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監管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6 06:37: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財務監管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虛假財務信息會計監管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當前會計監督弱化的根本原因;建立有我國特色的會計監督體系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會計人員定位的影響、內部監控的局限、國家、社會監督不健全、政府以管理者身份,加強會計法規制定與檢查、加大審計力度工作、行業自律一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監管、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提高企業法人的綜合素質,加強違法處罰力度、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職業道德的建設、改革現行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加速實行會計委派制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會計監督之涵義及其演變眾所周知,會計的基本職能可歸結為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會計的首要職能是提供經濟信息,供財產所有者和經營者作為經濟決策的依據。由此可見,會計信息就是會計人員履行會計職能所提供的信息,是企業管理經濟信息的一個組成部分。會計監督的目的是防止虛假財務信息,保證經營管理決策以及投資決策所需的正確信息。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的擴大,對會計監管的內容要求也有所提高,由原來的資產負債狀況發展到損益情況,注冊會計師審查鑒定的內容由資產負債表發展到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統稱財務報告。隨著會計準則的建立,審查評價的目標由真實性、正確性擴大到公允性,使會計監管的內容不斷增多,范圍也不斷擴大。隨著近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對虛假財務信息的監管,也成為會計監管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在無形中逐步形成了由企業內部審計、外部社會審計、政府財政部門和各國證券監管組織構成的會計監管體系。
一、當前會計監督弱化的根本原因
1會計人員定位的影響
由于會計肩負處理各種經濟關系和利益關系的使命,岡此,會計信息往往是各種利益關注的焦點,編造虛假會計信息成為一些單位中個人謀求不正當利益的手段,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這些失真的信息嚴重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干擾了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秩序。
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監管論文
論文關鍵詞: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監管思考
論文摘要:據深交所的一份權威調查顯示,上市公司出具虛假財務報告的比例大約為13%,而該報不報,隱瞞信息的比例更高。財務報告的質量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造成投資人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失去信任。文章通過對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會計信息質量及披露的現狀及完善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監管等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應從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推進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健全民事賠償機制等方面建立一套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有效的監管機制。
最近幾年我們目睹了太多上市公司的業績騙局,如瓊民源、PT紅光、大慶聯誼的欺詐,藍田股份以及近年來披露的“世紀黑馬”銀廣夏的虛幻神話,都讓人觸目驚心。這些被揭露曝光者,有人把它比喻為冰山的一角,而那些沒有被揭露出來的,估計不在少數。虛假會計信息的泛濫,嚴重扭曲了股票的價值,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極大地挫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如果不加以嚴厲的打擊和治理,我國的資本市場就難于有效健康地發展。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及披露的現狀
我國有關的會計法規明確規定了上市公司要及時、真實、充分、公平地向廣大投資者及信息需求者披露可能影響投資者決策的信息,這是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義務。這一條款從宏觀而言,它有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市場健康有序的運轉,亦有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更有助于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從微觀而言,從企業外部信息需要者角度來看,它有助于保障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從企業角度看它有助于公司的籌資和降低籌資成本,有助于促進公司自身的發展。由此可知:公平、真實、充分、及時的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對國家、企業、民眾都是大有好處的。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看取得的成績。(1)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逐步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為主體,以《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和證監會的關于信息披露內容和格式準則為具體規范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首次披露、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三部分組成的信息披露內容,初步規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目前綜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雖然在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中,會計信息都是其主要內容,但是出于用戶和市場管理的需要,同時披露非會計信息也是必要的。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就不可能如我們習慣上所理解的行業會計制度那樣獨立存在、自成一體,而是滲透在有關法規和信息披露規范性文件之中。在這些公開披露信息中當然還應包含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所作的各種審查、鑒定、評估、驗資、查賬、審計的報告和意見等等。(2)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正在不斷完善。為了適應證券市場管理的需要,我國在1992年成立了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它們從宏觀管理的角度出發,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管理。此外,證券交易所也積極地參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另外,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中,注冊會計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越來越明顯地發揮出來。(3)隨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國的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和投資分析、決策水平等技術分析能力正在不斷提高,這是好現象更是一大進步。
財務審計的證券監管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財務報告審計證券市場
論文摘要: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正處在發育和轉型期間,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利用會計舞弊手法夸大公司的報表利潤,哄抬股價,謀取暴利,損害了無數中小投資者包括公司自身員工的利益。為了使證券市場的信息公開和透明,應加強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審計監管,加強會計審計的自身建設,出具具有公信力的審計報告,保證市場的定價機制。
一、研究背景
回顧近年來我國金融證券市場的發展,成績喜人。截至2006年12月15日,滬深股指齊創歷史新高。上證綜指再度刷新紀錄,盤中創出新高2275.49點;深證成指也順利突破歷史大頂6103.62點,終盤收于6168.49點,滬深股市總市值在12月20日首度突破8萬億元大關。滬深兩市已有1269家公司完成股改或進人股改程序,股改公司家數比例達94.49%,市值比例達79%,這說明股權分置改革基本結束,中國證券市場從此突破了基礎性障礙,正式開啟了全流通時代。新修訂的《公司法》和《證券法》正式實施以及中國證監會制定并出臺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人們大都會沉醉于證券市場欣欣向榮的景象之中,大都會追捧那些瘋漲的股票,于是,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出現了諸如ST股票也能被炒得一路漲停的奇怪現象。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坐下來冷靜思考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呢?
本世紀初,隨著美國90年代網絡泡沫經濟的膨脹與崩塌,以安然為代表的一系列公司的財務丑聞震驚了全世界。從歐洲的帕拉瑪特、日本的西武鐵道、嘉娜寶、到中國的銀廣夏、藍田股份、紅光實業等公司,我們可以意識到財務舞弊的浪潮正在波及整個世界。這種舞弊的直接后果是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行為嚴重攪亂了股票市場的正常運作,使投資者難以區分優劣,并且間接導致了不公平的財富轉移,造成經濟資源的浪費。像中國這樣一個處于轉型期的國家、股票市場的有效運作依賴于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對市場和上市公司的信心,如果由于財務欺詐導致股票市場定價機制的混亂,并使得投資者無法對公司形成良好的預期以至信心喪失而退出股票市場,那后果將是十分嚴重的。因此,如何有效識別財務舞弊的市場機理并對癥下藥,是理論界和實務界都面臨的一個緊迫的課題。
二、財務舞弊的主要手段
公司監管論文:當代上市公司財務監管簡述
本文作者:孫靜芳工作單位:白城職業技術學
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性缺陷
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是用于共同體內的眾所周知的規則,它通過無例外地對違規行為施加某些懲罰來抑制人類交往中可能出現的機會主義行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作為一項制度,它通過一系列規則和約束,強制人及時準確地披露相關信息,抑制人可能出現的機會主義行為,減輕或消除委托人和人之間的信息不對,同時又通過對信息披露過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及其行為的約束,協調信息需求者的信息搜尋成本,保證市場穩定運作。從會計信息供應鏈可以發現,符合一定質量的會計信息與公司治理中的管理與審計委員會、監事會的責任和作用密不可分。
公司治理框架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的路徑
根據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規定,我國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要求各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結構,提升公司的治理水準。完善措施有兩種,一是引進外部非執行獨立董事以增強董事會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建立獨立董事評價制度;二是設立專門委員會(主要包括風險管理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和提名委員會)以使董事會對公司高級管理層的領導和監督具體化。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改變上市公司股權結構過于集中的局面。將國有股權適當分散持有、國有股人之間有效競爭、相互制衡的國有股持股結構。目前實施的方案之一是國有股減持,即向社會公眾及證券投資基金等公共投資者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或者改變國有產權的虛置問題。對于那些處于非國民經濟命脈行業的上市公司,可通過出讓國家股、國有法人股或者資產重組方式,降低國有股權的集中程度;另一方面可借鑒日本人相互持股的經驗,嘗試發展法人持股和機構持股,特別是法人交叉持股模式,構造穩定的大股東。完善基于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組織結構與運行體制。實行決策、執行、監督分權制衡制度,建立所有者層次和經營者層次內部控制組織。所有者層次內部控制組織代表所有者利益。向股東會委派財務董事、財務監事或財務總監,主要債務人列席董事會,董事會中建立財務委員會、設計委員會或內部控制委員會,設立獨立董事等。建立財務委員會作為投資中心的核心組織,對財務負責人進行制衡,提高財務決策科學性;建立的審計委員會與經營者獨立,確立審計委員會于內部審計經理之間信息溝通與制衡關系,避免信息不對稱;經營者層次內部控制組織主要為經營者控制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服務,為履行其經營管理責任而發揮作用,獨立董事或外部董事代表弱勢群體的利益,對大股東或內部人形成制衡。完善經理人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建立報酬和業績相對稱的長效激勵機制。其核心內容在于設法把高層經理的個人利益跟企業牢牢捆在一起,使他們享有部分剩余索取權,讓其年薪取決于整個公司的經營業績,如實行利潤分成、延期獎金、增股和股票期權等激勵性報酬,其中股票期權是主要的。在公司的各類人員中,職位愈高,這部分報酬的比重愈大,總經理的長期性報酬激勵可占其總收入的一半,從而充分激發高層經理的努力動機。建立逆向激勵契約。即通過制約因素,限制經理人侵占股東權益的可能集合,完善與經營者之問的委托契約關系。契約內容除有完備的考核指標外,要詳細載明處罰條款,對未完成指標或有違紀行為的經理人員應嚴格按條款規定給予處罰。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做好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等綜合手段與方法進行。要加強財會人員尤其是高級財會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的財會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對財會人員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勵。
完善外部治理機制。培育市場競爭機制
財務管理論文-會計監管體系摭談
財務管理論文
當會計造假成為全球性問題的時候,加強會計監管,避免和減少會計造假動機、造假行為必然成為會計界乃至全社會共同探討和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會計造假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失真引發會計主體對投資人、利益相關方和全社會做出不真實承諾。隨之產生會計主體信用度下降,由于信用匱乏從而削弱了會計主體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并導致經濟效益大幅下降,嚴重時致使企業破產。如何增強會計主體的競爭力,保持市場經濟體系健康、穩定運行,加強會計監管是一個具體而有效的措施。建立會計監管體系是會計界的一件大事。如何建立會計監管體系?建成什么樣的會計監管體系?會計監管平臺是什么樣的?監管所產生的結果如何處理?作者將在本文就這些方面談一些新的認識。
一、會計主體、中介機構及全社會要樹立適時的會計監管理念。
1、會計主體要轉變監管理念,由被動地接受監管轉變為主動的參與監管。會計主體作為經濟發展的一份子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要與其它會計主體進行公平交易而實現自己的經營目的、經營理念,從而使會計主體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通過自身發展又帶動全社會經濟進步。自身發展的動力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在動力,即通過自身真實的會計信息,進行財務分析,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另一個是外部環境,即網絡信用度高、會計信息值得信賴的經濟合作伙伴,在彼此互利的情況下共同發展。外部環境與內在動力相輔相成,互為作用。內在動力決定外部環境,外部環境又反作用于企業內部,外部環境的形成是每一個會計主體共同努力的結果。這就要求所有的會計主體主動接受社會、投資人、經濟合作伙伴等的監管,在提高自身會計信息質量的同時創造一種以信用為主基調的市場環境。
2、會計信息使用者、中介機構及全社會要樹立未雨綢繆的會計監管理念,主動參與對會計主體的監管活動?!笆虏魂P已,高高掛起”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表現,這些“不關已”的事終究會由于無人制止而泛濫成災,到那時“災禍”就會降落到每個人頭上。只有會計信息使用者、中介機構及全社會從思想上重視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從行動上加強對會計信息的監管,我們的經濟生活才會建立良好秩序。
二、政府要高度重視會計監管工作,健全會計監管法律、法規,制定會計主體必須披露真實、準確會計信息的游戲規則。
財務報告成因及監管理性研究論文
[提要]本文通過對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的成因及監管等問題進行的分析認為委托制度下所派生的利益不一致是虛假財務報告產生的經濟誘因,信息不對稱是虛假財務報告產生的客觀環境,而會計信息監管中存在的諸多誤區是虛假財務報告得以存在的現實基礎。進而提出應從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推進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健全民事賠償機制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監管機制。
虛假財務報告的成因分析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著名會計學家R·瓦茨和J·齊默爾曼指出:會計是產權結構變化的產物,是為了監督企業契約簽訂和執行而產生的。生產力的發展引發了產權裂變,使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同時也產生了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體現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與整合的組織機制--委托制和"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分層授權并以董事會為核心的產權控制模式。經理層行使經營權,直接指揮并控制企業、會計部門及其核算與報告活動,掌握了充分的內部信息;大股東憑借優勢股權成為董事會成員,能夠直接從企業取得較為詳細可靠的信息并監督經理層,經理層和大股東作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小股東由于股權比例小而遠離企業最終控制權,他們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完全是局外人,對會計信息的占有上處于先天劣勢,只能以間接的方式獲取信息來監督經理層和大股東的履約情況,是會計信息的需求方。正是為了適應眾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強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開披露的方式提供財務報表。但是,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客觀存在著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利益不一致的矛盾。而經營者與大股東作為經濟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他們有動機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優勢為自身謀取利益優勢,直接對財務報告進行操縱,以達到不公平地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從而引發財務報告造假問題。因此可以說,利益不一致是虛假財務報告產生的經濟誘因,信息不對稱是虛假財務報告產生的客觀環境。
信息提供者利己的動機是普遍的且難以從根本上消除,但動機不一定轉化為現實的行為。如果能對虛假信息提供者進行有力的監管,使造假行為不現實,不經濟,那么造假者在理智權衡中會放棄造假。然而目前我國會計信息的監管恰恰存在著諸多誤區,嚴重地降低了監管效率,使得財務報告造假得以成為現實。因此可以說,會計信息監管中存在的諸多誤區是虛假財務報告得以存在的現實基礎。清醒地認識這些誤區,有助于構建一個完整的監管機制。
誤區一:重視“單一”監管,忽視“綜合”監管。獨立審計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石,也是確保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真實的制度安排。然而,獨立審計僅是確保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外部制度安排,只是財務報告監管鏈條中的一環而已,只有借助于其他環節的監管手段,它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自從證券市場發生了欺詐案開始,我國就加強了證券審計市場監管力度,如1996年獨立審計準則頒布實施,1998年會計師事務所開始脫鉤改制,2000年事務所進行〖KG)〗合并重組,2001年一系列與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注冊會計師密切相關的政策措施相繼。由此可見,監管者的監管思想中存在誤區:監管者試圖通過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管達到對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的監管。過分夸大了獨立審計在虛假財務報告中監管的作用。事實上,證券市場舞弊現象是一個復雜的群體行為,證券市場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是一個綜合治理的過程。上市公司內部公司治理、社會輿論監督、法律制裁都是整個監管鏈條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光靠“獨立審計”一枝獨秀,是達不到效果的,必須實行全面監管,證券市場虛假財務報告問題絕不是抓幾個注冊會計師,關掉幾家事務所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誤區二:重視“硬性”監管,忽略“柔性”教育。證券市場是充滿機會和誘惑的博弈場所,需要通過制度安排對參與者和監管者進行制約和威懾,但是堆砌的制度不一定達到好的監管效果。我國自90年代起接連不斷頒布、施行、修訂會計準則、審計準則,但虛假會計信息卻從未消滅過。制度終究需要人來執行。如果證券市場參與者和監管者不講正直誠信,制度安排將顯得蒼白無力。當巨額的經濟利益與嚴肅的道德規范發生碰撞時,只有潛移默化的誠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傾向于道德規范。所以僅靠制度安排這樣的“硬性”監管手段是不夠的,必需重視“柔性”的誠信教育,而且應當是全方位的誠信教育,不僅包括中介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等證券市場的參與者,而且還應包括政府監管機構和新聞媒體等證券市場的監督者。
簡述私營企業的財務監管論文
摘要深入分析了某私營企業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采取了一些短期見效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指出了該企業長遠發展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私營企業財務管理
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擁有私營企業1000余萬家,占我國全部注冊企業數的90%以上。私營企業的發展,在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拉動民間投資,帶動地區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技創新與成果轉讓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私營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落后,在科技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這些私營企業隱藏著巨大的經營風險,如果不及時改善管理水平,特別是財務管理水平,則很可能會走向衰敗。
筆者對一家私營企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為其改善財務管理提出了具體的方案和措施,并已取得較好的效果。文章將該企業的情況呈獻給各位讀者,期望能夠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1企業情況
該企業為批發零售企業,在當地的同行業中規模最大,總部有3個倉庫、4處分部,外地有6個分店,經營的品種達上百種,年銷售額上千萬元。該企業從夫妻店起步,經過多年的打拼,在廠家和客戶間樹立了良好的信譽,事業呈上升趨勢。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原先個體工商戶式的管理出現了許多問題,業主工作非常辛苦,但對企業的經營感到困惑,用老板的話是“糊里糊涂,心里沒底”。我們接觸后的初步印象是規模較大、管理落后、抗風險能力差。
國有企業財務監管論文
[摘要]在我國,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是我國經濟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國有企業作為國有經濟的載體,其發展尤為重要。而財務管理作為國有企業的一項常規管理活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財務管理能否起到應有的作用,直接影響國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財務監管是財務管理活動正常進行、質量提高的有效保證。在介紹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監管的研究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在國有資產監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監管的措施,目的在于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財務監管機制,提高企業財務監管水平。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監管;問題;措施
近年來,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持續深化下,我國進一步的擴大和落實了國有企業自主權尤其是財務自主權,這有力地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并且積極地推動了國有企業政企分開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但同時,由于國有企業沒有與企業相適應的單位財務約束制衡制度,又沒有與企業相適應的企業外的財務監督,相應的財務監管工作沒有跟上,一些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鋪張浪費嚴重,消費性地支出過度……這些行為極其嚴重地干擾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影響了我國經濟的長效發展。
1國有企業財務監管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開展,關于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管,國家實行了很多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而國有企業自身也進行了很多努力,相比于以前,國有企業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當前的財務監管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財務監管機制也不夠完善,這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長效發展。同時,這也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1政企職責還不夠明確。眾所周知,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最大的區別就是國有企業政企不分。雖然國家實行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國有企業自主權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和落實,但目前來講,改革程度還遠遠不夠。政府一直強調政企分開,讓國有企業實現自主管理和自主運營,在國有企業發展中減少政府的干預,削弱政府在其中的存在感。但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國有企業依然分不清政府負責哪些方面,國家負責哪些方面,實行行政上的強制性控制,在股權控制上卻又表現為超弱控制,這引起國有企業改革的諸多問題。國家權力因為自主經營權落實不到位、國家權力不能有效實施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1.2國有企業資產流失嚴重。在經濟改革中,國有企業也進行了改制,努力向現代化的經濟制度靠近,一點點消除計劃經濟遺留的影響。但是,國有資產的市場化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且其財務監管力度不夠,又有很多其他缺陷。種種問題下,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同時,又因為這些問題的影響,一些人有了實現自我私利的可能。賬實不符是非常典型的問題,因為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操作不夠規范,許多賬外資產出現。財務監管存在缺陷,無法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甚至出現了個人將賬外資產記到自己名下的現象。同時財務監督力度不夠,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的存在。在處置部分國有資產的過程里,出現了國有資產作為個人自有資產處置、收入納入個人賬戶的現象。在報廢、出售、報損國有資產的過程中,也有部分國有企業認為國有資產屬于可以隨意處置的自有資產,因此并沒有嚴格進行評估、審批、鑒定等程序。國有資產因為這些問題產生了大量的流失。1.3財務監管模式落后。國有企業一般采用舊方式進行財務監管。監管模式不成熟,對于監督管理認識淺顯。大量的國有企業設有工作人員,負責檢查人員的接待問題,因此監督有時只是走個過場,真正的財務信息無法獲取,監管也沒有產生真正的作用,并沒有實現應有監管意義。同時在制度建設上,沒有建立實施事先、事中監督,也缺乏牽制和制衡機制。并且因為經常走過場,也沒有有效實施已有的事后監督。
2解決國有企業財務監管缺陷的措施
財政部門財務監管論文
財政部門作為宏觀調控的部門,不僅負有財政服務的職能,更負有監督的職能。新《會計法》明確了財政部門主管會計工作的職責,貫徹《會計法》是政府賦予財政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如何依據《會計法》、《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等有關規定強化會計的監督,以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確實是一項重要課題。
一、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法制觀念淡薄。這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單位負責人財務意識淡薄。他們認為單位的會計事務應由會計人員負責,無需了解那么多的會計業務。只要把單位的管理好,干部職工利益有所保障;在政策上沒有大問題即可。至于為了本部門的經濟利益目的,在會計上做點小動機,改變資金用途、改變科目計量無妨大礙。由于單位負責人潛在意識中放松了對《會計法》的學習,因而對會計人員,會計工作不支持、不關心,輕財務管理。為了小團體的利益,任意改變會計核算辦法改變會計科目的使用,對自己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知之甚少;對于如何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沒有建立起一套與自己職責相適應的內控審核制度。二是執行層次,即會計人員缺乏對依法進行會計核算重要性的認識,對財務活動軌跡的核算和反映不夠及時、準確、真實。
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法制觀念的淡薄、會計人員隸屬單位負責直接管理是不規范會計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新《會計法》頒布以來,一些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主管至今尚對違反《會計法》行為的處罰表示不理解,法律意識模糊。在他們看來,對按規定應補繳未繳的稅款和受到相應的稅務處罰是可以接受的,對違反財政監管行為所受到的處罰似乎難以接受,對應承擔的刑事責任更無法理解。在實際工作中,尚有部分單位對財政部門的處罰規定置之不理。對應限期改正的違法行為遲遲不見行動。國家法律的強制力得不到充分的履行,單位對法制意識的淡薄可見一斑。
(二)解決對策
原始憑證是記錄和反映經濟業務的最基本證據。取得和審核原始憑證是會計核算工作的起點,也是保證會計數據的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關鍵。因此財政部門對原始憑證的審核監督,是經濟活動依法進行的重要環節。
加強財務監管力度獎罰分明論文
1加強排水職工的技能培訓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全國城市排水體制逐步走向企業化管理模式勢在必行,必須改變事業單位“吃財政飯,捧鐵飯碗”的陳舊觀念。減員增效,降低運行成本。要高素質、高技能、高責任心的職工上崗,以崗帶面,一崗多能,同時狠抓職工的技能培訓,針對運行工人進行崗位培訓,以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學習、充電,通過競爭選拔出優秀職工走上崗位。二級水處理人工費占污水處理運行成本的比例降低,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2加強工藝運行管理,改良運行方式
工藝運行管理是污水處理廠日常管理的中心任務,污水處理廠工藝運行好壞,從一定角度上講取決于運行設備的優良程度及工藝設計方案的完善程度,但關鍵的因素是要看管理方式及新方式、新技術的嫁接能力,尤其是對老的污水處理廠,在充分發揮機電設備和構筑物最大承受能力的同時一定要挖潛改造,探索新的運行方式。合理準確地調整運行方式、運行參數是許多老廠面臨探索的課題,廠領導班子根據自己本廠的實際情況,發揮技術骨干作用,積極探索改良運行方式,既要保證出水的水質達標,又要節能降耗,節約運行費用。
傳統活性污泥法運行采用連續曝氣方式,連續運轉的風機供給微生物充足的氧氣是保障好氧分解的關鍵環節。如果曝氣系統出現故障、供氧不均、活性污泥在好氧、缺氧、厭氧條件下創造了絲狀菌繁殖的有利條件,整個系統易引起污泥膨脹且浪費能源。傳統運行方式最大的缺點是除磷脫氧能力差,一般氮磷去除率在20%左右,影響二級出水對氮磷的要求。某廠曝氣池運行十多年來,由于曝氣系統老化,管道腐蝕,已有多處發生短路、斷路現象,原有的平板膜片式曝氣頭堵塞嚴重,氧的利用率、動力效率等項指標下降幅度大,更為嚴重的是運行時風管破裂,供氧系統癱瘓導致停產。每年用于曝氣池的維修費用高達數萬元。該廠投資15萬元更換了曝氣系統,管路采用ABS工程塑料材質,曝氣器改為新型球冠可張孔型。新管路阻力損失小,安全可靠;新曝氣頭工作面積相對增大,氣泡小,布氣均勻,便于間歇性運行。曝氣器充氧能力由原來0.108-0.155kgO2/h提高到0.135-0.212kgO2/h,動力效率由2.4kgO2/KW.h提高到5.0-5.2kgO2/KW.h,兩項指標的提高降低了動力要求。
足夠的充氧能力為運行方式的改變創造了條件。眾所周知,SBR工藝為間歇進水-曝氣-沉淀-排水-排泥五個階段有較好的氮、磷去除能力,對于階段活性污泥法設計的污水處理廠不可能完全按SBR工藝運行。但可以近似SBR工藝,采取進水曝氣--進水沉淀排水兩個階段運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曝氣系統足夠的供氧能力外,還要保持高濃度的活性污泥及較長的污泥齡,污泥的濃度應控制在5000-6000mg/l,泥齡保持在8d以上,如此改進,運行方式變為連續流間隙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