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會維權機制建設的策略思考

時間:2022-09-22 10:35:00

導語:教育工會維權機制建設的策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工會維權機制建設的策略思考

建設和完善工會維權機制,是今年及今后一段時間工會工作的重點。教育工會如何推進維權機制建設,筆者以為應該著力采取五項策略

一、推進依法維權進程

依法維權是工會履行基本職責的有效機制。教育工會履行維護職責,是以合適的途徑,依法維權的過程。依法維權,就要深刻領會法律條文的精神實質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才能使維權的可能變成現實。深刻領會法律的精神實質,也能使教育工會在不斷維權的過程中,提高維權的知名度,樹立教職工合法權益代表者和維護者的形象,更能把握好維權行為的合法性,使維權工作更有力度。即使在十分為難的處境中,也會立于不敗之地。

教育工會應不斷提高工會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善于利用法律賦予的權利來開展維權,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來推動工作。一要推進涉及教職工利益的立法工作進程。促進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立法立制,為工會維權機制建設提供強大動力。悉心吁請并積極參與與《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工會法》等法律相配套的,涉及教職工政治民主權利、經濟利益和精神文化權益的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維護教職工權益和工會活動的法律體系,從而為依法維權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創建良好的法制環境和條件。二要加強工會干部法律知識的普及和提高。采取多種渠道,多形式加強對工會干部法律知識的培訓,鼓勵和支持工會干部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法律知識,努力提高廣大工會干部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使之成為知法、用法、執法的模范。三要加強對廣大教職工的法制宣傳教育。這是依法維權的重要基礎條件。在教職工中廣泛開展學習法律法規活動,逐步使教職工能了解掌握法律,運用法律。加強對教職工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引導教職工通過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當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能拿起法律武器,依法自我保護權益。

二、爭取源頭參與到位

工會履行維權基本職責,有賴于建立起宏觀的源頭參與機制。近年來,教育工會源頭參與工作作為工會組織維權的根本途徑,已經引起廣泛的重視。市級以上教育工會已經在不同層級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總結了一些可貴的經驗。但是,目前縣級以下教育工會的源頭參與工作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這項工作的正面效應還遠遠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隨著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與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教育工會擔負的任務越來越繁重,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政策和法律的規范性要求越來越強,這就要求在源頭參與機制上必須有新的突破性進展。一是落實源頭參與的職級保障。工會主要領導按同級副職配備是保障工會源頭參與的重要條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班子,是當地教育規劃、教育法規從醞釀到制定和出臺的關鍵團隊,教育工會主席和學校工會主席如果是這個團隊的成員,工會源頭參與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參與的效果和被動參與的效果是絕對不同的,這應該是無需辯爭的事實。這件事情,按照現有的政策和文件,經過努力能夠逐步到位。下級工會要積極爭取,上級工會要大力幫助,其中上級工會的主動幫助和據理力爭是非常關鍵的。二是建立工會參政議政制度。建立教育工會與同級教育行政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工會參與政策制定制度、工會出席有關會議制度、教育行政部門向工會通報工作制度,健全教代會制度、校務公開制度、學校人事關系三方協調制度,建立配合人大、政協的視察制度等。組織工會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利用工會信息渠道,收集情況,反映社情民意,并向每年召開的同級人大、政協會議提交議案和提案,參與立法,監督立法。通過積極的源頭參與,提出工會的意見與主張,反映教職工的愿望和要求。三是建立政策執行的監督制度。教育工會應充分發揮組織網絡優勢,監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把國家已有的涉及教職工權益的法律、法規、政策落到實處。對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發現的不盡完善之處進行認真研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反映,并吁請其盡快修改完善,從而形成“政策——執行——監督——反饋——調整——完善”的良性循環。

三、構建立體維權格局

立體維權可理解為合力維權和根本維權。立體維權既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廣大教職工的需要。教育工會應充分認識構建立體維權格局的重要意義,工會干部尤其要轉變觀念,拓寬思路,打破內部循環“小維權”意識的束縛,在一如既往地做好具體維護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理性和宏觀思維,在推動立體維權格局的構建中有所作為。

立體維權,要統籌抓好整體維護、具體維護、特色維護三個環節,使之相輔相成。一要圍繞大局。緊緊圍繞地方黨政和教育行政的“十一五”發展目標和工作大局,認真研究一些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為黨政和教育行政的重大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當好參謀助手。對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辦法及一些熱點、難點問題,要事先多做調查研究,多反映教職工的合理要求,盡量與教育行政及有關方面聯合制定下發文件,聯合召開有關會議,聯合督促檢查,聯合處理解決問題。二要突出重點。維權的重點在基層。只有貼近基層、貼近職工、貼近實際,幫助基層健全和完善各類維權制度,才能了解和表達教職工,動員和維護教職工。維權工作任務重、頭緒多,必須集中力量,形成拳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以重點帶動一般,以重點帶動全面,使維權工作年年都有新進展、新特點。三要整合資源。按照“大聯合、廣覆蓋、共協作”的工作思路,加強與政府、人事、勞動、司法、安全監督等部門,共青團、婦聯、科協、體協、退教協等社會團體,電臺、報刊等大眾傳媒的合作,廣泛動員社會,整合資源,借勢發力,乘勢而上,使工會維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條件的教育工會,還可根據立體維權模式的需要,約請專家學者、教師代表、勞動模范和社會賢達,分門別類地組建工會工作專家顧問組,幫助設計工會維權的實施方案,協助做好具體工作的落實。

四、健全調控應急體系

維權機制的作用效果,應體現在能否對錯綜復雜的勞動人事關系形成一定的調控力度。從某種意義上說,維權機制存在的價值和魅力,并非表現在勞動人事關系處于平穩與和諧發展的階段,而恰恰是在發生重大勞動人事爭議和社會沖突的危難關頭。因此,健全調控應急體系,未雨綢繆即以超前眼光應對勞動人事關系行為可能給教育工作和公共秩序帶來的負面影響乃至可能造成的動蕩或損失,應是維權機制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

健全調控應急體系,應該把握三個基本著眼點。一是關注職工群眾的第一信號。針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對社會利益關系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利用恩格爾系數對本地區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進行測定,利用基尼系數對本地區個人收入差距進行測定,利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教育熱點問題的探析進行評定,反映職工群眾對教育的迫切要求,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應當采取的措施建議。二是發揮工會信訪工作的作用。定期召開教育工會信訪工作分析會,研究解決工會信訪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指導基層工會做好信訪工作,形成上下貫通、左右連通的信訪信息網絡體系,確保群訪先知、突發事件先曉,超前防范,及時化解,預防和減少勞動人事關系矛盾,力爭把勞動人事爭議和群體性事件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三是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一些始料未及的突發事件,有的來自自然界,有的來自教育和社會領域,也有的來自境外敵對勢力插手。教育工會應當注意培養抗風險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正確判斷和果斷應對能力,提高及時控制和有效處理能力,提高總結經驗教訓、把握處理突發事件規律的能力。

五、強化長效建設措施

健全和完善工會維權機制,必須注重長效發展機制建設。經過長期的實踐,教育工會維權工作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現在強調注重維權機制建設,實際上就是在原有維權制度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薄弱環節,解決維權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完善的維權機制,提高工會維權的整體性、規范性和長效性。

為此,還應強化三大措施。一是造就干部隊伍。工會維權是一項艱巨的復雜工作,必須造就一批具有較高維權技能素質的工會干部隊伍。教育工會應注重對處于維權鏈條終端的工會干部進行維權技能結構改造,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突出對綜合素質與維權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加緊培養一批既懂教育又懂經濟、既懂法律又懂管理、既熟悉工會工作又熟悉全局工作、既會協調又會服務的復合型社會活動家,為維權機制的長效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二是構筑創新平臺。按照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要求,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導教育工會在運行模式和活動方式上的創新與發展。發揚敢闖精神,敢于突破傳統,敢于否定前人,敢于嘗試各種可能。只要認識正確,選準方向,切合實際,與時俱進,大膽構筑,順勢推進,就可以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不斷推出新的創造,推進維權機制創新發展。三是提供指導服務。教育工會應發揮組織系統和網絡作用,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長效態勢。上級工會應指導、幫助、支持下級工會,形成一級保護一級的維權體系和工作機制。上級工會應為基層工會服務,做到“不推、不包、不拖”;下級工會有情況要及時反映、報告,做到“不等、不靠、不看”。上級工會與基層工會在維權上的責任是不對等的。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上級工會與下級工會的關系,才能充分發揮組織優勢,使維權相互聯動,充滿生機與活力,得到長效與發展。

二oo六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