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0:22: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語文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教師小學語文論文
一、以多種方式讓小學生親身感受語文
語文教學不是以老師教學為重點,而是學生學習情況為標準,必須讓學生主動地參加到教學課堂中。而且教師必須調動小學生手、口和腦各個感官,讓學生處于一個積極地思考中,這樣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卡羅爾和她的小貓》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提出與課文有關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課前朗讀全文然后找出相應的答案,如果有不知道的問題可以標記下來然后再課堂中進行討論。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全方面的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各個感官無疑增加了學生思考的活躍性。只有學生參加的課堂才能體現幸福感。
二、解放學生的想象力,升華幸福感
想象力是學生培養創新意識的前提,如果學生缺乏想象力,那么他就只能像機器人一樣按部就班地學習,在學習過程難以找到樂趣,也無法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幸福感覺。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一個空間讓小學生自由的奇思妙想,徹底解放小學生的思維,這可以幫助處于想象力最豐富的小學階段的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提升。例如,在《稱象》一課中,可以提問學生除了曹沖這個方法之外,你還能想到其他方法完成稱象嗎?這種問題不但可以讓學生學會思考,而且思維能力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收獲新知識
語文教師不能一股腦地將知識進行講解,而要讓小學生學會如何去感受知識的魅力所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給學生時間自由發揮,可以讓學生收集各種與本節課相關的資料,加上自己的理解然后在課堂中表達出來。每一篇語文課文之所以能夠被選為教材來教導學生學習,是因為它對學生在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語文教師必須利用好課本資源,利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可以真正體會到課文的意義。例如,可以在課堂中舉辦朗讀比賽、續寫課文比賽等多種形式來發揮學生的潛能。語文老師在教學方式的改變其實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語文教師可以以分小組的形式讓孩子們團結地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更愿意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這也有助于班級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學習環境。
復習課教學與高中語文論文
1以科學化方法提高高中語文復習課教學效率
提高復習的效率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有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在復習課中學習到了有效方法而事半功倍,從而在考試中大獲全勝。當然,也有很多學生就是因此在復習課中苦苦不得方法,而最終在考試中慘敗而歸。針對這些情況,老師必須要加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創造出科學的高中語文復習課教學方法。老師可以從科學安排時間、強化記憶技巧兩方面來進行。在科學安排時間時,要按照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不同輪次之間時間的間隔及復習的頻率,避免因重復勞動而浪費寶貴的時間,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強化學生記憶技巧的教學中,老師要抓住學生的記憶特點,通過不同的形式、途徑來提升學生記憶的效果。老師要經常從各方面搜集記憶的方法和技巧,并將其傳授給學生,如聯想記憶法、聯動記憶法等,保障復習的效率。
2以科學化方法提高高中語文復習課教學的條理性
如果在教學當中缺失了條理性,那么學生在學習當中也只能是一團亂麻,更不用說復習的質量了。因此,高中語文老師要注重復習課的積累,多渠道搜集相關資料,對近幾年來的老師復習資料進行系統化整理,將其編排為系統化的復習內容,可以分解為多個板塊,并逐步地細化,最終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為學生沖刺時的復習做準備。老師要根據這些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復習課的教學計劃,用條例清晰的講課內容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腦海中擁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并能夠有效地進行銜接,提高復習的整體效果,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
3以科學化的方法提高高中語文復習課教學的全面性
只有全面的復習,才能保障考試的萬無一失,因此,老師必須運用科學化的教學方法,實現復習的拾漏補缺。在高中語文復習課教學當中,老師不能在練習評講過程中單純地對答案,而是要根據題型和內容來進行分析,傳授給學生解題的方法,使其今后能夠在遇到同類題型時觸類旁通、迎刃而解。同時,老師要知道學生進行拉網式復習,在第一輪復習之后,針對復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第二輪針對性拉網式復習,不留死角,不遺漏任何重要的知識點。經過數輪復習之后,全面解決學習過程中遺漏的重點,也使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習的技巧和方法,節省了復習的時間,提高了復習的效率。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論文
一、大學語文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優勢
作為面向高校非中文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大學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
1.大學語文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它在人格品質體系中居核心地位,支配、調控著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取向,對實現一個人的人生目標起著動力和激勵作用。大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是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他們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關系到祖國未來的命運。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仁人志士為自己的理想信念執著追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留下的那些彪炳千古的文學作品,對學生樹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壯懷激烈”的岳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杜甫“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的憂國憂民意識,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激情,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英雄豪氣,文天祥“臣子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忠貞誓言,無不洋溢著崇高壯烈、震人心魄的情懷,這對于青年學生汲取精神營養,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2.豐富大學生的心靈體驗
大學語文課程以經典文學文本為載體。文學以最自然的生命存在感悟世界,以詩意的方式呈現現實。通過文學世界認識自然、自我、社會,并在精神上實現超越,是文學的功能之一。可以說,最豐厚的人文情懷、最閃耀的人類智慧、最精深的普世價值,都在那些偉大的著作當中。這些都是最鮮活也是最感人至深的力量,能帶給大學生豐富且自由的心靈體驗。比如,讀沈從文,如在午后煦暖的陽光之下飲啜一杯淡茶般恬淡、清然,學生們在如詩如畫、如夢似幻、田園牧歌式的桃源福地中感受和諧雋永的詩意,心靈在喧囂復雜的塵世面前無限舒展。讀《相信未來》,便能于唯美意象的建構中,感受到那一代人,如何在黑暗艱難的歲月里,借著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力量挺起不屈的脊梁文學偉大而迷人的東西正在于其對大自然的詩意呈現、對人類生活的深情書寫、對真理和正義的執著守護、對美德與善良的高度張揚以及對人類精神困境的深切焦慮。這些都外化為無限多樣的藝術品格,學生的心靈在與這些藝術品格的碰撞中得到滋潤、豐富和完善,并逐漸擁有欣賞美的眼界、包容的心態、仁愛慈悲的情懷、堅韌不拔的意志、守候未來的期待等等。如此,他們的心靈便不會蒼白貧瘠。
情感教學大學語文論文
一、“大學語文”教學現狀
人文素養表現在人文科學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上,是一種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屬內在品質。“大學語文”正是要培養和提高人的內在品質,涵養人的精神。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早就提出,道德教育應與學科知識教學統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單純的知識教學不應該是教育的全部。然而當前我國高校急于培養“有用”的人才,教育理念受科學主義、理性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傾向于功利化和唯智化,而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卻沒有做到應有的重視。具有實用價值的課程在大學的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各個高校也對于在短時間內較為容易顯現出效果、創造出經濟價值方面的學科、專業、課程大力扶植。而“大學語文”作為大學教育中的人文素質類課程,卻因其不具有短期可見的實際功用,且無法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或經濟價值而受到忽視。高校這種理性化、功利化的傾向會引起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精神、情感世界重視不夠,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面狹窄、能力片面,缺乏深厚的素養,進而導致應對現實生活中的突發事件、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關系方面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大學人文學科逐漸萎縮,特別是理工科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程的地位越來越尷尬。面對培養目標“功利化”的傾向,大學語文學科也開始適應這樣的趨勢,試圖去尋找自身的新的立足點和意義。在這樣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師將教學內容更多地向實用性更強的(如應用文寫作等)方面傾斜,成績測評也以所謂科學的量化為手段;同時,對于傳統大學語文的篇章學習則更強調知識的豐富性等方面,而篇章教學對學生的情感滋養作用重視更為不足。可是人文素養培養的關鍵恰恰就在于情感的培養,因為,唯有具有豐富情感的人,才是生動的人、活潑的人、區別于機器的有生存意義和價值的人。情感對于人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它是人適應生存的心理工具,是能夠激發起人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也是人際交流的重要手段。一個人應該具有成熟的情感,才能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這正是當今人們面臨的重要難題。“大學語文”作為人文素養課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情感滋養的責任,情感教學應該成為大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的內容,這也應該成為當前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內容。
二、“大學語文”情感教學的意義
(一)情感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所學知識,真正認識到自己所學知識的意義比如,當我們講到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體裁“詞”的時候,往往會講到它的起源發展、長短形式、題材內容等,如果我們以講授的方法陳述和列舉詞體知識內容,往往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學到的知識也無法長時間在記憶中停留。然而如果我們換一個方法,在知識教學中加入情感教學,結果便會不同了。我們可以從大學生親身的情感體驗開始談起,詢問他們目前聽得最多、唱得最多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內容的,他們一定會說是愛情歌曲。這時如果告訴他們,詞在初創時期,其實就是那個時候的流行歌曲,內容跟大家愛聽的流行歌曲一樣也是以愛情為主的,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即就被調動起來了。接著再來講講,由于詩這種文學體裁到盛唐已經被文人推到了頂峰,中晚唐詩從形式到內容上都求新求變;而市井小民則更需要一種輕松的、能夠表達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感的形式,于是詞便產生了。這樣講起來,學生對于詞體和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就比較深刻,情感上對這種文體和相關知識也會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其實,這里我們就運用了情感教學,拉近學生和所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與這些原本疏離的知識之間有了情感的溝通,同時也喚起了他們對“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與情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學科感興趣并能從中體會到樂趣的時候,大學語文課堂就不再是高校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無的課程了。
(二)情感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認同傳統文化,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使他們成為或者愿意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人一般的大學語文課本中都會講到《春江花月夜》,許多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總會有一種浮于表面無法真正深入學生內心的感覺。詩中出現了“搗衣砧”這個物象,如果教師直接講解它的含義,學生往往習慣于被動接受;而如果請學生來猜測,“搗衣砧”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很多學生受當今影視文化的影響會脫口而出:洗衣服的。若教師此時馬上否定他們的回答,則會極大地傷害學生求知的感情,也會對自己的文化功底產生懷疑,甚至產生自卑心理。教師如果以李白的《子夜吳歌》為例:“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再和《春江花月夜》的情境相對比,請他們思考為什么搗衣總是會在夜里呢?若是洗衣服,該是白天才洗得更干凈吧?這時既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又引起了他們的思考。此時我們再把良人遠征塞外,秋風乍起天氣轉涼,家人白天忙于秋收,晚上也不休息,把粗糙的布料放到搗衣砧上捶打柔軟,為思念的親人制作寒衣,悠悠月色之下搗衣聲聲,每一次捶打都蘊含著她們對遠方親人的摯愛深情。此時學生不僅理解了具體的文化知識,理解了“搗衣砧”在這里出現所蘊藉著思婦與游子之間濃濃的情意,更喚起了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再如這首詩有景、有情、有理,美景、深情、哲理融合,在學生看來卻常常有一種景、情、理割裂分離的感覺。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對于詩人當時的情感并沒有理解和真正的體認。詩人處于初唐向盛唐過渡的歷史時期,中國統一,統治者胸襟開闊,政治、經濟、文化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們心中充滿了自信和昂揚向上的精神,如果我們進行這樣的背景介紹,學生便會對中國歷史上那個非凡的年代心生向往,產生一種向往國家繁榮富強的愛國情感、也期盼自己能夠擁有那種昂揚的生命張力,因此自然也能體認詩人站在俯瞰宇宙、人生、人類情感和人間美景的高度來統籌全篇的闊大境界與情思。
(三)情感教學能幫助學生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進而提高與人進行情感溝通的能力講到李清照的《聲聲慢》時,如果我們將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形象可感的介紹,加之作者自己生活處境的前后對比,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在那種國破、夫亡、背井離鄉、寄人籬下、年老多病的凄涼晚景下,在寒意襲來的深秋,是否也會像作者一樣對周圍的景、物極為敏感、黯然傷情?講到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時,如果我們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就是那個可以帶著幾十騎沖進數萬人的敵營生擒叛賊、有勇有謀、卻無法完成自己報國理想、無法解救同胞于異族鐵蹄之下的英雄,是否也會在遠眺長江北岸時扼腕嘆息,甚至落淚不已?通過這樣的情感教學,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加貼近篇章作者的內心、人物的內心,在理解篇章的同時,也理解了他人的情感,這種思維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進而提高與他人進行情感溝通的能力。
自主學習高中語文論文
在近幾年來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改革的情形下,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地往前進,教育教學的重點由原來簡單要求學生能夠對知識了解轉為要求學生對學習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在道德修養的培養到達高層次。在教育教學中,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特點的學科,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對知識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在人文層面上,就要求學生在自身素養上得到改善與提升。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教學指導模式,本文就將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關于自主學習
1.自主學習的概念
有學者認為,自主學習是不同于他主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簡單理解就是指學習者本身以主體的身份或具有主體意識參與到認知活動或是實踐活動過程中,并不斷發揮自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一種學習過程或方式。而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的教學指導模式可以理解為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不斷培養高中生語文自主學習意識,獨立完成語文課程的能力。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意識和能力進行以自我為主導的學習方式。
2.自主學習的特點
(1)自主學習具有主觀能動性
電教多媒體小學語文論文
審美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人在小時候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往往是最強的,小學語文中的審美教育就給長期的審美教育奠定了基礎,這個時期的學生普遍都處于空白期,也就是說老師教給他們什么,他們就接收什么。這一方面方便了教師灌輸良好的審美信息,另一方面讓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很大,這個時候如果傳授了錯誤的信息,將來就很難糾正過來了。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學生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將課堂教學引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教師可以帶入情景,情景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通過觀看情景畫面的方式,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產生想學的欲望。還能運用多媒體設置情景,比如:情景引入、懸念引入、設問引入、圖畫引入、音樂引入、表演引入等。
(二)借助圖像感知。“審美觀照”這個范疇有著深厚的中國哲學背景,可以說“觀照”的主要含義是來自于中國哲學傳統的。審美觀照包括:主體虛靜心境、物我兩忘的情境和主客體的意向性關聯以及本質直觀等特征。在多媒體教學中,圖片的視覺沖擊就體現了“觀照”的作用。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很重,認知欲望也很強烈,并且我們可以看到小學的各科教學無不把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列為首要任務。但是傳統單一的黑板、粉筆不能很好地達到激發學生興趣這個教學目的。所以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拯救”了教師單一乏味的備課內容,現在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備課,讓生動形象、彩斑斕的動畫代替“黑板教學”的乏味。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說是極大地推進了小學語文的審美教育。
(三)借助聲像感知。審美觀是從審美的角度看世界,也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這種觀念是在人類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識形態有密切的關系。而感知美是學習美學的基礎,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即審美教育的重點。審美觀的培養不僅需要掌握必要的美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在生活實踐中去培養,使審美觀融入生活成為生活中的一種實際指導思想和一種高尚的追求愛好。而多媒體的一個優勢,就是能把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加強了審美的感知力。老師在運用多媒體備課的時候,先要精選或制作美的畫面,注意圖片色彩的配置、圖文的和諧,讓學生產生視覺沖擊,把美的信號傳入大腦,從而達到審美愉悅的目的。
(四)借助音像感知。五官感受中,聽覺是僅次于視覺的一種人體感受能力。在多媒體教學中,老師應當發揮多媒體能視聽結合、聲像并茂的優勢,給文字或者PPT搭配上一段良好的音頻。音頻要注意輕重、緩急、停頓、語氣、韻律等技巧的運用,一段好的音頻應當具有音韻美和藝術穿透力,能是視覺沖擊更加鮮活生動。
(五)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對于那些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造相應的情境,讓學生置于這個情境之中,再來理解,就容易很多了。“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許多作品傳誦不衰,常讀常新,也是這個道理。“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讀者的學習是“在他所創設的世界中直觀自己”,多媒體就是將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和學生學習時的情感聯系起來,從而引導學生感悟“美”的深蘊。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林黛玉“時時在意,處處小心,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的微妙心理,學生就很難理解,畢竟生活經歷相距太遠。那么就可以在課件中載入一段越劇《紅樓夢》的錄像,以戲劇中富有表現力的唱詞,誘導學生進入角色,理解人物的處境和人物的心境。小學是接受新鮮事物最快的時段,小學生比幼兒園時期成熟,但是“三觀”又還沒完全形成,這個時候對其進行審美教育無外乎是最好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育已經走入了各大院校,若能將多媒體的優勢合理發揮,將會對教學質量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
就業能力培養中大學語文論文
一、大學語文在對大學生就業實力和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
(一)語文技能的培養有利于鞏固就業能力大學語文課程最基本的教學效果就是能夠不斷完善和鞏固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不僅是大學生應掌握的基本語文素養,也是應不斷提高的語文能力。“聽”就是能夠理解相應的話語,并能夠通過聽進行相應的想象和聯想;“說”的能力就是要表達清晰、得體;“讀”的能力就是能理解相應的文字內容,并能夠指導其中的重點;“寫”的能力是指能夠用合理的文字內容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和真實情感。通過聽說讀寫,人們既能夠了解他人,也能夠表達自己。聽說讀寫能力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就業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聽說讀寫能力能夠幫助大學生在生活中與他人進行有效地溝通和交流,也能夠加深彼此之間的理解和關懷。其次,聽說讀寫能力對大學生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大學生的專業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學習都需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不僅有利于其能夠在學習中理解和掌握相應的學習內容,還有利于其通過相應的語言和文字表達和呈現出自己對相應內容的學習情況。最后,大學生只有具備相應的聽說讀寫能力,才能在擇業過程中充分理解用人單位的要求和想法,也才能夠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和實力。而工作中的很多職位也都需要大學生對相關文字材料進行分析或寫作。只有具備扎實的聽說讀寫能力,才能適應相關就業崗位的需要。
(二)大學生言語技巧的提高是就業能力的重要體現大學語文能夠在幫助大學生掌握相應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的基礎上,還能夠促使大學生言語技巧的提高。言語技巧主要是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能夠幫助其在言語表達上符合規范,并能夠對言語表達進行修飾和提煉。這既能使大學生在表達上清晰合理,又有利于對方接受和傾聽,使溝通達到良好效果。良好的言語表達對大學生的就業有著促進作用,這主要體現在溝通方面。首先,在大學生就業初期需要進行面試,良好的言語表達技巧有利于大學生在緊張的面試過程中清晰得體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也能夠讓面試官看到其自身的才華和優點,從而獲得就業機會。其次,良好的言語表達技巧能夠使大學生在工作中與客戶、同事和領導之間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這不僅有利于工作交流,也有利于其匯報工作情況,還能促進與客戶之間的良好合作。
(三)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能提升其就業能力人文素養是指對人文知識的掌握情況,研究能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內在修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不僅對自身的價值觀和道德意識有影響,也對言行舉止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大學語文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知識,使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受到熏陶和影響,并逐漸形成較為優秀的人文素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對就業有著一定的影響。良好的人文素養能使大學生在就業時表現出良好的個人素質和行為習慣,也能使大學生在工作中表現得體,且具有恰當的言行舉止。同時,具有優秀人文素養的大學生在工作中也會表現出認真工作,合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謙虛地聽取別人的建議。此外,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通過相應的行為直觀地展現出來,這也是個人綜合素質的一個縮影。
二、發揮大學語文在培養大學生就業實力和能力方面的作用
為了能夠促進大學生在就業中獲得優勢,大學語文必須發揮出在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實力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大學語文在大學生就業實力和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的辦法主要有:
課堂教學高中語文論文
1.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轉換的現狀
我國的教育發展到現在,仍然存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的問題。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面臨高考與升學的巨大壓力,為了能夠在語文考試中取得高分,往往會在學習上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成績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高中語文老師一直是知識的灌輸者,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為了應付高考,老師有時候不得不采用更為直接的方法給學生傳授知識,或者通過增加學生的學習強度,以期提高學生的成績。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老師的講課往往會顯得相對枯燥,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定位恰恰相反,往往是知識的承受者,是澆灌的對象,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客體。學生的學習顯得相對被動,需要老師不斷去引導,一般難以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創新思維不突出,學習效率不高。學生雖然在學習上刻苦用功,掌握大量的資源,卻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處,學習顯得空洞乏味。這種傳統的定位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它與我們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不相符,教學效率也較為低下。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轉換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應該要能夠做到另辟蹊徑,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真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來教學,讓學生能夠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2.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轉換的必要性
(1)新課標改革的需要新課標改革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許,對老師的教學方式有了新的定位。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給我國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與變化,原有的教學觀念與教學體系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在新的環境下,教學方式正在悄然變化,老師開始投身到新課程改革中來,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較之前發生了較大變化,許多老師開始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同時也開始審視自己和學生的地位。
(2)教育人才觀變革的需要現代教育對人才觀有了新的定位,面對教育人才觀的變革,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也要發生變化。新課程改革不斷對原有的教育方式與教育理念產生沖擊,試圖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不再扼殺學生的天性。新課改主張高中語文師生地位轉換的課堂教學研究江蘇省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唐旭淦高中生發揮創新精神,有自己的思維方式,這就離不開語文老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啟迪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而這些又都離不開教學過程中師生地位的轉換。
(3)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學生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主動精神,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原有的教育方式下,教育流程往往過于簡單化、格式化,老師會傾向于將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學習被動低效,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
啟發教學式中學語文論文
一、運用啟發式應該抓住學科自身特色
通過學習語文獲得的語言交流能力是人們作為日常交流使用的,這種作為交際工具的學科功能是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最根本的區別。在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時,教師可以通過開放式的題目來讓學生進行口頭表述,提高他們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用寫作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促進他們遣詞造句的能力。由于語文學科具有的特性,教師在進行啟發式教學時,可以用創新的方式來進行,使他們在語文能力獲得增長的同時性格品質也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對學生進行啟發時,讓他們掌握知識很重要,使他們通過知識的理解獲得對人生的感悟更重要。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啟發時教師要把握好啟發的重點。
二、啟發式教學對學生素質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還要對學生的語文思維進行啟發。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使他們對語文的學習中不僅能獲得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還能獲得較高的道德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使他們的素質全面獲得提升。在進行啟發式教學中,教師要從教法和教學內容方面進行創新,不僅要對中學語文教材進行深入研究,還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他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使他們的知識含量不斷豐富,對知識的見解也不斷深刻。
三、啟發式教學的具體作法
啟發式教學主要是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積極探索的學習行為進行啟發,使學生的思維不斷發展和創新。在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師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對他們的思維進行點撥。在啟發式教學中,單元作為學生的宏觀學習方面,每一篇課文作為學生的微觀學習方面。啟發式教學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1.教師導讀激發。在對語文單元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使他們能把自己的主動性投入到學習中,主動對基礎知識進行探究。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激發,能主動地去吸取有用的知識,這在學習效率上大大超過了被動式教學,使學生能不斷體會到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的快樂。在對單元學習時,教師要讓學生抓住本單元的主線進行學習,在單元主線的指導下,學生對每一課的課文都能進行深入體會。例如,中學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訓練“詩歌朗讀”,教師在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時,可以讓他們對詩歌的節奏和韻律進行研究。在讓學生進行朗讀詩歌時,教師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韻律,提高他們的朗讀興趣。通過朗讀,很多課文中的知識能從中感悟出來,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教師啟讀、精講。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時,教師要從正確的閱讀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他們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對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和重點語句,教師在進行精講,使學生通過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進行結合,來達到對文章中思想的深刻把握。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從表面走向深刻,從對語文的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能深刻把握文章的重點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獲得的發展,語文能力也不斷地提高。3.教師評價及學生創造。在學生對所掌握的語文知識進行運用時,教師要對他們的運用成果進行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的自信心獲得提高。在知識的實際運用中,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也有了提高,他們看待問題不再是從表面看待,而是能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對語文知識的運用可以從語言表達和寫作兩方面進行,在進行語言表達時,學生通過思考來對文字進行組織,使他們表達更流暢。寫作是語文知識運用的要求更高,學生通過寫作訓練能不斷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激發他們語文思維的創造性發展。
新形勢下中學語文論文
一、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現代的教學模式中都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自由地發揮。我國的教學模式強調課堂秩序有組織有紀律,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樣的管理模式使得學生在上課時必須要坐有坐姿,站有站態。反之,就會被視為無組織無紀律。從學生的坐姿上我們便已經把學生的思想禁錮了。我記得看過一次國外的中學生視頻課,教師一上課并沒有直接走上講臺,向學生互相問候,開始一節的課程,而是打了一個倒翻的動作,開始了一節精彩的課堂教學,學生們的坐姿非常隨意,并且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時打斷教師的講話,向教師提問問題。整節課學生都是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度過的,學生的活動不斷,提問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正是我們倡導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敢想,敢做。教師和學生之間完全就像朋友一樣。鑒于此,我也改變了自己在課堂上的講課時間,講授知識的時間最多十五分鐘,剩下的讓學生討論,自學,回答問題。以小組形式讓學生進行集體學習,辯論。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小組之間互相競爭。有時可以讓學生來講解知識。根據中學生好動的特點,讓學生表演話劇,情景劇等形式,并且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組織形式,擴大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和信心,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學生最大的潛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以自主學習為主,嘗試多種途徑進行教學
學生要想學會知識,必須要親自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只有這樣學生學過的知識才會被牢牢地掌握在心中,記憶才會深刻。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對課堂知識質疑、提問,才能說明學生已經被知識所吸引,已經主動地開始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和總結問題。教師和學生之間要進行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在講解《最大的“書”》這一課時,我首先提問學生:“同學們,據我觀察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喜歡看書,能說說你平時喜歡看什么書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這時我說道:“讀書能讓我們獲得知識,也能從中得到快樂,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希望大家一直保持愛看書這個好習慣。那么世界上最大的書是什么呢?”這時學生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我便開始這一節的講課。首先讓學生分成小組形式進行討論教師列舉的問題,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回答。然后評比出回答正確的小組進行表揚和鼓勵。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教師在講解知識同時,不僅是教者,也是學者,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地給予講解,更正,說明。小組之間還可以互相質疑,互相學習,組與組之間不僅是競爭還可以是學習的模式。互相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以及解決方案,以求共同進步。這種互動性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主動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以主動探究為主要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教無定法,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更是如此,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以最大的熱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主動地去探究知識。語文問題的答案不固定,不唯一,這就可以讓學生充分地開動大腦,對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進行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層次地追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持有的看法不盡相同,所以在相同的問題面前,學生的答案也就會多種多樣,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教師一定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性,教學方式要不拘一格。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即使是錯誤的回答,教師也不要立即給予反駁,要給學生一個下坡的余地,讓學生有面子有自尊地知道自己的回答不正確。只要是學生經過深思熟慮回答的問題,教師就要表揚、鼓勵學生。以此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保持高漲的興趣去投身于探究問題的活動中去。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用創新性的思維去認識問題、思考問題,用別樣思維尋找真理。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能夠提出善于發揮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問題,學生回答時,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給予肯定,這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總之,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思維,與時俱進,適應現代化教學的發展的需要,敢于把新的教學理念應用于中學語文教學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中學語文課堂中去,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語文病句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