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涉外稅收報告
時間:2022-09-06 03:30:00
導語:企業涉外稅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企業專業化管理是無錫市國家稅務局今年國際(涉外)稅收工作的一項新內容,這是我局為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需要,積極探索和實施企業分類管理的工作內容和方法,著力統籌國際稅收事項管理和涉外企業稅收管理,強化稅收征管,全面提升國際稅收管理和服務水平的一項新舉措。從2003年起,通過積極地探索和實踐,涉外大企業管理已初顯成效。
一、試行大企業管理的初衷
1、將分類管理新理念運用到稅收征管中,解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問題。無錫國稅外商投資企業的征管戶數有2900多戶,2003年完成涉外稅收收入45.79億元,今年的指導性計劃是55億元,占全市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70%的稅收收入是由5%的大企業貢獻的,大企業在稅收貢獻中的突出位置不言而喻。而在日常稅收征管中一貫的做法是不分大小,同樣對待,“眉毛胡子一把抓”,導致對大企業情況了解不夠、稅源變化監控不力、納稅服務不到位等狀況。2002年國稅總局在上海國際稅收會議上提出了分類管理的新理念,對稅收征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大企業管理的現實性思考。經過多次討論,以分類管理理念為引導的大企業專業化管理在無錫國稅國際稅收工作中實行,把大企業管理放在突出位置,進行專業化管理,集中最優勢資源對大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和最優化服務,把大企業管住管好,是我們的初衷之一。
2、適應稅收征管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的需求,解決“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疏于管理,淡化責任”在近年的稅收工作中一直是困擾我們的一個大問題,如何加強稅源稅基監控、提高征管水平,保證國家稅收足額按時入庫,成為新形勢下稅收征管必須研究的問題。過去的粗放型、低層面的稅收征管顯然無法適應新的征管形勢,尤其是大企業,對稅收、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當成為我們稅收征管的重中之重,通過深入企業、強化分析、實時監控、納稅評估等征管手段,提高征管工作質量。我們試圖通過實行大企業管理,探索一條稅收征管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的路子。
3、強化服務意識,解決“管事制”下服務不到位的問題。服務納稅人、服務經濟也是我們稅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管事制”下我們對納稅人的服務往往浮于表面,對企業并未產生較大的影響。加強對大企業的納稅服務,為其提供個性化、貼近式服務能夠更好地加強稅企溝通,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推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4、適應無錫外向型經濟發展,解決國際稅收事項管理與涉外稅收管理統籌發展的問題。無錫地處“長三角”經濟開發區、沿江開發區,近年來招商引資熱勢不減,外商投資蓬勃發展,大型跨國公司紛紛搶灘落戶,日資高地、韓資板塊應運而生,世界500強企業在無錫設立了50家公司。這些大企業大多具有跨區域經營、整體規模大、內部結構復雜、信息化程度高、兼有專門稅收籌劃等特點,我們的國際稅收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在涉外稅收中嘗試大企業管理,就是要探索一條集日常征管、審計、反避稅等多項外稅特色工作于一體的立體式管理方法,著力統籌國際稅收事項管理與涉外稅收管理,強化基礎工作,全面提升國際稅收管理和服務水平。
二、試行大企業管理的具體實踐
年初,我局把大企業管理擺到了重要議事日程,根據全國國際稅收工作會議和省、市局國稅工作會議精神,制定了《關于加強涉外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實施意見》,并在實踐中付諸實施,具體做法如下:
1、周密制定前瞻性目標。試行大企業管理,首先我們確定了“稅收管理現代化、基礎管理規范化、稅收服務客戶化、管理人員專業化”四大前瞻性目標。一是突出信息化手段在大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實現大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突破傳統的重點稅源戶管理方法,摒棄“人海戰術”、“手工作業”等管理方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大企業的各項經濟稅收指標進行采集、篩選、對比、分析,達到監控稅源的目的。二是強調大企業管理的規范化效應,強化基礎管理。針對當前大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從基礎管理著手,加強稅收管理規范化建設,提高對大企業的征管質量。三是確立“客戶化”服務理念,提高對大企業的服務水平。四是鍛煉、造就一支高素質、復合型、專業化的稅務干部隊伍,增強干部的核心競爭力,提高我局國際稅收管理水平。
2、努力實行一戶式管理。大企業管理的核心就是“一戶式”管理,圍繞“一戶式”管理的總體要求,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設立大企業管理專門機構。市區涉外稅務分局成立了大企業管理科,專門從事大企業的稅收管理和大企業的業務扎口。江陰、宜興、錫山、惠山及新區均設專人負責大企業相關管理工作。大企業管理機制的確定,使我們有能力保證按照一戶式的要求對大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如,我們市區涉外分局大企業管理科配置四位同志,征管35戶大企業,每人管9戶左右,而過去他們人均要管100多戶企業,相比之下,大企業的管理機制保證了充分的人力來做好這項工作。二是鎖定大企業管理對象。我們在現有征管格局不變、稅收收入隸屬關系不變的前提下,選定了80戶外資企業作為涉外大企業管理的對象。在大企業的選擇與確定上突破了傳統重點稅源戶的選擇方法,借鑒了國際經驗,采用了綜合標準。如世界500強在我市投資的企業、投資規模超過3000萬美元的企業、外國大型跨國公司在我國境內投資二個以上的關聯企業、在我國境外具有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與避稅港有聯系的較大規模的企業、特定行業的跨區域(國)性經營企業等都是大企業的首選目標。三是建立“一戶式”電子臺帳。我們依托大企業數據平臺,把大企業的詳細資料納入“一戶式”電子臺帳,加強了對其的基礎管理。在大企業“一戶式”電子臺帳中涵蓋了我們能夠采集到的該企業的各種信息數據,分基本情況、稅收政策、國際稅收、納稅情況、評估分析等幾大模塊,各大模塊都有十分詳細的企業數據,這些數據有的是從現有的軟件系統中調取,有的是稅務干部深入企業后獲得的動態情況,有的是通過大企業信息系統自動分析提示的監控數據。這些數據不僅為我們加強基礎管理提供了依據,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分析、預測、監控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臺。如納稅評估模塊中包括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調查及測試、納稅評估分析、稅務審計情況、企業損益分析、增值稅金及稅負分析等內容,為我們做好大企業的納稅評估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
3、著力打造智能化平臺。我局確定大企業管理的思路后,對于如何開展這項工作進行了探討,經過充分的調研,并征求了各方意見和建議,確定了“站在高起點,打造高平臺,創出高水平”的大企業管理方向,同時決定開發“無錫市涉外大企業稅收分類管理一戶式信息系統”。2003年10月,我局以市區涉外稅務分局為開發基地,成立了業務需求編寫組、技術開發組,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軟件開發工作。2004年2月,軟件開發初步成功,我局完成了全市80戶大企業的初始化信息錄入,并開始了軟件的試運行。這個集中了我局業務骨干的智慧與技術尖兵的智力大企業管理智能化電子平臺,試運行期間得到了省局外稅處領導的肯定。系統突出體現了三大優勢。一是集中優勢。它集成了CTAIS、反避稅軟件、所得稅軟件、出口退稅軟件等多個系統的數據,可以高效率地收集占有信息,解決了大企業信息歸集問題。二是智能優勢。該電子平臺首次具有了稅務專家系統功能,能夠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智能分析、增值利用。如系統能根據回歸性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原理進行稅源預測與統計分析,為稅收分析提供素材。系統對一些重要指標(如稅收負擔率、行業利潤率)設計了警戒線,如果突破警戒會以不同顏色提醒管理者重點分析,為稅源監控提供預警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三是效率優勢。由于進行了大企業數據的歸集,該系統能夠節省搜集信息的時間,如對大企業審計前的案頭準備工作可以從原來的1到2天縮短到2個小時,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為了進一步提高軟件的適用性,從整體上優化、完善軟件功能,充分發揮其涉外大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今年5月,我局又決定啟動大企業管理系統第二階段的開發工作,并加強了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市局成立了由張群星局長任組長,蔡俊寶副局長、曹建偉總經濟師為副組長,國際稅收處、征管處、信息中心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軟件開發領導小組,專門立項開發、升級“無錫市涉外大企業稅收分類管理一戶式信息系統”,預計今年9月升級版將上線運行,屆時,該系統將更好地為大企業管理服務。
4、全面實施個性化服務。確立“納稅人就是客戶”的服務理念,根據大企業實際情況,為納稅人量身定做服務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一是通過對大企業開展“調查問卷”活動,了解納稅人目前辦稅過程中碰到的最大的麻煩是什么、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對稅務部門在納稅服務方面有什么要求等等,有針對性地開展預約服務、納稅提醒輔導服務、綠色通道服務、政策直通車服務、局長接待日服務等。二是開展“陽光辦稅,誠信服務”活動。今年4月稅法宣傳月,我局邀請了全市80戶大企業及各級政府有關領導來局參加了國稅局“陽光辦稅,誠信服務”信息會,公開了我局開展大企業專業化管理的重要信息,同時向與會大企業推出32項服務舉措,包括八種宣傳方式、八種軟件服務、八種硬件設施、八種聯系方式,服務項目一應俱全,為大企業精心制作了一道服務大餐。三是設立“納稅大戶室”,專門為大企業提供咨詢導稅、政策解析等服務,并公示服務投訴及涉稅維權電話、稅收政策及征管業務咨詢電話、大企業專用通道電話等等。四是建立大企業稅收聯系制度,定期舉行大企業稅收政策與有關征管規定的咨詢會、通報會。每年舉行一次大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座談會,征求他們對稅收管理、納稅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三、試行大企業管理的思考
試行大企業管理,是我局在國際稅收管理領域的一個新嘗試。通過半年來的試運行,我們深深體會到:一是抓住了稅收征管中的重中之重,對占絕對稅額的少數大企業實行專業化管理,抓住了稅收工作的主動權。二是對大企業實行動態管理,提高了數據的增值利用程度。利用大企業信息系統提供的各種實時數據、分析數據,加強了對大企業的稅源稅基的日常監控。三是促進了日常征管水平的提高,目前納入大企業管理的單位共有80戶,均有專人負責,稅務人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了管理中,對大企業的分析更精到,管理逐步由粗放型轉到精細型。四是提高了稅務干部的責任性和創造性,較好地解決了“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
然而我局大企業管理目前尚處于探索性階段,我們的根本目的是想通過大企業管理,探索一種稅收征管的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強化征管基礎建設,更好加強對稅源稅基的監控。
1、以大企業管理為主線,探索一條集日常征管、涉外審計、反避稅于一體的立體式管理方法,著力統籌國際稅收事項管理與涉外稅收管理。目前大企業管理還只停留在大企業管理部門,而涉外稅收工作的特點,要求我們外稅各部門必須通力協作、形成合力。特別要加強在反避稅、涉外稅務審計、所得稅匯繳、稅收優惠政策審批和管理等工作上作好銜接,做到內部信息適時共享,外部情報及時通報,以大企業管理為主線,將國際稅收的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整體的管理效能。
2、以現有的大企業一戶式管理軟件為基礎,不斷豐富、提升大企業管理電子信息系統的內容和功能。將更多大企業動態信息數據納入信息系統。如企業的投入、產出比,相關行業的平均稅負,水、電煤、氣用量等能夠反映企業生產狀況的相關數據信息都將被納入信息系統管理,利用信息系統強大的分析功能,幫助我們尋找企業的薄弱環節,排查一切可能存在的問題,減少稅收風險。
3、建立行業分析師制度。加強行業分析,能夠使國稅部門掌握稅源變化情況、行業經濟指標、動態情況、發展前景等,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信息,為其它中小企業的稅務管理提供一個參數,從而抓住稅收的主動權。因此我局將逐步建立行業分析師制度,大企業管理部門要履行自身的職責:一是注重日常的行業資料搜集,建立行業數據庫,包括行業的基本現狀、發展前景、存在問題與機遇,以及該行業的各項經濟指標,如生產、銷售、利潤等指標。從中了解和熟悉行業的普遍性情況與發展趨勢。二是深入大企業,掌握企業動態,建立大企業稅收管理電子臺帳,包括企業的生產情況、銷售情況、盈利狀況、納稅情況、發展動向,從中掌握大企業的個性與特點。三是將企業特點分析與行業分析、區域經濟分析結合起來,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研究企業和行業的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切合實際的分析與預測,提供決策依據,防范各項稅收風險。
4、構建行之有效的納稅服務體系。整合現有零敲碎打的服務項目,形成納稅服務體系,更好地為大企業服務。一是加強職能性服務,幫助企業遵從稅法,二是加強權益性服務,維護大企業合法權益,三是加強程序性服務,方便納稅人辦理涉稅事宜。
大企業管理才剛剛開始起步,我們堅信,在總局、省局的領導下,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夠闖出一條既適應外向型經濟發展需要,又能強化對涉外大企業管理機制的新路子,為服務經濟發展、為強化稅收征管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