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論文:風險管理三大原則

時間:2022-08-08 03:46:00

導語:企業管理論文:風險管理三大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管理論文:風險管理三大原則

企業管理論文

企業只有不斷地成長,才會充滿生機,才能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經理人夢寐以求的是,使企業短時期內快速成長為大企業。但是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成功與失敗只有一步之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能否保持財務穩健。

高負債的陷阱

從許多高成長企業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過度負債可說是一個典型的通病,也是財務危機的根源。它們的高負債是怎樣積累起來的呢?

戰略需求效應由由于企業的戰略布局驅動,或表現為現有業務的發展,或表現為新業務的開拓,規模和數量的擴張經常明顯快于內涵質量的擴張,在高成長階段都將出現某種程度的資金短缺。因此,高成長企業為達到快速擴張的目的,普遍采取負債經營策略。

組織放大效應由許多企業在快速擴張中傾向于采取企業集團或控股公司模式。但這類模式債務放大效應也十分明顯:一方面母、子公司都會從各自立場出發追求數量擴張;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業務聯系和資金融通渠道外,還可能獲得母公司再分配的業務或資金。這一業務和融資放大效應很容易使企業負債過度,最終成為財務危機的“始作俑者”。

財務不透明與內部互相擔保由財務不透明、各自為政和內部關聯企業間的相互貸款擔保是高成長企業常見的問題。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從而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

中國四大信托投資公司之一的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破產事件就是一個教訓。廣信下屬企業帳外有帳,隱藏債務情況嚴重,甚至連集團總部都難以摸清家底。清產核資以后,資不抵債額竟高達146.94億元人民幣。

債務、資產的結構性錯配由最常見的就是短債長用,短籌長貸。企業將短債用于投資回收期是短債期限若干倍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流動負債大大高于流動資產。金融機構基于高成長企業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籌長貸方式,支持企業搞長期投資,從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風險,一旦銀行日后收緊銀根,企業將會進退兩難。

其它常見結構性錯配還包括負債到期過分集中的結構與現金流量錯位,長、短期負債結構比例失調,貸款的銀行結構單一,資產和負債幣種結構不合理等。

以上幾方面是環環相扣的。高成長戰略造成資金短缺,企業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組織放大效應和內部擔保則加劇債務水平,造成負債過度。在過度負債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壓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短債長用則可能使企業潛在支付危機隨時爆發。

財務危機的誘因

經營持續虧損由企業擴張過度,容易因經營管理不善或戰略性失誤引起虧損。如果企業只是短期虧損,只要虧損額少于折舊,未必導致債務償付困難,但如果持續虧損,將造成企業凈資產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大大削弱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進而導致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

如果虧損嚴重到資不抵債的地步,也就是狹義上所指的財務失敗,將意味著企業償付能力的喪失,最終很可能走上倒閉、破產的不歸路。

短期支付不能由這種情況下,企業并非資不抵債,也不一定與經營虧損相關,只是由于資金周轉不靈、現金流量分布與債務到期結構分布不均衡等原因暫時不能償還到期債務,真所謂“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1996年進入全球500強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卻因為缺乏足夠現金無法償還幾千萬美元的債務而被迫破產,10年輝煌毀于一旦。珠海巨人集團財務危機的導火索則是興建巨人大廈時國內賣樓花所形成的4,000萬元人民幣債務。

突發性風險事件由在市道暢旺的時候,高成長企業或許可以憑其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給市場以太平盛世的感覺。

一旦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突然變化,重大政策調整,各種自然災害或其它突發性風險事件發生,企業就可能因為業務萎縮、資產縮水或重大財產損失而陷入困境。

亞洲金融危機中,一些企業采取股票抵押貸款,結果由于股票市場低迷、股票價格大幅下降,使抵押品價值嚴重縮水而陷入財務危機。

盡管這些風險事件對企業來說屬于不可控因素,但防范經營、財務風險本身就是企業經營的應有之義。同樣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一些企業破產、倒閉,而另一些財務穩健的企業仍健康發展,經營能力突顯高低。

平衡高成長和穩健

百富勤等大企業的破產說明,企業如果不顧自身條件通過負債經營盲目鋪攤子,就容易聚集過多盈利能力差的資產或業務,規模再大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對企業來說,只有在財務穩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長性才是合理的。

優化財務結構由財務結構優化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其具體標志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企業應當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通過存量調整和變量調整(增量或減量)的手段確保財務結構的動態優化。

企業財務結構管理的重點是對資本、負債、資產和投資等進行結構性調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結構,使負債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

負債經營的臨界點是全部資金的息、稅前利潤等于負債利息。在達到臨界點之前,提高負債將使股東獲得更多的財務杠桿利益。一旦超過臨界點,加大負債比率會成為財務危機的前兆。

●二是優化負債結構。負債結構性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由于預期現金流量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量波動的前提下,確定負債到期結構應保持安全邊際。

企業也應對長、短期負債的盈利能力與風險進行權衡,以確定既使風險最小、又能使企業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長、短期負債比例。

此外,企業還應密切關注各地經濟、金融形勢和匯率的變化情況,調整貸款的銀行結構和幣種結構,盡可能避免過份集中向某一國家或區域的金融機構融資或以單一貨幣進行借貸或業務結算,以預防和降低借貸和匯率風險。

●三是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利潤的流動資金水平,其核心指標是反映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間差額的“凈營運資本”。

●四是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從提高投資回報的角度,對企業投資情況進行分類比較,確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如研究開發、企業品牌等)和流動資產投資,直接投資(項目)和間接(證券)投資,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

抓好現金流量生命線企企業最基本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或企業總價值最大化。它通過獲利水平和利潤指標反映出來,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現金流量這一企業生命線上的。

不少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甚至破產并非因為資不抵債,而是由于暫時的支付困難。因此,利潤或是企業總價值最大化不能停留在帳面盈利上,而要以價值的可實現性和變現能力作為前提。

企業應把利潤和現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速資金回籠和周轉,提高資產變現能力,加強對應收帳款的管理和催收力度,盡量減少呆壞帳。

企業應根據現有業務未來產生現金流量的情況追求相應的成長速度,同時要手持一定量的現金以滿足正常運營和應付突發事件的需要,并提高資金管理水準,確保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

建立財務監控體系企公司的規模擴張應與財務控制制度建設保持同步發展,否則造成財務失控。企業應建立有效的財務監控體系,加強對公司債務、資產、投資回收、現金回流和資產增值等方面的財務管理與監督,嚴格擔保和信用證開證額度管理,減少或有負債。

企業尤其要重視預算管理,應著眼于未來現金流量情況,通過預算管理對融投資總量、負債水平、資產狀況進行控制,并對未來重大項目的融投資及大筆債務的還本付息等做出統籌安排。

財務預算在監督支出的同時應更多地服務于公司戰略管理的需要,為使預算更接近于連續進行的計劃過程,公司可在年度預算基礎上,采取能不斷調整的滾動式預算或全面動態預算制度,以反映出公司不斷變化的戰略意圖。

此外,企業還應當建立財務預警體系。一旦財務警報拉響,企業就可以及時施行必要的“內、外科手術”,及時化解財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