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政策學案例教學建議

時間:2022-01-30 04:00:04

導語:漁業政策學案例教學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漁業政策學案例教學建議

一、案例教學的意義

(一)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往的《漁業政策學》教學,沿襲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教師“一言堂”,學生聽講記筆記,上課積極性不高。由于學生進入本門課程的學習階段之前,已經學過《漁業概論》《漁業經濟學》等課程,具備了一定的漁業經濟理論知識,為聯系實際進行政策分析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理論和方法。而且新一代的大學生們,有著較強的個性特征,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比較排斥被動地接受說教。因此,在教師講課的基礎上,對學生劃分學習小組,設計對應的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習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活潑、活學活用,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案例教學的參與式、合作式、探究式特點,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搭建起嵌入日常教學的理想平臺。(二)豐富了教學資源。傳統教學,老師準備教學材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老師參考教材和論文、著作等教學和科研工作積累,認真備課,盡最大努力提供一份理想的教案和講義。但百密終有一疏,況且現代社會信息眾多,老師的知識面和閱讀面都終歸是有限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有許多想不到、說不到的地方。案例教學法吸引了廣大同學參與,每位同學的閱讀面不一致、視角不一致,就會提供大量資源。“眾人拾柴火焰高”,每位同學都提供了大量信息,每位同學都獲得了全班同學提供的海量信息,這對于認識和分析漁業政策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案例研究和討論中所提供的知識,與自身的探索和接受能力相吻合,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隨之提高。(三)提高思辨能力。傳統教學方式,老師“滿堂灌”的是標準答案,學生的任務就是認真聽講和做好筆記。考試的內容與上課內容聯系緊密,借此促進學生的學習。可以看出,這種知識灌輸,培養的是一種記憶和復制能力。實際上,漁業政策的很多議題并沒有完美的標準答案,最多是參考答案。各利益群體都有基于本位主義的認識和訴求,如何調和多樣化的目標和政策途徑,需要一個合理均衡。案例分析討論的過程,會呈現出多樣化的信息,需要學生判斷分析、批評、梳理、歸納。所以案例分析,在還原事件發展歷史和探尋邏輯規律的同時,更注重思辨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維的養成。(四)鍛煉表達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滔滔不絕地授課,學生上課“動腦不動口”,普遍做一個守紀律、認真聽話的好學生。“標準答案”式的提問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壓力。而案例教學并無標準答案,學生主動講的心理壓力小了,敢發言的同學多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就能獲得好評。本專業隸屬于社會科學門類,良好的表達能力非常重要。在工作中時時處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表達能力是一座橋梁,能夠及時有效傳遞信息。案例分析課在剖析各種問題和矛盾的時候,將慣常于書面表達的內容,體現為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準備案例。根據授課進度和課堂教學內容,由教師編寫或選取相適應的案例。漁業隸屬于大農業,“漁業、漁村、漁民”跟“農業、農村、農民”相類似,都具有靠天吃飯的特點,受到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制約,產業弱勢特征明顯。由于漁業產業所具有的外部性,僅靠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難以有效配置資源,政策所發揮的干預和支持作用必不可少。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漁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漁業公共品屬性越來越突出。目前來看,漁業發展的矛盾,比較集中體現在過度捕撈、養殖污染、水產品安全、涉外漁業、遠洋漁業等方面,這些不僅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也是理論探討的重點。因此,在準備案例過程中,按照教學大綱的順序,每一章節設計一個對應的案例,既呼應了當前的漁業政策熱點和難點,又能學以致用,進而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學生研討。首先是課下研讀教材,為課堂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傳統教學模式下,也主張課下預習,但缺乏檢驗手段,學生是否預習過教材內容難以識別出來。而案例教學過程中,只有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才能對案例分析駕輕就熟,否則就會不知所云。因此,學生為了案例分析的必要,自覺學習教材內容的積極性大為提高。其次,在案例教學準備中,學生自愿組成三人學習小組,認真研讀和討論案例內容,形成小組內部的分工合作。每次案例由一位同學輪流作為小組長,一位同學作為主發言人,一位同學專門整理各種資料。在小組討論和學習的過程中,每次都要作詳細記錄,包括時間、地點和討論的內容,主發言人需要準備好發言提綱和材料,小組長要做好統籌和協調保障工作。(三)理論講解。在西方專業碩士教育中盛行的案例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知識架構和自學能力,因此并不強調課堂知識講授,但理論學習是本科教學的主體,也是開展案例探討的大前提。在這一環節,老師簡明扼要地講解教材內容,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仿,但相關內容和時間都已精煉。在課堂講授內容的選取方面,既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又要區分重點和一般,不能面面俱到,還要處理好課堂講解和課下學習的關系。課堂上的講解,要給出整體的框架,對重點和難點舍得花時間、下功夫,對一般內容可以泛泛地提及,因為學生課下的自學已經比較充分。當然,不論是重點內容還是普通知識點,課堂上主要解決其中的難點和困惑,把握課堂講授的問題導向。這不僅為案例討論擠出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還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這種學習能力是可以檢驗的,因為案例討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論學習的熟練程度。(四)課堂討論。案例討論是案例學習的中心環節,既有程序上的規定要求,也有內容質量的控制。由于已經事先將案例發放給學生,同學們對案例已經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因此老師只需簡述一下案例的主要內容,然后就可以針對擬定的問題開展討論。每個案例一般準備三個問題,每個小組主要準備一個問題的發言,在主發言人講解結束之后,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辨析和補充。對于主發言人所講內容提出質疑的,首先由主發言人進行回應,同一小組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完善。在案例討論過程中,老師既要掌握好時間和節點,又要適當引導,使問題分析有一定的高度,發揮眾人“頭腦風暴”的優勢,培養學生的政策分析水平和思辨能力。(五)案例評議。評議環節涉及對案例討論的評價,不是簡單的“大而化之”,例如,“講得很好”,而是要具體分析并且鞭辟入里,說“好”的依據在哪兒,說“不好”的又體現在那些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說,評價要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既要有理論的高度,也要對案例本身有著深入的理解。因此,案例討論的水平可能參差不齊,難以及時分辨出來,但案例評論的水平很快可以一見高低。可見,評議案例是一件非常專業的工作。以往會選擇沒有積極參與案例討論的同學,對案例討論進行補充和評議。這固然能夠督促學生認真聽講,但往往不夠專業,只是作為對學生的約束。因此,在每次案例課之前,都要輪流確定專門的評論員,這不僅是對案例討論的同學負責,能獲得較高水平的反饋,也能鍛煉和養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老師最后進行點評,可以適當補充案例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評價案例討論的成敗得失,指出需要改進和完善的方面。

三、完善建議

(一)完善案例庫。案例教學如同戲劇一樣,成功的戲劇需要高質量的“劇本”,而且劇本是基礎性的一環。漁業政策案例要有理論背景和實踐材料,鮮活生動、難度適中,能夠引發共鳴,因此對案例本身的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在課程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往往是根據二手資料編寫的,這些資料來源廣泛,包括著作、論文以及網絡資料。作為案例教學的起步,案例能夠做到全面覆蓋教學內容,使用較為粗放的案例未嘗不可。但隨著案例教學的深入,老師和同學都對案例編寫有更多期待,不僅要有充足的數量,還要論證嚴謹,適合教學口味。目前亟需完善的是,借助已有的實習實踐基地,在科研和教學合作基礎上,增加一手資料編寫的案例,這樣案例的編寫更加精致,可以圍繞案例需要搜集資料,而不是圍繞現有的二手資料進行加工編輯。還要完善教學團隊,吸收政府和行業專家參與,形成案例編寫的集體力量和優勢,使案例創作既有厚重的理論底蘊,又能體現接地氣的鮮活生動。(二)開展實地調研。由于經驗積累的限制,之前案例多由二手資料整理設計,這些案例比較抽象,限制了案例教學效果提高的空間。一手的資料不僅最鮮活,緊跟實踐前沿,而且更全面和準確。實地調研也是對案例透徹理解和學習的過程。老師把案例掌握熟練,便于更好地把握其中的邏輯和規律,進行案例討論時才能駕輕就熟。在實地調研中,老師和學生可以進行不同的分工合作,老師主要進行調研設計、人員聯絡和深度訪談,學生則從事問卷調查、數據處理等工作。由于學生參與了實地調查,所以在案例編寫和討論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案例有更多的親近感,不僅能夠深化對案例的認識,而且能增強案例學習積極性。(三)組織案例教學培訓。案例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甚至是高深的專門學問。面對早已司空見慣的傳統“滿堂灌”教學,很多教師對于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較為陌生。實際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東方式教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西方式教學,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學生態和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在西方的法學院、商學院等社會科學類已經實施多年,積累了成熟的教學經驗,對于案例教學的優劣勢有了深入把握。國內目前在專業學位研究生中正在深入推進案例教學。案例教學不僅對于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素質。在本科教學中實施案例教育,要充分認識到面臨的約束條件,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這方面的探索還不多見。案例教學培訓非常及時和必要,一方面可以積極借鑒學習西方國家在案例教學領域積累的有益經驗,另一方面,促進國內同行之間的信息交流,共同提高適合國情和文化特點的案例教學水平。(四)引入專家點評。案例分析需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組合,對相關問題的理解需要非常透徹,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感悟。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當前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往往呈現出來的公開資料并不充分,理論上也可能沒有比較一致的認識。這時候,可以借助行業專家的力量,他們活躍在生產、管理和科研一線,掌握非常鮮活和生動的資料,對于問題的把握比較熟悉,對于政策的實施效果和走向有著明晰的判斷。將專家引入課程教學,一方面可以補充比較充分的知識,另一方面能夠把專家的政策分析和判斷過程完整呈現出來,這對于準確辨析漁業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五)鼓勵學生參與。漁業政策教學的順利進行需要學生積極參與,一方面使學生能夠迅速進入角色,學有所獲。另一方面,每位同學的熱情參與,“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也提供了更多公共知識,營造濃厚學習氛圍,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案例分析的參與方面,已經設立了必選動作,例如主發言人,但是自由發言環節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也需要跟上。應該看到,當代大學生的辯論和表達能力普遍比較好,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基本素質已經齊全,只是要將這種潛力適當激發出來。合理設置打分環節,每次案例討論課輪流確定評分學生,對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分,再結合老師打分給出綜合分。這樣既能較好反映學生案例討論的水平,又可以形成一定的激勵和約束。

參考文獻:

[1]儲亞萍.當前公共政策課程案例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出路[J].大學教育,2014(2):115-116.

[2]王飛,丁天明,宋偉華.基于案例教學的《漁業政策與漁業管理》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46):149-151.

[3]沈麗琴,唐妍,李東君.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模式在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7(09):98-99.

[4]李慶鈞.案例教學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17(17):59-61.

[5]張燕,隋傳國,張瑞瑾,等.案例教學在海洋資源利用與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7(10):48-49.

[6]王飛,丁天明,宋偉華.基于案例教學的《漁業政策與漁業管理》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46).

[7]王迎賓,俞存根.雙語課程中的案例教學———以漁業資源種群動力學為例[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5).

作者:鄭世忠 劉廣東 劉士源 單位:大連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