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5-06 09:46:59
導語: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面臨新情況和新挑戰。研究發現,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三方面的問題:(1)社會、學校、學生對思政課教師的作用及功能存在認識問題;(2)思政課教師的隊伍管理機制尚未完善,其中,思政課教師的數量配比有待優化,專業背景有待擴大,團隊意識有待增強;(3)思政課教師的隊伍保障機制尚未完善,主要體現在職稱評聘、榮譽表彰、經濟待遇三方面。進一步,從主觀認識、管理機制和保障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
一、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青年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經歷過高考的洗禮,邁入大學的校門,而大學既不是象牙塔,更不是桃花源,大學時期的青年學生思維正進入最為活躍的狀態,開始接受各種新思潮、新思想、新觀點,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和侵蝕。“蒙以養正,圣功也”,此時,需要給以正確的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其作用不可替代,而思政課教師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不言而喻。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對思政課教師的作用及功能認識不足
社會方面,當今社會對高職院校思政教師的作用、功能存在誤區。社會普遍認為,高職院校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素養為主要任務,從而忽視了思政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將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邊緣化。高校方面,在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已經認識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部分院校對思政課教師的功能認識不全面,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方式的認識存在誤區。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辦學宗旨,針對市場需求、崗位需要進行課程設置,因此更加注重專業課程建設,著力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學生方面,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沒有意識到高職院校思政課的特殊性,沒有認識到思政課作為一堂公共理論課與其他專業課程的差異性。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以學習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為主要目的,而思政課的教學對高職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工作就業等方面缺乏現實直觀、立竿見影的成果。因此,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認為思政課并非專業課,沒有實際收效,學習的熱情普遍不高。
(二)教師隊伍的管理機制尚未完善
1.教師數量配比有待優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師生比例未達標準。《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第七條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全日制在校生總數,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2019年5月8日,教育部發布《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提出“高職擴招百萬”的計劃。近年來,我國提出了思政課程改革創新的新要求,加之高職院校擴招新政策的實施,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思政課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2.教師專業背景有待擴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從不同角度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內容,需要綜合運用哲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等跨學科的專業知識。因此,要完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多學科背景的人才加入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當中來。雖然當下思政課教師大多來自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等馬克思主義專業,對經濟學、法學等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不強,教師的專業背景較為單一,缺少復合型人才。這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教學思維、模式的固定化,無法適應新時代多樣化的學生教學工作。
(三)保障機制有待健全
1.職稱評聘。高校職稱評聘目前還主要是依據論文,仍存在唯論文、唯文憑、唯帽子等弊端,仍存在依賴國外機構設置的評價體系等現象。思政專業本身無法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且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本身存在科研能力不強的現象,使其成為被價值評價體系排斥的對象,在職稱評聘上處于弱勢地位。久而久之,某些地方逐漸形成思政專業非學術、無學術等極為錯誤的觀點和氛圍,在這種情況下,會影響思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2.榮譽表彰。思政專業相比其它專業所承擔的課題項目比較少。202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3547項中,思政大類項目為485項,比例為13.7%,均為本科院校。202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思政專項151項中,高職院校為4所,其比例僅為2.6%,而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有2740所,其中,本科院校1272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在承擔國家思政項目中存在弱勢,缺乏相應的高職思政項目平臺。3.經濟待遇。在新時代下,人們都追求高水平、高品質的生活,但囿于專業限制,思政教師同其它專業教師相比,收入較低。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思政教師基本工資、課時費雖與其它專業教師無差異,但是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屬于公共課,并沒有相關學生,因而不能像其它專業教師擁有實習指導、論文指導等項目薪酬;第二,在加快構建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背景下,考慮到思政教師的特殊性,有關部門和省市設置了思政教師專項津貼,但大部分省市并沒有實行,或設置人數極少。
三、加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端正對思政課教師作用及功能的認識
首先,要改變社會中對思政教師作用、功能的認識誤區,需要在提升思政課教師的重要地位方面下功夫。只有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才能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事思政教育工作。
(二)完善思政課教師的隊伍管理機制
1.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崗位吸引力。高職院校在嚴格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配齊配好思政課教師隊伍,嚴把質量關和數量關,管好入口和出口,穩定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基礎上,還要想方設法提高思政課教師崗位的吸引力。這有助于增加思政課教師的數量,盡快實現高職院校1∶350的師生配比,破解教師數量不足的難題。2.增強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團隊協作意識。眾人拾柴火焰高,新時代下,單打獨斗的思政教師往往難以取得較大的成就,特別是科研能力較弱的高職思政教師,更需要樹立團隊意識,加強團隊合作。思政教學研究往往涉及哲學、政治學、統計學、經濟學等學科,需要多學科、多專業的知識體系,加強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可以更好的發揮各個教師之間的優勢,從而取得1+1>2的效果。
作者:楊婉玲 單位: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理工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對策
- 下一篇:寫作教學怎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