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教學策略
時間:2022-07-30 09:37:44
導語:公共管理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目的是規(guī)劃教學過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基本保證,因此是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不同課程有著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這就決定了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理應千差萬別。然而在教學工作實踐中,選擇教學方法時有兩種傾向,要么因循守舊,要么追趕時髦。尤其對公共管理這樣的新學科而言,在教學方法上既缺乏歷史的遺產(chǎn)又尚未獲致有效的創(chuàng)新,受此現(xiàn)實約束,不少授課者便選擇了走捷徑:要么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要么把其他學科時髦的教學方法拿來就用。可想而知,兩種捷徑會導致何種教學效果。其中,“拿來主義”最典型的便是所謂的“案例教學”。目前,絕大多數(shù)公共管理課程的任課教師都會宣稱自己采用了案例教學,而且會有意在課堂上舉一些例子或針對某件事情讓學生討論發(fā)言。事實上,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遠非如此簡易,如果隨意性太強,缺乏科學選擇和設計,案例教學則無法達到所宣稱的那種教學效果。其中,對教學案例功能類型的區(qū)分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差別化應用,是科學的案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以公共政策學為例,探討案例教學之不可或缺的應用價值,分析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功能類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若干應用策略,以提升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
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價值的不可替代性
公共管理是發(fā)生在公共生活領域內的一種特殊活動,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面對亟待解決的公共問題和需要處理的公共事務,通過行使公共權力、履行公共職能、制定和執(zhí)行公共政策來維系公共秩序、促進公共利益的過程。這一過程雖然離不開科學和技術的作用來保證合理性,但在本質上是一種政治過程。也就是說,公共管理活動的規(guī)律性是相對的,它更多地體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政治復雜性,比如多主體間的頻繁互動性、集體行為及其后果的不確定性、各種因素的激烈變化性。要理解這樣一種復雜活動,必須借助有效的方式方法。公共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使命在于順應社會公眾對更高水平的公共管理實踐的呼聲,適應迅速變遷的公共管理環(huán)境,提供一套能夠有效理解復雜公共管理現(xiàn)實的理論、知識和技術體系,并通過系統(tǒng)化教育來培養(yǎng)能夠掌握和應用這一體系解決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專門人才。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相比,公共管理學科的應用性取向更為明顯,這就要求其人才培養(yǎng)的水平不能僅限于掌握一定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效利用知識;不能僅限于發(fā)現(xiàn)和解釋問題,更重要的是分析和解決問題;不能僅限于熟悉那些抽象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洞悉具體情形中有意義的因果關系;不能僅局限于提出宏觀的理論原則,更重要的是拿出可行性方案;不能僅囿于書本而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充分的現(xiàn)實關懷和寬廣的社會視野。顯然,傳統(tǒng)的講授、灌輸式教學很難滿足這些要求,探索并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案例教學在同屬于管理門類的工商管理學科的成功,為公共管理教學方法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啟示。所謂案例教學,是指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向學生講述一個基于真實事件和情景而創(chuàng)作的故事(即教學案例),學生經(jīng)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后會從中有所收獲的教學過程。其特點在于,將真實世界引入課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像從業(yè)人員一樣進行思考和分析問題,使他們可以獲得運用各種技術和技巧分析與解決公共管理問題的真實“體驗”,這樣不僅可以達到理解公共管理現(xiàn)實、掌握公共管理學科知識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檢驗已有的公共管理理論,或證實或證偽原有的理論假設,從而達到理論發(fā)展的目的。[1]3案例教學的上述特點使其在滿足公共管理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時具備明顯優(yōu)勢:第一,案例教學不僅能夠強化知識,而且為學生利用知識提供了機會,從而提高其知識運用水平;第二,案例教學不僅包含了運用相關知識發(fā)現(xiàn)和解釋問題的環(huán)節(jié),而且通過教學案例的設置激發(fā)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動機,從而提升其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第三,案例教學不僅通過具體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基本原理,而且透過案例所反映的具體因果關系,提升其現(xiàn)實邏輯推理能力;第四,案例教學針對某個案例展開深入分析,往往并不止于框架性共識,而是細化到可操作的方案,從而塑造學生強烈的務實態(tài)度和縝密的思維;第五,案例教學在書本之外,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虛擬的公共管理時空場景,為其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以公共管理者角色實施公共管理活動的平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實關懷和社會視野。由此看來,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作用顯著,其功能不可或缺,價值不可替代。舉例來看。政策價值是決定和影響公共政策活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理解政策過程的一條重要線索,因此構成公共政策學授課的一項重點內容。但價值問題一般都是抽象、晦澀的,尤其是公共政策價值,涉及到公共生活幾乎所有重要的方面,抽象到正義、效率、自由等宏觀價值取向,既濃縮了歷史和現(xiàn)實,又充斥著邏輯思辨,因此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法,按部就班地講解,恐怕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或者超出他們現(xiàn)有的理解層次。為了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將近年來備受社會關注的“新醫(yī)改”作為貫穿性案例。在正式的內容開講之前,大致介紹一下新醫(yī)改方案難產(chǎn)背后的價值爭議問題;在講授過程中,結合新醫(yī)改過程中政府主導派與市場主導派之間的交鋒、多個醫(yī)改方案之間的角逐、多次廣泛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多個論爭的焦點問題等等,系統(tǒng)地解釋政策價值的含義、作用、特點等基本理論問題;在知識講授結束之后,讓學生結合案例探索諸如政策論辯的原則、成功的要素、當代中國主流價值取向、政治體制對決策過程的影響等問題。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變得更加富有吸引力,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
二、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功能類型
所謂案例就是對實際行動中的行政管理人員和管理者群體面臨的情景所進行的部分的、歷史的、診斷性的分析。[2]45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是有效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在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時需要回答的首要問題便是:教學案例包括哪些類型?應該如何根據(jù)不同的教學任務的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案例的種類?這就需要探討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功能類型問題,即按照功能和作用對教學案例作出類型學劃分。在目前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最普遍的功能類型劃分的做法是將教學案例分為評述型案例(EvaluativeorDescriptiveCases)和問題導向型案例(Problem-orientedCases)兩種。前者要求案例使用者針對案例事件本身尤其是相關的政策選擇進行中立的評估和描述,旨在實現(xiàn)對公共管理實際狀況的再現(xiàn)以及在此基礎之上作出深入評析,讓學生從中獲得對某項知識的直觀體驗,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引導其獨立思考或相互啟發(fā);后者通過案例來設置問題情境,要求學生在熟悉事件背景和情節(jié)的基礎之上,準確定位問題,尤其要求在模擬的現(xiàn)實情境中作出政策選擇,旨在提升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來看,兩種案例類型并不存在孰優(yōu)孰劣的問題,而是各有其適用的具體情形。總體而言,基于評述型案例展開的案例教學比較簡單,適用于知識的導引與解釋;而基于問題導向案例開展的案例教學則較為復雜,適用于問題的探索和方案的規(guī)劃。這一分類方法雖然具有根本性,但由于宏觀性太強而缺乏詳細的指導性。在此基礎上,筆者將公共管理教學案例概括為如下五類,并結合公共政策學的授課經(jīng)驗分別舉例說明。引導性案例。在正式講授知識之前使用,主要功能為:一是引出某一知識體系或具體知識點;二是激發(fā)學生對即將講授內容的學習興趣;三是提供問題情景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概言之,引導性案例充當?shù)氖抢碚摵蛯嶋H之間的橋梁,通過它的使用,學生首先進入實踐當中的某個問題領域,再從問題領域自覺走進對應的知識領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因強烈的問題意識而具有充足的動機,實現(xiàn)在兩大領域之間的反復穿梭,進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授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公共性之前,可以先舉幾個學生了解的身邊的違背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的事例,并強調其不合理、不合法之處,借此引出“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的結論,學生接受起來就會生動、直觀。如河北省安平縣政府為了實現(xiàn)上級下達的節(jié)能減排目標而實施無差別限電政策,令老百姓怨聲載道,后經(jīng)主流媒體曝光,最終以政策終結、縣政府公開向全縣人民道歉而告終。如果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由于斷電給居民生活甚至醫(yī)院搶救工作造成的諸多不便,以及小型發(fā)電機的暢銷違背節(jié)能減排的政策初衷等細節(jié),能夠讓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預先體驗即將講授知識的現(xiàn)實性和重要性。探索性案例。在教學課題引出之后、知識講授之前使用,其功能在于讓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自主地探索問題答案并形成認知。相比于教師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傳統(tǒng)方法而言,使用探索性案例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習成就感,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在講政策執(zhí)行的阻滯因素之前,可以讓學生圍繞“控煙”這一政策熱點,事先開展實地觀察,通過集體討論或獨立思考的方式,總結出到底哪些因素在妨礙著控煙政策的有效執(zhí)行。解釋性案例。在講授過程中使用,主要功能為:一是實現(xiàn)深入淺出,為抽象的理論提供一個生動的現(xiàn)實寫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二是驗證理論,證明理論邏輯是對現(xiàn)實邏輯的反映;三是以生動性替代抽象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促進記憶。解釋性案例更接近于舉例法,是社科類課程課堂中應用最為基礎、廣泛和頻繁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公共政策之規(guī)范社會行為的功能時,可以孫偉銘事件及后續(xù)一系列醉酒駕車肇事為故事背景,解釋通過相關政策的修訂,大幅提高酒后駕車的懲處力度,以杜絕酒后駕車行為的目的。空洞的說教如果輔之以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體驗性案例。在講授某個知識點或完成某一知識體系之后使用,與解釋性案例具有不同的功能:解釋性案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進而掌握知識,而體驗性案例則為學生提供一個體驗所學知識中蘊含的問題情境、因果關系以及知識作用的虛擬空間,進而明確知識的應用范圍和應用要點。例如,在講政策議程的時候,將廈門PX事件作為貫穿性案例,通過該事件一系列細節(jié)的展示,能夠讓學生對政策議程的種類、觸發(fā)機制、設置途徑和策略等形成切身的體驗,從而加深對知識的把握。發(fā)展性案例。在知識體系講授完畢之后使用,主要功能是通過案例分析,實現(xiàn)對已講授知識的深化、細化,并有可能形成新知識,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以及教學和科研的對接。發(fā)展性案例是案例教學走向案例研究的橋梁。例如,環(huán)保問題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焦點,尤其在校大學生對此始終滿懷熱情。講完政策工具一章之后,可以讓他們結合所在城市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實際做法以及污染排放控制的實際效果,開展課堂討論和課后調研,最終提出有關政策工具選擇的策略。
三、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應用策略
將上述五種案例類型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大體涵蓋了知識傳授的整個過程———引導、解釋、探索、體驗和發(fā)展,即實現(xiàn)了全方位的案例教學。當然,每一種案例的具體功能不同,應用方式也就有所差異,于是就引出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應用策略問題。事實上,好的教學案例是保證案例教學成功的前提,而應用策略則是保證好的教學案例充分發(fā)揮作用的基礎。總體來說,為了保證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學案例的應用需要注意以下策略問題。第一,教學案例內容的周全性,切忌蜻蜓點水。教學案例承擔著解釋理論、驗證學說、啟發(fā)思考、提供體驗等重要功能,如果只是隨意地、膚淺地“舉例說明”,將無法勝任這些功能。舉例教學代替案例教學的做法明顯有別于真正的案例教學,它達不到案例教學情景描述、角色進入、模擬實戰(zhàn)訓練的成效。[3]一個完整的公共管理教學案例應包括的內容有事件的情節(jié)、問題陳述、行動者及其角色、背景與限制條件、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備選方案與評估等。[1]2當然,這些要素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意義并非等量齊觀,而應根據(jù)案例的類型有所側重。第二,教學案例主題的鮮明性,切忌風平浪靜。任何教學案例的安排,在根本上都是服從和服務于具體知識傳授或具體能力培養(yǎng)的,而案例中的事件往往本身蘊含了多條線索,如果不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從若干線索中有所取舍,即在不明確主題的前提下,對案例事件展開廣泛的描述和評論,就無法實現(xiàn)案例和知識的有效對接,結果要么沒有頭緒,要么浪費時間。第三,教學案例情境的沖突性,切忌平鋪直敘。公共管理問題的本質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正是這種差距激勵著人們去尋找對策以填平鴻溝,而正是由于不同對策之間的差異引發(fā)了爭議,從而保證了擇優(yōu)的機會。教學案例只有蘊含了這樣的差距和鴻溝即情境的沖突性,才能引發(fā)關注的興趣,才能帶來有意義的探索,進而才能實現(xiàn)案例教學目標。第四,教學案例篇幅的選擇性,切忌千篇一律。不同的案例類型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不同功能的實現(xiàn)對案例篇幅的需要也不盡相同。總體來說,引導性案例、解釋性案例不必事無巨細地交代,探索性案例、體驗性案例則要涉及必要的細節(jié),而發(fā)展性案例則要求充分詳細。如果錯誤地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將會浪費時間并造成干擾,反之,如果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會造成分析的淺薄或片面。因此,要根據(jù)需要控制案例幅度,不能不加區(qū)分地對所有案例進行事無巨細的陳述。第五,教師主導作用的適宜性,切忌放任自流或越俎代庖。案例教學是由三要素即教師、案例、學生構成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因此三要素各自的特性以及三者的不同搭配或組合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4]教師與其他兩個要素的關系集中體現(xiàn)為其發(fā)揮作用的方式。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有兩種錯誤的做法:一是唱獨角戲,使案例教學淪為簡單的舉例說明;二是不管不問,將案例交代下去或讓學生簡單地發(fā)表一下看法或討論一下了事。兩者都會導致案例教學形式化。事實上,無論使用何種類型的教學案例,教師均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始終控制案例教學的進程和方向,只不過這種主導作用并不必然以占用課堂時間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教師在使用不同類型的案例時所發(fā)揮的作用應有顯著不同:引導性案例、解釋性案例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前提,而探索性案例、體驗性案例則以學生的主動性為基礎,發(fā)展性案例則取決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本文強調案例教學對公共管理學科的重要價值,但并不意味著否定傳統(tǒng)的知識講授方式的價值。事實上,教學案例也存在著被過度使用的潛在風險,導致教學過程豐富有余而深度匱乏、生動有余而邏輯匱乏、享受有余而進步匱乏等,違背案例教學的初衷。因此應努力將兩種手段銜接使用,以此之長補彼之短,共同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服務。
- 上一篇:縣長在商貿(mào)流通推進會講話
- 下一篇:公共管理視野下核事故危機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