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證券成本影響畢業論文

時間:2022-03-29 10:14:00

導語:企業證券成本影響畢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證券成本影響畢業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崛起,目前已成為經濟建設的一支決定性的增長力量。在我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銀行依然是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主要途徑,因而本文先分析了融資存在的問題,接著探究我國中小企業銀行融資難的影響因素。

【關鍵字】中小企業;銀行融資;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是公司融資時,向資金融出方支付資金使用費,向中介機構支付中介費,以及產生的其他相關代價。一般情況下,按照融資來源劃分的各種主要融資方式融資成本的排列順序依次為:財政融資、商業融資、內部融資、銀行融資、債券融資、股票融資。銀行融資是企業最常見的融資形式,信譽高的企業可以直接向商業銀行進行各種融資,一般企業需要擔保、財產抵押、票據質押進行融資,這些都是企業容易做到的,是企業大眾化的融資形式。但由于市場運行規律、中小企業的先天弱質及金融業的經營特點,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般來講,企業的資金來源于兩方面:一是內源融資;二是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指企業不依賴于外部資金,而主要通過以前的利潤留存進行資本縱向積累的一種融資方式。外源融資主要指經濟主體直接進入證券市場,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等方式籌集資金,它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而我國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從一開始就選擇勞動密集型的投入結構,這種投入結構所需要的配置資本相對低下,一般可以通過自籌得到解決,或者說,內源融資正好與這種投入結構的低成本相適應,因此,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內源融資,但這種金融安排只適用于處在初創時期的企業,當企業發展進入追求技術進步與資本密集的階段,則需要外部資金的支持。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僅包容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正規”資本市場規模過小,不能滿足大量企業證券發行與轉讓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無限擴張。世界最大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數量不過2600多家,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則不足2000家。如果將資本市場縮小化為股票交易所,則大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必將被排斥于資本市場之外,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形成則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發展時期。同時,民間金融活動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規范,容易引發糾紛,而且為大量非法資金提供了活動空間等原因而大都屬于政府限制的范疇。因此,在我國,不論是現在還是可以預見的將來,以商業銀行為主,其它金融機構為輔的中小企業信貸資金供給格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銀行融資將依然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

然而,我國中小企業與銀行的融資交易進行的并不順利,一方面,大量的資金“躺”在銀行里,另一方面,企業發展又缺乏資金,大量中小企業“貸款難”。盡管如此,對中小企業來說,銀行信貸融資方式相對于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資金交易的不順暢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中小企業銀行融資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業銀行對每筆貸款的審核程序一樣,無論貸款金額多少,都需經過信用評估、企業財務分析、提出調查報告和貸款委員會審查等一系列程序,這就使得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單位成本相對較高;加上中小企業一般比國有企業規模小,其信息披露也遠不如國有企業完善,如果銀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補這些成本,就可能對中小企業“惜貸”,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夠鼓勵商業銀行更多地考慮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

目前許多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在7-8%,利率浮動幅度雖然不大,但能獲得貸款的中小企業并不多。在交易費用存在的情況下,銀行更偏好貸款給大企業,做“批發業務”,而放棄向小企業貸款,不愿做“零售業務”。在交易費用存在的情況下,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支付的利息是商業銀行向企業貸款的機會利率,若貸款利率與機會利率之間的差額很小,則商業銀行會停止向企業貸款;若貸款利率與機會利率之間的差額比較小,則商業銀行只向大企業貸款,不向中小企業貸款;若貸款利率與機會利率之間的差額相當大,則商業銀行就既向大企業貸款,又向小企業貸款。因此,要從根源上治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放寬利率管制、實行利率市場化是一個標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資體制的國有經濟導向

二十多年的經濟改革并沒有改變融資體制的國有經濟導向。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的依存關系在現行的融資體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質,國有企業的社會地位和責任事實上鎖定了商業銀行的地位和責任,同時也決定了改革過程中金融資源的配置結構。這種融資體制對于民營性質的中小企業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難與之相兼容。

體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現為商業銀行不愿意給中小企業放貸而承擔額外的風險;另一方面表現為商業銀行寧愿將錢放在中央銀行的超額準備金賬戶上,也不愿意貸給有效率的民營企業。目前,由于商業銀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規避風險上,因此,它們對那些預期的高回報、高風險的項目已經失去興趣。央行要求各大專業銀行推行個人貸款負責制后,更沒有銀行愿意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了。

(三)信用擔保機構

我國企業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個人信用更為落后,全社會有信用危機感。在信用缺失的情況下,銀行為了減少呆壞賬,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從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貸款抵押、擔保制度,純粹的信用貸款己經很少。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固定資產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點,因而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證,這就有賴于信用擔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擔保是一種信譽證明和資產責任保證結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務活動,它介于企業和銀行之間,擔保人對銀行做出承諾,對企業提供擔保,從而提高企業的資信等級,幫助企業獲取發展資金。但是,目前信用擔保機構在數量上的匾乏、運作方式上的不規范不僅無法滿足眾多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而且也阻礙其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四)信貸歧視

盡管許多中小企業逐漸呈現出經營績效較好、產權結構較為完善、資本結構因依托于內源融資機制也較為完備的優勢,它們卻很難與商業銀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聯系。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歧視所產生的不利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視。在我國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中,國有中小企業僅占總數的

24%左右,民營中小企業成為其主流,因此,國有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存在所有制“不兼容”問題,影響銀行授信。國有銀行不愿也沒有必要因為給民營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承擔額外的風險。即便是民生銀行這樣的純粹的民營銀行,主要客戶也是大企業(包括民營大企業)和大項目。二是客戶評價標準歧視。商業銀行現行的信用等級評定辦法是針對較大型企業制定的,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使用的是同一種信用等級評定辦法,而大企業的各項信用指標是中小企業無法相比的,該評定辦法過于強調企業資產規模,從而造成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相對較低。這種狀況客觀上對中小企業形成了信用標準歧視,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信心。

(五)企業自身

現實中,中小企業違約行為已給銀行造成巨大損失。隨著銀行信貸業務趨于謹慎,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更加不愿意貸款給信用度低、風險度高的中小企業。據權威部門統計,在沒有獲得貸款的中小企業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這就是常說的“道德風險”。

總結

要解決中小企業銀行融資難的問題,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機構三方面的協調合作。

對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增強信用意識,規范財務制度,健全財務報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給銀行提供真實的財務信息,嚴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銀行貸款并按時歸還銀行貸款本息,杜絕逃費銀行貸款債務行為,提高自身素質。

金融機構加強貸款產品的設計以及信貸業務的創新,以滿足處于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融資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貸風險的前提下,創新適應民營企業特點的擔保方式,如民營企業聯保、倉單質押等,既方便民營企業貸款,又減輕其擔保費用負擔;政府倡導建立由民間發起、民間參股的區域性股份制銀行。小銀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國有銀行的活力,提高國內銀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完善銀行業整體架構,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過建立完善信用擔保和再擔保機構來分散和降低信貸風險;探索建立貸款保險制度來適當轉移貸款風險,從而增強商業銀行的放貸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穆爭社.“淺析中小企業直接融資中存在的問題”,《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3.3

2.牟偉明.“企業融資成本新探”,《經濟師》,2003.8

3.田金文.“企業融資成本問題探究”,《甘肅農業》,2005.11

4.徐緒松.“改變信息結構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保險研究》,2005.10