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重組黨建剖析材料
時間:2022-04-21 08:17:00
導語:企業重組黨建剖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組企業,系指國有或集體企業經改革、改制后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而重新整合、組建的非公有制企業。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于1999年起,“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職工勞動關系處置為切入點,以企業制度創新為載體”,率先進行了國有和集體企業的改革、改制工作,競爭性領域的國有和集體資產全部退出,并按《公司法》要求,由經營骨干和職工入股重新以股份制形式組建了非公企業。據統計,所屬單位從1999年起,改制后共重組了42家企業,共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5000多名。其中,已建立黨組織的32家(其中有4家企業已改革重組,但黨組織名稱未變更),占重組企業總數的76%。這些黨組織中,黨委建制6個、總支建制5個、支部建制21個。黨員總數713人,單位黨員數最多達125人,最少的只有5人。黨的十七大精神,如何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切重搞好重組企業的黨建工作,不僅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企業中的有效貫徹,關系到重組企業再就業工程的落實及和諧、科學的發展,也關系到作為產業工人主體組成部分、已在國有和集體企業累積幾十年黨建工作的經驗在重組企業的繼承、發揚。
一、重組企業與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異同性重
組企業的經濟模式普遍帶有非公企業的特性,都是私有化的法人實體,應屬非公企業的范疇。但是,重組企業與非公企業比較,也有其特殊性。就黨建工作而言,主要區別表現在:
(一)黨建工作的基礎不同。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是近幾年才被重視和發展起來的,時間短、工作成效差異大。一些經濟效益好、規模大的企業能把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創新工作方法,提升或改觀了企業發展的軟環境。而經濟效益一般或滑坡的小型企業,則把黨建工作作為政治任務來應付,甚至有一種排斥性;而重組企業黨建工作是原國有或集體企業黨建工作的延續。無論是組織機構、組織制度、黨員教育等均已形成了系統化的運轉模式,工作基礎相對扎實,不易因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化造成嚴重的沖擊。
(二)企業主對黨建工作認同程度不同。非公企業的企業主,對黨建工作認同程度的差異較大。大多數非公企業的企業主對黨建工作的理念、對黨建工作認識不一,心態復雜,怕黨組織的建立影響或制約企業“自由”發展。有的企業主,因形勢需要,無奈把黨建工作作為一種擺設;而重組企業的企業主,大多是原國有、集體企業的黨政主要負責人,有些還是省、市級勞模,省、市級優秀黨員或黨務工作者。據我公司系統已建立黨組織的28家重組企業統計,26家企業主為原國有或集體企業黨政負責人。他們大多長期接受了黨的教育,有著多年的“從政”的經歷,對黨建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到位。
(三)股份組成主體的差異帶來黨建工作側重面的不同。非公企業的股份一般相對集中主要經營者的“白領”階層,大多員工是務工性質的;而重組企業因考慮到國有或集體企業改制后職工再就業和入股的權益,股份設置相對分散,凡改制重組后再就業的職工,基本上是原國有、集體企業的經營和生產骨干,大多占有一定的股份。據我公司已建立黨組織的28家重組企業統計,國有或集體企業改制后留用的中層以上經營管理者入股率達到98%,留用的職工入股率達到89%。所以,重組企業大部分職工具有勞動者和投資者的雙重身份。他們不僅關心自己的工資收入的最大化,還要關心利潤(分紅)的最大化。作為黨組織,就要在工資增長與利潤增長上找準平衡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來維護他們的權益。
(四)黨員教育和管理的難度不同。非公企業的黨員普遍年齡較輕,知識層次和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但其流動性強,管理難度相當大;而重組企業的黨員相對黨齡較長,長期接受了比較系統的黨內教育,政治素質普遍較好,流動性不大,管理和教育工作相對較容易。但重組企業黨員普遍年齡結構偏大,知識層次和文化程度偏低,教育和管理上仍沿用“老機制、老方法”,效果不明顯。
(五)黨組織負責人的工作心態不同。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大多是外聘的,普遍存在“務工”的心態;而重組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大多是原國有或集體企業的黨組織負責人,而且大多也是企業的股東。據我公司28家已建立黨組織的重組企業統計,黨組織具體負責人入股率達96%,所以他們能以第一人稱開展工作。
二、當前重組企業黨建工作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重組企業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比較非公企業,也有著較大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
(一)黨建工作定位難。作為原國有或集體企業的黨組織,是企業的“三駕馬車”之一,依法賦予了政治核心、保證監督的職能和黨管干部等職能。但企業重組后,黨組織的政治地位不同了,難以真正介入到企業生產經營中去而發揮應有的作用。據我們對28家改制重組的黨組織調查,80%的黨組織認為黨組織地位低了,難以發揮作用。重組企業與非公企業相同,經營理念更趨向于利潤最大化,黨組織在其中通常沒有制度化的安排,難以融入主題工作。所以,包括參與企業決策、獲取相應信息、進行組織動員、實施監督保證、維護職工權益、做強黨建工作主陣地等,難以尋找到新的工作支撐點。
(二)黨建工作創新難。國有或集體企業的黨建工作固然有其獨特的優勢,但產權制度改革后的重組企業,利益關系呈現多元化,給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協調多方利益、整合多種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仍然沿用老機制、老方法,顯然缺乏生機,甚至造成偏差。所以,如何針對企業實際,創新黨建工作辦法,是當前重組企業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三)黨員思想觀念轉變難。作為一名國有或集體企業黨員重新被聘用到重組企業,其用工制度改變后,工作身份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現實中一些重組企業黨員仍然普遍存在“主人翁”的思想,缺乏自我準確的認識和定位。從而,使改制后的重組企業,人為因素造成經營和管理機制難以徹底轉換和改變,同樣給黨建工作也帶來較大的難度。
三、對重組企業黨建工作的幾點建議
重組企業作為非公企業的特殊群體,黨建工作有著特殊性。這些企業聚集了大批長期接受黨的教育的黨員,黨建工作成效顯著與否,直接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發展。就當前重組企業的黨建工作,必須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先進性建設。并應著重在以下五大工作中有所突破。
第一、在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確立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重組企業與原國有或集體企業比較,所有制形式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了,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也應該有所不同,不能簡單地套用國有或集體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重組企業黨組織的地位確定和作用的體現,必須滿足“體現黨的性質和原則,充分兼顧企業的特點”二方面的作用。要正確把握政治工作中的“政治”含義,要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對工會和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實行有效領導。關注勞資關系,幫助和協調實現合理的工資分配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要最大限度地調動生產和管理者的積極性、創造性,積極設計各種活動載體,為黨員提供“能滿足多方面需求、自主便利、多項選擇”的黨組織活動空間,采取“業余、小型、多樣”的工作方式和活動方式,推進黨建工作。真正發揮黨組織推進發展、服務職工、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二是要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和抓手,推進黨建工作的縱深發展。要針對企業實際,策劃企業文化建設總體方案,把企業發展缺什么、品牌興業樹什么、職工素質提什么、職工活動搞什么等應有一個系統的策劃和總體安排,分步實施,以能從根本上增強黨建工作可視性,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
第二、在黨員思想觀念轉變方面有所突破。根據絕大多數重組企業的企業主反映,職工的國有或集體身份解除后聘用到重組企業,其思想觀念難以改變。為此,重組企業黨組織要把職工的思想觀念轉變,尤其是黨員的思想觀念,應作為重組企業黨建工作的重點工作來抓。通過《企業法》等培訓,使黨員的“主人翁”心態,逐步向增強黨員榮譽感、責任感轉變。黨組織要切實為黨員在重組企業中施展才華、發揮作用,創造機會、提供平臺。同時,要切身關心黨員的工作和生活,使他們能擺正位置,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先進模范作用。
第三、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有所突破。實現利潤最大化是重組企業的主要目標,也是重組企業黨建的中心工作。一是要切實搞好“雙培雙推”工作。把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管理能手,把生產經營管理能手中的積極分子培養成黨員;把經營管理層中的優秀黨員推選為黨務工作者,把優秀黨務工作者推薦進入經營管理層的“雙培雙推”工作,作為促進企業發展的主要手段來抓。二是要切實做好黨員的“形象工程”。增強黨員在職工中的影響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如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黨徽在崗位閃光”等活動。
第四、在切實維護多方合法利益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要切實維護企業的整體利益,這是維護黨員和職工利益的根本。要緊扣生產經營中心環節,特別在產品結構調整、技術設備改造、新產品研發等重大經營活動中,多動腦筋、多出主意,增強黨組織在企業決策中的影響。二是要切實維護黨員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在集體勞動合同的簽訂、實施、監督和工資協商機制的建立方面,要根據重組企業實際,找準工資增長與分紅增長的平衡點,更好地保護和調動黨員職工的積極性。同時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依靠群眾團體組織的力量,加強企業與職工的溝通,做好勞資矛盾和改制遺留矛盾的化解和協調工作,杜絕過激行為。
第五、上級黨組織督導重組企業黨建工作有所突破。一要加大重組企業黨務工作者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在現代企業制度下黨建工作的能力;二要加強經驗交流和探討,取長補短,創新黨建工作方法和內容;三要把重組企業黨建工作作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特殊群體和對象,合理、科學地謀劃黨建工作的中、長期發展計劃,并出臺相應政策措施。重組企業作為非公企業的特殊群體,黨建工作也有著非公企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所以,必須準確把握國有或集體企業改制后重組企業黨建工作的變化軌跡,繼承和創新并舉,探索高標準履行職能的方式和方法,在轉變中主動適應,針對企業實際,精心構建工作載體,不斷凸現重組企業黨建工作的新優勢。
- 上一篇:管理理論思想論文
- 下一篇:工商行政管理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