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科學發展觀探討論文
時間:2022-04-24 11:14:00
導語:高職教育科學發展觀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學發展觀是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今天,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高等職業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盡管由規模發展到提高質量會遇到許多障礙,但只有科學的辦學定位,處理好規模與質量、改革與穩定的關系,高等職業教育才能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定位
Abstract:Inthenewera,scientificdevelopmentprincipleisagreatstrategictheoryinconstructingawelloffsocietyinChina.Itisofpracticalandhistoricsignificancetoimplementtheprinciple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hecomprehensive,harmoniou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whichishumanoriented,shouldmeetthedemandsofeconomyandsociety.Inspiteofvariousobstaclesonthewayfromenlargingthescaletoimprovingthequality,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canachieveinnovativedevelopmentthroughscientificdefiningofrunningprincipleandproperdealingwiththerelationsbetweenscaleandqualityaswellasreformandstability.
Keywords:scientificdevelopmentprincipl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runningprincipleofcollege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培養服務于社會經濟第一線的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
一、從科學發展觀的視野領會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
當中國改革開放的巨輪推動經濟快速增長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的新時期,以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其思想理論精髓是更好地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教育總是處于優先發展地位,我國教育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教育均衡,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協調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已實現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過渡,從1999年開始,高等教育進入快車道,以快于經濟增長的速度在擴張,加強內涵建設、提高質量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只有落實科學發展觀,高等教育才能持續充滿生機和活力。伴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和高等教育改革而蓬勃發展起來的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體系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緊密融合,肩負著培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需要的大量高素質的技能人才的重任,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產業均衡發展和區域均衡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等職業教育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把握以下幾點內涵:
(一)高等職業教育要大發展
這是基于我國經濟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現狀的必由之路。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迅速發展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2006—2010年是穩定發展期,2010后將進入調整期。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時序軌跡看,它是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應需而生、按需發展的。以江蘇省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為例,改革開放后,江蘇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有力地推動了工業化的進程,迫切需要大批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根據這一需求,1980年江蘇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地方性職業大學——金陵職業大學,開啟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先河。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江蘇率先進行經濟轉型,逐步把長江三角洲建設成“全球制造中心”,并明確了重點發展的產業和產業帶,這就給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江蘇高等職業教育由此迅猛發展。進入21世紀,江蘇又吹響了率先建設小康社會的號角,到2006年,江蘇共有高等職業院校75所,在校生63萬人,形成了一個以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為主體,其他院校廣泛參與,三年制高職、五年制高職與應用型本科相銜接,布局相對合理,結構日趨優化,具有江蘇特色和充滿生機活力的高等職業教育新體系。[1]同時,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高等教育完成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過渡交相輝映,高等教育內部改革發展的需求和經濟社會的外部需求復合作用催生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大發展。
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創新型國家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了廣闊的、持續的發展空間。
(二)高等職業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以人為本,就是把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人的全面提高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等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任務是培養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合格高技能型人才。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教師和學生為本”,真正改變傳統教育的“以書為本”、“以教為本”,具體地說:
第一,以學生為本。人才培養是教育的核心功能,教學、科研、基地生產、校園文化建設、后勤服務等都必須緊緊圍繞學生來進行,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一切服務學生。“以學生為本”關鍵是營造學生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舉辦一些能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訓以及自主創新的實踐活動等,從而培養出合格的受社會歡迎的人才。這不但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同時也體現了為學生家庭謀利益的教育服務理念。
第二,以教師為本。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高等職業教育有別于基礎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是既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具有較高的實踐動手能力,所以高等職業教育特別強調“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建設。但由于觀念更新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再加上高等職業教育大發展帶來的規模擴張使得教師疲于應付課堂教學,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還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雙師型”更多地成為應付各種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評估的指標追求,而未真正落到實處。
(三)高等職業教育要轉入以專業結構調整、提高質量為中心的發展期
科學發展觀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堅持走質量優先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以超常規的速度在發展,目前,從高等職業院校的數量和在校生人數來看,高等職業教育已名副其實地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到2006年,全國高等院校1909所,其中高職院校1173所,占61%,全國高校在校生人數1738萬,高職院校在校生人數825萬,占47.5%;江蘇省高等院校119所,其中高職院校75所,占63%,高校在校生人數124萬,高職院校在校生人數63萬,占51%)。但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還處在剛起步的成長期或脆弱和稚嫩的不成熟期,人才培養定位還不夠準確,課程體系還不完善,教學條件還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教學手段未達到現代化水平,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辦學質量還不能得到根本保證。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在基本完成數量擴張的發展任務下,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內涵式發展為主的道路,堅持“穩定、鞏固、深化、提高”的指導思想,即:堅持質量優先,同時兼顧數量和效益;堅持特色辦學,進行結構調整;培植示范專業,形成品牌優勢;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化校企合作,創新辦學機制,激發辦學活力和提高辦學效益。[2]
二、高等職業教育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障礙
近幾年來,高等職業教育大發展使高等職業院校受益匪淺,規模擴大、新校區崛起、基本建設投入增加、收入成倍增長。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和學生家長也有很大的收獲。社會充滿了繼續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大發展的內在動力。
(一)高等職業教育規模持續增長的慣性
中國的高等教育一直在尋求強強聯合、提升競爭力的發展之路[3],這種思維從普通高等教育逐漸滲透到高等職業教育領域。高等職業院校領導的思想上追求大而全的發展目標在短期內很難轉變,仍會繼續要求增加招生指標、開設新專業,使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呈現慣性的增長。
(二)制度缺陷使得教育競爭壓力需要一定的數量來化解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教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雖然競爭的落腳點是人才培養的質量,但足夠的教育投入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而教育的財政投入遠遠不能滿足辦學需要,因此,擴大教學規模和數量則可增加學校的收入,近幾年來,高職院校正是依靠收費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和教學設備投入,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另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推行的旨在強化內涵建設的辦學水平評估,其評價體系中許多都是剛性的數量指標,而教育管理中柔性指標評價的彈性較大,有的甚至可以用技術手段和人為因素從根本上改變。因此,我國目前的教育制度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盲目追求教育數量型的傾向。
(三)個體教育利益的考量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使得教育的規模效益充分顯現,現在,學校無論是經濟地位還是社會地位都處在一個社會高位,高等職業院校也不例外。盡管高等職業院校已經意識到質量是數量的保證,但質量的影響是長期的,提高質量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且質量能否提高具有許多不可控制因素;數量的效益是立竿見影的,而且是短期的,再過幾年,生源迅速下降,保證現有辦學規模將非常困難,因此,抓住眼前機遇,再擴招3年左右是許多高等職業院校出于個體教育利益的考量而作出的戰略選擇,科學發展觀的落實無疑會遇到許多障礙。
三、高等職業教育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著眼點
根據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高等職業教育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著眼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進一步轉變觀念,切實找準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
科學發展觀要求高等職業教育要明確自身的任務,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堅持走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辦學之路,既不能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低層次延伸,又不能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學制延長。
第一,要明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整體定位,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高等職業教育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4]目前,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是培養技術型人才,一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前者重技術,后者重能力。[5]除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外,教育類型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高等職業教育游離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既要作為高等教育來辦,又必須堅持職業教育特色,很難兩者兼顧,定位的模糊從招生制度上可見一斑,高等職業院校的生源是高考中沒有被本科院校錄取的考生,制度的設計實際上又把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低層次的普通高等教育來看待。
第二,要明確各類型高等職業院校的特色定位。職業教育要求緊貼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同行業的高等職業院校和不同區域的高等職業院校應有各自的辦學定位,辦出自身的特色,服務于不同產業和不同區域。目前,各高等職業院校具有趨同性,無論是辦學規模、專業設置、教學模式、基地建設、管理體制都很相似。農業類、工業類、服務類等不同院校對其培養的人才要求具有各自的行業特色,必須尋求各自的辦學特色,“長三角”地區的高等職業院校和西部的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應該具有地域差異性。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百花齊放,滿足經濟社會多元化的需求。
(二)用科學發展觀處理高等職業教育規模與質量、改革與穩定的關系
規模與質量、改革與穩定是相輔相成的,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前提下,應該繼續保持持續的適度規模的增長。為了正確引領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內涵建設,強化辦學特色,提高整體辦學質量,國家正在實施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到2010年將建成100所國內一流水平的高職院校,優先在化工、建筑、護理、紡織服裝、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10個專業領域,加快培養技能型緊缺人才,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在穩定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態勢下,積極探索辦學體制、教學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激發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活力。
(三)積極探索高等職業教育體制創新,實現資源共享
第一,校企合作辦學,走產學結合之路。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聘請企業人員擔當實踐指導教師,教師和學生到企業頂崗實訓。通過校企合作,不但為企業提供了專業對口的人才,而且利用了企業的資源,實現了校企“雙贏”。第二,組建職教集團,走集團化辦學之路。高等職業院校聯合企業、高等院校、同類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等,組成具有本行業特色的職教集團,通過聯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最大限度發揮學校的辦學效益。[5]江蘇省從2002年以來,先后組建了以高職院校為龍頭的江蘇商貿職教集團、江蘇農林職教集團、江蘇建筑職教集團、江蘇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1]第三,高職院校區域集成,形成高等職教園區,促進高等職教園區內各高職院校間資源共享、專業相互配合、課程開放、學生自由選擇學習項目,并形成強大的服務地方經濟的教學和科研隊伍。江蘇省常州大學城是全國首家以高等職業教育為顯著特色的大學城,匯聚了6所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的高等學校,大學城已基本全方位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形成了強大的高等職業教育效應。
高等職業教育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理性的思維、高度的教育責任、務實的辦學態度,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引領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并將它作為指導高等職業教育實踐的思想武器。
參考文獻:
[1]華中文.走向現代化的江蘇高等職業教育[EB/OL].(20050601)[20060209].*
[2]孫蘭芝.科學發展觀與發展高等職業教育[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5):6670.
[3]朱九思,王懷宇.高等教育與科學發展觀[J].高等教育研究,2007(8):15.
[4]劉潤忠.科學發展觀與高等職業教育[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13.
[5]馬樹超.高職教育的現狀特征和發展趨勢[N].中國教育報,20060914(03).
- 上一篇:混凝土施工方案管理論文
- 下一篇:工程行業質量建設檢測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