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08 04:48:00

導語:文言文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言文教學研究論文

中學文言文教學究竟要把握在什么樣的位向上?對這個問題,必須提出明確的界釋和可操作的要求。因為這是關涉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的必要前提。為此,我們先看看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有關界述。

1963年教學大綱規定:“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撥亂反正的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1986年教學大綱規定:“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1992年新制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規定:“讀文言課文,要了解內容,能順暢朗讀,背誦一些基本課文。”此外,1986年和1990年的大綱,都在“閱讀能力”部分列出各年級閱讀文言文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梯層分明的不同要求。不過,1990年前的四個教學大綱,都把培養學生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作為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共同取向,只是1992年的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提法與前四個大綱略有不同,但基本要求和1990年前的大綱沒有差別。

那么語文界的先輩們為文言文教學又提出過什么要求呢?這里,我們不妨聽聽呂叔湘先生的話:“教學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種提法:一、為了了解現代文章里出現的成語和典故;二、為了欣賞古典文學作品;三、為了接受文化遺產;四、為了寫好白話文。”(注:引自《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全國中語匯編,開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呂先生在評議一、四兩種的提法頗有不妥之處后,全然肯定“應該認真考慮的是二、三兩種提法。”至此,我們綜合教學大綱的界定和語文前輩的論述,同時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確切取向是:學習必備的文言文化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努力接受和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初步學會賞析優秀古典文學作品,積極吸收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道德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養,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這也是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

如何實現為文言文教學設定的目標要求呢?這要靠教學全程的切實有效的操作來實現它。呂老先生說:“接受文化遺產非具有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不可,也就非有基本訓練不可。”(注:引自《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全國中語匯編,開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呂先生把是否具有“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作為能否“接受文化遺產”的先決條件,而能否具有“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則全靠“非有基本訓練不可。”這就是說,“基本訓練”是培養“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的必由之徑,而“自由閱讀古書的能力”的形成,則是“基本訓練”的必然結果,它們二者之間是互為依存密不可分的。文言文教學正應從這里起步,在教學中,著力不懈地抓實抓好下面幾項基本訓練。

摳緊字詞認讀

這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文言文字詞的構成,除與現代文相同的常用字詞外,教學中最應重視的是:通假字、古今異讀字詞、古今相異字詞、古代專用字詞、冷僻字詞。這五類字詞,是學生自由閱讀文言文的攔路虎,教學中必須首先解決它們。當然,閱讀文言文,要用普通話讀準字音,這是無疑的。但是,一些特殊字詞的讀音,仍要按古字音認讀,如“可汗”(kehan)、單于(chanyu)等,都要指導學生準確認讀,切不可讀錯。其次,要精確認準字形。辨認字形,注意力要放在通假字、象形字、形聲字上,尤其要重視形聲字的認讀。指導學生通過辨析字形結構,準確把握字意。再次,要準確理解字詞義,這是摳緊字詞認讀的目的。呂叔湘先生指出:“難字固然要注意,常見的字更需要注意。常見的字大多數都不止一個意義,而這些字又常常有時代限制不但不能用現代的字義去理解古書,并且同是古義也不能用后起的字義去理解時代在前的文字,特別要留意的是與習見的意義相近而又不同的意義。”(注:引自《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全國中語匯編,開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呂先生的話為我們理解文言文指明兩個要點:一是要注重大量存在著的一字多義的理解,二是要特別留意古書字義的時代變化,切不可用今義解古義。這一點正是現今文言文教學必須加強的薄弱環節。

學會句意轉換

這是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關鍵。理解句意靠理解詞義支撐,因此,教學中要把理解字詞義放在首位。理解字詞義,虛詞為輔,實詞為主,實詞中又以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為最。要指導學生運用歸類、比較、列表、調換等方法,理解字詞在特定語境中的準確意思,這是能否準確轉換句意的關要之處。要在反復訓練中讓學生會學“保”(保留人名、官名、地名)、“調”(調換句中的詞序和句子結構順序)、“補”(補出句中省略成分)、“去”(去掉不切合現代漢語表述習慣的語詞)等轉換句意的方法,使之成為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的技巧。要對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句表達習慣的異同進行比較,讓學生按語言表達規律實現古今順意的準確轉換。

練習文句誦讀

這是訓練學生養成文言語感的有效之途。對此,葉圣陶先生早有論述,他說:“讀法通常分為兩種:一種吟誦,一種是宣讀。無論文言白話都可以用這兩種讀法來讀。”(注:引自《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全國中語匯編,開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但現今文言文教學都未能認真實踐葉老提倡的這兩種讀法。雖然誦讀文句的訓練各有分差,但訓之有效、終成良習的幾步總是切不可錯過的。一是默念通讀。這種讀法多用于預讀、自我感知文句的階段。要讓學生自查字典認識生字生語,運用注釋自解文句大意,在邊默讀、邊解難字難句中,整體感知課文大概內容,同時列出疑難之點,準備發問解疑。二是宣讀文句。這是在學生課前默念通讀的基礎上,“依照對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讀下去,用連貫與間歇表示出句子的組織與前句和后句的分界來。”(注:引自《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全國中語匯編,開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宣讀是最基本的誦讀訓練,它要求學生放開喉管,張口朗朗誦讀。借此,一可檢驗默念通讀的理解程度,二可在宣讀中進一步促進理解文句內容,真可謂一切二得。三是吟誦。葉老說:“文言的吟誦,各地有各地的調子,彼此并不一致;但是都為了傳出文字的情趣,暢發讀者的感興。”(注:引自《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全國中語匯編,開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吟誦之妙,貴在以聲傳情,情隨聲出,聲情并茂,這樣,既可傳遞文句自身的情味,又可宣泄學生自我體悟文句的感受。這種誦讀文句的訓練,已步入理解文言的佳境,非有通讀、宣讀做鋪墊不可,更少不了老師示范、耐心指導、反復訓練的功夫。實踐顯示,訓練誦讀之法,全在激發學生目之視之、口之誦之、耳之聆之、腦之思之。發揮目、口、耳、腦的整體功能,對文言詞句進行由音及義、由形及義、由表及里的全面感悟,經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天長日久的磨練,便會逐步養成文言語感。

注重讀背積累

這是接受承繼優秀文化遺產的奠基工程。俗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吼”,這是說沒有足夠的量的積累,便不會有質的飛躍。現行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文言文篇目占全套教材總篇目的20%左右。教學這些文言課文,要求學生學過之后都能朗朗上口,熟讀成誦,這是萬不可降低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對編者規定背誦的篇章、句段,要一律字準句確的背出來,并能手寫無訛,呼之即出。這是鐵板一塊的定規,教學中不可打絲毫折扣。抓住課本文言篇目的讀背積累,這僅算有個“基本口糧”,還不能稱“溫飽”,更算不上“小康”。教師應從課本篇目出發,再精選若干類似篇目,供學生閱讀欣賞。引導學生運用課內所學文言知識,自讀自解課外選篇中的疑難;教師可在課外,解疑答難,指導欣賞,也可在教課本篇目時適當聯系課外相關篇章,舉一反三,內外結合。還可指導學生把高初中所學文言課文中的名篇佳作、名言警句、文化掌故、文化文學常識等分門別類,梳理成條,以利記憶,這是加強積累的好辦法。總之,讀背積累這項基礎工程的實施,全在堅持要求,著意做去,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日積月累。當我們學生頭腦中的優秀文化精品愈積愈多時,我們學生的人文品位也便會漸漸提高起來。

編導專題賞讀

這是培養閱讀文言文能力較高層次的訓練。只有這樣的訓練,才能使學生深刻領悟古典作品的豐厚底蘊和精美的藝術方法。進行這項訓練,首位在選好賞讀專題。確立專題,可按中國文化文學發展史列出若干專題:如詩經賞讀,諸子散文賞讀,史傳散文賞讀,南北朝樂府民歌賞讀,唐詩賞讀,宋詞賞讀,等等,使學生在掠覽祖國文化文學發展史的長廊中,認識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輝煌軌跡,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亦可按同一文學體裁的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作品作比較賞讀,讓學生欣賞文化長廊中鑲著的一顆顆璀燦明珠的奇光異彩;還可就作品的內容列成賞讀專題,如贊美愛國精神、高尚情操的,揭露黑暗腐朽制度、關心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歌頌祖國山河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的等,使學生從多層面的賞讀中汲取優秀精神營養,塑造他們的完美人格,陶冶學生的情感。賞讀專題列好后,賞讀方法的指導是否到位,則是賞讀訓練成功與否的關鍵。要指導學生學會從時代背景、作家的生活經歷、作品的思想內容、作品的結構謀篇、作品的藝術技巧等方面,全面客觀評價分析作品,特別要指導學生學會從參考前人的評價中有主見的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極好機遇,對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成長將大有裨益。賞讀活動的形式要靈活多樣:教師課堂示范,師生同臺賞讀,教師指導學生賞讀,學生自主賞讀,請專門家作賞析報告,等等。賞讀形式的安排,要有利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賞讀,有益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指導古為今用

這是閱讀文言文的歸宿。中學生閱讀文言文的古為今用,教師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一是語言材料的充分積累。對課文中的成語典故、名言佳句、優秀詩、詞、文的篇段,均要學生熟記背誦,鼓勵他們在口語、習作、生活中靈活應用。二是指導學生繼承弘揚古代文化遺產中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反抗殘暴,爭取自由,舍生取義,追求真善美等優秀傳統道德精華,培養具有社會主義道德精神的新一代。三是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提高正確理解和準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充分發揮漢語文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總之,中學文言文教學中有古為今用的訓練,內容極為豐富,施用的方面也極其廣泛,對學生的教益也深刻而久遠。因此,這是一個值得用心開掘的寬廣領域,是文言文教學爭取高效發展的用武天地。

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確定地位是無可爭議的,但是,文言文教學在語文教學改革的大潮中面臨新的挑戰,我們必須根據時展方向,融會素質教育的要求,重新審視文言文教學的現實,探求文言書面語與現代語的最佳結合點,提高教書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