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研究

時間:2022-03-27 10:37:59

導語: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研究

摘要:在精準扶貧背景下,本文以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研究對象,通過分析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總結出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存在著救助范圍窄、救助水平低、救助內容重治輕防、救助程序復雜等問題,從而提出擴大醫療救助范圍、提高醫療救助標準、簡化醫療救助程序、醫療救助內容向門診和疾病預防拓展等完善對策。

關鍵詞: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創新

為了進一步解決貧困問題,2013年主席提出了精準扶貧思想,國家開始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實施醫療衛生扶貧是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有效防止和杜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嚴重,尤其是對于那些經濟能力較差的貧困農民來說,任何一種突發性疾病、慢性病或重特大疾病,都可能導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為了貫徹實施我國精準扶貧戰略,針對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制度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經濟基礎較差、貧困人口較多的農村。

一、完善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的必要性

(一)醫療救助可以切實解決病貧循環問題。經過多年扶貧工作,我國貧困人口總數逐年降低,但是仍存在著7000多萬的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仍高達7.2%。因病致貧的大約占我國總體貧困人口的1/3。疾病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一個家庭中如果有長期患病或者患有大病的人口存在,那么這個家庭就非常容易陷入貧困。他們無力承擔超出經濟能力之外的醫療費用,這也就造成病貧交加的惡性循環。貧困人口對于醫療救助需求很大,因為醫療救助使貧困群體既可以享受醫療服務,又能夠降低其生活上的經濟壓力,防止病貧惡性循環情況發生。(二)醫療救助可以彌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不足。我國在廣大農村地區都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項制度為生存在農村地區的人口提供了有效的醫療保障。當老百姓因患病支出醫療費用時,給予醫療費用的報銷,降低了農村貧困人口的醫療費用負擔。然而,新農合保障力度十分不足,患病人口經新農合報銷部分醫療費用之后,其自負部分的醫療費用對他們來說仍無力支付。我國出臺的醫療救助制度在新農合補助的基礎上,對報銷后的剩余部分進行救助,這就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三)醫療救助是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醫療救助有效地降低了農村貧困人民的醫療費用,使其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因此醫療救助的實施在緩解農村貧困人民的醫療費用壓力的同時還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起到了完善作用。疾病是導致貧困的最重要原因,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尤其是農村五保戶,他們沒有經濟來源,只能依靠政府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當這部分人患病后,醫療救助可以確保其得到有效救治。因此,我國的醫療救助提高了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使農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二、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救助覆蓋面窄。黑龍江省農村醫療救助對象仍不全面,還沒有覆蓋農村所有貧困人口。有兩部分農村人口應該被列入現有醫療救助范圍,但仍未被加入制度當中。這兩部分分別是處于貧困邊緣的農村人口和進城務工的農村人口。處于貧困邊緣的這部分農村人口的收入比較低,如果患病,較高的醫療費用支出是他們無力承擔的,這將使其陷入貧困。另一部分為外出務工的農村人口,黑龍江省醫療救助政策實施一般遵循屬地管理原則,這一規定使外來人員基本上全部被排斥在醫療救助之外。因此政府對于農村進城務工人口沒有醫療救助資金預算,這就導致了進城務工農村人口無法得到救助。(二)救助水平低。黑龍江省救助標準雖然逐年提高,但救助水平仍偏低,與部分省(市)相比,人均救助水平較低。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醫療救助的實施可以有效切斷致貧源頭。醫療費用每年都會有所增長,但是救助標準增長速度卻趕不上醫療費用的增速。當前的醫療救助除了對特困供養人員提供100%的救助補貼,對其他重病患者提供的救助金額十分有限,年度救助封頂線為30000元,這對于患有重大疾病的人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黑龍江省的大病醫療救助資金少,無法滿足患大病人口的救助需求。封頂線和享有病種的限制造成了許多困難患者得不到救助,就算是接受了救助的貧困人口,他們所享有的救助水平也很低。(三)救助內容重治輕防。黑龍江省對農村貧困人口直接醫療救助的重點是因患慢性病需要長期門診治療和患重特大疾病需要住院治療兩部分。一般門診救助只是針對規定范圍內的長期需要門診治療的救助病種。當農村貧困人口所患的是醫療救助范圍以外的病種時,他們就被排除在制度之外。在農村地區,人們往往因為醫療費用高而對小病不重視,慢慢拖成大病。我國的救助都是屬于事中和事后的救助,很少有事前救助,相關部門對于很多疾病的預防保健、醫療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在制度設計中沒有得到體現。救助部門對于門診普通常見病的救助的不重視,造成一些常見病不能及時醫治。現有的醫療救助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救助效果,沒能將貧困扼殺于萌芽之中。因此,為了減少貧病循環、因病致貧現象的層出不窮,應該在制度設計之初就重視門診的救助,并且增加一些基礎預防保健項目,從源頭上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健康問題。(四)救助程序復雜。救助程序環節多,各環節時間長是造成救助程序復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黑龍江省審批的整個流程將近30個工作日,缺乏時效性,許多貧困人口因為時間周期長而放棄申請救助。申請救助要先去申請,再去街道辦事處,最后去民政部門進行申請,患病本身就給農村人口造成了較大壓力,他們對醫療救助的申請沒有精力去一步步申請,這些都導致農村貧困人口得不到及時救助。另一方面,在醫療救助結算程序上,“一站式”即時結算大大提高了救助效率,但也只是在定點醫院才可以真正得以實現。當救助對象如果沒在定點醫院進行醫治,他們就必須墊付政策報銷范圍內的醫療費用。這些本該由醫療救助資金支付的費用給農村貧困人口造成了經濟壓力。他們如果想報銷這部分費用,就需要經歷復雜的申請程序,這也同樣造成了農村貧困人口不能及時得到救助。

三、黑龍江省農村殘疾人群體醫療救助制度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擴大醫療救助范圍。醫療費用的逐年增長,醫療救助所承擔的報銷比例也逐年增長,因此政府應該在最大限度內增加醫療救助資金的投入并且適度擴大醫療救助的范圍。當前社會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數量越來越大,這一群體不應該被醫療救助制度所忽視而排除在外,這一群體的比重越來越高,他們的救助問題亟待解決。同時,政府還應該加入救助范圍的是處于低保即貧困邊緣的農村貧困人口,當他們如果患病,巨大的醫療費用會造成他們入不敷出。救助對象范圍的確定應全面考慮到所有需要救助的群體,這樣才能使需要救助的農村貧困人口都切實得到救助。(二)提高醫療救助標準。黑龍江省救助標準仍然很低,救助標準低影響了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救助水平。黑龍江省應該逐步增加目錄外醫療費用、門診醫療費用和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各項標準,對所有大病病種救助,通過按費用救助的方式提高救助水平。同時,還應該學習甘肅省增加醫療救助病種,在救助病種數量上看,黑龍江省認定的重特大疾病病種只有25種,在此范圍內的患病人群才可以享受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在門診病種上也應更加重視常見病,增加救助內容,這樣才可以從源頭上解決看病難問題。(三)簡化醫療救助程序。簡化醫療救助程序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黑龍江省應完善救助程序設計,增加各相關部門之間的配合,減少審批時間,學習重慶醫療救助制度,把救助時間縮短至5~7個工作日。應確保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提高各個環節的審批效率,縮短救助申請時間,對申請醫療救助的困難群眾給予及時受理,對符合條件的要按時辦理審批手續,避免審批時間長造成申請困難。另一方面,要改進救助資金的結算辦法,完善一站式救助結算辦法,加快“一站式”結算全覆蓋,增加定點醫院的設立,以減少患病貧困人口結算困難。(四)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內容向門診和疾病預防拓展。第一,醫療救助制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單純地解決貧困人口因疾病產生的高額醫療費,而是幫助貧困人口提高其身體健康水平。第二,改變以大病救助和住院救助為主要內容的救助方式,逐步將救助內容向門診和疾病預防傾斜,不斷拓寬醫療救助門診病種數量。第三,增加預防保健的基礎醫療衛化服務,村委會可以周期性組織村民體檢,有效地對大病進行篩查,這對重大疾病及早預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娜,田固.醫療救助在健康扶貧中的作用及思考[J].中國醫療保險,2016(11).

[2]成呈.大病醫療救助對象范圍與救助標準探討———基于全國29省《大病醫療救助實施方案》的比較[J].衛生經濟研究,2016(11).

[3]邢璐.醫療救助助力民族地區精準扶貧———以云南省賓川縣農村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6(24).(

作者:李 欣 陳淑君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