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時間:2022-02-09 08:57:00

導語: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一、推進我市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按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在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的總體思路,著力推進一元化的戶籍管理制度,逐步消解戶口的社會區隔功能,強化其信息功能,理順戶口管理的社會功能。在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時,逐步改革過去粘附于戶籍制度上的各種社會差別政策。

推進我市城鄉戶籍制度改革要堅持兩個主要原則:一是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要注意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實際,分步推進,使戶籍配套改革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二是堅持積極穩妥的原則,要充分尊重廣大人民群眾意愿,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二、分步實施我市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按照《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的有關規定,根據*實際,我市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分類分步推進”和“強化與弱化”相結合,即通過分類分步推進一元化戶籍制度改革,強化戶籍制度的民事登記與社會管理功能,弱化戶籍管理的粘附性功能,尤其是差別分配功能;強化公民自主管理和自覺守法意識,弱化行政管制。具體要求,一是逐步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劃分,統一登記為*市居民戶口,形成一元化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框架”。二是在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向一元戶籍管理模式推進的過程中,由公安部門在*市居民戶口底冊上對原農業和非農業戶口人員加注相關標識,明確原農業和非農業戶口人員的組成;各配套政策相關的職能部門,根據原農業和非農業戶口人員組成的實際,就區分農業和非農業戶口人員在社會保障、勞動就業、計劃生育、集體土地等制度方面加注相關標識。三是各職能部門、各區(縣級市)綜合考慮全市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引導相關配套政策進行同步或逐步的改革和完善,確保城鄉戶籍制度改革落到實處。在推進各項配套政策一元化的進程中,逐步取消區分農業和非農業戶口人員的標識,即完成一類一元化配套政策的改革,就取消該類標識。待各項配套政策全都實現一元化管理模式后,則由公安部門取消農業及非農業戶口人員的標識,真正達到城鄉一元化戶籍管理模武。

(一)農業戶口人員的戶籍改革辦法。

根據我市各區(縣級市)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考慮到人、財、物等諸多因素,將我市五個行政區(白云、番禺、花都、南沙、蘿崗)和兩個縣級市(增城、從化)分三批次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1.南沙、蘿崗區為第一批,在1年內推行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

2.白云、番禺、花都區為第二批,在3年內推行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

3.增城、從化市為第三批,在5年內推行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

(二)非農業戶口人員的戶籍改革辦法。

推進農業戶口改革試點的同時,在一年時間內將我市十個行政區和兩個縣級市中的非農業戶口人員(包括地方城鎮、自理口糧、全民農業等類型戶口性質人員)全部轉為*市居民戶口。

三、加快推進身份證等各種戶籍管理模式的創新

為切實保障城鄉居民的民主權利、權益,不斷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相關規定,特別是我市農村居民的現實要求,進一步強化身份證的使用功能,發揮其綜合效能。

(一)實施以身份證為核心憑證的社會管理模式。

在改革中通過逐步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劃分,推進以身份證系統取代屬地戶籍管理進行社會管理的模式,將身份證轉變為一個身份證信息綜合管理號,將個人和家庭以及婚育信息、就業收入以及財產情況、信用守法納稅記錄、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資料,以及義工、志愿者等事項一并納入全市統一的身份證號數據庫中,原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均可按照身份證號進入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網,統一納入可銜接、可轉移、全市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并不斷強化身份證驗核使用的氛圍。政府可通過法律服務、醫療保障、就業援助、社會保險、社會救濟、教育投入等各種服務管理方式,有效實施對城鄉戶籍一元化改革后登記為*市居民戶口人員的服務與保障。

(二)實施身份證信息化管理。

成立市級身份證管理機構,建立統一的身份證信息數據庫,各級公安部門成立身份證綜合管理部門,統籌規劃、促進身份證綜合信息系統的建立。各區(縣級市)在現有身份證系統、信用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進行充實、銜接、聯網,將居民檔案電子化、透明化,實現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和綜合應用,對涉及民生利益的部門優先共享信息,達到以身份證取代屬地戶籍管理的目標。逐步建立以身份證信息化管理為基礎的現代社會管理機制,從制度上預防使用假身份證、假學歷,以及偷漏稅、騙貸、騙住房保障、騙低保等違法犯罪現象,為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開展行政管理和服務提供及時、準確、詳實的人口動態信息。

四、完善城鄉統一的戶口遷移制度

城鄉一元化戶籍制度實施后,戶口遷移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遷移制度。

(一)對已轉為我市居民戶口的人員,符合本市區(縣級市)市內戶口遷移條件的,可在市區(縣級市)范圍內辦理市內戶口遷移手續。

(二)從市外遷入我市已實施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的轄區入戶人員,統一登記為*市居民戶口。

五、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我市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進程

各職能部門、各區(縣級市)要根據本部門、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快推進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相關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工作。特別是要盡快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

(一)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各級勞動保障、民政、衛生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推進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并軌,最終建立城鄉一體、居民共享的社會保障體系。在進行認真測算和具體評估的基礎上,切實把握實施的時機和過渡的時間,積極、穩妥、整體、平衡地推進該項工作。盡快實現由制度全覆蓋到對象全覆蓋,擴大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的覆蓋面。進一步推進被征地農民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建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制度體系,構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可轉換銜接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對城鄉困難群眾實施醫療救助制度,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鞏固動態管理下的分類救濟和應保盡保,逐步縮小城鄉低保標準的差距,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斷提高保障標準,擴大保障范圍;大力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互助等社會保障事業,落實各項管理細則,多方面籌集資金,確保城鄉老弱病殘、生活無著人員的基本生活。

(二)逐步建立健全城鄉統籌的勞動就業制度。迅速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在不同地區間的有序流動。把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和就業服務工作向鄉鎮延伸,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系統和完善的就業管理體制,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與城鎮勞動力同等的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

(三)認真執行省、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積極做好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后的計劃生育工作銜接。各級計生部門可根據戶口是由居委會管轄還是由村委會管轄來采取相應的計劃生育政策。對于現村委會中的非農業人口和居委會中的農業人口等特殊情況由市人口計生局制定具體執行措施,確保實行城鄉一體化戶籍制度改革措施后計劃生育政策的連續性。

(四)積極推動城鄉教育事業均衡協調發展。在實施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各級政府增加對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投入,切實加快城市規范化學校建設和增加優秀教師配備,進一步改造薄弱學校,調整學校布局,制定政策鼓勵高素質教師在村鎮學校任教,提高辦學質量。建立非義務教育多元投入體制,加快發展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最大限度地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就業需求和農村勞動力轉移需求,充分體現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著力提高城鄉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城鄉扶貧標準。以促進農村居民增收為核心,多渠道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深化與一元化戶籍制度相匹配的集體土地制度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繼續完善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的農村雙層經營制度。以依法自愿有償為原則,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成片流轉,健全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推進以宅基地置換城鎮住房,促進農戶向城鎮聚居,建立健全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六)推進完善其他與戶籍改革有關的制度和政策。由于此次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情況復雜,涉及農村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項眾多,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領會中央和省、市關于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密切配合。從保障農村居民民主權利、社會公共服務權益,健全農村經濟體制,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多個角度出發,以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著力點,配合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及時對相應配套政策進行變革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