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理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6 01:18: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情境教學理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小學英語教師在情境教學過程中,由于措施不當,問題層出不窮,教學效果難以令人滿意。
1.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現狀(1)情境創設簡單。首先,絕大部分小學教師會采用實物、掛圖、簡筆畫等基本教具,課堂經常會采用錄音機、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英語兒歌、小型游戲等使用頻率也較高。但學生參與表演、學唱英文歌等難度稍大的情境設計較少出現,即使使用,成功率也不高;其次,教師對情境素材的選擇首先來源于教科書,部分教師會嘗試搜集相關資料輔助教學,課堂大部分教學時間用于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寬度。但對于挖掘教材情境內涵,以及教材情境傳達的人文底蘊,課堂涉及甚少。(2)教學評價單一。首先,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傳統的“提問—回答”式教學方式,很少運用肢體語言,如表情、手勢、軀體動作等,激勵或者褒揚性的話語運用甚少;其次,中期考試或者期末考試,聽說讀寫的考核中,聽說所占比例很低,甚至為零。課后作業中,“聽錄音跟著讀”等非具體形式的作業不能激發學生任何學習興趣,遠離英語課堂后基本上沒有任何英文語境。(3)合作學習形式化。英語課堂教學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展開競爭。但教師在分配小組時,往往鄰桌三五成群,缺乏科學的分類;而且分配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有時過于簡單,不能激發學習小組群策群力,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缺乏,合作觀念淡薄。(4)高低年級情境教學過程差異大。中低年級課堂,情境創設開放別致,事例真實生動,形式活潑新穎,開展游戲或唱歌、表演等情境活動;而五六年級學生,基于升學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組織、教學設計中,創設情境保守,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中的情境,較少開展其他情境活動。
2.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產生此種現狀的原因。(1)客觀原因。首先,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翻閱多種小學英語教材,無論人教版、北師大版還是各種地方版本的教科書,每學期都要學習6~8個單元的課程,而小學英語課時安排少,基本上每周兩節,課時緊張與教學內容豐富成為鮮明的對比,矛盾突出。教師一致反映情境設置困難。其次,應試教育壓力大。學校對學生的了解憑借分數,對教師的考核憑借教學成績。因此,考試成為師生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無法精心設計情境教學。(2)主觀原因。首先,教師對情境教學缺乏深刻了解。當前大部分教師對情景教學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考慮利用情境的創設來進行教學,但對情境教學法的依據、功能及如何應用等理論基礎理解不夠明確,缺乏深刻的認識與反思,在實際的實踐操作過程中,更不知道如何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來創設教學情境。同時,教學方法較機械,很多教師一般利用簡單的圖片或小游戲吸引學生注意,來組織情境教學,不能達到靈活多樣化的要求。如何利用情境更有效地來組織教學成為主要問題。再者,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科學化的小學班級容量為12人,人數越少則越適合小班教學,教學效果更優化,反之也為情境教學的開展帶來不利因素;學生對英語興趣濃厚程度不一,且英語基礎不同,在進行情境教學時,學生基礎不同,掌握的知識結構迥異,教師無法實現同步教學,興趣濃厚的學生,知識領悟程度深,課堂參與程度高,更激發了其努力學習的信心。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對英語學習的態度日益馬虎,學習成績逐漸落后。
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對小學英語情境教學優化的啟示
1.關注學生先前的認知水平。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根據先前的知識經驗,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與他人的合作而積極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先前知識經驗是獲取新知識的基礎,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因此在教學中就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到小學生原有的英語基礎并把它視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從而打破不良認知圖式和觀念,建立全面完整知識體系。學習1~10的序數詞拼讀和默寫時,首先要求學生已經掌握1~10這十個數字的基數詞的寫法。創設生動活潑的英文數字情境,教學生掌握基數詞轉變為序數詞的規則,并能夠在實際生活靈活應用。總之在實際英語情境教學中,要求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有效引導學生原有知識體系與新學知識的銜接,不能使學生感到認知困難進而對新知識索然無趣;鼓勵英語教學在創設教學情境管理教學內容時,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為出發點,把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知識庫中,進行“同化”、“順應”的信息整合,從而增長出更新的、更完善的、更科學的知識體系。
2.豐富教學情境。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通過與他人及環境的交互作用而建構的,所以,教師應創設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現有認知結構,讓學生能輕松進入教師所創設的語境,提供給學生最恰當最真實的語言信息。心理學研究表明:提高教學效率,但對同一內容的語言識別因呈現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教師所展示的形象越鮮明、越具體,就越能縮短感知時間,越能激發學生認知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實物教學或模型展示有關學習用品、人物職業、動植物、食品等,生動直觀。通過實物與英文的直接對接,省略漢語的翻譯環節,可使學生記憶深刻。圖片、掛畫、簡筆畫圖畫可以把對話內容形象化、具體化、達到直觀刺激的效果,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結合當時的教學環境,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給學生創設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實現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多元化。要想使評價有效地融入情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寬松、開放的評價氛圍,力求使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成長、進步。倡導評價主體多元化,應用考試和日常教學活動為參考依據,考察個人或者團體的方式,鼓勵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同時需要多關注正面評價的激勵作用,善于發現學生微不足道的進步。當學生犯錯,不指責學生,不刻意糾正其錯誤,可以嘗試反復重復正確的語言,使學生有意識地反思,進行自我糾正。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發育機制和學習風格的差異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倡導評價形式多元化,如課堂教學活動評比、調查問卷、學習檔案、學習結果自我測試、家長對子女學習情況的反饋與價、平時測驗等。把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把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的交流能力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低年級形成性評價,應采用與日常教學活動相互貼近的方式進行,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和交流等方式評價學生。高年級期中或期末考試可采用口筆試結合的方式,口試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分析學生實際運用、操作語言的能力。筆試要側重考核聽和讀的技能。終結性評價盡量不對學生成績排隊。
4.營造科學的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是指一個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員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就某一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共享學習資源,互相吸收各自成功經驗,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課堂上的社會交往使得學生接觸不同的觀點,豐富自己的認知圖式,建構新的知識生長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先對學生的知識背景、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心理特征進行綜合評定,根據評定分析的結果將班級學習分為若干學習小組,發揮組內成員的合作互補優勢,給予每個小組機會,讓每個成員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力求各組間的均衡發展,不存在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更能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合作學習更加優化。為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教師需要根據具體情境,教學內容及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習共同體的特點,進行積極規劃和引導。
篇2
一、活動展現情境,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目前,小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著“言之無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學生缺乏豐富的作文素材。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習“負擔”過重、生活狹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師忽視了學生間接經驗的指導。因此,學生自然會材料枯竭,無話可寫了。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教學“從內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強調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獲得并積累生活經驗的能力”,為此,我們應根據作文教學的目的來創造活動、展現情境,調動他們的感官去含英咀華,捅捉寫作素材,觸發寫作靈感。
1、游藝活動創設情境。喜歡活動,這是學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動中蘊合著字富的作文內容,加之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將”活動”與”寫作結合起來,文章自然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們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貼近自然,貼近社會,貼進生活的活動。如參觀名勝古跡、田園風光、工業園區,訪問市場商廈、舊城新村、科技臺站,進行歌詠比賽、智力競賽、田徑運動會,舉行升旗儀式、演講會、頒獎會等,讓學生在繽紛的大千世界中觀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豐富寫作素材。
2、實踐活動感受情境。實踐活動也是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形式,它不但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還讓學生在實踐過程的感知、體驗中豐富了作文素材,如標本制作、科技實驗、栽花種草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區勞動、新聞調查、人物專訪等。
3、表演活動體驗情境。運用“角色表演法”讓學生扮演寫作題材中的人物,通過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栩栩如生地創演或重演事情經過,讓扮演者親自體驗事件中的人和事,讓觀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過程,從而大家都能在寫作中形象生動地反映出所見所聞所感,寫出真切感人的文章來。如上海浦東師范附小賈校長在全國情境作文教學研討課中,就采用了這種方法,讓學生據詞造句,據句構段,據段擴篇。在處理據段擴篇這一教學重難點時,讓學生創造性地設計情節,登臺表演。表演者和欣賞者都入情入境,體察細微,表演者的創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穎性,表演者的多樣性反映出情節內容的豐富性。
二、音樂渲染情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根據寫作題材的需要,選擇相應的音樂來渲染氣氛,把學生帶進寫作的美妙景象中,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如在指導寫《我的家鄉》時,播放《誰不說俺家鄉好》、《故鄉的小橋》等歌曲,激發學生的愛鄉情懷,產生描寫家鄉的欲望;“三八”節寫《我的媽媽》時,讓學生飽含覺深情地唱《燭光里的媽媽》等曲子,他們心中便會涌起對媽媽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勞的媽媽如何關愛自己的生動場景就會閃現于眼前,流演于筆端,筆下媽媽的形象就會更加豐滿、感人。
篇3
關鍵詞:情景教學;問題情景;活動情景;多媒體情景
情景教學是一種模擬相關場景甚至情景等的方式,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求知欲以及探索欲,調動起學生們的主動學習性,從而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活泛,學生們的接受能力也較高,從而巧妙地將學生們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接受學習,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本文結合情景教學法論述其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問題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依據教材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在教學課件的制作過程中進行問題情景的創設,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運轉大腦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索與求知,學生們主動解決的問題,可以增強學生們的記憶,同時積極的與老師互動,課堂氛圍也十分的濃厚。剛進入初中的學子們,在學習地理課堂的時候,首要要學習的是中國地圖,如何讓學生們巧妙地熟悉并掌握中國地圖的整體呢?這不是靠死記硬背的東西,而且老師要讓初學者對此先提起激發的興趣,從而在后期的學習中才會更加的積極主動。中國有三十四個省,老師根據不同省的特點,然后根據模板的展示,讓學生們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然后創設問題情景如“山東的臨省是什么”、“與相鄰的省有幾個”等相關問題情景的創設,學生們根據老師的提問,自己去動手尋找與總結,從而不斷地在學生們的頭腦中有了大致的印象。這種問題情景教學法可以極大的調動起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調動其學生們的思維,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們的學習興致也會空前的高漲。
二、活動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情景或者是實驗情景加入到地理課堂的教學中,可以極大的調動起課堂的教學氛圍,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以及創造力。活動情景教學可以讓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其中,彼此討論與交流,學生們在切身體驗后得出的結論,往往最有成就感。如在夏季,陸地與海洋的氣溫比較時,白天讓學生們測量陸地的溫度以及大海的溫度,沒有大海的地方可以進行小河的測量,或者老師可以準備一定的水量等置于室外。將白天的陸地溫度與水的溫度進行測量后,然后在晚間再進行陸地溫度與水的溫度的測量。然后根據數值就會得出相應的結論,“在夏季,白天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在夜間陸地溫度低于海洋。反之,在冬季則相反。”一組數據是不能得出相關結論的,所以多比對幾組數據,從而將學生們的認識變得更加科學化。活動教學可以大大的激發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但是一節課的活動設置不宜過多,否則學生們會產生厭煩心理。一節課中一般以一兩個活動為宜,把活動設置在教學的重點、難點或關鍵處。在活動中,學生或獨立思考,或積極互動,參與面廣,自主空間大,教師則可及時解決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各式各樣的問題,學生們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提升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自己去總結知識或者結論,從而印象深刻,將書本知識靈活的轉變為自身所能掌握的知識。
三、多媒體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與想象力
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使得多媒體教學走進學校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一股新的活力。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進行知識的掌握,視聽語言的魅力可以將書本中抽象的事物變得更加的具體形象,學生們的空間思維能力與想象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啟發,學生們的知識儲備也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的抽象知識,如不同地區的氣候等,這些課程的教授,老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進行情景創設,情景模擬,以及情景的展示,生動鮮活的畫面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學生們不僅可以有身臨其境之感,更可以直觀的感知多媒體課件中帶來的震撼。對于無法感知大自然奇妙的學生們來說,多媒體創設的情景無異于讓學生們有親身體驗之感,所以多媒體的情景創設,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與思維力,更可以激發創造力。
四、結束語
素質教育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弊端,教師也紛紛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掌握知識。情景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中產生了極大的作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與創造力,多媒體情景教學還可以將抽象知識轉變為具象知識,便于學生們更好的去理解與掌握。
作者:郎靜瑞 單位:包頭市第二十五中學
參考文獻:
[1]李家清,陳實,張麗英,陳芳.走進新課程:論地理教學的設計與創新[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2]吳國璽,張本昀,李長坡.基于素質教育導向的地理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篇4
一、活動展現情境,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目前,小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著“言之無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學生缺乏豐富的作文素材。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習“負擔”過重、生活狹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師忽視了學生間接經驗的指導。因此,學生自然會材料枯竭,無話可寫了。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教學“從內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強調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獲得并積累生活經驗的能力”,為此,我們應根據作文教學的目的來創造活動、展現情境,調動他們的感官去含英咀華,捅捉寫作素材,觸發寫作靈感。
1、游藝活動創設情境。喜歡活動,這是學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動中蘊合著字富的作文內容,加之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將”活動”與”寫作結合起來,文章自然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們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貼近自然,貼近社會,貼進生活的活動。如參觀名勝古跡、田園風光、工業園區,訪問市場商廈、舊城新村、科技臺站,進行歌詠比賽、智力競賽、田徑運動會,舉行升旗儀式、演講會、頒獎會等,讓學生在繽紛的大千世界中觀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豐富寫作素材。
2、實踐活動感受情境。實踐活動也是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形式,它不但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還讓學生在實踐過程的感知、體驗中豐富了作文素材,如標本制作、科技實驗、栽花種草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區勞動、新聞調查、人物專訪等。
3、表演活動體驗情境。運用“角色表演法”讓學生扮演寫作題材中的人物,通過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栩栩如生地創演或重演事情經過,讓扮演者親自體驗事件中的人和事,讓觀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過程,從而大家都能在寫作中形象生動地反映出所見所聞所感,寫出真切感人的文章來。如上海浦東師范附小賈校長在全國情境作文教學研討課中,就采用了這種方法,讓學生據詞造句,據句構段,據段擴篇。在處理據段擴篇這一教學重難點時,讓學生創造性地設計情節,登臺表演。表演者和欣賞者都入情入境,體察細微,表演者的創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穎性,表演者的多樣性反映出情節內容的豐富性。
二、音樂渲染情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根據寫作題材的需要,選擇相應的音樂來渲染氣氛,把學生帶進寫作的美妙景象中,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如在指導寫《我的家鄉》時,播放《誰不說俺家鄉好》、《故鄉的小橋》等歌曲,激發學生的愛鄉情懷,產生描寫家鄉的欲望;“三八”節寫《我的媽媽》時,讓學生飽含覺深情地唱《燭光里的媽媽》等曲子,他們心中便會涌起對媽媽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勞的媽媽如何關愛自己的生動場景就會閃現于眼前,流演于筆端,筆下媽媽的形象就會更加豐滿、感人。
三、多媒體教學再現情境,強化學生寫作感受。
篇5
關鍵詞:中學物理;物理實驗;新舊知識;觀察生活
在當前很多的中學物理課程教學中,還存在傳統的中學物理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處在向學生灌輸知識的主導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在講解書本中的知識,學生也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在中學物理的課程內容學習中,學生往往自主實踐的時間和空間較少。中學物理教師也不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往往處于一個較為枯燥無趣的環境中學習,對中學物理產生不了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僅僅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難以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因此,中學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問題式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中學物理知識,并且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
一、中學物理教學創設問題情境的意義
1.問題情境教學符合現代中學生的心理
中學生的心理尚處在一個半成熟的過渡階段,心理發展狀況表現較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實驗證明,中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不斷發展。課堂教學實踐也表明:當學生接觸到的學習內容與其原有認知水平不和諧、不平衡時,學生會產生一種對疑難問題急需解決的心態。在具體的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很容易被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所吸引,被其中有趣的問題所感染,當中學生的思維進入教師創設好的問題情境中時,就會對其中的物理問題產生好奇心理,從而達到激發自身學習動力的效果,讓學生進入探究的角色,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習任務當中。
2.問題情境教學符合現代初中物理課程內容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有趣有用的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和觀察是物理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可見,在物理教學中應多考慮從物理實驗和觀察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遵循物理學內部的本質特征,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恰當地創設物理學習環境,以生動形象的問題情境來學習物理知識,符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及要求,對培養學生探索科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促進作用。
二、中學物理教學課堂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1.通過物理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中學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時,可以用物理實驗來引入問題情境。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教學能量守恒定律時,教師就可以拿出一塊懷表或者被線吊著的球。首先將懷表或球拉伸出一個角度,教師可以將球放在貼近自己鼻子的地方,然后做個物理小實驗。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向學生提問,是否還會回到原來的位置?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在運動中的能量是如何變化的?初中學生在一系列的問題中會根據教師所演示的物理實驗來進行解答和研究。對其中發生的物理現象進行剖析,進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提升了學習的質量。
2.新舊知識結合創設問題情境
中學物理教師在創設課堂問題情境時,也要注意通過新舊知識的結合來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學物理知識往往具有前后關聯、新舊聯系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中學物理知識進行充分的分析,通過對知識體系的解析和了解,將前后教授的知識聯系在一起,進而達到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效果。
新舊知識結合的問題情境創設在具體實施的環節中需要初中物理教師對學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創設問題情境中,了解學生的個人需求,在創設的教學環境中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問題情境的學習中。
3.根據現實生活情況創設問題情境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最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列舉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現象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講述實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這類物理現象的興趣,并且讓學生對這些現象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順利進入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完成中學物理學習的任務。
綜上所述,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是要幫助學生學習基礎的物理知識,更是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法則和規律,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發生物理現象的規律。在現階段的中學物理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和鉆研潛力進行挖掘和探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分析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多種生活現象,發現其中的規律并且融入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采用問題式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通過解答各類學習中的問題完成對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
篇6
將問題作為課堂情境創設的基本導引,不僅要從課堂情境的改進上實現提升,還要從教師自身對學科知識的素養提升中來滿足要求。人本理念教學觀迫切需要從尊重學生認知實際上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而這一思想將學生的個性與興趣激發作為身心教育的前提,擯棄傳統教學中的知識灌輸,而將教學重點融入知識目標的構建中。
1.從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融合中來增進教學情境的形成
師生關系是問題情境教學的首要問題,教師在問題情境中的定位與作用,要從自身的知識中轉變思路,改造教學中的不平等。對于學生要從理解與引導上,強化師生平等,學生能夠從知識的獲取中加以思考,而非唯命是從,在教學權威性上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確保師生成為相互關聯的知識對象。學生不再是靜態的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能夠從知識的自我體驗與反思中逐步構建新的認知。
2.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應該圍繞物理問題來創設,學生的發展不僅在于個體的成長,還在于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全面發展,而問題情境教學能夠從學生的潛質及潛能開發上將基本知識與技能、學習方法及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維度融為一體,在強調知識目標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因此,從問題情境的構建上,要從知識點的梳理上幫助學生從身體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及理性與非理性等素質的均衡發展上作為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從個性價值的認同上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特質,而非“統一規格”的成長。
3.注重對問題情境本質的認知,確保“形神兼備”
對問題的引出與情境的構設,要從其本質上駕馭好教材、教參及課程標準等要求,能夠從問題情境中與實踐生活建立關聯,幫助學生從生活化的實例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在構建初中物理場景中,要區分“情境”與“場景”的關系,將物理知識與新課改理念及物理課標統而為一,能夠從社會、生活以及科技應用上營造情感氛圍,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并從心理困境與渴求解決問題的情緒情感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動性,進而實現“情”與“景”的相互交融。
二、結語
篇7
1.1創設教學情境要實用。
學中創設情境必須以加強學生的歷史素養為核心,情境內容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這樣才符合新課改的發展要求。情境教學是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載體,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每一個情境細節,從而達到通過情境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2創設教學情境要真實。
歷史知識反映的是真實的事件和人物,這是歷史學科的最大特點。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加入個人的觀點和看法,但不能影響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實性,要確保展示給學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真實無誤,從而讓學生產生真實的感覺,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感悟。
1.3創設教學情境應多樣化。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結合不同的歷史事件或人物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力爭做到情境模式的多樣化,避免因相同的情境模式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使學生對歷史事件及人物產生更深的印象,把歷史事件或人物所蘊含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
1.4創設教學情境應具有針對性。
創設教學情境要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并不是全部教學內容都可以運用這一方法。因此教師要從教材中選擇適合情境教學法的內容,并選取特定的人物或事件,確保情境教學法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
2.初中歷史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多樣化的歷史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受,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2.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由于初中歷史反映的都是過去的事件或人物,因此學生不能通過直觀的感受了解歷史知識。而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反映歷史事件或人物的視頻、圖片或動畫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把歷史事件或人物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了解歷史,對歷史知識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認識。
2.2結合人物特點創設教學情境。
歷史人物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征等創設不同的情境語言,把人物的細膩情感充分表達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歷史人物特點。結合人物特點創設情境,便于真實反映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態度,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共鳴。
2.3結合故事創設教學情境。
歷史故事能夠重現歷史人物和事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經典的歷史事件,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故事場景獲取更多的歷史知識、得到更深的體驗感受,使其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
3.總結
篇8
1.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初中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初中生的認識能力
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與初中物理教材緊密相連,所涉及的知識面不應超出教材范圍,應嚴格根據物理學科理論性與實踐性要求均較高的客觀情況設置具體的教學情境組成部分。教學情境的創設重點應是考慮初中生的認知能力與知識結構,不可超出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智力水平進行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照顧到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因此也要注重教學情境設立的普遍適用性。通過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創設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思考能力與理論知識聯系實踐的能力。
2.教學情境創設需要具有真實感與直觀感
教學情境的創設切忌抽象性與模糊性,對于初中生來說應當具有直觀性。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大部分物理研究成果都是通過人類對自身生活環境觀察得出的結論,因此應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與人們實際生活的聯系,在教學活動中實驗環節占有較大比重。情境創設過程中需要注重情境的直觀感與真實感,易于讓學生聯想到實際生活,讓真實直觀的物理實驗情境接近學生的生活體驗,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在教學情境的影響與引導之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的能力。
3.教學情境的創設盡量追求生動性與趣味性
初中物理相對簡單,沒有牽涉到比較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同時初中生年齡尚小,在教學情境的創建過程中可以適當追求其生動性與趣味性,構建起快樂學習的氛圍。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在相對愉悅的環境中接收教育,會使受教育者精神高度集中,并且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率與質量。老師可以在充滿生動性與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學習,向學生提出一些探索性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實踐創新,保證學生將物理課堂中的教學情境當作一種快樂學習的場合,減少課程學習的負擔與壓力。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策略
1.結合生活情趣創建教學情境
物理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的教學情境創設應當有具體的聯系實際生活的構思。以對生活的貼近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引發學生深入的思考。在講述大氣壓力時可以拿水杯與紙片進行課堂實驗,在講述超重與失重現象時啟發學生回憶坐電梯的感受,在研究光的直線傳播時可讓學生用激光燈斜面照射黑板,觀察光線特點。
2.在猜想與體驗環節中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踐體驗與猜想應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在課堂教學環節與教學情境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大膽思考、大膽質疑。可以嘗試公式定理證偽的方式,利用實驗情境的創設在班級內展開實驗活動,老師在旁發揮指導監督的作用,適時給予一定的指導與糾錯,保證學生親力親為、鍛煉觀察與思考能力,并通過實驗過程錘煉自身科學嚴謹態度與邏輯思維能力,以達到發展綜合素質的目的。
3.在物理實驗階段創設教學情境
物理科學帶有極其明顯的實驗特性,實驗過程既是物理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物理學研究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初中物理科學教學情境設立中最不可或缺的便是實驗研究環節。在本環節中老師應當把實驗操作權轉交給學生,在進行實驗之前講好各項注意事項的操作流程,保證學生在物理實驗中得到實踐應用能力的鍛煉,并收獲實驗學習樂趣。老師在課堂實驗結束時積極對課上實驗情況作總結評論,以鞏固學生們的學習成果。
4.綜合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提高教學情境創建的技術性
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主要是信息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等,將這些輔助教具引入物理課堂教學與教學情境會極大地幫助物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老師可以在課堂講述過程中通過各類軟件播放音頻及視頻教學文件,豐富課堂教學的層次與教學情境創設的技術性,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化與形象化。
篇9
1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指的是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教學,可以通過學生排演話劇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一方面能夠使得歷史教學更具有活躍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講述中國近代歷史演變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觀、明確地向學生展示歷史演變的進程,使得學生在整體上對歷史事件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課本的閱讀和教師的講解,不斷豐富對歷史事件的了解。
2事件回顧
在對歷史事件進行回顧時,能夠有效使學生對所學歷史進行梳理,從而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也能夠培養學生對于歷史調查和歷史分析的興趣,學生在了解了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后,也會對歷史調查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加自我的歷史閱讀量,形成自我分析歷史的觀點。
3史料展示
學生在初中階段往往缺乏閱讀量,其了解的史料較為欠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及時向學生展示史料能夠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得歷史觀點更具有豐富性,避免了歷史學習過程中觀點的局限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側面了解歷史,全面了解歷史做了鋪墊。史料的展示也能夠彌補書本知識的不足,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與此同時,在對史料圖片和文字進行展示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身邊的歷史事物進行觀察和了解,避免歷史學習進入空洞無力的學習過程,逐漸認識到身邊歷史即是真正的歷史的觀點。
4歷史評點
在對于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歷史時期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于歷史的評價和分析。學生通過對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評價標準。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綜合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使學生全面對歷史學習內容進行梳理。
二、總結
篇10
新課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學,旨在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以問題情境為支架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自主思考,促進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將情境教學的主動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學生只是簡單地跟著教師的步驟,進行課程內容的復述,并沒有展開關于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思考。在初中歷史的情境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形式化地給學生幾分鐘的討論和思考時間,然后開始點名,由學生個別回答,而對于擴展性理解的情境問題大多數教師自己講解。可以看出,在這樣的情境化教學中,教師仍然處于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的思維為核心,以教師的講解為主要形式,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沒有自我思想,沒有自我思考,更無法借助歷史經驗促進自己的成長和對現實問題產生獨特借鑒。
二、情境問題的設計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
情境教學是貫穿整節課堂的,包括導課、教學和課后作業的設置,其核心是情境問題的創設。通過對教師的問題情境的反思發現,教師在導課過程中并沒有通過講故事、舊課回顧等情景問題設置的方式起到引領新內容促進學生思考,大多停留在語言上的承接。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只是對課文基本內容的設計,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在課文中找到固定答案,并沒有涉及知識理解,例如在講到老子和孔子思想時,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孔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有哪些,老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關于孔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問題,老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問題,二者有什么共同之處等需要學生討論和思考的問題不曾涉及。
三、初中歷史有效開展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開展教學內容和情境形式全面結合的情境活動
情境教學的目的是以情境的教學活動為支架,引導學生展開關于教學內容的自主學習,也就是說教學內容的學習是融合在情境的教學活動中的,情境教學的課堂中沒有脫離情境活動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教學內容完全是學生在解決情境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的,不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例如,在《昌盛的秦漢文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以PPT的方式展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關于秦漢文化的展示引發學生關于秦漢文化的感性認識,然后教師設計問題為什么表演者手上拿著竹簡,是用來干什么的?教師作為導游,以PPT畫面的展示帶領學生了解秦漢文化,觀察紙的演進過程,在秦漢之前大家把文字寫在貝殼、骨頭等上,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道具拿上來引導學生把名字刻在上面,學生用圓規刻字,有的學生開始反映刻的看不出來,有的學生說字的筆畫不好寫,教師讓學生搜貝殼名字的過程中貝殼還出現了損壞,學生從中理解貝殼的不易保存和不方便。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紙的原料,想象紙的出現,是通過麻的初加工,紙質粗糙,有的學生說顏色像現在的燒紙,學生理解紙的改進需要對紙的顏色和紙的粗糙度進行改進,教師通過紙的制作過程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在這節課中,教師將教學內容完全融入情境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觀察、感受,在動手創造的過程中體會紙的演進過程,學習新課程內容。
(二)情境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