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案例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22:10: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情境教學案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情境教學案例

體操進行教學案例分析探討

摘要:分析教學案例研究的現狀及怎樣利用教學案例去分析問題,利用教學案例的特點,通過踐行教學案例,可以在實踐中掌握實踐智慧,依托教學案例,在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教學案例分析的應用多樣性,分析教學案例,在反思中打通實踐與理論的渠道,把體操實際教學作為研究的對象,結合案例研究的論證特點,把有經驗的老教授上課視頻作為研學模板,分析其優勢與不足,促進體操教學研究的發展,因此對體操進行教學案例分析是可行的。

關鍵詞:體操案例;教學情境;認知理論

1教學案例分析法的定義

其定義是通過對現場的教學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討論與分析,得出的結論能高效地應對教學問題的方法,并對之前結論加以補充完善。通過對體操教學視頻的研討,利用教學案例解決實際教學難題。體操教學視頻是實際有效的,體操教學理論是有系統研究的,把體操作為個案研究來解決教學問題是有效可行的。

2教學案例研究的理論基礎

2.1情境認知理論。情境認知理論認為有關學習和理解本身與人類的日常活動是分不開的。參與者在活動中進行的其他實踐活動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學習者為了獲得有利于其學習的條件,會把環境、知識與其個人之間建立微妙的關系,便于快速習得有用信息。每到參與者在這種關系中時,學習的結果也就是參與者想要的知識經驗了。體操教學案例分析通過獲得特定的教學實際,進行具體的情境分析,在實際體操教學環境中進行研討,獲得相應的經驗知識[1]。2.2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就是按照榜樣的所作所為去學習去模仿的過程。可以把榜樣分為2種情況,第一種就是現實可觸的榜樣,比如新進教師隨老教授進行體操聽課就是活生生的榜樣作用。第二種是符號性榜樣,就是其通過相關的媒介來體現出的榜樣行為。這種理論認為最符合人們學習的是間接性的學習,還提到替代性學習與自我學習、自我加強的重要性。體操教學案例分析可以通過觀察與模仿老教授的上課情況進行自我加強的目的,根據有經驗的教師授課情況記錄其優勢與創新,來完善自己與檢討糾正自己。2.3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參與者是活動的主體部分,在之前的活動與學習中早已根深蒂固一種應對形式和分析問題的思路,接收新的信息都會受到之前經驗知識的影響與構建。正是因為每個人前期經驗知識的不同,才會導致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也正好是一種人們學習的資源,通過對每個人的看法與想法的總結與探討,得出最全面的知識經驗,供參與者進行互相學習與補充。2.4國外對教學案例分析的研究。早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就產生了有關教學案例分析的研究,也叫“蘇格拉底式教學法”,并把它作為最早的教學案例分析的形式。還有古希臘的柏拉圖,針對“問答法”做了案例分析,他是把日常經常可見到的一些規律與原理,并對應著簡單易懂的小例子編寫成著作,以供后人學習與借鑒。國外的案例分析有以下幾個關鍵的節點:(1)1870年哈佛大學首次將案例分析作為法學院學習的一種課程;(2)“病例”首次出現在哈佛大學的臨床科室里,當時為了教師教學方便高效,他們把以往的醫治情況記錄下來作為教學的資料,并進行探討與互相學習;(3)1921年哈佛大學的商學院首次印刷了管理案例集,這是第一本有關管理方面的資料,為之后管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4)1920年哈佛大學首次把教學案例研究作為培養教師的手段,并取得良好效果,后來經過不斷發展使教學案例研究成為培養教師重要的教學方法[2]。2.5國內對教學案例分析的研究。國內相關著作《管理案例教學研究》《管理案例學》《案例教學法簡介》《以教學案例研究為突破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課堂教學改革》等書籍的,使我國的教學案例研究不斷成熟,并且越來越向教師培訓中靠攏,使教學案例分析的研究逐漸成為我國教師發展的必修課,相關科研著作也越來越多,在實踐中也取得優異成果[3-4]。

查看全文

教師教育教學案例開發與運用

[摘要]案例教學在教師教育領域的研究價值已逐漸得到認可,教學案例開發的質量和運用的水平決定了教學案例與案例教學之間的適應程度。教師教育研究范式、知識觀嬗變和案例教學本體理論為教學案例開發與運用提供理論基礎;“為何開發———開發什么———如何開發”的邏輯線路有助于厘清教學案例開發的復雜過程;諳熟案例背景、預設課堂問題、記錄討論過程有助于提升教師運用教學案例的水平。

[關鍵詞]教學案例開發;案例教學;教師教育

案例教學是廣泛運用于法律、醫學和商業領域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教學在教師教育領域的應用一直被有關教學研究的文獻所忽視。1980年,美國學者舒爾曼(JudithH.Shlman)首次提出教學的知識基礎的概念,他認為案例知識是一種潛在的可以被編碼化的、傳達實踐智慧的知識主體,是教學的知識基礎的實質,與從教育研究中提取的原則性知識一樣。[1]21986年,案例教學在《準備就緒的國家:21世紀的教師》(ANationalPrepared:Teacherinthe21Century)中被明確提出:“教師教育中應當采用的方法,就是法學院和管理學院得到充分發展,但在教師教育中卻幾乎陌生的案例分析。提示了大量教學問題的‘案例’教育,應當作為講授的主要焦點加以開發。”[1]2教師教育領域才逐漸開始關注案例教學,將教學案例作為教師教育的工具進行描寫、應用與研究。案例教學研究表明:開發質量可靠的教學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科學運用教學案例是保證案例教學實施效果的關鍵,教學案例的開發與運用需要保持協同一致。

一、教學案例開發與運用的理論基礎

教學案例的開發與運用不僅僅是操作層面的問題,其背后所隱蔽的理論相互嫁接,共同成為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一)教師教育研究范式轉變的方法論指導。教師教育研究深受技術理性研究范式和價值理性研究范式的影響。技術理性研究范式受現代科學主義思潮的影響,強調教師專業知識的客觀性和去個體化;價值理性范式深受后現代主義思潮影響,認為教師教育研究首要的問題是闡釋教師教育領域本真的存在者(教師),要“按存在者的基本存在來解釋存在者”,強調“職業敘事”、“職業生涯故事”等主觀性的研究方法。當今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反映出從技術理性研究范式向價值理性研究范式轉變的趨勢,這必然催生一個豐富而重要的研究議題———基于案例的教師教育。案例文本充滿情境性,描述教師面臨新處境、新問題和新挑戰時采取的各種專業行動決策,反映了一種敘事話語形式;受共同體文化的浸潤,案例教學將教師經驗組織成反思實踐的焦點,成為教師共同體儲存、交換和組織經驗的一種形式。對案例和案例教學本身的研究是一種經得住考驗的、邏輯嚴密的定性研究方法,有助于探尋教師個體和群體的成長與發展歷程,體現課堂環境的多重面向與復雜性。(二)知識觀嬗變的內在價值訴求。案例教學作為承載、傳遞和發展知識的一種方式,必然受到知識觀的影響。傳統知識觀遵循工具主義的知識價值邏輯,將知識看作外化于人的工具,剝奪了人探究創生知識的權利,蒙蔽了人追問意義世界的意識。對知識確定性和客觀性的刻畫,人為割裂了知識與經驗的內在聯系,斷裂了理論與實踐的依存關系。[2]事實上,知識的本質不是確定的答案或現成的結論,而是不斷探索、追問和理解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賦予人追求知識的理性自由、反思批判、真實體驗的內在價值,還原了知識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性、情境性和真實性。長期以來,人們多從工具主義的視角認識案例教學,重視其作為一種“方法”的工具價值,忽略了案例教學背后隱含的知識觀轉變的內在要求,忽略了案例知識適應新情境的靈活性與彈性,忽略了案例教學作為連接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中介價值。厘清教學案例開發與運用的內在價值,是實現其工具價值的本源性前提。從案例知識本體價值來看,案例知識超越了命題知識的簡單化和去情境化,實現對教學與現實情境的溝通與融合,再現特定時空背景中事件的豐富性和生動性,是一種可被編碼化的傳達實踐智慧的知識主體;從教師知識創新來看,案例開發從建構的視角看待和生成知識,以教學實踐中的人物與事件為客觀存在,將教育教學的原理性知識蘊含于教學情境,在描述案例的過程中總結、傳遞教師的隱性教學經驗,從而達到知識創新的功能;從學生知識生成來看,案例分析過程中賦予學生的不是外在于學習主體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的、靜態的知識,而是在對話與反思中激活、創生具有再認識和多重意義表征價值的個體化知識。(三)不同學科領域案例教學本體理論的發展。案例教學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不同學科領域都具有其深刻的理論淵源。法學領域受英美法系以判例為法律淵源的影響,強調判例的先例作用,主要采取判例教學法,將法律專業理論與律師辦案實際相結合,運用具體案件分析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則;醫學領域受醫學科學實證主義影響,強調病例在臨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參與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使學生系統理解臨床醫學理論知識、掌握臨床基本技能;管理領域考慮面對疑難信息采取行動的緊迫性,將決策科學作為案例基礎,突出案例的行動決策特征,通過學生參與對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的討論,訓練學生的推理、批判和決策能力;教育領域受杜威(JohnDewey)“知性方法”[3](intellectualmethod)和舒爾曼案例教學理論影響,以教師直面的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為案例構成,將案例教學視作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教學案例和案例教學本身的理解雖存在學科差異,但都體現了法學、醫學、教育等領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隱含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訓練新手像專業人員那樣思維。教師專業工作的復雜性和專業素養的多維性需要將教學案例作為一種更加適合的學習媒介,基于情境化的學習過程,體現專業教育的實踐性與臨床性。因此,教師教育領域中的教學案例是圍繞教師教育特定的課程目標與內容,以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典型問題的客觀描述為內容載體,表征一定教育教學理論原理、原則規范、價值取向、專業判斷、行為示范、實踐反思的非理論體系的方法論課程。教師教育領域的案例教學是以教學案例為載體,以師范生為主體,以“學會像教師一樣思維”為目標,通過引導師范生閱讀、討論、分析教學案例,為其提供理論學習、實踐反思和行動前例的案例課程實施過程。

二、教學案例開發的邏輯理路

查看全文

學科屬性與案例特性教學研究

近年來,伴隨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的熱潮,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逐步成為廣大一線教師研究和實踐的熱點。但必須認識到,案例教學法這一在工商管理等學科成功實踐的教學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必然要求實現案例教學法與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特質之間的有機融合。只有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原則,在把握案例教學一般規律的同時,對學科特色進行深刻體認,才能使案例教學法成功融入思想政治理論學科教學,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案例教學法是以教學案例為基本教育信息載體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優質的案例資源是成功進行案例教學的首要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案例資源建設狀況將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能否順利開展。筆者在所承擔的“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進行案例教學實踐過程中,對該學科的教學案例問題有了一些體會。本文認為,“概論”課教學案例資源建設要切實把握導向性與問題性這兩個特質,堅持導向性和問題性的有機統一。

一、導向性有余而問題性不足是當前

“概論”課教學案例資源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概論”課教學案例資源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一系列案例教學用書相繼問世。但是,案例教學在包括“概論”課在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還處在探索過程中。從不少一線教師的反饋來看,“概論”課案例資源教學運用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案例教學所具有的增進教學互動性的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課堂上學生積極探討、踴躍發言、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并沒有如期形成。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教師對案例教學操作模式的熟練程度,學生對這一新的教學組織形式的適應程度,與教學方法改革相配套的考核方式改革的滯后性,等等。但“概論”課案例資源建設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教學案例的導向性有余而問題性不足。現有“概論”課教學案例資源不乏以下情況:一是對核心理論觀點的全面解析。“概論”課是一門理論課,理論解析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但以全面解析相關理論為內容的教學資源,因其本身已經直接回答了需要學生掌握的相關理論問題,無須學生繼續探究,因而構不成教學案例。二是對事物歷史發展過程的描述。如我國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這類教學資源對“概論”課教學來說是必要的,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現人民軍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圖景,在豐富學生社會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為闡述黨在軍隊發展方面的創新理論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補充學習素材的任務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過教師講授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課外閱讀來完成,并不是案例教學的責任。三是對成就或貢獻的全面展示。如對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詳細闡述。從根本上說,這類教學資源所起到的作用是對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決策效果的“印證”,是讓學生體驗改革開放偉大理論的實踐意義,而缺乏探討的理論空間,也構不成教學案例。四是對人物典型事跡的描述。典型事跡,會對學生起到榜樣的示范作用,其教育性毋庸置疑。但是,若這一典型事跡只是起到弘揚高尚精神的作用而并未蘊含任何沖突情境,無須學生的深入探討,那么同樣不構成教學案例。以上四種類型的素材盡管皆為“概論”課的重要教學資源,但是用作教學案例是不合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們在突出“概論”課教學導向性的同時卻缺乏作為教學案例所要求的問題性。

二、導向性與問題性:“概論”課教學案例

不可偏廢的兩個重要特質案例教學與“概論”課的完美結合,一方面,要充分關照“概論”課的學科特性,使“概論”課教學導向性更好地得以展現,避免“概論”課教學迷失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握案例教學的特性,充分挖掘教學案例的問題域,這樣案例教學法增進教學互動、提升教學效果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概論”課教學案例資源建設必須同時關照“概論”課學科特性與教學案例的固有屬性,充分體現導向性與問題性這兩個重要特質,不可偏廢。“概論”課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技能型課程,它以全面展示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為基本內容,目的是堅定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使學生自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概論”課教學內容具有思想政治理論的重大性,涉及黨和國家的根本政治價值。意識形態的導向性是“概論”課的突出特點。基于當代大學生個人閱歷的有限性以及思想政治領域問題的復雜性和抽象性,“概論”課教學必須充分發揮學科導向功能。無視“概論”課的學科特性,忽視政治導向的必要性,單純追求教學案例的“新”、“奇”、“特”,追求案例教學討論過程的唇槍舌劍、嘩眾取寵,很可能導致學生得出錯誤的結論,偏離課程的教學任務,甚至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這是“概論”課教學中最大的禁忌。“概論”課案例資源建設者一定要認識到,學術研究可以無禁區,但課堂教學一定要有紀律。案例教學的最終效果一定是要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政治價值導向,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內化和自覺踐行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導向性是“概論”課教學的內在要求,然而,導向性的實現要以教學實效性的充分發揮為前提。長期以來,如何有效地增強“概論”課教學效果是人們廣為關注的重大問題。理論講授是“概論”課常用的基本教學方法,可以高效地向學生展示理論的邏輯魅力,并幫助學生釋疑解惑。但在“概論”課這一學時最多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單一的理論講授,一成不變的授課流程,學生長期被動的角色定位,會加速促成學生聽課的審美疲勞,從而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而案例教學法在工商管理等學科中所展現的增進教學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探討等優勢,對“概論”課教學很有啟發意義,可以為增進“概論”課教學效果提供一把鑰匙。這是“概論”課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根本原因。而在案例教學法引入“概論”課的過程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概論”課政治價值導向的學科特性與案例教學的問題特性之間關系的正確處理。如果說導向性是“概論”學科的特性和生命,那么可以認為問題性是教學案例的生命力所在。什么是教學案例呢?美國學者格柯(Gragg,C.I.)在探討工商管理案例時曾這樣分析:“案例,就是一個商業事務的記錄;管理者實際面對的困惑以及作出決策所依賴的事實、認識和偏見等都在其中有所顯現。通過向學生展示這些真正的和具體的事例,促使他們對問題進行相當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并考慮最后應采取什么樣的行動。[1]”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鄭金洲則認為:“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還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2]”綜合多數學者的觀點,結合具體實踐經驗,可以這樣認為,所謂教學案例是人們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圍繞特定問題編寫的對某一典型現象進行客觀描述的學習材料[3]。一個教學案例需要具有目的性、問題性、典型性、真實性等多方面特征。其中,問題性是教學案例的本質要求,是案例教學得以進行的關鍵所在。教學案例應是對實際問題的描述,應包含某種程度的不確定的問題情境,內蘊著疑難性或沖突性的問題。只有這樣,基于案例的教學過程才具有探討的空間和可能。案例教學法的優勢,也正在于它能夠將社會實踐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期性展現出來,使問題的解決充滿多種可能性,能夠包含和促進多種觀點的形成。從某種程度上說,問題性是案例與例子、事例的重要區別。教學案例弱化其問題特質,將直接導致“概論”課案例教學難以正常開展,最終造成人們對案例教學法實效性的懷疑。

三、立足“概論”學科特性,堅持教學

查看全文

管理功能論文:管理教導的功能與實用性

作者:王春城劉玉芝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案例教學的上述特點使其在滿足公共管理學科的人才培養要求時具備明顯優勢:第一,案例教學不僅能夠強化知識,而且為學生利用知識提供了機會,從而提高其知識運用水平;第二,案例教學不僅包含了運用相關知識發現和解釋問題的環節,而且通過教學案例的設置激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動機,從而提升其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第三,案例教學不僅通過具體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基本原理,而且透過案例所反映的具體因果關系,提升其現實邏輯推理能力;第四,案例教學針對某個案例展開深入分析,往往并不止于框架性共識,而是細化到可操作的方案,從而塑造學生強烈的務實態度和縝密的思維;第五,案例教學在書本之外,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虛擬的公共管理時空場景,為其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以公共管理者角色實施公共管理活動的平臺,從而培養學生的現實關懷和社會視野。由此看來,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作用顯著,其功能不可或缺,價值不可替代。舉例來看。政策價值是決定和影響公共政策活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理解政策過程的一條重要線索,因此構成公共政策學授課的一項重點內容。但價值問題一般都是抽象、晦澀的,尤其是公共政策價值,涉及到公共生活幾乎所有重要的方面,抽象到正義、效率、自由等宏觀價值取向,既濃縮了歷史和現實,又充斥著邏輯思辨,因此如果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法,按部就班地講解,恐怕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或者超出他們現有的理解層次。為了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將近年來備受社會關注的“新醫改”作為貫穿性案例。在正式的內容開講之前,大致介紹一下新醫改方案難產背后的價值爭議問題;在講授過程中,結合新醫改過程中政府主導派與市場主導派之間的交鋒、多個醫改方案之間的角逐、多次廣泛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多個論爭的焦點問題等等,系統地解釋政策價值的含義、作用、特點等基本理論問題;在知識講授結束之后,讓學生結合案例探索諸如政策論辯的原則、成功的要素、當代中國主流價值取向、政治體制對決策過程的影響等問題。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變得更加富有吸引力,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

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功能類型

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是有效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在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時需要回答的首要問題便是:教學案例包括哪些類型?應該如何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的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案例的種類?這就需要探討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功能類型問題,即按照功能和作用對教學案例作出類型學劃分。在目前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最普遍的功能類型劃分的做法是將教學案例分為評述型案例(EvaluativeorDescriptiveCases)和問題導向型案例(Problem-orientedCases)兩種。前者要求案例使用者針對案例事件本身尤其是相關的政策選擇進行中立的評估和描述,旨在實現對公共管理實際狀況的再現以及在此基礎之上作出深入評析,讓學生從中獲得對某項知識的直觀體驗,激發其學習興趣,引導其獨立思考或相互啟發;后者通過案例來設置問題情境,要求學生在熟悉事件背景和情節的基礎之上,準確定位問題,尤其要求在模擬的現實情境中作出政策選擇,旨在提升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來看,兩種案例類型并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各有其適用的具體情形。總體而言,基于評述型案例展開的案例教學比較簡單,適用于知識的導引與解釋;而基于問題導向案例開展的案例教學則較為復雜,適用于問題的探索和方案的規劃。這一分類方法雖然具有根本性,但由于宏觀性太強而缺乏詳細的指導性。在此基礎上,筆者將公共管理教學案例概括為如下五類,并結合公共政策學的授課經驗分別舉例說明。引導性案例。在正式講授知識之前使用,主要功能為:一是引出某一知識體系或具體知識點;二是激發學生對即將講授內容的學習興趣;三是提供問題情景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概言之,引導性案例充當的是理論和實際之間的橋梁,通過它的使用,學生首先進入實踐當中的某個問題領域,再從問題領域自覺走進對應的知識領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因強烈的問題意識而具有充足的動機,實現在兩大領域之間的反復穿梭,進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授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公共性之前,可以先舉幾個學生了解的身邊的違背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的事例,并強調其不合理、不合法之處,借此引出“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的結論,學生接受起來就會生動、直觀。如河北省安平縣政府為了實現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而實施無差別限電政策,令老百姓怨聲載道,后經主流媒體曝光,最終以政策終結、縣政府公開向全縣人民道歉而告終。如果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由于斷電給居民生活甚至醫院搶救工作造成的諸多不便,以及小型發電機的暢銷違背節能減排的政策初衷等細節,能夠讓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預先體驗即將講授知識的現實性和重要性。探索性案例。在教學課題引出之后、知識講授之前使用,其功能在于讓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自主地探索問題答案并形成認知。相比于教師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傳統方法而言,使用探索性案例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習成就感,又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例如,在講政策執行的阻滯因素之前,可以讓學生圍繞“控煙”這一政策熱點,事先開展實地觀察,通過集體討論或獨立思考的方式,總結出到底哪些因素在妨礙著控煙政策的有效執行。解釋性案例。在講授過程中使用,主要功能為:一是實現深入淺出,為抽象的理論提供一個生動的現實寫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二是驗證理論,證明理論邏輯是對現實邏輯的反映;三是以生動性替代抽象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促進記憶。解釋性案例更接近于舉例法,是社科類課程課堂中應用最為基礎、廣泛和頻繁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公共政策之規范社會行為的功能時,可以孫偉銘事件及后續一系列醉酒駕車肇事為故事背景,解釋通過相關政策的修訂,大幅提高酒后駕車的懲處力度,以杜絕酒后駕車行為的目的。空洞的說教如果輔之以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體驗性案例。在講授某個知識點或完成某一知識體系之后使用,與解釋性案例具有不同的功能:解釋性案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進而掌握知識,而體驗性案例則為學生提供一個體驗所學知識中蘊含的問題情境、因果關系以及知識作用的虛擬空間,進而明確知識的應用范圍和應用要點。例如,在講政策議程的時候,將廈門PX事件作為貫穿性案例,通過該事件一系列細節的展示,能夠讓學生對政策議程的種類、觸發機制、設置途徑和策略等形成切身的體驗,從而加深對知識的把握。發展性案例。在知識體系講授完畢之后使用,主要功能是通過案例分析,實現對已講授知識的深化、細化,并有可能形成新知識,進而實現教學相長以及教學和科研的對接。發展性案例是案例教學走向案例研究的橋梁。例如,環保問題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焦點,尤其在校大學生對此始終滿懷熱情。講完政策工具一章之后,可以讓他們結合所在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做法以及污染排放控制的實際效果,開展課堂討論和課后調研,最終提出有關政策工具選擇的策略。

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應用策略

將上述五種案例類型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大體涵蓋了知識傳授的整個過程———引導、解釋、探索、體驗和發展,即實現了全方位的案例教學。當然,每一種案例的具體功能不同,應用方式也就有所差異,于是就引出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應用策略問題。事實上,好的教學案例是保證案例教學成功的前提,而應用策略則是保證好的教學案例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總體來說,為了保證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學案例的應用需要注意以下策略問題。第一,教學案例內容的周全性,切忌蜻蜓點水。教學案例承擔著解釋理論、驗證學說、啟發思考、提供體驗等重要功能,如果只是隨意地、膚淺地“舉例說明”,將無法勝任這些功能。舉例教學代替案例教學的做法明顯有別于真正的案例教學,它達不到案例教學情景描述、角色進入、模擬實戰訓練的成效。[3]一個完整的公共管理教學案例應包括的內容有事件的情節、問題陳述、行動者及其角色、背景與限制條件、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備選方案與評估等。當然,這些要素對實現教學目標的意義并非等量齊觀,而應根據案例的類型有所側重。第二,教學案例主題的鮮明性,切忌風平浪靜。任何教學案例的安排,在根本上都是服從和服務于具體知識傳授或具體能力培養的,而案例中的事件往往本身蘊含了多條線索,如果不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從若干線索中有所取舍,即在不明確主題的前提下,對案例事件展開廣泛的描述和評論,就無法實現案例和知識的有效對接,結果要么沒有頭緒,要么浪費時間。第三,教學案例情境的沖突性,切忌平鋪直敘。公共管理問題的本質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正是這種差距激勵著人們去尋找對策以填平鴻溝,而正是由于不同對策之間的差異引發了爭議,從而保證了擇優的機會。教學案例只有蘊含了這樣的差距和鴻溝即情境的沖突性,才能引發關注的興趣,才能帶來有意義的探索,進而才能實現案例教學目標。第四,教學案例篇幅的選擇性,切忌千篇一律。不同的案例類型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不同功能的實現對案例篇幅的需要也不盡相同。總體來說,引導性案例、解釋性案例不必事無巨細地交代,探索性案例、體驗性案例則要涉及必要的細節,而發展性案例則要求充分詳細。如果錯誤地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將會浪費時間并造成干擾,反之,如果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會造成分析的淺薄或片面。因此,要根據需要控制案例幅度,不能不加區分地對所有案例進行事無巨細的陳述。第五,教師主導作用的適宜性,切忌放任自流或越俎代庖。案例教學是由三要素即教師、案例、學生構成的一個動態過程,因此三要素各自的特性以及三者的不同搭配或組合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4]教師與其他兩個要素的關系集中體現為其發揮作用的方式。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有兩種錯誤的做法:一是唱獨角戲,使案例教學淪為簡單的舉例說明;二是不管不問,將案例交代下去或讓學生簡單地發表一下看法或討論一下了事。兩者都會導致案例教學形式化。事實上,無論使用何種類型的教學案例,教師均應發揮主導作用,始終控制案例教學的進程和方向,只不過這種主導作用并不必然以占用課堂時間的方式體現出來。教師在使用不同類型的案例時所發揮的作用應有顯著不同:引導性案例、解釋性案例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前提,而探索性案例、體驗性案例則以學生的主動性為基礎,發展性案例則取決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本文強調案例教學對公共管理學科的重要價值,但并不意味著否定傳統的知識講授方式的價值。事實上,教學案例也存在著被過度使用的潛在風險,導致教學過程豐富有余而深度匱乏、生動有余而邏輯匱乏、享受有余而進步匱乏等,違背案例教學的初衷。因此應努力將兩種手段銜接使用,以此之長補彼之短,共同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

查看全文

初中物理教學情境教學與案例分析

摘要:情境教學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而案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看清理論知識的本質.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與案例分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理解與掌握物理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情境教學;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論知識都是科學家通過長時間的探索與研究發現的.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與案例分析,有助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消除了學生的壓抑情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與案例分析談點體會.

一、影響物理教學效率的因素

1.傳統教學的弊端.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板書,讓學生做好記錄,再通過一定數量的作業訓練,給學生傳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物理學科有許多難懂的知識,有些物理基礎薄弱的學生,很難深層次地理解,打擊了學生的信心,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于情境教學與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淺,認為這種教學方式可有可無.

2.情境教學觀念不明確與案例選擇不當.隨著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有些教師開始認同情境教學,也進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對情境教學沒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創設偏離了情境教學的意圖.情境教學注重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氣氛,提升學生的情感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繁雜的物理問題變得更加簡易,降低學生的認知障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如果目標不明確,就很難使學生專注于課堂學習,可能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確選取有關教學內容的教學案例,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查看全文

技工學校德育課程教學案例設計與實踐運用

1.德育課程教學案例設計

1.1德育課程教學案例的概念。所謂教學課程案例,其實是對于實際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況進行預設,通過真實情境的展示來反映整個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課程教學案例設計是對于教學整體動態的把握,其中包含著可能產生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法,對于一些疑難情景進行真實獨特的還原展示;此外,設計的德育課程教學案例一定要是真實、典型的案例,通過案例可以讓學生產生許多感悟或者啟示,在此要突出案例教學的真實性要求,德育課程教學案例設計展示的是一些真實發生的事件,還原疑難情景,創設真實發生的實踐情況。[1]

1.2德育課程教學案例設計思路。在德育課程的教學案例設計中,設計者要通過對于教學案例標題、背景、問題、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反復思考,最終設計出最佳的案例。

1.2.1教學案例標題、背景以及問題設計。教學案例的標題設計過程中,一般可以選取此案例中較為突出的事件來做代表,或者可以縱觀整個事件,提煉出事件主題來擬題。在事件分析過程中,要首先向學生說明案例真實發生時的背景情況,包括當時的時間、人物、地點等,介紹事件的緣起,并大致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地點、人物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重點在于說明此案例發生是否與一些外在原因有關。在設計問題方面,案例應當具體鮮明的呈現出問題的緣起、問題具體是什么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等。案例中的問題應當闡明主題,并且要在德育課程教育中“以生為主”的生本教育方式,注重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并試著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問題來進一步明確課程案例教學的目的所在,全面開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

1.2.2教學案例過程以結果分析。在課程設計中發現問題所在之后,如何合理有效的解決問題就是重中之重。在教學案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詳細的向學生們介紹學習內容,突出對于問題的解決方法,對于其中的一些疑難情景進行深度剖析,同時也要展現出德育措施具體的實施結果,根據教師與學生不同的體會與反應進一步總結分析。[2]切不可想當然的解決問題,德育課程除了課程教學,更重要的是對與學生心理認知程度、動腦思考程度的一個提升。德育課程教學工作者可以對學生以問卷的方式進行教學方式的反饋,從而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有沒有徹底被解決;一些案例能不能真正的關注學生所需;學生是不是對于課程安排可以有效的消化吸收等。

2.技工學校德育課程學情分析

查看全文

案例教學模式在中醫內科教學的應用

1案例教學法的含義

案例教學法又稱為實例教學法和個案教學法,最早出現自美國哈佛大學教育領域教學[1]。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突破傳統灌輸教學模式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不以傳授知識的角色而是以教學課堂設計者和鼓勵者的角色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對教學案例中存在的和疑難情境,通過真實的發生的事情引入學生實際進入情境進行討論。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是作為一種引導,步步深入開展教學的一種方法,與傳統的在課題教學之初和教學之余引入案例相區別。前者是一種緊貼教學內容,針對課題研究,經過課程設計的、以特別甄選的、符合教程安排的、貫穿課程全過程的、具有代表性的、真實的,以其為課程引導展開課程教學的案例。后者只著重于課題教學之初或課程之余作為吸引學生眼球,在課程教學中一帶而過的案例,這種案例在選擇的時候也相對比較草率[2]。

2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面對中醫內科學內容繁雜,知識點多,教授枯燥等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經常會造成學生對中醫內科學學習的心理疲倦,形成知識被動接收的模式,不利于學生對自身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提高。案例教學法對中醫內科學教學有以下幾點意義[3]。(1)創建情境教學模式,以具體案例問題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案例教學法中以具體古籍典例或現代臨床病例為案例,并結合案例問題,引起學生對問題求索,案例求知的興趣和欲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主動參與案例問題討論探求活動,實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提高。(2)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分析能力。案例教學法通過課程內容與案例相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參與病例剖析,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新的知識學習的印象更能通過病例剖析、綜合分析、教師的答疑不斷對學生的辨證思維分析技能的訓練,使得學生能夠獲得獨立分析問題和辨證解決問題的能力。(3)案例教學法通過具體病例與課程內容知識點的結合,使得學生在病例剖析時能夠對新知識進行具體實踐運用,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記憶。

3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3.1教學案例的選擇

查看全文

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運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受到這一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原本內容豐富的初中政治教學變成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不僅降低了政治教學的效果,還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案例教學法,能夠將生活中真實的事情在課堂中予以客觀表述,其不僅具有現實性,還具有針對性,能夠有效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并活躍課堂氛圍,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初中政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應用現狀

盡管案例教學法在我國已經得到實施,但是多數學校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講授政治知識的時候采用教師在講臺講課,學生在下面做筆記的教學方式,導致初中政治課堂與現實社會相脫離,進而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盡管案例教學法在部分學校得到運用,但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使其未能得到有效運用,進而喪失其本身的積極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簡單認為案例教學法僅是在課堂舉例子和多讓學生發言,其并未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僅停留在淺層,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需要教師敢于創新教學模式,進而將案例教學法完美地呈現于初中政治課堂之中。

二、初中政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應用策略

案例教學法運用于初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不合理的教學方式與理念導致其未能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為提升案例教學法的實際作用,提出以下建議:

1.轉變理念,精選案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對當前教學中的問題,教師需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建立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且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初中政治教師需要正視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充分認識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為前提,進行教學理念的轉變,可有效幫助教師形成正確的知識觀、教學觀和學生觀。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僅是知識傳授者的觀念,需對自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確的認識,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需要體現學生學習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選擇的案例應是能夠符合學生生活實際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且能讓學生受到良好啟發。

查看全文

公共管理教學策略

教學目的是規劃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基本保證,因此是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課程有著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這就決定了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理應千差萬別。然而在教學工作實踐中,選擇教學方法時有兩種傾向,要么因循守舊,要么追趕時髦。尤其對公共管理這樣的新學科而言,在教學方法上既缺乏歷史的遺產又尚未獲致有效的創新,受此現實約束,不少授課者便選擇了走捷徑:要么采用傳統的講授法,要么把其他學科時髦的教學方法拿來就用。可想而知,兩種捷徑會導致何種教學效果。其中,“拿來主義”最典型的便是所謂的“案例教學”。目前,絕大多數公共管理課程的任課教師都會宣稱自己采用了案例教學,而且會有意在課堂上舉一些例子或針對某件事情讓學生討論發言。事實上,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遠非如此簡易,如果隨意性太強,缺乏科學選擇和設計,案例教學則無法達到所宣稱的那種教學效果。其中,對教學案例功能類型的區分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差別化應用,是科學的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本文以公共政策學為例,探討案例教學之不可或缺的應用價值,分析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功能類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若干應用策略,以提升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

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價值的不可替代性

公共管理是發生在公共生活領域內的一種特殊活動,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面對亟待解決的公共問題和需要處理的公共事務,通過行使公共權力、履行公共職能、制定和執行公共政策來維系公共秩序、促進公共利益的過程。這一過程雖然離不開科學和技術的作用來保證合理性,但在本質上是一種政治過程。也就是說,公共管理活動的規律性是相對的,它更多地體現出各種各樣的政治復雜性,比如多主體間的頻繁互動性、集體行為及其后果的不確定性、各種因素的激烈變化性。要理解這樣一種復雜活動,必須借助有效的方式方法。公共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使命在于順應社會公眾對更高水平的公共管理實踐的呼聲,適應迅速變遷的公共管理環境,提供一套能夠有效理解復雜公共管理現實的理論、知識和技術體系,并通過系統化教育來培養能夠掌握和應用這一體系解決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專門人才。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相比,公共管理學科的應用性取向更為明顯,這就要求其人才培養的水平不能僅限于掌握一定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效利用知識;不能僅限于發現和解釋問題,更重要的是分析和解決問題;不能僅限于熟悉那些抽象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洞悉具體情形中有意義的因果關系;不能僅局限于提出宏觀的理論原則,更重要的是拿出可行性方案;不能僅囿于書本而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充分的現實關懷和寬廣的社會視野。顯然,傳統的講授、灌輸式教學很難滿足這些要求,探索并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案例教學在同屬于管理門類的工商管理學科的成功,為公共管理教學方法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啟示。所謂案例教學,是指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向學生講述一個基于真實事件和情景而創作的故事(即教學案例),學生經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后會從中有所收獲的教學過程。其特點在于,將真實世界引入課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像從業人員一樣進行思考和分析問題,使他們可以獲得運用各種技術和技巧分析與解決公共管理問題的真實“體驗”,這樣不僅可以達到理解公共管理現實、掌握公共管理學科知識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檢驗已有的公共管理理論,或證實或證偽原有的理論假設,從而達到理論發展的目的。[1]3案例教學的上述特點使其在滿足公共管理學科的人才培養要求時具備明顯優勢:第一,案例教學不僅能夠強化知識,而且為學生利用知識提供了機會,從而提高其知識運用水平;第二,案例教學不僅包含了運用相關知識發現和解釋問題的環節,而且通過教學案例的設置激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動機,從而提升其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第三,案例教學不僅通過具體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基本原理,而且透過案例所反映的具體因果關系,提升其現實邏輯推理能力;第四,案例教學針對某個案例展開深入分析,往往并不止于框架性共識,而是細化到可操作的方案,從而塑造學生強烈的務實態度和縝密的思維;第五,案例教學在書本之外,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虛擬的公共管理時空場景,為其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以公共管理者角色實施公共管理活動的平臺,從而培養學生的現實關懷和社會視野。由此看來,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作用顯著,其功能不可或缺,價值不可替代。舉例來看。政策價值是決定和影響公共政策活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理解政策過程的一條重要線索,因此構成公共政策學授課的一項重點內容。但價值問題一般都是抽象、晦澀的,尤其是公共政策價值,涉及到公共生活幾乎所有重要的方面,抽象到正義、效率、自由等宏觀價值取向,既濃縮了歷史和現實,又充斥著邏輯思辨,因此如果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法,按部就班地講解,恐怕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或者超出他們現有的理解層次。為了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將近年來備受社會關注的“新醫改”作為貫穿性案例。在正式的內容開講之前,大致介紹一下新醫改方案難產背后的價值爭議問題;在講授過程中,結合新醫改過程中政府主導派與市場主導派之間的交鋒、多個醫改方案之間的角逐、多次廣泛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多個論爭的焦點問題等等,系統地解釋政策價值的含義、作用、特點等基本理論問題;在知識講授結束之后,讓學生結合案例探索諸如政策論辯的原則、成功的要素、當代中國主流價值取向、政治體制對決策過程的影響等問題。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變得更加富有吸引力,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

二、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功能類型

所謂案例就是對實際行動中的行政管理人員和管理者群體面臨的情景所進行的部分的、歷史的、診斷性的分析。[2]45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是有效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在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時需要回答的首要問題便是:教學案例包括哪些類型?應該如何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的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案例的種類?這就需要探討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功能類型問題,即按照功能和作用對教學案例作出類型學劃分。在目前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最普遍的功能類型劃分的做法是將教學案例分為評述型案例(EvaluativeorDescriptiveCases)和問題導向型案例(Problem-orientedCases)兩種。前者要求案例使用者針對案例事件本身尤其是相關的政策選擇進行中立的評估和描述,旨在實現對公共管理實際狀況的再現以及在此基礎之上作出深入評析,讓學生從中獲得對某項知識的直觀體驗,激發其學習興趣,引導其獨立思考或相互啟發;后者通過案例來設置問題情境,要求學生在熟悉事件背景和情節的基礎之上,準確定位問題,尤其要求在模擬的現實情境中作出政策選擇,旨在提升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來看,兩種案例類型并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各有其適用的具體情形。總體而言,基于評述型案例展開的案例教學比較簡單,適用于知識的導引與解釋;而基于問題導向案例開展的案例教學則較為復雜,適用于問題的探索和方案的規劃。這一分類方法雖然具有根本性,但由于宏觀性太強而缺乏詳細的指導性。在此基礎上,筆者將公共管理教學案例概括為如下五類,并結合公共政策學的授課經驗分別舉例說明。引導性案例。在正式講授知識之前使用,主要功能為:一是引出某一知識體系或具體知識點;二是激發學生對即將講授內容的學習興趣;三是提供問題情景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概言之,引導性案例充當的是理論和實際之間的橋梁,通過它的使用,學生首先進入實踐當中的某個問題領域,再從問題領域自覺走進對應的知識領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因強烈的問題意識而具有充足的動機,實現在兩大領域之間的反復穿梭,進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授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公共性之前,可以先舉幾個學生了解的身邊的違背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的事例,并強調其不合理、不合法之處,借此引出“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的結論,學生接受起來就會生動、直觀。如河北省安平縣政府為了實現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而實施無差別限電政策,令老百姓怨聲載道,后經主流媒體曝光,最終以政策終結、縣政府公開向全縣人民道歉而告終。如果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由于斷電給居民生活甚至醫院搶救工作造成的諸多不便,以及小型發電機的暢銷違背節能減排的政策初衷等細節,能夠讓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預先體驗即將講授知識的現實性和重要性。探索性案例。在教學課題引出之后、知識講授之前使用,其功能在于讓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自主地探索問題答案并形成認知。相比于教師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傳統方法而言,使用探索性案例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習成就感,又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例如,在講政策執行的阻滯因素之前,可以讓學生圍繞“控煙”這一政策熱點,事先開展實地觀察,通過集體討論或獨立思考的方式,總結出到底哪些因素在妨礙著控煙政策的有效執行。解釋性案例。在講授過程中使用,主要功能為:一是實現深入淺出,為抽象的理論提供一個生動的現實寫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二是驗證理論,證明理論邏輯是對現實邏輯的反映;三是以生動性替代抽象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促進記憶。解釋性案例更接近于舉例法,是社科類課程課堂中應用最為基礎、廣泛和頻繁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公共政策之規范社會行為的功能時,可以孫偉銘事件及后續一系列醉酒駕車肇事為故事背景,解釋通過相關政策的修訂,大幅提高酒后駕車的懲處力度,以杜絕酒后駕車行為的目的。空洞的說教如果輔之以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體驗性案例。在講授某個知識點或完成某一知識體系之后使用,與解釋性案例具有不同的功能:解釋性案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進而掌握知識,而體驗性案例則為學生提供一個體驗所學知識中蘊含的問題情境、因果關系以及知識作用的虛擬空間,進而明確知識的應用范圍和應用要點。例如,在講政策議程的時候,將廈門PX事件作為貫穿性案例,通過該事件一系列細節的展示,能夠讓學生對政策議程的種類、觸發機制、設置途徑和策略等形成切身的體驗,從而加深對知識的把握。發展性案例。在知識體系講授完畢之后使用,主要功能是通過案例分析,實現對已講授知識的深化、細化,并有可能形成新知識,進而實現教學相長以及教學和科研的對接。發展性案例是案例教學走向案例研究的橋梁。例如,環保問題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焦點,尤其在校大學生對此始終滿懷熱情。講完政策工具一章之后,可以讓他們結合所在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做法以及污染排放控制的實際效果,開展課堂討論和課后調研,最終提出有關政策工具選擇的策略。

三、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應用策略

查看全文

《證券投資基金》案例教學研究

摘要:《證券投資基金》是一門廣泛吸收多學科知識、理論體系復雜且具有較強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課程。因此,將案例教學引入該門課程教學具有很多的好處。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應該優化案例選編和組織實施過程,同時注重案例加工整理、前期檢查和設備運用等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證券投資基金;案例教學

1高職《證券投資基金》課程概述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門應用學科,是研究基金基本理論和基金運行實務的課程,具體內容既包括證券投資基金的基本理論、運營實務,也包括證券組合管理理論、投資規劃、投資策略和績效評價等的理論知識和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是投資學、金融學、理財學和保險學等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課,也是證券從業人員、銀行從業人員、理財規劃師和投資顧問等必須具備的從業技能。

2高職《證券投資基金》課程實施案例教學的好處

(1)案例教學寓抽象于具體。《證券投資基金》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理論性,課程中涉及的概念和理論很抽象,學生很難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聽講,會感到很枯燥,容易疲憊。如果在講解某一個知識要點的時候,穿插一個與知識點緊密相關的具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抽象的理論教學感性化,從而極大地提升教學效果。(2)案例教學置情境于課堂。在證券投資學的授課過程中,插入經典案例,就可以把學生帶入不同的情境,實現情景變換,這對于減少學生上課的枯燥感和疲憊感,具有顯著的效果。在證券投資學的課程教學中,一個經典的案例就像一幕精彩的戲劇,呈現給學生一個新鮮的情景,通過把學生的思緒和注意力引入新鮮的情境中,在情境中再現和深化課堂知識。在講解投資案例時,案例情景具有“穿越”時空的效果,而這種效果正好迎合了他們的年齡特點,自然喜聞樂見,感同身受。(3)案例教學化被動為主動。在證券投資學的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主體轉為主動學習的主體。任課教師可以在事先把整理好的案例發給學生,并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前閱讀和思考,也可以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去收集和整理某一案例的資料,為課堂上的案例討論做準備。(4)案例教學寓教于樂。要上好《證券投資基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證券投資市場中的典型案例,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才會樂于學習證券投資學,不會再把上課當成一個負擔,課堂授課效果就會顯著提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