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農科類學生創業教育路徑

時間:2022-08-26 10:41:20

導語:高職院校農科類學生創業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農科類學生創業教育路徑

摘要:對目前高職院校農科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創業現狀進行調查,梳理目前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現行途徑,分析存在的不足,找出應對策略。并以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為例,探索提出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各部門更好地發揮職能、切實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專創融合;農科類;創業教育

2015年以來,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強調高職院校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2018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目前,國內對高職院校農科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大部分只注重農科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本研究對目前高職院校農科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創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問題,提出互聯網時代農科類學生專創融合教育路徑,以方便高職院校各部門更好地發揮職能。

1農科類專業創業教育現狀調研

1.1學農不愛農,專業就業對口率不高,就業薪資低

以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為例,海洋生物與食品系專業2017年~2020三年的平均專業對口率為69.07%、63.88%、59.67%,呈逐年下降趨勢。部分考生以第二志愿調劑到該系的某個專業。可見,農科類專業并非大部分學生的最心儀的專業,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根據相關的實習就業數據統計可以發現,歷屆農科畢業生實習時迫于學分壓力會選擇對口專業進行企業實習,但到真正就業時,往往會選擇非對口專業,從而再一次尋找擺脫“農”字的翻身機會。同時,選擇對口就業的學生大多數在小型企業就業,就業質量不高,學生的試用期平均薪酬一般2000元左右,處于薪資總體水平的低端。

1.2選擇在學校所在城市及回原籍城市就業比較多,大城市比較少

經統計,2020年我系農科生就業人數398人,其中在威海市就業的有125人,占參加就業人數的31.4%;到省內其他地方就業的有241人,占60.6%;到北京、上海、青島等大城市就業的有32人,占參加就業人數的8.04%。可以看出,學生畢業后一般選擇學校所在城市,或者是回原籍城市發展,而去大城市的人數占比低。可見,農科類專業學生還是尋求安穩,從另一個角度看,在創新、大膽、開放等方面缺乏意識。

1.3畢業生缺乏創業意識,創業率極低

農科類大學生在臨近畢業往往選擇就業或者繼續升學深造,考慮創業的人數極少。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還很薄弱。例如,海洋生物與食品系2014屆畢業生中2人自主創業,2015屆中有3人自主創業,2016屆中有2人自主創業,2017年~2019屆無人創業,創業率也只占0.50%。

2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問題

2.1創業教育覆蓋面不足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由學校各個部門執行,各職能部門圍繞“以賽促教”進行創業宣傳教育,但是參賽學生僅為少數,覆蓋面不足。以我院海洋生物與食品系為例,如黃炎培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還有一些專業大賽如農產品質量檢測大賽、中/西式面點師大賽、食品科普大賽、雞新城疫抗體水平測定大賽、水質檢測大賽、食品加工與創新設計大賽等。但學生參加人數少,每年僅占1/3左右。

2.2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分離

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通常由行政部門如創業中心的教師授課,而專業課則由專業課教師講授,導致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分離,未能真正為學生起到實質性的指導作用。

2.3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教師僅局限于高校教學、科研的工作,自身的經歷和實踐不足,無法給學生更好的教育和引導。而且,開設創業課程的教師大多為創業中心的教師,對于專業知識可能了解的比較少,無法將專業和創業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為例,創業課程主要由招生就業處的教師對全校學生進行授課,而這些教師往往只是懂一門專業,在對其他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的時候則不能將專業知識融入到創業教育的課堂中,從而導致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分離。

2.4專創融合缺乏有效的機制保障

盡管可能部分畢業生有敢于創業的想法,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保障,比如學校沒有相應的鼓勵政策,學生有了想法,但是沒有政策鼓勵,也無法將想法變成現實,這就必然會導致創業率低。

3“互聯網+”背景下專創融合的路徑

3.1教育理念的轉變

互聯網時代,要求高職院校的農科類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應從提高自身能力著手,勇于邁出第一步,將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和意識融入到自己當前專業課的講授過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無形中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

3.2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

高職院校農科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一般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大多數專業課設置的形式為理實一體化。而創業課程則大多數是理論講授,缺乏實際操練。因此可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創業實踐,并且將創新創業等融入到人才培養目標中。

3.3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課程的融合

可以根據專業和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階段的專創融合教育:通識專創教育(大一),充分利用“互聯網”,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線上開展通識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新意識,拓展創新創業思維;專業專創教育(大二),設置針對創新創業的專業課程,項目化、任務驅動式教學,提高農科類專業學生對農科類專業的興趣,同時在腦海中構思創業計劃;精英專創教育(大三),針對具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同學,邀請有經驗、創業成功的人士進行更加專業和針對性的創業授課講解,確保參加學習的每位學生的想法和創業計劃轉化為實踐。

3.4師資隊伍的優化

目前高職院校農科類專業專創教育分離,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師的分離。也就是說專業課由專業課教師講授,創業課由創業中心的教師講授,無法做到真正的專創融合。由于農科類專業的強實踐性,因此,高職院校應建立具有企業經歷和創業經歷的教師,形成“農科類+創業類+企業”為一體的師資隊伍。

3.5“互聯網+創業”實踐平臺的搭建

高職院校可以依托“互聯網+”技術,借助農科類專業實訓基地和平臺,如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海洋生物與食品系具有的發酵食品加工、水產品加工、焙烤食品加工實訓基地。將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與專業實訓基地相結合,并在學院、系部建立專創融合的實踐平臺。比如,我系學生結合焙烤食品加工實訓基地,在校內進行了創新創業,創立了海院食品屋,并通過互聯網平臺對校內師生進行產品銷售,廣受師生好評。

4結語

“互聯網?+”時代為大學生創業帶來了很多機遇和挑戰,農科類專業迎來了創業的春天。農科類專業應當以“互聯網+創業”的新思維,積極將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去,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指導大學生開拓創業思路,提高創業率。

參考文獻

[1]鄭億,王輝,高璐,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優化策略研究——以Z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視界,2021(1):58-59.

[2]畢文.基于專創融合背景下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探究[J].食品安全導刊,2021(18):164-165.

[3]任雪.高職院校農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D].溫州大學,2013.

作者:叢懿潔 單位:威海海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