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科技創新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09:51: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企業科技創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企業科技創新

企業科技創新研究

市作為老工業基地,面臨著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過慢、產業結構不協調、內生動力不足等諸多問題。在今后的發展實踐中,要思考產業結構如何調整?企業怎樣增強競爭力?如何降低產品成本?要破解這些難題,需要提供新思路,即堅持科技創新。那么,科技創新給地方經濟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企業的創新意愿強烈嗎?企業的創造力如何?企業愿意為創新投入嗎?企業愿意承擔創新的風險嗎?

一、企業科技創新的SWOT分析

1.優勢。(1)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市順應經濟全球化、社會網絡化和分工專業化的新趨勢,推動新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化率達到98.2%,高端工業產品不斷涌現。目前全市擁有3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33億元。精細化工產業基地、泵業園區的泵閥產業基地、數字產業基地、泳裝和新材料基地等特色基地建設均取得較大進展。企業專利申請量從2010年的47件增加到2016年的1160件,開發出了一批標志性自主創新產品以及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大型干燥機用總臂軸螺帶式喂料機”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大型企業科研創新力量雄厚。K市作為老工業基地,大型企業科研具有良好的底蘊。K市的科技力量,尤其是研發人才、科研裝備等科技資源,在幾家大型企業中體現明顯,擁有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科研機構設置、研發團隊構成、高級技術人才比例、大型科研設備等,軟硬件條件較好,其研發能力在國內同行業企業當中,也具備比較優勢。(3)創新創業平臺建設逐步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專業研發服務平臺發展取得一定突破,在石化裝備、泵業、船舶、泳裝等領域形成了一批行業共性技術平臺,進一步強化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萍继嘏尚畔⒎掌脚_、高新區共享信息化平臺等平臺建設順利推進,泳裝產業基地的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褒垶彻韫取表椖窟M入規劃設計階段,未來將成為科研人員和高校師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要平臺載體。2.劣勢。K市企業多屬傳統產業,向現代企業轉型進展緩慢,企業活力不足,存在著創新能力較弱、創新意愿不強、高端人才聚集難等諸多問題。(1)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2016年,K市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和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分別為120.5億元和27.4億元,兩者總量在省各市中排在最后。K市大多數企業的創新以模仿性、漸進性創新為主,原創性、突破性創新偏少。K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力量尤其薄弱,研發人員文化程度偏低,多集中在中專到本科學歷,沒有以碩士、博士為主的研發團隊,具有高級職稱的研發人員比例也極少。研發投入少,基礎性、公益性技術研發十分薄弱①。由于高端科研設備多數是進口裝置,中小企業買不起或買不到,制約企業創新和產品升級。(2)企業創新意愿不強。雖然K市的大型企業其研發能力具備比較優勢。但國有企業一直得到國家從資金到政策上的諸多優惠,很容易取得政策性資源,獲取較大利潤。這種非市場因素導致的超額利潤獲取使國有企業不需要高度關注市場需求和參與市場競爭,有創新的能力,但無創新的動力。高新技術企業從數量角度講,并不理想。而中小企業涉及的行業,很多是圍繞幾個支柱產業,且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為多數。產品結構單一,缺乏產品結構調整意識,創新觀念淡漠。在產品、市場、技術等方面,多是在挖大企業的墻角。很多中小企業在人才引進、使用上視野狹窄,企業缺乏人才培養和企業升級的戰略意識。(3)高端人才聚集難。財政科技資金規模偏少。2015年,K市研發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僅為0.5%,低于全國1.6個百分點,低于全省1.7個百分點。由于待遇問題以及企業缺少科研課題,使科研人員不能才盡其用,特別缺乏技術創新人才和科研領軍人才。而對于中小企業,由于企業生產經營缺乏穩定性,而引市曾經是重要的工業城市,隨著創新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后繼乏力。K市必須盡快將經濟發展從進高級人才需要較高的待遇,致使一些中小企業留不住人才。K市專業化人才資源供給不足,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人才僅占求職者總數的0.04%;技師、高級技師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占0.86%、0.21%和0.11%。企業內高級管理和研發設計人才緊缺,研發力量不足,這勢必影響到產業的持續創新和發展。3.機會。(1)創新全球化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爆發為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創新要素加速流動,新業態、新產品、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區域創新體系更加系統化、平臺化,更具開放性,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升級發展面臨廣闊的機遇。(2)我國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擺在全局最重要的位置。未來五年,國家將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以及“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等重大舉措。(3)“十三五”期間,K市迎來了五大發展戰略機遇--“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建設、第二輪東北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2016年2月,市政府辦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旨在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培育和催生社會發展新生力量。4.威脅。(1)工業革命對企業的要求提高。在全球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企業處于新舊產業的更替期和發展動能的轉換期,新興經濟體經濟引領世界新常態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如果根本性轉型升級沒有實現,那么在未來的全球產業分工中將長期被鎖定在全球價值鏈中低端。(2)產業競爭加劇。老工業基地是石化產業和裝備制造產業的聚集地,由于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對產品的質量、性能、成本、價格、服務、交貨期等要素要求越來越高,企業面臨同行企業激烈競爭、潛在競爭者入侵等巨大壓力。(3)市場需求變化頻繁。當前,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企業面對的是復雜而不穩定的外部環境,為了適應需求變化,創造新的市場,企業的主導技術面臨著不斷的更新換代的迫切要求。

二、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路徑

K市傳統產業居多,應抓住機械制造的智能化升級、“互聯網+”等機會,通過高端鏈接和借勢發展來彌補自身科技資源相對匱乏的劣勢,抓住一切有利于推動科技與經濟融合的機遇,推動K市企業行穩致遠、做優做強。1.挖掘潛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高新技術產業屬于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生命力旺盛的朝陽產業,企業在產品轉型過程中,應注重向高新技術產業方向發展,實現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柔性化精細化發展、加快大傳統產業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培育發展競爭力強的新興產業。(1)挖掘現有資源加強新技術攻關和新產品研發。鼓勵有條件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加大研發投入,圍繞K市新材料、高端裝備以及泳裝制造等優勢產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共性技術研發中心等新型產業研發組織。依托企業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現有資源,按照“企業主導、院所合作、政府支持”的原則,整合和建設一批面向全行業的開放式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小試中試、產品檢測等公共服務。通過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柔性化精細化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用“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品牌創優+渠道創通”(四創),推進產業向高端轉型升級。(2)圍繞重點產業開展深度產學研協同。企業、科研機構、高校之間努力建立起知識創新、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密切結合的有效機制。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各類創新創業載體。一是尋求戰略合作。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型企業和新興產業集群在K市創建各類研發機構和創新成果產業化示范基地,搭建科技對接平臺,發展“分享經濟”、“飛地經濟”。支持行業骨干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圍繞產業鏈上的企業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專利共享和成果轉化推廣的平臺及機制。二是盤活要素存量。在大學、科研機構、高新區等創新要素集中地,盤活利用存量樓宇、儀器設備、閑置廠房等資源,打造虛擬空間、創客平臺、創業社區等眾創載體。鼓勵推動K市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現有的科研儀器設備等資源向社會全面開放共享,實現科研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避免或減少重復購置,提高科技資源的使用效率。2.激發活力,培養企業家創新精。神加快構建科技創新體系,讓企業真正發揮創新發展中的主體地位。而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發揮,離不開企業家的創新精神。鼓勵引導企業家和經營管理者改變“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的觀念,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團結協作的價值觀。由于科技創新具有時效性差、創新投入與產出經常不成比例的特點,在K市的企業家中,“小富即安”和“故步自封”的價值觀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企業家和經營管理者有較強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和創業意識,但創新意識不夠。政府或行業中介組織可以通過短期培訓、組織一些企業家到國內外的先進地區參觀考察以及舉辦專家講座和“企業沙龍”等多種形式,開拓企業經營者的眼界,幫助他們更新思維和理念,提升承擔科技創新風險的魄力和能力。3.強化支撐,構建創新人才供給機制。創新理念本質上是“人本理念”,“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領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是發展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的支撐要素。因此,科學搭建人才政策體系,安排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大力培育緊缺適用人才,引進復合型高層次人才,是發展K市創新型經濟根本點和立足點。(1)打造科技人才培養機制。政府應積極構建與產業升級發展相適應的高等、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體系,形成一套有效的產業人才培養及供給機制。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優秀創新團隊。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及大型民營企業的科技人員發揮創新骨干作用,建立創新團隊,引領全市科技創新。大力實施“萬眾創業,大眾創新”,廣泛開展職工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能大賽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充分調動職工參與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提高企業職工科技素質。(2)打造創新人才引進機制。以重點項目為依托,引進大型產業項目,造就一批知名企業和品牌,實現項目吸附人才、人才支撐項目的良性循環,為科技人才提供廣闊的施展空間。支持企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引導和支持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在新的開放經濟條件下,要特別重視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技術尋求型的對外投資,通過獨資、并購、合資、參股等方式設立海外研發機構,吸收技術溢出、適應目標市場、不斷推進技術研發的國際化。在歐美等科技發達國家設立海外孵化基地,就地利用海外人才,帶土移植引進技術與產業化項目,形成境內境外聯動,尋求新的發展機會,謀求高層次的技術合作和引進。大力引進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的海外高端專業技術人才、海外高級工程師和科技創新團隊。(3)健全科技人才獎勵機制。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創新人才雙向流動和兼職。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②,鼓勵人才弘揚奉獻精神。繼續堅持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員等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有效方式對于服務企業貢獻突出的科技人員,采取優先晉升職務職稱等獎勵措施,改革科研工作的評價機制和獎勵機制,為科技研究人員營造更加寬松的科研環境。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企業科技創新管理探究

摘要:響應國家號召,開展好科技創新管理,是科技創新管理者面臨的重要任務。科技創新管理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項目管理、人才、創新激勵是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該文首先闡述了科技創新管理在部分企業中存在問題:策劃錯誤、缺乏剛性管理、創新動力不足??萍紕撔鹿芾砉ぷ餍枰髌髽I結合自身企業模式和管理運行狀況及時調整。后對企業科技創新管理做了探討:以市場為引領,做好科技創新的規劃設計,加大創新投入力度。加強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出臺相關制度。依照項目周期,參照質量管理體系對科技項目分級、分過程管理,重點關注對項目的立項、實施、結項和評價的管理。重視科技人才,加強人才的培養、擴展獎勵覆蓋面,落實獎勵。創建公平公正的科技創新氛圍。

關鍵詞:科技創新;項目管理;成果落地;科技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激勵

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底層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能力不足,基礎軟硬件等瓶頸仍然突出。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矢志不移自主創新,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熱情。近年來,圍繞科技創新工作和體制機制改革,國家出臺大量科技政策,在科技發展規劃、科技項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員獎勵激勵、科研誠信文化建設等方面指引科研院所、專業機構及企業開展創新工作。國資委分別在2011年、2016年和2018年先后出臺具體文件,鼓勵中央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引導中央企業加強自主研發、攻關核心關鍵技術、提質增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引領行業發展,建設中央企業的創新體系。實時緊貼國家政策,開展好科技創新工作,是科技創新管理者面臨的挑戰,更是必須完成好的任務。近年來,鑄管股份積極踐行“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取得豐厚成果。經過多年積極探索實踐,堅持“融入生產、支撐營銷”的創新思路,啟動專業研究院的內部市場化運作,徹底打通公司內部產銷研快速聯動渠道,引導各企業深化“政企學研”合作,構成了完整的技術經濟鏈條,通過構建“公司技術管理委員會為決策主體,專業分會為評審主體,專職部室為考評主體,研究院為研發主體,股份與各單位為出資主體”的技術創新組織體系。加大產品綠色、智能升級,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重大裝備,生產管理執行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參加國際國家標準制修訂,激發創新活力、助力轉型升級、引領行業發展。下面從專業創新管理機構的角度,匯總現在普遍存在的創新管理問題,并提出幾點筆者單位實施的企業創新管理思路。

1企業科技創新管理存在的普遍問題

1.1不能正確定義和策劃科技創新。不能將創新與工作改進有效區分,科技創新聚焦不足。普遍存在將企業中的先進設備或技術的引進吸收、基層崗位的小改小革、成熟的產業化項目等列為主要創新工作,創新項目總量增加,但創新管理聚焦分散,甚至偏移。因此,企業要想搞好創新管理,必須正確定義創新工作和創新項目,緊盯并管理、服務好創新項目,并圍繞項目開展好科技創新人員管理、項目評價、成果管理等創新工作。企業的創新工作策劃開展必須從基層向公司提需求,從公司向實施提要求,上下結合中找到契合點,才能確定好企業切實受益的創新項目。1.2科技創新項目管理不到位。科技創新工作實施過程缺乏科學管理。多次進行研究路徑、階段性節點變更,較大幅度更改項目投入,變更項目合作方,有的還出現了更改項目預期目標的問題。導致項目在執行過程中不能科學及時處理,無限期擱置,無明確結論。按照科技創新項目全生命周期引入科技項目管理可有效避免以上問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按照項目可研、立項、實施和結項進行監督管控。在項目立項中做好明確目標、分階段評價、按目標驗收規定,并做好結果后評價。實施過程出現不可控預期時,及時評判并科學處置是否調整變更或中止,在項目結項時按照已定目標進行驗收評定。必要時,科技創新管理部門還要跟蹤項目轉化后的實際運行情況,根據經濟或技術等指標進行項目的后評價。1.3科技創新人才動力不足。科技創新人才是創新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創新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以下兩種問題阻礙創新人才的發揮和成長。(1)原創保護性偏差,企業內部的創新活動,基于企業生產和監控性質,創新工作直接和間接參與者眾多,界定創新貢獻邊界較難、工作過程和創新成果隨著實施公開。文章專利撰寫和獎項申報的人不是原創發起者、創新團隊缺少原創人的現象偶有發生,許多文件撰寫功底偏弱的創新人才在這種環境下的創新激情未被充分激發,這與公平、公正、風清氣正的創新環境相偏離。(2)創新容錯機制偏弱,只準成功不許失敗,過多強調創新的近期效益、忽略長遠發展。實驗研究、工業小試、工業生產存在差別,是成果產業化應該解決的差別和開展的工作。創新項目從實驗到小試再到量產的3個階段中,面臨的客觀條件差異較大,技術參數范圍、潛在安全環保隱患,以及可能引發其他新問題,都是產業化所需解決的客觀工作。如果缺乏合理容錯機制,重于問責,不能對創新人才給予客觀評價和正面支持,將捆綁人才的創新激情、讓技術人才不能全身心、無顧慮地開展創新工作。

2科技創新管理工作開展

查看全文

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分析

摘要:掌握企業科技創新需求,是針對性制定科技經濟政策、推動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依托山西省科技廳調查系統,呂梁市深入開展了“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活動,2017年全市共征集回1448戶企業的1519項科技創新需求。介紹了呂梁市企業科技創新需求的調查情況,分析了此次調查表現出的特點。

關鍵詞: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工作;呂梁市

1呂梁市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情況

根據山西省科技廳《關于開展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的通知(晉科函〔2017〕44號)》工作安排,呂梁市科技局對呂梁市轄區內的13個縣市區企業進行了科技創新需求情況調查,截止到2017年6月26日,共征集回1448戶企業的1519項科技創新需求,并全部網上申報成功,在全省排第二位。1.1呂梁市企業科技創新需求情況。呂梁市共征集回1519項企業科技創新需求,其中自主研發193項,占比12.71%;技術合作699項,占比46.02%;委托其他單位研發68項,占比4.48%;技術轉讓26項,占比1.71%;其他方式533項,占比35.09%。1.2呂梁市企業基本情況。呂梁市這次向1448戶企業征集了科技創新需求調查表,其中第一產業787戶,第二產業459戶,第三產業202戶,合作社530戶,規模以上企業213戶,中小微企業507戶,高新技術企業42戶,民營科技企業155戶,中央駐晉企業7戶,醫院35戶。1.3呂梁市企業所屬產業基本情況第一產業787戶,其中合作社502戶,規模以上企業51戶,中小微企業211戶,高新技術企業15戶,民營科技企業83戶,中央駐晉企業0戶,醫院1戶;第二產業459戶,其中合作社2戶,規模以上企業147戶,中小微企業187戶,高新技術企業21戶,民營科技企業47戶,中央駐晉企業5戶,醫院1戶;第三產業202戶,其中合作社26戶,規模以上企業15戶,中小微企業109戶,高新技術企業6戶,民營科技企業25戶,中央駐晉企業2戶,醫院33戶。1.4各技術領域需求情況。現代農業609項,其中自主研發63項,占比10.34%;技術合作355項,占比58.29%;委托其他單位研發11項,占比1.81%;技術轉讓10項,占比1.64%;其他方式170項,占比27.96%。煤炭102項,其中自主研發11項,占比10.78%;技術合作29項,占比28.43%;委托其他單位研發10項,占比9.8%;其他方式52項,占比50.98%。焦化16項,其中自主研發1項,占比6.25%;技術合作3項,占比18.75%;委托其他單位研發2項,占比12.5%;其他方式10項,占比62.5%。冶金29項,其中自主研發3項,占比10.34%;技術合作8項,占比27.59%;委托其他單位研發8項,占比27.59%;技術轉讓1項,占比3.45%;其他方式9項,占比31.03%。電力7項,其中自主研發1項,占比14.29%;技術合作3項,占比42.86%;技術轉讓1項,占比14.29%;其他方式2項,占比28.57%?;?9項,其中自主研發4項,占比13.79%;技術合作13項,占比44.83%;委托其他單位研發5項,占比17.24%;其他方式7項,占比24.14%?,F代煤化工16項,其中自主研發1項,占比6.25%;技術合作9項,占比56.25%;委托其他單位研發1項,占比6.25%;其他方式5項,占比31.25%。煤層氣2項,其中技術合作1項,占比50%;其他方式1項,占比50%。新能源8項,其中自主研發1項,占比12.5%;技術合作1項,占比12.5%;委托其他單位研發4項,占比50%;其他方式2項,占比25%。新能源汽車2項,其中技術合作2項,占比100%。新材料31項,其中自主研發9項,占比29.03%;技術合作19項,占比61.29%;委托其他單位研發1項,占比3.23%;其他方式2項,占比6.45%。節能環保70項,其中自主研發12項,占比17.14%;技術合作32項,占比45.71%;委托其他單位研發13項,占比18.57%;技術轉讓2項,占比2.86%;其他方式11項,占比15.71%。裝備制造37項,其中自主研發14項,占比37.84%;技術合作17項,占比45.95%;委托其他單位研發1項,占比2.7%;技術轉讓1項,占比2.7%;其他方式4項,占比10.81%。交通運輸3項,其中自主研發1項,占比33.33%;其他方式2項,占比66.67%。電子信息21項,其中自主研發2項,占比6.52%;技術合作9項,占比42.86%;委托其他單位研發1項,占比4.76%;其他方式9項,占比42.86%。新一代信息技術27項,其中自主研發4項,占比14.81%;技術合作18項,占比66.67%;委托其他單位研發1項,占比3.7%;其他方式4項,占比14.81%。生物技術32項,其中自主研發2項,占比6.52%;技術合作25項,占比78.13%;委托其他單位研發2項,占比6.25%;技術轉讓1項,占比3.13%;其他方式2項,占比6.25%。醫藥衛生44項,其中自主研發8項,占比18.18%;技術合作24項,占比54.55%;技術轉讓4項,占比9.09%;其他方式8項,占比18.18%。食品加工140項,其中自主研發38項,占比27.14%;技術合作64項,占比45.71%;委托其他單位研發7項,占比5%;技術轉讓1項,占比0.71%;其他方式30項,占比21.43%。現代服務業53項,其中自主研發1項,占比1.89%;技術合作23項,占比43.4%;技術轉讓2項,占比3.77%;其他方式27項,占比50.94%。其他241項,其中自主研發17項,占比7.05%;技術合作44項,占比18.26%;委托其他單位研發1項,占比0.41%;技術轉讓3項,占比1.24%;其他方式176項,占比73.03%。

2此次調查表現出的特點

2.1組織得力,培訓到位。為了全力配合山西省科技廳完成“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活動,也為了摸清呂梁市企業的科技創新需求,建立呂梁市企業科技需求項目庫,呂梁市科技局黨組研究后出臺了《呂梁市科技局關于開展山西省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實施方案(呂科函〔2017〕6號)》,成立了領導組,組長為牛鵬飛,副組長為劉寶國、侯光裕、樊紀生;組員由市科技局所有科室人員組成,包括知識產權辦、工業科、計劃科、監察室、情報所、交流中心、人事科、辦公室、農業科、市場辦、法規科以及煤化中心所有人員,并將這些人員進行了分組,深入基層進行督促指導。為做好這項工作,呂梁市科技局對本市13個縣市區開展了技術培訓,培訓人員為各縣市區科技負責人及主要技術人員,培訓形式多種多樣,除了會議集中培訓外,還采用微信交流以及電話咨詢等培訓形式,確保各縣市區的技術人員都可以熟練操作并成功注冊和錄入。為了讓各縣市區有明確的統計范圍,在會議培訓前,呂梁市科技局計劃成果科把各縣市區所屬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以及各縣市區承擔過的省、市科技項目企業等名單發放給了每個縣市區科技局。2.2上下聯動,明確任務。各縣市區科技局為了完成任務,在分管科技副縣長的支持與主持下,或組織轄區內各鄉鎮分管科技副職參加會議,或組織縣工商局、農業局、畜牧局、農經局等職能部門參加會議,或通過統計局對第三產業進行統計,或對電商、紅棗企業以及合作社進行統計,或在當地電視臺以飄字廣告形式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宣傳,通過多種形式的組織,使每個縣市區區域內的企業都能準確了解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情況,積極主動地按要求填報調查表,從而確保各縣市區全面完成統計任務。2.3督促檢查,責任到人。為了更好地督促各縣市區完成好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這項工作,呂梁市科技局長每周召開4~5次會議研究部署此項工作,并根據山西省科技廳任務的不斷變化,給各縣市區規定的任務數也在不斷調整中。建立了各縣市區科技系統微信群,各縣市區將每天的完成情況在科技系統微信群進行一日一通報,并將每個縣市區的完成情況電話告知負責人,做好上下溝通,共同完成好目標任務。根據各縣市區情況及呂梁市科技局科室情況,進行了任務分解。知識產權辦負責交城縣,工業科負責文水縣和汾陽市,計劃科負責孝義市,監察室負責交口縣,情報所負責石樓縣,交流中心負責中陽縣,人事科負責柳林縣,辦公室負責離石區,農業科負責嵐縣和臨縣,市場辦負責興縣,法規科、煤化中心負責方山縣。2.4獎懲兌現,精準統計。為了調動各縣市區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調查的積極性,呂梁市科技局決定這項工作與年底的責任制考核掛鉤,完成好的要獎勵,完成較差的在責任制考核時要體現。通過一系列的獎懲結合激勵措施,呂梁市共征集回1448戶企業的1519項科技創新需求,位列全省第二。

查看全文

企業科技創新評價研究

1沛縣科技創新現狀分析

1.1創新型企業培育情況。2016年,全縣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7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5家。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2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29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950家、省知識產權標準化管理示范單位2家、科技小巨人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家。1.2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情況。一是啟動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請示報告經市政府批準后報省政府。目前,省政府已批轉省發改委、住建廳、環保廳、商務廳、科技廳等5部門提出相關意見。二是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按眾創空間建設要求進行摸排,對初步符合申報條件的進行具體申報輔導。今年以來,已獲批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沛縣特色畜禽星創天地(漢戌堂)、省級眾創空間1家—沛縣龍飛眾創空間、市級重點眾創空間1家—沛縣大學生創業園。申報省級科技孵化器1家、市級眾創空間4家,待批。三是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健全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動態管理制度,制訂激勵政策,引導各類企業研發機構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檔升級。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省、市級企業研發機構,新增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4家、省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家。截至目前,全縣擁有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43個、市級603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個、省級博士后工作站6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建有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金石彭源、大屯工貿、芭田生態等3家企業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選江蘇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1.3科技人才隊伍情況??萍既瞬攀瞧髽I開展科技活動的核心要素。2016年底,全縣企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達到5900人,其中研究與發展活動人員3006人,分別比2015年增長17.8%和14.0%;R&D人員占科技活動人員的比重為52.0%,比2015年(49.8%)提高2.2個百分點。科技活動人員中R&D人員所占比重上升,反映了企業自主創新人力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2沛縣科技創新存在問題

通過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投入產出分析,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2.1投入產出效率有待提高。根據調查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個行業中17個行業效率偏低,占76.3%;綜合效率較高的只有5個工業行業,占總體的23.7%??傮w來說,科技投入產出水平依然偏低。2.2行業綜合效率不均衡,冷熱不均現象突出。對沛縣工業企業行業的綜合效率值進行統計分析,22個工業行業綜合效率不符合正態分布,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22個工業行業的綜合效率平均值為0.63,而標準差達到0.22。標準差大反映行業間科技投入產出效率值差距較大,發展不均衡。2.3傳統行業投入存在冗余現象。紡織、煤炭、冶金三個行業的R&D人員、R&D經費內部支出、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新產品研發投入四個投入評價指標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3.1%、23.0%、28.6%、18.4%,三個行業效率都比較低下,而且規模收益遞減,投入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偏低。

3對策建議

3.1加快推進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利用科創園建設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中心”設立創業服務大廳、人才資源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技術交易中心、企業家培訓中心、科技成果展示廳、路演報告廳、專利事務所、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服務機構、江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沛縣分中心、江蘇大學沛縣轉移中心、沛縣國科大技術轉移中心、沛縣中科院蘭化所特色資源高值化利用研發中心、企業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機構。3.2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深入實施科技企業“小升高”計劃,全面開展科技企業摸底調查工作,篩選出37家技術基礎好、產業帶動性強的科技型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引導企業對標桿、補短板,積極鼓勵企業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申報。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品20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30家以上。3.3著力提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水平。組織大屯工貿爭創國家級研發機構,組織恒輝編織爭創省級重點實驗室。組織行業龍頭企業申報省級企業研發機構8家以上,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建市級企業研發機構20家以上,繼續保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全覆蓋。3.4建設智慧科技網絡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政策宣傳、成果展示、技術服務、人才引進、科技金融、項目申報等優質高效服務,實現政府、企業、高校院所無縫對接。3.5大力推進“蘇科貸”工作。重點做好政策宣傳、申報培訓、資格審核、完善企業數據庫等工作。督促銀行做好相關評審審核、貸款發放工作,努力縮減手續辦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年內,力爭入庫企業達50家,為30家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6000萬元,切實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3.6優化科技投入結構。首先,優化人才投入結構。淡化人才“唯學歷論”,通過加大職業教育的投入,進行專業技術和職業培訓,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術和管理人才。其次,優化經費投入結構。企業應加大新產品研發資金的投入,加大技術改造消化吸收資金的投入,減少相關管理費用的支出;政府要引導和激勵社會資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優惠政策作引導、銀行貸款為扶持、社會集資和引進外資為補充的科技活動資金投入機制。3.7建立科技創新評價體系??茖W合理的技術創新評價系統可以加強企業對技術創新投資的管理,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效率。鼓勵企業從全面、系統的角度出發,建立一套完整的監測評價體系對技術創新活動的效率情況進行實時反映,切實提高現有資源的使用效率。3.8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在重視技術研發的同時,還要關注商業化生產,要把實驗室中的技術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為此,企業應以科技機構為依托,從技術創新全過程出發,圍繞產業鏈做好整體設計和科研布局,拓寬產學研合作面,把技術和市場緊密結合,實現科技資源的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從而形成企業長期的競爭力。

查看全文

科技查新在企業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摘要:文章結合科技查新工作的實際,從為企業選擇合適的科研項目,為企業的成果鑒定、評估、獎勵提供客觀依據,為企業申請專利提供信息支持,以及為企業提供競爭情報服務等四方面闡述了科技查新在科技創新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科技查新;企業;創新;作用

科技查新是科技查新機構以反映查新項目主題內容的查新點為依據,以計算機檢索為主要手段,以獲取相關文獻為檢索目標,運用綜合分析和對比方法,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作出文獻評價的情報咨詢服務。作為科技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科技查新不僅為科研立項,項目的評估、驗收、獎勵,專利申請,技術交易等提供客觀評價依據,而且更應融入企業技術創新的全過程中。隨著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查新工作在科技與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2014年10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9號)中指出:“加強科技信息資源的市場化開發利用,支持發展競爭情報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獻檢索等科技信息服務。”進一步明確了科技查新在科技活動工作中的地位。科技部于2015年9月11日重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標準《GB/T32003-2015科技查新技術規范》,標志著我國科技查新工作步入了更為規范和健康的軌道。目前,很多企業對科技查新的認識相當有限,尤其是初創的小微企業往往到了科技立項或成果鑒定時,才知道要進行科技查新,而一些大中型企業由于創新的動因主要來自政府的扶持政策,其查新往往也是被動開展,主動將查新納入技術創新過程的企業寥寥無幾。據統計,我國科研項目重復率高達40%,另外60%中與國外重復約占30%左右。脫離查新的盲目創新造成企業大規模重復性投入,增加了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費,提高了企業發展風險。為提升企業和社會對查新重要性的認識,文章將結合實際工作,闡述科技查新在科技創新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1科技查新為企業篩選合適的科研項目

任何一家企業,要想展開科學研究,正確選擇科技項目是關鍵??萍疾樾驴梢詭椭髽I快速了解和分析所屬領域的技術發展態勢,確保企業選擇正確的研究項目。選題是否新穎,是否先進,有無立項的必要,除了依靠一些資深專家,多數企業可以依靠科技查新的功能。項目承擔單位需要通過科技查新對科研項目的新穎性作出判斷,提高申請課題的中標率。例如:武漢**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3月提出了“生產用血漿的流行病毒快速檢測方法、人纖維蛋白原的制備方法、Cohn'sFⅣ沉淀中白蛋白回收工藝研究、血液制品病毒滅活技術研究、抗結核桿菌感染免疫球蛋白、破傷風免疫安全血漿的制備方法、α1-抗胰蛋白酶的制備方法、血液制品生產中乙醇添加方式的優化”等8個立項查新申請,經過我們與企業技術人員的溝通,對所有8個項目的創新點確定后進行檢索、對比、分析,發現其中“人纖維蛋白原的制備方法”和“Cohn'sFⅣ沉淀中白蛋白回收工藝研究”2個項目的查新點已有相似的研究報道,并有詳細的數據可做參考。查新報告對項目的新穎性予以否定,及時為企業避免重復研究,節省人力、物力的投入提供了決策參考。

2科技查新為企業的成果鑒定、評估、獎勵提供客觀依據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對企業科技創新的作用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科技期刊在我國的科學探索和研究制度中僅僅起到了一個輔助作用,而實際上,科技期刊不僅被認為是廣大科技工作者進行學術交流的平臺,還是科研成果發表的重要媒介和載體[1],更是科技轉化的橋梁紐帶。目前,科技期刊的作用和角色功能日益多元化,逐步朝著引導科學研究發展方向、保障科學研究質量、服務社會需要、推動科學發展等方向轉變[2]。

1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的科技期刊出版總量4958種,僅次于美國的12274種和英國的6214種。2010—2019年,全球范圍內共有16個國家的發表論文數量超過30萬篇,美英兩個傳統科技強國在期刊出版物數量、發表論文數量、影響力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兩位,優勢明顯;中國作者發表的論文數量居世界第2位,中國期刊的發文數量排在世界第5位,期刊引文影響力居第10位[3]。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楊衛主任在2020年8月召開的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明確指出,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相對滯后,面臨論文收錄流失情況嚴峻、期刊規?;∏覕盗可?、學科分區分散不均、期刊總數量增長率較慢4個方面的難題[4]。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通報》主編高福認為,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與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期刊的服務質量與科技工作者的期望、期刊的作用與其所要承載的社會責任都不完全匹配[5]。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林鵬認為,分散辦刊嚴重制約了期刊發展,造成了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相對薄弱,缺乏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質高端品牌期刊[6]。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胡升華認為,市場化不足對我國科技期刊的集團化、規?;l展造成嚴重制約[7]。《經濟學家》編輯部編輯朱文佩認為,與歐美等傳統的科技期刊出版強國相比,我國科技期刊在整體質量、國際影響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科技期刊的傳播力遠遠趕不上我國科研水平的進步與提升[8]。為推動我國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改變科技期刊發展嚴重滯后于科學研究水平的現狀,建立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有力支撐,近年來,國家有關部委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辦法,支持我國科技期刊發展。2006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開始實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13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提出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2016年,中國科技期刊登峰行動計劃啟動;2019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決定聯合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大大提升了我國科技期刊的整體實力和活力。

2引導研究方向

科技期刊引導研究方向的作用由來已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說過:“科技期刊既是龍頭,又是龍尾”。在中國科技峰會———首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蛋白質與細胞》主編饒子和提出“科技期刊應該尋找真正優秀的科學論文,以文章發表的導向作用,來引導研究者的研究方向,也同時引導資助機構的資助方向”??萍脊ぷ髡咧饕ㄟ^在科技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的方式展現其研究成果,科技期刊能夠反映出科研狀況以及研究主題的發展趨勢。以《中國給水排水》為例,該期刊是由國家住建部主管、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水行業“首席雜志”,期刊主要刊載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兩類內容,其中上半月的理論研究主要面向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以及企業研發人員,刊登理論研究論文,報道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下半月的工程實踐主要為來自生產一線的設計及技術人員提供指導,刊登工程與技術實踐方面的論文。該期刊還不定期圍繞行業熱點問題開設專欄,如“海綿城市”“污泥處理處置”“給水深度處理與南水北調”等。通過這些專欄,讀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有針對性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11]。

3助力科技創新

查看全文

企業科技創新成功考慮

中創網信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創新謀求發展已成為當今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技術創新戰略也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第一戰略。然而,并非任何創新都能取得成功,企業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技術創新戰略,應考慮下面幾個要素。

一、發現和抓住市場機遇

滿足市場需求,獲得商業利潤,是檢驗創新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所以技術創新要始于市場,終于市場,緊緊圍繞市場。企業首先要對市場進行深入的了解、分析,進而發現市場的現實和潛在需求,抓住市場機遇。通常講市場機遇主要來源于市場的拉力和技術的推力。這二者是技術創新的催化劑;而以市場為導向的市場拉力式的技術創新,對技術創新的成功往往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海爾開發的“雙富豪”和“雪富豪”冷柜就屬于市場拉動式技術創新。海爾在市場調查中發現,食品店或冷飲店對冷柜的需求量很大,但市場上卻沒有專門為此設計的產品,海爾從市場需求出發開發的“雙富豪”和“雪富豪”冷柜,正是專為食品店和冷飲店設計的,這兩款冷柜問世以來,在全國各地市場引起了轟動。

企業技術創新的實踐表明,在有企業參與的幾乎所有成功的技術創新的項目中,企業從一開始就對市場需求情況有所了解,并對創新項目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有一定的估計。同時,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也要作好商業化的準備,抓住創新項目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商機,而不是等到項目完成,新產品或新工藝開發成功后,再去考慮市場,否則創新戰略就很難成功。

二、創新目標要明確

企業在確定創新目標時要從市場出發,結合技術的可行性,認真制訂出簡單明確、參與者認同的切實可行的技術創新目標。確定了創新項目的目標以后,還必須據此制定有關的工作計劃,把各項目標細分和轉化為對項目的實際要求。工作計劃分為技術和經濟兩方面的計劃,技術方面要確定所要達到的技術要求和指標,經濟方面應確定項目成本和市場回報率。企業在選擇創新目標時,技術方面的因素是前提,經濟方面的因素是基礎,必須把它們結合起來加以考慮,做好可行性的認證工作。

查看全文

企業科技論文:企業科技創新的動機探究

本文作者:呂新業田德錄工作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關于市場結構對企業投資的影響,主要觀點有壟斷優勢觀、競爭優勢觀和折中觀。壟斷優勢觀認為,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來自對壟斷利潤的追求,只有擁有壟斷地位的企業才能獲得創新收益,從而為高風險的活動提供持續的內部資金來源。該觀點認為由于競爭不能使企業獲得全部創新租金,競爭將降低企業的創新激勵,高市場集中度的產業更有助于激勵企業的研究開發。競爭優勢觀則認為競爭性環境會給研發活動帶來更大的激勵,面對激烈的競爭,企業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將不斷增加投資。創新企業獲得創新成果的利潤越大,競爭威脅越大,企業的投資就越大,并且競爭行業的最優投資均衡在于權衡動力與阻力。折中觀研究發現,的人員強度與市場集中度之間呈倒U形函數特征,即市場集中度有利于提高的投入強度,但是如果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超過了某一臨界值,市場的力量就會反過來壓抑創新的投入。該觀點認為中等程度的寡頭壟斷最有利于激勵企業投入的積極性。國有企業的動機分析。近年來,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斷增加,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效果顯現,自主品牌建設取得新的進展,產學研聯盟正在逐步建立。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地位的變化,是由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使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中的企業,而不再是計劃中的企業,均面臨生存和發展競爭。和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缺乏靈活的機制,必須選擇科技創新作為突破口。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非國有經濟的快速發展壯大,國有企業必須以改進和創新,而不是使用壟斷去達到競爭市場的目的。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適應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加快企業創新。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國有企業必須在創新活動中走在前列,發揮關鍵性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特別是產業研發活動的全球化,會對我國資源的配置和經濟活動的組織產生直接影響,具體表現在影響技術進步、管理經驗、人力資源等諸方面,同時將促使政府和企業協同努力創造一個有利于在國內進行產業活動的環境,這都為我國國有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帶來了良好機遇。技術創新方面,從創新投入看,國有大中型企業越來越重視技術開發機構的建設,科研活動經費和人力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從創新產出看,國有大中型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不斷增加,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發明專利;從創新機制看,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逐漸體現,社會中介機構發展迅速,產學研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同時,國有企業積極探索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并一直努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但是,也應該看到,國有企業參與活動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具體包括(1)國有企業規模較大,對高新技術的反應不如民營企業快,受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深,行政管理色彩較濃;(2)國有企業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低,很多企業對此不感興趣;(3)科技與經濟有效結合的機制尚待建立和完善,政策不配套,立法不健全,影響科技人員積極性的充分發揮;(4)國有企業和科研機構關聯度低,相互缺乏支持。民營企業的動機分析。民營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能力,按照創新動機,將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新分成三類:領先激勵型創新、模仿追隨型創新和生存適應型創新。②1.領先激勵型創新: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擁有和控制的有價值的、稀缺的、難以模仿并不可替代的異質性資源。企業資源的異質性將長期存在,從而使得競爭優勢呈現可持續性。所以,企業的內部資源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績效,內部資源的獨特程度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如何。競爭優勢的表現形式即超額利潤,組織和技術創新是超額利潤產生的主要源泉,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創新是獲取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來源。領先激勵型創新的企業更加傾向于采取獨立研發的技術創新方式。2.模仿追隨型創新:選擇模仿創新的企業必然在資源稟賦上比領先企業弱,未能擁有富余的資源,自主創新的成本和風險令其不能獨立承擔,但是可以進行模仿追隨,說明這樣的企業至少沒有陷入資源困境,基本上能夠達到資源均衡狀態。資源有限且基本達到均衡狀態的企業傾向于選擇模仿追隨型創新戰略;知識產權保護寬度的大小影響模仿創新的數量和速度,二者呈負相關關系。模仿創新的時序差異表現為模仿能力中等的企業采取緊跟領導者行為的策略,而模仿能力較低的企業收集和處理信息的速度較慢,其模仿追隨也會慢一步,往往在創新信息披露較多時才能進行模仿。而由于模仿收益的負外部性,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模仿,創新項目的預期收益迅速下降,甚至凈現值為負數。所以在企業創新的博弈中,先行者往往取得高額的創新收益,跟隨者則只能取得較少的收益,且模仿時序中越是靠后者收益越少,甚至收益為負而發生虧損。所以,模仿追隨型創新者的市場收益小于自主研發的領先激勵型創新者的市場收益。3.生存適應型創新:較差的績效引發企業及管理層的生存危機,會導致技術創新投入強度適應性增加。當市場需求下降,企業陷入困境時,常用的解決危機的方法就是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或推出新產品來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故此時管理層更愿意承擔技術創新的風險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所以,我們認為較差的企業績效會引發技術創新投入的增加。當企業經營績效差時,所有者會增加對管理層的監管強度,甚至收回控制權,沒有留給管理者太多的長期投資空間和耐心。而自主創新不僅投入很大,回收周期長,而且風險也是較大的。因此,作為資源沒有富余的績差企業的管理者更傾向于進行風險小、投資周期短、有重大影響的育種科研項目。同時對大中型國有種子科技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也應給予大力扶持。總之,民營企業十分想參與國家科技計劃,但是由于自身實力的欠缺等因素,往往難以承擔相關的任務。所以,民營企業只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才能不斷鞏固和強化既有優勢,不斷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通過科技創新可以不斷重新組織生產條件和要素,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改善產品功能,不斷開發新產品,使企業效能更強、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從而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具體來說,包括科技創新是民營企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根本途徑、科技創新是民營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選擇、科技創新可以使民營企業快速崛起、科技創新可以使民營企業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科技創新可以使民營企業競爭力得到提高。

外資企業的動機分析。外資企業投資的目的可以分為六種。一是生產支撐性是為了實現技術的本地化,以支撐其在東道國的生產,提高企業在東道國的適應性和競爭力。多數外資企業在華設立機構的直接目的屬于此種類型。二是技術跟蹤或獲取型是為了建立情報信息窗口,跟蹤和獲取東道國和競爭對手的技術。這類機構一般傾向于設立在行業專業技術化程度高的國家和地區,且通常在地理區位上接近競爭對手,以從對方的知識溢出中獲益,所以投資主要集中在技術最先進的國家。由于中國目前科技發展水平的限制,出于此類目的投資基本不存在。三是資源尋求型是為了利用東道國的科技人才和研究環境,降低成本。中國廉價而又訓練有素的人才資源,為外資企業機構的人才本土化提供了可能。中國高科技人才相對集中的領域,反映出外資企業在華設立機構的人才利用和人才爭奪意圖。四是市場導向型,指的是外資企業主要考慮東道國的市場需求情況,選擇在跨國公司銷售較多的地區設立海外機構。五是戰略驅動型,指的是外資企業在戰略競爭的基礎上,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而進行的投資行為。六是政策引導型,指的是外資企業主要受到東道國宏觀政策的影響,東道國政府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有學者調查發現,外資企業投資的主要動機是:5%是為區位生產性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32%是適應市場對公司主要產品或生產工藝的適應性改造,使之更符合區位市場條件;8%是開發利用國外技術資源;34%受政治因素、環境條件、東道國政策影響;24%為綜合動機。①隨著全球范圍內知識經濟的興起和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外資企業尋求增強競爭力的要素已經延伸到技術的研究開發領域。在全球范圍內建立機構網絡,使外資企業的分支機構更加分散化。它們不但在世界范圍內利用公司內部現有的技術,最大可能地獲取利益。而且更加注重通過不斷開發與更新技術,保持公司的長期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從發展趨勢來看,東道國擁有有利于提高外資企業全球技術競爭力的稀缺資源,將越來越成為吸引外資企業直接投資的關鍵因素。目前,外資企業在我國投資及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并不顯著,不僅外資企業自身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并不比內資企業強多少,在多數指標上甚至還遠遠落后,更為重要的是沒有有力地帶動內資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使得內資企業除了設備購置費占同類企業生產經營用設備原價比重提高明顯以外,其他衡量技術創新水平的指標都沒有顯著上升。我國讓出寶貴的國內市場給外資企業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通過外資企業的技術外溢提高內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但是外資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已經占據的重要地位,與其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存在嚴重的不對稱。②如果引進外資企業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我國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那么就應該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外資企業對技術創新水平最大的推動,而不是盡可能地讓出寶貴的國內市場,來增加引進外資企業的規模。雖然外資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GDP的產值,還能增加稅收和就業,但是外資企業在大量搶占國內市場的同時,最終會擠壓國內企業技術創新的空間。我國的“對外開放”絕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對外引進”,認為只要是“引進”就一定是好的。這樣雖然能刺激GDP在短時期內的迅速增長,但從長期來看,并不能有力地提高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水平。所以,外資企業不應當是引進得越多越好,比引進規模更重要的是引進后的“質量”,即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外資企業在華研發通過影響本土企業研發創新要素而產生溢出效應,溢出機制可以分為顯形溢出和隱性溢出兩種。顯形溢出機制主要表現為增加本土企業研發資金、優化創新環境,即通過改善本土企業研發創新支持系統和宏觀環境來促進本土企業研發創新能力的提高。隱性溢出機制利用示范模仿、人才流動、競爭和聯系等作用對本土企業研發創新系統各要素施加影響,通過增加本土企業創新動力、強化創新支持系統、提高企業創新意識與創新方法以及改善創新環境來促進本土企業創新。與溢出機制相似,擠出機制是通過過度競爭、弱化關聯效應、爭奪研發資源、增加技術依附性等作用對本土企業研發創新系統各要素施加了負面影響,通過弱化本土企業創新動機、動搖創新支持系統、惡化創新環境來阻礙本土企業創新。溢出效應和擠出效應的作用途徑可以歸納為“示范聯系”、“人才流動”和“競爭”三種,只是作用方向正好相反。①具體來說,有以下五點:一是內資企業自身的研發活動對生產效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內資企業購買技術和出口也同樣有利于促進生產效率。因此繼續促進企業進行研發投入,加入技術創新力度,仍然是今后一段時間的政策重點。二是外資企業的研發活動對內資企業有顯著的正向溢出作用,有利于內資企業提高生產效率。不僅是外資企業的研發活動,外資企業的生產活動本身也對內資企業有正向的溢出作用,這種溢出效應是普遍存在的。三是通過對外資市場占有率最高的4個行業進行分析發現,在這些行業的外資生產和研發活動對內資企業不再有顯著的溢出作用。因此,我們既要繼續引進外資,發揮外資的積極作用,但也要看到引進外資的有利影響也是有限度的,要加強對引進外資的行業引導,更好地利用外資促進國內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②四是外資企業的進入會給東道國的企業造成強大的外部壓力,迫使他們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力度,同時又積極地模仿和學習,以盡快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東道國企業的技術行為和研發努力反過來又會給外資企業造成一種壓力,使得它們也不得不在提高自身的技術同時,不斷地在東道國采用更新更先進的技術,以保證自己的技術領先、競爭優勢和較高的利潤水平。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之間的這種互動行為,最終會使得東道國的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并接近或趕上外資企業及其母國的技術水平。同時,由于東道國企業的不斷提高,也促進了外資企業及其母國的技術成長和發展。五是外資企業機構不僅自身從事著產品與過程創新活動,還與東道國的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創新機構通過戰略聯盟、研發合作、產業關聯、集聚作用、人才交流等形式發生相互作用。這種互補—互利、示范—模仿—學習、競爭—跟進、關聯—共同發展的傳遞機制,促進當地機構創新意識的提高、創新水平的改善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校辦企業的動機分析。校辦企業是為了能更好更快地把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把校辦企業作為促進大學和社會的聯系的紐帶,同時也可用其收入補充大學的經費不足。目前,我國高校校辦企業是高校產業收入主要支柱之一,為高等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搞好校內基地建設,提高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供必要的保障。③高等學校與其他社會企業相比,它的優勢是學科齊全、信息靈通、人才濟濟,有一批專門的科研機構和專職科技人才,有較高學術水平的技術人員和有實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及技術儲備,同時也具有實驗設備齊全、儀器設備較先進等優勢。高校校辦企業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把這一優勢強化在企業內部。一個企業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企業的產品能否打入市場,引導市場主流。校辦高技術產業是高智力、高投資、高風險、高效益的產業,它不僅打破傳統產業的人才結構,而且科研人員必須具有人員素質高,能吃苦耐勞,攻克難關,能打硬仗。這就要求校辦企業在不斷引進科技人員的同時,組織自身的科研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的聰明才智,調動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并且把企業精神貫徹到每一位科研人員身上,使之與企業同命運。在企業商品化的過程中,科研人員加入到競爭機制中來,是校辦企業強化科研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高校內部吸引科技開發帶頭人,在企業內部做到科研人員優勝劣汰,使他們具有緊迫感和壓力,同時又具有強烈的競爭創新意識。但是目前,校辦企業研發投入不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它不但需要科研力量的鼎力支持,需要有市場前景的高科技項目,而且需要有較大的資金投入。校辦企業由于有學校作后盾,缺少一種商業競爭意識和環境,缺乏市場運作能力,絕大部分校辦企業沒有融資渠道。

針對企業科技投資的利益分配問題,首先,加強企業創新主體的地位。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系統,使企業真正成為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技術成果應用的主體,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其次,鞏固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盡快將其比重提高到10%左右,把科技人力資源視為戰略資源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源源不斷地培養大批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最后,發展與完善制度環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創新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推進制度創新并制定相關的創新政策。具體來說,在利益分配上,首先要肯定企業的科技研發主體地位,在知識產權方面,除了涉及國家公共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專利之外,其余的專利權應該歸進行科技研發的企業所有,并且嚴格按照知識產權相關要求和程序進行申請與批準。在科研經費的分擔上,原則上應該按照國家最多出資40%的項目經費,其余60%由企業出資。除去直接的科研經費資助,還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合作研究等方法進行資助。在科研成果向市場應用轉化時,政府和企業要處理好科研和產業銜接的問題,保證順利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這樣也會鼓勵企業進行新的科技研發,從而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環,促進企業和政府科技投資方面的合作共贏。在最終的利益分配上,企業還要處理好科技研發人員的利益分配問題,可以根據實際的科研數量及質量進行績效評估,也可以采取各種激勵措施,例如競爭激勵機制和淘汰激勵機制等。此外,針對企業和政府利益分配上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可以進一步加大實施第三方評估咨詢機制。因為科技項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項目組織單位由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加之管理資源的有限性,在博弈過程中往往處在信息劣勢的地位上。通過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可以有效補充管理資源的不足,豐富項目管理的手段。第三方機構通過組織相關項目管理專家、技術專家和財務管理專家等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可以促使項目按照進度要求順利實施,保障項目質量達到要求,降低項目執行風險;而通過為項目組織單位提出合理建議,對項目承擔單位進行有力監督,促使項目承擔單位采取合理有效的技術路線,實現項目雙方利益的最大化,最終提升我國整體的科技實力。

查看全文

工業企業科技創新調研報告

一、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現狀

(一)整體科技開發潛力挖掘不夠。以北方新科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科技型”民營工業企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自主創新的發道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提升,逐漸步入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但近年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和新產品銷售收入為零。這充分表明,目前,各工業企業還沒有充分享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工業企業整體科技開發潛力有待挖掘。

(二)產品結構調整力度不夠。從工業企業產品結構及市場狀況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產品在新一輪的產業、產品結構調整中急待更新換代和產品技術的升級。

(三)科技活動農多工少。近年來,*市圍繞全市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實施科技興新素質工程,培育了一批“科技興市素質工程”示范點,建立了一批培訓基地,深入扎實地開展大規模農牧民適用技術培訓,結合“四區一線”農業產化布局,加大先進適用技術培訓,農業科技活動搞得紅紅火火,但工業企業領域的科技活動相對較為冷清,工業企業科技開發項目少。

二、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對自主創新工作重視不夠。20*年-20*年,全市工業企業科技項目為數極少,少量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個別大中型企業中,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科技開發人員和經費,沒有開展科技開發項目和新產品的研制。

查看全文

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進一步增強我市自主創新能力,走創業創新之路,促以港興市、全面跨越,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培育科技型企業,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一)加大科技型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導、支持民營資本和科技人員積極創辦科技企業,鼓勵和支持傳統產業企業改造提升為科技型企業。經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40萬元的專項補助;新認定的省級科技型企業、農業科技企業、專利示范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的專項補助。

(二)鼓勵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做大做強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自主開發能力的企業研發中心,使其成為引領我市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40萬元的專項補助。

(三)鼓勵企業實施技術創新項目。支持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創新活動。對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分別一次性給予10-20萬元的專項補助;對列入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省重點高新技術產品開發項目計劃分別一次性給予5-10萬元的專項補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