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時間:2022-02-22 04:44:35
導語: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縣,增強教育核心競爭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根據省市“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結合我縣教育發展現狀,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系統化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努力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著力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強富美高”新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二、工作目標
到2021年,全縣新時代教育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教育總體水平全市領先,躋身蘇北教育第一方陣。
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教育基礎設施提升。新建幼兒園10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8所,義務教育階段實現公辦教育資源全覆蓋,公辦學位100%保障。教育信息化及技術裝備達到?、耦悓W校標準。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8%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9%以上。
優質教育長足發展。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學生綜合素養不斷提升。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全市領先,中考優生率穩步提升。北大、清華錄取人數逐年增加,“雙一流”大學達線人數每年增長20%,“雙一流”學科達線人數年均增長10%,本科達線率穩步提升,文化一本達線人數每年增長5%,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著力培養技能型人才。
隊伍素質顯著提升。持續優化隊伍結構,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教師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不斷加強。堅持內培外引,實施“1224”人才培養工程,三年內新增省特級教師、省正高級教師、市名師名校長12人,名特優教師后備人才200人,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400人。成立名師工作坊15個。
三、主要措施
(一)實施辦學條件提升行動,全力保障教育公平發展。
1.繼續優化教育布局,著力增加公辦教育資源。積極應對適齡兒童入學高峰,按照“堅持省標、立足長遠、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原則,科學規劃城鄉教育布局,重點加大公辦學校和幼兒園建設力度,進一步優化城鄉公辦教育資源配置。建立以縣為主、縣鄉共建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健全新建小區幼兒園配套機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支持鼓勵社會力量辦園。著力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到2021年,新建幼兒園10所,新建中小學6所、改擴建學校12所,逐年增加公辦學校學位供給,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教育資源全覆蓋,公辦學位100%保障。進一步減輕人民群眾教育負擔,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城鄉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2.加強教育裝備建設,著力提升教育整體信息化水平。以智慧校園建設為統攬,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強教育裝備建設,全縣中小學校信息化及技術裝備全面達到?、耦悓W校標準。加強“三通兩平臺”應用,提升教育信息化運用水平,開展教育信息化全員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積極探索“智慧課堂”新型教學模式,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
3.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制定《縣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2018-2021)》及考核細則,實施“優質+薄弱”結對聯動策略,促進農村學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雙提升。深入推進姜堰兩地合作辦學,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4.加強規范引領,促進民辦教育特色發展。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實施以獎,鼓勵引導民辦學校走精品化、高端化發展之路,與公辦學校錯位發展。同時,認真落實《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健全民辦學校內部治理機制,依法加強對民辦教育的日常監管,建立民辦學校財務定期報告、審核制度,加強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確保師資水平逐年提升,著力推動全縣民辦教育邁上新臺階。
(二)實施內涵素養提升行動,推動優質教育長足發展
1.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一是強化學生體質健康培養,確保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校園體育鍛煉時間。積極開展多種形式體育活動。加強學生戶外活動組織,注重眼睛健康保健,青少年近視率逐年下降,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二是強化學生審美情緒培養。加強美育教育,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以大閱讀課程開設為抓手,逐步推進雙語閱讀走向全科閱讀。注重學生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文明習慣培養,不斷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三是強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構建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特點、中小幼有機銜接的一體化德育體系。實施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融合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等,培養優秀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四是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家校共建,形成科學的心理咨詢、疏導、教育等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升。
2.普通高中提質增效。設立高考研究中心,研究并順應高考改革的新特點、新變化,整體謀劃高中學科設置和師資配備;整合全縣優質學科資源,加強課程研究,切實提高高中教科研水平;加強對自主招生、奧賽等研究與指導;加強對縣內七所高中學校的研究,強化分類指導,做到一校一策,指導學校在合作競爭中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加強與姜堰區高中深度合作,建立與省內外高中名校、“雙一流”大學合作機制,為學生搭建最好的學習平臺,創造最好學生條件。到2021年,創建省高中課程基地2個,姜堰高級中學創成省三星級高中,北大、清華錄取人數逐年增加,“雙一流”大學達線人數年均增長20%,“雙一流”學科達線人數年均增長10%,本科達線率穩步提升,文化一本達線人數每年增長5%。
3.學前教育規范普惠。組建學前教育管理中心,統籌推進學前教育發展。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繼續加大省優質園創建力度,持續增加優質資源供給,到2021年,新增省優質園12所,省優質園占比達90%以上,在普惠性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幼兒達85%以上。
4.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按照建制度、補短板、提質量、創特色的思路推進內涵發展。全面實施農村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集團內統一教研,統一考核,推進大集團競賽制度,更大力度激發義務教育辦學活力。著力打造特色學校,充分依托洪澤湖及洪澤湖濕地、淮北抗日民主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春到上塘紀念館等本土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家國情懷,在提煉精神、豐富內涵上下功夫、顯成效。切實關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繼續完善家庭盡責、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格局。完善特殊教育體系,落實好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確保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全覆蓋、零拒絕”。中考成績全市保持第一,優生率不斷提升。到2021年,創建省級課程基地6個,建設特殊教育資源教室15個。
5.職業教育創新轉型。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新要求,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形成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建立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招生制度,營造職業教育發展氛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優化職業學校專業結構,在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品牌專業建設及對口高考三個方面下功夫、求發展。加快與省內名校合作,積極申報并加快推進專業群建設。扎實推進“四全工程”培訓,助力精準脫貧奔小康;推進校企合作,深化與京東等知名電商合作,推進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構建學校和企業協同育人新格局。三年內,創建省級專業群和現代化高水平實訓基地3個,爭創國家級高水平示范性職業學校。職業教育對口高考本科上線率穩定提升,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2.2年以上。
(三)實施人才培養提升行動,推動隊伍素質顯著提升。
1.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一是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師德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活動,加強教師隊伍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引導教師發揚奉獻精神,增強職業歸屬感、榮譽感。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二是強化綜合素養提升。全面開展雙百教師發展、教干素養提升、骨干教師領航、教育技術應用、新老教師助力的“五大工程”,系統化開展教師培訓,三年內所有教師全部輪訓一遍。成立名師工作室,定向培養年青教師、教學骨干,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縣財政給予課題研究經費保障。三年內,新增省特級教師、省正高級教師和市名師名校長12人,名特優教師后備人才200人,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400人,成立名師工作室15個。
2.發揮校長引領作用。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堅持“選好一個校長,配強一套班子,帶好一支隊伍,提升一所學校”和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強化校長責任,加強學校班子建設。加大后備干部培養力度,組織開展黨性錘煉活動及各類培訓活動,夯實校長、教干隊伍基本功。成立名校長工作室,舉辦“校長論壇”、“名校長沙龍”等,提升校長專業素養。完善校長考核機制,支持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管理模式,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
3.創新機制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打破從農村學校抽調教師的慣性動作,穩定農村學校教師隊伍。推進城鄉教師和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化、常態化,促進師資均衡;強化教師職稱評聘與教書育人實績和鄉村學校任教年限掛鉤,積極探索高職低聘、全員聘用等制度,今年不在一線崗位工作的教師不再兌現崗位工資,鼓勵教師在一線發光發熱,激發隊伍內生動力。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和邊遠學校教師補助計劃,充分發揮鄉鎮教師周轉房作用,提高鄉鎮教師待遇保障水平。通過公開招聘、定向培養等措施,保障用人需求。創新教育人才引進機制,對“雙一流”高校本科及以上優秀畢業生,簡化招聘程序,采取直接面試方式進行招錄。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向一線教師、成績突出的教師傾斜,激發教師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動力。
四、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切實推進行動計劃的貫徹落實。全縣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集中力量抓好轄區內教育質量,全力做好教育精準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各單位要把服務教育事業發展作為頭等大事,要加強對三年行動計劃的宣傳解讀,引導社會各界共同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確保教育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2.加大經費投入。堅持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事業,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每年用于教師業務培訓專項經費逐步增長。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加大向高中階段、薄弱地區、薄弱學段、薄弱環節的傾斜力度。健全學生資助制度,提高資助精準度。探索建立全縣教師大病救助基金,全力保障教師工作生活待遇,關心鄉村教師生活,落實鄉鎮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關注高中教師工作強度,適當提高高中階段教師延時津貼。
3.強化校園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園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健全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明確校園安全責任區域,建立完善法制校長制度,依法保障校園教學秩序。強化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工作責任制。深化警校共育工作,加強校園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傳染病防治等工作。教育、公安、城管、交通、安監、消防等部門密切配合,定期集中開展校園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清理無證、非法辦學機構,全力維護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部門聯動的工作體制。
4嚴格兌現獎懲。設立全縣教育教學質量獎勵基金,建立以高考、中考和階段性質量檢測結果為主要指標的考核獎勵辦法,對成績突出、完成任務較好的單位和個人加大獎勵力度;對工作不力導致目標考核綜合排名落后的單位和個人予以嚴厲問責。并將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納入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年度考核,加強督促檢查,及時總結、推廣實施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確保行動計劃扎實推進,高效落實。
- 上一篇:教育局重點項目計劃
- 下一篇:教育局研訓處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