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培養良好的法制觀念,有助于樹立大學生社會主義公民意識,并在社會中起帶頭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作用。1.4大學生法律診所。“診所”的概念源于醫學院的教學方式,其是將專業學習與法律實務操作相結合,將現實的真實案例引入課堂,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真實案件或從事其他法律實務工作的一種實踐方式。法律診所讓學生在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法律思維和實務技能的訓練,有助于其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胺稍\所式教學”對法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參加的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理論結合實際,以生活中真實案例的各個具體環節的模擬實際操作為主要內容??梢?,“法律診所”讓學生在實際辦案和模擬訓練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4]
2大學生法律實踐活動類型化的價值
社會轉型期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策略
摘要:通過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普遍得到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強普法宣傳和法律教育工作。在比較分析不同學歷層次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的基礎上,剖析法律意識存在差異的原因,探究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有效措施,以期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社會轉型期;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途徑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一)對法律認識不夠
從經濟基礎和社會經歷來看,大學生應歸入社會弱勢群體,在社會交往和學校集體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來自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個人權益受到損害。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樹立堅定的法律信仰,不僅是大學生調控社會行為的需要,更是他們自我保護的需要[1]。大學生了解法律知識的途徑主要是網絡等媒體,他們對我國的普法歷程和全國法制宣傳日知之甚少,對治安管理處罰、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常識有一定的認識,但對社會兼職或就業過程中涉及的行政法律和勞動法律了解不多。
(二)解決問題的方式隨意性大,缺乏理性認識
大學生法制教育實效性研究
摘要:培養大學生法律素質是依法治校、提升高校辦學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近年來培養綜合性大學生、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必然要求,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然而,當今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不足,日常生活中法律觀念不強,對法律的信仰不夠,進而踐行法律的能力比較差。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效性,培育大學生法制觀念和信任感,讓他們學會積極運用法律武器解決現實問題,是新時代培養合格大學生的訴求,也是構建文明和諧校園的要求。
關鍵詞:法制教育;實效性;法律知識;法律觀念
大學生是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宏偉目標的后備力量和儲備人才,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中堅力量。所以,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法律素養亟不可待。本文重點分析當前大學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增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時效性的途徑,以供參考。
一、我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效性不理想
(一)法律知識不足。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陸續在高校進行大學生法制教育,法學專業的學生接受系統而全面的法律專業知識,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則僅在入學第一年學習《法律基礎》這門課程。2005年,《法律基礎》和《思想道德修養》合并成《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作為新生入學第一年的必修課,同時也是非法學專業接受法制教育的普及課程,該課程更傾向于思想道德教育,僅用部分章節闡述法律、憲法、法治、人權等要點,大學生接觸到的法律知識比較少。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簡單羅列法律知識要點,沒有生動的案例教學分析和實踐環節;加上考核方式單一,學期末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多以名詞解釋、簡答題、辨析題等形式考查學生。[1]這樣帶來的后果是學生上課聽不進去,全靠學期末一周“突飛猛進”,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所以,全靠這門課程增強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二)法律觀念欠缺。當前大學生的權利意識一般都比較強,但是義務觀念相對薄弱。[2]比如,在發展黨員、評優評先過程中,有些不關心考評過程,不關注自己平時是否為班級、為同學做過貢獻,只看自己是否在公示名單里面,結果出來以后發現自己不在公示名單,便迅速去找輔導員或者學院領導要說法。這說明學生權利意識增強了,但是忽略自己應該履行的義務,沒有認識到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近兩年頻發的“校園貸”已經造成多例悲劇,高校為了抵制“校園貸”都在加強防范教育,但是仍然有很多學生以身涉險、以身試法。這也引起我們的反思,“校園貸”之所以在高校盛行不衰,很大的原因是學生根本沒有認識到它的違法性,欠下巨款無力償還,不去公安系統報案,用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以逃避債務,也說明了這一點。(三)對法律缺乏信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需要全民尊重法律,樹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受到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少學生對法律缺乏信仰,卻相信特權,迷戀關系,對法律所賦予的檢舉、控告等權利,采取“遠而避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而是托關系、靠人情,甚至用“以暴制暴”的違法手段解決問題,這也是一部分大學生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3](四)法律踐行能力不強。法律知識不足,對法律的信任不強,沒有養成運用法律武器解決問題的習慣,導致當代大學生對法律的踐行能力不強。[4]由于受到高校的嚴格管理,大部分學生可以做到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不會主動去破壞法律。但是當大學生自身或者他人人身、財產受到非法侵害時,運用法律武器解決問題的速率和主動性是令人失望的?,F實生活中,很多大學生不能主動運用法律知識和手段解決如勞動就業、學位學分、社會資助等自身的問題。例如,學生花幾千塊錢報名駕??荚嚕X交了,駕校搬走了,駕校不承認學生的報名,很多學生不會主動想到運用法律起訴駕校,有的學生選擇“花錢買個教訓”、有的聯合幾個學生一起到駕校攔截企圖討個說法。所以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增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效性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秩序的必然要求。
二、增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效性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