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美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20:33: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大學美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大學美術論文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美術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大學美術教育的改革也被提上議程,現已成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大學美學教育的改革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社會發(fā)展因素和時代變化因素。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不但表現在工農業(yè)生產和社會服務上,也滲透于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大學美術教育的改革和研究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信息化大環(huán)境,并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推動大學美術教學的信息化改革。

關鍵詞:信息化環(huán)境;大學美術;教學特點;價值;措施

本文探究分析了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大學美術的教學特點,并提出了幾點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大學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方法和措施,希望給有關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信息化環(huán)境下大學美術教育的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受經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等因素的中和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在社會性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學教育也受到了影響,在教育教學方法上不斷顯露信息化特征。本文歸納總結了信息化環(huán)境下,大學美術教育的突出特點,詳情如下。

1.多元化

查看全文

大學藝術學院提升科研水平策略

一、藝術學科研工作的現存問題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多科性大學藝術學的科研水平的比較對象,以及由此比較而衍生的主要矛盾。目前,多科性大學藝術學專業(yè)已經與老牌美術、藝術院校和科研院所實現三分天下的態(tài)勢,這一點可以從全國藝術科學研究最高級別項目———國家社會科學規(guī)劃藝術學項目的申報情況中看出來。當然這也與多科性大學內藝術學院總量及相應師資隊伍總量較大有直接關系。目前多科性大學藝術學科研主要問題是相當數量多科性大學致力于按照國際通行的評價標準提升國際排名的努力中貢獻不足。換句話說,大量多科性大學藝術學科研水平與校內兄弟學科比較顯得薄弱。大多數文獻也指出這一問題:“藝術學專業(yè)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從整體水平來看,和文學、歷史、政治等大學科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這又與藝術學成為學科門類時間短的大背景,以及這些專業(yè)成立時間短的小背景有關。當然,多科性大學按照理工科或社會科學的規(guī)范要求來管理藝術學科的科研工作,也是該領域主要的矛盾爆發(fā)點之一。

二、二級學院是提升藝術學科研水平的關鍵層級

當前關于提升藝術學科研水平的研究不少,但多將問題指向藝術學由于自身強調靈感與形象思維,注重技法實踐,而造成的科研意識淡薄與科研能力不足等內因,或指向重視程度不足、管理方法不當、經費投入匱乏等外因。在解決路徑上也提出了轉變科研觀念,提升師資素質,健全激勵機制等長效解決方案。但是在當前形勢下,相關對策的建議對象主體身份往往是含混的。似乎分別是提給教育主管部門、校級科研管理機構,還有一些似乎直接提給藝術專業(yè)教師,建議對象身份含混使得相關建議很難落實。部分對策建議以學科為主要著力點強化科研,因為“學科建設狀態(tài)及指標是體現一個學校在國內外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內外大學排名的主要依據。科研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構成,學科建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科研的支撐。”這一建議更適合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老牌美術學院和藝術學院提升科研水平。相比之下,當前在中國多科性大學內,提升藝術學專業(yè)科研工作的重點應當是學院。因為相當數量多科性大學藝術學專業(yè)都是將若干專業(yè)并入一所藝術學院。學院一級作為基本的教學科研單位,有的設專職科研副院長、科研秘書,可以充分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且在當前形勢下,藝術學科研水平的提升不是單純的學術問題,而是牽涉到戰(zhàn)略規(guī)劃、行政管理、人事聘用和本科教學的系統(tǒng)性綜合問題。然而,就藝術學科研發(fā)展狀況來看,相當數量的學院在藝術學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嚴重弱化,不能主動探索包括多個學科方向在內的學院總體科研戰(zhàn)略,不能很好地平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不擅長與校內兄弟學院進行跨學科聯(lián)合研究,組建高水平團隊。這是制約當前多科性大學藝術學科研水平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從很多方面來看,二級學院都應成為多科性大學藝術學科研發(fā)展的主體。國內有很多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可供借鑒。

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提升科研水平的經驗及其啟示

面對藝術學科研領域挑戰(zhàn)不斷增加的新形勢,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為代表的部分綜合大學內的藝術學院結合自身優(yōu)勢,積極推動轉型,通過內部挖潛和外部聯(lián)合來尋求突破,其中的成功經驗值得國內同行借鑒。在藝術學科研領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前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雖然有堅實的基礎和傳統(tǒng)優(yōu)勢,但在整體并入清華大學后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事實上學院整體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陣痛,藝術思維與理工科大學的管理模式艱難磨合,甚至產生了一系列在國內知名度頗高的新聞熱點事件。但學院一直堅持正確的事業(yè)改革與發(fā)展方向,路越走越寬。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就開始了自己堅定的研究型發(fā)展轉型過程。2010年常務副院長鄭曙旸就在《裝飾》雜志上撰文指出,在教學型、教學研究型和研究型中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為什么要走研究型定位的發(fā)展戰(zhàn)略。他認為清美正處在一個從教學研究型向研究型發(fā)展的關鍵時刻。提出以“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科學”為目標,確定了三個發(fā)展方向:“以信息時代為背景的產品開放方向”;“以城鄉(xiāng)建設為載體的環(huán)境優(yōu)化方向”;“以文化遺產為基礎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向”。在此目標基礎上的具體策略是“一要優(yōu)化管理系統(tǒng)實現開放”;“二要推動學科的交叉與融合”;“三要整合專業(yè)的方向”。在此基礎上,在2012年的第三輪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名列第一,藝術學理論并列第三,美術學名列第四,再一次證明了學院在全國設計界的地位。正是在學院的科研轉型大戰(zhàn)略下,各分部、系開始結合自身優(yōu)勢積極推動科研工作服務社會經濟發(fā)展。以一般意義上傳統(tǒng)手工最為濃厚的雕塑系來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相繼主持修編了《北京市經濟開發(fā)區(qū)整體雕塑規(guī)劃》《鄭州市整體雕塑規(guī)劃》等橫向科研項目。這些科研工作有鮮明特點:一個是跨學科的,改變了以往城市雕塑規(guī)劃編制的話語權由規(guī)劃專業(yè)主導的局面,使城市雕塑規(guī)劃更多考慮藝術的內在客觀規(guī)律,達到更高藝術質量。另一個是實現科研項目為社會經濟服務的目的,為繁榮城市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貢獻。

查看全文

淺談藝術類期刊《裝飾》的最美追求

【摘要】創(chuàng)刊于1958年的《裝飾》雜志是我國創(chuàng)刊最早的藝術類學術刊物。在60年的辦刊經營中,《裝飾》堅持“立足當代、關注本土”的辦刊理念,扎根設計領域,注重專業(yè)知識,成為我國藝術類學術研究的重要“風向標”。數字化時代,藝術設計領域呈現諸多變革。《裝飾》作為傳遞與記錄藝術設計領域變化的重要載體,為設計思想詮釋、設計理念和設計成果展示搭建了良好平臺。本文通過分析《裝飾》雜志“最美追求”的具體實踐措施及成效,總結辦刊經驗,以期為其他藝術類期刊辦刊提供借鑒。

【關鍵詞】藝術類期刊;《裝飾》;最美追求;設計理念

《裝飾》雜志原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報,1999年11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該刊成為由清華大學主辦、公開發(fā)行的學報。《裝飾》雜志生動、客觀地反映了我國設計的本土特征,是我國當代藝術設計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刊物,也是本土設計理論與實踐的主要陣地。《裝飾》以“裝飾”為名,既是裝飾設計理論與實踐的交流陣地,也反映了辦刊者裝飾美化大眾生活的愿望。該刊以“深化工藝美術、優(yōu)化設計理論與實踐服務”為辦刊宗旨,始終以高水準的學術定位和高品格的文化格調為標準,對我國藝術界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藝術類期刊《裝飾》最美追求的實踐

作為我國一流的藝術類雜志,《裝飾》堅持不懈地追求最美展示效果,這是該雜志的“天然基因”。《裝飾》在最美追求時,莊重雅致的設計風格形成了獨有的裝幀特色。雜志通過探索,構建層次化的美學設計體系,呈現出最美的視覺觀賞效果。1.最美追求的設計探索。《裝飾》通過最美追求的設計探索,涵蓋了藝術設計的所有領域,為我國藝術設計傳承與發(fā)展提供重要載體。在封面設計上,《裝飾》選擇強烈的色彩作為對比,結合抽象視覺元素,呈現獨特的藝術設計內涵。在封面字體的使用上,從現代設計語言出發(fā),使用創(chuàng)意型美術字體。封面的布局排版也極為考究。在期刊內頁中,巧妙地搭配文字與圖片,合理轉化色彩與空間的設計,立足視覺特點,實現了藝術美學與閱讀價值的有效融合。在2018年第1期雜志封面中,使用橙色和黃色作對比,封面中心使用巨大的圓形作為主要圖案,將本期特別策劃的文章名稱陳列其中,以虛實色塊作對比,為讀者提供聯(lián)想空間。封面四角使用4個較小的圓形(內涵為:衣食住行)作為具象補充,特別是巧妙地將“面條”與“永”的圖案虛實結合,使讀者對本期的特別策劃“海外漢學(飲食文化與漢字書法)”形成直觀了解。通過線條與空間設計布局的巧妙轉化,展示了獨特的封面藝術。在內容設計中,圖片更是比比皆是,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張或數張圖片作為輔助。在本期“新設計”欄目中,主要介紹了“可打印藻類塑料”“時光碎片”和“Care+Wear病號服”三種設計理念與方案,以“文字+圖片”的介紹方式,讓讀者有效了解這三種新的設計方案,并對設計方案的內涵,形成直觀理解與立體化認識。正是從封面到內容、文字等層次化以及細節(jié)化的設計探索,使《裝飾》呈現細膩、典雅的風格,成為藝術設計領域爭相學習的對象。2.《裝飾》設計語言的感性之美。感性之美是一種由視覺觀賞所引發(fā)的心理美感,作為大眾廣泛欣賞的美學,感性之美能夠對大眾形成直接的、感性的美學體驗。《裝飾》雜志在設計中使用富有生命力的民間裝飾語言來表達期刊的視覺審美理念,展示雜志質樸、純粹的感性之美。與很多藝術類期刊不同,《裝飾》在進行設計,尤其是封面設計時,立足我國設計潮流,用中國文化中特有的感性思維來展示民族風格與感性之美,讀者通過封面的圖案、造型,能夠直接感受雜志封面所表達的感性美。在《裝飾》2018年第4期雜志中,圍繞特別策劃“設計•扶貧”主題進行封面設計。在主要圖案上使用鄉(xiāng)間梯田的畫面,通過巧妙的藝術化處理,讓鄉(xiāng)村與設計活動相融合,契合了本期“設計•扶貧”主題,也讓讀者對設計與扶貧的關系形成“設計作為一種生產力,可精準扶貧”的直觀認知。通過使用貼近大眾生活的設計語言,讓讀者感受到最直接、最原始的感性美學。3.《裝飾》設計的理性之美。作為藝術類學術期刊,《裝飾》在用感性設計語言表達美學的同時,通過巧妙的立意和設計構圖詮釋了設計美學的理性之美。與其他期刊不同,《裝飾》雜志的封面圖像通常由多個具象組成,在圖像元素的選擇上,更青睞于形式感極強的圖片。自2002年開始,《裝飾》積極學習和借鑒西方設計理念,將幾何圖形融入設計之中,詮釋了理性的美學內涵。幾何圖形是極其理性的設計語言,積極應用這一圖形元素充分契合了《裝飾》在理性之美的設計探索與嘗試。《裝飾》2018年第2期雜志中,由平面與點、實線、虛線所組成的幾何圖形、對稱設計的蝴蝶圖案,充分展示了理性之美的設計底蘊。“包裝設計”作為本期特別策劃主題,封面使用層次感極強的幾何圖形為底,與封面圖片之間形成“三維”構圖空間,有效突出“包裝設計”的空間美感。

二、藝術類期刊《裝飾》的社會效益分析

查看全文

競文化局科長崗位演講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事:

你們好!我叫,1988年7月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1991年9月調到市文化館工作,現為市文化館館員、美術室主任,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泉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我競爭的職位是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理由有三點:

1、熟悉文化政策業(yè)務,有較豐富的基層文化工作經驗。能馬上進入工作角色。文化戰(zhàn)線工作14年,主要從事群眾美術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績。根據文化館業(yè)務工作需要,參與館辦刊物《星光》雜志編輯出版工作,配合民間職業(yè)劇團管理處舉辦戲劇展演及部分日常管理。參與“CBA聯(lián)賽“同一首歌”等大型市場化文體活動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多次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參加“中國(晉江)國際鞋業(yè)博覽會”展覽設計。多崗位、多角色的鍛煉使我積累了較豐富的基層文化工作經驗,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產業(yè)運作較為熟悉,對文體產業(yè)、新聞出版管理相關的政策業(yè)務知識有比較全面的掌握和系統(tǒng)的解。所以,如果我競職成功,相信自己能夠馬上就進入工作狀態(tài),不需要太長的適應期。2本人認為自身綜合素質較好,有一定的工作成績,能勝任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如一的藝術追求,勤勉刻苦的工作態(tài)度,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使我創(chuàng)作上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攀登。幾年來,作品共獲得國家、省、市各級獎項23個,其中,中國畫作品《采蓮姑娘》參加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丁紹光獎”全國美術大展獲優(yōu)秀獎,論文《現代民間繪畫發(fā)展的思考》獲文化部主辦的中國當代民間繪畫作品邀請展理論研討會論文二等獎,中國畫作品《雅趣》參加慶祝澳大利亞舉辦第26屆奧運會《澳洲中國美術館藏品展》并被澳洲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國畫作品《吉祥?惠安女》獲文化部“群星獎”福建省選拔賽銀獎。豐富的藝術實踐經歷,練就了謙恭的處世原則,靈活的工作方式,積極進取的精神,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一定的文字綜合能力等從事文體產業(yè)、新聞出版管理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和操作技能。這些基本素質和操作技能,確保了任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期間,保證日常工作不出紕漏的前提下,能夠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進行有效管理。3具有永不懈怠,銳意進取的工作激情。這是幾年來我一直保持的工作狀態(tài),也是不會安于現狀、前來競爭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一職的內在動力。相信,這種狀態(tài)下,能夠更充分發(fā)揮特長,調動工作積極性,激發(fā)內在潛能,努力推動工作更上一層樓,為我市的文化體育和新聞出版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回顧工作經歷,總結競爭優(yōu)勢,深深感受到個人的順利成長,固然有自己的一份努力,但重要的要歸功于上級領導的精心指導,歸功于領導的言傳身教,歸功于同事們支持,歸功于老同志的關心和愛護,相信,大力支持下,有信心競崗成功,假如競崗成功,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一、胸懷大局,把準工作方向。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因此,我將自覺地樹立大局意識,努力做到“三不”,確保工作有方向,有活力、有實效。一是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偏離,緊緊圍繞文體工作大局,謀劃科室工作思路。二是始終緊跟時代步伐不落伍。準確把握我市創(chuàng)建公共行政體制改革的要求,與時俱進,依法行政,文明執(zhí)法,誠信為民,勤政敬業(yè),遵紀守法,求真務實,作風正派,團結同志,做先進文化的實踐者和傳播者。三是始終著眼實際不盲目。一方面把積極貫徹“三貼近”的要求作為開展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另一方面針對文化及新聞出版市場的特點推進工作,力求簡單有效,力戒形式主義。

二、不斷加強科室自身建設,筑牢工作基礎。一是抓學習,不斷提高科室人員的理論政策業(yè)務水平;二是抓合力,明確科室職位設置和職責區(qū)分的基礎上,強調主動協(xié)作,相互配合支持,以發(fā)揮科室整體的最大工作效能。三是抓制度,嚴格紀律制度,確保各項工作規(guī)范、有序、高效地進行。

查看全文

藝術學理論的教學與學科發(fā)展

進入1990年代中葉后,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fā)展,隨著教育產業(yè)化,各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使藝術學生的招生數量大增。80年代至90年代,我國又新建一批藝術學院,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原專科學校的基礎上成立全日制本科學院,上海大學建立美術學院,湖北藝術學院分開為武漢音樂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此外,幾乎所有的有一定規(guī)模的師范大學和師范學院都恢復和增設藝術學院、或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與此同時,綜合大學也看到藝術學學科發(fā)展的光明前景及藝術學生報名人員踴躍和收費較高的經濟效益,紛紛開辦藝術學院。90年代成為中國藝術教育飛速發(fā)展的第二個高峰。90年代以來,以北京地區(qū)為例,綜合大學與理工商農林礦等大學紛紛增辦藝術學院。如北京大學在原藝術系基礎上成立藝術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增設新媒體藝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設立藝術與設計學院,北京林業(yè)大學最近成立藝術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設計珠寶藝術學院、中央財經大學設立藝術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設立徐悲鴻藝術學院,現改為藝術學院,中國農業(yè)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和北京工業(yè)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方工業(yè)大學、北京郵電學院、北京商學院等,均設立了藝術設計學院,此外,還有北京服裝學院等,由于社會經濟、商業(yè)、工業(yè)、廣告、信息新媒體、建筑等的發(fā)展,對設計人才空前需要,各大學看準這一機遇,紛紛以設計為切入點,開始組成藝術學院。所以,中國的第二次藝術教育高潮,是由于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產物,而設計藝術正是連接藝術與社會經濟的橋梁,所以各個綜合大學以藝術設計為切入點建立藝術學院就是合乎邏輯的事情。北京其他藝術院校也在發(fā)展。中央美術學院每年招生一千多人,在原來造型藝術基礎上,又新建了建筑學院、設計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9年底合并到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建立研究型大學的統(tǒng)一要求,使清華美學院成為全國唯一沒有擴大本科招生的藝術學院,現本科招生的數量每年仍控制在二百四十人左右,分為環(huán)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藝術設計、工業(yè)產品造型設計、陶瓷藝術設計、金屬工藝設計、服裝藝術設計及繪畫藝術、雕塑藝術、藝術史論等專業(yè)。清華美院一方面發(fā)揮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設計藝術方面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在美術學方面也加快步伐發(fā)展,建立了繪畫系和雕塑系。

在搞好本科教學的同時,特別注重博士生、博士后及碩士生的培養(yǎng)。清華要求本科生與碩博生的比例是1比1。清華美院美術學原二級學科2003年建立博士點,在繪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當代藝術研究及公共藝術研究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張仃、袁運甫、杜大愷、劉巨德、陳丹青、包林、陳輝、劉臨等教授為導師,在全國率先招收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博士生,培養(yǎng)了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的高級人才。2000年,清華首先由張仃、吳冠中、袁運甫、杜大愷、劉巨德、陳丹青等教授開始招收“繪畫博士”時,當時曾引起非議和討論,并受到有關兄弟院校的反對,現經過十多年的博士生招生培養(yǎng),已畢業(yè)約50名繪畫博士研究生,他們分別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工作,在繪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清華建立起繪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復合型博士生培養(yǎng)的教學機制,而原反對清華招收繪畫博士生的單位也開始招收繪畫博士生。現有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單位均在繪畫博士招生與培養(yǎng)方面積累了經驗,適應了社會文化與高等教育發(fā)展對高層次繪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相結合人才的需求。清華近年又以李象群教授和許正龍教授為首,開始招收與培養(yǎng)雕塑藝術創(chuàng)作與雕塑理論相結合的博士生的新的嘗試。與此同時,清華美院自2003年建立美術學博士點后,在美術歷史與理論研究方向招收和培養(yǎng)博士生。2004年國家批準清華設計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現已招收和培養(yǎng)了近五十名藝術學博士后人員,開展藝術學相關課題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相應的科研成果。

2011年,經國家批準,藝術學由原來文學門類下屬的一級學科上升為和文學門類并列的藝術學門類,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藝術學門類下屬美術學、設計學、音樂舞蹈學、影視戲劇學及藝術學理論五個一級學科。這次學科升級和調整,為藝術學各部門的發(fā)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同時藝術學各部門及藝術學理論如何發(fā)展,取得新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特別是藝術學理論作為一級學科,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出現,對于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各個層面,如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教學與科研及學科建設方面還有諸多工作要做。我國在民國時期興辦藝術學院,以美術和音樂為主,主要培養(yǎng)美術與音樂創(chuàng)作人才及師范教育人才,如上海美專、北京藝專、國立杭州藝專,都主要培養(yǎng)國畫、西洋畫、雕塑等創(chuàng)作人才及美術師范教育人才,均沒有設理論專業(yè)。但為各專業(yè)開設有中國美術史(或中國繪畫史)、西洋美術史(或西洋繪畫史)、及藝術概論、美學等主要藝術史論方面的理論基礎課。有的綜合大學哲學系偶爾也開設藝術理論或稱藝術學課程,如南京的中央大學宗白華先生在哲學系開設過藝術學的基本原理課程。新中國成立后,在民國時期藝術學院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藝術學院,仍以美術、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創(chuàng)作與表演為主要教學任務,直到1957年,中央美院才成立第一個美術史系,開始招收美術史論方面的本科生。1983年,中央工藝美院成立藝術史論系,開始招收工藝美術史論方面的本科生。中央音樂學院開始招收音樂學方面的本科生。“”結束后,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當時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招生,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兩個方面均同時進行,而在藝術博士生招生和博士點審批方面,主要是理論方向,如美術史論、音樂學等,改革開放以來培養(yǎng)的碩士、博士生,現已在高校和研究機構,文化教育部門發(fā)揮重要作用。目前的藝術學理論學科有了以上的學科發(fā)展基礎,這使我們藝術學理論學科有了良好的學科根基。無論是美術史論、音樂史論本科生招生培養(yǎng),還是美術學、音樂學、設計藝術學等學科的碩士、博士生培養(yǎng)工作,都為我們的藝術學理論學科的教學、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的文學學科和哲學學科有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民國時期的綜合大學都設有文學系和哲學系。新中國的綜合大學,文學和哲學都是人文社科的主要系科。我國古代的詩論、文論有豐富的文獻資料,且詩、書、畫常常聯(lián)系在一起加以研究,所以詩文理論和書畫理論呈現出互補互證的狀況,如南朝齊梁時期有鐘嶸的《詩品》,謝赫的《畫品》、庾肩吾的《書品》,詩書畫三品同時出現,相映生輝,這說明我國古代的書畫理論和文學理論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的文學理論常常用“文藝理論”加以代替。在中國文學一級學科中,現在所設的二級學科“文藝學”,在1950年代至80年代,我們都稱為“文藝理論”,即使現在的“文藝學”,也沒有稱“文學學”或“文學理論”,而是將“藝”包括進來,稱為“文藝學”,這個名稱說明,無論是“文藝理論”還是“文藝學”,在研究文學理論時,都是注重對藝術理論的關照。反過來,我們的藝術學理論研究也要關注文藝學或文學理論的研究成果,在我國文藝理論或文藝學研究已有很好的基礎和豐碩的成果,常常在文學藝術思潮與理論的研究中,文學理論處于前衛(wèi)狀態(tài),他們在觀念、思想、方法上常走在前面,值得藝術學理論研究工作者加以借鑒。所以藝術學學科雖然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但不要絕對分開,借鑒文學理論的成果來發(fā)展藝術學理論,對藝術學學科建設是大有益處的。況且諸如戲劇戲曲理論、電影電視藝術理論,都是文學學科和藝術學學科共同關注和研究的對象。所以在中國文學理論和藝術學理論的聯(lián)系,是一種客觀的歷史存在,我們要續(xù)接歷史而不是割斷歷史。

藝術學和哲學美學的關系亦很密切。西方的美學學科是從哲學中分離出來,但仍從屬于哲學。后來德國美學家馬克斯•德索想將藝術學從美學中分離出來,單獨建立藝術學,但藝術學和美學哲學仍割不斷。黑格爾曾將美學稱為藝術哲學。哲學要研究人的思維和意識精神活動,主要有三大塊,一是認識論;二是宗教論;三是藝術論。藝術是人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是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往往大哲學家也是藝術學家。而美學更要研究藝術創(chuàng)造與藝術鑒賞和藝術作品的審美特征,藝術是人類和自然審美關系及人的審美理想的最高表現,美學如果不研究藝術,其領地就所剩無幾了。所以朱光潛先生要求不通一藝莫談美。北大幾位美學大家對藝術都有深入研究和深刻的思想。宗白華、鄧以蟄對中國書畫藝術的空間意境和審美形式有精辟見解,朱光潛認為其代表作不是《文藝心理學》和《西方美學史》,而是《詩論》,宗白華、鄧以蟄的學生劉綱紀結合中國書畫來研究中國美學史,著有《謝赫六法論》、《書法美學簡化》、《書法美》、《文征明》、《黃慎》、《龔賢》等書畫研究專著。他們能從哲學與美學的高度來審視藝術學問題,提高藝術學的理論思維能力。在我國,藝術學學科和美學學科雖然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是在美學研究中也離不開對藝術問題的研究。我國綜合大學哲學系及社會科學院的哲學研究所,或文學系中,往往都設有美學教研室或美學研究室,從事美學研究有一大批學者,他們對中外美學史及藝術理論的研究均有可觀的成果。因此,我們從事藝術學理論的同仁應加強同哲學美學學科的聯(lián)系,以期在哲學美學思維方法、思想觀念上,借鑒其研究成果來發(fā)展藝術學理論學科。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藝術學學科發(fā)展過程中,和西方航海擴展相伴,西方的一些科學家、人類學家、民俗學、社會學家與藝術學家,對一些新發(fā)現島嶼上的土著民以及南太平洋、非洲的原住民進行科學考察與人類學調查的同時,對這些土著民族的藝術活動也進行了考察,他們運用了人類學、民俗學和社會學的方法,考察了土著民族的藝術活動和藝術作品,取得一些藝術學研究成果,諸如德國學者格羅塞的《藝術的起源》、法國學者布留爾的《原始思維》等,藝術學在十九世紀后期的發(fā)展,正是靠藝術社會學、藝術心理學和藝術人類學來推動的。所以今天我們的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應考慮交叉學科對本學科發(fā)展的作用,注重運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以及歷史學等學科的方法來進行藝術學的研究,開拓藝術學的研究新領域。我國當代藝術學家張道一先生就十分重視將民間藝術研究同藝術學理論的研究結合起來,取得突出成果。他的博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在民間藝術學研究和民間美術收集整理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出版了《民藝學論綱》等多部專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還建立了民間美術博物館,這都為藝術學理論研究作出實質性的貢獻。

查看全文

繪本故事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應用

摘要:20世紀以來,繪本課程及其應用在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可。筆者在文中首先梳理了繪本的來源、發(fā)展史、研究史、應用史等文獻資料,而后在汲取優(yōu)秀繪本課程經驗的基礎之上,對小學美術課堂進行了先“啟發(fā)+總結”、后“臨摹+創(chuàng)作”式創(chuàng)新模式的教學應用與探索,列文如下,祈方家斧正。

關鍵詞:繪本;教學模式;小學美術課堂;故事創(chuàng)作

現代繪本概念是日本對圖畫書的統(tǒng)稱,其源頭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傳到日本的佛教《經變圖》。而專門面向兒童的繪本,是20世紀初英國出版的《彼得兔的故事》一書,此書新穎的敘事結構推動了兒童繪本的發(fā)展。至20世紀30年代后期,美國將繪本形式成熟化并影響到日本,到70年代日本將兒童繪本在全球語境下推向了一個高峰。我國的兒童繪本受日本影響,在20世紀60年代才引入臺灣地區(qū),至80年代后期逐漸成熟。直到90年代末內地才開始引進出版了第一本繪本。

一、繪本讀物與繪本課程及研究

1.國外研究現狀繪本在發(fā)達國家較為盛行,早在197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世界呼吁“走向閱讀社會”。1998年英國教育部也向社會號召“把兒童的閱讀教育進行到底”。1999年美國將兒童教育的主軸定為“閱讀教育”,并了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會從1972年起跟蹤部分年級學生閱讀分數調查報告,結論指出有大量接觸繪本讀物的學生閱讀分數偏高。同樣在1999年,日本政府開展了“圖書起跑線”活動,且繪本經常以教育插畫類型出現在中小學的課本當中。如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和繪畫家黑井健合作的《小狐貍買手套》一書,就被選入小學教材。以上資料表明,繪本在發(fā)達國家主要以讀物的形式出現,卻鮮有研究將繪本教學作為學校教學方式的先例。2.國內的研究現狀我國臺灣也積極響應聯(lián)合國的號召,于1977年、1984年分別設立了“信誼幼兒文學獎”“兒童牧笛文學獎”,大力培育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人才,為兒童打造出有教育價值的繪本讀物。1985年,臺灣教育系統(tǒng)負責人曾志郎向社會號召“兒童閱讀運動”并于七月通過了“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劃”,如在1989—1992年間,號召為幼兒園每年推薦至少一百冊繪本。這一閱讀運動在臺灣加快了繪本教學進入學校課堂的步伐,如曾琬雯《臺中市幼稚園教師運用圖畫書之調查研究》一文對臺中市幼兒園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教師不僅開始使用繪本進行教學,且在“圖畫書的選擇”“教學戰(zhàn)略”“情景設置”以及“延伸活動”等方面上,都有不錯的行為表現。2000年前后我國內地引進海量歐美日韓等地的圖畫書,并從2002年開始從教育學的角度研究繪本的教學價值。如康長運《圖畫故事書與學前兒童的發(fā)展》一文,對繪本于兒童的本體和教育價值兩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繪本是兒童閱讀的起點,有利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2007年,余耀在《由圖畫書愛上閱讀》一書中首次對繪本教學活動進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眾多繪本教學案例。由此可見,我國的現代繪本雖起步較晚,但經過學者們努力的探索與開發(fā),繪本的研究已趨于成熟,近幾年從繪本親子共讀研究逐步過渡到繪本教學研究。

二、繪本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現狀調查

查看全文

高校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研究

當下利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改進高校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已成為新時期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但高校藝術教學改革在互聯(lián)網運用方面相對滯后,高校藝術教學改革宏觀模式的建構缺乏相當的數據論證和理論支撐,相關研究多為籠統(tǒng)而簡單的預設方案,缺乏規(guī)范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的數據分析,不具備科學性、可行性,在這種情況下推出“藝術類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自然也不太現實。少量在一線從事教學實踐的教師就本專業(yè)教學模式、觀念以及相應評價方式提出了改革訴求,如王利的《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教改模式探討》、王楠的《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教改的新模式》等。基于現狀,這類微觀領域的教學改革實踐與經驗總結,在高校藝術教學改革初級階段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量化積累。隨著信息技術在高校藝術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和推廣,美術課堂面對面的教學方式開始逐漸暴露其弊端。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面對面教學,課程內容相對固定,課堂教學示范呈現為千人一面的模式,不利于學習者在藝術實踐中發(fā)揮個性;單一的學習方法很難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導致其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另外,以結課成績?yōu)橹鞯膽T用評價標準,既不能體現專業(yè)學科的特性,也不符合現代教學的科學評價原則。長期以來,高校美術專業(yè)傳統(tǒng)繪畫的教學基本沿用以上教學方式和評價標準。高校美術專業(yè)傳統(tǒng)繪畫教學要克服弊端,實現個性化學習的培養(yǎng)和全過程的學習評價,迫切需要突破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化、學習過程的自主化、交互行為的信息化,建構一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模式,重塑一個開放、共建、共享的學科教學評價系統(tǒng)。

一、小型網絡信息平臺的有效利用

基于高校藝術教學改革的網絡應用現狀,美術院校學生的自主學習一直以來依賴于各類綜合性人文學科的數據庫、大型開放課程平臺等資源。這些資源涉及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具有寬泛的研究維度,更適合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學者應用。就美術院校本科生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的專業(yè)性、時效性、針對性而言,一些小型的專業(yè)性網絡平臺可以發(fā)揮更好的功效(在目前不具備建立“藝術類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條件下),它可以在專業(yè)領域適時地針對不同個體、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有效幫助,其操作便捷,不太受時間、場合的限制。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專業(yè)教師可以借助這類小型專業(yè)網絡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和QQ),以微觀視角分析本專業(yè)教學實驗(教育家、教育管理層面的人員更多以宏觀視野看待教育政策的研究和教育學科的建設),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中美術專業(yè)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的新模式。微信公眾號和QQ網絡平臺的流行不僅為企業(yè)、政府、媒體等提供了發(fā)言的平臺,也給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微信和QQ是當今國內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信息交流平臺。建立專業(yè)的微信和QQ網絡平臺的功效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以定期向特定的專業(yè)人群傳送文字、圖像、視頻等信息,為其提供溝通和交流的平臺。教師在自主學習引導中,將微信和QQ網絡平臺與專業(yè)學習相結合,學生可以在專業(yè)自主學習中與教師交流信息。教師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并通過微信和QQ網絡平臺輔助學生制定各階段的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讓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第二,可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一定的監(jiān)控。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和QQ網絡平臺信息,向學生推薦專業(yè)學習網站和優(yōu)秀課件;根據學生的專業(yè)需求與興趣,在平臺上推送展訊、專業(yè)前沿研究動態(tài)、專業(yè)學習視頻等信息;針對具體作品展開討論,進行個案分析和研究交流。第三,根據反饋調節(jié)的原則,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評價不是固定不變的,應該在學生的學習進程中不斷體現評價的動態(tài)性結果。教師要對評價的結果進行再分析,不斷完善評價體系,從而改進自主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教師可以在微信和QQ網絡平臺設立專門的評價論壇或聊天群,每個學生都可以對自己或同學的學習狀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活動做出評價,這些反饋信息匯總統(tǒng)計后,再由教師做出評價。在具體的自主學習中,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利用微信公眾號和QQ網絡平臺信息,體驗傳統(tǒng)繪畫的審美規(guī)律和文化內涵。如利用豐富的網絡圖像資源,有針對性、選擇性地對傳統(tǒng)繪畫進行變體臨摹的自主練習,并結合個性特征進行變體創(chuàng)作;觀看相關傳統(tǒng)繪畫技法演練視頻,體驗繪畫學習步驟;利用網絡信息解析古代畫論,撰寫小論文;選擇性地閱讀不同時期的古代社會史,體驗時代文化特征;觀看傳統(tǒng)繪畫鑒定、收藏、修復等紀錄片視頻,全面了解傳統(tǒng)繪畫;收集古代文化史相關的講座視頻、音頻,培養(yǎng)傳統(tǒng)人文精神;討論、交流傳統(tǒng)繪畫學習經驗,傳遞相關鏈接信息等。小型網絡平臺在高校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中的有效利用,可以充分體現課外在線自主學習的自主性、實踐性、過程性、開放性、合作性特征。微信、QQ軟件不只是具有社交、娛樂、商業(yè)功能的網絡社交平臺,作為一種專業(yè)學習的小型網絡平臺,其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是構建高校美術自主學習模式的有效工具。它可以促使大學生充分利用瑣碎的課外時間,靈活地根據不同學習需求,選擇不同形式的學習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課外專業(yè)自主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二、對小型網絡信息平臺的效果評價

目前國內還沒有針對“高校藝術專業(yè)在線自主學習”的現成評價體系,對于運用小型網絡信息平臺開展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的效果評價,只能建立在由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和少量教學實驗數據搭建的初級框架內,可謂是一種嘗試性的探索,其間不僅要考慮高校在線自主學習效果評價的普遍規(guī)律,還要結合美術學科特性及學科改革發(fā)展現狀,充分考慮其實用性、規(guī)范性、專業(yè)性、可行性。第一,在運用小型網絡信息平臺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美術專業(yè)視覺認知能力的特性,運用生理學、心理學、美術學、教育學等領域知識,革新教學理念,援用相關理論建構傳統(tǒng)繪畫在線自主學習的概念與內涵,并通過定性研究分析其理論基礎。第二,在小型網絡信息平臺中嘗試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的新教學方式和評價標準。以國內美術院校中國畫專業(yè)學生為對象,以傳統(tǒng)山水畫臨摹課程為試點,進行運用小型網絡信息平臺自主學習的教學實驗。首先,嘗試采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全國8所專業(yè)美術學院一、二年級中國畫專業(yè)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數據,分析其在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中對小型網絡信息平臺的使用頻率、認知狀態(tài)、喜好程度及評價建議等,分析這一學習方式在實際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向,較為整體地了解高校傳統(tǒng)繪畫在線自主學習的現狀,以便及時更新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策略。其次,對具體個案進行研究。計劃在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yè)兩個平行班中進行傳統(tǒng)繪畫在線自主學習實驗,兩個班同時開設傳統(tǒng)山水畫臨摹課程。統(tǒng)計兩個平行班的學生在這門課程中運用小型網絡信息平臺的相關數據指標,從學習效果、學習設計、學習態(tài)度的角度,分析中國畫專業(yè)學生對運用小型網絡信息平臺自主學習的實際需求,定量分析這一學習方式的影響因素。最后通過定性、定量兩項分析,獲得傳統(tǒng)繪畫在線自主學習的效果評價。第三,根據在線自主學習評價內容和學習任務發(fā)生的不同時間階段,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得出更專業(yè)、更科學的學習效果評價。總結性學習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的評價,是一種靜態(tài)的評價方法;形成性學習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可以全面地反映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習慣、學習風格等,是一種動態(tài)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要求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能力。傳統(tǒng)繪畫在線自主學習須將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既理性掌控學生成績發(fā)展態(tài)勢和學習效果,同時重視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和個體特性。這樣一來,教師可以通過成績和學習過程記錄數據,準確、清晰地發(fā)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中的問題,對傳統(tǒng)繪畫在線自主學習信息實施優(yōu)化策略。結合教學實踐效果、學生反饋意見,對相關教學改革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和研討,不斷優(yōu)化、調整教學改革方案,為后期的課程內容制作和教學設計調整明確方向,同時還能以此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變化,便于及時、有效地引導。第四,以規(guī)范分析法分析以往傳統(tǒng)繪畫課堂學習方式和在線自主學習方式在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方面存在的差異,對在線自主學習理論基礎的形成過程進行可行性分析,同時結合規(guī)范分析法和實證分析法評價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的實現路徑。為高校美術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測評提供一個結構化參考模型,嘗試構建一套實用、規(guī)范、可行的評價體系,這是一個長期的終極目標。對于運用小型網絡信息平臺進行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的效果評價研究,建立規(guī)范、科學、可操作的評價指標,是教學改革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其具有科學性和可調性特點,便于在后期學科教學改革發(fā)展中逐步調節(jié)、完善,以適應未來建構評價體系的需求。

當下傳統(tǒng)繪畫在線自主學習要解決諸多現實和發(fā)展問題,現有的傳統(tǒng)繪畫自主學習在線資源很難解決本專業(yè)的諸多問題。未來建構較為成熟的大型專業(yè)在線課程平臺,是真正實現傳統(tǒng)繪畫在線自主學習目標的關鍵所在。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更多的業(yè)內人士投入類似的微觀研究,建構不同類別的美術自主學習小型信息平臺,并充分利用這類平臺尋求新型的學習方式、教學模式、評價體系,以此改變學科研究現狀,為本專業(yè)在線自主學習宏觀模式的平臺建構積累論證數據,為高校藝術在線自主學型平臺的搭建積累經驗。

查看全文

競聘文化局科長的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事:

你們好!

我叫XXX,1988年7月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1991年9月調到XX市文化館工作,現為XX市文化館館員、美術室主任,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泉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文秘部落原創(chuàng)XX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我競爭的職位是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理由有三點:

1、我有較豐富的基層文化工作經驗,熟悉文化政策業(yè)務,能馬上進入工作角色。我在文化戰(zhàn)線工作14年,主要從事群眾美術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績。根據文化館業(yè)務工作需要,參與館辦刊物《星光》雜志編輯出版工作,配合民渲耙稻繽毆芾澩侔煜肪繒寡菁安糠秩粘9芾懟2斡搿癈BA”聯(lián)賽“同一首歌”等大型市場化文體活動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多次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參加“中國(晉江)國際鞋業(yè)博覽會”展覽設計。多崗位、多角色的鍛煉使我積累了較豐富的基層文化工作經驗,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產業(yè)運作較為熟悉,對文體產業(yè)、新聞出版管理相關的政策業(yè)務知識有比較全面的掌握和系統(tǒng)的了解。所以,如果我競職成功,我相信自己能夠馬上就進入工作狀態(tài),不需要太長的適應期。

2、本人認為自身綜合素質較好,有一定的工作成績,能勝任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如一的藝術追求,勤勉刻苦的工作態(tài)度,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使我在創(chuàng)作上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攀登。幾年來,我的作品共獲得國家、省、市各級獎項23個,其中,中國畫作品《采蓮姑娘》參加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丁紹光獎”全國美術大展獲優(yōu)秀獎,論文《現代民間繪畫發(fā)展的思考》獲文化部主辦的中國當代民間繪畫作品邀請展理論研討會論文二等獎,中國畫作品《雅趣》參加慶祝澳大利亞舉辦第26屆奧運會《澳洲中國美術館藏品展》,并被澳洲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國畫作品《吉祥?惠安女》獲文化部“群星獎”福建省選拔賽銀獎。豐富的藝術實踐經歷,練就了我謙恭的處世原則,靈活的工作方式,積極進取的精神,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一定的文字綜合能力等從事文體產業(yè)、新聞出版管理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和操作技能。這些基本素質和操作技能,確保了我任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期間,在保證日常工作不出紕漏的前提下,能夠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進行有效管理。

查看全文

文體局辦公室主任競聘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你們好!

我叫XXX,1988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本科學歷,現為XX市文化館現代民間繪畫研究室主任,副高職稱。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泉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XX市美術協(xié)會副主席。2002年5月被授予“首屆XX百優(yōu)十佳青年文體標兵”榮譽稱號,同時,文秘寫作網原創(chuàng)被共青團XX市委授予“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

首先要感謝組織上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展示才華、學習鍛煉和公平競爭的機會。盡管我曾經取得了一些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固然有我個人的一份努力,但主要應歸功于組織上的關心指導,歸功于各級領導的精心教誨,歸功于同事們的支持幫助。“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成績只能代表過去。現在我將竟聘的職位是市文體局辦公室主任,以我的能力素質和工作經歷,我覺得自己是可以勝任的。理由有以下三點:

一是我有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我曾經成功地組織了幾十次的書畫展覽活動,經常組織作者從事書畫創(chuàng)作,研究現代民間繪畫的發(fā)展方向,輔導作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民間繪畫作品,參加全國和省級重要展覽,取得豐碩成果。并經常保持同作者的聯(lián)系與溝通。因此,我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綜合協(xié)調能力和文字綜合能力。

二是我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1995年到市文化館工作以來,先后兩次被借調工作。1996年,被組織部借調到磁灶鎮(zhèn)東山村抓基層黨組織建設;2002年至2004年被借調到市委610辦公室工作。無論做什么工作,只要是組織上的安排,我都能毫不猶豫、非常愉快的接受。并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干一行、愛一行,得到了大家支持和好評。

查看全文

文化局科長競聘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事: 你們好!

我叫XXX,1988年7月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1991年9月調到XX市文化館工作,現為XX市文化館館員、美術室主任,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泉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文秘寫作網原創(chuàng)XX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我競爭的職位是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理由有三點:

1、我有較豐富的基層文化工作經驗,熟悉文化政策業(yè)務,能馬上進入工作角色。我在文化戰(zhàn)線工作14年,主要從事群眾美術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績。根據文化館業(yè)務工作需要,參與館辦刊物《星光》雜志編輯出版工作,配合民間職業(yè)劇團管理處舉辦戲劇展演及部分日常管理。參與“CBA”聯(lián)賽“同一首歌”等大型市場化文體活動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多次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參加“中國(晉江)國際鞋業(yè)博覽會”展覽設計。多崗位、多角色的鍛煉使我積累了較豐富的基層文化工作經驗,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產業(yè)運作較為熟悉,對文體產業(yè)、新聞出版管理相關的政策業(yè)務知識有比較全面的掌握和系統(tǒng)的了解。所以,如果我競職成功,我相信自己能夠馬上就進入工作狀態(tài),不需要太長的適應期。

2、本人認為自身綜合素質較好,有一定的工作成績,能勝任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如一的藝術追求,勤勉刻苦的工作態(tài)度,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使我在創(chuàng)作上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攀登。幾年來,我的作品共獲得國家、省、市各級獎項23個,其中,中國畫作品《采蓮姑娘》參加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丁紹光獎”全國美術大展獲優(yōu)秀獎,論文《現代民間繪畫發(fā)展的思考》獲文化部主辦的中國當代民間繪畫作品邀請展理論研討會論文二等獎,中國畫作品《雅趣》參加慶祝澳大利亞舉辦第26屆奧運會《澳洲中國美術館藏品展》,并被澳洲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國畫作品《吉祥•惠安女》獲文化部“群星獎”福建省選拔賽銀獎。豐富的藝術實踐經歷,練就了我謙恭的處世原則,靈活的工作方式,積極進取的精神,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一定的文字綜合能力等從事文體產業(yè)、新聞出版管理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和操作技能。這些基本素質和操作技能,確保了我任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期間,在保證日常工作不出紕漏的前提下,能夠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進行有效管理。

3、我具有永不懈怠,銳意進取的工作激情。這是幾年來我一直保持的工作狀態(tài),也是我不會安于現狀、前來競爭文體產業(yè)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一職的內在動力。我相信,在這種狀態(tài)下,我能夠更充分發(fā)揮特長,調動工作積極性,激發(fā)內在潛能,努力推動工作更上一層樓,為我市的文化體育和新聞出版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