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理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21:48: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語法理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法理論論文

配價語法理論和教學論文

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andsolvessomegrammaticalproblemsinTCSLbymeansofvalencegrammaticaltheory,andtherebyillustratesthefollowing:(1)ValencegrammaticaltheoryprovidesuswithanewanalyticangleintheexplanationofsomegrammaticalproblemsinmodernChinese.(2)Valencegrammaticaltheoryishelpfulinbroadeningourresearchworkandintheexplanation

ofsomegrammaticalproblemsthatarenotsoeasytobeexplainedbyothertheories.(3)Valence

grammaticaltheorycanhelpto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teachingofChinesegrammar.

Theaimofthispaperistoillustratethat,inordertoimprovetheefficiencyofteachingC

hineseasasecondlanguage,languageteachersmustlearnsomegrammaticaltheories.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宜大講語法,更不能大講語法理論,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是,這不等于說,

查看全文

對外漢語教學分析論文

一、重大的進展

1.理論建樹初具規模。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賴以存在的基礎,是因為它建立在樸素的客觀規律之上。對外漢語教學盡管頭緒紛繁,卻是有規律可循,從理論上探索這些規律,把幾十年來國內外漢語教學的經驗加以總結,從中歸納出若干規律,形成自己的理論框架,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成熟的標志。已故的熙先生說:“現在世界上有各種理論,漢語有其特殊性,我們應該提出自己的一種理論來,我認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的?!保ㄎ?,1989)現在,“對外漢語教學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由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部分組成;基礎理論包括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跨文化交際理論和一般教育理論等;應用理論是指教學理論和教學法(教學法的部分內容具有理論性質,因此不妨把它也歸入理論范疇)?!保ā都o要》,1995)至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則是一種綜合的、跨學科的理論,它是建立在綜合應用語言研究、語言學習研究,語言教學研究和跨文化交際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圍繞著理論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論文,其中呂必松、胡明揚是其代表。然而,框架雖然搭起,研究卻還不能說十分深入。真正稱得上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的文章,為數并不多。當然,我們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從事理論研究,但我們必須有我們自己的理論研究者。如果說,一個理論研究十分薄弱的學科,猶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決不為過。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對象更加明確。具有獨特的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賴以建立的前提。對特殊對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門學科朝著精密科學發展的必然途徑。對外漢語教學的特殊研究對象,熙在1989年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漢語研究,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是后備力量,離開漢語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就沒法前進;另一方面是對外漢語教學本身的研究,而這決不僅是教學經驗的問題。四年之后,盛炎、沙礫認為,對外漢語教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這就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內容、途徑和方法”。(盛炎、沙礫,1993)到了1995年,我們對特殊的研究對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就是,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即研究外國人學習和習得漢語的規律和相應的教學規律。研究的內容則是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全過程。從“學”的角度,要研究學習者是如何學會并掌握漢語的;從“教”的角度要研究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語言測試等全部教學活動,其研究目的是為了揭示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內在規律,以便指導教學實踐。(《紀要》,1995)只有研究對象明確,才能產生具有指導意義的具體的研究成果。我們根據研究對象,可以分別開展學科理論研究、漢語本體研究和方法論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點。既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對象是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問題,那首先要把“學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漢語本體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側重點上不同于一般的漢語研究。

在漢語本體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點是運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進行漢外語的比較,從而找出學習的難點,“所謂難點,就是中國人看來容易,外國人學起來困難的地方。在語音、語法、詞匯三方面,漢語都有自己的民族特點,這些特點往往就是難點。”(王力,1985)研究語法結構,研究語音規律,對本國人來說,一般規律也就夠了,但對于外國人來說,只掌握一般規律是學不會漢語的,常常一用就錯,這種錯誤往往啟發研究者去注意中國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問題,于是促使我們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習慣用法”和“例外現象”的研究。這種從教學中發掘的研究課題,具有對外漢語教學本體研究的獨特視角。其研究,不僅推動了對外漢語教學本身,也對現代漢語研究起了促進作用。在漢語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陸儉明、鄧守信、王還、劉月華、趙淑華、佟秉正、輿水優等。

至于研究“教”和“學”,與其他語言作為外語教學是有共性的。這也就是在創始階段,我們不斷引進、介紹各種外語教學法的原因。外語教學法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關于這方面的著作已經很多。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無疑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法,吸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但在研究漢語教學法時,正如張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記漢語本身的特點,二不能忽略中國傳統語文教學千百年經驗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視國外某些教學法它們一方面顯示其優越性另一方面卻也暴露出一些嚴重問題的這種缺陷?!保◤埱宄?,1990)這是十分中肯的話。

查看全文

詮釋構式語法與英語語句的理解

摘要:Goldberg的構式語法是對語言本質的一種嶄新的認識,對先前未能解釋的語言結構具有很強的解釋力,也使我們對英語語句的理解機制有了新認識。構式是形式、意義和功能的統一體。Goldberg的構式語法存在一些可改進之處,筆者認為若能將動詞的動態性意義與構式意義相結合會更加符合認知規律、有助于語句理解。

關鍵詞:構式語法語句理解論元結構

一、引言

構式語法(ConstructionGrammar,簡稱CG)是近年來興起的研究語言的一種新方法,由C.J.Fillmore(1990),AdeleE.Goldberg(1995)和PaulKay(1995)等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構式語法理論是根據Fillmore(1982)框架語義學的理論思想形成的,是基于認知語言學基礎上的語法理論體系,國內已有若干文獻用以研究漢語及英漢語對比分析。

二、構式語法的認知基礎

人類不是通過先天賦有的能力習得語言的,賴以掌握語言的輸入是十分豐富的,且習得語言與習得其他知識一樣,都借助于一般的認知能力。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的結構受到語言使用的影響,語言的功能使語言形式得以形成或改變。在認知語言學看來,一個句式就是一個完整的認知圖式,類似于格式塔完形(Gestalt),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整體意義不等于各組成部分的簡單相加,句式整體意義的形成是由一些基本認知原則如“順序原則”、“相臨原則”、“包容原則”和“數量原則”在不同的概念域中反復地起作用,只有把握句式的整體意義,才能解釋許多分小類未能解釋的語法現象,才能對許多對應的語法現象作出相應的概括。

查看全文

漢字和漢語研究論文

字”和漢語研究的方法論

語義型語言和語法型語言在結構原則上的差異,我們曾進行過一些具體的討論(徐通鏘,1991),但

要真正弄清楚每一種類型的語言結構,還需要弄清楚語言結構單位的性質,因為它凝聚著語言結構的基本特點

。漢語是語義型語言,它的基本結構單位是“字”;印歐系語言是語法型語言,它的基本結構單位是“詞”。

不同語言之間雖然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的普遍特征,但基本結構單位不能“張冠李戴”。近百年來的漢語研究,

特別是其中的語法研究,把“字”逐出語言而代之以詞和語素,這在方法論上無異于“張冠李戴”,使漢語的

查看全文

英語教學法動態演進解析

一、前言

在百余年的英語教學法研究中,人們試圖從教育學、應用語言學、心理學等諸多視角尋找某種特定的方法以指導語言教學。2016年章兼中教授在《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中對英語教學法進行了歸類和整理,總結分析了翻譯法、直接法、自覺對比法、聽說法、視聽法、自覺實踐法、認知法、功能法。袁春艷在其博士論文中列舉了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系列人文主義外語教學法、認知主義外語教學法、交際外語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內容型教學法的發展歷史和產生背景以及中國英語教學法的發展階段。然而目前對英語教學法的總結分析尚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僅聚焦于對現狀的梳理而缺乏對前沿教學法的探測和預測;二是總結分析中采用的方法多為案例和抽樣調查法,數據抽取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我們需加強對英語教學法的前瞻性分析,從而提升研究結論的價值

二、英語教學法動態分析

1.語法翻譯法。在18、19世紀外語教學處于萌芽階段時,學者們在探索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堅持語言的研究依附傳統的語法結構邏輯,因此他們試圖研究語言的內部邏輯結構和分析語法,并且準確地提出了五大詞性,即名詞、動詞、連詞、冠詞和關系代詞,使得傳統語法教學孕育而生?!罢Z法翻譯法”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對英語教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確立了自己在早期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是學習者自我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但是隨著人們對英語口語的要求,孤立的“語法翻譯法”開始退下英語教學的舞臺。已在教育學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的“語法翻譯法”以語言本位主義為主導,研究語言結構為基礎,教授過程以語法為主,以閱讀和寫作為目的,卻忽視了口語的訓練。立足于當下,在瞬息萬變、知識爆發的今天無口頭交流的英語是無法存在的,故孤立的傳統式“語法翻譯法”無法在當今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2.直接法。19世紀末,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英語口語的需求以及外語教學內部因素的不利影響,“直接法”開始興起。該方法不是要求學習者通過翻譯學習語言結構的內在邏輯,而是將事物和語言之間搭建起“聯想”的中介,用語言表達概念,以口語為目的?!爸苯臃ā币阅康恼Z作為教學語言,提出了目的語在意義和形式上的心理關聯,是對“語法翻譯法”的發展和創新。該教學法提出翻譯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并且將口語交際提到了外語人才培養的目標中,它是外語教學的一次飛躍發展。但是教學條件的限制使得這種教學思想很難全部展開。語言環境的局限,師資力量的不足使得“直接法”只能流行于個別私立學校,而廣大公立學校只能望而卻步。但“直接法”向我們展示了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要性,相對于“語法翻譯法”更符合時代的發展。3.聽說法。行為主義代表斯金納在繼承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提出新行為主義。他認為人的反應性質不僅受到刺激的制約,還受到中介作用的影響,即人的內心活動?!奥犝f法”在這一理論的照射下孕育而生?!奥犝f法”注重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對于學習者而言能夠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語感。但是在發展過程中“聽說法”還是沒能擺脫形式結構的泥潭,只重視了形式,忽視了意義,所以在國際風云不斷變化的今天“聽說法”無法較好地找到合適的位置。4.交際法。“交際法”產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歐共體,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主要目標。當中國閃閃屹立在國際舞臺時,英語作為一種交際的手段則呼之欲出?!敖浑H法”以培養交際能力為目的的體系第一次為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新的教育理念促進了教學法的發展。交際原則認為讓學生在真正的交際活動中參與有意義的活動,完成學習任務,最終通過這一過程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交際法的出現使得中國掀起了一股新的熱潮,走出了傳統的方法,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同時也試圖將語義和語法,功能與語法連接起來。但是重心的轉變使得語法的教學出現了危機,從而影響閱讀和寫作,因此對于語言的輸入量和輸入形式成為了交際法的一個缺陷。5.任務型教學法。上世紀80年代,“任務型教學法”的產生旨在解決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之間的矛盾,是對“交際法”的繼承與發展?!叭蝿招徒虒W法”從關注學習者學習過程出發,提出任務,強調“做中學”的原則。教學過程中大量輸入語言,以明確的目標為任務,在交際過程中合理分配一定注意力給語法教學,彌補了“交際法”的缺陷。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使語言達到平衡。但是“任務型教學法”在任務的選擇,排序上存在分歧,它過分依賴自然環境,潛意識,故也存在一定的缺陷。6.內容型教學法。外語教學法在歷經百年之后向著更復雜而又更完善的方向發展,“內容型教學法”是歐洲目前廣泛推行的一種外語教學法,在中國,英語教學領域也開始踐行其理念和原則?!皟热菪徒虒W法”的出現以主題教學為依托,將語言系統和內容相結合,恰當地處理了內容與結構,形式與意義地矛盾。斯干在1998年總結其特點是:(1)意義是第一位的。(2)學習者不是重復他人的話。(3)與真實生活中的活動有相似之處。(4)最重要是任務的完成。(5)評價任務是否完成主要看有沒有結果。它是交際法的批判和繼承,創造性地提出了功能性原則,遵循了人類語言發展的規律。但是,其發展特點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懂得多種學科內容的師資極其匱乏,所以教學法的道路上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三、英語教學法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中國的英語教學發展同許多西方國家一樣,也經歷了上百年的歷史。中國著名的外語教學專家對外語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張正東教授從教學理念、目標、方法手段出發對中國的外語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比較和概括,將中國的外語教學劃分為譯學中心期、歐法中心期、東西跳動期和走向自立期四個階段。他是中國第一人運用縱向比較的方法,將中國外語教學的歷史和發展整合起來全面研究中國外語教學。他對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研究克服了某一階段外語教學法的片面性,對外語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以張正東教授為首的研究人員對于近20年外語教學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他們跳出了傳統教學的孤立性和單面性,從發展的眼光將將外語教學法的基本內容如教學理念、目的、方法、原則放在宏觀歷史中進行分析,結合國際研究的新領域試圖為中國尋找更適合中國國情的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法的發展推動教學法理念的不斷更新完善,英語教學法在這股潮流中也開始激蕩自己的光輝。在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英語教學法領域的理念相互競爭,又相互依存,相互批判,又相互補充,讓我們看到了在新時代的潮涌中我們要從縱向發展的眼光來看教學法體系的構建,也要從橫向探索結合各個學科的內容,搭建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綜合式教學框架。首先,英語教學法體系的搭建應該以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和內容性教學法是教學法發展階段的創新和飛躍,但因為又存在其局限性,所以英語教學法的目標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學科特點作為出發點,結合實際從教學目的,方法和手段,內容選擇,教學策略等多元因素著手,綜合考慮以上因素來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教學法。其次,英語教學法應該立足中國國情,以英語發展的規律作為制定教學法的基礎。中國英語教育大環境,師資力量都應該是英語教學法發展的重要考慮因素。英語教學法不能孤立、片面,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探索出適合中國、地區乃至學校的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第三,英語教學法的發展依舊要以語言學發展的規律為基礎來探究教學法。

查看全文

產出導向法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

摘要:概述“產出導向法”理論的含義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如何將這一理論應用于外語閱讀課堂之中;指出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其“腳手架”作用;利用“產出導向法”教學體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外語產出能力。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初中英語教學;閱讀課

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論,也稱POA,是由中國的文秋芳教授提出的新一代英語教學理論。我國外語教學中一直存在很多弊端,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學習和應用的分離,比如說學生會說不會寫,學會了但是不會做題。針對這一弊端,產出導向法應運而生。產出導向法主要包含知識驅動、教學促成、教學評價等主要方面內容,是以目標為導向的,重視產出的一種教學方法。本文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主要以閱讀教學,初中九年級全一冊Unit6中的“AnAccidentalInvention”為例,驗證以產出導向法為指導將其應用閱讀課中,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效率。

1“產出導向法”的理論起源

從文秋芳教授(2008)根據Swain的“輸出假說”提出“輸出驅動假設”以來,有關英語口語、寫作、翻譯方面的教師先后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了輸出驅動假設的可行性(黃啟發,2009;陳文凱,2010等)。另外,魏敏(2016),劉瑩(2017),張玉秀(2018)等將輸出驅動假設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去。這些文章只是參考了文秋芳教授(2008)關于輸出驅動假設萌芽時期的論文研究,這時候的研究并沒有反映出產出導向法理論的整體框架。一些教師的教學實踐表明,這時候的理論假設只能增強第二語言的輸出動機,但并不能幫助學生系統地克服輸出的困難以及提高輸出的質量。隨后,產出導向法團隊在2014年將“產出驅動假設”擴展為“產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該假設明確指出輸入在教學中的作用。同年的十月份,正式將此假設命名為產出導向法。然后,他們組織了五所大學的英語教師進行教學實驗,基于輸出驅動假設,每位教師設計了一個四小時的課堂計劃。課程包括綜合英語課、視聽課和學術英語課。在不斷修改教案后,將教案用于各個學校的課堂教學實驗。為了便于研究,對每位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進行了記錄。在實驗結束后,產出導向法小組和五位老師對教學實驗的結果進行了集體探討,并結合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討論了解決的方法。他們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學中的輸入活動比較粗糙,不夠準確,提供的腳手架效果也不佳。而后文秋芳構建了產出導向法的理論體系,經過我國眾多教師和學者的不斷實踐,目前產出導向法已經比較完善,越來越多的針對產出導向法的研究逐漸涌現,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深入研究產出導向法,努力為我國的外語教學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2“產出導向法”國內外發展現狀

查看全文

漢語研究方法論

語義型語言和語法型語言在結構原則上的差異,我們曾進行過一些具體的討論(徐通鏘,1991),但

要真正弄清楚每一種類型的語言結構,還需要弄清楚語言結構單位的性質,因為它凝聚著語言結構的基本特點

。漢語是語義型語言,它的基本結構單位是“字";印歐系語言是語法型語言,它的基本結構單位是“詞"。

不同語言之間雖然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的普遍特征,但基本結構單位不能“張冠李戴"。近百年來的漢語研究,

特別是其中的語法研究,把“字"逐出語言而代之以詞和語素,這在方法論上無異于“張冠李戴",使漢語的

研究出現了一種特有的“印歐語的眼光"。要擺脫這種“眼光"的束縛,還得從“字"開始,研究它與語言結

查看全文

語言研究所研究論文

語言研究所最早是在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語音樂律實驗室的基礎上成立的,研究力量主要是兩方面的來源,一是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部分成員,二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高等院校抽調來的部分學者。建所初期,語言所規模不大,卻匯集了丁聲樹、羅常培、呂叔湘、陸志韋、傅懋勣等著名學者,他們領導了語言所早期的漢語語法研究、漢語方言研究、漢語音韻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漢語語音研究等學科的工作。

1,現代漢語規范工作

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黨和政府對語文規范化工作提出了要求,《人民日報》1951年6月6日發表社論《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同時開始連載呂叔湘、熙的《語法修辭講話》。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語法的熱潮。語言研究所五十年代的主要工作都圍繞著促進漢語規范化的目標而展開。如《語法講話》的編寫,方言調查工作的開展,《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以及《中國語文》雜志對現代漢語規范化、推廣普通話和文字改革工作的探討等。

1955年10月,由語言所負責籌辦的“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郭沫若院長在開幕詞里說:“我們所提出的漢語規范化問題,那就是要確定漢民族共同語的組成成分盡可能地合乎一定的標準,那就是要根據語言發展的規律,采取必要的步驟使得這全民族的語言在語音、語法、語匯方面減少它的分歧,增加它的統一性。”呂叔湘在會上宣讀了他和羅常培合作的《現代漢語規范問題》的報告,報告中對漢語規范化的意義、原則和需要做的具體工作項目作了詳盡論述。在這次會議上代表們提出了若干研究課題,并就組成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擬訂《現代漢語詞典》編纂計劃、擬訂漢語方言初步普查計劃等工作形成了決議。這次會議的文件后來匯編成《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文件匯編》(科學出版社,1956)。這以后,語言研究所的各個研究組分別就語法、語音、詞匯、方言、詞典編纂等工作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2,漢語語法研究

查看全文

漢語言文字學研究論文

摘要:解構主義是對邏輯主義和結構主義等西方哲學思想的反叛,它為當前學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視角。在解構主義視角下觀察漢語言文字學研究可以發現,中國傳統語言學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優良傳統。漢語言文字學的研究必須破除歐洲中心主義思想的束縛,繼承我們自己的傳統,同時吸收西方語言學的理論優勢,以多元的研究方法,從漢語的事實出發,走漢語言文字學自主創新的道路。

關鍵詞:解構主義;漢語言文字學;結構主義

Abstract:Asacounteractiontosuchwesternphilosophictheoriesaslogicismandconstructivism,deconstructivismoffersanoveltheoreticalperspectivetotheacademicworldincurrentdays.AdeconstructivistviewofChinesegraphologicalstudiesshowthat,sinceChinesetraditionallinguisticshasestablishedasetoffinetraditionsofitsown,ChinesegraphologicalstudymustbreakawayfromtheshacklesofEuropecenteredideologyandsucceedourowntraditions.Meanwhile,weshouldfollowacreativeselfrelianceroadofChinesegraphologytodevelopinnovativetheoriesbasedonexistingfactsofChinesebyapluralistapproachbytakingadvantageofthetheoreticaladvantagesofwesternlinguistics.

KeyWords:deconstructivism;Chinesegraphology;constructivism

1

20世紀初期的結構主義曾經以其完整的系統和功能為西方提供了思想資源,為語言、文學、哲學等領域提供了一套封閉的研究方法。自20世紀中葉開始,隨著人們對社會和政治問題認識的深入,邏輯中心主義和結構主義等在人們的政治文化生活中不能發揮有效的功能,西方思想逐漸陷入迷惘、失望和憂憤之中。西方語境也出現了反形而上學傳統的后現代思想。作為后現代思想之一的“解構主義”思潮,對政治、哲學、文學、語言以及人的思維方式等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德里達為代表的解構主義思潮開啟了西方政治和哲學思潮新的發展方向。

查看全文

英語論文寫作問題論文

關鍵詞:論文寫作英語專業寫作分析

摘要:畢業論文的撰寫與指導是英語專業學生畢業前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實踐活動。討論和分析論文寫作時存在的三個較為突出的具體問題,并探討了糾正錯誤的方法與對策,旨在促進指導老師和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改進論文寫作。

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生在經過專業學習,掌握了專業的知識、理論和技能基礎上,獨立地并有創造性地解決理論和實際問題的一項活動。根據《高等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有關規定,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一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正確的治學態度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二是強調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表達獨立見解。但部分學生認為論文寫作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過程;同時由于英語語言知識有限,英語表達不通順,語病很多,導致畢業論文整體寫作水平不高。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語言層次、思維方式以及格式規范等。本文試圖分析畢業論文寫作中出現的這三方面的問題,并探討了糾正和防止錯誤的方法與對策,旨在提高畢業論文的寫作水平,促進指導老師和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改進論文寫作。

一、非語言層次方面的問題

(一)語篇結構松散語篇一般是指一段有意義、傳達一個完整信息、邏輯連貫、語言銜接、具有一定交際目的和功能的語言單位或交際事件。在同一主題下,英語和漢語的語篇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美國學者Kaplan(1966)對中美學生作文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英語為母語者的英語篇章的組織和發展是“直線型”,即英語語篇的展開模式通常是以一個主題句開頭,直接陳述主題,然后分別進行論述,分別論述的目的是對主題句的展開,并為中心思想的進一步發展作準備,所以整個語篇往往用明晰的連接手段銜接起來;而漢語為母語者采用反復而又發展的“螺旋型”的結構,在主題外“繞圈子”,先交代細節與舉例說明,最后總結結論;句子成分之間、句際之間沒有英語里那么多銜接手段。畢業論文作為議論文的一種特殊形式,部分學生忽視了論文段落組織的規律,不自覺地按照漢語的語篇及以語義為中心,以為只要語義相關,語篇就會自然連貫,忽視了英語習慣注重完整性和連貫性這一特點。因此,有些論文在整個語篇上沒有完全具備論文篇章的要求,句與句之間沒有合適的連接手段,因此整篇論文看不出意義的重心,邏輯思維的脈絡不清晰。除此之外,學生論文的語篇組織上,有的材料與主題直接相關,有的則可有可無,有的摸棱兩可,含糊不明確;有些論文論述時主題過于一般化或具體化,這些都影響了主題的表達。因此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要特別注意規范學生的語篇,尤其是論文的寫作規律和方法,并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典型的受漢語影響的語篇表達,使學生們意識到英語語篇的特點,并自覺運用到實際寫作過程中。

(二)漢語思維方式表達在英語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應按照英語的思維方式來表達。但在實際中,很多學生采用了漢語表達習慣,使人很難讀懂文章的意思或是不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例如在一篇論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例1:confidentinsomedegreetodrawsuchaconclusion.Butitmustpossesstwoconditions.Itisassumedthatthestudentshavethesameattitudetothetestastheothers.Theywerenotpunishedforlackofrelevantknowledgetheypossessed.原文顯然按照漢語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逐個詞拼湊而成,不僅存在一些語法錯誤,也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第一句中的副詞位置混亂,不符合英語的語法規則。最后兩句“能夠假定學生對測試的態度與其他人相同;他也沒有因為未掌握相關知識而扣分”為平行結構。按照修辭學的觀點,當一個句子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成分起相同作用時,應當使他們平行。由于原文未采用平行結構,使得整個段落顯得凌亂,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表達意思令人費解。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指出“就句子的結構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3]”由于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即注重句子的形合,結構的緊密。因此在寫作中,應遵守英語的語言規則,必要時可將幾個短句合并。所以上文的句子可改為:Onthewholesuchaconclusioncanbedrawnwithacertaindegreeofconfidencebutonlyifthestudentscanbeassumedtohavehadthesameattitudetowardsthetestastheothers,andonlyiftheywerenotpunishedbylackofrelevantknowledgewhichtheyacquire.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