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發展應樹立的生態文明理念
時間:2022-07-17 03:30:00
導語:城鄉發展應樹立的生態文明理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三角地區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生態建設研討會”,日前在中共閔行區委黨校舉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長三角地區部分黨校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實際工作者30余人,圍繞生態文明的理念和理論、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農村生態經濟的實踐與探索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重視和保護公共生態權益
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形態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大進步。與會者表示,應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其中,特別要處理好城市與農村的關系、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長遠發展與近期發展的關系。
中共閔行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吳解生認為,在以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為標志的全球化進程中,生態環境危機日益顯現,人類正面臨著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與突發性生態環境災難蔓延的挑戰。因此,在當前我國的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全社會都應樹立生態文明與生態安全的意識和理念,正確認識和遵循自然規律,絕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生態環境來換取城市現代化的發展。
中共閔行區委黨校史嘉镕提出,生態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點。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應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強公共財政的投入,提供好這一公共產品。中共武進區委黨校李軍強調,黨和國家在重視和保護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權利的同時,也要重視和保護他們所擁有的生態權益。
注重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三角地區經濟突飛猛進,充滿生機與活力。與此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環境污染與生態惡化對該地區城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很大壓力。
上海市閔行區環境保護局唐鈞表示,針對城鄉結合密切的特點,閔行區在經濟和城市發展中,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污染程度低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減輕了城郊和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壓力,提升了地區生態文明水平。
中共常熟市委黨校楊標提出,讓城市成為“山水城”、“園林城”和“生態城”,是常熟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目標。為此,應彰顯地域特色,增強環境優勢,做到統籌規劃,城鄉一體,注重城市建設、集鎮建設、農村建設與生態建設的結合;注重工業區、開發區建設與生態建設的結合。
中共永康市委黨校周世勇指出,在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過程中,應注重發揮政府職能,理順管理體制。中共金山區委黨校潘明結合本地區實際認為,金山區產業布局以農業和化工產業為主,加強生態環境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在具體推進過程中,應注意工業污染對農村、農業的影響,積極完善生態危機的預警應急響應機制、生態環境安全常態管理機制以及生態安全的補償機制。
著力發展農村生態經濟
農村生態經濟是在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思想的指導下,按照農業生態系統的內循環、能量層次利用的生態學原理,通過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的有效結合,因地制宜地實現農業的高產、優質、高效以及生態和經濟兩個系統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農村生態經濟具有綜合性、多樣性、持續性的形態特征,發展前景廣闊。
中共南匯區委黨校侯喜華認為,生態農業是農村生態經濟的重要內容。深刻理解生態農業的內涵,需要正確把握生態農業與現代農業的關系,防止種植手段和過程的不科學對農產品質量帶來顯性和隱性的影響。長三角地區有發展生態農業的有利條件,因此有必要加強區域內人才、農業科技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項目合作,共同研制和開發生態型優質農產品,實現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
中共崇明區委黨校陸菊萍結合全國生態農村典型———崇明區前衛村的情況,提出要根據崇明的生態特點和優勢,大力發展循環生態農業的建議,以太陽能沼氣站為核心,建立了“種、養、沼”農業生態循環利用系統。
發展農村生態旅游經濟,也是研討的重點。中共嘉定區委黨校梅紅英、中共崇明縣委黨校李堯新等表示,農村生態旅游經濟是農村生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長三角地區的實際,搞好規劃、突出特色,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聯動,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開發旅游資源。
- 上一篇:如何促進農村通信事業發展
- 下一篇:如何構建特色農產品流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