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23:46: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化差異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化差異論文:文化差異對消費的干擾概述
本文作者:鄭瑩燦工作單位:西南大學
他們在行為、言論、思想上都追求標新立異、獨樹一幟,認為保持一致、順其自然是個體人格喪失的表現。(五)人際關系的差異———仁義對人與利益為上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根據儒家的原則,基于共同利益上的社會關系非常重要。中國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注重情義,輕視物質利益。在這種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這種現象致使中國人把人們之間的交情或友誼看成是最重要的,為了友誼而犧牲物質財富也是理所當然的。美國文化主要承襲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級觀念淡薄。美國人主張個人利益高于一切,追求人人平等和個體的優先地位。與中國人的重情重義不同,美國人崇尚個人自由,強調個人潛力的發揮、個人目標的實現及個人利益的追求[3]。由于強調外在的、個人的、權利的、功利的東西并且崇尚競爭的個人主義,美國人在爭取個人利益和福利時會采取主動的方式,與人打交道時十分直接,人與人之間多為互利關系,人情較為淡漠。由中美文化心理差異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的文化尊崇天人合一的世界觀,性本善的人性論,集體主義的價值觀,主張過去價值取向,具有追求穩定的民族性格;美國的文化則崇尚天人相分的世界觀,性本惡的人性論,個人主義的價值觀,主張未來價值取向,具有喜愛冒險、追求多元化的民族性格。而文化又是影響消費者行為最持久、最廣泛和最深入的環境因素。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作為文化內核的價值觀、信念等將長久地影響著本文化群體成員的態度和行為[4]。因此,同一國家的消費者在消費需要、消費對象、消費決策、消費時機等方面會表現出共性,而不同國家的消費行為模式則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
中美消費行為的差異及其原因分析
文化中的各個要素,影響消費者的觀念,進而影響到消費者的行為。中美文化之間的差異,造成了中美兩國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差異。(一)消費需要的差異消費是由人的需要推動的,是人的需要的一種主觀的選擇形態和特定的滿足方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美消費者對消費需要的態度是不同的。幾千年來,中國人形成了一種“求穩”的文化心理,“無債一身輕”的觀念根深蒂固,使得中國人在消費過程中竭盡全力回避競爭和沖突。所以,在生活消費方面就會有所節制,中國人有節約的美德,不會盲目消費,每個家庭收入再少也要存點錢。同時,在傳統的宗法觀念和知恩圖報觀念的影響下,“人情”消費也就成為一種突出的消費行為特征。在美國,很多人信奉基督教。在美國人的觀念中,消費是創造財富,掙錢是為了花錢,有錢就花是與創造財富聯系在一起的,而留遺產是不為上帝創造更多的財富。他們認為人生要付出,付出就該享受,年輕時借款買房消費,退休后將房抵押給銀行“倒按揭消費”,付出與收入均等,無須以積累防患于未來[5]。因此,美國人從來不壓抑自己,他們崇尚及時享樂,強調實用主義,希望商家能夠按照自己的消費需要來生產產品,他們的消費行為都與自己的需要息息相關,不存在所謂的“人情”消費。(二)消費對象的差異中國文化在價值取向方面呈現出一種重群體輕個人的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念主要是以群體取向為基礎的。群體取向的價值觀體現在家庭生活中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一個家庭看做一個整體,在消費時從整個家庭進行全面考慮,注重產品對于維持家庭正常穩定運作的作用,每個人的消費行為,往往與整個家庭緊密聯系在一起,每個家庭成員不僅要考慮自己的需要,更要考慮到整個家庭的需要,對整個家庭都有用的商品往往會比對一兩個家庭成員有用的商品更容易被選擇,在作決定時也要求全家人一致同意;另一方面,體現為中國人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和親慈子孝的心理,子女孝敬父母,父母更是為了子女的前途不惜傾囊投資。因此,在消費對象的選擇上,中國人所作出的決定往往綜合考慮老人和孩子的需要,特別注重是否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在美國,清教主義的文化價值核心是強調通過個人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由于受宗教文化的影響,美國人認為每個人均可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有什么需要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而不是寄期望于父母和任何外部力量。由于強調個體的自由和獨立,美國人的消費也往往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在消費對象的選擇上,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消費行為也比較注重商品對自己的用處,而不是對整個家庭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有用性。(三)消費品牌選擇的差異一個人的文化價值觀會影響他的生活方式、社交活動等。這些因素又必然會進一步影響他所青睞的品牌和對品牌的選擇。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不僅把“安居樂業”當做永恒的幸福,而且認為“安居樂業”能促進國家的穩定和進步。所以,中國人在消費品牌的選擇上傾向于選擇一些常用的、多數人使用的、長輩們也用的商品,對新奇的高科技產品或新型產業大多抱有懷疑否定的態度。美國人崇尚天人相分的世界觀和性本惡的人性論,在價值取向上主張未來取向。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生活就是一場追求成功的競賽,均等就意味著人人都有同等的機會參與這場競賽并取得勝利。為了獲得成功,美國人講求競爭,追求創新,很少循規蹈矩。這種追求冒險、追求多元化的民族性格,引發了對新奇事物的消費投資傾向。美國人對一些新奇的、富有創意的品牌更為青睞。(四)購買決策的差異中國文化強調集體意識,要求個人服從整體。美國強調個人主義,注重個人權益。這一文化差異在消費者購買決策中具有多重體現。在購買決策方式上,中國人往往以集體為單位進行決策,如家庭成員的大部分收入都集中起來由一名“當家人”統籌安排,在具體購買特別是單筆支出較大的購買決策中,還需要家庭成員的集體討論。而美國人在購買決策上通常由自己做主,有自主生活能力的成年人一般都對自己的財產具有獨立的支配權,無論購買什么,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就可以自己決定。在購買決策的最后確定上,由于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存天理,滅人欲”的理性有限價值原則,在家庭和個人消費上強調節欲勤儉,主張精打細算、量入為出,反對奢侈浪費、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因此,中國人的收入變化對購買決策具有迅速和直接的影響。當收入減少時,消費者會很快節省開支,降低支出,先前開支額較大而又非必需品的購買意圖將被最先取消或者暫時擱置起來[6]237-242。而美國人在付出就該享受的思想支配下,日常生活中的消費大體可分為兩部分:常規的消費和隨機的消費。常規的消費是必須支出,如各種保險費支出、學費支出、房租、購房和汽車開支等;隨機的消費具有彈性,旅游、運動支出屬于這一類。美國人的消費一靠收入推動,二靠預期推動,三靠信貸推動。據報道,美國70%的家庭都把信用卡借貸作為家庭財務的應急手段[5]。由此可見,美國的消費者具有較強的消費不可逆性,不會因為收入的變化改變對產品的購買,大多數人會通過借貸來滿足即時的消費需要和欲望。(五)身份消費行為的差異在中國,身份消費行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身份所具備的含義以及在社會交往中發揮的功能要復雜很多。首先,中國消費者通常具有更強的身份意識,維系身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身份消費行為非常頻繁。其次,中國社會中人與人緊密相連,彼此高度依賴,這使得身份消費的目的、功能和形式也出現異化。因此,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所購買的產品是不是真的好,往往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別人說了算。他們在購買時,通常特別看重產品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給他們帶來社會性結果,并對于產品的外在可見特征給予特別的關注。因為人們在消費中需要顧及自己的社會身份,保全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和面子,出于維護面子的需要,中國人會在消費中關注自己的行為是否和身份地位相符合。這同美國個體主義文化下的消費者很不一樣,美國消費者強調“獨立自我”,傾向于將自己看做獨立于他人而存在,他們的消費選擇更多地反映了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態度,而沒有羞羞答答的面子觀[7]。
改革開放以來中美文化交流對中國消費行為的影響
(一)隨著中美文化交流的深入,美國人提倡的超前消費的觀念使對于消費信貸的這種否定性評價逐漸受到了挑戰,“超前消費”的消費方式已普遍被中國大多數人所接受,如貸款買房、貸款買車、助學貸款等超前消費。在消費實踐方面,房屋購買中的“按揭”方式是消費倫理觀念的重大突破;同時,汽車、教育、旅游等高價值商品和服務也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生活需要,而銀行儲蓄又很難滿足這些需要,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了消費信貸的倫理觀念,消費信貸也逐步走進百姓家。(二)消費主義傾向逐漸擴散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受計劃經濟狀況的局限,當時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比較單一,只滿足溫飽,沒有太多的奢望。在消費觀念上,人們接受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近年來,中美文化的進一步交流使享受生活的消費主義觀念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受美國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影響,中國居民對“收入越高、消費的商品越多,則生活越富裕,并且生活質量越高”有著普遍的認同[8]。當前,中國的富人群體已經率先成為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實踐者,在消費行為上表現為光顧高級消費場所,進行高消費活動,購買高檔商品,從事富于娛樂性、技能性與知識性的休閑活動。(三)消費理念日趨合理隨著中國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解除了消費者的后顧之憂,人們對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性預期不斷改變,安全感逐漸增強,消費主義傾向不斷提高,消費理念日趨合理。人們在追求理想生活的時候,倫理價值觀念的判斷天平更傾向于健康和環保??释】?,渴望長壽,渴望環保,已經成為我國廣大居民的普遍心態[9]。
東西文化差異論文
摘要:研究英漢語言的文化差異,對學習、交流,以及翻譯英漢語言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從感性與理性、本體與客體、宗教與文化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關鍵詞:英漢語言;思維方式;宗教;翻譯。
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和折射鏡。從一種語言中可以反映出使用該語言國家或民族的社會文化。在長期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必然要飯應該民族的社會現實,受該民族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語言心理,行為規范,道德價值、政治觀念和文化傳統的制約。文化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歷史現象,同時具有民族特征。實際上,文化涵蓋了社會中的一切現象,包括語言,而語言又是被用來記錄一個民族所有的變化。因此,國內外許多研究語言和文化的專家都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文化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另一方面來說,語言和文化又是互相依存的關系;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語言的理解和使用都是以特定文化為背景,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會在其語言中得到體現,作為這種語言的學習者我們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對于我們更好的掌握這門語言極為必要。因此研究東西文化的差異對我們研究,交流及翻譯英漢語言都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此問題加以闡述
一、感性與理性
中國傳統文化極重個人的感受,強調頓悟的作用。這種思想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表現到極致,例如禪宗把莊子,玄學以及佛性的本體融合在一起,主張取消一切理性,依靠直覺在霎那間頓悟。這種思維方式在漢語中表現主要是句子之間的跳躍性大,中間缺乏形式上的聯接,使得漢語的句式和行文如山間溪水跳躍,抖動,但始終前行。如老舍先生的小說《駱駝祥子》中的一段:祥子想找個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細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場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事情變化的太快了,他的腦子已追趕不上。沒有地方給他坐,到處是雪。小茶館們都上了門,十點多了;就是開著,他也不肯進去,他愿意找個清凈的地方,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轉著的淚隨時可以落下來。
與漢語的思維方式相反,英語民族則是理性思考,以概念為基礎進行判定和推理,最后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這種理性在語言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表現為句式整齊,行文嚴謹,各個句子之間邏輯性強,整個架構成星系裝分布。例如:
文化差異影響翻譯異化論文
摘要:簡要介紹了異化法和歸化法的一些相關內容,從與文化緊密相關的典故、宗教用語、文化詞、習語以及新生詞匯等方面舉例,對比講述了這兩種翻譯方法的用法,從而說明了它們二者是統一互補而不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在翻譯時,沒有必要將二者分割開來,而應當將它們結合起來,以求達到最大限度傳播異質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文化;翻譯;異化;歸化
1文化和翻譯
1.1文化和翻譯的關系
如今,翻譯和文化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我們在這里提到的文化是指廣義上的文化,不是指如城市、組織,學校等實體,而是指如思想、習俗、家庭構成,語言等非實物的東西。簡單說來,文化就是指一個社會的整個存在的方式,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
解析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論文
摘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與聯系日益密切,國際商務談判是商務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文化差異問題。文化差異直接影響著談判能否順利進行。從文化的定義入手,剖析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闡述文化差異對商務談判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為如何應對談判過程中出現的文化差異問題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文化;文化差異;國際商務談判
商務談判作為人際交往的一種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會文化的交往與接觸,從而產生跨文化談判。在跨文化談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異必將影響到談判者的談判風格,從而影響到整個談判的進程。論文百事通因此,從事跨文化的商務活動,就必須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間的聯系與差異。在作談判準備時,更要明了文化差異對談判的影響,只有積極地面對這種影響才能實現預期目標。
一、文化差異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個復雜的名詞。文化廣義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
東西方文化差異論文
西方相對于東方文化起步比較晚,但在他們內部之間,比如:南歐和北歐,西歐和東歐,就是英國,德國內部也有著異處,然而體現著本質差異的無疑還是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
龍和鳳在中國,龍是圖騰的形象,在圖騰發展的進一步神圣化之后,形成了龍,鳳等具有多種動物特征的綜合性圖騰形象,在我國古代傳說中,龍是一種能興云降雨神異的動物。因而,在我國龍鳳指才能優異的人,龍虎比喻豪杰志士?!褒垺痹诔烧Z中也被廣泛的利用,如、“龍飛鳳舞、藏龍臥虎”等。漢民族素以“龍的傳人”自稱,以“龍的子孫”自豪。我國的傳說中,鳳凰是一種神異的動物,與龍、龜、麒麟合稱四靈。鳳在中國還指優良女子,還有太平昌盛之意,舊時,鳳也為圣德。"鳳毛麟角"指珍貴而不可多得用來比喻有圣德的人。
在西方龍和鳳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在西方,龍是罪惡和邪惡的代表,西方的鳳,是再生復活的意思.在西方傳說神話中,龍是一種巨大的蜥蜴,長著翅膀,身上有鱗,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能夠從嘴中噴火。到了中世紀,龍演化為罪惡的象征,要不Diablo(西方的著名電腦游戲)中的魔鬼diablo是個長得很像龍的怪物,在英語中,龍所引起的聯想與“龍”在中文中所引起的聯想完全不同。要是對西方人表示贊美千萬不可用龍鳳等。
中華民族是一個渴望安定祥和的民族,因此,就想象龍、鳳是一種福音。從文化的角度上看,西方長期受宗教的影響,我國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受封建思想的統治。西方人信仰上帝,與上帝作對就是過錯,就是罪惡;而我國人民信仰上天,佛祖,祈求上天能給我們帶來好運,神把龍作為自身的代表降到人間,是至高無上的象征。
東西思維方式的沖突
在歐洲工作生活了26年,現在是中國駐德國大使的盧秋田老師說一個德國人和一個法國人在臨死以前,你問法國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國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檳酒。又問德國人,你死前有什么愿望?他說如果我還有力氣的話,我想再作一次報告。這就是德國人,喜歡作報告。我想這也許就是思維的不同,這還只是在西方內部,要說到東西方的差異,我想就更大了.
漢英語言文化差異論文
摘要:因為民情風俗和地理環境的不同,漢英兩種語言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給語言之間的交流帶來了障礙。語言的通約性給不同語言交流提供了可能性,通過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漢英兩種語言之間可以實現溝通。
關鍵詞:差異;策略;歸化;異化;翻譯
一、引言
翻譯不僅是一種跨語言的交際活動,更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約。語言是文化的產物,無論從語言的符號觀還是社會觀來看,其都帶有明顯的文化特征。語言的文化性集中表現在語言的文化屬性、文化價值和文化功能等方面。作為語言內涵的文化,給予語言的影響是全方面的。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1)影響并制約語言系統(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2)決定語言的指稱內容與形式;(3)作用于人類的語言思維與表達形式。由此可見,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正如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所說:“翻譯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1993:109)文化對語際交流的影響可見一斑。漢英民族在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民情風俗、歷史背景、地理條件、社會制度、生活經驗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不僅給各自的載體語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為這兩種語言之間互譯帶來了重重困難。本文擬從漢英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著手,企圖以歸化和異化策略來尋求其間的語義文化對等翻譯。
二、漢英文化差異
因為語言基本上是一種文化和社會產品,要理解它就應該從文化和社會的角度去理解。,漢英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給其在語義層面上的轉換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其差異首先表現為價值觀念的不同。漢文化是一元文化,強調“社團價值論”;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個人價值至上論”。除了價值觀念差異之外,漢英文化差異還與兩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與社會環境、氣候條件和風俗習慣等息息相關,。
文化差異影響廣告翻譯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商業活動的增多,廣告翻譯對于商品的推銷以及品牌聲譽的建立變得越來越重要。可是,在廣告翻譯中語言和文化始終影響著譯文的好壞和廣告的效果,因此,譯者不僅需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還必須對文化有深入的認識。本文將從語言和文化兩個角度,分析其對廣告翻譯的影響。
關鍵詞:廣告翻譯語言文化影響
在媒體信息發達的今天,廣告對于一個商品的推銷和一個品牌聲譽的建立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廣告翻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廣告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商品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及其市場占有率。想必很多人都還記得派克筆的一句廣告語:“Itwon’tleakinyourpocketandembarrassyou!(它不會在你口袋里漏油,令你尷尬。)”可是,當派克公司在墨西哥推廣這支筆的時候,卻誤認為西班牙語中的“embarazar(使懷孕)”可以代替英語中的“embarrass(使尷尬)”,結果廣告語就成了:“它不會在你口袋里漏油,令你懷孕?!彪m然廣告的錯誤戲劇化地給這支派克筆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和銷量,可是也成為了墨西哥人茶余飯后的笑料,并有當地媒體諷刺地把它稱為“懷孕的鋼筆”,成為廣告界中的大笑話,從長遠看來,對派克筆公司的聲譽不無影響。
那么,怎樣才可以把廣告語翻譯好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廣告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不是簡單的語言符號切換,它可以對消費者的傳統習慣、心理、信仰等產生直接沖擊,從而影響廣告的效果。因此,在廣告翻譯中,我們既要注意到語言翻譯的準確性,突出廣告所要表達的內容要具有吸引力、說服力等特點,也要在熟悉并尊重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對商品介紹時,使之符合該國消費者的文化背景,使譯文讀者能得到與原文讀者同樣的信息,以達到廣告推銷的目的。以下,本文將從語言和文化兩個角度,分析其對廣告翻譯的影響。
一、語言對廣告翻譯的影響
語言是廣告的基礎,只有當語言運用恰當,讀者才能準確無誤地接收到關于廣告所要表達的信息,從而發揮廣告的作用,達到宣傳的效果。
國際商務文化差異探析論文
摘要:受不同文化的影響,商務談判風格差異很大。西方人往往把復雜的談判分解為一個個較小的問題,然后再依次解決;而在許多東方文化中,談判是采取一種通盤考慮的方法。因此,在國際商務談判中,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商業伙伴,強化基于文化差異的談判管理,正確處理文化差異,對于提高談判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國際商務談判文化差異
一、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商務談判逐漸成為中國商業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進出口貿易及國際合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除了了解國際商務談判的一些必要的技巧和注意事項以外,文化差異也成為商業合作取得成功所必須考慮的因素。因此在國際商務談判中,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全盤考慮。
1.談判前要了解可能出現的文化差異。談判準備工作包括:談判背景;對人和形勢的評估談判過程中需要核實的事實;議事日程;最佳備選方案和讓步策略。其中談判背景又包含:談判地點;場地布置;談判單位;參談人數;聽眾;交流渠道和談判時限。所有這些準備必須考慮到可能的文化差異。例如,場地布置方面的文化差異對合作可能會有微妙的影響。在等級觀念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間安排不當、較隨便,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安甚至惱怒。
2.談判方式也因文化而異。美國文化傾向于眾人一起來“敲定一個協議”;而日本文化喜歡先與每個人單獨談,如果每個人都同意的話,再安排范圍更廣的會談;俄羅斯人喜歡累計的方法,和一方先談,達成一項協議,然后前面的兩方再邀請第三方,如此進行下去。
英漢習語文化差異研究論文
摘要:習語堪稱語言之精華,它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沉積的產物,它最能鮮明地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特點。英漢文化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文化,它們的淵源和發展道路各不相同。從日常生活現象及動植物方面來考察英漢語言中文化同異現象,以求在外語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習語;英漢文化;異同
習語又稱熟語,從廣義上說,它包括成語、俗語、諺語等,是一種在意義上和結構上都比較穩定的語言結構。英漢文化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文化,它們的淵源和發展道路各不相同。漢語習語和中國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體現了漢民族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態度,記述其民族和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呈現出中華民族的文化個性。同樣,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歷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組合結構和修辭方法與英美文化密切相關。習語之所以最能鮮明地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特點是和這種歷史文化的沉積分不開的。習語堪稱語言之精華,在體現語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之其他語言成分更具典型性。因此,考察習語可以看到英漢文化的特定社會背景及發展的文化軌跡。從而比較準確地把握英漢語言中文化同異現象,以求在外語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英漢習語中文化的相似與差異比較
人類共有一個客觀的大自然,共同的生活經歷、共同的感受,有語言的“共性”特征。一個民族的習語往往又都能在其它民族的習語中找到它們的影子,例如,英漢語言中都用羊比喻溫順,用鋼鐵比喻堅硬,用象比喻高大,用狐貍比喻狡猾等。若把英漢習語的喻體作一對比,就會發現形象相同、意義相似的習語俯拾即是。例如:
①Nomancanservetwomasters一仆不能侍二主。
中外飲食文化差異探討論文
【摘要】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存在著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飲食文化的差異也是跨文化交際中影響交際結果的因素之一。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與不同,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探究其文化底蘊,促成了文化的進一步交流、互補與兼容。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飲食文化;文化差異
隨著國際交往的不斷深入,來自不同國家或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的交流不斷增多,他們之間的這種交流被稱之為跨文化交際??缥幕浑H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由于地區差異,不同的民族、國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行為方式或習慣不盡相同,有其各自的社會規約或習慣,體現在政治、經濟、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時,影響信息傳達效果的那些語言和非語言因素構成了跨文化交際中的交際文化。外語學習者如果對所學目的語國家的語言與非語言交際行為及其功能缺乏了解,就會出現不恰當的言行,從而產生交際障礙,就很難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以致造成交際失誤。
飲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中的差異和其淵源,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講,不僅能增加對所學語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成功率,避免因為不恰當的方式或行為造成誤解和交際障礙。這里從關注重點、烹調準則和文化特征等三個方面闡述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以增進了解,促進交流。
一、“營養”和“美味”的關注重點不同
(一)理性的西方人更多關注的是營養與生存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