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案例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22:59: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漁業案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漁業案例

漁業政策學案例教學建議

一、案例教學的意義

(一)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往的《漁業政策學》教學,沿襲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教師“一言堂”,學生聽講記筆記,上課積極性不高。由于學生進入本門課程的學習階段之前,已經學過《漁業概論》《漁業經濟學》等課程,具備了一定的漁業經濟理論知識,為聯系實際進行政策分析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理論和方法。而且新一代的大學生們,有著較強的個性特征,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比較排斥被動地接受說教。因此,在教師講課的基礎上,對學生劃分學習小組,設計對應的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習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活潑、活學活用,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案例教學的參與式、合作式、探究式特點,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搭建起嵌入日常教學的理想平臺。(二)豐富了教學資源。傳統教學,老師準備教學材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老師參考教材和論文、著作等教學和科研工作積累,認真備課,盡最大努力提供一份理想的教案和講義。但百密終有一疏,況且現代社會信息眾多,老師的知識面和閱讀面都終歸是有限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有許多想不到、說不到的地方。案例教學法吸引了廣大同學參與,每位同學的閱讀面不一致、視角不一致,就會提供大量資源。“眾人拾柴火焰高”,每位同學都提供了大量信息,每位同學都獲得了全班同學提供的海量信息,這對于認識和分析漁業政策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案例研究和討論中所提供的知識,與自身的探索和接受能力相吻合,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隨之提高。(三)提高思辨能力。傳統教學方式,老師“滿堂灌”的是標準答案,學生的任務就是認真聽講和做好筆記。考試的內容與上課內容聯系緊密,借此促進學生的學習??梢钥闯觯@種知識灌輸,培養的是一種記憶和復制能力。實際上,漁業政策的很多議題并沒有完美的標準答案,最多是參考答案。各利益群體都有基于本位主義的認識和訴求,如何調和多樣化的目標和政策途徑,需要一個合理均衡。案例分析討論的過程,會呈現出多樣化的信息,需要學生判斷分析、批評、梳理、歸納。所以案例分析,在還原事件發展歷史和探尋邏輯規律的同時,更注重思辨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維的養成。(四)鍛煉表達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滔滔不絕地授課,學生上課“動腦不動口”,普遍做一個守紀律、認真聽話的好學生。“標準答案”式的提問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壓力。而案例教學并無標準答案,學生主動講的心理壓力小了,敢發言的同學多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就能獲得好評。本專業隸屬于社會科學門類,良好的表達能力非常重要。在工作中時時處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表達能力是一座橋梁,能夠及時有效傳遞信息。案例分析課在剖析各種問題和矛盾的時候,將慣常于書面表達的內容,體現為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準備案例。根據授課進度和課堂教學內容,由教師編寫或選取相適應的案例。漁業隸屬于大農業,“漁業、漁村、漁民”跟“農業、農村、農民”相類似,都具有靠天吃飯的特點,受到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制約,產業弱勢特征明顯。由于漁業產業所具有的外部性,僅靠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難以有效配置資源,政策所發揮的干預和支持作用必不可少。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漁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漁業公共品屬性越來越突出。目前來看,漁業發展的矛盾,比較集中體現在過度捕撈、養殖污染、水產品安全、涉外漁業、遠洋漁業等方面,這些不僅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也是理論探討的重點。因此,在準備案例過程中,按照教學大綱的順序,每一章節設計一個對應的案例,既呼應了當前的漁業政策熱點和難點,又能學以致用,進而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學生研討。首先是課下研讀教材,為課堂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傳統教學模式下,也主張課下預習,但缺乏檢驗手段,學生是否預習過教材內容難以識別出來。而案例教學過程中,只有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才能對案例分析駕輕就熟,否則就會不知所云。因此,學生為了案例分析的必要,自覺學習教材內容的積極性大為提高。其次,在案例教學準備中,學生自愿組成三人學習小組,認真研讀和討論案例內容,形成小組內部的分工合作。每次案例由一位同學輪流作為小組長,一位同學作為主發言人,一位同學專門整理各種資料。在小組討論和學習的過程中,每次都要作詳細記錄,包括時間、地點和討論的內容,主發言人需要準備好發言提綱和材料,小組長要做好統籌和協調保障工作。(三)理論講解。在西方專業碩士教育中盛行的案例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知識架構和自學能力,因此并不強調課堂知識講授,但理論學習是本科教學的主體,也是開展案例探討的大前提。在這一環節,老師簡明扼要地講解教材內容,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仿,但相關內容和時間都已精煉。在課堂講授內容的選取方面,既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又要區分重點和一般,不能面面俱到,還要處理好課堂講解和課下學習的關系。課堂上的講解,要給出整體的框架,對重點和難點舍得花時間、下功夫,對一般內容可以泛泛地提及,因為學生課下的自學已經比較充分。當然,不論是重點內容還是普通知識點,課堂上主要解決其中的難點和困惑,把握課堂講授的問題導向。這不僅為案例討論擠出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還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這種學習能力是可以檢驗的,因為案例討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論學習的熟練程度。(四)課堂討論。案例討論是案例學習的中心環節,既有程序上的規定要求,也有內容質量的控制。由于已經事先將案例發放給學生,同學們對案例已經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因此老師只需簡述一下案例的主要內容,然后就可以針對擬定的問題開展討論。每個案例一般準備三個問題,每個小組主要準備一個問題的發言,在主發言人講解結束之后,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辨析和補充。對于主發言人所講內容提出質疑的,首先由主發言人進行回應,同一小組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完善。在案例討論過程中,老師既要掌握好時間和節點,又要適當引導,使問題分析有一定的高度,發揮眾人“頭腦風暴”的優勢,培養學生的政策分析水平和思辨能力。(五)案例評議。評議環節涉及對案例討論的評價,不是簡單的“大而化之”,例如,“講得很好”,而是要具體分析并且鞭辟入里,說“好”的依據在哪兒,說“不好”的又體現在那些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說,評價要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既要有理論的高度,也要對案例本身有著深入的理解。因此,案例討論的水平可能參差不齊,難以及時分辨出來,但案例評論的水平很快可以一見高低??梢?,評議案例是一件非常專業的工作。以往會選擇沒有積極參與案例討論的同學,對案例討論進行補充和評議。這固然能夠督促學生認真聽講,但往往不夠專業,只是作為對學生的約束。因此,在每次案例課之前,都要輪流確定專門的評論員,這不僅是對案例討論的同學負責,能獲得較高水平的反饋,也能鍛煉和養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老師最后進行點評,可以適當補充案例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評價案例討論的成敗得失,指出需要改進和完善的方面。

三、完善建議

(一)完善案例庫。案例教學如同戲劇一樣,成功的戲劇需要高質量的“劇本”,而且劇本是基礎性的一環。漁業政策案例要有理論背景和實踐材料,鮮活生動、難度適中,能夠引發共鳴,因此對案例本身的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在課程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往往是根據二手資料編寫的,這些資料來源廣泛,包括著作、論文以及網絡資料。作為案例教學的起步,案例能夠做到全面覆蓋教學內容,使用較為粗放的案例未嘗不可。但隨著案例教學的深入,老師和同學都對案例編寫有更多期待,不僅要有充足的數量,還要論證嚴謹,適合教學口味。目前亟需完善的是,借助已有的實習實踐基地,在科研和教學合作基礎上,增加一手資料編寫的案例,這樣案例的編寫更加精致,可以圍繞案例需要搜集資料,而不是圍繞現有的二手資料進行加工編輯。還要完善教學團隊,吸收政府和行業專家參與,形成案例編寫的集體力量和優勢,使案例創作既有厚重的理論底蘊,又能體現接地氣的鮮活生動。(二)開展實地調研。由于經驗積累的限制,之前案例多由二手資料整理設計,這些案例比較抽象,限制了案例教學效果提高的空間。一手的資料不僅最鮮活,緊跟實踐前沿,而且更全面和準確。實地調研也是對案例透徹理解和學習的過程。老師把案例掌握熟練,便于更好地把握其中的邏輯和規律,進行案例討論時才能駕輕就熟。在實地調研中,老師和學生可以進行不同的分工合作,老師主要進行調研設計、人員聯絡和深度訪談,學生則從事問卷調查、數據處理等工作。由于學生參與了實地調查,所以在案例編寫和討論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案例有更多的親近感,不僅能夠深化對案例的認識,而且能增強案例學習積極性。(三)組織案例教學培訓。案例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甚至是高深的專門學問。面對早已司空見慣的傳統“滿堂灌”教學,很多教師對于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較為陌生。實際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東方式教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西方式教學,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學生態和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在西方的法學院、商學院等社會科學類已經實施多年,積累了成熟的教學經驗,對于案例教學的優劣勢有了深入把握。國內目前在專業學位研究生中正在深入推進案例教學。案例教學不僅對于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素質。在本科教學中實施案例教育,要充分認識到面臨的約束條件,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這方面的探索還不多見。案例教學培訓非常及時和必要,一方面可以積極借鑒學習西方國家在案例教學領域積累的有益經驗,另一方面,促進國內同行之間的信息交流,共同提高適合國情和文化特點的案例教學水平。(四)引入專家點評。案例分析需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組合,對相關問題的理解需要非常透徹,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感悟。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當前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往往呈現出來的公開資料并不充分,理論上也可能沒有比較一致的認識。這時候,可以借助行業專家的力量,他們活躍在生產、管理和科研一線,掌握非常鮮活和生動的資料,對于問題的把握比較熟悉,對于政策的實施效果和走向有著明晰的判斷。將專家引入課程教學,一方面可以補充比較充分的知識,另一方面能夠把專家的政策分析和判斷過程完整呈現出來,這對于準確辨析漁業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五)鼓勵學生參與。漁業政策教學的順利進行需要學生積極參與,一方面使學生能夠迅速進入角色,學有所獲。另一方面,每位同學的熱情參與,“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也提供了更多公共知識,營造濃厚學習氛圍,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案例分析的參與方面,已經設立了必選動作,例如主發言人,但是自由發言環節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也需要跟上。應該看到,當代大學生的辯論和表達能力普遍比較好,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基本素質已經齊全,只是要將這種潛力適當激發出來。合理設置打分環節,每次案例討論課輪流確定評分學生,對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分,再結合老師打分給出綜合分。這樣既能較好反映學生案例討論的水平,又可以形成一定的激勵和約束。

查看全文

案例式教學在漁業資源與漁場學的應用

摘要:漁業資源與漁場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應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課程,也是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核心專業基礎課程。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改進傳統教學方法,在本科生漁業資源與漁場學教學的部分章節采用了案例式教學法。文章在研究案例式教學的定義和內涵基礎上,就案例式教學法在該課程中的具體開展與應用,與傳統教學法比較具有的優勢,以及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案例式教學;漁業資源與漁場學;教學改革

漁業資源與漁場學是國內外各高等院校海洋漁業及相關專業的專業教育核心課程,講授漁業資源與漁場學的有關基本知識和調查方法,以及有關捕撈對象的洄游分布、漁業資源種群數量變動規律等科學知識內容,主要包括海洋漁業資源生物學基礎,漁業資源種群數量變動規律,以及魚類集群、洄游分布規律,魚類行為與環境的關系,我國及世界漁場和資源的基本概況及該學科的研究進展動態等。由于課程涉及內容繁多,知識跨度較大,從基礎的漁業生物學到海洋學均有覆蓋,因而教學難度系數較大,如何將課程上好、講好,利于學生吸收專業知識和獲得專業認同感成為課程教學亟須面臨的問題。作為首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之一,如何建設系統完善、生動科學的教學體系,培養優秀的海洋漁業專業的研究型、應用型的漁業科研、管理人才是海洋漁業系教學的工作重點和難點。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我國人民對資源環境保護意識的迅速崛起,漁業資源與漁場學的研究方向和目標也在發生重大改變,例如,漁場學部分從尋找漁場進行開發捕撈,轉為開發與保護并重,著重于漁業資源棲息地與海洋系統動力學的機理研究。同時,隨著學分制的推進,本科學生的選課學業任務更加繁重,單門課程學時近十年以來持續減少,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既能完成漁業資源與漁場學的經典知識系統傳授,又能結合現在科研的最新成果與發現進行科學教學,成為擺在專業教師面前的迫切問題。與此同時,為了全面貫徹關于思政課教育的重要會議精神(2019年3月18日),將思政教育引進專業教學,培養大學生藍色國土的愛國情懷,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核心價值觀,亦是當前新形勢下高等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命題與挑戰。因此,漁業資源與漁場學的教學方法亟須進行調整和改進,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我們發現案例式教學法在漁業資源與漁場學理論與實驗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案例式教學的定義及內涵

案例式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在教師指導下提出一個典型案例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與討論,最后教師總結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世紀2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所倡導,當時定義為一種教師和學生直接參與,共同對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法[1]。案例教學方法有一個基本的假設前提,就是學生能夠通過對這些過程的研究與發現實施案例教學過程圖來進行學習,并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回憶出和應用這些知識與技能。案例教學法有三個特點:(1)鼓勵學生獨立思考;(2)引導學生從注重知識轉為注重能力;(3)重視雙向交流。案例式教學有一個最為突出的特征:案例的運用,它是案例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的主要區別[2],即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選擇一系列案例進行學習,從而獲得知識和直接經驗,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案例式教學本質與課堂教學中的舉例說明有所區別,案例在案例式教學中占據中心地位,借助于案例來展開,運用知識、培養能力,完成教學任務,是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鍛煉能力的一種手段;舉例一般在教學活動中處于次要地位,用于輔助闡釋知識結論,是輔助教師說明問題的一種手段。因而,案例教學法非常適合于對學生進行開發分析、綜合及評估能力等高級智力技能的訓練,有利于學生辨析能力等綜合素質提高。

二、漁業資源與漁場學教學中案例式教學的應用

查看全文

區政辦漁業安全生產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國家、省市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緊緊圍繞平安漁業建設的主線,以深入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深化年”為載體,面向漁村、漁船和漁民組織開展一系列形式內容新穎、宣傳效果實在、漁民群眾易于參與的漁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漁民安全意識和素質,加強基層安全文化建設,形成全社會“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良好氛圍,為全區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發展提供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思想保障。

二、活動時間和主題

活動時間:年6月。

活動主題:安全責任,重在落實。

三、對象與范圍

查看全文

漁業養殖技術培訓質量研究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新的發展機遇對每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春天,對于沿海城市來說漁業養殖技術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面對漁業養殖規模不斷擴張的必然趨勢,如何提升漁業養殖技術的培訓質量成為了推進我國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诖?,本文將對我國漁業養殖技術培訓中新特點進行分析,并對提高漁業養殖技術培訓質量的相關對策提出相應的措施,為廣大學者提供參考幫助。

關鍵詞:漁業;養殖技術;培訓

漁業養殖技術是我國漁業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與內容,提高漁業養殖技術培訓的質量不僅能夠提升我國漁民群體的養殖技術水平,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我國漁民群眾的整體養殖技術專業程度,近年來,漁業經濟發展已經能夠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但是伴隨著我國漁業產業的不斷發展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一些新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國提高漁業養殖技術培訓的質量。

1當前我國漁業養殖技術培訓中呈現的新特征

1.1漁業技術培訓的形式日趨多樣性。對比于傳統的漁業養殖技術培訓辦法的單一性,目前我國漁業養殖技術的培訓方式更加具有針對性,在漁業養殖技術培訓的過程中逐漸呈現出了多樣性的發展趨勢。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的普及性及廣泛性使得大部分的漁民群體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等平臺進行對漁業養殖技術的參考與學習。另外,在很多沿海城市中不斷涌現出以提高漁業養殖技術為目標的報刊讀物,正在有意識的引領廣大漁民群體對漁業養殖技術進行科學系統的學習,在此基礎上,在我國一些以漁業產業為主要經濟支柱的沿海地區建立了各種各樣的以漁業養殖技術及漁業服務為中心的技術服務配套部門。1.2漁業養殖技術的培訓工作具有針對性。在我國漁業養殖技術不斷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在漁業發展的領域已經彰顯出了豐富多樣的形態,從原來單一的魚類養殖過渡發展為具有高產質量的多樣性漁業養殖體系,如:螃蟹、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扇貝、牡蠣、海參等。由此可見,如果還按照以往常規的漁業養殖技術來展開養殖技術培訓工作,已經難以滿足我國漁業養殖當前的發展需求了,這對我國漁業養殖技術具有針對性的推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一來,能夠保證多樣的漁業養殖技術需求都能夠得到具有針對性的技術支持。

2目前我國漁業養殖技術培訓質量提升的相關措施

查看全文

伏季休漁期間漁業安全工作方案的通知

為切實加強伏季休漁期間我鄉的漁業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根據農業部黃渤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關于加強黃渤海區2006年伏季休漁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大連市及長??h2006年伏季休漁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我鄉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精心組織,切實抓好漁業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一是以認真落實總書記、總理關于安全生產重要指示為重點,以《遼寧省海洋漁業安全管理條例》的深入宣傳、貫徹為主線,扎實搞好以“安全發展,國泰民安,以人為本,平安漁業”為主題的“漁業安全生產月”活動,進一步營造我縣人人“關愛生命、關注安全”良好的社會氛圍,打造平安漁業。

二是充分利用伏休船進港、人上岸的有利時機,集中開展安全教育。以村為單位,通過組織召開漁民大會、座談會、集中上課等形式,以廣大漁民特別是漁船船主、船長為對象,以《安全生產法》和《遼寧省海洋漁業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近年來我鄉海損事故案例的剖析為主要內容,進行安全教育,進一步使他們明確應履行的職責和義務,增強漁業安全生產責任主體意識;并從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訓,警鐘長鳴,自覺做好安全生產。

三是舉辦涉外漁船船主、船長培訓班。重點宣講雙方法律文件和有關管理規定,進一步提高這些漁船船主、船長法制意識,嚴格遵守中韓、中朝、中日漁業協定的有關法律條款規定,避免和減少涉外事件的發生,堅決制止違法越界捕魚行為。

四是加強漁船職務船員、普通船員技術、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持證上崗率。

查看全文

漁業安全生產活動方案2篇

第一篇:漁業安全生產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宣傳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安全發展戰略為主線,以“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為主題,通過集中開展一系列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深入宣傳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黨委、政府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普及安全知識,弘揚安全文化,營造安全氛圍,為有效遏制安全事故,促進全縣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文化力量和輿論支持。

二、動主題、時間

活動主題: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

活動時間: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

查看全文

有關國際漁業反補貼疑問研究

[論文關鍵詞]漁業反補貼反補貼調查預警應訴

[論文摘要]漁業反補貼是持續性事項,是對漁業補貼的對抗措施,旨在抵消補貼對漁業貿易正常流動造成的扭曲效果。國際社會尚未對漁業補貼新規則達成一致,對漁業反補貼仍然沿用傳統的SCM協議既定的規則。我國漁產品出口遭遇反補貼調查將成必然,為此,我們要作好理論調研、加強預警并積極應訴。

一、國際漁業反補貼:定義與性質

補貼是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補貼對一國企業的生產成本人為地降低,增強了該國企業的生產能力并對國際貿易造成不正當的扭曲效應。為此,WTO達成了《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SCM協議),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個WTO成員之間統一了補貼的定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來由各個成員政府根據本國法律實施的反補貼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統一。根據該SCM協議,反補貼是指凡進口商品在生產、制造、加工、買賣、輸出等過程中接受來自其本國政府或公共機構的直接或間接的財政捐獻(協議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詞),并對進口國已建立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產生實質性損害威脅,或對建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阻礙的,進口國政府可對該進口產品進行反補貼調查,采取價格承諾、征收反補貼稅等反補貼措施。

從性質上判斷,漁業反補貼稅是在海關環節征收的稅種,可以起到削減進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銷國外政府對其漁業出口企業的補貼,避免國外漁產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競爭利益,對本國漁產業產生不利影響。漁業反補貼是一個程序性事項。目前WTO各個成員談判的是漁業補貼的實體部分,也即:哪些補貼應被禁止?哪些補貼應被允許?哪些補貼應視其損害后果而予以削減?至于漁業反補貼的程序規則,WTO各個成員認為漁業反補貼在程序事項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規則(SCM協議)的規定。

二、國際漁業反補貼:現狀與問題

查看全文

國際漁業反補貼研究論文

一、國際漁業反補貼:定義與性質

補貼是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補貼對一國企業的生產成本人為地降低,增強了該國企業的生產能力并對國際貿易造成不正當的扭曲效應。為此,WTO達成了《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SCM協議),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個WTO成員之間統一了補貼的定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來由各個成員政府根據本國法律實施的反補貼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統一。根據該SCM協議,反補貼是指凡進口商品在生產、制造、加工、買賣、輸出等過程中接受來自其本國政府或公共機構的直接或間接的財政捐獻(協議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詞),并對進口國已建立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產生實質性損害威脅,或對建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阻礙的,進口國政府可對該進口產品進行反補貼調查,采取價格承諾、征收反補貼稅等反補貼措施。

從性質上判斷,漁業反補貼稅是在海關環節征收的稅種,可以起到削減進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銷國外政府對其漁業出口企業的補貼,避免國外漁產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競爭利益,對本國漁產業產生不利影響。漁業反補貼是一個程序性事項。目前WTO各個成員談判的是漁業補貼的實體部分,也即:哪些補貼應被禁止?哪些補貼應被允許?哪些補貼應視其損害后果而予以削減?至于漁業反補貼的程序規則,WTO各個成員認為漁業反補貼在程序事項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規則(SCM協議)的規定。

二、國際漁業反補貼:現狀與問題

漁業是人類最古老的生產行業之一,也是人類經濟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漁業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造船和捕撈技術的進步也使這一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然而,漁業資源的過度開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它不僅涉及到環境保護,還與貿易、發展、社會甚至文化等各個方面緊密相關。

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根據自己的職責和需要,從不同角度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其結果表明,漁業補貼與漁業的過度開發存在著密切聯系。1999年,一些成員國便向WTO的貿易與環境委員會(CTE)遞交了有關漁業補貼問題的提案,之后有關該議題的爭論就未曾休止。2001年,《多哈宣言》更是明確地將漁業補貼列入了規則談判議程,成立了專門小組負責漁業補貼新紀律的談判。一系列漁業補貼的新紀律正在不斷孕育之中。

查看全文

漁業反補貼研究論文

一、國際漁業反補貼:定義與性質

補貼是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補貼對一國企業的生產成本人為地降低,增強了該國企業的生產能力并對國際貿易造成不正當的扭曲效應。為此,WTO達成了《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SCM協議),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個WTO成員之間統一了補貼的定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來由各個成員政府根據本國法律實施的反補貼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統一。根據該SCM協議,反補貼是指凡進口商品在生產、制造、加工、買賣、輸出等過程中接受來自其本國政府或公共機構的直接或間接的財政捐獻(協議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詞),并對進口國已建立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產生實質性損害威脅,或對建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阻礙的,進口國政府可對該進口產品進行反補貼調查,采取價格承諾、征收反補貼稅等反補貼措施。

從性質上判斷,漁業反補貼稅是在海關環節征收的稅種,可以起到削減進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銷國外政府對其漁業出口企業的補貼,避免國外漁產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競爭利益,對本國漁產業產生不利影響。漁業反補貼是一個程序性事項。目前WTO各個成員談判的是漁業補貼的實體部分,也即:哪些補貼應被禁止?哪些補貼應被允許?哪些補貼應視其損害后果而予以削減?至于漁業反補貼的程序規則,WTO各個成員認為漁業反補貼在程序事項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規則(SCM協議)的規定。

二、國際漁業反補貼:現狀與問題

漁業是人類最古老的生產行業之一,也是人類經濟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漁業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造船和捕撈技術的進步也使這一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然而,漁業資源的過度開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它不僅涉及到環境保護,還與貿易、發展、社會甚至文化等各個方面緊密相關。

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根據自己的職責和需要,從不同角度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其結果表明,漁業補貼與漁業的過度開發存在著密切聯系。1999年,一些成員國便向WTO的貿易與環境委員會(CTE)遞交了有關漁業補貼問題的提案,之后有關該議題的爭論就未曾休止。2001年,《多哈宣言》更是明確地將漁業補貼列入了規則談判議程,成立了專門小組負責漁業補貼新紀律的談判。一系列漁業補貼的新紀律正在不斷孕育之中。

查看全文

漁業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繼續深化漁業“安全生產年”活動,扎實推進“平安漁業”建設,以安全生產整治為突破口,以遏制重特大事故為重點,認真落實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做好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結合我縣漁業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制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化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理念,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深入推進漁業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落實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有效防范和遏制漁船生產安全事故,建設“平安漁業”。

二、工作目標

減少漁船水上事故總量,有效防范和遏制漁業生產安全較大以上事故,控制漁業生產安全一般事故,不發生漁船生產安全人員死亡事故和漁船生產安全較大以上事故。

三、工作內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